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作文教学指导

2024-06-15

成长的作文教学指导(通用9篇)

成长的作文教学指导 篇1

1、能向别人介绍自己郊游的感受,所见所闻。

2、能选择郊游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说清楚,写具体。

3、注意写清楚游览方位顺序,景物的特点,用上打比方的方法。

4、书写干净整齐,语句连贯。

教学流程:

一、读一读,做一做引入新课:

1、教师引导读《军山揽胜》,完成课后1——3题。要求:先读习题要求再读文,边读边画出所填内容,然后填空。

2、集体更正。

3、教师指导练习第四题。要求把句子写具体。(谁在什么地方怎样做什么。)

二、引入新课,口语交际说郊游:

1、读一读83页的一和二。要求默读,感悟怎样写具体。

2、进行口语交际,说郊游。要求:(1)回忆郊游过程中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情(看到的美景、与小朋友发生的故事、坐碰碰车、喂小动物、认识其他树木和农作物。);(2)抓住特点,说清楚方位,会用打比方、拟人等方法;(3)用上好词好句。

3、先在小组内交流,再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4、学生评价说的怎么样。

三、写一写郊游:

1、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来写。写的要求:(1)写景要按照方位顺序写;(2)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3)用上打比方的方法或其他方法;(4)语句通顺,用上学过的好词好句;(5)书写干净整齐美观。

2、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的坐姿。

成长的作文教学指导 篇2

1. 以“探究活动”为作文教学体系的经线, 厚实学生的表象图库

破解学生作文难的现状, 首先要让学生走进作文的“前世界”, 也就是产生作文冲动、形成作文意识的那个阶段。从一个个体进行写作的全过程来看, 作文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充满个性的创造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个体至少要经历“知—情—意—言”的四重转化, 也就是写作主体先是对某种事物、现象产生感知, 再由这种感知生发一种情感体验, 接着这种情感体验再经过大脑的加工、提炼而形成一种深层的认识, 最后将这种认识以文字的形式再现。在这一连串的过程中, “知”与“情”这两个环节是产生写作冲动、建构写作意图的重要基础, 离开了这个基础。个体的写作可能因失去情感的支撑、失去应有的物象基础而失去写作的可能。要知道, 人是极其感性的, 一个涟漪、一句话语、一个举动都可能引起人们产生积极的情感。当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情感状态时, 他们的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以及思维等会更灵敏, 学生的写作潜能会得到充分发挥。然而这个过程却是一般的作文教学所忽略的, 或避而不谈的。这种“忽略”、这种“避而不谈”, 正是作文没有走进学生内心的关键所在。

为此, 要想让学生真正喜爱作文, 就必须让学生经历作文的全过程, 尤其是作文的“前过程”, 厚实学生的表象图库。此时教师应根据具体的作文要求设置有针对性的“探究活动”, 让学生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经历“知”“情”“意”“言”的过程。这个具有针对性的“探究活动”因关注了学生心理体验, 丰富了学生的物象基础而显得更有实效性。

2. 以“思维训练”为作文教学体系的纬线, 丰富学生的思维体系

就个体作文的全过程来看, 个体所需要的思维能力可细分为:感知理解能力、作文素材采集能力、概括思维能力、分析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想象联想能力、写作感情激发、写作心理调控能力等十多个项目, 这些要素是学生进行有效写作的客观基础。

以思维训练为例, 作文时让学生多方向、多角度思考, 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 发现别人未发现的问题, 避免人云亦云。例如对“雪”的描写, 一般都是赞扬的多, 但是如果我们进行逆向思维, 就会发现它的虚伪性, 以其洁白外衣掩盖着世间的污秽。还会发现它的残酷, 雪压冰封, 万木萧条。这样多向思考, 会得出一个全新的观点。总之,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立意, 或从多种角度剖析事物, 目的在于弥补传统教材强调决定性、忽视灵活性的不足, 打破学生的心理定势, 启发求异, 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想问题, 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作文,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纳为“技术活”, 它应该是感知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表现。如果我们将语言表达与这些心理、思维结合起来进行训练, 学生的作文定会因有了“思”而有“路”可循。当我们以“思维训练”作为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手段时, 既培养了学生感知分析世界的能力, 又抓住了作文教学的“牛鼻子”, 最终让学生在思维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 作文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 以“读写结合”为作文教学体系的网线, 提升学生的整体视野

单纯地依赖“多读书”而实现“有效地写作”, 往往只是一个希冀, 但是学生美言妙语的积累、写作技法的领悟、思想认识的提高是离不开读书的。我们应努力找寻读书与写作的关联, 努力地架起读书与作文之间的桥梁。

首先通过读书, 帮助学生解决作文中语言的匮乏。目前, 对于小学生而言, 语言的匮乏是他们写作的第一大障碍, 他们常常会因为无话可写而焦头烂额。为此,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读书中积累美言妙语, 以便于学生在不同情境、不同场合中灵活运用。例如阅读了《燕子》中关于外形描写的语句:“一身乌光发亮的羽毛, 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 加上剪刀似的尾巴, 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以后的 (鸟类) 动物描写中派上用场。其次通过读书, 帮助学生解决作文的谋篇布局。学生在作文时, 常常因为不懂得“细节描写”而使得文章“一贫如洗”, 也会因为不懂得运用“取舍”而使文章没有“详略之别”, 更会因不懂得“布局的功用”而使文章杂乱无序……为此, 我们在阅读之时, 一定要引领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揣摩, 让他们领会诸如“细节描写、衬托对比、点面结合”等技法要领, 从而化解学生写作中的谋篇杂乱之苦。例如在阅读《青海高原一株柳》时, 我们可借助“灞河柳树的描写”来引导学生领略到“衬托对比”的妙用。由于学生知识的浅薄、阅历的肤浅, 他们很难从平凡的世界中提取有价值的思想内涵, 也很难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挖掘出有新意的东西, 因此他们的写作常常囿于平庸的境地。此时我们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阅读”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从而解决学生写作中立意的平庸的问题。例如通过《最大的麦穗》的学习, 我们要让学生懂得“我们应不失时机抓住眼前的机会, 不要让其白白溜走”的道理。

师生共同成长中的作文教学 篇3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观念 创新思维 创作热情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如何教作文,如何写作文,困扰着众多的老师和学生。2006年安徽省实施了新课程改革,这对于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而言,是一个作文教学改革的绝好契机。“新课程”提出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关心生活,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总目标。新课标理念下的作文教学要求教师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组织引导学生互相帮助,体验生活,用心灵观察人、事、景、物,用心灵感悟人生,学会将自己的真切的思想和情感倾注于作文的字里行间,变被动写作为自主参与,实践探究,创意写作,还原作文教学的本色。笔者认为依据以上“新课标”的精神内涵,指导教师进行作文教学,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一、切实转变教师作文教学的观念和方法。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加强理论学习,用课改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1.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及时了解最新教育动态

加强理论学习,用课改新理念武装语文教师的头脑。语文老师不仅要积极参加有关“新课改”的培训活动,还要结合自学深入学习教育部关于课程改革的精神,有选择有重点地学习一些理论著作。此外每位语文老师还应坚持阅读一些语文教学研究刊物,并加强校际交流,及时了解语文教学的最新动态和语文课改趋势,开拓视野,拓宽语文教学思路。

2.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克服在作文教学中忽视主体的毛病

语文教师要避免在教育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对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多开展探究性学习,注重作文技法的指导,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人格个性的发展。

3.要正确认识语文教师的主导功能,做好组织引导工作

从“新课标”提出的基本理论来看,语文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与学生彼此平等的沟通对象。语文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激发者、引导者。所谓激发,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谓引导,就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大量的作文实践中掌握作文创作的规律。

4.以经典课文为模本,在讲授中渗透作文教学

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是互为一体的,它们互相依存又互相补充。语文课本上的文章都是经过沉淀的经典性文章,是学生学习的范文。教师可利用它们指导学生作文,例如教授议论文写作时,可比较《劝学》和《过秦论》的不同特点,这样就使学生对议论文写作有了直观感受。又如,可根据课文内容阐发新的观点,学习了鲁迅的《拿来主义》后,教师可布置写作《当今生活中的“拿来主义”》,《“拿来主义”新解》等。再如学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在教授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体悟史铁生对命运、对生活、对世界的无限热爱与深沉思考及真诚亲切的人生态度,再将这种感情渗透到作文中。通过以上引导学生内心必会有所感触,于是就有了想要表达的渴望,这也是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的一个途径。

5.进一步完善作文评价机制,关注学生作文的全过程

学生的个性存在差异,他们对写作材料、观点感情、文章体裁、语言风格的选择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在进行作文评价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凡真正下功夫写作的学生,都会产生一种期盼心理,即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老师的肯定。所以在批改作文时,应注意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哪怕是微小的突破,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6.鼓励作文创新,突显学生个性

造成目前学生作文没有个性、缺乏创新的很大原因是由于学生的创作自由被限制了。作文是精神产品,独创是作文的真正价值之所在。有独创才有个性,而越是个性化的东西,才越能打动人。笔者常鼓励学生在选材、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大胆创新。打破旧的条条框框,给学生充分的创作自由。这种自由就是学生的情感不受禁锢,真实地袒露自己的内心。让学生大胆地“我手写我口”抒自然之情,显自在之趣。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大放异彩,突显个性。

7.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促进作文教学

我校积极利用班刊和《青弋江》杂志,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感受创作的快乐。创办这样的班刊、校刊,学生可亲自参加撰稿、编辑、排版、装订等工作,既锻炼了能力,又提升写作水平。此外可经常性地举行一些课外活动,例如举行演讲比赛、作文竞赛、辩论会等,动员学生参与,积极写作,这样学生的写作热情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释放,也更好地挖掘了学生的写作潜能,促进了作文教学的发展。

二、大力提高学生作文训练的新度和效度。只有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才能提高作文训练的创新度和效率

1.多观察生活,把生活作为创作的源泉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全球化,生活多元化,都应撼动学生的心魄;生活中缤纷的色彩,交织的音响,多彩的图画,都应涌上学生的心头,涌上学生的笔端。令人遗憾的是,较多学生对周围的一切都无动于衷,认识肤浅,思想冷漠,对生活中的真善美缺少发现的目光。如果对人生的感悟如此苍白,生活的情感如此荒漠,行起文来怎么会有怦然心动、一吐为快的冲动呢?为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创设条件让学生投入生活,拥抱自然,深入社区,走进农村,学生直接面对沸腾的社会生活,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才会对自然、对社会有直接的印象,深刻的体验。学生一旦对生活有了独到的发现,有了深刻的领悟,才能写出贴近生活的好文章。

2.聚沙成塔,注意语言、词汇的积累

语言是写作文章的建筑材料,要有意识的积累,聚沙成塔,建立自己的词汇宝库。文章语言要准确、生动,丰富的词汇积累是重要前提。所以对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要重点记忆。

如果词汇不足,语言贫乏,那么临到写文章时,必是捉襟见肘,连准确的基本要求都难以达到,文采更无从谈起。那么,怎样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呢?首先,要善于学习课文中的语言材料,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要积累。其次,要赋予语言生活气息,就要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应在生活中提炼语言。人民群众的语言简练、干脆、清楚,很值得学习。中外许多作家也都很重视学习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最后,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摘抄下来。我们可以从中吸收很多优美的词句、成语、典故、警句妙语,以丰富我们的语言材料库。

3.写作要有充沛的情感

文章是真情的流露,没有情感的文章苍白无力,也无法感动人。写作中除了要有丰厚的材料积累外,还必须有情感的积累。只有作者的情感积累丰富,写作才会情到笔至,妙笔生花。例如杜甫对诸葛亮十分景仰,写过不少专门颂扬诸葛亮的诗,其中的一首《蜀相》,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思慕之情,尤其结尾那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把诗人对景仰者的极度痛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样,朱自清的《背影》写得感人至深,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真实地反映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深情。“新课标”也指出:“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然而真情从哪里来?所以我们要想到主动关心他人,体会老师、家长、同学的关心、爱护和帮助。情感体验多了,对生活感悟深刻了,我们的感情也就丰富了。感情丰富了,就能做到“写山情满于山,写海意溢于海”,作品也就富于生命力了。

4.厚积方能薄发,素材积累不可缺少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文章必须有充足的材料,没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又怎么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呢?丰富的材料积累是写出上乘佳作的必要条件,只有厚积了,才能薄发。材料来自平时的积累,清代的蒲松龄在自家门口专门设置了一座茶亭,欢迎过往的客人前来饮茶休息,听他们谈奇闻轶事,为写作《聊斋志异》积累了大量的材料。语文课文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凡人琐事都有涉及,只要作一番整理分类,不少内容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新课标”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养成随手记写的习惯,用日记、随笔、周记等形式将观察、体验、感受到的有一定意义的材料纪录下来。这样才能写出充实具体,思想感情真实健康、新鲜活泼的文章来。

5.重视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发展创造性思维。”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作文创新首先要思维创新。作文思维创新,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

首先,要学会逆向思维。作文要写出新意,往往要打破常规,用逆向思维去审题。逆向思维在古代称为“反弹琵琶”。让思维沿着与正常思路相反的方向推进,从相反角度和方向审视题目、思考问题,往往能得出新观点。例如,“近墨者黑”是一般人的观点,但也有人从逆向提出“近墨者未必黑”,没有否定一般人的观点,而是从反面进行补充,使之完善。逆向思维能引导作者步入新境,写出有创意的文章,给读者以出乎意料而又耐人寻味的启迪。

其次,要学会多向思维。多向思维,即从材料或题目的内容多方面去阐述,注意对事物的正面、反面、侧面等诸多因素进行考察,从而写出别出心裁的文章,所以多向思维又叫发散思维、开放思维、求异思维。学生应学会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论,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从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法。“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四个不同的几何图形,有人看出了圆的光滑无棱,有人看出了三角形的直线组成,有人看出了半圆的方圆兼济,有人看出了不对称图形独特的美……生活是一个多棱镜,总是以它变幻莫测的每一面,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不必介意和别人的观点不同,不必担心自己的思维偏差,坚信自己的眼睛,用敏锐的视角去注视这个世界,用善感的心灵去体味这多彩人生。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作文教学,我们必须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让学生有真实的写作体验,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这就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变革教学思想,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努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鼓励创新,发展思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表现和发展,使他们在乐思善写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成长的烦恼作文指导 篇4

教学目标:

围绕“成长的烦恼”这一主题,敞开心扉,大胆倾诉自己心里话,写出烦恼是什么,因什么而烦恼。重点:

通过具体的一件事例反映自己的“烦恼”,说得清楚、连贯、完整,应用多种表达方式,尤其是多种描写方法的合理应用,主要注意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描写。难点:

敞开心扉,说真话,抒真情。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

出示:大人们常常说:“孩子是最无忧无虑的”,辛弃疾也曾作词:“少年不识愁滋味”。你同意吗?

是啊,烦恼是我们成长中不可避免的情绪。我特别不赞成上面的两种说法。因为在我小时候,大概是五年级吧,就曾写过一篇日记,开头的第一句话我到现在还记得:“都说童年是无忧无虑的,我却不这么认为。这只是大人们一厢情愿的想法,其实我们孩子也有自己的烦恼。”正如《小小少年》歌词中唱得那样“„„”

亲爱的同学们,在成长过程中,你都有哪些烦恼?今天咱们要聊一聊成长的烦恼。(板书:成长的烦恼)

二、敞开心扉

1.有人总结有一条人生经验:一份快乐与人分享,就成了两份;一份烦恼向人倾诉,就只有了一半。这句话告诉我们,欢乐要与人同享,烦恼要善于倾诉。

2.有了烦恼,并不是一件可羞的事。生活中有阳光朗照之日,必然也有阴霾笼罩之时。今天让我们打开心扉一吐为快,也许你心头的阴云就会烟消云散,心情像阳光一样灿烂。

三、倾吐心声

1.现在,请同学们回眸自己的成长过程,你哭过吗?恨过吗?生过气吗?心烦过吗?有没有因别人的误解,受大人的冤枉而委屈?有没有愤怒、无奈等糟糕的心情?

2.问卷调查

我们先进行一次问卷调查,请看老师的问卷调查表(幻灯片出示问卷调查表)

1、我的烦恼:

2、说起烦恼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一个时刻:

3、烦恼时最想对谁说什么:

4、我的希望:

认真思考5分钟,想好答案,准备交流。

3、师生交流。

在学生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师生进行交流,老师请三至四位同学说说自己的烦恼。

交流过程中教师相机进行习作指导,使其他学生从中受到启迪。

师导:你为什么烦恼?哪些情景至今都让你无法忘怀?

这件事上,最让你伤心的是哪句话,哪个动作?什么表情让你难受?你当时心情怎么样?有什么表现?注意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的描写。“烦恼时最想对谁说什么”

导:烦恼时可以将自己的心里话真实地写出来,把当时你的感受真切地表达出来,再把这篇文章给你的父母看看,用你的语言文字表达你的心声,打动你的父母。

四、习作吐烦恼——成长的烦恼

1.面对烦恼,我们该怎么办?其中有一个很好的排解方式,就是把烦恼淋漓尽致地写下来,表达本身就是一种宣泄的方式,如果总是把烦恼深深地埋在心底,是很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当然,当你的文章写出来后,也可以作为与家长、与朋友沟通的一座桥梁,说不定你会惊喜的发现,困扰你的烦恼因此而消散了。

2.怎么写呢?可以按调查表的顺序来安排文章,当然我也欣赏你们有自己不同的开头方式。(举刚才学生中例子)动动脑筋,拿起你的笔,尽情的倾诉吧!

3,写作材料: 关于烦恼的诗词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关于烦恼的名言

烦恼--人生必尝之苦茶也,源于思,始于忧,以宽处世,以雅待事,必淡之。

人活着总是有趣的,即便是烦恼也是有趣的。

-----亨利•门肯

人生是艰苦的,在不甘于平庸无俗的人,那是莫把烦恼放心上,免得白了少年头,莫把烦恼放心上,免得未老先丧生。

-------罗曼罗兰

名人也有烦恼:

拥有天才脑袋的爱因斯坦烦恼多多

①外形怪:出生时,后脑大得不同一般,而且头骨呈棱角形。大而怪的头让祖母深感不安。

②说话迟:父母也失望,三岁才“咿呀”学语,语言表达甚至比不上小两岁的妹妹,说话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

③行动笨:受到老师和同学嘲笑,10岁,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学,大家都称他为“笨家伙”。

④在讥讽和侮辱中,慢慢地长大了,孤独的他开始在书籍中寻找寄托,寻找精神力量。就这样,爱因斯坦在书中结识了阿基米德、牛顿…书籍和知识为他开拓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宋代大学问家宋濂,小时候为了读书,解决了诸多困难:无书之苦;无师之苦;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放眼世界,我们会发现很多身残志坚的伟人,他们用激情与信念解读人生,释放“烦恼” :

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奠基者---邓朴方

,青年楷模、作家——张海迪,以文学思考人生的作家——史铁生,桑兰:火热的青春因为坚强而燃烧,印象派巨匠——凡高,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霍金,享誉世界的作家和演说家---海伦•凯勒,不朽的聋人发明家--爱迪生 4,写作小窍门:* 选择典型事例(如你为它哭过 恨过 烦过)*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如描写 修辞 环境衬托)

*写清烦恼产生的原因 持续的时间 内心的焦虑状态等)5佳作赏析

成长的烦恼

时光飞逝,我们告别了童年,迈进了少年时代。我们感受着青春的喜悦;同时,也体验着成长带来的烦恼。

我原是一个乐观快乐的女孩,但我的快乐似乎随着我的成长而逐渐减少了。我开始厌倦长辈们的管教,盼望能独立、自主。开始想离开家长的怀抱,去追求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盼望在蓝天下自由地奔跑、飞翔。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打扫房间,妈妈上来了,便对我说:“扫地不是这样扫的,你东扫扫西扫扫的,怎能扫得干净呢?------”妈妈还没说完,我便跑到自己的房间,把门反锁起来,偷偷地啜泣。心想:妈妈,我已经长大了,我不再是充满稚气的小女孩了,您为什么就不能让我做一次主呢?

成长不仅带来了亲人之间的矛盾,也带来了朋友之间的矛盾。有一次,我不小心把我的好友的“秘密”说了出去,害得她被同学笑话。我马上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忙向她道歉,她不但不接受我的道歉,还和我绝交了。我至今想起来,心里还觉得十分愧疚。

我因为有了烦恼而成长,成长也因为有了烦恼而变得多姿多彩。虽然烦恼是苦涩的,但它会使我们成长。相信吧,烦恼过后必然会给我们带来收获和快乐!

“好学生”难当

当个“好学生”真不容易,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做啥事都得让我争第一。老师也总是“高标准、严要求”,把一些事情交给“好学生”去做,如果做得不好,还要挨批评。

上五年级时,语文课不是太难,但数学却让我脑袋发涨。为了保持优异的成绩,继续当父母和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我被妈妈强迫参加了“奥数班”的学习。以前星期六还能有点偷偷懒,可上了奥数班就不能了。上午八点到十点半,一坐就是两个多小时,当“解放”出来的时候,人已经像霜打的茄子——蔫了。每个双休日,都必须呆在家里把那些“可怕”的作业写完。要是少写一点,星期一便会遭到老师的责问:“王佳菁,你是好学生,怎么能不完成作业?你是干部,起了什么带头作用……”我真害怕老师拿“好学生”、“干部”来压我,听到这些话我就像听到了紧箍咒的咒语。

要是班上哪个同学发表了几篇文章,回到家妈妈就冲着我唠叨:“你们班的×××又发表文章啦!瞧,人家多有上进心,你呢?去!看看人家的,别光知道疯着玩!”

每次考试,爸爸妈妈都会给我下一道死命令:确保前三名。前三名啊前三名,你可害苦了我,只要稍一疏忽,就与我擦肩而过。不知何时起,我心里多了一块巨石,压得喘不过气来。去年期末考试,三门功课中,我有两门功课遥遥领先,但是英语听力我没考好,一下子被扣了十几分,前三名无望了,我绝望地叹息。爸爸妈妈知道后,一连几天拉长着脸,对我不理不睬。我伤心透了!我不知道在爸爸妈妈的心中,分数是他们的儿子,还是我是他们的儿子? 成长的烦恼 主备人:杨维山 教学目标:

围绕“成长的烦恼”这一主题,敞开心扉,大胆倾诉自己心里话,写出烦恼是什么,因什么而烦恼。重点:

通过具体的一件事例反映自己的“烦恼”,说得清楚、连贯、完整,应用多种表达方式,尤其是多种描写方法的合理应用,主要注意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描写。难点:

敞开心扉,说真话,抒真情。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

出示:大人们常常说:“孩子是最无忧无虑的”,辛弃疾也曾作词:“少年不识愁滋味”。你同意吗?

是啊,烦恼是我们成长中不可避免的情绪。我特别不赞成上面的两种说法。因为在我小时候,大概是五年级吧,就曾写过一篇日记,开头的第一句话我到现在还记得:“都说童年是无忧无虑的,我却不这么认为。这只是大人们一厢情愿的想法,其实我们孩子也有自己的烦恼。”正如《小小少年》歌词中唱得那样“„„”

亲爱的同学们,在成长过程中,你都有哪些烦恼?今天咱们要聊一聊成长的烦恼。(板书:成长的烦恼)

二、敞开心扉

1.有人总结有一条人生经验:一份快乐与人分享,就成了两份;一份烦恼向人倾诉,就只有了一半。这句话告诉我们,欢乐要与人同享,烦恼要善于倾诉。

2.有了烦恼,并不是一件可羞的事。生活中有阳光朗照之日,必然也有阴霾笼罩之时。今天让我们打开心扉一吐为快,也许你心头的阴云就会烟消云散,心情像阳光一样灿烂。三、倾吐心声

1.现在,请同学们回眸自己的成长过程,你哭过吗?恨过吗?生过气吗?心烦过吗?有没有因别人的误解,受大人的冤枉而委屈?有没有愤怒、无奈等糟糕的心情? 2.问卷调查

我们先进行一次问卷调查,请看老师的问卷调查表(幻灯片出示问卷调查表)

1、我的烦恼:

2、说起烦恼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一个时刻:

3、烦恼时最想对谁说什么:

4、我的希望:

认真思考5分钟,想好答案,准备交流。

3、师生交流。

在学生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师生进行交流,老师请三至四位同学说说自己的烦恼。

交流过程中教师相机进行习作指导,使其他学生从中受到启迪。

师导:你为什么烦恼?哪些情景至今都让你无法忘怀? 这件事上,最让你伤心的是哪句话,哪个动作?什么表情让你难受?你当时心情怎么样?有什么表现?注意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的描写。“烦恼时最想对谁说什么”

导:烦恼时可以将自己的心里话真实地写出来,把当时你的感受真切地表达出来,再把这篇文章给你的父母看看,用你的语言文字表达你的心声,打动你的父母。

四、习作吐烦恼——成长的烦恼

1.面对烦恼,我们该怎么办?其中有一个很好的排解方式,就是把烦恼淋漓尽致地写下来,表达本身就是一种宣泄的方式,如果总是把烦恼深深地埋在心底,是很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当然,当你的文章写出来后,也可以作为与家长、与朋友沟通的一座桥梁,说不定你会惊喜的发现,困扰你的烦恼因此而消散了。

2.怎么写呢?可以按调查表的顺序来安排文章,当然我也欣赏你们有自己不同的开头方式。(举刚才学生中例子)动动脑筋,拿起你的笔,尽情的倾诉吧!3,写作材料: 关于烦恼的诗词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关于烦恼的名言

烦恼--人生必尝之苦茶也,源于思,始于忧,以宽处世,以雅待事,必淡之。

人活着总是有趣的,即便是烦恼也是有趣的。-----亨利•门肯

人生是艰苦的,在不甘于平庸无俗的人,那是莫把烦恼放心上,免得白了少年头,莫把烦恼放心上,免得未老先丧生。

-------罗曼罗兰 名人也有烦恼:

拥有天才脑袋的爱因斯坦烦恼多多

①外形怪:出生时,后脑大得不同一般,而且头骨呈棱角形。大而怪的头让祖母深感不安。

②说话迟:父母也失望,三岁才“咿呀”学语,语言表达甚至比不上小两岁的妹妹,说话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

③行动笨:受到老师和同学嘲笑,10岁,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学,大家都称他为“笨家伙”。

④在讥讽和侮辱中,慢慢地长大了,孤独的他开始在书籍中寻找寄托,寻找精神力量。就这样,爱因斯坦在书中结识了阿基米德、牛顿„书籍和知识为他开拓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宋代大学问家宋濂,小时候为了读书,解决了诸多困难:无书之苦;无师之苦;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放眼世界,我们会发现很多身残志坚的伟人,他们用激情与信念解读人生,释放“烦恼” : 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奠基者---邓朴方

,青年楷模、作家——张海迪,以文学思考人生的作家——史铁生,桑兰:火热的青春因为坚强而燃烧,印象派巨匠——凡高,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霍金,享誉世界的作家和演说家---海伦•凯勒,不朽的聋人发明家--爱迪生 4,写作小窍门:* 选择典型事例(如你为它哭过 恨过 烦过)*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如描写 修辞 环境衬托)

*写清烦恼产生的原因 持续的时间 内心的焦虑状态等)5佳作赏析 成长的烦恼

时光飞逝,我们告别了童年,迈进了少年时代。我们感受着青春的喜悦;同时,也体验着成长带来的烦恼。

我原是一个乐观快乐的女孩,但我的快乐似乎随着我的成长而逐渐减少了。我开始厌倦长辈们的管教,盼望能独立、自主。开始想离开家长的怀抱,去追求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盼望在蓝天下自由地奔跑、飞翔。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打扫房间,妈妈上来了,便对我说:“扫地不是这样扫的,你东扫扫西扫扫的,怎能扫得干净呢?------”妈妈还没说完,我便跑到自己的房间,把门反锁起来,偷偷地啜泣。心想:妈妈,我已经长大了,我不再是充满稚气的小女孩了,您为什么就不能让我做一次主呢?

成长不仅带来了亲人之间的矛盾,也带来了朋友之间的矛盾。有一次,我不小心把我的好友的“秘密”说了出去,害得她被同学笑话。我马上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忙向她道歉,她不但不接受我的道歉,还和我绝交了。我至今想起来,心里还觉得十分愧疚。

我因为有了烦恼而成长,成长也因为有了烦恼而变得多姿多彩。虽然烦恼是苦涩的,但它会使我们成长。相信吧,烦恼过后必然会给我们带来收获和快乐!

“好学生”难当

当个“好学生”真不容易,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做啥事都得让我争第一。老师也总是“高标准、严要求”,把一些事情交给“好学生”去做,如果做得不好,还要挨批评。

上五年级时,语文课不是太难,但数学却让我脑袋发涨。为了保持优异的成绩,继续当父母和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我被妈妈强迫参加了“奥数班”的学习。以前星期六还能有点偷偷懒,可上了奥数班就不能了。上午八点到十点半,一坐就是两个多小时,当“解放”出来的时候,人已经像霜打的茄子——蔫了。每个双休日,都必须呆在家里把那些“可怕”的作业写完。要是少写一点,星期一便会遭到老师的责问:“王佳菁,你是好学生,怎么能不完成作业?你是干部,起了什么带头作用„„”我真害怕老师拿“好学生”、“干部”来压我,听到这些话我就像听到了紧箍咒的咒语。

要是班上哪个同学发表了几篇文章,回到家妈妈就冲着我唠叨:“你们班的×××又发表文章啦!瞧,人家多有上进心,你呢?去!看看人家的,别光知道疯着玩!”

每次考试,爸爸妈妈都会给我下一道死命令:确保前三名。前三名啊前三名,你可害苦了我,只要稍一疏忽,就与我擦肩而过。不知何时起,我心里多了一块巨石,压得喘不过气来。去年期末考试,三门功课中,我有两门功课遥遥领先,但是英语听力我没考好,一下子被扣了十几分,前三名无望了,我绝望地叹息。爸爸妈妈知道后,一连几天拉长着脸,对我不理不睬。我伤心透了!我不知道在爸爸妈妈的心中,分数是他们的儿子,还是我是他们的儿子?

我不是机器人,我也想玩,也想睡个懒觉。我也知道要上进,我也知道要优秀。但我更需要一点能够由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上六年级了,周围的人总告诉我毕业班压力很大,让我多用功学。家长总是在我面前贬低我,抬高别人,难道别人的孩子就一定比我强?难道每天泡在书卷题海中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我觉得不该做个书呆子,21世纪要的不是书呆子!

考高分就是好学生,错一点就要挨批评,我真不想当这样的“好学生”。

6.学生习作,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我不是机器人,我也想玩,也想睡个懒觉。我也知道要上进,我也知道要优秀。但我更需要一点能够由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上六年级了,周围的人总告诉我毕业班压力很大,让我多用功学。家长总是在我面前贬低我,抬高别人,难道别人的孩子就一定比我强?难道每天泡在书卷题海中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我觉得不该做个书呆子,21世纪要的不是书呆子!

考高分就是好学生,错一点就要挨批评,我真不想当这样的“好学生”。

6.学生习作,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成长的回忆”作文指导 篇5

人人都说母爱比海深,可曾想过父爱比山高?我认为,母爱是伟大的,父爱是坚定不移的。

清楚的记得,我生了一场重病,在家里休息。妈妈在家陪我,而爸爸呢?早早地便出了门。这时,我在想,爸爸怎么就一点也不关心我呢?就只知道工作,难道工作就真的比我重要吗?想到这里,我的`泪水就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正在跟爸爸怄气的我把气全撒在妈妈身上。妈妈叫我吃药我偏不吃,我想引起爸爸的注意,让自己病得更重一些。妈妈似乎明白了什么,便给爸爸打电话,让爸爸赶紧回来。

爸爸一挂断电话,就快马加鞭地回来了。我喜出望外地望着爸爸,发现爸爸额上挂满了汗水,可知,爸爸今天肯定很忙。仔细一看,爸爸头上还在流血,我惊呆了,心想:爸爸怎么了?当爸爸进来到我床边时,我问爸爸:“爸,你头上怎么流血了?”爸爸笑笑,说:“没什么,只是刚刚不小心,被木头割到了。怎么样?妈妈说你妹吃药,这可不行,来,爸爸喂你吃。”

我吃完药后,就睡下了。朦朦胧胧听到妈妈问爸爸头上的伤究竟怎么回事?爸爸的回答让我无比震撼,他说:“就是刚刚你打电话说女儿不吃药,烧得越来越重,我一挂电话,就赶紧回来,没注意到旁边的木块,被割到的。”听了这话,我感到好愧疚。其实爸爸是关心我的,只是表现在微小的事情上,而来自生活上的关心,往往就发生在不起眼的小事里。

成长的作文教学指导 篇6

写什么呢?

要不我们见过什么就写什么吧?

其实,对于初学者,在还未熟练掌握想象力这个高级武器之前,真的是见过什么就写什么。或者说,作文不必烦恼题材,从生活出发,从生活的回忆出发,想到什么,什么就可以写。比如我们学过的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一篇来自《朝花夕拾》的散文,里面记录了许多趣味小事,每一件都是鲁迅对童年充满热情的回忆;又比如《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家族曾经非常富贵,但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忽然被抄家了,从此曹雪芹流落江湖甚至到了三餐不继的地步。他晚年写下的《红楼梦》,主角贾宝玉就是十三四岁的年纪,主要写的也就是抄家前一两年的事。基本上可以说,整部《红楼梦》,扣掉文学艺术的那部分,几乎满满都是作者生活的回忆啊。

所以,作文“写什么”最好的来源就是你对于生活的回忆。

那么,这个回忆又是如何操作的呢?如何将回忆转化为作文的素材呢?面对一个作文题,如何调动我们的记忆,寻找到最合适的表达呢?这堂课我们以最近的考试作文题《成长的滋味》为例,讲讲作文到底写什么。

滋味不难理解,既包括食物在嘴里的味觉,也包括食物吞下后的回味,所以这个题目不但要写出成长故事里的味道,还要写出关于成长的感悟。那么,成长又是什么呢?

我想并不是每个父母都会跟孩子聊聊什么是成长,而孩子们往往在长大以后才后悔岁月不能再重来。我想成长至少应该包括这几个因素:

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中学生不该还在过家家,不该还在用哭闹表达自己的需求。

二是不断成熟,拥有独立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学会慢慢认识这个世界,不再简单地人云亦云。

三是无论在家庭还是学校、社会,都有合适的责任感。不再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而是家庭的一份子,是社会的一份子。

四是懂得思考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至少我们现在应该知道人生的道路只能自己走,应该学会向往正直、善良、诚信、孝顺等美好的情操。

那么,生活中有些什么事可以作为我们成长的“证明”,可以表达我们成长的“滋味”呢?

我们还是来开开脑洞好了。

对于中学生而言,我们的生活圈子无非是家庭和学校,在家庭接触父母、亲友,在学校接触老师、同学。选哪个呢?这里我们选家庭吧(课堂上我们选了学校)。

回忆我们上课的日子吧,早餐总是千篇 一律吗?有没有与众不同的早餐让你记忆犹新?想想上学的路上有没有发生过印象深刻的事呢?有哪些人的特殊装扮引起你的注意和思考?放学回家是自己走还是父母接?走是怎么走,接又怎么接?父母接送的表情与语言你还记得吗?上学的日子晚上有什么特别的事,回想起每一个台灯下作业的日子,会有令你发笑的时刻吗?

又或者,想想我们一家人看过的那些山山水水?旅行除了坐车吃饭睡觉拍照有没有特别的回忆?有没有令你感动、令你特别想告诉朋友的风景和故事?

又或者,想想你的兄弟姐妹,或者你的好朋友,你是因何而喜欢他们?你们之间有什么特别的秘密?

再或者,在你的房间里,客厅里,转上一圈,拿起每个有历史的物件,好好地想想,它们是怎么来到你家的,它们又曾经和谁一起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以此物为线索,你可以写出哪些相关的人和事?

人啊,总是尽量地记忆美好,忘却伤痛,如此才能引领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坚强地走下去。回忆过去的每个美好瞬间,其实都是人生成长的轨迹。

要想找到写什么,其实一点都不难,对不对?

青年教师的教学成长之路 篇7

一、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识

在西北师大上学时, 就发现校内随处可见“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这几个字, 当时不以为然, 后来在其他的师范类院校也看到了这样的字, 才仔细地进行了品味, 顿时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 面前的路很长。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刻, 我的脑海里就时刻闪现着一句话“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赞誉啊!中华民族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古人曰:“国将兴, 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 必贱师而轻傅”。教师肩负着开启民智、传承文明的神圣使命, 承载着千万家庭的梦想和希望。

二、客观地认识自己, 完善自己

巴甫洛夫曾说:“无论什么时候, 永远不要以为自己知道了一切。”越博学的人常常越注重审视自己, 在鲜花与掌声之中, 他们没有沉醉, 没有被馥郁的花香与甘醇的香槟所迷惑, 而是用“败莫大于不自知”来时刻警醒自己、鞭策自己, 追求更高的境界。

在我参加工作一学期以后, 2005年的一次总校教学创优活动中, 我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在接下来校内的公开课评课时, 全部暴露了出来, 主要问题不是课的设计而是基本功太差, 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言不精练、废话太多、语调没有抑扬顿挫等。这使我从心底深处认识到, 自己的课虽有优点, 但仍然存在很多缺点。我很感激, 诚恳地给我提出意见的教师, 但在评课过程中的滋味可不好受。觉得自己精心准备的一节课被层层扒开, 挑得体无完肤。也好像是自己浑身长满刺, 没掩盖好, 被别人一根一根拔掉。接下来的几次公开课存在同样的问题, 我颇受打击, 心里很是沮丧, 但同时也庆幸找到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始终认为讲课是一个教师安身立命之根本, 绝不能轻视授课中存在的问题。接下来自己做了很大的调整, 但又不知效果如何, 教师都很忙, 没时间天天去听课, 怎么办?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益于一位直言善辩、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指正, 几节课后我终于知道怎么改正了。在以后的每节课我都要求自己跟上公开课一样, 严格要求自己, 做到语言精练、语调抑扬顿挫、没有多余的话等。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段时间后的一次公开课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学海无涯, 艺无止境。我知道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到现在为止我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 那就是每讲完公开课, 必然会向听课的领导和教师主动去请教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并且诚心地希望听到更多的建议或意见。

三、时刻反思, 及时总结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因此, 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们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教学行为, 从教材解读与设计、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课堂细节的处理等层面去反思。作为日常的教学, 近年来我常常用这样的几个问题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这节课, 我投入激情了吗?对教材的解读, 有更恰当的角度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可测吗?这节课中最难忘的一个细节是什么?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如果重新来教这节课, 哪个地方最值得改进?反思的深度, 决定着教学所能达到的高度。活跃在教坛上的大师们, 其实也是反思的高手, 也是通过一步步的成长, 才成为今日的“明星”。百家讲坛中的名师纪连海老师说, 要想一夜成名, 先得做好坐十年冷板凳的准备。

对于教材的处理我也是一直在思考、感悟。尤其是学生感觉较难的章节,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自己就能总结出突破的办法, 如有关滑轮、浮力的计算, 电学中电路图的识别与转换, 画复杂电路图中等效电路图的方法等。这些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难点的突破, 为学生学习物理铺平了道路, 扫清了障碍,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我深刻体会到了在现代教育形式下, 教师应不断学习,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智慧型教师。我觉得自己脚下的路还很长很长……

四、和学生相处

有人说:人世间有三件事可以赢得永久的荣誉:第一是有道德;第二是有功业;第三是有学问。我想, 这应该也是教育这条路上教师行走的力量和追求的目标。也只有这样, 教师才会对学生有感染力、辐射力。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只有成为学生认可、仿效的榜样, 才能引导学生求美、向善、向上。

让心理健康与作文教学共同成长 篇8

在作文教学中,写什么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师生的一大瓶颈。陶行知老先生认为写作文“应该去寻找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断地涌出真实的水来”。那么源头在哪里呢?源头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生活是具体的、真实的,作文就是在具体的、真实的生活中习作。其实,课程资源也是我们习作题材开掘的一个有力凭借。课程资源对于作文素材来说,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宝库:美术课中,信手涂鸦给人的享受和快乐;音乐课上,美妙的乐曲给人的感动和震撼;体育课中,和谐的运动给人的激情和勇气;数学课上,一个数字或图形给人的遐想和思索等等,都是作文的素材,而这些都是学生作文最有力和最鲜活的源头活水。当然,写作的过程是各种心理活动的过程,包括观察、分析、综合、想象等等,这些心理活动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客观生活是客观存在的,要进入人脑并最后表达出来,和老师的指导与点化密不可分。

一、点亮心理明灯,鼓励个性创作

人一遇到高兴的事儿就“一蹦三尺高”,一受到表扬心里就“比吃了蜜还甜”,这都是人之常情。那么,贫乏而雷同的语言就无法达到《语文课程标准》里所要求的“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这时,教师应该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鼓励学生鲜明的个性表达,不拘细节,及时表扬,让孩子们真正动起来;淡化作文技巧和技法,在学生习作过程中,不强调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而应让学生们浸入课堂,置身其中;力求体现作文形式的多样化,不同学生观察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因此,他们就可能需要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这样,我们就为学生的个性表达开启了绿色通道,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二、满足心理需求,师生共同评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习作评改是学生习作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习作的修改能力,在修改中得以提高写作水平。目前的习作评改还是老师唱主角,学生对这种传统的批改方式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何以让学生们发自内心地解除这种困惑呢?“评”和“改”的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应该从儿童的需要出发,给以情趣,学生的习作才会越写越好,越改越好,作文教学才能从根本上焕发生命的活力。

学生喜欢表现自我,在与人沟通和评价中有期望得到别人认可和欣赏的心理。完成习作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写得最成功的地方在作文本上体现出来,真实、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学会全面、科学地评价自己。教师批改时,要用儿童的眼光欣赏学生的“自评”,关注孩子们的闪光点。如,文中画。先让学生在习作中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片段、开头或结尾等,用笔画出来,教师再给予贴切的评价和中肯的鼓励。又如,文末写。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或写作感受批注在习作的后面,教师在批改时,可以先察看小作者的自评,这样,不但能减轻教师的批改负担,而且,教师对学生闪光处的发现能和小作者本人产生心灵契合。

为了让学生能改得兴趣昂然,我们在习作教学中还可以巧立一些“名目”,来引发学生们改作文的乐趣。如,新闻发布会。习作评改前,教师用发现的目光认真阅读学生的自评,撷取学生习作的闪光点,并在课堂上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展示出来。切记,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哪怕是一个片段,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语。又如,记者招待会。每篇习作都是学生生活的缩影,或是对生活的感悟。对教师推荐或在学生互评中推选出来的优秀作文,可以“记者招待会”的形式,让“小作者”介绍“创作”的过程。其他学生可以采访他构思的经过。再如,走进演播厅。通过课件或其他媒体,演示班级中完成较好的文章题目,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篇目,再让被选中的“小作者”朗读,全班共赏。

学生们的心理状况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之中,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应随之探究与调整。虽说,教无定法,学无定则。但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教育,都应该符合受教育者的心理特征,这是不争的事实。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北环路小学。电邮:ldy780721@

163.com)

成长的作文教学指导 篇9

七年级第一单元作文《成长的烦恼》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他人烦恼,审视自己的所谓烦恼,重新评价自我,正确面对烦恼;写作要能写出独特的认识。

2、认识自我,以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烦恼、挫折等。

【活动重点】写作《成长的烦恼》

【活动难点】正确认识烦恼,真正从心灵上解除烦恼。

【活动时间】二课时

【活动过程】

我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其实,这是成人的误解。孩子也有自己的情感和烦恼。是啊,烦恼是我们成长中不可避免的情绪。有烦恼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对待它,积极化解它,从而体验更丰富的生活情感;锤炼更坚强的性格意志;领悟更丰富的人生智慧。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成长的烦恼》,开展一次以“成长的烦恼”为话题的活动。假如你是主持人,你将怎样开展这个活动?

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教师根据学生设计的方案引导进行下一步活动。

1.投影案例:

案例1

我的爸爸妈妈老是吵架,一点儿小事就“唇枪舌战”,争吵不休,我每天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感受不到一点儿乐趣和温暖。我真不想回家了!家对我还有什么意思呢?只会增添我的烦恼!

案例2

我一直是妈妈的乖乖女,可是现在我对妈妈烦透了!只要有同学打电话来,她总会用狐疑的眼光打量我;放学我们男女生一起回家,她就会再三盘问;我出去玩,她也要追问有没有男生……妈妈怎么这样呀?我都烦死了!

(选自知心姐姐)

2、小组讨论,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来帮他们化解烦恼?推荐发言人各抒己见。

倾诉、换位、转移、沟通、咨询 成长的烦恼

现在的我们,已拋开了幼时的童稚,迈向了青春时代,当心情被长大的愉悦笼罩时,各种成长中的烦恼也接踵而来。

成长中的我们,心理开始发生了变化,我们开始对大人们产生不满;开始渴望能够长大独立;开始觉得学习压力大;开始对前方的路途一片迷茫,无法抉择自己的目标;心里开始产生一些莫名的情绪……

在家里的时候,妈妈会叮嘱我们要小心的做事,也要细心;会告诉我们这些事怎么做,那么事怎么解决;会让我们

学习做家务……这些都对我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好处。可是,我们会很不领情地觉得这是妈妈无中生有,唠叨,啰唆,甚至会开口顶撞,心里会觉得非常烦闷。这样,我们就会和妈妈很少沟通;时间一长,心中就会产生隔阂,有心事也不会向妈妈倾诉,反而更乐意向其他朋友倾诉。我们和妈妈的关系就会很难处理。这也许是我们成长要经历的时期——逆反心理时期。

在学习中,课堂上,我们有时会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学起来十分吃力。上课时我们会不自觉的开小差,心不在焉,会想其他的事情,分数会直线下降……

有的时候,我们会渐渐的不满家长和老师的约束,会渴望快点长大,能够独立,能够获得自由。殊不知这个时期的我们在大人眼中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孩子,还需要大人操心,还需要别人的关心……

还有两年,我们就将面临人生中的第一次选择——中考。我们需要选择自己以后的路,有时候我们会像一个迷失的小孩,对自己的前途一片茫然……

成长的烦恼不仅仅是忧虑,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思考,因为这是我们即将长大的标志。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个子越来越高,书包越来越重,起床越来越早,睡觉和娱乐的时间越来越少……

平淡如水日子里,我慢慢长大了,真怀念昔日的童年时

光。对于童年,我们能记起很多。那时不论年龄性别,和其他小孩子在一起玩抓迷藏的游戏,一起捏泥娃娃……那时玩得多么快乐。

“ 成长”是一个神圣的字眼,但也会引来无数纷飞的烦恼,特别是学习上的压力。

从未想过我的明天会是怎样的,不知不觉已经上了初一。初一的学习比较紧张,从星期一到星期五课程都排得满满的,根本没有时间可以玩。好不容易到了星期六,可以轻松一下了,我们不禁欢呼雀跃。.上午政治老师布置背课文,还好不多,我们用“感激”的目光送走了政治老师。

上一篇:心情不好的QQ个性签名下一篇:写给医院的道歉信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