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药物分析3试题及答案

2024-08-18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药物分析3试题及答案(共9篇)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药物分析3试题及答案 篇1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D 1.中国药典正确的表达为

A.Ch.P

B.中国药典

C.C.P(2005)

D.中国药典(2005年版)

E.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A 2.四氮唑比色法可用于哪个药物的含量测定

A.氢化可的松乳膏 B.甲基睾丸素片 C.雌二醇凝胶 D.黄体酮注射液 E.炔诺酮片 E 3.以下哪种药物中检查对氨基酚

A.盐酸普鲁卡因

B.盐酸普鲁卡因胺

C.阿司匹林 D.对乙酰氨基酚

E.对氨基水杨酸钠 E 4.药物中的亚硫酸氢钠对下列哪种含量测定方法有干扰

A.非水溶液滴定法

B.紫外分光光度法

C.酸碱滴定法

D.汞量法

E.碘量法

B 5.有氧化产物存在时,吩噻嗪类药物的鉴别或含量测定方法可选择

A.非水溶液滴定法

B.紫外分光光度法

C.荧光分光光度法 D.钯离子比色法

E.酸碱滴定法 C 6.在碱性溶液中被铁氰化钾氧化生成硫色素的药物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E

C.维生素BD.维生素C

E.维生素D B 7.片剂含量均匀度检查中,含量均匀度符合规定是指

A.A+1.80S>15.0

B.A+1.80S≤15.0

C.A+S>15.0

D.A+1.80<15.0

E.A+1.80=15.0 C 8.检查硫酸阿托品中莨菪碱时,应采用 A.色谱法 B.红外分光法 C.旋光度法 D.显色法 E.直接检查法

E 9.酸碱溶液滴定法测定乙酰水杨酸原料药含量时,所用的溶剂为: A.水

B.氯仿

C.乙醚

D.无水乙醇

E.中性乙醇 D 10.坂口反应用以鉴别哪种药物

A.红霉素

B.硫酸庆大霉素

C.盐酸氯丙嗪

D.硫酸链霉素

E.青霉素钠 E 11.杂质限量是指

A.杂质的最小量

B.杂质的合适含量

C.杂质的最低量

D.杂质检查量

E.杂质的最大允许量

D 12.中国药典(2005年版)采用以下哪种方法测定维生素E的含量?

A.酸碱滴定法

B.氧化还原法

C.紫外分光光度法

D.气相色谱法

E.非水滴定法 B 13.双相滴定法可适用的药物为

A.阿司匹林

B.对乙酰氨基酚

C.水杨酸

D.苯甲酸

E.苯甲酸钠 B 14.硫喷妥钠与铜盐的鉴别反应生成物为

A.紫色

B.绿色

C.蓝色

D.黄色

E.紫茧色 B 15.精密度是指

A.测得的测量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

B.测得的一组测量值彼此符合的程度

C.表示该法测量的正确性

D.在各种正常试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分析所得结果的准确程度

E.对供试物准确而专属的测定能力

C 16.在紫外分光光度法中,供试品溶液的浓度应使吸收度的范围在 A.0.1-0.3

B.0.3-0.5

C.0.3-0.7

D.0.5-0.9

E.0.1-0.9

二、B型题(配伍选择题)备选答案在前面,试题在后。每组题均对应同一组备选答案,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问题1~5 可用于检查的杂质为

A.氯化物

B.砷盐

C.铁盐

D.硫酸盐

E.重金属 D 1.在酸性溶液中与氯化钡生成浑浊液的方法 C 2.在酸性溶液中与硫氰酸盐生成红色的方法

E 3.在实验条件下与硫代乙酰胺形成均匀混悬溶液的方法 E 4.Ag-DDC法 B 5.古蔡法 问题 6~10 下列药物的鉴别所采用的方法是

A.绿奎宁反应

B.戊烯二醛反应

C.四氮唑反应

D.三氯化锑反应

E.与硝酸银反应

6.维生素A

7.维生素C

8.尼可刹米

9.硫酸奎尼丁

10.醋酸泼尼松 问题 11~15 A.肾上腺素

B.氢化可的松

C.硫酸奎尼丁

D.对乙酰氨基酚

E.阿司匹林 D 11.需检查其他生物碱的药物是 E 12.需检查其他甾体的药物是 B 13.需检查酮体的药物是 A 14.需检查水杨酸的药物是 C 15.需检查对氨基酚的药物是 问题 16~20

A.中和法

B.碘量法

C.银量法

D.溴酸钾法

E.亚硝酸钠滴定法

A 16.阿司匹林

B 17.维生素C片

E 18.盐酸普鲁卡因

D 19.异烟肼

C 20.异戊巴比妥钠

三、X型题(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为错选

ABCDE 1.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的验证指标包括

A.耐用性

B.检测限与定量限

C.精密度与准确度

D.专属性

E.线性与范围 BCDE 2.药用芳酸一般为弱酸,其酸性:

A.较碳酸弱

B.较盐酸弱

C.较酚类强

D.较醇类强

E.较碳酸强 CE 3.亚硝酸钠滴定法中,可用于指示终点的方法有

A.自身指示剂法

B.内指示剂法

C.永停法

D.外指示剂法

E.电位法 BE 4.用于吡啶类药物鉴别的开环反应有

A.茚三酮反应

B.戊烯二醛反应

C.坂口反应

D.硫色素反应

E.二硝基氯苯反应 5.青霉素类药物可用下面哪些方法测定

A.三氯化铁比色法

B.汞量法

C.碘量法

D.硫醇汞盐法

E.酸性染料比色法

BCDE 6.中国药典正文中所收载药品或制剂的质量标准的内容包括 A.类别

B.性状

C.检查

D.鉴别

E.含量测定 ABCE 7.信号杂质检查是指

A.氯化物检查

B.硫酸盐检查

C.重金属检查 D.砷盐检查

E.氰化物检查 ABCD 8.直接能与FeCl3产生颜色反应的药物有

A.水杨酸

B.四环素

C.对氨基水杨酸钠

D.对氨基酚

E.阿斯匹林

四、计算下列各题

1.检查葡萄糖中的硫酸盐,取供试品2.0g,与标准硫酸钾溶液(每1ml相当于0.1mgSO42-)2.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试计算硫酸盐的限量。

2.称取盐酸利多卡因供试品0.2120g,溶解于冰醋酸,加醋酸汞消除干扰,用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消耗高氯酸液(0.1010mol/L)7.56ml,已知每1ml高氯酸液(0.1mol/L)相当于27.08mg的盐酸利多卡因,求其含量。

3.称取苯巴比妥类0.1585g,加pH9.6缓冲溶液稀释至100.0ml,精密量取5ml,同法稀释至200ml,摇匀,滤过,再取续滤液25.0ml稀释至100.0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苯巴比妥对照品适量,同法稀释制成10.1ug/m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取上述两种溶液,照分光光度法,在240nm的波长处分别测得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吸收度分别为0.427CV0.12.0103L100%100%0.01%S2.0含量%97.53%VTf100%W7.5627.081030.21200.10100.1100%和0.438,试计算苯巴比妥的含量。

苯巴比妥%=A供A对106C对D100%W取 0.427100200106=10.1100 0.4382550.1585 99.4%

4.异烟肼片的含量测定,取标示量为100mg的本品20片,总重量为2.2680g,研细,称片粉0.2246g,置100ml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用溴酸钾液(0.01733mol/L)滴定,消耗此液13.92ml,每1ml溴酸钾滴定液(0.01667mol/L)相当于3.429mg的异烟肼。求其含量占标示量的百分含量。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药物分析3试题及答案 篇2

第一题 名词解释

1.区间:在数学里,区间通常是指这样的一类实数集合:如果x和y是两个在集合里的数,那么,任何x和y之间的数也属于该集合。例如,由符合0 ≤ x ≤ 1的实数所构成的集合,便是一个区间,它包含了0、1,还有0和1之间的全体实数。其他例子包括:实数集,负实数组成的集合等。

2.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单调性(monotonicity)也叫函数的增减性,可以定性描述在一个指定区间内,函数值变化与自变量变化的关系。当函数f(x)的自变量在其定义区间内增大(或减小)时,函数值也随着增大(或减小),则称该函数为在该区间上具有单调性(单调增加或单调减少)。3.导数:

4.最大值与最小值定理:

5.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第二题选择题

1、函数

f(x)1cosx2的最小正周期是(A)(A)2;(B);(C)4 ;(D)1.22、如果f(x)=(B),那么f(x)0.(A)arcsin2xarccosx;(B)

sec2xtan2x;

(C)sin2xcos2(1x)(D)arctanxarccotx.3、已知f(x)在[a,b]可导,且方程f(x)=0在(a,b)有两个不同的根,那么在(a,b)(D)f(x)0.(A)必有;(B)可能有;(C)没有;(D)无法确定.4、f(x)在某区间内具备了条件(C)就可保证它的

原函数一定存在

(A)有极限存在;(B)连续;

(B)有界;(D)有有限个间断点 x5、lim0sint2dt=(A)x0x3(A)0;(B); 1(C)1;(D).36、曲线xacos3,yasin3所围图形的面积 S=(B);

(A)33(C)12; 32a2;(B)8a2;2a(D)116a2.7、()2(B)22(A)22;(B)2;

22;(D)2(C)22.8、lim22x2y2x(xy(D).y)00(A)0 ;(B)1 ;(C)2 ;(D)

e.与

9、设I22(xy)dxdy,其中D由x2Dy2a2所 围成,则I=(A).(A)02dardra0a24;(B)

0214;

drrdra02a2(C)20;(D)2dr2dra303a02da2adr2a4.0adydx10、的特解是(C).0,y(1)222yx(A)xy2;(B)xy39;

3333223xy1;(D)(C)xy1.33

第三题

当x1时,求lim(1x)(1x)(1x)(1x).n242n

第四题

设x2ttdyt0.y5t24tt,求dx解 分析: 当t0时,t不存在,当t0时,dxdt,dydt不存在,5limt[54sgn(t)]limyx0xlim(t)24ttt02ttt02sgn(t)0.第五题 求极限lx2xi0m515x(1x).解 分子关于x的次数为2.1515x(15x)511(5x)11(11)(5x)252!55o(x2)limx2原式o(x2)](1x)1.x0[1x2x22第六题 求ln(x1x2)51x2dx.1x2x2o(x2)

解 [ln(x1x2)5]1x1x2(12x21x2)11x2,原式ln(x1x2)5d[ln(x1x2)5]2[ln(x1x2)5]2C.33

第七题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药物分析3试题及答案 篇3

一.单项选择题

(在下列A、B、C、D、E答案中选择一项最佳答案)

A 1.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称为

A.刺激 B.反射 C.反馈 D.兴奋 E.兴奋性

A 2.寒冷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属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局部调节 D.自身调节 E.神经-体液调节

C 3.心室肌收缩期及舒张早期相当于兴奋性的

A.低常期 B.相对不应期 C.有效不应期 D.超常期 E.绝对不应期 A 4.肾上腺素对受体的结合力是

A.都很强 B.对α强,弱 C.对β强,α弱 D.只对α E.只对β

A 5.使细胞去极化达阈电位的刺激是

A.阈刺激 B.刺激阈 C.阈下刺激 D.阈强度 E.终板电位 B 6.细胞膜主动转运的特点是

A.转运脂溶性物质 B.耗能 C.靠通道协同 D.顺电-化学梯度 E.依靠载体帮助 B 7.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通称为

A.动作电位 B.静息电位 C.跨膜电位 D.局部电位 E.自发电位

A 8.房室瓣关闭与动脉瓣开放间的时间相当

A.快速射血期 B.射血期 C.室缩期 D.减慢射血期 E.心室等容收缩期 E 9.下列哪种情况可使心输出量增加

A.刺激迷走神经 B.由卧位转为站立位 C.心率>180次 D.压迫颈动脉 E.颈动脉窦内压降低 C 10.静脉回心血量增多时,可引起

A.心室后负荷减少 B.心室舒张期延长 C.心室前负荷增加 D.充盈期缩短 E.中心静脉压降低 A 11.血浆pH值主要通过下列哪条途径维持的? A.血液 B.消化道 C.肾 D.皮肤 E.心、血管 C 12.呼吸频率从12次/分增加到24次/分,潮气量从500ml减少到250ml,则: A.肺通气量增加 B.肺泡通气量增加 C.肺泡通气量不变 D.肺通气量减少 E.肺泡通气量减少 E 13.在下列哪一时相中,肺内压等于大气压? A.吸气和呼气初 B.吸气末和呼气初 C.呼气初和呼气末 D.呼气末和吸气初 E.呼气末和吸气末 E 14.使胰蛋白酶原活化的最主要的物质是: A.盐酸 B.组织液 C.肠致活酶 D.糜蛋白酶 E.胰蛋白酶本身 A 15.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的特点是: A.大量的水分和碳酸氢盐,而胰酶含量很少 B.少量的水分和碳酸氢盐,而胰酶含量也很少 C.少量的水分和碳酸氢盐,而胰酶含量很丰富 D.大量的水分,而碳酸氢盐和胰酶含量很少 E..大量的碳酸氢盐,而水分和胰酶含量也很丰富 D 16.滤过分数是指: A.肾血流量 / 心输出量 B.肾血浆流量 / 肾血流量 C.肾血流量 / 肾血浆流量 D.肾小球滤过率 / 肾血流量 E.肾小球滤过率 / 肾血浆流量 E 17..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机体主要的散热方式是: A.传导 B.对流 C.蒸发 D.辐射 E.以上都不是 A 18.三种主要食物在胃中排空的速度由快至慢的顺序是: A.糖类、蛋白质、脂肪 B.蛋白质、脂肪、糖类 C.脂肪、糖类、蛋白质 D.蛋白质、糖类、脂肪 E.糖类、脂肪、蛋白质 E 19.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不包括:…………….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 C.肾小囊内压 D.肾血浆流量 E.血浆晶体渗透压 E 20.一次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加是由于: A.ADH分泌减少 B.醛固酮分泌减少 C.ADH分泌增加 D.醛固酮分泌增加 E.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 21.在反射活动中最易发生疲劳的部位是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中枢中的突触 D.传出神经 E.效应器 E 22.正常情况下的视力测定,反映的是哪种细胞功能

A.视杆细胞 B.视锥细胞 C.双极细胞 D.神经节细胞 E.视杆和视锥细胞 B 23.患者耳蜗顶部受损,影响的是

A.高频听力 B.低频听力 C.高频和低频听力 D.中频听力 E.中频和低频听力 E 24.交感神经兴奋时

A.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B.逼尿肌收缩 C.心肌收缩 D.胃肠平滑肌收缩 E.胆囊收缩 A 25.对抗重力弯曲,维持一定直立姿势的是

A.肌紧张 B.腱反射 C.腱器官反射 D.同侧屈肌反射 E.对侧伸肌反射

二.名词解释

1.兴奋-收缩耦联

是指肌纤维的兴奋和收缩的中介过程

2.兴奋性

是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发生兴奋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过特性

3.代偿间歇

代偿性间歇是可能发生在期前收缩之后的一段心室舒张期

4.房室延搁

5.顺应性 Atrioventricular Delay 生理学和医学名词,兴奋在房室交界处的缓慢传播而耗时较长的现象称为房室延搁。

顺应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是静止条件下测得的每单位压力改变所产生的容积改变,是分析呼吸系统弹性阻力的静态指标。

6.肾小球滤过率

是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正常成人为125ml/min左右。

三、问答题

1.简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2.动脉血CO2升高时对呼吸产生什么影响?机制如何? 3.简述中枢抑制的类型及生理意义

4.大量饮清水后尿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参考答案:

1.简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①搏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脉压增大。②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脉压减小。③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脉压减小。④大动脉的弹性:

⑤血容量和血管容量的比值

2.动脉血CO2升高时对呼吸产生什么影响?机制如何? 呼吸加深加快。

CO2穿过脑脊液,CO2+H2O→H2CO3→H+ + H2O 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兴奋。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兴奋。3.简述中枢抑制的类型及生理意义 类型有两类:

⑴突触后抑制: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活动引起,其释放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IPSP,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突触后抑制可分为:

①传入侧枝性抑制:能使不同中枢之间的活动协调起来。

②回返性抑制:使神经元的活动及时终止,也促使同一中枢内许多

神经元之间的活动步调一致。

⑵突触前抑制:建立在轴突-轴突式突触的结构基础之上。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而实现的突触传递抑制。突触前抑制在中枢广泛存在,多见于感觉传入途径中,对调节感觉传入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4.大量饮清水后尿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⑴尿量增多。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药物分析3试题及答案 篇4

(一)(二)

(三)《邓小平理论概论》模拟卷(3套合一)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本质内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

2.简述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主要特点。

答:“三步走”发展战略,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它充分体现了阶段性与整体性的统一,重点性与全面性的统一,跨越性与可持续性的统一,求实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它对于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3.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有什么特点?

答:全方位,是指我国的对外开放是面向全球的;多层次:是指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多层次的,各开放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与人文条件不同,以及开展对外经济活动侧重地区不同,在对外开放经济中表现了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显示出层次性:宽领域:就其内容和领域来说,就是从扩大商品进出口出发,在大力引进国外资金、技术、智力的同时,也在扩大对外投资、技术输出和劳务出口以及土地批租、共同开发等。

4.简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

答:

1、是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命题。

2、是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并系统的概括了这个主要观点。这个概括构成邓小平理论的轮廓。

3、是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在南方谈话时,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新的科学概括,使之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98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列入宪法。

6.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产权清晰、责任明确、政企分用,管理科学的现代 山大网院专升本08秋第一学期《邓小平理论概论》模拟试卷

(一)(二)

(三)化企业制度。(2)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3)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7.简述依法治国的涵义。

答: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8.简述我国外交战略的基本目标。

答:(1)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2)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利益放在第一位(3)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

9.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其实质是如何发展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富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马克思主义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第一次系统地初步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2)邓小平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 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 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 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 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 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 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以“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山大网院专升本08秋第一学期《邓小平理论概论》模拟试卷

(一)(二)

(三)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外部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在现代化建设的长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10.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答:

1、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力量,全国各族人民是贯彻基本路线的主体力量。

2、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坚持“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贯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方针。4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1.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是什么?

答:

一、是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将信息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主导产业,提高信息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这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向。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应该是,提升产业素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增强产业国际竞争能力,围绕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以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带动产业产品杜绝和区域结构的优化。

12.简述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

宏观调控手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政府往往采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这主要有:计划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等。

①.计划手段是指政府通过制定的长期、中期和短期经济计划,对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进行宏观调控。

②.经济手段是指国家通过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各种经济杠杆的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是我国宏观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宏观管理间接调控的具体体现。

③.法律手段是指国家或经济组织运用法律规范调控经济的运行。应用法律手段宏观调控是其它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山大网院专升本08秋第一学期《邓小平理论概论》模拟试卷

(一)(二)

(三)④.行政手段是由政府及经济主管部门凭借权力,以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方式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它具有权威性、垂直性、无偿性和速效性等特点。但是行政手段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是方法简单,容易抑制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限制横向联系。所以,在采用行政手段时必须尊重客观价值规律,注意协调各方面的经济关系和利益,防止被滥用以免影响正常的经济运行。

上述计划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以各自的特点和所长,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形成宏观调控的统一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要注意以经济手段为主,综合运用其它手段,发挥各种调节手段的总体功能。同时还要注意明确各种手段各自活动职责范围,互相监督、互相制约。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宏观调控统一体系的作用。

二、辨析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是不发达阶段。

答:此命题有错误,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但并不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我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基本路线制度已经形成,共产党领导,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已经确立,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已经消灭;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因此说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还很不成熟,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里,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还处于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必然。

答: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一个大政策:(1)共同富裕体现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根本原则之一,(2)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要求所有地区同步发展、同步富裕是不可能的。(3)它生动体现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和物质利益原则(4)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5)它是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杠杆。正是在这个意义下,邓小平认为“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答:此命题有错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再三重申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点,多次反复地强调和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提出了以下一些重要思想:(1)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3)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4)发展和平力是为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的客观要求。

4、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山大网院专升本08秋第一学期《邓小平理论概论》模拟试卷

(一)(二)

(三)答:此命题正确,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在:第一,领导力量相同;第二,政权基础相同:第三,政权内容相同:第四,历史使命相同。人民民主专政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无产阶级专政形式,它具有中国的特色:(1)阶级结构有特色(2)政党关系有特色(3)政权组织形式有特色(4)概念表述有特色。

5、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答:邓小平提出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论断,科学的提出了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

(1)、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社会主义的是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为基础,它反映在政治上主必然要求人们群众校友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力。因此,民主是社会主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外在于社会主义的东西。

(2)、建设社会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现代化”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单纯经济范畴,而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人自身的现代在内的庞大系统工程,其中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奋斗目标是富强,民主,和文明,包含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这三个方面是个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仅仅理解为经济建设,是片面的,完整意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当是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协调推进的,以实现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和文化现代化为目标。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和支持。只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正确的集中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是各项事业发展符合人民的利益,意志和要求;才能增强人民群众主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保证所创造的成果真正属于人民,才能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6、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保证。

答:命题正确,(1)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正确方向;(2)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3)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4)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雄厚的人力资源。

三、论述题:

1、试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答:邓小平理沦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局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和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以及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了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第四,邓小平理论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战略、党的建设等方面,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新的建设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 山大网院专升本08秋第一学期《邓小平理论概论》模拟试卷

(一)(二)

(三)学体系。

2、试析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特点。

答:

(一)“三步走”的特点及“三步走”之间的关系: “三步走”作为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有许多新特点,对此各家有不同表述。有的认为特点有五个:第一,它以国民生产总值这一综合指标作为衡量现代化水平的尺度;第二,它以当今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为我国现代化的综合指标,在时间上从本世纪末到下世纪中叶,更符合中国实际;第三,它坚持了速度与效益的统一;第四,它明确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把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重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五,它注意总量平衡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汤群英、蒋映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也有论者这样概述三步走的特点:①坚持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②坚持了速度与效益的统一;③坚持了国力与战略的统一;④坚持了奋斗精神与求实态度的统一;⑤坚持了生产发展水平与人民生活水平的统一。(吴奕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及其特点》,《三步走发展战略与广东现代化建设》,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还有论者用整体性和重点性统一、长期性与阶段性的统一、速度与效益的统一、经济增长与人民生活的统一(罗昭义:《论邓小平同志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特点》,《湖湘论坛》1996年3月)来概括“三步走”的特点。“三步走”的这些新的特点,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运动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律,更准确地反映了我国的国情,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二)关于“三步走”之间的关系,有学者指出,第一步为基础阶段,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为关键阶段,人民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为“三部曲”第三个乐章,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三步走”的意义: “三步走”战略目标的设立,是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是重新估量中国基本国情,从中国实际出发来规则发展速度的结果,是重新认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克服急躁冒进的“左”倾情绪和习惯势力的结果。我国学者多从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及历史意义三方面对“三步走“加以概括。理论意义:“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相一致的;实践意义:“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虽然以经济数字加以量化,但实际上不单是一个经济指标,而且也是一个社会发展综合性指标;历史意义:“三步走”的实现是对人类作出了贡献,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试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有哪些新特点?

答:

1、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实现的,因此必然带有许多不同的特点。第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主体,但不是社会唯一的分配原则,它只是社会注意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即使在公有制经济中,由于存在多种经营方式,也还存在着其他分配方式。

第二,按劳分配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通过直接计算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来进行,而只能以无数个公有制经济组织为主体,按通过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进行,在公有制企业内部,劳动者以企业为单位同意经营公有生产资料,以货币形式统一分配劳动成果。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药物分析3试题及答案 篇5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A)不是一个Web浏览器软件。

A.IIS B.Mosaic C.Opera D.Netscape Navigator

2.在ASP页面中,注释用(C)来表示。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