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论文

2024-05-11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论文(通用8篇)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论文 篇1

毕业论文(设计)

情境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目 用浅探

罗文君 10407050844

王建平教育科学系 10小教8班

三稿完成时间 2014.4.30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系部名称 专业班级 完成时间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情境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探

学生姓名: 罗文君 系部名称: 教育科学系 专业名称: 小学教育 指导教师:

王建平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声明

1.本人提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本文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明确标明。

2.本人完全了解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本文被查阅、借阅或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同意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可以采用影印、打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3.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组织专家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复审时,如发现本文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学院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无关。

作者签名:

日期:二O一 年

摘 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创造出有益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引领学生思考、探索、实践、合作交流等方式,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可见,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占用重要的地位。本文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结合情境的涵义、情境教学的理论,整理分析出情境教学的主要基本。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出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问题,分析总结出一些适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创设情境的策略。

关键词:情境教学;农村小学;数学教学

I

ABSTRACT

Compulsory curriculum standards of math(2011 edition), this famous book clearly refers that mathematics teaching is based on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content to creat a situation which is beneficial to students to study by themselves and to lead a way for students to think ,explore, practice cooperate and exchange, etc.Thus helping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of teaching.It is thus obvious that situational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thematics teaching.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is combining with the meaning and theoretic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thus analyzing the basic content of situational teaching.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studie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n synthesizing the status quo problem of rural primary mathematics teaching ,thus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some tactics of creating situation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to suit for students in rural primary school.Key words: Situation teaching;Rural primary school;Mathematical education

II 毕业论文(设计)

情境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探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II

一、引言................................................................................................................................1

二、情境教学概述及其理论基础........................................................................................2(一)什么是情境................................................................................................................2(二)什么是情境教学.......................................................................................................2(三)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3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 2.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3 3.情感教育理论............................................................................................................4

三、国内外小学课程情境教学模式简介及基本特征........................................................4(一)国内外情境教学模式举隅.......................................................................................4 1.抛锚式教学..............................................................................................................4 2.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5(二)情境教学基本特征...................................................................................................5 1.情感性......................................................................................................................5 2.生活性......................................................................................................................5 3.探究性......................................................................................................................6 4.趣味性......................................................................................................................6

四、农村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现状........................................................................................6(一)农村教师情境教学理念的滞后...............................................................................6(二)教材中的情境与农村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7

(三)情境的创设缺乏真实性...........................................................................................7

(四)多媒体设备与技术不齐全.......................................................................................7

五、农村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情境教学的策略....................................................................8

(一)生活情境,引起共鸣...............................................................................................8

(二)巧妙设问,设置悬念,促进自主学习...................................................................8

(三)利用游戏,激发学习兴趣.......................................................................................9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论文 篇2

关键词:教学情境,小学数学,学习兴趣,问题情境

小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 经常采用直观思维理解数学知识, 对于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定义不能有效理解和掌握。为了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他们创设课堂情境。在丰富直观的课堂情境中,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快速地进入到知识探究中, 深刻理解教材中的内容。

在创设情境时, 教师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使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活力, 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在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和思考的过程中, 促进了他们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使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获得提高。

一、情境创设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激发他们的探究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定义, 在让学生进行主动探究时, 很难让他们深入全面地理解这些知识。在教学中, 教师要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依据,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使他们在丰富的情境中产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对知识进行探究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 使他们有效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在创设教学情境时, 教师要遵循以下原则, 使情境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1. 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情境创设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因此,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 要结合学生感兴趣的事物。

2. 生活化原则。

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情境创设时, 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挖掘生活中的素材, 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进行知识探究, 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 使学生能主动进行知识探究。

3. 情境要注重学生的体验。

在情境教学中,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对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 在把抽象的知识转变成直观的学习内容时, 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让他们在大胆尝试的过程中进行知识探究, 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

4. 要能对学生进行启发。

学生在学习一些抽象的知识时很难有效理解这些知识。在教学中, 运用教学情境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使他们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探究知识, 能够激发他们的思维活跃性, 让学生综合全面地看待问题, 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5. 情境要具有开放性。

在创设情境时, 教师要摆脱定势思维的影响, 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 给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 让他们在积极的思考过程中深入理解, 促进他们数学思维和数学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创设课堂导入情境, 激发学生的深入探究

精心设计的导入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在上课一开始就集中精力, 进行高效的学习。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要精心设计导入情境, 提高学生的热情, 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创设导入情境时, 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依据,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使课堂教学在他们的积极参与中高效进行。

例如, 在教学“相遇问题”时, 我创设了如下导入情境:小白兔和小灰兔商量好早上要一块去拔萝卜, 小白兔从八点等到十点, 小灰兔还没来找它, 这时它决定去小灰兔家看看。想一想, 在路上小白兔可能遇到哪几种情况。有趣的情境一下子把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激发出来, 他们认真地进行分析, 最后得出以下结论:1.小白兔到了小灰兔家;2.小白兔和小灰兔在路上相遇。通过讨论和分析, 学生对相遇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接着教师引导他们进行教材内容的探究, 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创设问题情境, 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 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 在教学设计中融入了新的教学观念和创新思想, 使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创设情境时, 教师不仅要考虑到情境的新颖、有趣, 还要考虑情境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在问题的引导下使他们进行知识探究, 促使学生的思维面向多层次、多角度发展, 使他们在看待问题时能够透过问题的表面把握问题的本质, 有效解决问题。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 要考虑到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 使问题既能对他们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 又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问题获得解决时, 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激励他们更积极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 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创设生活情境,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生活中处处有知识, 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讲授融入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中,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现行小学数学教学图文并茂, 有许多学生所熟悉的图片与内容, 但编者是根据小学生共同的特点来编写的, 因此, 在创设生活情境时,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来合理有效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使教学更符合本班学生的特点, 生活情境更为他们所熟悉。在熟悉的教学情境中, 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他们对学习内容充满了探究兴趣。这样的生活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使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 理解更透彻。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篇3

一、在新课引入时,创设兴趣情境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激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思维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从而激活思维.如在教学“认识11~20各数”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上的主题图,引导学生数图中的白羊、黑羊、大羊和小羊的只数:从图中可以看出有12只白羊,小白羊和大黑羊合起来是11只,小羊一共有17只等等.还通过“哇!好多羊啊”“我们来数一数”等话语,引发儿童的认知冲突,让儿童感受在生活中,仅有1~10的数是不够用的,在数比10多的物体时,需要有新的数.由需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需求.

二、在新知探究中,创设问题情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如教学“0表示没有的意义”时,我有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启发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投入新知的探求过程.上课开始,用课件播放五颜六色的气球正在徐徐上升的情景,然后拿来气球和学生一起玩放飞气球的游戏:每次放飞一个,每放一次问学生手里还有几个气球;把手中的最后一个也放飞了,手中没有气球了,还能用前面所学的5以内数来表示吗?怎么办?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这样,通过安排儿童非常熟悉,非常喜爱的放飞气球的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提出问题,从有与无的对比中,突出“一个也没有,用什么表示呢?”自然地将0表示没有的意义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加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

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三、在知识应用上,创设操作情境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要让学生动手操作,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求知者面前,从而亲手发现新知,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而数学知识本身是枯燥和抽象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符合儿童自身的特点.如在教学“认识图形”后,我安排了画、围、拼的活动,其中通过用长方体画长方形的活动,进一步沟通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通过用线围三角形,可围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并不强求学生只能围某种三角形,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通过用图形拼图案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学生通过活动操作,不仅加深了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还在活动中发展自己的个性.

四、在知识巩固上,创设竞争情境

小学生具有好胜的心理特点,竞争对学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度采用竞赛等方法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数学的计算教学中,加、减运算是一年级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它必须反复练,而反复练又显得单调枯燥,于是可在练习中采用“首尾相接”“找朋友”“夺红旗”“摘苹果”“送信”等方法进行.这些游戏是小学生最乐意做的,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巩固知识,而且使学生产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力争上游的精神.又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当学生探究了计算方法后,我便设计小组接力赛——首尾相接的游戏(先说明比赛规则,各组做好准备).随着“开始”一声口令,各组每个接到卡片的学生,用上一个同学的得数接下去编一道算式(加、减法都可以),然后传给下一位同学,各组学生同心协力争第一.首尾相接游戏,学生非常感兴趣,活动效果好,这个游戏给学生提供了熟练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机会,也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篇4

内容摘要: 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措施之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策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用教材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当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积极性,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表现出极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 : 教学策略 学习积极性 主动参与 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措施之一。现代社会,知识不是单一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情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识和能力来源于自身的学习活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具备各方面能力的需要。试想一下:课堂上如果没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哪来思维碰撞火花,谈何发展和创新呢?只有顺应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导其志趣,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年的教学探讨,我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去做的。

一、用“爱心”创设人际和谐的情境,是激趣乐学的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露珠是可爱的、美丽的,却又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应善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待那些后进生,就如同对待露珠一样需要教师百倍地加以呵护。用爱心去呵护他们敏感而易受伤的心灵,做好他们转变途中的护卫者和导航灯,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情绪,学生对你就会望而生畏,在噤若寒蝉的同时,向你关上了心灵的大门,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无从谈起。如果你能对他们多一些温暖和关爱,他们心灵的“高山回音”是会令你满意的。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安全感。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强他们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使学生感觉到如迎春风,如沐春雨。“教学之无小事”,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在意的话,一个不在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自尊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引导学生从上到下观察15÷5=3 150÷50=3 1500÷500=3这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各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交流后,我发现班里学习成绩较差、课上从不发言的张猛把手举了起来。我高兴的把他叫起来,但他站在那里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一些调皮的孩子开始讥笑他,学习好的孩子也埋怨她耽误时间。柳名脸涨的通红,低着头不时拿眼睛溜着老师和同学。从他胆怯的目光中我感觉到他想退却了。我走过去,抚摸她的头,亲切地说:“没关系,你大胆发言,老师很高兴,这说明你想和大家一起努力学习了,第一次当着大家发言,难免紧张,慢慢的把你想到的说出来,就是说错的了,老师也要表扬你的勇敢!”当时,他流下了眼泪,用颤抖的声音结结巴巴的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居然是对的!教室里立刻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也禁不住心潮澎湃。如果我们多给学生关爱、鼓励,还有什么困难能让学生望而怯步呢?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感情基础。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概括出来的科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教师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创造“最近发展区”。注意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电影《一个也不能少》中的 小魏老师找张会科,她没钱买车票,于是她带领同学们去搬砖赚钱,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赚得了车票钱,产生了1500分钱,同学们感到有很多钱,便进行了计算,学习委员在黑板上歪歪扭扭的写下四行算式:

1块砖 = 1、5分

10块砖 = 15分 100块砖=150分 1000块砖=1500分

见到1500分,学生们不禁惊叹,这么多钱呀!小魏老师及时纠正了学生的认识错误:1500分=15元。这里运用了单位化聚的数学知识,生活化的数学以此得以体现。小魏老师顺其自然的推导出1000块砖可以挣到15元钱,可见生活中的数学灵活多变。

例如我在教学《确定位置》时,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两个班级中创设的教学环境不同,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不相同,第一节课在一(1)班教室中教学,很多学生对于方向的辨认不是很清楚,总是感觉到很抽象,会把方向说反。第二节课我把一(2)班的学生带到户外,让他们找太阳出现的方向,联系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以此为固定方向,让学生辨别教室和自己家的方位。教师再稍加引导,大多数学生很快就能自己指出学校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三、创设悬疑的教学方法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性。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最容易引发探究反射,积极探索即成积极性。所以,通过设置悬念,揭示矛盾,学生才能生疑,才能要求析疑,才能产生求知欲,才能激发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让学生提出多个任意的多位数,老师对这些数进行判断能被几整除,然后让学生用笔算一下老师的判断结果是否完全正确。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既惊讶又神秘有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迫不及待地要求懂得其中的奥秘。这样在教学中充分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学生渴望解疑析疑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创设游戏性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同样是一门艺术,它是富有情感性、形象性、独创性的特殊艺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把学生们喜爱的游戏、竞赛活动引入数学教学之中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一开始采用听音乐、巧对数的形式,创设愉悦的数学氛围,通过游戏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回顾了旧知,为学习新知作好了充分的铺垫。播放儿歌。

师:“请拿出你们准备好的数宝宝,大家一起做10的组成游戏。我出1。

生:“我出9”(出示9的数字卡片)师生:“1和9组成10。” ⑴、师生对数; ⑵、生生对数

师:这些数字娃娃可真奇妙!今天我们利用这些数字娃娃学习一些新的本领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数学游戏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手段来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中设计一个恰到好处的数学游戏,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思考,在合作交流中不断学习。这样比让学生大量地解题效果要好的多!

在学习《可能性》时,要求学生理解“可能”“不可能”“一定”这几个词语的含义。根据内容,如

果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势必会听得糊里糊涂,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也会感到非常吃力。在教学时我设计了摸球的游戏。在第一个箱子中装了10个黄球、10个白球,通过让学生多次摸球:摸出黄球10次,白球10次,从而总结出当装有黄球白球两种颜色的球时,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学生明白了:这就是“可能性”。在这个游戏的基础上,把白球全拿出来,全装上黄球,让全班学生任意摸出一个球,发现全是黄球,学生总结出从这个箱子里摸出的一定是黄球,而不可能是白球。这样,学生对“一定”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灵活地掌握“可能性”和“一定”它们之间的区别。

在教学“年月日”的知识时,我运用儿歌帮助学生记忆。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不相差,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再把一日加。

通过儿歌的形式,学生学得轻松,并且很快使记住大月,小月的天数,平年闰年二月单独进行记忆。又如在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后,让学生填写运算符号(7+7)乘以7+(7+7)除以7=100,66+6乘以6-(6+6)除以6=100学生思维立即活跃,把四则运算运用到娱乐之中,寓学于乐,使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应用。

五、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参与之乐。

实践活动是知识内容的再现,通过学生熟悉的活动和游戏,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周围到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就是有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新知。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发动学生动手实践或亲身制作学具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它会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手脑并用,通过自身的探索后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中,尽情地展示自己,不断地创造自己获得成功,如在教学《找规律》时,让学生同我一起伸出左手,握成拳头,从拇上开始数起,数到23时应该数到那个手指上呢?很多学生一下来了兴趣,有的学生很认真的一个一个的数起来,有的同学通过计算很快就得出结论,应该数到中指上。很明显学生所表现出的参与性是很高的,他们不仅兴趣更浓,积极性高,而且通过亲身参与,得出了结果,印象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自己很有成功感,无形中自己得到了锻炼和激发。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数学信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和“善于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布鲁纳说,当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积极性,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表现出极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李文章:《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情感教育》58-61页

2、徐光兴:《儿童游戏与心理辅导》。上海出版社,2005年6月版

3、《寓教于趣,寓学于乐》【文献号】1-768现代中小学教育【原刊地名】长春【原刊期号】200001

情境创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篇5

一、情境创设要利学生研习条理化

在实际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师们的情境创设与运用往往局限在知识的导入以及学习气氛的营造与烘托中,忽略了情境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方面的积极作用,使得情境教学的功能受到了很大的局限。由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帮助学生通过问题,将知识串联起来,引导学生抓住知识脉络,以不变应万变。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交流和操作实践中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利用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转化和推导而来的,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而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个结论,教师设置了一个递进式的问题情境:是否任意的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后的面积和周长是否一样?这个递进式的问题情境在于帮助学生正确地区分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厘清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在转化过程中的定量与变量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为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会等于“底×高”。所以,学生在进入这个问题情境后,必须主动地联系自己所学过的有关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并从中筛选出自己想要的信息进行组合,从而在研讨中不断让自己的思维条理化,清晰化。

二、情境创设要助机械练习趣味化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机械练习是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技巧的必由之路。然而,由于机械练习的单一性与刻板性,学生在反复的练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烦与抵触情绪。面对这样的教学瓶颈,我们不妨将情境活动与机械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情境渗透于练习的导入、过程以及评价中,从而将枯燥的机械练习包装成趣味的情境活动,提高学生们互动参与的热情。例如,教学《小数的大小》时,在传统的教学范式下,待教师完成新知的教学任务后,便是一环接一环的机械式练习,而且这些练习大多又依课本上的编排顺序而列,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更没有根据不同学生的表现来选择和组织。因此,为了保证练习能够真正达到巩固新知、拓展知识的目的,我们可以结合情境创设法来设计、引导和评价练习。如让学生互出考题进行训练,并尽量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题目创造。有的学生就会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让同伴对比一根铅笔与一块橡皮擦的价格;而有的学生会以身高为例,出示各种不同的考题来训练对方,等等。这样不仅能够训练答题者,也能够让出题者在其中获得知识的再次巩固。

三、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篇6

福泉市牛场中心小学罗玲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教学往往只注重教师的导,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略学生的主动参与与体验,使学生被动学习,养成依赖思想,所学的知识也不会有效转化为能力。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这种主动参与需要教师巧妙设置一定的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完成。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想揭密的问题意识。比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以利用游戏开场,创设这样的情境:一上课,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数字游戏,看谁能考倒老师。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数,老师不用计算立即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你们可以用手中的计算器去验证。说的数比较大,老师可以对答如流。学生们肯定会震惊和好奇:“为什么老师比计算器还快呢?学生们都急于想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于是,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在老师的引领下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而这种发现又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设置“动境”,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我没有机械的讲解,而是创设了这样一个“动”境:让学生利用备好的纸板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当学生剪好后,要求学生分组检查剪的情况,随后,老师设问:“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纸板,把它们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学生独立摆拼(有的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拼成了一个长方形)。紧接着老师又问:“你所拼成的图形的底、高、面与其中一个梯形的底、高、面有什么关系?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看谁能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学生们通过观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推导出梯形的计算公式。最后,老师又引发学生再次探讨“为什么公式要除以2呢?”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摆拼,动脑思维的自主探究,获取了新知识。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小学数学情境模式教学探究 篇7

一、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会学习

1. 加强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的建立, 数学结论、公式、定理的概括总结的过程, 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因此, 在进行这些数学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中, 我们通过有效地的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 我们必须改变那种担心浪费课上时间, 只追求提高学生对方法运用能力的片面做法, 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 设计出让学生参与认知过程的环节, 把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研究方法的具体探索过程, 数学结论的推导过程以及数学公式定理的归纳等过程都要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的课上学习过程成为他们探索和发现数学理论的实践,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 开设数学科目的阅读课,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数学阅读课就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独立地进行学习, 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自身能力。教师首先要告知学生的阅读范围, 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思想和方法, 帮助学生解答疑难等;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思考、训练等, 了解掌握知识的原理, 学会解答例题, 完成课后练习。课堂快要结束时, 教师要抽取适当时间来进行点评、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可见, 数学阅读课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读书和学习能力, 使他们学会主动学习、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

二、教师要努力营造“创新”的氛围, 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引导学生的创造思维,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因此, 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当大胆实施“创新教育”, 彻底扭转以往教师“教”什么, 学生就“学”什么以及学生对于问题的不加思索或少思索;教材上是什么样的题型, 学生就只会解什么样的题型, 严重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等不良现象。

1. 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教师是主导, 学生为主体”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 学生学习数学是指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认知世界里, 主动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思考和吸收的过程, 因此, 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情境。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中, 学生就会学习热情高涨, 思维变得十分活跃。同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 努力营造激发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教学情境, 以诱发学生的思维需求, 使他们产生新的思维意识。实践证明, 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才能使学生放开思路, 勤于思考,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 教师自编练习题,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编制一些适当的课堂练习题, 来实现教学目的。教师自编的练习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体现以下特点: (1) 改编教材上的例题, 使之能一题多变, 一题多解。 (2) 设计开放型练习题。例如:“比较5a与3a的大小”。以上两种题目需要学生通过全方位观察思考, 运用多种知识来重组解答, 通过多向立体思维选择信息, 这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 教师当然也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去编制习题, 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问题, 还有利于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3. 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多思,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要急于一下子把数学方法和原理直接告知学生, 而应该精心设计数学问题, 激发学生思考, 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而获得知识。

三、在课堂上教师要正确使用情境教学方法

1.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教师必须善于设疑、巧于设疑, 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诱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使学生能自觉认真地思考, 自己找到解题的“窍门”, 在解疑中获得知识, 并享受获得新知识的乐趣。

2. 创设新奇情境, 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经验告诉我们:当人们遇见一件新事物、一个不常见或超乎常理的现象时, 必然会被深深吸引住。新异感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好奇心使人们积极思考, 主动探索, 努力钻研, 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应该结合数学教材进行系统教学。

3. 创设求知情境, 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需要是产生动力的源泉, 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就应创设求知情境, 把教师要教的, 变成学生自己要学的。通过创设求知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 对知识的记忆特别深刻。

4. 创设比喻情境, 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灵活运用, 使之自然贴切、新颖有趣。生动形象的巧妙比喻, 可以使抽象、严谨的数学知识具体化、通俗化, 将内容化难为易, 化生为熟, 化理为趣, 达到启智开塞的目的,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形成课堂教与学的高潮。

5. 创设变式情境, 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所谓变式是指提供给学生的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不断地变换呈现的形式, 使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 而非本质属性则不常出现。教学中常用的变式方法有许多, 如说话变式、计算方法变式、图形变式、题型变式等。每种变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 在数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 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已经成为今后我们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这种时代要求激励我们广大教师要勇于创新, 大胆实践, 积极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 以适应新时代数学教学的需要。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使其主动投入, 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是教学成功的关键。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多地为外在要求或突发情境所驱使。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注意到这一点, 努力发掘教材中适合学生活动、演示的一些素材, 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

小学数学的情境教学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景教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238-01

情境,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包括戏剧情境、规定情境、社会情境、学习情境等。教学情境是一种关于学校的环境设置、教师的教学气氛营造的理论范畴,主要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境”主要是指教学环境,既包括学生所处的物理环境,如学校的各种硬件设施,也包括学校的各种软件设施,如教室的陈设与布置,学校的卫生、绿化以及教师的技能技巧和责任心等。著名教育家乔纳森在《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中曾这样描述到:“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照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索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知识。”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根据自我的教学特色、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使自己的教学效果不断优化,达到最佳状态。

教学情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纽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它所蕴含的大量数学信息

能给学生提供广泛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全日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同时“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景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创设和谐教学情境,优化课堂结构,是当下课改的一大亮点,它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知识的抽象性与认识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还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建立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我们认为,在小学教学中抓好情境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利用情境,引入新课

新课的导入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很多教师认为,创设饶有兴趣的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只是语文科老师的“专利”,数学课程的学习只需教师把知识点讲清楚即可。这是一种极为错误的想法。可以说,一堂成功德数学课就是从精彩的情境导入开始的。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关于“3的倍数”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结合情境进入新课。老师可以采用这样的谈话:

“同学们,现在我们要向灾区的孩子奉献爱心,第一次捐款的数额的8224元,这些钱啊是同学们爱心的凝聚。”

“现在啊,老师要讲这些钱平均捐给两所学校,你们看看,没所学校得到的钱是整数吗?”

“如果把这些钱平均捐给3所学校呢?”

这样的情境来自生活,同学们对此有很强的亲近感,老师和学生的一番对话,把学生带进了献爱心的场面,在这样的场面感下,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思考的兴趣也逐渐激起。

二、创设情境,化解难点

在五年级下册的“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部分内容教学中,很多老师都觉得很抽象,学生对于分数的性质的把握总是很模糊,在做练习时常常出错,有一个聪明的老师创设了小猴和猴王分饼的故事:

一天,猴王买三个同样的饼,拿出一个平均切成四快,给第一只小猴一块,第二只小猴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给第二只小猴两块。第三只小猴更加贪婪无比,说:“我要三块。”于是猴王把第三块饼切成十二块,给第三只小猴三块。大家想一想,哪知猴子分得最多?学生的回答各种各样,但也有同学回答正确。事实上,这位老师已经把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抽象的数学问题情境化了,在这有趣的话题中小猴子的活泼可爱,猴王的老练稳重和数学问题合二为一,给同学们带来了巨大的感染力。整个课堂不在沉重,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发现了问题,并树立起了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兴趣。

三、再造情境,总结深华

我们认为,一节高效的数学课的收束阶段并不仅仅安排作业或者简单的知识的总结。这样的结尾方式,久而久之只会让学生觉得数学课程的刻板和乏味,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的结尾阶段,老师很好地在前面情境的基础上,继续创造精彩的情境氛围,势必会给整节知识带来锦上添花的教学效果。

又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小学三年级内容《图形的对称》时,就很好地利用情境来总结课堂内容。老师在PPT上呈现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一颗高大美丽的榕树稳稳地站在小河边,圆形的树冠、绿绿的叶子,把整个画面装点的很美。老师问学生:“这幅图有几个对称图形啊?”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还有吗?”老师问。没人回答,全班教室沉默。等过了一会,一位学生站起来:“还有一组,就是大榕树和它在河里的倒影。”全班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老师因势利导,简单几句就把本节课的内容《图形的对称》的重点进行了总结,这节课也在轻松愉快中走向结束。

上一篇:政府采购中标公告下一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