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2024-07-10

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通用13篇)

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1

高校考试制度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高校考试及管理工作正处于经验性阶段.结合学校实际,要解决高校考试中存在的`同题.必须转变考试观念,注重平时考核,改革考试方式.严格考试命题,坚持教考分离,建立考试评估体系,健全考试管理机构,执行考试管理制度等,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作 者:周学元 ZHOU Xue-yuan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教务处,浙江湖州,313000刊 名:湖州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ZHOU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31(3)分类号:G642.474关键词:高校 考试改革 教学质量

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2

一、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培养目标模糊。

当前阶段, 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对于人才培养的定位还比较模糊, 在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的结合上没有明确的标准, 同时对于学校资源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之间缺少认知, 使得一些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的真正需求, 就业和艺术发展都受到制约。

2. 教师素质不一。

在教学中,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决定着学生质量的核心因素。然而, 在笔者的实际观察和研究中发现一些高校的声乐老师还缺少教学的核心能力, 理论素质不高, 甚至有的声乐教师自身对于声乐的相关理论和技巧都还不能完全掌握, 难以胜任教师岗位。此外, 还有一些声乐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不能够很好地做到知识的传承。这直接导致我国一些高校目前声乐专业的教学质量不高。

3. 教学模式单一。

虽然近年来时代发展、社会进步, 一些高校在声乐教学中对于教学模式有了一些新的探索, 然而大多数的新教学方式, 仍然没有脱离传统老师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大小课”结合方面, 多数教学方式流于形式, 其内在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更新, 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也阻碍了声乐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4. 实践教学匮乏。

近年来随着音乐事业的发展和音乐艺术的普及, 人民群众对声乐欣赏的水准越来越高。但现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培养体系内大多缺乏实践的机会。当今高校声乐教学里, 课程设置缺乏对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许多学生比较缺乏实践的机会, 这同时也造成了他们在理论知识理解上的困难。

二、高校声乐教学的改进对策

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要想培养出符合更多符合社会新要求的声乐人才, 各个高校必须要充分结合自身情况和社会, 特别是市场的实际, 对声乐人才的培养制定出有明确方向的培养目标。总体说来, 我们必须明确, 在多元化的市场和社会需求中, 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声乐的理论和技巧外, 更应该要培育学生对于艺术的欣赏品味、创造能力和阐释能力, 以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的艺术消费和欣赏需求。

2. 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声乐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有着最核心的主导地位, 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艺术品味也将直接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高校要培养声乐教师, 就不仅要关注教师的专业能力, 更应该对其进行更全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此外, 作为教师自身应该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对于艺术的追求, 应当有终身学习的理念, 多参与一些培训和交流活动, 这一方面可以不断强化自身对于声乐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能力;另一方面, 也可以通过与专业人士的交流学习, 相互借鉴彼此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 从多方面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对于教师来说只有不断地学习提高, 才能够在更长远的未来适应社会对于高校声乐教学越来越高的要求。

3. 探索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我国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声乐人才,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 特别是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过于看重理论与技巧, 缺少对于艺术鉴赏和什么趣味培养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 为了培养更符合需求的声乐人才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探索新的符合需求的教学模式。

(1) 推广“小组课”教学模式。目前声乐教学中主要是以大课堂和“一对一”两种形式在组织教学。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两种教学组织方式都有其明显的缺陷。大课堂疏于个性化培养, “一对一”缺乏学生的交流与互动。现在一些学校在尝试将“小组课”作为培养学生的主要方式,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小组课”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声乐理论与技巧之外, 能够与小组其他成员间互相交流补充的。

(2) 引入多媒体教学。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 使得粉笔、黑板的教学形式逐渐开始推出历史舞台, 声乐教学对于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也是教学发展的大势所趋。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形式更加直观、可视化。课堂信息的容量也随之增大。此外, 多媒体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手段, 由于能够将静态的讲授型课堂转化为动态的演示课堂, 更大程度上化解空间和时间的隔离, 能够更好地结合学生学习兴趣, 有针对性地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多媒体内容, 提升教学效果。所以, 在新时期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声乐教学相结合是发展我国声乐教学的重要途径。

4. 加强实践教学。

艺术实践是课堂教学的补充, 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最终是运用, 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这说明了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性。高校声乐教学中, 我们在强调理论知识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实践教学。

摘要:时代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对于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高, 特别是在专业性和艺术性都特别强的声乐方面, 对于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升, 这对声乐人才的主要来源——高校来说, 也必须要不断探寻教学中的问题,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素质。当前各个高校的声乐教学中还有一些阻碍教学发展的问题存在, 例如如教学过时、评价机制不完善等, 严重阻碍了我国声乐教学在新时代的发展。为了满足声乐人才新的发展需求, 就必须探索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式, 从而提升声乐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姜瑾.论声乐教育的文化回归[D].华中师范大学, 2002.

[2]李晨曦.试析高师声乐教育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升[D].武汉音乐学院, 2013.

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3

【关键词】高校;高等教育;教学管理

1.引言

随着时代的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及教育方式等都随之改变。教育是富国之本、是强国之本,高等教育是培养具有现代化科技人才的主要途径,人才培养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完成,而教学活动需要完善的教学管理工作的支持。[1]采取有效的手段、方法,建立完善的教學管理体制,是优质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1999年开始,为响应国家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普及的号召,高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招生人数逐年大幅增长,从1998年108.4万到2013年912万。扩招对于提高高中升学率、提升国民学历、人力资源储备、促进教育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过度的扩招也导致教学质量的下滑、基础设施的不足、师资力量的缺乏等问题,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实现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成为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的巨大挑战。

2.高校教学管理概述

学校教学管理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上来说,指国家或省级教育部门对各级学校的领导和管理。从狭义上来看,指学校内部的教学管理,即学校管理者,按照教学工作的需要,通过组织和协调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保证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有序、高效的运转,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质量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任务,根据制定的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探索制定一定的教学质量评定标准,建立系统,对教学质量进行实时的管理。二是教学运行管理,包括师生信息管理,学生课程管理、学生考试管理、成绩管理等。学生信息管理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学生注册、学籍信息变更等。课程管理包括课程安排,选课指导、课表等。

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应该在国家教育方针和改革政策指导下,按照教学规律和高等教育教学特征开展;围绕教学来展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为教学服务;按照一定的教学计划有序的展开;目标是创造一个能最大限度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环境。

3.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思想观念落后

学校是传递知识、创造知识的场所,学校往往比较注重统一,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高校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还应教会学生适应社会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行政人员应该是服务于教学的,是服务者而不是管理者。以学生的课程设置为例,教学管理人员思维模式陈旧、观念滞后,不能及时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和社会需求调节课程设置,导致教学内容的陈旧。

(2)教师专业技能欠缺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学历层次偏低。如教学秘书和辅导员,本科学历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知识结构单一,普遍缺少系统的高校教育管理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2]教师培训没有受到重视,不同于教学人员,相当一部分教学管理人员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教师培训。

(3)教学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低

学校规模扩大,教学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而教学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对教学管理岗位不重视,教学管理团队的建设不足。二是教学管理人员对自身的不重视,认为学校是以教学为主,管理岗形同虚设,不愿积极进取,提高自身素质。这些都影响着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4)教学管理评估体系不完善

我国是世界是的教育大国,2014年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达到两千多所。办学规模的扩大,导致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管理经验缺乏,制约了教育教学的改革。高校涉及到12个专业门类,80个一级学科和三百多个二级学科,不同学科所学内容差别很大,然而,整齐划一的教学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缺少科学全面的评估体系和评价方法。对于教师的考核,过于注重科研成果,忽视教学任务的完成效果,导致教师把精力集中在科研。

4.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对策

针对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不足,结合高校教学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实践经验,提出了以下对策:

(1)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教师的专业技能不仅指学科专业知识,也需要培养教学管理人员多元化的知识,懂得教学、课程、履行职责的各种能力。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重视教师培训。提高教学管理工作者的自我提升意识,改进激励措施,鼓励学习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技能。培养教学管理人员正确的价值观,责任感,逐步实现教学管理工作者的专业化。

(2)教学管理评价体系建设

教学管理评价体系的考核对象应该包括教学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学生。教师的考核内容不能只注重科研,也要重视教学,包括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研究成果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教学评价体系要可操作性强,客观公正。对学生的评价要结合知识学习、技能学习、课外实践多种学习方式,根据不同的专业,划定所占比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贯穿学期整的周期的教学监控和检查。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队伍,包括学校的主要成员(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校外(如教育局、其他高校)等。完善的教学评价。

在教学管理中引入激励机制,使教师注重教学工作,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生培养中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4)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对教育产生的重要影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随之发生了变革。高等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成为必然。

教育管理工作中需要学生和教师有关的各类信息,如学生的入学毕业信息,选课等大量的信息,如果采用传统的手工方法进行采集、整理和储存,不仅繁琐、需要大量的重复性工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3]而且出错率较高,查询信息也不便。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完善的教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为学生提供了选课、学籍信息查询、成绩查询、教室查询等功能,促进了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如学生可在系统中查询教室的使用情况,可以去旁听感兴趣的课程,或者选择空闲教室自习,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教务系统提供了教师评教服务,学习者可以对教师教学的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有监督和督促作用。为保证高校教学管理质量,教学有序的进行,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教学管理信息化无疑是教学管理的改革方向。

参考文献:

[1]宫小明.普通高校教学管理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1-2

[2]顾婧,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

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4

高校师范生微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陈云来等

[摘 要]微格教学引入我国之后,成为高等院校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高校师范生在微格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研究采取相应对策,以期充分发挥微格教学的优势,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与整体素养。

[关键词]微格教学;高校师范生;理论知识;教学实践

微格教学引入我国之后,成为高等院校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注重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的结合,还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本文尝试从微格教学的特点、高校师范生微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具体问题的对策。

一、微格教学的特点

Microteaching是微格教学的英文,又可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等。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或在职教师的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1]要研究高校师范生微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必须明晰微格教学的特点。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传统的学习中,我们只注重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并没有将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微格教学的产生,为学生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条件。在微格教学中,学生通过备课、写教案等活动,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

(二)目标明确、单一。在微格教学中,由于每一次的教学练习时间比较短,所以我们一般只对一项或两项教学技能进行练习。[2]比如,只练习导入技能。这样,目标明确,并对导入技能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使师范生的导入技能得到提高。

(三)反馈全面。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是由听课教师先观察、记录,然后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执教者。在微格教学中,反馈的信息大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教师”通过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处理,反馈给自己信息;第二,“学生”、“评价者”对“教师”知识讲授信息的反馈;第三,“教师”得到以上信息后,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从而获得全面的反馈信息。

(四)角色多元化。在普通的课堂中,角色一般是固定不变的,学生是学习者。然而,在微格教学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扮演三个角色,分别是学习者、执教者、评议者[3],并在这三个角色中不断转换,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二、高校师范生微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知识学习不足。由于我国实行微格教学的时间比较晚,有些学生不了解微格教学的理论知识。[4]比如,对微格教学的定义比较模糊,不清楚具体流程,不会操作微格教室中的设备等。此外,有些指导教师对微格教学理论知识的认识比较肤浅,未能建立完整的微格教学认知结构,不能正确指导学生编写教案,不利于微格教学的实施。

(二)教学时间短。以我校为例,微格教学主要是对大四的毕业生进行培训,一般为两周左右,如果学校有其他事情,可能还会减少一些课时,所以最终能够有效运用的时间是少之又少。此外,微格教室的开放时间有限制。一般情况下,除了上课时间外,学生不能进入微格教室,这样不利于学生的自我练习。

(三)课堂存在差异。在微格教学中,学生和教师之间都是模拟课堂,这与我们真实的课堂会存在差别。[5]首先,听课“学生”人数少。微格班级中的“学生”大约有4、5个,但中小学的实际班级中,一般情况下,每班至少40多个学生。

4、5个学生太少,不利于提高师范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其次,“学生”与中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在知识的理解程度等方面,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比较高,所以他们与中小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不能及时提出中小学生不懂的问题,从而不利于提高“教师”的技能训练水平。最后,课堂核心期刊网-----------论文发表,核心期刊网权威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检索网 核心期刊网-----------论文发表,核心期刊网权威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检索网

纪律与现实存在差异。在课堂纪律方面,微格班级表现得很好,但在实际教学中,个别班级的纪律比较差。在微格教学中,没有涉及课堂纪律的管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

(四)教学设备较差。在大部分的高校中,由于微格教学的设备比较陈旧,导致一些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不能顺利达成。此外,由于各大高校不断扩招,学生也越来越多,但原来的微格教学设备比较少,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微格教学的机会。以我校为例,目前,明秀校区共有14间微格教室,而师范毕业生班级约为17个,每个班级的学生又分成不同的小组,微格教室供不应求,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五)反馈信息不及时。微格教学的过程包括:理论学习、提供示范、确定培训技能并编写教案、微格教学实践、反馈评价、修改教案。在微格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过多等方面的原因,有一些指导教师不能及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反馈评价,从而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高校师范生微格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方面。第一,专业素养方面。有些指导教师对微格教学的认识比较肤浅,未能完全理解微格教学的相关知识,缺乏深入研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第二,中小学知识方面。由于指导教师与中小学知识接触得比较少,对于中小学的教学实践缺乏必要的经验,有时不能给出正确有效的指导,从而不利于微格教学的实施。

(二)学生方面。第一,理论知识方面。有些高校师范生不重视教学技能与教法课程的学习,从而不具备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对微格教学的实施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二,授课方面。由于学生几乎没有上台讲课的机会,所以在微格教学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讲课时身体发抖、语言逻辑混乱等。第三,评价方面。由于学生没有教学经验,对微格教学进行评价时,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提不出有效的建议。此外,虽然也有学生提出比较好的建议,但不被采纳,学习兴趣也由此而下降了。

(三)管理方面。第一,课堂管理方面。在传统的课堂上,管理一般比较严格,规定教师上课的时间等。但是,在微格教学中,一般会采用集中训练的方式,管理比较松弛。比如,有的教师会随意安排时间,让学生自己练习。第二,设备管理方面。由于学校没有及时更新微格教室中的设备,一些机器设备比较陈旧,录像效果差,导致微格教学不能顺利完成。第三,微格教室管理方面。各高校的微格教室集中两周开放,学生不能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不利于微格教学的实施。

四、高校师范生微格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理论知识。在实施微格教学之前,应该加强教师与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首先,了解微格教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定义、特点以及发展过程等;其次,掌握微格教学的基本模式、教学流程等;最后,识记并学会使用微格教学工具,以保障其顺利实施。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微格教室观摩、学习等。

(二)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平时的学习中,学校应该适当增加与微格教学有关的课程,让学生先了解微格教学。这样就可以减少理论知识学习占用的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上台试讲的机会。同时,微格教室应该对学生开放,并安排具体的负责老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微格教室练习。

(三)模拟课堂教学环境,减少差异。在微格教学中,我们的课堂差距比较大,所以应该尽力模拟课堂教学环境,以减少差异。学校方面,应该联系当地的中小学学校,安排低年级的师范生到中小学实习,通过实习,让学生了解中小学教师的授课方式等各方面的内容;教师方面,应该指导学生准确把握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更好的模拟真实环境;学生方面,应该自己主动了解中小学上课的真实课堂,提高组织管理班级的能力。

(四)更新与增加设备。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要求不断提高,陈旧的微格教核心期刊网-----------论文发表,核心期刊网权威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检索网 核心期刊网-----------论文发表,核心期刊网权威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检索网

学设备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尽快更新微格教学实验设备,以更好的完成教学计划。此外,由于学生增多,学校应该增加实验设备的套数,为每位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

(五)及时反馈,客观评价。教育部4号文件提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显然,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微格教学是一种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模式,在高校师范生微格教学的过程中,指导教师的及时反馈与客观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所以在微格教学中,指导教师应该及时主动地对学生的讲授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汲取经验,不断提高。

五、结语

微格教学对于高校师范生的培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不仅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变成主动的尝试,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当然,微格教学的实施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不断实践与探索,进一步完善微格教学。

[ 注 释 ]

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5

浅谈高校英语大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高校扩招,英语大班教学日益普遍,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日渐暴露,通过对大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确保大班教学的教学效果.

作 者:张敏 ZHANG Min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南充,637002刊 名:重庆工学院学报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年,卷(期):200620(7)分类号:H319关键词:英语大班教学 积极性 分组活动

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6

当前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大多存在着不受重视的情况,存在教师不愿上课、学生不感兴趣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加强教师业务素质培养,强化传统文化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引导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培养,并进而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作 者:莫山洪 MO Shan-hong 作者单位: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广西,柳州,545004刊 名:柳州师专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UZHOU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24(5)分类号:G640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 问题 对策

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7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分析,对策建议

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和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都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 科研经费已成为高校自筹经费的重要来源。但高校在对科研经费的管理过程中却暴露出诸多问题, 严重影响了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也影响到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有效运行。因此, 分析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 保证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 是一项非常现实而重要的工作。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认识不到位

在各大高校, 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对科研经费监管工作的认识误区, 一部分高校领导认为拿到科研项目、获得科研经费可以提高学校的声誉, 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越多说明学校的科研工作做得越好, 因此只注重科研项目数量与规模, 对科研经费监管却不够重视。科研管理部门侧重于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及一些程序性的工作, 以为只要课题经费到账了就增加了学校科研经费总量, 至于科研经费开支的情况如何、是否合乎规定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财务部门认为科研经费只是一种代管经费, 只需进行简单的收支核算, 忽视了对科研经费支出合理性和真实性的审核。多数教师也认为, 科研经费是教师凭个人能力和学术声望取得的, 科研经费如何使用应由自己支配, 学校对于科研经费的使用无需过多干涉和监管, 加之许多教师对财经纪律和会计法规了解不多, 致使科研经费支出混乱, 导致科研经费滥用现象屡禁不止。

2. 轻视预算

多数高校把科研经费作为考核科研管理部门、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和教师的重要指标。科研项目的级别、科研经费的多少成了学校实力的象征, 成为衡量科研部门工作水平的重要尺度, 也成了教师能力的体现。许多高校把科研经费和教师竞争关键岗、重点岗、职称等紧密相连, 所以科研人员想方设法去争取科研项目, 科研部门也在全力协助科研人员争取科研项目。科研人员申报项目时必须编制项目预算, 而项目预算的编制并不被人们所重视。项目负责人在编制相应的预算时并没有真正地和今后将开展的工作相联系, 仅考虑如何安排能让评审专家满意, 如何能让项目立项, 而凭空想象出来, 更谈不上与财务部门的共同探讨。当经费到位后, 实际使用和预算相差甚远, 也就理所当然地不按预算执行, 预算形同虚设。

3. 科研成本核算困难

高校的科研人员大多是科研、教学双肩挑, 科研工作与教学活动有着密切联系, 用教学的材料作科研项目的实验, 或用纵向科研经费作横向课题的实验, 使科研项目的成本难以准确计量;学校对从事科研所用的实验材料、仪器设备以及科研人员的工资等都不计入科研成本, 而是从教育事业费中列支, 无形中加大了教育事业费开支范围。目前, 科研经费管理中的“成本核算”, 实际上是核算经费是否用完, 至于将经费花在何处, 用途是否与科研有关, 科研、财务等部门缺乏协作审核;加之科研人员普遍认为科研项目是个人努力争取来的, 因而出现了科研经费支出的无序性和随意性, “专款未必专用”, 而且支出结构也不尽合理。将科研经费转化成为个人消费基金的现象成为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病。

4. 监督与评价机制缺乏

目前, 高校普遍存在科研经费管理监督检查意识不强现象, 缺少对科研经费结题审计和效益分析。尚未建立在经费监管下的科研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对科研项目成果与经费开支的综合考核没有开展, 成为科研项目管理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 高校还存在科研经费使用中的“腐败”现象。近年来, 随着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在评价一个大学、一个学者科研实力中的权重越来越大, 加之目前科研项目立项制度的不健全, 许多高校出现了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拉关系”、“跑项目”的不正常行为。在科研经费使用中, 便会出现一些以专家招待与咨询、专家鉴定等不同名目的变相行贿, 造成了“钱权交易”等腐败问题。同时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的情况大量存在, 致使结余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 也给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和项目管理增加了难度, 并最终不利于科研项目的考核和评价。

二、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建议

1. 提高认识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高校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 (教财[2005]11号) , 高校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 不论其资金来源渠道均为学校收入, 必须全部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 并确保科研经费专款专用。因此, 各高校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认真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加强科研人员的财经法规和财务知识的教育, 提高他们自觉合法使用科研经费的意识。加强学校主管领导、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对科研经费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 增加科研管理和经费管理知识, 明确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经费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 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与协作, 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2. 强化预算管理

预算不仅仅是为了申请到项目, 项目申请到以后, 预算也并不是束之高阁, 而是项目申请到后要依据预算执行。所以项目的预算编制决不能马马虎虎。项目申请时, 课题组负责人负责项目预算的编制, 财务部门应协助课题组负责人编制预算。项目经费来源和经费开支预算编制要科学、合理、详细、明确、切合实际。科研部门审核时不仅要强调项目申请人的学历、职称、项目方向、金额, 更要注意审核项目的预算编制。对于预算编制不负责任的课题组, 绝对不能接收。项目经费到位后, 科研部门要和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密切配合, 根据项目进展情况, 以项目预算为依据, 共同监督经费支出情况, 发现不合理的支出及时纠正, 让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科研管理水平。

3. 加强成本核算

科研经费核算是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内容, 也是对科研进度进行财务监控的重要手段。当前, 高校应在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下, 加强对科研经费日常开支核算的从严管理。一方面, 要严格控制科研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 没有纳入科研项目预算且与本项目无关的内容, 以及国家和学校明确禁止的消费项目不得在科研经费中列支;另一方面, 推进科研课题的全额成本核算, 完整、真实、全面地反映科研课题的成本, 特别是对开展科研活动占用学校资源发生的水电费、实验材料、实验设备使用费和折旧费等间接费用, 应该按科学合理的比例予以分摊。这样既能够保证科研经费开支的适度、合理、透明, 同时也能够杜绝因为成本核算不完整, 造成科研项目挤占高校日益紧张的教育事业经费项目的发生。

4. 逐步完善监督与考评机制

在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审计监督, 充分发挥各级审计部门的作用。审计部门要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的角度对科研经费从立项到结题的全过程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审计部门要不定期地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规定、使用情况等进行检查监督,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 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应共同探讨, 制定出适合高校科研经费特点的绩效考评办法,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对科研绩效进行客观的评价。通过对科研绩效考评, 更好地发挥科研人员的作用, 增强竞争意识, 鼓励科技观念创新, 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 创造出高水平的科技成果。

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8

关键词:高校食堂;经营策略;问题;对策

一、高校食堂的基本管理情况

现在各高校的社会化管理不断推进,除了个别的高校食堂仍然使用传统的校办大伙、自主经营的模式和自己聘用厨师外,多半高校将学校的食堂面对社会公开招标,采用承包的经营模式来运作。有的高校直接聘用专业的饮食管理公司来经营和管理,还有的高校食堂同时采用多种实现管理模式进行经营与管理。

二、高校食堂管理的不足之处

1.饮食卫生不达标

高校食堂外包,外包的独立经营者有时会出现为了实现个人的利益而不择手段的现象,导致食堂管理混乱,饭菜卫生差。甚至,有的经营者在利益驱使下,把一些卫生不达标的食物掺入饭菜中,这样直接威胁高校师生的身体健康。

2.食品质量状况差

目前,大多数高校食堂存在着饭菜价格偏高的现象,伙食费成了学生的一项经济负担。食堂饭菜的质量低、口味不佳、品种单一,不能够满足大多数师生多样化的需求。

3.经营人员的服务意识差,服务水平欠缺

目前,高校食堂管理中所要改善的问题很多,在服务上就存在食堂的管理员、服务人员不够热情、炊事员的卫生意识差、打菜员给学生打菜不足量、保洁的人员没有及时打扫餐桌的意识等问题。

三、提高高校食堂管理质量的有效策略

1.提升职工素质

通过公开、公平的招聘方式,保证聘用在饮食管理方面有较强能力和有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促进师生饮食方面的改善和提高高校食堂管理效率;完善工作人员的资格标准,同时,挑选有管理督促经验的工作人员做管理者,在食堂的内部进行良性竞争。

2.完善硬件设施

高校要对学校食堂管理进行合理化改造,这就是改善食堂管理的硬件措施。在食堂内部安装监控,合理化设计操作间的排水设施,更衣间和卫生间的位置设计合理,这样直接影响着日常的管理和管理后的效果。当然,细节方面的工作也要考虑,例如,在食堂内配上无线网络、电视或音响,从方便师生、服务师生等方面来改善食堂硬件设施。

3.提高食品质量

高校可以聘用营养师来为学校食堂订制合理又科学的菜谱,方便师生解决饭菜差、菜品单一等问题,尤其是改善师生在饮食营养搭配上不足的现状。

4.完善内部管理

在法律法规的相关指导下,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相对完善的高校食堂管理办法。同时,配备专业人士进行规章制度的执行和监督,组织成立食堂卫生督查组,对高校食堂的食品和卫生等进行定期检查,如若发现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或整顿甚至开除的处罚。相关工作人员,也要由高校组织定期对其进行检查,若发现工作人员有传染性的疾病或是其他不利食品安全的多发性疾病,要及时劝退。高校严格规定工作人员的着装、指甲及头发的整洁度,以确保食堂的卫生状况;加强对采购员及财务的管理,对食堂使用的原材料的选购流程进行合理的监管,防止过多购物所产生的浪费;组建监管采购小组,对所要采购的食物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对采购的票据要严格审查,禁止采购“三无”食物及劣质食物。学校要对采购成本与利益进行分析,实时调整,做到所购食物物美价廉。同时,高校要加强财务方面管理,合理使用经费,合理制订食物成本的核算和规则,确定合理的食物价格体系,维护师生的利益。

5.加强外部管理

各个地区的卫生局及教育局要跟进高校食堂的财务及卫生问题的检查监督工作,发现存在违法犯规的行为,就要彻底查处。同时,要转变食品监督管理的模式,全方面加强食品餐饮卫生的监督管理,优化监督的手段与方法,突出监察力度和奖罚力度,明确每所高校所在地區的卫生、教育及相关管理部门在高校食堂安全管理工作上的职责和义务,保证管理监督到位。

四、结束语

高校食堂管理工作关系到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需要学校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及师生的热心沟通与理解,只有双管齐下,才可以稳步提升高校食堂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石梁海.对高校食堂管理中存在问题和对策的探讨[J].商,2015(38):45-45.

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9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在美国、欧洲等一些西方国家,已有百年的 发展 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劳动用工制度的不断改革变化,就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运用市场调节就业,就业形势多样就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特别是扩招后的大学生,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市场,大学生迫切需求接受 科学 的、全面的、系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因此,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受到了社会各界、政府、高校前所未有的关注。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由于我们的就业指导起步晚,在许多方面还存在问题。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就业指导的功能与内容上理解有偏差。目前我们大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围绕当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开展。过多强调解燃眉之急,狭隘地把就业指导理解为给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找工作、落实具体单位、追求高就业率,而忽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对大学生的教育功能以及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

2.就业指导只关注“结果”,轻视“过程教育”,高校的就业指导为“技能速成班”、“政策形势宣讲班”。事实上,就业指导应该是一个全程的教育过程,高校在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时,开设一些就业指导课,帮助其了解社会职业状况、了解自身的职业倾向、再进行一些技巧指导,只能使毕业生面临职业选择时不再盲从。但这样的指导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

3.专业化、专职化就业指导教师缺乏。就业指导课要求教师掌握就业政策、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心 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法律 等多方面知识。

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10

【摘要】高校预算管理是我国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预算管理的好坏关系到学校的财务状况和持续发展能力,预算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高校各项事业能否顺利实施和发展,但是现今高校的预算管理仍存在许多问题,面临一系列挑战。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提高预算管理意识,加强控制能力和完善内部制度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应对高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现状;意识薄弱;对策

高等学校预算管理是指高等学校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财务收支计划,是高等学校内所要完成的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货币表现,是高等学校日常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据。[1]高校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分析和考核,贯穿于全部经济活动和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反映高校的经济实力和发展规模。于是探索高校预算管理现状,发现不足并改进预算管理是当前高校预算管理的迫切要求。

一、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一)合理配置高校资源,体现战略目标。运用预算管理,合理分配资源,尽可能的将高校的预算资金配置于需求最强烈的项目上,通过调控预算资金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重点、兼顾一般项目,有效维护高校的正常运转。

(二)适当控制财务风险。现阶段高校普遍依靠高额贷款来解决资金缺口问题,加强预算管理,可以避免浪费和重复建设,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据以对支出、赤字和负债总量实施控制,可限制各部门过高的支出期望,树立勤俭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高校的财务风险。

[2]

二、现阶段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的内容不够全面。

随着高校预算管理的改革,高校实行了“大收入”、“大支出”的财务综合预算管理。从理论上来讲,这可能更有利于高校的资金全方位地管理,但是实际情况却不如预期的满意,由于高校的资金来源多元化或者特意的隐瞒、逃避监督,导致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经营收入、培训收入、赞助收入等少部分纳入预算或不纳入预算的现象。

(二)管理层的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重视度不高。

长期以来,高校办学的经费基本上是靠国家财政拨款,学校只是按上级批准的计划编制预算,简单地按开支标准管理支出,各个学院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校下达的预算,不能发挥

主观能动性。更有甚者,管理层认为预算可有可无,编制预算和执行预算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关系不大。

(三)预算管理控制、执行及监督力度不够。

目前,许多高校的预算管理仍只注重预算的制定和下达,但是在下达后,却未能对预算执行过程及时有效地实施监控、跟踪和指标考核,各部门的执行情况和进度信息也未及时反馈。而且预算管理缺乏完整的预算控制体系,难以令高校预算管理部门对执行过程中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变化进行快速反应。

(四)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各高校预算管理常常采用“基数+增长”即增量预算法以及经验加估计的方法来进行编制,这种编制方法是以上的支出数为基数,但是基数本身可能不合理,如此下去,预算数与实际支出情况差距会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严重虚报的情况,造成资金配置不合理。

(五)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

绩效评价工作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强调的是责任和绩效。但目前各高校对预算执行情况普遍缺少完整有效的预算评价体系,缺乏应有的考核评价体系。由于节约没有奖励,超支也不惩罚,造成各部门忙于争资金,加剧资金短缺的矛盾,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率。

(六)预算编制周期不合理。

高校现行编制预算是按照公历(1月1日-12月31日),而高校的日常工作都是按照学年来安排的,这使得预算的编制和实际情况不符合。当年9月份所收的学费等不仅仅要用于当年的开支,而且要一直用到来年的8月份,其收入的实际使用期间和预算核算期间产生差异。[3]

三、高校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转变预算管理观念,加强预算管理意识。

财务人员要加强预算管理学习,管理层要转变预算仅为财务部门编制的误区观念,预算其实是由各部门、各层次的组织和人员共同参与、组织和执行的综合性管理系统。于是管理层应当充分调动高校内部各方面的积极性,将预算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将预算目标的实施转化为全方位的管理过程。这样既可以提高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又可以促进信息广泛的传递、交流和反馈,为整个高校的预算编制和管理打下夯实的基础。

(二)应采用科学化的预算编制方法。

预算编制方法有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增量预算等方法,对高校而言,为了

打破传统院系预算支出只增不减的问题,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方法较为科学,其他方法可以作为辅助编制方法。零基预算法指在编制预算时对于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基底,不考虑以往情况如何,从根本上研究分析每项预算是否有支出的必要和支出数额的大小。通过对所有支出项目所涉及的人力、物力、财力等逐一进行审核和评估,能压缩经费支出,使高校有限的财力资源按照支出项目的轻重缓急来得到合理地分配与利用。同时,在零基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可以使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充分认识到预算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编制预算,严格控制预算支出,使编制的财务预算更具可操作性。

(三)加强预算管理控制、执行与监督体系。

对于预算管理控制,需建立有效地内部控制制度,注重事前控制的同时,还需注重事中以及事后控制,将控制机制贯穿于预算的整个过程,提高预算的约束力,防止乱收乱支、遏制消极腐败现象的产生。

对于预算的执行,应根据预算计划把预算经费下拨给各部门、各院系,并对其用款进行实时监控和跟踪,对预算执行中出现的一些特殊项目,比如需要提前支付的预算资金或调整预算项目的,可根据项目执行情况及时报请有关部门审批后执行。各部门应分析评价预算支出的执行情况以及资金使用效益,论证学校预算调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填写预算执行情况表。为配合预算项目检查的实时监控,还应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管理信息传递与反馈网络,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和调控。[4]

对于预算的监督,应充分发挥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内部监督作用,将各院系预算管理执行情况纳入内部审计范畴,通过对各院系预算指标和预算执行结果的审计,评估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及资金使用的效益性,客观公正地评价各院系预算责任人在其岗位、管理职责范围,预算管理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四)建立有效地绩效考评体系,完善高校绩效评价标准。

绩效考评是高校预算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为此,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对学校和院系的支出项目和支出指标的合理性进行检查,对部门人员经费、公用经费、项目经费进行评价,并对各部门预算指标和实际支出情况进行考核,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将考核和奖惩相结合,将各级预算责任人财经工作实绩的考核纳入日常人事考核工作之中,使其制度化,并充分调动各方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更好地为高校预算管理工作服务。

预算管理在高校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指导作用,我们应该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指导性、监督性、可调节性以及预见性等作用。在预算编制执行过程中,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各阶层、各院系都参与到预算管理中来,以保证高校的全面、稳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霞.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会计,2010,(7):38

[2]谢爱香.浅析高校财务风险与控制[J].经济研究导刊,2010,(28)

[3]李丹.论我国高等学校预算管理[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

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11

关键词:高等学校 国有资产 高校国有资产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b)-0219-02

高校国有资产是指高等学校占有、使用并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够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1]。高校国有资产是开展教学、完成科研任务及保障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物质基础,亦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使得高等学校国有资产得到大幅度增长。但是在此过程中,对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亦随之出现一些问题,故需总结出合理、规范、科学的管理方法,以提高高校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防止流失和浪费,对于开展教学、完成科研任务、保障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行及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者管理意识过于淡薄

由于我国部分高校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观念影响,管理者有着相对滞后的管理理念,认为高校就只是一个纯消费型的单位,高校资产只需向上级申请拨款购置或无偿调拨便可;个别管理者更是带有只重视使用和构建的管理思想,认为在使用国家资产的过程中根本不需要承担任何经济责任,不会在使用中考虑折旧和盈亏问题,不会在意这些资产的保养和有效管理,致使高校没有树立在使用国有资产的同时还需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意识,以上种种导致高校资产管理长期不被重视的情况发生,导致重购置轻管理,重钱轻物的现象频频出现,从而致使国有资产严重损失、损坏的现象出现。另外,这些管理者无法正确认识到国家投入的国有资产的作用、地位和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产权意识,短期行为严重,从而导致低效运行状态的高校国有资产存在。

1.2 管理制度不健全,专业管理人员缺乏

虽然部分高校已经提升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并成立了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但是仍然存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对自身职能界定不清、资产管理权混乱、执行不力、定位不足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和制度建设薄弱而造成的;另外还存在国有资产的配置不能利用现代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来进行优化,最终使国有资产的经营效益和使用效率受到直接影响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而造成的。

1.3 存在家底不清、账实不符现象

高校在接受赞助、捐赠的资产时任意处置,不入账;高校部分部门在购置资产时是通过利用有偿服务项目的创收来完成的,但在购置这些资产时并未进行固定资产验收入账手续的办理,致使这些资产一般都会游离于学校的账外;高校已拆除、报废或已竣收、投产使用的资产没有及时办理报废手续或入账。以上几种情况均会导致高校的账实不符,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1.4 国有资产闲置浪费,流失严重

目前,高校在建设中仍有重复、没有计划的现象出现,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校国有资产大多都是来自上级拨款购置或无偿调拨而造成的,另外加之管理的不當和家底的不清的原因,从而导致购置的资产无法得到充分利用,甚至长期闲置和浪费,最终造成高校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1.5 对无形资产管理不重视

高校可创造出大量的无形资产,包括著作权、专利权、知识产权、科研成果、人力资源等。高校的无形资产能够集中体现出高校综合实力,是高校设计、科技、研发、管理水平的凝结,是高校赖以生存的强大物质技术基础,亦是高校最活跃的技术经济资源[2],能够为学校创造价值并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然而部分高校对无形资产没有加以重视和认识,缺失管理,致使无形资产流失,最终侵害高校无形资产的合法权益。

2 完善和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2.1 强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者的管理意识

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最基本的前提是强化管理意识[3]。校级领导能否给予高度的重视、有关部门能否给予密切的配合,以及广大师生员工能否给予积极的参与是强化管理意识的关键所在。因此,校领导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宣传力度,并采取积极的态度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宣传;为帮助广大师生员工树立起爱惜国有资产和保护国有资产权益的意识,应当组织广大师生员工进行培训和学习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法规政策;为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安全,校领导和管理人员对于“重钱轻物”的观念必须摒弃,对于国有资产既要充分利用又要保值增值的观念必须树立。总之,要顺利进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必须要让管理者及使用者深刻、充分地认识到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2.2 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是管理国有资产工作的基础。包括完善财产保管制度,财产的出租转让制度,财产的报损、维修制度,资产来源等级制度,资产评估制度,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制度及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等等。完善的制度能够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能够防止家底不清问题的再形成,能够使高校国有资产处于全过程、全方位的有效监控之下。

2.3 清查财产、摸清家底

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进行彻底的财产清查,登记造册,摸清家底。针对账实不符的现象,应当加大检查力度,并采取一定清查措施,如定期全面清查和不定期重点清查等,务必做到家底清楚,并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进行分类,包括编号、建卡、建账,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定时与财务处及二级资产管理机构对账,达到账账、账实相符。

2.4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

为使高校国有资产全校共享,提高其利用率的实现,应当在高校内部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统一调配国有资产。为推动高校国有资产的战略重组和整合,使其得到充分利用,实现最大限度的增值。应当在高校之间建立高校国有资产区域性共享平台;为使高校国有资产全社会的共享、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的实现,应当在社会范围内实行资源共享制度。总之,建立资源共享机制,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为广大人群提供方便,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4]。

2.5 重视并加强无形资产管理

无形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当重视和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无形资产非常容易受到非法利用、侵权,这是由于无形资产没有实物形态且难以估价而造成的。因此,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合法地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并公正地评定和估算出无形资产的价格;对无形资产的保密、专利申请、使用等工作要细致,实行有偿转让和有偿使用的原则,并对无形资产运用法律手段进行保护。

3 总结

高校国有资产作为国家财产的一部分,我们在进行管理时应当持有高度负责的态度;针对当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要不断总结经验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资产经营管理模式,总结出合理、规范、科学的管理方法,以提高高校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促进新时期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科教文汇,2010,36:180-181.

[2]郭建宏.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社科纵横,2010,25(2):66-67.

[3]丁文会.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探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0(10):76-77,79.

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12

一、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法律观念淡薄, 风险意识不强。

在法治社会中, 法律应具有最大的权威和最高的效力,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服从法律, 严格办事, 有效地规避风险。然而很多高校由于对经济合同中存在的法律关系缺乏足够的认识, 把经济合同简单的理解为经济交往活动中的一种书面记录而不注意保管, 有时甚至碍于面子、人情等不签订任何书面交易凭据, 或者只是抱着一种“走过场”的心态草率的签订经济合同[1]。这显然没有认识到合同与市场、合同法律、合同管理这三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导致合同签订生效后, 在履行过程中给学校带来了极大的潜在财务风险。

2. 经济合同管理机构、人员、制度不落实。

首先, 很多高校没有明确的经济合同管理部门, 对经济合同的确定缺乏统一的管理, 有的高校也主要是流于形式, 应付检查, 并没有把经济合同管理工作落到实处[2]。其次, 经济合同管理的专业人才匮乏, 由于经济合同的涉及面较广, 专业性较强, 因此要求经济管理人员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熟练的专业技能, 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但是, 当前大部分高校很少配备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 把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看成一项简单的事务性工作, 甚至直接指定由一般办公人员管理合同, 管理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 无法保证高校在经济活动中规避风险的要求。最后, 缺乏具体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 我国很多高校都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网络, 高校现有的相关规定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缺陷, 没有把经济合同管理看成一项重要的高校管理工作来抓。因此, 一旦发生经济合同纠纷, 由于责任不明确, 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损失只能由学校自身来承担。

3. 经济合同内容不严谨、条款不完备。

当前, 部分高校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中与外单位签订的经济合同不够严谨, 不严谨就是指签订的经济合同不准确和不全面, 容易引起误解和产生歧义, 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订立合法有效的经济合同, 应体现双方的真实意见。不能只讲正面, 不讲反面, 如果经济合同本身内容不严谨, 条款不完备, 那么一旦发生违约情况则很难处理, 最危险的还是其给学校带来不必要的财务风险和经济损失。

4. 经济合同履行, 缺乏监督。

经济合同是高校行政管理, 特别是高校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 涉及面广, 内容复杂。如果对经济合同管理、履行缺乏监督, 常常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单位视经济合同为儿戏, 不依法签订经济合同, 或签订后经济合同后, 高兴就履约, 不高兴就不履约[3]。需要变更或解除的经济合同, 不按法定程序办理, 口头打个招呼或找个电话, 草率了事。作为签订经济合同的主体单位高校, 也没有任何部门对其进行监督, 致使高校在经济方面受到很大损失。

二、加强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主要对策

1. 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 我国的司法体系也越来越健全, 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 都有相应的法律进行约束和指引。这就要求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和精通我国的各种法律法规, 但是我国的法律体系多于复杂, 涉及的条款众多, 在实际工作中, 高校的经济合同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我国的种类繁多的法律条款, 这个时候聘任专业的法律顾问, 在学校的经济合同管理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法律顾问不仅可以为高校在经济合同签订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法律咨询和处理意见, 也可以为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提供相关建议。所以, 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 对高校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建立、健全经济合同管理体系。

高校从传统的教书育人到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经济合同管理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和特点, 统一制定具体的、明确的和切实可行的管理体系, 要以规范合同管理、防范风险、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为目的, 这是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中的一项基础工作, 是做好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保证和前提。最终, 促使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体系成为学校社会经济活动的指南和方针, 并且为防范经济风险起到指导性作用。

3. 重视经济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对于国家来说, 人才是强国的保障, 能有效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而对于高校来说, 专业的技术人才, 能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根本保证。经济合同管理作为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 而非一般的事务性工作, 它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因此, 对经济合同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 高校应重视经济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 邀请经济合同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来校指导工作;定期举办专业培训及提供对外交流的机会。其次, 做好人才引进工作, 特别需要引进一批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专业性高级人才, 为学校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4]。

4. 严格把关经济合同签订和审查。

经济合同管理中, 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能否把好经济合同的签订关和审查关, 这是高校提高经济合同履约率的前提和保证。第一, 需要加强组织领导, 高校各级领导的重视是把关经济合同签订和审查的关键, 特别是组织审计、财务、招标以及合同起草单位等多部门领导进行交流和探讨并完成会签手续[5]。第二, 需要负责经济合同起草和校对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到细致审查, 有效推进工作效率。

三、结语

总之, 经济合同的管理是高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 高校的经济合同的管理必须是全过程、动态性、系统性的[6]。高校要确保经济合同的每个环节都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 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 保证高校在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靳锋敏.高校强化经济合同管理防范财务风险的实践研究[J].高教研究与实践, 2011, (4) :69-71.

[2]魏飙.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2, (6) :104.

[3]国英.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经济, 2008, (2) :190-192.

[4]马贵繁, 刘长安.简论经济合同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EB/OL].豆丁网.

[5]孟祥君.深化合同监管, 促进社会和谐[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07, (1) :40-42.

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13

摘要:如何有效地进行危机管理是高校现代管理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从危机管理理念、法律规范、管理体系、教育培训等方面指出了我国高校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高校自身特点,探讨了高校危机管理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高校;危机管理;机制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成功实现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并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随着高校内外环境的变化,高校的发展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各种危机事件时有发生。但是,我国高校危机管理实践与研究起步较晚,高校危机管理意识普遍淡薄,危机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体系。所以,正确认识我国高校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进行危机管理的对策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

一、目前我国高校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危机管理理念缺失

目前,我国高校危机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理念上的空缺,首先表现为危机意识淡薄,这同整个国家国民普遍缺乏危机意识、灾难意识紧密相关,学校教育、管理中极少涉及危机管理问题,高校各层次人员缺乏高校危机管理主题的系统培训,只能从自身的实践中获得一些零散的管理经验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其次,在危机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上还普遍存在偏差。主要表现在:①认为只有政府和大型企业才需要危机管理。大多高校管理者只重视日常教学,忽视危机管理,甚至存在侥幸心理,误认为危机管理是政府和大型企业的事情,从而没有做相应的准备措施,危机管理意识仍未觉醒;②认为危机管理是在危机出现时才需要进行管理。由于传统观念上,人们把危机管理的重点放在危机后的救济,因而高校经常出现把危机管理当成应急处理,到了危机出现才临时抱佛脚,以至于危机出现后缺乏解决危机的能力;③认为危机管理只能是被动管理。虽然对高校发生危机事件的可能性和后果影响的严重性认识较充分,但仍是被动地去接受信息,不能根据可能发生危机事件的有关信息,准确识别和科学判断,对可能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危机事件及时采取措施和行动计划,一味等待政府指令或行政通知。

(二)危机管理体系不完善

1.缺乏专门的常设危机管理机构

我国大多数学校缺乏专门的常设危机管理机构,学校的危机管理主要体现为一种应急管理,惯用的做法是当危机出现后,成立一个临时的应对危机的工作小组或指挥部,带有很强的临时色彩。这些临时组织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危机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缺乏制度化的危机应对机制

首先,高校普遍缺少危机预防机制,这就导致高校无法预测潜伏的危机,无法制定全面科学的危机预防方案。相应地在危机管理时就会出现慌乱的局面,往往成本也很高。其次,高校普遍缺乏长效的危机应对机制,导致高校无法及时、有效地控制危机的进一步扩展和蔓延,往往是“仓促应战”,凭经验处理已发生的危机,很难在应对危机过程中掌握主动权,造成人力、物力、形象、声誉等方面成本加大,损害高校的发展。第三,高校普遍缺乏危机总结机制。目前我国高校对危机当中的得与失未能及时地总结处理,导致高校难以提高预防、应对危机的能力和技巧,并有可能失去新的发展机遇。

3.信息披露机制亟待建立

以SARS为例,政府一开始是隐瞒疫情的实际扩散情况、感染人数和感染区域,学生并不知道“非典”到底是什么性质的疾病,应该怎样防止感染,感染后又怎样避免传染给他人。当大家突然得知某校封校停课,某宿舍被划定为隔离区时,便纷纷选择离校,反而造成病菌扩散,感染几率加大。同样,还有很多危机因学生而产生,如学生罢课罢餐、集体游行、自杀,却因学校管理者不能及时通过各种形式与学生沟通化解矛盾,无法赢得学生的信任,使矛盾升级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暴力事件。对危机信息的缓报、漏报、错报影响了科学的决策,错失了有效预防、控制危机的有利时机。

4.系统联动失效

总结近年来我国危机管理工作实践,实际情况是,在校园危机管理中,全国乃至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至今缺乏具有联合决策功能的综合体系和综合协调部门,也没有建立起处理不同危机事件之间的综合协调机制。[1]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进行学校危机管理,缺乏社会力量的参与、内外机构的协作与部门联合、网络资源的共享,必然导致压力加重、处置的效率降低,加大政府和学校救治危机的成本。

5.心理干预不到位

在高校危机管理体系中加强心理干预机制的研究,能使受到校园危机极大影响的相关人员,所受到的心理创伤得到及时平复,高校秩序和形象也可以尽快得以恢复。而这方面的严重不足正是我国高校在危机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首先,高校习惯用意识形态灌输、思想政治教育等方式代替心理干预工作,没有专门机构来负责校园危机心理干预工作。其次,从事专门的心理干预人员均由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兼任,没有受过专业培训。此外,从专门的心理干预资金来看,高校通常将预算投入到学校教学楼、办公楼等硬件设施建设上,或者放在后勤建设等事务上,很少将一部分预算正式纳入危机心理干预机制的建设中。

(三)危机教育缺乏

首先,危机意识教育缺乏。危机意识是危机预防的起点,危机意识教育就是在危机事件发生前,为使相关人员对危机事件的发生保持一种时刻的警惕,需要对其进行的相关教育与培训(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活动,培养强烈的危机意识可以有效减少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但在我国高校中,大多数学校没有对教师员工和学生进行危机意识教育,导致在危机中学生不知所措,不能自救;员工们面临危机容易反应过激,无法作出理性的思考,毫无应对危机的应急能力;管理人员则往往低估问题的严重性,不善预料问题的复杂性,或是遇到问题反应过度。

其次,危机培训教育缺乏。危机训练的目的主要是想通过这种训练的过程,培养组织成员的分析与思考能力,并从中学习及培养独立判断的能力,以便在危机的情境下能作出创造性的决策,能以弹性的行动来解决危机。生活在充满变数的大千世界,学生难免要面对自然灾害和各种社会无形危机的威胁,在危机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能做些什么,如何尽快脱离险境或排除险境,这些知识正是学校应该传授的危机教育内容。但是,高校注重的是课堂专业知识的教授,长期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这类应对危机知识的培训。

再次,危机实践教育缺乏。危机应对能力是实践性很强的能力,需要全校师生在日常生活或特殊培训中提升和锤炼。虽然现在一些学校已开设素质拓展课程和训练项目,如开设军事训练、形体训练、手工制作,开展演讲赛和辩论赛等,但学生学习目的局限于修得实践学分,学校教授的范围局限于课堂,学校教育的方式古老而单调,其教育的内容缺乏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应急能力培训。显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应对能力。

(四)危机管理立法不健全

我国是法制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的任何行为都必须在法律的保障下才具有合法性,也才能够更好地行使管理和服务的职能。虽然国家宪法有危机事态处理的规定,并先后又制订了

一些有关处理公共紧急事件的法律,但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依赖于各级政府现有行政机构,分部门、分灾种的单一灾情的救援体制,而且大多限于自然灾害领域,这种危机管理体制已不能充分解决现代社会可能出现的高频度、多领域、复合性的危机事件。因此,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缺乏一部完整和统一的危机管理的法律。校园危机管理更是无法可依。教育管理者在处理校园危机时只能靠学校惯有的一些规章制度(如《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管理者只能依靠个人的社会经验作出决策。

上一篇:做活人文章 谋求新发展下一篇:区统计局安全生产工作自查自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