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实施方案文档

2024-07-29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实施方案文档(精选12篇)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实施方案文档 篇1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子课题实施计划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通过多年的亲身教育实践认为:“幼稚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知识、技能、言事、思想、态度、情绪等,都在此时期打下基础,它是决定其将来人格、体格的重要因素”。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早期,能否给以系统的、良好的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但是,学前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开发智力,而应该是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和个性心理全面发展的教育。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来讲,培养其良好的情感态度、个性心理比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更为重要,对其今后的发展更有意义。

在幼儿教育中固然要帮助孩子学习生活、学习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必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爱学习、会学习,爱动脑、会动脑,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个性品质,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使孩子终身受益的一种基本素质。而且,也只有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孩子在生活中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长期以来,人们在幼儿教育中往往偏重于知识的灌输,忽视学习情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家长总希望孩子多获得一些知识,但往往只顾孩子学到多少,不顾孩子怎样学习,逐渐使不少孩子因为学习任务过重、认知训练过多而从小就产生厌学情绪。

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面临着一个转折,从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幼儿园生活过渡到以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小学生活,生活和学习上的摩擦碰撞和磨合衔接,是需要很多时间的。进入小学不仅要求幼儿准备一定的知识,技能,更要求幼儿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其中学习能力尤其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极为重要,只要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就可以微笑着学习,也能为幼儿的小学学习甚至一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重要。然而,我们在幼儿学习习惯现状调查中发现,大班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存在诸多不良习惯:写字姿势不正占大班幼儿比例的70%,握笔姿势不正也占20%,缺乏良好倾听习惯的占10%,不能爱惜自己的学习用品也有近8%。另外,有个别幼儿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做事拖拉;不会计划和控制自己的活动和需要;不会用学习用品等等。针对这些现象,我们根据新《纲要》精神和幼儿身心特点,力图通过系统教学活动,日常生活活动,区域活动等,帮助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现状分析,制定具体的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与要求。

2、探索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途径和方法。

3、探索如何指导家庭与幼儿园配合,共同做好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使在园的幼儿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措施及方法

(一)研究措施

1、问卷调查法:结合每学年幼儿的教育目标,设计调查表,由家长和教师根据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给予评分,调查了解幼儿日常生活中学习习惯养成状况。

2、观察法:让幼儿在自然状态下进行活动,成人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建立个人档案,并分析了解幼儿的所做所想,以此为依据制定教育目标及措施。对特殊儿童采取跟踪观察,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特殊方法进行教育。

3、反思教研法:每两周举行一次集体教研活动,在活动结束时对活动情况进行讨论、反思,发现问题讨论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及时调整下一次的活动目标。

4、行动研究法:结合教研过程中的评估情况,边实践边调整目标,旨在指导实际的工作。

5、文献研究法。收集材料,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幼儿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在这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

(二)具体方法

1、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教育。

(1)讨论法:通过观察、讨论,让幼儿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思考如何纠正不良行为。

(2)讲解法:通过对良好行为的讲解,让幼儿了解其含义,真正掌握正确的良好行为。

(3)游戏法:让幼儿在游戏的愉快情绪中,认识并学到正确的行为。

(4)活动法: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反复训练,巩固强化。

2、家园配合。通过各种家教活动,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争取家园同步共同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1、学会准备上课需要的学具和物品。

2、听到指令能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准备上课。

3、学会正确使用学具和物品,用过后能收拾整理好,不乱扔。

4、学会正确的握笔与书写姿势。

5、活动时坐、立姿势正确,不乱动,不找人说话。

6、活动中回答问题或发言讲话时先举手。

7、清楚地记住并完成教师要求自己做的事情,不懂就问。

8、在教师要求的时间内把事情做完,做到不拖拉,不边做边玩。

9、学会认真独立地做事,懂得追求良好的结果。

10、学习是爱动脑筋,独立思考,并愿意寻求问题的答案。

11、喜欢回答问题,提出问题,讨论时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12、懂得爱惜自己的东西,不弄坏、不弄丢。

13、学会计划和控制自己的活动和需要(在适当的时间、场合如厕)。

14、学习计划或安排做事的程序,努力把事情做好。

15、做事有信心,学会克服困难,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完,不半途而废。

16、会修补图书,整理书包,为上小学做好准备。

17、了解简单的用眼卫生,不在强光和光线昏暗的地方看书,不躺着看书,不在行进中的车上看书,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18、学会倾听别人的讲话,发言前会有礼貌地示意。

19、能够独立作业,在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坚持独立完成。20、能够与别人合作做事,有合作意识。

21、喜欢读书、会主动读书。知道好书推荐给同伴,互相学习。

22、培养幼儿的耐心、毅力、能够坚持读完一本书。

23、知道讲话时语意明确,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24、培养幼儿勤于思考,好问乐学和主动创新能力。

2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五、课题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

1、调查研究。组织教师通过多种方法对当前幼儿的学习情感和学习行为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制定年级组课题方案及各班级具体实施方案。

2、理论研究。主要是研究确定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目标,研究制定具体的活动计划、实施方案和工作策略。同时在实践中进行探索。

3、家园联系。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配合教师参与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要通过多种方式面向家长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在中心内部、外部积极营造重视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浓厚氛围。

第二阶段:

1、学习有关理论,边学习边将本课题的实施方案和工作策略付诸实践,在实践中验证、改进培养策略,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创新。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充分挖掘五大领域教育活动内涵,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开展养成教育。

3、积累资料、形成阶段实施成果、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调整充实。在活动不断总结经验,探讨方法与途径。通过各种评比、观摩及家园活动保证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见到实效。第三阶段:

1、召开研讨交流会议,撰写相关论文,征集优秀案例,征集自编故事、自编儿歌、创编游戏、情景表演等幼儿习惯养成教育内容,总结积累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优秀经验和做法。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实施方案文档 篇2

一、幼儿倾听习惯现状

工作中,我注意认真观察,发现幼儿的倾听习惯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1)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听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2)较之小班幼儿,中班幼儿的倾听专注程度有一些提高,但理解能力还比较弱。(3)对相对较长的讲话内容,幼儿还不太能够听清和理解,从而阻碍各自的表达。

二、建立有意倾听常规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其在听方面的特性,我认为在平时教学中要帮助幼儿建立一些有意倾听的常规。

1. 学会安静,培养耐心。

在活动中,如果是吵吵闹闹、你言我语,看似氛围活跃,但效果往往会很不理想。首先让幼儿学会安静,才能够真正听到、听清同伴和老师的讲话,才能为有效的发言和交流做好准备。其次,要引导幼儿倾听他人的发言要有耐心,同伴或老师讲话时,不要随便插嘴,这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这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真正创造出一个有益于专注倾听的环境,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2. 创造机会,听说结合。

培养幼儿倾听习惯要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教师要多为幼儿创造听的机会。如在音乐活动中的听音和模仿节奏游戏等。当然,听和说是相辅相成的,在听后不妨多给予幼儿说的机会,这也是检查幼儿听的效果的一种手段。如讲故事讲到一半,让幼儿说说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每天让幼儿讲讲自己开心或难过的事,说说自己周末有哪些有趣的见闻,等等。这些与幼儿的生活靠得很近,幼儿很感兴趣,因此表达欲望强烈,听起来格外专注。

三、优化培养倾听的方式

1. 教师语言简明,有吸引力。

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有吸引力,这样才能使幼儿集中注意倾听。比如,语言活动课《动物的本领》中,活动开始部分,教师用简洁、浅显的一句话引出活动主题:“在动物王国里,每一个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本领,非常有趣,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动物,你们想知道它们有什么本领吗?”教师的语言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幼儿都想知道动物有什么本领,接下来听得非常认真。

2. 明确倾听任务,主动参与。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倾听,教师适当地提供给幼儿一些倾听的任务,让他们带着任务去听,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提高听的质量。比如在欣赏故事《三个好伙伴》第一遍时,教师提出问题:“故事里有哪些人物?他们想要干什么?”第二遍教师提出问题:“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这些问题将幼儿带入故事中,幼儿倾听特别专注,更深刻全面地理解了故事的内容。再如我在本班教室内开辟了“我会讲故事”“娃娃讲新闻”专栏,需要幼儿准备好新闻和故事内容,并把自己准备好的内容呈现给全班幼儿。讲故事和新闻的幼儿会在专栏内展示自己的照片和红星,听故事和新闻可以与主讲者进行交流,你问我答,在这个过程中我指导幼儿要做文明的听众。经过一段时间,我欣喜地发现孩子们渐渐地养成了较好的倾听习惯。在任务驱动的引领下,幼儿们的倾听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3. 鼓励幼儿提问,及时引导。

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在班级活动中,每一个幼儿的首要任务便是“听”,听的时候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不做小动作,有意识地识记听的主要内容。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幼儿进行思考,想想听懂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还可以进行一些自己想法的补充。即鼓励幼儿针对听的内容大胆提问。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幼儿倾听的欲望,了解幼儿对哪些地方比较感兴趣,为下面的深入理解倾听内容作准备。

鼓励幼儿提问,刚开始时,可以鼓励幼儿提出一些浅显、简单的问题,如听完故事后,可以提问:“故事发生在哪里?”“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等等,主要是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当幼儿提问变成一种习惯后,教师要引导幼儿关注故事的细节,抓住故事情节的重点进行提问。久而久之,幼儿能够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逐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4. 搭建展示平台,注重表扬。

幼儿养成了倾听的习惯,会学到更多的东西。这时,老师就要给幼儿搭建一个展示平台,如开展游戏活动、讲故事比赛、我是小记者等,让幼儿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如拷贝不走样、你做大家猜、比比谁的记性好等游戏,这些都是适合幼儿的易操作而且有趣的游戏,能自然地引发幼儿的有意注意,增强幼儿的倾听效果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幼儿的长处,注重表扬激励,保护每一个幼儿的积极性。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3

关键词: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161-01

幼儿进入幼儿园,便开始了普通意义上的学习生活。在幼儿时期孩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十分重要,因为良好的习惯养成,为今后幼儿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良好的习惯,幼儿就会形成学习的自动化,就会自觉地、持续地学习。每一个孩子就像一张洁白无瑕的画纸,要想呈现出怎样的作品,就要看老师这个画家,如何挥毫泼墨了,所以幼儿时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关键在教师。幼儿的可塑性大,心灵纯洁,幼儿对老师存在着一种由衷地崇拜,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这是幼教工作的一大优势,因此我们幼儿教师要因势利导,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结合自己的幼教经验谈谈如何养成幼儿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师自律,树立榜样是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先决条件

幼儿教师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孩子开始走上人生第一步,老师对幼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全方位的影响。幼儿模仿性强,教师的说话、动作、为人处世、衣着服饰对幼儿影响极大,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幼儿踏进幼儿园没有其他可效仿的模样,教师就成了他们惟一可效仿的对象,所以幼儿教师从生活学习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一言一行要符合教师的标准,学好幼儿教学理论和幼儿心理学,同时还要根据本园的学情,摸索出适合当地幼儿的教学模式,做一个高素质的幼儿教师。

二、多种教育方法的有效结合是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幼儿的现阶段学习,而且有利于幼儿今后可持续发展,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是幼儿教学的的重点,而且也是幼儿教学的难点,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呢?下面介绍我在幼儿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1、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幼儿也不例外,幼儿天生好奇,对新生事物敏感,对任何问题有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执着,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优势,多角度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这一内在驱动力,幼儿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要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利用多媒体进行童话教学。童话是孩子的梦想,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形象思维,使之能直观地思考问题。为了加强教学直观性,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全方位刺激幼儿的感官。

(2)多进行学习比赛,让幼儿感受成功

幼儿有着自己自尊感,特别希望得到老师认可,在教学中我只要一发现幼儿有点滴的进步,就要在全班进行表扬,定期不定期地举行识字、算术、画画的比赛,对幼儿好的作品上墙展示,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内心激情澎湃,有着强烈的成功感,由此幼儿有了无穷的学习动力,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个性和特长也得到展示,这一方法也是培养幼儿爱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

(3)培养幼儿正确的阅读、计算习惯

阅读是现在幼儿园普遍开展的活动,像分享阅读、亲子阅读、图书漂流等等形式多样,其开展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和家长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启迪智慧、发散思维,加强沟通。在此过程中,阅读材料的选择相当重要。教师一定要选择适合幼儿年龄和心理特征的材料,如绘本、儿歌、顺口溜、童话等,阅读绘本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图画,通过画面信息来进行情节推理,去感知绘本所表达的情感;朗读儿歌或顺口溜时教师要做好示范,做到口齿清楚、抑扬顿挫,正确表达情感。

数学课也是难点科目,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非常有限,但数学课本身就是逻辑性很强的科目,为帮助幼儿有效学习,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具,加强教学直观性。如在利用计数棒进行加法和减法的教学时,通过计数棒的操作,孩子能直观地感觉到加法和减法的含义。但教师要注意暗示幼儿:在计算时,把数数棒从盒子里拿出来,计算结束时,把数数棒放回文具盒内,检查数数棒是否完整。从而让孩子学会整理学具,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家园的有效配合是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保证

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除了教师需要“温柔的坚持”之外,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在幼儿时期,除了老师,对孩子影响巨大的就是孩子的父母,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让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的习惯能坚持下来,就需要家长在家庭中持之以恒地对孩子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但我们的教育往往面临这样一种尴尬,那就是,在幼儿园教师的要求到了家庭中往往被家长给否定,继而灌输给孩子另一套理论。所以,教师要让家长与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保持连续性、系统性,那就必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通过晨间接待、放学、家访、电访等方式与家长保持联系,一方面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在园情况,另一方面则需要给家长灌输你的教育理念,你对孩子学习习惯培养的要求,让家长知道教师要做什么、要怎么做来培养自己的孩子。从而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并在行动上得到家长的配合,从而让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得到持续系统的发展。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4

什么是习惯?字典上说:“习惯就是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活动。”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勤奋好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使他们为人类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鲁迅先生“随便翻翻”的读书习惯,使他看书着迷,成为伟大文学家;华罗庚“刻苦自学”的习惯,终使“勤奋”出“天才”,成为著名的数学家……这些例子表明,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国内外教学研究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学习的好坏,百分之二十与智力因素相关,百分之八十与学习习惯相关。这就说明,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今后的发展意义深远。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大班的孩子即将步入小学学习、生活,而小学的学习方式是完全不同于幼儿园的,幼儿园是以游戏为主的学习活动,小学则是以学习知识为核心的学习活动,如果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将会为其今后深入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因而在这学年,我园把课题《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中的“学习习惯”的研究放在了第三实施阶段——大班。怎样才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通过一年来的时间与研究,现总结一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一、利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1.从兴趣入手,引导幼儿乐于观察。

观察是获取周围世界信息的源泉,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开端。因此,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提出:“观察、观察、再观察。”幼儿从其一出世起,就积极地向周围世界进行探索。《纲要》指出:3岁儿童就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好奇心。但是,生活中我们会注意到:有的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总是向成人提出“这是什么”“为什么”等各种问题;而有的对眼前的变化“视而不见”,这让孩子失去了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机会,影响了孩子的发展。因此,观察力的培养和发展对幼儿自主探索学习世界具有重大意义,是智慧开启的重要能源。如在自然角,我给幼儿设计了观察记录表,让幼儿用追踪观察的方法间断性地观察和记录,了解种子从播种——发芽——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丰收季节,我们带领幼儿到农田之中观察比较玉米与高梁。让幼儿从外形特征,如根、茎、叶等方面,比较其明显与不明显的不同特征。不仅认识了玉米和高梁,又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又如在进行园本活动《我的家乡——邵伯》时,让幼儿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从上到下、从明显特征到不明显特征等方面观察家乡的铁牛、甘棠树、大马头、美食街等。孩子的观察力是增进其他能力的前提,我们要多提供活动的机会,并在活动中注意多培养、多引导、多渠道发展孩子的观察力。

2.妙用动画人物,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学者杜威认为:“兴趣是刺激儿童学习的最好形式。”孩子的个性千差万别,要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对动画人物的喜好。福娃、大头儿子、孙悟空等等总是孩子们的最爱。可别看这些虚拟世界的动画人物,它们的力量有时是我们这些真实世界中的人难以达到的。所以,我总是以这些童话人物的口吻来要求孩子,“上课了,福娃请小朋友注意力集中!”“大头儿子说小朋友要开动小脑筋,回答老师的问题!”……听着这些以动画人物口吻说出的话,孩子们总觉得特别的亲切,有吸引力,注意力自然而然就集中了,教师还可利用游戏、故事等方法,让幼儿的注意力更加持久。

二、充分利用游戏活动的形式,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幼儿有良好的倾听能力,是使以后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有效方法之一。因为在倾听的过程中,孩子可以直接吸收别人的经验,为己所用。如在体育活动后到午点前的短短十分钟里,我设计了一个“悄悄话”的小游戏。它不仅可以调节好他们活动后兴奋的情绪,让他们能安静用餐,也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每天我请五个孩子分别和老师说一句悄悄话,然后由老师或者幼儿自己来表演说话的内容,用动作和口型来让大家猜他说的是一句什么话。在别人表演和轻声说的时候,教室里安静得鸦雀无声,孩子们都听得特别认真,看得特别仔细,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字眼。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小游戏。在这个游戏里,每个孩子都体验到了分享和倾听的乐趣。每天十分钟,不仅锻炼了孩子们倾听的能力,还让他们学会了说一句完整、连贯的话。

三、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通过教育活动,分阶段地培养幼儿任务责任感,对其走上有一定独立性的小学生活,无疑有着极大影响。例如,我在进行科学活动“聪明宝宝寻宝”时,就布置幼儿任务,回家找一些小电珠、电线、电池、电线拼路板等操作材料第二天带到班上来。目的是通过幼儿帮助老师准备教具,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意识。果然,第二天,许多小朋友带来了“小电珠”、“电池”、“电线”等等,活动开展的很成功,孩子们的情绪很高。这时,我又不失时机地针对那些没有完成任务的孩子面前进行榜样教育:“这些能从家里带来操作材料的小朋友能认真记住老师分配的任务,帮了老师的大忙,是个负责的好孩子。”又让孩子们说说如果大家谁都没带东西来,这次活动会怎么样?从而使孩子们了解到不负责任的后果。通过这一类型的教育活动,教育幼儿做事要认真负责,善始善终,从而逐步树立起幼儿的任务意识,为幼儿今后的小学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四、充分挖掘儿歌、图书的教育功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提高读写能力。

良好的读写姿势是良好读写能力的基础,而良好的读写能力又是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儿歌、故事、连环画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儿歌朗朗上口,易读易懂;趣味性强的图书,幼儿对其百看不厌。在对幼儿进行读写姿势培养的过程中,一是利用图书阅览室的条件,发挥图书的教育功能;二是将对幼儿读写的具体要求创编成儿歌,并制作成幼儿喜爱的图书,使幼儿在制作图书、阅读图书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提高幼儿的读写能力。如在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姿势方面,我们创编了儿歌《亮眼睛》:“眼睛眼睛亮晶晶,保护眼睛仔细听,看书学习身坐正,距离一尺要记清,时间长了向外望,欣赏远处好风景。”幼儿在反复的诵读中,不仅记住了正确的朗读姿势,还照样效仿。又如在培养幼儿的写字姿势时,利用儿歌《学习姿势》,(小小图书桌上放,眼离书本一尺远,铅笔卡在虎口上,手离笔尖一寸长,胸离桌子一拳宽,肩平腰直腿平放,读书画画爱学习正确姿势记心上。)鼓励幼儿根据儿歌内容绘制他们喜爱的连环画,使幼儿在绘制这些小图书的过程中,掌握良好的“写”姿。有了良好的读写姿势,也就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地基。

在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除了上述的一些方法,教师还需要综合利用多种方法如:

1、树立榜样,以点及面

孩子的发展总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学习习惯好,有些孩子学习习惯就不那么尽如人意,但是孩子之间也是可以相互影响和相互同化的,所以,教师就尽量在孩子中间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这样,让孩子之间相互促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好习惯

家长是教育资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对孩子习惯的培养,家长的作用是不容小视的。教师要和家长经常沟通,保持家园要求的一致性,共同作用于孩子,促使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让幼儿在反复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掌握

著名教育家曼思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的牢不可破。”换言之,就是说一个好的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养”不难,养成就需要很大的坚持性,需要不断的强化。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实施方案文档 篇5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下面通过四个方面阐述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同时教给学生数学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课的学习习惯。

一、教会听课,使学生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教会学生会听;教会学生会看; 教会学生会想;教会学生会说。

二、教会思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第一,激发思考的欲望,明确思考的目标。第二,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第三,要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第四,及时组织多项交流。

三、教会阅读,使学生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

课前阅读; 课内阅读; 课后阅读。

四、教会审题,使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6

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内容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包括品德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及学习习惯。良好品德习惯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友爱同伴、爱集体守纪律、爱劳动、诚实勇敢。文明礼貌具体是爱长辈、老师,听他们的话;见人有礼貌地称呼,会说“请、谢谢”等礼貌用语;不打扰成人谈话,不随便要与翻弄别人的东西,经同意才可接受他人的物品,并致谢。友爱同伴具体是与同伴友好相处,懂得关心他人、谦让他人,会合作,乐意分享与帮助别人。爱集体主要表现在遵守集体规则。爱劳动具体是愿意做力所能及的事。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饮食饮水习惯、睡眠习惯、排便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主要包括:洗手、保持五官的清洁、正确使用手帕、保持身体清洁、保持环境整洁。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喜欢学习,对学习活动有兴趣,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地某一项活动;有正确的读、写、坐的姿势;会按照一定要求去翻阅图书,能爱护图书文具,会整理这些用品。对于这些内容和要求,家长应该熟悉与了解,以便于在家庭中教育培养。

二、当前家庭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上存在的误区

1、重智育轻德育

家长对孩子技能与知识的学习较重视,而对幼儿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意志力、坚持性、良好个性与性格的培养较为轻视。比如现在有许多家长在孩子没入园前让孩子学会念许多儿歌、故事,学写数字,而对在学习过程中需注重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一种意志力的培养、坚持性的培养,对后续学习起关键作用的非智力因素的品质培养没能受到重视。

2、缺乏理智的爱

有的父母认为只有一个孩子,一定要让孩子过的比自己好而对孩子倍加疼爱一些本该孩子自己做的穿脱衣、整理小被褥等自我服务劳动和简单的家务劳动都让家长包办代替了,养成孩子独立性差和害怕困难等不良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有的家长则对孩子宠爱有加,百依百顺,要啥给啥,造成幼儿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

3、教育方法不当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年龄还小,不必当真,遇事哄哄孩子就可以了,一旦孩子有所感觉,就埋怨父母,养成孩子不能正确对待事物的态度,使孩子对家长不信任,丧失了家长的威信,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及孩子的健康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另外有些家长则不适当的干涉、限制甚至惩罚孩子,当孩子做错事后,一味禁止甚至惩罚,但都不对孩子说明原由。我们常常可以看见,一边是家长禁止,一边是孩子依旧去做,不但使孩子不能改正反而慢慢养成恶习。

4、教育意识淡薄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事都是小事,不管也没啥。“我们小时侯没人管我们,长大了不也什么都会了?”以为树大自然直。有的家长则认为自己要学习还要工作,没有时间管孩子,对孩子放任无要求,缺乏教育意识。

三、家庭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1、以身垂范,给孩子作出榜样 我们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优良的品德,家长必须以人格育人格,以德育德。宋庆龄说过:“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给孩子以深远的影响”,家长要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和影响孩子。如,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先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要求孩子不挑食,家长自己在孩子面前饮食不要挑精拣肥;这样,对于善于模仿的孩子来说定是受益匪浅。

2、为孩子创造实践自我价值的机会

父母要转变观念,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自主精神、对待孩子的生活起居,坚持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独立行走、独立进餐、独立就寝等。记得新生刚来园时,许多家长不放心幼儿自己进教室,都要亲自送到教室。刚开始为了让幼儿有个适应期,也在情理之中。到了现在,除了特殊情况,我们都要求孩子自己走进教室。对于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家长可以鼓励他在家做小帮手如帮忙分筷子、洗自己的小手帕。有时家长不要表现得太能干,有句老话说得好“懒惰母亲,勤快儿”,家长要有意识提供孩子锻炼的机会。

3、注重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

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天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有一个反复练习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一贯性主要表现在家庭中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规则。比如规定孩子起床、进餐、游戏、学习、看电视、睡觉的时间,开始孩子可能不习惯,有时遇上好看的动画片非要看下去,父母应坚持要求,不能退让,有的孩子因此会哭闹,家长可以不予理睬,进行冷处理,孩子感到哭也没用,慢慢也就接受了事实。所以,只有坚持要求,才能帮助孩子形成习惯,朝令夕改就难以如意。例如,今天要求孩子自己穿衣,明天为了赶时间上班又急忙帮孩子穿衣,后天又批评孩子不肯自己动手穿衣。家长的要求反复无常没有耐心,孩子自己穿衣的习惯是断然养不成的。当然,在放手让孩子自己穿衣时一定要教会幼儿正确穿衣的技巧,有困难时,家长可以帮助,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应合理适当,不要太高。

一致性则体现在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应一致,特别是现在三代同堂的大家庭更要注意祖父辈之间对孩子要求的一致。如果家庭成员对孩子所提的要求不一致,会使孩子无所适从,不知道听谁的好,还可能会使孩子养成不同的人面前说不同的话、做不同的事的坏习惯。如吃晚饭了妈妈要孩子把玩具整理好,奶奶宝贝孙子,说孩子小整理起来费劲,就包办代替,自己收拾掉了。吃晚饭了,孩子见一点点肥肉就吐掉,奶奶教育孩子样样菜都要吃才能保障营养,妈妈则怕儿子会发胖,就说算了算了,吐就吐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又怎么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因此,家庭中,家长应教育意见一致,即使有不一致的地方也不可以当着孩子的面暴露矛盾,而是私下进行沟通,取得一致意见。

4、注意方式方法,切忌简单粗暴

有位家长说自己的孩子:这孩子真要把我气死了,天天都有家长告状,今天和小朋友打架了,明天用积木把小朋友打伤了,后天又用嘴把小朋友咬出血印了……这位家长很苦恼地说:“我都怕去幼儿园接孩子,真怕哪位家长来找我,打他,骂他,可孩子怎么就是不改呀?”这位家长的苦恼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要比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难得多,家长应从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开始。对幼儿来说,情绪是行动的动力,孩子喜欢受人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到指责,孩子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加上家长的冷眼、厌恶、甚至是打骂,会激起孩子的不良情绪,产生“破罐子破摔”甚至做出新的不良行为。但这样的孩子有时受了环境的影响也有想改正的愿望,希望得到家长的表扬,但做起来要费很大的力气。因为不良的行为往往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而好的行为则要十分自觉,必须克制自己的需求,这种抑制力要经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这时孩子往往表现的不会那么自然、轻松。如果家长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以鼓励、支持,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

5、家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是人生最早接受习惯培养的课堂,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是形成幼儿良好习惯的老师,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在父母为孩子喂奶、把尿、哄睡觉时,都有意无意地培养着习惯。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家长应该多与幼儿园联系,在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与做法上要与幼儿园保持一致,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是独生子女,而过分地迁就孩子,宠爱孩子,或者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长大了再严格要求也不迟,要知道,坏习惯一旦养成,改造起来远远要比塑造难。因此,家庭应该与幼儿园实施同步化教育,使孩子更快、更有效地形成良好的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7

关键词:家园合力,培养幼儿,学习习惯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一个人的好习惯就像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款, 它的利息将使人终生受益;一个人的坏习惯, 就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 怎么还也还不清, 将使人终生受害, 甚至逼人走向歧途!”

幼儿园大班的幼儿需要各方面的知识, 这时的家长不再只关心幼儿学多少知识, 而更注重激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才能真正学会学习。我园一致认为培养5~6岁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加大力度, 主要从看、听、说、想、读、写、等方面入手。

1 让幼儿学会“看”

学会“看”即学会观察。良好的观察力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条件, 也能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提高观察力就要像巴甫洛夫所提倡的“观察, 观察, 再观察”那样, 让我们的幼儿知道他要观察什么, 该怎样去观察。如:在《认识梯形》中, 教师通过形象、直观的课件, 让幼儿通过看, 得出结论:像滑梯一样的图形, 我们叫梯形。而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活动中, 从幼儿对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现象特别感兴趣出发, 我们在自然角饲养了小蝌蚪, 幼儿每天都去观察, 看看小蝌蚪每天都有了哪些奇妙的变化, 它是怎么慢慢变成青蛙的?这一活动中, 幼儿从中学会了观察, 学会了思考问题。生活中类似的例子还很多, 只要我们去发现我想孩子们敏锐的眼睛和聪明的头脑一定能发挥出其创造性。

2 让幼儿学会“听”

2.1 教幼儿学会听

认真倾听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人与人交往中体现出一个人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幼儿在活动中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伴的发言, 并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能做到多思、多讲、多说。我们在实践中, 教给听的方法, 要求幼儿既要学会倾听老师讲话, 又要学会倾听幼儿发言。听取意见时, 我们还要求幼儿目光注视对方, 用点头、微笑、摇头等体态动作表示自己在听;用“我明白了。”等语言信号表明自己听的结果。

2.2 训练倾听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听的习惯, 训练听的能力。为了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在区角活动中, 我们经常告诉幼儿进区的要求:要轻轻的进区, 自己做自己的工作, 结束时听到音乐, 收拾材料, 然后安静的坐回坐位。在平时我们注意时刻提醒幼儿, 说多了, 幼儿记住了, 成了习惯, 就不用老师整天说了。请幼儿讲故事, 班内的其他幼儿安静的倾听, 教师及时表扬, 幼儿为了想得到表扬, 都变的安静倾听了, 倾听的习惯慢慢好转。我园要求幼儿听到音乐就知道回坐位, 长期的训练, 使他们已经养成了这个习惯。

3 让幼儿学会“读”

3.1 创造机会

在我园的活动中, 我们经常给幼儿创造机会, 让它们大胆的说和读, 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力, 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每天利用晨间一句话, 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在户外游戏活动时, 幼儿在室外观察到很多。回来时我们会给幼儿交流的空间, 让说说自己所见所闻。久而久之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了。而当教师给幼儿讲完故事后, 启发幼儿个别和集体来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这样也可以培养幼儿大胆的说, 对于那些胆子比较小, 不善于表达的幼儿, 教师想法设法积极引导, 多多给予表扬鼓励, 让幼儿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逐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2 在阅读中体验快乐

教师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幼儿理解阅读内容, 搭健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 让幼儿从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当幼儿已经熟悉了儿歌故事中的内容, 请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来阅读儿歌故事, 进行情景表演, 提高了幼儿阅读的兴趣和专注力。如:在阅读《小熊搭积木》中, 通过阅读, 让幼儿知道凡事都要坚持, 有耐心, 才能干成大事, 否则一事无成。

4 让幼儿学会“想”

“想”即独立思考的习惯。现代家庭, 独生子女占了绝大部分, 他们大多依赖性太强, 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幼儿表现得更为突出。要想让他们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 家长和老师还得狠下决心, 努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

4.1 尝试发现法

教师和家长应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 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 允许他们根据自己兴趣和意愿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和内容, 进行大胆地尝试, 让他们在操作、比较、发现、思考中不断地产生质疑, 并通过进一步的实际操作进行验证, 从而得出结论。比如在学习《测量》中, 教师提供了长短不同的吸管作为测量工具, 一些幼儿在用吸管测量桌子长度时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和别的小朋友用的测量方法一样, 为什么我量的桌子是10根吸管长, 而别人量的却只有8根吸管长呢?”他们在质疑中获得了成功和快乐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而且自然地形成了可贵的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究的好习惯。

4.2 碰壁点拨法

幼儿在自主的操作和发现过程中常会碰到许多困难, 如果教师不及时点拨和帮助, 则会使幼儿的一些自主探索活动停止, 而如果教师适时提供一些适当的帮助, 则会促进幼儿进一步探索和发现, 便于他们养成科学的创新思维习惯。如:大班综合活动《纸棒变变变》, 通过玩纸棒, 训练幼儿的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 导幼儿用肢体语言进行艺术表现, 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音乐活动《小兔盖新房》中, 通过老师的点拨, 幼儿懂得了我们从小妖热爱劳动, 喜欢劳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热爱劳动,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行为习惯。

5 让幼儿学会“写”

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小幼衔接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就能使幼儿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学习模式, 使其受益终身, 但是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也是困难的, 必须小抓起, 从最早的握笔姿势到坐姿, 都是书写习惯培养的内容。

5.1 榜样示范法

我们不要求幼儿写多少字, 对大班的幼儿来说, 幼儿写字的正确姿势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握笔和坐姿。写字时, 首先要求幼儿坐姿端正, 握笔姿势正确。其次, 通过讲解, 使幼儿形成正确、美观的字符印象, 理解字符的涵义。例如:1像铅笔细又长, 2像小鸭水上漂, 3像耳朵弯又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培养幼儿写数字的兴趣, 我们每讲一个数字便讲一个有关本数字的故事, 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如, 写10我便讲《小蝌蚪在池塘找妈妈》的故事, 使每位幼儿都记住了小蝌蚪找妈妈的足迹。于是幼儿在写10的时候都会写得十分认真, 格式十分正确。

5.2 家园共督法

要求幼儿写字时保持本子的干净整洁, 字迹要清楚规范, 有一定的书写速度。很多幼儿画画或者书写数字的时候眼睛离作业本的距离特近, 在幼儿园我们给予了及时的提醒和指导, 幼儿渐渐的养成了书写要坐端正, 有一尺的距离, 习惯比较好。家长一起配合, 幼儿在书写数字或者是画画的时候, 要在旁边细心的观察和提醒坐姿, 让幼儿能按时完成作业, 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篇8

关键词:习惯培养;幼儿;方法;探索

一、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

幼儿的各种行为习惯都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的形成的。例如:按时作息、按时上学、不任性、不挑食、不偏食、饭前便后要洗手、珍惜饭菜和衣物、爱护公物和自己的用品、讲究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团结小朋友,與小朋友友好相处、不经别人允许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懂得尊老爱幼对别人有礼貌等等。诸多方面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是在长期的日常生活中慢慢形成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每位教师(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的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指导,不能半途而废。否则,我们的教育就会失去意义。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当地提出一些简单的日常活动规则要求,对于指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积极意义。当然常规要求应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分阶段提出。每一项规则的提出,从一点一滴开始,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边教边帮到幼儿逐步学会独立完成,这样良好的班级活动常规自然水到渠成。因此,我们在向幼儿提出要求之前,必须先思考这种规则是否真正适合幼儿的需要,还是仅仅为了教师自己的方便;提出的要求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是否站在幼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等。比如,要求幼儿对人要有礼貌。我就这样告诉幼儿:早上入园的时候要向老师、小朋友问声好;回家的时候要说声“再见”;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要求幼儿讲卫生,我就说,我们要做个讲卫生的孩子,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要求幼儿午睡时脱下的衣服裤子叠好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合理明确的规则就容易被幼儿所接受,愿意主动控制自己的行为变他律为自律。

二、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家庭既是孩子的生活环境也是很重要的教育环境。对于幼儿来说,在家庭的时间约占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道理很简单,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为了使家园教育同步,我们注重引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首先,要求父母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让幼儿在这样温馨的家庭中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求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让幼儿从小萌发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再者,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以此来巩固良好行为习惯。

三、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进行良好习惯教育

孩子的发展总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习惯好,有些孩子习惯就不那么尽如人意。但是,孩子之间也是可以相互影响和相互同化的。当我发现一个小朋友在某方面做得好时,我马上会对其他小朋友说:“你们瞧,我们某某小朋友做得多棒啊,如果我们都能像他那样做,老师相信今天的小红花一定会属于你的!”一听到这句话,小朋友们马上向他看齐,然后像他这样做。这样,相对于教师天天的苦口婆心,效果就好多了。所以,教师要尽量在孩子中间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这样,让孩子之间相互促进,养成好的习惯。幼儿教育空间大,可塑性强。教育家孔子曾说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幼儿是纯净的、无邪的,我们教育者应给受教育者一个平等、和谐的教育平台,让不同的孩子都受到最好的教育,让他们成为国家、民族的有用之材,成为对社会、家庭负责任的人,这样才无愧于教育的真谛!

四、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寓于教学活动和游戏之中

幼儿的学习习惯、品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等都可以与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结合起来。例如:以前我们班的孩子在每天的活动结束之后图书、玩具到处都有,放学后我要整理很长的时间 才能把所有的玩具和图示整理好 。后来,我和孩子们做了几个简单的游戏之后,图书、玩具到处乱放的现象基本没有了。游戏(1)给玩具分家。让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给玩具分类,如:球类、圈类、图书类、积木类、智力玩具类等。分类之后给每一种玩具找一个固定的摆放位置,也就是给每种玩具找一个合适的家。如:皮球放在球筐里,图书放在书橱里,呼啦圈挂起来,积木放在塑料篮子里,智力玩具放在玩具橱里等。游戏(2)送玩具回家。把多种玩具混放在一起,让幼儿把它们送回各自的家,然后让大家共同评判孩子们送的是否正确。此外,每天放学前提醒幼儿,小朋友要回家了,大家看一看我们玩的玩具都回家了没有?如果没有,请你们先把玩具送回家,小朋友再回家好吗?每次教学活动或者是游戏活动、体育活动、区角活动、自由活动等之后,都要提醒幼儿把用过的玩具放回原处。这样让幼儿坚持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后,活动室里乱放东西的现象就没有了。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人,使孩子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拥有健康的人格,才拥有健康的人生,快乐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国家才有希望。所以,我们应该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开始,强化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我们留给孩子最为宝贵、受用终生的财富!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解读 篇9

摘要:据科学研究,一个人的性格习惯一般都是在其2~5岁之间逐渐形成的。另外,幼儿时期是人们一生之中可塑性及学习能力都最强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时候。因此,培养幼儿拥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教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程。

关键词:行为习惯

幼教工作

教育

人们常说:六岁成习惯,十岁成自然。这句话的含义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不将自身一些不好的东西给慢慢改正过来,那么在人们六岁的时候就会将这些不良行为当成一种习惯,继而在人们十岁的时候则会将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当成很自然的事情。

对于幼儿园的教育事业来说,培养幼儿们拥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是一件极其重要且极具挑战性的事情。众所周知,幼儿时期的孩子们正处于人生中模仿能力较强的阶段,但因为其自控能力及分辨事物能力较差,所以很容易就会被周边的人或事物影响,进而会模仿并学习成人身上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而在幼儿园中,因为人数较多,加之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环境不一样,这也会给幼儿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增加新的不利因素。因此,想要培养幼儿们拥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爱岗敬业,学会平等、柔和对待每一个幼儿

幼师是继幼儿父母之后的第二人生导师,而幼儿在其6岁之前的所有学习时间大多都是与幼师一起度过。因此,幼师的言行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力。那么对于幼师而言,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专业技能是实施幼儿教育的基本要求。另外,由于幼儿的自控能力较差,所以幼师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耐心和爱心,学会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幼儿,尊重幼儿,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平等融洽的学习环境。

因为只有做到了这些,我们才能真正发掘幼儿的内心世界,进而加强与幼儿间的交流,促进幼教与幼儿之间的和谐关系,为幼儿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做好铺垫工作。如:当一群小朋友在吃饭时东张西望,甚至影响到旁边的小朋友吃饭时,作为幼教的我们应该要多方面的思考该幼儿这种行为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先进行提醒或者说教等柔和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呵责。继而可以通过观察和聊天、做游戏、提问等方式加强与该幼儿的沟通,使之慢慢接受我们的教育方式及制定的一些规定后,慢慢进行改进,进而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二、联合家长共育,以身作则共同做好示范工作 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庭的培育,更与其家庭的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必须要与幼儿的家长建立一个长期的联系,及时向幼儿的家长反馈幼儿在园中的动态,或者可以通过不同的平台给幼儿的家长发送一些关于“如何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等内容的文章,提升家长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重要性,以此实现家园共育。

但是,在家园共育中,许多教师及家长均会忽略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幼儿在学习社会生存技能的时候,大部分都是依靠模仿完成,而他们最直接的模仿对象除了家里的大人,就是幼儿园的老师,甚至是其他外界人员。而且作为幼教而言,如果我们自身有很多不良行为习惯,那么幼儿势必也会在教育的过程中跟着我们学这些不好的东西。因此,幼教在对幼儿进行不良行为习惯教育的时候,必须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要求自己。同时,为达到最佳教育效果,幼教必须要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使之共同遵守,让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无处可逃”。

三、开拓创新教育模式,激发幼儿自我规范的意识 我们都知道,由于幼儿年龄及认知能力的限制,对待幼儿的教育不能采用像对待大孩子一样的教育方法和模式。那么,我们该用怎么样的方法和模式才能达到幼儿教育的最终目的呢?

经过多年的经验累积,我觉得作为一个优秀的幼教,应该是会聆听幼儿心声和需求的。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有很多幼教在内心深处都觉得自己是教师,自己懂得比幼儿多,总是觉得幼儿说的、做的都是比较幼稚,所以也从不知道幼儿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且大家也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幼儿们所说出来的话语,恰恰是他们都比较关注、需求和喜欢的内容。而我们只需要静下心来倾听他们的诉求之后结合幼儿们喜闻乐见的游戏等方式来将所要讲述或者教育的内容传达给他们即可,甚至还会达到不可思议的效果。而我称这种教育模式为:幼教师,就是我们所说的换位教育。

另外,采用这种“换位教育”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各自的优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语言组织等能力,并以此来激发幼儿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起到自觉规范不良行为习惯的作用,这也能为幼儿培养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出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注重细节教育,纠正幼儿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通常都是先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呈现的,比如:因为家庭破裂、父母不和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幼儿会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轻微的暴力行为,他们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撕扯自己的衣服,或者是用脚踩蚂蚁;再比如说:因为祖辈溺爱和纵然,有些幼儿会在集中进餐的时候偷偷将不喜欢吃的食物丢弃在桌子底下或者是其他小朋友的碗里。而我们作为幼教而言,究竟要怎样才能制止这样的情况发生呢?

那么,我们就要学会善于观察,密切注意幼儿在园中的一切活动,关注细节问题,注重细节教育,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加强与幼儿的沟通,让幼儿的这些不良行为都能得到妥善合理的引导。

都说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良好心理素质的体现,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及良好品质道德的形成。而幼儿又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因此培养幼儿拥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国家幼儿教育工作成效如何的直接体现。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实施方案文档 篇10

转眼之间,林锟进入大班学习生活快半年了,看着宝贝在幼儿园里生活得如此快乐,做妈妈的心里也十分高兴。林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遇到不明白的总要问个“为什么”,有时刨根问底,弄得我也无法回答,只好一起借助电脑等工具查找。孩子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得益于幼儿园老师的耐心教育,同时也离不开爸爸妈妈的帮助。下面就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谈一些自己的体会,和家长朋友们一起分享。

一、爱学习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父母爱学习,孩子的学习兴趣一定也很浓厚。孩子的学习是在生活中进行的。比如有时间,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手工,少儿节目“红果果绿泡泡”中的一些手工记下来,双休日时就和孩子动手做,废品利用,效果比买的玩具还好,既学习了知识又尽了玩兴。再比如前一段时间,老师布置编5以内的加减法应用题。放学后,经过家楼下的卤货店,林锟想吃鸭爪,我欣然同意,说:“那买3个吧,全家一人一个配饭吃。”林锟听了手舞足蹈。我有意识地给了他5元,让他自己去买。很快就买好了,还还给我两元。我假装突然想到,大声说:“夷,这不是可以编一道应用题吗?”他也高兴地说:“是呀,是呀,我来!一个鸭爪一元,三个就是三元,那我这样编我买3个鸭爪3元,我给阿姨5元,阿姨要找我几元?5-3=2”我连忙表扬到:“一道减法应用题就编好了,真好!”幼儿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设身处地,树立榜样,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养成读(看)书的习惯

书对孩子的影响实在不可低估,书不仅教给他知识,带他认识世界,还对他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性格发展都有正面影响。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使他终身、受益。培养一个爱好阅读的孩子是有法可循的。如每晚睡觉前,看书给孩子讲一个故事,双休日经常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看书,首先家长自己要经常捧起书来看,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林锟比较喜欢看书,睡前必看,刚开始是我和他一起看,后来他认识了一些字,我就和他一人读一句,遇到字比较少的故事就让他自己读,不认识的字再问我。具体可以怎么做呢?

(1)陪读 就是陪孩子一起读图书中的画面,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画面编故事,培养孩子对画面产生兴趣,这时家长可边读边指相应的图画,然后慢慢的过渡到读图书上的文字,使孩子对文字产生兴趣。

(2)演戏 就是读完一个故事或儿歌进行动作表演,如小兔是怎么做的,大象是怎么救小兔的,大灰狼又是怎么做的,根据情节进行表演,家庭中几个人分别扮演,一遍表演后可以重复几次,角色互换。让孩子认识到书中的儿歌故事可以做游戏,从而使他更喜爱看书。

(3)提问 首先向孩子提问,小托班的家长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故事里有谁,在干什么,你喜欢谁等等。中大班的家长要多问一些“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让孩子充分思考。其次让孩子创编,家长把故事讲一半,留个结局让孩子自己创编,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最后让孩子提问,请孩子不明白的地方,不懂的地方提出来问家长。培养孩子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采用以上几种方法来引导孩子喜欢看书、爱上图书,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家长们不妨去试一试。

三、幼儿正确的书写习惯的培养

孩子做作业前,必须把该做的事先做完,比如喝开水、吃点心、上厕所等,只要一开始做作业就必须认真投入,不能在半途中去做这些事。做作业时要求做到:(1)书写时坐姿要端正。(2)书写时眼睛和书保持适当的距离。(3)正确的握笔姿势。(4)书面要干净、整洁。作业本整齐无褶皱。(5)书写教育不求多但求精,一旦开始教幼儿写字,要特别重视字的书写规范,尤其是笔画笔顺。(6)眼睛随手由左而右的习惯等。(7)写完作业要认真检查。(8)不边写边玩。(9)尽量不用笔擦,一次作业只能擦两次。以上这些家长刚开始要在一旁指导,适当提醒,等养成习惯就不必再陪了。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哪怕孩子的字或拼音很不好看,也要找出一两个相对好看的字进行鼓励,再让孩子自己指出其他字什么地方写得不好。

四、养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不少孩子,学习“磨”得很,看书、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孩子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一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这既要讲清道理,更需要认真训练。由于孩子年龄不同、个性不一,每次能够集中脑力的时间长短不一样。要从实际出发提出要求。一般幼儿每次学习时间以10到15分钟左右为宜,以后逐渐延长。开始,孩子往往不会掌握时间,家长要指导他,该学时学,该玩儿时玩儿。可以教孩子上好闹钟,按定好的时间作息。最重要的是教孩子给自己提出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每次学习之后,要评价自己做得如何,家长及时给以鼓励。坚持下去,就能形成专时专用的习惯。有些家长,只要求学习,恨不得能让孩子老坐在书桌前看书、做作业,没有休息与放松的时间。这样,反而容易形成磨磨蹭蹭、不讲效率的毛病。

五、养成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

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怎样培养这方面的习惯呢?

方法之一:鼓励孩子刨根问底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许多事总爱刨根问底,这是好奇、求知的表现,说明孩子爱动脑子。家长切切不可嫌孩子嘴贫,冷漠对待。最好跟孩子一块儿刨根问底,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教他人或者阅资料。

方法之二:指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由于学习任务多,孩子往往满足于知识是什么就过去了,很少多问几个“为什么”。家长不妨教给孩子每天学习之后,给自己提一个、两个“为什么”的问题,动脑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

方法之三:孩子考家长,家长考孩子。安排一个时间,全家人坐下来,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孩子和家长互相考一考。内容应事先定好,大家有所准备,谁提出问题,自己必须有准确答案。

方法之四:鼓励孩子一题多解。老师留的作业,常常不止一种答案,一种解法。孩子在完成作业时,只写一种。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别的方法。时间允许,可以写在另外的纸上或本上。

六、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

工具书和资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在学习中,会使用工具书和资料好处很多。除了一般的字典、词典之外,各门学科都有专门的工具书。家长要指导孩子多利用工具书。家长自己应给孩子做榜样,遇到生字、生词,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还可以跟孩子进行查字典、词典比赛。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带孩子一起去选购几本工具书(包括资料性的)放在书架上,经常查阅。买学科工具书,应听听任课教师的意见。这方面习惯养成了,终生受益。

七、善于请教的习惯

善于请教是一种好习惯。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想、善于提出问题。家长要指导孩子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提总是要讲质量,翻开书本就能解决的,最好自己解决。有些疑难问题,如果自己有尝试性答案,带着答案去请教,会收获更大。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有的孩子上课不敢问,下课也不敢问。对这样的孩子,要鼓励他突破第一次,几次之后,就敢提问了。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篇11

[关键词]幼儿教育; 进餐行为习惯; 培养

目前,很多家长对幼儿在学校吃什么甚是关心,而对幼儿的饮食习惯培养却不够重视。很多幼儿存在剩饭、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现象,这不仅容易造成幼儿的营养失调,也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而究其原因,这些与家庭教育不无关系,但幼儿进入幼儿园后,随着生活环境的和饮食环境的变化,各种问题也随之出现。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食习惯,除了具有一定的耐心外,还得从方法上多思考。

一、游戏引导,饭前洗手

小班幼儿活泼、好动,常常在游戏中摸爬滚打,他们的手是接触外界物体最多的且最容易沾染细菌的部分。如果饭前幼儿没有洗手而直接进食,很可能因此而引发疾病。因此,饭前洗手是小班幼儿进食习惯培养的第一步。但很多幼儿饭前都怕洗手,不喜欢洗手,教师就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幼儿进行洗手。如在教师的带领下,以比赛的形式来带领幼儿卷起袖子、湿毛巾、拿起肥皂、搓手心、搓手背等,让幼儿一步步掌握洗手的顺序。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注意示范,让幼儿正确掌握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用洗手歌来激发幼儿的洗手兴趣。如“搓搓手心,搓搓手背,看看手指,再搓搓小手腕”“洗呀洗呀洗手手,洗干净小手吃饭了”等。

二、巧用故事,掌握知识

在引导幼儿理解进食的重要性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行为习惯特点来进行。一般教师可采取故事和说教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如针对幼儿挑食的问题,通过故事《瘦巴巴》让幼儿明白进食各种蔬菜和肉类,才能让自己长得更结实,也才会少生病;针对幼儿进食中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教师通过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来让幼儿明白吃饭时要专注,才不至于把饭菜弄得到处都是。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口述进行,同时也可以利用视频的方式来进行,但都要注意,在通过故事后,教师要适当地说教引导幼儿明白故事中的道理,并在进食中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因生制宜,科学对待

在幼儿中,他们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会受家庭教育的方式而有所不同,在幼儿饮食教育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刺激并引导幼儿进食。特别是针对偏食、挑食和不良进食习惯等,教师更需要在幼儿进食中采用科学而多样的方法来引导。笔者通过幼儿教育工作总结了以下方法:

(一)榜样示范法

示范法可以分为教师示范和幼儿示范。幼儿的模仿性较强,在进食过程中,当幼儿出现不喜欢吃或是吃得慢等现象时,教师可通过自我的示范来感染幼儿,刺激幼儿的进食欲望。如有的幼儿不喜欢吃海带,进食时,教师可先编一个简短的故事,然后说“哇,海带好香啊!老师太想吃了,你们想吃吗”等话语,接着和幼儿们一起吃,对先吃的幼儿要激励表扬,利用从众心理来带动全体幼儿进食。幼儿示范主要是针对一些幼儿在进食中因不良进食习惯而造成的偏食、吃剩饭等现象,教师可以将这些幼儿安排到进食习惯较好的小组中,让其他幼儿成为该幼儿的榜样,从而带动其正确进食。

(二)逐渐加量表扬法

有的幼儿从小就不喜欢吃某类食物,如果想一下子就改过来,这不大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采取逐渐加量表扬的方法来进行,即在幼儿首次进食时,不要求幼儿能吃多少,只要能吃就行,在今后的进食中采用每次增加一点的方法来进行表扬。这样,幼儿在得到表扬的刺激下,逐渐改变并适应对此前不喜欢的食物的进食,保证饮食的均衡。

四、家园合力,促成习惯

在幼儿教学中发现,一些幼儿本来在幼儿园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进食习惯,可一旦幼儿在家时间长了(如国庆节、每年的暑、寒假)后,返回幼儿园又出现了“反弹”现象。这不仅给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也影响了幼儿的发展。为此,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食习惯,就必须让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结合起来。

首先,在幼儿入园时,教师要充分和家长沟通,了解每个幼儿在家的进食情况和习惯,以便在教育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对待。

其次,家庭教育要和幼儿园教育保持高度的一致,这可以通过周检查制的方法进行,即在每周一幼儿入园时,请家长如实填写幼儿在家的进食情况,同时告知家长幼儿园的进食时间和进食安排事项,让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在周五的时候进行检查对比,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食习惯。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 篇12

一、了解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内容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起居习惯、与个人生活有关的行为习惯等。

二、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方法

1.巧设环境,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可见,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任老师。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他们离开自己的家人进入幼儿园,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变成了陌生的环境,熟悉的人变成了陌生的人。孩子们表现出了任性、自私等不好的现象,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为了了解孩子,我学会了在日常活动中观察,在观察中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礼貌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从幼儿早上到园,见到老师问好,小朋友之间问好,与家长说再见,放学后与老师说再见。

今年我带的小班幼儿都是新生从没上过幼儿园,我针对幼儿不同特点和发展水平因材施教,记得幼儿刚入园没几天的上午,一名幼儿在妈妈来送他弯腰放下他时,他一巴掌打到他妈妈脸上,我立即制止并给予教育说:“怎么能打妈妈呢?妈妈爱你,你也要爱妈妈,以后不能打妈妈了,要做个文明的好孩子。”经过了解得知该孩子由奶奶带大,他任性,对母亲不尊重。通过这个事件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打人是不对的。并通过音乐《我的好妈妈》《爸爸妈妈去上班》等活动,教育幼儿尊重家长,知道父母的辛苦。作为幼儿教师要从幼儿点滴的小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对幼儿进行文明行为的教育,文明行为本身就是从一件件具体的小事中养成,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给别人造成的伤害,促使幼儿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

2.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我除结合教学内容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外,还利用幼儿好玩的心理特点,把入园、洗手、吃点心、喝水、坐姿等内容编成不同形式的游戏,使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中活动,主动地去想、去动、去做,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较好地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例如,我利用幼儿入园时的情景游戏“上幼儿园”让幼儿的情绪安稳下来做一个乖宝宝。在玩的过程中,让幼儿知道爸爸妈妈和自己每天都各自有事情做,自己要做个不哭不闹的乖宝宝,只有这样人人才喜欢宝宝。通过活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榜样示范法

常言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群体中同伴之间同样发挥着榜样示范的作用,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是幼儿成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大力提倡和宣传习惯养成的教育,及时表扬鼓励幼儿的良好习惯,树立正确的榜样,为孩子们创造可供学习模仿的环境。由于小班孩子自理能力差,自己不会穿衣服、不会系鞋带、裤子提不好等。我随时发现那些自理能力强又有爱心的小朋友,并及时给予表扬,这样他们还能主动帮助那些能力差的孩子,久而久之,他们能互相学习,产生友谊,学会交往。班内哭闹、争抢现象少了,礼貌用语多了。当同伴哭了,会主动走上前去安慰;地上有了碎纸,会主动捡起。主动帮助老师整理玩具的现象也随时可见。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快乐,也就会自觉地克服那些不良的习惯了,长此以往地融会贯通,幼儿将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家园合力

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配合,会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之,也会对幼儿园教育产生抵消作用。我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家园联谊窗口、开家长会来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家长克服“重智轻德”的思想障碍,提高家长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视程度,对家长提出有关教养幼儿的具体要求,如初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等,让家长在家中也要培养幼儿饭前饭后洗手、文明礼貌、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的自我服务等习惯。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培养良好习惯,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园的密切合作。

5.培育幼儿良好生活习惯贵在持之以恒,严格要求

习惯是在不断重复中逐渐养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 因此,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想起来就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又听之任之,要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做到既严格要求,又将爱与严结合起来,使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例如,“玩具回家”:当幼儿在幼儿园玩玩具时,由于幼儿多玩具数量少,我只好给他们提供3~5种玩具,在玩前先定规矩: 每人自主选取一种玩具来玩(最多一小筛子),在自己的座位上玩,不能争抢,可以交换玩,玩完后分类放回原处。刚开始时,个别幼儿不遵守规则,我不迁就、退让,对其进行教育,把爱与严结合起来,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最后养成玩玩具的习惯。

上一篇:《亿以内数的改写》教学反思下一篇:医学专业?自荐信参考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