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山东考察学习心得

2024-05-19

赴山东考察学习心得(共8篇)

赴山东考察学习心得 篇1

政府法制办尹小梅

二〇一一年八月

赴山东考察学习心得

政府法制办尹小梅

在县委的统一组织下,我有幸于2010年3月7日至17日参加第六批赴山东省各发达市县考察学习班,在学习考察中,我感受很深、启发很大、体会很多。我亲眼目睹了现代化城市的大气、领悟到了先进的发展理念、感受到了高速发展的蓬勃朝气。深刻认识到了与山东各地的差距,通过此次参观学,主要收获感受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参观考察后的收获

(一发展理念新颖。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超越自我求发展,跳跃式前进快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大发展”的新观念。参观考察山东在经济发展上的领先,根本是源于思想观念的领先。始终把发展的目标紧紧瞄准全国市场,把自身的发展与市场的发展紧紧捆绑在一起。这些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他们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敢想敢干、敢试敢闯,勇于开拓进取。

(二发挥资源优势、抢抓发展机遇。考察的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就是他们能够在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创新思维,把握机遇,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目前我们已处于新疆快速发展的最佳历史时期。

错过一次机遇,就会失去一次跨越;抓住一次机遇,就会赢得一次飞越。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我们要以加快发展的紧迫感、时不我待的危机感、强区富民的责任感,努力抢占发展的制高点,构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新高地。

(三发展定位准确、狠抓工作落实。我们考察过的地方,大到一个省市级商品市场、小到一个个体商品贩,他们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划,而且发展思路清晰、定位准确、规划完善,令人叹服。我们要结合这次对口援建,准确定好发展目标,下大力抓好、加快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要以持之以恒、干就干成的拼劲和韧劲,以愚公移山、挖山不止的精神和扭住不放、一以贯之的劲头,以超常的灵活招数促进经济的超常跃进,尽快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四以招商促发展。考察的地区各县市都把优化发展环境、吸引外商投资、借助外力发展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我们因借鉴这种做法,要千方百计创造“服务优、效率高、发展快”的投资兴业环境,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浓厚。

二、参观考察后的启发

(一深入学习山东人民锐意进取的精神实质

山东人民用自己的行动铸造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山东精神,它表现为“白天当老板,晚上

睡地板”、“能干常人不肯干的活、能吃常人不肯吃的苦、能赚别人看不起眼的钱”的创业精神、市场意识和经商素质,即敢为人先,创新创业的智慧和勇气,以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业、特别肯学习、特别能发现商机驾驭市场的优秀品行。勇于创新,富有创业激情是精神,“两板”是作风,“三能”是素质。

(二深刻理解富民优先的内涵

山东的经验揭示了这样一个深刻道理:富民优先既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一种发展模式;既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手段。以富民优先的思路抓发展,就是要以富民的成果来检验发展成果;要使群众成为发展成果的享受者,首先要让其成为发展的参与者,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真正把群众引导到发展的第一线。

(三深刻认识全民创业的潜能

山东经验,其“根”在全民创业的“草根经济”;其“本”在放手富民的民本理念。它表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是广泛深入动员全民全社会创新创业,共同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鼓舞、激励全体群众以时代主人的责任感,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是凝聚一切力量,集中一切智慧,挖掘一切潜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经济社会的过程;也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推进千千万万老百姓成为创业者、实业家、“老板”的过程,实现这个过程,需要正确的舆论导向,完善的体制

机制,有效的政策保障,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参观考察的主要体会

学习考察归来,作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感觉在当前和今后推进我县工业化进程中必须着力把握以下几点:(一要搞好园区的产业规划。突出自己的主导产业,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力求在规划上“不求最大,但求最好”,充分体现园区自身的特色,促使园区由企业集聚型向产业集聚型转变,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粗放经营型向集约发展型转变,提升园区发展水平。

(二要抓好园区的土地集约。园区土地规划要适应产业升级、产业集聚、产业配套需要,为大型骨干项目、主导产业带动项目、配套产业项目留有充分发展空间,进园项目要适当提高门槛,达到一定的投入强度和产出水平。要加大闲置土地的清理和处置力度,对园区内长期“圈而不建”、厂房闲置、违规乱建的项目要全面清理,依法依规收回土地或“腾笼换鸟”。轻工项目要鼓励建多层厂房。

(三要抓好园区的项目集群。要瞄准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符合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的项目招商。

(四必须重视职业技能培训

我县工业园区落户的企业算得上劳动密集性企业的不多,这对转移城乡富余劳动力、安置城乡居民就业相对来说既提供了相应的舞台,但城乡居民又因劳动技能低下,造成

企业用工紧张。政府要加大劳动者职业技能免费培训的力度,除政府部门开设的培训外,还应扶持民营机构开展此项工作,同时选取适当企业列为培训基地给予扶持。

赴山东考察学习心得 篇2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山东省关于大力支援新疆建设及委援疆工作安排和部署, 加强信息技术产业与新疆的交流与合作, 山东省经信委电子信息处和山东电子学会、山东省信息产业协会组织信息技术产业考察团赴新疆进行考察。7月30日, 省援疆前线指挥部孙京军处长主持召开座谈会, 考察团一行与喀什市经信委、口岸委、招商局等部门就信息技术产业援建工作及双方共同关心的合作领域等进行了互动交流与座谈。

会上, 烟台华东电子就物流信息平台、农副产品交易平台建设;东营云锦成智能科技公司就平安城市信息化建设;烟台东方电子就电力节能和传统产业节能控制;山东广域科技有限公司就矿山、石油应用领域的自动化控制软硬件技术等领域合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并达成部分合作意向。喀什市有关部门表示, 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山东的信息技术和人才资源优势、喀什的区位和市场优势, 推动两地进一步交流合作, 促进山东省信息技术制造业项目入疆, 不断提升本地现代物流、网络经济、平安城市建设、节能降耗等方面的信息化水平。

赴山东考察学习心得 篇3

1.山东省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做法

山东省是我国东部沿海的一个重要省份,总人口9041万人,居全国第二,其中农业人口占60.8%,是典型的农业大省。2006年以来,山东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思路,推动新农村建设开创崭新局面。他们的主要做法:

1.1着力建设设施完备、清新宜人的居住环境山东省按照全国领先、科技时尚、现代特色、国际标准的要求,启动了新村庄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启动了新一轮城乡一体化规划,对城区以外的乡镇不仅进行总体规划,还进行了控制性、修建性详规和专项规划,按照工业向园区、农民向城镇、居住向社区和中心村“三个集中”的思路,合理布局定点,形成县乡村三级规划相互衔接、一体联动的格局。分层次推进。总的原则是政策引导、因村制宜、多种模式、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村庄建设大体上可分以别墅式住宅为主的新村、以“城中村”改造为主的集中居住新村、以建设小康楼为主的新村、以平房改旧建新为主的村等四个类型。突出环境整治。诸城打造新环境,重点抓河道清理、村庄清洁和家园美化,改厕、改灶、改圈,治理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建立一部管理公约、一支保洁队伍、一处垃圾集中场、一条街一名卫生保洁员的卫生管理机制。

1.2强力打造符合本地实际、产业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山东省善于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走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化道路。归纳起来,主要有5种模式。

1.2.1龙头企业带动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以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龙型”产业链模式。分两种类型:一种是龙头企业带动型。如:诸城市外贸集团公司,经过十几年发展已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个集团与周围多个村镇建立了紧密联结关系,带起了7000多个饲养场。总资产38亿多元,主要经营肉鸡、淀粉和天然色素等,产品畅销日、韩等多个周边国家。另一种是市场流通龙头企业带动型。如: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以“买全国、卖全国”、“没有买不到的菜,没有卖不出的菜”为经营理念。每天进入市场的有5万多人次,3000多辆运输车,蔬菜来自20多个省市区,交易品种达200多个。现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易中心,蔬菜网上市场交易成交额突破200亿元。

1.2.2租赁模式采取这种模式的主要是以蔬菜、禽类为主要原料的加工出口企业,企业从农民手中租赁土地,自建高标准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农户进场承包种养业,企业对基地实行统一管理。如:烟台市姜疃镇濯村,将8000亩土地租赁给新加坡、美国、台湾3户企业,建设黄金梨、美国红提、花卉等果品园林基地,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农民不仅可以从土地出租中得到收入,而且成为农业产业工人,从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工资。

1.2.3村企合一模式采取这种模式的龙头企业,一般为村办集体企业或者是由村办集体企业演变而来,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统筹企业与村内的各种资源,对所在村进行全面改造。滕州市张汪镇大宗村筹办的山东大宗集团有限公司,是一个村企合一的企业集团,有控股、参股企业18家,形成了热电、生物化工、铁路运输、煤炭煤焦、塑料纺织、机械加工制造、淀粉、房产等10大系列,拥有固定资产6亿元,去年销售收入12亿元,被评为枣庄市“经济强村”之首。集团从1996年起,对大宗村进行了总体规划,先后建起人均65平方米的欧式小康楼960余栋、别墅60余栋,农民全部搬入新居。同时,还规划建成了商业带1000余米、商业房300余套,建成了占地9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一处,村里还成立了绿化队、治安队和便民服务队,使村民享受上了城市居民的待遇。

1.2.4城乡一体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城中村或城郊村改造,使农民变市民,就业、居住、社区管理、社会保障统一纳入城市建设和管理。滕州市善国苑位于滕州经济开发区,2003年实施了村庄整合工程,也是“城中村”改造的一个重要项目。将四个村庄共789户2700余人整体搬迁,采取土地置换方式,由开发商建成拥有31幢住宅楼,占地160亩的居住小区,小区内设有幼儿园、会馆、老年公寓等公共设施,整合出的400多亩土地由企业经营,加快了农村向社区、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居住环境大为改观。

1.2.5股份合作模式采取这种模式的企业,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利益联结为纽带、以资源整合为目的,与所在村或基地形成利益共同体。如滕州盈泰集团,探索建立“公司+养殖公司”的模式,按照股份合作的方式,由农民自发组织成立有限责任公司,自筹30%的资本金,70%的资金向信用联社贷款,由盈泰集团担保。鸡场建成后,产权归属投资者,由盈泰集团租赁经营。目前已建成标准化养殖基地64处、鸡棚508栋,年可出栏商品肉鸡6000万只。

1.3探索完善行之有效、充满活力的村级经济发展措施山东省的村集体经济基础普遍比较好,多数乡村都有较高的集体收入。泰安市在2005年有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就已高达3000万元,90%的经济薄弱村实现了集体收入“零”的突破,极大地提高了村庄建设能力。主要采取了六项措施:一是资源开发增收。二是“绿色”银行增收。三是社会化服务增收。四是盘活资产增收。五是特色产业增收。六是借助区位优势增收。在节流方面,泰安市全面推行村级财务由乡镇“双代管”,大量减少人员和成本。

1.4建立一整套灵活创新、运转高效的体制机制一个村的发展壮大,必须有一套好的制度来保障。诸城市创造性地开展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民”的农村社区化服务。把区域相邻的几个村庄规划为一个社区,选择一个发展潜力大的村庄为中心村,配套设立社区服务中心,由社区服务中心承接和延伸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职能与部分社会管理职能,创造了为农民提供近距离公共服务的有效机制。

2.借鉴和启示

山东省新农村建设启发了我们的思路,有很多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

2.1始终坚持超前创新的发展理念山东省的发展首先得益于观念超前和创新精神,醒得早,见事先,动得快,善于灵活运用国家的政策。一些地区灵活应用了“依法、自愿、有偿”的规定,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创新产业组织。企业租赁经营农民的土地,實行农场化的管理,既提高了土地产出率,也增加了农民收入,更提高了农民素质,是一个多赢的结果。

2.2始终坚持城乡一体的发展战略山东省新农村建设着力点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仅从我们参观的几户工业企业看,南山集团是由村办企业进入全国500强行列;潍坊的福田雷沃重工集团是从小农机厂发展到生产收割机械连续六年全国第一;像寿光这样的县级市更是把工业化和城镇化作为发展的主导战略。在寿光、诸城很难分清城乡界限,这些地区都是以推进工业化为龙头,带动城镇化,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快速发展。

2.3始终坚持合力共建的发展机制各级党委、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推动者,注意充分发挥其在制定政策、资源配置、建设投资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外部环境。在工业反哺能力还较弱的情况下,要更多地争取中央和省里的资金投入,坚持把各类支农资金和专项资金捆绑使用,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大见成效。

2.4始终坚持规划引领的发展方式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树立县域一体的发展理念,实行“城市向农村延伸、农村向城市聚集”,坚持科学性、功能性、实用性、创新性、前瞻性、可持续性和严肃性为一体的原则,实现村庄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显、公共设施完善、资源利用高效、居住环境优美、生活方便舒适。

2.5始终坚持支部建设的发展理念“农村要致富,必须建设好支部”,“支援钱、支援物,还要建设好支部”,这是20世纪80年代山东各地提出的响亮口号。山东省三元朱村王乐义等一大批支部书记的带头作用,也充分说明了带头人在农村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诸城市要求干部要“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这实际是整个山东干部队伍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的写照。

借鉴山东省经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吉林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前提。做好新阶段的农村工作,需要从思路和措施上有根本转变:从追求产量到追求效益、从增产增收到多举致富、从经验型到科技型、从行政推动到市场拉动、从“重物轻人”到“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新农村建设工作者的境界更高、着眼更宽、手段更活、思路更新。

第二,把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新农村建设应立足于促进城镇与农村协调发展、农业与工业良性互动、经济与社会共同进步,坚持以“工业立村、产业富民、三产兴业”为重点,不断提升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发展水平,带动农民致富,拉动新农村建设,提高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

第三,把健全制度、创新机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动力。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社区股份合作制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积极探索、建立、完善农村经济运行机制的新路子,改革和创新相应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这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源泉和根本保证。

赴山东学习考察的心得体会 篇4

一是产业模式多样。“三大六小”模式是潍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法宝,成为潍坊农民增收和市场接轨的支柱,也使潍坊农业产业化成为全国农业发展的龙头。潍坊市各县市充分发挥当地资源、区位、技术和资金等优势,推行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种养殖,大力培育扶持企业龙头,

积极推进农贸市场建设。特别是以安丘为代表的外销出口模式:龙头企业自建基地,一步到位建成标准化、规模化、商品化的蔬菜基地,实施的是国外的订单农业,也就是按照国外订单要求进行生产,然后加工包装外销。安丘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六个问题:一是中国农产品和国际市场直接接通,不用走中间商的环节;二是解决了一家一户小生产方式与国际大市场的矛盾;三是解决了农民二次收入问题,农民出租土地给企业,然后又为企业打工。四是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消化问题,在家门口打工,不必外出。五是加快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拉动了各项建设。六是加快了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安丘模式真正凸显出“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特色,农业产业化形成了市场拉动、企业带动、群众联动的良性循环。

二是结构调节快。由于已经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化和区域化生产。每个农业产业化的示范区,最小的单元是以万亩为单位的。因此,潍坊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幅度来得比较快,比较统一,群众接受很快。一个区域内,要种西瓜就全部种西瓜,要种韭菜就全部种韭菜,整个外销成为一个整体。

三是生产环节精。由于有龙头企业的把关,市场说了算,农民的增收就和企业紧紧捆绑在一起。为了达到双赢,企业和农户形成了利益共同体。种子、肥料、技术都是企业的,农民只管按照操作规程完成就行,这种生产方式达到了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生产方式,企业统一回收加工销售,避免和消除了农民生产环节的各自为政,为农产品的检疫检测带来了便利,订单销售在品牌和诚信的基础上得到了共赢。

四是销售渠道好。市场的建设对潍坊农产品的流通作用很大。农民是生产者,企业是市场的经纪人,需要政府的`搭台。建设市场由政府买单,有了中转站,销售就方便,这就是潍坊农业立于不败之地的秘笈。

通过在山东潍坊的学习和参观,我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启示。相对潍坊,我们甘井镇存在着产业规模小、市场活力低、生产技术差、没有龙头企业等诸多差距。对于甘井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调整农业结构,创新发展格局。此次沿途考察的山东各县(市)区,在农业发展方面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做大做强,进而形

成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寿光和诸城的做法就是很好的应证。寿光市依托蔬菜产业先后六次跻身全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诸城市则立足区位优势,大力组织实施农业国际化战略,通过培植壮大外向型龙头、培育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建立农业标准化体系等措施,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升级。我们甘井镇是一个农业乡镇。近几年,通过结构调整,我镇农业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相对而言,我们结构调整力度小,规模小,效果小。因此,学习潍坊的经验就是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改变粗耕简种、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独具特色的品牌农业,实现农业专业化生产、特色化经营。具体讲,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我镇传统优势和资源优势,真正把“果、畜、烟、菜”和云寂寺、黄土地休闲观光旅游这些具有我镇较强生产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品牌做大做强。将优势农产品做出规模,做出成效,使地方特色产品发展成为我镇经济的主导产业。

二是加强市场开拓,扩大销售领域。农产品销售难、价格低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潍坊农业发展的

模式和经验告诉我们,开拓农产品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我们要加快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农产品市场网络,大力培植发展大棚菜、牛羊贩运等农产品流通的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集镇建设,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积极促进和带领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努力扩大我镇农产品的销售空间。

三是推行规范生产,实施品牌经营。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是当今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我们必须下决心、下力气首先抓好农业规范化生产,在此基础上再推行标准化,提高农产品内在质量,提高农产品优质化程度,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是发展二三产业,转移剩余劳力。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增收,根本出路还是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我镇情况看,近年来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但从长远看,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关键还是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这才是根本之策。因此,我们要学习寿光、诸城等地的作法,一方面要通过大力引进企业投资,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变农民为工人,保证农民有固定的收入,从根

赴山东考察学习心得 篇5

盐池三中

王琪东

为了深入推进学校高效课堂发展,积极探索实施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2015年4月26日至5月3日,县教育局组织学习考察团一行48人,赴山东省青岛市学习考察。我们先后通过阅读相关资料、进课堂听课、听讲座、参观校园等方式,对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高效课堂、课程整合等进行了认真考察和深入学习。在参观学习后,我个人感受颇深,思想深处也为之震撼,山东的学校教育让人耳目一新,高效课堂异彩纷呈,现将考察学习的几点体会反馈如下:

一、是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校园文化。

青岛经济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虽然建校仅三年的时间,以“仁爱尽责,追求卓越”的理念致力于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现代化、创新型人才,学校将“打造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家园,建设高质量、有特色、实验性、示范性、现代化、国际化的全国名校”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以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以一流的教学设施,鲜明的个性化办学特色,和谐而高效的教学方法,适合每一位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独特育人模式,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优雅的校园环境展现校园文化。

我们看到的学校,环境干净整洁,校园绿树成荫,美丽的校舍与清新的绿化带交相辉映,碧绿如茵的草地、为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体现出一片自然与和谐的巧妙搭配。

三、是用多彩的班级文化丰富校园文化。

青岛经济开发区实验中学,每层连廊都是文化长廊,都有特定的名称,由教师、学生亲手承办,组成了一部独具特色的“校园百科全书”。各式各样的内容和图画让整个校园充满文化气息,同时也对学生的教育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用全新的理念构建高效课堂。

我们进课堂听课之后,感受相当深刻,一是课堂组织形式十分新颖。学习小组的建立,每组6人,课堂上学生参与度之高,学生参与面之广,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有效发展时间之长,实现了将时间权还给学生,将学习权还给学生,将话语权还给学生,将探究权还给学生,将教学权送给学生;二是教师真正成为了课堂上的“将兵之才”。在课堂上,我们几乎很少看到老师的高谈阔论,更多的是教师的引导和点拨,更多的是学生踊跃的回答和激烈的辩论,学生秩序看似混乱,但乱而有序,教师真正变成了课堂上的将兵之才。

赴山东潍坊学习考察报告 篇6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教育的发展和课堂教学的改革,10月27日至11月3日,由市教研室高主任亲自带队,各县区教研员共51人远赴山东潍坊,通过参观、看课、坐谈、听报告、看资料等形式,进行了为期六天的学习考察。时间虽短,但感受颇深:

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

昌乐二中教学楼正对校大门的墙壁上,书写的是学校的办学宗旨:“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内涵却非常深刻。“每一个孩子”就是要面向全体,不放弃一个学生;“一生”就是教育着眼于长远,体现有效教育的深远影响;“成功而精彩的故事”,教育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通过教育来影响人、改变人、发展人、提升人,使其为社会作贡献,为自己谋幸福。

潍坊一中校园路边高杆灯的灯杆上,悬挂着“把简单工作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常规工作做好就是超常规”的巨幅标语;办公室内,每个老师的桌子上,都摆放着“责任重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的警示牌,处处昭示教职工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办公楼旁的文化石,“瀚园”、“润园”、“潜园”三个名字,既蕴含着希望学生成才的寓意,又包含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草坪上、绿树下、大小石头上,都有警示性、勉励性的字、句,真正体现出“每片风景都育人,每块石头都说话”的校园文化氛围。

科研兴校,是两所学校推进学校强势发展的实践理念。他们认为,科研兴校有三个内涵,第一,科研有助于明确办学思想,用明确的办学思想统一意志,凝聚人心,鼓舞土气,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第二,科研帮助学校把新的课改理念变成教师的教学实践,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第三,科研是培养师资队伍,提升专业水平的重要渠道,也是提升办学水平,打造办学品牌的措施。

强化管理、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的理念。从2002年开始,昌乐二中就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引入到学校管理,把学校的服务作为质量标准,每个岗位都制订明确的责任目标细则,每件事的流程都有明确的规定,层层把关,责任到人,每半年对各年级、处室的所处理事务进行一次检查评审,通过反馈,合理的算通过,不合理的要反查,追求相关环节的责任,并及时整改。

二、严谨、务实、特色的教学管理

昌乐二中有一个口号:“将规范修炼成一种习惯,把认真内化为一种性格”,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倡导的是“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在学生入学的第二天,学校就开始“习惯塑造工程”。他们认为,孩子之间的确有智力的差异,但真正影响学习成绩的却常常不是这种差异,而是有的孩子会学习,有的孩子不会学习。学校有一个“八环节学习法”,专门教学生科学学习。这“八环节”是: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认真纠错、系统小结、课外学习。当有学习考察者直言“这个‘八环节学习法’很平常,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时,校长赵丰平说:“真正帮助孩子长身体的是一日三餐还是满汉全席?显然是一日三餐的家常便饭。精神的成长、智力的发育也是如此,能够帮助学生进步的好方法肯定是最朴素、最简单的方法。这个‘八环节’,的确没有什么惊人之处,但我们只要把它们不折不扣、扎扎实实、毫不含糊地贯彻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这简单、平常的方法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效益。例如第一条,‘制定计划’,四个字,再简单不过,可是有多少学生能做到呀?因为学习没有计划,目标不明,效率就低;因为效率低,于是不得不加班加点,负担就重。如此恶性循环,越学越累,越累越没有章法,最后负担重得不得了,几近崩溃。”

昌乐二中的学生一入学就要接受“抓规范、教方法、搞养成、清底子”四个方面的严格训练,所有学生都要建立学习档案,做到对学习内容日清周结;学生每天一个微型计划,当天学习结束要把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每周都要清底子——周六专门有一节“梳头课”,由班主任陪着学生进行系统小结,梳理学习要点,查漏补缺,重点思考:哪些方法让自己事半功倍,哪几个知识点和能力点还没有解决……。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回头看”纠错机制:每次测验后,学生都要拿着试卷一个个到老师面前过一遍。过什么?主要是把卷子上的错题跟老师亲自讲一遍: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然后自己在题后把这些分析清清楚楚地写下来,再把试卷答一遍,得不到满分不算过关,直到满分卷出现为止。这叫“撞了南墙须回头”,纠错一题胜做习题几十道。这种“回头看”纠错机制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减少了机械重复的训练,有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把简单的事情扎扎实实做好就是不简单,这是昌乐二中的教学管理特点。加强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有条不紊,循序渐进,既简单又轻松,每天进步一点点,成绩的提高自然是水到渠成。这就是教学管理的特色。在昌乐二中高中3年下来,学生学会了设计目标、学会了控制过程、学会了提高效率,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可以让他们终生受益的好习惯,这一点,比教给他们多少知识都重要。

昌乐二中在教学管理上狠抓三个环节,一抓导学案的编制:第一步由主备教师完成初稿,第二步全组教师在统一时间做导学案习题,第三步全组讨论共同修订导学案,第四步经备课组长审核定稿并送年级领导审稿,第五步由包学科的领导审核如果通过才能付印。编制导学案必须根据每位同学的学情不相同,顺应个人发展的需求,实行并确保真正的分层教学,导学案的习题要分为ABCD四个层次,A为必修内容,人人都要做,B为选修内容,有意向的同学要做,C为拔高题,D为附加题,学习小组内成员的成绩层次不同。二抓预习环节:学校安排有专门的预习课,教师到班督促学生预习,(如果是晚自习作为预习课,由值班的教师巡查各班纪律情况,任何教师不上班)学校严格把关,严禁上没有预习的课。三抓课堂教学模式的落实:包学科领导推门听课,随时督导,如果没有小组合作,教师没有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学堂,将作为事故处理。

昌乐二中的教室与传统的教室有四个不同,一是没有讲台,用校长的话说就是“剔除你的讲台”;二是每个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桌而座,有点像圆桌会议,以便于讨论合作探究学习;三是教室后面的黑板报被移植到教室外的墙壁上,黑板被分成数块,便于学生演板展示学习,每个学生都能看到前后两个黑板;四是有供学生集中摆放书本的架子,课桌上不再是“书山”。教育不仅是教室内的教育,而是无处不在,教室外的墙壁上有的班级有“自主学习园地”,有的有“外语角”,有的有“英语PK园”,走廊上有“课间加油站”、“高中英语典型句型”等等。这些板报办得很有质量,也存在的非常完好。

三、高效的课堂教学

昌乐二中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和总结了一个“271”规律:

在每一个班级的学生中,大约有20%的孩子成绩优秀,表现活跃,学习积极主动;70%的学生表现中等;另10%的孩子为学困生。其中70%的那部分中等表现的学生再呈现两种定向发展趋势,一部分是努力朝着20%的部分向上发展,另外一部分慢慢朝着10%的下方滑落。他们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主要是促进10%的孩子提高学习效率,最大限度的让70%的学生涌向尖子生行列。

学校中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也呈现一种“271规律”:假如一定要分类,20%的是平时所说的领跑教师,70%的是优秀教师,剩下10%的部分是亟待整体提升的教师。作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应该就是寻找有效途径,如何让20%的领跑教师充分发挥作用,通过团队的力量努力促进70%的教师朝20%的群体向上发展,同时影响10%的那部分老师朝着70%的方向转化。在传统课堂上,学生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果同样呈现出“271规律”:20%的时间内学生被老师带动进入全效学习状态,70%的时间内学生没有达到优质高效的吸收利用,10%的时间内效果极其低效。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课堂始终被老师主宰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没有被激发出来,要想提高升学率,首先要抓住的核心就是“271规律”中每个70%部分。也就是让通过教师专业化成长途径培养起来的70%的中坚力量,去把握班级上70%的主流学生,开放45分钟的70%还给学生,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小组探究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271”规律的研究,昌乐二中构建了自己的 “271高效课堂”:

在教学内容方面,20﹪的知识通过自学完成,70﹪的知识组内或组间学生合作完成,10﹪的知识由老师指导完成。

在学生组成方面,每个学习小组由三个层面的学生组成(一般为6人,A对A,B对B,C对C.)。20﹪的学生是特优生,这部分学生智商很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一味讲解,忽视了这部分学生的创造性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潜能,禁锢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70﹪的学生是优秀生,10﹪的学生是待优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体现在如何有效地组织这部分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方法,互帮互学,达到全面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在课堂模式的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上,课堂的45分钟,大致是20﹪的时间(约9分钟)用于教师指导、点拨、答疑。70﹪的时间(约32分钟)用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展示。10﹪的时间(约4分钟)用于学生小结、巩固、检测、当堂过关。“271高效课堂”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基本步骤:

1、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2、完成学案,训练应用;

3、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4、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5、清理过关,当堂测评。

“271高效课堂”立足于三个转变: 教师角色由师长变为学生,由领导者变为组织者、合作者,变“教”为“启”,变“教”为“帮”。学生角色的转变是学生要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教室功能的转变是使“教室”变为“学室”,使“讲堂”变为“学堂”。“教学”被诠释为——教给学生如何学习,边学边习的活动过程。

“271高效课堂”的理论依托是“以人为本”,得益于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学生的头脑不只是用于记忆,还用于思考;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技能、增强本领;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要让学生学会观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给学生机会表达,学会表达,学会交流、演讲、主持、评价;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学生走出去,让学生自由发展;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学生的高效学习,确保有更多时间从事学习之外的其他活动。

“271高效课堂”的三大模块是预习、互动、测评,其最大特点是“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现“我的课堂我做主”的理念。它的价值趋向是促进教师工作的转变,变备教材、教法为备学生、学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

当然,还有如潍坊一中的“三段六环节”教学模式等,不管哪种模式,一个共同的特征是—高效

四、思考与建议

短暂的接触和了解,潍坊的教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什么样的理念,才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管理,才有什么样的效率;有什么样的教师,才有什么样的教学;有什么样的课堂,才有什么样的质量;有什么样的校长,才有什么样的学校。潍坊一中和昌乐二中应当算是“名校”,他们拥有堪称一流的办学条件。潍坊一中占地1259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总投资4.5亿,绿化面积占58%。校园规划以人为本、自然和谐,建设定位为“走进森林,享受自然”,建筑风格中西结合、古朴典雅,校园设计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片区群栽的枫树、水杉、芙蓉、白杨、梧桐、雪松和法桐蔚然成林,绿草覆盖的校园四季常青,森林中的学校已初显端倪。揽月湖碧波荡漾,励耘广场芳草萋萋,桃李园枝繁叶茂。这哪里是一所学校,而是一个绿色遍地的大公园!跨进昌乐二中的大门,迎面是一个开阔舒缓的音乐喷泉广场,地面铺着质朴而又华贵的大理石。喷泉广场后面,一座色彩跳动的大楼勾勒出时尚优美的圆弧形曲线,巨大宽敞的廊道贯通大楼,把人们的视线引向楼后一大片茂密的林木。挺拔的水杉,高大的银杏,葱茏的松柏,茁壮的白杨……,林木深处,象征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广场的顶端,是一座高大的花岗岩孔子塑像,肃然耸立。据介绍,昌乐二中的建筑设计来自著名的香港何显毅设计师之手,其色彩、线条、面块等处处体现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所谓名校必有名建筑,信然。昌乐二中投入巨资建设有信息化教学系统,每间教室均配有多媒体计算机、高清晰投影仪、实物展台、闭路电视、语言广播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校园网络直接与北大附中、清华附中校园网相链接。有省内一流的实验楼,配备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共20个实验室。其中,物理、化学实验室配有全国最先进的电动控制实验台、通风排气实验台等仪器设备,生物实验室设有解剖室供学生实验研究。有现代化的演播中心、校园电视台、语音教室、电子阅览室、课件制作中心和教师办公自动化系统。当然,特长生们需要的琴房、舞蹈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奥林匹克竞赛辅导室、科技活动室等也是一应俱全。但是,他们成为名校而并不因此。曾经一位全国知名学校的知名校长谈论名校时说:“名校之名不在硬件,名在软件。就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治校方略,教育教学改革的设想与实践行动;培养目标要做到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统一,人格独立与社会责任感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的统一;师资队伍建设不能停留在追求学历上,而是职业素养;办学要讲究有特色,特色是一种无形的规范,是一种精神的凝聚。”我们认为,潍坊一中和昌乐二中之所以成为名校,就在于他们丰富实在、科技含量高的“软件”。我们所知的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也是这样。按此理解,我们的学校在追求发展和地位时,途径和目标在哪里呢?

我们对教育教学有许多认识误区和错误思维,一说到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唱唱歌,跳跳舞,作作画;一说规范办学行为,就想到不要考试了,不要成绩分数了;一说实施课程改革,就以为要影响教学质量,要降低升学率了;一说到搞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就认为那是专家和研究人员的事。潍坊一中和昌乐二中他们在认真推进素质教育,践行课程改革的同时,也在狠抓教学质量和升学率!或者说,他们在狠抓教学质量和升学率的同时也在认真推进素质教育,践行课程改革。他们取得的很大成功,就在于用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科学方法抓教学质量和升学率,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质量本来就是因果关系。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潍坊一中的“三段六环节”教学模式就是为提高教学质量而研究构建并让教师认真实施的。反观我们的课堂两样东西很突出,一是“讲”(“一言堂”),一是“考”(“时间+汗水”),结果是两累两怨,师生都累,学生怨教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低效劳动,白白地浪费了他们的时间;教师怨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配合,不认真听课。课堂上效率不高,教学目标没有落实好,就用“铺天盖地”的试卷来弥补。题海战术代替不了真正的学习,学生被动接受,疲于应付,提高不了质量,只会产生厌学情绪。我们必须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认真研究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课程改革的精髓是什么?从潍坊一中和昌乐二中及其他课改实验先进学校的课堂教学,我们认识到,教学让学生获取知识,不应当是最终目的,而应当是一种手段,一种途径,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作为一种载体,学生通过获取知识与技能这一过程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也就是具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并且逐步形成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取更多知识的方法。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7年,遗憾的是我们的教学中不少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法施教于课堂,依然采用单纯授受知识的“满堂灌”教学,不让学生自主学习,不追求互动对话,不重视生成与体验。不少教师认为讨论、互动、自主、探究、情景生成等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是“理想模式”,不适应现实的教学环境,有效果的还是“老一套”的传统教法。张口闭口这也重点那也重点,目的直奔所谓考点。诸如此类,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无从落实。课程改革的理念、思想、方法,只是以名词术语的形式出现在讲话里、总结里、竞教课堂的点缀里,有时还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很少于展现在日常课堂的教学行为方式上。紧接着的高中课程改革的开始,全面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任重道远,困难重重。

潍坊一中和昌乐二中办学的巨大成就还在于:一是学校领导凝聚力、引领力很强,他们总是关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适时酝酿、运筹学校的内涵发展,他们始终和教师们一起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真正是“跟我上”而不是“给我冲”。二是教师的敬业精神非常强,对自己的教学要求很高,普遍具有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负责、对自己的学生负责和对家长负责的责任意识,他们对教学精益求精,每遇到一个教学上的问题,如果不去与同行交流和商量就放不下心来,就不踏实。三是科学的、严谨的、脚踏实地的教育教学管理培养起来的全体学生的良好习惯和浓厚学风。教师群体是学校教育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说“有什么样的教师,才有什么样的教学,才有什么样的质量。”教师对所教“学科内容”的掌握程度是其专业水平的表现之一,但并不是全部,从教育的角度看,教师的“教育行动与教学活动”才是教师专业水平专业能力表现的主要领域。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具有多层复合的知识结构;具有与高质量教育相适应的教育和研究能力;具有教育智慧(专业素质达到成熟水平的标志);教师应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教师应成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这就是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素质要求。从我们目前教师整体状况的职业素养来看,还不能适应教育现实的需要,必须加强教师的教育、管理、培养和培训,尽快探索教师的教育、管理、培养和培训的有效途径、方式和运行机制。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对校长的教育和培养,强化职业意识和岗位责任,可以多安排他们和优秀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以开阔眼界,转换思想,借鉴他人,提高水平,克服肤浅、浮躁、短视和盲目,培养他们的教育教学宏观视野和开拓精神。

赴山东考察学习心得 篇7

应韩国庆尚南道政府邀请,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杂志社组织山东省装备制造业企业家代表团一行12人, 于2008年11月18日~22日赴韩国考察及经贸洽谈。代表团成员在韩国庆尚南道首府昌原市, 出席了“2008韩国国际机械博览会”开幕式, 并参观博览会。韩国国际机械博览会是韩国政府和韩国产业基地公团昌原革新集团推进团联合举办, 是韩国机械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展会之一, 主要涉及:1、金属加工/加工机械及配套设备;2、模具/工具及加工机械;3、输送/物流/包装机械;4、焊接/铸锻造/热处理/喷涂机械, 环保设备等。在韩期间, 代表团还参观了S&T重工业、斗山机床、KIC集团的伊思特公司和现代成型机公司等, 并与韩国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本次参观、考察, 代表团成员对韩国机械工业的整体水平及企业的现状有了较全面地了解, 为中韩企业在产品、技术、金融等各方面合作创造了机会。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杂志社已多次组织了此类国际交流活动, 为企业搭建了一个良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乡镇外出赴山东寿光学习考察报告 篇8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这个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心和关键。6月2日至6日,我乡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对山东寿光等地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考察地点情况简介

寿光市地处山东北部沿海,总面积218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6公里,辖19处乡镇、街道,耕地135万亩,人口108万。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先后六次跻身全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目前位居第67位,农业增加值列全国第19位,是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2003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55.5亿元,财政总收入11.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05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78亿元,农业增加值3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8元,到今年4月底,各类存款余额132.8亿元,比年初增加17亿元。寿光人种菜有着悠久的传统,上个世纪80年代初,寿光市率先试验成功了冬暖式大棚蔬菜,推动了一场遍及全国的“绿色革命”。目前,全市共推广应用蔬菜生产新技术24类300多项,引进荷兰西红柿、日本伊丽莎白甜瓜、韩国苦菜等30多个国家的蔬菜新品种500多个。蔬菜种植面积80万亩,总产38亿公斤,无公害蔬菜基

地面积达到40万亩,无土栽培蔬菜发展到5000亩,有61种农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权。

寿光市是中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也是被国家命名的唯一的“中国蔬菜之乡”。近年来,寿光市按照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强带动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已兴办以蔬菜加工为主规模较大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44家,年加工能力达80万吨,已有上百种农副产品直接或间接通过加工进入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完成农产品出口10多万吨。

该市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流通,先后在市区建设了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在8处乡镇建设了10个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全市农贸批发市场发展到26处、集贸市场186处。其中,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辐射全国30多个省、区、市。与此同时,他们开通了寿光到北京、哈尔滨、海南的“绿色通道”,设立了网上专卖店,在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市场开展了直供直销、专柜专销,建立了连锁店,带动了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

一、经验与启示

在这次考察中,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在整体考察了寿光在农业结构调整,特别市蔬菜生产方面的先进经验的同时,针对我乡实际情况,就如何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等问题,重点对寿光的农产品加工业进行了考察。通过看现场、听介绍,我们对寿光的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照我乡刚

刚起步的农产品加工业所面临的问题,使我们在学到许多宝贵经验的同时,也得到了深深的启示:

近年来,尽管我乡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粮食、瓜菜、果品、畜禽水产品的产量逐年提高,但由于供求关系的影响,粮、菜、肉、蛋等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或下跌,农民增产但增收缓慢。农民增收已成为牵动我乡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于解决当前农业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增强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农副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链条延伸的最高层次,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牵动全局的作用。首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初级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其次,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农产品“卖难”和农民的困难,而且可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增强农业竞争力,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第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也是应对WTO挑战、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步骤。

(二)、农产品加工业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

目前,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极其必要,而且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1.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开拓农产品的新市场,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物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吃的营养,吃的健

康。高档食品,保健食品、无公害绿色食品尤受人们喜爱。居民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将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创造出巨大的市场空间。

2.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还不高,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环节

农产品加工业一边连接初级农产品,一边直接面对最终需求,通过产品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既可以拉动种植业、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以带动第三产业,改变农产品的贸易条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环节和枢纽工程。农产品加工业中的一些企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发展,可逐渐成为带动一方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与农民建立了更为密切的利益关系。从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几点建议

上一篇:描写父爱的句子下一篇:单位招聘信息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