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基于教材的群文阅读教学之路

2024-06-15

探寻,基于教材的群文阅读教学之路(通用2篇)

探寻,基于教材的群文阅读教学之路 篇1

——以五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为例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马鞍镇山海小学

赵秀琴 联系电话

*** 邮编

312072

【摘要】

关于阅读教学,不断有人做出尝试,越来越多教师不满足只教课本,尝试自己做教材的开发者、建设者。目前,得到了广泛传播的有:“新教育”课题组的整本书共读,提倡师生共读经典儿童文学作品;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用两周时间教完教材,其余时间补充大量选文;陈琴老师的素读经典,课本之外,补充大量国学;蒋军晶老师的群文阅读,课本之外,补充大量主题性群文……相比而言,本人比较崇尚基于教材的群文阅读教学。下面本人将以五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为例从自己对基于教材的群文阅读教学的探索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 基于教材

群文阅读

尝试策略

关于阅读教学,不断有人做出尝试,越来越多教师不满足只教课本,尝试自己做教材的开发者、建设者。相比而言,本人比较崇尚基于教材的群文阅读教学,基于对群文阅读的理解,本人根据教材在群文阅读教学上也尝试了一些做法,现以五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为例谈谈自己在践行群文阅读之路上的初略尝试。

(一).一篇带多篇

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是《古诗词三首》,这三首诗分别为吕岩的《牧童》,杨万里的《舟过安仁》和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这三首诗词都是描写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天真烂漫的童趣。在教学完文中的内容后,我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古诗书中还有哪些诗词同样也是描写儿童这样的生活和天性的。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一会儿时间就找到了很多首,如《牧童》、《所见》、《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等,然后我结合学生的一本《同步阅读》,一起学习了《池

上》《溪居即事》和《牧童词》。学生学得高兴,学得轻松,通过学一篇课文带学了多篇课外阅读,可谓一举多得!

(二).一篇带一本

在学习《冬阳童年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时,我借机向同学们介绍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和萧红的《呼兰河传》,并把学校图书馆里的50本书借给每一个学生看,于是略有效仿管建刚老师那样的“林海音周”和“萧红周”拉开了序幕。看得快的同学一个星期就看完了,我要求他们看第二遍第三遍。一个月下来,每一个同学都看完了这两本书,于是,我们就进行了一次特殊的班级读书会——对比阅读,简称“比读”。对比阅读就是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甚至两本书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进行比照、鉴别,这样即可开阔眼界,活跃思维,使知识更充分、深刻,又可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新课标强调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在这次阅读活动中我让学生同时读了两本书,所以我觉得此时运用比读的方法进行班级读书会更合适更有效些。那么,在这次班级读书会上要进行有效的比读,就必须找到文本间能够比照的“切合点”,如果老师没有给学生一定的比读“切合点”,学生很难说的清楚,于是我给了学生几个参考点:

1、两本书的共同点是什么?

2、两本书有哪些不同点?(可以从主要内容、文字特点、语言风格、作者背景等方面进行考虑)。然后几个小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学生分别从以上几个方面作了相互交流和比较透彻的分析,我没有想到学生能读得这么深入。譬如林海音的文字总是用善良的、美好的眼光看待世界,而萧红的文字自由洒脱,充满野性的童心。再如,林海音的童年生活比萧红幸福很多,萧红的作品中只有和祖父在一起的时间才是快乐的。可见,比较阅读可以让我们的眼光更深邃,思考更深刻,见解更独特,能发展学生的阅读及分析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和深刻性。这次我采取的“一篇带一本”的策略虽然持续的时间比较久,但我们班语文教材的教学进度并没有比平行班落后,反而有所超前。因为被这些经典文学浸泡过的孩子,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大大提升了。如果总是抓住语文教材中的几篇课文训练来训练去,就好比一条鱼在一个脸盆里,拼命摇头摆尾,也终究学不到真本领。以“一篇带一本”的阅读策略其实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可以在很多地方运用,如也是本册书中第五组课文都出自

古典名著,《史记》、《三国演义》、《西游记》等都可以带领学生整本阅读。

(三).一篇带多本

本单元的第四篇课文为《童年的发现》。关于这篇课文的阅读我采取了以“一篇带多本”的策略。《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儿童惊人的想象力和求知若渴、敢于提问、不断探索、刨根问底的特点。像这样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有很多,如《长袜子皮皮》、《草房子》等。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结合学习了《长袜子皮皮》的节选片段。

皮皮的果园实在可爱。说实在的,它保养得太糟了,可是有一大片从来不割的可爱青草,有很老的玫瑰树,开满白的、黄的和淡红的玫瑰花。这些玫瑰花的品种也许不怎么好,可是香气扑鼻。这里还有不少果树,最好的是一些很老很老的橡树和榆树,爬起来简直没说的。

汤米和安妮卡的果园里可惜就少可以爬的树。他们的妈妈老怕他们爬树会掉下来跌伤。因此他们从小到大没怎么爬过树。这时候皮皮说:

“爬上那边一棵橡树怎么样?”

汤米听见这主意高兴极了,马上从院子大门上跳下来。安妮卡有点犹豫,可看见树干上有大树瘤可以停脚,她也觉得不妨爬爬,一定很好玩。

离地几米橡树就分成两叉,交叉的地方像个小房间。三个孩子马上在那里坐下了。橡树在他们头顶上张开浓密的树叶,像一个绿色的大天花板。

“咱们可以在这儿喝咖啡”皮皮说。“我这就进屋去烧。” 汤米和安妮卡拍手叫好。

皮皮很快就烧好咖啡。小面包她头一天就烤好了。她站在橡树底下,动手把杯子扔上去,汤米和安妮卡赶紧接。可杯子一再让橡树接了过去,两个杯子打破了。可皮皮又跑回家拿来新的。接着轮到扔小面包,小面包在空中飞了半天。至少它们一个也没打破。最后皮皮用头顶着咖啡壶上树,口袋里放着一瓶牛奶,还

有一小盒糖。

汤米和安妮卡觉得从来没喝过味道这么好的咖啡。他们不让每天喝咖啡,只有人家请才喝。现在总算有人请他们喝咖啡了。安妮卡洒了点咖啡在大腿上,先是湿而暖,接着是湿而凉,可她说完全没关系。

等咖啡喝完点心吃好,皮皮把杯子扔到下面草地上。

“我要看看现在的瓷嚣质量好不好,”她说。一个杯子和所有三个碟子都经受住了考验。咖啡壶也只摔坏了壶嘴。

……

过了一会儿,他们听见当当响,汤米和安妮卡家打钟叫他们去吃晚饭了。(1)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2)“汤米听见这个注意高兴极了。”“这个注意”指什么主意?汤米为什么听见这个主意高兴极了?

(3)你希望拥有皮皮这样的好朋友吗?为什么?

(4)《长袜子皮皮》是瑞典儿童文学家阿林格伦的作品,故事中的皮皮和她的伙伴们作了许多有趣而又有意思的事。建议你找来这部作品读一读。

在此基础上我把《长袜子皮皮》这本书发给学生人手一本,开始了“林格伦周”,接下来还将继续开展“曹文轩周”。相信效果肯定不错。

(四).一篇带整单元

这一组课文是以童年为主题,其下分设《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儿童诗两首》及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在学习《儿童诗两首》时,我把整单元内容的复习也整合在了一起,也就是学一篇课文融合整单元的课文。因为《我想》这首诗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就像《冬阳童年骆驼队》和《童年的发现》里的小作者一样,充满着美好的幻想。《童年的水墨画》里展现了三幅儿童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画

面,正如《古诗词三首》和《祖父的园子》里描绘的儿童那样生活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童性。所以学这篇课文可以带动复习其他几篇课文。同时,我还设计了写作的过程,让学生回忆自己童年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事进行创作,编一首小诗,说一段故事,这样一来就把口语交际和习作也结合在里面,即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基本完成了以一篇带整单元的目的。

上述阅读的策略也可以运用到其他几册或其他几单元的阅读教学中去,关键是教师如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合理选材和安排。如学《猫》这课时,可以把老舍的《母鸡》等结合着读,进行对比阅读。虽然我们一线老师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开辟自己的阅读领域,但只要我们能在一学期内把基于教材的群文阅读活动认真地进行一两次,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肯定会有所提高。

探寻,基于教材的群文阅读教学之路,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的教学理念,我一直在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晓军等.群文阅读教学探索[J].小学语文教师 2013.05 [2]岳乃红 蒋军晶等.主题阅读和群文阅读[J].语文教学通讯 2014.3 [3]陈波.比读,打开名家名篇教学另一扇窗[J].教学月刊 2013.11 [4]《语文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年版

【作者简介】

赵秀琴,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马鞍镇山海小学教师

探寻,基于教材的群文阅读教学之路 篇2

【关键词】群文阅读    教学策略    课外阅读     教材

一、自主选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将教材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选文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所选取的文章要能够与教材文本主题呼应、深度相当,篇幅也不能过短或过长,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多篇文章之间的结构差异、对同一事物或场面的描写侧重,以及作者的不同用意等,真正达到比较阅读的目的。

根据“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笔者建议教师在选择文章群的时候可征求学生意见,在教师已经筛选出的10篇文章中进行投票,得票最高的前三名进入课堂教学的群文比较阅读环节,剩下的文章则作为学生课后的消遣读物,可读可不读。也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围绕某一阅读目的来搜索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进行阅读,不一定要全体学生都读同样的文章,以体现新型阅读教学的个性化和人性化。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研究某种文体的文章,而某些学生则格外欣赏某位作家的文笔,另一部分同学又痴迷于修辞炼字,那么他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与教师所确定的阅读主题相关的文章,在课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各抒己见的平台。这样的群文选定方式有效避免了学生的审美疲劳和阅读倦怠,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整合资源、提取信息的能力。而且,在自主筛选文章的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大量与教材内容相似的作品,浏览到各种体裁、各类作者的文章,这在无形之中增大了他们的阅读量,拓宽了他们的眼界,对他们阅读速度和文学素养的发展都有积极影响。

二、多方讨论,发展学生的感悟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阅读不仅仅是为了积累词汇和写作技法、增长见闻,同时也是为了深化思维、陶冶情操。所以在结合课外读物开展群文阅读时,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推论、比较、猜测、反思等方法对文本进行探究性思考,充分与作者对话,悟出生活的智慧。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五单元《关注科学》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可事先在班级内做一个小调查,了解班上的学生都对科学领域哪一个具体的研究项目感兴趣,比如克隆、时空穿梭、航空等,然后选择主题或内容与这些相关的科技文,极大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讨论热情。这类科技文能够使学生认识到严谨、客观、准确也可以是文章的评判标准,同时也可以给他们广阔的空间任思想飞翔。如“机器人会不会取代人类”“科技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和灾难”“如果你是科学家,你最想发明什么”等,这些都可作为议题供学生们讨论,让他们在互相交换思想的过程中渐渐发现科技文也并不是冷冰冰的数据和事实报道,掺入个人对未来的神往、对人性的思考、对科技的期冀会更加精彩。讨论的最终目的也不是为了得出什么重要的结论,而是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辩论能力,发展学生的感悟力和理解力,激发他们对于生活、文字、表达的热爱。

总之,教师要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讨论空间,让他们得以抒发各自的独到见解,在集体阅读的过程中做到求同存异。 因为只有在师生同读共议、分享阅读感受的过程中,学生们才能享受到群文阅读的快乐,找到阅读的自信感,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三、应题仿写,巩固学生的阅读所获

所谓“读写不分家”,大量的阅读思考实际上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而服务的,所以教师在组织群文阅读时要有意识地将读和写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实现学生能力的迁移和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

群文阅读的筛选依据是多层次、多角度的,阅读时的议论主题也是丰富多样的。在写作时,教师只需从这些主题当中挑选出一个侧重点作为学生的写作依据即可,让他们进行仿写、扩写、点评文章或是自主创作,至少让群文阅读的效果“跃然纸上”,让他们通过前后不同阶段的作业对比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树立起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培养阅读兴趣。比如以人物为主题进行群文阅读时,我们就让学生围绕“我的朋友”“最可爱的人”“巴金笔下的人”等选题展开自主创作;以游记为主题进行群文阅读时,就可让学生写写景、记一件事、介绍一个景点;学习古诗时,可让学生试着作作诗,等等。偶尔也可以以小组开展仿写比赛,以“顶针”为例,看哪一个小组能够“顶出”更多的句子,哪一个小组就获胜。这样的形式无疑给我们的课堂增加了趣味与生机。而且,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创作的这些文章保留备份下来,在下一次相应主题的群文阅读训练中加入到阅读文本中去,和大师们的作品一起拿来给班级同学分析研究。这是一种变相鼓励的方式,对于该名学生来说是无限光荣,对于全体学生来说则是诱人的光环,因而能够在班级中掀起一阵爱读书、好写作的风气。

不仅如此,学生通过作文形式抒发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阐述对所读文章的理解,表达对文学大家的欽佩,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阅读积累的习惯,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经历及写作目的等,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感悟主题的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也给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和思想状况提供了一条良好的途径,进而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差异给予相应的指点,有效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群文阅读的篇数及深度,提高教学效率。

四、结语

群文阅读是扩大学生阅读面、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的一条良策,望广大语文教师能够广泛采用、好好利用,以弥补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不足,发展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形式、新面貌。

【参考文献】

[1]袁义星.基于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阅读教学探索——中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及其价值取向摭谈[J].新课程(下),2014(6).

上一篇:《瓦尔登湖经济篇》读后感下一篇:重阳节主题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