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的游戏合作能力

2024-09-08

论幼儿的游戏合作能力(共8篇)

论幼儿的游戏合作能力 篇1

关键词:游戏 合作能力 环境 行为 合作意识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有合作意识,能协调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对每个幼儿来说,至关重要。但我们的幼儿往往缺乏这种合作的意识,合作的能力,不会与同伴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在许多游戏活动中,常常喜欢告状或互相攻击,遇到困难往往是求助于 老师,而不会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有困难时,也没有帮助的意识。

合作,作为一种社会交往活动,是协调人际关系、立足社会、适应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我们当今的幼儿,由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在“四二一”的模式里,往往缺乏这种合作的意识,没有合作的能力,不会与同伴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本文以幼儿园游戏活动为阵地,从合作环境的创设、鼓励幼儿的合作行为、在游戏中传授合作方法、提供合作机会、强化合作体验、教师树立合作榜样等几个方面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使幼儿学会相互理解,和平相处,平等交流,从而使他们善于与他人合作,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以适应未

来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社会领域提出如下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纲要》把幼儿(自信、主动、自觉、坚持等)、幼儿与他人的关系(乐群、互助、分享、合作、分享、同情)放在首位。由此看来,善于与他人合作是对成人的要求,也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和最受欢迎的活动,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游戏活动的群体性就更加明显,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一定的相关教育,以达到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的目的。

一、如何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幼儿天性好动,遇到新的玩具或活动都有立即尝试的欲望,有的幼儿就不听老师的要求随即就行动起来。教师要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在进行体育游戏活动时,应先让幼儿自由探索,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再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指导,让他们明白只有大家一起合作,游戏才会更有意义。如:在开展“背对背夹皮球”的游戏活动时,孩子们因两人用背夹着球行走而感到新奇,迫不及待地往前走,但是因缺乏经验和技巧会老是掉球。为了让孩子明白两人用背夹着球不但可以走,而且可以走的很好,就需要老师进行示范,并告诉他们这个游戏要两人配合默契,手臂交叉,背要靠紧,尽量让脚步迈得整齐些,小朋友就会学着老师的样子,嘴上喊着“一二、一二”的口令,他们肯定会玩的很起劲的!

(一)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幼儿对于模仿成人活动、反映周围熟悉的生活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因此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比如在娃娃家里,孩子们玩的时候都知道有爸爸、妈妈还有宝宝,一个小朋友扮演爸爸,一个小朋友扮演妈妈,还有一个小朋友扮演宝宝。但是,他们都会争着扮演谁,这样就会争吵不休,如果老师来指导一下:某某小朋友来扮演谁,下次谁再来扮演谁。把角色分配好,还要相互合作才能玩的好。角色分配好以后,扮演爸爸、妈妈的小朋友会学着在家里看到的爸爸、妈妈的样子来扮演,而当宝宝的小朋友会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就会学的很像。要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幼儿懂得角色游戏时需要大家的共同合作,互相配

合好,才能玩得更开心。

(二)在音乐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由于音乐游戏将音乐、活动内容溶入游戏的形式中,所以音乐游戏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动性和表演欲望,而且使幼儿在教育情感上获得美丽的陶冶。只要教师略加指导,幼儿就会受益甚多。比如“小熊和小孩”,这是一个随音乐表演的游戏。刚开始玩的时候,孩子们会因为怕被大熊抓去就站在原地不动,这时就需要老师让大家分散开来,并注意互相配合,当大熊要抓某个小朋友的时候,其他小朋友要主动去逗大熊,引开大熊的注意力,以达到营救的目的。如果孩子们按照这个方法游戏的话,就会感觉有趣多了。

(三)在结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幼儿经常喜欢用积木等立体物体搭建玩具,老师需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在结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逐步提高合作能力,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比如:在玩搭房子的游戏时,老师可以把小朋友分成几对,一对两到三个小朋友,让他们来比赛,看哪一对搭的又快又稳。老师要强调小朋友们必须合作来完成,不能争吵,如果发生争吵的那一队就算输。这样孩子们就会懂得要合作才能赢得比赛,也会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幼儿合作的意识和合作能力是一种品质培养,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这种理念要渗透到幼儿教育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中去,激发幼儿合作兴趣,更多地为幼儿创造一些合作的机会,指导幼儿掌握合作的技巧和技能,为幼儿良好个

性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在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方面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目前,我们的教师也已经意识到了,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应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呢?我们从以下几个

方面进行尝试。

(一)创造宽松的合作环境

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教师所创设的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更为积极有益。教育家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孟母三迁”的故事也提示了环境对人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利用、创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在游戏活动中营造宽松的合作环境,最基本的要求是降低幼儿的焦虑程度。紧张、压抑的环境会使幼儿产生提防的心理,幼儿往往会受环境的影响,放弃自己的合作行为,缩手缩脚。

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少对幼儿说“不”。“不”字当头,容易产生消极的环境气氛。处在这种气氛中的幼儿,心理就会紧张不安,焦虑程度就会提高,合作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抑制。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技巧的奥秘之一正在于:儿童从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鼓励的话。”“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最美好的东西,从而发展

他们”。

幼儿只有在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轻松、自主的环境中,不需要太多的约束,这样才能产生高度的心理自由和轻松愉快感,并在活动中迸发出更多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行为。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与幼儿建立起民主平等的伙伴式关系,给幼儿足够的宽松、自由,降低幼儿的心理压力,为幼儿的合作行为创造条件。

(二)发现、鼓励幼儿的合作行为

在幼儿心目中,教师的话是至高无上的,教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影响到幼儿的言行。当幼儿有合作意识时,教师应给予适时的引导、合作的建议,如:“你们可以一起试一试。”“你去问问别的小朋友。”;当幼儿与同伴一同游戏,合作行为产生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如:“你们玩的真棒!”“你能帮助她,很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言语、微笑的面容,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从而进一步强化幼儿合作的动机,并逐渐从合作意识中,自觉

地表现出合作行为。

(三)传授一些合作游戏的方法、技能

受幼儿自我中心意识的影响,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下,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老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正确指导幼儿进行合作。比如:结构游戏时,应让幼儿知道,只有大家分工合作,一起搭建,才能把城市建造地更大更漂亮;当同伴遇到麻烦时,可以提一些好的建议或者是用实际的行动来帮助她(他);当自己有困难,一个人无法解决时,除了可以求助于老师,还可以询问同伴;当游戏中发生冲突时,可以通过协商、谦让、或制定游戏规则(黑白配、石头剪子布)来解

决。

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提建议的方式,帮助幼儿。如:“你跟他说说,你们两个一起玩。”“如果你去帮助他的话,他会很开心的。”“他遇到麻烦了,你去看一下。”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步习得合作的方法策略,尝到合作的甜头而渴望合作。

另外,对游戏活动中的合作行为,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他们在干什么?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讨论: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如果不这样做会是什么样的?如果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你会怎么做。通过学习观察,使幼儿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教师对有合作行为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从而产生

合作意识、合作行为。

(四)提供充分合作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起游戏的机会很多,而在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职责就是为幼儿“搭建脚手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的机会,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

(五)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人作为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它的影响力也是最大的,因此,作为与幼儿接触最多的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

工作中,教师之间要能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如:一同排练班级节目,处理班级事务,一起搞卫生,生活中互相关心、照顾,工作中互相帮助、合作„„这些合作的言行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

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一方面强调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但另一方面又更加注重个体间的通力合作,“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是时代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另外,作为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合作对于幼儿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十分必要,因为人在社会中生存依赖多种技能,合作就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技能,也是幼儿作为社会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幼儿的合作性,有利于幼儿在学会合作的过程逐渐克服自我中心,关心他人,养成一种协商合作和利他的亲社会行为。在幼儿之间营造一种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群体氛围,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如教育内容与要求中,五个领域处处体现出了“合作”的精神,健康领域:“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观、乐观、合作的态度。”语言领域:“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社会领域:“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科学领域:“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艺术领域:“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孩子愈来愈成为家庭的核心、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这使孩子形成唯我独尊、自私霸道等不良的行为习惯。所以说合作能力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而我们面对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与兄弟姐妹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合作能力缺失”是他们的通病。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十分必要。而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幼儿只有在游戏中身心才能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游戏的群体性愈加明显。所以游戏活动中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论幼儿的游戏合作能力 篇2

一、创设游戏环境,营造合作氛围

在幼儿园教育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因此,幼儿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首先要学会用心创设适合幼儿活动的整体环境,提供有效的活动场所,让幼儿能够在自由、愉悦的环境中展开游戏活动。创设游戏环境,要有利于幼儿个体充分发展,让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能力、水平自由选择,不受局限。只有游戏环境让他们产生足够愉悦感,才能增进幼儿之间交往,进而培养交往能力,发展其社会性和健康人格。

游戏环境还应充分发挥综合教育功能,既能成为幼儿快乐活动的场所,也便于教师针对个别幼儿进行教育。一区多用,规范幼儿的行为,避免出现干扰游戏的破坏性行为等不良现象。比如,在每个班级的活动室内创设有利于幼儿开展合作游戏的活动区或活动角,像娃娃家、小医院、超市、理发店等社会活动区,幼儿可以在这里进行游戏,通过观察、模仿、想象,去创造性地反映生活经验,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在相应的外部环境创设上,也可以相互呼应,产生不同层次的递进和内容上的联系,如草坪周围的围墙上,可以绘制一幅幅合作场景的画面,旨在通过一个个画面或场景的凸显,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在走廊上、教室内悬挂幼儿合作游戏的照片,幼儿容易在看看、摸摸、说说、做做中受到教育,唤起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应特别重视精神环境的创设,要给幼儿一种安全、温馨、轻松、愉快的优良环境。教师还可以与幼儿一起进行环境创设,让他们参与到场地的布置、整理中,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这样需要相互协作的过程,极大地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教师的举动也能为幼儿起到示范作用。

二、提供游戏材料,创造合作机会

其实,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孩子们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很多,教师要抓住这些机会,不失时机地传递给幼儿合作的概念和正确的合作方法。例如共搬玩具筐、共抬桌子、互系扣子、互叠被子等情境,教师都可以因势利导。作为教师,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更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比如,经常组织体育活动中的小组竞赛活动,为了获得小组的荣誉必须共同完成任务,幼儿就需要协商协作、互相帮助、互相鼓励,逐渐明白合作的道理,提高合作能力。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幼儿间更是必须通过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

游戏材料是幼儿进行游戏的物质条件。因此,教师在游戏中可以有意识地增加让幼儿主动进行合作的各种材料,比如,在专用活动室投放利于幼儿进行合作游戏的材料,传声筒、颜色变变变、沉浮材料,等等;自制必须两个或两个以上幼儿参与的户外合作游戏的教玩具,在晨间活动中让幼儿自由选择,充分利用不同器械的功能进行合作游戏;在户外活动时间,增加结伴分组游戏的时间,让幼儿开展自由结伴分组游戏;给幼儿设置各种“障碍”,激发幼儿合作游戏的心理需求;减少器械等成品材料的供给量,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促使幼儿进行合作游戏;在区角活动的时间,让幼儿自己挑选主题,自己挑选同伴,自己挑选材料,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等等。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半成品材料,如吸管、变废为宝的小物品、橡皮泥等,让幼儿利用这些材料,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为游戏提供更加丰富的材料,促使游戏活动更加有趣地进行下去。在半成品材料的加工、制作过程中,幼儿充分体会到合作的成效,更有成就感,也会更受鼓舞,愿意投入到接下来的游戏活动中。投放材料还要根据游戏的进展不断调整,随时增减。幼儿在教师预设的情境下开展游戏活动,教师实施有效的干预策略,引导幼儿循序渐进,逐渐由两人合作向多人合作过渡,再到小组与小组之间的集体合作。

三、教师巧妙介入,培养合作意识

对于自我认知处于发展中心的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即使出现了共同的目标或共同的利益,他们也不会在这种需要合作的情境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的行为,更不能做到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调关系以解决问题。即使有了合作意愿,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有时甚至因为一件很小的事件干扰游戏的正常进行,致使活动暂停下来。这时,就需要教师巧妙地介入,引导幼儿产生合作行为。

首先,教师可以以游戏伙伴的身份介入到幼儿的游戏中。在游戏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以指导者的身份引导幼儿选择活动。比如,为幼儿介绍材料、提示或建议活动的方法,启发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并提出行为要求,提醒游戏规则。这样做不但可以规范幼儿的游戏行为,还能有效避免出现有些幼儿不知道玩什么,无所事事的情况。在游戏活动开始之后,教师就成为幼儿的游戏伙伴,和他们共同游戏,而不是站在“上帝”的位置上袖手旁观甚或指手画脚。在幼儿的游戏中,一定要让幼儿发挥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一旦出现问题,也应多加鼓励让幼儿自己去解决。只有当幼儿成为游戏主体时,才能形成良性互动,开动脑筋解决问题,获取更加愉悦的游戏体验。此时,还会产生“幼儿教幼儿”的有趣效果,他们之间相互了解得更为透彻,相互鼓励的效果也更为明显。

其次,作为指导者的教师,要在游戏活动之前尽可能地进行预设、判断或是预演、示范,教给幼儿所需的合作方法,指导幼儿怎样正确合作,帮助幼儿学会在情境中探索与同伴合作游戏的策略。比如,游戏前大家一起商量需要做什么、如何分工;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让幼儿明白他们需要遵守规则,轮流使用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幼儿可以主动用动作、语言等去帮助;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除了求助老师,还可以在同伴中寻求援手;当游戏中发生冲突时,可以通过协商、谦让或制定游戏规则(如黑白配、石头剪子布等)来解决。对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可以直接提出建议,如“你跟他说说,你们两个一起玩”“他遇到麻烦了,你去看一下”等示范性的语言,帮助幼儿逐渐学会合作。孩子们很快就能学会用语言表达思想、解决各种矛盾。如用邀请语“你愿意和我一起玩吗”,用商量语“可以吗”,等等。幼儿用某一个共同话题或任务交换意见,展开讨论,通过语言去解决矛盾,通过语言有意识地学习如何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观点,如何统一意见。

四、采用多元评价,提高合作能力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反馈,对幼儿多加鼓励,让幼儿产生信心,体验合作乐趣。对于幼儿做出的每一个合作行为,如与同伴合作学习,与同伴有商有量,主动询问同伴是否遇到困难,询问同伴的游戏进展,提出一个建议,和同伴共享自己好的做法等,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许。一个微笑,一句称赞,都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感受到合作带来的成功和快乐,进一步强化其合作的动机和内因。

在游戏结束时,教师应对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及时评价。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一是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目标,把幼儿表现出来的主动合作、相互协商、责任意识、是非判断等各方面的能力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二是同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改变以老师评价为主的模式,让幼儿成为评价的主体,把自评和同伴互评相结合。

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是幼儿社会性培养和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游戏活动设计,应真正为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服务,帮助幼儿学会合作,主动合作,全面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论幼儿的游戏合作能力 篇3

家庭中亲子游戏的对象是父母与孩子,而园内的亲子游戏对象是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园内的亲子游戏中“家长”既是老师,又是玩伴,而幼儿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自愿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的目标。这种游戏不仅能增进师生、幼儿间的情感,形成一种平等、亲密的玩伴关系,使个人利益最终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性交往活动。其实它能给幼儿提供学习社会性理解和与人合作的机会。幼儿正处于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交往需求很强烈,但缺乏经验,所以经常会出现“冲突”和合作的“危机”,导致游戏的困难。亲子游戏就是能为幼儿尝试交往、合作提供一定的机会,来冲破“危机”,解决困难,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亲子游戏是促进幼儿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游戏过程中要达到共同的目的和收到预定的游戏效果,无非是幼儿分工合作得好。进行分工合作就要交往,交往是现代人类社会生活的焦点。游戏中,有角色和角色的关联、和主题的关联,幼儿尝试用各种交往的多种方法,感受到交往的失败和成功。这些都是幼儿去理解他人,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有了一定的交往就有相互的合作,来完成表演、合作等,形成正确的合作、竞争心态,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理素质。

亲子游戏一直是老师乐于推动的工作,不是为了认知上的填空,只是为了能顺应孩子的兴趣,提供他们喜欢的、有意义的帮助。它既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生长,又可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还可以激发幼儿的良好情绪,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家庭内成人与幼儿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陈帼眉教授说过:家长对小孩子的教育,第一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二就是跟孩子做亲子游戏。现在很多人都开始重视亲子游戏,但家长和教师进行亲子游戏应该注意以下特点:

1、能够启发孩子的智慧。这就要求游戏活动既能够利用和发挥孩子现有的能力,又能够引导和发展他们新的能力。

2、家长或者老师要能和孩子平等地参与到游戏当中。做亲子游戏不是上课,家长或老师不能高高在上、指手画脚,而应当是游戏的参与者,并且跟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

3、游戏的形式应该注重相互配合,家长或老师能自然而然地引发孩子智能的发展。设计的游戏应让幼儿主动寻求家长或老师的配合。

4、游戏的整个过程要能够给双方都带来合作的乐趣,要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到创造和成功的快乐。

我们应学会更多的亲子游戏,并将具有特定功能的亲子游戏同一日生活相互交融起来,这样就可以在丰富而快乐的生活中使宝宝的潜能不断地开发出来。

论幼儿的游戏合作能力 篇4

摘要:交往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只有会交往的孩子才能成为未来世界的主人。而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进行合作交往的起点,它为幼儿提供大量的交往机会,角色游戏更是培养幼儿交往合作的有效途径。以幼儿的兴趣为切入点,深入创设游戏环境。以幼儿为主体积极开展游戏活动。以幼儿的表现为基点,大力推进游戏评价。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游戏带来的快乐,更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交往的品质。

关键词:交往合作·角色游戏·培养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形式。”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意愿,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成人劳动和交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正处于特别好表现、爱探索的阶段,在游戏中,幼儿借助丰富的想象模仿成人世界的真实情景。在虚拟或想像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主动交往,充分表现。在一定的环境与条件中,在教育者对游戏的有效组织下,伴随幼儿游戏兴趣和愿望的产生,幼儿游戏就成为教育实践中现实的活动行为。因此,角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在体验成人的生活经验中认识社会,而且可以促进交往。可见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功能。它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合作的品质,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下面我就谈谈我在角色游戏中是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品质。

一、针对幼儿年龄特点,确立合适的主题,让幼儿有交往的可能

1、从幼儿心目中喜欢的人物去选择主题。如“司机”、“警察”、“理发师”等。幼儿喜欢的人物。都非常乐意模仿,对这些人物的行为职责也了解得相对多一些,容易在幼儿中间引起共鸣。

2、从幼儿熟悉的事物中选择主题。如“娃娃家”、“幼儿园”,幼儿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在游戏中才能心情愉快、自主的活动,能积极反映他们所接触的事物,有效地提高幼儿角色水平。

3、从幼儿对新事物的好奇入手选择主题。如“超市”、“图书馆”,幼儿渴望了解成人的一些社会行为方式,想去尝试学习,老师应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以此为契机为幼儿提供丰富生活经验的机会,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些基本准则,初步学会正确的交往方式。

二、为幼儿提供不同层面的材料,充分激发幼儿的想像,让幼儿有交往的媒体

游戏材料是幼儿赖以想像的物质基础,是幼儿学习的重要资源,丰富、有效的材料可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角色游戏的开展少不了游戏材料。我是通过以下几条途径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并体现材料的创造性,为幼儿交往的必然性提供良好的中介物。

1、整套的塑料厨具、医疗器械、理发工具等成品玩具。购买的这些成品玩具制作精美,形象逼真,对幼儿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这些角色游戏玩起来必然就需要幼儿之间的合作与相互协调,才能正常运作。

2、以物代物,妙用废旧材料。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废旧材料,只要见到,我会做一个有心人,随时把它收集起来摆放在活动区,再经过孩子们的想像,可妙作他用,丰富游戏内容。如纸牛奶盒,在“娃娃家”中可当茶杯;在“动物园”中可当小狗的狗舍;在“小剧场”中可当魔术箱。幼儿之间相互模仿、学习,极大地刺激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也为幼儿的交流提供极好的话题。

3、幼儿参与制作并大胆尝试游戏材料新的组合方法。幼儿用自己制作的玩具进行游戏,情绪会格外高涨,游戏效果自然就好。在某种意义上讲,制作玩具和开展游戏是同一教育过程的两个阶段,幼儿自己制作玩具,不但提高了幼儿的思维、想像、观察、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幼儿克服困难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另外还可以利用性质相差较大的材料进行新的组合(如餐具与泥沙、水的组合),幼儿想像的空间增加,游戏的复杂性、趣味性增强,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相应增多。

三、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灵活多样的指导,有针对性地提高幼儿交往水平

如何引导幼儿自主地开展游戏,在各项活动中幼儿充分表现,自由交往,协作创新,使他们的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合作交往技能得以培养,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我认为教师的指导是关键。

1、对于能力差,性格内向,不敢与同伴交往的幼儿,我常把他们分到和能力强的幼儿一组,并要求能力强的幼儿主动邀请胆小内向幼儿参加游戏,带动他们,让他们相互感染,提高游戏兴趣,同时鼓励这类幼儿树立起信心,做游戏的主人,参与游戏的改进。慢慢地这类幼儿的胆子大了起来,不再害怕交往了。

2、对于有一定组织能力,有带动力的幼儿,可以让幼儿担任游戏中的主要角色,参与分配角色和解决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给其他幼儿起到调控和示范的作用。

3、对于易与他人发生争执或冲突,有交往愿望但缺乏交往技能的孩子,则主要教给他们交往的策略,如:大家轮流玩,互相转变角色,学会尊重别人的意愿,适当妥协等,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交往技能,学会融入群体生活,和他人友好共处。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的几个小朋友在一起争呼拉圈(不能达到一人一个),于是我便引导幼儿玩“小司机”的游戏。就是幼儿开着车(呼拉圈),到“车站”去接“乘客”。“司机”由幼儿轮流担任。这样,孩子学会了礼貌,学会了遵守秩序。也充分的发挥了角色游戏的潜能。同时也解决了游戏中游戏材料不足的问题,真是一举多得。

4、在幼儿游戏时,我经常以游戏同伴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潜移默化地教给孩子交往时应有的语言、态度、表情,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且注意随时发现和捕捉一些典型的情节,抓住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萌发的良好时机进行评讲。

四、从实际生活中提炼游戏素材,让幼儿的目光多聚焦周围世界

角色游戏来源于实际生活,从实际生活中提炼游戏素质唾手可得。孩子们年纪小,对周围环境充满了好奇。周围世界丰富多彩,也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窗口。在认识周围世界的同时,孩子们也丰富了自己的视野。广泛的与周围世界的接触,也可以丰富孩子的认知能力,丰富孩子的语言表达,也可以激发孩子的想像力。同时让孩子的角色游戏有血有肉,充满活力。

1、多带孩子观察周围环境,通过观察成人的劳动。如观察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以及观察商贩怎么做买卖,到邮局、银行、医院去观看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可以把一些礼貌用语和工作程序用在游戏中。这样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中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做。

记得有一次在到超市进行实践活动后,孩子们进行了“超市购物”的游戏,在“超市购物”游戏中,孩子们还能互相商量着如何摆放物品、分配谁做顾客、谁做营业员,并自制交易使用的钞票等等,这些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孩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游戏结束后的调查、评价中,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兴高采烈地介绍了自己在“超市”中的见闻与游戏方法。在游戏中出现了这样一幕,负责收款的小朋友就是不给另一个小朋友出超市,他有他的理由,“你的钱怎么像假的。”另外一名幼儿说“不是的,我是在洗衣服的时候忘拿出来的”,听了很好笑,其实这就是孩子在超市听到一位成年人的话。大人的话往往能启迪孩子的思维。这样孩子的交往能力便会在周围世界的潜移默化中进一步增强。

挖掘乡土资源,充分利用家乡的地理优势,给幼儿更丰富的游戏素材,我镇地处宁、宿、徐高宿公路交叉处。我们带领幼儿参观高速公路。然后进行了一次“我是交通小能手”的角色游戏。角色游戏中孩子们开动脑筋,充分的挥洒智慧。他们通过奇思妙想,自己设计了交通方案。整个活动孩子们兴致盎然。即激发了孩子的创新思维,同时学会了团结协作,增强了交往能力。

麦秆和麦秸对于农村幼儿来说数见不鲜。麦收之后,我们用麦秆和麦秸做各种工艺品,进行跳绳等各种游戏。同时把这些作品用于角色游戏中。如我们编织了草鞋和花蓝,同时我们让幼儿自己去选材,用视觉去感知、去体验、去反思、去创造,这样锻炼了幼儿的思维。真正的把幼儿变为游戏的主人。如在角色游戏《小红帽》中,我让幼儿讨论怎样惩治大灰狼,幼儿通过了自己的相像决定用火功。可是真正的火把上哪儿找呢,于是孩子们把发扬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它们用麦秆做成了“火把”。把它扔到了“大灰狼”的身上。最后大家“胜利”了。在欢呼声中,在激烈的讨论中,孩子们学会了团结,学会了合作。其交往意识也在游戏中萌芽破土。

3、让大自然成为幼儿思维的发源地。大自然是一本奇妙的书,春日的大地锦绣铺林,蜂飞蝶舞。我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在一个小土坡上插上青青的杨柳枝,就有几个孩子围着土坡唱起了“生日快乐”,原来通过想像,孩子们把它当成了生日蛋糕。于是角色游戏“生日快乐”便在孩子们纯美的歌声激烈而有序的进行着。在游戏中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一幅幅让我惊喜的画面不断的涌现,一声声令我感动的话语让我感受到孩子们成长的欣喜

四、重视游戏后的评价活动,引导幼儿分享成功的快乐与经验。

当游戏告一段落时,教师可组织全体幼儿围坐在一起,给机会让他们去谈论,充分表达他们自己的意愿,以更好地挖掘游戏中蕴含的丰富的教育潜能,实现幼儿的发展。

1、发展幼儿语言表达和复述能力。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幼儿玩过一种角色游戏后,一定积累了许多谈话的题材,此时教师用鼓励自由发言和提高的方式帮助他们回忆,描述和表述故事的过程,既能鼓励幼儿在人们面前大胆讲述,也能发展他们的表达复述能力,同时让幼儿满心欢喜地尽情分享游戏所带来的情绪体验。

2、帮助幼儿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孩子们在游戏中都有自己的不同的玩法。在游戏后介绍自己的探索经验,给其他幼儿提供了分享和学习别人的经验的机会。幼儿在互动的作用下,游戏一定会开展得越来越生动。

论幼儿的游戏合作能力 篇5

课题研究总报告

课题负责人:吴银娟

课题类别:酒泉市教育科学“十一五”一般规划课题 课题名称:《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课题批准号:JQ(2009)G26 工作单位:酒泉市瓜州县第一幼儿园

原课题组成员:史秀玲、赵秋爱、李海燕、王春、李永艳、聂红清、吕娟、杨瑞娟

现课题组成员:赵秋爱、王春、吕娟、杨瑞娟、吴海蓉、康婷婷、杨蕊馨、郭晓雯、王静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合作,是指为了共同的目的而两人或多人、两个集体或多个集体共同完成某一工作或某一任务的行为。培养幼儿的合作性,有利于幼儿在学会合作的过程逐渐克服自我中心,关心他人,养成一种协商合作和利他的亲社会行为。为今后更好的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石。在幼儿之间营造一种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群体氛围,能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性。

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孩子愈来愈成为家庭的核心、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这使孩子形成唯我独尊、自私霸道等不良的行为习惯。所以说合作能力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而我们面对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与兄弟姐妹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合作能力缺失”是他们的通病。为了帮助孩子们从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来发展自己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有必要探讨、研究有效的教育方法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纲要》中指出:“儿童的自主活动不是单独的个体活动,而是以与同伴、教师及其他人共同生活为背景的。”由此看来,善于与他人合作是对成人的要求,也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

而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幼儿只有在游戏中身心才能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游戏的群体性愈加明显。在游戏中有意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教育影响,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技能,应该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目前,我园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幼儿学会合作的重要意义,但对合作的含义还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翻阅几年来的研究资料发现,有关幼儿合作意识培养的文章较多,但大多数只是从理论的角度介绍合作的意义,涉及具体操作措施、策略研究的则比较少,即使有也都比较笼统、零碎,而从各类游戏入手系统地培养3-6岁各年龄段幼儿合作意识的研究更是不多。因此,我们相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弥补以上的空缺,并对我园教师的教育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我们将在分析、调查、研究影响3-6岁幼儿合作意识的各种因素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索研究在幼儿园各类游戏中以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有效方法、途径。所以游戏活动中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 合作意识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之一,对孩子今后能否取得成功相当重要。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就是让孩子学会了一种受用一生的本领。

2.游戏是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最有效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逐步摆脱家庭中的“自我中心”角色。充分挖掘游戏自身的优势因素,多途径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还能利用游戏的趣味性,将游戏中的一些规则,讲解得生动形象,使孩子易于理解。采取加入游戏活动的方式来共同商讨解决办法,采取大家都赞同的方式来解决。这样,幼儿在协商的过程中学会了谦让、谅解等交往合作技能。懂得与人合作要友善、谦让、团结、互助。克服了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利社会交往合作的行为。

3. 精心设计合作游戏,努力创设良好环境,引发合作行为的产生。以不同的游戏内容吸引各年龄段的幼儿选择活动,让幼儿充分体验独自玩与合作玩的不同感受,逐渐让幼儿意识到与同伴合作才能较快达成目标,理解合作是游戏成功的“阶梯”。

4.具备合作精神是合作素质形成的前提,就是让幼儿产生合作愿望和意识。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使之懂得协调好自己与他人的利益,能让整体活动得以进行,并不是孩子们放弃自己的要求,而是要让他们知道,若想集体生活的秩序不被打乱而每个人的要求都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得到满足,需要每个人向同一方向努力,使幼儿获得了与同伴合作时如何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主要目标为重点研究在各类游戏活动中培养3-6岁各年龄段幼儿合作意识的有效方法、途径。

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一直遵循幼儿教育的规律,在游戏活动时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探索其有效性,尝试其研究的价值,为此课题组研究的任务是:

1.通过课题研究,引导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理论修养。

2.如何在各个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创建良好的游戏活动环境,提高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地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合作意识,充分展现个性,从而提高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有效性。

3.在游戏活动中大胆应用园本课程中的主题活动材料,在游戏活动中形成多层次,多通道、多方位、多形式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园本课程网络,并形成一定的应用模式。

4.在教学游戏活动和日常游戏活动的组织中,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5.通过研究,提高教师挖掘、创编游戏活动的能力,也满足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发展。

6.通过研究,将适合大、中、小班的游戏活动,加入到园本课程中,丰富园本课程。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查阅各种与幼儿合作能力培养有关的论文、论著、图片资料,了解最新合作教育的研究动态,汲取其中有价值的东西,了解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状况;正确理解“合作”的含义及其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为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用正确的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2.观察法: 通过在自然情境和教师有意创设的情境下对幼儿合作行为的观察,了解幼儿的合作行为。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强调观察时的记录,除教师书写的合作游戏外,侧重观察工具的使用,如照片等的收集整理,让更多的人通过资料共同参与到观察的过程中来,共同参与分析讨论,共同为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出谋划策。

3.行动研究法: 围绕研究目标展开教育实践,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就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诊断、加以讨论、拟订计划、行动、评价总结,在评价总结的基础上再次展开诊断等一系列步骤,形成一个反馈循环的体系,使课题研究不断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

(二)研究的过程

1.在本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们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实践探索、户外游戏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游戏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探讨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指导策略,帮助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将共性的策略进行归纳、总结。

3.对创造性地开展游戏活动的,我们给予大力表扬和奖励,并组织老师交流经验,不断培养和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

4.以深入班级观察、记录区角活动案例为依据,然后再对研究内容按层次、分阶段进行研究,逐步提高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对幼儿行为的领悟能力及对自身行为的反思能力,从而在实践——反思——再实践中建构起积极、有效的师幼关系。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依据大、中、小班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游戏情况,我们从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区域自选游戏和特色游戏活动中探索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方法、途径、手段。

五、课题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成果

1.将合作意识的培养融入一日的教学活动,优秀课例的出现进一步充实了园本课程。

为了更好的诠释课题《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在课题组成员的带动下,全园的老师刮起了一股只要游戏合适,就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龙卷风。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中,许多优秀的课例涌现出来:如:《乌鸦喝水》《喜羊羊和灰太狼》《认识时钟》《熊和石头人》《对不起,没关系》《单双数》《有趣的磁铁》等等。这些优秀的课例加入,为我们的园本课程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让园本课程更加多样化。

2.各班特色区角游戏开展有序,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成效显著。

区角游戏活动有着集体教育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价值功能,是“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这一课题实施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在区角活动中我们结合主题对活动区进行创设,我们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满足幼儿的兴趣发展能力和个性,丰富活动的内容。

(1)在小班开展的“特色粘贴”活动时,我们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碎毛线、皱纹纸团、落在地上的花瓣开展活动。介于小班的孩子各个方面发展的情况,我们采取了2-4名幼儿粘贴一幅作品的方法。既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又为幼儿降低了难度。在本学期开展的“以主题活动为主的区角活动”中,我们结合主题活动“交通工具本领大”“可爱的春天”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自己粘贴桃花,集体制作一棵桃花树;两人合作粘贴蝌蚪,集体布置“小蝌蚪找妈妈”的主题墙。这样既让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又美化了室内环境,更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2)在中班开展的区角特色游戏有“废纸加工厂”、“神奇妙妙屋”、“玉兔京剧团”、“美食一条街”和“照照镜子”。“废纸加工厂”中我们利用幼儿收集的各种废纸进行再加工,制成不同的纸塑作品。在加工的过程中,我们将全班的孩子分成四组,一组撕废纸,一组泡揉废纸,一组给废纸造型。剩下的一组给纸塑作品涂色。“神奇妙妙屋”是让幼儿合作装饰石头,一组幼儿洗石头,一组幼儿画石头,一组幼儿给石头画上色,一组幼儿在石头上刷漆。在这个活动中,既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幼儿热爱劳动的优秀品德,还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玉兔京剧团”、“美食一条街”和“照照镜子”则是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通过扮演其中的角色,感受合作带来的乐趣。

(3)在大班开展的区角特色游戏有“口风琴小乐手”、“奥尔夫音乐”、“电子琴合奏”。在 音乐声中,幼儿按组拿不同的乐器演奏,在演奏的过程中看指挥,合作起来奏出美妙的节奏乐,合作中优美的旋律回荡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

(4)中大班有两个班开展了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绘本的区角活动——“小小绘本屋”。孩子们分组后,一组画故事中的角色,一组给画好的角色过塑,一组剪角色,一组画背景,一组在背景上粘角色,最后由老师装订成册完成绘本。

我们在区角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及能力的效果显著,成果丰硕,得到了县级部门的大力肯定,多次迎接上级观摩团和周边幼儿园教师来园参观学习。3.日常教学活动中合作游戏开展有序,提高了幼儿合作意识。有效的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游戏,是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这一课题不能替代的、实施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结合园本课程进行教学活动,我们提供良好的游戏活动环境,设计有利于幼儿的合作意识提升、兴趣发展能力、突出个性的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内容。

在语言活动中,让幼儿依据故事情节和诗歌内容玩角色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魅力;在音乐活动中,通过对唱、合唱、表演唱等方式表现歌曲,用集体舞蹈的形式展现合作带给大家的视觉美和听觉美的享受;在体育活动中,以接力赛、小组赛、两人合作、多人合作、师生合作和家幼合作等形式的游戏中让幼儿在感受合作带来快乐同时提高了幼儿肌体的能力;在数学、科学和社会活动中,把小组讨论、小组操作、小组竞赛和集体合作的活动模式作为活动的首选模式,让幼儿在自由探索中感受的合作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方便,从而发展其社会性。

4.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

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是我们幼儿园工作的又一大亮点,也是“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这一课题实施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我们结合国家大事、季节特点、重要节日和园内的工作行事历,不定期的组织全园教职工和幼儿进行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进一步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

(1)在春季举行幼儿运动会,让幼儿在激烈友好的氛围中,通过与同伴合作或与家长合作的形式参加竞赛,以自己和他人的共同努力合作完成游戏并获得奖品的方式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

(2)在清明节组织幼儿步行到“红军纪念塔”扫墓。在行进的过程中,使幼儿明白只有跟好队,和上他人行进的速度才能快速到达目的地。在扫墓活动时,幼儿只有听教师的口令,按顺序献花才能让扫墓活动顺利进行。

(3)以多样的节目迎接“六一”的到来。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幼儿参加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大型团体操和以班级为单位的小节目,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节目的基本动作,听旋律表现音乐。在排练和表演节目的过程中,了解团体的重要性,知道只有和别的幼儿合作才能更好的达到演出的效果。

(4)在国庆节组织幼儿以年级组为单位,集体合作绘画十几米长的画卷,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5)从2011年开始,我园在每学期都会进行一次全园教职工组织幼儿开展户外游戏活动的比赛。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教师们一日活动中组织幼儿游戏时也有意识将游戏规则趋向于合作。孩子们在课间活动时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他们的合作意识有了提高。

5.提高家长认识,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1)我们充分利用每学期两次家长会,通过读文章、举实例,让家长了解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重要性。

(2)每月一次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内容丰富,有以班级为单位的公开课教学,实践活动包饺子和做杏皮、庆元旦晚会、班级组合画等。还有全园性活动诗歌朗诵比赛、广播操比赛、故事表演大赛、家园同唱等。这些活动使家长逐渐意识到合作对幼儿的重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幼儿园教育科研,加强家园互动,更增强家长和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二)课题研究成果汇集

1.大、中、小各班的教师设计的合作游戏和活动观察记录。2.大、中、小各班进行游戏活动中的图文资料。3.论文、课例发表或获奖,教师教学获奖。

(1)吴银娟:论文《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策略》发表于《甘肃教育》2012年7月第13期。论文《礼仪教育从娃娃抓起》发表于《当代教学杂志》2013年1月第1期。论文《巧用IBM游戏,让幼儿感受音乐》发表与《酒泉教育》2012年6月第六期。

(2)王春:论文《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运用》发表于《甘肃教育》2012年8月下第16期。

(3)杨瑞娟:论文《发挥乡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魅力》发表于《教育学文摘》2011年10月。

(4)吴海蓉:论文《丰富幼儿情感世界,让爱伴随幼儿成长》发表于《酒泉教育》2013年第一期。

(5)吴银娟:论文《新课改背景下幼儿在传统游戏活动中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发展》一文,在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周年征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6)赵秋爱:撰写的“两基”迎国检征文《倾心于孩子的今天,着眼于孩子的明天》荣获三等奖,论文《营造氛围 家园共促小班幼儿健康成长》在2011年全市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7)王春:论文《新课程背景下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应用》一文,荣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周年征文评选活动二等奖。

(8)吕娟:撰写的《浅析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在2012年全省中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报告)、案例评选中荣获二等奖。论文《多媒体教学在主题活动中的运用》一文,在2011年全市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三等奖。

(9)杨瑞娟:论文《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研究》一文,在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周年征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论文《鼓励——促进幼儿规则教育的“棒棒糖”》一文,在2011年全市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评为一等奖。

(10)吴海蓉:撰写的《在美工区角中合理投放乡土材料的几点做法》获得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市级二等奖。

(11)吴银娟:课件《神奇的小火车》在2012年全国信息技术应用作品评选活动中荣获省级三等奖。

(12)吕娟:课件《小猪旅行记》在2012年第六届全国幼儿信息技术应用作品评选活动中获国家级二等奖。

(13)吕娟:课件《小花籽找快乐》在2010年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甘肃赛区三等奖。

(14)吴银娟老师在2011年被评为瓜州县幼儿园音乐学科带头人、杨瑞娟老师在2012年被评为瓜州县幼儿园学科带头人。

(15)吴银娟老师主持的市级课题《kidsmart小小探索者项目软件与园本主题活动整合的研究》鉴定通过。

(16)吴海蓉老师主持的市级重点课题《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美工区角活动的研究》结题。

(17)赵秋爱老师荣获2012年县级先进幼教工作者。(18)王春老师2011、2012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幼教工作者。(19)王春老师获得在河西学院举行的“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2)”的结业证书。

(20)吴海蓉老师2011年获得县级模范班主任称号,2011年获得县级语言学科带头人。(21)吴银娟老师2012年获得县级优秀教师称号。

(22)郭晓雯老师被评为2012年中国书法家协会组联工作会议会务工作先进个人。

六、研究成果分析

1.“民主合作式”的关系是课题研究顺利开展的基础。在整个课题研究中,教师之间采取合作式的行动研究,课题组教师与其他教师始终保持主题式的对话关系,教师、家长及社区之间形成研究共同体,保持相互“协作”与“支持”,这种合作使整个研究制度具有“民主”的意义,“研究共同体”的关系更显和谐与默契。

2.现场观摩活动与研讨是教师普遍欢迎的且行之有效的课题研究方式。定期召开观摩与研讨,是合作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课题组成员,我们在研究中进行具体的活动,全园老师一起探讨在教育实践中的作为,对教育的理解、遇到的问题以及试图尝试的方案,一起分析问题、讨论方案,发挥集体的智慧,开拓大家的视野,提高大家的成就感。

3.教师在各种活动中设计的游戏让幼儿的能力得到锻炼,合作意识得到充分发挥。通过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带动了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

七、课题的反思

论幼儿园的角色游戏 篇6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以模仿或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产生,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游戏,,也是创造性游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游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不仅给幼儿带来了快乐,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角色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游戏,而游戏材料在角色游戏中尤为重要。游戏材料是进行角色游戏的物质条件,它不仅起着角色的作用,还能增加游戏情节,丰富游戏内容。下面我就谈谈幼儿园角色游戏开展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游戏材料应适应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由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知识经验不同,教师在选择、投放、变换游戏材料时,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1.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其活动受外界刺激的直接影响,随意性较强,因而对周围成人活动的认识也往往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小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很强,其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事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受到环境中的具体事物的制约,在活动中缺乏明确的目的。这就使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其思维离不开具体的游戏材料,离不开周围具体环境的刺激。

小班幼儿的游戏材料和同伴的游戏活动都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游戏动机,帮助他们展开特定的想象。所以,对他们来说,游戏中具有组织能力的因素是各种各样的材料以及同伴的模仿。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思维的概括性和灵活性较差,在使用物品进行游戏时“以物代物”的能力不强,使他们在模仿同伴的游戏时也往往追求和同伴相同的游戏材料,若同样的玩具材料不足,就容易发生争抢。因而教师在帮助他们开展游戏时,要注意给他们提供各种形象的玩具和游戏材料,以引发他们开展游戏的愿望。2.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

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思维的直观形象性增强,认知能力增强,范围扩大,使其想象逐渐变得活跃而丰富。尽管他们主动选择的角色是有限的,但他们在选择角色后能简单地设计游戏情节,把某个角色的几个不同的活动〔或动作〕排列起来,使之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如在“娃娃家”中,“妈妈”先喊“娃娃起床”再给他洗脸,喂饭。“汽车司机先把车开到北京,再开到上海,最后开回徐州”等。由此可见,教师需要适当丰富幼儿游戏的连贯性材料,使幼儿能够积极连贯地把游戏开展下去,为幼儿的创造性游戏打下基础。

3.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材料。

大班幼儿随着对社会认识的扩展,直接经验不断丰富,其想象变得活跃起来。大班幼儿的想象不仅在内容上丰富,连贯,而且能够充分地通过活动和玩具材料来展现自己的想象,材料本身就能够刺激幼儿游戏的欲望,使游戏活动表现出浓郁的创造气息。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游戏的要求结合教育意图而投入游戏材料。例如,“菜场”游戏进行到一半,来了一位“顾客”要买肉骨头,可“菜场”没有现成的肉骨头卖,怎么办呢?游戏似乎只能终止,或者“顾客”改买别的菜。可是,这位“顾客”是因为家中的“奶奶”生病了,“医生”说要熬肉骨头汤给她喝。情急之中营业员灵机一动,拿起一团橡皮泥,压扁,再搓成条,然后把橡皮泥的两端捏圆,于是,肉骨头就有了,“顾客”高兴地买回去了。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具有操作意义的半成品材料。

二、游戏材料应功能丰富,应用灵活。

想象、创造是幼儿角色游戏的特征。从角色游戏中看出,幼儿对于成品玩具或教师自制的仿真玩具只有短暂的兴趣。对于成品玩具,幼儿只会问“这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的?”而对于一些非成品材料,幼儿就会问“这是什么?”“它像什么?”“它可以用来干什么?”因此,我们将原本要制作成品的材料,如纸,笔,剪刀,玻璃瓶,泡沫,.海绵块,彩带,小木棍等分放在活动室里。鼓励幼儿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大胆想象,创造。

材料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象征性,材料的象征性也是从低级往高级发展的。随着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越来越多地能够使用代用品。例如:中班幼儿在开展“医院”角色游戏时,开始提供药瓶,听诊器,针筒等成品玩具,随之逐渐减少。慢慢地先将听诊器拿走,幼儿就会去寻找类似圆形物的插片,瓶盖等,再用一根绳子串上,变做成了一只听诊器。接着拿走针筒,幼儿会用小木棍插入瓶中代替。又例如:幼儿将各种纸做成菜,将纸棍做成拐杖等。这样既促进了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游戏材料应具动态性。

1.材料的流动性。

幼儿游戏材料要以幼儿的实验为基础,具有可变性。随着幼儿经验的不断丰富,游戏材料也要相应地变化。而适当变化游戏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如:同在一娃娃家,一家有电话,一家有篮子,一家有茶杯。这样,一家若也想有其他家的东西,就必须想办法:a去寻找代替物。b自己制作。c到别家去“借”。d去超市购买。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

2.材料的变化性。例如:废旧的笔管可作“理发店”的烫发卷筒,“商店”将其和油泥结合制成许多飞机、帆船等当玩具卖,“饮食店”则当作吸管给客人使用。这说明材料的可变化性,能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幼儿充分自由地游戏,并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经验、懂得一些道理、体会一些情感。幼儿才会更爱角色游戏。一、通过角色游戏让幼儿对社会有所了解.

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带有很大的模拟性。幼儿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模拟来熟悉社会、了解社会,老师提供了一个游戏的场景,创设了一个游戏情节,让幼儿从不同的方面了解社会,这是角色游戏较其他游戏的一个不同所在。

二、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

这里所指的积极的情感包括两个方面:对人的积极情感、对社会的积极情感.我们的孩子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爱憎分明,是我们角色游戏中重要的教育内容。三、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期是培养道德意识、道德情感、传授正确道德行为的重要时期,因为这个阶段的幼儿很轻易接受正确的、美好的、规范的刺激,这对他们养成习惯至关重要。

四、通过角色游戏提高幼儿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教会他们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的一生总会碰到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处理,在学前教育期我们就将有意识地为幼儿设置一些小小的问题鼓励他们去解决、去处理,使他们从小看见问题就不足为怪、看见问题不害怕、看见问题肯动脑筋去解决,这对将来踏上社会是个很有效的预备。五、通过角色游戏扩大孩子的知识面。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由此在游戏中让幼儿获得知识,对孩子来说学得安闲;对老师来说也教得自然。事实上,在游戏中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有许多许多。诸如:四大发明、交通规则、交通工具、人体的发

育成长、世界闻名的建筑物、中国文化历史等等。这些知识的传播在游戏中是幼儿最渴望获得的,若将这融入其中到游戏中,效果会比一次一次说教来得好得多。

总之,角色游戏是以孩子们为主体的意愿游戏。1.满足幼儿心理需求,发展社会性。: 达能力和认知能力。老师只有把目标记在心里,并把握幼儿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加以引导,这样的游戏会更生动、更受欢迎、更有价值。不过,幼儿的游戏中除了有规律性的东西还有一些很随机的东西需要老师善于捕捉、帮助完善、扶植萌芽,使之发扬光大。却经常是无意识的,一个小主意、一个小想法往往是一闪而过的.而作为有心人的老师就要很善于捕捉,并进行有意识地引导.抓住幼儿无意识的、稍纵即逝的一个想法把握完善,最后变成幼儿自己的一个主题,这里需要老师具有灵活性以及正确儿童观点,会站在幼儿立场看问题,更需要老师丰富的知识,会从孩子中获得灵感,并将之化为孩子们轻易接受的东西,让他们象海绵吸水一样不断涉取

角色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游戏,而游戏材料是幼儿顺利进行角色游戏的物质保障。因此,教师在提供角色游戏材料时,既要考虑本身的游戏内容,还要考虑幼儿的特点,从而使游戏材料在角色游戏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领我才真正体会“没有游戏的幼儿园不是真正的幼儿园,不会指导游戏的老师“ 不是个好老师”这句话的含义,也真正发现角色游戏的魅力所在。

论幼儿的游戏合作能力 篇7

关键词:利用,户外游戏材料,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

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是幼儿整体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户外活动能让幼儿呼吸到新鲜空气和阳光,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增强幼儿的体质,还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团结合作的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纲要》中明确指出:“开展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纲要》还规定了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不得少于2个小时。可见把幼儿体质的发展放在首位,幼儿在园内的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一、现状分析

1.材料投放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2.游戏材料单一,教师自制材料积极性不高;

3.角色游戏材料的调整不能适应幼儿游戏的需要;

4.教师总考虑安全问题限制幼儿,幼儿游戏自主性受到教师的限制。

5.幼儿游戏时跟随教师一起游戏没和同伴建立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二、理论的依据

我国幼教专家对游戏材料做了许多相关的研究:黄人颂《学前教育学》,1989年指出,幼儿园应从儿童游戏的需要出发,为开展各种游戏设置必要的玩具。玩具的数量最少应能供给一小组(6个左右)儿童玩的需要;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1998年研究表明,游戏材料的搭配对儿童的游戏具有定向作用。

三、利用户外游戏材料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与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材料投放的多样性满足幼儿合作的需求

1. 原始材料、半成品材料、辅助材料等位幼儿提供合作的空间

幼儿园在固定一个区角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可操作材料,如圆木桩、长木条、长短不一的长方形板块、废旧的油桶、轮胎、沙子等,幼儿可利用这些材料合作进行拼搭,有的搭成小房子,有的搭成跷跷板,还有的搭成小桥,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2. 教师与幼儿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自制道具,充分体验“做”与“玩”的成就感

幼儿通过参与制作玩具和玩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聪明才智,教师和幼儿利用收集来的饮料瓶、纸箱、纸盒、薯片筒、做成形象生动的幼儿可操作的游戏道具,有龙舟、保龄球、投篮筐、大小鞋、爬爬卷、小推车、彩条瓶等。

3. 幼儿园购置的材料为幼儿合作游戏提供保障

我们为幼儿投放了攀爬架、海绵棒、手推车、风火轮、大滚筒、跳绳、口袋、球等,幼儿之间互相商讨分工,创新各种玩法。如幼儿把海绵棒搭成彩虹桥,练习钻、爬能力,又把海绵棒拼搭成小桥,合作练习跨越、蹦跳能力等,幼儿在一起游戏合作意识与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以幼儿为主体自主选择伙伴与材料进行自主游戏

为了改变传统游戏中老师说玩什么就是什么的现状,我们给幼儿一定的选择空间,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幼儿自由选择伙伴建立了合作的意识并能和同伴一起合作完成任务。

(三)混龄游戏以大带小重视合作能力培养

游戏中年龄大的孩子通过帮助年龄小的孩子获得快乐的体验,而年龄小的孩子在游戏中有更多机会模仿大龄幼儿游戏,得到大龄儿童的帮助,在活动中扩大孩子的接触面,培养孩子的合作交往能力。

(四)丰富多彩的游戏锻炼幼儿的意志,激发幼儿合作潜能

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我们把有限的场地进行分工,各班有固定的区域,另外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游戏时间,恰当地安排室内或室外,集中或分散的游戏活动,提供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对现实生活的模仿、想象,有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孩子们在游戏中非常喜欢这些材料,在活动中各取所需,以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选择玩具、活动方式,毫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愿望。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为完成一定的任务,需要遵守游戏规则,需要控制、协调自己的行为,自制力和责任感都得到增强,同伴之间友好交往能力也能得到培养。如游戏活动《赛龙舟》,培养了幼儿动作的连贯协调性、需要有集体观念,以及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游戏《打保龄球》,合作分工明确,动作协调、手眼一致,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活动中,各种能力及意志品质都得到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1.教师做的多,幼儿参与制作的少,今后我们会逐渐增加幼儿的参与量,多为幼儿提供制作的机会,给幼儿想象的空间,随自己的意愿制作各种玩具。

2.提高教师观察解读幼儿能力。游戏过程中教师管住嘴,管住手、睁开眼睛、竖起耳朵观察解读幼儿的行为。

3.以点带面发动家长参与收集与制作游戏材料,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等把家长请进来与幼儿共同游戏,更能体现亲子合作游戏带给幼儿更多的成功与愉悦。

参考文献

[1]黄人颂.《学前教育学》,1989年.

在游戏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篇8

关键词:游戏;幼儿;合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110-001

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不是“小皇帝”就是“小公主”,自己想怎样就怎样,家里的玩具也很多,不管是汽车还是洋娃娃,或者是变形金刚、积木等等,除了看电视还有电脑、iPad,导致了现在的孩子缺乏合作交流,特别是对于大班的幼儿,面临着幼小衔接的问题,更应重视合作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的环境。

一、为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和机会,激发其合作意识

幼儿只有在交往过程中,才能体验到合作的乐趣。而当前大部分的幼儿都形成了“唯我独尊”,“唯我独秀”,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再加上缺乏与兄弟姐妹以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能够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因此,要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为幼儿创设交往环境,提供交往机会就显得非常重要。

1.物质环境的创设,激发幼儿合作的兴趣

丰富的物质环境是幼儿进行交往的桥梁,我们在班级环境中结合合作的课题内容,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师生共同合作布置。如我们的《再见吧,幼儿园》主题中,其中一个版块是“快乐的六一”,就是要求幼儿画一画自己上小学后的愿望。让幼儿带回家和家人一起合作完成,有的是画的,有的是写的,都抒发了自己的愿望,有的幼儿还写上了自己以后的理想,还有对别的小朋友的祝福。老师把他们写的用线一一穿起来挂在了我们的主题墙中。结合这个版块,我们还在中午开展了一次“上小学了”的交流活动,小朋友们不仅交流了自己对读小学的向往,还互相交流了自己的理想,并把自己的祝福送给了同伴们,从而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教师随时观察幼儿在合作方面的友好行为,用相机抓拍下来,播放给幼儿看,给幼儿以合作的提示,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

2.精神环境的创设,让幼儿敢于合作、乐于合作

幼儿之间的交往一般开始于共同的游戏和活动,幼儿在玩玩闹闹中相互熟悉,获得交流、交往的经验。而作为老师,应提供给幼儿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老师就以引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引导、鼓励幼儿能够大胆、积极地与同伴交流、交往,老师完全脱手,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幼儿。也许刚开始的时候幼儿只要遇到冲突,就会大声的争吵或者告状,这时,我们便引导幼儿自己学习解决问题,协调与同伴间的关系和矛盾。如午餐后的活动,我们要求孩子们每人带一本课外图书放在图书角,吃好饭后能坐下来安安静静的看书,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可是到了孩子们这里,他们为了能看到自己喜欢的书(我们要求自己看自己带来的书,除非经过别人同意看别人的书),就很快速的吃完饭,然后去找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看,这种现象如果不制止,导致所有孩子都去仿效,有的孩子为了早点看书还要求饭少一点,这些行为已经背离了我的初衷。所以我就引导孩子们讨论:我们应该怎样进行餐后的阅读活动,应该为了阅读少吃饭或者吃饭加快速度吗?孩子们纷纷围绕这个话题开始讨论,大班的孩子了,他们懂得的还是比较多的。最后他们得出结论,并自己制定了一些规则,于是这项餐后阅读的习惯就这么很好的延续了下去。

二、为幼儿渗透合作思想于活动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1.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对于幼儿来说,角色游戏是培养其合作能力的最佳途径,在角色游戏中,他们会有商有量的分配角色,想好游戏情节,再做一些游戏的规定,一起准备材料等等。在开展角色游戏的时候,幼儿一般情况下都会争着当自己喜爱的角色,特别是娃娃家的角色。所以我们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你们都想当娃娃家的家人,那超市、医院都没人开怎么办呢?”“你可以去当小吃店的客人啊!”“你要和老板商量着干活”等等,在教师的积极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学会了不同的交往方式,群体意识与合作能力得到逐步而有效的提高。

2.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幼儿合作的愿望

我们观察幼儿的合作现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以合作为主题的活动,在各种活动中处处渗透合作的教育。欣赏歌曲、故事、儿歌、情境表演、观看图片、视频等。如绘本故事《抱抱》《彩虹的尽头》《大熊小熊》等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学习,引导幼儿初步懂得什么是友爱,怎么样才是合作。故事《米歇尔和小莱尼》,唤起了幼儿参与讨论与交流的激情,从而得出了“原来强大的和弱小的之间也能互相合作”的道理。为了让幼儿们进一步懂得合作,我们创设了情景游戏“运粮食”,幼儿看到一袋袋粮食都犯难了,怎么办?小朋友们也很聪明,有了之前几次的合作经验,所以这次他们有的两人合作,有的三人合作,还有四个人合作。当幼儿把一袋袋粮食都放到他们的目的地时,幼儿开心的跳了起来。在此次活动中,他们个个都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可以想象,就在这样看似简单的游戏中,合作交往的意识就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种。

三、为幼儿进行指导和评价,是调动幼儿合作行为的关键

幼儿游戏时,教师应细心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并能视幼儿活动情况进行指导讲评,从中鼓励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和欲望,从而强化幼儿的合作行为。

而当幼儿在游戏时,老师以角色的身份加入进行指导,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最有效、最直接,也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方法。比如在益智区里,小朋友们边讲话边在下动物棋,下到一半的时候由于两个小朋友的规则不统一而吵了起来。于是我就出现并提问:“咦,这是怎么了?怎么停下来啦?哦,这里应该……”于是一次风波就在老师的无意之下解决了,他们又接着开始合作玩动物棋了,而且接下来的时间里都合作的很愉快!

上一篇:送友人原文翻译下一篇:宿州旅游宣传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