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两委关系紧张的表现形式 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的探讨

2024-07-04

农村两委关系紧张的表现形式 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的探讨(精选2篇)

农村两委关系紧张的表现形式 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的探讨 篇1

一、农村《两委》关系紧张的表现形式

农村《两委》关系紧张,因每一个村都有其不同的历史背景,因此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但按照谁在村里占主导地位的原则来看,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一是村委过度自治,支部放弃领导。在这种情况下,村委会的成员在村里是强人,拥有较大的影响力,党支部则处于弱势,难与村委会在能力上抗衡,再加上双方在思想认识上的不一致,就出现了这种局面。部分村委会主任这样认为,“我是全体村民选的,我只对村民负责。”“支部是抓虚的,村委会是抓实的,村委会由我说了算。”有的村支部书记则认为,“既然实行村民自治,那就由他们去治吧!”在工作中难以起到应有的领导核心作用。这种表现形式实质上是领导关系错位。

二是支部包办村务,自治功能弱化。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情况是最多的。党支部长期以来掌握村中的绝大部分权力,尤其是政治和经济上的权力,推行村民自治后虽然部分权力有所弱化或受到制约。但由于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及历史形成的权威,他们的优势得以延续。他们认为,“党是领导核心,村里的事我书记说了算”,把依法选举产生的村主任当成摆设,村民自治难以落实,没有实质上的内容,同样形成两委关系紧张的局面。这种表现形式实质上是村支部独政。

三是两委互不相让,村级组织瘫痪。在有些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分别由两派人员把持,他们谁也不服谁,但同时谁也“吃”不掉谁,各定各的调,各唱各的戏,甚至是唱对台戏。在这样的村里,两委的冲突最为激烈,别有用心的干部为谋取私利及小集团利益,而不息采用非法手段,矛盾逐步升级,而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则采取相互推委的办法,致使村政搁置。这种表现形式实质上是农村两委争政与推政。

上述概括的农村两委关系紧张的三种表现形式,第二种主要的,但对农村影响最大的还是第三种,但不论那种表现形式,都是十分有害的,应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二、农村《两委》关系紧张产生的原因

造成农村两委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以下五个主要原因:

一是干部认识上有误区。在村党支部方面,有的村党支部根据《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认为党支部是农村各级组织的领导核心,因此就要包揽村里的一切事务,体现在工作中就是不尊重村委会的法律地位,直接干预属于村民自治范围的事情,搞村务工作“一言堂”。从村委会方面看,片面理解《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认为村民彻底实行自治,村委会负责村里一切事务的管理和决策,而不需要党支部的领导。

二是一些干部素质较低。一方面是新当选的村委会干部素质不高,缺乏工作经验,政策观念不强,职责不明,任务不清,价值观念扭曲,只抱个人打算,甚至把当干部纯粹作为满足个人私欲的手段,这些干部无法配合党支部工作;另一方面是部分村民的素质较低,不能正确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对待选举不严肃认真,贪图一些私利或被许愿迷惑,投下违心的一票,造成一些素质低、觉悟差,甚至有前科劣迹的人当选。这样选上来的人,有些原本就与村党支部成员有很深的矛盾,当选后更加激化了矛盾,形成两委不和。

三是个别党员宗旨意识淡化、作用弱化。个别农村党员党性不强,没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甚至做出一些有损党员形象的事情,降低了党组织的威信,损伤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村民对新选举出的村委会产生了倾斜思想,进而演化成两委之间的矛盾。

四是思想准备不足。上级党组织对当选后两委关系产生的新矛盾估计不足,问题产生后,缺乏有效的协调及制约手段,也是导致问题解决不及时的原因之一。

五是制度不健全,职责界限不清,操作性不强。《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村党支部是农村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但究竟如何体现“领导核心”,究竟什么才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虽然在第三条规定了党支部是领导核心,但在村委会职责的规定中,又几乎囊括了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所有重要问题。这就是说,虽然相关法律、条例及上级文件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责从大的框架上做了较明确规定,但缺乏配套的实施细则,对农村两委如何云作,重大问题如何决策,人、财、物权如何行使,以及双方职责可以相互介入的范围等,都没有比较系统的规定,致使在具体的村务操作过程中,往往无所适从。

三、解决农村两委关系紧张现象的几点思考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农村两委关系紧张,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这既是一个现实问题,需要各级组织高度重视,也是一个影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深层次问题,不是单靠加强教育就能解决的,需要

采取综合的治本之策。笔者认为,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要解决两委关系紧张就必须制止两委争权与推权,限制两委成员手中的权力,真正让村民自己当家作主。在现有的制度环境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是最佳选择。村里的重大事务要由村民会议来决定,因为它是村级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但每件大事都要召开村民会议来决定有实际上的困难,比如人多、村子大,难聚集等,于是便产生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这一制度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形式,代行村民会议的一些职权,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加强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建设,就是要提高村民代表的参政议政能力,使这项制度规范化、经常化,把村民自治纳入依法自治的轨道,从而保证村民自治的正确方向。

(二)实现党意与民意的统一。农村两委关系紧张,争论的焦点就是一个谁说了算的问题。但他们争论的依据不同,一个是党的意志和法律的规定,一个是参选人数或代表的民意。如果不在实践中把两个依据统一起来,或者说把党意与民意统一起来,农村两委关系紧张的局面就难以真正解决。就是就,党组织的领导权威不仅来自于历史形成和法律制度规定,更来自于村民的认同。一个虽然有法律规定,但民意不广泛的村党支部书记,是很难让一个民意基础广泛的村主任佩服和服从的,也难以让村民认同。因此,采用“两推一选”的方式对村党支部进行换届,是实现党意与民意统一的一种有效形式。就是让党支部书记及支部委员的产生过程也象村主任的产生过程那样,让群众在推选村党支部班子时有参与权和发言权,让支部班子有广泛的民意基础、群众基础。具体操作办法就是在村党支部换届时,先由党员和村民分别推荐党支部书记及支部委员,再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改变过去那种支部换届严格限制在党内,党外群众没有发言权,选出的党支部成员民意不强的局面。这样就有利于选举产生党员和群众都拥护的村党支部班子,使党意真正体现民意。通过这种办法选举产生村支部书记后,村党支部书记再去依法参选村主任,从而实现村书记、村村主任一人兼,实质上是实现了党意与民意从内容到形式上的真正统一,农村两委关系紧张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党支部的其他成员依法参选村民委员会成员,实行农村两委成员交叉兼职,从而减少村干部职数,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教育,提高两委班子成员的素质。目前,xx县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学历大部分是初中或高中水平。虽然实行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大学生真正进入农村两委班子,成为主要领导的也仅是少数。特别是每当新的一届农村两委成员产生以后,一些新进入班子的人员在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上都明显存在差距,即使是连任的两委成员,也有一个与时俱进、继续学习的问题。因此,要以各级党校为阵地,定期举办各类培训班,强化对农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培训。除要举办“三个代表”专题培训班外,还要举办《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与农村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及政策培训班。在此基础上,要狠抓素质工程,加强学历教育,提高农村两委班子成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从而使两委班子成员的政策理论水平、法律观念、宗旨意识、道德水准等得到加强,综合素质提高,在此基础上,农村两委关系紧张的局面也就得到了改善。

(四)发挥乡镇党委的主导作用。乡镇党委是农村两委的直接领导者,也是解决农村两委关系紧张问题的操作者和责任者。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农村乡镇党委的作用,组织好、协调好农村两委关系。作为乡镇党委,首先,要选准配强农村两委班子,使农村两委班子有能力发挥作用。其次,要经常深入各村,督导工作,并采取集体谈话与个别谈话相结合的方式,对有矛盾的农村两委成员进行说服教育,使他们顾全大局,正确处理和对待工作中的意见和分歧,要互相补台,尽力消除隔阂与误解,共同把村务搞好。

农村两委关系紧张的表现形式 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的探讨 篇2

我们曾对车间的C616车床产生切削波纹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经过了分析, 更换了个别的零件, 克服了上述的缺点, 现将处理情况介绍如下。

车床在加工过程中, 在理想的情况下, 主轴连同工件围绕一固定轴心线以匀角速度转动, 而溜板连同刀具以匀速直线运动移动, 此时加工出来的工件将是良好的, 如切削速度选择合理, 工件的表面粗糙度也应是较好的。在切削过程中出现螺旋线的波纹, 是因为工件的旋转轴心线与刀尖的水平距离产生了相对的位移, 而且是以很高的频率往复波动, 这就是常说的一种振动现象, 如图2。这种振动不是偶然的现象, 如果改变切削三要素, 能改变螺旋线的特征;更换有关零件, 则可消除这一现象, 说明这是一种受激振动。

1 振动频率的确定

可以根据工件的切削波纹计算振动的频率。主轴旋转几何轴心线与刀尖的横向相对振动频率随着主轴的转速、进给量等参数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螺旋状波纹。

当振动频率C与主轴转速n相等, 即C=n时, 则主轴每转一周, 振动一次, 在工件的表面将出现一条大体与轴心线平行的直线波纹, 如图3所示。

当振动的频率C为主轴转速n的整数K倍时, 即C=K*n时, 则主轴线每转一周, 振动K次, 工件表面将形成K条与轴心线平行的直线波纹, 如图4所示。当然这两种情况都是较少出现的。

当振动频率C为主轴转速n的非整数i倍时, 即i=c/n时, 设比值i中, 整数部分为K, 而小数部分可分为小于0.5或大于0.5两种情况。现对于这两种情况分析如下。

小数部分小于0.5的情况如图5所示, 工件每转一周, 振动K次, 但与起始点0尚差一段小于半个周期的距离, 即k0<1/201, 此时工件表面将形成多头的左螺旋线波纹, 如图6所示。

其左螺旋的角度a左为:tga左=π*D (左-K) /S*i左 (1) 其中, D为工件直径, S为进给量。当小数部分大于0.5时, 则工件表面将呈现多头右螺旋线波纹, 如图7所示。

其右螺旋线的角度a右为:toga右=π*D (K+1-i右) /S*i右 (2)

以上两种情况是常见的一般情况。同时可得出计算切削波纹螺旋线导程L的分式为:tga=π*D/L。故 (1) 式与 (2) 式可分别写为:I左=K*L/ (L-S) ;I右= (K+1) *L (L+S)

一般来讲, 螺旋线的头数K, 进给量S和螺旋线的导程L等参数在生产实际中是可以测到的, 因此i值是可知的, 则振动频率可按照C=i*n计算式近似的求得了。

2 寻找振源

C616车床在高速时, 系由变速箱经皮带轮齿轮轴套, 再由内齿轮直联于主轴上, 而主轴在三处轴承的支承上转动。欲寻找主要振源, 应从这三处轴承的支承去查找。至于进给系统的振动, 因属于低频范围, 故可以不考虑。

C616车床主轴上三处轴承的型式、尺寸和规格如表1所示。

滚动轴承的滚动体通过外加载荷形成的振动频率C分别为:E8114推力球轴承之C1=n*z/120 (Hz) ;E210向心球轴承之C2=n*z (1-d) D0/120 (Hz) ;D7714圆锥滚子轴承之C3=n*z (1-d*cosβ*cosφ/D0) /120 (Hz) 。式中, n为主轴转速 (r/min) , D0为滚动体中心回转直径 (mm)

其余参数如表1所示。

当C616车床上标牌转速为n=1380r/min时, 实测转速为1364.67r/min, 具体计算如下:

E8114轴承滚动体通过外加载荷形成的频率C1为:C1=n*z/120=1364.67×24/120=272.93 (Hz)

与主轴转速n之比为:i1=C1/n=272.93×60/1364.67=12

对于E210轴承滚动体通过外加载荷形成的频率C2和与主轴转速n之比值i2为:C2=n*z (1-d) D0/120={1364.67×10× (1-12.7/70) }/120=93.09 (Hz) ;i2=C2/n=93.09/1364.67/60=4.09

对于D7714轴承滚动体通过外加载荷形成的频率C3和与主轴转速n之比值i3为:C3=n*z (1-d*cosβ*cosφ/D 0) /1 2 0=1 7 0.0 6 (H z) ;i3=C3/n=170.06/1364.67/60=7.48

由以上的计算, 得到如表2的数据。

根据表2提供的螺旋线特征, 基本上可以判断出工件表面螺旋线波纹是由哪一种轴承所引起的, 从而及时排除振源的影响, 改善加工表面的质量。

3 结束语

我校使用的C616车床曾出了明显的螺旋线切削波纹, 经过数据实测和通过振动频率推算公式计算, 我们初步判定是E8114轴承所引起的。于是组织拆卸检修, 更换了这个轴承, 然后经过使用验证, 证实了上述的判断是正确的, 消除了精车所产生的切削波纹, 使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摘要:本文对车削过程中轻微的受激振动引起的切削波纹从一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文中所介绍的振动频率推算公式, 在生产中是简单易行的。通过对振动频率的分析, 进而为寻找振源提供了线索。

关键词:振动现象,振动频率,振源,振动频率推算公式

参考文献

[1]大连工学院载曙主编:《金属切削机床设计》

上一篇:万科防火门考察报告下一篇:大姑娘上轿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