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课程教学流程图

2024-05-10

一体化课程教学流程图(精选9篇)

一体化课程教学流程图 篇1

1、按时集队

2、点名(全体立正,整理着装)

3、喊口号(学会做人、学好技能、勤学苦练、规范操作)

4、师生互相问候

5、教师安全知识教育,安排本堂课实习任务及点评上堂课相关事宜。

6、教师在工艺区讲解实训模块工艺及相关知识。

7、学生实训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8、实训期间中途,集中学生就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辅导或分组指导。

9、下课前,要求学生整理好个人工作台(班长检查组长、组长检查小组成员),值日小组清扫实训场地。

10、集队(各小组组长负责本组队伍整理,班长负责各组长)

11、点名(要求全体立正)

12、教师点评本次实训情况

一体化课程教学流程图 篇2

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 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以学生为中心,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 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 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2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工作目标

打破传统课程模式, 淡化学科意识, 构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 以一体化课程建设为中心, 通过课程建设带动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及评价机制等建设,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3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3.1 建立健全一体化课程改革组织机构

1) 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 教学部门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一体化课程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了一体化课程改革工作办公室, 由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所在的机械工程系系主任任办公室主任, 各教研室主任为成员。

2) 成立了由专业教师和企业行业专家组成的一体化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 进行专项任务分析, 制定本专业课程指导方案 (课程计划) , 包括:招生对象与学制、培养目标与就业范围、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与时间安排、相关说明 (职业能力分析、学习评价建议、实验实习设备要求、专业教师任职要求、学生应达到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等) 。

3) 成立了课程改革专业课程开发团队。由专业负责人牵头, 依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需要、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和相应职业的工作范围、工作岗位、业务要求、变化情况、发展趋势作分析, 撰写了调研报告;认真研究并组织编写出了本专业所开发一体化课程的课程标准, 并根据学校实际、用人单位需求和学生基本情况开发出了一体化的校本教材。

3.2 制订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1) 市场需求调研。由专业负责人牵头, 组织相关人员对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包括现代企业的设备情况、技术力量、企业发展、人才构成、人才需求以及在岗的职校毕业生的爱岗敬业、专业技能、工作能力、专业发展趋势等的调研;调研的对象, 包括企业的人事负责人、企业老总、毕业生等;调查的方式, 按专业方向, 由各专业群课程开发小组及其成员根据课程开发需要, 进入相应的企业进行广泛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在调研的基础上召开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会议, 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

2) 典型工作任务提取与分析。选聘若干长期支持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的企业实践专家, 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 根据实践专家职业能力发展阶段提取典型工作任务, 并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 概括和提炼从事本专业应具有的职业能力, 形成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职业能力模块库, 以此作为该专业课程建设来源。

3)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确定课程体系。课程开发小组根据职业能力模块库中各职业能力要求, 将职业能力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 将职业能力岗位等级要求转化为学习领域或学习情景模块, 将相关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具体的学习任务,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切合学生实际的培养目标, 体现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4) 制定课程标准, 确定课程内容。课程改革开发团队根据数控行业工作任务所必备的职业能力要求, 将职业能力模块库中所列具体能力要求归并、整合, 确定学习领域, 制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及企业典型工作任务, 参照国家职业标准, 确定教学内容。

5) 编写一体化教材。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及企业生产实际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针对性、适时性、有效性原则, 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与学校专业老师一起, 将工程力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刀具、机械基础等课程知识整合, 融入到了钳工加工、普通车床加工、数控车床加工等课程中, 编写了行动导向引领的一体化教材, 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一体化课程。

6) 完善评价体系。学生评价构建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两线三横四纵”学生评价模式。新的评价模式, 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重视学习过程评价, 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 采用笔试、口试、观测、现场操作、工件制作、成果演示、学习方法记录、自评、第三者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引导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完善, 实现了对学生评价过程与管理的信息化, 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与导向作用。完善了基于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和贡献的“五元六环”教学质量评价模式, 实现了学生评价、教师自评、同行评价等多元化教师评价模式, 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也为教师评优、评先、评职称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

3.3 建设一体化的教师队伍

学校充分利用国家高技能人才示范师资培训, 国家级、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等项目, 通过利用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及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 采用“贯穿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始终”“定培养人数”“定认证标准”“定遴选条件”“定具体人员”“定个人规划”“定培养方案”“定呈交资料”“定考评制度”的“全贯八定”策略, 搭建了国际、国家、市级和学校企业级4级教师培训平台, 重点加强了一体化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

3.4 建设一体化的教学环境

由于一体化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入学习与探索, 实现“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向“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转化, 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因此, 在建设规划教学场地时, 我们打破理了论课与实训课授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模式, 建设了既能满足理论教学, 又能具备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学场地, 将传统理论教学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一, 创设了真实的工作环境, 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合进行, 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条件 (下图是我校一体化教学场地之一) 。

4 结束语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转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抓手, 是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措施, 也是学校推进内涵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我们高度重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 严格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要求, 组织了学校一体化课程改革工作,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摘要: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要求和规范, 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积极推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本文结合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 阐述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改革,思路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86号.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

[3]涂清林.浅谈专业一体化教学[J].职业技术教育, 2001, 6 (2) .

一体化课程教学流程图 篇3

关键词:阅读训练;写作指导;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09-01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在这四种能力中,阅读和写作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近几年来,在济南市初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中,单纯对读写两项能力的考察分值为55分,约占试卷总分的46%。可见阅读和写作应该受到教师们的广泛重视,并作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来对待。

根据克拉申(Krashen)“输入假说”和斯万(Swain)“输出假说”理论,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笔者认为:阅读是学习者获取信息的过程,而写作则是学习者对已有信息进行加工后创造性的输出过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前提,写作是阅读后生成新信息能力的体现,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目前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大多数一线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二者的密切关系,在教学中基本是阅读和写作分开进行或重视阅读而忽视写作。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写作指导,通常是在临考之前给学生提供几篇与考试题型相似的练习进行突击性地训练。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效果可想而知。通过试卷分析,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本人得出初中生在英语写作方面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对英语写作不感兴趣,很多学生把写作当作是一种负担,甚至有个别学生在考试中放弃写作,此项得分为零。2.学生普遍对英语写作缺乏信心,认为自己的写作水平十分有限。3.写作中问题过多,主要包括:时态混用,词汇贫乏,拼写有误,汉式英语,逻辑错误,句式单一,缺少衔接等。

二、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

笔者所工作的单位济南外国语学校是全国具有保送资格的17所外国语学校之一。其英语教学水平在济南市乃至山东省都具有领先地位。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学校英语教学特色品牌优势,我校2010年9月份制定了《济南外国语学校初中部英语学科发展计划(2010-2014)》。在《计划》的指导下,我校开展了一系列英语教学改革实验活动。其中研究“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流程”(以下简称“读写一体教学流程”)就是此次教改实验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有幸被选为承担课改任务的教师之一,并在教学实际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保存了必要的原始数据。

“读写一体教学流程”模式就是在对课本现有阅读篇章进行充分地阅读训练之后,加入对篇章的复述环节,提炼出文章中的实用字词句,并指导学生分析把握篇章结构。之后紧接着提供相关写作训练,将学生分成小组,就写作主题进行讨论使学生在词、句、篇多维度上都有据可依,从而进行有效的写作练习,以达到全面提升学生写作技能和水平的目的。

例如Go for it《新目标》教材(2007年第4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读写一体教学流程”的设计。教材中长篇阅读文章题目为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

1.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教学活动设计为预测文章主旨,通过略读(skimming)抓住关键词理解文章大意,利用扫读(scanning)判断所给观点的正误,根据上下文理解生词及短语的意思,了解文章细节,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段落之间逻辑关系,明确作者意图。

2.从阅读到写作进行过渡性训练。教学活动设计包括对文章重点段落进行复述,提炼重难点生词和短语,将重点词组和句子翻译成汉语,找出文章中所使用的连词,分析文中重点句子的句式结构,根据文章中优美语句进行仿写造句。

3.对专题写作进行讨论。教师将写作主题和要求布置给学生,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可以通过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和思维脑图的形式进行发散思维,并将相关写作论点、事实、遣词用句等内容通过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

4.进行独立写作任务以及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学生在经过小组讨论之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观点看法,将写作主题整理成文。教师给学生设定特定的时间,当堂完成写作任务,并在学生写作过程中给予单独指导,答疑解惑。写作完成后,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相阅读修改,教师提供可参考的评价标准。之后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二次修改。最终每组选出一名优秀的同学代表本组朗读修改后的作文,并有教师进行小结点评,同学们评出最佳合作小组。

以上教学活动需要2-3个课时。利用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顺利完成单元内长篇文章的阅读,训练了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能力;同时又对学生的写作活动进行了有效地指导,提高了写作效率;另外,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能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课题研究结论与思考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必要的写作技能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对阅读内容和文章结构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积累写作经验,将写作渗透到平时教学过程中,实现读写共同提高的双赢目的。这种模式是英语教学的必然趋势。希望本人的研究能为更多一线英语教师提供数据,引发教师们的思考,共同探讨中学英语读写教学中的有效模式。

参考文献:

[1] 杨金秋,彭 娜,论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2.

[2] 李 伟,英语写作练习和阅读课教学[J]. 安阳大学学报,2002,3.

[3] 戴军熔,英语写作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途径[J]. 中学外语教与学,2002.12.

一体化课程教学流程图 篇4

一、课程基本情况

中文系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于2003年设立,新闻采写课程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到目前为止已有8年的授课历史。

在2003年9月至2007年7月的4年间,新闻写作与新闻采访课程是分别设立的。现在在校报工作的胡忠青、任自玲老师、新闻教研室的高常老师、涂涓老师、邹华华老师、叶艳芳老师、赵铭义老师先后担任过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戴文雄老师负责中文系网站的新闻编辑工作,对学生网络新闻的采写给予了悉心指导,实际上也是本课程的实习实训教师。

从2007年9月起,根据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内在联系紧密且实践性强的特点,中文系决定将两门课程合并为新闻采访与写作一门课程,并由赵铭义老师和叶艳芳老师分别担任两个新闻班的主讲教师,以不同的授课方式展开教学改革与探索,使该课程初步形成了本校特色。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工学结合是本门课程最突出的特点。胡忠青老师负责编辑的《郧阳师专报》、校广播站及电视台是本专业学生长期、稳定的实践实训舞台;中文系的三刊一报及中文系网站的编采任务,主要由本专业学生承担。在校外,丹江口市电视台、十堰日报社、十堰晚报社、十堰电视台、东风汽车报、东风电视台、汉江电视台也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实训机会。5年来本专业学生在各级各类媒体发表的新闻作品已超过1000篇(件),充分展示了我们的教学实绩。

现在,2003级-2005级两届学生已经毕业,绝大多数学生已经走上新闻传播或信息服务工作岗位。从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岗位适应性良好,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已经转化为他们从事业务工作的核心技能。

二、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及课程教学目标

本专业所面向的市场,是大众传播的中低端市场。所培养的学生,少数能进入地市级以下大众传媒,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将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内宣、公关及营销工作。不论是哪一类工作岗位,新闻采写都是工作中所必需的核心技能。本专业学生的生源以省内为主,外省市生源约占一半左右,学生的知识基础在全国来看,处于中下水平。学习本课程前,学生须学习新闻理论、传播学及基础写作课程,其后续课程是新闻编辑学及其他实践课程。因此,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新闻各文体写作的要领与技巧,形成新闻采写的实操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共分为6大模块。第一模块:新闻选材及新闻价值理论。它解决采什么、写作什么的问题,是新闻采写的入门问题,18学时;第二模块,消息写作。它是新闻写作的重中之重,40学时。第三模块,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修养。讲授职业修养及职业道德,12学时;第四模块,新闻采访的基本方法,讲

授搜集新闻信息的方法和途径,30学时;第五模块,通讯写作。24学时;第六模块,新闻采访技巧,传授新闻采访的技巧与经验,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20学时。

本课程两个重点:消息写作、新闻采访技巧。第一个重点安排40学时,通过深入讲解,反复练习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第二个重点虽然安排课时较少,但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与练习,也能达成教学目标。

本课程两个难点:新闻价值理论、新闻采访技巧。新闻价值理论需要通过深入思考,并最终通过写作实践才能有较透彻的领悟,拟通过讨论引导学习阅读与思考;新闻采访技巧则需借助于实训课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

1、总体教学方法设计

采用分组实践的方法授课。由于本专业学生较多,以班级为单位展开声势浩大的实践活动不仅不符合新闻采写的规律,而且不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教学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实践方式也难于操控。因此,本课程的实践课采用分组授课的方式进行:学生每4-6人组成一个采访小组,自由选题,自主策划,由教师指导采访与写作。各组学生不仅按采写流程进行了全程训练,而且互相切磋,学到了其他同学的成功经验,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总之,采用此种教学组织形式能使学生的采写技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2、具体实施办法

由学生自由组合,形成4-6人的采访小组,自由选题,自主策划,由教师指导采访与写作,能使学生的采写技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教师根据学生实训进度给予分组指导。对每组学生至少进行三次具体指导:选题及策划指导、访前采访方法指导、写作指导。其中策划指导及访前指导在采访活动展开前进行,写作指导在学生写完初稿之后开谈稿会,并在各组学生修改稿件之后进行总结。

3、具体教法说明

教学方法举例之一:案例教学法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案例教学法。例如,在讲授消息导语的写作要求时,先列举已见报的三则消息的导语,请同学们指出三则消息导语的优点与不足,然后进行修改。下面以第三则消息为例进行说明:

消息3:《长江巴东段发生重大滑坡 滑坡东西长五百多米,南北宽三百二十多米》(新华社武汉10月30日电)原文导语如下:“10月29日凌晨5时至7时30分,湖北省巴东县黄土坡三道桥西侧青竹标地段发生一起滑坡地质灾害。” 这则导语的优点是语言简洁、事实准确。但不足之处有三点:①导语中遗漏了最重要的新闻点:长江航运被迫中断;②“凌晨5时至7时30分”,是不必要的精确,没有必要写进导语;③“巴东县黄土坡三道桥西侧青竹标地段”是绝大多数受众看不懂的废话。按导语写作的要求,这条导语应改为:“10月29日凌晨,长江三峡巴东段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长江航运被迫中断。”

教学方法举例之二: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法

本门课程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展开教学,在许多教学环节中,教师根据自己的采写经验对学生的采写活动给予细致入微的指导。下例是讲解“新闻策划”

一节时对一个采访小组的选题策划指导。

学生选题:丹江口市全面取缔麻木车

学生策划:①写作体裁:工作通讯;②通讯主题:取缔麻木车利大于弊。主要依据:麻木车安全隐患多。③采访对象:麻木车司机、市交通局、市民、学生。④采访安排:先采访市交通局,了解政策出台的原因及取缔麻木车前后全市交通状况的对比;其次采访麻木车司机,了解他们转岗就业的情况;然后采访市民及学生,请他们谈自己对取缔麻木车的态度。

教师提问:①你的作品写给谁看?希望达到什么传播目的?②取缔麻木车的根本原因在哪里?麻木车的安全隐患是不是现在才有的?③对取缔麻木车政策的来龙去脉,你们做过调查没有?武汉市早在1992年就明令取缔麻木车而屡禁不绝,原因何在?

教师建议:①写作体裁改为风貌通讯,重点描写麻木车屡禁不绝的状况。②通讯主题改为取缔麻木车大势所趋;③采访前应充分搜集文献资料,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在采访过程中带着问题求答案,不要在现象层次上浪费过多精力。

教学方法举例之三:采用“在水中学游泳”的教学方法。

布置大量的实训练习,并为练习作品提供发表阵地,让学生在学习中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

4、考试与考核办法

本门课程的考试也作了较大改革。目前试题中理论题与实际操作题的比例大约各占50%,其中理论题建立了题库,题库求实求精,贯彻理论以够用为度的原则。题库中的所有题目,都在授课过程中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练习。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学生的课堂出席率提高到90%左右,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比率已下降到5%左右。

考核的最终依据是学生完成的新闻作品。考核成绩由三部分构成:策划分、采访分和写作分。考核结果计为平时成绩。

五、教学效果

到目前为止,本专业尚未请校外专家组对本课程进行评估。但从学生在校外各媒体的实习情况来看,各媒体的专业人士对学生采写能力均表示满意。

中文系新闻专业于2006年11月被评为省级重点试点专业。在2007年12月的中期检查中,本专业获得专家组的认可,获得81分分值。

本专业各届学生在各级各类媒体公开发表作品在1000篇(件)以上,但校级以上的获奖作品还没有出现。这说明本课程的教学尚有待加强。

六、本课程教学的自我评价及改进方向

本课程同国内外同类课程的先进水平相比,在硬件配置上尚有一定差距,但就讲授内容以及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角度来看,该课程在国内是具有特色的一门课程。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教学效果比国内一流大学稍逊一筹。

根据教师队伍的变化情况,大力培养青年教师,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缩小师生比;加强实训环节的硬件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采写实践空间。

郧阳师专中文系

一体化课程教学流程图 篇5

在学院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学院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系“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建设组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圆满的完成了预定目标,在配套教材编写、电子课件制作、知识点梳理、试题库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一、制订新课程标准

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对常设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研讨,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制订适合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标准。

二、归纳知识点清单

通过梳理归纳任务实施过程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有效的帮助学生获取足够的工作过程知识;一方面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对一体化课程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三、建设试题库

配套的试题库已初具规模,内容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答等多种题型,能够实现无纸化机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编写一体化教材

根据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模拟“职业岗位情境”,将专业基础理论与工作岗位技能有机整合,进而整合形成新的专业课教材。

五、制作电子课件

多媒体课件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师生交互方式,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合理设计教案内容

教师根据不同的的项目教学内容设计教案,突出教案的创新性、科学性与灵活性,以便能适应新情境,容纳新内容,确定新策略,为教学中师生互动共振、互生新知留有余地。

七、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教学组织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现代化”转变,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

一体化课程教学流程图 篇6

一、一体化教学现状

以软件开发专业为例,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惯例做法是:①将理论与上机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②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③评价、反馈量规化。这种做法大大减少了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参与作用。不少老师提出,在一体化教学定式下,虽然师生之间配合默契,但是学习效果不明显。

二、一体化的核心

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最核心的是教师一体化和教材一体化。教材一体化的质量完全取决于教师能否一体化,而教师一体化的核心是什么?教师一体化的核心在于能否把理论转化为实操、能否把简单的实操单元整合成具有系统性的实操流程,并把流程编成教材。

1.把理论转为实操,是实施一体化的基础。实操,顾名思义,就是实际操作。在定式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虽然提倡学生自主探究,但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各个实施小组内都会碰到不同的问题,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引导,如果教师对实操做不到胸有成竹,引导谈何成功?比如,在学生进行抽奖程序设计时,一定会碰到随机的问题:

①公式Int((upperbound - lowerbound + 1) * Rnd + lowerbound)是求取一个随机产生的整数,其中,upperbound 是随机数范围的上限,而 lowerbound 则是随机数范围的下限。

②下面语句使用 Rnd 函数随机生成一个 1 到 6 的随机整数。

Dim MyValue

MyValue = Int((6 * Rnd) + 1) ´ 生成 1 到 6 之间的随机数,Int的含义是取小数的整数部分。

③Randomize语句是用来初始化随机数发生器的,一般使用随机函数之前都先调用这个,如果你想让rnd函数产生一定范围内的随机整数,可以用以下这个表达式:

要产生11――99的随机数,可以这样写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a As Integer

Randomize

a = Int((99-11+1)*Rnd+11)

Print a

End Sub

到这一步,似乎很完美了,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碰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何去掉已经出现过的数据。上面的例子不能保证11――99之间的任何一个数字只出现一次,这样的话,抽奖程序就不公平,显然,程序有漏洞。此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至少用两种方法解决,一是把出现的随机序列放入一个数组中,每次放入前与之前的数据比较,不同就加入,相同则丢弃。其二,就是用列表框来解决,方法在撰写的文章《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软件开发课程中的实施》中描述过。

显然,一体化的基础,体现在理论转化实操过程中的细节和解决方案上,在这个活动过程中,解决方案必须详尽且具有可操作性。

2.把简单实操单元整合成系统的实操流程,是实施一体化的前提。很多学生纠结一个问题:每次小考的成绩很不错,到了大考,成绩总是不满意。原因在哪里?因为小考涉及的知识面窄,学生容易掌握,而大考涉及的知识面要宽,这是表面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学生只掌握了简单的学习,而没有形成系统的学习。比如在设计交通灯模拟仿真软件时,一定会碰到时间判断的问题,也就是红灯多少秒后,亮绿灯,反之,亦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完成预备知识模块递减10至1。

Private Sub Form_Click()

Print

Dim i,red As Integer

For i = 10 To 1

Red=red+1

Next

Print “ ”; “red =”; red

End Sub

但是在如何模拟交通灯的时候,学生却束手无策了。显然,交通灯的模拟比简单的累加要复杂一点,既涉及判断,又涉及循环的知识,并且红、黄、绿灯不断交替,且任一时刻只能一种灯亮。对于上述问题,不必忙于要求学生马上能解答,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观察交通灯的交替运行流程并做好记录。学生的兴趣点被激发了,探究能力提升了。

学生只会解决已经解决过的问题,而不能解决从来没有碰到过的问题,这是对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最大的讽刺。学生在一体化活动过程中,教师虽然不是主角,但是教师具有把多个教学单元、知识模块整合成系统的实操流程的能力,是一体化教学成功的关键。

3.把系统性的实操流程编成教材,是实施一体化的依据。如果把学生比作巧妇,那么校本教材就是米。显然,校本教材的重要性、严谨性和系统性,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显然,教材一体化中,任务的设置、项目的配置必须具有科学性、代表性、扩展性。教材一体化的核心落在“体”字上面。①“体”是任务和项目。一体化教学是通过任务或项目教学活动的形式来组织的,因此,任务或项目的选择必须具有科学性、代表性和扩张性。在选择项目时,可以通过三人以上的备课小组讨论得到,切不可出现“眼外科手术实习医生拿到的是一把十字改锥”的问题。举个例子,某星期的一体化活动课目的是为了掌握数据库的精确查询,而任务设置中缺了主码和外码的探究谈论。②“体”是方法和途径。“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使学生能够独立学习,独立钻研,独立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

一本好的教材能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学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实操训练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结果,反过来,还要利用现代最新技术去组织教学,促进教学的现代化。一体化教学活动过程中要钻研项目,分析并了解学生,在教学方法上保持差、中、良、优各类学生的衔接,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归根结底,教师一体化才能教材一体化,教材一体化,学生才有目的、有方向,才能孺子可教也。

【参考文献】

1.李世满;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实践与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

.李彦荣 夯实“双师型”师资建设探索实践“一体化教学”《教育与职业》

一体化课程教学流程图 篇7

关键词:会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为越来越多的院校在会计类课程教学中采用, 在实际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也存在诸多不足, 如何更好的安排会计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有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系统性安排。

一、以课程改革为基础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式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这样做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课堂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情况, 对课程重新进行整合,

稳定性。到了1971年, 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撑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了, 尼克松政府被迫放弃美元的“金本位制”, 使得美元不断贬值。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 是当今世界的国际货币体系违反了马克思关于世界货币职能学说而带来的隐患积累所致。

(二) 关于银行信用的分析

马克思认为, 资本主义早期的信用发展, 是对他的生产方式在一定范围内的扬弃,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生产的繁荣。当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 金融领域出现了畸形的发展模式。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十五章中对“信用和虚拟资本”进行了专题论述。马克思引用威·里瑟姆在《关于通货问题的通信》中说:“空头汇票, 是指人们在一张流通的汇票到期以前又开出另一张代替它的汇票, 这样, 通过单纯流通手段的制造, 就制造出虚拟资本。在货币过剩和便宜的时候, 我知道, 这个办法被人使用到惊人的程度。”马克思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货币信用制度, 认为虚拟资本本身并不具有价值, 但是它却可以通会计》是最难改的, 常见的授课顺序多是基本概念、科目账户、复式记账法、账户分类、制造业和商品流通企业经营过程、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的编制、财产清查、会计工作组织。但也可以在进行授课时, 介绍基本概念之后, 先让学生认知会计报表, 从会计工作的最后结果入手, 先让学生知道会计工作的结果是什么, 为什么做这些工作。这样会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 也便于后面教学任务的开展。所以变化以后的授课顺序可以是基本概念、财务报表的认知、复式记账法、科目账户、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制造业的经营过程、财务报表的

过循环运动产生利润 (某种形式的剩余价值) 。虚拟资本的不稳定性来自货币的虚拟化, 即货币并不真正具有价值。自从货币与金本位及金汇兑本位脱钩之后, 虽然还具有其作为支付手段的使用价值, 但已不再具有真正能以某种实物来衡量的价值了。这时货币的价值只能用其购买力来衡量, 而货币的购买力又要受到货币发行量、利率、汇率、人们的消费行为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货币的虚拟化就会增强虚拟经济的不稳定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其实已经告诫我们, 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 又没有相应的管制措施, 虚拟经济就会逐渐演变成投机经济, 这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 并迅速殃及全球实体经济。

(三) 关于生产过剩的分析

马克思指出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当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达到尖锐化程度时, 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 从而引发了经济危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这个规律总的没有改变, 但是, 它的具体表现变了。在现代资本主义编制、财产清查、会计工作组织。

基础会计可以对讲授的知识体系重新构建, 有些课程需要对讲授内容重新安排, 变化可能会更大一些, 如《财务会计》课程, 为了更好的做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可以考虑采取按照会计岗位来讲授《财务会计》课程, 如出纳业务、工资核算业务、固定资产业务、存货核算业务、经营成果核算业务、往来核算业务、总账会计业务、综合处理业务等。也可以进一步对相近的课程进行整合, 也可以把《税法》、《税务会计》、《税务代理》与《税收筹划》进行整合, 让学生学会各个税种的核算后, 直接进行会计处理和纳税申报, 使所学习的内容具有连续性, 又容易与企业实际业务结合起来, 因为在实际工作中的业务事项往往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这样使学生清楚知识的连续性, 再加上成本会计核算业务 (成本会计岗位) 等内容, 使会计岗位趋于完整。按岗位设置讲授业务内容, 最利于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

生产方式的国际分工中,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 把高耗能高污染、劳动密集型的工业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结果就是, 生产过剩和生产不足同时存在, 一方面是必须依赖于出口的发展中国家生产过剩;而另一方面发达的国家的又出现产业空心化。国际金融危机在在全球迅速蔓延, 并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袭击着各国经济, 这都是生动而现实的案例。

在以上内容理论结合实际分析后, 相信同学们对深奥的课本知识有了更多的感悟。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情况, 设计讨论问题, 引导同学们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分析问题, 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与建议, 从而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成为同学们真心喜爱, 终生收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M].人民出版社

2、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 1975.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 学, 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 也确保学生学习具有针对性, 熟悉未来工作岗位的具体业务内容, 达到毕业就可以上岗, 减少了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适应工作岗位及自己总结提炼的一个过程, 缩短了学生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 真正的体现了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 积极研究新的教学方法, 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 突破原有教材的体系, 更强调工作导向性和工作流程, 将课程按照实际会计业务的展开划分不同的模块, 每个模块再划分出不同的工作任务。针对每个任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 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 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1、更多地引入仿真的案例, 开展校内模拟会计业务实训教学

对于会计类课程最合适的是利用岗位和业务内容分成独立的几个模块, 在以案例的形式讲述不同的工作任务。对于案例分析时, 既可以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 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组讨论, 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其中, 后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的指导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观察上, 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 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 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 使他们真正能将自己所学到的课内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2、分阶段走出去, 到企业充实提高

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离不开到企业进行业务实践, 可以分阶段领学生出去或把学生送出去。可以采取三段式, 首先, 入学时带领学生进行短期的业务认知, 到各类企事业单位或会计师事务所参观, 重在了解实务中会计有哪些相关工作岗位, 各自有哪些业务职能, 初步了解业务流程。其次, 在校学习期间内, 可以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 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 如审计课程, 学生一直觉得枯燥难动, 可以在学习审计时, 讲述完基础理论时, 带领学生到事务所熟悉业务, 回来再讲业务循环内容会大大地提高学生的接受理解水平。最后, 毕业之前进行毕业综合实习, 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3、真正地做到把企业的专家请将来, 加强师资力量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业务实践能力, 应建立健全校外兼职教师的师资队伍, 从企业中聘用高水平的管理者和高水平业务动手能力的从业者作为兼职教师。目前, 很多院校聘了很多企业人员作为教师, 在企业的职务和资历也很高, 但这样的教师往往很难真正的到学校进行完整的授课, 这样的教师更适合作讲座。学生提升业务实践能力, 往往更需要能够有时间保证, 踏踏实实指导具体业务的实践教师。

二、加强教材建设, 开发理论课与实践课为一体的教材

教材是教师完成教学和学生学习必备的教学媒介, 随着高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学方式的转变, 对教材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教材建设落后于教学改革的步伐, 所以, 需要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 开发适合高职教学使用的新的教材。

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参考行业技能鉴定标准, 编写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会计类一体化教材是实施会计类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例如《基础会计》教材, 编写过程中在体现实用性基础上, 也要参考行业技能标准, 这主要就是会计从业资格的考核。所以教师应该明确学生要达到的从业要求, 学生应重点掌握哪些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 这对教师授课过程中, 讲授知识的数量和质量有了一个参考值。再比如《会计电算化》教材和《财务会计》教材, 应充分的突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会计电算化》教材不仅仅要突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 还应该结合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的实际业务和企业实际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形式展开。《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类课程中最重要的课程, 教材也更应该做到一体化。目前经常是理论讲一学期, 实践讲一学期, 到讲实践课程时学生理论已经忘了很多, 衔接得不好。所以教材应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边讲理论边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 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和接受, 也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也为真正进行一体化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三、创造条件, 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

虽然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 开发出了新的优质的“教学做一体化”教材, 但不一定做到一体化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最重要的是真正有一批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业务操作技能的教师, 有一批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双师型”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所以学校应下大力气, 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对于会计类课程教师, 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一是鼓励教师取得从业资格或职称证书, 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审计师、高级审计师证书等, 报销考试费用, 报销考试辅导材料费用等。二是鼓励教师取得行业资格证书, 如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证书。除报销考试及资料费用外, 给以一定的奖励。三是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 可以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短期实践, 也可以是到大型企业一年以上的长期实践, 如果学校内的会计课程教师都在中小企业实践过, 都到上市公司参加过项目, 相信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必将大幅提高。真正的拥有了“双师型”师资队伍, 前面所谈到的教学内容的重构和一体化教材的开发就可以轻易做到。

四、加强教学过程中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建立一体化的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完成专业基础能力训练和基本技能的锻炼, 尤其对会计专业而言显得更为重要。近几年, 各院校会计专业招生规模逐渐扩大, 而到企业实习一直是个难题, 每个实习单位接纳学生实习的能力有限。所以, 学校应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 可以建立多个会计电算化实训室, 多个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 还要尽可能地丰富实训室内的教学设备和资料, 这些实训室每个会计类专业都要用到, 资源过少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其主要是完成会计基础技能实训、出纳技能实训、手工记账模拟实训及会计电算化实训等。

学校还应该建立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室, 按照企业典型会计岗位的设置进行展开、布局, 在第五学期, 让学生具体模拟企业的会计工作过程,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会计类课程整体认识水平, 也为第六学期毕业实习或就业打下基础。

此外, 会计类专业还可以, 建立税务模拟实训室, 进行仿真的税收核算、纳税申报。建立模拟银行、工商业务的实训基地, 注册会计师专业 (方向) 学生多的还可以建立审计实训室等, 把审计电算化和具体审计业务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王开田, 季晓东.入世后我国高等会计教育的改革路径[J].四川会计, 2003 (4) .

[2]、靳能泉.谈高校会计类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对策[J].四川会计, 2003 (4) .

一体化课程教学流程图 篇8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TH126

机械制图课程以向学生传授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方法与原理为主要任务,使学生能够逐渐掌握基本绘图技能,对其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读图能力、图示能力进行初步培养,为其今后的学习与工作奠定基础。一体化教学模式将计算机绘图和手工绘图进行了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绘图知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改善教学效果。

1、我国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现状

因为许多学生以往并未接触过立体几何知识,空间想象能力不强,如果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以及模型、黑板、粉笔等简单的教具,学生通常无法理解抽象的教学内容。虽然许多教师引入了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增加了信息量与直观性,但是仍热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部分学习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中,是先讲解理论部分,全部完成后再讲解计算机绘图,两部分之间相隔时间较长,学生无法迅速联系相关知识,复习旧知识的时间过长,虽然消耗了学时,但效果却事倍功半。目前一体化教学尚处于尝试阶段,一些学校过分强调物体的实际表达,却没有重视机械制图中的一些基础知识、标准和原理,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2、机械制图课程的一体化教学策略

2.1 确保学生能够认识到图纸的重要性

工程技术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互相交流的一种重要媒介就是图纸,但是许多学生并没有认识到土质的重要性,因此很难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在机械制图课程中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虽然可以解决许多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升教学效率,但是教学过程中往往过分强调了物体的实际表达,却没有重视机械制图中的一些基础知识、标准和原理,比如投影原理的理论、规范的绘图标准等,学生无法充分理解并掌握制图方法,尤其在图纸制图方面,技术水平更加薄弱。为解决该问题,教师可以在钳加工一体化等教学中开展抄画图纸的实习课题,机械制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共同配合,使学生在熟练识图的基础上掌握基础的画图知识与技能,使其认识到正确画图是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交流、沟通的前提,也是加工合格零件的基础。

2.2 改变教学场地,合理进行学时安排

因为受到各方面原因的限制,职业院校中许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并未养成良好习惯,经常发生不带笔、纸或教材而去上课的现象。实行一体化教学方法后,机械制图的课堂就由普通教室变为了多媒体机房,缺乏学习用具的问题也随之得到了解决。教师将多媒体设备作为教学辅助工具,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模仿图纸制图,将投影仪当作教材,键盘和鼠标当作笔,计算机屏幕当作纸,生动、形象地展开绘图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另外,虽然大部分学校采用的教材是相同的,但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删去多余、累赘的内容,科学安排学时,确保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知识。例如,完成《Auto CAD 2008機械绘图》与《机械制图》两本教材全部的课程内容需要180学时,但是经过合理整合,将简单平面图形的绘制、组合体、机械图样绘制、三维图样绘制等作为主要内容,再加上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等教学单元,大约能缩减掉40个学时的内容,使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

2.3 运用画图类软件解决二维画法问题

机械制图课程长期以来都以普通教室作为教学场地,教师在演示作图过程时只能简单地利用黑板、粉笔、尺子等工具,而学生则运用绘图工具在下面模仿教师的绘图过程。但是这种教师方式会因为绘图工具的限制而显露出许多弊端,很可能影响作图效果,运用绘图软件在计算机上绘图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问题,而且绘图软件的功能丰富,能够更加容易、清晰、流畅地向学生展示绘图过程,比如在绘制相关线时,普通做法是先找到普通点与关键点,接着进行曲线拟合,计算机绘图软件省去了徒手绘图中使用曲线板等繁琐的步骤,其中“样条曲线”的功能使拟合曲线变得非常简单。利用Auto CAD(Autodesk)、CAXA电子图板(北航海尔)之类的绘图软件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二维的绘图问题,包括截交线的画法、正投影作图和画法几何等,而且界面简洁,操作方便,很适合学生。

2.4 运用画图类软件解决三维画法问题

学生识读和绘制机械图纸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空间想象能力,刚开始接触工程制图课程时,许多学生很难理解三维方面的知识,想象能力差,引入CAXA实体设计(北航海尔)、CATIA V5(Dassault System)等三维实体造型软件后这个问题便会迎刃而解。教师运用此类软件,能够提前对机构、零件、三位组合体等需要展示的三维图像进行造型,通过软件本身的放大、旋转等功能将机构、零件、组合体的内部特征、局部细节与整体特征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学生,使其深入认识三维图形,帮助其正确识别图纸、绘制图纸,并建立空间想象力。

综上所述,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工作均具有直接影响,虽然一体化教学等先进教学理念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但是目前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内容合理安排学时,科学调整教学方法,灵活使用各种绘图软件,有效改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丹. 新时期机械制图与CAD课程一体化教学法探究[J]. 科技视界,2014,(23):247+343.

[2] 王志军. 职业学校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改革趋势[J].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12,(2):48-49.

一体化课程教学流程图 篇9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我校汽车维修专业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讨和实践,重点阐述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具体介绍了汽车专业一体化教学的特点,一体化教学模块课程的开发方法和课程结构,一体化教学课程组织实施方法和评价。为其他专业开展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汽车专业一体化教学 课程开发与实施

汽车工业是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重要产业,在我国,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广东省委、省政府已将汽车工业确定为广东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进行重点培育。近几年,广东省汽车工业迅速崛起,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广东省拥有汽车工业企业430多家,其中汽车生产企业52家。伴随着丰田、日产、本田、现代等世界著名汽车制造企业落户珠江三角,汽车后市场将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汽车产业已成为促进广东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根据调研和行业人力资源需求的分析预测,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上升,全国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近三十万做作业人员。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被国家六部委列入“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四个专业领域之一。

汽车产业的发展给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技术教育的就业和发展功能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根据社会用工需要设置专业,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开设课程,根据用人市场变化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构建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活动课程体系是当今职业教育界课程改革的新趋势。我校在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职业培训与就业技术指导中心等多位专家的指导下,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先导,在深入分析汽车后市场各就业岗位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努力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受企业欢迎的人才。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特点

(一)对传统课程体系实施改革的必要性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始终没有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理论和实训教学相互脱节,与职业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从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1、不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在传统教学安排中,习惯于先学理论知识,再进行实验性验证或专业技能训练。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时,由于缺乏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对抽象的专业知识只能“死记硬背”、“似懂非懂”,学生的学习更谈不上“深入理解”、“举一反三”。尤其是教师把实践操作过程在课室进行板书教学时,学生更觉得“摸不清头脑”、“抽象空洞”、“枯燥乏味”。而到进入专业技能实训教学阶段,学生虽较感兴趣,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局限于模仿性操作训练,而无法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去形成系统的综合技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造成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结果是越学越乏味,逐渐失去了学习专业的信心,专业学习也就成了学生的负担,严重影响卫教学质量的提高。

2、不利于专业课程各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

现代汽车技术是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的。若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简单地把各子系统设置为各门学科课程进行教学,则各学科教学必将按各自的学科体系实施,各学科之间难以有机衔接,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难以协调,教学内容不能合理统筹,有的知识可能各个子系统课程都会提及,造成内容重复,有的知识的学习先后顺序不协调,基础知识可能还未全部掌握,综合运用的内容就已经开始了,知识的学习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3、不利于造就“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职业教育若长期沿用普通教育的课程设置,以专业理论知识为本位,强调知识的传授灌输,忽视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职业教育特色,将容易使教师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符合职业学校专业教学要求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4、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计划大多是专科教学计划的压缩版,是学科型的知识体系,因此,课程内容与生产实践相脱节,学非所用,学非所需,知识与能力联系断裂,培养出的学生无法适应生产一线的要求。

因此,破除陈旧的职业教育理念,建立现代教育观,打破学科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适应行业需要、具有职业教育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理论脱离实际的课程体系和陈旧的教学内容,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师队伍重理论轻实践的知识结构,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教学改革,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当前,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用工不仅仅需要经验型技能、技术型技能的人才,更需要一批掌握多种不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汽车后市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从上岗操作型逐步转为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因此,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职业教育方法应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运用“一体化”教学模式,集理论学习、现场观摩、技能训练于一体,集计算机网络、动态仿真软件、现场设备控制综合运用于一体,既重视理论的学习、运用和指导作用,又突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以“一体化”教学模式产生聚集效应,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1、“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在“一体化”专业学习站完成某一学习任务的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一体化、教学情景与工作环境一体化、教师与企业内训师一体化、学生与企业员工一体化,最终实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景、教师队伍与生产实践无缝对接。

2、“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1)职业定向;

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践相对应,有的可以与工作岗位相吻合,其课程的职业定向性十分明确。

(2)实用

“一体化”教学把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真实的现场感知、现场操作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理解专业理论,培养专业操作技能,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实际工作需要要为度,课程重点在于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养成,从而形成连贯的、全面的、完整的教学体系。

(3)高效

“一体化”教学使多门理论、实践课程的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形成连续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相辅相承、互相配合,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4)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

以“一体化”模式教学,能利用模拟环境和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能借助多媒体、模拟系统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思维、探索学习能力;能运用人机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不断探索精神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以真实现场情境及真实系统实施教学,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并通过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的素质。

(5)教学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教学方式实现五个转变: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双师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学习站、实习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实物、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

“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

二、一体化教学的模块课程的开发结构

随着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精益管理方式的推广,对人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要以培养学习者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原有的课程体系是建立在“三段式”教学模式基础上的,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分段排列;专业基础课安排过多,各学科仍过于追求各自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不是从生产实践中引出课题,针对性较差,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各门课程各自独立,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足,培养目标达不到用人单位的需要。因此,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大的革命,改革传统的课程开发模式势在必行。

(一)建立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

要进行深刻有效的变革,人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必须先行。综观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史,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经历了“学科系统化”、“学习理论导向”和“职业分析导向”模式,正在向“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发展。一年多来,我们聘请了教育部、劳动部、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的多位职业教育专家来校讲座,用当前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武装学校各级领导干部、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的头脑,广泛开展教学研讨和小范围的实验,不断领会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的内涵。

1、以工作过程为主线

按工作过程中活动与知识的关系来设计课程,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关注工作任务完成,为学生提供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工作任务分析是课程开发的源头。通过分析,把工作过程、工作任务一一列出,进行分类,层次清晰,整个流程表达完整。

2、以职业能力为基础

以“能力”为基础,按照工作的相关性划分模块。打破了单纯以“重复、刚性”的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实训教学”的理解。注重职业情景中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的迁移能力。

3、以工作实践为起点

学生入学后,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尽早进入“一体化”教学氛围,在模块课题的实践中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职业爱好,并逐步养成自我学习、主动学习、愉快学习的态度。

(二)以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校本课程

根据目前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基本技术,我校举办了汽车专业工作任务分析的研讨会,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开发。

1、聘请来自于珠江三角洲的15名各类汽车维修企业专家担任汽车专业工作任务分析的行业专家。他们都是来自与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对应的不同性质、类型、规模、层次的汽车维修企业,并具有多年实践经验,保证了工作任务分析完整性,基本覆盖工作岗位群。

2、引导工作分析专家进行汽车维修任务的分析。由于企业专家来自不同的企业,其工作性质和内容都不尽相同,我们采取了头脑风暴法,尽可能地把不同意见展现出来,整合不同专家的意见,形成专家小组认可、线索清楚、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

3、聘请校内有企业工作背景的专业教学骨干作为课程开展专家,进一步对任务、项目、能力、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根据岗位工作内容进行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工作行为分析。分析出来的工作项目用于指导搭建课程结构,工作任务、工作行为用于构建课程教学内容。在工作分析时,必须确定各级工作任务的使用频率和难易程度,以便确立适用于不同层次的专业课程和学时安排。

4、建立汽修专业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通过系统的工作任务分析,我们获得了汽车维修企业一线的工作任务情况,完成了工作任务分析表。在职业教育专家的指导下,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参照美国ASE标准,将工作领域的工作项目和内容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构建汽车维修专业全新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形成一系列职业活动导向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校本教材等教学文件。

例如对汽车维护、汽车修复、汽车故障检测和诊断三大行动领域进行进一步的解剖和选择,根据汽车维修的项目确定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空调的检修、汽车维护为主要学习领域;按照汽车新技术维修的发展趋势和教学规律又确定发动机电子控制、底盘电子控制、车身电子控制检修、典型车系维护和检修学习领域;根据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新岗位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汽车商务、汽车维修管理、汽车美容、汽车钣金喷漆维修学习领域,可供学生选修,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此外,支撑上述主要学习领域的基础是基础素质学习领域,主要有计算机应用、专业英语、应用文写作、汽车机械基础、机械识图与制图、汽车电工电子、资料检索等模块。

目前我校正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进行“汽车检测维修专业”中、高技专业的课程改革,把专业学习领域整合为必修十二个模块,选修九个模块。现有各专业可根据专业方向选择相应的模块。例如汽车商务、汽车钣金喷漆等模块作为学生选学能力拓展模块进行专门化的学习。培训大中专课程班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块及子模块.见表1-1:

序号必修模块名称序号必修模块名称

1发动机检修模块1汽车营销模块

2底盘检修模块2汽车配件销售模块

3电气检修模块3汽车旧车销售模块

4汽车空调检修模块4汽车维修管理模块

5汽车美容模块5汽车钣金修理模块

6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模块6汽车喷漆模块

7底盘电控系统检修模块(AT、ABS、ESP)7汽车维修顾问模块

8车身电子控制检修模块8汽车单片机及局域网模块

9典型车系综合故障检修模块9汽车资料查询模块

10汽车检测模块

11汽车维护模块

12汽车考证训练模块

注: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另设教学改革的方案。

三、“一体化”教学课程的组织和实施

(一)建立汽车模块一体化学习站

为了更好的适应教学要求,尽最大可能的节约教学资源,根据汽车专业模块的要求改造现有的汽车实训场,建立“一体化专业学习站”。参见图1。站内设置“汽车模块系统配套的教具”满足实训教学的现场操作、技能训练等。大力引进电化教学手段,使新的教学设施日益完善,使教学化管理与现代社会信息化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为实施教学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根据我校的实际运作和04、05级汽车专业的教学需要,制定出我校汽车专业课程模块,包括必修和选修部分。按每班25人的班级规模测算,汽车专业一体化课室在现有实训场的条件下进行改建和扩建,共建一体化教室40间,并实施配套建设,为一体化教学提供物质保障。目前,董事会已投入120多万元作为第一期的建设费用。

(二)教学文件的编写

专业科成立了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及教材审核小组。初步制定了实施的教学计划,配套的教学大纲。并按新组建的专业教研组为单位协调组成了十二个模块课程开发小组,每个小组二至三名专业教师,分别担任教学讲义(教材)的编写并在后教学过程中承担相应模块教学任务。

教学讲义(教材)的编写具有以下特点:

1、学习单元是一种规范化讲义,有固定的栏目和格式;以明确的学习目标开头,以进度(成绩考核)结尾,首尾紧密相连。

2、每个学习单元包含一项特定的技能或知识,学生在学习时,不会因内容庞杂、互相干扰而影响学习效果;每个技能型的学习单元都包含详细的工作步骤,能保证学生以最佳的方式掌握技能;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做”而不强调“知”;每个单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结合维修案便增强实用性。

3、学习内容简明扼要,并配有大量插图,图文并茂的教材增强了直观性,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教学安排和整体运作

在实际教学组织过程中,根据该专业所对应的工作过程,根据培养方向划分若干个学习模块,根据特点实行项目化教学。

为保证每个模块的课程容量,一般可根据内容和课时分解为4-6个课题,每个课题又可细分6-8个分课题(单元),以便于动作。

例:以在校汽车专业技工班级的教学安排进行说明。模块流程和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1、模块流程:

第一学年:

钳工--发动机检修--底盘检修--电气检修--空调检修--汽车美容

第二学年:

发动机电控--底盘电控--车身电控--整车检修--汽车检测--汽车维护--汽车考证

(1)将一年级全部学生分成若干个教学组(每组约25人),将各组以学年时间段为单位分别安排到第一学年的各模块之中,模块之间以6周为步进单位进行教学循环。各模块内可安排6组,每组以1周为步进单位进行循环。第二学年根据专业方向来选择相应的模块。

(2)将二年级学生分成若干个教学组(每组约25人),将各组以学年时间段为单位分别安排到第二学年的各模块之中,模块之间以5周为步进单位进行教学循环。各模块内可安排5组,每组以1周为步进单位进行循环。

(3)培训课程班,按25人每组分成小班,将根据开班时间需要选择相应的模块,各组以学年时间段融入模块中。

(4)高职机电系汽车专业班级实训教学根据教学计划统一安排。必要时安排双班。

(5)汽车中、高级技工的公共基础课程分段安排在2年内模块教学之间穿插进行。

(四)

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评估与反馈

1、实施过程:

(1)教学实施前检查:教学资料、设施检查,指导教师相关培训检;

(2)实施步骤:

根据教学安排,将各班级进行分组,一般按25人进行分组,每周定期轮换。指导教师帮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介绍教学场所的设施、安全规则注意事项;告诉学生学习材料领取及贮放手续,工具材料的领取及贮放手续。

教学组织一般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实施操作技能教学,在大多数情况下可采用程序化技能培训法--五阶段教学法(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教师点评考核),部分学习单元可采用项目教学法,锻炼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在学习自我研究时,教师应有计划地指导和辅导,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当多数同学产生共同问题时,指导教师将情况反馈给学习单元开发者;

(3)教学管理:注重教学过程管理对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日常加强教学秩序的巡查和监控。

2、教学评估

汽车专业科成立专门的考核小组,对各个模块学习结束后进行考核和质量评估,每周五安排教师进行考核,实行教考分离。主要对学生进行应知、应会、应答进行考核。专门组织学生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和跟踪教学效果。定期举行教师座谈会了解教师对一体化教学的建议和意见。

为了配合整个教学改革,我们还初步设计了学生与教师的评价方案,目前正在修改中。

四、课程改革的初步成果

1、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显著提高。由于一体化教学比较直观,学生认知效率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双边活动效果好,改变了以往学生厌学的局面。通过采用小组讨论和项目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能力和交往能力。

2、根据能力、知识和素质的需要而组合优化课程,课程体系实现了突破。

3、探索了新型的多样的教学方法。

4、改革了考试方法和评价体系。

5、一体化教学课程模式的开发和实践,受到专家的好评。通过调查、座谈、问卷等方式听取教师、学生、家长对专业开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反馈意见,满意度达97.4%。

6、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通过教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重要变化:全体教师树立起正确的课程观,明确职教课程是以能力本位与人格本位为核心,认识到在学习化社会中,应利用各种学习机会提高学生的素质的重要性,通过学知、学做、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共处,完善学生的人格--达到职教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另外从传统的职教课程“以教师为中心、技能为中心”观念的转变,推动职业教育向本质回归,极大地提高教师的责任心。由于分工明确,教师必须不断提高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7、涌现了一批教学的研究成果,教师和学生的研究能力明显提高。目前已编写《汽车发动机检修》、《汽车底盘检修》《汽车电气检修》等二十多本一体化教学讲义,机械工业出版社正在洽谈出版事宜;撰写了论文《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探讨和实践》(获广东省技工学校优秀论文二等奖);根据工作任务分析开发设计的汽车维修教学计划和大纲,适合汽车维修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具有推广价值。这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校在教学改革、培养创新能力、实践教学、研究性学习等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8.构建一体化教学的课程模式是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为依据。以我校汽车专业课程研究为个案所形成的全新课程体系的经验,进一步推动了我校其它专业的教学改革的深入。特别是为下一阶段构建学分制的教学体系的教学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现实意义和推广意义。

我校汽车维修专业构建一体化教学的课程模式实施以来,虽然取得初步的成效,但我们在研究中也产生一些困惑,还有不完善之处。如中、高级技工的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的区分有待深入研究和加强,课程评价体系还较粗略。我们还要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逐步构建完善的职业活动导向的课程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

3.蒋乃平《符合型人才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课程改革》

课题组主要成员介绍;

谢展鹏课题组组长校长讲师高级工

于仕斌课题组副组长教学副校长讲师高级工

邓育年课题组副组长职教所所长高级讲师工程师

乔本新课题组副组长教务处处长高级讲师

潘伟荣课题组副组员汽车专业科科长讲师高级技师

杨庆彪课题组副组员汽车专业科副科长讲师技师

严安辉课题组组员汽车专业科科长助理讲师技师

上一篇:优秀版毕业留言寄语下一篇:浅谈文化地域分布中岭南琴派的渊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