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2024-08-29

浅析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通用10篇)

浅析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篇1

20072231

国贸文

浅析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摘要: 随着近年来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绿色壁垒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保护措施,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发展中国家极具不平等性,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也屡遭绿色壁垒的侵害。如何应对绿色壁垒,促进出口贸易,是我国贸易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界定了绿色壁垒的涵义,分析了绿色壁垒所采取的具体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 绿色壁垒 主要形式 应对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各国贸易空前开放,加上一些贸易条约、协定和贸易组织的影响,贸易中关税壁垒的保护作用逐渐减弱。但近几年,金融危机使得一些国家经济发展受阻,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传统的关税壁垒起不到较好作用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倾向于采用非关税壁垒来保护本国的生产与经济发展,绿色壁垒是非关税壁垒中一种新兴的、隐蔽的、灵活多变的贸易措施。

一、绿色壁垒的涵义

“绿色贸易壁垒”又被称为环境壁垒(EnvironmentTrade)、绿色保护主义等,是一种以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颁布、实施一系列苛刻的环保标准和法规,以限制国外产品进入本国的贸易壁垒。它作为一种非关税壁垒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开始兴起于各国。最典型的是1991年美国禁止进口墨西哥的金枪鱼及其制品,其理由是为了“保护”海豚的生存。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纷纷仿效,通过绿色贸易壁垒对进口产品进行种种限制,其后,绿色贸易壁垒开始流行。关于绿色贸易壁垒一般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绿色贸易壁垒是一种新的贸易保护措施和手段。

二、绿色壁垒的主要形式。

绿色技术标准

发达国家在保护环境的名义下,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陈明秀

20072231

国贸文

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这些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生产和技术水平制定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难达到的。

绿色环境标志

它是一种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消费、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均无损害。发展中国家产品为了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必须提出申请,经批准才能得到“绿色环境标志”。

绿色包装制度

是指能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的包装。这项制度虽然有利于环境保护,但发展中国家却常因产品包装不符合其要求而限制进口,由此引起的贸易摩擦不断。

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通过的《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协议》建议使用国际标准,规定成员国政府有权采取措施,保护人类与动植物的健康,要求成员国政府以非歧视方式,按科学原则,保证对贸易的限制不超过环保目标所需程度,而且要有高透明度。实际上,发达国家往往以此作为控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重要工具。

绿色补贴

指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算在成本之内,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发达国家将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环境成本。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却因此提高。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企业本身无力承担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政府为此有时给予一定的环境补贴。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补贴”违反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因而以此限制其产品进口。

三、应对绿色壁垒的主要措施

我国政府面对环境贸易措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1、政府应积极开展“环境外交”,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和国家多边协定中环境条款的谈判。陈明秀

20072231

国贸文

2、政府的职能部门和相关行业机构应加强与国际组织、其他国家的认证机构的合作,积极推进我国的环保立法、健全环保标准。我们应密切关注国际环保标准的变化,及时掌握信息,进行可行性研究,通过立法程序将国际标准化为国家标准。

3、制定扶持绿色产品的产业政策。政府在投资、信贷优惠、税收优惠、出口退税等方面对绿色环保技术、产品的创新、开发、生产和使用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倾斜。

4、加强基础性科学研究,加大对检测技术设备和相应的检测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投资,尽快建立我国自己的绿色贸易壁垒技术指标体系。同时加强与周边国家环境标准制定合作,使我国环境技术指标体系在适合国情的基础上,努力与国际接轨,高起点,高要求。

5、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紧迫感,把绿色贸易壁垒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变成全社会的动力,使全社会的每一分子都认识到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既是我国经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进入世界经济大家庭参与竞争的需要,自觉地以实际行动来回应这一挑战。

我国企业面对环境贸易措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建立与WTO规则相适应的新型的现代企业制度

首先,企业的环境管理体制要从传统的环境管理依赖型转变为自觉严格依法办事的环境管理法治型。

其次,改变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依靠科技,加强管理,实施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第三,当前要以环境污染治理集约化经营为突破口,变“谁污染谁治理”为“谁污染谁付费”,建立一批规模较大的污染处理设施运行专业公司。

(二)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制度

清洁生产的概念不仅含有技术上的可行性,还包括经济上的可盈利性,体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根据清洁生产的要求,可以陈明秀

20072231

国贸文

简单的概括为: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情节的产品。要达到这些要求,企业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把好原料选择及产品设计关,不采用对环境有害的原料,不生产对环境有害的产品。

(2)改造生产工艺,更新生产设备,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3)加强生产管理, 减少和杜绝跑,冒,滴, 漏。

(4)进行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或清洁生产审计,有针对地提出清洁生产方案并进行可行性析。

(三)积极进行环境标准认证和实施环境标志产品制度

加入WTO后,面对贸易国设置的“绿色壁垒”,我国出口企业需要全面开展有关的绿色认证工作。推行环境标志制度。我国出口产品目前主要还是纺织品、农产品以及一些原材料,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很低。为了减少别国借环保之名行限制我国产品出口之实,我国应尽快与国际通行的环境标准管理制度相衔接

浅析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篇2

一、绿色贸易壁垒含义

绿色贸易壁垒, 也叫环境壁垒, 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一些国家以保护生态资源、生物多样性、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借口, 设置一系列苛刻的高于国际公认或绝大多数国家不能接受的环保法规和标准, 对外国商品进口采取准入限制或禁止措施。借环境保护之名, 行贸易保护之实。如:今年3月美国提出进口商品“碳关税”征收计划。即针对进口产品中的碳排放密集型 (高耗能) 产品, 如铝、钢铁、水泥、玻璃制品等产品而进行的关税征收。作为“世界工厂”,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为发达国家生产最终产品。发达国家既使用了最终产品, 避免了本国生产最终产品所产生的碳排放, 并试图对发展中国家征收“碳关税”。这极其不公平, 发展中国家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 耗能高;发达国家多为高科技产业, 耗能低, 产品附加值高, 即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强制性减排义务。

二、我国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

1、我国对产品的绿色质量认证不能与国际认证接轨。

我国特别要积极争取通过ISO14000国际标准认证, 获取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努力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标准,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参与国际合作, 向国际靠拢, 让中国的环境标志产品走向世界, 降低产品成本, 提高国际竞争实力。该标准的采纳实施, 有利于促进我国出口产品在环境标准方面达到国际要求, 减少国际贸易摩擦, 扩大产品出口, 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2、我国政府未能建立起应对绿色壁

垒的预警机制, 不能及时向国内企业提供各种信息。实行绿色壁垒的国家经常变更其各种标准, 并且不公开或不完全公开, 有时是国内的各项标准与国外不相同, 而企业往往不易及时全面地获取有关信息标准, 尤其是农业生产中, 生产分散使得信息更加不灵, 从而造成信息不对称, 使得出口产品被禁。

3、我国政府与他国不能建立良好的政治沟通, 也会影响我国出口贸易。

例如, 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大出口国, 当贸易发生冲突的时候, 合作才能双赢。温家宝总理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就指出:“中美两国之间, 合则两利, 斗则两伤。中美要加强合作, 这就是我向美国新政府发出的声音。”除此之外, 建立绿色品牌是应对绿色壁垒的一个很好的手段, 但其难度大, 各种绿色认证所需费用高。中国不能建立绿色品牌也是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

三、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1、建立出口产品绿色壁垒预警机制和防范机制。

各级政府应该及时了解国际上的技术标准的制定、实施以及立法的相关信息, 给我国企业建立动态的信息预警机制, 建立快速反应及防范机制, 及时向行会或企业发布预警通知, 并运用法律手段制定对策。

2、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认证体系。

尤其是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 (ISO14000) 认证、绿色标志认证等。这类认证对企业是非强制性的, 具有公证性质, 企业申请认证有利于企业利益和效率的提高。我国应组织更多的标准化专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 把我国的一些建议和要求, 充分发挥到国际标准中去, 为我国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3、加强国际合作, 寻求合理的贸易保护。

发达国家间的经济实力差距比与中国之间的差距小, 其各种环境贸易法规标准也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 使得我国在国际绿色贸易方面处于劣势。因此中国应主动团结其他发展中国家, 充分利用国家利益集团的力量, 在发达国家组成的环境贸易集团竞争中争取更多优势。

4、进行海外直接投资以绕开绿色壁垒, 特别是在发达国家直接投资。

海外直接投资, 不仅可以在发达国家当地设立研发中心, 利用当地人才, 紧跟国际消费潮流, 而且可以利用当地资金、原材料, 节约运输等多项成本。更为重要的是, 海外直接投资——开办独资、合资生产企业, 可以直接越过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这是对付新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另外, 企业要找准位置, 通过多种方式打造自己的绿色品牌, 不要怕花钱, 好品牌就有好市场。

总之, 金融危机下, 贸易保护措施更趋多样化, 保护手段也逐步由传统的关税壁垒和反倾销措施向绿色贸易壁垒等“超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演变,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既是一个巨大挑战, 更是不容错过的重大战略机遇。我国各部门要共同努力, 争取把对我国对外贸易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摘要:21世纪产品持续发展的主旋律是绿色产品的开发。由于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 各国不断采取贸易保护措施, 绿色贸易壁垒使贸易保护在名义上和提法上有了合理性的巧妙性。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含义, 然后详细论述了我国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绿色壁垒,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经济观察报.贸易环保主义变形记.2009.09.18

[2]、中国皮毛信息网.金融危机下成贸易保护最佳借口.2009.09.18

[3]、时代周报.评论:中美过招交锋贸易新壁垒.2009.04.08

[4]、王茜.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23)

[5]、田东刚.刍议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对外贸易.网络财富, 2008 (10) .

[6]、经济参考报. “中国制造”遭遇“围堵” 贸易摩擦何以陡增?.2009.07.31

浅析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篇3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壁垒

一、 绿色壁垒概述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曾将“保障人民、动植物的生命健康所必须的措施”和“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天然资源的有关措施”列为自由贸易原则的一般例外规定。于是一些国家据此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归根到底,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各国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借口为保护环境和国民健康,对进口商品提出带有歧视性,针对性的技术,安全和卫生标准,如达不到这些标准,进口国有权扣留、退回、销毁、索赔等等,或不规范的使用国际公认的标准。

二、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情况

(一)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规模的影响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国农产品出口规模逐年扩大,但由于中国农产品加工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低,加之近年来的生产成本提高,价格的比较优势减小以致消失,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中国农产品出口额自2004年到2012年,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额由180.2亿美元增长至488.8亿美元,增长幅度达到167%;进口额由124.1亿美元增长至719.2亿美元,增长幅度近500%;进出口总额由304.3亿美元增至到1208亿美元,增长幅度达到300%,每年的增速最高时达到31.9%。但是相比之下,中国进出口总额从2004年的6207.85亿美元到2012年29727.9亿美元,八年间增长速度达到379%,同比增长速度基本上保持20%-30%,农产品进出口额占中国进出口总额,从2004年的2.903%到2009年的1.776%,所占比例呈线性下降趋势,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农产品出口成为中国对外贸易薄弱的一环。

(二) 中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市场分析

中国主要的农产品市场集中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其中亚洲占到60%左右。细分到国家来看,根据中国航务网的统计数据,2012年中国十大出口目的国或地区依次是:日本、美国、中国香港、韩国、德国、马来西亚、俄罗斯、印尼、越南和荷兰。出口增速均在30%左右,其中中国对巴西的出口增速甚至高达73.3%,这预示了中国农产品出口的良好态势。

但是中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是一个很严峻的现实。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市场多为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或是日本,韩国等新型工业化国家,均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高端市场。以美国为例,中国从1987年以来,每年被美国海关扣留的食品批次中,25%左右是由于标签不符合“美国食品标签法”的规定,另有约8%的批次是因使用了未经FDA认可的添加剂。

(三) 绿色壁垒的中外检验标准分析

我国农产品出口“门槛”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绿色壁垒的检测标准更加严格,检测项目日益增多,检验标准越来越高. 2004年,日本“临时标准”的实施将目前涉及到的130种农作物,229种农药,9000个农残标准扩展到1358种农作物,涉及724种农药,19000个农残标准,几乎涵盖了中国所有的农作物。由此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这些绿色检验标准都是以实力和技术为依托的,可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在发展水平和经济基础上的差距从而导致检验标准上的差距是不可避免的,短时间内要跨越这道鸿沟,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还是一项很大的挑战。

三、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国内原因及对策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国内原因

我国在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过程中,农作物产量不断提高,但由于我国环保意识淡薄,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使得农业污染严重。各种工农业生产造成的污染通过周围的土壤,灌溉水源等生态环境作用于农作物,使农产品在生长中受到严重污染导致“问题蔬菜,问题粮食”的产生。

从中国近年来发生的假大米、毒奶粉事件等等,这一系列的事件的发生让我们觉得我国的卫生检验系统形同虚设,检验实施的不彻底,实施检验的力度不够,对于违规操作企业及个人没有严格的惩罚措施,最终导致我国的卫生检验系统没有发挥出来应有的作用。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与建议

1.努力完善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法律

一个国家的环境标准低,资源自然会加速退化,环境污染会加剧,并最终导致竞争力的进一步下降。因此,中国更应密切关注国际标准的变化,进行可行性研究,借鉴国外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经验,把环保立法内容从防治污染和保护自然环境,扩展到产生污染和消耗资源、能源的生产过程;采取有效措施,通过立法程序将国际标准变为国家的标准,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此外,还应改变中国的政出多门,法规不衔接的状况,尽力完善农产品统一认证体系。

2.立足国情,构建强有力的农业支持政策

从我国国情出发,尽早减少和改革低效率的以价格支持政策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保护政策,将资金用在对农民收入、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信息服务和市场营销服务上去,将农业支持政策作为农产品贸易的长期政策安排,才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增加农业科研补贴投入、加强农民职业培训。根据产品特性、技术类型、公益性程度及产权保护程度对农业科研项目采取不同的投资方式,重点用于国家及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基础性、公益性、风险大的高新技术、前瞻性研究领域,搭建种质资源和技术平台,为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及企业提供育种材料,引导企业在中下游跟进。

3.企业应牢固树立食品质量安全责任意识

坚持诚信经营,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树立对消费者和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要积极跟踪国际食品安全标准和SPS措施,使生产标准和体系与国际接轨。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和食品召回制度,建立良好的危机处理机制。要不断加大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技术投入,大胆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大力推广发展生态农业和建设合作经济。(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国商务部.农产品进出口专题预警信息[R].中国商务部,2009:P4-5

[2]王海峰,顾肖荣,王勉青.WTO法律规则与非关税壁垒约束机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P78-86

[3]杨洪媛.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实施状况及应对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论文,2008.98~103.

浅析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篇4

市销一班080803101

潘佳雯

080808103

魏鹏

080808206

张婷 080808416

苗斌斌 080808421

王勇

080808808

马宁

国际经济学论文

2010年11月25日

摘要:近年来,我国产品不断遭到国外绿色壁垒的拦截,绿色壁垒已成为继反倾销之后又一影响我国产品出口的障碍,并呈现出进一步增强的趋势。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绿色壁垒措施都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利,善意的绿色壁垒能促进一国经济的良性发展,只有恶意的绿色壁垒才是要防范的。本文对恶意绿色壁垒进行了分析和认定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对规范和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际贸易;恶意;绿色壁垒

前言

近年来,国内主流观点把绿色壁垒定位为发达国家专门针对发展中国家制定的一种贸易歧视措施,是“某些发达国家借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限制或禁止外国产品进口的贸易障碍”。因此,多数学者对绿色壁垒持否定态度,强调其“歧视性”、“不公平性”。因此在实践中,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的确使我国不少行业、企业饱受其苦,目前国内提得最多的就是反对、对抗或者避免它。本文认为,并不是所有的绿色壁垒措施都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不利,相反,善意的绿色壁垒能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恶意绿色壁垒才是要反对和防范的。恶意绿色壁垒的提出

绿色壁垒的含义

绿色壁垒是指以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健康或安全,保护生态或环境为由而采取的直接或间接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这一概念的界定基本上立足以下两点:一是绿色壁垒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各国采取的法规、政策与措施;二是绿色壁垒的性质,即以保护生态环境或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由而采取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是非关税壁垒的一种形式。

如果进口国是以保护生态、人身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等社会进步为动机,制定与实施相应的政策、法规及技术标准,则被可称之为善意绿色壁垒,是在贸易中应提倡和遵守的。如果进口国是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目的在于利用其拥有的技术优势阻止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一种贸易壁垒措施,笔者认为这就是恶意绿色壁垒,是在贸易中要加以抵制和防范的。

绿色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善意或恶意的绿色壁垒形式由于制定动机不同,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有很大差别:

善意绿色壁垒的积极影响善意绿色壁垒的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技术进步;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使产品向着低能耗、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通过运用绿色壁垒,限制有害于人类健康和安全的产品贸易,从而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发展中国家与环保产业相关法律制度和标准的建立和完善。恶意绿色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首先,标准繁琐、苛刻,增加贸易成本,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其次,容易引发贸易争端和相互报复。由于各国实施绿色壁垒的目的不同、对国际标准的理解不同以及必然涉及到经济贸易利益的得失,由绿色壁垒引发的贸易争端在所难免,甚至形成激烈的贸易冲突。第三,污染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环境问题上,发达国家采取了双向标准,一方面设置绿色壁垒,防止不符合环境标准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另一方面鼓励本国企业将污染较重和破坏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中国家与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并且环保标准很低,这就使得发达国家有机会将一些高污染、高消耗的产业,甚至将有毒废弃物和污染性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恶意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

按照判定标准,恶意绿色壁垒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对特定国家的相同产品实施歧视性标准如果进口国针对特定国家的产品或特定国家的特定产品实施歧视性环保标准,有别于他国另搞一套,未能做到一视同仁,那么这一歧视性环保标准的动机便有很大的主观恶性,其真正用意可能在于以严格的高标准阻止特定国产品的进入,它的实质是贸易保护主义。这显然是违背WTO最惠国待遇这一非歧视原则。2002年6月,日本对我国出口产品实行双重标准,对从我国进口的鳗加工品以进口申报的10%进行抽样检测,而对别国进口的烧烤鳗仅以5%进行抽样检测。再次,日本新政策也让人怀疑带有某种恶意。由于日本鳗鱼进口主要来源于我国,日本屡次发生仅仅是对我国鳗鱼采取严格措施,但对其他水产品却并无更多规定。这种做法带有很明显的针对性,而这也是世贸组织的原则所不容许的。

恶意绿色壁垒的判定

恶意绿色壁垒的判定标准

判定一项绿色壁垒措施是善意还是恶意的标准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制定的目的性,如果制定的目的是保护生态、保护人类及动植物的健康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它就具备了善意绿色壁垒的主观要件。反之,假如其制定的目的在于以自己的技术优势排斥他国的产品进入,那么它便具备了恶意绿色壁垒的主观要件。其二是客观性,即其是否符合GATT长期以来确认并被WTO所承传的非歧视原则。在有关的绿色壁垒法规、认证程序等文本或条款中不乏一些歧视性规定。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对产品的绿色成分及其含量提出了极高要求,有些要求甚至偏离或超越了现阶段环保工作及其目标所需的程度,有的国家干脆做出了内外有别的规定,从而背离了WTO/TBT、WTO/SPS等多边协议中倡导的“在运用这些措施时,不得对国际贸易构成变相的限制”的宗旨,也违背了WTO/SPS协议中第十条第2款的规定,即“合理的卫生或植物检疫保护程度允许逐步制定新的卫生或植物检疫措施,则应就有关产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较长的期限来适应新的措施,以保持其产品出口的机会。”以及第二条第3款关于保证不会在“成员方自己境内和其他成员方之间产生任意或不正当歧视”的规定。如果一种绿色壁垒的设置体现了对来自不同国家的相同或相似产品一律一视同仁,那么它是善意绿色壁垒;否则,它便是恶意绿色壁垒。

对国内与进口产品实施双重环保标准如果进口国针对国内与进口产品分别实施两种高低不同的标准,即双重标准,没有用同一个标准无差别地对待国内与进口产品,那么这种双重标准的实质也是阻止国外产品的进入,这显然是违背非歧视的国民待遇原则。日本曾在低毒性农药毒死蜱的残留量方面规定了内外有别的双重标准,对进口菠菜规定为不超过0.01PPM,而对本国大量生产的萝卜却限制在3PPM此外油菜2PPM、白菜和洋白菜1PPM、番茄0.5PPM,相差竟达300倍之多,所有这些规定使绿色壁垒的歧视性暴露无遗。在产品检验检疫方面不断增加项目、扩大范围、提高苛刻程度发达国家利用其繁杂的绿色技术标准、先进的技术手段,在产品检验检疫方面不断增加项目、扩大范围、提高苛刻程度,来自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往往因受制于多项指标技术参数而顾此失彼。以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为例,入世前一般仅需检测6—7种农药含量,而现在需经检测的项目多达134种,其中按欧盟市场对茶叶进口的有关规定,对农药残留的检验也由先前的6种增加到现在的62种。此外,日本也将进口我国大米的检测指标由1993年的47项增加到目前的116项。

其它方面的限制除以上措施外,发达国家还利用一些其它方面的措施来限制商品进口。自2003年起在日本全国推行“大米身份认证制度”,即凡进入日本国内市场的大米必须标明品种、产地、生产者姓名和认证号码等,否则不允许销售。此外,日本在采取全面禁止进口措施的同时,强化对进口商的处罚,除增加罚金外,还公布进口商的名称。这实际上通过加强对进口商的约束,提高对进口产品的要求,这些措施的实施必将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日本造成很大障碍。发达国家通过推行恶意绿色壁垒,不但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扩大了自己的市场份额,提高了竞争优势,还可以获得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的美誉。因此,许多发达国家在设置恶意绿色壁垒方面总是乐此不疲。但是恶意绿色壁垒严重违背了WTO的基本原则,极大地破坏和扭曲了公平贸易的行为理念。因此,恶意绿色壁垒应该受到世界范围的抵制和讨伐。

繁杂的进口手续以我国输日冷冻菠菜为例,以前一箱冷冻菠菜到日本一个星期左右就可获得通关,但2004年7月后拖延到了35天,原因是日方新增了原本没有要求的材料审核。而且日方要求输日菠菜必须同时附带大批书面材料,用于记载菠菜从种植到出口每一个环节的详细情况,而这些仅是以通关前让日方判断我国冷冻菠菜是否有资格获得检查,并不代表材料齐全日方就一定会检查。检验检疫部门认为,大量的附加劳动给出口企业增加了成本,以前山东每年出口日本的冷冻菠菜为4万-5万吨,而自2004年7月以来每年1万吨的出口量都无法实现。

应对恶意绿色壁垒的措施

面对国际上日益严重的绿色壁垒保护主义的倾向,我国应当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要以开放的视角、哲学的思辨,对绿色壁垒问题重新审视和定位,充分利用我国经济在全球化框架内重新整合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参与环境与贸易领域的国际竞争与合作,努力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首先,应建立绿色贸易制度,推进绿色生产活动,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把绿色贸易、绿色经济、绿色生活的思想融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我国要借鉴国外企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成功经验,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大力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并向通过该项认证的企业颁发“绿色标志”。要在实施环境认证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我国自己的环境标准和技术法规体系,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互认,签订多边或双边互认协议,以便从制度上消除贸易摩擦。要理性对待环境标准化工作的双重效应,渐进提升自己的环境标准要求,推动资源合理使用,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实力。

其次,加强国际立法合作,充分利用《贸易技术壁垒协议》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和WTO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以保护我国企业的公平贸易机会。给发展中国家成员国以优惠待遇,是WTO关于发达国家成员国与发展中国家成员国之间货物贸易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如“各成员国在制定和实施本国的技术标准、条例和验证程序时应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成员国在发展、资金贸易上的特别需要并规定相应的例外,以确保其技术标准、条例和验证程序不对发展中国家成员国的出口造成不必要的障碍”,但这些待遇的实际获得还须发展中国家的极力争取。因而,我国在与贸易对象国进行贸易活动中应主动提出关于享受优惠待遇的问题,据理力争,并应合理利用WTO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以保护我国外贸利益和企业公平贸易机会。WTO有着较为完善的争端解决机制,被WTO总干事鲁杰罗誉为WTO的“最突出贡献”,WTO成员承诺,不采取单边行动以对抗违反贸易规则的行为,而将争端交由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处理,目前涉及绿色壁垒的纠纷大部分是采用WTO争端解决机制。1998年10月,WTO对印度、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泰国诉美国“海虾——海龟案”的解决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因此,如果有违反WTO规则中的非歧视待遇的规定和有关环保的国际公约中对发展中国家给予特殊照顾的规定,我国政府可根据相关国际公约或协定提出申诉。

参考文献:

浅析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篇5

摘要: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是世界各国调整贸易利益的重要手段,随着关税壁垒作用日益减弱,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更隐蔽、更强大的壁垒,在当代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和我国农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农产品;对策建议

一、TBT概述

技术性贸易壁垒(简称TBT)由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三部分组成,是指一国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与动植物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以及保证食品安全与产品质量等为由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限制措施或法规,在主观或客观上成为外国商品自由进入的障碍。WTO关于的TBT文件有两个,分别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协定)和《实施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于1995年1月1日WTO正式成立起开始执行。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

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实行农业保护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已经直接使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遭受巨大损失,其扩散效应造成的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计。与其他贸易限制措施不同,技术性贸易壁垒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隐蔽性,一旦出现,影响巨大,而且损失难以避免。那么我国农产品出口为什么容易遭遇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我们可以从国内各个方面进行分析。

1、中国农产品自身标准的落后性 中国农产品领域目前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检疫标准与国际标准和进口国标准还有差距,不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内在优势。而且中国标准体系混乱,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专业标准及企业标准,数目多而水平低下,使企业产品出口不畅。

2、中国农产品市场秩序没有理顺,农业管理体制落后 中国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内部壁垒严重,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没有形成局部领域的农产品市场秩序相当混乱,假冒伪劣产品对出口市场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此外,中国农产品生产管理和市场监管的力度不够,存在着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等问题,对产品质量监管力度不够,流于形式。中国目前尚没有一部完备的食品安全立法。

三、利弊同行——TBT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双重影响

1、负面影响

(1)使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量急剧下降。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占对外贸易的比重不断下降,受影响的农产品企业日益增加,造成的损失逐年加大,截止到7月份,我国农产品出口出现负增长,出口额为88,5亿美元,同比下降0.77%,农产品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下降到6%。

(2)加大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准入的难度。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科技和经济方面的优势,通过立法或其他手段对进口产品制定苛刻的技术法规或标准来限制农产品的进口,我国的农产品一时难以达到其要求而无法获得市场准入。并且这种情况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明显加剧。

2、正面影响

(1)提高国内农产品检测技术。TBT在给我国农产品带来负面效应的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正面影响。过去长期以来,我国在农业生产上较多追求农产品数量增加,对农产品质量问题重视不够,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评价体系与国际标准不接轨,农业监测体系建设滞后,使得农产品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由于国内检测技术及监督力量薄弱,许多质量问题未显露出来。这就促使我国农产品出口行业对现有农产品生产体系、管理体系进行反思。

(2)加大对农产品标准化、质量安全等的建设、管理和监督。我国沿海各省市率先加大了农产品标准化等的建设。例如广东省河源市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重视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广东湛江在建立湛江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督网络的同时,还注意做好养殖基地建设,抓好加工环节质量监控,防止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二次污染。

四、我国农产品出口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1、进一步强化国家标准化建设和管理,这是突破技术壁垒的基础和硬工夫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生产标准陈旧、水平低,甚至无标准生产,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标准相比,我国的差距是明显的。而只有实现了农业的标准化,才能实现农业的国际化、现代化。 突破国外技术壁垒最好的办法是提高本国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制定技术法规和标准应以国际标准为依据,结合中国实际,制订新的卫生安全标准。

浅析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篇6

论国际贸易健康壁垒

摘要:国际贸易的壁垒花样翻新,由原始的关税壁垒发展到隐蔽的、防不胜防的非关税壁垒。健康贸易壁垒作为非关税壁垒的一枝新秀,在“健康”外衣下大行共贸易保护主义之道,它包括检疫性健康贸易壁垒、技术性健康贸易壁垒、安全性健康贸易壁垒、环保性健康壁垒。健康贸易壁垒是一种具有极大诱惑力而难以拒绝的壁垒,发展中国家唯有提高人类的健康标准、动植物的健康标准、地球的健康标准,并朝这个方向健康发展,才是冲破健康贸易壁垒的制胜法宝。

关键词:国际贸易;贸易壁垒;无色贸易壁垒;人类健康;动植物健康;地球健康

一国(地区)为了保护本国(地区)市场而设置各种障碍,用以限制、阻止境外货物流入,称之为贸易壁垒、贸易障碍。最原始的办法是用高关税保护,叫关税壁垒。这种贸易壁垒既易遭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报复,又易被简单效仿。在关税税率不断下调、自由贸易区广泛建立的情况下,关税保护由主流壁垒退到很次要的地位,非关税壁垒日益占上风,并成为贸易保护的法宝。非关税壁垒由于具有随意性和柔性,故它向多样性、多元性发展,且有花样不断翻新之势。非关税壁垒都有美丽的词藻作掩护,因此具有很大的隐蔽性,更能起到保护贸易的作用。健康壁垒已成贸易障碍的“新秀”。

健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更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话题,它不仅包括人类的健康,而且包括动植物的健康;它不仅指生命体的健康,而且还指地球的健康。动植物的健康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如进入21世纪,袭击人类的“非典”和“甲流”就来自动物的病毒;地球的健康更是人类健康与生存的根基,地球“发烧”(温度升高)越来越引起全球共同关注就是例证。国际贸易虽无健康制度的提法或概念,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已有一种强大的“健康”门槛起着保护贸易的作用,这就是国际贸易健康壁垒,或日以健康名义人为设置的国际贸易障碍。要想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特别是发达国家要想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总可以找到诸多的理由,而最好的、最充足的理由是人类的健康、地球的健康,“健康牌”是最华丽的贸易保护伞。国际贸易健康壁垒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发展中国家究竟应如何应对健康壁垒呢?

一、国际贸易检疫性健康壁垒

国际贸易健康壁垒在事实上有显形性健康壁垒和隐形性健康壁垒两类。所谓显形性健康壁垒是指有关国际贸易制度、协议、标准等明确提出与人类健康、动植物健康相关。或在制度、协议、标准中直接提及人类健康、动植物健康。所谓隐形性健康壁垒是指有关国际贸易制度、协议、标准等,虽未明示人类健康、动植物健康以及地球健康,但在字里行间中隐含着人类健康、动植物健康以及地球健康并以此作为贸易壁垒。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属于显形性健康贸易壁垒。

国际间交通运输工具的飞速发展,使各国之间的“距离”缩短,世界贸易变得更加快捷;国际贸易面的拓展、国际贸易量(额)的骤增,加快了动植物病虫害的传播频率,给人类的健康和动植物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酿成了诸多的悲剧。于是,最先出现了植物检疫,为了防止病虫害通过贸易在国际间传播,1881年在瑞士诞生了《葡萄根瘤芽公约》,1929年在罗马修改为《国际植物保护公约》,随后是1961年动物检疫的《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到今天,世界贸易组织有了完善的《卫生和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SPM),直接与健康挂钩。卫生检疫是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动植物检疫在保护动植物健康的同时,也为了保护人类健康。这么好的一种健康贸易制度,为什么会成为健康贸易壁垒呢?

SPM协议本身无可厚非,它要求成员方采取卫生和动植物检疫措施时应以科学原理为依据,应控制在保护人类、动植物生命或健康所必须的限度内,即采取“适度”的检疫保护水平,或日“可接受的危险性水平”。SPM协议提出“适度”保护水平的目的,一方面是检疫措施要起到保护人类、动植物健康的作用,故其“水平”不能过低,标准不能太低;另一方面是使检疫措施对贸易的负面影响程度降到最小值,故其“水平”不能过高、标准不能过于苛刻。卫生检疫保护水平如何确定“适当”的“度”,它既不是用数学的方法在两大目的“曲线”间寻找均衡点,也不是用经济学的方法在两大目的“利益”间求出均值,更不是用社会学的方法累计各成员方的算术平均数,而是取决于各成员方的价值取向,取决于各成员方的发展水平和主观意向。通常情况下,发达国家以保护健康为由,大多采取过高的保护水平,形成对进口的阻碍,即形成健康贸易壁垒,对于这种状况,出口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出口方,最根本的途径是使出境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其他检疫物、装载上述货物的装载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来自疫区的运输工具符合卫生检疫的国际标准,或符合进口方使用的有科学依据的、比国际标准更高保护水平的国内标准。特殊情况下,个别成员方对一些国家(地区)的进口以武断或非公正的态度确定“适度”保护水平,使检疫措施起到保护贸易的作用,即形成健康贸易壁垒。对于这种状况,出口方应用充分的证据诉求世界贸易组织,要求进口方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的非歧视原则,使争端得以解决;也可以改变出口方向,出口其他国家(地区),使矛盾得到回避。

二、国际贸易技术性健康壁垒

国际贸易技术性健康壁垒是一种隐形性的贸易健康壁垒,它是技术壁垒中隐含的健康贸易壁垒,它是技术法规、技术标准中体现的健康要求所形成的不合理贸易障碍。从健康的角度、以健康为基本要求制定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及认证程序不仅不意味构成国际贸易的技术性健康壁垒,而且是经济活动的基础性工作,它对保护人类的健康、维护人类的安全、防止欺骗性行动均有重大的作用,可见,它是无可厚非的。问题在于这种冠冕堂皇的技术制度过严或认证程序不当,会达到阻碍贸易的效果,各国(地区)不仅有数不清的技术标准、法规和认证程序,而且有极不相同的技术标准、法规和认证程序,因此,很容易形成国际贸易障碍。如欧盟就有不下10万个技术标准,这些技术标准中就有不少涉及到地球健康、人类健康、动植物健康。特别是有关药品的标准和认证、食品及农牧渔水产品的标准和认证等直接与人类健康有关。

贸易技术壁垒(TBT)协议概括为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3要素,但无论是技术法规,还是技术标准,其管辖的范围都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而是将它拓展到产品的生产领域,即它除了对“产品特征”作了规定之外,还对“生产过程与生产方法”作了明确的要求,也就是说,出口商出口的货物不仅要符合技术规定,符合GATF/WTO关于货物贸易的总体规则,而且还要按进口国(地区)产业的生产方式或生产方法制造出口的货物。否则,可以限制该货物的进口。我国外贸企业在出口过程中几乎都遇到技术性贸易壁垒,每年有超过45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此影响。技术壁垒已取代反倾销成为我国出口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面对这种有利于人类进步、人类社会发展的技术标准,特别是有利于人类健康、地球健康的技术法规及标准,只能因势利导。顺应潮流。但是,执行技术法规、技术标准的目标应仅限于:国家安全需要;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除此之外,不应包括更为苛刻的要求。出口商面对凡有非分之想的技术标准、法规及评定程序都应据理力争,使其回到正常的轨道。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一般高于或等同于国际标准,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标准往往低于国际标准,如我国有70~80%的技术标准

低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国内技术标准是当务之急,否则,按国内标准生产出口,必被贸易技术壁垒拒之门外。同时,要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技术壁垒协议》(TBT协议),防止进口国(地区)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成为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障碍。

三、国际贸易安全性健康壁垒

国际贸易的安全标准与国际贸易的技术标准很多是交叉的或兼而有之的标准,也就是说,一些标准是安全标准又是技术标准。不过,安全标准更多地、更直接地是为了人类的安全,动植物的安全,是为了人类的健康,动植物的健康,地球的健康。

有关食品安全问题是民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是直接涉及人类生命安全、人类健康的问题。人们记忆犹新的如“大头娃”奶粉、三聚氰氨牛奶、“吊白块”米粉等,因其质量及安全性问题,给儿童,给人类造成的伤害至今仍有阴影。各国(地区)出口到美国的货物,平均每月被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扣留的不下3500批次,可见其对安全性的高度重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使各国(地区)政府将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保障消费者人身健康及生命财产安全作为产品安全管理的终极目标。许多发达国家都已将安全要求法律化,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安全要求,如美国的儿童玩具法对玩具的安全基本要求是不能有棱角、锐角;填充器无毒;涂料含铅量小于百万分之六;附着物拉力不小于30磅;拉链长度不超过12寸;声响不能过大等,其安全要求非常具体。如欧盟将安全界定为在正常、合理、可预测的状况下符合安全规定;无危险性或将危险性降到最低点。当消费者认为产品有“缺陷”时,发达国家都采取了召回制,不让其进入市场。如2000年8月和2001年1月,美国凡世通公司两次宣布召回1400多万个有安全隐患的汽车轮胎;2001年2月12日,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宣布召回出售到中国的7万多辆三菱帕杰罗越野车;2001年3月10日,德国大众宣布从世界各地召回156万辆奥迪和帕萨特轿车。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无过错侵权责任。只要产品有“缺陷”,不管生产者、销售者有无过错,都应承担赔偿责任、侵权责任,这意味生产者、销售者由有“过错”承担侵权责任扩展到无“过错”也承担侵权责任。也就是说,产品“缺陷”不管来自何方,生产者、销售者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见,国际贸易的货物安全问题早已为全球关注。世界各国(地区)都有严格的安全认证,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安全认证更为严格。发达国家表面上讲安全认证是“自愿”而不是“强制”的,但事实上,出口货物若没有取得相应的安全认证就无法登陆这些国家的市场,安全认证实际上成了发达国家的进口“通行证”,正是这种“通行证”成为国际贸易安全性健康壁垒。安全第一,健康第一,出口货物符合安全法规天经地义。

四、国际贸易环保性健康壁垒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虽未形成具有法律约束的国际气候协议,但低碳经济、健康低碳生活已成为流行语。征收“碳关税”的提法正式浮出水面,纳入人们的视野,国际贸易环保性健康壁垒由绿色壁垒,蓝色壁垒,无色壁垒组成一个全方位的体系。

人类的健康,动植物的健康有赖于生态环境健康,环境与资源保护、环境管理与环境标志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和贸易规则,即绿色贸易制度应运而生,它强调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物流、绿色标志、绿色卫生检疫,使国际贸易的货物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程度。这种多方位的“要求”很自然地会成为国际贸易的“栏杆”,越是发达国家这种“栏杆”越高,很多绿色法规、绿色标准总使发展中国家难以逾越。如欧盟的《环保纺织品标准OKO-YEX100》对纺织品中有害物质苯乙烯的要求是不

超过5PPb(十亿分率),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受经济、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很难检测和控制PPb(十亿分率)级物质,只能进口昂贵的“环保染料”生产出口纺织品。绿色壁垒顺理成章。

蓝色贸易壁垒要求企业担当起社会道德责任,对劳动者的人身权益、健康与安全等负责,对社会和环境的保护负责。它由绿色贸易壁垒的只见“物”,发展到不仅要见“物”,而且要见“人”。国际贸易不仅考虑货物本身是否“绿色”、环保,而且考虑货物生产者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待遇、工作权利、工作保护、社会保障等是否“蓝色”、健康。将“核心劳工标准”纳入国际贸易的范畴,将劳工权益、企业社会责任同国际贸易挂钩,这对劳动者而言是福音,对企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来说就是国际贸易的蓝色壁垒。

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严重影响了人类生存环境和自然生态,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与人类活动中排放COs密切相关。鉴于此,国际贸易要与气候的变化、CO2的排放等联系起来,即采取“边境调节”措施课征惩罚性的“碳关税”,形成新的贸易壁垒,因CO2为无色气体,故称之为无色壁垒,与绿色壁垒、蓝色壁垒相呼应。

从绿色壁垒到蓝色壁垒,再到征收碳关税的无色壁垒。很大程度上是发达国家在华丽外衣下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借口,是发达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货物出口的借口。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要提高技术标准、环保标准、零碳或低碳技术,另一方面要发挥在世界贸易组织和其他国际性组织中的谈判作用,改变谈判格局;此外,一些国际性机构利益向发达国家倾斜的“比萨斜塔”现象应匡正。

浅析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篇7

(一) 消极影响

1. 增加出口成本, 影响产品国际竞争力

国外绿色贸易壁垒要求出口产品都必须符合进口国的技术标准, 于是, 为了达到这一环境标准, 出口企业不得不对生产、包装、运输等多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检查、监督。这样一来, 投资势必增加, 出口成本上涨, 故大大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影响了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2. 出口环境恶化, 影响贸易市场

我国目前的进出口贸易模式是集中于发达国家及新型工业化国家, 而这些国家由于其经济比较发达, 环保行动也形成的较早, 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也较强, 环境保护技术措施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而这些发达国家凭借着自身的优势, 牢牢掌握世界贸易规则,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的出口发展, 使得我国贸易处于明显被动的状态, 致使我国出口市场环境恶化, 大大增加了我国产品拓展国际市场的难度。

3. 影响贸易关系, 引发贸易摩擦

各个国家在发展经济时都是以保护本国的产业和市场为前提的。可以看到, 各主要发达国家为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大多采用以保护环境为借口的单方面的贸易措施, 这一举措必然会引发一系列多边或双边贸易摩擦。全球各个国家在经济、技术等多方面存在差异是必然的, 因而各国在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当前, 不可否认, 当今世界已经存在许多的区域经济组织, 这些组织通过多方沟通, 制定出一套基本一致的环保规则, 在这个环保规则下, 各成员国在本组织区域内享受自由贸易, 却将区域外的国家的产品拒之门外。而在当前的国际市场上, 发达国家仍处于优势地位, 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处于被动地位。因而在种种贸易摩擦和争端中深受其害的必然是这些发展中国家。

(二) 积极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客观上造就了生产技术的新一轮变革, 并要求各国政府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和环境标准, 加强产品的绿色认证工作, 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更注重绿色环保。对于那些能够及时改进技术生产符合环保标准的产品的企业而言, 绿色贸易壁垒为其提供了新的机遇。对于消费者而言, 绿色贸易壁垒必然导致绿色产品的兴起, 这不仅改变了他们的消费观念, 更是消费者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 是人们现代生活绿色理念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对策分析

(一) 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强知识宣传, 提高环保意识

要彻底打破绿色贸易壁垒, 离不开全民环保意识的觉醒与配合。因此, 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和行政效能, 在全国各地区内扩大环保宣传教育, 提升国民的环保意识。积极向人民群众提倡绿色生活态度和绿色消费观念, 鼓励人民习惯“环保、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一新的生活方式, 摒弃错误的如“奢侈浪费、污染环境”等这类的消费理念。同时, 还应向全国各企业灌输环保思想, 是他们在经营决策和生产经营中能够自觉运用环保思维, 积极承担起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进而将有利于减少因企业的生产而带来的资源浪费及对环境的破坏, 有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而达到贸易活动与生态环境的整体性的平衡与协调。

(二) 设立预警机制

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尽快建立起有效的绿色贸易壁垒预警机制, 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的予以调整和完善。同时组织加强对国外环保标准的研究, 对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应当及时予以收集和整理, 为研究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产生的影响提供实证依据。并且应当建立和完善绿色贸易壁垒有关的信息数据库, 增强我国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 使企业能够采取应对措施, 做好防范工作, 从而设法逐个击破国外的绿色壁垒, 扩大我国的产品出口。

(三) 调整我国产业结构, 推动绿色生产

我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也应当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转变高污染、高消耗、低技术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依靠科学技术, 不断开发环保产品, 大力发展我国环保产业, 努力实现生产的绿色化和无公害化, 达到消费者、企业、社会的共赢, 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 利用WTO的规则机制, 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

我国要充分利用WTO成员国的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 据理力争, 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我国应与发展中国家一道开展多边协商、谈判, 共同抵御绿色壁垒给我国贸易的侵袭。同时还应熟悉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流程, 这对将来运用该机制突破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 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绿色贸易壁垒指的是进出口国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或禁止贸易的措施和法规等, 其目的从字面上看是为了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 但实际是为了达到贸易保护这一根本目的。在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球各国家政府重视的今天, 绿色贸易壁垒这一新型的非关税壁垒形式, 也越来越在各国的对外贸易中加以运用。近年来, 我国的对外贸易也频频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困扰, 在这里, 本文将着重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所产生的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消费,影响,对策

参考文献

[1]郭少东.绿色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11 (04) .

[2]翁鸣.不可低估的绿色壁垒[J].国际贸易, 2009 (03) .

[3]江小娟.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4]高晶晶:绿色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 2010 (04) .

浅析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篇8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 农产品出口 影响 对策

1 绿色贸易壁垒的概述

绿色贸易壁垒又称为“环境贸易壁垒”属于非关税壁垒的一种,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自然环境,以及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环境贸易措施,对来自国外的产品和服务加以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目的。其内容具有歧视性,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尤其是中国在加入世贸后,随着国际市场绿色贸易壁垒的加强,使我国的农业承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2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2.1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有利影响 ①有利于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质量认证体系不规范,这就导致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而发达国家对我们实施的绿色贸易壁垒可以促使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者优化产业结构,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进行学习和改良,提高相关产品认证标准和农业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②有利于树立绿色外贸的观念,促进我国出口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在接连遭受绿色贸易壁垒之后,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者在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农业技术的同时,也使得环境保护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农业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题。以发展的眼光看,绿色贸易壁垒可以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维护我国生态平衡,以促进我国出口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2.2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不利影响 ①导致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减弱。我国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的主要优势是价格低廉。但是,当今世界市场绿色贸易壁垒的加强,也使得发展中国家势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放在应对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上。比如:发展中国家要克服发达国家定下的各种严苛的技术标准,要办理各种名目繁多的各种审批程序。这就使得发展中国家必然要增加生产成本,减弱了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②导致我国与实施绿色贸易壁垒国家的贸易摩擦加剧。美国、欧盟等国家是我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国,而这些国家正是制定并且严格执行绿色贸易壁垒措施的国家。这些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限制和管制最为严格。而且,这些发达国家往往一惯对发展中国家实施绿色贸易壁垒,很快会使得其他国家共同对发展中国家同时进行限制进口、退货和索赔,大大加深了国家间的贸易摩擦。③绿色贸易壁垒加大了我国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在当今世界上积极倡导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家和地区,不仅在制度上制定了严格的进口检疫制度,而且又实行了复杂的质量认证程序和绿色技术标准,阻碍了我国农产品进军国际市场。以韩国为例,向韩国出口的水果等农产品,其认证至少要过4道复杂的手续,并且每次通关仍要进行检疫和卫生检查。这些程序的增加使得我国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大大增加。

3 中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措施

3.1 政府方面 ①加强环保宣传,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达国家重视环境保护的宣传,民众对环境保护的大力支持与理解,是这些国家对于农产品能够贯彻严格的环境标准的重要原因。全社会对于环保的大力宣传是提高本国民众对于环保理念、避免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避免绿色贸易壁垒,就要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生态农业,在农产品的生产、制作等各个环节都要把科技、环保纳入其中,政府要从各方面予以支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②努力完善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和出口体制。我国应努力完善生态环境的相关法律,借鉴国外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经验,使立法从预防环境污染、节能减排、降低消耗、运用新能源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概述。通过立法使相应的环保手段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尽力完善农产品统一认证体系,建立并完善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体制。

3.2 企业方面 ①提高技术水平,增加农产品的检测项目,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我国农产品的科技水平低,和发达国家相比科学技术含量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学习并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因此,我国必须依据国际标准,加强绿色管理,生产绿色产品,特别要积极争取通过IS014000国际标准认证,以便于获得国际市场上的认可。②实施绿色营销策略,走品牌战略之路。我国农产品的经营和生产者普遍缺乏环境保护意识,这也使得我国农产品屡次遭到绿色贸易壁垒的冲击。因此,我们应树立环保理念、重视生产环节的监管。实施品牌战略,逐步培育一批效益好、科技水平高、有品牌影响力的农产品出口企业。按国际认证标准打造产品质量,使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③企业应积极实施对外直接投资,使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不仅是我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也是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倡导者。因此,加强对外直接投资、实现跨国经营也是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的出口企业可以在外国设立研发技术中心,利用国际上先进的科技人才和部分产品价格优势,节约成本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使我国的出口市场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以便于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参考文献:

[1]赵春明,等.国际贸易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黄爱双.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3]史明灿.农产品出口如何应对绿色贸易壁垒[J].当代经济.

[4]王琦.国际贸易绿色贸易壁垒研究[J].法制与社会.

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及应对策略论文 篇9

摘要: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协会的成立,加强了世界各国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人们越来越注重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它使得各国的经济刮起了一股绿色浪潮,由此产生了国际新型非关税贸易壁垒,简称绿色贸易壁垒,但是,它却成为了发达国家保护自身贸易利润的借口,给我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经济,特别是出口企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国际绿色贸易壁垒下应对之策,笔者在分析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基本概念的前提下,针对绿色壁垒对我国带来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之策。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出口;对策

一、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国际绿色贸易壁垒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始兴起于各国。它的实质是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贸易,肆意地打着环保的旗号对多边贸易体制中的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制定单方面苛刻的限制措施。全球大约有137个国家采取了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在进出口的过程中,大约有80%的出口产品遭受严重的亏损,甚至导致停产危机,其贸易损失额高达47320亿美元,直接亏损额占总数的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我国与各国的经济通过贸易渠道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但是,绿色贸易壁垒的苛刻实施,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它的实施,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的消费者剩余情况严重,造成了市场准入障碍,限制了产品出口市场范围,使得我国与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恶化,摩擦与纠纷频繁发生;同时,由于出口产品的各种中间检查费与附加费用的上升,在遭受绿色贸易壁垒风险的同时,产品的成本增加,导致企业利润低廉,出口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另一方面,它又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虽然在绿色壁垒的限制下,使得我国与各国之间摩擦不断,但是这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无疑不是一个好的机会,它能使得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得到一个根本上的转变。严格的出口限制要求,人们对于法律法规意识的认识得到了强化,开始寻找符合环保标准的专利手段,加快了我国技术上的进步;将贸易与环境联系在一起,有利于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更好地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脚步。

二、绿色贸易壁垒下的应对之策

绿色贸易壁垒的应用管辖法人对象范围广泛多变,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可自由的`围绕着环保的主体发生转变,提出新的要求,而不断地调整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寻求应对之策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几点自己对于绿色贸易壁垒下的应对之策的建议。

(一)国家在宏观上的应对之策

1、充分利用WTO的成立特点

20,我国加入了WTO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透明,公开,一致,强调公平和多数人的利益的国际组织,它的目的在于强化和改善国际标准的品质和功效。而目前,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利益点倾向于发达国家,他们基于自身利益制定的很多高标准强制力的产品评价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很难达到,处于被动地位。中国应积极的利用在WTO组织的成员地位获得的优惠待遇,积极地调整产业结构,根据中国国情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本国产品标准体系,形成贸易与环境的良性互动。

2、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中国应积极的联合团结其他发展中国家,实行纵向外交原则,争取自身贸易发展权,发对侵害大多数国家的利益而满足少数国家利益的行为,并在世贸组织大会参与制定国际环保标准时,提出有利于本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的条例。

(二)企业在微观上的应对之策

1、开展企业绿色理念营销,推行企业绿色文化

企业应积极地对自身绿色理念的营销环境进行积极的调研,建立准确的市场地位,并根据市场的基本情况,采取有特点和针对性的绿色营销策略,鉴于每个企业所处的营销环境的客观性、差异性、多变性以及相关性,企业领导者应在主动的适应环境的变化的前提上,设立营销策略预警系统,关注绿色营销环境的相关因素变化情况,制定并不断地调整企业绿色营销理念的策略。在推行绿色营销理念的基础上,积极营造绿色环保的企业文化,使得全体员工团结一致,适应新环境下的产品生产,共同抵御绿色壁垒带来的企业风险。

2、建立标准化的生产模式,降低成本

企业应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决策,尽快的建立以产品设计与环保标准化要求的生产模式,发现创新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企业传统工艺水平,并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逐步实现产品生产在环保基础上的组织化、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降低产品成本,从源头上把握产品质量。

3、积极争取产品的质量标准认证

作为一个出口企业,在绿色贸易壁垒的阴影下,产品的质量认证通行证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企业领导人应积极地关注国家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并参与到各种产品质量标准认证活动中,争取到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同时,加大企业的质量环保宣传工作,强化员工的环保意识,组织员工们共同参与到企业产品的质量标准认证以及未来规划中来,激发员工在新的贸易环境里的工作动力,使得企业产品能够更好的通过认证。

三、总结

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应正确的对待它带来的影响,积极的探讨应对措施,通过技术创新,攻破技术壁垒,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才是以不变应万变之策。

参考文献:

[1]赵长海。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01)

[2]程慧芳。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3)

浅析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篇10

国际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摘要:

随着近年来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绿色壁垒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保护措施,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发展中国家极具不平等性,尤其是对我国外贸的影响,致使我国创外汇较高的几个行业在国际贸易中因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制约而面临的严峻考验,如何应对绿色壁垒,促进出口贸易,是我国贸易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界定了绿色壁垒的涵义,分析了绿色壁垒所采取的具体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国际贸易;绿色;贸易壁垒;影响;对策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各国贸易空前开放,加上一些贸易条约、协定和贸易组织的影响,贸易中关税壁垒的保护作用逐渐减弱。在传统的关税壁垒起不到较好作用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倾向于采用非关税壁垒来保护本国的生产与经济发展,绿色壁垒作为一种新兴的、隐蔽的、灵活多变的非关税壁垒贸易措施应运而生。众所周知,我国环境破坏已经危机到外贸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绿色贸易壁垒极大的影响着我国的外贸出口,如何跨越国际贸易领域中绿色贸易壁垒这个障碍,确保我国外贸持续、稳定发展,须探讨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减少以所谓的绿色环保为借口的绿色贸易壁垒所带来的影响。

一、绿色壁垒的涵义。

绿色壁垒又称环境贸易壁垒,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最典型的是1991年美国禁止进口墨西哥的金枪鱼及其制品,其理由是为了“保护”海豚的生存,自此后许多国家开始仿效。绿色壁垒是国际贸易中某些国家借保护有限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所制定的一系列苛刻的、高于国际公认或绝大多数国家的环保标准,如制定相关的条例法规,也可以是较高的技术限制,或者是繁琐的海关检验、审批程序等,限制或禁止外国商品的进口,以达到贸易保护目的。

二、产生背景。

国际上对国际贸易中的环境问题最初是在关贸总协定时达成的决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将“保障人民、动植物的生命健康所必须的措施” 和“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天然资源的有关措施”列为自由贸易原则的一般例外规定。由于全球各国不同的环境标准存在的区域差异性导致了环境与贸易间的矛盾。环境与贸易矛盾在社会分工产生与交换活动伊始便存在,表现为具有增长机制的贸易活动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无限性和具有稳定性机制的生态环境对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且在国际贸易活动的强化和环境与资源问题的恶化中被激化起来。各国为环保执行的限制或禁止出口的环境贸易措施直接影响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影响更甚。

三、绿色壁垒特征。

(1)表现内容的合理性和表现形式的合法性;

(2)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和实施中的传递性;

(3)保护方式的隐蔽性;

(4)实施效果的歧视性。

四、绿色壁垒的主要形式。

绿色壁垒的形式多种多样,且极富变化性,有关国家可根据本国经济结构、产业特征或是国际经济面临的突发性事件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绿色壁垒以保护本国贸易。绿色壁垒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绿色关税与市场准入。

这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保护环境对一些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的进口商品征收高额的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禁止其产品的进口,甚至对其进行贸易制裁的做法。比如美国就对石油销售征收环境进口附加税,使进口石油比国内同类产品每桶多缴纳几美分的附加税。这种做法对保护国内环境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它使生产商在控制成本的驱使下尽可能地少用进口产品。

(二)、绿色包装和标签规定。

一些国家对在本国市场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进行规定,包括包装材质、包装方式、包装上的文字说明,另外还有绿色标签条例。进口商品必须符合这些规定才能进口,但这些规定无疑会增加进口商品成本,削弱其竞争力。美国从1999年开始禁止中国将未经处理的木质包装输往美国,他们认为未经薰蒸处理的木质包装会将天牛带到美国危害森林。许多国家对包装上的文字说明也有要求,如法国要求进口商品包装的说明文字必须是法文。所谓的绿色标签规定是进口商品的“绿色通行证”,它是一种印刷在商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或标志,是由进口国的相关管理部门按严格环境标准审批并颁发给制造商的,如果进口商品上无此标志则不予进口,如德国的“蓝色天使”、印度的“生态标志制度”等。

(三)绿色技术标准。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研发生产方面投入较大,科技水平较高,所以往往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制定极其苛刻的技术标准,进口商品的生产过程没有达到该标准就会被限制进口或是禁止进口,而这些技术标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较难达到,或者会增加其生产成本,这就给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带来一定的困难。早在1990年美国就利用绿色技术标准与墨西哥产生过贸易纠纷:当年10月,美国政府借口墨西哥在捕捞金枪鱼的过程中没有实行保护海豚的作业规范,下令禁止进口墨西哥的金枪鱼及其制品。事实上,美国这种做法是毫无根据的且有些霸道,如果美国的这种做法能成立的话,那么任何国家就都能随便找一个理由、立一个法限制其他国家商品进口,国际贸易秩序也就乱了套。所以绿色技术标准实际上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幌子。

(四)、绿色卫生检验制度。

近几年来,随着一些全球性疾病的蔓延和贸易战的加剧,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进口商品的卫生检验,一些国家借口卫生检验来限制商品的进口。这些国家要求进行检验的商品越来越多,检验标准也越来越严,不仅增加了进口商品的检验成本,而且限制了一些国家的商品进入。比如早期对于农副产品主要是检验六六

六、滴滴涕的残留,现在则要求检验放射性污染、多氯联苯和二恶英等,且残留物不得超过百万分之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对花生及其制品进行黄曲霉素检验,对化妆品进行铅、砷等元素检验,对玩具、陶瓷制品进行铅、汞含量检验,对肉类进行荷尔蒙技术检验,等等。这几年国际上又发现鸡肉中残留二恶英,再加上疯牛病、禽流感、H1N1病毒的全球性蔓延,因而各国都加强了对进口肉类的检验,甚至禁止进口病源国的肉类。

(五)、环境成本和绿色补贴制度。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口保护资源和环境,认为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在成本之内,即环境成本内在化。这对于发展中国家企业而言是不公平的,因为一些中小企业自身无力承担环境治理的费用,于是形成高环境标准产品生产企业的不公平竞争。而一旦发展中国家政府给予这些生产绿色产品的中小企业环境补贴或优惠贷款的话,发达国家则会以此为名对其征收反补贴税。而与此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又通过跨国公司将一些高污染产品转移至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使发展中国家商品的环境成本提高,削弱发展中国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六)、环境贸易制裁。

环境贸易制裁指对违反国际环保、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保护公约等,而导致环境污染、野生动植物多样性缺失的行为所采取的一种贸易制裁措施。

五、环境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一)、对我国产品出口市场的影响。

我国外贸出口市场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与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其出口份额约占80%,这些国家和地区多数是世界贸易组织与环境委员会成员,现已从环保立法阶段转向了环保执法阶段。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技术标准比较高,如针对发展中国家实行苛刻的环境标准,这将使我国产品出口市场范围面临着缩小的危险。

(二)、对我国产品出口增长速度的影响。

国际上针对工业品贸易、农产品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品和投资等提出了环境方面的规范,而这些贸易为我国外贸中比重较大的出口贸易,若发达国家对这些类的产品进口执行严格的环保标准,其产生的环境贸易壁垒,将严重影响我国产品出口的增长速度。

(三)、对我国出口产品成本和企业效益的影响。

环境贸易壁垒的制定影响着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乃至报废处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要求其过程为无公害、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我国企业缺乏资金,环保技术落后,为了达到进口国家的环境标准,不得不增加有关环保的检验、测试、认证和签订等手续并支付相关费用,还需对产品外观装潢、出口标签和商品广告做大幅度的调整,这势必将增加出口产品的各种中间费用及附加费,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使出口产品的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四)、对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的影响。

发达国家以环保为名而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来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由此引发的双边与多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其中以低于区域环境标准为由抵制来自于区域以外的产品案例甚多,这样便形成了只有发达国家存在的区域性经济组织的自由贸易区,使我国无法介入。

(五)、实例。

1、包装行业。

2006年1月开始执行的“环境包装制品的回收率要达到85%以上”这条标准,对发展中国家的包装行业冲击很大。我国的一次性餐具因没有“绿色标准”而被禁止出口欧美市场,许多商品出口欧美还要支付高额的包装废弃物处理费用等。

2、家电行业。

国际贸易中我国家电产品进口关税被削减,国内产品的价格优势降低,国外品牌在质量上的优势添补了价格上的差异,从而对我国家电产品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受环境贸易壁垒影响,上海2006年8月份小家电出口欧盟呈明显下降趋势,在欧盟实施《废旧电子电气设备回收指令》后,上海小家电出口量降低到当年的最低水平。又如欧盟实施的《生态设计指令》的技术壁垒,进而对电气电子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到回收利用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突出了严格的环保要求,这也将对我国相关产品出口构成较大的影响。

3、纺织服装工业。

纺织服装工业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支柱性产业,也是外向依存度较高的行业,我国加入WTO后,该行业受惠较大,但受环境贸易壁垒的影响,我国纺织行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据案例了解,因服装没有达到生态纺织品标准而被处以罚款或被迫回销等情况常有发生。例如欧盟有关国家通过的OKO-TES100纺织品环保标准,就对进口服装的甲醛、重金属、防腐剂等100多种有害物质含量进行限制,这些规定对中国服装出口形成了技术性的环境贸易壁垒。

4、农业。

我国是农业大国,受环境贸易壁垒影响较大的也是农业,我国农产品出口现存问题很多,主要是国内动植物疫情、农畜药残留问题。近些年来,我国发生的涉及到植物及植物产品的技术贸易壁垒有40多项,其中涉及出口问题的有17项,80%的出口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日本是中国农产品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日本政府实施了“肯定列表制”后,我国对日农产品出口量大幅下滑,因该项检测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的制度涵盖了302种食品、799种农业化学品以及54 782个限量标准。而各项标准大约是现行全部规定的3-5倍,且限量指标更为严格。这份名单涵盖了大部分我国的输日农产品。

5、化学工业。

国际贸易中对化学工业中的化学产品与医药产品的出口有较严格的规定,此类产品的出口主要受到对危险化学品分类管理、严格的化学品管理、对进口新化学品的管理、对农药的管理、对合成洗涤剂的管理等规定的影响。例如美国在很早就开始限制和禁止中草药的进口,进口药品到美国必须经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检查,而我国国内单项品种能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检查的生产厂家仅有20多个企业,直接影响了该行业产品出口。

6、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的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国际贸易中的可持续发展,一是经济发展,因环境问题是在经济发展中产生,也只有在其中方可解决;二是经济发展过程必须考虑到来自环境与生态资源的支持与发展,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是在于谋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与贸易的关系本质上就是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只有良好的贸易和环境政策才可促使环境资源有效的配置,使环境与贸易互惠互利。

六、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措施。

从以上几点看来,绿色壁垒一般都是打着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幌子,实施限制进口的贸易壁垒,且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歧视性。它还会抓住消费者的心理,人为引导消费者对技术标准相对较低或生产消费过程不“绿色”的进口产品产生抵触心理,设置进口障碍。尽管绿色壁垒与贸易自由化相冲突,但是其对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所以,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措施应从实际出发,一方面对以环保为借口侵害我国合法权益的绿色壁垒要坚决反对、努力消除,另一方面要实行绿色战略,开发绿色产品。具体应对措施如下:

(一)、制定完善的环保法律、法规,秉承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

制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是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手段,也是应对绿色壁垒的有力武器。我国关于环保的国内法虽然对治污有一定的作用,但应对绿色壁垒还远远不够,环保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应仅仅是单纯的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还应该对企业生产全过程甚至消费过程进行监控,促使企业节约资源,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推行清洁生产、绿色消费,使之与国际接轨,更好地推动我国贸易的发展。另外要坚决贯彻“污染补偿支付”和“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原则,谁污染谁买单,使环境成本内在化。此外,我国还要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严格遵守公约,并使国内立法与相关公约互相呼应。

(二)、灵活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积极应对绿色壁垒。

作为WTO成员国,在面对绿色壁垒损害我国贸易利益的事件时,我国要依据WTO规则与有关方面进行磋商,或向相关组织提出抗辩。这就要求我国能利用WTO的透明度原则积极收集各国的绿色壁垒信息和相关国家对抗绿色壁垒的案例,总结别国经验,一方面为我国应对绿色壁垒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另一方面帮助我国制定有效的绿色措施和制裁手段,善于灵活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绿色壁垒纠纷案,在磋商、调停无效的情况下,我国也可根据WTO有关规定实施贸易报复措施,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我国还要培养熟悉WTO机制的专业人才为我国企业服务,改变我国企业过去在国际贸易战中消极、不应诉的被动观念,积极应对绿色壁垒。

(三)、建立环境标志制度,构筑绿色环境标准。

环境标志已成为商品“走出去”的通行证,我国也应切实考察建立环境标志制度的可行性,尽快出台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标志制度和具体实施细则,使国内符合环境标准的产品能得到相关认证,而对进口商品实施该制度既可以进一步保证进口商品的品质,又可以为我国增加相关收入。同时,我国还要用相关法律来保障该制度的实施,以确立其权威性、可靠性,构筑绿色保障体系,保护国内绿色产业。

(四)、开发绿色产品,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所谓绿色产品是指从生产到使用乃至回收的整个过程都符合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危害小或无危害,以及可回收利用的产品。我国企业必须实施绿色战略,开发绿色产品,对绿色产品进行专业化研究,使之真正有利于生态环境,注意节约资源,同时考虑回收利用,并要结合国情和消费者承受能力来确定绿色产品的“绿度”,不可盲目追求绿色而使商品成本过高失去市场。

七、结语。

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并集中表现在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中,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必然会受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限制。面对不利局面,我国要积极利用WTO机制中的特殊待遇,努力提高自己的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合理设置自己的绿色保护屏障,以保护和促进我国的贸易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上一篇:按摩店宣传下一篇:社区环境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