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两位数加一位数》

2024-08-18

教案《两位数加一位数》(共16篇)

教案《两位数加一位数》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几十几加几(进位)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正确计算。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计算过程,初步了解竖式和算理的系。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难点:

1、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计算过程,初步了解竖式和算理的联系。

2、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步骤,解决“进位”问题. 教具准备:

小木棒、教学图片、多媒体、小卷子。教学过程:

一、练习口算

二、新授

一、情境创设。

教师引入:学校为“六一”准备节目:一年级有27人参加唱歌节目,有8人参加跳舞节目。(出示课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参加演出的一共有多少人?)

二、探究与体验。

深入讨论:参加演出的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列式:27+8 学生动手摆小棒计算,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然后汇报。列式是27+8=35(人)

(1)用小棒摆的:单根的和单根的加在一起再和整捆的相加。(a)先算7加8得15,15再加20等于35。(b)先算27加3得30,再算30加5等于35。(c)先算8加2得10,再算10加25等于35。

(2)还可以用竖式计算(如果学生提出来,就按学生的思路进行,如果提不出来,教师就直接交给学生)

十 个 2 7 + 8 1 3 5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笔算的一般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完成练习,要求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算的。

教师强化用竖式怎样算,并让学生用竖式算一算。板书设计

十 个 2 7 + 8 1 3 5 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在已经熟练的知道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先算几十加几十,得数再加几;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是先算几加几,也就是先用两位数的个位加几后得数再加整十数;在这个基础上把新知识转化成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教学。在新授知识的过程中,我通过学生自己摆小棒操作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得到答案,并在小组中的交流谈论,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笔算的注意点。让学生充分地摆小棒,说过程,动脑、动手、动口,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体会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渔户寨乡擦都岭小学

教案《两位数加一位数》 篇2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在整个计算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它是学生学习多位数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引入新知

(课件出示) 同学们“六一”庆祝会准备矿泉水的情境图, 让学生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

全班有26名学生, 3位老师, 买回一箱矿泉水 (24瓶) 。

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吗?

生1:一共有多少人?26+3=29 (人) 。

生2:每人发一瓶矿泉水, 够吗? (29>24, 不够)

(同桌说说26+3=29的口算过程, 强化“相同数位相加, 从个位加起”的运算规则)

二、实践操作, 探究新知

1. 动手操作, 建立表象。

师:又买来9瓶矿泉水, 够分吗?

生:要先算出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师:请列式解答。

部分学生得出:24+9=33 (瓶) , 33>29, 够分。

师:怎样计算“24+9=?”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揭示课题)

师:请你用小棒摆一摆, 研究“24+9=?”的计算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

汇报:

(配合学生的回答,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摆出的小棒, 并圈一圈口算过程)

生1:先摆24根小棒, 再摆9根小棒, 从9根里拿6根给4根凑成10根, 10加20等于30, 30加3等于33。

生2:先摆24根小棒, 再摆9根小棒, 从24根里拿1根给9根凑成10根, 10加23等于33。

生3:先摆24根小棒, 再摆9根小棒, 4根和9根合并起来是13根, 13加20等于33。

生4:摆24根小棒, 接着再往后数9根, 一共有33根小棒, 24加9等于33。

师:同学们说了4种计算“24+9=?”的方法, 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呢?

生:第一、二、三种方法都比较简便。

师:请同学们观察第三种算法, 先算4+9=13是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

生: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师:算20加13得33是上节课学的什么知识?

生: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

师:这种算法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 计算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2. 引导思考, 掌握算法。

教师指名说说前面3种口算方法的思维过程。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

(同桌说说每一种方法的思维过程。)

师:请同学们观察, 3种算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是什么呢?

总结:个位相加满十, 向十位进一, 再加剩下的数。

师:比较三种算法的和的十位与第一个加数的十位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

生1:和的十位比第一个加数的十位多1。

生2:可以把个位看作弟弟, 十位看作哥哥, 弟弟 (个位) 相加得十几, 和的个位就写几, 把一个十给他的哥哥 (十位) 。

师: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时, 同学们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相加, 从个位加起, 个位相加满十, 十位千万别忘了加个位进上来的1。

3. 抽象概括, 深化认识。

师:观察26+3和24+9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1:相同点是它们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不同点是26+3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而24+9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生2:两位数加一位数, 先从个位加起, 个位满十, 向十位进1。

三、巩固练习, 发展新知

1. 先圈一圈, 再计算。

(课件出示P65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再请几位同学说一说其中一题你是怎样算的, 同时课件演示圈一圈的过程。

2. 把小动物送回家 (连线) 。

(P65做一做第2题) 课件出示画有小动物的口算卡片和写上得数的小房子图片, 让学生算出口算题的得数帮小动物找家。

3. 猜一猜小蝴蝶下面 (十位上) 的数是几? (用小蝴蝶图片盖住口算题中的方框, 学生做完后, 课件演示小蝴蝶飞走, 同时呈现答案)

4. P66第4、5、6题。

做在书上, 算后集体订正, 第5题引导学生观察每组上下两题的联系, 强调和的十位有何变化。第6题强调相同数位才能相加, 个位相加是否满十。

四、反思提炼, 提升认识

1. 本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情况下是进位加?什么情况下是不进位加?

教案《两位数加一位数》 篇3

教材简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在整个计算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学生学习多位数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简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在整个计算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学生学习多位数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简析:

教案《两位数加一位数》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在自主尝试的过程中学习两位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2.认识加法竖式,学会用竖式计算,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的道理。3. 体现算法多样化,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加法竖式,学会用竖式计算,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的道理。

教学难点

认识加法竖式,学会用竖式计算,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讲故事引入:有一天,兔妈妈带着小白兔到大森林里去采蘑菇,妈妈采了23个,小白兔采了4个(出示课件)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仔细观察,提出问题:妈妈比小白兔多采几个?小白兔比妈妈少采几个?一共采了多少个?

设计意图:用童话故事引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能充分利用已获得的数学信息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与体验:

1、教师提出问题一共采多少个?这个问题怎样解答? 学生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3+4= 请大家想一想应该怎样算?

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说出自己摆的过程,然后现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汇报。学生动手摆小棒计算,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然后汇报。

学生汇报:列式是23+4=27(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答:

(1)用小棒摆的:单根的和单根的加在一起再和整捆的相加。(2)先算3加4得7,7再加20等于27。

(3)还可以用竖式计算(如果学生提出来,就按学生的思路进行,如果提不出来,教师就直接交给学生)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23 + 4 = 27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笔算的一般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完成试一试,要求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算的 教师强化用竖式怎样算,并让学生用竖式算一算。

设计意图:从直观操作到抽象算理,结合摆小棒时的操作过程。探索出用竖式计算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操作和对数位的理解,让学生初步了解竖式是怎样来的,体会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的道理,从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巩固练习课本15页练一练 第1题完成竖式。

第2题可设计多种形式来进行练习。

第3题,要求学生看图,弄清题意,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学习活动。

四、课堂小结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教案 篇5

龙师附小

钟庆霞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能用数学语言表述口算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表述口算思维过程。教学准备:课件、主题图、小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课。

师:出示主题图,星期天,小明和妈妈来到商店买玩具,妈妈给小明挑了一个标价24元的玩具,小明自己挑了一个价钱在6元至9元之间的玩具,可以怎样买?

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图中小朋友画片的张数,提出一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生: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 生: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 生: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 生:小亮、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把他们解决好吗? 师:先看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呢? 生列算式:6+9=15(张)

师:求两个人一共有多少张画片可以用加法来计算,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加法。(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小亮和小明一共做了多少张呢?如何列式? 生列式:24+6=

师:那么24+6等于多少呢?小朋友们有什么办法知道得数是多少吗? 学生说出得数24+6=30

师:你是怎么知道24+6=30的呢?还有其他想法吗? 生:4+6=10 20+10=30

课件演示:用小棒摆就是把4根小棒和6个小棒先合起来是10根,也就是1捆,再把20+10=30(课件演示用线把10根小棒圈起来。)

师:看了这个演示过程你能说说是怎么计算的。生:先算4+6=10,再算10+20=30

师:和我们以前计算两位数加以位数不进位的加法一样,先把个位加起来,所得的结果和前面的整十相加!

2、教学24+9

师:小亮和小红一共做了多少张呢?怎么列式呢? 生列示:24+9=

同学们能估计一下,24+9=的结果可能是几十多吗? 生:三十多,师:为什么?说说理由!

师:同学们也能学着课件里用小棒来摆一摆吗? 生操作24+9= 计算过程 师:谁来汇报如何摆的。

生:4根和9根合起来是13根。13根和前面的20根合起来是35根。先算4+9=13,再算20+13=33。

师:有其他想法了吗?

生:24根先拿6根和24根合起来凑成30根。先算24+6=30,再算30+3=33。生:1根和9根合起来是10根,先算1+9=10,再算23+10=33根 ……

师总结:(媒体演示)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的得数和前面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用凑十的方法,再加余下的数。

三、复习巩固。

1、算一算:8+42=

5+39=

2、出示课本第49页第1题让学生先圈一圈,再算一算。师:其中25+8你是怎样圈的?你把25+8变成了几加几?

(让学生把由不同圈法表现出不同的计算思路向全组交流,在交流中体会不同算法的不同特点。)

3、先算一算,再把每组4题进行比较,算法上有什么联系。4+8=

3+7=

9+6= 34+8= 54+8= 84+8=

43+7=

63+7=

83+7=

9+26=

9+46=

9+76=

四、课堂小结。

请大家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五、拓展延伸。

出示一副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获得奖牌的数量统计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

六、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24+6=30

24+9=33 想:4+6=10

想:4+9=13

10+20=30

教案《两位数加一位数》 篇6

进位)》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教具学具:

小棒、投影仪、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4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4=30+()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25+2=

(1)25用小棒怎样摆?图示

(2)在单根小棒旁边再摆2根小棒,表示25+2(渗透相同数位对齐的思想)图示

(3)归纳算法。引导学生根据操作过程分组讨论25+2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习

5+3= 92+6=

35+3=

87+1=

并说一说口算步骤。

(5)想一想

2+34=

(6)反馈练习

65+2=

6+69=

2+65= 69+6=

2、教学例1。

(1)出示算式

25+20=

启发学生动手摆一摆,互相讨论一下,应该怎样计算?

(2)图示

(3)引导学生总结算法: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5+20=45。

(4)如果把25和20交换位置,你会做吗?板书20+25=

引导学生归纳:还是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0+25=45

(5)反馈练习:教科书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3、引导学生对25+2和25+20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启发学生明确: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数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即相同位数的数才能相加。

三、全课小结

教案《两位数加一位数》 篇7

本节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整十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及退位减法、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 在“100以内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材在编写上突出了整体性、层次性和对比性, 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减整十数”的减法, 更好地理解“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材还安排了摆小棒的操作, 让学生在摆小棒的过程中领会和感悟“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知识, 注意“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迁移, 引导学生感受新知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发生、发展的过程, 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由于本节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在教学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通过合作探究、互相启发等途径, 让学生发现和总结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去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从摆小棒的过程中得到启示, 加深对“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加强学生对这一计算方法学习和掌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让学生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 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具学具]小棒、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1.基本训练

13-5= 15-9= 19-8= 29-20= 36-4=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内容, 体现教材内容的连续性, 把准学生知识起点, 为探索新知做准备。

2.情境导入

师 (导入) :据老师了解, 同学们都喜欢玩具, 我们就一起去逛逛玩具店, 好吗? (课件出示:玩具情境图) 图上的小朋友想买什么玩具?遇到了什么困难? (想买一辆36元的玩具车, 只有8元钱) 他该怎么办?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积攒自己的零花钱, 不随便乱花钱, 做一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师 (提问) :想买一辆36元的玩具车还要攒多少钱?

(学生分析题意, 列出算式36-8)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联系买玩具的实际生活经验, 引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结合实际进行思想教育, 体现数学教育的人文性。

3.探究新知

师 (引疑) :该怎么算?借助手中的学具摆一摆, 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6减8不够减怎么办?

师:小组合作摆一摆、算一算, 记录下计算的过程。

师:小组交流, 要求边交流边展示操作过程, 倾听的学生也跟着操作。

师:结合刚才的操作过程, 谁来说说36-8=28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得出不同的口算方法)

生:16-8=8, 20+8=28。

生:16-6-2=8, 20+8=28。

生:10-8=2 26+2=28。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6减8不够减怎么办”的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以此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退位减法”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让学生有机会经历通过直观操作抽象出算法的思维过程, 培养交流意识, 理解各种算法之间的联系, 掌握算理。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 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算法。在自主体验的过程中, 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体现了算法多样化。

师:口算方法16-8=8, 20+8=28, 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请教?

(学生提问)

师 (追问) :16哪里来?20哪里来?

(学生跟随教师书写在练习本)

师 (引疑) :口算方法10-8=2, 26+2=28。你有什么问题?

师 (追问) :10哪里来?26哪里来?

(根据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 学生跟随教师书写在练习本上)

师:这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当10。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和教师的追问, 引起学生的思考, 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 当个位上不够减时, 怎样用十位上的“1”当10再减, 以此抽象出“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再一次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 尽可能让学生多掌握一些算法, 使他们的思路开阔, 为今后的计算教学打下基础。

师 (小结) :36-8与36-4有什么不同?

(根据学生回答, 师总结“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 让学生对知识之间的联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4.巩固练习

师:做基本练习, 独立计算后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和方法。

【设计意图】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并在计算中逐步形成计算能力。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4-6= 40-9= 54-7=

63-8= 81-4= 60-3=

(学生独立计算后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加大练习量,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退位减”的过程。

师:综合练习, 以游戏的形式进行, 比一比谁摘到的苹果多。

(学生理解题意后, 先计算再摘苹果)

【设计意图】通过混合练习, 加强学生的分辨能力及计算能力, 体现了分类思想。

5.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怎样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用到了哪些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加深对“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 体验新知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发生、发展的过程。

【教学反思】

教案《两位数加一位数》 篇8

片段一: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圈要114分钟。

师:谁能根据这条信息提个与时间有关的问题?

生1:绕地球2圈需要多少时间?教师板书:绕地球2圈需要多少时间?

生2:绕地球5圈需要多少时间?教师板书“5”。

生3:绕地球10圈需要多少时间?教师板书“10”。

生4:绕地球20圈需要多少时间?教师板书“20”。

生5:绕地球50圈需要多少时间?教师板书“50”。

生6:绕地球51圈需要多少时间?教师板书“51”。

师:好,我们来解决绕地球51圈需要多少时间?谁来列个算式?

生:114× 51。

片段二:算法多样化教学

师:计算114× 51是多少有几种方法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尽可能想出多种算法。

小组汇报,学生的多种算法如下:

师:同学们真不错,想出这么多的方法,下面就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计算……

【思考】

1.在“提出问题”教学环节,教师为什么要让学生提6个问题,少提几个不行吗?本课教学内容是“三位数乘两位数”,且两位数是非整十数的。学生提的前5个问题都不是本课教学内容,只有第6个学生提的问题才是本课的教学内容,不然的话还得让更多的学生提问,直到教师所需的问题为止。还好,本课的计算教学内容不必考虑进位与不进位,如果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要考虑进位或不进位,还真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得到所需的问题,这就是当前教师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学环节中效益低下的一个问题。

2.计算课中的新授课教学是否都要进行算法多样化教学?北师大版教材在计算课中十分重视算法多样化,这从教材的编排中就可以看出。例如笔算乘法教学以及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中的12×4(不进位)、16×4(进位)、72×5(连续进位)以及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的12×14(不进位)、26×21(进位)和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中的114×21,这6节课教材均要求进行算法多样化教学。

通过研究实践,发现6节课都进行算法多样化教学,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反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连几天都用同样的模式同样的方法解决类似的问题)。为此笔者认为对以上6节乘法计算课的教学,只要对“购物”12×4和“住新房”12×14这两节课进行算法多样化教学外,其他四节课没有必要进行。因这4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购物”、“住新房”的内容类似达不到算法多样化所要达成的目标,这从案例中就可以看出,尽管教师用较长的时间让学生探索多种算法,但学生得出的几种方法还是原来的方法。

3.计算课的教学内容教材上没有出现计算法则,我们还要不要教?本案例教师没有进行算理和计算法则的教学,这不是个案,应该承认这是当前计算课教学中的普遍现象。原因何在?通过了解,北师大版教材在计算课教学内容中没有出现计算法则是教师不敢教计算法则的主要原因,他们深怕被扣上跟不上形势、理念陈旧的帽子。

笔者认为教师对课改要冷静、理智,要正确地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新课程对计算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目标作了一些调整,增加了算法多样化,并适当降低难度及计算速度,但基本要求没有变。教师不要放弃传统有效、实用的教学方法。(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 孙恭伟

教案《两位数加一位数》 篇9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62页例2。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能力教学点】

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教学点】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和竞争意识。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计算卡片、整捆和单捆的小棒、数卡、骰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促进迁移。

1.谈话引入

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许多数学知识,老师布置你们收集生活中有关我们所学过的两个数相加的例子,你们找到了吗?谁敢先上来展示?(挑战性的语言激起学生的积极性。)

2.请学生代表展示收集到的加法例子。

(1)一位数加一位数的;

生:我第一周得了6颗红星,第二周得了8颗红星,两周一共得了多少颗红星?(学生用图文结合展示)

[6+8=14(颗)]

师:今天的第一颗红星属于你,老师希望你继续努力,可以得到更多的红星。

(2)整十数加整十数的;

生:过年的时候,我爷爷给了我两个红包,一个有20元,一个有50元,你知道这两个红包一共有多少元吗?(学生贴了两个利是封并用集合圈表示)[20+50=70(元)]

师:老师希望你能合理利用你的压岁钱!

(3)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

生:我的语文书第一课有11个生字,第二课有8个生字,这两课一共有多少个生字?[11+8=19(个)]

师:你太了不起了!在你眼里连语文书里也有数学知识!

原来你们可以找到身边这么多用加法来计算的例子,老师真佩服你们,课后老师一定把你们的例子全都在学习园地里展示出来!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好课件吧

今天,黄老师带你们去一(1)班开联欢会的现场参观,你们高兴吗?咱们出发吧!

2.课件出示例2联欢会场景图。

瞧!联欢会就要开始了,班长和副班长为参加联欢会的同学准备了一些饮料,请注意看!

3.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引向饮料(课件中的饮料闪烁3次)。

4.出示班长提出的问题:“咱们班有33人,每人一瓶够吗?”(文字与声音同时出现)。

5.让学生根据观察估计一下:“33人,每人一瓶够不够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6.具体解决“有多少瓶饮料”的问题。

(1)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4+9;

师:这是同学们发现的,我要把它记下来。(板书算式,肯定学生的努力成果。)

(2)实际操作,建立表象。

师:24+9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请同学们分小组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看谁的动作最快!

(3)组织小组讨论计算方法;

师:把你的摆法在小组内说一说,选出能代表你这一组的计算方法。

(4)请小组的代表上台介绍该组的计算方法。

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①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4根和右边的6根合起来是10根,我把10根捆成一捆,30加3等以33。

②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1根和右边的9根合起来是10根,我把10根捆成一捆,23加10等以33。

③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4根和右边的9根合起来是13根,我把13根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3根,20加13等以33。

7.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计算方法。

师: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方法。

8.验证“33人,每人一瓶够不够分”的问题。

师:“33人,每人一瓶够分吗?”(够!)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自己摆小棒和小组讨论就能学会新的知识,长大了肯定是个数学家!

9.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2页的内容。

10.语言表述,加深理解。

师:刚才我们用学具演示了24+9的计算过程,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把这个过程说一遍?(请几名学生讲。注意突出“进位”)

11.抽象概括,弄清算理。

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的得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12.板演课题。(课题写在有虫宝宝为背景的卡纸上,为引出练习做准备。)

13.质疑: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如果有请提出来。

三、练习巩固,及时反馈

1.小虫与蝴蝶配对(4人小组合作完成)。

给36个同学每人发下一张毛毛虫算式卡片,请他们根据卡片上的算式算出得数,然后请把得数相同的贴到相应的蝴蝶下面。(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反应能力和合作精神)

(1)师:(指课题)这毛毛虫可爱吗?有些可爱的毛毛虫经过生长发育以后还会变成美丽的蝴蝶。(课件出示各种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画面。)

(2)师板贴有数字的彩蝴蝶(33、45、53、62、75、82、85)。

(3)小组长领装有毛毛虫卡纸的大信封。

(4)讲清游戏规则:四人合作,认真计算,看看你手中的毛毛虫能变成蝴蝶吗?变成黑板上的好课件吧

哪一种?(文字与声音同时在课件中出现。)

(5)小组合作完成。

(6)能找到蝴蝶的就上台贴毛毛虫。(放轻松音乐)

(7)请学生当小老师,分组检查学生自由板贴的毛毛虫卡片。

(8)说说你手中的毛毛虫有没有变不成黑板上的蝴蝶的,为什么?(设计有3题找不到相应的蝴蝶的)。

2.出卡游戏(2人小组合作完成)。

(1)师:刚才你们4人小组合作得这么好,那2人小组合作你们有信心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2)必须先听清楚游戏规则。(先由第一人随机出2张数卡,表示个位或十位上的数,如38;再由第二人随机出1张数卡,如9;然后两人抢答出得数并做记录,38+9=47。)

(3)特别强调:做得又对又多的一组可得到老师准备的“团结合作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维护集体荣誉精神。)

(4)小组合作玩数卡,开展激烈的竞赛。

(5)评出优胜组进行奖励。

3.打骰子列加法算式(个人竞赛)。

师:第X组做得这么多,你们敢不敢向他们挑战?!必须先听清楚游戏规则,每人同时打下3粒骰子,两个①号骰子表示个位或十位的数,如56;加上②号骰子,如8;列加法算式56+8=64。

4.聪明题:课本第66页第17题。

(渗透统计思想,培养长大为国争光的爱国热情)。

四、全课总结,完善新知

小朋友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布置课外活动

小调查:利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做一次小调查,先调查我校一年级各班参加环保小卫士的人数,然后算出一年级环保小卫士一共有多少人?

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大量的游戏性、活动性的教学环节,符合儿童天性好玩、好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促进儿童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环节,为学习提供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机会。通过语言表达、边摆边说的教学环节,从中体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毛毛虫与蝴蝶配对的活动环节,一方面巩固算法,培养口算能力、反应能力与合作精神;另一方面,让学生走出座位贴毛毛虫卡片,放轻松音乐,也达到课间休息的意图。让学生两人合作玩数卡与个人竞赛打骰子列加法算式的比赛活动中,题目由学生自由随机产生,学生在激烈的比赛气氛中,兴趣盎然地、积极乐意地完成大容量的口算练习,这是老师梦寐以求的学习场面。另外,在课的伊始,让学生汇报收集到的两个数相加的例子,既可复习旧知,又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同时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篇10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教具:小棒若干根、计数器。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已经学习过加法计算,老师这儿有几组口算题,咱们来比比看看谁能又快又准确算出结果。(课件出示)生:答

师:谁能说一说32+6你是怎样计算的?40+18呢? 生:先算2+6=8,再算30+8=38……

二、新授课

1、导入新课

师:看来前面的知识同学们已经掌握的非常好了,大森林里啊住着一群快乐的小动物,他们也跟同学们一样每天劳动、运动、学习,大家想不想跟老着师一起去看一看他们的生活?好,今天石老师就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大森林里做客。

2、讲授新课

(1)例题1(出示例图)

师:咦,小猴和小熊在干吗?(摘玉米比赛)从图中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小猴摘了24个玉米,小熊摘了6个玉米)你能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小猴和小熊一共摘了多少个玉米?)谁能将这三句话连起来说一说?会列算式吗? 生:我列的算式是24+6 师:24+6这道题应该怎样算?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揭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师:请大家同桌3人一组用摆小棒的方法想一想24+6该怎样计算? 师:同学们都摆好了吗?说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样摆的?

生1: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6根小棒,将左边的4根和右边的6根合起来是10根,把这10根捆成1捆,(也就是把10个一变成了1个十)再和原来的2捆合起来一共有3捆,就是30根。

师:说的真好,同学们听懂了吗?你跟他的想法一样吗? 师:老师这还有计数器哪个同学想用计数器拨一拨的?(生演示)

师:拨的真好,十位数2颗数珠,个位上4颗数珠,在个位上再拨6颗数珠,现在个位上有几颗数珠?(10颗)10个一就是1个10,我们将个位上的10颗数珠替换成十位上的一颗数珠,现在个位上没有数珠,而十位上则是3颗数珠,所以通过拨计数器我们也得出24加6等于30。

师:咱们现在脱离小棒和计数器谁能说一说24+6你是怎样算的?(多找几个学生说一说)

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老师这还有两道题,你能说一说吗?(2)例题2:

师:收完了玉米,小动物们呀决定去运动一下,他们在干吗?(在跳绳)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算式怎么列?你能算出24+9的答案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刚才三位同学说了三种计算24+9的方法,各有不同,哪种方法比简便呢?你喜欢哪一种算法?

生:第二种,这种方法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师:对,第二种方法比较好,它是先算4+9=13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再算20加13得33,是我们上一节学过的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

师:刚才咱们找到了计算24+6的最优方法,你能把这个计算过程再说一说吗? 生:先算……,再算……

师:这个同学说得好,因为4加9得13,这里两个一位数相加得了一个两位数,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再把20加13得33。

巩固:下面再请几位同学说一说自己这个计算过程。生:略……

(3)抽象概括,弄清算理。

师:下面请同学们说说这两道题应该怎样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观察24+5和24+9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四人小组讨论后汇报。生:相同点是它们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不同点是24+5是两为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加法,而24+9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师:说得很好,我们今天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为了容易记住它的计算方法,把它编成儿歌,两位数加一位数,先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三、巩固练习完成书上习题

四、总结

教案《两位数加一位数》 篇11

[关键词]三位数 两位数 算法 算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4-061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验算方法进行估算、验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让学生结合已有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类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提升他们的知识技能迁移水平,发展其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王叔叔从杭州自驾去西安旅游,汽车每小时行驶81千米,行驶了15个小时。杭州到西安有多少千米?

创设该情境后,我让学生思考应如何列式,然后在练习本上笔算,并思考第二次计算时,1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计算过程中出现的405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思,81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思。

2.国庆节期间,老师从杭州坐火车去北京游玩。已知火车每小时行驶145千米,行驶了12小时。杭州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以简单的行程问题为素材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容,让学生在交流反馈中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每一步的算理,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合理估算

对于情境2,我预设学生的可能回答有150×10=1500和145×10=1450这两种。

对此,我设置了以下两个问题:

1.杭州到北京的距离大约有多少千米?你是怎么估计的?你觉得这两个式子哪个比较准确?

2.1500比实际结果大还是小?为什么?

三、探究算法,明晰算理

1.我让学生独立计算145×12。

预设:

(1)口算: 145×2=290 145×10=1450

1450+290=1740

2.组织学生交流算法,理解算理。

我让学生先说说口算的方法以及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然后陈述笔算的步骤,并提问:“这个290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意思?145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 计算过程中的145的“5”为什么写在十位上?”最后,我对使用笔算方法的人数进行统计。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开放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充分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探究方法和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上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新知识。

3.联系两位数和两位数的乘法,总结算法。

在还没有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之前,若有学生已经懂得如何计算,教师可以佯装感到很诧异,并问他们为什么。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原理其实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差不多,方法也差不多。

师:计算方法是如何一样的?

生:它们都是将其中一个因数每个数位上的数依次和另一个因数相乘,并对齐好数位,最后相加即可。(板书:依次相乘、两积相加)

师:同学们,三位数乘两位数虽然是一个新知识,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转化成以前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去学习。学习就该这样融会贯通,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整体理解和记忆。(板书:转化)

师:笔算时有哪些地方是要特别需要注意的?

生: 用个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用十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板书:定好末位),进位数不能忘记。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提醒大家计算的时候别忘记进位的数吗?

生:把进位数写在旁边或写在横线上,并试着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劣。

【设计意图】在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比较中,总结提炼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难点是学生容易遗漏进位数,为突破这个难点,教师让学生自主思考如何才能不遗忘进位数,使其明确可以把进位数写在横线上,也可以把进位数写在旁边。这样设计课堂教学,可提高学生思维的缜密性,从而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4.验算

师:这道题大家算对了吗?我们还可以怎样计算?如果要进行验算,有哪些方法?

生:估算验算、交换位置验算、计算器验算。

四、巩固练习

1.计算冲刺

164×42 172×47 286×35 425×36

教学过程:

(1)让学生独立完成这四道题。

(2)结果反馈:让学生讲述计算过程。

(3)错例分析:将学生犯的错误一一展示出来,深入分析出错的原因,并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避免学生再犯同样的错误。

(4) 仔细观察:引导学生自行观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几位数。

2.灵活填空

王叔叔购买了22个计算器,每个售价是136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

3.准确选择

崂山茶场2009年种植茶树19公顷,平均每公顷茶树产425千克茶叶。崂山茶场一年共产茶叶多少千克?

A.3825 B.8020 C.8075 D.46325

【设计意图】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容易掌握,但真正形成计算技能还需要多做练习加以巩固。第1题让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以巩固他们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水平。其中的结果反馈环节,能让学生自主发现错误,进而进行自主思考。紧接着的错例分析环节,由教师深入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让学生能将教师的解题思路与自己的进行对比,得出差异,最终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第2题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理解笔算乘法每一步的算理,使学生对计算的原理和过程了然于心,形成深刻印象。第3题既考察了估算、笔算、范围判断等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又充分巩固了新知识,使学生形成扎实的计算技能。

总而言之,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他们将知识进行恰当的迁移,给予他们亲身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机会,使他们的学习轻松又有效。

教案《两位数加一位数》 篇12

一、动手操作, 突出退位的算理

不管是整十数减一位数的口算, 还是几十几减一位数的口算, 都借助小棒操作, 引导学生拆开一捆小棒, 也就是“退1作10”, 在动手过程中感悟退位的算理。

需要强调的是, 在动手操作的同时, 教师要逐步明确用语言表述计算的思路, 引导他们用“先算几减几得几, 再算几加几得几”的方式表述自己的计算过程, 促使他们把外显的动作内化为内在的思维, 进而通过有序的表达外显出来。

二、渐进思考, 掌握退位的技巧

虽然学生经历了“拆开1捆当10根”这样的操作过程, 也有了相关的经验, 但是在脱离了实际操作以后, 相当多的学生仍然茫然无措。比如:对46-5与46-7这两道算式中的“46”都习惯性地统一拆成30和16或是40和6。这说明学生对退位的必要性认识不到位, 只是一种机械的行为, 或是仍然停留在对几十几的简单认识上, 并不能针对个位上数相减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

对此, 教师应该允许学生这种不合理的分成“暂时存在”, 继而引导他们观察个位上数相减的情况, 根据“够减”或“不够减”逐步调整分得的两部分数的大小, 在对比中不断深化退位的策略。

对任何知识的教学, 我们不能指望所有学生“一刀切”“齐步走”, 更不能期望“一步到位”, 应该尊重学生的思维现实, 帮助他们完善思维过程。

三、针对性训练, 化解难点

首先, 抓实以下几项基本功训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十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减整十数, 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扫清障碍。

其次, 加强估算练习, 如“先说出每题的得数是几十多, 再计算”:46-7、46-5。这种形式的练习, 可以培养学生在计算前先看清题目来判断减的过程中是否要退位的习惯, 有利于提高计算的效率。有条件的班级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来练习:46-□, 要使得数是四十多, □里可以填几?得数是三十多, □里可以是几?

另外, 变单题训练为题组训练, 通过对比来沟通。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 篇13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的,于是我通过复习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注重从情境中提出问题

我们的新课标指出:“应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进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于是我就通过简单的情境:春天到了,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我们班有45(46)个小朋友还有两个老师,应该怎样坐车去呢?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而且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三,自主探究、交流合作

新课程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该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本课中,由于个别学生已经能正确地计算出得数了,但是,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很多小朋友就无法回答了,对于这种情况,我事先要求学生在自备本上画好计数器,当问到你是怎样算的时候,就让学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水彩笔画出两次相加的珠子,大多数学生在掌握了数位后都能把整十数画在十位上,把一位数画到个位上。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的珠子说一说为什么要和十位或个位上的数相加,让学生初步感受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加,一位数和一位数相加。

第四,通过对比,强化算理

在学完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后,首先让学生对45+30和45+3这两道算式进行比较,发现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不同。接着让学生对从计算的方法上进行比较,发现他们虽然都要再拨3粒珠子,可是拨的位置却是不同的,一个要拨在十位上,一个却要拨的个位上,从而进一步明确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同时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这一数学学习饿方法。

我校数学教研组承担区计算教学,由我执教一年级的《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很是担心理一是总认为计算课比较枯燥,不容易上出“厚度”,二是现在的课堂“长程两段式”、“三放三收”、“教结构,用结构”、“重心下移”等这些词语在教师的对话中现已经常能听到,但如何在自己课堂教学中实践这些理念,我感到还很难落实或心存疑惑。同时家长们也给我出了道“难题”,有些家长已经提前把这部分内容的计算方法教给了孩子,但孩子们并不完全理解算理。怎样上好这节计算课呢?带着上面的那些疑问我开始研究教材内容,用心做好教学设计。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是苏教版的第二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两段式教学长程设计”中的第一阶段,即教学“结构”的阶段。它与后面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它们之间的知识点是相似的。抓住知识间的共同点,有利于学生迁移。本课要为学生提供方法和步骤,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时间的保证,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我分几大环节:

第一环节常规训练,导入简单。利用几个数让孩子写算式,将算式进行分类,将所学算式前后贯通,由整体进入,也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类的意识.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领悟算法:这一环节分为三个层次来组织教学:

第一层,教学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

在教学45+30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自主探索——同桌交流——全班展示,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积累了合作交流的经验。自主探索这一环节,第一是通过物化活动,用小棒圈一圈、在计数器上画一画获得结果;然后学具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由形象到抽象,把新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得出计算方法。

第二层,教学45+3(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根据刚才的口算,引导学生迁移上面的口算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算法,老师协助学生整理并演示思考

过程,帮助学生进行计算方法与策略的迁移,进一步理解了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提高了学生的计算类推能力,把握知识呈现的层次性。在细微之处仍然体现出层次性。

第三层,比较45+30和45+3

通过两道题计算方法的对比,使学生能够发现、比较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区别,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原理,突破了难点,虽然学生语言概括不到位,我认为他说到也够了。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应用算法:这里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其实在新授中也融入了练习。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激励评价:通过学生谈注意点,不仅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梳理的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尤其是“用这样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学习怎样的算式”,让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进一步提炼过程结构。在“教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学习的过程结构,启发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能主动研究相关内容。

上完课感觉这节课还有很多需要商榷的地方,如:

蒋主任说本节课还是重心不够下移,学生的学习是钓鱼式的.的确,在教到两位数加整十数要先算什么?学生说来说回答答不到点子上,我很着急,又不知如何引导,就一个劲的一问一答理想想这和我平时在教学中一贯的做法有关,有时害怕学生不会,设计的问题过于细化,学生在老师设计的一个个细小的问题中学会了知识,长期下去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时一定要有让孩子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感觉。

由于本节课的两个例题很重要,课堂容量比较大。在教学完例1之后,看看时间来不及了,就快速进入例2的学习,因此在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时,没能及时地把习得的算法形成初步技能,也没有沟通与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相同点,就觉得有些眼花了乱了,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此外,到结束也没能让学生说说用这样的方法能解决怎样的问题,开始黑板上遗留的45+9就不了了之.要是引导学生说一说,不就是把知识贯通起来了吗.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由第一次执教,再在一起研讨,最后到再一次执教,这一系列活动让我感觉:没有研究之前感觉这内容很简单,没什么好研究的;研究了才发现即使是最简单的内容,也有许多需要研究的地方,只有深入研究了,才有收获!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知识生长点是整十数加整十整十数加一位数,所以,这一节我以复习旧知的形式导入,通过复习唤醒孩子头脑中关于100以内数的组成的知识。

对于例题的处理,我直接呈现3辆车的信息,让孩子们根据这些条件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应该说,这样的提问完全难不倒孩子们。对于45+30的计算过程,和我预设的一样,刘远首先站起来回答:“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的确,这是大部分孩子对45+30计算方法的初始认识,家长们的确是这样教孩子们的。孩子就是孩子,尽管我已经用心良苦地唤醒他们头脑中关于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十和几个一相加的旧知,但是他们依然毫不领情地搬出了自己的固有认知。于是,我引导:“这样的计算方法我们还没有学到呢。你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是我们数学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很好,孩子想到了先把45分成4个十和5个一再进行计算。而有了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经历,再计算45+3时,孩子们就很自觉从用数的组成的角度去思考计算方法了。

这节课的难点是比较例题里两道算式在计算方法上的异同,也就是比较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异同。对于这个难点,我一直犹豫的是最后总结学生的发言时我用什么样的语言把它们的异同表述清楚。一开始是这样表述的:都是把两位数分成了整十数和一位数;不同的是,如果加的是整十数,那么整十数就和两位数的整十数先相加,如果加的是一位数,一位数就和两位数的一位数相加,因为在加法计算中,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后来有琢磨了一番,改成了这样的表述:都是把两位数分成了几个十和几个一;不同的是,如果加的是几个十,就和两位数的几个十相加;如果加的是几个一,就要两位数的几个一相加,因为在加法计算中,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变呢?个人觉得,后一种“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更贴切一些,因为“十”和“一”是计数单位,只有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就在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其通分后化成相同分母的分数再相加的缘由就是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

看来,数学语言需要三思而后说。

首先,复习铺垫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的,于是我通过复习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注重从情境中提出问题

我们的新课标指出:“应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进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于是我就通过简单的情境:春天到了,如果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我们班有45(46)个小朋友还有两个老师,应该怎样坐车去呢?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而且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三,自主探究、交流合作

新课程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该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本课中,由于个别学生已经能正确地计算出得数了,但是,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很多小朋友就无法回答了,对于这种情况,我事先要求学生在自备本上画好计数器,当问到你是怎样算的时候,就让学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水彩笔画出两次相加的珠子,大多数学生在掌握了数位后都能把整十数画在十位上,把一位数画到个位上。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的珠子说一说为什么要和十位或个位上的数相加,让学生初步感受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加,一位数和一位数相加。

第四,通过对比,强化算理

在学完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后,首先让学生对45+30和45+3这两道算式进行比较,发现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不同。接着让学生对从计算的方法上进行比较,发现他们虽然都要再拨3粒珠子,可是拨的位置却是不同的,一个要拨在十位上,一个却要拨的个位上,从而进一步明确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同时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这一数学学习饿方法。

我校数学教研组承担区计算教学,由我执教一年级的《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很是担心理一是总认为计算课比较枯燥,不容易上出“厚度”,二是现在的课堂“长程两段式”、“三放三收”、“教结构,用结构”、“重心下移”等这些词语在教师的对话中现已经常能听到,但如何在自己课堂教学中实践这些理念,我感到还很难落实或心存疑惑。同时家长们也给我出了道“难题”,有些家长已经提前把这部分内容的计算方法教给了孩子,但孩子们并不完全理解算理。怎样上好这节计算课呢?带着上面的那些疑问我开始研究教材内容,用心做好教学设计。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是苏教版的第二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两段式教学长程设计”中的第一阶段,即教学“结构”的阶段。它与后面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它们之间的知识点是相似的。抓住知识间的共同点,有利于学生迁移。本课要为学生提供方法和步骤,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时间的保证,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我分几大环节:

第一环节常规训练,导入简单。利用几个数让孩子写算式,将算式进行分类,将所学算式前后贯通,由整体进入,也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类的意识.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领悟算法:这一环节分为三个层次来组织教学:

第一层,教学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

在教学45+30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自主探索——同桌交流——全班展示,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积累了合作交流的经验。自主探索这一环节,第一是通过物化活动,用小棒圈一圈、在计数器上画一画获得结果;然后学具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由形象到抽象,把新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得出计算方法。

第二层,教学45+3(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篇14

绵阳市仙海水利风景区中心学校

龚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原理,能按步骤正确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摆小棒等形式探究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算理。

三、教学方法 尝试探究法、讲解法

四、教学准备 ppt,每生40根小棒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ppt口算全班齐答 4+9=

20+3= 3+7=

30+14= 6+8=

24+5= 说一说24+5=的计算方法 2、ppt填空,举手回答

4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数是()34中的3表示3个()58可以分成50和()74可以分成4和()

【二】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ppt踢足球场景图,谈话:同学们喜欢踢足球吗?这里小朋友在操场练习踢足球,原来有28人,又来了6人,根据这些信息您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现在一共有多少人? 列式:28+6=?

你会算这道题吗?用前面学过的方法试一试,它与前面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有什么不同?

2、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板书齐读)【三】探究新知

同学们想一想: 28+6等多少?怎么计算的? 1、学生活动一,摆一摆

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先摆出加法算式里数,一边摆,一边想,合起来等于多少?

2、学生活动二,交流

学生动手操作后,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说一说摆的方法和想法。PPt演示凑十,说明十位增加1的原因 3、根据摆小棒过程说28+6的计算方法:用“先算„„再算„„”的句式来说。板书计算的思维导图。

4、PPt展示思维导图表示想的过程和计算方法。根据情况可删减.(1)先加个位:两位数分为整十数和个位数,先加个位数,再加十位数;先8+6=14,再14+20=34

(2)先凑整十:看两位数的个位数凑整十,分一位数;先 28+2=30,再30+4=34

5、小结:跟同桌说一说怎么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方法一:先把个位数相加,再把得数与整十数相加。方法二: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上分剩下数。老师提示:一般使用方法一,先把个位相加,再加十位。【四】知识运用

(一)基本练习

1、计算,并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57+3=

37+9=

75+6=

2、P65做一做

第1题:提示,先算什么就圈什么。先圈后填,两种想法均可以,建议用先加个位数的方法,做完后展评。

第2题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一列接龙读答案,集体评价。

3、填空,写出计算式的十位数字。

14+3= □7 57+3=□0 57+1= □8 57+4=□1 57+2= □9 39+7=□6 比较十位数字在进位与不进位算式里的变化规律。

(二)提高练习

1、帮小鸟回家PPt,看谁算的又快又好。

27+6=

39+5=

4+72=

6+54=

41+9=

73+□=8□

2、我是小小医生PPt。对的划“√”,错的划“×”,并改正。

45+7=42()39+5=89()76+6=82()6+29=15()67+5=18()

【五】课堂小结:请同学们来说说,今天您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学生交流后老师总结:两位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个位数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方法有两种:一是先把个位相加,再加上整十数。二是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上剩下的数。

【六】作业布置:教材66页第5题和第6题,做在书上。【七】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1、先加个位,再加十位

2、先凑整十,再加分剩下的数 【八】教学反思:

1、对知识难度估计过低,两种计算方法相互干扰,学生反而不明白怎么算。

2、计算方法缺操作过程示范,学生有找数位障碍和心算障碍。部分学生没学会!

3、后半部分课堂掌控有点乱,教师急又忙,作业练习设计过多,有两题没有完成。

4、改进意见:

⑴把凑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分离到另一课时,本课时只教学先加个位,再加十位数的计算方法。这样避免相互干扰,符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4-75页例1和“想想做做”中的有关习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能正确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计算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难点:比较例题中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点。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4捆小棒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 复习

抢答(逐步出示口算卡片)

4+6= 20+10= 7+9=

40+11= 30+12= 24+5= 二. 创设情境

(一)课件出示课本74页中的情境图

教师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各自说了什么?

你能提出一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名说算式,教师板书: 9+6= 24+6= 24+9= 老师:哪到算式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可以直接说出结果的?那么今天我们主要就来研究24+6和24+9的口算方法。并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二)探索新知

1、教学24+6=?(1)尝试计算

师: 你们会算吗?你们是怎样算出结果的? ①不会算的,先用小棒摆一摆,再思考怎么算的? ②教师巡视,个别指导。③指名学生上讲台示范摆小棒。④课件演示。

⑤师:现在大家都把小棒收起来,你们还会算吗? ⑥指名汇报,你是怎么算的?学生答:想4+6=10 10+20=30 教师追问:4从哪来的? 生答:24分成20和4.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24+6=30(张)⑦再请一位同学说说,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板书 : 先算 4+6=10 再算20+10=30 ⑧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算的。2.教学24+9 师:根据刚才24+6的计算经验,想一想24+9该怎么算?

指名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完善板书:24+9=33(张)先算4+9=13 再算20+13=33 三. 基本练习

1.课本地75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2.想想做做的第2题 算一算 比一比

7+3= 4+8= 9+6 = 7+43= 34+8= 9+36= 7+83= 54+8= 9+76= 让学生先计算第一组的3道题想一想怎么算的?下面的两题都是先算什么的?指名说说。后面两组题让学生根据总结出的经验很快的口算出结果来。四.强化练习

1.把对的得数圈起来(课件出示)

36+8(34 44)25+7(32 95)

54+3(67 57)2+29(49 31)

指名口答,说一说是怎么想的?算错的答案可能是怎么算的? 2.猜一猜,□里可以填哪些数。

7□+5=8□ 6□ +3=7□ 指名口答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四.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你有哪些提醒大家注意的?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案《两位数加一位数》 篇16

二、分析教材

教材首先安排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例题,是从不同的两辆汽车求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这种实际问题引出。教材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先让学生在计算的问题情境中用小棒和计数器操作,再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进行口算,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法。防止混淆,教材还组织学生讨论“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不同?”这种对比,有助于突出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即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新课前,先对旧知识进行复习,为新知识做准备。

在教学例题时,先出示例题中三辆汽车的图片,让学生明确每辆汽车有多少个座位,能坐多少个乘客。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式(也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观察比较几道算式导入新课。在教学45+30的计算方法时,我主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小棒和拨一拨计数器,自己探索。然后进行交流各自的算法。(教师对那些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计算的学生给予表扬)教师创设问题,如我们不摆小棒或不拨计数器计算时可以怎样想?引导学生自觉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在教学45+3的过程和45+30的过程类似。

接下来,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

上一篇:对联,医院科室搞笑对联下一篇:建筑学院学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