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韵律活动

2024-06-10

幼儿园韵律活动(共9篇)

幼儿园韵律活动 篇1

作者:颜瑶卿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胜利瑞丰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1-05-12 设计思路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欣赏到由一群中学生表演的竹子民间舞蹈——《蕲竹舞》,既吸收了传统艺术元素,又整合了现代舞蹈、音乐、灯光等时尚元素,妙趣横生,我被这个舞蹈所深深吸引。让幼儿从小接触优秀的民间舞蹈作品,并由此领略其中蕴含的真、善、美和谐统一的核心思想,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追求的目标之一,于是我们有了设计这个音乐活动的想法。

我们对音乐作品《蕲竹舞》进行了一定的改编(见附后乐谱),将作品改编为AB结构,使AB两段乐曲具有鲜明的对比效果:A段旋律活泼欢快,表现敲击身体的动作;B段旋律强烈、富有震撼力,音乐的乐句为a+b结构.并以对答句的形式呈现,前半乐句a有旋律,此部分创编造型动作,后半乐句b仅由排鼓按|×××× ×××× ×× ×|的节奏型演奏,此部分创编敲击动作,随乐表演时让幼儿轮换选择a部分或b部分进行表演,使幼儿有比较充分的思考反应时间。整个活动设计为三个层次,循序渐进,让幼儿在每一次的音乐学习中都能获得快乐体验。

活动一 敲敲多变的鼓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旋律和结构,并能用手敲击身体和敲击鼓面等相应动作表现A段的欢快与B段的强烈。

2.体验与同伴合作造型、敲击,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切好的音乐,观看过各种各样鼓的造型,幻灯片。活动过程 1.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玩敲鼓,我们要来敲各种各样有力量的鼓,敲鼓前我们先来敲敲身体做做热身运动。

2.感受A段乐曲,并随A段音乐敲击身体的某个部位做热身准备。

师:我们可以用手敲身体的哪里呢?(根据幼儿的回答,随A段音乐敲击身体的一个部位)3.感受B段乐曲,尝试用一只手掌当鼓面造型,另一只手敲击鼓面来表现B段乐曲应答的句式。

(1)出示一个鼓面的幻灯片,以够用为原则探索一个鼓面不同方位的造型动作。师:热身运动做好了,我们先来敲一个在上面的鼓,我们的手上没有鼓,怎么办呢?我们用一只手掌来变鼓面,仔细看我是怎么变的。(教师示范变鼓动作,幼儿模仿)师:鼓除了在上面还可以在哪里呢?(全体幼儿根据回答做出用手掌向下、向左、向右的造型动作)(2)欣赏教师随乐表演变一个鼓面的造型动作。

师:现在我来变鼓,看看我变了几次?(四次)每次变得一样吗?(不一样)(3)幼儿跟随教师表现一个鼓面的造型动作。

师:我们一起来变一变,注意在“准备、一二”的时候做好准备,在变的时候马上变出来。(幼儿模仿练习一遍)第四次和前面变的有什么不一样?第四次是变了很长时间才停住的,前三次是变出来马上停住的。(教师分别哼唱第四句和前三句,幼儿随乐表现变鼓动作)(4)跟随B段乐曲(慢速)进行一个鼓面的造型、敲击动作。(5)跟随B殴乐曲(原速)进行一个鼓面的造型、敲击动作。4.随乐表现A、B两段乐曲的敲击动作。师:现在我们将敲身体和敲鼓连起来玩一遍。

5.尝试用两只手掌表现鼓面的造型动作,两两合作敲击。

(1)出示两个鼓面的幻灯片,尝试用两只手掌表现两个鼓面的造型动作。师:除了可以敲一个鼓,还可以怎么敲?(敲两个鼓)这两个鼓怎么变?(幼儿表现幻灯上两个鼓面的造型动作)两个鼓除了这样变,还可以怎么变?(幼儿创编动作,教师积极模仿幼儿的动作)(2)幼儿表现两个鼓面的造型动作,教师用手敲击。师:你们的两只手都当鼓了,谁来敲呢? 我来当鼓手,你们一定要变出让我敲得到的鼓,注意这一次我不用动作提醒,你们可要自己变出各种各样有力量的鼓。(幼儿随乐变鼓,教师敲击鼓面,并发出“嘿嘿”的声音)(3)幼儿一边发出“嘿嘿”声,一边表现鼓手敲击动作。

师:你们变出了那么多有力量的鼓,我也想来变鼓,你们来当鼓手“嘿嘿”敲一敲。(幼儿随乐练习空手敲击一遍)(4)教师表现两个鼓面的造型动作,幼儿敲击。(5)幼儿两两合作表现两个鼓面的造型、敲击动作。

师:现在请你们和好朋友一起来合作敲一敲,先商量好谁来当鼓,谁当鼓手。(幼儿在位置上随乐两两合作造型、敲击第一遍)合作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现在请你们交换角色,再来玩一遍。(幼儿在位置上随乐两两合作造型、敲击第二遍)师:现在请你们和好朋友找个空位置商量好谁来当鼓,谁当鼓手,这一次我们要连起来玩两遍,中间我们直接换角色。(幼儿找空位置,两两合作表现乐曲两遍)6.尝试合作表现一套鼓的造型、敲击动作。(1)出示并引导幼儿观察一套鼓的幻灯片。

师:这一次我们要来敲一套鼓,这套鼓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在前有的在后,有的在左有的在右„„

(2)请几位幼儿合作表现一套鼓的造型动作,教师进行敲击表演。

师:谁来挑战变一套鼓呢?现在我来做鼓手,你们在变鼓的时候,马上合作变出鼓来。(师幼随乐表现,教师要尽可能敲击到每一位幼儿变出的鼓面)(3)幼儿分成三组,与客人老师合作表现一套鼓的造型动作,客人老师表现即兴的敲击动作。

活动二 竹儿响咚咚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乐曲的旋律和结构,并能跟随乐曲表现竹棍敲击身体和敲击竹棍的动作。

2.在敲击竹棍的比赛情境中,尝试探索用一根竹棍进行造型、用竹棍敲击竹棍动作来表现B段乐曲的应答句式。

3.合作时能用眼神与同伴进行交流,体验使用竹棍进行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 1.每人一根竹棍。

2.幼儿学过竹棍操,并探索使用竹棍进行各种造型。活动过程

1.复习敲鼓动作。

(1)师幼随乐进行左右手互动敲鼓动作。(2)两两合作进行变鼓造型、敲击动作。

2.尝试探索用一根竹棍进行造型、敲击的动作表现B段乐曲应答的句式。(1)交代比赛内容。

师:今天在这里要举行一场敲击比赛,会是什么呢?变变变,变出了一根什么?(竹棍)今天在这里要举行一场用竹棍进行造型、敲击的比赛。

(2)探索用一根竹棍进行造型的各种动作。(3)创编用竹棍敲击竹棍的节奏型:①|×一×一|②|××××|③|××××××|。

(4)幼儿自选敲击节奏型,两两合作,跟随B段音乐进行竹棍的造型和敲击动作。3.两两合作随A、B两段乐曲进行竹棍敲击动作。

A段音乐,幼儿使用竹棍敲击身体部位;B段音乐,轮换进行使用竹棍造型、敲击动作。

4.将幼儿平均分成两组进行敲击比赛,每组中一位幼儿当敲击手用竹棍进行敲击,其余幼儿用竹棍合作造型。

活动三快乐竹棍舞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乐曲的旋律和结构,并能跟随乐曲表现两根竹棍敲击身体和敲击竹棍的动作。

2.创编用两根竹棍进行造型、竹棍和竹棍相互敲击的各种动作来表现B段乐曲的应答句式。

3.初步感受竹棍舞的特点,体验随乐跳舞的乐趣。活动准备

1.每人一对小竹棍,每人一顶竹叶头饰。

2.了解竹棍舞的特点,幼儿观看过舞蹈《竹棍舞》VCD。活动过程

1.复习使用一根竹棍进行造型、敲击动作。(1)幼儿随乐进行左、右手互动敲鼓动作。(2)两两合作进行一根竹棍造型、敲击动作。

2.尝试探索用两根竹棍进行造型,用竹棍敲击竹棍动作表现B段乐曲应答的句式。

(1)尝试探索两根竹棍的各种造型动作。

师:刚才我们进行了一根竹棍的造型敲击,现在我们要挑战两根竹棍的造型敲击,两根竹棍可以怎么造型呢?(启发幼儿创编各种使用两根竹棍进行造型的动作,并请几位幼儿上来展示,教师进行积极评价)(2)幼儿随乐创编两根竹棍造型动作,教师进行竹棍和竹棍的敲击动作。(3)尝试探索各种竹棍敲击竹棍动作。师:刚才我们创编出了各种各样用两根竹棍造型的动作,那竹棍和竹棍可以怎么敲呢?(启发幼儿根据他们的回答,摆弄竹棍做出不同的敲击动作)(4)教师随乐创编竹棍造型动作,幼儿随乐创编敲击动作。

(5)合着音乐轮换完整创编B段用两根竹棍造型和敲击的各种动作。

教师请喜欢进行造型和喜欢敲击的幼儿分别站成两排,随乐完整创编B段两根竹棍造型和敲击的各种动作。

(6)幼儿两两合作,跟随B段音乐进行两根竹棍造型和敲击的动作。3.两两合作,随A、B两段乐曲进行竹棍敲击动作。

A段音乐,幼儿使用两根竹棍敲击身体部位;B段音乐,两两合作进行使用两根竹棍造型、敲击的动作。

4.游戏:竹棍乐。

师幼戴上竹叶头饰。A段音乐,幼儿一边自由走动一边用两根竹棍敲击身体的不同部位,到句尾找到自己喜欢的队(造型队在左边,敲击队在右边);B段音乐,造型队和敲击队轮换进行两根竹棍的造型和敲击动作。

音乐重复第二遍。A段音乐,幼儿一边自由走动一边用两根竹棍敲击身体的不同部位,到句尾找到自己喜欢的朋友;B段音乐,两两合作进行两根竹棍的造型和敲击动作。

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当幼儿对音乐和敲击竹棍高度熟练后,尝试加长音乐,再编排队形,完成成品的竹棍舞。

活动反思 韵律活动((敲敲乐》的开展,使我深刻体会到,在幼儿韵律活动中,要激发幼儿学习韵律的内在动机,提高韵律活动的积极性,除了对幼儿进行积极正确的评价外,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适合幼儿认知特点的音乐材料是教学成功的基础。韵律活动的设计首先是对音乐材料的选择,教师既要考虑作品是否符合教育的要求,又要考虑幼儿感知、理解音乐的实际水平。要为幼儿选择节奏清晰、结构工整、形象鲜明的音乐。如果材料是器乐曲,还要考虑结构单纯、长度适中。《敲敲乐》的音乐选自竹子民间舞蹈《蕲竹舞》,在对这个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原作无论在长度、速度还是结构上都不太适合幼儿,因此我们对原作品进行了一定的调整,这样的调整不仅能让幼儿非常明显地区分A、B两段乐曲,并且能够较明显地听出B段有旋律部分为造型,排鼓节奏型演奏为敲击。这样的音乐材料为幼儿的表达表现提供了自由空间和秩序的保证。

设计循序渐进的活动环节是活动成功的保证。《敲敲乐》活动设计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动作的设计符合幼儿身体发展的特征,遵循从上肢到下肢,同时兼顾动作的动静交替。并且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给幼儿适宜的认知挑战,让幼儿融验成长快乐,增强自信心。如在“敲敲多变鼓”活动中,首先请幼儿探索一个鼓面不同方位的造型动作,通过观察、模仿学习澄清动作模型,完成左右手的互动。接着让孩子迁移经验,创编两个鼓面的造型动作,并创设问题情境:“两只手当鼓面,谁来敲?”完成两两合作造型敲击。最后让孩子挑战合作变一套鼓。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深切体会到每进一步都会产生不同的美好经验,激发他们投入全部的热情。给予幼儿明确的任务是完成教学预设的保障。活动过程中我不断地澄清动作模型,让幼儿清楚动作的任务标准,很好地完成动作。如在“敲敲多变鼓”活动中,我通过提问来帮助幼儿明确:教师一共造型四次;教师每次的造型都不一样;前三次动作变化的频率快,第四次慢。这样,在幼儿观察、模仿学习动作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抽象出动作的模型,并澄清动作的标准。

幼儿园韵律活动 篇2

幼儿韵律活动可以调节幼儿的情绪, 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幼儿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对于小班幼儿来说, 音乐活动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 教师应从培养幼儿兴趣出发, 经常组织一些韵律活动, 让幼儿在这种活动中发展动作协调性、锻炼身体、学到知识并获得快乐。

一、创设良好情境是激发幼儿兴趣的前提

著名的情境教育家李吉林老师经过数十年的潜心研究认为:“情境教育利用移情作用, 形成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 且在加深情感体验中陶冶情操。”由此不难发现, 优化的教育情境可以将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帮助幼儿自主、投入地参与活动, 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例如, 在一次《公园里》的韵律活动中, 我将平面的情境用立体的树、花朵创设成了优美的立体情境, 使幼儿犹如身临其境, 在情境中更好地感知音乐。幼儿对在公园里发生的事充满期待, 自然就会想知道音乐带来的故事, 也愿意用动作表现出来。就像在这次活动中, 大家一进活动室就被漂亮的树和花吸引了, 还讨论了树和花的造型并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孩子们积极的表现证明了兴趣是他们参与活动的关键。

二、积极鼓励是巩固幼儿兴趣的重要手段

幼儿的活动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 就会无比的兴奋与投入, 并感受到无比的享受和快乐。但由于幼儿年龄特点具有特殊性, 他们的情绪是易波动而且不稳定的, 尤其是当幼儿面临挫折、困难时, 他们对原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就会失去兴趣, 因而巩固幼儿的活动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 还是在《公园里》的韵律活动中, 开始时幼儿仅能用手的动作来表现花和树的造型, 经过老师的语言提醒, 有不少幼儿还做出了花开的、含苞的, 树高的、低的等动作。活动结束了, 孩子们仍然意犹未尽, 纷纷说:“老师, 你看我变了这样的花。”韵律活动是一种身体随着音乐旋律有节奏地运动的活动, 但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 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 我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 一边鼓励, 一边提出更高的要求, 使幼儿逐渐在游戏中敢于大胆表现, 获得快乐。

三、趣味性的设计是幼儿大胆表现的重要途径

《纲要》的艺术领域中提出: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表达的同时, 帮助幼儿提高技巧技能。所以, 技能技巧和表现、创造是和谐统一的, 两者不可偏颇。

例如, 在小班下学期末组织的韵律活动《小戏迷》中, 我用以故事的形式作为主线来贯穿音乐。《小戏迷》是一首京剧风格的乐曲, 主题反映一群小朋友们听到唱京剧特别想表演的情景。我将此活动分为三个课时进行, 在活动进行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有些较难的地方变为个别幼儿表演, 其余幼儿欣赏, 并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将有些地方情景化, 加入锣鼓点子、京剧的调嗓子、叫好以及一些练功的把势等, 提高了趣味性, 增强了节奏感, 又加强了孩子们对京剧的认识。通过这样一改编, 给音乐一下赋予了活力, 幼儿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 表演起来积极性很高, 再加上以故事的线索指导并提示幼儿, 他们都跳得活泼可爱, 活象一个个可爱的小戏迷。此后每次当幼儿一听到类似的音乐, 他们就情不自禁地能动起来, 对此活动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由于音乐是诉诸于情感的表演艺术, 因此, 韵律活动的组织设计应在分析教材内容和音乐情绪的基础上, 根据教材的特点来设计。总之, 韵律活动应具有多样性, 对于小班幼儿, 更要设计和他们年龄相符的、趣味性强的活动, 还应鼓励幼儿大胆、创造性的表演, 使幼儿感受到韵律的美。

韵律活动既能够满足幼儿对音乐的参与、探究的需要, 获得表现和交流的快乐体验;更能够促进幼儿身体运动能力和协调性的发展以及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因此, 教师应通过创设良好情境, 设计趣味性强的活动, 让幼儿形成浓厚的兴趣, 由模仿到自主表现, 敢于大胆表现。

幼儿韵律活动的组织 篇3

一、精心选择

组织幼儿参加韵律活动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的准备。首先得选好音乐,同时创编好一定的协调动作。先说说选择音乐吧,很多老师都认为音乐的选择一定要从幼儿的身边入手,幼儿越是熟悉,就越是能够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可是在实践中发现,这种认识并不科学。随着幼儿的成长,他们接触了很多不同的音乐风格,这时候已经非常熟悉的音乐风格对他们的吸引力就会慢慢减弱。而那些在教师眼中似乎离孩子较远的一些音乐和成人音乐却因为富有新奇性和挑战性,所以强烈地吸引着这些孩子。基于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不同风格的本国或者外国的音乐,让具有民族个性和异国风情的音乐都成为教师组织韵律活动的选择对象。选择好音乐后还得创编动作。动作的创编可以从生活中寻找,可以依靠模仿,也可以采用一些专业的舞蹈动作。小班的孩子比较小,所以一般选择一些简单的生活动作;到了中班以后就要适当提高一些动作的难度,其中包括动作本身的难度以及与音乐合拍的难度;对大班的孩子就要开始规范一些动作了,可以要求孩子学习和模仿正规的舞蹈姿态。

二、调节情绪

韵律活动一般是集体教学。学生在群体中学习容易情绪波动,具体表现为烦躁、懒散、茫然等,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尽量避免这些不良情绪的蔓延。如果有少数学生产生这种情绪时,教师要通过一些措施悄悄地进行调节,要让幼儿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如一位教师在组织韵律活动“包饺子”时,组织第一个班级的幼儿参加活动时,单调的擀面动作没有激发起幼儿的兴趣,幼儿有气无力地、机械地做着擀面的动作。教师通过活动后反思,觉得应该给擀面动作加点趣味,于是在第二个班级参与此活动时,这位老师让学生把自己的身体比作面团,孩子们一会儿擀下鼻子,一会儿擀下肚皮,一会儿擀下其他小朋友的脸蛋,立刻变得兴趣满满、其乐无穷。一个个都跟随着音乐的节奏快乐地擀着“面”。还有在接下来的“煮饺子”环节中,随着火焰的大小调节,让孩子们的身体也如同锅里的水一样,做出不同程度的翻滚动作。这时没有一个孩子表现出烦躁或者懒散等不良的情绪。每个孩子都在认真地跟着音乐的节拍做动作,情绪高涨。

三、空间处理

韵律活动的组织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处理好,那就是空间的处理,包括站位处理和移动处理。站位处理既包括教师的站位也包括幼儿的站位,教师的站位首先要规范,这样才可以给幼儿以正确的示范。在动作讲解中我一般都是选择和幼儿同向而立做示范,因为这样幼儿能够看清楚教师的全部动作。当然,有的时候必须和幼儿相向而立做镜面示范,这样可以确切地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幼儿的站位一般有两种,面向圆心或面向圆上,在做前进、后退等动作时一般是面向圆心,而做一些向圆里圆外的一些上肢动作时,常采用面向圆上的站位。关于移动,教师有时候要撤出活动区域,观察并了解幼儿,有时候进入活动区域,适时对幼儿进行鼓励和引导。而幼儿的移动就非常有讲究了,主要是要注意动作的稳定性和同伴之间的相互避让,在稳定性上要本着“坐着比站着稳定、站着比移动稳定、独立状态比合作状态稳定”等原则设计一些动作。在避让的层面,应该教会幼儿无论是在自由的空间里还是在规定的空间里都应该学会避让,这样才不会影响别的小朋友做动作,不会让其他小朋友因为站位不好而影响参与韵律活动的情绪。

四、语言使用

在韵律活动的组织中,教师的语言使用非常有讲究。教师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由于韵律活动本身就是通过体态语言来表现音乐的,所以教师要合理地利用体态语言来给自己的组织进行“注解”,让幼儿更容易理解。韵律教学更加离不开口头语言的讲解,教师在进行口头讲解时要注意语言精练、通俗、幽默,使幼儿比较容易听懂。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讲解,让幼儿比较容易找到感觉,有时候甚至可以事半功倍。

韵律活动的组织除了上述的这些方面,教师还必须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通过一些音乐形象去激发学生的美感,并努力使韵律活动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幼儿园韵律活动研讨方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研讨活动,了解韵律活动的组织策略。

2、在活动中帮助教师梳理有关韵律活动的知识,使教师们对韵律活动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活动准备:分组所用的图片、分组记录纸、音乐、问卷

活动流程:

活动前问卷:当前你在组织韵律活动时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一、开场游戏: 1.分组:

2.根据音乐每一组创编律动动作进行表演,并说说为什么创编的意图。

3、主持人总结:

韵律活动泛指所有伴随音乐进行的身体艺术表现活动。是的,韵律活动自然离不开动作。音乐是韵律活动的主要元素之一,动作也是韵律活动中少不了的。从韵律活动材料选编中音乐、动作和内容三个方面入手,贴近幼儿生活就越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也越容易为幼儿学习掌握。

二、观摩前分组研讨:

1、对律动《小青蛙来跳舞》进行简单的分析。

2、在活动中所使用的组织策略。

3、简单的设计本次的活动过程。

4、主持人小结:

要设计韵律活动动作的创编中必须引导幼儿人人参与音乐活动,并使幼儿的身体从事工作――即让幼儿“动”起来。必须激发每个幼儿大胆进行思考――即让幼儿“想”起来。必须运用幼儿自己在运动中吸取的素材,创造一些极其简单的形式――即帮助幼儿“编”起来。

三、观摩小班律动活动《小青蛙来跳舞》:

四、观摩后讨论:

1、教师在活动中使用了哪些组织策略。

2、韵律活动中的常规。

五、分组讨论:从观察开始导入、从回忆开始导入、从动作探索导入、从音乐欣赏导入、图谱导入、游戏导入等

1、每一组认领一个韵律活动的组织策略,并选择一个适合的年龄段进行设计一个活动片段。

2、分组表演教学片断。

3、主持人小结:

韵律活动重要注意的几点: 1)创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2)选择循序渐进的动作学习程序:从大的整体动作到小的精细动作,从单纯动作到复合动作,从不移动动作到移动动作。其次,采用儿童最舒适的进度,因为过快过慢的速度都将造成幼儿动作难以协调。

幼儿园小班韵律活动《洗手帕》 篇5

1、出示脏手帕引出课题。

◎手帕脏了,怎么办?

◎谁知道手帕是怎么洗的?都有些什么动作?

2、幼儿学习搓、漂、绞、晾等动作。

◎听音乐合拍地自由做动作。

◎教师示范做各种动作。

3、教师示范跳《洗手帕》舞动作。

◎幼儿说说老师跳的是些什么动作。

◎练习唱歌《洗手帕》。

◎跟学舞蹈数遍。学习洗手帕动作。

4、幼儿完整地听音乐几遍。我在开始的时候拿出一块脏的手帕,引出活动——洗手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们先是看我手洗手帕,再跟着我一起学着来做洗手帕的动作,根据音乐的节奏强弱、快慢反映洗手帕的劳动场面。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洗手帕》歌曲的旋律、单唱歌词后学习洗手帕舞蹈动作。掌握搓、漂、绞、晾等动作。要求动作合拍。

2、培养幼儿从小爱劳动的习惯。

活动准备:1、课前组织幼儿洗手帕活动,观察老师洗手帕时的搓、漂、绞、晾等动作。2、脏手帕。

活动反思: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得到父母的疼爱,生活中的一切都有大人包办代替,自理能力很差。韵律活动《洗手帕》,让孩子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课前与家长联系好,让孩子学习洗手帕,使他们了解洗手帕的过程,同时通过实践初步感受劳动的快乐。开始部分,让孩子们学习日常生活中的模仿动作,如洗、搓、漂等动作。然后,通过老师的示范,把手帕放入水盆中浸湿,打上肥皂轻轻搓,脏的地方用力搓,根据乐曲强弱、快慢,让孩子们尝试用两种不同力度、速度的洗手帕动作来感受乐曲的韵律。

通过活动,孩子们懂得了音乐又快又重时,应怎样洗手帕;音乐又慢又轻时,又应怎样洗手帕。在乐曲结尾时的晾手帕又表现出了劳动后的愉快心情。

幼儿园大班韵律活动说课稿 篇6

一、说设计意图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韵律教学一直被认为是比较难把控的、比较枯燥教学活动,活动中,大部分是以教师及主观思维为主,以教师的示范教授为主,幼儿往往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节奏、动作进行模仿表演。而今,在认真解读贯彻《指南》的过程中发现,韵律教学并非像以往单一的“老师创编教授,幼儿模仿学习”,而应是“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理解他们欣赏时的行为。让幼儿喜欢参与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简而言之,就是以幼儿为主,以游戏为主,把活动还给幼儿,创设各种情境,让幼儿在活动中自发的感知理解表现音乐作品。这便是我设计这个活动的初衷。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次活动的音乐素材是省专家提供的梁翘柏的作品《第八十八号》,曲式结构是ABA,整首音乐旋律非常的优美,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比较悲伤的,整首音乐共有4分12秒。当时专家们指定此次的课题及形式就是大班的韵律活动《落叶》。接到任务后,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认真倾听音乐,寻找音乐中符合落叶形象的段落,结合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事先设计赋予了该音乐一定的音乐形象及故事情境(树叶发芽、长大、离开妈妈在空中飞舞,最后飘落到各地),根据故事需要,剪辑了作品中的音乐来作为我本次韵律活动的音乐。该音乐《落叶》是富有情感教育意义的音乐素材。音乐中表现了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A段主要表现小树叶在树妈妈的呵护下发芽长大的情景,B段主要表现小树叶不想与妈妈分离却不得不飘落到地面的情景,C段主要表现树叶在风的吹拂下空中飞舞最后飘到自己想去的地方的情景。

(二)教学目标

大班幼儿已初步具有音乐的感受能力,喜欢并愿意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在对教材有了充分的分析后,根据大班幼儿在音乐感知理解表现等方面的实际水平,结合我对《指南》的理解,确立了以下目标:

1.观察树叶生长和树叶飘落的情境,尝试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树叶生长及飘落的样子。

2.感知理解音乐,乐意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树叶和落叶,享受创编动作表现艺术美的乐趣。

3.了解树叶的生命故事,在游戏中体验大树与树叶之间浓浓的爱。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充分调动幼儿的听觉视觉,感受理解音乐作品及音乐形象,能运用肢体语言去大胆表现音乐,体验其中的乐趣。

难点:运用肢体语言表现落叶生长、飘落的情景及不愿与树妈妈分离的悲伤情绪,体验到大树与树叶之间浓浓的爱。

(四)教学准备

1.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树的姿态及树叶飘落的情景(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为创编肢体动作做好铺垫)。

2.剪辑好的音乐,制作多媒体音乐视频。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个体在认识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个体对认识对象的体验也就越细致,越丰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在本活动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法、启发引导法和示范法。其中,通过启发引导法,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启发幼儿发散性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而情境教学法贯穿活动始终,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在身临其境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为幼儿享受艺术,表现艺术提供了机会,激发幼儿的艺术表现欲。

(二)学法

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认为:“儿童学习音乐,首先应该学习听完整的优秀音乐,而且需要学到能听出这些好的音乐中的一切细微变化及独特情趣,并能对这些音乐及其细微变化熟悉到能够做出直觉反应的程度。”根据这一教学理论,在活动过程中,欣赏法、对比法和游戏法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法,这两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为幼儿提供了充分感受音乐、自由表现的机会,同时肯定和接纳幼儿独特的表现方式,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四、说活动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活动过程中,将充分为幼儿营造一个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促进幼儿的艺术能力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一)多种方式让幼儿初步感知、理解音乐。1.幼儿用身体模仿树叶造型,游戏树叶变变变。2.播放完整音乐,请幼儿初步感知音乐。

3.播放视频,引导幼儿感受理解音乐故事。

(二)分段欣赏、理解、创编音乐故事内容。1.理解音乐A段,尝试创编树叶发芽的动作。

2.理解音乐B段,创编与大树妈妈分离及飘落在地面的动作。

3.理解音乐

C段,创编落叶随风飘舞远离树妈妈的情境。

(三)整体感知音乐,鼓励幼儿根据音乐用肢体动作有感情的表现音乐。

1.通过回忆故事情境,让幼儿再次感受大树与树叶之间的情感从而提升幼儿的肢体表达能力。

2.幼儿与教师合作听音乐自由表演。

3.分享:让幼儿说说我的这片树叶最后落在了哪里? 4.教师小结,情感升华。

幼儿园韵律活动 篇7

教育不仅仅是给予孩子渊博的知识, 更应该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孩子。 爱因斯坦认为:“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 ”只有敢于大胆想象, 想他人未能想, 想他人未曾想, 想他人不敢想, 才能有所发现, 有所创新。 对于幼儿来说, 以适当的活动形式促进其想象力的发展无疑可为他们以后的创新打下基础。《 纲要》 中也指出:“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 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 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那么, 如何通过韵律活动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呢?

一、在实践中引导幼儿多听

首先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倾听环境, 让幼儿置身于美妙的音乐氛围中。 如, 可在活动室内设置音乐活动角, 准备一些中外名曲。 在幼儿入园或来园时播放一些欢快的乐曲;在幼儿入睡前让幼儿欣赏轻柔舒缓的乐曲, 让幼儿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进入梦乡;在重大的节日里播放相应的乐曲, 如在国庆节播放《 我是祖国好儿郎》 , 妇女节播放《 好妈妈》 等。 在其他活动时间可先分别播放世界名曲《 水族馆》 和儿童歌曲《 小鱼游》 两首音乐给孩子们听。 其次, 在日常生活中, 也可随时引导幼儿倾听。 另外, 在郊游的时候教师也要充分利用机会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二、选择合适的律动音乐, 激发幼儿想象的热情

韵律活动顺利开展的第一步在于音乐的选择能否引起幼儿的兴趣, 激发幼儿想象的热情。 实践表明, 这样的律动音乐应符合三个特点:一是节奏快慢适中、旋律活泼欢快, 音乐形象生动;二是旋律在重复的基础上又有发展余地;三是整个乐曲具有教强的情绪感染力。 如果音乐的旋律在重复的基础上增加部分新的内容, 则更容易帮助他们记住律动的节奏特点。 同时, 重复的节奏可以帮助幼儿不断练习一些基本律动动作, 而变化的节奏则可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 做出不同的动作。 例如, 律动《 拍手点头》《 日常生活模仿动作》 以及《 找小猫》 等等, 这些音乐的不同小节中都有重复的旋律, 多听几遍后幼儿就很容易记住这些相同的节奏和动作。 当孩子们能够较为放松、自信地完成这一部分韵律活动时, 教师可再进一步引导他们理解与体验音乐各小节中不同的旋律, 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创编新的动作。 此时, 幼儿已经对完成韵律活动具有了信心, 因而想象的热情也就很容易被激发出来了。

三、引导幼儿从不同的方位倾听

引导幼儿从不同的方位倾听, 可训练幼儿的方位知觉及对不同音调的辨别能力。 如, 一个教师朗诵幼儿所熟悉的儿歌, 同时让另一教师朗诵另外一首儿歌, 听完后让幼儿回答老师分别朗诵的是什么; 或者让幼儿闭上眼睛同时打击不同的两种乐器, 然后让幼儿说出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 但是要注意: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 可先针对一种声音提问, 让幼儿闭上眼睛倾听这种声音来自哪个方向, 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 声音可以是一首乐曲, 也可以是某个幼儿说话的声音。

四、对于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幼儿倾听的要求不同

教师要因材施教, 对接受能力不同、年龄不同的幼儿适时适当进行引导, 提出相应的要求。 如, 在欣赏韵律作品时, 对于小班的幼儿, 只要求他们能感受到乐曲积极向上的情绪, 能用简单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即可, 而中大班幼儿倾听能力增强, 则要逐步培养幼儿倾听音乐的习惯, 要让他们能分辨乐曲中乐段明显的重复和变化, 同时能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乐曲内容。

再者, 在韵律活动中, 角色和道具是帮助幼儿开展想象的媒介, 幼儿对于各种各样的道具都非常感兴趣, 对于不同的角色则有着不同的喜好。 对此, 我首先会丰富幼儿对角色和道具的认识, 鼓励幼儿摆弄各种道具;之后, 我会尝试让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和道具来进行表现。 例如, 在开展《 小鱼游》 的律动活动期间, 我在音乐角中投入了鱼、水草、珊瑚、鱼食、船等道具, 孩子们对这些道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摆弄过后各自选择了喜欢的道具, 分别饰演不同的角色, 充分展开想象, 表演出各种各样的“ 鱼儿游”情节。

幼儿园韵律活动 篇8

而《纲要》也指出:在支持,鼓励幼儿参加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由此可见,对于幼儿来说,以韵律活动的形式促进其想象力的发展无疑可为他们以后的创新打下基础。

关于通过韵律活动促进幼儿想象的尝试,本人结合自身的带班经验,我将从什么是韵律活动、韵律活动的准备、结合想象在韵律活动中的开展以及多元化的奥尔夫音乐教育等几个方面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和交流。

一、如何选择适合的音乐活动材料

1.音乐活动的选择。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所以,选择一首合适的音乐是韵律活动的基本准备环节。一首好的音乐更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和创造性。由于3~4岁儿童年龄较小,一些含有复杂情绪、悲伤的歌曲并不适用于该阶段儿童。我们可以选择的是一些欢快的儿童歌曲。其次,4~6岁儿童可以开始接触一些一般性中国风的歌曲,这对拓展幼儿的想象力以及满足幼儿对新鲜音乐的追求。所以儿童韵律活动的音乐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节奏快慢适中,音乐形象较为生动,以欢快基调的歌曲为首;二是选择以重复偏多的旋律,使幼儿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三是拓展幼儿的音乐领域,尝试不同国家多元化的乐曲。

在一次韵律课上,我们的主题是模仿小鱼玩耍嬉戏。我准备了两首歌曲让孩子们自己听、自己辨别,然后选择这节韵律课我们到底用哪首音乐作为我们的背景音乐,这两首歌曲分别是:世界名曲《水族馆》和中国著名的儿童歌曲《快乐的小鱼》。我发现当我在播放《水族馆》的时候,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快地就被其他东西给分散了,有的幼儿还告诉我说这首音乐很恐怖;而在播放《快乐的小鱼》的时候,孩子们的兴趣就立刻就被激发出来了,有的在随着音乐学小鱼儿游,有的甚至竟然跟着哼唱起来。最后我要求幼儿们举手决定用哪首歌曲时,只有两个小朋友选择了《水族馆》,其他小朋友均选择《快乐的小鱼》。后来我才发现原因是《快乐的小鱼》这首儿童歌曲欢快自由,旋律简单,更容易激发儿童创造对于小鱼儿在池塘里游来游去的情景。

2.动作的选择。

学前儿童韵律活动的动作主要可以选择两类:一是一般生活活动,如走、跑、跳、蹦、拍手等;二是模仿动作,如模仿青蛙蹦、小鸟飞,小鱼游、小兔跳等。这两类动作在教师没有刻意教授的情况下儿童也可以通过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探索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

如在韵律活动《动物园》中,伴随着儿歌的开始,幼儿们在听见儿歌内容后,自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模仿起各种动物来。模仿小白兔两只手的食指和中指竖起来放在头上蹦来蹦去;模仿小鸟儿挥动着手臂转圈儿;两只手指弯曲放在脸颊两侧模仿大老虎,还模仿老虎“啊呜”、“啊呜”的叫。这些都是我们老师从来没有刻意去教的。

二、开展韵律活动的形式

陶行知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所以要开展形式多样的韵律活动。

1.开展舞蹈型韵律活动。

如老师播放《柠檬树》这首歌,带着儿童重复踮脚、小碎步、耸肩等动作,跟着音乐的节奏进行,使幼儿在动听的音乐中,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对幼儿日后舞蹈的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

2.开展歌表演型韵律活动。

在一次韵律活动公开课上,老师选择了表演型韵律活动《幸福拍手歌》。在这节公开课上,幼儿的兴趣被充分的激发出来,跟着老师的音乐表演拍手、跺脚、拍肩膀、摸摸头等一系列动作,轻松地演唱歌曲。

3.开展音乐游戏型韵律活动。

我们班有一次在韵律课上采用音乐游戏的形式,在“猫和老鼠”的游戏中,学唱《猫捉老鼠》这首儿歌。先让幼儿学习猫、老鼠的动作,然后记住歌词并进行演唱。为了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巩固这首儿歌,我们开始玩“猫和老鼠”的游戏。老师扮演猫咪,小朋友们扮演老鼠。在猫捉老鼠的过程中边做游戏边唱歌。将游戏融入音乐中,更好的让儿童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理解、感受整首儿歌。

三、针对儿童不同年龄段的特点,采用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

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奥尔夫认为“完全从即兴(创造性)出发的自由教学,永远是一个卓越的出发点”。所以即兴(创造性)也成为了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最核心、最吸引人的地方。

在我们班一次音乐律动活动中,采用了奥尔夫音乐律动活动《身体音阶歌》。通过让幼儿摸摸自己的小脚、膝盖、双腿等等学唱音阶,能够让儿童自己理解到音阶是从脚到头,再从头到脚,而音调是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在音阶中通过律动表演得以理解音阶,记住音阶,这样幼儿学唱音阶就不会枯燥乏味了。在幼儿学会唱音阶后,有的幼儿创造性的随机摸头、叉腰、摸脚、拍肩膀,同时对应唱出“西”、“发”、“索”、“哆”。这样具有创造性行为让我们感到吃惊和欣慰。

音乐韵律活动作为学前音乐教育形式中最常见的教育活动之一,让幼儿在音乐中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个富有生机的画面。通过聆听不同年龄段发展的音乐,儿童的创造性才能被源源不断地挖掘出来,才能拓展他们的思维、提高音乐素养,同时锻炼幼儿的肢体动作,借助肢体语言表达音乐。而家长和老师通过观看幼儿自由的韵律表演,也能够观察到各个幼儿的肢体发展状况,以及心理活动。通过音乐的肢体表达,可以探究到每个幼儿内心的真实想法,或乐观开朗、或内向害羞,这样更容易了解儿童,根据儿童的不同性格,延伸到幼儿园甚至是平时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中去。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乃是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给孩子在韵律活动中一点自由想象的空间吧,让他们在音乐中自由自在地徜徉!

大班幼儿韵律活动教学案例 篇9

(一)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旋律和ABA结构,学习用小鸭子走路和看花等动作分别表现A段的欢快与B段的悠扬。

(2)探索表演各种花的造型动作,表现B段各句的起止和过程。

(3)体验用不同身体动作表现各种不同形状的花的神奇。

(二)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

组织幼儿观察过多种姿态的不同颜色、不用形状的花。

小鸭子、鸭妈妈以及各种造型的花卉图片或桌面教具。

鸭妈妈头饰一个,小鸭子头饰人手一个。

(三)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逛公园

(1)春天到了。公园正在举办《花卉展览》,我们一起跟着爸爸和妈妈去逛公园看花卉好吗?

(2)幼儿围成大圆圈,开展音乐游戏《逛公园》。

(3)小猫捉老鼠了,爸爸、妈妈带着大家一起来到了公园。哇!公园里的花卉真漂亮呀!听说公园有花卉展,许多朋友纷纷前来,快来看——谁也来公园了? 2.布置花卉场景

教师随着音乐的节奏,操作小鸭子和鸭妈妈教具,让幼儿初步了解乐曲的结构。

(1)鸭妈妈带着可爱的小鸭子在赶路,他们去花会观赏鲜花,花会上的花千姿百态,真漂亮呀!鸭妈妈带着宝宝看得真开心。天黑了,鸭妈妈带着小鸭子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2)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你觉得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再次欣赏音乐观看表演,引导幼儿感知小鸭子去公园赶花会和小鸭子回家的音乐是一样的。

3.教师扮演鸭妈妈、幼儿扮演小鸭子角色,开展《赶花会》韵律活动

(1)鸭妈妈带着小鸭子赶花会,你觉得他们高兴吗?

(2)教师唱谱,带领幼儿随着A段音乐,欢快地表演小鸭子走路的动作。

(3)《花卉展览区》到了!花儿真美丽呀!看一看,做一做花儿开放的动作。

(4)教师唱谱,带领幼儿探索表演开花、摆造型动作,教师反馈,幼儿练习。

(5)幼儿完整地倾听教师唱谱,欣赏B段音乐,并做开花摆造型动作,教师可用动作及语言给予提示。

(6)天黑了,小鸭子和鸭妈妈逛花卉也很累了,我们跟着音乐走回家吧!教师边唱谱边随着音乐表演鸭走路的动作。

(7)教师带领幼儿连贯完整地听音乐表演《赶花会》,在开花前和变化动作前,教师均可用手势提示幼儿变换动作。4.讨论活动

去公园赶花会人很多,在路上我们要注意什么?提醒幼儿学会找空地方行走,避免和他人发生碰撞。

让幼儿在音乐的感染下开展想象创作,学习小鸭子走路等动作,然后重现秋游中的赏花活动,激发幼儿通过动作尽情地表达自己对花的喜爱之情,并乐意参与到游戏中去。活动中引导幼儿用身体来表现不同的花的造型动作,除了幼儿单个的造型,还有两个幼儿合在一起做开花造型动作,也有三个及更多幼儿的合作造型,还有幼儿结合了我们春游时看到的美丽的花卉做了造型,这些都给活动增添了一些亮色。

(四)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在孩子创编花的造型动作这个环节中,我通过了让幼儿欣赏各种盆栽及根据图片上的4种有特色的花的造型来模仿,创编花的造型动作,很多幼儿都 能够在 老师的引导下展开丰富的想象,做出各种花的造型,来充分感受美,表现美。最后的拓展游戏花儿找朋友的动作表演,我觉得很有意义,可以放在根据音乐完整表演的过程中。

二、张家爷爷的小花狗

(一)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并唱准如弱起的节拍。(2)尝试用拍身体的方法替代部分歌词,玩默唱的游戏。

(3)在默唱的过程中,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玩具小狗一个。

(2)幼儿会玩音乐游戏《小花狗》。

(三)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小花狗》

教师出示玩具小狗: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玩游戏《小花狗》好吗? 2.幼儿学习歌曲《张家爷爷的小花狗》

(1)教师:刚才,我们玩了好玩的小花狗游戏,你知道这只小花狗是谁家的小花狗吗?你知道这只小狗叫什么名字吗?

(2)教师随着音乐轻声地念歌词,然后,带领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

(3)教师放慢速度唱歌,幼儿感受其中的弱起部分。

(4)幼儿学唱歌曲,教师用指挥的方法,在重拍处用“点头”的方法唱准节奏。

(四)学习玩“默唱”的游戏,表演歌曲

(1)默唱游戏:唱一唱,拍一拍。教师:我们要来玩一个游戏。在唱歌曲的时候,有的歌词不唱,用动作来表示,你们想做什么动作?

(2)幼儿自主选择动作,教师帮助确定,并带领幼儿练习,例如:拍手、拍腿、拍肩等。

(3)不唱第一句歌词。师生听音乐拍手和歌唱,进行默唱活动。(表演2遍)

(4)教师选择“小花”的歌词,带领幼儿默唱歌曲,试试不唱“小花”,在“小花”歌词处做捂嘴巴动作。(表演2遍)

(5)变化默唱歌曲的动作,引导幼儿不唱“小花”,但在“小花”歌词处做拍腿动作。(表演2遍)

(6)幼儿尝试默唱别的歌词,表演歌曲。

教师:你们还想不唱什么歌词,玩默唱游戏呢?(例如:叫小花、名字、小狗等)带领幼儿唱一唱、拍一拍,进行默唱游戏表演活动。

(五)活动反思

在幼儿学习默唱的方法时,如果幼儿有困难,教师可以降低难度。在唱到不唱的歌词时,可以用捂住嘴巴的方法进行,也可以从整句不唱开始,逐步过渡到一个词不唱。为增加活动情趣,教师可引导幼儿为小狗起名,也可以用幼儿起的名字替代小狗的名字。在幼儿熟悉了默唱的方法之后,可以增加游戏的难度,不唱部分可以由一个词减少为一个字,或者由一个词增加为几个词;也可以使用加快速度的方法增加难度。向家长介绍游戏的方法,提供歌曲,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父母一起玩玩唱唱,体验亲子游戏带来的快乐。在数学活动中玩“拍手数数”的游戏。游戏可以这样玩:教师报一个数字,幼儿按这个数字有节奏地拍手。教师视幼儿的掌握情况,数字可以由小到大,要求幼儿拍手的速度也可以越来越快,从而不断地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巩固幼儿对数的认识。

三、快乐的阿依古丽

(一)活动目标

(1)在听音乐合拍做动作的基础上,学跳有情节的新疆舞。

(2)按舞蹈情节记忆动作顺序。

(3)初步体验新疆舞蹈的欢快与民族特色。

(二)活动准备

(1)新疆娃娃或新疆帽一顶。

(2)人手一件打击乐器。

(三)活动过程

(1)在《水果丰收》乐曲伴奏下,复习踵趾步及摘果子等动作。

(2)了解《葡萄丰收》舞蹈情节。

(3)教师出示新疆娃娃或新疆帽,幼儿观察并说出这是新疆小朋友以及新疆人最爱跳舞的特点。

(4)教师讲解舞蹈情节。

(四)学跳舞蹈(1)教师示范,幼儿欣赏。

(2)教师再次舞蹈,幼儿观察并说出老师跳了些什么动作。

(3)先练习“手”的动作。在座位上坐着做、站起来站在椅子前面做。

(4)重点练习踮步与进退步。

(5)教师边说故事情节,边示范舞蹈,幼儿跟着老师学习舞蹈。

(6)重点练习在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动作,在继续完整练习舞蹈。

(7)教师或一些幼儿戴新疆帽舞蹈,其余幼儿欣赏并拍手伴奏,体验新疆帽舞蹈的欢快情绪和民族特色。

(8)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在教师指挥动作的暗示下,进行即兴地齐奏或轮奏。对于踵趾步孩子还是不太会,一折一折的,没有美感!看来不止要教会,还要培养他们对于舞蹈的美感。

因为教室场地比较小,所以我把动作分成手和脚两部分。先根据情节练习手部动作。然后再站起来练习脚部动作。因为有了故事情节动作顺序倒不难记。就是踮步与进退步需要特别的练习。

(五)活动反思

(1)针对班内幼儿多的实际情况,可以把幼儿分成男女两组,这样学习时对掌握不好的孩子老师能个别指导,根据男女幼儿的不同情况进行教学。鼓励女孩创编不同的动作,在自己的实际能力上得到提高。

(2)学习动作时,孩子之间会互相遮挡,可以把动作图谱先分散在教室四周,让孩子自由选择进行模仿练习,教师进行观察指导,等孩子基本掌握动作后,在放在一起连贯表演。这样,更尊重幼儿、主体性得到更好的体现。

(3)老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体态语来控制幼儿的情绪,如眼神、动作。另外音乐指令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如1234567来让幼儿起立准备、7654321回到自己的位置。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形成良好的音乐活动常规,让音乐活动上得轻松自如。

四、啄木鸟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理解乐曲的内容,并能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啄木鸟活动的动作过程。(2)引导幼儿自己分辨乐曲的基本结构。

(3)幼儿在表演时能加入表情,并体验表演创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啄木鸟》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以故事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早上好。今天老师要给你讲一个故事。你们想听么?

果园里,有些松树生病了,一点精神也没有,一只啄木鸟飞来了,她东看看西看看,仔细地检查,发现原来是虫子在捣乱。于是,它就“笃笃笃”地为大树治病。松树慢慢地好起来,感觉舒服多了。啄木鸟开心地拍起了翅膀。最后大树的病好了,啄木鸟高兴地抖动着翅膀,跳起了舞,可开心了。

(2)幼儿听音乐,根据故事情节,尝试分辨乐曲结构后学习创编动作。

1)师:小朋友们,刚才老师给你们讲了啄木鸟的故事,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听一首《啄木鸟》的歌曲。你们要仔细听听看,音乐中哪一段是松树生病,啄木鸟检查?哪一段是啄木鸟捉虫的音乐?哪一段是松树感觉很舒服长叶子的音乐?哪一段是啄木鸟跳舞的音乐?

2)老师完整播放音乐一次,引导幼儿认真倾听音乐后自由做动作。3)老师引导幼儿逐段欣赏儿歌。

师: 你觉得这段音乐说了什么事?(教师播放“查病”音乐,引导幼儿理解音乐内容)师:啄木鸟会怎样查病呢?(幼儿扩散回答)幼儿集体在“查病”音乐中自由表演啄木鸟检查的动作。(老师要提醒小朋友要注意动作、表情、眼神的引导)

幼儿仔细欣赏“治病”音乐。教师提问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一跳一跳的、很快等)是啄木鸟在干什么的音乐?(引出治病)

师:啄木鸟会怎样为松树治病捉虫呢?(逐渐引导幼儿自己用动作表现,老师要适当的知道幼儿)

幼儿伴随“治病”的音乐自由表演啄木鸟的捉虫子的动作。(老师要提醒小朋友要注意动作、表情、眼神的引导)

让幼儿欣赏“松树长叶子,啄木鸟跳舞”音乐后老师提问:松树身上的虫被啄木鸟捉掉了,感觉怎么样?(很舒服、慢慢地、很高兴等)它会做什么动作呢?(幼儿创编大树长枝叶和啄木鸟跳舞的动作)

(3)幼儿随音乐完整表演创编的动作。1)幼儿整体表演。

2)幼儿分角色表演。(男孩当苹果树,女孩当啄木鸟,然后再反过来表演)(4)活动结束。

幼儿陪着老师随《啄木鸟》的音乐背景做飞翔动作走出教室休息。

(四)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可充分发挥想象,根据乐曲旋律理解故事内容,并创编相应动作。班级幼儿节奏感较好,在欣赏音乐时就能根据节奏的旋律动起来,并且很快就发现了乐曲的特点。我请了几名幼儿上台手拿“啄木鸟指挥棒”随着音乐律动,体验音乐节奏,幼儿在此环节兴趣浓厚。整个活动环节流畅,从熟悉音乐到创编动作,幼儿都掌握得比较好。最后的集体表演也比较成功,大部分幼儿即能创编新动作也能找准音乐中的强拍。

四、杀鸡宰鸭

(一)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杀鸡宰鸭》。

(2)能根据歌词创编找鸡(鸭)、抓鸡(鸭)、杀鸡(鸭)、吃鸡(鸭)等动作。(3)体验生活中热情招待客人的快乐情感。

(二)活动准备(1)熟悉歌词。

(2)教师事先让幼儿观察捉鸡(鸭)、杀鸡(鸭)的过程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3)鼓励幼儿在爸爸妈妈杀鸡(鸭)时做他们的小帮手。(4)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用挂历纸制作厨师帽。

(5)炖鸡汤和红烧鸭的实物,歌曲录音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扮演厨师,导入活动

(1)我是个厨师,今天我给大家做了两道好吃的菜,你们想知道是什么菜吗?让我来唱给你们听。

(2)教师范唱一遍歌曲,在歌曲的结尾出出示两道菜(炖鸡汤和红烧鸭)

(评:教师在开头以厨师的身份导入,让幼儿进入“厨师做菜”的情景,使幼儿在开头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有利于活动的更深层的开展。)

2.幼儿学唱歌曲

(1)厨师做的是什么菜?(炖鸡汤、红烧鸭)要做出这两道香喷喷的菜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找鸡(鸭)、抓鸡(鸭)、杀鸡(鸭)、拔毛)

(评:在这一环节教师巧妙的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结合起来,)

(2)幼儿与教师一起在音乐的伴奏下说歌词。(评:在这里出现音乐是为了让幼儿在熟悉歌词的同时感受的歌曲旋律,为下一环节的填词歌唱打下基础。)3.幼儿学唱歌曲

(1)放慢速度,让幼儿试着在音乐的伴奏下填词歌唱。

(评:在没有范唱的情况下,让幼儿尝试填词主动学唱,是基于幼儿对歌词曲调比较熟悉)

(2)请幼儿用清晰快乐的歌声表现接待客人时的愉快情 感。

(四)活动反思

(1)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找鸡(鸭)、抓鸡(鸭)、杀鸡(鸭)、拔鸡(鸭)毛、吃鸡(鸭)的先后过程。

“在做这道菜地之前,我们先要学会找鸡(鸭)、抓鸡(鸭)、杀鸡(鸭)等准备工作,你看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句歌词?为什么?你喜欢这句歌词配上哪个动作?

(3)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双手按|× ×× × ××|的节奏轮流做 拔毛的动作。请一些创编的较好的幼儿做示范表演。

(4)启发幼儿为第12小节创编各种表示高兴的动作。(高兴得跳起来、跳起了舞

(5)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共同讨论逐句创编1--12小节的歌表演动作。

(评:这一环节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创编拔毛时“横拔”、“竖拔”、“两只手轮流拔”等都是幼儿的创意。)

五、兔子舞

(一)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结构与节奏,掌握小兔“跳、蹦”两个基本动作。(2)大胆探索创编木偶小兔的动作,并能合着音乐节奏运动。

(3)享受游戏情景营造的快乐,发展空间协调能力和结伴交往游戏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兔子头饰一个。

(2)录音机,兔子舞音乐。(3)事先请一幼儿扮兔姐姐。

(三)活动过程

(1)幼儿坐成半圆形欣赏音乐,感受快乐情绪。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从跳舞毯那里带来一首音乐,你们想听吗?(想)好,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幼儿欣赏音乐,并自由做节奏动作,如拍手、拍腿等。师:“喜欢这段音乐吗?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师小结:“这是一段非常活泼、热情的音乐,听了让人觉得特别开心,特别想跳舞。”幼儿边听音乐边自由表演。

(2)熟悉木偶兔子的故事,探索创编木偶兔子的动作。师:“嘘,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音乐说了一个故事—木偶兔子开音乐会的故事。夜幕降临的时候,森林里一片安静,木偶兔子们聚在草地上,围坐成一个大圆圈,当有魔力的音乐传来,奇迹出现了,木偶兔子全身活动起来,跳起了快乐的兔子舞。”

师:“让我们一起变成木偶兔子,起来跳舞吧。”“木偶兔子变变 变—幼儿做木偶兔造型。

幼儿创编木偶兔的舞蹈动作,全体幼儿表演木偶兔子舞。以“领头人”的方式,幼儿随音乐舞蹈一次。师:“刚才XX小朋友的动作特别 有节奏,有精神。”幼儿跟着学。“XXX小朋友跳舞时笑得特别甜。”幼儿跟着学。师:“让我们有精神地、快乐地再来一次。”幼儿随音乐再表演一次。(3)用“兔姐姐”教学的方式,学习小兔跳、蹦两个基本动作。学习第一个基本动作:兔跳。师:“学会了木偶兔的舞蹈,不知能不能去参加兔子音乐会,让我们好好想想办法。”(兔姐姐跳上)

师:“HEIIO,兔姐姐。” 兔姐姐:“HEIIO,木偶兔子们。” 师:“兔姐姐,你去那里呀?” 兔姐姐:“我要去参加兔子音乐会呢!” 师:“太棒了!你能不能带我们一起去呀?” 兔姐姐(作思考状):“行是行,可是你们会学兔子跳了吗?”请幼儿上来学兔子跳。兔姐姐:“对了,兔子跳是用脚尖轻轻地跳,低低地跳,像我这样。还要有节奏地跳,瞧这样。”示范:

前 后 前前前; 1 2 3 4。

(跳 跳 跳跳跳 拍手 拍手 拍手 拍手)幼儿伴乐自由练习。

学习第二个基本动作:兔子蹦。兔姐姐:“木偶兔子们跳得真不错,如果再加上兔子蹦起来的动作就更好看了,瞧我这样。”示范:

前后前前前,蹦嚓 蹦嚓 蹦嚓 蹦嚓。

(跳 跳 跳跳跳,踢腿 踢腿 踢腿 踢腿)

“如果你们学会了这个动作,就可以去参加兔子音乐会了!BYE—BYE。”(兔姐姐下)教师讲解师范动作难点:伸出腿,勾脚尖,另一条腿曲膝。幼儿伴乐自由练习。(4)组合兔子跳和蹦两个基本动作。师戴上头饰:“现在,让我这个兔姐姐带你们去参加兔子音乐会吧。不过天黑了,森林里可能会迷路,小兔千万不要掉队!”

众幼儿用基本动作组合成韵律动作前行。师:“瞧,这里就是开音乐晚会的大草地。咦?怎么没人?” 录音机传出有魔力的声音:“亲爱的兔子朋友们,你们来迟了,今天的舞会已经结束,请你们明晚七点钟准时来参加我们的兔子音乐会。BYEBYE—”

师:“今天我们练兔子舞迟到了,让我们回去休息休息,养足精神,明天再来!”幼儿喝水休息。

(5)进一步熟练韵律动作,享受游戏情境的快乐。兔姐姐上:“小兔子们快醒醒,我们要去参加兔子音乐会啦!让我们坐上动物快乐小列车,出发吧!呜—”

幼儿双臂搭在前面小朋友肩上成火车状,蛇行韵律成圈状。师:“终于来到目的地,让我们到大草地上找个位置,等待音乐会开始吧。” 录音机传出有魔力的声音:“哈哈,亲爱的兔子朋友们,兔子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在今天的舞会中,我们将选出跳得最棒的木偶兔子,做为我们的小舞星,并为他戴上最美丽的花环。好!让我们随着音乐尽情地跳起来、动起来、扭起来吧!”

劲舞音乐响起,众幼儿表演创编的木偶兔子的各种舞蹈动作。幼儿推选出若 干名小舞星,师为他们戴上花环,并祝贺他们。

(四)活动反思

(1)适时引导,拓宽孩子思路。有时孩子很想表现,但不知往何处思索,这时教师在活动中抛给他们一个智慧之球是多么重要。比如让孩子自由想象兔子是如何跳舞的,第一个小朋友往上跳了,我马上暗示孩子们从兔子跳舞的方向来表现,他们马上表现了往前,往后,往左,往右,旋转的小兔跳。我把他们的不同方向兔跳动作一串联,我们的兔子舞就创编好了!

上一篇:做幸福的老师心得下一篇:从迷茫到看到希望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