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研究

2024-05-21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研究(通用13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研究 篇1

新都区谕亭小学 刘平

我担任小学体育教师已经13年了,在我的体育课上,每每看到学生永不满足的笑脸,额角隐隐的汗水,我便很高兴,高兴的是我感觉我这节体育课是有效的,教学效果是可喜的。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体育新课程教学有没有效益,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这里的进步或发展不仅有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获得这一方面,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在小学体育中,教师如何才能更好的实施“有效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规范制度,严密组织

规范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一系列的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实施课堂常规,不仅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对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建设精神文明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课堂常规制定后,应该严格执行,作为师生体育课堂教学共同准则。体育课堂常规的内容,不应经常变动,必须有一定时期的稳定性。在开学的第一堂课可以对各班学生进行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平时也要不断的提醒学生,对于违反课堂常规的学生要求其改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在站队集合时,教师或者体育班委发出口令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集合完毕,对于没有做到的学生,给与必要处罚措施,几次坚持下来,集合队伍时基本能做到快、静、齐了。又如对于穿牛仔裤和皮鞋的同学采取同样的措施都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精选教学内容

要保证体育新课程课堂的有效教学,必须要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能有效促进其发展。首先,要明确体育课程性质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运动是手段,健康是目的,体育新课程目标达成的基本点是:学生 1 必须通过体育实践活动,没有了学生体育实践活动,课程所有目标就全部变成空中楼阁。也就是说运动技术学习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能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手段,学习运动技术的过程既是体育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学习领域中核心和主体部分,也是实现其他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

由此可见,新课标并没有否定技能教学,而是给了技能教学一个更合理、更重要的定位,我们不但不能“淡化”,而应有重点、有选择地去“强化运动技能教学”。所以,要实施体育新课程有效教学,一定要精选教学内容,体育运动项目如各种球类、田径、体操等仍然应该是我们的首选内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和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同时也要进入课堂,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做好“教材化”处理,如何做好“用教材教”,决不能将“运动技术的掌握”丢弃,如果是这样我们势必也就失去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真正价值。

三、教学内容游戏化

教学内容游戏化不但能使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身体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而且在游戏中学生的创造能力、接受能力、合作能力等也能得到培养和锻炼,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对于学生来说,游戏化的教学内容也深受他们的喜爱,尤其是小学生。目前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基本上可以游戏化,但这需要教师对各个教学项目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加工,如我在二年级的一节以发展下肢弹跳能力为目的的课上,根据学生的想象力和接受能力设计了“青蛙跳荷叶”的游戏,在创设游戏情景后,让学生两人一组(可自由组合),利用铁圈(荷叶)轮换移动进行立定跳远比赛,每一次以“石头、剪子、布”作胜负,胜的一方可跳下一荷叶,以最先到终点者为胜,方法虽然简单但每一个学生玩得却相当投入,教学效果相当好。

四、教学方式生活化

体育源与生活,体育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越接近学生的经验,学生就越有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要善于把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与体育课结合起来,挑选学生平时熟悉的、喜欢的、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设计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的体育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我锻炼的能力,并能掌握一些生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身体和心理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如:利用投掷教学内容,我在中、低年级教学中创设了《勤劳的一天》 2 情景,通过“劳动模仿操——播种——丰收”等情节的贯穿,创设快乐的田间劳动情景,使学生不但能在具体的情景中得到学习和锻炼,同时也能用心灵去感悟劳动人的可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体育课中根据年级不同,设计不同程度、难度的障碍跑,通过一些攀、爬、钻、跳、绕等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内容的设置,使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基本的生存能力。

五、合理开发利用体育资源

在体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上要寻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身体条件相应的教学内容,在不超越学生某个思维和身体发展阶段,又不低于现有最低水平的情况下,要考虑教学的广度、深度和进度的弹性,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感受、新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研究 篇2

一、精心备课, 为课堂有效教学打下基础

(一) 备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 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新课程改革提出:要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 因此我们要立足教材, 认真地钻研教材, 创造性地运用教材。首先, 要整体把握教材。我们要通读整套教材, 包括教科书、相关的教辅材料等等。现行小学数学教材非常注重知识的实用性, 重视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有用的数学”。此外, 我们还要了解整套教材的基本框架与知识体系, 只有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特色与编排体系, 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与教材的对话。

(二) 备学生

新课程标准更关注学生的地位, 提倡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因此, 备学生是备课的重要内容。在备课时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一是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数学知识呈螺旋上升式, 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设计教学内容, 寻找新旧知识间的结合点, 利用旧知构建新知。二是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学生因家庭环境、知识背景、情感体验等的不同, 其个性特点与思维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学活动是学生与文本、教师的对话过程, 在备课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差异, 精心设计地教学过程, 使我们的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使学生全面参与。

(三) 备教法

以往的教学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无视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的地位, 教师控制着课堂, 一讲到底, 是典型的“一言堂”“满堂灌”。新课程改革提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提倡要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 不断学习, 提高自身修养, 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以此营造轻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 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

二、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之一。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要精心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展开学习, 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中心, 围绕教学内容, 设计富有趣味性、艺术性与挑战性的教学情境, 营造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 实现学生的乐学与善学。如在学习了“除数是一位的除法”这一内容后, 就进行相应的计算, 这样的课枯燥无味, 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于是, 我采用小学生所普遍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这两个动画形象, 设计了拯救喜羊羊的故事, 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练习。具体的教学情境是这样的:喜羊羊被灰太狼抓走了, 想要解救喜羊羊, 就要通过灰太狼所设的重重机关, 这重重的机关就是一道道计算题。这样将枯燥无味的计算练习与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相结合,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 学生学得愉悦, 教学事半功倍。

三、构建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中, 教师是课堂的主体, 学生只是课堂的附属, 已经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而现代教育提倡要切实转变师生角色,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以课堂的组织者, 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教学,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开动脑筋, 启迪思维,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因此, 教师要俯下身来, 与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线上, 构建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 营造轻松、愉悦、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机会。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内容时, 我提问:“如何时用直尺来测量圆的周长。”这个问题较为简单, 学生可以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或把绳子在圆上绕一周, 测绳子的长短来求得圆的周长。接着我又提问:“在一根绳子上系上小球, 甩动绳子所形成的圆, 如何求得其周长。”学生面露难色, 我及时给予指导。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展开了积极的讨论与交流, 最后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学生很快就得到了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这样的教学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真正参与了解决问题的过程,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因材施教, 促进全体学生全面提高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因家庭环境、认知规律、基础水平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获得发展的权利, 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 而不是个别的优秀生。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因材施教, 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与接受水平, 我将全班学生分成ABC三类, A类为基础好, 接受知识快的优秀生, B类为基础与接受水平一般的中等生, C类是基础知识与热爱水平较差的学困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采用不同的教学法, 注重教学的层次性, 这样才能做到各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要避免在学生间进行横向比较, 这样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应善于对学生进行纵向比较, 这样才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与学习的乐趣, 增强继续学习的信心与勇气。

总之, 在新课程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我们要认真研究教材, 改革教学方法,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不断摸索有效教学的策略,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研究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317-01

一、教学评价的基本指标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评价中,教学评价指标需要结合学生们具体的情况来制定,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来制定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其基本的参考点应该是综合性的,要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学习努力的程度、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日常表现来多元化的构成,要根据学生以上的指标表现切合实际的来构建教学评价体系,老师根据学生综合表现在学期末来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素质评比,得出学生们具体的学习情况,制定出相对应的教学计划,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的需要,促进学生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获得正确的语文学习认知。

二、心理素质教学评价方式

小学的语文教育除了必要的学科素质教学评价之外还需要建立一整套的学生心理素质评价体系。基于学生心理的多元化变化,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关键在于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重点性把握和学生心理问题的及时性疏导,关键在于怎么引导学生树立和塑造积极的心态,引导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点来看待问题。作为老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满足于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还要满足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完善,促进学生形成正确认知价值观,在促进学生心理认知水平不断满足的前提下,加强对学生心理知识的普及,充分提升幼儿对于心理问题认知,满足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确保学生有着正确的心理价值观。

三、语文课堂评价式课堂模式的构建

语文作为基本的语言学科,既是人与人交流的基本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满足基本的教学评价的前提下,进行语文实践性教学更有助于学生认知知识原理,提升学习兴趣,其基本学习方法就是实践性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通过学生独立的思考,同学之间彼此的研究探讨,加上老师的正确引导,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在其基本的组成框架下光具备实践性的教学方式还是远远不够的,缺少方法论的正确引导,例如;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思维让学生来认知知识原理,通过什么样的探究方式让学生达到知识运用的目的,这些都需要结合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逐渐的解决,逐渐的实现。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和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于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保障学生知识接受的刚性需要,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教育理念深入了解和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的前提下,采取适用性强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于学生课堂知识学习的需要,其不是单纯的学习目的而是注重于实践探究的过程,通过学习知识来认知基本的政治哲理,运用多种性的实践方法来加深这种认知印象形成永久性印象。其基本的课堂模式在于实践探究,老师通过知识原理的基本介绍给予学生一个清晰的概念,学生通过实际方法的运用来认知知识,了解其产生的过程,形成的基本理念,结合基本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一个基本的评价,形成正确的教学评价性思维。

四、评价性学习模式的确立

小学语文课程不仅能够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更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从而获得最为完美的知识体验。新课程教育是我国在当代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一种全新的素质教育培养方式要注重课程学习质量提升全面落实于课程教育的素质教育水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知识视野的扩展。语文评价性教学模式提升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全面热爱,在抓紧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提升学生对于学科的兴趣。在学生教育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全面落实于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实验性的实践思维,换言之,小学语文评价性教学方式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将其转化为生产力和实践能力。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具备较高的理论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理论加实践进行科学探究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新课程教育当中的语文评价性教学方式正是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方式,主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落实学生的实践性知识认知,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单纯具备学科本身所倡导的形式是远远不够的,在实践认知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教学方式的应用,通过评价式的课程教育方式来提升学生对于实践知识的认识,丰满学生的知识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提升自己的实践性思维,评价性学习的教育方式要注重的是学生合作性的学习,通过同学之间彼此的共同动手配合来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结合于老师的正确指导来得出正确的认知结论,共同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另外,评价性语文教学方法是在满足于学生多元化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所形成一种基本教学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结合于理论教学的方式而形成的一种独立自主的研究性学习方法,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五、结语

现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要想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注重教学评价的作用,结合不同的教学形式来构架基本的教学评价体系,深入审查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满足学生基本学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张筱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观察例谈[J]. 上海教育科研. 2009(07)

[2] 何云峰.学生评价的转向:基于发展性评价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9)

如何实施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篇4

主讲人:张 瑞 时 间:2012-3-7 地 点:三年级教室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帮助下,继承人类知识财富,开发智能,完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的主渠道。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让课堂40分钟时间焕发出无限的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需要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我们每一个老师苦苦追求的目标。而课堂教学所提倡的有效教学则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教师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又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切实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根据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精心创设情境,促进有效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和动力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的主要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经验和教材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活动,用蕴含数学信息的故事、游戏、图片,再配置以多媒体的辅助,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例如,在讲授五年级数学 “鸡兔同笼”时,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创设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画面:很多大公鸡和小兔子在草地上来回不停地跑,画面上看到的是满地的脚,还能听

到咯咯咯的鸡叫声,学生看了这动画就哈哈大笑,我接着出示条件和问题:这里有小鸡和小兔一共是50只,但脚呢,却有108只,请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呢?学生立即被这个问题吸引住了,他们马上很感兴趣地投入到这个问题的思考过程中。教学中有了这样的一个个情境引入,为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展有效教学

长久以来,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学生只有照做的份,“老师说了,要这样做”、“老师不让这样做”„„ 这些观念严重影响了学生,他们的思想遭到限制,严重阻碍了思维的发展。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教学中,教育者都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允许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有一道判断题250×4的结果至少有两个零,有的同学认为是正确的,因为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一个零,根据因数末尾有零乘法的简便计算法则,一眼就能看出有两个零,而有的同学则认为是错误的,他们认为至少有三个零才对,因为除了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两个零,还有25×4结果还有一个零,也能一眼看出来。两种观点都有他们的道理,如果老师搞一刀切,否认其中的一种说法,那将会导致学生失去信心,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只能依赖老师或其他人,久而久之,就会严重阻碍思维的发展。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就能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此外,老师还要能虚心的听取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师生之间产生相互信任的氛围,学生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也会逐步提高。此外,还要

允许学生说错,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让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发言,就是说错了也不要紧,解决了学生后顾之忧,这样学生就会大胆想象,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观点,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三、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深化有效教学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没有参与就没有教学,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饱满,通过动手、动眼、动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新课程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积极背景,如:立足生活、联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情境的创设等,作为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这些因素,随时关注学生参与的状态、广度、时间、方式、品质及效果等,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确保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棒、圆片、三角形、小动物或摆算式等等。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为了给学生创造人人动手实践的机会,我让学生把在家里玩的计数器带来摆在课桌上。老师在大计数器上拨珠,学生在自己的小计数器上拨珠,并回答以下问题:“计数器上原来有几个珠子?又添上几个珠子?一共有几个珠子?几添上几是几?”通过实际操作,使他们知道了1添上1是2、2添上1是3„„9添上1是10,明确了各数的来源。由于学生动手实践,脑、口、眼、耳、手并用,时间显得很充裕,很轻松地上完了一节课。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认识意义上的重演。让学生踏着前人的足迹部分地重新发现他们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四、精心设计多样练习,保证有效教学。

数学练习设计应以有效性为原则,这样才是有效教学的保证。如在“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这节课结束前设计的一个游戏。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1)学号是质数的同学;(2)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3)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4)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5)学号是合数的同学;(6)没有站立过的同学。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

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五、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学生,达到有效教学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过程。1.课堂教学中,教师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神态等对学生进行评价。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是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教学中教师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作出恰当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尤其在学生的智慧火花闪现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2.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通过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而对他人的评价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学生能从中认识到自已的优势和不足,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吸取别人的长处,摈弃自己的短处。

3.激励性评价要注意“度”。激励不在于一味地表扬和“藏拙”。太多的表扬和超值的嘉奖不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长期下去,学生也

许会迷失自我。要注意善待学生的错误,教师要善于发现其可取之处给予鼓励,不可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同时通过教师或学生的交流指出其不足,不要为表扬而表扬,以免迁就错误而产生误导。

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朗读 篇5

小学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可见朗读是指导学生感受语言情境,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蕴味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力、领悟力、品评力、表现力的有效手段.是训练学生理解课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新课标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 营造氛围 读出情趣。

1、朗读不是简单地吧文字转换成声音,照本宣科,而是用感情去读,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而这种情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感情如何来调度动?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生往往对直观、生动的事物最感兴趣,课堂上我们可以适当的运用一些多媒体、音乐、图片以及老师的范读来渲染课文情景,首先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才会对所读的内容产生兴趣,产生读书的欲望.例如:今年这学期一、二、三年级教材中的第一单元课文,全是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朗读氛围,我们可以在网上找出很多课文中所写到的春天美景的图片或者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到郊外找春天等,上课伊始把图片展示给同学们看,他们不禁会发出阵阵赞叹声,因势利导,这麽美的春天,同学们谁能通过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呢?我想学生会争先恐后地举手的,每位同学都会尽情地抒发自己内心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研究 篇6

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1、课程改革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课堂教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各种具有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方法不断涌现,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地推动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虽然我们不断的探索,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没有从普遍意义上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的阻碍。因此,如何组织和实施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的当务之急。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组织和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是转变本校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最终达到全面发展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重要手段。

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有效教学的理念起源于上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1)国外:

20世纪60年代GlasteroR等明确提出“教学策略”这一概念,近五十年国外研究者围绕教学策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理论研究来看,大都是从大而全的角度来阐述教师教学策略的结构及轮廓;从实证研究来看,主要是对特定教学活动、教学环节中教学策略的研究,影响教师教学策略选择和运用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关教学策略使用效果的研究等。(2)国内: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还有黎奇主编《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等。朱永新提出的“理想课堂”的本质也是课堂的有效教学,从有效到高效,才能达成理想。

3、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教学过程进行思考和研究,寻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课堂组织和实施策略,有利于调动教师教的创造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

二、课题的界定和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有效课堂教学: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的指导下追求师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实现了教学目标和促进了学生内在的发展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备有为学生一切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也就是说:有效数学教学策略就是教师如何优选确保在单位时间内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途径和教学措施。

课堂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2、教育心理学指出:人的心理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课堂教学的气氛对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通过相互感染会改变原来的心理状态,从而使教学效果发生有利或不利的变化。这也是人的心理对外界环境变化的一种能动的反映。

3、“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4、“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的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的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研究的预期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转变本校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探索总结出适应课改的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组织和实施的策略,从而实现学生有效的学,促进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以期“师、生、校”三位一体的质量提升。

(二)成果状态目标

(1)积累教学案例,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范例。

(2)撰写教学论文,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对课题的研究成果与问题作出理性思考与分析,提炼出富有价值的经验与理论。

(3)通过研究,提升校本研究水平,数学教学效果得到社会肯定。

四、研究的内容:

如何组织和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涉及了方方面面,我们这一课题的研究主要以教师的课前有效备课、课堂有效实施、课后有效反思为主线进行,从而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有效的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1)钻研教材。教材是新课程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预设的基本线索,所以钻研教材是教师备课的必要环节。(2)了解学情。了解学情不仅仅是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还应了解学生个体情况,不同的个体在同一个知识面前所表现出的接受、理解、运用的能力存在千差万别。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进行分层备课,使全体学生均能“吃饱、吃好”。

(3)组织教材。备课不是对原有教材的复述和教学的照搬,而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再学习过程,是寻求最佳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的课堂艺术设计过程;是结合学习实际,对教材要点重新构思及巧妙安排的再创作过程。

2、课堂组织、实施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实验基地。新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独立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态度,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我们认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包括:

(1)有效的情境创设策略(2)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3)有效的合作与交流策略(4)有效的探究学习策略(5)有效的课堂练习策略(6)有效的课堂评价策略

3、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助推器

教师作为“实践反思者”要做好自我评价研究。教学的有效性更多地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反思能力的提高,开展教学反思的研究,从而推动教师成为教学的实践者、思考者、研究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事实上,每一位教师都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与外来研究者相比,教师处在一个及其有利的研究位置上,有最佳的研究机会。

教师如何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我们设想的策略是:提问——诊断——改进。教学后,对于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怎样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改进?”“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哪些能力得到培养,欠缺的是什么,怎样改进?”等等。

五、研究的方法:

1、思路

我们将以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对教师数学课堂教学进行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深刻反思,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进行验证,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探求具有实践意义的策略,实现高效课堂。

2、方法

⑴调查研究法:在研究的前、中、后期对课题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进行研究分析及数据统计,以做出客观、科学的判断。

⑵行动研究法: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使每位数学教师都能自觉进行教学研究,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教师的教学实验、反思、总结,再实验、反思、总结,去粗存精,取得预期成果。

⑶文献研究法:查找已有的与有效教学策略相关的文献、资料、成果,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形成有效教学的新理念,并进行验证和实践。

⑷经验总结法:鼓励教师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⑸个案研究法: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片段等进行个案研究,获得相关经验。

六、课题组成员

组长:卢少成

组员:王琼、张仕慧、罗洪艳、杨相翠、宋兴萍等40周岁以下的本校数学青年教师

七、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5月)调研本校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现状;学习有关提高课堂教学的理论,查找有关资料、文献;成立课题组,明确课题组成员的任务。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4年6月)根据实验方案实施课题研究工作,定期交流研讨,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撰写结题报告;收交数学教师撰写的论文,提交总课题组鉴定、验收。推广实验成果

八、主要参考文献

学习《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的提纲。(共6章)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研究 篇7

关键词:小学体育,足球课,有效教学

新课程改革把足球教学作为小学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 但是,足球训练需要有一定的基本技能与必要战略战术,对于小学生来讲存在一定难度,稍有不慎在训练过程中就会受伤,这样让原本喜欢足球的小学生对足球望而止步,那么在小学体育足球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参与教学, 提高体育足球的教学效率呢? 下面从教学实践着手,谈几点具体的足球教学方法,旨在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活动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进行规则教育时要人性化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体育教学灵魂的根本是纪律。 特别是体育足球教学,主要强调的是集体合作精神而非个人作战, 技术再强的人离开集体,其才华不能得到充分展示。 因此,在体育教学前,教师需要讲解足球规则,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规则教育。 但是,小学生的集中注意力时间相对较短,简单枯燥的说教只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达不到真正的教学目标。 所以,在讲解规则时,教师需要注重方式方法,适当地加入赋予人性化的教育,便于学生接受。 例如:老师在强调要有严格的时间观念,训练与比赛不得迟到这一纪律时,可以通过讲解体育史上由于比赛迟到而取消参赛资格的故事, 让学生加深对纪律的体会,明白纪律对于团队的重要性。

训练与比赛中严格服从教练与裁判员是每个球员必须遵守的纪律,因情绪激动忽略了比赛纪律,而不服从裁判员的判决与之发生冲突,球员需要受到取消参赛资格的处罚,甚者会禁赛。 用一个个鲜活而又赋予人性化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触动其内心深处, 让学生深刻体会纪律在体育足球教学中的重要性。 由于纪律的束缚,学生在体育足球的学习过程中能自然而然地加强团队合作,更快地掌握技术要领。

二、进行教学时方法须多样化

体育足球教学中,为了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方法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选择、比较与衡量。 教学没有特定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心得,教学方法的目的要以调动学生足球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首要任务,教学效果的好坏为教学目的, 否则,教学方法只能是无效的。 教师只有灵活巧妙地选择适合学生的体育教学方法,方能提高体育足球教学的有效性。

1.游戏式教学法 。 这一时期的小学生具有积极上进 、活泼好动、好胜等心理特征。 在体育足球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合理地运用游戏贯穿整个教学活动,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而且能提高学生动作练习的兴趣,在游戏环节中巩固与加强技术动作的操练,进而实现加强体质的目标。 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游戏,因为其具有丰富内容,多样的变化形式,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灵活利用游戏进行教学,加强竞争意识,促进趣味学习,实现教学目标。 游戏能增强学生的求胜心理,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并充分练习,时间久了,学生自己就会主动进行练习,最终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2.激励式教学法 。 小学生喜欢表扬 ,争强好胜 ,表现欲极强,因此,教师在体育足球教学中要注重激励式的教学法。 如: 在体育足球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设立“体育新星”,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分设不同级别的星级层次,学生经过努力的动作学习就可以达到教学目标。 学生也会在努力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满足感, 经过积累慢慢地就会转变为浓厚兴趣,加强学生对体育的锻炼。 “体育之星”的创建与设立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 满足学生成功体验的需求,激发体育足球学习的兴趣,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足球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进而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3.情景式教学法 。 在体育足球教学中 ,教师要针对学生喜爱看童话、听故事的特点,创设灵活生动的教学情境,便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会增添体育课的新鲜感,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积极性有促进作用。 教学情境来源于生活而有别于生活。 对此,教师在创设体育课堂情境时,需要做到学习与生活相联系,教学目标相结合,唯有这样,才能在感情上与学生产生共鸣,激发求知欲与体育学习激情,促进生活与活动的和谐统一,进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三、重视评价方法和语言艺术

体育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要相信不是每个学生都能顺畅无阻地进行课堂学习。 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及时与适当地进行阶段性评价, 及早提出练习动作中学生的优缺点。 主要以“表扬式”的评价方法激励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树立信心。 动作讲解时,教师要注意语言使用的恰当性与准确性, 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便于学生接受与理解,必要时,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模仿,富于生动形象的表情手势进行体育足球教学,感染学生,将他们带入体育足球世界,给他们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研究 篇8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大家需要解决的课题。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我们的教学该怎样激起学生的有效学习呢?我认为只有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注重与学生的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强化数学应用,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让情境诱发探究欲望,让兴趣成为学习动力

情境是抽象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的纽带,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出发点,更是学生数学思维积极化的桥梁。有效的学习情景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建立真实可信的现实背景,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仅能解决情境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而且还能够应用到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主要来自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的数学现象或问题。当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时,他们才会积极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探究数学内容的真谛,体验学习的乐趣。而教师作为教学情境的创造者,在教学设计中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趣的情境能很快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而良好的学习状态能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了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我们教师就应积极为学生创设与生活内容有关,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活动探索的动机。

二、让活动促进学生思考,让问题激发求知欲

数学活动需要通过学生的操作实验、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形式来完成,恰当的活动形式有利于数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课堂教学中数学活动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在活动设计时,教师不能只关注自己怎么讲解,而更应注意学生会怎么参与到活动中来。而活动不能仅注重生动活泼的形式,不能仅追求课堂气氛的表面热闹,数学思考才是数学活动的本质。如果精心设计的活动缺少了数学思考的含量,不但不能促进学生深入的思考,反而浪费了他们宝贵的时间。因此,数学活动应突出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经验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主动获得,主动发现。数学活动的核心是问题,设计适当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为有了问题,思维才会有方向、有动力,才能有创新。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应尽可能地创设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去积极主动地思考。“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愿意提出问题就意味着对学习有积极的态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成为数学活动问题的解决者,更要培养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

三、重视语言与心灵的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赖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课堂上,教师要尽量注重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认真倾听和接受每一位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重视课堂上学生对各种想法的交流与表达,可以使他们相互启发,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层次的反思与感悟,有利于提升数学思考,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所以教师要做到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都给予积极的肯定,通过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还必须重视与学生的心灵交流,施爱于细微之处。因为只有当教师与学生情感交融,教师的要求、期望才易为学生接受,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和努力的目标。学生只有在师爱的滋润下,才会自然而然地把老师当作最可信赖,最可亲近的人,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愉悦学习的基础,努力学习的催化剂,也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前提条件。

四、提供开放的空间,强化实践应用

《课标》中指出将由“关注学生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将数学学习的过程看作是学生“再创造”的过程。为此,教师应创设开放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在活动探究中发挥创造性、主动性。新课标所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前提,精心设计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合作、交流的有效进展。任何知识,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会深刻理解,才能运用自如。我们评价一个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看他掌握了多少数学知识,更要看他能否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及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数学学习活动,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并不是只为掌握书上那点有限的知识,要正确认识数学的作用,体会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明白数学来自生活,注重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应用。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的教学应是:有效的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有效的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有效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效的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获得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寻找最有效的课堂教学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研究 篇9

如何实施初中数学概念有效教学APOS理论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美国数学教育家杜宾斯基(Dubinsky)等人提出一种建构主义学说--APOS理论.这个理论对数学概念的`建立步骤提供了新的界定,也体现了一种教学规律,为概念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教学策略.本文阐述了APOS理论如何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及几点体会.

作 者:陈建国  作者单位:杭州市余杭区临平三中,浙江杭州,311100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7) 分类号:G633 关键词:教学设计   APOS   理论   构建   实践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研究 篇10

甘建军

盱眙职教集团你综合艺术系

摘 要:面对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如何去上好每一堂课,如何使高中思想政治课更加有针对性,更富有效率,作者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提出要努力建立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尝试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政治,有效课堂,教学改革

在新课程实施中,什么是一堂真正的好课,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无疑是广大教师们共同关注和努力解决的焦点问题。笔者现就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萦。

一、努力建立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是思想海洋中充满生机的激流;而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活动。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一个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将给学生带来轻松愉快的学习心境,使学生求知欲强,思想活跃,他们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这一点来说,我们政治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感力量,建立民主、平等、相互促进的师生关系,创设一个愉悦自信、宽松自如的氛围,珍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脑、动心、动情、动手,从而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

二、积极尝试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

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而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念不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因此,新课改条件下高中政治教学方式、方法必须改革。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以,我认为,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第一,要结合政治新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来。第二,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谈自己于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大家一起讨论研究问题之所在,并从课本中寻找解决的办法。第三,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图画演示、幻灯、录音、录像等直观感知的教学法,把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学中去,此外参观法、实际演练法、研讨教学法及情感体验教学法都可以尝试。

三、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长期以来,政治教师往往只重视研究教法,忽视研究学法。其实学法是教法的出发点,也是教师归宿。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通过课程改革既促使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转变,又迫切需要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尽管学习方法多种多样,但能产生实践效果的最终还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思想政治学科发展规律,要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自学能力;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身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为未来的社会实践作好充分准备。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这样,合作学习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扎实、有效的学习方式。

四、注重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作为教师要端正价值观,言行一致,以师德感染学生。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担负着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双重职责。在教育活动中,通过教师自身平时的一言一行,通过教师的思想、学识和品德行为,通过良好的班集体建设,使学生“尊其师、信其言、行其道”,引导学生对价值观念和价值行为产生体验,激发情感,使学生对正确的价值观产生爱好和兴趣,对不正确的价值观产生鄙视和憎恶。发挥教师的主体、示范、榜样作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还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观念,利用课堂独有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注意寻找知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教育的结合点,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要发挥思想政治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作用,必须努力探索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展开教学,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利用有效问题,创设出一个充满张力的情境,一个充满诱惑的氛围,促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产生思想意识的创造体验,达到在价值探究中内化思想品德的目的。

此外,对教师的授课要富有激情,善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心理学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思维活动往往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每一节好课,首先就要求教师能以十分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并且让自己的学生受到这种激情的感染,使学生从教师那丰富的神态、有力的语句中得到一种力量。青少年学生的情绪、情感正处于急剧发展时期,他们有着丰富的感情世界,情绪体验快而强烈,一旦触发,容易引起共鸣。而积极的情感,能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能量,从而提高人的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因而,激发调动学生的情感世界,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满足其情感需要,则必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研究 篇11

关键词:课堂提问;小学语文;传统模式

随着新课改在各小学的实行,要求语文教师在课上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预设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前设置问题时,必须根据学生的思考模式,给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其想象力。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的现状

教师的提问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强化记忆,使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学习习惯,产生学习动机。但现在,课堂提问教学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提问过于形式化。当下,教师给出的问题特点大多以教学大纲为基准,学生的回答相对浅显,问题缺少实际意义。其次,问题相对片面。小学语文教师课上的提问内容主要围绕词语、句式的理解,很少从作文立意与整体结构的角度提问。最后,提问的对象有等级的区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会考虑学生学习的差异性,难度较大的问题,会指定学习好的学生回答,中等难度的问题会让中等生回答,简单的问题则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教师在无意识中划分出学生的等级,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堂提问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有效实施

(一)根據课堂提问的原则设置问题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根据适当性、明晰性、趣味性、启发性、科学性这五个原则提出问题。下面对这五个原则进行逐一介绍:适当性指的是设置的问题难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问题,问题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知识水平;明晰性是指提出的问题有明确的目的性,清晰明了,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趣味性要求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启发性是指教师给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延展性,可以让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思考,拓展其思维模式,提高学习能力;科学性则要求问题具有科学性。

(二)打破传统的问题模式

新课改要求学生打破长期形成的思维模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实现创新,因此,教师在课前准备课堂提问的问题时,也要摆脱限制,创新提问的形式与内容。同时,从小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虽然其掌握的知识有限,其智力却处于不断发育中,如果教师给出的问题突破了原有的限制,增强问题的趣味性,即可引导学生用创新的思维思考问题、解答问题,丰富其知识储备,提高教学质量。

(三)抓住课堂教学的疑点

小学语文教师只有抓住课堂教学的疑点,对这些疑点充分地讲解,才能解答学生的疑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课上讲解的陈述句与被动句的相互转化,学生一时间很难理解其如何转化,教师就需要举例说明:我洗干净了手绢,在这句话中“我”和“手绢”是执行者与被执行者,而陈述句向被动句转化时,通常会用把字句过渡,即我把手绢洗干净了,随后转化为被字句,被字句则着重强调被执行者,把被执行者放到句首,即手绢被我洗干净了。教师通过举例说明,对疑点进行解答,以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

(四)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鼓励与关怀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上提出问题,其目的是让学生自主思考,对问题进行积极探究,促进思维模式的创新。所以,教师要合理地设置问题的难度,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在学习成绩较高的学生回答问题后,要给予鼓励,而学习成绩中等或较差的学生,不可过于严厉地批评,而是给予关怀,用亲和性的语言纠正答案中错误的观点。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有利于其今后的学习。

课堂提问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可以完全理解课上所讲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因此,教师要根据五原则设置教学问题,增加课堂提问的趣味性,明确目的,丰富提问的形式,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鼓励与关爱,另外,教师还要打破传统的问题模式,抓住课堂的疑点,以期通过这些策略在课上的有效实施,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骏.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对策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5(11).

[2]赵秀娟.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应用分析[J].新课程(上),2015(12):123.

[3]郭超.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4]郭海燕.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5]朱锡明.试论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J]. 新课程(上),2016(11).

[6]方蕊.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D].吉林师范大学,2013.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研究 篇12

新课改理念强调数学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积极主动自学和不断探究。教师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 也不能把思想观念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之中。教学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高度关注每一个学生, 尽可能找准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 有的放失地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 自主选择合作小组, 积极参与组织交流, 在共同探究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要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 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归纳、总结和创造出来。为此, 教师要做好引导。例如, 在教学“二次函数”时, 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函数叫二次函数?”学生通过以前所学的“一次函数”等函数的概念很自然地会猜到“二次函数”的概念。这样教师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究、合作切磋的学习机会, 而且让学生真正成为“主动学习, 愉快发展”的主体, 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数学教学自主化。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学科,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注意多方创设环境, 增加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积极思考,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 把学习真正当成一种乐趣, 既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使学生获取了知识, 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 它本身是从生活中来, 又到现实生活中去的一门自然科学。在数学活动中, 我尽力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资料, 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获取数学知识。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让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挖掘生活中的资源, 应用于数学教学, 让数学更加具体化、趣味化。问题让学生自己揭示;知识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学法让学生自己创造;学习领域让学生自己拓宽;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开掘。在教师的正确辅导之下, 学生会明白学习对生活的重要, 也会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输入生活的精华, 自然会对学习越来越有兴趣。例如, 在讲解“二次函数”时, 要求商品利润的最大值。我首先给学生放了一张繁华商场的幻灯片, 提出“假如你是销售经理, 你该怎么办”。学生七嘴八舌争着回答, 低头细算, 寻找问题的最终答案。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 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新课程要求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 养成勤阅读、勤思考的习惯,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和前提, 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和途径, 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 三者互为一体, 又相互促进。在教学中, 教师应坚持实践, 努力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探索新知。这对学生来说印象最深刻, 理解得也最深刻, 轻易地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应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索, 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如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后, 我出示这样一道题:一辆卡车每次运货a吨, 一天上午运了4车, 下午运了3车, () ?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思考之后, 短短几分钟, 没有教师的任何提示, 学生得出了多种答案。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 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 自觉、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 亲身体验求知的乐趣,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保证课堂教学任务得顺利完成。

教师要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由不爱学到爱学, 不会学到会学, 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会让学生产生更多的学习兴趣, 而学习兴趣越浓厚, 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让学生无论在课下或是课上都有自主的思想并且从学习中不断挖掘自身感兴趣的东西, 让他们学得愉快且扎实。

总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自己去动脑、动口、动手,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有自主的时间和空间, 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和自我体验的机会,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爱学”。

摘要:为了提高蠡县的教育教学质量, 我县教育部门提出了“十六字”教学法, 即“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训练反馈”。我针对自主学习浅谈自己的片面看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研究 篇13

一、问题的提出

1、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就没有教育的高质量。因此,过去曾经叫响过的“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45分钟要质量”,努力提高单位时间效率等提法并没有过时。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睁大眼睛,密切关注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讲效率,要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率,力争用最经济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走“轻负高效”之路。

2、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或者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还没有解决好),有的语文课越来越花哨、越来越复杂。形式化多了,热闹的课堂背后缺失的是教学的实效。有的不顾当地的实际,不看学生的实际,片面地学习模仿某一形式,或简单利用某一教学手段,盲目追求课堂教学的“轰动效应”,背离了课改的初衷,降低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有的地方或有的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简称“双基”)有被弱化的现象。

3、由于语文教学本身的复杂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三个维度”目标的统一)以及文本内涵的丰富性、多义性,知识体系的非明晰性等特点,语文课顾此失彼、挂一漏万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课教学目标不集中、不明确,有的脱离文本,转移目标,内容庞杂,操作随意,使得语文教学费时多、效率低的现象长期困扰着我们。因此,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尽量减少语文课无效的或低效的劳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索“轻负高效”的语文教学之路,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着眼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工作量),面向全体学生,遵循教学规律,以学定教,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结构,研究有效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行动策略,努力提高每一节课(小学40分钟)的教学质量。“确保有效,增加实效,力争高效”是本课题研究的行动口号。

2、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把本课题研究融入常规状态下的校本教研。围绕“有效和高效”认真开展一堂好课的说(说课)、讲(上课)、评(评课)、思(教学反思)教学研究活动,引导教师通过经常性地研究,自觉加强教学反思,努力提高教师有效课堂或高效课堂教学的自我觉察水平。

3、大力加强有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研究。通过三年的研究,拟达到“三个提高”:一是努力提高教师教的效率。强化目标(整体目标、阶段性目标和一课书至一节课的目标)意识,在单位时间(40分钟)内,科学、合理地安排学教活动,使课堂上的“劳动付出”与教学目标规定的“达标”效果成正比。二是努力提高学生学的效率(通过教师的教,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能力,激发起学习热情,体验学习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三是努力提高教师和学生自我诊断、自我觉察、自我矫正能力,尽量减少低效或无效劳动。让每一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都能完成预设的学业目标(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在规定的时间里,让学生有收获、有进步和提高,是衡量有效课堂的标准”(教育部课改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语)。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总课题指导下,拟分层次、有计划地开展如下专题即子课题研究: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2、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3、小学生习作指导的有效性研究;

4、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5、课堂作业的有效性研究;

6、教材及各种资源的使用与处理的有效性研究;

7、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性研究;

8、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与对话的有效性研究;

9、新课程下如何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调控;

10、新课程下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11、新课程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性研究; ……

除上述所列专题外,学校和教师可根据自身实际自拟专题。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突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以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宗旨,树立“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师生的发展,为了师生的一切发展”的意识,在不违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鼓励教学创新或推陈出新。

2.发展性原则。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导向等有效功能,注重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主体,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3.开放性原则。不同地区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情,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年段有着不同的要求,很难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去穷尽可能发生的一切。所以课堂教学评价应是开放的,要为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的实际留有一定的空间,搞好自我反思,不搞“一刀切”和硬性规定。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观察分析法:深入课堂,推门听课,提倡听常规课。听课时既要看老师的教,更要看学生的学;既要看“过程和方法”,更要看“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分析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2、案例研究法:抓好教学案例研究,从教学案例中总结有效课堂教学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要把听课、说课和评课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和诊断能力。提倡开展“同课研究”(同年级或同学科教师就同一教学内容,先开展集体研究或集体备课,然后各人按照自己的思路、风格参加学校举办的“同课擂台赛”,同科老师互相听课、评课,使每一课都成为不断探索的研究课)。

3、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对社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研究,是从改善社会情境中行动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取向(约翰〃埃里奥特)。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自然、真实、动态的工作情境。对我们来说就是活生生的课堂,即常态课研究。

六、主要措施

1、县成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组(组长何同三,副组长江全佐,成员分别是各实验学校子课题研究主要负责人),由课题组全面负责本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2、课题组下设实验学校(学校自愿报名和协商相结合)。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把理论学习、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3、课题组按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办法对实验学校进行跟踪研究、指导与服务。

4、把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联片教研结合起来。把课题中的子课题纳入校本教研专题,做到有计划地开展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及阶段成果

本项研究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2007年秋——2010年秋)1.实验启动阶段(2007年11月——2008年2月)

主要工作:制定研究方案,初步确定实验框架;上报实验学校名单,各实验学校拟定子课题方案并提交“课题研究立项申报书”;总课题组审查《立项申报书》并下发立项通知,完成实验的布点工作;召开课题开题会。

2.实验研究阶段(2008年3月——2009年秋)总课题与子课题研究同步展开。各实验学校在总课题方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子课题方案,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案例征集”和“有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

3.总结深化阶段(2010年春——2010年秋)

各实验学校整理研究成果、总结实验经验、撰写实验报告,根据本校实情申请结题鉴定;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组织专家组的课题进行结题鉴定,编辑《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评价优秀案例》和优秀论文专集

八、课题研究的管理

1.本课题将在全县范围内展开研究与实验,县直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为重点研究试点学校(面上学校自愿参加),经学校自愿申报后纳入县教育科研课题管理。

2.本课题研究纳入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教科研计划管理,由专(兼)职小语教研员负责全程指导。为确保本项课题研究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各实验学校可成立分管教学领导+语文骨干教师为主体的课题研究小组负责组织实施。

3.各实验学校除积极有效地依据方案有序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外,原则上至少每学期应开展一次教学研讨活动(活动有记载、有报道);县课题组每学年组织一次“有效课堂教学”交流或研讨活动。

4.县总课题组充分利用“秭归教育”网站交流平台,为各实验学校开展课题研究交流与展示提供优质服务,及时上传课题实验工作情况以及各实验学校的经验、做法,积极创造条件,大力表彰课题实验学校先进单位和实验教师。

秭归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总课题组

上一篇:关于提前除夕新年祝福语下一篇:甘南生态环境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及环境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