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教育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4-08-15

高中信息教育教学设计与反思(共14篇)

高中信息教育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1

吉安市白鹭洲中学 艾国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基础知识中的一节,在教材中这一节叫“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介绍,它是针对高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本质进行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以便在学习后续知识时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本节课是其中的硬件系统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由哪些硬件组成,及其各个部件的功能。

2.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并简单的了解其功能。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观察、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小组协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竞争参与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兴趣。

3.教学重点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几大部分组成,分别包括哪些硬件,基本功能是什么?

确定依据:根据高中生现有的接受能力以及应考要求,当给出硬件实物或图片时学生能指出名称和它们的基本作用。

4.教学难点

存储设备和运算设备都包括那些硬件以及它们的功能。

确定依据:这两大部件包括的硬件较多,又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但由于这些部件大多集中于主机箱内部,学生平时很难见到学生主机箱内部部件,所以不太容易掌握,故为本节的难点。

二、教学策略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但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计算机内部结构认识不是很清晰,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差距,水平高的学生和一般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学生通过交流互相学习。

2.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应掌握的知识点。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拆机、装机并通过交流、讨论来识别各个部件的名称与简单功能。

(2)协作学习法

把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组的成员互相协作来完成任务。

(3)讨论交流学习法

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每个小组选出代表总结组成,在此过程中,各个小组间得到交流。

3.教学手段

多媒体网络教室、相关教学课件、可供拆装的计算机。

4.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总结巩固”。

(1)自主学习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小组协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大家集思广益则事半功倍,由于这部分要认识的硬件多而杂,各小组的每个成员仔细研究

一、两个部件,然后大家综合到一起,就可以组成完整的硬件系统。

(3)互帮互助法。

由于学生计算机水平有差异,基础好的学生可以给基础差的学生讲解,学生之间传递的知识往往比老师传授的更容易接受,这样基础差的学生有了初步的认识,基础好的学生得到知识的巩固。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拿出主机实物,问学生“这是什么”?

有没有同学打开过主机箱,看看里面是什么呢?

那么今天我们就把主机箱打开,来看看计算机内部都是由那些组件组成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学生回答异口同声地回答“主机”。

回答“有”的同学很少。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趣,使学生整堂课都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去探索新知。

二、任务一:拆计算机

根据学生人数将学生分成5组,让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同学任组长,安排学生完成拆机、任务。

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指导点拨并帮助学生处理不好解决的问题。各个小组把各个部件拆掉后,要求每组学生拿出各自的CPU,并找学生回答1.CPU的特征,然后让学生思考,CPU的缺口意味着什么?2.文字信息的含义。3.CPU的性能指标是什么,这两个问题让学生稍后讨论。要求学生把其他部件依次都拿出来,每个部件的特征都找学生回答,从而引导学生要通过各个部件的特征识别名称和功能,从而突破这节课的重点。

学生带着好奇的心理,在组长的完成任务。组长带领小组成员拆机,通过课本仔细观察讨论,小组的每个成员分别说出机箱里的一、两个部件名称,并简要说明其功能。

学生按要求依次拿出各个部件,并且回答它们的特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节课的内容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知识,因为学生很少甚至从来没看见主机箱内部都有什么部件,所以对这些部件很感兴趣。另外他们经常通过报纸杂志等媒介接触到:CPU、内存、等硬件术语,他们很想知道,他们很想知道这是一些什么部件,所以在这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通过实践自主学习这部分知识,突破重点难点。

三、任务二组装计算机,讨论问题

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让各个小组把各个部件重新安装。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刚才给大家留的问题,如CPU的缺口,内存条的缺口,各种板卡的缺口。并且结合课本讨论文字信息的含义。

学生带着问题按要求组装计算机。

等学生组装完毕后,学生回答刚才留的问题。再次强调重点难点。

四、归纳总结、课件演示

通过课件演示,系统的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硬件由哪几大部分组成,尤其对运算器和存储器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向展示其他型号的各个部件,如:CPU、网卡、声卡、主板等。

学生根据特征识别各个部件

五、布置作业

如果你自己动手组装一台计算机,都需要哪些相应的硬件?这些硬件的性能有哪些可以参考的指标?

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从而巩固本节的学习内容

通过拆机、装机操作,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写出自己的所得,更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主要有3个特点。

第一、教学流程设计上符合认知规律。

我采用先介绍主机然后引出主机内部结构这一顺序,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通过参与,学生对计算机的硬件特别是主机部分的设备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第三、利用课件讲解。

高中信息教育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2

●分享

1. 教学目标定位准

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对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竞赛课的选题是开放式的, 给参赛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 但借班上课对教师具有挑战性, 如何选择课题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是摆在参赛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 如《用穷举法设计程序》一课, 参赛教师是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的。

设计思路:穷举法是算法中比较常见、日常运用较多的一种。经典的穷举法问题有鸡兔同笼、百钱百鸡等。考虑到学生在本节课前已学习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 学生对算法和程序设计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如何设计算法并且用程序实现算法来解决问题上思路不是很清晰。且考虑到授课班级是高二年级的文科班, 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计算机程序 (VB) 代码的编写存在一定困难, 所以在课程安排中, 给了程序的部分代码, 由学生填空来完成;在拓展知识题里, 由学生在已有程序上进行更改来完成教学任务。本次教学选用了百钱买百鸡的问题。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使学生迅速掌握知识。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和掌握穷举法解题的思路。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编写和调试程序、得到最终结果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穷举法解题的基本思路与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主题任务的完成, 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2) 通过小组讨论与探究活动, 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促进学生探究的热情; (3) 通过结合学习生活的实际例子, 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问题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用穷举法解题的基本思路和过程。教学难点是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构造算法, 把算法转化为VB程序代码。

此参赛教师按参赛地所在校的教学进度做了精心的选题, 根据教材科学合理地分析出教学内容中哪些内容属于知识和能力、哪些内容属于过程和方法、本节课要完成到什么程度等, 从授课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需求分析, 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准确地定位了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对于程序设计中“穷举法”算法问题, 将教学重点定位为解题的基本思想和过程, 教学难点是将算法转化为VB程序代码。在三维教学目标的确定上, 值得一提的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确定得非常具体, 具有可操作性, 符合学生实际。程序设计教学没有让学生去做简单的模仿, 而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结合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 从具体到抽象, 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迁移。教学目标中渗透了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确定算法、把算法转化为程序代码、调试程序的程序设计思路, 编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知其然”, 且“知其所以然”。

2. 教学策略引人入胜

要上好一节课, 除了准确地定位教学目标外, 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 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来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体现了一名优秀教师的教学智慧。竞赛采用的是借班上课, 教师事先对学生的基础不很了解, 但通过课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有的教师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运用了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用穷举法设计程序》一课, 教师导课时让学生分组合作破解文件夹密码, 密码是两位数, 教师让组内每一位成员都参与, 用不同的数字尝试解密, 最快解密的小组体验到了组内合作的实效性。解密后文件夹是一本亲切的本班相册, 课堂一开始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引出穷举算法的课题后学生兴趣盎然。又如, 《用Photoshop做“减法”——改善你的照片》一课中, 观看摄影爱好者在拍摄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构图不佳、曝光不正确、偏色、有多余物体等) , 教师梳理出用Photoshop处理照片最常用的“三招”, 提出摄影是一种“减法”的艺术, 去掉丑的, 留下美的, 对学生处理照片很有实用价值。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应用出发, 从创造“美”的角度, 借助九宫格对比分析解决学生在摄影中构图的疑惑, 体会构图的美感, 贯穿了学习的实用和审美的价值取向。找准教学的切入点, 能让学生尽快投入到学习中,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3. 课堂教学评价设计妙

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后, 课堂看似精彩了, 但学生真正学到的东西有多少, 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有多高?因此教学中评价与反馈也非常重要。如何进行教学评价呢?目前信息技术课堂中很多教师常采用作品展示与评价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但作品评价中如果教师仅仅停留在作品是否好看, 是否用到了技术等方面, 不能准确、全面地评价学生作品, 不利于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健康发展。例如, 在《利用图层制作非主流图片》一课中, 对学生创作的主题作品教师从两个层面来评价:是否体现了非主流的作品特点, 怎样利用图层技术来实现非主流作品的创作。评价设计中蕴含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图层及图层混合模式在非主流作品创作中的应用。又如, 《信息安全》一课, 教师通过讨论、观察、阅读、亲历等方式, 让学生体验信息社会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采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探讨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防治方法, 教学评价设计更是别具一格, 有所创新, 教师利用提供给学生学习的幻灯片让学生完成练习题, 并集体订正, 学生当堂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训练, 教师也能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教学中学生的及时反馈能较好地诊断教学效果。

4. 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强

课堂上学生有没有信心和兴趣学习, 除了选好教学的切入点外,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个人魅力,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只有营造宽松、自由活泼的课堂气氛,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示范操作准确到位, 娴熟的专业技能演示, 能显示教师深厚的专业功底, 会得到学生的钦佩和尊敬, 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教师充满激情的、有感染力的讲解, 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用恰当的语言给予鼓励, 这些教师身上散发出的亲和力感染着学生。

●反思

但是, 在听课时, 我也对比赛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让学生感受课程的魅力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 不只是教给学生技术, 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技术的方法。教师往往引导学生在“做加法”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完成作品, 在这过程中, 学生有时是被动模仿, 有时是稀里糊涂地照步骤完成, 缺乏对操作目的性的主动思考, 不能感悟信息技术的用武之地和所创造的价值。信息技术的教学要从技术人文、技术广度、技术应用、技术的情感方面开阔学生的眼界, 让学生感悟信息技术的用武之地、信息技术的无穷魅力。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3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266-02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贵州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与社会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别。一些地区特别是边远县城的信息技术硬件落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堂知识的接受能力和机房电脑的操作能力存在严重不足,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缺陷,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学校资金不足,设施较差,领导不够重视。学生虽然对信息技术课兴趣极高,但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或方法普遍不满意。要想调动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处理基本信息的能力及适应社会的需求,需要教师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做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找到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本文特意从这个方面做出一些尝试,希望有助于改变贵州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的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通常是由教师自己撰写,在进行教学实践之前或之后,从教材主题、背景、典型事例及启发性分析等方面,对教学活动进行的设计和反思活动,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通过这种教学课程的设计与反思,可以将自己的教学经历记录下来,充分了解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分析学生对教学内容接受程度,加强自身对教学行为的反省力度,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出厚实基础和专业能力。同时,还可以作为同事间工作经验的交流和分享,彼此可以取长补短。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的具体内容

1)课例的具体描述。信息技术教学课例《制作电子报》是高一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三章“第六节”的内容。由于现在初中阶段即已普及信息技术课程,高一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Office2000的操作技能,对Word文档的学习制作也大致了解,如文档的编辑、文字与段落的设计、表格的绘制、艺术字与图片的插入、页面设置及各种格式的使用等。不过,由于只是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还无法将所学所知运用到实际需求中。《制作电子报》一课,即要求将Word知识活学活用,旨在让学生在制作电子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旧知识,接触新知识,做到学有所用,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求得信息技术学习的进一步提高与完善。

2)教学目标的分析。在《信息技术》上册第三章第六节中,讲到办公软件Word 2000的操作内容,已经教学生制作Word文档的基本步骤。学生通过这一节电子报的制作,可以巩固好Word文档的相关知识,并可以通过制作电子报来表达自己需要的思想或信息。为了更好的学习好《制作电子报》一课,在课堂讲授前,应该拟好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能力的目标。在一节课中,要能够充分综合运用Word 2000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独立自主地创作一份电子报,并且学会设计和评价电子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整理和呈现交流,做到学以致用。

2.2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成合作学习小组。通常可2人一组,在掌握好协作学习的技巧后,彼此再适当地进行沟通,尽可能具有默契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巡视学生的协作情况。在完全任务后,教师逐一点评,号召学生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畅谈学习中的心得体会,对表现优秀者予以表扬。二是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在制作电子报的过程中,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融而为一,让学生在问题的提出、思考、解决的动态学习过程中加强协作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堂教学不但要注意知识层面的灌输,更要注意思想层面的灌输,在讲授《制作电子报》时,要加强学生协作精神的培养和沟通能力的提升;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和寻找学习渠径;让学生在制作中思考和总结,不断地调整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其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兴趣。

3)教学重点及难点。《制作电子报》这一节课中,其重点是能够体现电子报的设计及设计思想的体现;其难点则是对电子报的评价。因为,设计与设计思想是学生理念、美学等层次的自然反应,而评价电子报,涉及的范畴更广,其难度自然就更大。

4)课堂教学准备。制作电子报,自然会涉及到大量的信息资源。由于贵州地区的硬件设施有限,这些资源的获取,一是利用本地资源,即局域网,教师可事先将有关电子报制作的主题文字、图片及影像资料等搜集起来,然后储存在局域网中共享,并告知学生储存地址;二是利用远程资源,即因特网,学生可自主上网搜索相关资料。

5)教学过程。

5.1 布置协作学习的任务。包括如下内容:一是协作小组从老师提供的几个主题中任选一个,也可自己确定电子报的制作主题,并运用Word2000进行设计和制作。在这些制作主题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了解程度进行选择;二是指导学生做好协作学习的活动计划、成员分工及完成进度、电子报制作简述、电子报自我评价。

5.2 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教师可以设定优秀电子报的考评标准及设计要点:如主题鲜明突出、内容健康、有吸引力;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表现形式多样,富于创意。

5.3 指导搜集资料的方法。一是本地资源,输入网址ftp://192.168. 1.60,即能从服务器中获取信息;二是远程资源,通过新浪、雅虎、搜狐等搜索引擎查找。

5.4 小组讨论并完成任务。讨论确定电子报的制作主题,并初步制定协作小组的活动计划、制作方案、成员分配任务、电子报制作及评价、优秀电子报的评定等。

6)设计思路。强调学生的小组协作学习,其设计思路是想加强学生学习的协作精神,希望彼此能够互相帮助,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在电子报制作完成后,通过展示优秀作品和设计要点,可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促使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所进步和提高。当教师提供几个制作主题时,可以限定学生的制作题材,便于结束后进行评点和鉴定,且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掌握和参考教材内容。在搜集资料时,教师通常只告诉学生方法,具体的搜索则由学生自主完成。当任务全部完成时,让学生明确各自的责任,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重视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对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教学反思与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传统方式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在不断进行教育改革的今天,更应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作用,利用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全面控制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探索精神和自觉能力。通过《制作电子报》的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在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主要如下:

3.1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应以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3.2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重点和难点的讲授,讲授时尽量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让他们能够接受,而在设计的细节上,可由学生自由发挥,不应太限制。

3.3 当学生完全学习任务时,教师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及时进行评点和赏析,并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和探讨,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知识点,从而增加学习信心。

3.4 要加强学校领导的重视力度,完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贵州大部分地区的硬件设施内存空间不大、显视屏幕太小,学生用机时通常出现速度慢、卡的现象,影响学习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种情况尚有待改善。

参考文献

[1] 邹玉峰.信息技术条件下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上海版高中历史新教材《全球探索》教学课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12)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4

[日期:2007-10-11]

来源:吕超 作者:和桥二中

[字体:大 中 小]

一、教学背景

1、使用教材: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

2、教学内容:第1单元第1节

3、课时安排:1课时

4、教学环境:极域广播系统

5、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书本自备光盘(信息技术应用的视频)

二、教学设计

1、学习目标: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编码方法。

2、学习感悟:任何事物都包含特定的信息,认识信息和有效地获取信息才能更好地利用信息。

3、实践创作:调查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①、信息、信息技术的含义; ②、信息的二进制编码。

(2)、教学难点:

①、信息的二进制编码。

5、内容分析:《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课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

6、学生分析:学生对微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在网上根据特定的任务,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7、教学策略分析:

结合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为主,突破一个个“思维障碍”,因此本课采用建构理论下的主体教育模式,通过学生已储备的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自己思考,主动探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协调、控制、咨询的作用。启发、诱导贯穿其中,创建自我探究的学习的平台。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应赋予学生最多的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应此在讨论的过程中,重在学生说出他的“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逐步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在情境中感悟,在解决问题中交流探索,在实践中内化、自悟。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这一课的多媒体课件;

(2)、揭示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情景教学,将学生带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1)、教师展示本节课完成的教学任务。

①、信息的含义?信息的基本特征?

②、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③、信息的二进制编码?

(2)、学生自学书本2至13页,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3)、学生解答问题,对于有疑问的问题,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

(4)、对于共同性问题,教师做适当讲解;对于难点二进制编码,教师做详细讲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总结归纳,体验成功

(1)、交流学习心得,各自说说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

(2)、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3)、设疑,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在本节课后能自主思考做到知识的迁移。

四、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5

兰州四中谢平

一、课题: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第一册(上)《2.7对数》

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讲清一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把数学的应用自然地融合在平常的教学中.任何一个数学概念的引入,总有它的现实或数学理论发展的需要.都应强调它的现实背景、数学理论发展背景或数学发展历史上的背景,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显得自然和亲切,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发展水到渠成而不是强加于人,从而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的价值.在教学设计时,既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情感态度和科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在课程实施中,应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用以反映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同时反映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学习对数的概念及其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它属于函数领域的知识.而对数的概念是对数函数部分教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而函数的思想方法贯穿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通过对数的学习,可以解决数学中知道底数和幂值求指数的问题,以及对数函数的相关问题。

四、学情分析:在ab=N(a>0,a≠1)中,知道底数和指数可以求幂值,那么知道底数和幂值如何求求指数,从学生认知的角度自然就产生了这样的需要。因此,在前面学习指数的基础上学习对数的概念是水到渠成的事。

五、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1.对数的概念.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二)能力目标:1.理解对数的概念.2.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三)德育渗透目标:1.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化,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对数定义,难点是对数概念的理解.七、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

八、教学流程:

问题情景(复习引入)——实例分析、形成概念(导入新课)——深刻认识概念(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变式分析、深化认识(对数的性质、对数恒等式,介绍自然

对数及常用对数)——练习小结、形成反思(例题,小结)

对本节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本人反复阅读了课程标准和教材,教材内容的处理收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尤其是练习的处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提高了学生主体的合作意识,达到了设计中所预想的目标。然而还有一些缺憾:对本节内容,难度不高,本人认为,教师的干预(讲解)还是太多。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内容,应放手让学生多一些探究与合作。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教学因素,都在不断更新,作为数学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设计课堂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使教学过程更加切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2 篇6

在高中数学教学课程中,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上课而做的准备工作,它是教师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积累有关资料,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制定教学计划等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教师有效上课的重要前提。教学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设计要因人而异。

根据每个班的学生知识水平而准备出相应的教学设计。若学生基础较差,教学设计就要注意复习以前学过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探索发现出新知识,新知识最好用简易明了的方法来讲授,然后注意多练习题目。若学生基础较好,教学设计就着重于讲授新知识,特别是加重知识点的深化,在讲解例题的时候可以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最后最好还提出疑问,让学生下去思考探究,加深题目的难度。我觉得做到这点非常重要,最忌讳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基础水平的差距,几个班包括好班、差班,都采用同一教学设计,结果是好学生觉得听起来太简单,没劲,差学生听不懂。

二、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习内容,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自动的建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等方面,应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参与探究问题。

三、应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在数学学习中,个人努力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则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在交流与讨论中,能够澄清认识,纠正错误。这有助于扩展思路,提高能力,加强自信,培养合作精神。

四、设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不应停留在简单的变式和肤浅的式子上,而应把数学知识方法贯彻到每一次探索活动中去,使学生在“观察、联想、类比、归纳、猜想和证明”等一系列探索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这种方法展示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反映出更高层次的思维水平。发现学生思想的火花,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正是我们追求的教学目标。

高中信息教育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7

“拓展任务”设计要有层次性

教师设计任务时先要有明确的目标,然后想办法把目标细分成若干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即分解任务,再通过完成这些分解任务来实现总的学习目标。

任务分解、编排时要注意分散重难点。每个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任务之间的联系等多方面因素,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以保证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完成。一般说来,每个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最好不要有两个以上的重难点,过多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任务的规模宜小不宜大,规模过大会偏离任务驱动的本意;前后任务之间能有一定的联系是比较理想的,但不要强求,否则也会加大难度。

例如,在讲授“资源管理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使用“我的电脑”把前面练习使用过的文件保存到指定的文件夹中,然后让其完成文件的复制、移动等操作,接着提出对比使用“树形目录结构”的概念,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在学生的操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后,介绍文件、文件夹的移动、复制的便利之处,这样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资源管理器的使用。

“拓展任务”设计要有趣味性

任务的设计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观愿望,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其出发点、主观愿望和最终目标是相互制约的统一体,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都会使课堂教学失败。因此,任务的设计要有趣味性。

例如,在讲授“表格信息的加工”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完成规则和不规则两个表格的简单制作,然后进行拓展任务,让学生制作与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相符合的课程表,还要求加上对应的时间和课程的内容,并告诉他们制作优秀的课程表可以打印出来供自己使用。所以多数学生都很认真地去完成这个任务,一节课下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有的学生还在课程表上加上了自己的姓名、珍惜时间的箴言等。这样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设计任务,能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体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任务”设计要有操作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可以说这是它区别于其他学科最大的特征。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去操作,这样理论和实践才能紧密结合。

例如,在讲授“图像信息的加工”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出拓展任务:以学校大门为背景,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有感受的图片去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的信息技术是能够直接应用到自己身边的具体任务上,它是具有可操作性的。通过这样一个个任务拓展,学生都踊跃地完成任务,学习积极性被很好地调动起来了。

高中信息教育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8

关键词:教学反思;信息技术课程;现状;思考

在现阶段教学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教师在授课时对自身的反思不够重视。教师应该进行整改措施,严格要求,及时总结归纳,反思课程传授的结果。

一、目前教师存在的问题

1.了解问题的深度不足。在当前的考试模式中,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不重视,导致了教师在教授学生过程当中传授信息技术后对其自身缺乏严谨的反思态度,大多数教师都认为高考用不到,还不如把时间用在学生练习当中。教师的教学反思内容通常都是停留在教学过程当中,缺乏对自身的反思。

大多数教师都是在课后对自身课堂教学成果进行反思,对于在上课时候或是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很少有教师在授课前或是授课时对自身的教学方式、教学成果进行反思。但是对于课前课后都进行反思与研究的教师是最受学生喜爱和欢迎的,所以教师授课时候对自身的反思必不可少。

2.教学反思的模式单一。教师对自身教授结果的反思缺少全面性,单一的反思结果通常都体现在对其课中教学行为进行简单的记录,其结果大多都将自身的缺点呈现在表面。在教学反思方面,往往对于课堂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不规范的记录,对其所在课堂当中发生的事情进行思考,但是只单一地记录下来,这种价值不够明显。在一般的高中,一个教师通常任多个班级或是学年的教学任务,在教学当中教师如果可以通过全面科学的方式进行观察,收集不同的信息,能明显地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帮助教师在课后进行反思。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对教学进行记录,课后相关的教师应对其进行相互探讨,共同提高反思程度。

3.实践教学不够完善。在教学反思当中,大多数教师对自身的反思通常只是表面现象,真实地对自身进行反思却不足,反思过程不够完善。而真正的教学反思是认识现阶段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在教学当中存在问题的根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利用课余时间对其自身的反思并实践总结。在教学反思当中,实践教学是最合理、最科学、最可靠的反思方式,它是完善自身教学的重要环节,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二、对于反思方式的改变

1.教师应对自身的教学树立良好的教学观。在教学中,进行科学可靠的反思是整个教学反思的前提。很多教师认为没有问题不需要研究,不需要进一步讨论,在这种思想就导致其在教学反思当中走入歧途。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问题,对于学生之间的差距应进行统一的调整。只有在教学中树立良好的教学观点,教学的工作成果才会受到学生的肯定,才会在众多教师中树立良好的模范作用。

2.教师之间应积极寻找不同方式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不同教师的教学反思也不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之间应该进行良好的教学反思,相互进行课后交流。教师在授课中任务繁重,缺少时间和统一性,但是教师可利用在闲余之时进行网络互动,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统一归类,然后大家一同讨论修改反思结果。通过交流完善自身在教学不足,积极寻找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自身的反思程度。

3.切合实际进行反思。教师教学反思应当切合实际,要让其反思结果真正达到目标要求。要借助实践课程对总体的效果进行检查,在科学的教学反思中,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反思只有经过一系列的实践,才能使教师得到升华。

在教学反思当中,教师应根据实际的反思结果进行逐一优化与改变,利用不同的班级进行教学检验,这样在教学中才会得到整体的提升,也能对其自身的反思结果进行整体的完善。

总之,教学反思是教师现阶段应改变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自身教学素质的重要过程,所以在教学当中,进行反思与总结不应只安排到课后,还应在课前、课中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总体地对教师的教学进行优化改革,使其教学得到多方肯定。

参考文献:

[1]何引弟,康继军.对西部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的反思与对策[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S1).

[2]孙德彪.西部部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和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4).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9

教学目标:

1、学习“矩形”、“圆角矩形”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2、让学生能运用矩形和圆组合出一些基本图形。

3、通过画大卡车,让学生感受一个整体图形的完成过程。让学生了解图形组合的奥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矩形”、“圆角矩形”工具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能运用矩形和圆组合出一些基本图形。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激活课堂

1、听,什么声音?哈哈,是我们可爱的多多,乘着大卡车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出示课件)

2、先请大家观察一下:多多乘坐的这辆大卡车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3、在数学里面我们把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叫做矩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画矩形。

出示课题:画矩形

二、提出任务,共同探究

1、会画长方形和圆角长方形的同学举手。现在我们来比赛,分别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圆角长方形,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2、是不是只要会画这四个基本图形,我们就能很快地画出多多乘坐的这辆大卡车呢?答案是„„

出示图片:

多多要是坐着这样的车,让人肯定很担心。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小汽车修理师,找找下面几辆大卡车中哪些部件需要“修理”。

3、师:好,现在我们自己来画出这辆大卡车。

这辆大卡车是由圆、椭圆、长方形、圆角长方形组成的。

三、技巧巩固,实践提高

1、学生动手操作,奖励画得快、好的学生。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圆角长方形。

2、指名学生演示画第4幅图中的轮子,提醒学生两个车轮要画得同样大小,引导学生一边使用Shift键,一边注意观察状态栏内信息。

把要修理的部件小组里交流一下,然后说说看,怎样可以避免这样的错误。

3、在操作过程中如遇困难,可以从书中找解决办法,也可寻求会画的同学的帮助。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操作,学生给予评价

1、生答:公文包、小床、书橱、冰箱。

2、学生小组内交流,集体汇报。

3、学生练习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先说说自己准备添加的物品。学生1:我准备在公文包下面添加画两个轮子。学生2:我准备在小床上添加画枕头和被子。„„

1、好了,大卡车造好了。任务完成。那么多多乘着大卡车去做什么呢?原来,它要搬家。要搬哪些东西呢?

2、师:小组内说一说这些物品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3、师:请大家选择两幅自己喜欢的物品,动手画一画。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结合了 “多多”这一卡通形象。将整个画图教学取名叫“多多带你学画画”。这次,“多多”奇怪地出场,立刻吸引了所有同学的关注的目光。仔细观察所出现在大屏幕上开车的结构组成。

四、个性创新,拓展练习

请小朋友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画上再添加一些你认为应该有的东西。

五、回顾总结 感悟升华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画图中矩形工具的用法,要使计算机绘出很多美丽图画,还需要进一步掌握画图程序的操作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画图”工具的使用。

教学反思:

高中信息教育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10

苏州工业园区西交大苏州附中英语组 商三英 [摘要] 本文分析了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听力教学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整合教材资源,合理设计听力任务,实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关键词] 听力教学 听力策略 教材整合 教学设计

一、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听力作为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在课堂中常常被忽视。最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听力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高中学生要求听力达到6~9级。综观6~9级目标可以发现,听力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侧重培养学生听的策略以及在听的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其中主要包括:①听大意和主题;②抓关键词;③预测下文内容;④确定事物的发展顺序或逻辑关系;⑤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和态度;⑥判断语段的深层含意;⑦评价所听内容;⑧听并执行指示语;⑨排除口音和背景音等的干扰等。

然而,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听力教学一直停留在放录音和对答案的层面上。如果学生遇到问题,教师往往把听力文字材料以阅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或者让学生自己阅读听力原稿。教师没有对学生听的过程进行指导,也忽视了听力策略的渗透。这样做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而且致使许多学生对听力失去信心和兴趣。另一方面,由于教材听力部分难度较大,表现在听力语速过快,篇幅过长,词汇量偏大;听力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涉及学生不太熟悉的语言背景知识;教材设计的听力题目较难,多为填空题,有的教师匆匆带过,有的甚至放弃这一块内容的教学。

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对教材中的听力部分进行整合和改编,简化听力题目,渗透听力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效果。

二、听力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根据听力的目的,任务类型和听力材料,听力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在英语教学中,听力理解(listening for comprehension)是听力的主要目的。从语言理解体系的两种加工方式来看,听力的理解方法可分为“自上而下

(bottom-up)”和“自下而上(top-down)”。自下而上的过程是指听者在理解单个的词和句子的基础上来理解篇章。而自上而下的过程是指听者根据背景知识来帮助理解说话者的意思。图式理论为这种听力理解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Nunan(1999)强调说图式理论在帮助学生预测听力内容和处理出乎预料的情况时显得尤为重要。自上而下的听力理解方式受到很多研究者的支持。

那么,什么是一堂好的听力课? Field(1998,2002)认为:一堂好的听力课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步骤:听前活动(pre-listening),听中活动(while-listening)和听后活动(after-listening)。听前活动(pre-listening)是让学生在听力练习前所进行的准备活动,包括激活背景知识,预测听力内容和复习关键词汇。听力过程(while-listening)重点是通过听力练习促进理解的过程,包括泛听和精听。听后活动(after-listening)主要是对听力理解的一个反馈,要求学生就听力的话题表达观点。

根据以上的听力教学理论,笔者设计了一堂高中英语听力教学课。

三、听力教学设计案例

1.教学内容:苏教版译林牛津英语模块3第4单元Task: Helping poor children。

2.教材分析。牛津高中英语的Task是一个单元中阅读与语法之后的一个综合板块。要求学生在课堂内进行开放性的听说读写的任务型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英语,使用英语。

3.教学目标。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这堂课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语言技能目标,主要是读听写的技能,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和听找出问题及其起因,提出解决办法;二是情感目标,也就是要求学生通过这堂课能学到一些听读写的技能,同时也唤起他们对贫穷孩子的关爱。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笔者围绕主题设计了一系列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在不断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学会技能也学会关爱他人。

4.教学过程

Step1 Pre-listening 1)导入。上课伊始,教师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通过视频、图片、歌曲、故事、问题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

速切入主题。

2)阅读。由于该话题生词比较多,笔者对教材顺序进行了调整,把阅读放在听力之前,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话题,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阅读熟悉相关词汇。笔者设计的任务是快速阅读材料,找出文中提到的问题和起因,以及相关的解决办法。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寻找关键词,完成表格。

Step2.While-listening。

1)听力任务设计。教材听力任务有两个,均为填写表格,有的是填写几个单词有的要求填写整个句子。加上听力音频语速很快。听一两遍完成这个任务不太可能。于是,笔者对听力任务进行了简化。将填写短语或者句子改成填写单词。同时笔者还对听力MP3进行的切割,把听力音频分成9个小节。在学生听不懂的地方可以重复听写该部分的句子。

2)听力策略指导。听前预测和关键词是听力中有效的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听力任务中的答案进行大胆的预测,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不仅帮助学生进行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机制,使其形成强烈的听的期待和愿望,做好听的心理准备。另外,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关于问题和起因的常用表达方法,例如:表示问题的表达:as you can see„, the result is„, as a result„,as I said earlier„,„and so„,a common problem is that„, another problem is that„表示原因的表达:this is because„, „ because„ ,„because of„„ as „

Step3 Post-listening 1)讨论。前面的阅读和听力已经收集了大量的有关越南北部孩子的问题和起因。接下来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我们该如何帮助这些贫穷的孩子? 2)写作:Write a proposal to the UNICEF

四、教学反思.在这堂听力课中笔者根据听前活动(pre-listening),听中活动(while-listening)和听后活动(after-listening)三个步骤设计活动任务,任务由简及繁,环环相扣,围绕“problems and causes”这个主题进行讨论,阅读,听和写,把英语中的听、说、读、写融合在一起。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高中英语听力课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确立精准的目标。

教学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开展的由各个教学活动组成的连续过程。(鲁子问,康淑敏,2008)。教师首先应该思考和研究教学目标设计,通过优化教学目标来提高教学效果(张金秀,2010)。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程度以及教材的特征,确立精准的教学目标。例如:本堂课的听力教学目标为学会听取有关“problems and causes”的,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这个教学目标而展开。

2.设置合适的听力任务。

教师应突破教材的局限,设置符合学生水平的听力任务。老师在设计任务时,要钻研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弄清教材各技能训练之间的内在联系,再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融入教学智慧与个性思考,对教学材料有机组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形成相当完整的任务环。同时,老师在设计任务时要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学生通过完成符合他们真实认知过程的任务,发展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

3.关注听力过程和听力策略的培养。

听力教学中要关注听力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听力训练可以分为泛听和精听。泛听过程关注主要信息和大意。精听关注细节,教师可以在听力训练中让学生有选择地听或者听关键词。对听力难点进行重听,对生词进行解释。听力策略对提高学生的听力帮助很大,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将听力策略巧妙地融入教学内容中,例如听前预测,听的过程中捕捉关键词信息等策略要在听力课堂中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

4.融合认知情感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因此,有效听力教学设计要超知识本位的课堂,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在理解听力材料的基础上升华情感和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要融入听力任务设计中,让学生对话题形成正确积极的情感反应和价值判断。

听力教学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在透彻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前提下,设置精准明晰的教学目标。设计合适的听力任务,突现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情感,从而提高听力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Field, J.1998.Skills and Strategies: Towards A New Methodology for Listening.ELT Journal, 52(2), 110-118.Field, J.(Ed.).2002.The changing face of listening.Cambridge: 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Nunan, D.1999.Secong language teaching & learning.Boston: Heinle&Heingle 鲁子问,康淑敏.2008.英语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中信息教育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11

新课标把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设定为以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标,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下面笔者结合高中英语必修6第三单元A healthy life—Advice from granddad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

二、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

Step1.Leading-in

在这个环节,首先我采用头脑风暴法,以学生熟悉的话题“What health issues concern young people the most today?”和图片引出一些关于健康的词汇,比如stress,cigarette smoking, drinking alcohol,obesity等,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自己所知道的健康问题,活跃课堂气氛。

接着我运用视听法,借助多媒体播放一则有趣的泰国禁烟广告,要求学生回答广告的制作意图,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导入阅读的话题smoking,显现相关戒烟词汇如quit,ban,be addicted to等(the government appeals people who are addicted to cigarette smoking to quit.)并提问:为什么青少年会抽烟(why do you think some adolescents start smoking?)

采用谈话方式导入自然亲切,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营造出宽松的学习气氛,同时让学生了解有关电话的词汇。

Step2.Pre-reading

读前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标题advice from granddad预测课文内容(Look at the title in the reading passage.Can you predict what it is about?),为阅读做铺垫。

设计问题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速读,有利于训练学生的skimming能力并使学生对电话的历史有初步了解。

Step3.Reading

活动一:速读(skimming—4 minutes)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首先,要求学生在略读课文后找出每个段落的中心句。这里学生用到的阅读小技巧是“中心句主要出现在段首,有时会在段末,但偶尔会在段中。”

活动二:精读(scanning—20 minutes)

在精读环节,我安排了五个不同难度的阅读活动:填表、联句、正误判断、完形填空和标题理解。

1.阅读填表:要求学生细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并完成由who,why,how为核心的表,掌握主人公写信的目的:

2.阅读联句:改编书本Comprehending(理解)部分的第1题,将找出上瘾的3个原因和危害,并填写在学案上。这项练习从句法层面来考察学生对课文第三四段的理解程度,要求学生熟悉和理解具体内容,并找出关键词。

3.问答题:设计了2个细节问题:(1)Why it is important to protect pregnant women?

(2)What forced James’ granddad to quit smoking?训练学生快速搜索定位信息的阅读能力。

4.完形填空是我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的练习。此完形填空有及时复习和复述课文的功能,填空处均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整个完形篇章又是对课文的概括。此活动有利于学生理解、积累、内化语言,提高学生概括、表达和思维能力。完形填空篇章如下:

A grandpa wrote a letter to persuade his grandson to quit (stop) smoking,which was easy to begin but tough(difficult)to stop.As an adolescent(teenager),James became addicted to(cannot stop)cigarettes in three ways:addicted through habit,physically and mentally(ofbody and mind)addicted to nicotine.Fortunately, he finally managed (succeed).

He also said cigarette had harmful effects on smokers` lung and heart.It was more difficult for smoking couples to become pregnant(having babies),and babies would be abnormal (not normal).Smoking also do harm to sportsmen,who may become breathless(breath badly)and unfit(unhealthy).

5.猜测词义(“What is meaning of “withdraw symptoms”?)根据上下文语境培养学生对词汇的能力和对信息的综合能力。

6.自编判断题目,要求学生对课文最后一部分Suggestions具体信息进行细节识别,提高信息辨认能力。

1.Focusing on exams is a good chance to quit smoking.

2.Every ime you feel stressed,you can smoke a pack of cigarette to relax.

3.It’s helpful to stop smoking with a friend or join a non-smoking group.

4.It is desperate and ashamed if you cannot quit smoking successfully.

这一环节采用游戏及小组活动的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热情,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不知不觉地了解了新旧电话的工作原理,并能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三、讨论与反思

上述教学内容在实践中获得成功,学生不仅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而且教学目标中的词汇等内容都得到落实,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提高了交际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该课教学也得到了同行教师肯定。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的实践与反思 篇12

关键词:会考,信息技术,观念,教学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 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 早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教育部将其列入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考试科目, 考试实行等级制。

纵观近几年的会考方式, 采用笔试为主, 将逐步向机试过渡, 具备机试条件的学校将以机试为主。几年来的笔试试卷结构基本一致, 满分仍为100分。

将每年的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市级重点学校的合格率基本上都能达到100%, A等率也能达标;而县级学校的合格率基本上都能达标, 但高分不多、高分不高、整体A等率偏低这一情况。透过每次会考的考试结果和平时的教学体会, 我认为更新观念、加强加快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改实践是意义深远的一个问题。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信息技术课程受到忽略的情况并不鲜见。表现之一是没有定性要求, 开不开课、在哪个年级开课、每周上多少节课, 有较大的随意性, 各省市的教材也不统一;表现之二是没有进入高考范围。另一方面, 很多学生具有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愿望但层次不齐, 对于滞后的内容不感兴趣, 追求新奇和富有挑战性的新信息。大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 INTERNET知识等包含创造性与新奇性的信息则受到学生的关注。

从课程的发展角度看, 与其它学科的整合研究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因此, 它不仅是中学的一门课程, 还应该是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工具。作为学校更应看清形势, 超前思维, 树立现代教育新观念, 积极创造条件, 加大现代教育技术推广和运用的力度。

二、树立信息概念和实践操作意识

在会考中学生表现出来的两大问题是, 基础知识不过关、实践操作能力不强。这关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正确引导和准确把握。

会考的内容好多是基础知识, 而学生最不愿识记基础知识, 并认为计算机是一门操作课, 对于识记有认识上的误区, 从每届考生的答题情况来分析, 不少考生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没有彻底理解, 比如一台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功能、计算机的主要特点等。信息技术课程的概念丰繁复杂而且抽象, 因此有必要树立较强的概念意识。

从学生的笔试答卷情况分析, 试题中涉及的知识点与平时训练内容基本一致, 有些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注意总

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 通过操作实践,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具体来说, 应该培养学生以下的能力:1.搜索、获取信息的能力;2.评价、判断、组织信息的能力;3.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应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而不只是“即学即用”的职业式教育。

三、加快步伐全面开展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为学生多样化学习创造良好环境, 引导学生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认知, 探究和解决问题, 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自主, 合作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是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

1. 适当突破教学内容紧扣大纲

大纲是在课本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 也是会考命题的依据。只有密切结合课本, 才能准确、深刻地理解学科知识含义。鉴于计算机知识的“更新速度快”的特点, 应勇于把一些最新的IT业界动态及知识引入到课堂中。教学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 而是教会学生怎样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去。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便更好的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2. 分层教学创设有利于个别化学习的教学模式

针对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 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导, 引导激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学习和思维方法, 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 能力得到加强, 教育效果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 可结合教材设计不同类型的软件, 以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个别化教学。

(1) 预习辅导型。能及时检查、反馈学生的预习效果, 培养学生独立预习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个别化学习, 而且提高了学习困难学生的自信心。

(2) 课堂教学辅助型。Powerpoint是一种文稿制作软件 (也叫电子文稿) 。这种演示文稿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密度, 而且图文并茂的视觉形象增强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把文稿存储在网络里, 便于学生能在课后复习上过的知识。

(3) 练习辅导型。能使学生在电脑里完成练习题后, 自动告知得分以及正确答案, 并对正确率高的学生实施鼓励性评价。教师根据反馈的情况, 对错误较多的题目及时地分析讲解。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行为发生了变化, 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师生关系和交往方式。

(4) 测验型。把考试内容编成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中进行考试。一方面, 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迅速、及时的反馈。学生在评价中, 在反复练习中学习成绩得到提高。另一方面, 使教学反馈评价科学化、数字化、无纸化。尽管前期设计工作很繁琐, 但学生考完后, 老师能迅速地从电脑中得到考试的评价分析统计表, 以利于改进以后的教学。

3. 以人为本构建双向互动的师生交流模式

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双向互动的。在教学过程中, 处处以动手操作、培养能力为目标。上机过程, 一人一机, 独立操作, 双向互动, 即利用教学软件实现人机交流, 或采用学生和教师相互提问的方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 实现师生交流, 提高学习效率。

4. 倡导主动学习营造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环境

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合作能力, 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 只有这样, 才能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 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否则必将为社会所淘汰。

学生要善于从教材实际和社会生活中提出问题,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激发兴趣, 树立信心, 培养钻研精神。实践证明, 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与体验才能真正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而且, 只有通过自身探索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才能真正做到深刻理解, 扎实掌握。

会考只是一种形式, 旨在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道德和社会等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把信息技术作为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 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特点优势, 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 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氛围, 有效地激发学生创新激情, 只有在教改实践中不断探索, 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21世纪的信息社会中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能用现代化的观念去学习、工作, 迎接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前景.中国教育报.王向东

高中信息教育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13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根据其特点,针对一些计算机术语、理论性概念作有针对性讲解,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健而且形象具体,然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来验证所学生的知识,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辅导,在通过屏幕监视器或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如我在给同学介绍键盘时,我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删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高中信息教育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14

一节高中英语写作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过程 step 1 leading in 1.show some pictures of food and ask the students: what do you prefer/don’t like? why? 2.discussion.in pairs try to find reasons to persuade your partner to like the same food asyours.try to use the following expressions.i would rather… i don’t like …because… i’d prefer…because… it’s a great pity that… 3.group activity: suppose you are a vendor, try to find reasons to persuade people to buy your food and use the above expressions.give students a sample: i’d rather you bought these apples.look, how clean they are!my apples are free of insects, and any chemicals, because while they were growing, we wore paper bags for each of them.they are delicious, pretty, clean, and the most important, healthy.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so don’t miss them, buy!come on!buy some!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groups of four.one acts a buyer, the others act vendors.give students some minutes to prepare dialogues, and then ask some groups to act out in public.设计目的:用图片展示,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来,调动学生愉快的学习情绪。通过两两对话复习学过的短语,引入写作相关话题。考虑到学习的对象是三级达标校的高一学生,他们的英语基础较差,因此在小组讨论之前,给学生一些例子的引导,让全体学生在小组讨论活动中都能有话说,积极参与,学生的听说技能得到了培养。这些活动的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写作做铺垫。step 2 pre-writing 1.ask the students if you want to persuade more and more people to buy your food, what you will do? 2.show some sample advertisements.ask the student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sentences and the feature of the language.3.according to some samples, ask students to summarize the characters of words and sentences in english ads.4.give the students sample writing.guide them to summarize the structure of a poster.设计目的:逐步引入广告写作的话题,呈现一些广告作品和广告词,让学生自己观察、总结、归纳出广告的语言特点和结构特点。提供范例, 引导学生归纳出英语广告的写作框架,为写的训练积累了必要的素材。

5.skimming.ask the students to skim the short passage in ex.1 page 15, and find out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of green food 设计目的:读是信息输入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泛读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快速捕获信息的能力,为接下去的写作整理出有利的信息。step 3 while-writing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groups of four.give them 5 minutes to design a poster.设计目的:通过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旨在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小组在完成广告的设计任务时,要求组员交流思想,分工明确,发挥各自的特长。学生在完成任务同时体验与人合作共事的乐趣,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step 4 post-writing 1.in groups, the students check their mistakes in the poster and make assessment.写作报告评价量表 评价项目 items 5分:非常符合 4分:比较符合

3分:基本符合 2分:不太符合 1分:不符合 得分 scores 内容 contents 观点新颖,论证清楚

good opinion, clear and logical support 组织

organization 条理清楚

well-organized and make sense

语言表达 expressions 使用得体的词汇和表达

appropriate vocabulary and expressions 卷面

overall appearance 书面美观、工整

legible, comfortable to read

总分:_____ 评价人:______________ 2.the students rewrite their posters.3.the students show their posters in class and the teacher make some comments.设计目的:采用小组互相评价作品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空间和交流机会。学生在修改后,鼓励他们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从宏观上把握课堂节奏,适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把学生因领悟不全或分析不到的地方加以指出,既能达到改正效果,又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分析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反思

上一篇:欢迎新员工策划书下一篇:英国亲属关系证明的公证认证怎么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