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欣赏课《父与女》教学设计

2024-05-11

影视欣赏课《父与女》教学设计(通用9篇)

影视欣赏课《父与女》教学设计 篇1

——《父与女》

年级:三年级 单位:宝成小学 主讲教师:刘璐

一、教学背景:

1.电影背景介绍:

《父与女》是英籍荷兰人米切尔〃德〃维特2000年创作的一部动画短片,此片为他夺得了第7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这部8分钟的小片子,情节朴实、简洁,画面虽不华丽但极其写意,大量使用毛笔笔触以及绘制线条的感觉,没有花哨的镜头转接,只是在给我们讲述一个安静的故事。简单的手风琴伴奏,悠扬地把欢乐或者悲伤全部表现了出来。

2.电影内容情节: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女孩对父亲的深深眷恋和执著的等待。秋日温暖的傍晚,父亲带着女儿一起骑单车,他们穿过林间小路,骑过草地,骑上高坡,来到平静的湖边。父亲与女儿拥抱告别,转身离开。走到船边,父亲忍不住回身再抱抱女儿,不舍地登上了小船。女儿在湖边静静等待,等到船在视线里变模糊,等到太阳就要落山。父亲迟迟不归,女儿一个人骑着小小的脚踏车回去了。

从那以后女儿每天都来湖边等候,她一个人骑着单车来来返返,春夏秋冬,风雨无阻。

在女孩孩童时代,她会经常去等父亲回来,即使狂风呼啸,也无法阻止她前进的步伐;长大后的女孩有了自己的伙伴,穿梭在来往的人群中,她依旧期盼着父亲的归来;而恋爱之后,路过湖边她也不忘转过头看看远方。

时间流逝,小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而步入中年的女孩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她对父亲的感情又增加了,她带着孩子坐在河岸一直眺望着,等待着;就像花草会凋零,女孩也变成了老婆婆,骑着自行车都晃晃悠悠的了,仍然坚持来到河岸等父亲归来。

垂暮之年的女孩已经蹬不动自行车了,可她依旧会迈着蹒跚的步伐来到父亲离去的地方,而陪伴她几十年的自行车也无力再坚持,终于倒下了。她小心翼翼地穿梭在草丛中,来到沉睡在湖底的小船边,她默默地凝视着,走到小船里躺下,就像躺在父亲暖暖的臂弯。恍惚间女孩看见了自己等待了几十年的父亲,她兴奋地冲向父亲,仿佛又回到孩童时代,父女二人深情凝视彼此。最终,她如愿依偎在父亲的怀抱里。

3.影片和语文教材的勾连点: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为“亲情”,单元中三篇课文都是围绕和家人之间的感情展开。而《父与女》这部影片也是讲述了父女之间的亲情,这正是影片与教材的切合点。因此,影视教育既可以借助于语文教学,从而更好地理解影片的真谛;又可以服务于语文教学,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课文主旨。

二、教学目标:

1.这部影片紧扣“亲情”这一主题,着力表现父女之间深深的爱,而“孝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欣赏这部影片,旨在教育学生明白父母对于子女深深的爱,结合“亲情”的主题教育,引导学生感恩父母、回报父母。

2.影片中的女孩在等待父亲时,一年四季风雨无阻,这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现在的学生意志力薄弱,迎难而退,通过欣赏这部影片,旨在教育学生凡事贵在坚持,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

3.影视教育作为新兴的教育方式,是学生学习的新型模式。通过此次影视欣赏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影片,在观影的过程中分析、学习、感悟,终有所获。

三、教学方法及主要过程:

1.谈话引入: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的家里都有什么人?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部影片,内容也与家人有关,片名叫做《父与女》。

2.了解影片背景,学生谈谈自己对于影片内容的设想。3.欣赏影片。(8分钟)

4.请学生简单谈一谈自己看到的内容。(电影中没有语言,学生可以随意发表自己对于电影的看法,不受限制)

5.再次欣赏影片。(教师以旁白的形式将导演想表达的内容复述出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影片)

6.在深入了解影片的基础上,请学生谈谈自己观影后的感受。(可以适当联系生活实际)

7.总结学生发言,并出示关于亲情的文段,与学生共同品味。8.布置作业:

(1)试着把你观看《父与女》后的感受写下来。

(2)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欣赏影片《和你在一起》、《暖春》。

四、教学总结:

影视欣赏课《父与女》教学设计 篇2

目前我国英语高考形式主要是笔试, 大多数英语教师忽视听说课的训练, 只是让学生听录音做听力模拟试题, 此方法简单枯燥, 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山区的听力教学, 听说设备不足, 教学仍以“教师讲解为主, 学生听记笔记”的传统模式进行, 听说能力培养几乎为零。如何更有效地开展中学英语听说教学, 培养学生听说能力?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认为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 采用影视欣赏进行听说教学, 是切实可行的一种听说教学策略。

二影视欣赏听说教学的理论依据

1. 兴趣理论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 所产生的积极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每个人都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思考与探索, 并表现出持续的热情。拥有浓厚的兴趣会促使人深入钻研, 创造性地工作和学习。对中学生来说, 对一门课程感兴趣, 就会更加刻苦地探索研究, 集中精力去获得相关知识, 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 这些不仅会大大提高学习成绩, 而且能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因此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影视欣赏用于课堂教学, 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改善听说教学策略。

2. 克拉申的语言输入理论

该理论指出输入是语言习得的首要条件, 语言输入必须是“可理解性的”。只要学习者能够理解输入的语言, 又有足够的量, 习得就自然产生。输入的语言必须是真实有意义, 才有真实的语境产生, 才能被学习者较好地理解。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时, 要重视非智力因素, 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降低学生的焦虑, 从而更有利于语言输入, 尤其是英语听说的输入。因此, 在选择学习方法、策略、组织教学时应多考虑“情景过滤”带来的影响, 让学生在影视欣赏中轻松快乐地进行语言输入。

3. 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类获取信息是多方面的, 83%来自视觉, 11%来自听觉, 其他器官获取的信息仅占6%。相关资料表明, 人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 自己听到内容的20%, 自己看到内容的30%, 自己听到同时看到内容的50%。显然通过影视欣赏来刺激学习者, 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在传统模式的课程中更大更多, 而且更有利于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是学生的辅助者、促进者。建构主义强调真实情景的重要性, 认为学习只有在真实的背景下, 借助社会性的作用才能积极有效建构知识, 重组原有知识结构。影视欣赏的教学策略正好符合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要求。

三影视欣赏听说教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 明确教学目标

影视欣赏只是作为一种听说教学策略手段和方法, 为英语教学服务, 切忌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英语听说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交际能力, 不是单纯娱乐性地观看影片。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英语水平列出不同的学习任务, 针对不同的表现给予不同的反馈形式。在播放之前根据具体情况做简要说明, 补充一些语言信息和文化背景, 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2. 影视欣赏内容的选择

选择影视内容要结合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符合学生目前的兴趣和认知水平, 高中学生语言储存量有限, 英语水平也不高, 听说能力远远达不到英美原版影片所需求的语速, 难度超过学生目前水平, 令学生的“专心”“兴趣”成一句空话, 更别提语言的输入及学习。第二个原则是要选择与学习内容相关, 能够反映友爱、正直、诚实、乐观、勇敢等积极主题的影视。

3. 注重影视欣赏的教学组织

影视欣赏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因此课堂主要活动形式应以听说为主。如:模仿人物语音语调, 议论、陈述个人观点, 利用想象力猜想剧情, 分析人物性格, 描述人物形象, 谈谈观后心得等。以班级授课、个体自主学习、双人或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学习形式, 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指导作用。活动要在小组与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错进行, 动静结合, 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听说教学目标的要求。

4. 注意教学任务的合理设置

选择了合适的影片之后, 教师应结合影片的特点联系学生实际, 合理设置课前、课中、课后各项任务, 让学生通过视听说完成教学任务, 理解影片情节。作为影视听说课除了布置听说任务, 还要注重读写在课堂中的训练, 如何才能合理安排?大量研究表明:听者在具备或被提供背景知识后, 能较快地进入听力状态, 主动利用大脑已有的背景知识来解码话语, 弥补生词、难句所造成的信息差, 从而保证整体语篇理解, 所以在教学任务的布置上要注重听说, 兼顾读写并做好合理设置。

四结束语

影视欣赏是目前很受师生欢迎又能帮助中学生提高听说能力、效果突出且形式新颖的一种教学策略方法, 学生不仅能听到纯正的英语, 看到英语运用的真实情景, 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这是听说教学策略的一个飞跃也是英语听说能力提高的希望所在, 既寓教于乐又前景远大。

参考文献

[1]徐志英等.英语电影视听说[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3

《父与女》观后感 篇3

《父与女》中绵长的琴声无言中入耳,当临入其动画所叙,便惊见所蕴盖的,太多,触及一悲。

动画里女孩骑车,从田中小路,到山坡,再穿湖间之路,到达小林。从头到尾,女孩的各个生命节点,都看到骑车的她遇见了一个陌生的路人。路人不断变化,年龄不断减小,而渐老的女孩与他们一一遇到,且后是会路过。两辆自行车,相向或擦肩,毫无交涉,又像早已看见——女孩幼时在大风中,遇过一个艰难骑车的年迈老妇;而女孩老矣,又碰见一个小女孩飞速与她擦过。或许,这是女孩生命时期的相遇,两者没有注意,没有相认,于此别过。

实际上,女孩在等候中的前半生相遇后半生,在后半生相遇前半生。

作家刘亮程在《虚土》里,主人公在夜晚中打开一扇门,他看见一个老人与老妇,他发现老人就是他的老年,老年的他苏醒过来,平静地看着他,每个晚上,老人都会醒来,而他便跑走。

在他人身上,我们会多少遇见某个自己。我们不知,他们也不晓。在沧海桑田中就成为了他们,不与往昔相见,亦是无觉。

更多时,用张纸寻回忆,就如同一叶落知秋。

这一生路过形形色色的人,路过,各异的自己。

女孩骑车,在等候父亲,在第一次遇见老妇,她是否就已经窥见那仍在等候的晚年。

路过者,是哪一个自己。

自行车悄然踏过,静谧中,过去擦肩现在……

父与女观后感 篇4

看了《父与女》这部电影后,我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心情很久都不能平静。

不过短短的不到十分钟的时间,没有语言,没有神态,却演绎出了一段完整且完美的故事。纵然缺失了语言与神态,但依然淋漓尽致地成功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感情。这部电影中最精彩的一幕是女儿在中风雨无阻地去海边等待父亲归来的情景,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小小年纪,就失去了父亲的陪伴,还能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去海边等待,这是何等坚定的信念才能造就她如此顽强的毅力。她一天天长大,从稚气未消的孩童变为青春少女,接着为人妻,为人母,甚至慢慢老去,这信念依旧如山,耸立在女儿心中。也许她外表早已天翻地覆,但她的内心依然徘徊在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前的那一天,从未离开过。也许她早已明白父亲已不在人世,但她仍然不愿相信,不愿接受,而像没事人一样,坚持去等待,去眺望。是她的信念,使她在大雨中,狂风中,甚至半夜偷偷摸摸地提着手电筒去观望、去等待。是她的信念,使她自始至终相信父亲一定还活着,一定会回来找她的。这种信念让她坚强地活下去,活得快乐,活得体面。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依旧挂念着父亲。虽然最后仍旧没有等到父亲回来,但女儿在心中已经与父亲相会,如同一个花季少女般,活力四射地等待父亲的归来,与他紧紧相拥。

观至最后,我也不禁热泪盈眶,双眸湿润。天下有如此多情的女儿,影片中的女儿只不过是众多人类的一个写照。她们用自己的信念等待着,期待与他相逢。祝福你们,愿你们早日与亲人相会!

父与女观后感400字 篇5

今天看了一部动画短片《父与女》,全片没有一句台词,只是单纯地用水墨画来演绎。

影片随着轻快的风琴音乐声展开,父亲和幼年的女儿骑自行车一起去了海堤,父亲乘着小船离去,女儿目送父亲远去。父亲离开后,女儿每天骑着自行车去海边看父亲有没有回来。渐渐地,女儿长大了,有了朋友、另一半和孩子,但她总会骑自行车到海边去瞧上一眼,直到河水干涸,白发苍苍的她踏进了原本是大海的杂草丛生的地方,找到了当时父亲乘坐的船。接着她躺进了里面,进入了梦乡。她梦到自己变成了小女孩,见到了父亲,最终和父亲拥抱在一起。

也许,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等待。

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所说的等待,仅仅是几个小时,几分钟,甚至几秒,有时候还会为了这点时间而大吵大闹。影片中的女儿却是等待了一辈子,尽管她已经不抱希望,但她也愿意等她最想等的那个人。

影视欣赏课《父与女》教学设计 篇6

一、将影视欣赏课引入初中历史教学的积极作用

1.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增加学习兴趣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验表明, 人们对于那些动感、立体的知识的印象的深刻程度远远超过了对纸面上黑白、静止的知识的印象。在历史教学中引入影视欣赏课, 对影视资料进行合理的利用, 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影视资料往往比书本更加直观, 情节更加扣人心弦, 学生在观看的时候比较容易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

把影视资料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学生在享受乐趣的同时学习知识,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在这种比较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选择恰当的影视资料, 能够震撼学生的心灵, 给学生带来比较直接的听觉、视觉方面的冲击, 使学生提高对影视资料中历史背景的兴趣, 更加主动地学习历史, 达到历史教学的目的。

2.能够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能力, 拓宽学生的历史知识面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合理地利用影视资料。可以用于教学的影视资料类型也比较多, 比如科教片、故事片、教学专题片等, 并且包含的知识量也非常庞大。将影视资料引入到教学中, 大大充实了教学资源, 增加了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的资料。将影视资料应用到教学中还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影视资料中往往对历史人物进行了处理, 这也是以往的教学方法做不到的。将影视资料引进到历史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个历史人物所经历的事情, 并且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对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理解, 这对于学生全面准确地了解历史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3.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很多影视资料在拍摄的时候都对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视, 将其运用到历史教学中, 让学生在欣赏影视资料的同时, 加深对历史情感的体验, 自身的思想认识也会得到提高, 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等优良的价值观。观看关于抗战的影片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观看《虎门销烟》等关于近代屈辱史的影片, 能够让学生永记国耻, 不断奋进。

在观看影视资料的时候, 学生还能享受到艺术之美, 这能够促进学生的审美教育, 有利于学生养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4.能够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难点

学生在观看影视资料的时候能够比较直观地看到历史人物的活动, 在提高对历史这门课程的兴趣的同时, 还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教学内容, 能够加深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重难点的理解, 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影视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负面作用

1.有些影视资料的真实性比较低, 错误地传播了历史

在进行历史教学的时候, 很多教师在选择影视资料时都存在取舍不当的问题。现在很多影视作品为了收视率和票房, 对历史事件的虚构比较严重, 特别是那些“戏说”“演义”之类的影视资料更是很少符合历史的真实情况。很多古装剧都打着宫廷秘闻的招牌进行情节上的演义, 但却是和历史事实没有一点联系的, 这对于学生的认知和教学的进行都是非常不利的。学生通过历史剧来了解历史本身就是一种不成熟的新形式, 虚构剧情的出现更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真相的了解。

2.容易造成学生消极的人生观、历史观、价值观

由于学生喜爱历史剧, 很多历史作品中存在的落后的思想误区也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认知。甚至很多影视作品中的思想和我们学习的需要是背道而驰的, 很多历史剧中只能看到情色文化而看不到一点史实, 这对于学生学习历史是非常不利的, 会直接导致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混乱, 所以, 不应盲目地将影视资料应用到教学中去。

3、教学思想和方法存在一定的误区

由于有了影视资料,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便会进入一些误区。比如, 很多教师注重屏幕的演示, 讲授的历史知识较少;还有的教师会忽视对抽象思维的教学, 只注重形象思维教学。

三、影视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影视资料的选用必须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

在选用影视资料的时候, 教师必须根据教学需要精挑细选, 选出合适的资料, 将教学效果尽量控制在最佳状态, 绝对不能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采用那些趣味性较强但是真实性很差的影视资料。

2.选择影视资料的时候把为教学服务放在首位

教师在选择影视资料的时候, 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选择, 并且选用的资料必须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看影视资料树立正确的观念, 达到教学的根本目标。

3.选用影视资料的时候必须适度

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对教材理论的教学, 影视资料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应该是辅助而不是主导, 在历史课上绝对不能过多地播放影视资料, 这样会导致学生抓不住学习的重心。

4.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

影视资料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直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师应该通过这种互动, 将正确的历史事实传授给学生, 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达到历史教学的目的。

四、结语

将影视资料应用到教学中, 对于新课改而言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在使用影视资料的时候必须慎重, 正确对待形形色色的影视资料, 从中选取符合教学需要的资料, 抓住教学的重心, 将影视资料的作用发挥到最佳。

参考文献

[1]原瑞琴.影视资料辅助历史教学的双刃性效果及对策[J].新乡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 .

[2]汤亚琴.论优秀历史影视作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21) .

父与女观后感300字 篇7

电影中,女儿骑自行车去等待父亲的画面非常多,从小到大再到老。女儿其实早就知道了父亲不会回来,但她仍在等待着,等待着。女儿一直等,即使父亲离开,即使没有希望,即使已经老去了,女儿仍要等着。这时,女儿的等,已经不一样了。她的等,不是等,而是期待吧!她的内心明知不可能,但仍去等,这就是他的期待。

无独有偶,类似的事生活中还有。就像另一部电影《忠犬八公》,同样是无望的等待,八公心里也知道,不过是自己骗自己罢了。八公坚守在那儿,在那里它经历了许多的春秋,也就是无望地等待着,期待着。生活也总是如此,人生老病死,儿女却总是自己欺骗自己,在长辈离开后总是会去长辈所在的地方,去看看,去想想,去念念,去哭哭。

父与女记叙文阅读原文及答案 篇8

2.(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2)突出天气的寒冷(渲染出一种寒冷的氛围)。(3)烘托出父亲对我的关心和爱。(4)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体现出父爱的伟大。3.示例:选A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的目光比作秋暮夕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目光的衰老、慈祥,表达了父亲对女儿的爱抚和疼惜

选B句,动作描写,生动形象、细腻传神地写出了父亲动作的迅速和帮我围围巾时的认真,表达出父亲对我的体贴和关心

4(1)觉得围巾很厚重,不好看,与我时尚的穿着不搭调,想要赶快把围巾取下来

(2)看到父亲在风雪中忍受寒冷,而突然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和羞愧。

影视欣赏课《父与女》教学设计 篇9

关键词:影视欣赏,教学实践,探索,评鉴,思考

针对学生现阶段所了解的电影、电视经典作品, 我们在其中选择学生们较为熟悉的经典影视作品范例来作为教学中的实例, 学生们欣赏这些片段的同时也消化吸收理论知识, 达成共识, 从而提升观影的层次。下面我们就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思考总结如下, 温故而知新的同时也期望更多同行和专家提出批评和宝贵意见。

一、课程讲授内容的整体安排与时俱进

课时数只有8个学时的安排内容是:①电影的诞生和电影发展史 (1学时) ;②好莱坞电影和西方电影学派 (1学时) ;③东方人文电影和中国电影发展史 (1学时) ;④台湾电影和香港电影 (1学时) ;⑤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经典作品回顾 (1学时) ;⑥不同国家电视剧的人文关怀比较 (2学时) ;⑦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欣赏 (1学时) 。

这样内容的讲授安排进行了2年, 最初学生非常喜欢, 评价这门课程信息量大, 引发他们对于电影的兴趣, 结课时还有很多学生意犹未尽, 要求再加课。但是作为教师, 我们发现这样安排下来的弊病在于知识点相对于这8个课时来说显得过碎, 教师较难把握课堂, 而且无法展开论述, 一些好的影视片段无法在课堂有效时间内供大家欣赏, 颇为遗憾。这之后我们做了调整, 将电影发展史部分一带而过, 重点放在欣赏和分析评鉴上面, 分为4个部分:①西方电影学派和东方人文电影的比较;②中国第五代导演经典作品与港台电影;③电视剧的欣赏评析;④影视文学改编作品分析举例。每部分2学时, 讲述1个主题, 同时预留出一定的时间段来欣赏、评鉴影视片段, 教学效果更为理想。

这期间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需求不同, 个别专业设置的《影视欣赏》课程为16个学时, 我们就在前述的8学时讲述4部分的基础上将其他课时内容设置为:电影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探讨、最新上映的影片分析讲述与票房、电视剧以及娱乐谈话节目的制作、镜头与校园DV剧的拍摄。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 学生们不仅做好了观看、欣赏电影之前的文化准备和心理准备, 同时也可以谈出较为内行的分析和评论来。课余一些学生成立了“电影协会”学生社团, 每周末挑选一部经典影片观看并分析, 2010年我校还有学生创作了校园DV短剧剧本并拍摄完成、参加了河南省大学生校园DV剧大赛, 虽然没有取得名次, 但是同学们的成就感很强, 我们作为指导教师也感觉收获颇多。

二、影视片段的选择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在选择影视片段进行课内的欣赏时, 如何选择是个颇有技术含量的活儿, 实际上我们在选择的时候还要看学生的差别,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比如韩剧的边拍摄边根据观众反应进行写作拍摄计划的调整、演员组合的俊男美女模式化、唯美浪漫故事情节的雷同化 (比如失忆、患绝症等) , 通过某两部韩剧影片或电视剧的片段的比较, 学生们可以充分感知和认同,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我国第五代导演在色彩、民俗元素的运用上常常不遗余力, 可以形象生动地感知到讲授的理论内容。

《音乐之声》也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部经典影视作品, 年轻的家庭女教师在修道院里闯祸连连, 到一个有七个孩子的家庭里做家庭教师会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片子里女教师用音乐教育孩子, 音乐无处不在;《孤独的牧羊人》被排成木偶剧;《雪绒花》里流淌着父子之间的浓浓深情;《多瑞咪》中蕴含着女教师的无私爱意和聪慧……这几个片段都是学生们爱看的也是影片的精华部分。音乐的绝妙运用影响了很多后来者的创作, 比如后来的一个影片类型就是歌舞片《如果爱》深获好评, 学生们课后自动去找这个片子来看。

三、比较法在教学中作为欣赏时常使用的方法

尤其是在影视文学改编作品的讲授时, 我们需要学生懂得将影视和文学作品相比较, 影视要迎合观众的审美习惯、文化程度、时代背景等, 因而影视作品在文学艺术性上要稍低于文学作品。那么, 拿出一些实例来, 学生们的疑惑就会迎刃而解。

比如《山楂树之恋》在网上流传范围很广, 之后出版小说单行本, 读者群主要是70后、60后, 对于生活和成长在现在时代的80后而言就不一定喜欢这部小说, 最多会觉得这样纯粹的爱情要么可遇不可求, 要么就是作者艾米的个人想象, 完全与现实无关。那么作为50后的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在自己被这份纯净爱情感动的同时怎样才能让年轻观众认同这样的纯粹爱情, 这是改编最大的难题。再有小说那种娓娓道来的缓慢节奏如何表现?原作中干净、清冽的文字风格用影像手段来表现应该如何做?我们在教学中选择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情节进行比较, 教学效果很理想。学生们也纷纷提供自己认为改编得当的成功影视作品范例, 比如徐静蕾导演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张艺谋导演的《归来》、《活着》, 李安导演的《色·戒》, 蔡楚生、郑君里导演的《一江春水向东流》, 不成功的范例有张艺谋导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等。

四、其他艺术手段在影视剧中的表现

电影、电视都是综合艺术表现形式, 被称为文学、戏剧、绘画、雕塑、音乐、舞蹈之后的“第七种艺术”和衍生的第八种艺术, 那么在影视制作过程中除了影像手段和新技术的运用, 还要体现出舞台设计、人物整体造型设计与化妆、音乐、台词和配音、演员的表演、主题的表现、人文关怀情怀等等, 从这种视听合一的艺术形式上我们获得了精神盛宴的享受, 也表达着我们对于身边世界的理解, 宣泄着我们的爱憎, 传播着人类的历史和文明。

1997年的电影《泰坦尼克号》就融汇了众多元素:爱情、歌舞、音乐、新技术手段、豪华游轮、选择、阴谋、惊险、灾难、人性善恶等, 因而虽然演绎的是历史上一个著名的真实事件, 但观众却从影片中获得了另外一种思考。杰克的责任和露丝未婚夫的苟且偷生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们人格的优劣、高下一目了然。这部大制作带给当时观众一种震撼, 12年后的2009年, 卡梅隆又带来了在技术上不同凡响的影片《阿凡达》, 这两部影片带给他的荣誉是第70届的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电影剪辑奖和第82届的最佳影片奖提名、最佳导演奖提名和最佳电影剪辑奖提名。可以说《阿凡达》在技术上的进步和展现无与伦比, 全球票房高达26亿美金, 堪称历史上最成功的电影作品。但是为什么只获得了奥斯卡提名而没有真正斩获桂冠?答案是电影主题的展现力量不够深刻。那么学生们会理解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不能以票房和技术手段的应用来衡量其内在的艺术水平高低。所以学生们同样会明白为什么《满城尽带黄金甲》票房收入并不低, 但我们仍然要说这个改编对于曹禺先生的原著《雷雨》而言完全是个败笔, 好像这二者之间并没有任何关系, 就是因为作品各自体现出的力量完全不同。《雷雨》的深刻与《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肤浅、流于形式、表面化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这种改编纯粹是个意外, 在文明的历史传承上没有什么贡献。

五、关于此课程接入的最新影片分析评鉴

学生们平时就是喜欢电影的一大受众群体, 对于最新上映的电影的关注度较高, 接入这些最新影片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在 《武侠》、《画皮》、《云水谣》、《杜拉拉升职记》、《让子弹飞》、《山楂树之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金陵十三钗》、《小时代》、《归来》等影视作品上映期间, 不可避免地要接入这些影片, 那么在这里面就要求指导教师要注意引导, 要区分快餐文化与经典艺术作品之间的区别。例如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电影即将上映第3部了, 虽然这部作品票房很成功, 年轻人中也有很多影迷粉丝, 画面华丽、时尚感强烈, 但是小说作品也好, 电影作品也罢, 都是貌似时尚杂志的快餐文化的体现, 将影片作为可有可无的时尚教本固然不错, 但是如果对于这样的快餐文化过于着迷, 对于观众的人生观、价值观导向会是一个扭曲。生活中有富二代、官二代, 有人沉迷于物质带来的快感中无法自拔, 但是作为文化产品而言, 要注意传播上的社会责任感, 而《小时代》系列影片营造的却是年轻人的一个“白日梦”, 和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相比, 艺术性要低太多了。

另外今年5月上映的张艺谋导演的《归来》改编自女作家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 很多人都关注着这部影片的上映, 那在影片上映期间如果举例就不可避免地要谈到这部作品, 而作品的题材虽然沉重, 但是主题的传达却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 是带给人们感动、温暖和光明的, 这样的作品虽然票房不是高到吓人的程度, 但艺术性的表达是足够了, 更何况两位主演陈道明和巩俐的表演艺术炉火纯青, 于我们是一种意外的收获。类似的艺术性较高的电影作品还有陈冲导演的电影《天浴》 (同样改编自严歌苓小说作品) , 张艺谋导演的《活着》 (原著余华) 、《金陵十三钗》 (原著严歌苓) 。

这样做少许的评价, 对于学生的正确引导却是功不可没的, 学生们也会自觉地在日后观影过程中进行思考和评价, 这正是我们想要达成的教学目标。

上一篇:门禁管理规定下一篇:母亲节活动方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