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五分钟演讲法

2024-07-04

课前五分钟演讲法(精选11篇)

课前五分钟演讲法 篇1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又往往只注重听、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说的能力的训练。目前不论是中学毕业生,还是大中专毕业生,甚至包括少数 硕士研究生,在面临双向选择的挑战下,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准确,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还有少数人是胆 小,不敢说。总之,在目前的人才走向市场的形势下,“说”这种能力,应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我在语文课讲授的过程中,也时时感觉到学生们在说的能力方面的欠缺。比如课堂提问,很少有同学能主 动发言,即使发言,不是不敢大声讲出来,就是表达的不准确,实在令人头疼。课下询问其原因,不是不会,主要是胆小,另外是怕出风头,惹人耻笑,宁肯不回答,也不让自己当众出丑。这种情况在同学中普遍存在。我对此也曾经尝试用其他方法改变过,但都无济于事。去年我在班上开展了课前五分钟演讲,时至今日,已一 年有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课前五分钟演讲,是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先抽出五分钟时间,让五个同学依次登上讲台,要求他们态度大 方,表情自然,用洪亮的声音,完整、清楚地给同学们讲一个内容,时间是每人一分钟,内容范围不限制,当 然要健康,达到这个要求的算合格。但这个活动开始的时候,效果并不好,除了班干部之外,班上很少有同学 能达到上述要求的。大部分同学要么羞羞答答、满脸通红,局促不安地站在讲台上无话可说,要么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声音象蜜峰嗡嗡般咕哝两句。但是,教师和同学们并不就此恢心丧气,教师除了鼓劲,并加以 启发、诱导,学生下决心,同心协力,决心把此项活动搞好,于是就有了以后的第二次、第三次„„,一次比 一次理想,不但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而且还收到了意外的效果。学期结束时,我们在班上作了调查,调查结果 表明,同学们对此项活动很感兴趣,而且希望这个活动继续搞下去。作为他们的任课教师,感到很欣慰,想把 此项活动推广开来,因此,我想就此谈谈我班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的好处。

其一,锻炼了学生们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

课前五分钟演讲一开始,大部分同学都很感兴趣,只是太缺乏信心,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也有一部分同学 对此活动不理解,认为纯粹是走形式,消磨时间,持不大情愿的态度。但经过教师的循循善诱,一再启发和鼓 励,阐明其意义和作用,同学们对此项活动有了新的认识,认为这是自身锻炼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也抓住了 这个机会,首先采取了启发、诱导学生兴趣的方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第一次课前五分钟演讲之前,我先 出了几道智力思考题:“4的平方在什么情况下等于8?”(在错误的情况下);“汽车在向左转弯时哪个轮 胎不转?”(备用轮胎不转);“一个人能吃两个馒头,那么半个人能吃几个馒头?”(没有半个人);“贝 贝的妈妈说贝贝不是她亲生的儿子,那么贝贝和她的妈妈是什么关系?”(母女关系)“哪个月有28天?”(每个月都有28天)等等,要求同学们在我提出问题后马上回答,不容半分思考,这样一来,调动起了同学 们的积极性,我提出的问题,除了“哪个月有28天”回答错外其他全正确,同学们到此时兴趣就上来了,我 顺势找一两个人登台即兴演讲,效果很好,以后的课前五分钟我不时地启发、引导。比如有时我让同学们和名 人比口才,如我向同学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个富商去见大作家肖伯纳,见面后富翁第一句话就说:‘ 一见你这样瘦,就知道世界上正在闹饥荒。’假若你是肖伯纳,该怎样反驳?”问题提出后,同学们争相举手,回答的结果也很正确。肖伯纳这样反驳富翁:“我一看见你这样胖,就知道世界上闹饥荒的根源了。”再如,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性情温顺,为人和善,可他的妻子却十分暴躁,动 不动就发火。有一次他的妻子要他去做一件事,结果苏格拉底忘记了,便去给学生上课,正当他讲到高兴之处,他的妻子怒气冲冲走进教室,大发雷霆,顺势将一盆洗脸水泼了过去,将苏格拦底洗成了落汤鸡。我讲到此,便嗄然而止,接着提问:“此时苏格拉底会说些什么呢?”同学们顿时来了兴致,纷纷猜测,有很离谱的,有比较接近的。总之,同学们的情绪非常高涨,苏格拉底抖了抖身上的水,慢条斯理地说:“刚才给你们讲过,电闪雷鸣之后,必然会有一场倾盆大雨。”同学们在笑声中领会到语言幽默的妙处,也使苏格拉底摆脱了困 境。有时给同学们出个论题,让他们对此论题进行辩论,如“金华五里亭有两位老人,以拾破烂为生,二十多 年来,他们把一个个被遗弃的女婴抱回来抚养”同学们对此论题可以说是各抒已见,百家争鸣,有时则是让他 们讨论一句名言,如“对于没有说出的话,你是主人;而对于已说出的话,你是仆人,—一尼采”;有时则让 他们抽一张卡片等等。经过我的启发、引导,同学们的思路开阔了,信心增强了,都想当众施展自己的才华。一学期下来,全班同学大部分能仪表大方,态度自然地站在讲台上,用清晰、洪亮的声音,完整、准确地表达 自己的见解、感受,畅所欲言,尽情发挥。有一个班级为此还专门组织了一次“讲、说”比赛,班上参赛的人 过半,‘而且全用普通话,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令教师感到高兴,且得到了系学生会的承认和赞许,而且 同学们的信心加强了,都自信自已将来能成为演说家。从此以后,课堂提问时,不再出现以前的冷场现象,而 是争先恐后地举手,急欲回答问题。

其二,提高了同学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丰富了学生们的业余生活。

常言道:“处处留心皆学问。”“悟性就在你的脚下。”同学们为了能搜集到有意义的题材,在同学们面 前露一手,随时随地就能触发他们的感官,因此,在演讲中也不时爆出光点。他们能从寻常小事中发现哲理。下面仅举几例加以说明。他们从树根和树枝的关系,联想到不论干什么事都要有良好的根基。从叶和花的关系 联想到了以下几点:红花要用绿叶衬托;有人默默无闻(绿叶);风雨过后事情的本质才能显露出来。拍球的 启示:逆境使人奋进,没有压力轻飘飘;“气”足才能飞跃,要争“气”,鼓足奋争的勇气、志气。叫壶和高 压锅的联想“为人要踏实,少说多做;不要居功自傲。上坡与下坡联想到不要知难而退;要警惕思想上的滑坡 ;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是互相矛盾、互相依存的;顺境时思忧,逆境时思进等不一而足。他们不但善于从平常小事中发现哲理,而且谈风土人情、谈社会、谈理想、谈志趣、讲故事、说笑话、以及地名、成语故事的 来源等等。这不但锻炼了他们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从不同程度上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另外,也 丰富了一些同学的业余生活,在活动举行以前,有一部分同学在荼余饭后以及课外活动期间,常常感到百无聊 赖,无事可做,而活动开展以来,他们的视野开阔了,认为有做不完的事在等着他们。他们打心眼里喜欢上了 课前五分钟。

其三,沟通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心

正如一位同学所说:“课前五分钟演讲是心灵之桥。”名字的确起得不错,事实也确实如此。它首先沟通 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灵,教师哪些地方讲得不清楚,在方法上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学生可在课前五分钟演讲中提 出来,教师加以改正,使教师的教学方法逐步得到完善。与此同时,也沟通了同学的心。因为同学们来自祖国 各地,彼此之间很陌生,通过课前五分钟这座桥,同学们互吐心声,谈了自己的志趣、爱好以及对人生、对社 会、对友谊的看法,还有对班委工作的建议等等。这些话题都是同学们非常关心的话题,因此产生了共鸣,使 原来感到陌生的同学得到了互相了解的机会,增进了友谊,活跃了班级气氛,促进了班委工作的更好开展。正 如同学们所说:“假如课前想睡觉或情绪不佳,但经不住‘五分钟’的热烈气氛的诱导,好似注了一针兴奋剂,情绪马上振奋起来,认认真真地上完每一节课。”还有如是说:“课前五分钟,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好象一 缕清新的风,吹散了我们脸上的愁容,吹出了一张张的笑脸。”另外还增进了学生和学校的联系,有的同学在 五分钟演讲中提到想看晚间新闻,询问同学,同学们都有此愿望,于是班委和学校联系,学生会满足了他们的 要求。同学们通过这个窗口,了解了中国及世界的形势,更激发了上进的勇气和信心。

课前五分钟演讲法 篇2

针对上述情况, 笔者在本学期大胆尝试了在课前进行5分钟小演讲的活动。通过小演讲活动, 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培养, 信心得到了增强, 技能得到了提升, 英语水平显著提高。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 我从班中选出英语水平较好的十几名学生, 给他们排好序, 并提前告知演讲时间, 以便于学生做好心理准备, 并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演讲材料。这样做,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

其次, 关于演讲内容, 教师不应做太多的限制, 只要是励志、阳光、传递正能量的都可以。

学生可以自由谈论学校小环境中关于同学或教师的趣闻、八卦, 也可以谈论大环境中国家乃至世界正在发生的关于政治、经济、军事、科学等各种话题。这样, 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题, 实施起来就会少很多顾虑, 但必须强调, 选题之后必须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内容进行演讲。

再次, 关于演讲形式, 学生可以借鉴所学经典句型或借题发挥, 可以随心所欲挑选话题, 但绝不容许背诵短文故事。

按照以上原则, 我组织学生开始实施, 在第一轮活动结束后, 效果竟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料———刚开始时, 学生表现得十分紧张, 站在讲台上甚至不敢正视自己的同学, 声音也比较低, 体态很不自然, 与同学之间没有互动, 可以看出, 演讲的学生只盼能尽快结束演讲。显然, 一开始, 演讲变成了学生的负担, 变成了干巴巴的背诵材料, 在学生的认知里, 它是一项任务。但随着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在更多的学生尝试后, 慢慢地, 情况开始好转, 后面的学生从前者身上看到不足后, 便不再满足于类似的演讲。有几个思维灵活且较能驾驭语言的学生开始尝试着表达自己的感受, 于是, 演讲所用的语言变得生动起来, 演讲者的表情也越来越丰富, 与同学之间的互动活动也有了, 甚至增加了有意而为之的煽情, 演讲内容开始升华。很显然, 学生的演讲不再是简单地讲述一个小故事, 而是试着从故事中升华出关乎人生的哲学。

在坚持开展演讲活动的过程中, 我一直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并诚恳地表扬他们在课堂中的优异表现。学生从中受到鼓舞, 深信自己的能力超乎想象, 话题开始广泛起来, 有夸父逐日故事后的热爱人民、为人民呕心沥血的体悟;有守株待兔故事后提炼出来的NO pains, no gains的感悟;有小男孩与苹果树故事后These trees are like our parents.They devote their life to us的领悟;有大谈kindness之后If all of us are kind, our school will be better.If we are all kind, our country will be stronger.If we are all kind, the world will be more peaceful.的激情迸发;还有辩证看待失败与成功关系后的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的顿悟;更令我们感动的是关于尼泊尔地震之后一个同学的即兴演讲:Earthquake is terrible, which can destroy our buildings and can take away our lovers, but human being can’t be defeated.What we should do is to give them a hand when they are in trouble....每一次倾听, 我的内心都能或多或少地被触动。

不知不觉间, 学生已经学会关心他人, 慢慢成长并成熟起来。他们不断尝试着, 开始殷切盼望着能在英语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情感, 重视并珍惜自己登台的机会。有时, 会有学生拿着文章主动找我面批辅导, 我便针对句子的语法错误给予相应的指导, 而对于学生的主导观点则不过问, 坚持尊重学生的观点, 不限制学生的思想 (只要不是过于偏激的) , 给予学生畅所欲言的权利。

值得注意的是, 课前五分钟的小演讲活动对于学生的写作技能也有很大的帮助。一方面, 由于演讲话题比较广泛, 学生必定会遇到很多不熟悉的单词, 从而促使其通过各种途径 (如词典、互联网) 去解决, 这无形中极大地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另一方面, 面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高级词汇时, 即使演讲者自身明确其意义, 但当同学们听得一脸茫然时, 他就会试着用简单的英语词汇做进一步的解释, 这又是另一种能力的培养。每一场演讲活动过后, 我都会针对本次演讲的内容做深度的挖掘, 并提出针对性的问题, 如What did he/she talk about?What are their suggestions?What’s your opinion about it?If you were the character, what would you do?等。因为听后要回答问题, 所以学生都听得非常认真, 甚至在听后能做简单的复述, 这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一段时间后, 学生不再畏惧, 不再羞于启齿, 且已经习惯了用英语思维、用英语表达和用英语交流的方式, 英语课成了名副其实的语言应用课。

挖掘“课前五分钟”演讲的潜能 篇3

关键词:“课前五分钟”;演讲;鼓励;因势利导

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活动。经过本人多年来的教育实践总结,发现“满堂灌”不足取,“课前五分钟”演讲确实能让“听”“说”的效果事半功倍,反过来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课前五分钟”是指语文教师在上正课前留五分钟时间,让学生上台演讲与语文课有关的观点和内容,也可以是一周以来有意义的见闻和感受。每节课利用五分钟时间安排1~2名学生上讲台发言,师生及时简要点评,及时记录精彩语段,定期评出“最佳组合”和“演讲之星”,就会逐渐增强全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首先,要积极准备,贵在坚持。教师要反复要求学生端正态度,提高认识,上台前精心准备,认真查资料,认真选择话题,内容健康向上,贴近生活,紧扣实际,真正表现出自我的风格和水平。“课前五分钟”训练活动还要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训练,只有日积月累,才能循序渐进地提高自身的语文素质。

其次,要鼓励为主,因势利导。“课前五分钟”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又要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让他们自行确定所要演讲的内容,自己动手查资料,自由发挥,让学生真正起到主体作用。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巧妙地给予鼓励,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目的是使“课前五分钟”更切合学生的实际,培养其独立学习的能力,发挥各自的专长。而因势利导则是保证他们的独立学习和实践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培养科学的、健康的思想观和人生观。

最后,要把握全局,由点及面。“课前五分钟”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锻炼的机会,进而形成良好的循环习惯,既有利于活动的继续开展,也有利于语文水平的整体提高。假如只面向少数水平高的学生,就会使其他大部分学生丧失锻炼提高的机会。久而久之,“课前五分钟”就会枯燥乏味,失去坚持下去的兴趣。而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前提下,可以从中发现人才,培养良好的班风士气,培养竞争意识,形成团结向上的学习氛围。

经过10多年的尝试,我的学生的确感到了语文课前演讲的功效。演讲是人类交流思想、阐述观点、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演讲者展示自我、推销自我的一种很好的方式。语文“课前五分钟演讲”虽然仅是语文教学训练的一个小措施,但小小的“星火”可成“燎原之势”。

课前五分钟演讲话题50道 篇4

1、结合项羽的生平经历,请你谈谈“性格决定命运”这个命题。

2、请你评价毛泽东。

3、请你谈谈《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

4、请介绍一位现代(或古代)诗人及赏析他的一首代表作。

5、介绍曾给你带来莫大的精神力量的一位作家。

6、我眼中的《红楼梦》。

7、假如鲁迅先生能够活到今天,他会怎样?

8、介绍一本你认为有价值的书(你最想推荐的一本书)。

9、请你介绍一部你认为最有推荐价值的电影。

10、比较与评价电视剧新版和新版红楼梦。

11、谁是你们这代的代言人?他或她传达了什么信息?为什么?

12、想象你是某两个著名人物的后代,你希望谁是你的父母呢?希望他们将什么样的素质传给你?

13、有种理论认为:伟大的领袖人物都是由他们所处的具体的时代创造产生的。照你的看法,伟大人物的产生,是由于所处的环境,还是由于个人的特质?试举出一位人物来支持你的观点。

14、你认为什么思想、发明、发现或创造到目前为止对你的人生产生了最大的影响?请简要说明。

15、用孔孟之道来治理国家是否可行?

16、电子书的发展是否会代替纸质书?电子书的发展对文化传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7、国产烂片却取得了好票房,原因何在?

18、读网络小说的利与弊。

19、高中读课外书会耽误学习吗? 20、谈谈古诗中的酒文化。

21、西方文化优于东方文化的表现。

22、东方文化优于西方文化的表现。

23、谈谈你对流行音乐的看法。

24、如何看待当今盛行的选秀现象?

25、请你谈谈“山寨现象”。

26、请你谈谈“温室效应”。

27、请你谈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28、请你谈谈对“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解。

29、请你说说音乐与文学有怎样的关系。30、高中生看卡通片是否显得幼稚?

31、高中生进校带手机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32、出国留学的利与弊。

33、我所了解的上海世博。

34、你认为中国能在五十年内赶超美国吗?

35、中国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国? 36、2012是否真的会到来?

37、中国的创新竞争力从何而得?

38、谈谈我国千夫所指的食品安全问题。

39、对高中生的管理到底该宽松还是严格? 40、当前学校如何应对高中生的心理问题。

41、老师对学生的作用到底是起辅助还是主要作用,学习到底是靠老师还是自己?

42、星期六日是否应该补课?

43、考试是考查学生能力的最佳途径吗?

44、学习的乐趣从何而来?

45、学习的最终目标到底是什么?

46、如果没有高考会怎样?

47、学校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还是只为了培养尖子生?

48、谈谈你对“舍得”的理解。

高中课前五分钟励志演讲稿 篇5

曾经,因为一次考试失利而灰心丧气;曾经,因为一次摔倒而自暴自弃;曾经,因为一次被朋友伤害便失去了交友的勇气;曾经,太多太多可怕的回忆一时涌入脑海,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激情成就梦想。

想想,一次考试失利后,如果你丢掉了你所有的激情,你就不可能再再爬起来,去摘去上帝原本为你准备的光环;一次摔倒,无所谓,但如果摔坏了你的激情,那么我们将再也看不到站起来的你;是交友的激情让我们总是享受着朋友的幸福快乐,假如朋友不经意间的一次伤害让你丧失了交友的勇气,你将永远孤独下去。

的确,是激情成就了梦想,是生活的激情使霍金虽然瘫痪但没有一蹶不振,成就了他在科研领域的伟大成就;海伦*凯勒虽然双目失明,但她没有就此消沉,成就了她的巨作;邰丽华虽然聋哑,但她刻苦努力,为我们展现了绝美的舞蹈--千手观音的问世。一个个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只有今天的激情才能换来明天的成就。难道不是吗?

你可曾记得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多么豪迈呀;屈原的“余故知謇謇以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又有一种强烈的爱国激情洋溢其中,成就了三闾大夫,成就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非凡地位。

在现实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最重要的便是激情了。没有激情的人是一具死尸,因为他没有希望,没有动力,更无所谓成就了。成就只属于有激情的人。激情是取得成就的必要条件,是可以主宰和激励一切的力量。如果没有了激情,生活会显得苍白和凄凉。

朋友,假如你身处逆境,只要你不丧失对生活的激情,并用激情将一切失望和忧虑转变成快乐和振奋,相信你可以成就你的梦想,一跃成为人上之人。

朋友,唤起你的激情吧!相信你可以摘取到上帝原本为你准备的光环!

课前五分钟 篇6

一首美妙的乐曲,总少不了优美动人的前奏。课前五分钟,充分开发利用,巧妙创意,有效训练,就犹如奏响了课堂教学主题曲的前奏。它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环境,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沉闷死板,给学生以新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可以增长知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提高能力„„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浅谈我与学生是 如何奏响课前五分钟的前奏的。

[共同策划]期初,利用班会课,与学生共同讨论、商量:“课前五分钟,与其寂寞的等待,不如利用开发?”学生自由组合,创意、设计、安排,各抒己见,最后我与学生根据学校本学期的主要工作以及学习内容,开出如下“菜单”:时代之音、星星点歌台、开心词典、唇枪舌剑、佳作放送、健康你我他、艺能展露等。每周有班干部与学生商量确定具体内容,人人参与,轮流主持;每周末总结评比,不断改进。

[精彩演绎]一位科学家说: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不错,我与学生开始演绎我们的“课前五分钟”。尝试、实践、改进,坚持不懈,虽然有失败,有眼泪,有疲劳,有辛酸„„但大家都觉得其间更多的是欢乐、成功、自信、幸福„„课前五分钟的训练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积累式这种训练可以常规使用,没有特殊情况,学生约定俗成,根据学习内容兴趣爱好等,由学生自由决定,只要有利于学生的积累均可。如名人名言、成语故事、谚语、歇后语、古今中外优秀诗文„„主持形式与主持风格,也有学生自由选择决定,如有的学生学中央台的黄小丫,搬张高椅子一坐,微笑着面对大家:“各位同学,‘开心词典’又与大家见面了,今天我们做个有趣的游戏:成语接龙。我说第一个,接下来有你们接上。‘再接再厉’‘厉——’„„”学生踊跃回答;有的学李勇主持的“幸运52”,知识竟猜,劲头十足;有的学湖南台的李湘、何,两人上台,你唱我和,幽默风趣„„学生为了这课前五分钟,可作了不少准备,看课外书,看电视,背诵、积累、模仿、演练„„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长期以往,我班学生在小学毕业时,每个学生背诵诗篇均超过了250首,在市了检测时还拿了个第一名!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语言、片段,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感,陶冶了学生的文学修养,也奠基了学生的写作基础。

2、放松式这种训练一般用于上公开课前。因为听课老师颇多,学生不免紧张。学生主持的形式一般轻松活泼,安排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如“星星点歌台”,让爱好歌唱的学生一展歌喉;“时代之音”,让关心时事者播报新闻;“健康你我他”,让小医生介绍健康小常识„„最好内容与上课内容有联系,效果会更好。如我们学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一课,学生结合当时我国“抗非”之战,有的介绍抗非小知识,有的叙述抗非英雄的事迹,有的出示抗非图片,有的演示良好的卫生习惯„„连续几天训练,这样生活联系实际,学生才真正学有所得!

3、表演式这种训练刚开始一般不是经常使用,毕竟学生准备的时间较长,慢慢学生经验足了,表演能力强了,使用可以频繁一些。例如,在学完课文之后,课本剧表演、课文片段表演;看到社会现象,真实的演绎;或诙谐幽默的小品、或自由轻松的歌唱„„这些表演一般安排在“星星点歌台”、“艺能展露”等栏目。例如学完《惊弓之鸟》、《守株待兔》等成语故事,进行表演;联系时事,学生看到“抗非”的报道,表演小品、预防非典等内容。长此以往,为学生提供机遇,搭建舞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4、辩论式这种训练,可由学生根据大家感兴趣的特别是学生生活中最希望探讨的问题来决定,提前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正反两方,各自准备,在“唇枪舌剑”栏目大胆辩论。如“春暖花开季节,春游好不好?”“上重点中学是一条成材之路。”“改革开放的时代,做落花生那样的人会吃亏。”等等,经过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技能和思维的敏捷性、宽阔性,同时也学会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5、连续剧式由第一位同学首先编故事,然后第二、第三„„同学接着编故事,就像放电视连续剧似的,一课前一集。这种训练可以让学生的思维任意驰骋,无拘无束,开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如《沙漠旅行记》《小豆子历险》《童话国的故事》等等,学生练习饶有兴致,收益匪浅。

6、焦点访谈式就大家熟悉的关注的某一个话题,有一个学生主持,以采访形式,发表对话题的看法及感

想。如“父母帮我报的兴趣班,我没兴趣,怎么办?”“非典过后,我们不必太讲究卫生了。”“战争,给人们带来许多灾难,我们怎么办?”“教师节,该不该给老师送礼?”等等,学生自由组织,畅所欲言,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心态,同时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良好品质,有利于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

7、广告式广告语短小精练,富有寓意且朗朗上口,学生喜闻乐见,还常常模仿电视中广告,不妨给学生展示的机遇与舞台。如,在科技节期间,学生们发明制作了不少小物品:“升降式衣架”“会唱歌的尿不湿”等,就让学生自己写广告词,进行自我介绍、推销、表演;再如,给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牙刷、洗衣粉、学习用品等写广告语,为地球、中国申奥、运动会、乃至学校、班级等写广告语,把生活之源引进课堂,课内外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生活与语文水乳交融,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8、点评式可对某一位学生的一篇习作或对报刊杂志上的某篇文章,有一学生进行介绍,然后进行点评,或指出文章的优缺点、或评评文章的写作特色或写作技巧,或品品文章的意境与韵味„„从而促进了学生的互相交流,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促进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

课前五分钟的训练形式远不止这些,只要我们认真探索,不断创新,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原则,一定会发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形式。这些训练形式,费时少而收益大,学生人人参与,各显神通,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怎不欢迎呢?可贵的是课前五分钟的丰富多采,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心情愉悦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更主要的是课前五分钟的训练轻松又实在地培养了学生各种能力,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注意事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

1、不可过多地占用课堂阵地,活动准备要充分有序;

2、不可放任自流,要有的放矢,适时点拨;

3、不可越俎代庖,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前五分钟语文能力的培养 篇7

关键词:语文能力,培养

一、指导思想

(一) 遵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原则。

新课程主张学生是课堂的第一主人, 要把课堂交给学生, 让他们动起来。那么课前五分钟这个活动, 正是本着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自己的优势, 完善自己不足的机会这一目的展开的。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 要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智力、能力和思想观点, 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认识和实践才能实现。而这一活动, 恰恰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 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闪光点, 并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 登台展现自己, 从而达到挑战自我, 完善自我的初衷。

(二) 激励学习的原则。

高中语文课前五分钟活动, 本身蕴涵着平等观念, 能使多数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以充分展示, 尽显汉语言文化的魅力。对自己是一次印象深刻的历练, 对其他同学来说也是一次精神上的享受。每一个学生都精心准备, 然后在听的过程中, 发现别人在台上展示的闪光点, 找到自己的不足, 这样在下一轮的活动中, 就会有更好的表现。从而使课堂人人都是主人, 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然会被调动起来, 课堂成了大家广泛交流思想和心得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具体操作过程

(一) 学委和语文课代表进行组织, 让学生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按学号或小组轮流出场;活动内容由老师自己把关, 周一至周六都有具体的安排。提前告诉学生准备什么内容。

(二) 鼓励为主, 恰当点评。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 他们的叛逆性很强, 如果老师总是对其进行批评, 势必导致他们的反感甚至和老师对抗。所以, 在活动过程中, 尽量找到他们的闪光点, 加以鼓励, 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在进步, 这样, 他们不仅会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有身心愉悦之感, 而且也会更好地完善自己, 以期取得更大的进步。闪光点其实很多, 比如一个惟妙惟肖的神态模仿, 一个成语的精辟阐释, 一个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 甚或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都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动力, 使其更好地表现自己, 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但要注意, 知识性的错误, 必须及时地给学生纠正, 不能迁就, 否则, 得不偿失。

(三) 形式上, 尽量让学生把要讲的内容记在脑中, 脱稿活动。

这样做, 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而且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也获得了知识。在台上展示时, 学生从容镇定的台风也会让下面的学生佩服, 从而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台上展示姿态。如果照稿宣科, 像是在应付一件苦差事, 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 学生也得不到锻炼。

(四) 注意掌握好时间。

我认为, 时间最好在五分钟左右, 时间过长的话, 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环节, 完不成既定任务;时间过短的话, 学生就会简单应付, 敷衍了事, 这不是活动的初衷, 此外也白浪费时间了, 成效肯定不好。所以要把时间掌控好, 让学生能受到一定感染, 得到些许启发, 收获更多知识。具体内容设计如下:

1. 基础回顾。

俗话说, 温故而知新, 尤其是语文基础知识更需要反复复习, 所以我课前让学生轮流准备选择题, 比如说字音、字形、成语、病句等, 让学生能够夯实基础。让其他同学来做, 效果很好。

2. 开心五分钟精彩无限, 寓教于乐。

学生可以讲名人的鲜为人知的幽默故事, 也可以用小品的形式演绎学过的课文, 比如《庄周买水》、《雷雨》等文章的精彩部分, 学生都很喜欢表演。这些活动, 不仅会让学生积累更多写作素材, 同时表演也使他们对文章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也让他们感受到语文的无穷魅力。

3. 美文鉴赏, 感悟真善美, 提高鉴赏现代文的能力。

高考的一个重要题型就是现代文阅读, 所以我有意识地设立了这样一项内容, 学生去阅读, 在阅读中发现一些优美的、充满人生哲理的散文。就拿出来和大家一起鉴赏, 鉴赏的内容可以是散文的语言、思路、主题等等。比如蒋醺的《“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韩作荣的《李白的江油》等都是很好的散文。我自己也会找一些散文大家的经典之作, 与学生共赏, 效果很好。

4. 新闻简评, 课前五分钟的新闻播报, 学生需要在

课前五分钟 高效英语会话 篇8

一、师生、生生之间进行语言交流

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上,开始是师生之间交谈,然后过渡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谈,再到定标题一个人谈。初一年级的学生刚学英语不久,我就让学生说一些比较简短的日常用语。在这种情况下,我采用教师提问的形式(即师生间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5分钟会话,这种教学效果较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知识越来越丰富,我就要求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会话。方法是可以同桌之间进行会话,也可以两桌四人之间进行会话,还可以小组之间进行会话,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有时还可以要求学生拿着实物到讲台边来进行会话。到了初二年级随着知识的日益增长,我则要求每学期每个学生 至少三次到讲台边面对着全班同学会话。这种做法既提供了学生大胆会话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到了初三, 知识较丰富了,能力也较强了。于是,我依据有关中考的内容来设置会话的内容。这种英语口语交际的练习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的一种有效手段。我结合自己的特点指导他们掌握一些正确的语言表达方法,加强了学生口头语言表达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与应变能力。

二、会话交流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随着学生英语知识的不断提高,会话内容也应由简单的日常用语过渡到较复杂的对话表演。如设置一定的语言环境,表演简短的小品、相声等,再逐步过渡到给些标题,进行口头作文。初一上学期,学生学习的内容比较少,会话的内容宜以日常用语为主,最常用的是学生在校的学习与生活的简短日常用语。到了初一下学期和初二年级,就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表演长一点的对话,甚至表演小品。又如我教完初中《英语》第三册课文,要求每个学生找到一个搭挡进行模仿对话表演,内容可以设置为邀请对方一道去阅览室看书报或去图书馆借阅图书等。当教完初中《英语》第四册课文,我则要求学生模仿课文对话进行表演,内容可设置为邀请同伴周末去电影院看电影或去南山公园游玩。除了这些还可以模仿生活情景,假设某同学生病了,你打电话通知他的家长来医院护理等。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则多用英语课堂用语。开始可能有些学生听不懂,教师可采用手势、动作、实物、挂图、简笔画等方式来代替母语,帮助学生理解。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学生就会逐渐习惯于英语教学的氛围,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又如初中《英语》第二册第16单元What a good Kind girl的交际功能为“问路”和应答方向,我又设置有位老大娘问路的情景。这样通过问答的形式,解决了口语交际这个教学重点,培养了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到了初三,就由教师布置题目,学生准备好,第二天上课时进行会话。如我在教完第五册第一课Why the Bat Comes Only At Night,我就要求每个学生准备用英语讲一则故事,时间为五分钟左右。我的五分钟英语会话的教学改革,让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始终围绕口头语言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在语言交流的实践中掌握知识、技能,促使学生运用英语表达思想,并亲身体验运用口头语言表达实际目的达到后所产生的愉悦感和成功感,有效地达到了英语教学的目的要求。

三、会话交谈的话题要紧扣课文

我组织的每个会话、交谈的话题都紧扣课文教学内容。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还能提高英语课堂教學效率和教学质量,以上所举的这些例子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我将不断地在实践中完善。

课前五分钟演讲法 篇9

结合本学期的语文读写目标,四(1)班学生认真开展了课前五分钟口语交际训练:

一.训练内容

结合本学期读写训练项目,安排如下五个训练专题,着重训练学生达到有话可说的目的;

1、美丽的风景(结合课本第一单元的“神奇的大自然”主题);

2、介绍一个成语故事或寓言故事(针对学生成语掌握少而进行);

3、童话世界(结合课本第三单元“童话”阅读主题);

4、科技成就(结合第八单元“科技发展”阅读主题)

二、指导方法

本学期训练的说话方法主要包括:

1、训练背诵优美句段——分享评析描写景物句段的方法。

2、训练如何修饰自己的语言(运用已学的优美词句以方简单的修辞、想象法);

3、训练自编童话的方法;

4、训练说话时的姿态。

三、指导评价

1、继续对学生进行听——述——评的训练;

2、指导学生尝试学习在准确评价的基础上,较为准确地地表达评价意见;

3、学会提建议;

4、注意交际的文明礼貌。

四、指导练习

继续遵循以往的训练制度,但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互动评价,每次参加口语交际的人数,由原来的四人减为两人,仍由负责人提前一天通知准备,并记录当次训练成绩;而对于不要完成训练的同学,则以互动评价有奖、破坏纪律减分的制度来促进听和评的质量。且这三项都作为期末口语交际项目成绩的重要依据。

五、训练效果:

本学期的训练效果较以往有较好的提高,课前口语交际训练基本成为自觉行为,能按一定程序完成一次完整的口语交际行为,无论是在语言、材料、还是方法上,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和较恰当的运用,也为学生习作提供了一些材料积累。另外,评价质量有所提高。

但有些学生仍然较胆小,交际活动中的音量小,用语不够丰富,也不够大方。

龙朝阳

英语课前五分钟主题演讲 篇10

在我家的书桌上就有几块,望着那美丽迷人的雨花石,我心里真有说不出的喜欢。雨花石是花形的石,是石质的花,是观赏石中的一朵奇葩。传说有位云光法师在现今的雨花台讲经说法,结果感动了上天,顿时落花如雨,故称“雨花石”。

雨花石花而冠雨,精致美观,小巧玲珑。它以其独特的质、形、纹、色、象和意境美,使人观之心旷神怡,倍受人们青睐。雨花石色彩丰富,有血红、茄子紫、墨黑、深蓝等,特别好看。除此之外,光洁的石面上,图案也奇妙无穷。有美丽的少女,在悠闲抚琴;有活泼的小猴,采摘蟠桃;有顽皮的孩子,在河边嬉戏;有可爱的小鱼,在水中畅游……其中,最令人赞不绝口的还要属“映山红”了。整个画面以“红”为主色,由近及远,不同种类的红,赤朱丹彤,充满着诗意,让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近年来,古风复起,雨花石成了许多文人墨客的心爱之物。周恩来曾经收藏过雨花石,前国务院副观赏过雨花石,汉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将雨花石作为中国的象征永久地保存在汉城。

鉴于雨花石如此之美,便有了“天赐国宝,中华一绝”的称号。记录片《泣血的雨花石》的播放,又一次掀起了“雨花石”的热潮。

借班上课:请别小看课前五分钟 篇11

一、课前五分钟的“走样”现象

(一)过度亢奋,声势虚高

【现象一】师生问好之后,在彼此还不了解的情况下,教师就问:“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我给你们上课?”学生有口无心地迎合:“喜欢。”于是,教师不断提高语调“喜不喜欢?”直至学生近乎嚎叫“喜欢”才罢休。

【现象二】自我介绍完姓名,教师就问学生敢不敢叫老师的名字,学生先是底气不足地回答“敢”,并试着叫了教师的名字,于是教师兴奋地要求学生“大声”“大声”“再大声”,直至学生歇斯底里地吼叫才满意,课后还美其名曰“体现师生平等”。

课堂前奏是如此的“铺张排场”。听着震耳欲聋的呼喊声,授课教师暗自窃喜,这不就是所期望的“热闹”的课堂氛围吗?学生不是已经“活跃”起来了吗?然而事实上,这是虚张声势,并不是学生的全情投入。试问,这种近似江湖卖艺者圈地揽客的捧场语言又有多少价值?这种为求热闹效果而陷入虚假声势的课前谈话又有多少美感?

(二)基调不符,冲淡主题

【现象三】有些课的内容是比较凝重的,可教师却在课前插科打诨,极尽幽默之能事,甚至有点油腔滑调,学生笑得前合后仰。到了正式上课,由于课堂的基调定歪了,学生很难进入与课堂相符的情境。

课前谈话虽然只是序曲,却能为课堂教学定好方向,所以需要教师创设与课堂相符的氛围,使它与教学内容的情感基调相吻合。这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如果调子定歪了,虽然能引发学生的哄笑,增加一点“笑料”,但对提升学生的素养不利,嘻哈有余,优雅全无。同时,还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课前谈话的内容上,一时调整不过来,产生不适应感。

(三)盲目模仿,东施效颦

【现象四】有些教师是十足的“追星族”:人家名师自我介绍有一套,他也来这套,不顾自己有没有学走调;人家名师模仿伟人惟妙惟肖,他也跟着仿效,不顾有没有奏效;人家名师高歌一曲余音绕梁,他也来吊嗓子,全然不顾是如何的鬼哭狼嚎……总之是跟着名师“依样画葫芦”。

有的教师为追求噱头而贴名师的“标签”,不加深入研究,只顾盲目模仿,人云亦云,拾人牙惠,其结果往往是因火候未到而学得走样变形,成为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翻版。如果是这样,它产生的结果就不是无效而是负效。由于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有其个性鲜明的特点,一些名家的课前谈话方式往往是为自己“量身定制”的,不具普遍适用性,所以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要慎用。

(四)设置不当,适得其反

【现象五】教师想利用课前调节一下气氛,烹制一道“开胃羹”,特意设计了一些游戏或问题,结果却适得其反:学生还是正襟危坐,不但没有放松,反而更紧张了,于是教师也紧张起来,急得满头大汗,仓促收兵,草草了事,后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教师设置的游戏不当或选择的话题平平,勾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也有可能是学生一时还未放开手脚而教师却已等待不及,不停催促或草草收尾,所以只有零星几个学生“前来”应战,大部分学生只是看客,课堂最终沦为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不论是哪种情况,无疑都会加深学生的紧张感,导致课堂气氛愈发压抑,适得其反,这样的课前互动还不如不“动”。

(五)时机不当,提前兴奋

【现象六】课前,教师口若悬河侃侃而谈,学生兴趣昂然意犹未尽,结果到了正式上课,学生依然期待教师继续出色“发挥”,反而对教师的提问没多大兴趣,懒懒散散,结果使得课堂冷冷清清,毫无生气可言。

这样的结果除了与教师设置的问题本身有关之外,还与教师的课前过度发挥密切相关。课前谈话原本应该是简洁明快、点到为止,而不能拖泥带水、无止无休。原因有三:一是课前谈话只是“序幕”,不可喧宾夺主;二是时间宝贵,经不起“挥霍”浪费;三是人的兴奋期是有一定时限的,如果师生过早兴奋,待转入教学正题时,学生反而找不到兴奋点,有点“再而衰”了。

(六)故作姿态,随意而为

【现象七】有些教师为了体现自己的语言功底和应变能力,故作豁达,让学生自由提问,喜欢问什么就问什么。结果很多时候因没有学生提问题而冷场;或是学生提的问题很尖锐,教师一时回答不上而尴尬;或是学生有太多的问题而失控。这些都影响了课堂应有的气氛。

课前谈话是上课的预热阶段,其作用是帮助学生缓解紧张的情绪,或让学生熟悉身边的环境,集中注意力,很自然地进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中,从而为一堂课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掂量自己,三思而后行,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巧妙安排,精心设计。那种未经思维“过滤”的随意行为,尤其是过高估计自身调控能力基础上的故作姿态,都容易使课堂走向反面,要么失控,要么冷场,得不偿失。

(七)吹捧奉承,逢迎讨好

【现象八】很多教师为了“取悦”学生,让学生好好配合自己,常常会利用课前谈话时间吹捧他们是如何如何优秀,甚至不惜“开涮”自己来“衬托”学生的优秀,听起来肉麻至极。没想学生却担心出错而毁了班级“一世英名”,所以背负包袱,放不开手脚。

教师以近乎“贿赂”的方式讨好学生,“高帽子”批发,变相拍马,还美其名曰“情感沟通”。有的教师还采用许愿的方式,如“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好的话,老师会有奖励”,试图以此为诱饵来“稳住”学生。教师试图以这种方式获得高额回报即学生的精彩表现,可事实上这些都容易滋生学生的浮躁习气和功利心理。

(八)拖沓冗长,超时超载

【现象九】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述,像说单口相声,没完没了,以至于上课铃声响了,还没有停歇的意思,使得学生和听课教师都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到底是什么。

【现象十】活动冗长,待铃声响起,一时“刹不住车”,继续也不是,中断也不是,使得教师骑虎难下。

课前谈话需要精练简洁,一旦冗长就会产生如下不良结果:一是容易使教师的话显得絮絮叨叨索然寡味,让学生在第一时间里就心生反感和排斥心理;二是容易淡化主题,使课前互动变成脱离教学主旨的“高空作业”,与沟通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的本质相脱节,很难自然地过渡到课堂教学内容;三是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长时间沉浸于课前的氛围里难以“自拔”。这些无疑都会大大削弱课堂教学的实效。

二、让课前五分钟成为美妙“前奏”

课前这几分钟,是“序曲”,是“前奏”,是“热身”。一段妙趣横生的课前谈话会让一堂好课锦上添花,妙不可言,所以不可等闲视之。那么如何有效利用这课前五分钟,第一时间里走进学生,为课堂教学创设佳境呢?

(一)衔接内容,无缝焊接

【案例一】孙双金老师执教《天游峰的扫路人》前,自我介绍姓孙,并问学生还知道哪些孙姓的名人。学生列举孙中山、孙武、孙权等一众名人。接着,孙老师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本家的名人,学生自豪无比地一一介绍。最后,孙老师追问:“名人都是从什么人开始的?”学生有说伟大的人,有说一般的人,有说普通的人,孙老师接下话茬说:“是的,名人都是从普通人开始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普通人的文章,他是一个扫路人。”

最好的课前谈话,是让谈话内容与教学内容无缝焊接,不露痕迹地由谈话引入新课,由谈话铺垫新课,为学生的新课学习做好知识、方法、情感等方面的准备。孙老师寥寥数语,就从“自我介绍”转而“学生介绍”,再由“同姓名人”落脚于“普通人”,让学生了解了自己,也让自己了解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和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在学生浑然不觉的情况下导入了新课,几乎分不清哪是谈话,哪是导入,可以说是“踏雪无痕”。

(二)真情告白,拉近距离

【案例二】由于前一节课异常精彩,加上是同一批学生,这让后一节课的老师感到了压力,于是教师选择了真情告白:“现在已经是10点30分了,就算中间不休息,上完两课时,也已11点50了,大家的肚子早就唱‘空城计’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后面的听课老师肯定没带干粮,那么,咱们能不能用精彩的表现让老师们忘记饥饿和疲劳?”学生大喊:“能!”教师继续:“这样吧,我们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适当缩短时间,就算是我们送给在座各位老师的‘压缩饼干’吧!”全场一片会心的笑声。

恰似朋友间的聊天,毫无雕琢之感。这样的开场白虽然只有短短数语,却蕴涵着真诚、幽默、信任与温暖,折射出教师的智慧和教学艺术。学生没有理由不喜欢这样的教师,甚至连听课教师也被他那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所折服。它引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迅速地建立起和老师的亲近感,在学生心目中,老师已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一位真诚平等的朋友,课堂教学就在这样的平等和谐中进行了。试想: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怎能不畅所欲言?

(三)直落反差,出奇制胜

【案例三】《大瀑布的葬礼》一课,教师先给学生出脑筋急转弯:“什么布剪不断?”学生自信满满地回答:“瀑布。”“错!”教师断然否定,学生错愕。教师继续:“我们今天这个瀑布就给人剪断了,这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汹涌的河水从悬崖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并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游客,人们在这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面前,流连忘返。但是有一天瀑布被‘剪断’了。今天我们就来举行一场——”“特殊的葬礼!”学生异口同声地接应,直入正题。

这是一个别具一格的开场白。教师先出示学生自以为熟知的脑筋急转弯,再出其不意地引出课题,这样的互动环节,有点类似于修辞上的“突降”。在活跃气氛的同时,教师及时把学生的视角引向教学主题,让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时间内集中到课堂上,且迅速地投入思考,一举两得。经教师的断然否定,学生的思维发生了强烈碰撞,也为课堂学习垫定了感情基调,正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样的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意识和能力大有裨益。

(四)铺垫孕伏,预约重点

【案例四】靳家彦老师上《两小儿辩日》一课,先板书“辨”,然后出示6句话让学生辨真伪:(1)我姓靳,叫靳家彦;(2)我是文三街小学的语文老师(注:上课的学生是文三街小学的);(3)我今年60岁;(4)我喜欢阅读和写作;(5)《两小儿辩日》是我写的;(6)今天,我们就上《两小儿辩日》。学生一一回答,老师一一评点,直入课题《两小儿辩日》,书写“辩”,并让学生对比这个“辩”与前面的“辨”有何不同?为什么?

用辨真假的形式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很自然地与学生拉近了距离。同时,巧妙地渗入了“辩”的生字教学,不着痕迹地与教学内容产生预约。它注重学生语感、思维、灵性的发展,轻松而自然,展现出课前谈话的另一种智慧。它孕伏重点,蕴涵着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是教师对课堂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

(五)幽默诙谐,激趣引领

【案例五】虞大明老师课前给学生做“智力体操”,让学生猜猜老师是用什么养大的?学生好奇心大发,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于是发挥想象,争相抢答,答案不下十种。最后虞老师公布谜底:“虞老师是用酒养大的,因为有个词叫‘久仰大名’(酒养大明)。”听课教师和学生在欢笑声中放松了心情,也放飞了思想。

借班上课,师生之间的陌生感就像一道屏风树立在两者之间,所以放松心情式的课前互动是减轻学生紧张感的一贴良药,也是拉近师生距离的一颗蜜糖。案例中的教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寥寥几句就打破屏障,排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了隔阂,营造了宽松的对话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活泼、欢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进入课堂情境。

(六)见招拆招,切中肯紊

【案例六】刘云生老师上课前,问学生有什么需要向老师提问的。学生从年龄到爱好再到偶像,所提问题五花八门。刘老师一一作了回答。突然有学生提问:“刘老师,你觉得人是长得高好,还是长得矮好?”听者大笑,因为刘老师个子不高,他们等着看刘老师如何接招。老师坦然应对:“你的问题很难回答。我如果说高好,你瞧我,不就有点自卑吗?我如果说矮好,你瞧我,不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吗?不过,我要告诉你,在智慧的王国里,计算人的高度,是从脖子以上开始计算的。”学生掌声如雷。

学生只有体会到智慧的魅力,他们的学习才能摆脱外在的诱迫,而成为一种内在的需求。对此,刘老师无疑给我们作了最好的注解。置身于“个子高好矮好”的两难境地,刘老师凭借敏捷的思维、深厚的语言素养,在充满笑声的自嘲中,跳出了“逻辑陷阱”,最终赢得了学生由衷的掌声。这掌声,是学生对老师语言艺术的欣赏,也是学生对“智慧决定高度”的认同。这背后,不仅是教师机智的体现,还是教师知识储备和人格魅力的体现。

(七)欲进还退,以退求进

【案例七】上课伊始,教师开诚布公地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并问学生想不想做老师的老师,学生兴奋起来。接着教师话锋一转:“要想做老师的老师该怎么做呢?”有学生老老实实地回答:“应该上课认真听讲。”教师反问:“这岂不是又变成老师的学生了?”此时有学生出其不意地回答:“如果能指出老师讲课的错误,提出老师不能解答的问题,那我们就是老师的老师。”全场鼓掌。

亲切地调侃,可以消除学生紧张的心情;睿智地启发,可以激发学生的昂扬斗志。教师先向学生伸出“橄榄枝”,最终让学生主动请缨,承担起挑战性的任务——当老师的老师。这看似是教师的“退”,实则为学生的“进”。正因为有了教师退出来的空间,才有学生进的余地,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感也不着痕迹地就此消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此时的学生已经把老师当做了“自己人”,或者说已把老师当做朋友,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八)相机点拨,借力而行

【案例八】学生看到听课教师坐满了整个会场,于是个个正襟危坐,异常严肃。教师见此情景,顺势问道:“今天上课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台下有很多老师。”学生怯怯地回答。“这么多老师听课,你们紧张吗?”教师追问。“紧张。”学生如实相告。教师劝慰道:“老师们冲着你们微笑呢,跟他们打声招呼,他们一定会鼓掌的。”有几个学生鼓起勇气打招呼,台下老师鼓起掌来。教师继续怂恿:“台下老师很想看看我们班所有同学的表现呢!”全班学生起立,用自己的方式跟台下老师打招呼,听课老师报以热烈的掌声。

“贵在真,重在情”,教师通过让学生实话实说,了解到他们的真实想法,然后根据实际相机点拨,一下子拉近了自己和学生的心理距离,为整节课教学流程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在这样的新关系下,学生消除了拘束心理,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言向老师毫不保留地和盘托出。事后证明,经过教师的激励,学生开始活跃起来,整堂课学生勇于表现,积极参与,这与课前教师给学生树立信心有着必然关系。

上一篇:债法试题下一篇:部编版七上第一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