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案例分析

2024-06-27

一带一路战略案例分析(共8篇)

一带一路战略案例分析 篇1

——形式与政策

学生:郑精 班级:电信理1404 学号:0121414680410

一带一路战略分析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一带一路”的由来。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同样,从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代起,连接我国与欧亚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步兴起。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与欧亚国家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大通道,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和人民友好交往。在新的历史时期,沿着陆上和海上“古丝绸之路”构建经济大走廊,将给中国以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共同的发展机会,拓展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在当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大背景下,加强区域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且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周边外交。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欧洲时表示,要把中欧合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洲际合作倡议结合起来,以构建亚欧大市场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做主旨发言时指出: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2014年11月8日举行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一带一路”的概况。“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牵亚太,西连欧洲,辐射40多个国家、近30亿人口,在我国境内就覆盖6个省区市,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仅我国与中亚五国的年贸易额就超过400亿美元,20年增长近100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经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成员国、延伸至地中海中岸和东岸,连接东亚、中亚、欧洲与非洲。通过沿线各国的合作和规划,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并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促进贸易畅通和投资便利化。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将促进我国的西进战略,在欧美市场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拓展中亚、西亚和南亚市场,对我国的外贸出口也有积极意义。

“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这一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

1、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

在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我们亟需资本、技术和管理模式。因此,当初的对外开放主要是以引进外资、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主。有数据显 示,1979至2012年,中国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763278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2761.08亿美元。不可否认,这些外资企业和外国资本对于 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的现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说,这是一次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性产业大转移。而今,尽管国内仍然需要大规模有效投资 和技术改造升级,但我们已经具备了要素输出的能力。据统计,2014年末,中国对外投资已经突破了千亿美元,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一带一路”建设恰好 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新趋势。“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 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2、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

中 国早期的对外开放可以说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今,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全面转型升级的重任。长期建设形成的一些产能需要出路,而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许 多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却面临着当初中国同样的难题。因此,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比如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他们发展 一些产业比如纺织服装、家电、甚至汽车制造、钢铁、电力等,提高他们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生产能力,就顺应了中国产业技术升级的需要。[1]

3、推动多边合作

一带一路战略将是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中日韩自贸区等国际合作的整合升级,也是我国发挥地缘政治优势,推进多边跨境贸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 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 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 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 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丝绸之路既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也是当代中国文明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自信和复兴的有效方法,是大国崛起所依托的时代精神。“一带一路”构想与“中国梦”的理念相辅相成。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作为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要铸就信仰,国家的发展关乎每个人的命运,要深入开展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向先进党员看 齐。我们要牢记习总书记对青年人的教诲,提升自身的思想高度,同时,注重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建言献策。对此次“一带一路”战略的实 施,深入挖掘其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即亚投行通过长期债券等形式积极推动PPP模式并且项目对私人资本开放,“互联网+”新模式帮助更多普通人圆梦,深入 有效的合作有助于2020年东南亚经济共同体的建成,形成一个对人民生活贡献巨大的社会生态圈等等。

这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这是一个利己利彼 的战略,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一步,我国利用自身经济实力向外寻求发展空间,也为国内经济转型提供了机遇和时间,同时减弱了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为企业销路找开口,缓和企业改革的阵痛,也促进了国内外企业的优势互补,我们应认识到,这是一次在全球主导经济体制下的突围并且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 的打破了西方的“中国威胁论”。连通,为了更好的发展;连通,让全球化的经济回到真正意义上的轨道。这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的最有力的姿态:和平、开放、理解、包容、交流、合作、共赢,中方愿与沿线各国及参与各方一道稳步推进示范项目建设,保障多边利益,沿着互尊互信的道路,和衷共济,相向而行,早日争

一带一路战略案例分析 篇2

关键词:宁夏枸杞,品牌策略,博弈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 为宁夏枸杞品牌化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宁夏枸杞正处于品牌营销转型与升级的关键历史阶段。宁夏枸杞如何构建强势品牌, 实行有效的品牌营销策略, 是获得高额附加值的通行证, 是走出宁夏市场, 走向国内与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农产品的自身特色和所处国内外市场决定了农产品在营销中可以选择哪种品牌策略。一般来说, 同质化农产品如果选择有品牌策略势必增加其成本, 花费相应的费用, 并伴随着一定的市场风险。而大多数农产品属于异质农产品, 因此会选择品牌化策略;由于消费者对同类农产品的需求存在的差异越来越大, 品牌策略的适用范围就更宽, 因此近年来宁夏枸杞加工企业的品牌化程度在不断加深, 更形成了满足个性需求的蓝海市场。宁夏枸杞品牌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无序竞争现象, 造成了资源浪费。因此, 运用博弈论对宁夏枸杞在制造商与经销商之间的枸杞品牌策略提供了一个理论分析的平台, 帮助二者在品牌博弈中制定有效的品牌策略, 节约竞争成本, 互惠共赢。

一、宁夏枸杞品牌策略的实施现状分析

(一) 宁夏枸杞制造商品牌的支配地位

所谓制造商品牌, 是指产品的生产制造者所确定的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品牌。例如, 宁夏“中宁枸杞”证明商标成为全国唯一的以产品生产原产地命名的枸杞证明商标, 截至2014年已办理商标使用户180家, 办证217套 (其中注册公司达到百分之百, 个体工商户达到90%) 。因此, 宁夏枸杞制造商品牌一直居于支配地位, 其优势是:

1.掌握枸杞产品源头, 具有第一选择权。生产企业赋予制造商品牌的第一形象, 从而给枸杞消费者以明确的品牌导向。

2.具有技术优势。宁夏枸杞制造商品牌采取公司 (企业) +基地+农户的运作方式, 带动宁夏枸杞深加工高科技产品的大开发和枸杞产业的大发展, 为品牌信誉度的提高很有好处。

近年来, 制造商品牌的这种支配地位日益受到来自经销商品牌的挑战。主要是由于宁夏枸杞制造商品牌起步晚, 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 其劣势是:

1.知名度不高。宁夏枸杞制造商知名品牌不多, 在全国排名甚至世界市场品牌排名居于后位。

2.顾客忠诚度尚待改善。消费者对于宁夏枸杞制造商品牌忠诚度不高, 品牌价值有待提高。

3.研发及生产技术尚待改善。

4.中宁枸杞屡遭“李鬼”围城的困扰:外地枸杞大批量进入中宁交易, 都在分享“中宁枸杞”的品牌优势;一些硫黄熏蒸、农残超标等假冒伪劣枸杞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对宁夏中宁枸杞的信任。

5.缺乏科学的枸杞行业市场准入机制。导致枸杞行业参差不齐, 消费者无法感官判断市场上的枸杞产地与品级。与此同时, 一些电商平台很少有实体企业进入, 电商市场完全凭价位低、品质差获取客户, 很多卖家以次充好销售枸杞, 造成电商市场的恶性竞争, 很多制造商品牌遭遇维权困惑。

(二) 宁夏枸杞经销商品牌的崛起与品牌博弈

经销商品牌, 相对于制造商品牌而言地位不相伯仲, 主要指的是经销商在销售过程中使用的自有品牌。虽然宁夏枸杞销售商使用自己的私人自有品牌会带来一些问题, 例如增加广告费用, 承担较大的经营风险等等, 但是, 销售商使用自己的枸杞品牌也会带来许多好处。比如:

1.增强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可以掌握市场的主动权, 更好地控制枸杞产品的价格, 在某种程度上控制制造商。

2.降低成本费用, 扩大利润空间。以低价从制造商那儿大批量地买进枸杞产品, 这就意味着销售商有价格优势, 有可能获得较高的利润。

3.利用商业信誉和商业实力来扩大销售商品牌的影响力, 一些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大销售商用自己的“金字招牌”来吸引顾客, 扩大销售, 提高品牌声望。由于以上各种原因, 销售商品牌的崛起, 引发了制造商品牌和销售商品牌的地位之战。此时, 经销商由于处于营销渠道终端, 利用其渠道优势, 对于消费者购买行为及市场价格波动的信息掌握更加及时有效, 这种信息不对称, 造成经销商对制造商的议价能力就更大了。枸杞销售商实施品牌策略的优势是:

一是掌握市场龙头。直接面向枸杞市场, 销售商可以优先安排自有品牌, 占领主动权。

二是维护品牌信誉。销售商会注重出售自有的枸杞产品的质量, 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三是具有价格优势。销售商枸杞品牌的价格比制造商品牌价格要低。符合价廉物美的消费者心理, 同等枸杞质量的条件下, 更具竞争力。

四是陈列优先选择。大零售商通常把自己的枸杞品牌陈列在柜台的醒目之处, 为消费者提供便利, 使销售商品牌更易为消费者所认知和熟悉。

由于枸杞销售商品牌的以上优势, 其品牌地位逐步提升, 使得枸杞制造商品牌的支配地位开始下降。在枸杞品牌战中, 二者目前还各自为营, 实施着自己的一系列品牌策略, 造成了恶性品牌竞争, 有必要针对目前二者品牌策略现状实施进行博弈分析, 提出解决之道。

二、囚徒困境模型视角下宁夏枸杞品牌策略现状的博弈分析

使用囚徒困境模型对于宁夏枸杞制造商与经销商在品牌博弈过程中的竞争行为进行分析发现, 二者如果没有联合品牌推广, 都会陷入类似囚徒困境的难题, 因为二者的目标市场具有重叠性。宁夏枸杞的制造商与经销商使用激进和平和的品牌策略来推广品牌, 前者针锋相对, 导致推广成本高;后者攻击性小, 竞争态度温和, 会大大降低竞争成本。如果一方选择较为激进的品牌策略, 而另一方品牌策略平和, 则选择激进的一方会获得顾客的青睐, 增加市场份额, 获得高额回报, 反之亦然。

由此可见, 宁夏枸杞制造商与经销商在进行品牌策略时都可能陷入了类似“囚徒的困境”的境况。因此, 宁夏枸杞制造商与经销商往往各自为政或者““针锋相对””, 而摆脱“困境”在现实的市场竞争中受到政策法规等多因素制约实现难度大, 但是二者可以不断在重复博弈的过程中, 调整枸杞品牌策略, 是可以在陷入品牌战之前就通过契约等方式走向合作, 双方就会拜托“囚徒困境”, 就会实现双方共赢。

在囚徒困境视角下, 在无限次重复品牌博弈中, 对于宁夏枸杞制造商与经销商双方都要均衡考虑收益, 在采取相应的品牌策略之前, 通过市场分析预测竞争对手的动向, 采取理性的品牌策略, 将双方的竞争成本降低, 进入均衡状态。假设一方在某次博弈中突然采取激进的品牌策略, 也许在这一回合中会短暂获利, 但是从长期来看, 会使双方的陷入品牌战, 所导致的损失累计起来必然会超过任何短期收益。因此, 打破双方的均衡竞争关系, 采取类似行为是不理性的。假设限制双方品牌博弈只有重复有限次 (n次) , 结果会截然相反。在最后第n期, 如果双方认为本期之后竞争对手对其利己的品牌策略已无法反抗, 此时的博弈和一次性博弈完全相同, 双方又会重复囚徒困境。如果在第n-1期, 双方都认为下一期合作会出现问题, 那么本期合作中防备与猜忌就难以避免。依此类推, 博弈双方很难从开始就合作。往往现实品牌博弈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及对未来的不确定, 宁夏枸杞制造商与经销商双方对合作的仍有期待。

为加强枸杞品质品牌保护, 宁夏中卫市出台《“中宁枸杞”品质品牌保护办法》, 从基地建设、制定标准、建立专卖集散市场、设立专卖店、建立健全质量追溯体系、扶持政策等6个方面, 对如何保护“中宁枸杞”品质品牌进行了详细规定:凡是从事中宁枸杞经销的企业必须具有生产基地, 规范准入条件;中宁枸杞专卖店将实行“四统一”, 即统一室内装修、统一产品包装、统一销售贴标产品, 确保冠有“中宁枸杞”字样包装物的产品无假冒和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现象发生。

三、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 宁夏枸杞制造商与经销商作为竞争对手在品牌战中合作的重要性, 以及失真的品牌策略带来的损失之大。对于宁夏枸杞品牌策略进行优化设计,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可以帮助宁夏枸杞品牌商们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实现共赢。制造商品牌在与经销商自有品牌的博弈中应积极主动, 理性选择品牌策略, 通过合作达到利益均沾。甚至可以建立一种全新的互惠型竞争模式, 让宁夏枸杞制造商与经销商品牌博弈双方共享成功的果实。

参考文献

[1]谢识予.经济博弈论 (第二版)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2]王卫, 佟光霁.基于博弈分析的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主体确定研究[J].经济师, 2011 (1) .

一带一路战略案例分析 篇3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国际法;双边条约

“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是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外交场合中所提出的倡议,但目前已上升为国家的愿景和行动。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明确了与沿线国家的共建原则、合作框架思路、合作重点以及合作机制。在国际层面上,已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且诸多国家通过签署联合宣言或联合公报的形式肯定了共建一带或一路的意义,表达了积极合作的愿望。因此,“一带一路”战略正演变为亚洲、欧洲以及非洲国家间的新一轮贸易、政治、外交、文化等全方位的区域合作行动。

国际法主要由国家之间以及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协商制定的条约,及受其行为约束的国家习惯而构成。完善的条约机制是国际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国家具有约束力的行为是促进国际法发展的源动力。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所具有约束力的行为以及与诸多国家共同签署的联合宣言无疑是推动当今国际法发展的重要力量。尽管宣言的国际法效力相对薄弱,但联合宣言确认了国家之间的合作意向,因此可以将其看作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未来协商签订国际条约的基石。尽管“一带一路”战略追求创新国际合作模式,但既存双边条约和多边协定无疑是奠定“一带一路”合作机制和框架的基础。因此,本文在分析“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的国际法意义的基础上,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签署的双边条约的分析着手,归纳分析和评价“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法基础,并展望“一带一路”战略的未来发展前景。

一、国际法视野下的“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

2015年3月28日,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共同颁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所阐述的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以及合作机制具有如下国际法意义:

第一,“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是一国对外的国家行为。国家行为是指经宪法和法律授权的专门国家机关以国家的名义实施的对内、对外行为。其中对外国家行为是专门国家机关在国际事务中代表整个国家行使国际法上的权利、履行国际法上义务的行为;而对内国家行为是国家专门机关在对国内全局性、重大性的国家事务中代表整个国家对内实施的统治行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型关系的国家对外行为,尽管其中阐述了中国各地的开放态势,但主要在于明确中国各地区在实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分工,是各级行政机关授权行使的国家行为,因此也是国家对外行为的组成部分。

第二,“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是一国的单方法律行为。国际法上的国家行为可以分为国家单方法律行为和国际社会合意法律行为。国家单方法律行为是意图在国际法上引起法律后果的意思表示,如一国的外交宣言、一国制定和颁布的法律以及采取军事行动等;而国际社会合意行为是经国际社会协商而共同形成的意思表示,如签订条约、成立国际组织等。正如“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前言所指出,“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为促进亚洲、欧洲、非洲各国区域经济合作、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大倡议”,并非国际社会经协商而共同形成的决议,因此是中国的单方法律行为。

第三,“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是一项国家“要约”。合同法上的要约是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发出的希望与对方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国家“要约”是一国向另一国发出的、希望共同协商和做出国际社会合意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是受其行为后果之约束的法律行为。“一带一路”是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在2013年9月和10月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的倡议,是在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下,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非沿线国家共同打造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合作平台的要约,是共同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的意思表示。

第四,“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昭示着国家的国际法义务。国家的国际法义务可分为国际法上国家基本义务以及国际条约之约定义务,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不得干涉他国内政、用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善意履行依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以及有效的国际条约所负的义务是国家的基本义务,而后者是国家依有效的国际条约而承担的履约义务。违反或者不履行国际法义务则导致国家责任。“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明确了“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为“一带一路”的共建原则,从而昭示着遵守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国家基本义务。而“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等明确无误地规定了具体义务,则将导致中国在留学生教育方面基于禁止反言国际法原则需承担的一项国际法义务。

第五,“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昭示着未来区域合作的准据法。尽管全文未明确“一带一路”战略的准据法为国际法,但是“共建原则”第1条明确指出,将“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恪守”之中文意义为“谨慎而恭敬地遵守”,只有至高无上的、不得违背的规则才需要“恪守”。因此,“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将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合作的准据法。

第六,“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中“五通”是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法社会基础。国际法的产生必须有一个国际社会的存在,而国际社会则是众多国家交互作用的产物。沿线国家之间形成“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的合作重点,是彼此紧密相联、互为前提或者互为基础的、国家问交互作用的行为,离开“五通”则丧失合作基础和前提。因此,“五通”是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法社会基础。

二、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既存条约基础

自1949年成立新中国以来,中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签署了约1000多项双边条约、协定等,其中不仅包含边界、领事、贸易、投资、司法协助等领域的双边条约,也包括世界贸易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共同参与的国际组织和多边协定。尽管部分条约因更新、期满或者继承等原因而失效,但大部分条约仍然具有法律约束力。从条约的签署数量看,中国与朝鲜共签署了98项条约,居首位,同时也是失效条约最多的国家;中国与马尔代夫因只签署7项条约而居末尾。在形式上,采取了条约、协定、议定书、宣言、换文、公报或者备案函等多种形式,其中边界、友好合作、民刑事司法协助、领事、犯罪人引渡以及已判刑人员的移管等采取条约的形式;涉及双边人员的贸易、投资、海陆空运、文化等,则普遍采取协定或议定书的形式;涉及国家之间的战略关系则主要采取宣言的形式。

根据条约的内容可以把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既已签署且现行有效条约分为以下四种。

(一)战略同盟条约

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历来是友好睦邻。中国在建立外交关系时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外交事务方面倡导相互协商和通报机制,在争议解决方面一贯主张通过协商解决。截止目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儿项,即分别与塔吉克斯坦、印度、蒙古、德国、比利时、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签署的联合宣言;友好合作条约10项,即分别与塔吉克斯坦、蒙古、俄罗斯、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朝鲜签署的友好合作条约以及《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另外还有外交合作或协商议定书9项。

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宣言通常约定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领域的合作原则和总体安排,一般不规定缔约国家的权利、义务、责任以及争端解决机制,因此实为在一段时期内指导两国全方位合作的软性条约。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根据战略需要,适时更新合作内容或者提升伙伴关系级别,以此共同应对瞬息万变的国际社会。比如,中国与俄罗斯于2010年9月27日首次签署《中俄关于全面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但时隔2年之后的2012年6月5日又签署一份《中俄关于进一步深化平等信任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而最近一次为2015年5月8日签署的《中俄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从而体现出随国际社会的变化而与时俱进的中俄战略伙伴关系。

友好合作条约则明确缔约方须以《联合国宪章》和公认的国际法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缔约准据法,且在相互保障主权独立的基础上,对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的合作做出原则性规定,因而是奠定缔约国合作关系的、具有约束力的“宪章性”条约。从缔约国的地理位置来看,与中国陆地相连的15个国家中有7个国家签署了友好合作条约,土库曼斯坦共和国是唯一同中国签署友好合作条约的非陆地相邻、隔海相望的国家。

外交合作或协商议定书是缔约国外交部之间签署的,就双边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意见、进行磋商的双边条约。通过建立外交部长级定期会晤或者磋商机制,不仅能够预防缔约国之间争端的发生,或者通过外交磋商解决争端,而且就区域或者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力争达成共识,从而形成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尽管议定书未涉及权利义务及责任,但“凡遇事须协商解决”以及“合作共赢”的中国外交政策则得到充分体现。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的合作重点之一是政策沟通,其核心是构建多层次政府间宏观政策沟通交流机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已签署的联合宣言、友好合作条约以及外交合作议定书表明,中国在外交事务方面长期坚持的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合作共赢的外交原则已被诸多国家接受,并成为了区域外交合作的国际惯例,因此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已具备政策沟通的国际法基础。

(二)投资经贸融资协定

投资、贸易、金融一直是国际合作的主旋律,因为只有资本的相互渗透、人员的相互来访、财富的相互交换以及共同富裕,才是促使国际社会稳定、和平发展的源动力。古代“丝绸之路”是自发形成的跨国商品流通渠道,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为东西方文明的相互传播做出了不朽贡献。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既已签署的投资、贸易、融资相关双边协定以及共同参加的多边协定,也是推动“一带一路”区域稳定发展的基石。

截止目前,在“一带一路”的18个沿线国家中,除了朝鲜、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四国尚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其余国家皆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2项,双边货物贸易协定12项,即分别与塔吉克斯坦、印度、蒙古、韩国、德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马来西亚、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签署的货物贸易协定,海关事务互助协定13项,即分别与塔吉克斯坦、蒙古、韩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朝鲜以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签署的海关事务互助协定。另外,还与相关国家签署了贸易有关动植物及卫生检疫、标准计量等合作协定8项,知识产权协定4项,双边投资保护协定17项,融资协定4项。

根据马拉喀什协定以及人世议定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之间将适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而货物贸易的多边协议、服务贸易总协定以及贸易相关知识产权协定作为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的三大支柱将约束成员国。中国与世贸组织非成员国之间签署的双边协定,根据最惠国待遇原则,需无条件适用于其它世贸组织成员国。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曾签署过一年一度的贸易协定,如中国一印度某某年度贸易议定书、中国一朝鲜某某年度相互供应货物的议定书等,但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协定期限的到来而逐渐失效。目前,仍然有效的12项货物贸易协定,与其他海关事务合作、动植物卫生检疫及质量相关协定等,大部分都签署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原则性规定多,可操作性相对弱。知识产权协定方面,除中一法知识产权合作协定针对性地规定了科研合作以及技术成果转移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事项之外,其他3项协定则比较宽泛地约定了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相互合作事宜。中国一东盟、中国一韩国自由贸易协定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的2项自由贸易协定,是中国签署的11项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中的两个亮点。其中,中一韩自由贸易协定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的贸易畅通提供一个自由贸易协定范本。

投资保护协定是鼓励和保护资本跨国移动的双边条约,协定中的争端解决条款等则可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权益。从签署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国家来看,除了未与马尔代夫签署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以外,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其它国家皆已签署双边协定,而且同韩国、荷兰等部分国家还修订过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从签署协定的国家来看,不仅包括德国、法国、韩国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而且包括俄罗斯、印度等金砖国家,同时还包括斯里兰卡等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从签署时间来看,包含了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及21世纪初签署的双边协定。因此,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内容因签署时间、国家的不同而存有一些差异。

就投资者与缔约一方的争议及其解决方式为例,存在四种类型的争议以及相应的解决途径。第一种,仅约定为“有关征收补偿数额的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鼓励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第9.1-9.5条规定,任何有关征收补偿数额的争议可提交仲裁庭。仲裁庭应自行制定其程序规则,在此情况下仲裁庭在制定程序时可以参照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规则。仲裁庭应根据本协定的规定,在其领土内进行投资的缔约一方的法律和法规(包括其冲突规范)以及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作出裁决。第二种,约定为“与投资有关的任何法律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第9.1-9.7条规定,缔约一方与缔约另一方投资者之间就在缔约前者一方领土内产生的与投资有关的任何法律争议,或者选择领土内法院管辖或者选择仲裁解决,仲裁规则应遵循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仲裁准据法应为争议缔约一方的法律(包括其冲突法规则)、本协定的规定和可适用的国际法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关于促进和保护投资的协定》也规定所有投资争议皆为管辖争议,但明确仲裁管辖为“解决投资争议国际中心”。第三种,约定为“任何投资争议与征收补偿款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关于相互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第13.1-13.3条规定,任何争议可提交缔约方管辖权法院解决,但征收补偿款争议可选择法院或者仲裁庭仲裁解决。仲裁程序则约定参考“关于解决国家和他国国民之间投资争端公约”,但未约定仲裁准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政府关于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关于相互鼓励和保护投资协定》具有类似规定。第四种,约定为“有限制、有例外的所有投资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大韩民国政府关于促进、便利及保护投资的协定》第15条规定,投资争议是指缔约一方与缔约另一方投资者之间的争议,前一缔约方被指违反其在本协定项下与投资者或投资者在前一缔约方领土内投资相关的任何义务致使或导致该投资者遭受损失或损害。但不包括缔约方的知识产权制度、金融审慎措施。同时规定,投资者损失的救济由以下一种或者两种救济的才可以做出仲裁:金钱赔偿及适当的利息及返还财产,裁决应当规定争议缔约方可支付金钱赔偿及适当的利息来代替财产返还。此外,规定仲裁之前必须经过缔约方国内行政复议程序。

在融资以及金融监管方面,尽管有效的条约只有4项,但通过联合宣言表示要“巩固和深化金融领域的合作、探讨灵活多样的融资方式,为扩大双边贸易、投融资领域本币结算和适用创造条件,为重点合作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推广跨境银行卡支付业务,加强金融监督领域的专业合作”。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还指出,中一俄双方“通过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海合作组织银联体等金融机构,加强金融合作”的意愿。

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资金融通则是重要支撑。尽管既存条约涵盖了贸易、投资及融资等经济贸易的主要部分,但难免受限于历史的、政治的因素,故而导致约定内容不符合现代国际法治的需求,或者相互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一带一路”战略并非为中国和某个沿线国家之间的双边合作行动,而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参与的多边合作行动,因此保持规则的一致无疑是最为核心的任务。在仍有四个国家尚未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现状下,区域贸易协定将是最佳选择,而中一韩自由贸易协定因其系统、详实的贸易规则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最佳范本。

(三)海陆空运输协定

不论是贸易,还是投资,皆意味着商品、资本以及人员的流动,而任何一种流动都离不开海陆空运输及其相关软硬件基础设施。因此,若要实现贸易畅通,则要先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包括航空运输、陆路运输、海上运输、管道运输、电力输送以及通讯网络等建设。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航道就是连接中国与亚洲、欧洲和非洲国家的贸易通道,因此“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坚实的历史基础。但经过近代和现代工业化以及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国家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已存在不少差距,特别是铁路轨道的宽幅不一致比较严重,限制着跨国铁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发展 篇4

摘 要

“一带一路”建设,是国家寻找新的增长点,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和促进亚欧国家共同繁荣的重要战略。这一战略利用丝绸之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纽带带动中国腹地地区和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以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为核心,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化全球贸易合作。中国建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保证资金融通,确保周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为国家间合作扫清交通障碍。“一带一路”包含“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理念。

关键词: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基础建设

引言:

2013 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发布。根据《愿景与行动》,在面临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像继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1]。“一带一路”通过联系欧亚非大陆和附近的海洋,使得“一带一路”合作的国家在经济上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构架。这表明中国期待全球经济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能带动周边国家一同享受经济发展的红利,为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政治格局做出贡献。这表明中国国际政治外交上的转变,又一个旁观者到参与者,到现在政治的制定着,改变了西方政治霸权的格局,为亚洲国家能争取平等的机会。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发展的同时,也让周边国家享受中国发展的红利,“一带一路”就是中国给周边国家共同发展提供的契机。战略分析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的份额只有5%左右;出口额占世界的比重不到1.5%。到2013 年,中国 GDP 占世界的份额已上升到 12.3%,出口额所占比重上升到12%。相应地,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2]。这是中国经济的奇迹,也是中国为世界做出的贡献,中国伟大复兴的时刻正在到来。“一带一路”是国家顶级战略,从它萌芽至今,已经发挥了很大作用,但随着国家间合作加深,未来成果将更加显著。

从国内来看“一带一路”沿着两条历史之路,丝绸之路以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圈定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5省市。丝绸之路带动了我国腹部经济发展,将成为改善东西部经济差距,使得我国内陆地区能克服地理区位的阻碍,借助“一带一路”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3]。“一带一路”利用各区域及其毗邻国和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为后盾,开展全方位的开放。

第1页(共5页)

图1.“一带一路”路线图

表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1)西北和东北地区的开发。我国内陆将建成以新疆和福建为“一带一路”核心区[4],利用陕西和甘肃综合经济文化和宁夏、青海民族人文优势来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5]。兰州、西宁打通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内蒙古联通俄蒙,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

(2)西南地区开发方案。广西位于海上丝绸带上,利用东盟国家陆海相邻,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6]。云南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成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中心。西藏加强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

(3)沿海和港澳台地区发挥后台作用。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环渤海等经济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沿海城市地理优势,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4)欧亚国家积极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当中来。习近平主席出访欧亚国家,许多国家表示愿意支持与参与“一带一路”,与14个国家签署自贸协定,与中印缅孟合作建立“中印缅孟经济走廊”[7],“中巴经济走廊”是重要组成部分[8]。

战略成果

目前中国在“一带一路”共取得五方面的成果。(1)政策沟通。我国有293个对外开放口岸,其中264个分布在沿海、沿边地区,第2页(共5页)内陆地区口岸只有29个。我国将进一步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将根据于不同区域开放型经济,形成陆海空统筹、东中西互济模式的对外开放,并拓展外贸增长空间来提升外贸发展潜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目前与多国签订了协议:中俄签署《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与7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与5国开展海洋领域合作,2国表示完全支持“一带一路”倡议。

(2)设施联通。与沿线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制定良好的对接体系。推进交通、能源、信息等国际骨干通道建设,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保障“一带一路”沿线交通顺畅。现有的成果:中俄同江铁路桥,中巴喀喇昆仑公路,中哈连云港为物流合作基地,建设瓜达尔港东湾快速路。

(3)贸易畅通。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占中国贸易总额比例逐年增大,2001年的16.5%增长到2014年的26.0%。其中出口比例从2001年的 14.5%增长到 2014 年的 27.2%,几乎增长了一倍,而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大于中国出口对其依赖程度[9]。国内腹部地区经济也取得显著的发展,经济增速十分明显。新疆地区以其地理优势作为丝绸之路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在“一带一路”中收益极大。新疆近年来GDP持续增加,增长速度均超过全国平均GDP。2015年新亚欧大陆桥是建设重点,新疆收益许多。

图2.新疆2009-2014年GDP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第3页(共5页)

图3.新疆2009-2014年GDP增长率和全国平均GDP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4.新疆2009-2014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美元)

(4)资金相通。“一带一路”合作国家之间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便于合作国家之间金融合作。同时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本币互换和本币结算要加快。“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中的资金得到更好的利用,共同推进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

(5)民心相通。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内世界各国的文化差异巨大,各国家相互尊重各国习俗,人民之间相互团结,才能使“一带一路”得到国家人民真心拥护和支持。各国做出许多贡献:累计向沿线有关国家提供中国政府奖学金1.8万名,与沿线国家互办文化年、艺术节、中哈吉联合申遗成功、国家联合实验室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遥感卫星数据共享与服务平台。

(6)生态环境保护。中国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环保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带一路”加大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创造绿色丝绸之路[4]。与9国签署关于河流、林业、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的合作谅解备忘录。与东盟国家签订了有关环保的合同:《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行动计划(2014—2015)》、《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战略(2016—2020)》、《南海及其周边海洋国际合作框架计划》。

第4页(共5页)结论

中国在经济发展上有许多经验,“一带一路”实施以来建树颇丰,随着合作加深将继续带给中国和合作的国家经济发展,同时也会加深亚洲人民之间的感情,欧亚大陆将联合一个整体,享受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福利。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3-28 [2]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地理科学进展.2015-5 [3] 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理论月刊.2014 [4]冯瑾,姚彤.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在乌开幕[N].新疆日报,2014-06-27(1)[5]赵正永.向西开放:西部大开发的新机遇一带一路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N].人民日报,2013-10-9(7)

[6] 陈武.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一带一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关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N].人民日报,2014-01-15(7)

[7]赵明昊.习近平逐渐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N].人民日报,2014-06-11(1)[8]杜尚泽,赵成.习近平会见巴基斯坦总统[N].人民日报,2014-05-23(1)[9] 邹嘉龄,刘春腊,尹国庆,唐志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

及其经济贡献[J].地理科学进展.2015.5

一带一路战略考点梳理 篇5

9月,习近平主席在中俄蒙三国元首会晤时表示,我们可以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进行对接,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随后,在访问印度时,习主席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的演讲中提出,中国希望以“一带一路”为双翼,同南亚国家一道实现腾飞。在今年11月8日举行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问题1为什么要推行“一带一路”战略?

(1)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这一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

(2)该倡议深受历史启迪又有鲜明时代特色。古丝绸之路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与亚洲互联互通建设相辅相成,将为沿线国家增进政治互信、深化经济合作和密切民间往来及文化交流注入强大动力,具有巨大合作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

问题2“一带一路”战略的时代意义是什么?

(1)“一带一路”有利于我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2)“一带一路”也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红利。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

(3)“一带一路”体现着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秉承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

问题3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1)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诚心诚意对待沿线国家,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同沿线国家开展合作,让沿线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

(2)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抓住关键的标志性工程,力争尽早开花结果。

(3)“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企业参与,同时发挥好政府作用。

(4)要以创新思维办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发起并同一些国家合作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要为“一带一路”有关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合作。设立丝路基金是要利用我国资金实力直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共建原则

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坚持开放合作。“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

坚持和谐包容。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

坚持市场运作。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

坚持互利共赢。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说:“‘一带一路’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诸多经济指标显示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全新阶段——经济总量世界第二,进出口贸易总额世界第一,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外商投资额世界第一,对外投资跃居世界第三,预计不久将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与此同时,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欧美国家调整经济发展政策,中国与外部的经济关系悄然发生变化。

通过资本输出的方式,将带动我国全球贸易布局、投资布局、生产布局的重新调整。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将以资源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点,在沿线国家发展能源在外、资源在外、市场在外等“三头在外”的产业,进而带动产品、设备和劳务输出。

张燕生说,统筹东中西,运用全国之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基础。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西部地区是重要通道、平台、载体、能力建设的直接利益攸关区域;中部地区是重大装备制造、综合物流、人才开发的后援基地和共同“走出去”基地;东部地区既是高端人才、先进技术、优质商品、现代服务和能力建设的重要策源地,又是离岸贸易、金融、投资、货币的重要运筹地。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广阔。高虎城表示,深挖我国与沿线国家合作潜力,必将提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率先转型升级,进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开放包容:与“丝路”国家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互利共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原则。专家表示,“一带一路”建设具有空间范围、地域和国别范围上的多元、开放和包容性,需要区域内各国共同推进合作进程,通过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把各国紧密联系起来。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单方面的战略布局,最终所形成的格局取决于沿线国家的意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亚非研究所副主任袁波说。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这些国家要素禀赋各异,发展水平不一,互补性很强。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我国与沿线国家进一步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资源高效配置。

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说,“一带一路”倡议的地域和国别范围开放包容,有弹性。古代陆、海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当前我国的友好邻国均可参与。中亚、俄罗斯、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是优先方向,中东和东非国家是“一带一路”交汇地,欧洲、独联体和非洲部分国家也可融入合作。中国国内的各相关省份都可以参与。

袁波认为,目前我国在产业、技术、资金和市场上具备比较优势,可以与沿线国家进行双向对外投资合作,我国不但能够在沿线国家投资设厂,而且还可以帮助其产品进入广阔的中国市场。未来,我国应当紧密结合各国各方发展实际,推动实施一批有需求和共识、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重大合作项目,以点带面、从线到片,共同打造沿线区域合作的贸易流、产业带、联通网、人文圈,以更广范围、更高水平的经贸合作加快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光明日报)例题:

1、材料

中国正努力让古老丝路恢复往日的辉煌,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得到沿线国家和地区认同和支持。“一带一路”将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欧洲南部以及非洲东部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44亿人口联系在一起,实现40多个国家的互惠共赢。2015年“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务实展开阶段。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分)①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体现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②“一带一路”有利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符合各国人民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体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标之一。

③“一带一路”战略实现40多个国家的互惠共赢,推动各国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2、大综合 经济

政治

文化三个板块

推进“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中央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发展愿望,是新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等方面有很强需求。我国产能充足、外汇储备较多,在装备制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比较优势,通过产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可带动产品和设备出口,实现互利双赢,并促进我国中西部和沿边地区加快对外开放。

材料二

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到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外交凸显合作共赢的特色。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这体现了中国外交的一贯追求,符合当今时代潮流,为处理国际关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一带一路”是“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布局” 经济(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有关知识,分析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

(3)从古代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既是通商互信、经济合作之路,也是文化交流、文明对话之路。这体现了文化生活哪些道理? 答案:

(1)①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的重要举措。

②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完善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有利于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2)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坚持合作共赢,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才能巩固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坚持合作共赢,顺应了时代潮流,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③坚持合作共赢,体现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要求,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平等互利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要求。(3)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③尊重多样,相互借鉴,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3、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我国重大的战略布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1:2001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总体情况 图2:2013年中国出口市场分布情况

注:2013 年我国进出口总额首破 4 万亿美元大关,超过美国跃居全球首位,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 73%仍由外资企业生产,其余均为加工贸易方式出口。(1)概括材料一显示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当前我国经济步入了。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一带二路”战略将是推动我国经济走,出结构调整阵痛的强大动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沿途基础设施、金融服务等互联互通项目建设,促进商贸物流等新型业态发展;吸引国内外产业向通道沿线集聚,加快构建辐射东、中、西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促进沿途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加居民创业、就业,拉动内需;加强国家及区域经贸合作,开拓出口市场、资源能源投资深度融合的新局面。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价值。

材料三: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构想以发展为目标,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新丝路精神,相关各国自愿平等参与,通过头商、共建、共享,既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又互利互补,积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这一符合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战略布局,无疑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政治大智慧。

(3)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如何体现政治智慧的?

(1)①2001年以来我国初级产品占出口比重下降,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比重增加,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发展态势良好。;

②2013年我国出口市场分布呈现多元化特点,对外贸易布局渐趋合理; ③我国是贸易大国,但还不是贸易强国。

(2)①有利于促进物流金融等新型业态发展,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②有利于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化区域经济结构。③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道路,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④有利于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发展,优化需求结构。

(3)①“一带一路”构想以发展为目标,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②“一带一路”构想弘扬新丝路精神,坚持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准则。

③“一带一路”构想强调共商、共建、共享,体现了我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

一带一路战略案例分析 篇6

“开行日渐密集的“中欧班列”,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也让哈萨克斯坦的蔬菜、欧洲的红酒、木材、奶粉等走进中国家庭,完美的实现了扮演了“调味剂”的作用。可以说,在“一带一路”宏伟蓝图的实施过程中,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努力,也离不开铁路运输部门的全力配合。中欧班列的良好性价比,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各国的物资、贸易互通,让自古崇尚和平的中国人民的善意随着千里铁路线绵延万里,让互利共赢“丝路精神”远播世界。

在“一带一路”战略蓬勃的发展势头下,中欧班列的开行密度必将继续增大,用“钢铁巨龙”勇敢架起中西方交流、合作的纽带,为世界经济发展送去所需的新动力。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布局和中欧班列的有力促进下,世界贸易畅通度必将大大提升,贫富差距也将一步步缩小,互利共赢的美好愿景转化为现实,就在不远处。

从建设“一带一路”的这三年来,中外合作更加密切,让“中国制造”走进了更多国家。在这项举措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中,中欧班列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国际市场的扩展,无论是在运价还是运输效率都占有优势的中欧班列,促使了更多国家开放国门。这也让起初只有一条的中欧班列营运线一步一步的扩展到如今的12条,全程12451公里,每周20列常态化运行。这样的发展趋势还在持续进行中,我相信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看到其中的机会,进而加入到这个经济带中,带动各国的经济。“一带一路”,促进了中欧贸易往来,带动了经济的繁荣,成为了现代的丝绸之路,让中欧各国的企业有了更广阔的平台来发展。

5月13日,X8024次中欧班列将从义乌西站鸣笛驶出,这列满载小商品、服装等货物的列车是开行的第1000列中欧班列,它的目的地是西班牙的马德里。中欧班列开行今将突破1000列,见证“一带一路”作用下,中欧班列为世界各国人民相互之间打开了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特别是亚欧非在“一带一路”带动下,经济发展将翻开新的一页,跃上一个新台阶。

中欧班列在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企业和民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素有“世界工厂”的称号,物美价廉的产品必将给沿线各国人民带去便利和福利。通过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更好地造福各国人民。当前正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主题会,也在验证“一带一路”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中欧班列的安全快捷、绿色环保、性价比高、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等综合优势,受到中欧各国企业欢迎,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中欧班列作为物流供应链的重要运输方式。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骆驼和马匹是主要运输工具。而今在“一带一路”的陆路上,具有安全快捷、绿色环保、性价比高、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等综合优势的中欧班列受到中欧各国企业欢迎,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中欧班列作为物流供应链的重要运输方式。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中欧铁路运输需求,今年以来,铁路总公司先后两次调整中欧班列运行图,增加集装箱铁路专用平车、中欧班列专用箱、冷藏箱等装备投入,开发建设95306国际联运电子商务平台,在四川成都、浙江义乌、江西赣州等地成功组织开行了去往英国、俄罗斯、白俄罗斯、瑞士等国家的中欧班列,其中义乌至英国伦敦班列实现双向对开。

一带一路战略案例分析 篇7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独特的民族文化风俗。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内容;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精神文化内容。“一带一路”是经济贸易与文化发展的双核战略, 蕴含着以经济合作为基础, 以人文交流为支撑, 以开放包容为理念的重要内容。各国间的关系发展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 也离不开文化交流的“软”助力。为我国文化产业开拓市场提供了历史机遇。

一、“一带一路”战略对民族文化传播的影响与作用

文化消费需要广阔的市场, 消费主体越广泛, 文化的传播就越广泛, 文化的影响力就越大, 文化产业的市场空间也就越大。“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使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的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交流更为密切, 为各种优秀文化及和谐发展、和平共处理念的传播提供了途径, 同时也为文化消费、文化产业跨越国界开辟了道路。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需要发挥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资源的优势, 同时也要求文化产业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分工和转型升级, 进入全球文化产业价值链的更高层次。从这个意义上讲, 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与经济双核战略结合的重要载体, 在实施“一带一路”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将发挥出突出的作用。

“一带一路”为各国文化融合创新疏通了渠道。不同的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政治背景, 使得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多样化、多元性意味着差异和矛盾, 这种差异和矛盾在带来更大变数的同时, 也带来更大的文化发展空间, 因为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正是文化交流、碰撞、融合、创新。正是在这种撞击与交汇中实现着自身的生长和创新。着眼点是各相关国及背后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复兴, 是建立在文明融合而非文明冲突的立场上, 是以文化的交流交融为经济建设搭桥铺路并提供价值引领和支撑。这就要求各相关国家必须加大文化的对外开放水平, 通过文化的传承、交流和创新, 使古老文明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 这种交融也将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与社会基础。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民族文化传播的路径

1.充分挖掘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只有全面而准确地表现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和丰硕的当代文化创新成果, 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传播出去, 为人类文明做出中国独特的贡献。一是要研究沿线各国风土人情、民族习惯、文化渊源、审美趣味和时尚潮流。充分考虑各种文化背景下的消费习惯和风俗因素, 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群体的文化传统、价值取向和接受心理, 找到他们的关注点和兴趣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形成文化名牌。二是要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充分挖掘“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遗产, 引导和动员民间力量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 支持沿线有关国家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在坚持其独特价值观和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实现内容和载体的创新, 发挥各国在文化资源、制造、资本、人力等多方面的比较优势, 将各自的潜在优势转化为实际发展成果, 实现互利共赢、共同进步。

2.依托战略平台, 深入开展人文交流。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促进多元文化共生共荣, 是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 也体现中国的民族文化品格。在“一带一路”战略下, 中国与沿线国家能够开展更广泛的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合作、媒体互动等活动, 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2015年3月,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外交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文件指出,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继《愿景与行动》发布以后, 中视媒资与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成立“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课题组”, 沿线国家间将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 合作开展广播影视剧精品创作及翻译, 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联合保护工作等。

3.增强民族文化企业的竞争能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市场主体是推动中华民族文化传播的关键环节。一是推动文化企业做好传播的心理准备。必须事先熟悉国际商务的各种通行惯例和规则, 对沿线国家或地区的政局状况、法律规章、风俗人情等充分了解, 同时, 为提高属地化水平, 有必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当地的社会风气、人际关系、环境意识等特点特色, 善于运用国际语言融入和开拓国际市场。二是提升产业层次、产品质量、科技含量、供应链管理和品牌打造能力。民族文化企业必须适应当前在国际价值链中位置的上升势头, 顺势而为地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与层次, 并最终形成综合性的优势。

4.突出资本带动的整合优势。资本走出去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但目前文化类对外投资占比还很小, 资本要素在民族文化贸易领域还没有形成规模。一是要形成以资本走出去带动优质民族文化产业和民族文化产品传播出去的思维, 鼓励民族文化企业创新投资方式, 加强民族文化出口平台和渠道建设, 走出去开展并购投资、联合投资, 扩大境外优质文化资产规模, 为民族文化产品和产业传播奠定基础。二是探索设立对外民族文化产业基金, 加强“一带一路”在民族文化领域的金融合作。人民币跨境结算、规划区域金融中心、筹建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等工作的推进, 围绕重点民族文化产业和重点项目, 推动民族文化资源有效配置、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民族文化市场深度融合, 形成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发展金融布局。

5.注重民族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当今社会是技术统治时代, 很多文化变革、文化创新往往是技术发展和突破所带来的。创客、“互联网+”、工业4.0等体现了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 也代表着“一带一路”的建设方向。加强民族文化与科技的融合, 提高民族文化的传播力、表现力, 能够使民族文化产品更有力地影响世界、造福人类。一是要推动有关科技领域先进、共性、关键技术成果向文化领域的转化应用, 创新民族文化产品及服务模式, 提升民族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二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带动文化与科技融合。互联网改变了社会生活, 也逐渐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在推动民族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中, 不断推动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模式成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主流。

6.发挥贸易平台的带动作用。建设“一带一路”, 推动民族文化传播要推进各种国际化、外向型经济文化交流平台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是继续办好民族文博会。要继续推进文博会的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建设, 扩大文博会的品牌效应, 优化集中展示、交易和信息平台的功能, 为促进中国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中华文化传播和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新的积极作用。二是推进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发挥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 从不同层面吸纳集聚民族文化贸易资源, 创新体制机制, 提供全产业链服务, 使之成为功能完善的对外民族文化贸易服务链和国际民族文化贸易政策创新试验区, 成为民族文化企业迈入国际市场的助推器。

三、“一带一路”战略下民族文化传播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民族文化传播既是一种宏观的战略布局, 又是一种实践推动, 需要作出顶层设计和一系列的战略规划, 以下几个问题必须予以关注。

改变单向传播的传统方式, 形成双向互动的合作格局。文化是互动的, 要打破简单强调以我为主的单向传播方式, 即便是一方的文化传播出去, 也需要在共同交往、理解尊重和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说, “一带一路”战略并非简单地复制古丝绸之路线路, 而是要注重依靠区域主体自身的民族文化特点、发展特征、资源与制度禀赋的优势以形成发展合力;不是通过一套无差异或标准化的市场准入、经营模式、管理程序来挖掘各自的竞争力, 而是承袭其商贸往来与民族文化交流功能, 实践一种“合作导向的一体化”, 推动民族文化、经济等各种资源要素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进行配置和结构优化。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 要合理界定和发挥政府、企业以及智库、行业协会、对外贸易协会等非官方组织的作用。要树立民族文化企业贸易投资合作主体的地位, 引导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与, 强化民族企业文化责任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同时, 大力培育发展包括智库、行业协会在内的社会组织, 通过商品、服务、媒介、教育等文化传播的不同载体, 形成政府支持鼓励、民族文化企业为主体、各种团体组织共同参与的局面。

四、结语

在“一带一路”总体战略之下, 民族文化传播前景广阔, 民族文化建设大有可为。应抓住这个民族文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将中国民族文化在更广泛的区域内传播, 进一步加强民族文化产业, 从而更好地培育和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和国家形象。

摘要:“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 它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 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 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 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文化全球化威胁着民族文化的延续与生存, 而与之相关联的民族精神的更新和重塑也出现了许多令人忧虑的问题, 这促使我们必须对民族文化作出新的反思, 并且作出理性选择。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应推进文化先行, 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给民族文化交流与民族交融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民族文化,传播

参考文献

[1]王立志.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转型策略研究[J].科技传播, 2014 (24) .

[2]许萍.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转型策略研究[J].传媒观察, 2014 (9) .

[3]梁玲玲.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2011.

一带一路战略案例分析 篇8

关键词:国际经济学;“一路一带”战略;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理论;创新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主动应对全球形势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中,建设连接东西南北大通道、打造国际贸易投资合作和开放新平台是“一带一路”国内段的主要着力点。①从中国发展的战略来考虑,“一路”就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致力于发展建设海洋大国的重大策略。“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实现我国发展的地区均衡的战略,也是对外关系结构均衡的战略。“一路一带”战略覆盖于我国东西南北各个区域,以周边地区为起点和重点,其作为一项大战略,有更大的延伸和拓展空间,延伸到更广的区域,如欧洲、到非洲等等,不同的地区有其相适的发展战略。

一、以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一路一带”战略的积极性

大卫·李嘉图在一系列假设前提基础之上指出了比较优势理论,所谓“比较优势理论“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与国际竞争中提供某种商品比提供其它商品相对来说更便宜合算。②“一路一带”战略依然是沿用“比较优势”理论作为国际贸易的基本条件,但是更进一步,“一路一带”战略立足于发展中国家追求经济发展,制定对外贸易长期发展战略,灵活运用了比较优势理论,避免使得发展中国家在对外贸易时陷入“比较利益”陷阱。由于一国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并不等于该国产业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以本国拥有的资源的比较优势来确定自己的国际贸易结构,虽然能够获得贸易利益,但是并不能缩短自己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因而“一路一带”战略在针对国际贸易这一方面,超出了简单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国际贸易结构,并不单纯的出口自己的具有资源禀赋的资源,而是发展了自己的各个产业,有利于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并且这才是一条适合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发展的健康之路。

二、“一路一带”创新贸易方式,作为国际贸易的平台

“一路一带“战略首先致力于研究解决国际贸易投资的便利化问题,想要消除各国之间的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起国际区域内和各国简良好的贸易交流环境。该战略致力于积极同周边国家及地区共同商议建立自由贸易区,使得各国的贸易交流更加便利,更大地激发各国的合作潜力,做大做好国际间合作贸易的“大蛋糕”且做好合理分配。

再来,自“一路一带”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积极拓宽贸易领域,优化贸易结构,挖掘贸易新的创新贸易方式,如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模式、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等。建立亚投行更是为“一路一带”计划的实施增添了活力。把投资和贸易有机结合起来,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是非常典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外交平台。由于丝绸之路是古代传承下来的运输通道,“一带一路”战略就是以运输通道为纽带,以互联互通为基础,以多元化合作机制为特征,以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新型合作机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形式灵活,针对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办法。这一战略深入到哪个国家,就采取适合这个国家的合作模式,所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已经成为中国双边、多边外交的主要抓手。

三、“一路一带”战略的对国际贸易的重大意义

继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路一带”伟大构想之后,2014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重点工作时指出要“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此后,“一带一路”战略开始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一路一带”战略不仅是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改变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格局,更是立足于国际的一项重大战略。

站在国际经济的视角下,“一带一路”战略计划在经济上有助于我国实施国际市场多元化战略,化解潜在的风险;其次“一路一带”战略创新了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各国可以利用“一路一带”这个平台可持续发展本国经济。因而,我国提出的“一路一带”战略不仅是解决了我国的进出口问题的瓶颈,更开阔了国际合作、国际贸易的新形势,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第一阶段中国主要依靠吸收外资、扩大出口来加快发展。在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后,进入第二阶段,要实现由大变强的提升转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便是一种最佳的选择,是一种跨区域的开放性框架。③借助复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可为我国周边外交政策注入新的生命力,同时缓解紧张气氛。④

总而言之,“一路一带“战略的伟大构想势必可让世界看到强大的中国将成为促进世界和平友好、国际间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并为亚洲和世界提供发展机遇,促进发展中国家共同谋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懈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注解:

① 霍建国.“一路一带”战略构想意義深远[EB/OL].[2014-06-04]

② 赵春明.宏结.陈阳.国际经济学(第二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7

③ 张蕴岭.如何认识“一路一带”大战路设计[J].世界知识,2015年第二期:29

④ 张蕴岭.聚焦“一带一路”大战略[J].大陆桥视野,2014(8):41-42.

参考文献:

[1] 霍建国.“一路一带”战略构想意义深远[EB/OL].[2014-06-04]

[2] 孙志远.“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三重内涵[N].中国经济时报,2014-08-11.

[3] 张蕴岭.聚焦“一带一路”大战略[J].大陆桥视野,2014(8):41-42.

[4] 张军.我国西南地区在“一路一带”开发战略中的优势及定位[J].纵横经济,2014年第11期.

[5] 张蕴岭.如何认识“一路一带”大战路设计[J].世界知识,2015年第二期:29

上一篇:请你自我介绍一下下一篇:婚礼烛台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