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城市高中语文同仁交流学习心得(留用)

2024-06-24

与诸城市高中语文同仁交流学习心得(留用)(共1篇)

与诸城市高中语文同仁交流学习心得(留用) 篇1

一、关于高考语文命题

1.论述类文本命题

选文要求有较高的文化含量。

命题首先考虑信度(信度、难度、区分度),其次才考虑质量。论述类文章阅读,选文除考虑可读性外,主要考虑文本中是否有中心概念及围绕某一话题的信息是否比较丰富,这两点便于命题。

第6小题设题一般是就某一“中心概念”从不同角度进行表述;第7小题一般是围绕某一话题进行信息鉴别;第8小题特殊,任何文都能命出。

论述类文本题命制时,主要是从文本中找信息(语句表述),3个小题12个选项(又叫题肢)要涉及到文本的90%的语句。

从原文到考试用文,多进行删节,删去部分语句,删改后的文本能够衔接自然,表意顺畅即可。一般保留在1000字左右。

论述类阅读客观选择题的训练建议:

选择典型题目,让学生花足时间,自己将各个题肢(选项)的表述内容从文本中找出相对应的语句,并标记出来,慢慢体会。高三两个学期做足10..套题目即可。

2.文言文阅读题

以史传文类为主,也追求其它文体,但总选用学生阅读难度适中的文章。史传文多记叙人物事件,多意义,能表达人物思想性格的事件大都有所记述,但作为考试保留文字,一般在700~800字之间,也要进行删节。

文言语句的翻译题,多选取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为主)、文言虚词、特殊文言句式(被动句、宾语前置、省略句)和词类活用等突出的语句。文言文阅读题的复习做法:

(1)重点温习学习过的重要的文言实、虚词,尤其是文言实词,因为一篇文言文,学生对其中的文言实词基本上理解了,整篇文章的内容也就理解把握了。

(2)根据语境推断把握不准和没有学习过的文言实词,能推断出大体意思即可。

(3)对重要语句的翻译,这是重点。重视学生的动笔练习,学生动笔,能够发现自己把握不住、把握不准的知识点,能使学生的文言文复习扎实而不走过场,能够暴露学生知识和能力(翻译能力)的不足,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本点是重点)

有人总结出文言文翻译“两原则”和“三落实”,如下: 两原则:

一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平时练习时就要做到字字落实,字字有对应,养成习惯。

二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根据上下文整体把握句意,然后重点分析句中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最后在逐字对译基础上翻译全句。

三落实:

一是“字字落实”,重点是把单音节词翻译为以该音节词为核心的双音节词。

二是“句式落实”,不仅有句式还包括词类活用法。三是“文从句顺”,语言表述要落实。3.诗歌阅读题

(1)选文命题,先理解、分析,考虑是否适合学生阅读、难易度是否适当,是否适合命题。

(2)山东省为何少选用唐宋诗歌(诗、词),就是考虑信度。(3)复习应对方法:

①从理解诗歌内容(诗句意思)入手,多采用复述诗句大意的方法。真正理解诗歌。

②让学生在大体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就学生自己感受深刻的一、二点发言交流,即对诗歌的意象、用词(炼字)、表现手法、表达的情感等方面进行简要赏析。

——前两点为重读诗。(努力改变学生轻读诗,匆忙做题的不良习惯)③根据题目要求从诗歌中找出作答信息和依据,答案一定要来源于诗歌本身。

④根据不同考查点,根据相应的答题思路强化训练。(略,大家都这么办)

4.选做题(文学类、实用类)第一点,试题命制(1)选文难(2)命题的依据

命题不去考虑《考试说明》的要求,凭经验,凭自己的感觉,凭自己对文本的把握。

从确定的文本,对供考试用的文本,多数情况进行删节。保留的、供考试用的文本,字数一般在1500字内。

(3)高考对此部分文体的考查能力要求分为: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高考题中真正属于探究要求的题目很少。即使有点像,也与《考试说明》对“探究”的三条要求和诠释距离甚远。

(4)答案的制定 原则:一定来自文本。

答案从制定到最后确定不少于十几次。在阅卷时,我们要求阅此题的各小组老师先读文本,自己考虑答案,参照参考答案,查阅学生的作答情况。综合上述几个方面,或修正命题人提供的“参考答案”,制定出相应的评分细则,阅卷进行两小时后,根据学生的作答,或再对制定的评分细则进行再修改。然后评分至结束。

第二点,复习策略

总目标:培养整体把握、依据文本作答的意识和习惯。(1)整体意识(2)具体方法 从把握段意入手

段意意识——各段意组成了全文内容,段落大意——中心句、结论句(3)依据文本作答

文本题目(问题)与答案的关系: 先有答案,后有问题(题目)

现代文主观阅读题的答案,必须是依据文本作答。老师讲解时,也必须引领学生从文本中求得答案。

现代文阅读训练,要遵循规律,要得法,要精练精讲,让学生真正懂规矩,自己进去,去具体操练、操作,最终成为会解牛的庖丁,善承蜩的佝偻,油从钱孔倒入而壁不湿的卖油翁。

这种能力形成必然有一个较漫长的过程。

学生必然是:由不习惯—→有一点习惯—→慢慢习惯—→形成习惯—→形成能力——这就是素养

而不是搞题海,题海的结果是:学生练不练效果差不多,越练越没有信心,越练越怀疑。

二、关于高考语文阅卷 作文在审题、立意方面,尤其是立意,争论很大,尤其是材料作文的立意。作文还要找出20份样卷,从59分到40分。

高考命题人提供的答案仅供参考。

作文一般先集体商议审题与立意,后找代表性的学生作文,确定样卷,试评30分钟,再议学生作文情况,略作调整。

三、语言文字运用题作答

——答题思路的规范与养成 答题的三部曲:审题、构思、表达

四、切实加强作文教学

1.了解学情,反思教情。

首先要了解学情,反思教情,准确把握学情,准确定位教学。2.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训练计划,针对学生的薄弱点进行分项训练。每学校要制定全学年的写作教学大计划,允许不同班级采用不同的计划。即计划要符合学情、班情。

3.重视审题、立意训练。

高考作文要得高分数,要在立意方面做足功夫。

1930年,臧克家以数学零分、国文98分的成绩考入青岛大学。当时闻一多批国文卷,一般人得60分就不容易。据臧克家回忆,一定是他的三句杂感打动了闻一多:

“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做灯光,谁便沉入无底的苦海。”

2011年(这世界需要你)作文阅卷评分规则

【题目解析】“这世界需要你”由三部分构成,“你”“这世界”“需要”,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你”,《现代汉语词典》对“你”的解释:人称代词,①称对方(一个人),有时也用来指称“你们”;②泛指任何人(有时实际上 指我)。“你”一般用于对话,因此是有指称对象的。在这里,“你”可以指称单个的人,也可以指称某个群体,还可以指代人以外的其他事物。当然,“你”和“你们”还是有差别的。“你”具有单性化的倾向。因此,我们规定“你”的含义:可以是考生本人,也可以是考生熟悉的其他人;也可以是某个群体,这个群体可以是“90后”“农民工”“环卫工人”“解放军”“教师”等等;还可以是某种精神、价值观、思想体系等,必须明确是什么,“明确”很重要,如果不确定,那就很麻烦。“这世界”是由“这”与“世界”组成,应该是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组合,包括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也可以指其中的一个部分或一个方面,比如“地球”“城市”“我的生活”“我的内心”等等。“世界”前加一个代词“这”,是为了强调“世界”的真实性、当下性,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现实生活),有一定的时代感。“需要”是“这世界”与“你”二者关系的体现,是“这世界”对“你”的表达。

由此,带来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什么?怎样回应更能满足“需要”?怎样的“这世界”为什么“需要”?

【立意分类及评分标准】

(1)切合题意。①“你”的定位明确:或是个体,或是群体,或是思想、品质、精神等。②“需要什么”要明确。“需要”的原因和根由要揭示出来,揭示得越深刻、越丰富、越到位越好。

(2)符合题意。①“你”的定位明确,究竟是“谁”,是“哪个”明确,而关于“这世界”不够明确。②“需要什么”明确,但理由不明确,“回应”的不明确或没有。③开头或结尾不点题。(点题不点题,不光是内容的缺失,也反映了学生的思想或思维问题:有没有通盘考虑的整体安排)

2013年(《咬文嚼字》改错)作文阅卷评分规则

[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谈的是关于批评和如何对待批评及对待祖 国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规范准确的话题。

(一)材料立意

(1)关于批评和对待批评。

(2)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的准确。

注意:凡是涉及批评和对待批评,或语言的规范运用,在立意上均为17~20分;如果将其中两个或三个结合在一起更符合题意,如:感谢指正,请别人挑错。

其他含义(材料潜在的内在寓意)①净化民族语言的问题;②关于学风;③关于人的成长和完善;④关于监督和被监督;⑤关于挑战权威,对待名人、伟人、大家;⑥关于追求真理;⑦关于人文道德素养,社会人文环境净化。

以上都是在材料的范围之内,以上各种含义为切入角度时必须与上述三大内容关联,即批评、对待批评和语言文字及文史知识的准确。

(二)立意分等

(1)一类立意。①透过现象看本质,为什么批评,怎么批评,为什么要善待批评,怎样对待批评;②贯穿一个中心。

(2)二类立意。①材料符合,但与中心论点有些游离;②观点浮于表面,如知错就改。

(3)偏离题意。①仅谈批评、出错、失误、谦虚、虚心、低调等,混淆某种概念的;②不谈面对批评来谈态度;③完全不涉及批评和对待批评,也不涉及对待语言规范化问题。

4.让学生切实掌握事例论证法。

事例论证法,又叫例证法,在基本的论证方法中,是用得最普遍的一种。这主要是因为:第一,“事实胜于雄辩”,事例论证是用事实说话,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第二,举例可使文章内容更充实,更具体,还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第三,同其他论证法相比,举例论证较为容易些。正因如此,学 生学写议论文,几乎无不运用举例论证,但是,真正用得好的并不多。原因是,没有掌握运用例证的基本规律。

运用例证,要把握选例、叙例和议例三个环节。选例要注意三点:确切、典型、新颖。

确切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事例本身要确凿无误,二是事例和论点必须统一,就是说,所选事例必须能证明论点,既不能和论点相矛盾,也不能偏离论点。

典型,是指所选事例要有代表性,具有说服力。

新颖,是指尽量不用人们用俗了的那些事例,即便特别需要,也要选点现实生活中的新鲜事例,以增强文章的时代气息。

叙例,怎样叙述论据事例,在教学中还存在问题。

很多材料上说,叙例的要求是言简意明。这是因为,议论文中的叙是为议服务,因议而存在的,它不像记叙文那样,通过记叙本身表现中心思想,所以,只要能用最精炼的语言。其实,这还没有涉及到关键处。

下面的文字出自2012年山东高考学生作文中:

成功的必备条件一:坚持。坚持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品德,坚持需要有意志力。人们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通过不断的失败才能成功,而面对这些不断的失败,就是一种坚持。受到酷刑折磨的司马迁,编写了《史记》,获得了“史家之编唱,无韵之离骚”的美名。又如家族落魄的曹雪芹,苦写了《红楼梦》,这部名著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啊。更如,上刀山下火海的李时珍,“神农尝百草”,编写了《本草纲目》,又何尝不是呢?他们都坚持着,他们都是成功的,不管是十年,二十年,他们都在坚持着。

阅卷组给出的评语是:

议论文较规范,格式不错;材料有了,没有分析;材料与观点不十分配合:如李时珍何曾有过“上刀山下火海”?(叙例也存在问题)【山东高考优秀作文】

感谢挑错

(其中两段)

Ⅰ.感谢挑错,是一种谦卑的姿态,更是一种大智慧。京剧名旦梅兰芳先生,在一次演出结束后,于众人喝彩声中听见一老人大喊“不好!”散场后,梅先生特意将老人请至后台:“说吾孬者,是吾师也,请您指教!”老人深受感动,提出中肯的改进建议。从那以后,梅先生每到此地演出,必请老人前来,面对老人毫不客气的挑错,梅先生不觉丢脸怨恨,反而拜老人为师;(如何感谢挑错的)正是因为感谢挑错,改进不足,梅先生登上京剧舞台的巅峰,成为一代传奇。(议例,因果关系)

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大家学者,也要经历由无知开始的学习过程,感谢挑错,才能认清不足,至臻至善。章太炎先生出生于医学世家,自恃医技高明,直至一次自己生病久治不愈,经名医挑错才知道自己的药方不管用。从此苦心钻研,在医学领域也有所建树。(按照“只要怎么做了,就能产生一定的结果”叙例)假若没有那次生病后名医挑错,章太炎恐怕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发愤学成又从何谈起?感谢挑错,成就大师之学。(议例,假设反推法)

对叙述的材料不去分析,不能分析,即不能说理,达不到证明观点的作用,是当下多数学生使用例证法的通病。

其实,分析就是阐述“为什么”,要深入下去,就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会分析,只是去堆砌“事例材料”,或引用名人名言,或使用炫目飘忽的言辞,只能说明自己不会“分析说理”。

上海阅卷组负责人赵志伟说:

上海高考阅卷一般不十分强调例子,只要说理透彻,条理明白,也可以 得较高的分数。

例子是为了帮助说理的,如果仅摆设堆砌甚至显摆自己“博闻”那是不可取的,但是如果能够举一些贴切的例子而且又能加以分析的话,那就容易获得好分数。

对议论文写作的考查是近年来成为的一种共识、趋势,理性思维是近年来各省试题的主旋律。

因为我们愈来愈明白:培育、强化中学生的理性思维,是他们将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是他们成为一个现代合格公民的需要,也是国家培养创新人才、促进科学进步的需要。

议论类文体的写作目的是以理服人,说理(论述、阐述)是它的本质,逻辑思维是它的文体思维方式。

而论述类文章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说理,成了多数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软肋,因此成为此类文体写作的重点、难点。

【注意】

平时让学生多写点感想、感受,多发点议论,多写点一事一议,就能促使学生多思考,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刻起来。

【提示】

让学生掌握运用不同论证方法(2~3种),尤其是例证法,就能应对高考写作议论文。

5.让学生占有属于自己的材料

即储备具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的论据材料。高考学生作文中,材料陈旧是一个大问题。

材料陈旧与否也是相对的,不是由时间早晚来决定的。我们应鼓励学生对材料的创新使用,与普通人有关的材料照样可以是新颖、鲜活的好材料。

材料的选用,强调新颖,“新”是相对的,本年度的感动人物事例新,大家都用,不滥了,不新了。

下面两则事例

万户,我国明代的一个木匠。他制作了一把椅子,捆上火箭,举着风筝,想实现飞天的梦想,结果箭毁人亡。

这个人被中国历代嘲笑为“傻子”;

他曾四次登上外国发行的邮票,记载在美国国家航空和空间国际博物馆里;

他被西方一些国家的航天科学家誉为“飞天之父”。上述材料使用的角度值得深思 ——表现中西文化的差异!(生人生例)

有一个人,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时,屡遭同学欺负。

当时,他的书桌面窗而置,且紧挨着窗户,而他同学的书桌,放置在离窗户较远的地方,于是,这位同学便不干了,愤怒地对他说,你挡了我的光。面对同学的无理取闹,这个人却不愠不怒,按同学的指令,居然二话没说把书桌搬到了床边。夜里,他读书,同学又不干了,奚落他说,白天不好好读书,到夜里磨磨唧唧,你还让人睡觉不?他又没做任何辩解,退居一隅,悄悄默诵。

他的同学后来怎样了,没人知道。但这个人的名字,我若是报出来,会吓你一跳,他就是大清一国名臣:曾国藩。

真正的大器皿,不在器型有多大,而在于能容得多。正所谓,大器能容。一个人,若是斤斤计较,必然使自己拘于得失,困于得失,眼光流于琐碎和浅近;一个人,若睚眦必报,必然会让自己止于小肚鸡肠,滞于浅仇深怨,心性也会陷入局促和偏狭。(议论说理)

有时候,容人就是容己。你容得下形形色色的人,就是在内心深处,悦 纳一个又一个自己。最后,看起来是容下了别人,实际上,是自己给自己松了绑。(议例)

(熟人生例)【建议】

①引导学生坚决不用大家都用的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苏轼等,如用就必须是“熟人生例”。

②用大家不用或很少用的事例,如上面的万户,即“生人生例”,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因为有自己的个性积累)

③建议用文学名著中的事例,表示你熟了文学名著,并能很好地运用到考场作文中去,表现出一名优秀高中学生的文学素养来。

(要敢于“显摆”,不“显摆”人家怎么知道你有,酒香也怕巷子深,货好也得勤吆喝,市场经济时代了)

【2013年江苏卷优秀作文《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进贾府

江苏一考生

自从进了贾府,黛玉的心里就一直犯嘀咕。

想起那日弃舟登岸之时,就见荣国府的人打发了轿子和拉行李的车辆在久候着。这该是何等的人家呢!在进了城之后,看到那繁华景象,自是别有一番滋味,她便暗自告诉自己:从现在开始我当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否则恐被人耻笑了。

想起母亲在世之时,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怎能想过有这等光景。想着,想着,黛玉心头不由得一阵难过。可一想到外祖母那慈祥的面容——白日里刚进门那会,她抱着自己伤心的神色,黛玉的心里一阵阵凄凉:从现在开始,我就要寄人篱下的生活了!不知怎地,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了刚进门时的那两 座石狮子和三间神兽大门。

黛玉冷不丁地深深吸了口气,她不由得暗自发问:我到底该不该来? “林姑娘到了!”众人议论那会,黛玉就已经大略地看了看周围的环境,她觉得每个人的脸上写着很特别的表情,自己一时间也说不清楚。而当满头银发的老祖母搂着自己,心肝儿肉似的抽泣的时候,她感觉气氛几乎凝结了。此时没有人出声,仿佛都在看着她们,好像在欣赏一出撞击人心灵的苦情戏。真是侯门深似海,黛玉隐隐约约地记得,一些伺人也跟着哭了,那哭的表情里透着尴尬。他们是在同情自己,还是有什么别的企图? 黛玉想着想着,不由得坐了起来,暗道:这偌大的荣国府可有我的容身之处? 最让黛玉摸不清的是两个人,一个是琏嫂子——大家都这么叫,一个是似曾相识的表哥。这琏嫂子风风火火的,看似得尽了老祖母的宠爱,老祖母叫她泼皮破落户儿,“凤辣子”可不是一般人儿。她口口声声对我说,丫头老婆子们不好了,只管告诉我。当真是个当家人,看得出府中之人对她敬畏得很。

而在老祖母后院见到的混世魔王表哥,他说的很多话倒真的有点疯,行为有些癫狂,以后遇到他,还真要躲着点。可是,他脖子上挂着的那块通灵宝玉又是干什么的呢?长辈们好像对这个问题都很忌讳,自己不关心也罢。可是,他又为什么说在哪里见过我呢?难道我们真的在哪里见过?我怎么也觉得这人在哪里见过呢?也许这个人天生就很轻浮!“来了就来了吧,既来之,则安之,不然我又能去哪里呢?”黛玉原本和衣而卧,这会儿竟坐起了身子。

是啊,黛玉这只美丽的蝴蝶又能飞到哪里去呢?今晚注定是不眠之 夜……

【简评】

(1)审题准确,用意极深。林黛玉既是“探险者”,又是“蝴蝶”,作为探险者应该适应“贾府”的环境,文章主要集中于对“林黛玉”进入“贾府”后心理状态的描写,以揭示人对环境的适应性。

(2)心理描写,细腻深刻。考生细腻地展现了“林黛玉”在学会适应中的心理变化,较为生动地展示了其在整个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深入文章的主题。

(3)红楼作底,富有底蕴。以《红楼梦》作为写作底本的高考考场作文并不多见。高中生能有时间研读红楼梦,并且对其中的一些情节和人物烂熟于心的确不容易,仅凭这一点就该得高分。这篇作文化用了“林黛玉进贾府”中的情节,使文章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④老师要定时向学生提供一些较新鲜的事例。一个班、一个学校部分学生用,在高考阅卷中,阅卷老师同时看到的机会很少。

6.培养学生构思成篇的能力

——培养布局谋篇的能力,解决快速行文、怎么写的问题。

叶圣陶先生说,只有想得清楚才能说得清楚。——也才能写得清楚。解决好布局谋篇,重视写作提纲的拟写和修改。

审题、立意与选用论据材料后,就要考虑文章怎样行文——安排文章结构的问题。

2011年山东高考阅卷(这世界需要你)评分细则:

这个题目适合写成一篇优秀的议论文,论证“这世界”与“你”的关系:“需要”什么,为什么“需要”,怎样回应或满足这个“需要”。结构完整,中心突出,前后关联,有一定的框架,有构思,论述、剖析层层深入,只要有“回应”的表达或意识即视为有“回应”。这样,就可以作为“表达”的“一等”。

【案例1】请以“人生没有彩排”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分析】

人生没有彩排,即一次性;因为一次性,所以应认真对待。

①不顺利时,即遇到困难、挫折时,思想上不畏惧,行动上认真对待,全力克服;否则„„

②顺利时,也要认真对待。常言说,居安思危;生于忧患。否则„„ 一言以蔽之,重视每一次遭遇,重视每一次人生的经历,在生活中战胜困难,锻炼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

故,重视人生中的每一次,活出自己多彩的人生来。(以上为一般思路)

作文训练要重视思维过程的训练,要注意形成必要的文字(提纲),使思维深入,使思维严密。

【案例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人说,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有人说,失败后的重新振作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转折点。有人说,“跳槽”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转折点。

请以“转折点”为话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分析】(1)深刻的立意 ①面对失败、不如意的“转折点”,能正确对待,变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从而活出生命的精彩;

(面对失败,能正确对待,立意准确,思路符合认知规律;一般在48分以上)

②面对顺利、成功的“转折点”,不自满,不骄傲,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从而登上人生的顶峰;

(面对顺境,很多人会迷失自我,不再进取;这一立意对人更具惊醒作用,较①深刻,因此一般在50分以上)

③在平常处境中,自己(主动)寻找“转折点”,创设、改变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取得更大的成功,使人生更有意义;

(前两种是谈正确面对“转折点”,此立意是自我寻找“转折点”,更主动,对人的启发性会更多,因此更的“新”[深]意,立意就显得更深刻,一般在54分以上)

(2)行文思路

①提出论点——简要分析论述——运用几个事例证明观点——回扣论点(可在45分以上)

②提出论点——分析论述论点——用事例证明论点,点明这样做的意义——回扣论点(可在50分以上)

③提出论点——分析论述观点——用事例证明观点——论述为什么这样,——点明应该怎么做(可在55分之上)

文章能体现思想深度,内容及语言方面与众不同且能令人心动,可达到58分以上。

【提示】

让学生掌握“是什么”(即“为什么这样”)—→“怎么做”的结构形式,能使论证过程深刻。7.写好文章的开头 ——使考场作文成功一半。

高考作文阅卷的特点:快速、浏览、扫描、找点 材料作文是今后一个时期的常客。

材料作文的开头,简述材料,引出所证明的观点。——是基本的、有效的方法。如2013年江苏卷

题目:熄灭蜡烛,莫惊扰美(论点)

幽静的石洞,美丽的彩蝶,令无意闯入者们敛息凝神。摇曳的烛光映着斑斓的蝶翼,美得叫人讶异。然而,正是这一似乎无害的烛光惊扰了这些美的精灵,使它们慌张避退。

再次前来膜拜美的旅者们的心理会如何呢?惊讶,懊悔,失望„„但他们悟到了:宁静之美易被惊扰。熄灭蜡烛,让美长存心中,才是最好的选择。

如2013年福建卷

题目:守住寂寞,拒绝浮躁(论点)

“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扎进地层”,“树根”在地层是黑暗,是寂寞的,但它正是在黑暗寂寞中吸收养料,让大树枝繁叶茂。由此联想,面对现今喧嚣浮华的社会,一个人只有心灵耐得住外界的纷扰,守住寂寞,人生才会更加美好。

如2013年全国大纲卷

题目:善善与共,天下大同(论点)

费孝通说:“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善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善的传递,善的共鸣,才会有天下大同的局面吧!

拾手机的年轻人决定归还手机,不正是尚先生的善感染了他,才有了善的共鸣,使一个贪心的人变成了有爱心之人吗? 如2013年天津卷 题目:行而知之(论点)

“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到了,就记住了;我操作了,就理解了。”这句质朴无华的话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因为它把“行而知之”的道理诠释的既形象又通俗。

行者,行为、行动也。行而知之就是在自己的行动、实践中检验与获取知识,吸取经验教训,体验人生道理。

◎ 当昔日同窗好友变成如今的杀人犯,连捅同学数十刀时,当昔日上下铺的兄弟变成投毒的凶手时,当我们讽刺地互谢“不杀之恩”时,当校园这块社会上最后的净土染上如墨的鲜血时,我们不禁要想,究竟是什么让最纯真的笑容变成了这样?

(文章开头以一组排比句起笔,平地起波澜,一句“是什么让最纯真的笑容变成了这样?”引发读者思考。)

社会竞争是激烈的,这一座金字塔,每个人都铆足了劲向上爬,希望爬到最顶端俯瞰众生。为此,总有人不择手段,痛下杀手,将本来正大光明的竞争变成一滩污泥,每个人都似身陷泥沼,用所谓的小人行径赢得这场激烈的竞争,甚至冠冕堂皇地说,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凭什么我不可以?

(第二段接着分析原因。)

材料作文的开头,切忌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题目:失败是成功的垫脚石

被遗弃的丑小鸭蜕变成美丽的白天鹅,荒瘠的山坡开出明艳的花朵,绝望的处境隐藏希望的光芒。失败,并未通向毁灭,而常常孕育着成功,失败是成功的垫脚石。

(用排比开篇,但内容与中心论点毫无联系,可见,运用排比使文章精彩是有前提的。)◎ 题目:多听取别人的意见

没有落日般的纯美,没有流水般的飘逸,但可以有水晶般的纯洁与透明;没有大山般的巍峨,没有湖水般的轻柔,但可以有岩石般的坚毅与稳重;没有大海般的洒脱,没有瀑布般的飞泻,但可以有土壤般的朴素与随和。

8.给文章加点时代气息。

高考作文阅卷评分对一类作文的要求中有: 能联系现实,时代感强。【提倡】

学生作文中要有“我”(作者自己)

①现在的时光我更会用力把握。朱自清20岁写下《匆匆》,感慨时间的匆匆易逝;迟子建在年迈的老母发间觅到了光阴的影子,无声却确实存在。18岁的我,初入成年的礼堂,窥见了世间之大,更窥见了这时光难挽的步伐。“一寸光阴一寸金”的老话仍响彻耳畔,我却明了真正的惜时是把握当下。

②当我读到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他心中的愿景就直接从文字里跳跃到我们的视野之中,那就是一个美丽新世界,无论这个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这位雄心勃勃和史诗竞争的年轻诗人,过着简单的日常生活,一心只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写作,7年时间里为我们留下了足以证明现代汉诗纯粹而精致的作品。每每想到他,我的心中就抑制不住冲动,因为不断劳作的力量不仅让生命变得强大,也有足够的力量让后来者的脚步变得坚强。

这一点应提请学生注意在作文中努力体现。9.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从高考阅卷反馈的信息看,如下情况应注意。(1)追求体裁的“新奇”

应写文体特征鲜明的议论性文章和记叙性文章。虽然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如果文体驾驭不好,就不要尝试。如:书信体、题记式、标题式、秋雨文化散文式,这些文章现在已很难得到阅卷教师的欢心,学生把精力花在“讨巧”上,只能让阅卷者反感。

上述体式,对个别学生来说,是“新”,但对阅卷老师来说,早已是第一万个把姑娘比喻成鲜花的人了。

高考优秀作文选,要追求形式的丰富多彩,避免文体的单一,所以上述文体都先取,不知选取这样的样文有多难,很多是经过加工的。

(2)追求语言浮华

文中辞藻华丽,多用骈偶句,段内句子与子之间是排比,全文段与段之间也是排比;此外还有疑问句式、假设句式,以及各种“新奇”的比喻充斥其间。

写的句子意思自己都不明白,追求所谓的语言华丽。

◎理想是帆,理想是桨,助你划向幸福的彼岸;理想是砖,理想是瓦,助你建造梦想的楼房;理想是绳,理想是索,助你攀登希望的山峰。

(运用“三比法”,就是把三个排比句放在开头或结尾,为的是“以文采”把阅卷老师震住。)

◎野鸭无意争春,生命如流水潺潺静候佳音,微风阵阵,绿柳新衣,淡淡寄托满载枝尖,春是一张动人的泼墨山水,携一缕清爽的风,落水的妩媚,流水的色彩,这里风景如画,蚕虫破茧成蝶,鸟语花香迷人,淡淡离散心寗,生命安于现状,迈着不稳的步伐,绽放。

(不知所云!)

滥引用,追求句式统一。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是我们值得欣赏的和谐美;“驼走大漠”“虎啸森林”这是我们值得欣赏的豪壮美;小草虽卑小,它却坚持挺直腰杆,这 是值得欣赏的自信;“贤者皆欲纠己之过”这是孟子的徒儿欣赏孟子做事后的反思,这是我们值得欣赏的谦虚。

(此开头的4句话中,有3句话引用诗句、短语、文言句式的,另外一句没有引用,且引用的标准不统一、不一致,句式长短不

一、参差不齐。)

类似的不在少数!(3)主题肤浅

看似博览群书,其实都是寻章摘句,“代名人立言”,没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即所谓的“秋雨体”。

(4)行文结构模式化 高考作文:举手投足之间 ①开头三句排比:

是什么在举手投足之间,让大树秀而繁阴?是什么在举手投足之间,让陌生人脸上映有微笑?是什么在举手投足之间,让自己的心上的服霾顷刻间化为乌有?答案很简单,是善。

②中间三段排比,其内容概而言之是: a.人与自然如何相处?请善待自然; b.人与他人如何相处?请善待他人; c.自己与自己如何相处?请善待自己。③结尾,排比:

让自己返青,让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信任的桥梁,让自己的生命平凡而又坚强。

这篇文章结构上的起承转合似天衣无缝,但材料却是在《作文经典》之类的书中找到的,作者所显示出的功力仅仅在于巧妙地把这些材料装进已设定的框架内。

评价:空泛!——属于典型的“套作”!10.重视作文教学的全过程

每一次的写作训练大致包括七大环节:

①精选训练题目、材料,供学生写作;②全批全改写评语;③挑选、修改范文;④集体商讨,确定讲评重点;⑤精心讲评;⑥重点面批;⑦部分重写再批。

对于每一次的作文训练,基本的做法是着眼于训练的效果,狠抓落实。在七大环节中,讲评环节尤为重要。几年来我们提出的要求是:

每次作文之后要把范文打印给学生,让他们去积累、学习、借鉴,每次打印的范文,少则每次应不少于10篇,多则20几篇,10人以上的备课组每次作文每位老师至少要提供1篇优秀范文,学科组印刷装订下发学生。

【小结】

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是项综合工程,既需要教师的作为,又需要学生跟进。考场作文看重的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关注的是考生思考的深浅,积累的丰瘠,表达的畅滞。

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要重视学生的阅读!

五、几点感想

1.应加强对高考试题的学习和研究,做“明师”。

(1)山东卷高考语文近10年名篇名句考查汇总(2)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语文近10年名句名篇考查汇总(3)《论语》名句选

2.学生的语文能力、应试能力的形成是“慢功”,不像其它学科,重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体验、感悟。

(不搞题海,以一当一)

3.正确定位教师的“讲”,处理好方法与学生感悟的关系。(适合学生的,是最佳的)

4.重视学生的阅读与积累,积累重于能力,没有积累难以形成能力。5.处理好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的关系,搞好个体备课。6.彻底改变“语文教学投入与产出效益不明显”的成见。

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能力的提升需要积累、体会、感悟,得用慢功。但方法得当,重视学生学习积极的调动,重视学生学习兴趣习惯的培养,按照语文学科学习的特点实施教学,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上一篇:党委换届宣传标语记下一篇:黑木耳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