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CD术后引流管的护理

2024-09-11

PTCD术后引流管的护理(精选8篇)

PTCD术后引流管的护理 篇1

一、PTCD 术的定义和手术方式

(一)PTCD 的定义

PTCD 是继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后发展起来的一种非外科手术引流术。是经皮肝穿刺途径置放胆道引流导管,达到胆道引流的作用和胆道梗阻的减黄治疗。

(二)PTCD 的手术方式

是在 X 线或 B 超引导下,利用特制穿刺针经皮穿入肝内胆管,再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胆道而使肝内外胆管显影,同时通过造影管行胆道引流,由于 B 超检查可以显示扩张的胆管,并可监视穿刺、置管的整个过程,故目前以 B 超引导下穿刺为主。

二、PTCD 的临床意义

PTCD 手术可以减压、减黄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择期手术时通过 PTCD 减黄、全身情况的改善可以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对于老年人、体质衰弱的或者全身情况差、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则更为适宜先行选择 PTCD 术; PTCD 可以经引流管冲洗,滴注抗生素,以改善感染症状;可以进行多次造影,经窦道取石;另外,还可以通过 PTCD 管留置的导管进行化疗、放疗和细胞学的检查。

三、PTCD 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1.晚期肿瘤引起的恶性胆道梗阻,行姑息性胆道引流; 2.深度黄疸病人的术前准备(包括良性和恶性病变);

3.急性胆道感染,如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行急症胆道减压引流,使急症手术转为择期手术; 4.胆道术后胆瘘者,因手术损伤所致的胆管狭窄或肝肠吻合口狭窄者; 5.经其他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胆道扩张; 6.协助诊断肝、胆囊及胰腺的病变。

(二)禁忌证

1.碘过敏,有严重凝血机能障碍,严重心、肝、肾机能衰竭和大量腹水者; 2.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感染尚未控制;

3.肝内胆管被肿瘤分隔成多腔,不能引流整个胆管系统者;

4.超声波检查证实肝内有大液平面,包虫囊液皮内试验(Casoni 试验)阳性,疑为肝包虫病者;

5.不能控制咳嗽或呃逆者; 6.病人不合作者。

四、PTCD 术的优点

PTCD 是经 B 超定位,穿刺成功率高,创伤小,病人容易接受; PTCD 的安全性比较大,退黄的效果明显而且迅速; PTCD 适应范围比较广;对于高位胆道梗阻时传统手术难度大且并发症多,PTCD 手术治疗有着较大的优势。

五、PTCD 病人的护理

PTCD 术病人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以及出院指导。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详细了解病人病情,向病人解释行 PTCD 术的目的、意义及方法,耐心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心理辅导工作,增强病人的信心,病人如较紧张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2.完善检查:了解病人有无造影剂过敏,遵医嘱进行相应的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血胆红素和凝血功能。3.术前用药: 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出血倾向,遵医嘱给予维生素 k110mg 肌肉注射每日两次。本药需行肌肉深部注射,不同部位轮换,同时推药速度需缓慢,注意观察病人的用药反应。

4.呼吸训练:因人体肝脏位置随着呼吸进行变化,需首先告知病人控制呼吸的重要性,再了解病人的呼吸状况,教会病人如何控制呼吸进行配合。

5.术前备药:可遵医嘱准备止痛药,如哌替啶 50mg。6.术前禁食 4-6 小时。病人有无腹胀、腹痛、恶心等不适。

(二)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一般护理主要是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卧床期间协助满足患者的生活需要。术后暂时禁食四到六小时,然后循序渐进增加饮食的种类;进行静脉补液;对病人术后疼痛的评估尤为重要,同时密切观察患者伤口敷料以及黄疸消退的情况,以确定引流术后的效果。

2.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引流管打折扭曲;根据患者在床上翻身的范围妥善固定引流管;患者下床活动时防止引流袋高于置管处发生引流液的逆流而造成逆行性感染;每日更换引流袋并记录引流量;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密切观察穿刺点周围敷料的情况,防止引流不畅或者引流管脱出;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引流量。

3.饮食护理:因胆汁流失,病人对脂肪的消化能力明显降低,指导病人少食多餐,从清淡易消化低脂流食逐渐过渡;进食后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腹胀、腹痛、恶心等不适。

4.心理护理:多数病人术后身上会留置引流管及引流袋,病人会因为担心引流管移位或穿刺点疼痛而引起焦虑心理。责任护士需给病人再次讲解留置引流管的目的,需要留置的时间,减轻其焦虑心理。告知病人管路留置初期,若出现少量的血液为正常情况,避免引起病人的惊慌。病情好转的情况及时向病人告知,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并发症是 PTCD 引流管术后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常见的 PTCD 术后并发症包括胆道感染、胆道出血、引流管阻塞、胆漏、脱管、电解质紊乱等。

1.胆道感染的护理

(1)胆道感染的原因及临床表现:是 PTCD 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原因是因为引流管与外界相通,增加了细菌进入胆道的机会,且细菌容易聚集在支架或引流管的内壁;手术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等也是导致胆道感染发生的一个原因之一。感染后会导致菌血症或败血症,病人表现为 PTCD 后 30 分钟至数小时内骤起畏寒、高热、右上腹胀痛、白细胞计数升高、黄疸加深,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

(2)胆道感染的护理

① 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有无腹痛、高热、寒战及意识改变的情况; ② 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③ 保持引流通畅。2.胆道出血的护理

(1)胆道出血的原因及临床表现:引流液为血性胆汁,2h 内引流量达 100ml 以上时应考虑胆道出血。胆道出血常与穿刺损伤局部血管有关,也因胆道梗阻致维生素吸收障碍、肝合成凝血因子受阻、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有关。急性出血且量大时,病人出现腹痛、腹胀、血压下降、尿量减少;慢性少量出血时,血液进入肠道或凝血块堵塞胆管导致黄疸不退。

(2)胆道出血的护理 ① 发生出血后病人要绝对卧床;

② 严密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面色和意识状态的变化; ③ 观察胆汁引流的颜色、量的变化; ④ 遵医嘱静脉输注止血药物。3.胆汁渗漏的护理

(1)胆汁渗漏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穿刺部位观察到胆汁样的渗出。胆汁渗漏可以导致胆汁性腹膜炎,患者会出现寒战、高热等症状;胆汁的渗出对皮肤刺激可能造成胆汁性皮炎,表现为穿刺处的皮肤发红,病人有瘙痒感。

(2)胆汁渗漏的护理

① 及时更换敷料并注意保护皮肤;

②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腹痛的性质、部位、程度、体温波动; ③ 保持引流通畅; ④ 遵医嘱予抗生素治疗。4.导管堵塞的护理

(1)导管堵塞的原因:长期置管有发热时,表示导管有淤塞或移位,其原因包括 PTCD 管细长容易扭曲,早期胆汁浓度较高,PTCD 术后出血形成血凝块等。

(2)导管堵塞的护理

① 妥善固定 PTCD 引流管,避免导管受压和扭曲; ② 注意观察引流量和引流液的性质; ③ 管道冲洗。5.导管脱出的护理(1)导管脱出原因

① 术后因膈肌和肝脏随呼吸上下移动,使引流管不能完全留于胆管腔内,表现为通而不畅。

② 固定不牢:皮肤局部汗液或局部渗出导致敷料粘性下降。③ 患者睡觉时无意识的将导管拉出。(2)导管脱出的预防

① 术中插管的深度适宜可起预防作用;

② 术后妥善固定导管 — 可采用高举平台法固定; ③ 评估患者,夜间睡眠时可适当约束; ④ 做好宣教,提高患者安全意识; ⑤ 加强床头交班和巡视; ⑥ 规范操作。(3)导管脱出的处理

① 及时报告医生,根据脱管程度进行床旁处置或再行重置手术;

② 一般经引流 10 ~ 14 日后,肝实质内已形成一大于导管的肉芽通道,如导管脱落,可通过导丝引导在 24 小时内再插入导管。

6.电解质紊乱的护理

若引流量大于 1500ml/ 日,可造成严重水电解质失衡。因此,要注意观察、记录病人胆汁引流量,引流量大于 1200ml/ 日时,需要注意观察病人电解质情况,定期抽血检查电解质,及时调整补液,防止病人出现电解质紊乱。

7.拔管的护理

如果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胆汁引流量在 700 毫升以上,大便颜色转黄,黄疸消退,血胆红素下降,且经夹管试验后患者无不适,生命体征平稳,大便颜色正常可拔管。

(四)出院指导 PTCD 术后病人带管出院,除了要教会病人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伤口敷料保持干燥,观察引流量、性状、颜色以及引流量和引流液异常时及时就诊等常规护理外,还应该告知病人在发生以下情况时需要到医院进行处理:

1.出现发烧、寒战,腹胀、疼痛、呕吐等症状时; 2.黄疸复发、皮肤瘙痒、灰色便时; 3.引流管堵塞、脱管时;

4.引流液为血性或胆汁粘稠,管内含有凝血块时; 5.胆汁有恶臭味及化脓物,引流液超过 1000ml 时。

因胆汁流失,病人对脂肪的消化能力明显降低。因此,出院后要指导病人少食多餐,从清淡易消化低脂流食逐渐过渡,进食后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腹胀、腹痛、恶心等不适的症状。

六、总结

PTCD术后引流管的护理 篇2

1 护理

1.1 保持引流管通畅手术后经常挤压排液管, 一般情况下, 每30 min挤压1次, 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 挤压方法 (1) :护士站在患者术侧, 双手握住排液管距插管处10~15 cm, 太近易使引流管牵拉引起疼痛, 太长则影响挤压效果。挤压时两手前后相接, 后面的手用力捏住引流管, 使引流管闭塞, 用前面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腹用力、快速挤压引流管, 使挤压力与手掌的反作用力恰好与引流管的直径重叠, 频率要快, 这样可使气流反复冲击引流管口, 防止血凝块形成而堵塞管口, 然后两只手松开, 由于重力作用胸腔内积液可自引流管中排出, 反复操作。方法 (2) :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 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 使引流液流出。遇到特殊情况时, 如患者发生活动性内出血, 应不停的挤压引流管。

1.2 体位引流 本组均采取全身麻醉, 全麻术后完全清醒的患者, 给予抬高床头15~30°, 以使胸腔内积液下流至膈肌, 因排液管伏在膈肌上, 故抬高床头有利于引流。术后第1日晨协助患者坐起, 患者有时疼痛而不愿合作, 我们耐心向患者讲其重要性, 术后早期活动不仅可以预防术后并发症, 而且有利于引流, 早期拔管, 减轻痛苦, 此时须保持引流管及引流瓶的位置低于胸腔, 避免引流液逆流而造成感染。

1.3 叩背、鼓励咳嗽有利引流 叩背、鼓励患者咳嗽, 以尽早排出肺内痰液和陈旧性血块, 使肺复张, 肺复张有利于胸腔内积气和积液的排出。护士一手握成杯状由肋骨下缘向上叩击背部, 罩住骨突出部位, 同时鼓励患者咳嗽, 对无力咳嗽的患者, 护士一手按压切口, 另一手的中指按压胸骨上窝处, 刺激总气管, 以引起咳嗽反射有利咳痰。手术和胸腔置管均可使肋间肌和膈肌运动受限, 呼吸功能受到影响, 使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减弱, 肺泡和支气管内易积聚分泌物, 并逐渐变粘稠, 且不易被咳出, 及时超声雾化吸入, 并要求每个护士能熟练作肺部听诊, 如痰鸣音明显, 立即给予雾化、叩背、协助排痰, 直至肺部呼吸音清晰。

1.4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正常情况下引流量应<80 ml/h, 开始为血性, 以后颜色为浅红色, 不宜凝血。若引流量多、颜色为鲜红色或暗红色, 性质较粘稠、易凝血则疑为胸腔内活动性出血。其主要原因为术中局部止血不良;在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前因吸痰受刺激剧烈呛咳、麻醉清醒前患者强力挣扎等因素也可以引起术后急性大出血。若引流量超过100 ml/h, 持续观察4~6 h未见减少, 引流液血红蛋白超过60 g/L, 床边胸部X线显示凝固性血胸阴影, 有呼吸循环障碍, 脉搏120次/min以上, 呼吸30次/min以上, 则诊断胸腔内活动性出血需再次开胸止血, 此时护士应在患者床旁护理, 经常挤压引流管, 以免发生堵管现象。

1.5 观察胸内负压随时观察水封管中液面的波动情况是引流管护理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 本组病例术后早期液面波动范围为0.39~0.98 kPa, 有的高达1.47 kPa。随着胸膜腔内气体和液体的排出, 残腔缩小, 手术后48 h、72 h负压波动范围0.098~0.29 kPa或很微弱时, 结合胸部X线片,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考虑拔管。

1.6 观察漏气现象由于开胸手术会有气体在胸腔残留, 加上肺段切除或肺裂不全行肺叶切除后造成肺段面漏气, 术后患者在咳嗽、深呼吸后会有气体自引流管逸出, 这种现象是正常的, 均可自行愈合。对于有严重漏气现象的患者不要鼓励患者咳嗽, 以免使肺段面愈合时间延长, 不利术后早期拔管。

1.7 疼痛与引流本组采取患者自控镇痛术止痛 (简称PCA) , 止痛药物选择吗啡、芬太尼加入生理盐水中稀释,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设定给药, 要严格操作规程。临床实践证明此方法优于肌内注射镇痛, 作用时间长。患者非常乐于接受, 由于较好的镇痛效果, 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术后恢复顺利。

1.8 全肺切除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全肺切除术后, 术侧胸腔成为一个空腔, 逐渐被渗出的血性胸水所填充, 故术后胸腔内放置一根引流管, 接无菌水封瓶以调节胸腔内压力, 平时夹闭, 根据情况可作短时间开放, 注意观察气管有无移位, 气管位置是否居中是全肺切除术后了解纵隔位置、判断胸腔内压力的标志。判断气管位置是否居中的方法:护士站在患者术侧, 面向患者, 用靠近患者一侧手的食指、无名指分别放在患者胸锁乳突肌与气管的夹角处, 中指放在胸骨上窝, 若中指恰位于食指和无名指的中间则说明胸腔两侧压力平衡、气管位置居中, 此时不予开放引流管;若无名指偏向中指, 则气管向术侧偏移, 原因是术侧胸腔内的液体和气体经引流管排出过多, 术侧胸腔内压力减低或对侧胸腔因肺大泡破裂造成自发性气胸使对侧胸腔内压力增高, 此时应及时采取措施。

PTCD术后引流管的护理 篇3

关键词:脑外科术后;引流管;观察和护理

【中圖分类号】R65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416-01

在脑外科手术后,通常需要放置引流管,其主要目的是将残留在患者颅脑内的血液?气体等引出来,从而缓解脑膜刺激情况,避免脑膜发生粘连或者蛛网膜颗粒闭塞,并且预防手术后脑水肿的出现?对于手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科性,而且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进程?一旦引流管护理不规范,将给正常的脑脊液吸收与循环功能带来不利影响,造成颅内压力升高,发生并发症并且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为此,选取我院2014年4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40例脑外科患者,研究分析脑外科术后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4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40例脑外科患者,男27例,女13例?年龄在28—82岁,平均为(53.6±6.4)岁?置管时间3—15d,平均为(6.1±3.4)d?其中,1例脑室引流管,1例蛛网膜下腔引流管,12例硬膜外引流管,10例硬膜下引流管,16例创腔引流管?

1.2护理方法

1.2.1脑室引流管护理

患者选取平卧位,引流管的开口应当超过侧脑室10—15cm,而在侧卧位的情况下,引流管开口则应当高过矢状面15—18cm?引流管需要妥善固定,引流管的名称和留置时间应当标示清晰?在手术后早期,需要稳定引流速度,通常情况下,每天引流不超过500ml?如果引流过快,可能造成患者低颅压性头疼或者恶性呕吐,此时护理人员应暂时抬高或者夹闭引流管?至于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引流管,并补充电解质?在患者病情平稳后,床头可以抬升20—30度?护理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时更换引流袋,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流量?防止牵拉引流管,对患者头部活动范围适当限制,维持引流管畅通,搬运患者时需要暂时夹闭引流管?术后早期的引流液从略微血色变成橙黄色,正常引流液一般无色并且没有沉底,否则可能是患者出现了颅内感染?术后3—4d患者经过水肿时期,颅内压力下降后应当及时拔管,拔管前可以夹闭引流管1d,对脑脊液循环进行观察?置管时间通常为5—7d?

1.2.2蛛网膜下腔引流管护理

蛛网膜下腔置管主要是为了治疗颅内感染与脑脊液渗漏,并且监测?控制颅内压力,通常放置在腰3—5椎体间的蛛网膜下腔内部?护理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准确判断颅内低压性头痛和颅内高压?定期观察并消毒置管区域,检查引流液?严格控制引流速度,通常为2—5滴/min,每天的引流量则在50—350ml,引流袋不高于脑脊髓平面,而且要低于创口15—20cm?当脑脊液引流量在50ml以内时,可以拔出引流管,拔管前应当试夹闭,并观察患者病情[2]?

1.2.3硬膜外引流管护理

留置硬膜外引流管主要是预防颅脑术后出现硬膜外血肿?脑脊液?组织液?血液以及血性分泌物等组成了引流液?患者术后平卧在床,头部朝向患侧,以此彻底引流,引流袋应当在头部下20cm,通常在手术后2—3d就能够拔管?

1.2.4硬膜下引流管护理

在颅内血肿中,大约10%为硬膜下血肿,并且在老人和幼儿中多发?护理中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妥善固定引流管并做好标记工作,引流袋应当在创腔30cm以下的位置,维持引流畅通,密切关注引流液的物理性状和流量?患者通常选取侧卧或者平卧位,头部应当低于足部?置管时间不要过长,通常在手术后3d就可以进行CT检查,提示血肿消退就可以拔管?

1.2.5创腔引流管护理

在切除患者颅内肿瘤后,防止创腔引流管可以引流手术后瘤腔的血性液体与气体,有助于残腔的闭合,预防假性囊肿或者局部积液的发生?术后初期,引流袋放置高度应当平齐头部创腔,2d后可以缓慢降低,引流量过多时则需要适当升高,以此保持颅脑压力平衡?通常置管3—5d后,患者脑脊液清凉时就能够拔管[3]?

2结果

以上40例患者全部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成功拔管痊愈?其中,2例患者脑室引流不畅,因此改换对策脑室引流?还有1例患者发生颅内感染,在进行强效抗炎治疗,并引流脑脊液等处理后病情好转?

3讨论

目前,大部分脑外科手术患者起病突然,而且病情较重,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不小的威胁?在脑外科手术后,通常需要放置引流管,其主要目的是将残留在患者颅脑内的血液?气体等引出来,从而缓解脑膜刺激情况,避免脑膜发生粘连或者蛛网膜颗粒闭塞,并且预防手术后脑水肿的出现?对于手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科性,而且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进程?一旦引流管护理不规范,将给正常的脑脊液吸收与循环功能带来不利影响,造成颅内压力升高,发生并发症并且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本次研究中,我院针对脑室引流管,蛛网膜下腔引流管,硬膜外引流管,硬膜下引流管,创腔引流管等患者实行规范的观察和护理,将手术区域的液体和气体及时排出,控制患者颅脑内的压力,预防皮下积血和硬膜外血肿的发生?结合本次研究结果,以上40例患者全部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成功拔管痊愈;其中2例患者引流不畅,1例患者颅内感染,并经有效处理后得到控制?总而言之,在脑外科手术后,实行规范的引流管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维持引流管的畅通,能够降低各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加快手术部位的愈合,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季亚清,崔洪山,等. 颅脑外科术后引流管道的观察与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2013,8(34):312-314.

[2] 刘金兰,任冬梅. 颅脑手术后引流管的护理[J] .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0(6):725-726.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篇4

1.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取半卧位,使腹腔内渗液流至盆腔,避免或减少膈下感染。

2.要告知病人及家属有关引流管的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引流管不宜过长或过短(50~60公分为宜),过长易扭曲,过短影响病人翻身甚至脱出,脱出易发生弥漫性腹膜炎。行走时引流袋应低于引流管的出口,防止逆流引起逆行感染。带有多根引流管者,用胶布注明该管名称以利辨认,同时需注意体位与压力等的改变,保证引流效果。

3.引流管是人为建立的体内、外通道,渗血和脓性分泌物可通过引流管引向体外,而外界的细菌等亦可由此逆行入体内,因此,更换负压盒或引流袋时,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并妥善放置。引流管周围敷料一旦渗湿必须立即更换,以防新的感染。

4.保持引流管有效引流,经常由上至下捏挤引流管,防止堵塞,注意勿折叠、扭曲、受压。估计引流量,了解引流液颜色和气味,观察有无沉淀、脓栓,防止渗液在体内留存。如一小时有200ml血性液体流出为活动性出血,引流液混浊伴脓栓为感染,引流液变清并逐日减少为好转,增多应查明原因,同时应作好详细的纪录。

引流管的护理分类 篇5

⑴保持引流管管道通畅,随时注意观察,不要受压和扭曲,折转成角,以免影响引流。还要注意引流管的固定,避免移位、脱出。

⑵应用引流管时,要注意引流瓶的位置不能高于病人插管口的平面。搬动病人时,应先夹住引流管;引流液超过瓶体一半时,即应倾倒,以防因液面这高所致的逆流污染。

⑶注意保持各种引流管与伤口或粘膜接触部位的洁净,以防感染。

⑷做好引流颜色、性状及量的记录,并及时报告医生。

一.胃管的护理

1.妥善固定,防止打折,避免脱出。

A.固定胃管应用白色橡皮胶布贴于鼻尖部,胶布应每天更换。

B.胃管插入的长度要合适,成人一般约45—55cm。若怀疑胃管脱出,应及时通知医生。此时鼻饲者应暂时停止,待确定胃管在胃中方可进行鼻饲。[注]判定胃管在胃内的方法:;用注射器回抽可从胃管内抽出胃内容物。

;用注射器向胃管内打气,用听诊器在胃部听到气过水声。;将胃管插入水中无气泡溢出。

C.保持胃管的通顺,防止打折。搬动或翻动病人时应防止胃管脱出或打折。2.保证胃管的通畅,定时冲洗、抽吸胃液。

A.定时冲洗,每4小时一次。冲洗时应根据胃管的型号,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选择5或10ml注射器用3—5ml生理盐水冲洗胃管。冲洗时注意用力不可过猛。若有阻力不可硬冲,以免损伤胃壁或吻合口,造成出血或吻合口瘘。冲洗时若有阻力应先回抽胃液,如有胃液抽出表示胃管通畅,可再冲洗。若抽不出胃液、冲洗阻力大,应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B.根据胃液分泌的情况定时抽吸胃液,一般每4小时一次。抽吸胃液时吸力不可过大,以免损伤胃壁,造成粘膜损伤出血。

3.密切观察胃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

A.观察胃液的颜色、性质:胃液颜色一般为墨绿色(混有胆汁)。若颜色为鲜红色,提示胃内有出血。若颜色为咖啡色,提示胃内有陈旧性血液。胃液出现颜色或性质的改变,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B.准确记录胃液的量:若胃液量过多,应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避免引起水电解质紊乱。

4. 插有鼻饲管、胃管或禁食的病人口腔清洁由为重要。鼓励病人刷牙漱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或昏迷的病人给予口腔护理。5.鼻饲的护理:

A.鼻饲前应先确定胃管在胃内,且没有腹涨、胃储留之症状后,再 行鼻饲。

B.鼻饲量每次不超过200ml,根据全天总量和病人的消化吸收情况合理分配,制定间隔时间。鼻饲后用温开水冲净鼻饲管,并把管安置好。持续鼻饲应均匀灌入。C.鼻饲温度要适宜,以35℃左右为宜。持续灌入时鼻饲液温度应与室温相同。过热易烫伤胃壁粘膜,过凉易引起消化不良、腹泻。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D. 鼻饲开始时量易少,待病人适应后逐渐加量并准确记录鼻饲量。二.腹腔引流的护理

1、根据病情需要观察腹腔内可能安置几种引流物和数根引流管,病人转入病房必须清点,最好根据作用或名称作好标记病接引流瓶。

2、分别观察记录引流出物质的性状和量,外层敷料湿透及时更换并估计液体量,引流管如无引流物流出可能管道被堵塞,如引流液为血液且流速快或多,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病人翻身、下床、排便时应防止引流管脱出或折断滑入腹腔,滑出者应更换新管插入。

4、需负压引流者应调整好所需负压压力,并注意维持负压状态。

5、纱布或凡士林纱布填塞止血者应密切观察全身情况,若以稳定应在48—72小时拔除,或换新的纱布再填塞。

6、预防性应用的引流管应在48-72小时拔除,如为防止吻合口破裂后消化液漏入腹腔则应在4-6日拔除,如引流腹膜炎的脓液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7、腹腔内引流管如2-3日不能拔除,则每2-3日应转动皮管一次,以免长期固定压迫造成继发性损伤

8、如需用引流管注入抗生素等药物或作管腔冲洗,应严格执行无菌原则操作

9、观察引流物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如压迫组织坏死出血、肠瘘,继法感染,疼痛等应当及时拔除或换管,处理并发症。三.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1、胸腔闭式引流的个装置,使用前严格检查有无漏气或破裂;使用前必须全部进行灭菌。

2、胸膜腔导管插入后,将其固定好,立即与水封瓶相接。相通后,如管内的水柱上升并随呼吸而上下 波动,则表示引流管通畅。

3、病人取半卧位,鼓励病人深呼吸或咳嗽,增加肺活量,促进肺复张。

4、保持引流管通畅。如引流管内水柱停止波动,并且病人出现胸闷、憋气,则提示引流不畅,应急时处理。

5、观察引流量及性质。一般开胸手术后2小时内引流量为100—300ML,24小时引流量为500ML。8小时内多为血性液体,若引流液的速度快且量大,每小时大于200ML,应考虑为胸腔内出血,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6、每日更换引流瓶。更换时应先用血管钳夹注引流管,防止气体进入胸膜腔,并且要严格无菌操作。确实衔接无误,封闭良好后,开放止血钳,鼓励病人咳嗽或深呼吸。

7、病人下床活动时,要用血管钳夹注引流管,勿使水封瓶高于胸壁引流口水平,以防瓶内液体倒流;如水封瓶破碎或其衔接部位脱节时,应立即将引流管上端夹闭。如引流管脱出胸腔,可用手指捏压伤口,消毒后用无菌敷料封闭报告医生处理,切不可将脱出的引流管再度插出胸膜腔,以免造成损伤和感染。

8、一般开胸术后24—48小时,引流液(8小时)少于50ML,无气体排除,病人无呼吸困难,X线检查证实肺已完全复张,即可拔管。脓胸病人引流液每日少于10ML时,方可拔管。拔管时,让病人取坐位,消毒后剪断固定缝线,嘱病人吸气后屏气,术者一手拔除引流管,另一手迅速用备好的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夹盖敷料后妥善固定。拔管后需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伤口有无漏气、渗液和皮下气肿。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各种颅脑引流管的护理 篇6

颅脑引流术后常用的引流有脑室引流,创腔引流囊腔引流及硬脑膜外.下引流,它们是颅脑与外界相通的一个窗口,术后如护理不得当,极有可能造成颅内感染,从而给病人增加痛苦,乃至威胁生命。在这里,给大家介绍几种颅脑引流管的护理常规: 脑室引流 经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

1.1 目的 抢救因脑脊液受阻所致颅内高压,注入抗生素控制感染,脑室内引流术后安放引流管,引流血性脑脊液,减少粘连及降低颅内高压。1.2 观察及护理

1.2.1 观察引流袋 术后在无菌条件下连接引流袋,将引流袋悬挂于床头,引流管需高于脑室平面10~15cm维持正常的颅内压。引流出液体为血性时,引流袋应低于脑室水平,清亮后应立即将引流袋挂高。1.2.2 观察引流的速度 切忌过速过多

1.2.3 控制脑脊液引流量 每日引流量不超过500ml为宜,合并颅内感染,脑脊液分泌增加,而引流量相应增加,同时注意电解质平衡。

1.2.4 观察脑脊液的性状 正常的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天可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若术后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或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提示脑室内出血,颅内感染后,脑脊液浑浊。

1.2.5 保持引流通畅 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术后病人头部适当限制活动,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扯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滑脱。1.2.6 每日更换引流瓶 记录引流量,严格无菌操作。1.2.7 拔管 脑室引流一般不超过3~4天,拔管前试行抬高引流袋或夹闭引流管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拔管后观察有无脑脊液漏出。硬脑膜外、下引流 适应于慢性硬膜下积液或硬脑膜外、下血肿术后病人。2.1 目的 安放引流管以排空残留的血性液体或血凝块。2.2 观察及护理

2.2.1 观察引流袋 引流袋应低于创腔10~15cm,并妥善固定,每日更换引流袋。2.2.2 保持引流通畅 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术后适当限制病人头部活动,注意观察头部伤面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防止引流管滑脱。防止血凝块堵塞引流管,术后可用尿激酶进行冲管,“尿激酶”是健康人尿中分离出得一种酶蛋白,它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后者不仅能降解纤维蛋白凝块,亦能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V和V等,从而发挥溶栓作用。早期硬膜外血肿术后第一天即可用0.9%NACL3毫升溶解3万单位尿激酶进行冲管,一天三次,每次3万单位,第二天可降至一天两次,每次两万单位。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制度,用活力碘原液消毒穿刺部位,穿刺部位应接近头部近端,穿刺前夹闭引流管,冲管后保留两小时再松管。2.2.3 拔管 引流管于术后3天拔除。脓腔引流 适用于脑脓肿、脑囊肿术后病人。3.1 目的 术后继续引流脓液,进行腔内注药冲洗。3.2 观察与护理

PTCD术后引流管的护理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5年2月我院神经外科颅脑手术后进行脑部引流病人60例, 男39例, 女21例;年龄19岁~78岁 (49.8岁±16.7岁)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31例, 颅脑外伤术后23例, 颅内肿瘤术后3例, 颅内血管畸形术后3例。

1.2 治疗方法

60例病人均采用手术治疗, 对颅脑损伤病人采用标准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 创腔引流术, 对脑出血伴有手术指证的病人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止血并置脑内引流, 引流管采用8号~12号硅胶管外联颅脑引流器, 对脑出血病人采用微创锥颅穿刺血肿区及 (或) 侧脑室引流, 引流管为4号~6号硅胶引流管, 外联颅脑外引流器。

2 结果

60例病人中痊愈41例, 显著好转12例, 好转5例, 死亡2例, 1例脑出血病人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1例颅脑损伤病人合并颅底骨折大出血死亡, 所有病人在住院期间未出现引流管脱出、引流不通畅, 1例病人术后3d诊断为脑脊液感染, 经积极治疗后痊愈, 生存病人均未出现外伤性脑积水及硬膜下积液等并发症。

3 护理

3.1 基础护理

(1) 生命体征监测, 颅脑术后病人绝对卧床休息, 床头抬高15°~30°, 以利于静脉回流, 降低颅内压。昏迷或吞咽功能障碍者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 以免呕吐物、分泌物误吸。生命体征监测内容包含心率、脉搏、呼吸、颅内压 (ICP) 、血氧饱和度、瞳孔变化、意识恢复情况。术前10min进行1次, 术后6h内30min进行1次, 术后6h~24h, 1h进行1次或2次, 然后根据病人术后状况逐渐减少观察频率。护理上应尤其重视意识障碍加深的相关表现, 如由躁动加剧转变为安静, 可自行改变卧位转变为呕吐时改变头位或头位无法变动, 刺痛有反应转变为刺痛无反应。瞳孔的变化是颅脑损伤进展及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伤后若单侧瞳孔出现散大、光反射消失、眼球无法转动, 多属于脑干损伤或病情迅速加重的标志, 预后十分凶险, 病死率高;若双侧瞳孔出现缩小、对光线反应迟缓, 多考虑为脑桥损伤或硬膜下出血压迫神经系统, 或脑出血后血流灌注不足, ICP急剧增高, 若双侧瞳孔大小多变或出现眼球分离, 则可提示为脑干损伤。护理人员一旦发现上述症状, 应立即通报医生进行及时处理; (2) 住院环境, 颅脑手术后病人需要一个相对安静、舒适、通风的环境, 保持室温在20℃~22℃, 湿度控制在40%~60%, 每日保持开窗通风2次, 每次时间不低于15min, 颅脑术后病人由于病情危重, 生命体征不稳, 尽可能减少亲友探视, 保持病人的情绪平和稳定; (3) 翻身, 颅脑手术后病人由于意识模糊, 身体活动不便, 常需较长时间卧床休养, 长期的卧床将引发血流缓慢, 循环末端血流不足, 易引发深静脉血栓、皮肤压疮, 护理人员每隔2h在病床上小幅度翻动病人身体, 预防深静脉血栓及压疮的发生, 同时做好病人的口腔、皮肤及会阴护理。

3.2 引流管护理

(1) 标注病人引流管的种类、引流管型号及引流管的留置时间, 标识外露刻度, 每班记录管道外露刻度。 (2) 确保引流管的通畅, 应提供合适长度的引流管, 使病人的头部有适当的活动空间。引流管留置后应保证整个引流管系统连接紧密, 妥善固定管道, 防止受压、扭曲、脱落或意外拔管。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妥善固定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引流管不能轻易移动, 更不能拔出, 否则有可能危及生命。病人活动、进行翻身等护理操作时必须先将引流管安置妥当, 避免意外发生, 必要时约束病人。同时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引流管的通畅程度, 加强巡视, 定时或不定时挤压引流管, 观察引流管内液面波动情况, 疑有阻塞时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快速处理。脑室引流管内液面在引流完全通畅时可随病人呼吸、脉搏等上下波动, 波动幅度为10mm左右。一旦出现意外拔管, 应立即用无菌敷料覆盖创口, 并通知医生做相应的处理。 (3) 引流管高度:为保持正常颅内压, 脑室引流瓶 (袋) 入口处应高于侧脑室平面10cm~15cm为宜, 对于侧腔引流管则应保持低于头部10cm~20cm, 或遵医嘱进行调整。引流瓶 (袋) 过高, 无法起到有效引流脑脊液, 降低颅内压的目的, 过低将加快脑脊液流出, 导致颅内压过低, 易引起脑室内出血或小脑幕裂孔疝, 引发意识障碍。不可随意调整引流瓶 (袋) 的高度, 改变引流瓶 (袋) 高度、改变床头高度或需搬运病人头部进行检查时, 应将引流管暂时夹闭, 防止脑脊液反流颅内引起感染。 (4) 密切关注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准确记录24h引流量。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无沉淀物, 脑部手术病人正常术后1d~2d引流管的流出液呈血性、橙黄色, 以后逐渐变浅, 转为浅黄色。如突然转鲜红伴病人烦躁不安、昏迷加深及有脑疝先兆或先前通畅的引流管突然被血块阻塞或引流量增加, 常提示再次出血;若血液突然变为浅红色或深红色, 则提示伴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若引流液由清亮变混浊, 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提示感染, 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及时处理, 并协助医生留取引流液标本送检。常规来讲每日引流管引流液体量应低于500mL, 术后早期若引流过快、过多, 可使颅内压骤然降低, 导致脑移位。故除了报告医生外, 还应通过物理性的手段, 如早期应适当抬高引流瓶 (袋) 的位置实现降低引流液的目的, 待颅内压平衡后再降低引流瓶 (袋) 。 (5)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规范, 要保持引流管的无菌状态, 每日更换引流瓶 (袋) 时先夹住引流管, 避免逆行感染。 (6) 拔管:拔除引流管多在颅脑术后2d~7d, 创腔引流多为2d~4d, 脑室引流为3d~5d, 引流管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7d, 在符合血肿创腔渗血停止, 脑水肿消退, 颅内压下降的拔管指证后即可拔管, 拔管前行头颅CT检查, 并试行抬高引流瓶 (袋) 或夹闭引流管24h, 若颅内压再次升高, 并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 立即放低引流瓶 (袋) 或开放夹闭的引流管, 并告知医生。拔管时先夹闭引流管, 以免管内液体逆流入脑内引起感染。拔管后注意有无颅内压增高征兆, 并观察局部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及有无脑脊液漏, 若有以上情况, 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3 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3.3.1 颅内感染

脑部引流是造成颅内感染的途径之一, 所以应尽量将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病房或进行病床隔离, 病室每日消毒, 对病人进行各项护理操作, 如静脉输液、镇痛镇静处理、引流管护理、口腔护理时, 必须严格执行洗手制度, 积极预防交叉感染。要充分确保引流装置的无菌状态, 每日定时更换引流瓶 (袋) , 更换引流瓶 (袋) 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用消毒液消毒引流管口。更换引流瓶 (袋) 前先夹住引流管, 防止进入空气或脑脊液逆流入颅内。另外引流管接头是细菌入侵的重要途径, 日常护理工作中应对引流管接头采用无菌纱布包裹, 定时更换引流管接头。伤口处应保持清洁干燥, 每日换药, 对伤口渗出较多应及时更换敷料, 必要时作脑脊液常规检查或细菌培养。

3.3.2 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是颅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亦是颅脑损伤后最主要的致死性因素, 其发生与意识障碍、肺部疾病、年龄、管道、机械通气及护理技巧有关[5,6]。预防方法: (1) 加强病人呼吸气道管理, 充分确保病人的呼吸道通畅, 无论对病人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还是肠内外营养支持均应坚决避免对病人的口腔及气道黏膜的损伤; (2) 翻身、叩背及吸痰护理:及时、合理的吸痰、排痰护理是预防呼吸道分泌物坠积肺底部, 降低气管及支气管黏膜炎性变化, 改善肺功能的有效方式; (3)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充分吸取病人的痰液标本后进行痰标本培养, 送至病理科进行快速培养后, 供医生合理采用抗生素治疗提供参考。

3.3.3 发热

发热的原因有下丘脑损伤、泌尿系统、颅内感染、ICP过高[7,8], 发热将引发病人对氧的需求量增加, 脑灌注压增高, 加重脑部功能性损伤, 甚至再出血的可能。护理人员在发现病人伴有发热症状后, 在通知医生的基础上, 应积极的采用物理降温措施, 如头戴冰帽、冰枕或冰袋进行局部性冷敷降温处理。

3.3.4 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脑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 本组病人术后第2d留置胃管后, 经定时抽取胃管液观察并进行大便潜血实验, 若无上消化道出血, 给予留置饮食肠内营养泵入治疗, 泵入时添加胃黏膜保护剂, 预防应激性溃疡的产生。术后鼻饲期间需每隔4h检测病人的胃液pH值, 若pH值低于3.5时通常意味着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较高, 应立即停止鼻饲, 给予胃酸抑制剂治疗, 停用或少用糖皮质激素。本组60例病人术后第2d有3例病人pH值低于3.5, 停止鼻饲后改为肠外营养支持后, 未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症状。

4 小结

开颅手术导致脑外围组织的血脑屏障产生破坏, 术后在手术腔隙内或脑室内留置引流管实现引流残留积血降低感染的目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日常引流管维护及其他治疗护理均可导致细菌由血循环或开放性通道进入脑组织及脑脊液引发感染, 感染可降低手术效果, 增加住院费用、病死率、致残率, 因而对颅脑术后的护理十分重要, 在整个围术期护理过程中应强化无菌观念,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加强引流管的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和有效引流, 积极配合临床治疗, 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可促进伤口愈合, 提升治愈率, 降低病死率, 提升病人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简清, 麦燕萍, 张成, 等.不同装置引流对颅脑手术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11, 26 (10) :35-36.

[2]黄瑞娟, 张征军, 魏明, 等.颅内肿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6, 5 (4) :325-326, 329.

[3]靳桂明, 董玉梅, 余爱荣, 等.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的荟萃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 12 (3) :149-151.

[4]罗红伟, 甘渭河, 甘斌, 等.颅内感染的研究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2, 12 (5) :533-536.

[5]王红斌, 智华, 安淑贤, 等.颅脑术后院内肺炎67例危险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 2005, 34 (1) :113-114.

[6]谈燕飞, 李素珍, 王跃萍, 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 2004, 3 (6) :25-27.

[7]樊永平, 李艳, 胡以明, 等.脑热清口服液结合西药治疗颅脑手术后发热的证-效关系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24 (3) :209-212.

PTCD术后引流管的护理 篇8

[关键词] 3M透明敷料;阴道引流管;固定;婦科手术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24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03-02

妇科术后阴道引流管用于引流盆腔及腹腔内的炎性渗液、创面血性液、观察术后病人有无出血及有无手术毗邻器官副损伤等,故保证阴道引流管的妥善固定及引流管通畅是手术成功、病人康复的重要环节。自2013年3月至2013年5月对我科室妇科腹腔镜术后留置阴道引流管的患者,进行应用3M透明敷贴固定阴道引流管护理观察,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2013年03月到2013年05月期间,妇科腹腔镜术后留置阴道引流管的患者共计10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5-65岁,平均(45.9±3.2)岁。其中子宫肌瘤术后30例,子宫内膜癌术后25例,宫颈癌术后25例,卵巢良性肿物术后2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健康教育 患者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毕返回观察室,护士向患者讲解留置阴道引流管的目的、注意事项等健康教育知识,将阴道引流管固定于大腿内侧皮肤上,外接引流瓶,别针固定于床边,位置低于耻骨联合。嘱患者起床活动、翻身时,注意阴道引流管的保护,勿牵拉阴道引流管,并在阴道引流管上贴管路贴签,便于识别,颜色为红色,(导尿管颜色为黄色)标签上注明时间及引流管名称。并且在病人床尾处放置防感染和防脱落的标识,及时有效提醒医务人员、病人及家属,防止管路的脱落。加强巡视,随时观察透明贴固定是否牢固,引流管固定处有无渗血渗液,如有应及时更换,避免引起感染。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用传统胶带蝶形固定阴道引流管于大腿内侧皮肤上,由胶带中央往两边用手指抹压胶带,保证胶带与皮肤粘贴处无张力,粘贴时皮肤清洁干燥,无化学剂或油脂。

1.3.2 观察组 将6cm×7cm 3M透明敷贴贴于阴道引流管固定部位的大腿内侧皮上,粘贴时皮肤清洁干燥,从敷料中央向四周轻压粘贴敷料,避免敷料与皮肤之间残存空气。从框架结构预切口处开始揭除、边轻压此处的透明敷料。3M透明敷料揭除时不伤皮肤、便于观察情况、防水、粘贴部位内部在冷热环境下都不易出现水汽、水雾。透明敷料固定阴道引流管方法较简便、安全,减少了反复更换胶布的问题。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中50例患者,1例意外脱管;2例敷料卷边;4例患者出现皮肤发红;对照组中50例患者,10例患者意外脱管,20例卷边、脱落(5例卷边、15例脱落);30例患者出现皮肤红肿、皮疹、或水泡、周围皮肤过敏(19例红肿、1例皮疹、2例水泡、8例过敏)。结论:采用3M透明敷料固定阴道引流管效果好,有效防止引流管脱落。两组三个观察指标(χ2=6.53,χ2=16.84,χ2=27.85,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尤其是恶性肿瘤,手术范围广、切除组织多、术后盆腔创面渗血、淋巴管渗液较多,阴道引流管留置尤为重要,据报道,阴道引流管的确优于腹腔引流管[1]。3M透明贴具有超薄透气、透明的特点[2],可防止患者因排汗不畅而导致皮肤过敏及粘贴不牢,能有效固定引流管,且护理操作简单;3M透明敷料是特殊的聚氨酯材质,透气,透明,有防水防菌功能,使之在皮肤上形成一层保护膜,皮肤可以正常呼吸[3];3M透明敷料具有防过敏、透气性好的特点,减少了传统胶布固定发生皮肤过敏的概率;同时,敷料的透明性,可以使医护人员更加直接地观察体外引流管及周围皮肤组织的情况,以便及时处理;3M透明敷料并能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又能减轻引流管的摩擦引起的疼痛[4-5]。

综上所述,妇科术后采用3M透明敷料固定阴道引流管效果好,可有效防止引流管脱落,预防出现皮肤不良反应及敷料卷曲脱落,利于减轻患者术后不适及促进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 A Souadka,S Gouy,T Debaere,et al.Laparoscopic para-aortic lymphadenectomy in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Morbidity and impact on therapy,Gynecologie Obstetrique & Fertilite,2012(40):153-157.

[2] 刘景辉.股静脉置管不同固定方法比较[J].护理学杂志,2010,25(8):8.

[3] 黄晨燕,何丽娟,王丽.3M透明敷料联合无痛保护膜在PICC皮肤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3):46-47.

[4] 王龙凤,郭素萍.应用增强型透明贴预防化疗药物引起静脉炎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3):471-472.

上一篇:北京石景山区小广告治理模式:专业化作业高科技治理下一篇:「公路监理师经验」公路监理师《综合考试》:灌砂法试验方法与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