《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2024-07-26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共13篇)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篇1

一、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P47

二、学习目标: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三、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学生口算出答案)

23×20= 22×30= 42×31≈ 51×32≈

2.笔算(学生独立计算并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45×21=

(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学习目标

师: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天的内容,老师给大家制定了一个具体的学习目标,大家请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希望大家今天都能完成这个目标,有信心吗?(生:有!)

(四)自学指导

师: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学指导来完成今天的学习目标吧!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P47的例1,完成以下问题:

1.先估算145×12的结果。

2.尝试计算145×12,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先学后教

1.生根据自学指导独立自学完成任务,师巡视作指导。2.师检测生自学情况。3.生回答第1题,把145看成150,把12看成10,150×10=1500,所以145×12≈1500 4.师:那估算的结果不是准确的结果,那我们如何求准确的结果呢?(生:用笔算、列式计算)

5.生独立列式计算145×12=?师强调要注意的地方。6.指名回答计算的过程。

出示例1: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提问:

(1)先算什么?(先算2乘145的积是290,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

(3)最后算什么?注意第二步个位上的0不写。板书:145×12=1740 4 5 × 1 2 2 9 0 1 4 5 1 7 4 0 比较:和45×21有什么关系?(生答)小结:两位数乘法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法则: 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生理解记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六)当堂训练 1.P47 做一做 134×12 176×47 425×36 237×82(4人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做,后全班订正)2.火眼金睛

1 3 1 5 2 2 4 3 × 3 2 × 2 3 × 3 4 ———— ———— ———-4 2 6 3 5 6 8 6 2 6 3 9 3 0 4 7 2 9 ———— ————— ————— 10 6 5 3 3 9 6 8 1 5 2

(七)课堂总结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八)作业设计 必做题:

课本49页练习八的第1、2题。选做题:

星月饭店平均每天要用掉305双一次 性筷子。这个饭店每个月要用掉多少双这种一次性筷子?(按30天计算)

(九)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

145×12=1740 1 4 5 × 1 2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实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估多、估少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数感, 沟通估算与精算之间的关系, 提高学生的

3.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灵活选择估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估多估少的判断;结合具体情境, 灵活选择估算方法。

课前活动

师:大家都知道我是黄老师, 想不想了解黄老师更多的情况?

师:黄老师今年的岁数大约40岁了。大家猜猜, 黄老师今年多少岁? (用“多一些”、“少一些”引导学生猜出老师的年龄是36岁) , 刚才我把36岁说成大约40岁, 大家说是估大还是估小了呢?

师:大家还想了解黄老师的体重吗?黄老师的体重是124斤, 大家说说这个124如果看成近似数, 可以估成是多少?如果估成120, 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如果估成130呢?

师:好, 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把一些数看成近似数来思考, 数学王国里也是这样, 这节课我们就和估算来一次亲密接触。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对借班上课的老师往往很好奇。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引导学生对教师的年龄、体重进行猜测、推理, 既沟通了师生之间的情感, 活跃了课堂氛围, 又为估算教学奠定了基础, 作好了认知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 创境

课件呈示:王老板想买一块面积1900平方米以上的地皮。土地开发商张经理向他推荐了这样一块长方形地:长104米, 宽19米。

师:对于这笔土地转让, 两人想的问题却不同。 (课件出示:开发商想:我的这块土地有多少平方米?王老板想:这块土地有1900平方米以上吗?)

2. 比较

师:对于这两个问题, 大家想想哪个问题需要精确计算?哪个问题只要估算就可以?为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交流意见, 选择算法。

3.引式

师:张经理的问题需要精确计算, 该怎样列式? (104×19=?) 会算吗?而用估算的方法判断这块地有没有1800平方米以上, 我们该怎样思考? (先估出长方形面积, 再与1800平方米比较) , 那么该怎样列式? (104×19≈) , 这个算式是几位数乘几位数?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问题。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估算)

【设计意图】精心创设土地转让的现实情境, 让学生在对两个相关数学问题的思考、比较中, 明确估算与精算的特定背景, 有效地突破了长期计算教学中形成的精确计算定势对估算意识的束缚, 让学生自主生成估算意识。

二、自主探索, 参与建构

1.估算方法的教学

(1) 尝试

师:104×19怎样样估算呢?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好, 同桌互相小声地议一议, 写在练习本上, 比一比, 哪组的方法多?

(2) 反馈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

(1) 小估法104×19≈1900想:100×19=1900

(2) 大估法104×19≈2080想:104×20=2080

(3) 估大大法104×19≈1900, 想110×20≈2200。

(4) 估大估小法104×19≈1900, 想:100×20≈2000。

(3) 交流

师: (对着方法 (1) ) 这题把104看成100来想, 谁能告诉大家, 这样有什么好处? (100×19可以直接口算, 比较简便) , 而104×19能直接口算吗? (让学生明白估算的好处在于不必笔算, 迅速地求得近似值)

师:把104×19看成100×19来估, 这样估算出来的得数, 是估大了还是小了?少了几个几?少算了多少? (估小了, 少估了4个19, 少算了76) 。我们把这种方法叫估小法。

师:认识了估小法, 我们通过课件看一看, 进一步认识估小法。

出示课件:

师:104×19看成了100×19, 你能在图中找出少算的面积吗?少算了多少? (4×19)

借助估小法得到近似数100×19=1900, 你能推算出104×19的实际得数吗? (1900+4×19=1976)

师:研究完了第1种估算方法, 我们来看一看第2种估算方法。第2种与第1种相比, 有什么不同? (第1种方法是把104看成100来估, 第2种方法是把19看成20来估)

师:把19看成20, 得数是估大还是估小啦? (估大啦) , 比实际得数估大了几个几?是多少? (估大了1个104) 你会给这种估算方法取个名字吗? (估大法) 同意吗?好, 我们到电脑上看看这种方法是怎样估算的。

师:你能在图中找出估大部分面积吗?是多少? (104×1=104) 你能通过估大法求出的近似数2080并推算出104×19的实际得数吗? (2080-104×1=1976)

师:好, 我们刚才研究了两种估算方法, 它们都是把其中一个数看大一些或看小一些, 另一个数不变进行估算的。接下来, 我们来看一下第三种估算方法。

师:这种估算方法有什么特点? (把两个数都拿来估, 而且都估大) 。这样估算出来的得数和实际得数相比, 怎样?大一些还是大很多?谁能给这种估算方法取个名字? (把两个数都估大的方法, 叫做估大大法, 好吗?) 好!我们到电脑上去拜访一下什么叫估大大法。

师:你图上可以看出这样估算出来的结果和实际结果相比, 怎样? (大很多) 哪一部分是多估的部分?

师:最后我们来看第四种估算方法, 它有什么特点?谁能给这种估算方法取个名字?这样方法估算出来的得数, 能确定一定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吗?为什么? (无法断定, 因为无法判断是多估的多还是少估的多)

【设计意图】在放手让学生尝试的基础上, 通过数形结合, 适时借助长方形面积的图示启发学生直观验证, 让学生在形象思维的帮助下, 深刻理解估算方法, 了解估算值域, 进而推算出实际得数, 有效地突破了估算教学难点, 有效地实现了估算与精算之间的沟通, 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4) 整理

师:为什么同样是估算104×19, 估算的结果却不一样? (由于估算的方法不一样, 所以估出的得数也不同。) 对呀, 有的估大了, 有的估小了。如果A点表示104×19的实际得数, 把所估得数与实际得数相比较, 你能在数轴上找出相应的位置吗?

师:从图中可以看出, 哪种方法估算出来的得数和实际得数最靠近? (估大估小法)

2.灵活选择估算方法的教学

(1) 估小法的选择教学

师:探究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下面我们来思考课的开始提出的王老板的问题:这块地有1800平方米以上吗?也就是说王老板想买的这块地实际面积至少要1800平方米。大家想想, 王老板该选择哪种方法来估算, 就能断定实际得数有没有大于1800?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 明白应选择估小法来判断。因为用估小法得出104×19≈1900, 已大于1800, 而实际结果比1900还大一些, 所以一定比1800大。

(2) 估大法的选择教学

四年级去春游。每套车票和门票共要49元, 一共需要买104套票。四年级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

师:这题进行估算, 怎样列式? (49×104) , 在估算时, 应估大一些, 还是估小一些?为什么? (因为春游还要买其他东西, 所以要用估大法估算, 49×104≈5500元。)

师:看来, 学了那么多的估算方法, 到了具体问题中, 到底应选择哪种估算方法, 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境来灵活确定。

【设计意图】精心选择典型情境,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 积极动脑思考, 合理选择估算方法, 促进了学生对估算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培养了学生估算应用意识, 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巩固练习, 提高能力

1.估一估。

估算下面得数, 想一想, 估算的得数比实际得数大一些还是小一些?

2.判一判。

下面每一个字代表一道判断题, 请你先选择, 再判断。

(1) 我:我把108×20看成110×20来估, 估小了。…………………… ( )

(2) 会:108×20≈2000, 可以断定108×20算成1960, 一定是算错了。…… ( )

(3) 估108×20看成100×20来估, 估算得数比实际得数少8。…… ( )

(4) 算:108×20≈2000, 少估了8×20得160。所以108×20的实际得数是2160。… ( )

3. 用一用。

李村小学四年级有学生198人。下面是该校四年级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的学生收费项目表:

(2) 该校四年级收取的书费大约有多少钱?

(3) 本学期四年级有住宿生70多人, 收取的住宿费超过11000元钱吗?

【设计意图】紧紧抓住估算教学“会求值”、“会判断”、“会选择”、“会推算”的目标, 精心设计了形式活泼, 富有思考价值的练习, 既让学生掌握估算技能, 又体会到估算的实际价值。特别是最后一题, 选择了学生的收费项目这一现实素材, 精心设计问题, 把估算从整数乘法拓展到小数乘法, 从具体数据延伸到模糊数据, 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提升了学生估算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总设计意图】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 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养成自觉估算的习惯”这一要求, 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估算经验, 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交流, 引发学生探究出了“估小法”、“估大法”、“估大大法”、“估大估小法”等多样化估算方法, 实现了让学生“会求值”;创造性地改编了教材, 课始精心创设购地、春游、收费的情境, 把估算教学寓于现实的情境中, 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启发下主动地思考、比较, 选择估算方法, 努力让学生达成“会选择”, 培养学生灵活的估算应用意识;通过数形结合, 沟通抽象的乘法估算与直观的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 化明为显, 借助多媒体的演示操作, 在直观的情境中让学生比一比、找一找, 形象地识别、判断估大与估小, 及估多了多少与估少了多少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在直观具体的图形辅助下, 明确估算结果的值域范围, 让学生实现对估算结果“会判断”;抓好估算与精确结果之间的沟通, 通过乘法意义、图形直观等多种策略, 引导学生借助估算推理出算式的精确结果, 实现“会推理”, 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 提升了学生的数感。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设计 篇3

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创设适宜的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维的关注,才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本质,并激活数学思维。

【片断1】

师:体育老师去买足球,一个足球是148元,买3个足球是多少元呢?

生1:148x3=431元

师:那买11个足球是多少钱?

生2:148x11(不知如何计算)

师:运用估算的方法,想想看

生2:10个足球就是148x10=1480元,大概1500元左右

师:嗯非常不错!遇到这种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解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评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了购物的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参与性,并从问题的层层引导学生思考,有效激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

二、自主探究,引导学生思维迁移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思维认知的迁移。

【片断2】

师:同学们,在之前的课堂上,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三位数乘一位数,那么,我们现在来看看“148x11”这个算式,它和我们之前所学的知识有何不同之处?

生1:它乘的是两位数

师:是的,那我们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计算呢?

生2:先算148x10=1480元,再算1480+148=1628

师:回答得非常好!同学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都来计算一下看看,结果是怎样的?

【评析】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促进学生思维认知的迁移。

三、算法交流,掌握正确的算理

【片断3】

师:同学们用学过的算法,计算看看“148x13”这个算式?

于是有的学生用口算,148x10=1480 148x3=444 1480+244=1924

有的学生用列竖式的方法笔算: 148

× 13

444

148

1924

笔者组织学生们交流算法,让学生们陈述每种计算方法的意思和计算的步骤,并提问学生:“笔算中的444是如何得来的?表示了什么?在计算中,为什么148的个位‘8要写在十位上?”让学生们相互展开讨论,体会其中的算理。

【评析】通过让学生们交流算法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充分展示各自思考的过程,并由此掌握正确的算理。

四、多元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提升,还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开发与培养。因此,在教学中,还需要教师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片断4】

多媒体出示算式:

148 219

× 13 28

673 6132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对吗?

待学生们独立思考后,开始发表各自的看法,有的是通过口头估算的方式,认为与实际结果有偏差,有的则认为两个数的个位数相乘的结果应该个位上是1,所以结果是错的。

【评析】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开放的空间,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印象,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构建起新的认知。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4

课题概述: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2.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学情分析: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相比,算理和算法是完全一致的。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因此,本课教学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上,让学生先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笔算的技能,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迁移旧知

1、脱口而出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几位我们的老朋友,对他们很熟悉吧,你能快速准确的说出他们得数吗? 18×4= 250×2= 24×4= 150×5= 6×14= 230×3= 2.出示情境图:王老师来到图书馆,每套书有14本,她买了12套。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

(1)指名列式:14×12=

(2)估算:你能不能先估计一下,王老师大约买了多少本?

学生估算后(一般估成14×10),请你说说为什么这样估?(估成整十数,又好算,又比较接近准确答案。)

(3)讨论:14×10=140这个结果,比实际结果大了还是小了,为什么?(小了,因为把因数估小了,所以乘积也小了)

(4)出示点子图:我们把一个点子看成一本书,一套书一共14本,就是14个点子,现在大屏幕上显示12行点子,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指一指14×10=140在图中对应那一部分?(5)课件演示,学生对着屏幕指出计算的部分

(6)我们估出了其中的一大部分,还有一部分没有没有算。到底有多少本呢?你觉得可以怎样做?(用估算的那部分,加上还没有估的那部分)利用点子图直接呈现。

(7)板书计算过程 14×2=28 14×10=140 28+140=168(8)复习笔算:其实在这个时候很多同学发现14×12是我们上学期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题,除了刚才我们分部的计算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算法?(列竖式板演)

(9)复习计算方法: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重点交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学生总结,课件演示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1)、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十位对齐;(3)、最后把两次乘的积加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回顾,对已有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复习的同时,为学习新知三位数乘两位数做好铺垫)

二、内化新知、总结方法

过渡:看来同学们这部分知识掌握得很牢固,说明大家在学知识的时候用心用脑去学,这节课我们继续发扬这样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好不好?

出示: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某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1)理解题意分析条件: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每小时行145千米,用了12小时)

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呢? 生:用乘法解决,因为这道题是求12个145,所以用乘法计算(对学生的正确回答给予肯定)

师:我们来看——出示线段图分析,理清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线段图的出示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的理清数量关系,从而正确列出算式)

(2)列出算式,出示课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 12 =(千米)

(3)估算:你能不能先估计一下李叔叔乘坐的火车大约行了多少千米?

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估算一:把145看成150,把12看成10,150×10得1500 估算二:把12看成10,145×10得1450 让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估?

(设计意图:通过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从而养成习惯在笔算中能够根据估算的结果确定准确值的范围)(4)交流计算方法:

师:那么李叔叔乘坐的火车到底行了多少千米?请你自己尝试根据已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经验去笔算一下好吗?算好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算法

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找错例

预设1:如出现错例,先请算错的同学汇报,投影展示4 5

× 1 2 2 9 0

5

3 5 师:他算得对吗?说说你的想法。请学生针对这个答案进行交流 生1:我认为不对,他的数位对的不对

生2:290下面不应该用145×1,这个1是十位的1,表示1个十,是145×10,所以5应该和290十位的9对齐。

交流汇报后展示算对同学的答案,并询问: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写在哪?最后写什么?

× 1 2 9 0

………2乘145的积4 5 ………10乘145的积

4 0 预设2:如果没有错例都是正确的。找一名学生投影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阐明自己的算法。

在学生汇报过程中老师适时提问: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写在哪?最后写什么?并重点强调第二部分的积应该怎么写,积的末尾应与第一部分积中的哪一位对齐? 生:145×1,这个1是十位的1,表示1个十,是145×10,所以5应该和290十位的9对齐。课件演示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是为了让学生把对原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知中,通过全班共享,交流,自己去突破本节课的重点)(5)验算成果

师: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已经得出计算结果,那我们算得到底对不对呢?可以怎样验证呢? 预设:

生1:可以与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看差距是否大?如果比较大,说明结果有问题。

生2:可以用计算器来检验是否计算准确。(6)巩固归纳

师:通过计算我们对三位数乘两位数有一定的认识了,你们能说说计算方法吗?我们再做两道题进一步体验一下好吗?(设计意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也为总结方法做好了铺垫)142×23 214×34f 算好后指明汇报交流,并针对其中一道题进行计算过程的说明。师:通过我们计算这几道题的过程,你们能不能自己总结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呢? 学生尝试总结,教师归纳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1.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借助以往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法则的经验,并结合自己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自主梳理计算步骤,帮助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有条理的解决问题。)

三、巩固新知

1、我来算一算:142×23 = 214×34=

2、我来改一改

3、赛一赛,看谁算得快又准

134×12=

225×36= 176×47= 237×42= 师:每组选择一道题计算,计时比赛,看哪组同学计算的最快并全部作对,评为优胜组。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这些练习让学生在不同的形式中巩固算法,使计算更加熟练)

5、知识的应用

师:咱们能不能帮助我们学校解决问题呢?

(1)学校要为各班新购买一套百科全书。全校共36个班,每套书129元,购买这些新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设计意图:通过这几道解决问题的练习,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可以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对数量关系的分析进行了练习,第三题让学生自己去提问解答,要在学生明确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解答,是一个提升)

6、动脑筋

师:你能帮助老师解决这道题吗? 在竖式的 方格 里填上合适的数。

(设计意图:这道题是本节课的开放题,要在学生数量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计算上去完成,对学生是一种提升)

7、知识延伸:格子乘法(蒲地锦)的算法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己总结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以前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是一样的,注意用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积末位对齐十位,不同的就是要乘上百位上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再次回顾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5

1.使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

2.把笔算和简算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重点难点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国庆长假快到了,小丽一家决定从广州坐火车到北京旅游。看了这幅图,你看见了哪些数学信息?

2、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谁来列式?

(二)探究新知

1、回答并板书:114X21三位数乘两位数应该怎样计算呢?(出示课题)

2.探索方法

(1)让我们先来估计一下,从广州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2)那这道题的正确答案究竟是多少呢?请你用课堂本进行计算解答。

(3)四人为一小组交流一下你的计算方法,并说一说理由。

(4)汇报方法并板书。说说其中的道理。

(5)竖式请人说,再说,提问:这里吴老师就有一个疑问了,1X4得4写在个位上我理解,可是这个2X4得8的8为什么不写在个位上却要写在十位上呢?2280是114X20得到的,114是114X1得到的。那么这个228中的两个2表示的意义一样吗?各表示什么?

(6)在计算完以后,我们来对照一下我们的计算结果与我们的估算结果怎么样?很接近,那么我们在做题之前可以先估计一下积的范围,在计算完以后还可以对照一下估算的结果,检查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接下来我们把这道题补充完整。横式和答。

四、练习

1、现在小丽一家已经在火车上,我们去听听他们都在议论些什么?(生回答)

2、你想帮他们解决哪一个问题,就请你用课堂本进行解答。

3、展示学生答案:118X12=1416(个)125X11=1375(元)

4、火车不停地向前行驶,现在他们到哪了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5、那到底火车已经行驶了多少千米呢?离北京究竟还有多远?让我们一起来计算一下吧。

114X18=20xx(千米)2394-20xx=342(千米)

6、看来小丽一家就快要到北京了,那么在此,我们祝福小丽一家一路顺风,旅途愉快!

:今天这节课,我们帮小丽一家解决了旅途中的一些数学问题,那要想准确地计算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结果,要注意些什么?

(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从个位乘起,乘到哪一位就要把积的末尾写在那一位上)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景,体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应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难点:应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关键】

通过互助学习教学策略、小组自主讨论法的基础上讲解、练习等课堂活动,让大家产生兴趣,在讨论的同时能对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产生深刻理解,并能很好运用。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看谁口算得又快又好。20×3= 40×4= 50×8= 80×6= 5×70= 9×30= 6×40= 2×90= 10×7=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给数字找离得最近的邻居。29 53 48 34 42 39 26 36 31 52 44 47

师:好了同学们,大家找好数字的邻居了吗?你们是怎么分的啊?是不是用了估计的方法将最接近的分到了相应的邻居啊。师:这是估计了一位数,而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板书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一:

【教学过程】

1:爸爸正在摘梨呢,他们家的这梨树能摘多少千克梨呢? 小明提出建议把梨全部摘下来称一称。你们同意小明的做法吗?为什么?

2.组织学生进行互助学习,讨论是否把梨全部摘下来称一称。3:组间互助:一筐梨有30千克,六筐梨有多少千克应该怎么列式? 4:师生互助:如果我们只需要一筐梨,我们可以对32×6进行估算。为什么要把32千克看做30千克而不看做40千克呢? 5:.讨论两位数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说明】

1:相互交流自主学习的难点,进行互助学习。

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组间互助、师生互助的方法进行讲解。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时候能很好的理解知识。

3:各小组在对第一阶段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后,将各个组员的难点收集起来,有针对性的进行互助学习。二:三峡小学三年级78名同学到动物园参观,门票每人7元,带700元买门票够吗?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80×7=560(元)560元 < 700元

答:带700元买门票够了。【归纳总结】

让学生对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进行很好的理解,会对一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进行估算。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注意学生的参与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讨论。2:特别关注平时很内敛的同学。

3:让学生们能够很好的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三:例题讲解: 例一:估一估,算一算。

21×6 ≈ 48×5 ≈ 52×8≈ 41×3 ≈ 49×7 ≈ 79×7≈ 例二:

30×8=240 240<250 所以250元购买门票

【教学说明】从实际的生活问题出发(公园门票问题),能很好的对生活中的一位数乘两位数进行很好的估算,并能很好的理解。例三: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三峡小学三年级78 名同学到动物园参观,门票每人7 元。带600 元买门票够吗?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解:将78看作是80;80×7=560;560<600;所以600元足够。2:350 名同学去秋游,有7 辆车,每辆车有56 个座位,够坐吗? 解:将56看作是50;50×7=350,;所以够坐。五:反思小结,梳理新知

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自己归纳本节知识点,是否掌握了一位数乘整十?是否会对一位数乘整十计算?还有什么疑惑? 六:布置作业 1:计算下面各式。

79×5≈ 99×7≈ 32×5≈ 61×5≈ 19×5≈ 31×6≈ 49×7≈ 81×3≈= 58×9≈

2:苹果62元一箱,我买4箱苹果大约要多少钱?

3:小鸟每秒飞39m,8秒大约飞多远?

3:我们三年级有5个班,每班52人,如果学校的阶梯教室是250个座位,够不够坐? 4:某学校有9个教室,每个教室有29张桌子,这些教室里桌子的总数大约是()张。

A、260

B、180

C、270

D、280 5:游乐园里平均每小时有47人乘坐碰碰车,那么6小时有()人乘坐碰碰车。A、200

B、300

C、400

D、500 6:妮妮在电脑上平均每分打53 个字,一篇400 字的作文稿她8 分能 打7:

8:试一试

完吗?

9:算一算下面各式。

79×5≈ 59×7≈ 33×6≈ 63×7≈ 79×5≈ 51×6≈ 89×7≈ 41×5≈= 78×9≈

10:一个班有52个人,那么4个班大约有多少人? 11:一个班有32个同学,那么6个班大约有多少人? 12:一筐苹果53kg,六筐苹果多少kg?

13.估算92×7时,把92看作(),结果是()。14.52×8≈﹙

﹚。A.400 B.450 C.350 15:估算。

29×6≈

89×6≈

52×8≈

16: 学校组织三年级9个班的学生看话剧,每班44人,大概需要多少个座位? 1答案:400 700 150 300 100 180 350 240 540 2:答案:60×4=240(元)答:我买4箱苹果大约要240元。40×8=320(m)答: 8秒大约飞320m。52×5 ≈250(个)250个座位不够。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53×8≈400,能

7答案:(1)5×62≈300(2)3×87≈270 8答案:22x4≈80 38x5≈200 9答案:400 420 180 420 400 300 630 200 720 10答案:52×4≈200 11答案:32×6≈180 12答案:53×6≈300 13.90 630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创新 篇7

关键词:口算;笔算;估算;兴趣

首先是口算的教学,孩子们会出现这样两种情况:学习能力强的孩子看了例题后很快就掌握了算法;学习能力差的孩子只想着用笔算代替口算。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孩子们上课不注意听、不认真学。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口算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意识,在学习教材上的例题前,我先给孩子们出了一组练习题:“我会连线”“动动脑有不同的填法”。让孩子们先充分认识到口算的作用和优点,深刻体会到学有所用,再进行口算的学习。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效果也很好。

其次,在学习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孩子们常漏加进位、进位写错位置影响笔算的正确。原因是孩子们对竖式的结构和算理理解不够透彻,于是,我给孩子们安排了一节讨论课,在讨论课上我依次提出“竖式为什么能这样写?”“什么时候要进位?”等问题让同学们讨论。经过讨论交流,孩子们了解了笔算的特点、笔算与口算的联系,对笔算的算理和竖式的结构有了更深的了解,笔算的正确率提高很多。

该册教材第60页有这样一道探究估算方法的例题: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看到这样的题目,孩子们肯定会埋头笔算,根本想不到用估算来解决。等同学们算出后,再引导说:“这类题目并不需要计算准确值,可以估算。”把估算强加给孩子,培养不了孩子们灵活运用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效果肯定不好、效率也不高。我把问题改为“准备4900元够吗”“准备5000元够吗”,这样孩子们就会根据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估算,使孩子们理解估算不是抽象的,是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因需求而产生的。后面的练习题我也稍加改变,使孩子们在实践中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

意识。

这些改动和调整为课堂教学增加了亮点,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创新不需要太多理论和方法的学习,需要的是我们深刻理解教材和习题,多观察、多了解孩子们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认知需求,洞察孩子们表达不出来的疑难,从孩子们的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和尝试性地改动或调整教材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案 篇8

(谷罗山小学----佘姣姣)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课本第47页的例1 【教学目标】

1、学会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顺序和积的定位。

2、经历估算和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算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

预设1:(有同学去过)请去过的同学说一说在北京看到了什么? 预设2:(没有一个同学去过)你们想去吗?老师也想去。所以这次国庆节,老师决定和我妹妹一起去北京看一看

老师从怀化乘坐G82次列车去北京,每小时行驶263千米,7小时后到达。妹妹从南昌乘坐T147次列车去北京,每小时行驶98千米,16小时后到达。

你们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怀化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南昌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1)引导理清题意,找出题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2)根据已知量和所求量列出算式

263×7= 98×16=(3)全班列式计算,然后指名板演并说说其计算过程。

(4)请同学说一说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应注意什么?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又应注意什么?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正好李叔叔也要去北京

出示问题: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驶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1)这道题该如何列式?

(2)请你们观察一下这道算式和之前算式的区别?(这是一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3)请把你的估算过程记录下来

(4)全班交流估算方法:145×12≈1450 145×12≈1500 145×12≈1800(5)通过刚刚的估算你能确定这道算式的取值范围吗?(1400到1800之间)

(6)独立计算(把有代表性的方法请同学上黑板扮演)

(7)请同学说说思路。(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8)借助计算器确定答案(9)补充课本47页例题1。

(10)小组内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1)全班交流小结:先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的积加起来。)

三、分层练习,巩固应用。

1、红星希望小学要为各班新购买一套百科全书,一套需要129元,全校共12个班,购买这些新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2、数学医院,判断正误。

3、做一做 134×12=

322×24=

237×82=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篇9

教学内容:

综合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形成三位数乘两位数。

2.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1.提供独立思考的环境,通过习题教学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2.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乘法计算的运用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主探究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用具:

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教科书51页的第6题。

(1)直接看书,认真观察横式,说一说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

(2)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3)学生说计算过程及结果。

2.练习七的第7题。(这是一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变式练习。)

(1)在黑板上逐题出示题目;

(2)估一估结果,判断是否正确;

(3)逐步检查,发现错误进行改正。

二、综合练习。

1.练习七的第5、8、9题。

2.练习七的第10题。

这题与第8题有点类似,都是借助统计表提供信息,只是这里只要求总人数。

3. 练习七的第11题。

这题有两个特点,开放性;每种解法都要经过两次计算。

三、课堂小结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篇10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材地位作用:本课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积小于100)、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选取了青岛东西快速公路的情景,经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算利的知识基础。

教材重难点:

重点为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分析及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迁移

1、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竖式计算

36×6025×4298×23

102×9150×8127×3

【设计意图】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起到知识迁移作用,使学生看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以便更好地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

为了迎接2008北京奥运会,我们每人都应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青岛市在道路建设方面做了积极的准备。

指导学生情境图,仔细的观察你看了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高速公路一共长多少米?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题锻炼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根据新授内容有选择性地板书。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解决问题:“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找到相关信息,根据信息指名回答列出算式。

2、列式:213×153、怎样计算?小组讨论

组织汇报:可能有估算、口算、竖式计算等方法。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探索并发现两位数乘三位数的方法,然后通过全班的交流汇报,进一步总结两位数乘三位数的多种方法。

4、总结:在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时可以用估算,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5、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6、板演竖式计算:1 3

×2 5

————0 6 5 ——————213×5的积1 3 ——————213×10的积

——————1 9 57、总结算法: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计算,要数位对齐,先用两位数的个位

数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乘三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8、自主探究: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指名找信息、列式:260×12=?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汇报订正。

260260

×12×12

————————

52052

26026

————————

312031209、优化算法,巩固新知

引导学生队这两个竖式的计算过程进行比较,通过观察、讨论,明确第二种算法比较简单。

四、巩固提高

321109287180

× 12× 14× 63×14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梳理、概况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加深对算理的认识,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1 3

×2 5

————0 6 5 ——————213×5的积1 3 ——————213×10的积

——————1 9

5《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后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中,我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视学生探究的过程,使算法与算理有效融合;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独立试做,互动交流,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课堂气氛活跃;精心设计练习;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

1、教学中没有将新旧笔算进行很好的对接。特别是在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没有利用好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习新知,过高估计了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掌握,没有进一步强调算理,教学中又没有强调好“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这个算理,结果导致部分学生在书写第二步乘积时,数位对错。

2、没有考虑到学生口算能力的薄弱。学生出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口算出错,原因之一是乘法口诀背错,比如:三六十二、四八三十六等等;原因之二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出错,比如24+8、54+7等等。

三、今后改进方面

1、教学中复习铺势要到位,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旧知迁移效果会更好。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二、说教法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计算教学都是从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的,最基础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这样的发展提高。在教学中我力争让每一位学生参与竖式的形成、经历、计算的过程。如213 x15先参照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格式写出竖式,这里应让学生形成习惯,数位多得数写在上面,数位少的数写在下面,便于计算;再考虑,计算顺序即213x5,后算十位即145x10,并正确写出积的位置,然后计算两个积的和,最后还应检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体会计算时的相同点,促进认知同化,完善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分析及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的重点为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首先复习旧知,做好迁移

我的设计意图是: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起到知识迁移作用,使学生看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以便更好地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其次,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谈话,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

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提问题锻炼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根据新授内容有选择性地板书。

再次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解决问题:“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根据信息列出算式,小组讨论如何计算 我的设计意图是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探索并发现两位数乘三位数的方法,然后通过全班的交流汇报,进一步总结两位数乘三位数的多种方法。

教师总结:在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时可以用估算,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演竖式计算:

总结算法: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计算,要数位对齐,先用两位数的个位数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乘三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然后自主探究: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汇报订正。引导学生队这两个竖式的计算过程进行比较,通过观察、讨论,明确第二种算法比较简单。

最后巩固提高,课堂小结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篇11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以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估算和笔算;在具体情景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2、在发现、提出并解决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

(二)学习内容

基础性学习包

1、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三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

4、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5、积的变化规律

开发性学习包

聪明小屋(设计两三位数乘法计算中,有些因数的某个数位上的数不知道,进行推理的算式)

拓展性学习包

算式因素变化引起的积的变化

近期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进行笔算乘法的学习,今天着重研究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

首先看下面的两组题目,如:

6×2=12 20×4=80

6×20=1×4=40

6×80=480 5×4=20

仔细观察两组算式中因数的变化规律和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观察,两组算式最明显的特点是其中的一个因数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如第一组的第一个因数,始终是6,第二组的第二个因素始终是4。下面在分别来看。

第一组,一个因数没有变,另一个因数呈扩大的趋势。从第一个算式到第二个算式,2到20扩大了10倍(乘10),同时,积也跟着扩大10倍(乘10);第二个算式到第三个算式,20到80,扩大了4倍(乘4),积也跟着扩大了4倍(乘4),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跟着乘几。

第二组,一个因数没有变,另一个因数呈缩小的趋势。从第一个算式到第二个算式,20到10缩小了2倍(除以2),同时,积也跟着缩小了2倍(除以2);第二个算式到第三个算式,10到5,缩小了2倍(除以2),积也跟着缩小了2倍(除以2),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跟着除以几。

(三)整合点解读

1、学科单元内整合: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师要用一个课件讲述计算时,对个位数和十位数分别相乘,然后相加;其他的特殊情况,如因数末尾有0的再进一步强调。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篇12

熊青青 南昌市文教路小学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培养迁移类推及概括等能力。

2、能用简便的竖式写法正确地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培养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3、会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逐渐形成择优意识。

二、教学重点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

三、教学难点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旧引新

1、课件出示

普通列车106千米/时

特快列车160千米/时

D字头列车295千米/时(1)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3)孩子们,你愿意帮小明的爸爸算一算,同样是坐30小时的火车,同样是从北京出发,坐不同的列车,可以到距北京多少千米以外的地方吗?

2、独立列式

计算D字头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

3、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1)展示学生算式,说清理法(2)怎样计算?

估算:295×30≈9000(3)对比算法,体会①的优越性。

4、小结

把30个295先看成3个295比原式缩小10倍,算出来的积885是缩小10倍的结果,要使它的大小不变怎么办?再扩大10倍,也就是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二)交流探究,说清算理及方法

1、出示完整的表格

2、尝试计算特快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或普通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

3、集中展示学生算式,分头说清算理算法(1)特快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 怎样列式?为什么? 说清算理算法。(怎样计算?)

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算理没变,方法简便了)小结:先用虚线把0与前边的数隔开,再把0前边的数相乘,最后看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2)交流:普通列车30小时行多少千米? 怎样列式?

教师出示学生计算时出现的几种情况。怎样计算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的0参加计算,如果下一位有进位,进几写几;如果没有进位,0来占位。

4、沟通:观察这三种算式,沟通联系。(1)算式有什么特点?(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2)总结算法、算理。

(三)巩固练习闯关大比拼

1、第一关

390×30﹦

309×30﹦

2、第二关

先估算判断对错,把错的改正过来。

3、第三关

方框里填几?

《三位数乘两位数》优秀教学设计 篇13

1、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旧知到新知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笔算:回忆一二年级的加法和乘法,看视频,如果王爸爸把鱼卖到每斤12元,28斤鱼的,能卖到500元吗?设计意图:本节新知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等旧知的基础之上,唤起学生的旧知可有效迁移到新知的探究中。在课一开始就创设了学生非常熟悉并且喜欢的“爸爸去哪儿”的卖鱼片段,立刻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他们学习兴趣特别高,老师趁机出示问题,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2、探究新知:如果每人有499元,他们剧组有23人,一共会有多少钱呢?引出三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

解决问题重在理解题意,弄清条件间的关系。经常追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为什么用乘法不用除法,回忆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让学生理解求23个499元一共多少前就是求499×23的积,可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1)学生进行估算,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笔算。

师:同学们为什么都想起了列竖式,因为我们以前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那么三位数乘两位数能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算出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借助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今天遇到的新问题。同学们试试吧!

学生尝试,师巡视挑选有代表性的做法之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学生独立尝试,教师不仅可以检测出学生运用旧知解决新知的能力而且利于发现学生的困惑,从而为下一步的交流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

教后反思:

正如事先预设的一样,学生模仿之前的笔算方法较轻松地完成了。提问:1497是几个人的钱,20个499元是多少钱,最后23个人的钱是多少,学生都很容易答出来了,只是朱逢行别出心裁用了这样一种方法:他解释道:每人500元,23人有500乘23元,最后再减去一个23元,就是所有人的钱。学生的思维有时很独特,不得不令人佩服。

3、练习让学生“当老师”自己出题,很大程度上是让学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充分发挥学生自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计算题的设计的.简单过程,让孩子们做课堂的小主人。

两大组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师挑选典型做法全班交流。

三、课堂总结

师:通过讨论归纳,利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学生推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上一篇:2018年湖南农村信用社报名流程下一篇:文明班级评比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