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逆境中绽放光彩作文

2024-06-26

在逆境中绽放光彩作文(通用8篇)

在逆境中绽放光彩作文 篇1

在逆境中绽放

四面是环绕的群山,在群山的怀抱下,它就像一朵破碎却也珍奇的花朵。也许,这里原本就是一个贫穷出奇的地方。

没有人会在意这个落魄的小村子,在宽阔的大马路上遥望着这个贫穷的小村庄,你会觉得它显得格格不入。

可是,当你真正走进那个村子,你会情不自禁地发现,那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这座宅子名叫“逢源堂”,有将近两百年的历史,如今的它失去了昔日耀眼的光彩,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巨变。

它曾经是少共国际师的指挥部,红军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地方。它就像苏维埃时期的一座博物馆,陈列着那字字如金的历史笔迹。

省里的一位专家曾感慨地说:“这是我从事多年研究来所见过的一处神奇的地方,拥有众多的红军标语,是当之无愧的苏维埃时期的一座博物馆。”

我为自己出生于这个“贫穷”的小村庄而感到无比自豪。

抗日战争时期的它成为一处重要的指挥部。这里的标语遍布四周,那清晰有力的字迹仿佛在向世人展现它不平凡的经历。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战争情形,体会当时红军焦虑的心情;通过它,我们会更加有信心地寻找历史的.遗迹。它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也许,是因为它的坎坷,铸就了它的独一无二!

两位白发苍苍的和蔼可亲的老人,为了它,不惜千里迢迢来到我们这里,这一直令我十分感动。他们真的很好,那温和的目光,灿烂的微笑,融化了我们这里人的心。我们的家也会因为他们的到来,变得更加幸福!因为这里不再是一处破旧的宅子,有人看到了它身上的闪光点,它就像一朵在逆境中绽放的花儿,散发着清幽的芳香。我祝愿这朵在逆境中的花儿永远绽放,像初春的花儿一样……

在逆境中绽放光彩作文 篇2

1. 班名、班歌。

孩子们都觉得在七色光的照耀下, 童年生活一定会像七彩阳光一样, 发出灿烂的光芒。所以, 我们把班名定为“七彩阳光班”, 班歌定为“七色光”。

2. 班训:放飞梦想、快乐成长。孩子们希望这里可以是他们放飞梦想, 快乐成长的地方。

3. 班徽。

蓝色的天空中, 有一颗闪亮的星星, 象征着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 星星的眼睛、鼻子、嘴是由“快乐成长”这几个字开头的字母构成, 竖起的大拇指诉说着我们的自信, 预示着每一个孩子都快乐成长, 都绽放光彩。

4. 班级博客。

“我们都爱一班”这是我们班级的博客名称。班级博客创建于2009年。家长们通过班级博客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思想情况。应该说班级博客也浓缩着学生们共同成长的点点滴滴, 这里是我们六年一班共同的家。在这里, 我们获得了成长的快乐, 读懂了友谊的魅力, 更感受到了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这些都化作了我们前进的动力。可以说这里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目前我们的博客已有各类博文近800篇, 相片200多张。许多学生成为博客之星, 我们班也成为活跃班级。在展现集体风采的同时, 也成了班级宣传的窗口。让更多人进入属于我们的空间, 更好地了解一实验, 了解六年一班。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除了主题黑板报, 班级还设立了特色板块“小社团, 大比拼”, 学生们自发成立的各种社团以及他们开展的活动都能一一呈现。左侧墙壁上的“放飞梦想”, 是由代表48名同学的小鸟组成的, 上面写着每个同学的名字和梦想, 每日都与梦想相视一笑, 为了梦想全力拼搏, 带着这样的动力开启新的一天。右侧墙壁上的年级特色板块“争做最美毕业生”, 记载着学生们在离开母校前的这段特殊的日子里, 所留下的光辉足迹。

学生们在“我的班级我建设”中, 绽放了“自主”的光彩。

二、我的制度我遵守, 让学生绽放“自律”的光彩

一个集体的成长必须有制度的保障。所以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 班级都有严格而细致的制度。例如:日常生活有“最美毕业生评比制度”、“标兵小组、模范小组评比制度”“优秀同桌评比制度”和“优秀值日小组评比制度”等等。

这些规则起到了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 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因为这些制度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 所以它不再生硬机械, 而是学生们自主遵守的法则, 渴望向上的一个目标和方向。久而久之, 都养成了自律的好习惯。例如:早晨先来到班级的学生自觉先值日、再学习;课前, 学生在学习委员的带领下, 自觉背诵古诗, 等待老师的上课;课上, 学生们养成了认真倾听, 积极发言的好习惯;下课后, 他们在走廊自觉形成一队, 安静行走, 走向操场, 走到阳光下,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午休, 学生们在教室里自觉安静读书, 品尝着书香;值日生值日自主, 分工明确, 能高效地完成值日任务。现在他们已经把这些制度的遵守当成了一种责任。总之, 一切都是那样和谐有序, 安静中绽放着“自律”的光彩。

三、我的特长我展示, 让学生绽放“自信”的光彩

海伦凯乐曾经说过:“信心是命运的主宰。”班级各种社团的成立, 让每个学生都有了成功的体验, 他们享受着成功的快乐, 找到了在集体中的存在感, 自然就会绽放出自信的光彩。

小小荷作家团:一群乐于写作的学生们组建了小小荷作家团。他们有的写童话故事、有的写武打小说;有的写我的极品同学……他们的作品经常成为班级博客中的热门博文。毕业前, 我们打算编辑成书, 让这些作品成为他们童年里最美好的回忆。现在正在积极准备中。

班级还有报道团、黑管团、花样跳绳团、小摄影团、新闻播报团、名著讲说团等各个社团。新闻播报团的学生每天利用课前三分钟播报最新的国内国际新闻, 培养学生们关注天下大事的习惯, 也让他们放眼世界, 视野开阔, 胸怀国家。名著讲说团的学生也每天利用课前三分钟讲说名著, 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无穷。小摄影团的学生们能够发现美, 捕捉美, 运动会、大课间活动、班会展示、校园书市、清明祭扫、基地活动等各种活动的照片都由小摄影团的学生负责完成, 她们用独特的视角记录着我们每一次的成长与快乐。爱心团队他们心藏大爱, 不但关心班级的事, 而且把他们的爱洒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用爱的行为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赠人玫瑰, 手留余香。不仅如此, 报道团的学生们将开展的活动, 写成报道, 加上摄影团拍摄的照片, 以第一时间发到学校校园网中。与更多人分享他们的收获。

现在, 班级的学生们人人有事干, 每个人都寻找到了自己的最佳位置, 绽放着“自信”的光彩。

四、我的成绩我骄傲, 让学生绽放“自豪”的光彩

学校的每一次活动, 我们都会把握机会, 精心设计。我为班荣, 班因我荣的思想已经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学生们在各种活动中收获满满, 都因为成长在一班而无比自豪。

在活动中, 学生们绽放了自主、自律、自信、自豪的光彩, 他们渐渐长大, 懂得了关爱, 懂得了付出, 他们真的就像沐浴在七色光中的小花小草, 绽放着希望的光芒, 也必将拥有美好的未来。转眼间,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 但“七彩阳光班”这个和谐、温暖的最美班集体, 将是他们人生中永远的回忆, 永远的家!

参考文献

[1]毛娟.论瑜伽教育的健身育人价值[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6 (01) .

[2]贾宪章.挖掘“差距”的育人价值[J].教学与管理, 2010 (32) .

让生活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绽放光彩 篇3

一、一样的场景,不一样的认识

生活场景移植到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直接感知到一个与写作直接相关的写作场景。这种从生活场景到写作场景的过渡,可以让学生的写作拥有一个才思的源泉。但要让不同的学生在面对一样的场景而写出精彩纷呈的作文时,就必须让学生面对一样的场景拥有不一样的认识。这种不同的认识从何而来呢?笔者先举一个例子。

在一次写“我的老师”的作文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写一篇关于老师的短文,结果学生所交的作文呈现出惊人的一致性。学生笔下的老师基本上都是:唠叨、喋喋不休;成天就是学习、考试、分数……(学生敢于在作文中用这样的词描述老师,在于平常的作文教学中提出的“说真话”的要求)。从经验的角度来讲,学生这样的描述是有道理的,因为初中学生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感受到的学习压力是比较大的,而对学习的认识也确实如学生所用的形容词一样。这就导致了不同学生感受到的学习场景是一样的,而认识也是趋同的。教师此时就必须发挥个人的作用了。

笔者结合学生的这一认识,与同轨且教语文的班主任合作,录制了该班的一节班会课,并剪辑成15分钟左右的短片在作文教学课上播放。视频的最后呈现了两个问题:学习要求的背后老师对你有什么样的期待?除了父母,谁还能给你这样的关注?学生看了之后,一边发出会意的笑声,另一方面也陷入了思考。看到火候差不多了,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链:老师唠叨背后的目的是什么?老师的唠叨暴露出我们的学习存在哪些问题?我们认为老师唠叨,反映了我们什么心理?

在这样的问题驱动之下,学生的认识深度渐趋不同,又因为每个人的生活感悟不同,对同样的场景就有了不同的认识。再让他们重新作文,结果便大不相同了。

二、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感受

生活中是有故事的。对于学生而言,有些故事是一样的,如果仅仅满足于相同的故事以及对其的直接感受,那学生的作文又必然是千篇一律。一样的故事,要让学生生发出不同的感受。笔者仍然以写人、写事作文教学为例,谈谈一点认识。

一次作文题目是“我的周末故事”,学生的周末生活会是怎样的呢?他们又能写出什么样的故事呢?不出所料,学生的作文又是大同小异:早早地被父亲或母亲催着起床;热腾腾的早饭却引发不出任何的胃口;白天被圈在家里做作业的烦恼;晚上偷偷用手机上网时的小心翼翼……这些元素确实构建出了大多数学生的周末生活,因而也就成为人人都可以认同的故事,但这样的情节描述却不能称之为合格的作文。于是笔者跟学生一起分析这样的几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赖床?除了瞌睡、渴睡等原因之外,是否还有一种惰性?为什么我们面对作业时有烦恼,是不是我们对学习以及作业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任务的完成,而非一种自我提高上?为什么要偷偷上网,是不是因为我们的内心在渴望一个更为广阔与丰富多彩的世界?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然后再让学生去着重写出不同情形下内心的感受,于是相同的故事情节背后就有了不同的认识:同样是做作业,有的说重复的作业感觉不到收获,有的说作业在自己的心目中极少当成一种自我提高的手段;同样是偷玩手机,学生更愿意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如,作文中的句子“透过无形的电磁波,我用小小的手机,看到了同龄人相同的生活,看到了外面令人渴求的世界……”

从一样的故事,走向不一样的感受,并且将这种感受写出来,其间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认识去引导与发掘。学生的生活其实是丰富多彩的,但学生的感受往往是单一的,他们的精神世界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才能呈现在教师甚至是他们自己面前。

三、一样的细节,不一样的解读

生活的品味往往在于细节,学生的生活也不例外。作为面向初中学生的作文能力的培养,往往需要在细节处培养他们的解读能力。甚至可以夸张地讲,能读懂细节,便会了作文。

解读细节的能力从哪里来?首先从文本的学习中来,初中语文中有许多经典文本,在课文之外我们也会引入一些优秀的文本,对于这些文本的细节解读,笔者选择的往往是比较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通过比较去感知作者的写作功力,从而学会从细节处解读文本。譬如在萧乾的《枣核》一文的教学中,针对课文最后一句“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笔者在多次的教学中提出这样的一个要求:不用原话,请你用自己的句子来表达同样的意思。结果学生虽绞尽脑汁,却自觉找不出比这更好的句子,于是这一收尾之句的魅力也就体现出来了。

解读细节的能力还从作文的比较中来。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常用的一个策略也是比较,因为学生对作文的优劣的判断能力往往不是直接教出来的,更是比较出来的。同样的一个作文题材,同样的一个细节事件,有的写得好,有的写得差,怎样让写得差的同学能写好呢?让他们去比较,让他们去思考:为什么他能用到那些句子而我却想不到?在这样的问题驱动之下,他们会有一种自我寻找、努力向上的动力。而每个人的认知水平与生活经验是不同的,因而对细节的解读也就会有所不同,从而可以让作文形成百家争鸣的态势。

作文教学途径有千条,于相同中寻找不同只是其中的一条,但无论哪一途径,愚以为,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与认知特点,是最基本的一条。

让基层在活动月中绽放青春光彩 篇4

——我校第九届基层团支部建设暨班级规范化建设月活动纪实

“我们组的主题团日活动的讨论火热进行中,大家集思广益,提出了很多很好地建议呢!” “今天是培训的最后一天,上午打扫卫生,虽然冷却很快乐。”“培训活动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班干部肩上所承担的责任之重大,同时也要处理好工作于学习之间的关系,提升自身素质,全面发展。”从主题团日活动的制定实施,到公益实践再到学习感悟交流,2012级各班长、团支部都在所在团支部微博上发表了参加2012班长、团支书培训的所感所悟。第七届大学生骨干培训班暨2012级班长团支书培训班是我校开展的第九届基层团支部建设月的主要项目之一。

“基层在活动中成长,支部在实践中闪光”。各基层班、团组织建设月的开展是我校提升学团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点举措之一,对推动学团工作不断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本届团支部建设月以“抓基层、强基础、创特色、重实效”为活动主题,采取团支部建设与班级规范化建设同时进行的模式。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开展“喜迎十八大,青春建新功”主题活动;做好团支部换届工作,指导各年级团支部健康发展;扩大基层团组织覆盖,构建“同心多层”的共青团组织建设体系;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推进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实施“团支部微博建设工程”提升共青团微博影响力;实施“特色团支部培育计划”增强团的基层组织活力;认真做好团支部“推优入党”工作等部分构成。活动月期间,共举办团支部特色活动100余项,主题团日活动800余项,培训大学生骨干培训2000余人,举办校园文化论坛、专题讲座等50余场。第九届基层团支部建设月的举办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关于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要求和我校第九次团代会精神,进一步深化了班级、团支部等基层学生组织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展现了团支部的活力,让各个团支部在活动中绽放出青春风采。

构建共青团组织体系的“同心圆”

第九届基层团支部建设月中为切实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我校在认真总结近几年来在学生宿舍、学生社团、学生团队、青年自组织等领域开展团建工作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团组织覆盖,积极构建学院层面的以团组织为核心,以学生会组织、社联组织为骨干,以新型团组织为新的着力点,构建起了“同心多层”、“同轴共转”,共青团“同心圆”组织体系,带领全校团员青年踊跃参与学校建设和发展。

基层团组织的建设与活动的开展,必须要具有一个完整、规范的共青团组织体系,在此基础上,才能保证团支部各项活动以及建设的蓬勃发展。活动月开展期间,各级团组织以此为契机,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之上,实施项目化管理体制,继续扩大基层团组织的覆盖。“我感到我在学校里不仅仅有聊大这个大‘家’,班级这个小‘家’,我还被许许多多的‘家’包围着,有羽毛球之家、武术之家等等,在聊大,我倍感家的温暖。”这是体育学院2012级新生马子健在班级微博上所说的话。体育学院积极响应第九届基层团支部建设月的号召,进一步结合专业特色巩固学院特色团支部发展成果,进一步强化了篮球团支部、排球团支部、网球团支部、羽毛球团支部、乒乓球团支部、武术团支部、田径团支部、健美操团支部、足球团支部、龙舟团支部的建设工作,一年来,指导特殊团支部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竞赛活动20余项。体育学院还继续完善学院活动项目化管理模式,构建了以分团委为核心,学生会组织、社联组织为骨干,以常规团组织、新型团组织为新的着力点的“同轴共转”共青团组

织模式。

同时,各个学院也建立楼宇建团、学生自组织建团、互联网建团等多种类型的新型基层团支部,其中在互联网建团中,各个学院按照“全面推进、全员覆盖、分层管理”的工作思路先后建立起了微博团支部,飞信团支部等,运用微博平台、飞信平台、通信连群等新媒体,激发基层团组织的活力,扩大共青团活动的影响力。历史文化学院在微博上积极广播团组织工作动态、活动风采、青春励志故事等富有思想性、引导性、教育性、时代性的信息,积极参与校团委“微话青春”、“时事微评”、“青年微思想”等等线上互动活动,通过微博引导青年思想航向、化解青年思想困惑、解决班级同学在学习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我在聊大大大小小的‘家’中生活着,我感受到了团组织的关心和期待,这真正的让我成长了很多。”材料学院学生会副主席陈兆睿如是感慨道。活动月期间,各学院结合学院实际与专业特色,开展各式各样的新型基层团组织,进一步深化团组织的覆盖。

搭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加油站”

进一步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班长、团支书的综合素质,更好的发挥其在班集体中的骨干核心作用,是我校组织班长团支书的主要目的。第九届基层团组织建设月期间,各级团组织以组织开展2012级新生班长、团支书培训班为主要形式,搭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的“加油站”。

“在接受培训的这四天里,我学到了很多,从学习团支书的职责,到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团支书;从如何填写简历,到观看优秀小组的活动展示,并从中吸取经验,现在,我们结业了,相信我们培训班的所有同学都受益匪浅,希望我们能够将这四天所学运用到以后班级的发展中去!”在培训班结束后,农学院2012级团支书刘胜男在微博上如是感慨道。为进一步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推进学生骨干队伍建设,我校特举办了第七届大学生骨干培训班暨2012班长、团支书骨干培训班。在跨度两周的培训班举办期间,学校有效融入理论学习、模拟训练、活动观摩、素质拓展、公益实践等形式,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加注重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优秀的班干部要具备学习能力、服务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自律自省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集体、服务同学。”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理论学习阶段,校团委副书记刘东莲这样告诉学员们。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员们更加明白了自己的职责所在,调动了成员们学习的积极性。此外,为增加学员们的实践能力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统一,大学生骨干培训班还特意安排了模拟训练与活动观摩环节。模拟训练展示环节中,来自东西校区的6个团队对自己为期一周开展的团日活动实施情况进行了集中的汇报,从团队的成立,团徽、组号的确立再到主题活动的选定、实施、总结,各团队都以ppt为载体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了生动的展示。“七组成员的‘我言文明,行之绿色’主题团日活动真的很精彩,我很佩服他们的新奇的想象力以及高效的组织协调能力。”商学院2012级团支书张敏这样说。模拟展示环节中,第七组的《我言文明,我讲绿色》,正反面环保现象的对比,从策划、宣誓再到实施的活动全过程视频展示,造型独特的垃圾树,收效奇佳的百人签字条幅,想法独特的垃圾工艺品形象的反映出七组组员新奇的想象力以及优秀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开放训练背景下,学员们思路清晰,协同创新,励志、感恩、环保等各种不同主题的团队活动相继呈现,“大学新生活,你HOLD住了吗”、“父母心、儿女情”、“我言

文明,行之绿色”等精彩团日活动方案脱颖而出,思路与实践快速结合、想法与办法现场碰撞的场面、音乐与视频交相渲染的氛围,让学员们耳目一新,深受感染。

同时,各个学院也结合新生团员的成长需求,组建本学院2012新生团队训练营,组织新生以班级团支部为单位参加培训拓展,确保要让每一位新生同学都能够参与一项活动的组织,着重培养新生团员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调能力。化学化工学院还召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工程主题交流会,开展“青年就业创业大讲堂”提升班长、团支书的综合素质。

本届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共校级培养新生班长、团支书369名,院级培养主要学院骨干2000余名。培训结束后,校团委还在全校范围内遴选优秀学生骨干,建立2012级新生英才种子库,实施跟踪培养。

打造基层工作活力的“催化剂”

共青团工作的活力在基层,工作重心在基层。第九届基层团组织建设月的开展,就为丰富多彩的基层活动注入了一支“催化剂”,赋予各基层以生机和活力,让基层在活动中闪光,在活动月中绽放出青春的炫丽光彩。

活动月期间,各级团组织按照学校党委统一部署,创新思路,开辟载体,深入开展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各基层团支部紧密围绕“喜迎十八大,青春建新功”主题,开展以座谈交流、文化活动、专家报告、社会观察、政策宣讲、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主题团日活动。

“‘喜迎十八大,青春建新功’主题活动的举办,更加的丰富了我们学院学子多彩的课余生活,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院文化氛围,学院结合专业特色,积极的为党的十八大的召开献礼。”法学院学生会主席杜宝坤在主席交流会上谈起基层活动建设月时这样说道。法学院以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重要契机,结合具体实际与专业特色,开展形式各样的主题团日活动,做好“喜迎十八大,青春建新功”主题教育宣传、发动、组织工作。社团团支部携手“白云”,开展法制报告进中学活动、拉手北顺小学进行十八大宣传活动、开展团支部法庭审判模拟活动、等具有专业特色活动,普法知识宣传十八大,进一步加强法治社会的建设。开展“创新就在我们身边”聊大首届团员科技节,激发团员们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此外,还开展新老生交流会、新生团支部运动会、“飘扬的旗帜”喜迎十八大文艺晚会等常规型活动,在加强团支部建设的同时,积极献礼十八大。此外,美术学院也开展各式各样的喜迎十八大主题活动,被国内大大小小的媒体争相报道,《人民日报》报道美术学院 “宿舍亲情DIY海报设计展”、“情系留守儿童 寒冬中的温暖”活动;《环球日报》报道美术学院龙迎十八大活动;《聊城日报》报道美术学院 “长卷绘家乡 献礼‘十八大’活动等等,以各项活动的开展催化团支部的活力。

第九届基层团组织建设月期间,计算机学院开展“强技能、增素质,献礼十八大”专业技能夺标赛、“成长报国、岗位建功”演讲比赛、“喜迎十八大,挥笔诗书画”三笔一画比赛;历史文化学院开展“国粹进校园,喜迎十八大”以笔抒情,书法交流活动、“喜迎十八大,祖国在我心”系列爱国爱党活动、“史话十八大”从近代中国转型看中国革命活动;文学院开展“青春畅想话成长,师生寄语十八大”栖凤林文化论坛、“博览群书、阅读经典——弘扬时代主旋律”读书交流活动——大学生们结合专业特色开展了形式新颖、丰富多彩的活动 注重增强团日活动的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引导青年学生坚持远大理想,担负时代使命,砥砺青春品格,成才报效祖国。

点亮团支部规范化建设的“指明灯”

“团支部发展记录不仅是班级的青春纪念册、展示的窗口、交流的平台、延续的桥梁,更是班级规范化建设的指明灯。”计算机学院分团委书记曹娜娜这样告诉班长和团支书。活动月期间,各团支部以《聊城大学团支部发展记录》为抓手,深化团支部达标升级工作,认真实施好团支部书记向分团委书记述职制度,科学指导班级、团支部做好科学发展规划,促进班级、团支部健康发展。

“打开我们团支部的发展记录,看到班级同学们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看到我们举办的活动,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我的心里真的很感动,看到发展记录所做的科学规划,我对班级活动的开展有了大体的思路,它指引着我更好的完成班级的各项工作。”商学院2011级人资2班团支书刘海丽这样说道,团支部发展记录由团支部发展规划、团支部荣誉榜、团员信息一览、年度信息登记、团费收缴记录、工作计划要点、特色团日活动记录七部分组成,涉及到班级大大小小的各项事务,对班级的工作进行全方面的记录。

同时各分团委精心指导基层团支部严格按照我校团支部换届工作要求进行换届,进一步加强团员意识教育,把理想信念坚定、学习成绩优良、工作能力突出和工作作风扎实的团员吸收到班委和团支部班子中。以2012新生导航教育为载体,开展好新老班级、团支部“1+1手拉手共同成长”、“我的支部我的团”团队活力展示活动,引导班级、团支部创建优秀班风、学风。

在逆境中绽放光彩作文 篇5

文章摘要:计算机是一种多功能的设备,通过相应的软件,可以轻松地将各种媒体信息,如文字、表格、声音、图片、动画、录像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做为老师,自然希望在教学活动中能使用自己开发制作的多媒体电子教案,融字、表、声像等于一体,通过电脑、图像等现代教学设备,优雅生动地进行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 拼音教学 激发兴趣

伴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信息化已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个角落,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采用多媒体教学已是时代的呼唤和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把多媒体适时地运用于拼音、识字和朗读教学中,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拼音字母是一种抽象的符号,这就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们传统的拼音教学,教师既教得累,学生也学得很苦。我将多媒体技术与拼音教学结合起来,力求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感知尚处于初步发展水平,从儿童的心理分析,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时期过渡。他们对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性的感知有很大的局限性。他们擅长于记忆形象、具体的材料,而对抽象的概念与思维的空间较为陌生。他们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还不完善。所以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宜多采用直观性教学,借助生动的语言、鲜明的板书、充实的内容和有趣味的教学活动尽量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使他们关注教学过程。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走进

了课堂。它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以其直观、生动、高效的特点,多角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情绪和注意力,给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多媒体与拼音教学

汉语拼音是学生识字、阅读、学讲普通话的工具,但汉语拼音的教学相对抽象和枯燥一直以来都是一年级孩子们学习的难点。而电教媒体作为一种知识信息的载体,进入语文课堂,为传统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现代化教育的特征之一。

首先,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多媒体以其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动静互换的独特功能,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无意识心理活动的作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运用多媒体还可以将拼音教学化难为易。声母、韵母的发音方法及部位是学生学习拼音的难点,一年级学生较难掌握。这时,教师可充分利用投影来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难题。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感观,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教单韵母“a”的时候,可用生活实际情景(如录像)导入:小芳感冒了,医生在给她做检查时,小芳发出了“a”的声音。借此机会,让小芳当“老师”,学生一起读“a”的音。这样从学生熟悉的事情着

手,通过镜头的特写和反复等技巧,学生便可轻松掌握“a”的读音,并记住“a”的字形。巧用多媒体,突破拼音教学难点。如区分b-d时,可以设计马在沙漠上飞奔后留下的脚印以及马跑步时“得得”的音响效果。学生在观看“d”型的马蹄印时,牢记“d”的字型;在听声音时,记住“d”的读音。学习“b”时,可以直接借助录音机,拉长天线显示“b”形,并播放“b”音;还可以用动画直接显示“6”慢慢变形为“b”,强调“像个6字bbb”,反之就是“d”。区分“ei—ie”时可设计字母“i”和“e”左右跳动,排队报数。谁在前面先报谁的“名字”,后面那个字母的名字轻轻带过。巧用多媒体,辅助发音练习。在进行拼音教学时,利用录音机把学生的声音录进磁带,再播放出来。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又能有效地纠正学生读音。此举还可以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回家自己录音,并选一个时间进行读拼音的录音比赛。比赛的目的在于通过这种学生喜欢的形式对他们所学的拼音知识进行巩固,以求学生对字形和字音掌握得更加牢固。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还培养了学生对电器的操作

二、多媒体与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之一。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注意力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这就使得苦口婆心地劝说、枯燥乏味地训练效果不佳。现代科技的结晶一一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运用它,可以更好地优化我们的识字教学。

首先,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通过多媒体技术,烘托

场面,使学生在对课文内容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创设乐学的情境。

其次,运用多媒体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写字。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利用动画教学笔画,分析结构,运笔示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住学生眼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趣,易于理解笔画、结构等特点,便于记忆模仿。再者,运用多媒体可以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技术在识字教学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在此我仅以课件《小小的船》为例加以分析。

小小的船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在《小小的船》的课件一开始,在屏幕上展示动态画面:一艘船,在海面上行驶,立刻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与同学闲聊或玩耍中转移到课堂上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而传统的黑板板书则没有这样的效果。引入课题后,马上展开课题画面:蓝蓝的夜空中,有着闪闪的星星,一小姑娘坐在弯弯的月亮上,犹如坐在小船上

划着桨。在画面切换的同时,配以背景音乐:童声朗读《小小的船》(反复两次)。在这过程中,一方面精美的画面首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这一画面产生好奇心,进而开始探测下面讲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美妙的童声朗诵课文,使学生注意到课文中的部分生字,如船、弯等,部分学生会主动开始跟着朗读,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这些生字的兴趣。由于多媒体同时提供了图形、声音、语言,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同时使用,是知识信息从感觉通道输入记忆系统,因而能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学生在学习“船”时,一方面计算机提供标准发音“chuán”及整个拼读过程:ch-u-án→chuán;另一方面,在“船”字旁附有动态小画面,船,既形象,又具体,比单一感觉道信息的输入更能增加学生的记忆。另外,在利用CAI课件进行教学时,还可利用实物图片进行字形匹配,特别是象形字的教学,例如“火”字的教学,在课件上可展示一堆火燃烧的画面。这使得汉字的笔画结构与生动鲜明的表象联系起来,进一步巩固了联想记忆。在利用图片教学时,可使汉字抽象的定义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来提高记忆的效果和效率。例如本课生字“弯”和“闪”均比较抽象,为了化抽象为具体,可通过图片弯弯的月亮和闪闪的星星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弯”和“闪”的字义。

三、多媒体与朗读教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对一至六年级的阅读教学中都提出了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可见把朗读教学放到了重要 的位臵。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同样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首先,采用多媒体可以激发朗读兴趣。在导课时,我经常会播放课本的插图。并配上相应的音乐作为背景,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这样就为进一步地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观看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情感,有助于提高朗读技能。如在教学《秋天的雨》时,通学了全文之后,我带着学生一起走进了秋天,课件出示了课文中的内容,孩子们看得很入迷。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朗读课文时,孩子们的情感已经是表露无疑了。

再次,运用多媒体现场录音,有助于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小学生争强好胜,特别喜欢表现自己。我们抓住了这一特征,在课堂上给他们进行现场录音。同时开展比赛,孩子们兴致很高。听着自己的声音,在大家的评议和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多媒体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多媒体也为我们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用武之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在逆境中绽放光彩作文 篇6

每天,当我穿上这身湛蓝的税服走在上班的路上,肩上神圣的税徽和作为一名税务工作者的骄傲,就在金色的阳光下闪闪发亮。还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曾问过一名老所长: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税务工作者?老所长意味深长地回答说:“能让税徽在平淡中绽放光彩就是一名合格的税务工作者”。

是啊,多么朴实而又饱含哲理的一句话:能让税徽在平淡中绽放光彩就是合格的税务工作者!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让税徽绽放出光彩,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税务工作者?几年来,从身边的同事和工作中,我找到了答案。

在三里地税分局有一位普通的税收管理员,他为人热情正直,工作勤奋务实,脸上总是带着憨厚的微笑,大家都亲切地管他叫“佘哥”。他就是我们三里地税分局税收管理员―佘恒山。当年,年仅21岁佘哥从学校刚毕业带着一脸的稚气迈进了地税局的大门,也就是从那时起,他把自己的.青春、智慧和汗水一点一滴地奉献给了光荣的税收事业,一干就是20多年。漫长中,他在税收管理员从事个体征管岗位上就连续工作了20年。大家都知道税收管理员是基层分局的重要岗位,担负着每一笔税费的征管重任,面对肩上千斤重担,他总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面对工作中的种种诱惑,他从来没有动摇过。不少人千方百计想通过他在税收给予“优待”,但是每次都被他婉言拒绝了。这些年来,因为他的“无情”,得罪过不少亲戚朋友,但是,他始终如一、坚守原则的做法,最后还是赢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位不在高,为公则名;权不在大,清廉则灵;斯是公仆,服务于民……”这是佘哥常常吟诵的一首自己改编的诗。这不是他信手涂鸦,而是他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从税20多年来,佘哥一直从事个体税收征管工作,他始终坚持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始终坚持把敬业心和责任心放在第一位,面对三里、烟墩两个乡镇,近400户纳税户,税收征管工作相当繁重,但他对税收征管基础工作没有丝毫的懈怠和疏忽。记得8月,为规范街道个体户的税收管理秩序,他整整一个月,早上到分局一签到,就风雨无阻带上资料跑集市,进店面,一家家,一户户,着手当面调查,掌握好纳税人生产经营的第一手详实资料,及时作好清理、分类、归档工作。期间,有时因纳税人外出,错过见面的机会,他总是设法通过电话联系预约,再作回访调查,一个多月下来,人虽晒得黑了,但却为分局全面清理漏征漏管户,规范两个乡镇个体纳税户管理秩序,切实把好了关口,最终一次性对60多户纳税人做好准确核定税款工作,度他所管辖的近70户个体纳税户每月申报率、入库率均达100%,为创建现代化分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让情感之花在历史课堂中绽放光彩 篇7

一、情景再现, 让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绽放

学生不喜欢历史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历史是讲过去的事情, 时间相隔太远, 无法理解当时的历史氛围, 也无法体会当时的历史人物的感受。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 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走入历史人物的内心, 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要实现这一点, 可以通过情景再现法。

例如, 在学习中国现代史中国人民进行局部抗战一课时, 插入一个有关抗日英雄杨靖宇的故事, 让学生感受抗战的艰难和中国人的顽强。在讲故事时配上一些悲壮凄美的音乐, 并让学生边听边闭上眼睛进行想象“自己就是在冰天雪地的东北坚持抗日的杨靖宇”。中国军队缺枪短粮的作战环境, 杨靖宇几天几夜没有吃过一粒粮食, 没有合过眼, 但日本鬼子还在激烈的进攻。杨靖宇最后虽然不幸牺牲, 但鼓励了中国人, 甚至还被日本人视为英雄。教育了学生乐观面对生活, 提高学生抗击挫折能力, 引导学生在富裕和平的生活环境中, 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二、以知激趣, 让情感在教学内容中绽放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 其中能收入课本中的只是极少部分。在讲课中, 适当补充形象具体的名人轶事、历史传说、历史小常识等, 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又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我讲左宗棠带兵收复新疆内容时, 补充介绍了左宗棠少年时就有大志, 他在15岁时写的对联“身无半亩, 心忧天下;读书万卷, 神交古人”。左宗棠出兵收复新疆时, 已年近七旬, 为了收复被俄国占领的伊犁地区, 他带着棺材出关, 表示誓与俄国决一死战。丰富的历史故事, 像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 既加深学生对左宗棠的理解, 也深化了爱国主义教育。

有许多著名思想家的言论及其行为深刻包含着情感教育的因素, 如孟子倡导“养浩然之气”, 强调舍生取义, 要求人们具有“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人格境界。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去理解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品德呢?为此我补充了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与蜀国后主刘禅“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 进行类比拓展。同样的历史境遇, 同样的国君, 却因不同的人格、不同的志向上演了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两种不同结局。

三、言传身教, 让情感在教师言行中绽放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教师的言行举止、神态气质无不作为信息传导于学生的大脑, 反馈于教学的过程。教师语言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工具, 丰富的语言有启发性和情感色彩。

在教学中教师如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 再现历史场面, 就会使学生如临其境, 如见其人。我在讲“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英勇抗日时这样描述:“日寇五千人向上海北郊中国军队发起疯狂进攻。蔡廷锴将军挑选了一百名战士组成敢死队, 他们胸前背后都捆上炸弹, 并用火油浇遍全身, 然后分几路潜入敌阵, 冲到敌人密集的地方, 猛地扑倒在地, 一声巨响, 战士们粉身碎骨, 鬼子也被炸得血肉横飞。差不多在同一时刻, 敌军阵地上爆炸声四起, 日军以为中国援军开到, 纷纷溃退, 十九路军战士们乘势追击十多里, 杀得敌人血流成河, 尸骨成山。但是, 中国政府却拒绝援军, 扣压军火, 侵吞捐款, 暗中资敌, 十九路军弹尽援绝, 被迫撤退……”有这一情意真切的讲述, 学生对十九路军官兵产生了由衷敬意, 在内心深处发出对爱国者的钦佩, 对卖国者的愤慨, 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四、自编自演, 让情感在学生表演中绽放

学生自编自演历史短剧, 能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激发学习历史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将《和同为一家》中“文成公主入藏”一节编成历史短剧, 形象地再现了当时历史情境。“文成公主入藏”, 路途漫漫, 留念依依, 学生在表演中大胆创新, 塑造了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青海有一座日月山, 唐朝时是唐与吐蕃的分界地, 文成公主离开长安时, 唐太宗特地为她铸造了两面黄金宝镜──日月镜。宝镜能照见中原河山, 让她思乡时使用。文成公主途经这里, 举目四望, 草原空旷, 杳无人迹;拿出宝镜东望, 长安城繁花似锦, 不禁潸然泪下。可一想到大唐、吐蕃世代友好的大局, 她毅然踏入吐蕃地界, 扔掉日月镜。一位留念故土, 却又能识大体、顾大局, 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文成公主形象栩栩如生。大唐皇帝气度非凡, 胸襟宽阔, 不乏有泱泱大国的风范;吐蕃赞普热情豪爽、豁达朴实;文成公主善良美丽、感情细腻真挚。历史短剧给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潜能的场所, 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情感。

让人文光彩在数学课堂中绽放 篇8

【关键词】人文 关怀 发展

在学生的心目中,多姿多彩的数学课堂生活是他们永远的期待。多姿多彩意味着什么?意味课堂生活的人文化,没有“学生和老师”这一生命的思想、知识、人格的萌生、滋长、对话、提升、丰富、完善,就没有多姿多彩课堂的内在涵义。老师和学生都是活生生的生命,都有思想、有个性,由师生所构成的课堂就充满生命成长的气息和生命碰撞产生的智慧火花,以及情感的流动。从教育的角度,数学课堂要留给学生的,正是黄克剑教授所倡导的教育的三个层面:不仅有知识的授受、智慧的开启,还有更重要的是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人人学必需的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这是数学新课程所提倡的,也是人文化数学教育最好的注解。数学课堂就应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通过人文化数学教学让人文的光彩在数学课堂中尽情飞扬。

一、善于给学生高度的人文关怀

一个受学生喜欢的老师也应该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老师,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对学生给予高度的人文关怀。个体的发展具有独特性和不均衡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生命个体的各个方面都充满了差异,他们有自己的认识方式,有自己的选择能力,有自己的人格特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考试也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目的不仅在于让孩子和家长知道得了多少分,更重要的是在于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作为教师应该通过给 予每个孩子积极的评价,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帮助他们相信自己,拥有信心。

二、努力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

数学教学内容作为学习的载体,应当涌动浓浓的生命气息,鲜活、明亮、打动人心。这是我们的期待。国家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有意义的,富于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找寻到人文化的韵味:生活化,现实的,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经验。也就是说人文化的数学学习内容,决不是等同于现成的教材内容,而是要在学生生活现实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实现数学的生活化和生活化的数学。这样的学习内容,走进了学生的生活世界,甚至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迎合了学生的期待,激活他们的兴趣和经验,引领学生完成具有真正意义的“学习自主建构”。

例如:小学数学第五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有位教师利用广告开篇引入,就充满了生命和生活气息。 

广告内容:四个孩子准备分享一块蛋糕,蛋糕被平均分成四份。这时又来了四个孩子。于是,东东拿起刀,将蛋糕横截为上下两层,蛋糕被平均分为八份,每人分得一块。可问题刚刚解决,又来了第九个孩子。东东迟疑了一下,将自己的那块蛋糕分为两份,给了第九个孩子一半。 

师:东东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一看来了八人,刚解决这个问题,又来了第九个人。看广告让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

生1:能想到1/4。 

师:从哪个画面中联想到1/4? 

生1:第一幅画面,蛋糕被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吃到一份。 

生2:能想到1/8。 

师:那么,你又是从哪个面画中联想到1/8的? 

生2:第三、四画面,一个蛋糕被平均分成8份,每人吃到一份。 

生3:能想到1/2。 

师:这里的1/2是整个蛋糕的1/2吗? 

生3:不是,是小男孩手上蛋糕的1/2。 

生4:1/9。 

师:如果开始就有9个人,平均分成9份,每人就得到这块蛋糕的1/9。这可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下课以后我们接着讨论,好不好? 

在这里,课堂既是数学的,又是生活的。整个教学设计都选择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而提出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探究欲望成了学生丰满个性和启发灵性的催化剂。如果教师能够尝试着在课堂中采用类似的情境导入,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原本枯燥的内容也会显得更具吸引力。 

三、积极尝试人文化的评价方式

新的评价观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和变化。新的评价观关注每一个生命的整体性和生命在于运动发展的现实。这为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开了处方: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重视激励的作用;保护孩子智慧的火花;给孩子思考、辨白、申诉的机会;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表扬、奖励办法;让孩子成为评价的主人——自评、互评;侧重定量评价转向侧重定性评价……

作为课堂,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课堂的生成性,学生的知识、思想、情感、能力都在生成,都在发展变化,这正是体现数学课堂人文化的重要特征。数学老师应善于捕捉生成中的信息,发挥评价的引导、激励功能,丰富课堂生活,成全学生知识学习的提升,成全孩子的全面发展。

四、大力营造自由、平等的人文化氛围

生命需要在宽松和谐的氛围在沟通、体验中才能快乐成长。而师生关系的平等,师生、学生间资源(包括人的思想、情感、知识、能力等)的互动共享正是“快乐成长”的源泉。人文化理念下的“平等、共享”,要求师生彼此敞开心扉,沟通吸纳,平等互动。在“平等、共享”的课堂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承担的是“人格引领”和“学业指导”,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平等、共享的课堂里,师生同是课程资源的享用者和开发者,师生的和谐互动为快乐学习增添了羽翼。

叶澜教授说过:学校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培养优秀的人性和有质量的生命是我们教育的天职,而有质量的生命应该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情感、正确的价值观、充满灵性和智慧。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分支,人文化应该是我们的追求和期待,数学课堂生活作为一个学生成长的最重要的平台,应先溶入人文化的光环之中。

参考文献:

[1]汪潮 ,《教学新理念》,文汇出版社

上一篇:月字旁写字教学设计下一篇:安全生产标准化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