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

2024-08-25

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精选7篇)

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 篇1

XXXX从干部队伍建设实际出发,突出“十种能力”建设,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多种培训方式并行,大规模培训干部人才,进一步提高了干部人才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建设和谐幸福米易的能力本领。

XXXX委、县政府邀请XXXX博士后,国际注册项目管理专家蒋朝哲教授到米开展了以“新村建设、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培训,全县各部门(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和相关领域专业技术人才14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主题明确,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增强了党政领导干部及专业人才加强新村建设的能力本领。

村党组织书记主任“请上来”培训。XXXX在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创新培训思路,集中在县委党校组织全县XXX个社区负责人开展业务培训。主要采取小班互动式教学、先进示范、座谈交流、领导“针对讲”、专家“专题讲”、学员“ 现身讲”等方式进行,一改过去“漫灌”法培训方式,培训成效明显。

以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处理自发迁居农民问题等为培训内容,采取课堂教学和赴汶川灾区实地参观考察相结合的方式,XXXX开展了为期30天的族副科级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

结合“和谐家园”建设主题,XXXX充分发挥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服务农村,服务党员、干部、群众作用,率先在全省启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走进“做幸福女性筑幸福家庭,共建

和谐幸福米易”的农家女大课堂培训活动。培训活动采取播放电教片、现场互动和示范等方式进行,将送学到全县12个乡镇。

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 篇2

《人民日报》北京5月6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办好中国的事情, 关键在党, 关键在人, 关键在人才。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要加大改革落实工作力度, 把《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落到实处, 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向用人主体放权, 为人才松绑, 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 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 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 激励广大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聪明才智。

学习贯彻《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座谈会5月6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座谈会上指出,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人才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特殊重要性, 就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要认真学习领会、很好贯彻落实。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是构筑人才制度优势、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的战略之举。要围绕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围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围绕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 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实现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要加快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体制, 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 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 健全市场化、社会化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 更好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要强化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 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引进、保障机制, 着力解决人才管理中行政化、“官本位”问题, 解决人才评价中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问题, 解决科研成果转化难、收益难问题, 让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坚持党管人才是中国特色人才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 各级党委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 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 改进党管人才的方式方法, 健全联系专家工作制度, 切实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真诚同各方面人才交朋友, 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 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希望广大人才增强国家担当和社会责任, 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用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传达了习近平的重要指示并讲话。他说,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按照中央部署要求, 结合各地各部门实际, 把《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创造性地贯彻好、落实好。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充分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中的主导作用, 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政策环境, 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摘自2016年05月07日《人民日报》, 内容有删节。)

加大高校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力度 篇3

从事国际传播需要具备四个方面的基本素养,即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比较渊博的国际知识、相当高的外语水平和掌握前沿的国际传播技能。实踐证明,依托现有的高等外语院校,我们可以在较短期内培养出国家急需的国际传播人才。

1.在高等外语院校集中开设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基地。可以在外语院校中选拔学生进行培养,也可以在所有的高等新闻院校中进行选拔,然后在外语院校中的基地进行培养。这样的培养方式可以克服因外语能力差而难以有效开展国际传播的弱点,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一批从事国际传播的人才。

2.高等外语院校在注重语言、文化教育的同时,要继续开展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的研究,使学生具备进行对外传播的国际知识、文化底蕴和对国际形势的研判能力。高等外语院校普遍都开设了国际关系、国际商务法律等专业,要利用专业的手段和新颖的内容,培养外语和专业知识强的复合型人才,使培养的人才更符合国际传播的新要求。

3.熟练驾驭包括通用英语和其他外语是有效从事国际传播的基础和前提。无论是中国新闻的对外传播还是国际新闻的传播,语言都是最基本的条件。

4.注重培养信息时代全媒体传播技能。一些新闻院校已经开始重视国际传播的前沿技术的学习和研究,由于高等外语院校语言条件的优势,所以能够比较快地掌握、教授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 篇4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

为适应企业业务的迅速发展,公司加大了对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力度,但是,在人才选拔或人员晋升等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公司一直欠缺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过渡依赖评选人员的主观评价,人岗不匹配的现象也比较常见。

基于此,公司领导也提出引入能力素质模型,借助科学的管理手段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通过以下两大方式能够加大对管理者及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

第一,建立科学合理的能力素质模型

从职业能力、职业意识、职业品德三个维度设计评价指标,对员工进行综合评价,三个评价维度涵盖了员工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等多个方面,既能保证人才的专业性,也能将员工的工作态度、职业素养考虑其中,保证了对员工评价的全面性,其中,职业能力包括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职业意识中包括成本意识、风险意识等,职业品德包括遵章守纪等。并对每一个能力素质要素进行解析,深刻挖掘该要素的内涵,并提炼出其所对应的培训要点,建立系统的培训课程体系。

第二,人力资源管理业务联结

能力素质模型的搭建对多个环节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比如人才招聘、员工培训、人力资源配置、后备人才培养、绩效管理、人才激励等)都有着直观重要的作用。企业可通过能力素质模型的搭建和能力评估来评价员工在能力素质方面的差距以及可改进的方向和程度。同时,各个岗位所要求的能力素质及标准一旦被确定,企业就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促使员工进行学习,达到岗位要求。

按照评价要素的种类及标准的不同维度,根据各类型岗位的特点,分别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合本类型岗位的评价要素,并且在选取时从质量和数量两方面考虑。如对于技术类岗位,所考虑的评价要素中可以是掌握技能的种类数量,是否掌握该项技能以及所掌握的种类的多少,体现的是能力要素,主要是从质量角度来考虑; 同时,还要考虑其在掌握这项技能后,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及工作量的大小,这个主要是从数量的角度来考虑,以避免有能力者不干活的现象的出现。

如何加大统战工作宣传力度研究 篇5

信息技术是世纪的先进生产力,如同在人类历史上蒸汽和电力的运用曾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一样,信息化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当今世界的面貌,也改变着传统传媒市场的面貌。特别是以互联网、卫星电视、有线电视为代表的现代传媒通过改变公众获得信息的途径,加速了新闻的全球化步伐,使传统媒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现代传媒作为现代化的宣传工具,是统战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和基本载体,是宣传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的喉舌,是展示统一战线精神风貌的窗口,是增强统一战线凝聚力和影响力的桥梁纽带,对交流经验、指导推动各个领域统战工作的开展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新的世纪,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传媒不断加大我县统战工作的宣传力度,这是我县统战工作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县统战工作在新形势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统一祖国、科教兴国做出新贡献的有力保证。

一、现代传媒有利于加强统战工作宣传力度的几个基本特征

1、宣传目标的多元化。现代传媒在从事市场和经营活动的同时还具有重要的非经济效益目标,其中包括宣传某种思想、灌输某种意识形态、提倡某种信念、行使某种权利或社会影响力等。

2、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现代传媒的传播系统通常本身就具有双向渠道,如互联网上的电子信件、电子论坛等都具有充分的互动功能。传播过程双向性的增强将大大改善传统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的被动地位,增加了传受双方的互动性。

3、传媒资源的丰富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现代传媒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媒介资源。传媒资源的丰富化改变了少数

大众传播机构垄断资源的状况,为更多的社会成员、群体和组织成为能动的传播者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时,多媒体技术为人们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输提供了空前便利的条件,有助于提高传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4、传播受众的广泛性。任何人无论其性别、年龄、社会地位、职业、文化层次如何,只要他接触到现代传媒传播的信息,便是受众的一员。受众的广泛性,意味着现代传媒的传播是以满足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信息需求为目的的大面积传播活动,也意味着它具有跨阶层、跨群体的广泛社会影响。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称,截止去年底,我国网民人数已达万。目前的网民人数将会更多。

5、信息传播的全球化。现代传媒把人类的传播活动范围扩展到了整个世界。据统计,在去年底,仅欧洲和亚洲各国发射和管理的通信卫星和广播卫星就已经突破了一百颗,这些卫星中的大多数都具有跨国传播功能。而在互联网领域,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数据,到去年底,互联网已经联通了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通过这个网络,用户可以实现全球范围的信息检索和传输。

现代传媒的以上几个基本特征,有利于我县统战宣传部门进一步宣传新时期的统战方针、政策,强化广大人民群众的统战意识;有利于广大统战对象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参政议政,为我们的改革和发展献计献策;有利于形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增强新形势下我县统战工作宣传的实效性;有利于向海外人士宣传祖国建设和发展的形势和成就,增进友谊,加强合作,吸引人才;有利于我们在对外交流活动中加强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出国留学人员的联系,增强对外科学、技术、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祖国事业的发展。

二、利用现代传媒加大我县统战工作宣传力度的主要内容

1、转变观念,加大对新时期我县统战工作认识的宣传。

在新时期,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绝不能削弱;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绝不能动摇。我县统战对象整体层次高,汇集着一大批社会上有影响、政治上有地位、学术上有造诣的党外人士,他们在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各个方面所起的作用以及产生的影响较大。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重视并切实抓好我县统战工作,既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巩固和发展整个爱国统一战线的必然要求。因此,利用现代传媒加大新时期我县统战工作的宣传力度,就要倡导和树立大统战、大宣传的观念,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统战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对深化统战工作认识的宣传。

深化对统战工作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充分认识统战工作在国家和社会中的战略地位。统战工作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必然要求,它事关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政权的巩固,事关民族团结、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统一战线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和今后,都是我们党的一大法宝,不能削弱和缩小而必须加强和扩大。要树立统战工作的全局观念和战略观念把统战工作看成是各级党组织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第二,充分认识统战工作在高等教育中的战略地位。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将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我县统战工作,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我县党的建设和发展,关系到国家改革、发展和稳定,事关全局,事关未来。因此,要切实克服统战工作无所谓的思想,强化法宝意识,自觉运用好统一战线这个法宝,牢牢掌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保证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2、明确重点,加大对我县统战工作政策的宣传。广泛开展我县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普及教育活动,历来是我县统战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我县统一战线组织和成员比较集中,如民主党派、党外人士、无党派知识分子、三胞及其眷属、出国归国留学人员、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等,与其

他单位相比数量明显较多。在现代传媒充斥传媒市场的新形势下,广大统战对象既是新时期统战理论和政策的学员,又是统战理论和政策的传播者,他们将在各自联系和工作的范围内,发挥着推动统战宣传工作的作用。利用现代传媒加大新时期我县统战工作的宣传力度,就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大团结、大联合为目标,以普及统战政策、增强统战意识、优化统战工作环境为核心,以面向党员干部、面向统战对象、面向全体师生员工为重点,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和工作大局,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新形势下的我县统战工作提供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要通过统战方针政策的宣传,使广大民主党派成员认识到与时俱进的执政党,需要与时俱进的参政党,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思想政治基础。

3、围绕主题,加大对发挥和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积极性的宣传。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队伍中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同时,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工作。

4、统一思想加大对增强我县干部统战意识的宣传。统战工作的本质是大团结、大联合其根本任务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目前,在我县部分干部中存在着一个认识误区:认为教学科研是硬任务,统战工作无足轻重,从而对统战理论不学习,政策不研究,有的甚至对新时期统战对象都搞不清楚。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关键还是缺乏统战意识。统战意识就是人民群众意识、团结意识、政治意识。利用现代传媒加大新时期我县统战工作的宣传力度,就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特殊优势和作用,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宣传、教育工作,把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引入到各级干部学习和培训中,以增强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统战意识。

要通过统战意识的宣传,使我县各级统战干部努力成为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推动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者。我县作为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阵地,更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的特殊优势,通过制作凝聚网站等,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统战意识宣传,形成良好的统战工作氛围。

5、着眼发展加大对统战理论研究的宣传

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行动方向。统战理论研究是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县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我县统战工作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加大对新时期统战理论研究的宣传。原因在于:其一,新时期我县的统战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统战工作呈现出领域扩大、内容增加、情况复杂和任务加重的趋势。为适应形势的发展我县必须围绕中心任务并结合当地实际深入开展统战理论研究。其二,我县在统战理论研究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一是我县涉及面广,统战对象集中,是统战工作的重要领域和统战理论研究的传统阵地。二是我县有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实践经验丰富的统战干部队伍。三是我县有相关的学科专业,人才荟萃,有不少从事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他们在统战理论研究方面很有造诣。其三,随着我县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可避免地会触动一些部门或个人利益,互相间难免产生某些矛盾和摩擦,甚至会引起冲突,处理不好,可能触发甚至激化一些不稳定因素影响我县改革的顺利实施。作为统战部门理应首当其冲为党委当好参谋助手。因此,统战部门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掌握情况,才能取得协调关系的主动权,才能更好地为党委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才能总结经验教训,促进自身建设,把统战工作做好。

总之,统战宣传工作是统一和提高全党对统战工作认识的重要手段是让全社会了解、关心和支持统战工作的重要方法,也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加大对我县统战工作的宣传力度,是我县党委进一步统一思

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 篇6

我国是农业大国, 农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广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包含市场流通服务多元化、生产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集约经营规模化。它形成产、销、加工一体化的一条龙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有效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并向高级化方向发展。

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这种转变, 本质上需要由知识与技术的集约来实现。这就需要农业产业化人才在生产、经营和服务各个环节中进行大力推动。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人才需求仍有很大缺口, 因此农科院校需要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智力、人才与科技支撑, 负有培养农业产业化人才的重任。农科院校理应在农业产业化发挥更大的作用, 加大农业产业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 农业产业化又将促使农科院校在教育结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式上作出相应的调整。那么, 农科院校在农业产业化中能发挥哪些作用呢?

一、农科院校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

(一) 开展农业产业化人才培训, 为农村输送优秀人才

学校可根据农村产业化发展的需求来设置专业和课程, 如开设的农学、果树、植保、蔬菜、畜牧等专业, 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培训体系, 为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培养“下的去, 用的上, 留的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些学生毕业后将活跃在农村基层, 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

学校还可以帮忙培训地方选送来校学习深造的农村实用人才, 普遍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科学文化和专业技能素质, 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

(二)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程度与农业技术贡献率息息相关。农科院校应发挥多学科优势, 把学校教育与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为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持。

学校通过建立“产、学、研、用”合作系统工程, 与当地企业、科研等单位互动。通过专业教师进入企业, 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入学校, 加深与企业之间的双向合作与交流, 为地方区域经济建设提供高水平科技支撑, 有力地推动农业科技的开发、推广。

(三) 服务龙头企业

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对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一般龙头企业普遍缺乏创新资源和配套能力。农业院校可通过整合相关学科力量, 成立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为龙头企业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如整合计算机、网络专业与物流管理专业, 为中小企业物流配送提供技术方案等。

农科院校还可为龙头企业输送产业化优秀人才。学生毕业后服务于农业基地 (公司) 、农业服务中介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等龙头企业, 利于壮大龙头企业规模。

二、农科院校需要培养的农业产业化人才类型

我国目前缺乏大量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科技人才和产业化管理人才, 从而影响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这两种人才也是农科院校需要重点培养的人才类型, 下面具体论述:

(一) 农业科技人才

农业科技人才在产业化各环节主要起以下的作用:

1. 指导农民提高生产技术和掌握先进农业机械操作。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是向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大农业发展, 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减少投人, 增加产出, 达到增产增收。其目的是要摆脱自然条件的制约, 在人工创造的可控环境条件下连续作业, 以实现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

因此, 需要大量的相关人才帮助农民掌握农用机械相关知识, 运用先进的农业机械从事农业生产。还需要专门从事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与推广的人才。他们掌握了农林牧副渔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能够在产前、产中各环节提供全方位的有效的技术服务, 指导农民进行生产。

2. 指导农民对农产品贮藏、保鲜、深加工与包装。

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生产的继续、发展和深化。只有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 才能保证农产品高附加值的实现和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产值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只有40%左右, 而一些发达国家农产品约70%左右产值是通过产后的贮运、保鲜和加工等环节来实现的。由于我国缺乏农产品的保鲜、贮藏、加工和包装的技术、经验与人才, 农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要使农业产业由目前低效益产业向高效益产业转变以适应市场需求, 就需要进一步对农业初级产品进行加工、保鲜、贮藏、加工和包装, 以提高农产品的深加工程度。这就需要大量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 如机械加工、食品加工工艺等技术, 能切实搞好农产品保鲜、贮藏、加工和包装的人才。

3. 帮助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标准体系。

科技人才先要帮助农民掌握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其次, 督促农民严格按规程操作、施用生物肥、药, 推广防虫网、杀虫灯等先进设施, 以生产无公害农产品。

科技人才还可以帮助建设农产品的安全标准体系, 如建立监督检测, 强化安全标准生产的措施等。

4. 帮助农民提高科技素质。

事实证明, 一个地方转化科技最新成果的速度越快, 品种技术的更新也就越快, 农民接受新生事物、转变观念也就越快, 同样农业产业化发展速度也就越快。要适应买方市场, 必须不断更新品种, 提高科技含量才能做到。

农业科技人才可以帮助农民大胆引进科技新成果, 使用新肥药种, 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从而增强农副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也帮助农民提高科技素质。

(二) 农业产业化管理人才

农业产业化需要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这种“能人”按其在产业化各环节所起的作用, 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农产品营销人才。

农业具有的周期长、易受不可抗力侵害的特点。为了获得准确的市场需求信息、避免盲目生产, 需要大量的农产品营销人才来帮助个体农民发现市场需求、开拓市场、抵御风险, 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这些农产品营销人才一般都聚集在产业化组织中。产业化已越来越为广大农民所接受, 加入各类产业化组织的农户呈逐年递增态势。而产业化组织负责“产后”服务, 开拓市场, 促进销售以带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2. 连接产、供、销各环节的管理人才。

目前加工企业大多数为植根于乡村的私营企业, 它的生产原料大部分由当地供给。如果企业生产原料得不到保障, 企业就难以运转。现在大面积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集约化经营方式, 许多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连接还较为松散, 部分农民不按订单合同办事、单方毁约的事件时有发生, 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这其中有农民素质的高低问题, 还有农业组织形式的调整和完善问题, 以及管理人才不足的问题。

因此, 需要有善于整合并优化农业产业化各要素资源的能力的管理人才, 帮助连接各环节并兼顾农户、企业、消费者各方的利益, 形成紧密的利益集团。

3. 帮助农民增强市场观念、职业道德、法制观念的人才。

一些农民的小农意识, 缺乏市场观念已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 农产品质量保障要求农民必须有一定的职业道德和思想素养。有些农民缺乏职业道德, 不顾农药的残留期, 刚喷完农药就上市, 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构成威胁。农民还须增强法制观念, 增强信誉意识。这样才能够依法办事, 又能通过法律讨回自己的利益。

因此亟需有帮助农民增强市场观念、职业道德、法制观念的人才, 这些也是要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农科院校面临农业产业化人才培养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农科院校特色鲜明, 在服务地方农业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农业院校要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向培养农业产业化人才方面倾斜, 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下面就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做一些探讨。

(一) 师资问题

对于农业基础课所需的师资, 农科院校大多能够自身解决。对于部分专业课, 农科院校已有的专业师资亦可解决, 甚至部分课程为农科院校的特色或专长。

面向培养农业产业化人才所缺少的师资, 农科院校可以通过引进、外聘专职教师、聘请社会兼职人员, 或本校教师外出进修等途径加以解决。部分新课程也可采取联合培养, 甚至采取让学生跨校选课的方式加以解决。还可聘请专家到校传授农业、水产、畜牧、林业等农业实用技术和举办专题讲座, 组织学生到相应企业进行生产培训等加以解决。

(二) 试验基地问题

依托学校现有的实验、实习基地, 围绕设施农业、林业经济、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业的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 加强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建设一批品牌特色专业。

对于农科院校缺乏的实验基地, 可与各类企业全方位合作, 包括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建立科技园区等。利用社会大农业资源的优势,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农业产业化, 需要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农业生产经营者。目前, 我国农业从业者素质偏低, 农业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偏少, 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农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突出为农业产业化服务这一重点, 有所取舍, 办出特色。加大农业产业化需要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最终使农科院校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 懂专业、善管理、会经营, 寻找商机, 迎接挑战。

摘要:本文论述了农科院校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 指出农科院校应加大农业产业化人才的培养力度。本文还就农科院校培养农业产业化人才的类型、以及在培养产业化人才方面将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做了探讨。

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 篇7

【关键词】教学改革;汽车;士官人才;培训

近年来,汽车士官升级培训日益成为相关专业院校训练任务规划的重要方面。随着培训量的不断增加,如何贴近部队人才需求,结合培训对象实际,加大自身教学改革力度,不断提高汽车士官才人升级培训的质量,正成为专业院校日益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加强顶层设计,科学构建人才培养目标模型

加强教学改革,顶层设计是关键。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者来考虑。初级汽车士官人才升级培训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熟悉汽车专业相关知识和初级士官岗位业务理论知识;能力目标:掌握汽车专业技能和开展初级士官岗位专业能力;情感目标:热爱所从事岗位,为在专业上继续发展打好基础。

中级汽车士官人才升级培训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熟悉车辆装备结构、使用、维修和故障诊断与排除等专业知识,具备开展组训和实施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能力目标:业务技能好,具备胜任“四会”教练员和班长业务能力;情感目标:努力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成为行家里手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高级汽车士官人才升级培训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熟悉相关专业领域知识,了解汽车分队战术、技术保障、指挥管理、伪装防护等理论。能力目标:掌握相关专业领域装备使用、维护和故障排除技能,具备开展野战条件下车辆装备操作使用、抢修急救和组织管理工作能力;情感目标:具有“一专多能”成就感,为汽车士官队伍建设与发展起到带头模范作用。

二、强化目标引领,合理优化升级培训内容体系

以初、中、高级汽车士官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为基础,科学设计培训内容。技术目标塑造上要从掌握本专业知识与技能开始,逐步向纵深层次延伸,同时兼顾横向相关专业方向拓展。专业岗位目标塑造上要以初级汽车士官岗位业务需求为基点,逐步向开展组训、指挥管理、技术保障等岗位业务延伸,努力找到两条线路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合理优化培训内容。

教材是培训内容的主要载体。汽车士官升级培训教材建设要突破学科本位、课堂中心、强调知识系统性逻辑性,重理论轻实践等陈旧观念的束缚,树立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理论知识适度实用、注重岗位任职能力培养的理念。教材内容要精而新,题例与实际结合紧密,结构科学合理,形式灵活多样,便于动态更新,便于教学双方,与汽车士官升级培训特色及不同培训层次要求相适应。

三、坚持分级分类,不断改进升级培训方法手段

针对汽车士官人才升级培训的特点和规律,初级士官升级培训重在夯实专业理论、岗位技能和工作作风等方面,侧重系统培训和理论灌输。这一时期,尽可能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中级汽车士官在初级基础上纵向要延伸专业技能,横向要丰富专业内涵,重在提升和拓展。这一时期,尽可能采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高级汽车士官主要结合驾驶岗位,从技术、战术、组织管理三大领域之间进行拓展和巩固,偏重岗位实践和锻炼。这一时期,尽量采用任务牵引、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此外,还要注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将复杂的汽车结构原理进行直观的展示;使用模拟器材模拟车辆装备的使用、维护以及故障诊断与排除,充分发挥训练模拟系统不受时间、地点和天气影响的优势,减少实装训练时间,降低训练损耗,提高培训效益。

四、注重实践操作,着力加强升级培训教学保障

高效的教学保障体系建设是决定汽车士官人才升级培训成效的物质基础条件,因此,必须充分认识教学保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研究其规律特点,构建高效、完善的教学保障体系。一方面要完善教学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专业教室、多功能教室、操作实习室、驾驶技能综合训练场,努力实现教学设施的配套化、高技术化和功能多样化。另一方面,要加大车辆装备保障力度。汽车士官人才升级培训操作技能要求高,车辆装备保障必须要打破常规、精心准备,及时将性能先进、科技含量高的装备配属到教学系统中去,使其先于部队、优于部队。同时,加快模拟实装器材的研制使用,增加自动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培训设备的配备。

五、突出能力考核,探索改革升级培训考核模式

为适应新一轮军事变革,借鉴地方职业技术教育模式,汽车士官人才升级培训重点要围绕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两个路径开展工作。从实际情况看,驾驶专业技能考核结合正在实施的驾驶员职业技能鉴定已经形成了良好态势。主要是岗位能力考核依然沿用传统模式,亟待改革与创新。在汽车士官人才升级培训中,要把阶段考核与全程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课程考核相结合,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坚持把以岗位能力考核为重点的新型考核方式作为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探索以专业考核代替课程考核,确保培训质量和效益。

六、围绕“双师型”目标,全面提升教员能力建设水平

高质量的汽车士官人才升级培训,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员队伍。在汽车部(分)队中,很多士官既承担着组织管理的职能,也承担着本专业技师的职能,这就需要承担升级培训的专业院校要有一支具备教员与技师双能力的专业教员队伍。没有“双师型”教员队伍,实践性教学目标不可能得到有效落实。要加大岗位培养力度,积极扎实有效的组织好院校教员到部队代职锻炼或任职交流,有计划地安排教员到军内外院校、科研机构、汽车生产厂家培训,减少直接从院校毕业的教员承担士官人才升级培训教学任务,增大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部队专家和优秀教员到专业院校任教或任职交流力度,不断使教员队伍知识机构合理、动手能力较强、教学技能娴熟、职业经历丰富。

参考文献:

[1]于照光,刘东岩,钱叶平.抓好士官升级培训须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J].海军士官,2011(6).

[2]季书民,吕子勇,李宜军.防化装备维修士官人才培养探析[J].防化学报,2012(4).

上一篇: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挫折与启示下一篇: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冷门我要如何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