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理论研讨论文

2024-09-13

党建理论研讨论文(共8篇)

党建理论研讨论文 篇1

学习型党组织如何建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我们党站在新世纪新的历史发展

起点上提出的新的建设理念和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学习型党组织如何建设是当前迫切需要探索的现实问题。

领导干部要带头“真学”

中国共产党怎样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自身的先进性,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这是我们党建中最重要的战略问题。解决这个战略问题,最核心的就是要建设成用科

学理论武装,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学习型政党所体现的是科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而学习

型党组织所展现的是学理论之风、用理论之道、结理论之果。把“学习”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特征、组织活动的主要内容、提高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学习型政党才有坚实的根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就是要大兴学习之风。兴学风,最关键的是党的基层组织,因为它既是科学理论的指导教育者,又是广大党员学习的组织和考察评判者。如果一个组织失去理想信念追求,其工作就一定失去灵魂和方向。大兴学风,学什么呢?中共中央办公厅2010年2月印发的《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中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主要内

容。这五个方面是一个知识群结构,是党组织和组织内成员的必备课,也是发挥先进性作用的根本支撑。广大党员是否“真学”,聚焦的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领导干部行为示范,德为楷模,学为人师,这是他之所以成为领导必备的条件,是在学习中创造出来的。当前,绝大部分党员干部是注重学习与修养的,但也有些党员干部以工作忙为由不善于学;有些党员干部不学无术与学邪道之术;有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有些言行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等等。这些都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难题。

以真用为学习之纲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进入这个过程需要一种精神。这种心灵和精神就是对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缺失这种“感应”的党员干部是难以担当此重任的;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就会焕发出一种“活力”。

学习不是目的,实践中运用绩效才是根本。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不是为学习而学习,而要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在“真学”的基础上,做到“真用”。何为“真用”?那就是党的组织依据本单位、本部门的客观实际,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根本目标,切实谋划出本地部门、本行业的发展思路,不断寻找发展的切入点,理顺并制定发展行动的规划路线图,组织党员群众大力开展实践活动;党员干部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升本职工作能力,以求更好、更快地取得工作绩效。

“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实效。党组织干部与党员的工作作风好不好,始终体现在行动上。是脱离实际、拍脑袋与凭想象决策,还是放下身段、深入基层、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还是做表面、摆架子、搞短期行为?是铺张摆阔、奢侈图乐,还是艰苦奋斗、情志高远?面对这些问题,践行后者的党员、干部才是学习型党员、学习型干部的行为范式。

学习型党组织应大力推进党员干部深入实践的行为范式与发展。只有通过实践途径,才能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才能依据实情改革创新、提升能力;才能保持党组织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优良作风。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这是人人都明白的哲理,但就是难以落到实处。究其原因,有客观的方面,但更多的是主观内因。为促进党员干部这一行为范式的自觉发展,学习型党组织应注重四个硬件建设:一是党组织的网络平台建设;二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系列具体内容规定及其规划的文本建设;三是实践调研成果的公开、公示及其评价体系建设;四是调研团队的组建及其奖惩激励机制建设。

建设时应注重党建文化培育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有终极目标的。这个终极目标应该是:形成浓厚而科学的、本组织所独有的党建文化。因为只

有高态势的文化才能饱含着巨大发展潜力。我们党提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就是要形成党建文化自觉型和文化特质型,实现党建价值的最大化。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当一个地域或一个组织的文化产生以后,这种文化就成为了一种方向性的模式文化,形成一种本土的发展理念。因为文化里凝聚了人群的思想方式、生活样式、价值观念和信仰习俗。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面临着文化抉择、文化定位问题,这时的文化就会起着支撑和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所以说,文化自觉与文化特质是判定某种模式发展和发展后劲的重要标志。形成党建文化自觉与文化特质对有90年建设历史的大党来说,已不是一个孤立的理念,而是一种文化观和有着深刻意涵的文化理论。它是指生活在党组织中的群体对党建氛围与发展模式的探寻与坚持,对所具特色和发展趋向的把握,以不断提升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进而取得适应国内外新环境、适应新时代执政党的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日益增强党组织的领导力和党对群众的凝聚力。党建的这种文化,只有当它从个体转化为群体自觉并形成独有特质的时候,才能引领社会前进,才能形成支撑民族复兴繁荣的先进文化体系,而学习型党组织正是完成这个转化的关键。

学习型党组织应抓好党建文化自觉和文化特质建设。党建文化自觉,包含着对我们党的建设传统文化对比研究和在世界各国党建语境中对我们党的文化坚持与发展的思考。党建文化特质是党组织具有强劲向心力的最根本的属性。第一,应不断坚持党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学习型党组织在世界意识形态多元化思潮中应该成为领导和组织党员发展先进文化的力量源泉,自觉担负起党建和民族文化传统的保存、清理、批判、传播的责任,自觉承担起推进党建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第二,应不断坚持对社会多元文化的吐纳与整合,自觉担负起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文化和西方国家的文化鉴别、选择、消化的责任,在促进不同国家政党、不同民族文化相互理解与借鉴中重视沟通与对话,反对文化霸权,促进社会多元文化的良性互动,努力成为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桥梁。第三,应不断坚持党建文化的引领职能。学习型党组织要突出党建人才培养、党建科学研究、党建工作服务的三大优势职能,在推动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中,自觉担当起文化传承创新者的引领重任,有效提升党建文化活力,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党建文化引领之路。

党建理论研讨论文 篇2

1 科学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立党、兴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我党是一个一贯重视思想理论建设的党, 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 视为党的建设的灵魂, 思想理论建设在党的建设中永远放在第一位。因为在中国, 如果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更不可能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 也可以说,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立党、兴党的科学理论。

回顾历史, 随着近代中国的沉沦, 先进的中国人奋起抗争和探索, 不论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各种救亡图存运动由于没有科学理论指导, 都归于失败。真正引导中国找到出路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后,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先进的知识分子把它和工人运动相结合, 以之作为指导工人运动的科学理论。正是靠这一政治优势, 才能够在旧中国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社会里, 建立起一只团结统一、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工人阶级先锋队, 从此中国革命面貌为之焕然一新。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最终找到的救国救民的科学理论武器, 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不仅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中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纵观20世纪以来的历史, 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 及其所取得的一切成果, 归根到底都是与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紧密相连的。

2 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 要求我们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水平

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是丰富的、发展的、与时俱进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拥有最先进的思想理论去能动地指导实践。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根本标志, 就是拥有符合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 而且善于运用这一理论武装自己和指导实践, 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不是抽象的、静态的、绝对的, 而是具体的、动态的、相对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时代背景下, 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具有不同的任务、特点和要求。因此, 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必须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 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 以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新的理论成果———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1]。党成立88年、执政60年的实践从正反两方面证明, 什么时候我们能把马克思主义不断向前发展, 就能推动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反之, 如果我们思想僵化、保守, 固守马克思主义的某些教条, 事业就会受挫。我们要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 不仅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 更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 使之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不动摇,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这样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指导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

中国要继续前行, 既要继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又必须超越它, 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这样的思想路线重新恢复, 终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共同构成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 撑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每当历史发展到关键时刻, 思想解放往往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开路先锋, 使我们形成或进一步丰富、完善我们的科学理论体系, 由于我党把思想理论放在首位, 它又对实践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而指导伟大的实践不断地走向前进, 而鲜活的实践, 又需要理论的不断与时俱进, 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都是在持续不断地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 而要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又必须使之大众化。这样党的理论和实践才能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3 思想理论建设的一个重要作用, 就是为党建各项部署提供思想保证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建设, 因为党的建设历来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密切联系, 围绕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即党的政治路线进行, 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服务, 这是党的建设的目的。是否围绕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加强党的建设决定着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 而卓有成效的自身建设保证正确路线的贯彻执行, 同样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建设要确保始终围绕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 为它起保驾护航作用的就是党的思想路线, 即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政治路线正确与否的前提和基础。在中国只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来武装全党, 才能确保党建工作始终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建设的核心是坚持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在中国谁都清楚没有人民的支持, 就没有共产党的江山, 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 为谁服务、为谁谋利, 这是执政党建设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而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其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天中国社会转型为发展型社会, 而发展型社会的到来又影响了整个社会公共服务需求, 共产党站到这样一个新起点上, 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人民,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就必须时刻把老百姓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中。而这一切的根本首先是从思想上真正把共产党锻造成为民、务实的无产阶级政党,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创新发展理念, 拓宽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 切实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党就能永远立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不败之地。

坚持改革创新, 是党不断增强生机活力的动力、源泉。能否改革创新, 决定着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而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这就要求执政党不断适应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要求,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我们在60年执政党建设实践中坚持不懈地推进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和方法创新, 不断为党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而这一切的创新, 前提必须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 不断研究执政党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从而保证党在任何时候都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 更好地完成了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

民营企业党建:理论与实证 篇3

2007年4月6日,胡锦涛总书记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在继续抓好组建党组织工作的同时,努力探索和总结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发挥作用的经验。”这是对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方向性指引。

加强非公企业党的组织建设工作既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也是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而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则是加强非公企业党的组织建设的极其重要的内容和任务之一。

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的理性认识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既是我党的政治优势,又是我党的组织保障优势。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是保证党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党的先进性发挥的基础工程。这一战斗堡垒的功能和作用在非公企业党组织也无例外,只是同国有企业有一定的区别而已。

非公企业党组织战斗堡垒地位形成的认识。

与国有企业不同,非公企业党组织战斗堡垒地位的获得不同于国企党组织的他获性地位为主,而是自获性地位获得为主。即其战斗堡垒地位是通过党组织自身的努力获得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党的组织是在具备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即相应党员人数)建立;二是党的组织机构产生是通过党员民主选举;三是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是通过党组织的活动,特别是通过党组织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非公企业的贯彻落实和国家法律法规在企业的全面遵守而实现党对非公企业的政治领导地位和组织领导作用。也就是说,执政党对非公企业的政治核心领导地位的实现和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非公企业党组织帮助企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而实现的。非公企业党组织战斗堡垒地位的这种自获性,则更表现在党组织对非公企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遵从国家法律法规的坚定性和原则性上。离开这二性,其战斗堡垒地位则无从谈起。形象地说,“有为才有位”。

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认识。

为了保证非公企业党组织战斗堡垒地位的获得并实际地实现,党组织帮助企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遵从国家法律法规就十分必要和重要。与国企显著区别的是,国企主要是通过党组织对国企各级领导人员的任命来实现,而非公企业是党组织通过帮助企业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遵从国家法律法规来实现。甚至可以说,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领导作用是与企业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程度和对国家法律法规遵守程度成正比的。也正是基于此,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也才更难,也更为重要。因此,胡锦涛总书记才明确地提出了“努力探索和总结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发挥作用的经验”这样方向性的要求。

非公企业党组织战斗堡垒地位获得和作用发挥的难点认识。

较之国企党组织,其难点在于以下几方面:

第一,自获性地位的获取。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才能获得其战斗堡垒的地位,这对党组织成员的素质要求标准更高,能力标准要求更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和掌握程度更深,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把握更准。同时,也更要求党组织成员的党员责任心、使命感和组织观念更强等等。

第二,同业主的协同关系。企业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全面遵守,与业主和高层管理人员的关系极大。而业主和高层管理人员的多种素质的正确引导和提升是党的组织成员至关重要的工作内容。这对党组织成员的协同能力是一大考验。尤其重要的是,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成员在企业内部,也仅仅是一名普通员工,甚而在某些素质极低的业主眼中,也仅仅是他的一名“打工仔”。理顺与业主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获得地位,对所有党组织成员,也是一大考验。

第三,同广大员工的协调关系。因为战斗堡垒的地位是自获而不是他获(即通过上级任命),因此,党组织在员工眼中往往是可有可无的,面对无权、无势、无钱的党组织,员工们大多不能把党组织作为“领导”看待和对待,这是非公企业党组织面临的尴尬困境。而党组织与其成员,则又必须面对所有员工开展工作并发挥自己的作用,其工作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员工们敬而远之是可以理解的。

第四,与横向组织或群体的关系处理。非公企业党组织及组织成员,必须面对企业的横向组织或群体如上、下游企业,周边关系企业,各种中介机构,社会组织,等等。在与这些众多群体发生关系中,无权、无势、无钱的党组织及成员的处境也十分难堪,这与国企党组织形成鲜明对比。

第五,与上级党政组织的关系。这也是非公企业党组织及其成员的微妙关系表现之处。上级党组织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往往只给非公企业党组织压任务、加压力,但又不可能给他们地位、权力与经济支持,这使非公企业党组织的难堪处境更甚。

探索民营企业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的实证举例

自党中央要求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以来,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明确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的方向性要求以来,各级党委大力加强了非公企业党的组织建设力度,使党的组织建设工作在非公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并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

强化党组织建设体制和完善党组织作用发挥机制。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民营企业中的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的全面遵守,还必须有党的组织建设体制保障和党组织作用发挥的完善机制保证。四川怡合企业集团公司于此作出了有益探索。

强化党的组织体制建设

公司党委成立伊始,就注重党组织领导成员与企业管理者交叉兼职即党组织与董事会、经理层交叉兼职的方法。注重集团公司下属公司党组织书记要从有威信、有党建工作经验、有能力、有较好群众基础的“四有”公司高层党员管理人员中推选产生。党组织与经营管理层交叉兼职,较好地完成了党务工作者从专职向兼职转型的发展。目前,在公司最高决策层董事会中,党员占50%,中层干部中党员比例高达80%,集团公司下属公司党组织的书记绝大部分由公司副总以上高层管理人员的党员兼职。这种交叉兼职体制既有利于党务干部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更有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得到有效贯彻执行和全面遵守的作用。这种体制为保证党在企业中政治领导地位的实现和作用发挥创造了一定的先决条件。多年来,由于党委系统组织体系健全,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大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使党组织的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轨道。近3年来,公司有150多名优秀员工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有50多人入党。

完善党组织作用发挥机制建设

几年来,集团公司党委逐步建立了党委、党总支(支部)和各群团组织的一系列保障党组织作用发挥的制度机制。包括党委、党总支、支部工作制度,群团组织工作制度,定期开展党群工作例会制度,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党建经费保障制度等多种制度。如定期开展党群工作例会制度,把例会作为了解职工思想动态,统一思想认识,部署相关工作,协调企业与职工关系和强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和国家法律法规全面遵从的重要形式。又如,党团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将党团工作目标量化,其考核结果与月度岗位工资及年终绩效奖金挂钩,促使党团工作深入实际、针对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相关制度体系的建立完善了党组织的作用发挥机制。

创新宣教形式,强化宣传教育,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深入人心,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和企业各种行动上。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建设的核心建设之一,当然也是企业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企业文化由两大部分组成:其一是企业对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措施与手段及国家法律法规的遵从举措;其二是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公民权力、平等意识、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和谐观念、责任感、使命感等)。四川怡合企业集团公司党委利用创新多种宣传媒体,将这两大部分有机地融合宣传到人,深入人心,并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行动上,保证了在微观上实现党对非公企业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和在宏观上对非公企业组织领导作用的实现。集团公司党委自2001年创建以来,公司的各项工作,尤其是经营活动,从没有发生过重大违法违纪事件,公司效益年年高速增长,创造了近5年年均税收7000万元的业绩,跨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行列。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基层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的战斗堡垒又一个作用发挥是“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即党在非公企业中的政治领导地位的实现和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党对非公企业的政治领导,一是通过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中的认真贯彻执行实现;二是通过企业党组织建设在企业员工的政治领导地位的实现和政治领导作用的发挥来实现。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可以用企业职工根本利益的代表来形象说明——企业职工把党组织作为自己的根本利益代表,有心事找党组织倾诉,有诉求找党组织反映,有困难找党组织解决,等等。怡合企业集团党委按照“引导监督、团结凝聚,依法维权,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创建和谐企业的实践中,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把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中的公民权力、平等意识、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和谐观念、责任感、使命感等落实到经营管理的各项行动中,把维护员工利益,营造和谐氛围作为党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党委(总支、支部)信箱、总经理信箱、企业网站员工论坛、员工座谈会、员工福利委员会、妇女委员会等多种渠道和方式,搭建起企业、党组织与员工间一座又一座连心桥,不仅全方位了解员工诉求,更是按法、按纪、按理切实解决员工的合理要求和遭遇的不公正对待。这使广大员工建立起了对党组织,进而对企业的高度信任,进一步释放了员工们企业主人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了企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四川银鑫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四川射洪虹桥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四川中源陶瓷有限公司党委、宜宾市成中投资集团公司党委等一大批民营企业党组织在此方面都作出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民营企业中,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是党在非公企业中组织建设强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形式多样,方法多种,在各种实践中还有多种创新。

党员争做企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非公企业中的主要实现形式之一,就是党员争作企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人物。四川银鑫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仅有党员11人,但每个党员都是本企业的或管理、或业务、或技术的骨干。通过民主选举,有3名党员进入企业核心管理层,8名党员成为中层干部。因为这11名党员个个都是业务尖子和技术骨干,他们的实际能力和管理水平赢得企业200多员工的交口称赞,在民主选举中,大家都把自己的一票投给他们。员工们称赞这11名党员技术是骨干、业务是能手,管理是内行,个个都是企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如党员曾兵牵头完成“5保美容3C融合技术”获国家专利后,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10万元。9名党员带头倡议《质量管理办法》后,11名党员全部主动挂牌担任“质量保障员”,为企业赢得服务和产品质量双优的良好品牌,成为业内的金子招牌。因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这个仅200多员工的企业先后获得“三菱汽车维修全国评比先进单位”、“四川省模范职工之家”、“成都市诚信服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推行党员承诺制,践行党员先进性。乐山市委在全市1876个非公企业党组织的9933名党员中全面推行党员承诺制,取得了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的成功经验。其主要做法为:分类明确承诺内容(按党章规定结合实际将承诺内容划分为“共性”、“个性”和“具体要求”三大类);扎实抓好三个结合(坚定党组织承诺和党员承诺相结合、坚持近期承诺和中长期承诺相结合、坚持许诺与践诺相结合);坚持把握两个原则(坚持符合企业实际的原则和坚持符合党员实际的原则);探索四项机制(建立兑现承诺的检查督促机制、建立落实承诺的支持机制、建立党员承诺的长效机制、建立党员承诺的奖励机制),等等。推行党员承诺制的结果,一是非公企业业主对党建工作的认同感加强,支持率大幅度上升,支持力度大大增强;二是非公企业党组织地位加强,党组织凝聚力增强,优秀员工和业务骨干入党积极性提高;三是非公企业党员形象大大提升,党员地位大大提升;四是企业管理逐步科学化、规范化;五是企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2007年,乐山市非公经济增加值245.87亿元,同比增长19.7%,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达66.8%,占GDP比重达54.3%。

树党员标杆,建立党员示范岗和党员先锋岗。四川怡合企业集团公司党委响亮发出“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所有员工向党员看齐”的号召,开展党员争先创优,党员挂牌上岗,建立“党员示范岗”、“党员模范区”和“党员先锋岗”等活动,让党员成为企业的标杆、旗帜,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好点子”征集活动中,共收到党员对企业经营管理、技术创新、文化建设、党建工作等各方面建议233条,对企业改革和各项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赢得广大职工的好评。又如,四川射洪虹桥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建立“党员示范岗”后,仅在献计献策活动中,仅有的23名党员向党支部提出改进企业管理、搞活企业经营渠道等多方面的建设性意见800多条,有210条被公司采用,节约成本和增加收入共计1000多万元。再如,广汉市四川华仪电器有限公司设立了“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车间”后,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群众监督作用,大大改善和提升了党群关系。

党员佩证上岗,强化党员自我约束。四川泸州市委开展党员示范活动,要求企业党员佩戴党员标志上岗,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扩大党员在企业的影响,加强党员自我约束,收到较好的效果。全市非公企业中的近千名党员佩证上岗,85名党员个体户挂牌经营,广大职工群众称赞说,在这些党员身上,我们看到了党员责任感、党员先进性,党的形象更光辉了。

党员联系员工手牵手。四川大英县在全县非公企业中广泛开展一名党员联系10名员工的手牵手活动,386名党员联系3709名员工,帮助员工解决具体问题7000余个。鑫亚纺织公司一名员工因病住院无钱做手术,联系该员工的党员向党组织汇报后,党组织组织捐款活动,为住院员工送去7000多元,解决了手术费用。因为手牵手活动,使广大员工亲身体验到党的“政治核心”领导作用而提高了对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认识,入党积极性高涨,近年来,已有296名优秀员工递交了入党申请书,64人光荣入党。

(作者为四川大学非公有制经济研究所所长)

党建工作研讨会 篇4

3月21日下午2:30,学院2013年党建工作研讨会在西校区南岳学院会议室准时举行。党委书记许金生,党委副书记皮修平,副院长张登玉、陈杰峰、聂东明,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出席了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落实十八大精神,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促进学院事业发展。

2012年,在学院组织的基层组织建设年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检查评比中,南岳学院党总支、计算机科学系党总支、教育科学系党总支的材料建设获得检查专家的充分肯定。研讨会上,三个部门分别提供了党建工作经验材料,南岳学院党总支书记高峰还作了大会发言。

副院长兼组织部部长聂东明、宣传统战部部长彭斌分别就如何抓好2013年党建工作作了安排和说明。

为了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按照教育部和省委教育工委的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我院积极谋划、组织,在全院师生员工中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并在研讨会上推出了该主题教育方案的讨论稿。与此同时,为了确保新党员质量,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学院将在全校大学生中开展“我是党员”主题教育。

学生工作部部长张云峰对“我是党员”主题教育方案进行了说明和解读。外语系党总支书记唐艳专门介绍了外语系酃湖中学大学生党员实践基地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学院决定将外语系在酃湖中学成立的大学生党员实践基地提升为学院大学生党员实践教学基地,并在研讨会上提供了一份基地建设方案的讨论稿。

南岳学院率先在全院大学生中开展了“我是党员”主题教育,成效明显。南岳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刘典文就南岳学院如何开展“我是党员”主题教育作了经验介绍。

与会代表踊跃发言,分别介绍了各自所在单位的党建工作经验,并就共同面对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研讨。

副院长陈杰峰在讲话中指出,学生工作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工作任务虽然艰巨,但做好了就会很有成就感,很光荣,会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他对党务工作者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落实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二是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抓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三是以公民基本道德建设为目标,抓好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本次会议由组织部、宣传统战部、学生工作部主办,南岳学院党总支协办。在协办会议过程中,南岳学院做了大量工作,副院长张登玉多次现场指导。他说,本次研讨会对南岳学院的各项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内涵丰富,意义很大;在大学生中开展“我是党员”主题教育,要强调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进一步丰富教书育人的内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党委书记许金生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并对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说,本次研讨会设计科学、主题突出,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目标明确、催人奋进。许书记希望和要求全体党务工作者要尽职尽责,推广、运用好本次研讨会的经验和成果,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要创新党建工作思路,努力提升党建工作水平;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许书记最后指出,只要大家

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共筑师院梦、共圆师院梦将会指日可待。

党委副书记皮修平主持研讨会。他在会议总结中指出,党务工作者要牢固树立两个理念:一是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工作研究,提升理论水平;研究工作,促进学院发展。二是做好工作,履行职责。工作做好,展示自我!学院事业发展的同时,个人的能力、水平和事业也应该同步提升。皮副书记最后提出,在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各党总支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调动全院师生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政治热情,坚持中国道路,发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建设美丽师院,用我们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托起美丽的中国梦。

加强党建理论研究和创新 篇5

加强党建理论研究和创新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蔡平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科学论断和重大命题,这是我们党对党的建设理论体系的又一个重大创新,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新认识和新概括,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内涵

(一)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内涵

党的建设科学化,简言之,它重在通过一系列科学理论、科学制度、科学方法的运用,努力使党的建设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以达到切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完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提升党的建设水平、党的执政水平和党的领导水平,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与领导地位。

(二)党的建设科学化的主要特征

1、规律性。规律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党的建设科学与否,区别就在于是否致力于研究、把握、遵循党的建设内部及外部之间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所以,致力于党的建设内部及外部诸要素之间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的党的建设模式,很显然就是党的建设之科学化模式。

蔡平,女,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成都610071)

2、导向性。党的建设科学化不是一个已经实现了的状态,而是党的建设的目标状态、理想状态、预期状态,是一个不断提升完善的过程。这也充分体现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导向性特征。

3、相对性。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在某一时期、某一环境、某一形势下被认为是科学性、先进性的党的建设模式,也许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进步,由于事过境迁而变得落伍过时了。因此,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永无止境的,也是没有终点的。

4、整体性。党的建设科学化既包括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也包括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党内民主建设、党内和谐建设、党的领导水平建设等方面的科学化。它是涵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要素的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宽领域的整体性概念,同时也是由党的建设整体的科学化所建构和支撑起来的模式。

5、制度性。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衡量必须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的制定不能依赖于“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也不能依赖于约定成俗、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必须上升到制度安排上,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什么样的党建模式、党建思维、党建做法才是科学的,党的建设科学化同时意味着党的建设的制度化。

6、民主性。党的建设科学化与民主化是内在统一的。推进党的建设的实践和经验充分表明:党的建设民主化是科学化的前提与基础,没有党的建设民主化就没有党的建设科学化。党的建设科学化所需要的科学理论、科学制度、科学方法都需要通过集体领导,在民主基础上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才能够不断得到提炼而形成。

二、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大意义、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由之路

党的建设是一项宏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始终高度重视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只有努力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才能全面加强和推进党的建设。

2、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推进党的各项建设的客观需要

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党内民主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就必须做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并且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核心,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为原则,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根本目的。只有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才能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把党的各项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3、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全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实现科学发展,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而绝不能不分轻重缓急、顾此失彼。做到党的建设科学化,就能确保科学发展,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本路径

1、科学化要充分实现党的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科学化的一个要义就是不能随心所欲,必须有所规制,有所信物。邓小平率先提出党的制度建设问题,他在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时,说:“制度是决定因素,那个时候的制度就是那样。”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从外部条件来说,就是共产党要接受监督。党的执政行为,党掌握的公共权力的运行,要处在各方面的监督之下,并且使这种监督制度化,避免权力运行的失范。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从内部要素来说,就是要发展党内民主并使其制度化。如何发展党内民主,邓小平提出首先要全面贯彻民主集中制,他特别强调在执政的条件下,要把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重心放在扩大党内民主上;其次要尊重和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因为民主的基础是权利保障。最后要健全党规党纪,使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实体性制度与程序性制度互相配套,把党内政治生活纳入制度化轨道。

邓小平关于党的制度建设的思想,适应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的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客观需要,推动了党的建设的新发展和党自身的现代化。党的领导制度、工作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党员权利保障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等各项制度逐渐建立和完善,特别是在关于发展党内民主的制度建设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创新。

党的十七大总结了党内民主制度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积极成果,提出了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实行代表任期制,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完善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推行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建立健全各级党的领导机关向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线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等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

所以,党的建设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过程,就是党的制度建设不断加强的过程,就是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没有制度化,就谈不上科学化。

2、科学化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科学化就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创新就是人的认识要不断适应发展变化了的实际,不断深化对于鲜活的实践的规律性认识。因此,科学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种精神,一种不断扬弃、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就在于马克思主义从来都主张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来没有终结真理。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不断强调要从各国的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列宁也是如此,比如在民主集中制问题上,在领导夺取政权和十月革命胜利后退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列宁注重强调集中制,强调党的高度集中统一和铁的纪律,他说:“无产阶级实现无条件的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但在苏维埃政权基本巩固以后,他又注意强调民主制的重要,强调发展党内民主。

今天,我们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三个历史性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

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这些转变,不仅带来了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而且带来了经济政治体制的深刻变革和阶级阶层关系以及利益关系的剧烈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用创新理论来指导新的实践。

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坚持创新是我们党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决定性因素,坚持创新才可以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胜任领导和执政的使命和责任。

3、科学化要能够掌握运用科学方法

科学化包括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有效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具体问题,推动党的建设发展的技术手段和工具。

今天,我们党的健身的历史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我们党难于简单沿用过去的方法来推进党的建设。特别是社会已进入利益格局多元、社会群体多元、社会价值多元的时期,党内也不是单一的利益主体,这就不难祈求用一种方法来处理和解决面临的问题。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供选择的现代科学方法,包括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和信息网络技术等等。尤其是在信息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如何利用互联网来加强和提高党的建设水平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在办好党建网站、建立党员信息库、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选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理机制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总结。简言之,方法科学了,党的建设的科学水平才能切实提高。

毛泽东关于党建理论创新 篇6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里,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如何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政党,是一个极其重大和十分艰难的课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党的学说,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解决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中建立、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党理论。

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坚持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遵照党的政治路线建设党;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把民主和集中辩证地统一起来;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努力,把本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搞好;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用整风形式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等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党原则,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党建理论研讨论文 篇7

关于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毛泽东同志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已提出了著名的基层党建理论。他提出“不同类型的基层党组织具有不同的地位”, 而“不同地位的基层党组织又具有不同的作用”, 并且强调“基层党支部应建在连上”。这些理论的提出虽然是在战争年代, 但其从“实践出发、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 直至今天仍然适用。

一、扎根基层, 发挥不同党组织的作用

我党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服务群众原则。作为基层党组织, 是党直接联系群众的枢纽, 服务好群众, 是党赢得群众依赖与支持的重要途径。毛泽东基层建党理论中特别提出了“不同类型的基层党组织具有不同的地位”, 而“不同地位的基层党组织又具有不同的作用”的观点, 这是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深刻认识,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 基层党建工作“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没有变。即使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 不同企业所有制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而私有制企业、合资企业中也纷纷建立了基层党支部。在我党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下, 党支部无处不在, 上至省市县级人民政府, 包括政府部门及下属企事业单位, 甚至已细化到街道、村、居委会, 甚至居民楼, 使党支部切实深入基层, 使党员干部确实深入“到群众中去”。

在基层党建工作中, 还要根据不同基层党组织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所处的社会地位,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 根据基层党支部的社会影响力和所能调用的社会资源, 设立不同的党建项目, 紧抓项目落地工程, 以发挥基层党支部的区域化优势, 切实为人民群众服务。

一是通过项目来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除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全面覆盖外, 还加强社区等最基层党组织的“共驻共建”工作格局。在居民委员会、居民楼宇内建立党支部, 使之成为社区、街道、村一级基层党组织的有效延伸, 以提高党组织的覆盖面;同时选取年轻化的党员干部队伍, 主动吸纳年轻业务骨干加入党组织, 以增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梯队建设, 使党建工作向年轻化、群众化发展, 以增强党组织的年轻活力。

二是通过书记项目完善党建工作的“一把手负责制”。鼓励基层党组织创建党建工作品牌项目, 并由“一把手”亲自挂帅, 以便于调动区域内的社会资源, 最大限度地吸纳社会力量, 与党组织一道为人民群众服务。同时党组织也通过与社会组织的沟通交流, 吸纳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在推行“一把手负责制”的过程中, 也加强了基层党组织的能力锻炼, 增强了党建工作的品牌化, 杜绝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将党建项目落到实处。

二、服务群众, 需求推动党建工作创新

毛泽东基层党建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支部建在连上”。虽然这个观点产生于战争时期, 正是我党在提高红军战斗力、加强部队基层党组织核心地位的关键时期, 也是部队建设转型的重要时期。而今天, 我国同样面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 也正是亟需党建工作转型创新的时期。根据我党历来党建工作的经验, 越是转型的关键时刻, 越需要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以使我党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利益上向前发展, 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基层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最为紧密而直接, 甚至基层党员干部多采取面对面的形式为人民群众服务, 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己任, 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以促进基层党组织迅速提升为人民服务能力。

首先, 从居民反映的问题出发, 从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寻找切入点。如作为社区一级的基层党组织, 在发现居民小区内出现汽车乱停乱放现象, 并导致小区内交通阻塞, 为居民出行带来很多不便。即可由小区党组织牵头, 与物业公司联合, 发动群众监督、停车位管理等措施;同时还可以小区党支部名义公开吸纳小区内党员干部为党支部委员, 成立小区内停车位管理的书记项目, 以便吸纳社会力量介入, 对小区停车位进行综合治理。其次, 从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 以丰富基层党建工作。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与发展, 需要结合区域内的社会资源, 以及基层党组织所能调用的社会资源, 因地制宜地开展特色党建工作。这正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不同党组织发挥不同作用”的基层党建理论思想。作为信息化时代, 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对精神世界的需求也不断提高, 如文化娱乐需求、体育运动需求, 等等, 成为当前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主流思想。哪一个基层党组织能够紧扣人民群众的需求, 能够运用好手中的社会资源, 就能跟上时代发展, 搞活区域内的党建工作。如有些基层党组织根据居民需求, 建立了“现代舞学习班”“交谊舞学习班”“书法学习班”等老年培训项目, 传播知识在其次, 重点在于丰富老年群体的业余生活, 使党建工作深入人民群众中间。

三、与时俱进, 打造多社区综合服务平台

毛泽东同志在基层党建工作理论中还提到了“不同历史时期基层党组织的任务也不同”的观点, 就是要求不同党组织在推动党建工作的过程中要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状况。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来看, 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要“与时俱进”。在战争年代, 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点大于传播党的先进思想, 吸纳广大人民群众向党组织靠拢, 团结社会各界力量, 为我党最终取得革命胜利而聚集力量。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 基层党建工作也要与时俱进, 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 积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以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平台, 使党建工作始终走在社会前沿, 既是人民群众了解党组织的窗口, 也是党引领大众舆论、激发社会舆论正能量的重要平台。

在新形势下, 很多基层党组织建立了多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一是借助新媒体平台发布党建工作信息。新媒体包括网络论坛、博客、企业微信公众平台等借助网络和手机移动平台实现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往党建工作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感, 特别是普通人民群众对党建工作并不关心, 导致党建工作在推行中屡遇阻力, 甚至得不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在碎片化阅读时代, 很多基层党组织也构建了自有新媒体平台, 及时、准确地发布党建工作信息, 如老年大学、群众文化娱乐、社区医疗、社区生活服务等信息, 甚至包括社区党员大会、党务工作成绩等信息, 以增加人民群众对基层党建工作的了解和支持, 加强广大党员干部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响应。

二是针对老年群体、少儿群体, 打造多社区生活服务体系。不同基层党组织应当结合区域内的社会资源, 发挥不同的作用, 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为出发点。当前为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以及快节奏生活所带来的一些新需求, 基层党组织可建立以老年群体和少儿群体为服务对象的生活服务体系, 增强社区义诊、社区文化活动、社区食堂等生活服务项目的建设, 以使党建工作落到实处, 践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不同地位基层党组织具有不同作用”的基层党建工作理论思想。

四、树立典型, 构建学习成长型党员队伍

党员队伍建设是我党永葆青春的源泉。无论任何历史时期、任何时代背景下, 党员队伍建设都是党建工作不可或缺的重点, 是我党永葆纯洁性和先进性的武器。毛泽东同志在基层党建工作理论中还特别强调了党员队伍的建设, 并提出加强党员质量、提高思想觉悟的观点。在当前新环境下, 特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 个别党员违反了党规党纪, 出现了一些经济问题, 归根结底是对自身的思想觉悟要求不高, 疏忽了培养学习型党员的重要性。尤其在基层党建工作中, 对党员自身能力和思想意识的培养极其重要。

一是树立典型, 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为扩大党员干部的影响力, 以点带面地推动党建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 可采取“党员志愿者与专业社工”联动的模式。比如在环保主题活动的义务宣传中, 由环保专业人士组成的专业社工负责向广大居民普及环保专业知识, 而基层党组织还可组织区域内的退休党员干部作为党员志愿者协调环保专业人士进行宣传, 以扩大宣传面, 带动更多民众加入环保公益活动行列, 使社会环境保护工作扩大覆盖面。同时, 还可通过树立典型的方式, 由上一级党组织定期对下一级党组织中工作突出的集体或个人进行表彰, 树立典型, 以鼓励其他党组织向其学习, 通过榜样效应来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发展。

二是构建学习型党员队伍, 保障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在新环境、新形势下, 我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 党员队伍需要高素质、高思想觉悟的人才, 而这样的人才不是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 而是在日常管理的一点一滴中磨炼出来的。作为最基层的党组织, 对于广大社会党员、退休党员具有管理职责。定期推出党课、举办党员学习班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另外结合党代表大会、党的新动态、新精神举办专题学习讲座, 也是必不可少的。如近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学一做”观点就是极好的党员学习与研究课题, 也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基层党建的意义尤为重大。怎样创新、提升基层党建工作呢?还需要回归本原, 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基层党建理论, 从为人民服务实践工作的点滴入手, 在平凡的工作中寻找与时俱进的创新亮点, 积极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 与时代接轨, 融入时代的潮流中去, 才能使基层党组织切实深入人民群众当中, 使基层党建工作紧跟时代步伐, 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构建和谐、服务、进步的基层党组织。

摘要:毛泽东基层党建理论是时代玉成的产物, 是我党基层建设的灵魂。它随着时代变迁而与时俱进, 是我党应对不断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构建基层党建工作的指导方针。在信息化时代, 在社会主义转型的关键时刻, 不同的基层党组织具有不同的地位并发挥不同的作用, “实践出发、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与时俱进”等重要理论思想, 仍然是指导党建工作创新提升的明灯。

关键词:毛泽东基层党建理论,新时期党建工作,创新策略

参考文献

[1]罗争玉, 李屏南.毛泽东基层党建理论研究[J].湖湘论坛, 2002, 15 (01) :7-9.

[2]石国建.浅析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创新[J].办公室业务, 2015 (10) :134-135.

创新党建理论研究的新要求 篇8

一、党建理论研究推进党建新的伟大工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5年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新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不断推进思想理论、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的创新,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寻求新答案、探索新路子、试验新办法,改革创新的主旋律更加突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科学发展观为党的建设注入生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大力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正确政绩观,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十六大以来党建工作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培训干部,武装全党。理论清醒带来政治坚定。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这些最新理论成果,经过大规模的干部培训已深入人心,成为我们基层干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南。

我们党围绕改革开放和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根本问题,从整体上把握党的建设大局,形成了党建工作的新格局。尤其是干部教育工作紧扣理论创新,加大培训力度,各级干部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和顺应发展的执政理念得到提升,学习型政党建设得到全面推进。

时代呼唤加强党建,历史要求党挺立时代潮头。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动,社会结构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们党全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在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等方面的统揽运筹能力明显增强。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对5年来党建工作的这一要求感受深刻——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正确政绩观,以正确政绩观保证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落实,从而逐步建立起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评标准。

不断完善的考评体系正引导各级领导在发展路径的选择上,尽量避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更多注重培养健康有序的可持续能力。把衡量执政水平标准从偏重经济增速过渡到关注发展质量和改善民生,在考评体系中降低了GDP及增速的权重,增加了环保、社会事业的考核力度。

2、党内民主与高素质人才队伍使党的建设充满活力。扩大党内民主,增强党的活力;不断深化改革,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党内民主是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关键。人们对十六大以来越来越活跃的民主氛围促进了党内和谐,激活了执政主体资源给予高度评价。在今年地方换届考察和选举中,各地普遍实行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主测评、考察预告、差额考察、任前公示、试用期等制度,努力把扩大民主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由于在换届考察中发扬民主比较充分,为选举的成功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不仅让党员接受了一次党内民主的现实教育,也是发展党内民主的一次生动实践。

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全国一些县(市、区)选择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完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用公推公选方式产生了各级领导干部。近年来各地在推进党务公开方面的具体做法——普遍建立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尝试常委工作社会评价机制、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进一步拓宽了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

政以才治,国以人兴。全面推进党管人才工作,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出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这都为党的建设注入了新活力。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紧扣发展需要,把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和人才资源的开发、调配、使用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重点建设项目紧密配合起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随着全国各地开发人才、经营人才方式的不断拓展,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局面正在形成,人才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人才使用价值进一步提升,人才对各项工作推动的倍增效应进一步显现。

二、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是党建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先进性建设确保了党的工作始终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由此汇聚成强大向心力,以作风建设为着力点,不断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1、在全面推进中围绕主线——党的先进性建设。2005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鲜明提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新命题,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的认识提升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层面。据此在全党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中央在深入研究新世纪、新阶段的形势、任务以及当前状况的基础上慎重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项基础工程。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以来,党的先进性建设成为党的建设的主线。先进性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围绕党履行执政使命、增强执政能力、提高执政水平来加强党的建设。目标是“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这既包含了对党组织和党员的基本要求,又体现了党所担负的历史责任,凸现了执政党的特征和特点。在教育活动的各阶段、各环节,中央都严格规定了一些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同时也大力提倡和鼓励各级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努力自主地创造一些具有各自特色的“自选动作”,从而避免了教育活动在方式方法上的单一性,使教育活动呈现出多姿多彩和丰富多样的特点。

为把在教育活动中创造的成功经验转化为经常之举、长效之策,中央出台《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四个长效机制文件后,各地也制定了一批务实管用的制度。正是看到造福百姓成为一种制度安排和干部的行为选择,基层群众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心。

2、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十七大报告有许多新观点、新论断和新思想,就党的建设这一部分内容来说,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新要求和新任务。明确了今后五年党的建设的总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条主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两个坚持: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三个要求:为民、务实、清廉;五个建设: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一个目标: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并部署了6个方面的重大任务。

3、结合新的实际和新发展——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党的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战略思想。中国共产党86年的辉煌历史,反复证明了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建设阶段、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理论建设都带有根本性和战略性意义。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和当代化并用其指导实践,党的建设才能健康发展。特别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些艰巨而又繁重的任务更离不开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进行新的理论创造。适时提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新的思想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开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局面,提供了思想理论指导。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条件下,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围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系统而深刻地阐述党必须提高在驾驭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五个方面的能力,体现了我们党审时度势、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执政为民、造福人民的责任意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进程中,形成了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党建方略。在实践中,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决定》提出的各项要求,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有了新提高。

三、党的制度建设将全面推进党建研究的新格局

面对新形势,认真审视新世纪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挑战我们是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开展党建理论研究工作的。做好新世纪的党建理论研究工作,必须认真分析、深刻认识当前我们党所面临的国内外的新形势和新挑战,这是我们开展党建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提。党的建设,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完整体系。它不仅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而且还包括理论建设、政治建设以及制度建设。这几个方面的建设,紧密联系,互相促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制度建设渗透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而且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1、在全面推进中贯穿根本——党的制度建设。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注重把党的建设的实践成果上升为理论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坚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基本形成党章、准则、条例、规定、规则、办法、细则相配套的党内法规体系,使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基本上做到有章可循。同时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并贯彻到党的工作和党内生活之中,这些制度对于调节党内关系,指导党内生活,规范领导行为,保证党的事业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从本质上说就是建立长效机制,使党的行为和各种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实践证明,有一套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制度,同时有一套保证制度实施的党内法规和党的纪律,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保持和不断发展先进性。

2、在全面推进中抓住基础——党内民主建设。“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自己的历史经验教训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在今天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更是中国共产党应对严峻挑战和考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以改革创新精神继续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主要体现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党员主体地位,颁布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在各级党委不断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进一步发挥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以保证决策科学、民主,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还体现在扩大市、县级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中央政治局严格按规定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并形成制度等。

3、在全面推进中抓住保障——党风廉政建设。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强调要用改革的思路和发展的办法防治腐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出发,进一步强调抓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在这些方面取得成效的基础上,2005年1月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整合反腐力量,加大反腐力度,为党经受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提供政治保障。中共中央和中央纪委还积极建议中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国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加强国际反腐合作等等。

4、党的建设要面向实际,着眼于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和突出矛盾,要适时将建设的实践成果上升为理论成果并转化为制度成果,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根据党的建设实际工作中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来自实践的新鲜经验,注重把党的建设的实践成果上升为理论成果,并转化为制度成果,坚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着力建立健全党内法规、条例、规则等各项制度,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这些制度对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对于调节党内关系,指导党内生活,规范领导行为,保证党的事业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从本质上说就是建立长效机制,使党的行为和各种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实践证明,有一套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制度,同时有一套保证制度实施的机制和纪律,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和不断发展先进性。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本身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实践的发展过程,人们对其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在这里也起着作用。所以,在党的建设过程中,不断地将实践成果上升为理论成果,再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指导并规范实践,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个不断前进的过程。

5、党的建设要遵循党建的规律、特别是执政党的建设规律,规划党建工作总体部署,完善党建工作新格局。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围绕在改革开放和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根本问题,进行新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党建工作的新格局。实践证明,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和新格局,体现了党的建设的规律。坚持这个新格局,就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党的建设大局,正确处理党的建设各个方面的内在联系,既注重全面推进,又要围绕主线、突出重点等,使党的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实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目标。

四、党建理论研究必须关注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

上一篇:二建历年管理真题答案下一篇:考研英语大作文常用主题词归纳(英语一与英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