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膀抒情作文

2024-06-23

翅膀抒情作文(共15篇)

翅膀抒情作文 篇1

我醒过来,不觉打了一个冷战,原来现在是冬天,我的手脚都被冻住了,动弹不得。

不知不觉间,我又睡着了。在梦里,我 梦见一只小蚯蚓,它对我唱到:“春天快到了, 鸟儿在唱、虫儿在叫,所有的种子都发芽,呼 啦啦,春天多么美好。”我醒了,揉揉惺忪的 睡眼,仔细回想蚯蚓说的话,不禁有些怀疑。 于是,我陷入了深思,几分钟后,还是没想出 个结果,于是我使劲地抛抛脑袋。

这一天,那条小蚯蚓又在梦中告诉我, 春天是真来了。冬天过后就是春天,就是新的 一年。到了春天,万物复苏;花儿开了,草绿 了,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那时,也不会有 冬天这么寒冷,这么荒凉了。

第二天,我醒来了,想起了蚯蚓的描述我也有些相信了。并急切盼望着春天的来临。

可是,等了好多天,春天也没来。我试着挺直腰板,撞击坚硬的冰层,但是,冰层太 厚了,我太弱小……休息片刻后,我又试着去 撞击,唉!我的努力只是徒劳,没有丝毫效果 。

然而,冬天的冷酷并没有击倒我渴望春天的梦想。我渴望自己长出一双隐形的翅膀, 因为真正的翅膀太大,这小小的空间容不下它 。就是这双隐形的翅膀给小小的我无穷无尽的 力量。使我在某一天,用弱小的身躯,撞开了 冰层,来到了土地上。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我发现,泥土里有一种味道,对!就是这春天的气息!我飞了 起来,感到从未有过的畅快。看啊!那是鸟儿 在唱,虫儿在叫,还有好多小伙伴们在向我招 手呢!啊!春天来了。

翅膀抒情作文 篇2

关键词:作文训练,方法,横向联想,纵向联想,综合联想

联想是一种思维方式, 它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翅膀。常言道:“不怕做不到, 就怕想不到。”如果想都想不到, 又怎么能做得到呢?所以, 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入手。

作为一种思维方式, 联想有许多种类, 如因果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等, 但归结起来, 不外乎两类:一类是纵向联想, 一类是横向联想。

一、纵向联想

纵向联想是对作文思想内容由浅入深地挖掘。

例如由蚕的吐丝结茧, 到它破茧而出, 采用纵向联想, 可以发掘出深刻的社会意义。你看, 蚕那样弱小的生命, 却能吐出给世界增添无限光彩的丝来, 这是多了不起呀!但由于它没有远大的理想, 结果固步自封, 用自己结成的茧, 阻断了自己的出路, 使自己陷入了一个绝境。然而, 蚕并不因此而坐以待毙, 它决心自己寻找出路, 终于自己咬开了束缚自己的茧壳, 化成飞蛾, 完成了它生命的升华。

由此我们再进行联想, 与我们今天的改革联系起来, 便会发掘出更深刻的涵义。漫长的封建社会里, 中华民族一直过着一种自给自足、闭关锁国的保守生活, 看不到外面广阔的世界, 像蚕一样作茧自缚, 使自己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但中国人并不因此而失去开拓进取的勇气, 而是大胆地探索改革, 自己打破了几千年积淀的沉重“茧壳”, 学习别人的长处, 发挥本民族的优势, 轻装前进, 终于实现了中华民族腾飞的愿望。通过这样的联想, 便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如果说作文的命意是一汪浅水, 那么, 培养学生使用纵向联想, 就会使作文的命意变成一个碧水千尺的湖泊。

二、横向联想

横向联想是从广度上对作文内容的拓展, 对作文材料的充实。

它可以从作文的立意出发, 联想到许多与之相关的材料。例如, 要表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作文立意, 我们可以联想到许多名言警句。如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毛泽东的名言:“贵有恒, 何必三更起, 五更睡;最无益, 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还可以联想到许多典型事例:陶宗仪七年如一日, 在树叶上积录成了著名的《辍耕录》;曹雪芹“披阅十载, 增删五次”才完成了《红楼梦》这部世界名著;为了寻找做灯丝的最佳材料, 爱迪生试验过一千六百多种矿物和六千多种植物, 等等。通过这样的联想, 作文的材料便更加充实, 更具说服力。

横向联想还可以是从同一材料的不同角度进行联想, 用来表达不同的作文立意。如, 看到竹子开花, 我们可以用来赞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竹子开花是美丽的, 绚烂的, 那是因为竹子在用它全部的生命开出花, 花开后, 它的生命也就结束了。老一辈革命家, 用他们的青春, 为人民的解放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到了晚年, 他们本可以清闲自在, 享享清福了, 但他们却是“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 也会像竹子一样, 用仅有的一息生机, 开出绚丽的竹花, 再造人间辉煌。他们这种高尚的品节, 不正像竹花一样美丽、炫目吗?

我们还可以用这则材料批判那些一心只图个人私利, 不为民族利益着想的人。他们不愿像翠竹一样默默无闻, 用自己的绿色妆扮大地, 而是尽力炫耀自己, 想出风头。结果他们机关算尽, 满足了自己的私欲, 却终于被历史唾弃。窃国大盗袁世凯, 不正是这样吗?他用尽心机, 复辟帝制, 结果在他做了八十一天皇帝梦后, 便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

如果说作文的命意是一条涓涓细流, 那么培养学生使用横向联想, 就能使这条细流变成浩荡江河。

三、综合联想

当然, 横向联想和纵向联想, 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两者常常综合使用, 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立体的构思网络, 使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更加充实深刻。

如《树木·森林·气候》一文, 我们便可以用综合联想: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 只有形成森林才能改变, 而形成一片森林, 又需要一定的条件, 如果温度适宜, 树木就会迅速生长起来, 形成茂密的森林, 而大片森林的出现, 又会使气候变得更好。这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一样, 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 集体的力量才会无穷。然而没有个人, 就没有集体, 只有每个人都能积极为社会作贡献, 才能促成社会风气的好转, 而良好的社会风气, 又有益于调动每个人为社会贡献力量的积极性, 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培养学生综合联想的能力, 就能使作文的内容和思想汇成无边的大海。

想象,作文隐形的翅膀 篇3

把想象视为作文“隐形的翅膀”,并不夸张。古今中外,文学领域的经典佳作莫不闪耀着想象的光辉。尤其是诗歌,创作过程大多借助想象才能完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越来花弄影”……想象使这些诗句流光溢彩。

文学如果失去想象这对翅膀,一定飞不高、飞不远。在写作过程中,想象有着无法取代的作用。是它激发了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的联想;是它创造出作者没有感知过、甚至不存在的艺术形象。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文学是心灵释放的一种方式。在写作过程中,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以利于他们释放内心的激情,驰骋自由的想象。很难想象一个拘谨局促的氛围能造就文思泉涌的大作家。相传李白斗酒诗百篇,往往酒至半酣时诗兴大发,产生《月下独酌》、《将进酒》等千古名作。后人当然不宜效仿,但写作时多给学生一点自由的空间,对于他们想象力的培养是不无裨益的。

二、启迪敏感善思的心灵

从某个角度上说,情感是“想象的翅膀”。如果一个人面对身边自然万物淡漠无情,无动于衷,他怎么可能挥动想象的翅膀,写出瑰丽雄奇、动人心魄的作品来?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拥有一颗敏感善思的心灵。惟其如此,才能捕捉到稍纵即逝的灵感,激发美丽的想象,写出生动的作品。“夜深了,星星感到一股倦意袭来,它顺手扯过一片云彩,盖在身上,暖暖的睡了。”从这个想象独特的句子里,不难看出是小作者对美丽夜空的爱引发他敏感纤细的心,产生这勤于思考的结晶。

三、融会贯通百科知识

想象具有极其广阔的活动空间。刘勰名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可见想象的美丽无处不在。因此,作文时要想做到“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就必须拥有广博的知识。有了广博的知识尚且不够,还要会打破学科界限,把百科知识融会贯通起来,在此基础上方能驰骋想象,自由联想。

如“雪化了之后是春天”,“捧着这本小说,我知道今夜我被它套牢了”,“审视着刚转来的新同桌,怎么看他都像刚嫁接进来的枝条,分外别扭”……。这些句子里闪耀着想象的光芒。

四、强化课堂训练

1.借鉴想象力丰富的作品

教材里有许多想象瑰丽的文章。如光怪陆离,神奇变幻的《西游记》;写鬼写妖,扑朔迷离的《聊斋》;想象奇特,令人感叹的《安徒生童话》。在课堂训练中,完全可以指导学生饱含激情地去诵读富含想象的篇章,以丰富感性认识,为自己的厚积薄发打下基础。

2.利用多义性图案或素材让学生想象

例如黑板上画一圆圈让学生自由设想,答案多种多样:数字0,皮球,烧饼,大张开的嘴巴,生气时瞪圆的眼睛,篮球的球筐……

3.续故事

比如“故事接龙”,在故事进行到某一关键处停下,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合情合理的续编。也可为课本中某些文章进行续写,像《小桔灯》《故乡》都有很好的续写空间。还可利用作文课,把学生分组,各组写出开头,交换写过程与结局。

4.编故事

教师提供图片、实物、情节片段等,如一张白纸上一团云状乌黑,一把破损的扇子等,由学生产生想象,编创故事。

五、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

鲁迅先生说:“读书如蜜蜂采蜜,如果仅仅叮在一处,那所得非常有限。”因此要切实有效地培养想象力,必须把目光投向广阔的课外阅读世界。教师为学生列出读书单,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引领学生含英咀华,用心品味,不断增强对富含想象篇章的感性认识;精心揣摩作者联想、想象的技巧;做好摘录,多种形式交流,促进内化,形成能力。

我的翅膀小学生抒情作文 篇4

我希望我能拥有一双翅膀,紫色的翅膀。带着我的梦幻飞翔,飞呀飞,飞到月牙上去,讲给嫦娥和小玉兔听。

我渴望飞翔,更渴望快乐。星座书告诉我,忧郁是我的天性。我想要的不是荣华富贵,是安静!

我想在大自然中生活,不是城市的喧闹。一双翅膀,一双彩色的翅膀。它能实现我的愿望。时间的流逝,让我明白了很多很多。在过去的四千个日子里,是幻想中的翅膀陪伴我的。只有它,才能给予我安慰,让我快乐。

我厌烦了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只想有一双翅膀带我飞翔,越过城市的喧闹。

我经常思考着一种问题,人活下去是为了什么?是荣华,享受?

只有那些愚笨的人才是为了这个。我只希望安静!

我希望一起来闻到的是泥土的芳香,而不是汽车的尾气。我希望望眼一看是大片大片的绿,而不是垃圾。

只有这双翅膀才能实现我的愿望。

我太想飞翔了,太想拥有一双翅膀了。尽管那是我死去的时候。但是我也满足了,因为那时我可以真正的拥有一双翅膀,过我想要的生活。

我多想有一双美丽的翅膀抒情作文 篇5

假如我有一双爱心的翅膀,我将飞过高山、峻岭去看望地震灾区的小朋友,给他们带去书本、玩具和爱吃的.糖果,并用我们同龄般的话语,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努力进步,争做三好学生。

假如我有一双勇敢的翅膀,我将飞过海洋,跺过暴风骤雨的袭击,飞到祖国的海岛边防,去看望在那里日夜保卫国家安全的解放军叔叔,并在他们每人的脸上亲上一下,对他们说,“叔叔,你们辛苦了,你们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假如我有一双发光的翅膀 ,我将飞到盲人小朋友的身旁,为他们把黑夜点亮,让他们的生活里不在有黑暗,永远充满阳光。

翅膀抒情作文 篇6

季有春夏秋冬,人有童少青老。就象辛弃疾的《丑奴儿》词中所写那样,人到中年,真的就如丰硕的秋天,没有了春天的繁花似锦,没有了夏天的热情似火,有的只是依然郁郁葱葱的茂盛,硕果累累的丰满,从容不迫的睿智。还有“而今识得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凄凉感觉。

是啊,人到中年,我们早已不再懵懵懂懂,不再血气方刚;我们的脚步不再匆匆;我们的话语不再煽情;我们早已远离了花前月下,卿卿我我....

我们曾经繁花似锦的青春正如秋天的落叶,一片一片地在岁月的风雨中凋落飘零。

但是,秋天自有秋天的美丽:君不见,那满山遍野,赤橙黄绿青蓝紫,五彩缤纷,姹紫嫣红;君不见,那一地金黄,满目果实;君不见,那成熟的丰韵,收获的喜悦....

中年如秋:我们经历了人生的坎坷,多年的拼搏,有的已经事业有成,有的已经仕途得意,有的已经儿孙绕膝....

中年如秋:我们虽然已经两鬓染霜,岁月在我们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是我们的大脑、我们的心依然年轻!

秋宵月色胜春宵,人到中年更逍遥。

既然岁月已经把我们带入了人生的秋天,我们就要愉快地享受这成熟的韵味,品尝这丰收的果实,感悟这人生的美丽。抛弃那些让人断肠,令人心碎的苍凉,收藏丰盈壮丽的情怀。

不再悲黄花落尽,不再叹韶华流逝!

让我们倚栏观日,看绚丽的夕阳徐徐西下;让我们推窗望月,看玉兔东升嫦蛾起舞;让我们闲暇时约三五知己,临一池碧水,钓几尾闲鱼;饮一壶老酒,发少许牢骚;弹一曲古筝,诵几首诗章....

如今识得金秋颜,万紫千红胜春天!

中年如秋:让我们象这多姿多彩的秋天一样,在人生的秋季也焕发出美丽灿烂的光彩!

。就象辛弃疾的《丑奴儿》词中所写那样,人到中年,真的就如丰硕的秋天,没有了春天的繁花似锦,没有了夏天的热情似火,有的只是依然郁郁葱葱的茂盛,硕果累累的丰满,从容不迫的睿智。还有“而今识得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凄凉感觉。

是啊,人到中年,我们早已不再懵懵懂懂,不再血气方刚;我们的脚步不再匆匆;我们的话语不再煽情;我们早已远离了花前月下,卿卿我我....

我们曾经繁花似锦的青春正如秋天的落叶,一片一片地在岁月的风雨中凋落飘零。

但是,秋天自有秋天的美丽:君不见,那满山遍野,赤橙黄绿青蓝紫,五彩缤纷,姹紫嫣红;君不见,那一地金黄,满目果实;君不见,那成熟的丰韵,收获的喜悦....

中年如秋:我们经历了人生的坎坷,多年的拼搏,有的已经事业有成,有的已经仕途得意,有的已经儿孙绕膝....

中年如秋:我们虽然已经两鬓染霜,岁月在我们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是我们的大脑、我们的心依然年轻!

秋宵月色胜春宵,人到中年更逍遥。

既然岁月已经把我们带入了人生的秋天,我们就要愉快地享受这成熟的韵味,品尝这丰收的果实,感悟这人生的美丽。抛弃那些让人断肠,令人心碎的苍凉,收藏丰盈壮丽的情怀。

不再悲黄花落尽,不再叹韶华流逝!

让我们倚栏观日,看绚丽的夕阳徐徐西下;让我们推窗望月,看玉兔东升嫦蛾起舞;让我们闲暇时约三五知己,临一池碧水,钓几尾闲鱼;饮一壶老酒,发少许牢骚;弹一曲古筝,诵几首诗章....

如今识得金秋颜,万紫千红胜春天!

给作文插上飞翔的翅膀 篇7

一、生活———写作的活水源泉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观察是智慧的能源。留心观察生活是积累写作素材的必要前提。生活中并不缺少写作素材, 而是缺少发现写作素材的眼睛。因此, 教师要善于给学生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 形成主动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例如, 教师将学生带到广阔的田野里,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观察。有的观察丰收时的整体场面, 有的观察水稻的饱满样子, 有的观察农民伯伯的喜悦心情……然后, 这位老师布置学生写一篇主题为“秋天的田野”的作文。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学生因为亲眼目睹了丰收场面, 所以有事可写, 有话可说, 有感可发。这样的观察活动, 学生写出来的作文, 内容是真实的, 角度是多样的, 情感是真挚的, 收获是惊喜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学生熟悉的写作素材, 这样学生就能写出言之有序、言之有物的文章。

二、积累———写作的必要手段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要写出一篇文章不难, 难的是写出一篇有质量的文章。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必要手段, 积累的词语多了, 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就能形成。积累的途径一般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课堂知识积累, 主要是课本上的“读读背背”一栏, 专门让学生积累的;二是课外知识积累, 可以是课外书籍上读到的, 可以是电视剧中看到的, 可以是生活中听到的。不管是哪种积累途径, 学生都要养成及时摘抄的好习惯。有经验的老师往往要求学生自备一本“摘抄本”, 用来摘抄美妙的词语、经典的语句、优美的段落等, 然后, 让学生多读读、多背背、多用用。教学实践表明, 学生读得多、记得多、写得多, 视野得以拓宽, 情感得以丰富。当学生有了丰富的积累, 写作时, 旁征博引, 信手拈来, 写起作文来自然就会文思泉涌。

三、练笔———写作的重要平台

练笔是强化语言训练的有效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注重积累的重要目的就是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作准备。教师要善于抓住练笔的时机, 挖掘练笔的题材, 丰富练笔的形式, 形成练笔的习惯, 让学生主动练笔、乐于练笔、勤于练笔。教学实践表明,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练笔训练, 具有针对性强和实效性好的特点, 受到老师们的欢迎。例如, 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时, 课文的结尾写小骆驼明白了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中的用途, 从而感受到一种自豪。一位教师巧妙抓住课尾这一写作资源, 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话题:小骆驼回到沙漠后, 去河边照镜子, 又一次遇到了小红马。这时会发生什么呢?你能继续编故事吗?“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们的兴趣异常浓厚, 有的写小骆驼向小河马讲了自己跟妈妈一起走沙漠的经历;有的写小河马跟小骆驼一起走沙漠, 在小骆驼的帮助下, 才顺利走出沙漠……这样的续编故事,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也培养学生了想象能力, 可谓“一箭双雕”。

四、批改———写作的有效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年级学生要能做到修改自己的习作, 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做到语句通顺, 行款整齐, 书写规范、整洁。”修改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个“改”可以是自己改, 也可以是别人改。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 才能改出优秀的作品, 甚至是精品。在教学中, 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 开展互批互改活动。全班学生以4人左右为一组, 注意好、中、差搭配, 确定一名责任心强的组长, 组织大家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批改。批改的内容包括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规范、字词的运用是否得当、语句是否通顺、逻辑是否清晰、立意是否明确、结构是否完整等。互批互改的过程是一个学习与反思的过程, 学习的是别人文章中的优点所在, 反思的是别人文章中的不足之处。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改得有趣, 教师改得轻松。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总之, 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创新是张扬作文个性的翅膀 篇8

作文创新的方法较多,下面着重从三个方面谈谈笔者的看法。

其一,从立意上创新。

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有许多同一性,如果同学们在作文中对事物的认知大多不谋而合,“英雄所见略同”,就没有跳出同一性的圈子,就称不上有个性的创新作文。如果你提出的见解与众不同,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让人见了为之一惊(至少“为之一动,引起关注”),那么你的新思想新观念就成了这篇文章的个性。举个例子,2003年高考作文是围绕“感情亲疏和对事物认知”的话题来写,有一篇题为《感性·理性·认知》的作文中写了这样两段文字:

当今世界,恐怖事件大行其道,而“9·11”事件则是其登峰造极之作。然而部分国人则拍手称快,疾呼“大快人心”。

何以至此?难道只是因为美国佬对我们的一贯压制,难道只是因为美国佬轰炸我驻南使馆,难道只是因为南海上空的撞机事件……抑或是民族心理的总爆发,中华民族与美利坚民族感情上的疏远,造成了极其肤浅的感性认识?我们应当用自己的大脑思考,不能感情用事。恐怖主义是全人类的公敌,中国人民与美国人民同为爱好和平的人民,生命的失落应当得到全世界人民的惋惜与同情。用理性去冲破感性的牢笼,真正地认知事物,规范自己的心灵。

这篇作文之所以被评为优秀作文,就在于它是以新观点取胜。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国人皆知,再加上驻南使馆被炸、南海撞机等事件,国人大多对美国有一种反感情绪,而本文作者却能站在世界和平的高度,站在反恐的高度,对国人关于“9·11”事件的看法做出了理性的分析,具有思辩色彩,观点颇有启发意义。正是这种新认识、新观念,才使本文有了回味和深思的空间,才使本文从众多平庸之作中脱颖而出。

其二,从材料上创新。

中学生阅历有限,思想不是十分成熟,要想提出新观点也并非易事。但可以从材料上创新。从材料上创新的方法较多,但归纳起来分两大类,一是利用社会上最新的最热点的事件,将之纳入作文,使作文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这样的作文自然会被阅卷老师看好。二是巧妙利用那些陈旧的材料,从新的角度,用新的方法来表现,所谓旧瓶装新酒,重新包装,以达到化腐朽为神奇之效。下面介绍一些具体作法。

一、热点时事入文来,新米做饭分外香。这种方法就是从报刊和电视新闻中选取符合作文话题的材料,或从身边选取符合作文话题的典型的人和事,这样的材料新颖,时效性强,很容易获得高分。例如,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中江苏一考生写的题为《抛妻弃子之谜》一文,将“抗非典”这一重大时事巧妙地融入作文中,深刻地诠释了“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这一话题。这样充满时代气息的作文,自然会使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写这类作文的前提,当然是平时要关注报刊和电视等新闻,比如伊拉克战争、印尼海啸大灾难等重大国际新闻事件,还有党员先进性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人和事等引人注目的国内新闻事件,这些热点时事犹如上市的新米鲜菜,调配得当,烹饪适宜,就成了美味佳肴,不仅社会热点是新米,身边的生活小事也是写出创新作文的新米。例如2004年高考,江苏一考生写的《最后的四十五分钟》,就是直接从考场中取材,真实地再现了考生自己面对作文题时的沉稳与灵动,因为材料新而真实,所以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二、让古人新生,为古人翻案。高中生或多或少地阅读过古典名著,作文时,可以借古人的言行来诠释作文话题,以收耳目一新之效。先说让古人新生。此法或再现古人当年的风采,或让古人走进我们的现实生活,来达到推陈出新之目的。例如2004年高考海南一考生围绕“‘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个话题,写了一篇题为《两把钥匙一扇门》的作文。文中虚构了“李白与阮籍同到神的脚下寻找快乐幸福之门”的故事。李白乐观豁达,遇荆棘而不避不畏,勇敢穿越,终于获得成功。阮籍悲观畏难,面对荆棘,“哭天怆地”,呼喊着“叫我如何是好,如何是好……”,最终难达幸福之门。故事虽然虚构而且简单,但影射主题的意图十分明显,巧妙而深刻地阐释了“乐观,则幸福快乐;悲观,则无所事成”的观点,既切合话题,又发人深省,所以获得满分。2003年河北一考生写的《楚王的忏悔》一文,从楚王的视角演绎了楚国被秦国灭亡的历史悲剧,揭示了以个人情感的亲疏好恶来任人为政,必导致忠奸混淆、国破家亡的深刻教训。2002年湖北一考生写的《昭君的选择》一文,艺术地再现了昭君当年作出的心灵选择。这些都是此类作文的优秀代表。

再说为古人翻案,也就是站在话题的角度,合乎情理地为古人鸣冤叫屈。例如2003年高考,湖北一考生写了《宝钗鸣冤》一文,大胆突破《红楼梦》中褒“黛”贬“钗”的思维定式,让宝钗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对世人的“非议”鸣冤叫屈,从而警示人们:不要以感情的亲疏来评价人。无独有偶,2004年高考福建一考生写了《任是“无情”也动人》一文,逆《红楼梦》之意,对宝钗大加赞扬,从外貌才能、行为举止、性格气度、志向命运等多个纬度重新解读宝钗,让一个更具生活魅力的宝钗站在读者面前。这个考生在文中写道:“沉默是一种境界”,“她的‘冷’,造就了她的平和,她的高人一等的安宁”,“她是‘无情’的,因为她有她的执著与坚定。这一定是世界上最最动人的‘无情’!”这里对宝钗的评价赞誉,不仅符合原著人物的特质,而且有发展,有创新,评为满分作文是当之无愧的。

三、杂取合成学鲁迅,移花接木巧改装。杂取种种,合成一个,这是鲁迅创作小说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阿Q这个著名的文学典型,就是鲁迅合成的。

移花接木,错位改版是影视故事常用的文学手法,例如关公战秦琼、大话西游、戏说乾隆、新梁山伯传奇等等,就是运用这类表现手法,收到了以“新”吸引人的效果。当然,运用此法也不能瞎编乱造,要有生活中的原型作依托。

例如沈从文《边城》中的翠翠就有三个生活原型:一个是泸县绒线铺的女孩子,翠翠明慧温柔的品性就取之于这个小女孩;一是在青岛崂山看到的女孩子,翠翠的清纯朴实即源于这个乡村女子;一个是作者的师母,从她身上“取得性格上的朴素式样”。如果我们在高考作文中也借鉴这种“杂取移接”之法,肯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三,从形式上创新。

考试时,面对作文题,如果没有新思想,没有新材料,怎么办?不要急,可以从表现形式上创新,比如构思新巧,语言优美,同样能让阅卷老师另眼相看。

巧思一,借书信形式,与古人对话。2004年高考,甘肃一考生围绕“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话题,写了一篇题为《致和珅的一封信》的考场作文。文章开头写道:

和先生:近来无恙乎?近几年来你的身影频频闪现在荧屏之上,一部部清朝历史剧将你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致使你的大名妇孺皆知。想先生一生,居庙堂之高,不忧其君,不虑其名,专事搜刮贪污受贿,弄得个脑满肠肥,却不料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先生性命。不但身死人手,家财散尽,白白浪费了先生许多精神,而且落得个千载骂名。先生若泉下有知,可曾有愧,有悔乎?先生当是明理之人,如何却因为那一点银子,便只看到了自己而看不到别人呢?你的眼中为什么只有金子那绚丽耀眼的光芒,却没有忧虑民生疾苦的焦灼?……

本文利用书信的形式与大贪官和珅对话,由此来诠释话题,表现了本文作者构思的机智。

巧思二,借寓言形式传情达意,诠释话题。例如2004年高考,天津一考生,面对“材与非材”话题,写成题为《我是檀香木》的作文,文中以“檀香木”自述的口吻(第一人称),写檀香木的经历和见闻,引起人们对“材与非材”的价值内涵的思考,意蕴深远,耐人寻味。

坚强的翅膀作文 篇9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坚强的翅膀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坚强的翅膀作文1

每当我仰望天空时,看到天空中一只只正在飞翔的鸟儿,我的心里就会突然产生一个念头---我好想有一双翅膀!

每当写完枯燥的作业后,我就飞出窗外,向着蓝天飞去,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一会儿,飘过几朵白云,我就飞到白云上面,躺下休息一会儿,时不时再扯下一块白云,尝尝是什么味道。我坐在白云上,看着它们慢慢地向前飘去。这时,我趴在云上往下看,只见一切都变得那么小:人们像小蚂蚁,汽车像小甲虫,溪水像大地妈妈身上的蓝绸子,就连高大的楼房也像一个个火柴盒......忽然,一阵大风吹来,把云朵都吹得变了样:有的像一只只小兔子,有的像一匹匹奔腾的骏马,有点像一群群绵羊,还有的像一张张笑脸......啊!变化万千的天空真美妙呀!

转念我又想:如果我有一双翅膀应该为国家做些贡献呀。年年地球上都有不少的洪涝干旱,我要把有水灾地区的云驱赶到干旱的地方,让他们滋润那片干旱的土地,让庄稼茁壮成长,使以后再也没有干旱和水灾!

啊!我好想有一双坚强的.翅膀呀!

坚强的翅膀作文2

看完《我的少女时代》这部电影后,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方丹的故事震撼了我的心。它讲了一个叫方丹的女孩,她在5岁时,因为一次小小的意外,她的胸部以下全部瘫痪,幼小的她还不能承受这样大的痛苦,每当她看到其它的小朋友都可以去上学,总是天真的拉着妈妈的手问到:"我什么时候能去上学呢?”

因为给她治病,家里只能被迫卖掉三层楼房,搬到乡下去住。方丹对乡下没有水,没有电的生活很不适应,可尽管如此,方丹依然没有打消要上学的念头。就这样,她自己在家学习,长大后,她又坐着轮椅去给乡村孩子当老师,又随师父学医,给村里的老百性看医。她凭着自己坚定的毅力活了下去。

看完这部电影,我心里百感交集,即觉得方丹可怜,又从心里敬佩她。她星那样顽强,从她身上,我感到一股超凡的力量,一股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力量。方丹的毅力震憾了我的内心。

从方丹身上,我仿佛又看到了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运动员桑兰,海沦,凯勒,我会学习他们感于拼博顽强不屈的高贵品质。

方丹以她坚定的毅力活了下来,而生活中的我呢?那么不知足,面对美好的生活,健全的身体却不去珍惜。

方丹在轮椅上畅想和追逐自己的梦想,并通过努力实现不她的梦想。看来,一个人能否成功,并不取决于他是否拥有健全的身体,而是在于他是否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念。

坚强的翅膀作文3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会失败。坚强到底就是胜利,在最后一秒还未到来之前,展开坚强的翅膀……

——题记

期中考试的试卷发了下来,一个低的可怜的分数,如一道强烈的闪电,击得我全身瘫软,眼睛里的泪水正要涌出……我深呼吸一口气。于是,泪,便无声的流入心田,初二是人生的分水岭,我到底在做什么,想什么,懂什么……

小时候,看惯了玫瑰色的海洋,听惯了枫叶似的海藻,被呵护在五彩的世界了。现在,却是那些低的可怜的分数罢了。我是一只小小鸟,想飞,飞的高……但每次总也力不从心,失落之余,我做的唯一一件是便是抱怨。

慢慢的,我惊讶地发现,我一直缺少了一双坚强的翅膀。

父亲告诉我,老鹰是最顽强的动物之一,当一只雏鹰出生后不久,便会接受一次生与死的考验。雏鹰的父母会在雏鹰生长合适期间把它从悬崖上仍下去,在这时候,如果他,没有一双坚强的翅膀,那么面对它的便是黑暗的死亡……

对啊,人生那能事事如意,伤心并不能解决问题。以前的种种就让我当粉笔字擦去便罢。

背后的翅膀作文 篇10

鸟儿的翅膀断了,是怎样的难过?

花儿的花瓣折了,是怎样的悲哀?

然而,有谁知道,如果人身体的某些部分不够完美,又该是怎样的绝望。

当自己的生活突然在瞬间崩塌,当发现自己在刹那间竟然需要别人的同情,当规划的美好蓝图一觉醒来变成灰暗一片。就如同风筝的下坠,顷刻间轰然的摔得粉碎。

故事在壮美的内蒙古草原上。15岁的花季少女志华考上了高中,她和同学们高兴地去放风筝,不幸被高压电击中,经医院的奋力抢救,终于保住了性命,却失去了双臂。

厄运突如其来的降临,刚刚希冀的梦想便破碎了。她绝望了,她想到了死亡,这样就可以逃离一切一切的悲哀,世上的纷杂将和她挥手而去,她将不再痛苦。可惜她没死成。

她活了下来,无比的求生求学意志在她身上体现。这些正常人都攒之以鼻的小小事情对于她来说,一切变得不可思议。为了重返校园,她在家刻苦练习,脚趾磨烂了,结出厚厚的血痂。终于,她学会了用脚流利地写字,争取到了重新上学的机会。

学校离家太远,为避免迟到,最好的办法是住校。她必须具备生活自理能力,才符合住校的条件。为此,她白天黑夜地苦练脚上功夫。终于用脚学会了洗脸、漱口、穿衣、做饭、打电脑、练书法,甚至学会了穿针引线、缝缝补补……这些正常人都攒之以鼻的小小事情对于她来说,一切变得不可思议。

鸟儿飞翔,是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

鲜花开放,是为了孕育香甜的果实。

作文需要插上“思维”的翅膀 篇11

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是思维的两种基本形态。形象思维往往是彻悟式的短路思维,速度非常快,有时能发现一些别人发现不了的规律,但是正因为如此,形象思维缺乏严密性,如果不辅以逻辑思维的严密思考,往往会导致错误。就比如侦探故事,它们往往有很强的联想想象能力,迅速的找出事物间的联系,这是形象思维,但是在找出关系之后又要认真的调查取证,在这一过程中也许会发现前面的猜测是错误的。这是逻辑思维。没有逻辑思维,那就会自以为是断错案了!作科学试验,更要讲究逻辑严密,两种思维缺一不可。学生要想写出好的议论文就需要用形象思维快速找出论点,并用准确的逻辑思维去辨证。那么我们的作文就不会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了。

二、养成学生争辩的习惯,提升思维能力

庄子说:“知出乎争”。课堂教学中,在难度较大的内容上设题,学生研讨争辩,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于求知中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分析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思想僵化、顽固保守、胆小怕事的性格特点后,提出 :“当今的中国正值改革的年代,但毋庸讳言,现实生活中并不乏别里科夫式的人物,然而现实中的别里科夫 与小说中的别里科夫有所不同,有什么不同?请你们在比较中,追究其根源所在。”

同学们发言热烈。 像这样的争辩我们在很多课文中都可以使用,甚至我们还可以在课外多组织学生开辩论赛,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归纳学生作文中的常见的思维错误,提示学生纠正。

我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常发现不少思维错误的表述。有形象思维的也有逻辑思维的错误。

“被细雨浸润、滋养的苏堤苏醒了。新柳夹道,枝头舒展,一片鲜嫩的绿色。这可爱的年轻的垂柳,像妩媚倩巧的少女,温柔轻盈;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万般风流,像凌波微步的仙子”

“铜钱是圆的,像我们吃的面包那么圆,但是又因为它容易生锈所以有铜臭味”

“日本虽然政治制度优越、经济、科技领先世界,但我就是希望它倒。”

教师发现这些问题可与学生平等讨论,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养成学生质疑的习惯,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宽度

在提问中,有些学生存有答问的惰性心理,“你不问我,我不答”。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答问的思维训练,在课堂每个教学环节中都可设计定答题,使提问加强针对性。另外还可设计一套课堂记分的方法作为答问的杠杆。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比如我们在讲《差别》这一课的时候,让学生回答两人差别在哪里的时候,我们不能仅停留在教材上所说的一个看问题善于用联系的眼光。我们还要从“一人发现自己问题后去问”这一细节去思考,最后引导学生找出两人的差别还在于能否及时思考自己出现差别的症结,能否及时反思。

像这样的拓展几乎在每一课都可以实施,只是有的课文偏重形象思维有的偏重逻辑思维,比如《药》这课里面对坟上的小白花的描写,如果仅从形象思维角度去想,那么就很难明白小白花的作用,必须要借助一定的逻辑思维:为什么有白花?白花代表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它?通过这样的问题来思考,我们就明白,原来表白花不仅暗示夏瑜已死,还暗示革命的星火并未熄灭,作者的希望还在。通过质疑,学生就能将文章的主题明白的更透彻。

通过这样的训练,养成学生质疑习惯,还拓展了思维的深度和宽度。

五、列举思维能力强的经典(段落)供学生体会、学习

比如袁劲松的《柔性头脑修炼》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想象我们正在抛硬币,正面我赢一美元--反面你赢一美元。很简单。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时间各占一半,我们谁也赢不了谁。然而, 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你换了一个灌铅的硬币。每抛 100次,正面产生 49 次,而反面发生 51 次。

像这样文字浅显但思维能力强的文章段落,教师可以介绍给学生,一起讨论。既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

想象,给作文插上飞翔的翅膀 篇12

开展这项活动, 首先必须“正名”。教师先给学生介绍一则趣闻:美国有一“吹牛俱乐部”, 每年评选最佳谎言。有一年的最佳谎言是, 某城市遭到狂风侵袭, 吹得室外的电线都大大拉长了, 以致给马路对面的朋友打个电话, 被收取了十六美元的长途电话费。然后教师问, 这种活动是否无聊?学生齐声说“不”!为什么?考验想象力!教师再提示, 这则谎言的出色之处在于, 除了狂风拉长了电线是虚构而外, 其余都是在这一点上的合乎逻辑的延伸。而决非一派胡言。于是给学生半天时间作准备, 进行“吹牛”比赛。

比赛采用口头表达的形式, 学生逐一登台, 评议同时进行。一个学生上台说道:昨天早晨上学的路上, 突然刮起一阵狂风, 我到校后登上二楼的教室, 却发现里面坐的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教室不是在一楼吗?仔细一看, 原来那阵大风把教学楼吹得翻了个身, 所以一楼翻作二楼了。他刚讲完, 同学们齐喊不通!楼梯朝下, 你怎么上楼?初一的同学难道是头朝下坐在教室里的吗?在一阵善意的笑声中, 这个同学自认逻辑不严密。

接着有一个同学上台“吹牛”, 她说今年春节, 天气异常严寒。她乘汽车从连云港到南京。从后门上车, 走到前门边, 发现已经是南京站了。于是连忙下车。原来地球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而大大缩小, 以致原来的二百公里现在只有一辆汽车长了。听罢这则谎言, 不少人齐声叫好。可是也有人质疑, 地球冷缩变小, 那么汽车大概也只有芝麻大了, 何以原样不动呢?有同学起而辩护, 认为不可求疵过甚, 于是基本通过。但反对者仍然保留意见。

有一个同学吹得更神乎, 他说:一天晚上睡觉时不小心从床上掉了下去, 第二天醒来发现躺在纽约的街头上, 原来这一跌把地球砸个穿心过!大家刚要叫好, 有个同学大喊, 这个“牛皮”吹破了!她引据经典说, 即使地球出现一个穿心洞, 下落的物体由于地心的引力, 必然在地心两侧的方向上来回摆动。最后停于地心, 决不会落在另一面的地表上去!经她一说, 谁也不能分辩了。

随后一位同学说道:前几天吃苹果时不小心吞下一粒果核, 过了两天头皮发痒, 取镜一照, 不好!头上长出两片树叶!晚上洗脚, 发现脚心根须有二寸多长了。苹果核在肚子里生长起来了, 大概再过几天, 人就会变成苹果树。今天就此和各位同学告别, “Bye—bye”!这则谎言新奇怪异, 幽默风趣, 难以挑剔, 大家一致鼓掌称赞。

又一学生上台吹道:得知下午比赛, 中午在家精心吹制了几则“牛皮”, 可惜总觉得太小, 不足惊人, 情急下灵感忽至。何不放到炒米机中爆一爆, 不就胀大了吗?连忙拿到门外请人去爆, 一阵轰响之后。里面竟然空空如也, 细加思索, 恍然大悟, 牛皮、谎言经不得烈火, 难怪都烟消云散了。一则“牛皮”吹完, 满座无不倾倒。在貌似荒唐的吹牛中, 却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 寓有严肃的哲理, 真应使教师对自己的学生刮目相看!

比赛结束后, 根据当场评议意见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发予纪念品。

事后, 许多同学在作文中津津有味地描述活动的情趣, 大家都纷纷要求多多开展这类活动。实事求是地说, 所谓“吹牛”活动, 只要组织得法, 可以收到多方面训练效果, 关键是, 第一, 明确活动的意义和要求;第二, 充分重视分析评议工作;第三, 出现差误及时引导。

梦想翅膀作文 篇13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一个美丽的梦想。然而,它们不能自由飞行。它需要我们为它画翅膀,这样它才能展开翅膀,成为美丽的现实。

只有有梦想才能努力,只有努力才能看到希望。每个人都有权利为梦想画翅膀,一双能够克服困难和危险的翅膀。一对能冲破困难的翅膀。一对能飞得更高的翅膀空。也许他在黑夜中受伤了,但只要他有信心,他可以再次起飞。

自信是如此强大的力量!爱迪生有信心,给世界带来光明。爱因斯坦有信心,对理学做出了巨大贡献。牛顿有信心并且得到了万有引力定律。成功一个接一个地告诉世界,要为梦想画翅膀,就必须用自信勾出丰满的羽毛。

没有羽毛,光不能飞。我们必须努力为我们的翅膀吸收飞行的力量。也许,我们会遭受一些小挫折,但我们绝不能放弃,看!成千上万次失败,爱迪生放弃了吗?哥白尼放弃了残酷的惩罚吗?霍金放弃了疾病的摧残吗?不,不,他们没有放弃。他们用自己坚强的意志为梦想的翅膀汲取力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是不断的绘画让他们的梦想飞翔。

不仅是伟人,许多普通人也一个接一个地释放了他们的梦想。建筑工人建造了建筑,释放了他们的梦想。教师们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释放了他们的梦想。警方打击犯罪,维护正义,使社会安宁,释放他们的梦想。

天使的翅膀作文 篇14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都被上帝看见了,他一气之下对一个将要生产的妇女施下了法术。并对那户人家说:“这是上帝的惩罚!当这个孩子5岁那一天,她将会化作恶魔死亡……”

一年又一年的过去了,那个女孩子长大了父母给她起名叫结衣,然而她的妈妈并没有忘记那个诅咒。

在一个月亮高挂的夜晚,村子里一片寂静,黑暗的村子里只有一盏明灯正照亮着土地。结衣今天零点就要五岁了!父母为此操尽了心。可爱又可怜的小结衣不解地问:“亲爱的母亲,您这是怎么了?是我做错了什么吗?您告诉我吧!我会改的!”

“哦不,我亲爱的孩子,不是你的错!别责怪自己了!”母亲用怜爱和恐惧的眼神望着结义。

5秒,4秒,3秒,2秒,1秒……突然上帝下来了,因为结衣十分的纯真,所以上帝只得把她变成天使。于是她长出了一对翅膀,小结衣见了大吃一惊流着泪说道:“母亲,母亲,救救我,我不想要这样!”上帝杀不了变成天使的人,所以给她下达了命令:让她终身和其他天使在一起,不得下凡。

在天使群里,结衣很快就发现天使都是好“人”。可为有个例外——这个天使恨透了人类,于是准备进行报复——从结衣出生的那个小镇开始。结衣为了保护镇上的人献出了自己的翅膀,她知道这意味着死亡。但她还是这么做了,并化为了一尊石像。那个天使也被关押了起来。

这个故事在人们的口中相传,过了一年,镇长去拜结衣的石像。

“想要让我复活,就献上镇里所有的孩子吧!他们会化作我的翅膀,让我重生。”石像开始说话了。

惊讶的镇长把这件事告诉了镇民。令他意外的是镇里人都有着和他一样的答案——好。

上帝被人们感动了,当结衣复活时也让孩子们重生了。从此一直守护着这个镇子,一直,一直,直到死了也是。

翅膀抒情作文 篇15

当下中学生作文消解大于建构,矫情大于内涵,虚空大于真实,夸大大于质朴。学生所写的一些文章当中,有两种风潮特别值得我们深思:一是自从有了个韩寒后,便感觉学生当中多了许多“愤青”,作文中的“叫骂声”不绝于耳;二是随着网络文学对学生阅读领域的大举渗透,特别是一些“忧伤寂寞”作品的流行,一些绚丽的“祖国花朵们”似乎一夜之间开始自哀自怜起来,作文中无不欲表现其稚嫩的忧伤,“为赋新辞强说愁”,极尽模仿“安妮宝贝”直接宣泄或“雨夜蝴蝶”曲折隐晦之能事,好像不写这些就与时代格格不入。这些文章或宣泄只求快意,或想象缺乏节制,或过于自恋而病态,明地里是“个性张扬”,是“关注个人内心体验”,骨子里却是一种彻头彻尾的主体迷失。

我认为学生“个性化”作文倾向偏差的产生有两大因素。

(一)时代的因素。

在教育人性化、社会开放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大背景下,确实使部分学生个性意识空前膨胀。这本来无可厚非,问题是许多刚从过去以考试为中心压迫并扭曲人心灵的教育体制的枷锁中解脱出来的学生,竟又义无反顾地以反叛和颠覆的勇气去坚守那以自我为中心的所谓写作自由。在我们看来,有独立意识和自由思想,能张扬个性固然值得肯定,但凡事过犹不及,如果把张扬个性当作时尚,完全忽视写作的社会作用,写作能力就很难得到发挥。诚如作家韩少功所说,不能根植公共文化积累的个性一定是空虚的,不能承担公共事务重荷的个性一定是轻浮的。写作主体是作文的灵魂与生命,过分膨胀的个性只能滋生虚假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和伪圣化的语言。

(二)学校写作教学的因素。

1. 作文教学思想上的缺失与错位。

我们的学校作文教学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均存在着思想上的缺失和错位。作文教育长期模式化、非生活化甚至政治化。忽视人、漠视人、抛弃人,在应试的压力下,唯考是图,陶冶学生心灵的职责、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宗旨牺牲殆尽,作文和做人被完全割裂开来。学生普遍缺乏运用自由的判断尤其是正确的判断来构建己说的能力。看问题表面化,流于肤浅。作文教学思想上的缺失与错位在越来越使作文教学行为沦为灵魂匮乏的形式化教学行为的同时,也篡夺或消磨了学生习作的真实理由。

2. 错误认识“个性化”、“自由化”写作。

受自由化写作风潮影响,一些学校和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矫枉过正,错误认识“自由化”写作,作文教学课程紊乱无序,放任散漫,非理性、无秩序,极其自由主义。在操作层面抛开作文教程所有的规范和程序,教师以不证自明的集体无意识随意率性地跟着感觉走,作文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重复性和应景性直接导致教学的低效性和学生习作的低质性,作文无法教也教不了的现状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作文教学上的“放羊”行径,凸显了语文教师的“不作为”,间接导致学生作文的主体迷失。

面对学生作文误入歧途的现状,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写作教学上的“不作为”。其中,以下四个方面是纠改这种不良文风的有效“抓手”。

(一)营造表现个性的氛围。

和谐、民主、平等的作文教学环境是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基础,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写作心境。“当学生写话和习作的兴趣盎然,处在良好的学习心境时,他们的思路会十分广阔,思维出奇地灵敏,语言表达惊人地畅达而富有个性”。(张化万主编,《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如果学生的写作心境差,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久而久之,会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可以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学生并不是空着头脑进课堂的,他们已经掌握了许多知识,也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帮助学生把当前的学习任务与先前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有效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把个性化作文教学理念融进阅读课文的教学中。

1. 采用与个性化阅读结合的方法,丰富学生的素材库,使学生在语言表达上有所提高。

为此我们安排学生对经典课文进行精读,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欣赏和分析,并查找资料写作评价文章。例如教学《刘姥姥游赏大观园》,有的学生就写出了《品大观园的环境》、《林黛玉的清高》等较好的评价文章。

2. 引导学生多阅读,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材料,拓展写作的思路,学会勤于记载,积累素材。

具体要求为:无论是观察到的事物,阅读到的、听到的,还是做过的实验,开展过的实践活动及亲身感受,都要求学生分类记录下来,建立一个素材库。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利用录像素材作文。所谓录像素材作文,就是选取电视节目中适合学生作文实际的生活材料,在课堂上,利用校园网络技术,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现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生活画面。让学生就某一作文素材或模写、或组写、或展开想象和联想, 另外谋篇布局,以达到积累素材的教学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3. 每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课。

由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文章,自主阅读,增加阅读量,进行广阔的个性化作文的思维训练,巩固强化语感,扩大和丰富词汇量,揣摩各种具有魅力的句子,积累课外知识和各种有用的信息,并适当进行仿写,作到有章可循。教师也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阅读材料,如《读者》、《青年文摘》、《杂文选刊》等文学杂志,《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等名著。

(三)深入生活,体味生活。

叶圣陶先生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回归生活已成为学生写作的潮流。我们必须教会学生走进生活,了解生活,懂得生活,享受生活,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真正的美、丑、善、恶,才能找到情感的价值、审美的情趣、做人的标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关注和思考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生活在他们身边的人,诸如下岗分流、环境保护、西部开发、素质教育、青少年犯罪、贫困、失学、民生乃至国际政治风云变幻等,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让学生“我口说我话,我手抒我情”。

(四)积极评价,激发表达欲望。

学生都是喜表扬、爱模仿的。教师善于运用评价,才能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起学生的想象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认为教师是在与我们一起学习,认为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产生超越的自豪感。”及时鼓励,哪怕只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或只是只言片语,也能诱发他们潜藏的情感。在学习园地、校园板报栏、学生作文集上,发表学生的一两篇作文,在课堂上范读他们的习作……对他们无疑都是一种莫大的鼓舞。教师要常常蹲下身来,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心灵,用眼去观察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学生的认知水平接纳、赏识学生,不要随意挥动大笔,以免抹杀学生充满童真、童趣的作品,让学生变成一群沉默的羔羊。

上一篇:团队营销技巧下一篇:公司年会主持人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