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西湖教学设计

2024-08-21

小学课文西湖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小学课文西湖教学设计 篇1

本文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就是因为课文中的语言是诗一般的语言,所以教学时颇感吃力,光是生字词的过关就化了一节课的时间。临了,还是有两三个学生,还有一部分词语不会读。在词语的理解上,只能化较多的气力去完成,不然孩子如何能读懂这样一篇美的课文,如何能从文中吸取起精华,又如何能从文中感受到如此的美景。于是,在理解词语时,用了很多方法,让学生自主理解,实在没有折的就查字典或词典,总算是把这个拦路虎扫除了。如:“镶嵌”,就借助戒指来理解的,钻石的托就是天堂,而钻石就是西湖,即把钻石镶嵌在钻托里,就好象是西湖是一颗明珠镶嵌在天堂里的。“硕大”,孩子们都不知道是啥意思,我说了一句“从那边跑过来一只硕大的老鼠”,孩子们都快速地举起了小手,说出了答案。“掩映”一词的理解是借助文中的画面和我们教室后面的厕所来的。在课文的32和33 页的下方的画面上,一片片树林郁郁葱葱的,偶尔见到几处房舍。让学生在寻找树林中的房舍,再来理解“掩映”,真是恰到好处。又刚好我们教室后面的厕所也掩映在绿树丛中,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层层叠叠”是通过画简笔画来理解的。

个人认为,本文内容略显深了,孩子们不是很容易理解。通过看图,通过品味文中的优美词句,孩子可能还是无法领略到西湖的胜景,西湖的美丽风光还是无法在孩子的脑中形成画面。在这样的情况了,只能利用一切能利用的:简笔画、文中插图、还有就是语言描绘。而用语言描绘,是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穷尽自己的想象空间用自己的话去描绘,基本上能理解了,然后再通过朗读把课文读美了。在上完了全文,再一次运用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运用文中的词语来描绘图画中的美景,这样即巩固了词语,又复习了旧知:从画面中理解词语,还训练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刚好也迎合了教研室提出来的一课一个训练点,还再一次领略了西湖的美丽风光。

小学课文西湖教学设计 篇2

一、突显重点, 抓住要点

与精读相比, 略读不仅能节省时间, 还能把精力放在更加复杂、困难的理论知识上, 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所以教师在要求学生略读时, 需要给予一定的指导, 虽然不用在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上仔细琢磨, 但也需要对课文大意有所领会, 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旨含义以及课后练习中重点部分的内容是哪些。例如,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拉萨的天空》, 这篇课文仔细描述了拉萨天空的具体状态, 表达了作者对这样一个美丽天空的向往。教师在上课前可以要求学生略读这篇文章, 并且要抓住重点去读, 包括文章中形容天空的词语、使用的修辞手法等,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课文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用了什么样的词句来表达, 以及课文中作者的态度和观点是什么, 这类问题都是教师可以提前设置好并且落实到课堂实际中去的, 以此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和观察文章的能力。如文中的“湛蓝”、“透亮”、“蓝晶晶”等词语就是此篇文章中的重点词汇, 点明了文章主题的特征,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略读过程中做下记号, 以便精读的时候再认真了解。略读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来了解文章大意,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 在学生通过略读了解文章大意后教师再进行细致讲解, 这就节省了很多不必要消耗的时间, 有助于教师把握更多机会来讲解精华的部分, 进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 学生在略读过程中形成的边读边抓要点的能力也会改善他们的学习习惯, 教会他们选择更好的阅读方式来达到更高效率的学习。

二、开阔眼界, 提升阅历

略读不仅是一种阅读方式, 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训练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丰富他们的文化素养。教师在鼓励学生阅读时, 可以将教材课文结合起来, 向学生推荐与教材相关的书目, 比如与课文作者有关的书籍、与课文内容相似的书籍、与课文主旨相仿的书籍……与教材类别相同的书籍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想象的空间, 促进学生从书中探索到更多与教材不同的内容来, 并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例如,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寓言两则》, 分别是《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 教师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这两则寓言故事外, 还可以建议学生在课后搜索寓言故事的起源、背景, 以及阅读更多类似的文章, 如《不可多得》、《不求甚解》、《标新立异》、《大逆不道》等寓言故事。教材中的课文毕竟是有限的, 但却是具有代表性的, 教师应利用教材提供的范本来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去接触更多有价值的文化知识, 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养成从小读书的好习惯, 也为他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并且影响着他们一生的发展。又如, 由于《珍珠鸟》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冯骥才, 他的其他散文作品对于人文素养的提高有着极大的帮助, 所以教师在讲解《珍珠鸟》这篇课文时, 可以介绍冯骥才其他的作品与学生一起品读, 只有在这样一个广泛阅读、了解的氛围中, 才能铸就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学气质。

三、“略”中有“精”, 严格要求

略读的另一种说法就是泛读, 只求观其大略, 而不在精细处琢磨。虽如此, 但也并不代表着略读只是“一眼而过”, 更不是潦草地观读, 而是在观其大略的基础上能够有所总结, 在浏览所读内容时能够明白其中心思想。在“略”的同时, 也需要有一双观察的眼睛, 去捕捉文中抽象的思想内容, 这个内容就是文章之“精”, 所以在学生阅读时,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在略读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的思想, 抓住文章“精髓”去探索。例如,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的《海伦·凯勒》, 文章虽然讲述的是海伦·凯勒这位残疾人的生活琐事, 但是可以要求学生在略读文章过后, 离开课本总结出文章所表达的“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等人格品质方面的内容, 而这也是这篇课文的主旨和思想, 更是学生在快速略读后所应该感悟到的文章之“精”。因此, 学生能够有所悟便算是略读有所成效, “精”是指对文章的理解和看法, 虽是泛泛而读, 但是能够及时总结出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便也达到了读书的目的, 达到了思想交融的境界。

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篇3

一、解读提示语,凸显重点

我们知道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在这短短的一课时中,教师快速有效地抓准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使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形成一个系统,形成教学合力,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功能。如何抓?从哪里抓?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每篇略读课文前面的那段话——学习提示语。略读课文前的“学习提示语”和每组课文前的“单元导语”一样,首先是给学生看的,意在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这也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编写的一大亮点,然而别忘了,这些“导语”“提示语”也是给教师从文本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思考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策略、从而达到应用的教学效果。人教版教材在每一课略读课文前都有一段承上启下的提示语,例如三年级下册的《珍珠泉》一课的阅读提示:上面的课文,使我们感受到了春天里燕子的可爱,夏日里荷花的美好。家乡中的珍珠泉,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读读下面的课文,让我们一起交流读后的感受;再讨论讨论: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这段提示语优美生动,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了本组课文的主题,又明确提出了这篇课文的阅读要求。我们可以把这段提示语概括为两个方面:

1. 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是要求我们在教学初始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文家乡中的珍珠泉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 搜集有关自己家乡的美丽景色和同学交流。这点则是要求我们在学完课文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课后去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增进与同学间的合作。如此,对提示语进行二次解读,既有助于我们教师找准重点,又能及时有效地展开略读课文的教学。

二、大胆放手,课堂指导求精

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不能一味地牵着线拽着学生走,要相信学生自己能把课文学好,虽然有时学生自己学习的效果可能没有老师预想的那么好,但作为教师必须明白,只有放手,才能让学生的阅读技能得以发展和提高。在教学中,老师也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还要根据学生的能力的不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语文能力稍差的学生,对他们要求只要把课文读通顺、流利,了解课文大意就行;中等水平的学生能理清文章顺序,简要回答课前提出的简单问题即可;对于水平稍高的学生,要求其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及写法等,并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一个个学习小组,在学生间互动中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略读不需要教师详细指导,并不等于说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在教学略读课文时,需要学生在短时间快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首先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朗读,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然后根据阅读提示浏览课文,搜索需要的信息,最后让学生对重点词句、段进行细致研读,集中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轻松与文本对话,达到略读要求,检验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教师要抓住重点,课中指导求精,使精力花在刀刃上。如何捕捉教学重点,“简”中突出“精”?不妨从单元导语入手。教材在指导学习上有比较系统的设计,每个主题单元前都有导语。导语像一条线索串起同一主题的一组课文,建立了学习内容与情感的关联。导语明确了一个主题单元的学习重点,体现了教材对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重视。

西湖小学教学工作检查汇报材料 篇4

材料汇报

月城镇西湖小学 2015年5月23日

教学自查书面材料汇报

本学期来,我校教学教研工作在上级的关心、指导下,按照、区镇统一安排,认真贯彻区局、镇教育组的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积极完善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师生教学行为、开展校本教研,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学校的教学质量 进一步显得到提高,下面汇报我校的教学工作情况。

一、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行为

教学计划,培优计划、管理制度、教学考核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我校在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计划的导向作用、制度的规范作用、考核的激励作用,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1、科学制定教学工作的各项计划。期初学校在充分听取老师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教导处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教导处工作计划,教师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教导处计划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学校的各项教学计划使教学教研工作具有明确的方向,规范的运作程序。

2、制订全面适用的教学管理制度,保证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教学管理有据可依。

(一)、学校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制订了《 西湖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西湖小学绩效考核方案》、《西湖小学教学教研奖励制度》《西湖小学值日教师编排表》、《西湖小学早读、午写跟班编排表》、《西湖小学教学教研月自查表》等。坚持教师月自查制度和学校的月检查制度等多项制度。既为教师规范教学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也

为落实管理提供依据。在制定各项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我们一是注意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

(二)、是不断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与时俱进,努力追求完善与科学。、落实教学考核,不断激励教师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制定了《西湖小学绩效考核方案》,从德、能、勤、绩多各方面考核教师,但侧重教学态度和工作实绩。教师考核方案中的奖励部分主要用来奖励在教研和教学中成绩显著的老师。在考核方式上实行平时记载与期末一次性量化考核相结合。以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结果激励老师勤奋工作,多出成绩。

4、全面贯彻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

做到总课程表、教室课程表和教师授课表三表一致,严格按课程表上课。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切实抓好课程的开设,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此外,学校重视做好新教材的培训工作,派教师参加区级、镇性举办的各类形式的培训和教学教研指导课等,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以管理促规范,实现教学常规管理最优化。

教学常规是教学的基本章法,是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基本保证,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永恒重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渠道。必须扎扎实实地把教学常规管理落到实处。

1、实行推门听课、关门评课政策。听完课后及时与教者交换意见,提出改进意见,提高教者的教学业务水平和能力。

2、定期进行教学工作的检查。备课、作文教案、作业批改、课

后辅导要在实效上下功夫,要真备课,真评价,真反思,真提高。

3、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每位老师在教学中要进一步面向全体,认真分析原因,因材施教,注重效果。分析学困生的具体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如:学生培优转差计划等。

4、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本学期截至到(11周)教师听课次数基本达到9-10次,教导13次,校长14次;教师开展月自查3次,举行校性公开课3次,片区活动3次,派出教师多人次参加。

5、教师设臵作业量适中,能做到批改及时,认真细致,必要时也能面批。课内作业全收全批,每天的家庭作业也有及时批改,对学生富有创造性的作业能及时给与鼓励表扬。

6、测试是衡量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很大程度上也反映教师总体教学水平的一条很好的衡量标尺。因此,我校很重视教师的试卷测试,从教师上缴单元试卷上看,都有测试,也都有详细的改卷,讲评,较平时也都有试卷讲评教案,学生也能及时订正,试卷总体卷面很干整。

三、优化教科研工作,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根据区局和镇教育组的工作部署和有关教研会议精神及工作要求,加强了教研常规管理工作,深入开展教学教研活动。

1、我校成立了语、数、英三个学科教研组,根据《揭阳市教学二常规一制度》文件精神,规定了每学期的听课节数,教案的教学反思和学习心得体会,并及时整理教研记录。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节校级公开课,每学期开展两次公开教研活动,并认真组织相关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和评课活动。结合实际,我校落实了课堂有效评估机制。

以教导处为主,认真组织力量深入课堂听课,及时掌握和了解一线教师的教学情况,多样化的教研,促进了教风,巩固学习成绩现已成为我们校本教研的一个特点,大大提高了我校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有力促进了教师形成良好的常态教学。

2、学校坚持上好大课间操,对增强学生体质,开拓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重视对学生的每日一晨检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多年来全校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在90%以上。

四、存在的问题:

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工作中的仍有许多不足之处,突出体现在以下三点:

1、部分教师的思想意识有待提高。

2、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各种制度还有待改善,尤其是对教学成绩的动态评价方面。

3、学生的学习素养,学习能力和书写有待规范。

3、教师在新形势下的教学能力、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设备教学在课堂教学的掌控和熟悉程度都待进一步重视和提高。

课堂教学改革之路还很长,我们将会一如既往的克服困难,坚定地走下去,让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精彩纷呈,让课堂成为焕发孩子们生命活力的乐园!

月城镇西湖小学

小学课文句子教学设计 篇5

乐山思文教育

第六讲 句子

一、句子的类型

为了把意思表达清楚,一般常用的句子包括两部分:主语部分+谓语部分。

1.陈述句

用来告诉别人一件事或说明一个道理,表示陈述语气的句子叫陈述句。

2.疑问句

用来提出一个问题的句子叫疑问句。

例如: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 3.祈使句

例如:时间不早了,快走吧!

4.感叹句

用来抒发强烈情感(喜欢、愤怒、恐惧、惊讶、厌恶等),表

例如:哇,今晚的月色真没呀!

二、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所表达的复句类型有以下几种: 1.并列关系

2.承接关系

3.递进关系

4.因果关系

5.选择关系

我们明天是去爬山,还是去划船? 6.转折关系

7.假设关系

8.条件关系

9.取舍关系

常用关联词语表

三、造句 1.给词造句 2.照例句仿写

四、扩写句子:

五、缩写句子

六、变换句式

1.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变换

②“把”字句强调执行者,将句中执行者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 篇二:小学语文六年级句子的复习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句子的复习教案

李成静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流程

教师语——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句子的各种类型和了解小学阶段常见病句的修改。

(一)句子及其类型

句子就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组成形式是“谁(什么、哪里)”加“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例如: 我们在教室里认真地学习。我是学生。北京很美丽。

2、分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子类型。教师语——句子从语气上和作用上它可以分好几种类型。陈述句: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如:我游览了长城。

祈使句:向别人提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有时也用感叹号。(带有命令的,向别人提出强烈要求时用感叹号。)如:油库重地,请勿吸烟!请你离开这儿。感叹句: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

如: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我们是多么高兴啊!

3、下面就请每个同学每种类型说一句话。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句子,那么我们小学语文常见的病句有哪些?这些病句都有哪些特点?

一、成份残缺

指句子不完整,缺少“谁”,“怎么样”“做什么”(也就是缺少主语,谓语或宾语等必要成份)。如“前几天,送给小玲五本课外书。

二、重复累赘

指句子中用的词重复啰嗦,应删去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如“王老师多次反复教育小明要遵守纪律。

三、前后矛盾

指句子中前面和后面的意思有矛盾,不统一。如“昨天傍晚刮起了一夜大风。

四、词序颠倒

同学的作文。

五、搭配不当

指句子中相关的成份不符合语言习惯,在意思上不能配合,搭配不当。如“王丽十分爱护时间。

六、用词不当

指句子中某个词语运用得不恰当。如“看到这风景如画的田野,我们的心情非常高兴。

七、概念不清

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八、指代不明

指句子中出现多个人或状物时,指代不明确,含混不清。如“黄虹和赵燕一起去登仙楼山,她比她爬得快,她先登上仙楼山顶峰。”句子中的“她”有两个,到底是黄虹爬得快,还是赵燕爬得快呢?指代不明。应改为“??她比赵燕爬得快,她先登上仙楼山顶峰。

九、不符合事实

指所描写的情况和事实不符合。是秋天开的,是春天开的。

十、关联词误用

指句子中的关联词误用,或搭配不当。如“不但黄山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而且我很想去游览一下。”这句话构不成递进关系而是因果关系。因此,要把关联词“不但??而且??”改为“因为??所以??”;又如“你只有认真刻苦地学习,就能取得良好成绩。

以上就是10种常见的病句。在修改病句时,要认真琢磨推敲,对症下药,才能修改好病句,使句子意思表达得清楚、完整。

巩固练习:

我们必须认真改正并仔细检查作业中的错误。

我今天买了冬瓜、茄子、西红柿、西瓜等许多蔬菜。

篇三: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教学设计 几种句式的转化句式转换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1、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巨大的石块能挡住小溪的奔流吗?(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难道不经过努力,学习能取得好成绩吗?(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陈→反:加上疑问词(怎么、难道)和语气词(呢?吗?)

上题应该是: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改为:难道这不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吗?或者:这怎么不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呢?

1、直接引语(人物直接说的话,提示语后有冒号、引号)

注意:人称代词要变换: 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 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它们、她们

直接→间接,上题应该改为:小红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2、间接→直接,间接引语(转述别人的话,提示语后加逗号,去掉引号)上题应该改为:小明告诉我,他明天要去春游。

(三)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有两个否定词)

方法:一般改在后半句,找能构成否定词的字(有、能、是、可能??),如果没有可以再加否定词,最后看句子是否通顺,可进行适当的增减。用“非??不可”的句式改双重否定句。

上题应该改为:这些作业我一定要完成。

一样事物(本体)+比喻词(好像、仿佛、是、宛如、似乎)+另一样事物(喻体,和原事物有相似之处:性质、形状、颜色、特点等)

自测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课文《吆喝》教学设计 篇6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囿”“钹”“招徕”“铁铉”“饽饽”“秫秸秆”“随机应变”“合辙押韵”“油嘴滑舌”等词的读音、词义。

2.了解作者及其对吆喝的品味分析。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学习作者合理介绍说明纷繁复杂事物的方法。

2.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

3.积极开展记录街头吆喝声并整理的语文活动,为抢救文化遗产做贡献。

德育目标

树立文化大观念,品味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剪材组材的技巧。

2.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内心感受。

●教学难点

开展语文活动,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讨论点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街头吆喝录音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积累字词,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口语训练,揣摩描写吆喝的语言,体会其浓郁的地方特色;体验与反思,记录整理家乡的吆喝声,为拯救文化遗产做贡献。

[教学步骤 ]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一年四季,一天从早到晚,你听到街上的吆喝声了吗?请大家模仿一下。(学生自由发言,表演)这是老师收集的吆喝声,我们来听听,看谁学得最像,最有蕴味。(教师播放街头吆喝录音带,学生品评)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一篇专门介绍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的吆喝声的文章,它就是著名记者、作家、文学翻译家萧乾先生的《吆喝》。

设计(二)

街上每天都有“民间艺术家”免费演出。那或悠长或短促或生动或沙哑的吆喝声,在无心人听来或许顿生厌烦,而在有生活情趣的人听来,却是优美动人的音乐。这不,在萧乾的笔下,街头吆喝就有了动人的意蕴。

设计(三)

吆喝声,是“生活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如果时光倒流,在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商贩叫卖的各种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悠扬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声中,但听一听萧乾的《吆喝》,依旧能引发我们无尽的遐思,那往昔的生活片断,人生的种种印象仿佛都随着这吆喝声而鲜活起来。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一些字词的读音:

囿(yòu) 钹(bō) 招徕(lái) 铁铉(xuán)

饽荠(bí qí) 秫秸秆(shú jiē ɡǎn)

2.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生1:古人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认为“世间万物皆学问,零零总总成文章。”生活即文章,就连街头吆喝都能写得如此有滋有味,确实神奇!

生2:我只想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阅读感受,那就是: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生3:如今有一种大文化观,吆喝也是一种文化,对吆喝的品味分析就是对文化的赏析。文章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上动人的一景,使人仿佛置身于街市,吆喝声不绝于耳。

……

教师总结:本文介绍了旧北京街大街小巷各种吆喝声。围绕吆喝声,介绍了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介绍了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以及音韵节奏等。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1.学生精读课文,对文章进行圈点勾画,提出疑难问题。

2.就疑难问题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如有同学不能解答的疑问,以提交纸条的形式向老师提问。

3.教师总结归纳共性问题,并板示,全班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课文的总体结构是怎样的?作者是如何介绍繁复多样的吆喝声的?

(2)为什么介绍“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吆喝”?这会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3)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声会吓个马趴?这一定是夸张吗?

(4)全文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酌情点拨。

明确:(1)理清行文思路,划分文章结构时,一定要注意语段之间的衔接过渡语句,它们像路标一样,标示作者的思路。阅读时要搞清楚它们承转了哪些内容。如本文衔接过渡的语句有:

①“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这一句很自然地将话题由北京商贩运用“乐器”招徕顾客转到口头叫卖,扣住了文章标题“吆喝”。

②“可夜晚过的,并不都是卖吃食的。”从卖吃食的转而谈论三种夜间吆喝:唱话匣子、算卦盲人、乞丐。

③“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从“一日”转到“一年”。

④“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是对吆喝的一种评论、概括。对吆喝的叙述介绍自此开始转向对吆喝的评价品析。

基于以上分析,课文的总体思路是这样的:课文先从北京商贩运用“乐器”招徕顾客写起,转到口头叫卖,第4段总领全文,“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一句从两个方面为全文立下了“主脑”。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按“从早到晚”的顺序,作者介绍了“大清早卖早点的……然后是卖青菜和卖花的……白天就更热闹了……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按“一年四季”的顺序,作者介绍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种不绝于耳的吆喝声。最后,作者又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使读者对这吆喝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经过作者的精心组织,纷纭杂乱的吆喝声顿时“秩序井然”。

走出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误区 篇7

一、解读课程标准中对略读课文教学的要求

课程标准指出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显而易见,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目的之二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略读教学中,确定的教学目标要简明而合理。教师应把握好两点:一是把握好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二是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

二、略讲课文的教学方向

1.根据“导读提示”,教师要做好舵手。

每一篇略读课文前面都有一段导读提示。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时有的对导读视而不看,有的简略交代。我认为编者在此安排引读,目的是为了指领学生从前一课精度课文过渡到后一课略读课文,并明确本课的阅读重点。这些提示语不仅学生要参考,老师也要作为教学参考。教师只有根据导读提示确定出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精点之处“略”“精”结合。

略读课文中也要有“精”的部分,否则略读课就成了“泛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通过有层次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陶冶与语言感悟上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如《妈妈的账单》一课,老师若能抓住两份账单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阅读进行对比,即可感悟妈妈的爱。

三、指导阅读知识和方法的技巧

在略读教学中光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知识和方法技巧进行指导。有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可以教给学生扫读和跳读的方法,如小组合作定标题时,可以提出时间上的要求,并告诉学生基本的速读技巧。如果经常这样训练,一定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四、适度延伸、拓展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以教材为拓展点,进行语言积累、写法感悟、情感升华、课外阅读等延伸。对意味深长的略读课文也可以采用“读写结合法”,让学生写出学了课文的感受。

论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篇8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略读课文 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课文主要分为精度课文和略读课文两大类,由于略读课文并不作为考试的重点,因此,一些教师都不进行略读教学,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略读的重要性。对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方式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主要从小学语文略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及进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1.小学语文略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1.1思想认识上的偏差

一些教师和家长认为小学语文略读只是在片面地对文章进行大致的理解,并不能深入地对文章整体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然而这种理解方式只是片面的,这种理解方式只看到语文略读教学方式的一部分。例如:在精读《自己去吧》这篇课文时,学生会学到一些学习方法,阅读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把这些学到的方法及提高的能力运用到略读文章的过程中,进行阅读的延伸,多多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文章,这就是小学语文略读教学方式的目的,这种错误的认识严重影响语文略读教学方式。

1.2忽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略读教学中,教师会给学生设置一些阅读任务。例如在《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让学生掌握课文的生词,了解文章的主要中心思想。在学生进行课文略读前,教师应给学生一些关于课文中心思想及情感方面的提示,这样的做法虽然可以扫除一些障碍,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忽略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教师的一些提示也会阻碍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独立理解文章的能力得不到提高,严重违背小学语文略读教学方式的初衷,导致这一教学模式的真正作用得不到发挥,严重影响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

1.3对小学语文课文类型的认识的混淆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些课文的类型、功能及要求比较隐晦,一些教师可能不能完全理解,这会导致教师的工作难度大大增加,同时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提高。一些教师虽然认识到小学语文略读教学方式的优越性,但是如果不把握好语文课文的类型及功能,这种教学方式的优越性就并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准确地把握语文课文的类型及功能,灵活地运用小学语文略读教学方式,真正达到此种教学方式的目的。

2.进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针对上文提出的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下面主要从对略读课文进行准确的认识及强调略读课文教学与精度课文教学的联系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对进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加以探讨。

2.1对略读课文进行准确的认识

在进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课文的类型及功能,了解略读课文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把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例如在《雪孩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独立的阅读,教师只是布置给学生明确的阅读目标,重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

2.2强调略读课文教学与精度课文教学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语文略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进行小学语文略读教学的同时,教师还要重视略读课文教学与精度课文教学的有效结合,让两种教学方式都发挥最佳的效果,这样不仅能强化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结语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地应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都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不同教学方式的真正作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将其与其他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在试验的过程中发现其缺点,并及时地研究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陆炯炯.积极“语用”“略读”溢彩——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略读课文语用点的选择与教学例谈[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4,16(3):112-114.

[2]鲍宗武,黄华瑛.小学语文略读课文导学案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9):9.

小学课文西湖教学设计 篇9

以“办好家长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力促西湖学区教育和谐、健康、稳步发展。按照瓜州县教育局的总体部署,发扬“自加压力,负重拼搏,团结协作,敢为人先”的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力争在各方面工作都有新的提高。现从我学区实际出发,特签订西湖学区教师二0一四学年第二学期教育教学质量目标承诺书:

1、坚决执行《瓜州县教师考勤制度》、《西湖学区教师考勤补充规定》、《西湖学区教师绩效考核制度》、《西湖学区教师职称评定办法》》等。

2、规范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依法执教。坚决执行 《瓜州县教育教学管理规程》,努力向40分钟课堂教学要质量。

3、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实施新课程标准,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校本培训与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5、树立教育质量是学校办学生命线的意识。课堂教学中,严禁迟到、早退、打电话、会客或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否则按教学事故(旷课一节扣除工资100元,迟到、早退扣除绩效工资20元)论处。

6、加大学科教学质量月检测力度,狠抓教学效率,力争统考成绩较上学期稳中有升。

7、加强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每周至少上二节多媒体课。

8、加强对学困生的课外辅导,从而确保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9、重视教学活动中的安全工作,谁的课堂安全由谁负完全责任,课间、课外活动学生的安全由班主任、值周教师各负50%的教育与管理责任,10、依法治校,巩固提高“两基”成果,重点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对班级学生要严格考勤,落实责任追究制。以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11、严禁任何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任何教师剥夺学生上课的权利。教育学生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切忌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学生。由此引发的不良后果将按教学责任事故论处,且当事人负完全责任。

12、实行“一票否决制”。否决对象为本学年工作中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师生严重违法乱纪行为,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及信访重大问题,违反财经纪律和乱收费现象,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出现教学责任事故,学科统考成绩位居全乡后一名的教师,因工作失误影响大局,受到上级通报的教师,家长意见较大的教师,不服从工作分配的教师。

16、特色工作加分。依据《西湖学区年终考核量化管理考评细则》相关要求加分。

学校校长签字:教师签字:

小学课文《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篇10

2、品味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3、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设想】

本单元为我们展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因此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也是本文的重点。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仪器】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长期待在城市里,远离了大自然,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想)那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到山中去拜访一些朋友吧。

(板书:题目、作者)

明确目标(彩屏显示)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彩屏显示)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唱和(hè)湛蓝(zhàn)栀子(zhī)玄奥(xuán)清澈(chè)禅心(chán)犬吠(fèi)憔悴(qiáo cuì)树冠(guān)凝静(níng)

三、整体感知

1、由教师或朗读最好的同学配乐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下列问题:

(自由朗读:带问题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内容,揣摩作者感情。为思考、回答问题作准备。)

⑴ “我”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这些“朋友”各有什么特点?

⑵ 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明确:

⑴(德高望重的)古桥(青翠的)树林

(洁白的)白云(雄浑的)瀑布

(明镜般的)的山泉(小诗般的)溪流

(玄奥的)悬崖(清纯的)云雀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落叶(纹理是命运的手相)

小花(让作者悄悄做了一会儿女性)阵雨(感动又吓人)

(慈祥的)老柏 蚂蚁(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

⑵ 文中作者将大自然当成亲密的朋友,跟他们互诉心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研读赏析

在整体感知基础上共同品味精美的语言。以学生的品味为主,教师贵在引导。(主要从词、句的写法,及其表达的感情等角度引导)。以四人小组共同品味精美片段为例,让学生掌握品味语言的方法,再由学生自主寻美、品美,达到学以致用,最后教师归纳本文写作方法。

1、共同品美:(四人小组研读第四自然段)

出示问题组:(彩屏显示)

⑴ 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景?

⑵ 你认为哪些语句写的美?说说你的理由。

(可以从写法、作用、及表达感情等角度体会)

⑶ 请运用想象描绘一下这富有诗意的画面。

2、自主寻美、品美:

⑴ 文中还有哪些景写的美?你认为其中哪些语句写的美?为什么?

⑵ 这些语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你能否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学生自由发言并朗读)

五、老师小结(总结写作特点)

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拟人化的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六、体验反思

由“我”与山中“朋友”的感情,感悟文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反思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进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你们会说些什么?请同学们两个人一组,自由组合,分别扮演景物和游人进行对话,现在下面准备一下,然后到讲台上给大家边说边表演一下。

七、老师总结

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

八、作业

小学略读课文教学之我见 篇11

关键词:略读;小学;课文

一、教材编排略读课文的作用

编排略读课文的作用不仅是对精读课文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的巩固迁移,而且对精读课文的内容、思想和文体、方法的拓展延伸,是丰富学生阅读量,增加学生文学感知力的必要手段。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理念

依据略读课文在教材编排上的作用,它的教学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学的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倡导个性化阅读;要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沟通,拓展知识和能力空间;教学中让“阅读提示”领路、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参与语文阅读实践,贯彻以“生为本,能力为本,大语文”的理念。

要贯彻好“以生为本”和“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就必须给够学生充分自读和交流的时间,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和学习、运用语文的方法。

三、教学的方式

语文教学专家沈大安认为:略读也就是大略地读,可以叫粗读。具体来说,就是不求精细、全面,但求大致理解、大致掌握即可。教学步骤也相对粗放一些,比如分三步:初读,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的意思;再读,选择一两个点,重点学一学;三读,让学生自主地、自由地阅读,重在运用阅读技能,享受阅读乐趣。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须做到:

1.以读为主,充分自学

少讲多读,精讲细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条原则,更是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应该遵守的一条原则。引导学生读文可以分这样几步:(1)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通过查找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认识理解“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2)再读课文,找出重点句段,把握课文主要内容。(3)细读课文,试着解决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并写下自己的体会。

2.以读促说,品味语言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前面几遍比较充分的读的基础上,学生对文章内容已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此时,教师就要时时点拨,围绕要点,让学生讨论、交流,品味语言,掌握阅读方法。而这个要点必须联系本组教材的训练点来确定。特级教师钱正权认为:略读课文教学应把握好两点:一是把握好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略读课文应该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二是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因此决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就可以。至于抓哪一点,单元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前都有“导读”,这既是学生的阅读提示,也是教学的依据。教师课前要细细研读,这样才能做到该“精”的精,该“略”的略。

如,五年级上册(湘教版)第六组的训练点是:通过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去感受父母深沉的爱。根据这一训练点,《扫大街的父亲》一课的教学程序可以预设为:①学法引路。即让学生回忆本组精读课文中学到的体会含义深刻词句的方法。②品味语言。即引导学生从文中寻找作者两次流泪的句子,比较不同,运用学法细细品读体会。③交流感受。即在小组讨论与交流中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词、句中去获得情感的体验。④加深感悟。一方面通过学过的课文内容加深体会,升华情感;另一方面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与体验。比如说,生活中的你从哪些平凡的小事感受到了父母的爱。

3.或读或说,加深理解

在学生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再设计相关的教学环节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写景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说明道理的文章,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4.课外阅读,拓展实践

略读课文一般安排在精读课文的最后,这样编排的目的除了迁移精读课文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外,还应该加强课内外的联系,让略读课文发挥向课外延伸的作用。如学了湘教版五(上)第六组课文后,可用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去阅读《感悟母爱——震撼心灵的112个真情故事》从中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搜集资料,编制一期以“爱”为主题的手抄报。学习《木偶戏》《负荆请罪》这些课文后可以让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剧本、民间艺术故事。

课外拓展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总之,略读课文的教学,方式应比精读课文更为开放,要更多地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习得自学技能,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不同体裁的略读课文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同一体裁的略读课文,教学方法也有差异。但万变不离其宗,最主要的是要学生自己读懂,自己体会,学会学习,从而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姬书英.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之我见[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5.

怎样教学小学生略读语文课文 篇12

一、提出问题, 做好导读

小学生对于略读和精读的概念不甚了解, 对它们之间的差异也模糊不清, 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进行略读教学之前, 要通过对学生提出问题、要求, 教会学生该以怎样的速度、怎样的阅读方式进行略读。略读是一种省时、高效的阅读方式。在海量信息充斥的当下, 能够在较大量的资料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或者说是对自己有益的信息, 是现代人的普遍需要且尤为重要的一种技能, 而培养这种技能就是从学会略读开始的。由此来说, 略读是一种技巧, 需要从小学生时期就开始培养。

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养成略读习惯和略读技能的时候, 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兴趣逐步训练, 不断强化。在选择文本上选择情节较丰富的文章, 思想线索较明晰, 情感表达较流畅的文章。在进行教学时, 教师可以根据课前导读, 用一句话描述文章主旨, 再设计几个问题贯穿文章,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并且在短时间内做出回答, 只要求学生回答这几个问题, 其他内容简要了解, 不作具体要求。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找到怎么样在短时间内抓住主要信息的略读方法。

二、找好中心, 突出重点

在基本掌握一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之后, 就需要学生掌握文章所传达的中心思想。因为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核心也是重点, 略读的价值就在于在短时间内掌握最主要、最重要的信息。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略读教学上, 注重把握教学方法, 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大胆略读, 找到需要的内容即可, 无需进行咬文嚼字。

例如,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神奇的克隆》时就可以进行略读练习。如果深究克隆的含义和克隆技术的阐述, 不仅小学生无法理解, 而且也全无必要。这篇课文就是要告诉小学生自然科学是充满无穷魅力的, 只要学生能够体会到克隆技术的神奇之处便已经实现了文章再次的教学价值。

三、围绕中心, 解决问题

在训练小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得出文章中心之后, 由于小学生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 会提出形形色色的问题, 也会产生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这个时候小学语文教师既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也要站在一个教育者的位置指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发挥思维才能、展现个人思想魅力。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就是围绕单元目标爱国主义教育展开的一篇文章, 讲述的是波兰音乐家肖邦时刻牵挂故国, 并且在临死时留下“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遗言, 表达了肖邦强烈的思乡情和爱国心。因为本单元前面安排的课文是《我爱你啊, 祖国》以及《郑成功》, 已经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讲解, 学生对本单元的中心思想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就可以作为略读文本, 指导学生进行略读练习。

四、多做练习, 积累经验

一项技能的培养不是朝夕即成的, 略读需要经过不断地练习、巩固、提高, 不断积累略读的技巧和方法, 并能使之成为自己一套独特的经验技能。小学生虽然学习得快但是忘记得也快, 对于略读他们一开始会有许多不习惯, 也会为了追求内容的详尽而犹豫不决, 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合理利用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记忆模式, 不间断地反复训练, 使学生能真正学会略读。在这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略读技巧交流讨论会, 让小学生讲述自己在提高阅读速度方面的方法, 小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会更利于他们接受和仿效。在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 不仅能学到别人的方法, 也让别的同学了解到自己的方法, 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上一篇:50度灰台词下一篇:“五项举措”打开人大宣传工作“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