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吉: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建设高效生态农业

2024-06-14

宅吉: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建设高效生态农业(通用6篇)

宅吉: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建设高效生态农业 篇1

建设高效生态农业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也是富民强乡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宅吉乡在农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产业化程度不高、抵御自然风险能力不强、科技创新能力较弱、高素质劳动力少及耕地、水、资金等资源要素紧缺等问题。为实现农业又好又快持续发展,宅吉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植壮大现代烟草农业、养殖业和传统种植业,扎实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一、坚持“一产稳乡”的发展战略,以做精做强烤烟支柱产业为重点,种养殖业齐头并进,扎实抓好高效生态农业建设

烤烟既富民又强乡,宅吉乡以“一个机制、两个取消、三个优化、四个为主”为烤烟生产发展思路,全力打造优质烤烟品牌。

(一)“一个机制”

即建立健全“公司+农户”的管理机制。具体讲,就是以乡为单位,根据烤烟收购计划抽派领导、干部及烟草站有关人员成立烤烟生产收购协调领导小组,负责烤烟生产收购各环节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同时根据需要,成立烤烟种植专业合作社,由有较强组织和号召能力、有丰富烤烟生产经验的烟农担任负责人,把烟农纳入烤烟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管理,并聘请烤烟生产技术辅导员,配合农民技术协会搞好辖区内烟农的烤烟生产技术培训、跟踪指导和服务,帮助烟农解决烤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从事烟叶初分预检等工作,确保合作社带动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和烟农烤烟生产水平整体提高。目前,该乡已成立9个烤烟种植专业合作社,其中1个为综合服务型合作社,为烟农提供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运输等方面的服务。

(二)“两个取消”

即取消对村的指令性考核计划,结合乡情实际实行指导性计划;取消行政考核,实行总税考核。结合该乡税收情况,根据税收考核指标制定合理的烤烟生产收购指导性计划,在全面完成税收目标任务的前提下,结合实际组织烤烟生产。

(三)“三个优化”

1、优化布局。该乡在规划烟地时充分考虑土壤肥力、生态条件、轮作周期等具体要求,调整好田好土用于种烟,进行合理布局,减少因强行栽种给烟农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减少烟农因不乐意在适宜区内种烟的抵触情绪。今年,全乡计划种植优质烤烟13000亩,明确要求向土地连片相对集中的烟区转移,相对集中连片种植面积不得低于100亩。

2、优化烟农。烤烟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离不开烟农的支持和参与。该乡选择有劳动力、有好田好土、有合格烤房和有过硬烤烟生产技术并能接受烤烟适用技术推广的烟农种烟,推行大户种植、专业化生产,并以农村科技培训为载体,突出科技务烟明白人建设,拟定了完备的烟农培训计划,确定了培训的重点和内容,并根据烤烟生产特点分阶段、多层次、多渠道地抓好烟叶生产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训,每年不少于20场4000人次,加快新优技术推广,切实提高烟农的管理务烟水平

3、优化投入。以烟水配套工程和改善烟叶烘烤设施条件为主要内容,乡财政每年从烟税收入中提取15%用于产业扶持奖励,并建立10万元烤烟发展风险基金,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竭力服务烟农。五年来,共修建烟水配套工程35个,小水池450口,集中育苗工场3个,新式烤房400间,使烟水配套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的生产需要,为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四个为主”

1、以烟草公司调控为主。严格按照“订单农业”的要求,在不受任何行政干预的前提下,由烟草公司面对面地和烟农签订烤烟产购合同,同时,烟草公司推行承诺制,从技术的角度向烟农进行烤烟生产技术指导和服务承诺。

2、以市场调节为主。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紧紧围绕市场做文章,逐步建立健全市场调节机制,引导烟农增强市场意识,逐步达到市场需要怎么做就怎么做,市场需要什么质量的烟叶,就组织生产能满足市场需要的烟叶的目的。

3、以农民自愿种植为主。在不勉强、不干预、不加压、不强求的前提下,引导农民自愿提出书面申请并与烟草公司签订烤烟产购合同,烟草公司则根据承诺的事项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今年,全乡共1750户烟农签订烤烟种植合同。

4、以质量保障为主。加强肥料、农药等烟用物资的检测、监管力度,加大烟田农膜、地膜、农药包装等残留物的回收力度,积极探索烟草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和生物肥料利用技术,杜绝重金属物质随生产投入品进入基本烟田,确保烟田的清洁卫生,抓好烟叶品质安全。

通过多年不断的努力,烤烟产业在宅吉乡得到了迅猛发展,已成为该乡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的重点、亮点和突破点。2006年以来,该乡烟叶质量稳步提升,均价逐步提高。2010年,全乡共收购烟叶361万斤,比县下达任务340万斤超出21万斤,均价达15.73元/公斤,位列全省第一,再次实现了大灾之年的烤烟生产大丰收。如今,烤烟已成为全乡农民的香饽饽,仅烤烟一项,2010年烟农户均收入就达5737元,占农民人均收入40%以上。以发展优质烤烟生产基地为切入点,该乡不断整合资源,加强农民科学技能培训,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生猪养殖、优质无公害辣椒种植、蚕桑基地建设等一批批生态农业基地、建设项目异军突起,农村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相继荣获“贵阳市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国家局烤烟基地单元建设点”、“贵阳市无公害农产品之乡”等荣誉称号。

二、结合“二产强乡”的发展理念,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推动现代农业稳步发展

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过程中,该乡借鉴现代工业的先进理念,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以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有机结合指导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拓宽农业发展领域,提高农业的市场化、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水平,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一)集约经营与资本经营

在土地等要素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通过增加投入、改良技术、改变经营方式、加强管理等手段,实行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同时,逐步摆脱单纯依赖上级扶持的传统观念,把土地、劳动力、农业设施、农村乡土人才、民间资本看作经营资本,促进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实现资本重组、兼并、联合。

(二)标准化生产

2010年,该乡实施湖南中烟芙蓉王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按照“总结经验、精心规划、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以烟叶特色风格为依据,以卷烟品牌需求为导向,高标准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实施,全力打造具有典型山区特色的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模式。一是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农民按标准化组织生产和经营,加快农业标准的实施。二是结合农业科技推广,加大宣传的力度和广度,强化农民标准化意识,教育农民学习标准、掌握标准、实施标准,让农民在实施标准化生产中增效增收,使农业标准化生产逐步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三)建设经纪人队伍

大力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发挥其在农户、市场、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民抵御风险的能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强产品的辐射力和竞争力,让广大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获得更多的实惠。

(四)强化监督管理

充分利用作为“贵阳市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国家局烤烟基地单元建设点”、“贵阳市无公害农产品之乡”的有利条件,加强生产管理,强化市场监督,建设安全流通渠道,推进农业生产源头的洁净化、生产与经营的标准化、质量安全监管的制度化,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围绕“三产兴乡”发展思路,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加快乡村建设步伐,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为第三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坚持规划先行,以科学的规划引导,规范乡镇建设。一是突出规划的超前性,以农村城乡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作为基本发展目标,编制和完善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充分考虑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迁对未来的影响,站得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点,防止今天的规划成为明天发展的障碍,确保城乡规划30─50年不落后。二是坚持规划的严肃性,规划一经批准实施,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随意变更。严格执行国家土地政策,采取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节约集约用地。

2、因地制宜,准确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各具特色的小城镇经济。一是资源建乡。该乡矿产资源较丰富,有着得天独厚资源优势,利用难得资源,不断发展壮大矿产开采业,加快污水废气等污染物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升它们的聚集力,实现同类企业的积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壮大增强乡财政力,利用资源牵动发展。

(二)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全力打造和谐、舒适的人居环境

努力发挥组织优势,整合农办、城建、财政等部门资源,结合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捆绑使用有限资金,围绕“抓试点、树示范、推亮点、带周边”的思路,抓好新农村示范新村建设。

1、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把新农村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放在突出的位置来落实,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设立新农村建设办公室,配备专职干部具体抓此项工作。

2、突出重点、高标准建设。一是抓好道路绿化。在规划好的村组内道路两旁开沟种树,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二是改善环境卫生。重点整治村内柴草乱堆、垃圾乱倒,达到村容整洁,使村内卫生条件有所改善。三是公共服务事业。加大农村公益事业投入。建设农家书屋、远程教育平台等,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使乡风能得到彻底改善。

(三)大力挖掘和发展旅游业,拉动乡域经济高速发展 目前,该乡旅游发展比较迟缓,但该乡旅游资源丰富,风景如画的乌江两岸美景,省级文物安家洞等,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十二五”期间,该乡将利用独特优势,大力开发旅游资源,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将不断完善旅游度假设施,不断拓展观光旅游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相关行业,努力把宅吉建成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生活方便的旅游型小乡镇,让旅游业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宅吉: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建设高效生态农业 篇2

于康震指出, 当前我国畜产品结构性供需缺口不断扩大, 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资源环境约束日益显现, 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 稳供给、保安全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畜牧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快推动畜牧业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是实现畜牧业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变的重要途径。他强调, 发展现代畜牧业, 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围绕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这一主线, 立足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两个支撑点, 以持续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为抓手, 加快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

于康震要求, 各级畜牧部门要明确“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配送、冰鲜上市”的发展方向, 科学规划、稳步实施、扎实推进畜牧业产业链转型升级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县级畜牧部门是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要树立“崇农爱农、兴农护农”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提高思想认识, 完善工作机制, 确保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为确保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宅吉: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建设高效生态农业 篇3

一、坚持三大理念,明确园区发展方向。一是坚持统筹布局理念。按照城乡一体化和突出区域主体功能的要求,综合考虑地理特征、资源分布、产业结构等因素,在全市规划布局2个产业带、3个省级农业园区、10个常州市级农业园区、20个金坛市级农业园区、30个现代农业示范村,整体推进畜禽、水产、茶叶、水芹、食用菌、红香芋等“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集中连片开发,形成市、镇、村三级联动,点、线、面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二是坚持规划统领理念。按照争创省、常州市级农业园区的标准,科学制定园区建设规划,明确园区建设主要指标、主攻方向和建设标准。目前16个园区总体规划基本到位,确保了园区建设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持续性。三是堅持基础先行理念。针对农业园区地处偏避、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现状,借鉴工业园区建设的办法,加大对基础设施、农田水利、环境整治的投入,全市重点园区基本达到了排灌方便、道路畅通、用电便捷、环境优良、现代农业设施和机械装备广泛应用的要求,有效提升了园区的标准档次和承载能力。

二、提升三大水平,增强园区发展能力。一是提升农业经营产业化水平。围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引进并培大培强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连锁配送、专卖直供、网上销售等现代流通业态,提高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消化能力、对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和对国内外市场的开拓能力。全市农业龙头企业现已发展到48家,其中省级5家,年销售超40亿元,年出口4500多万美元,成为农业园区建设的主导力量。进一步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利益联结机制和运行机制,通过支持龙头企业组织领办、鼓励农村能人带头领办、发动农技部门牵头领办、号召基层组织示范领办等途径,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0多家,成员2.45万户,辐射带动75%的农民,初步形成了以职业农民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园区新型经营主体。二是提升农业产品品牌化水平。牢固树立“品牌出效益”意识,积极引导园区生产经营主体进行标准化生产,参与质量认证,创建名牌农产品和区域公共品牌,先后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省级7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90个,培育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拥有省级名牌农产品9个,“金坛雀舌”跻身全国茶叶区域共用品牌价值40强。三是提升农业功能多样化水平。依托优美的山水自然风光、特色地域文化,积极发展都市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形成了长荡湖湖鲜美食节、儒林水城、渔业博览馆、农林科技示范基地等一批农展节庆和农业景点,每年吸引100多万游客走进农村、体验生活,较好地发挥了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

三、构筑三大平台,激发园区发展活力。一是构筑投融资平台。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加快推进投融资平台建设,专门注册资金2000万元组建“江东福地”上阮现代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化运作来筹措建设资金。积极引导金融资本支持园区建设,将农业贷款重点投向入园各类经营主体,为园区建设提供金融保障。把农业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建设的突破口,先后引进各类农业项目100余个,总投资超20亿元,现在农业园区已成为外资、民资、工商资本等各类资本竞相入驻并获得丰厚回报的首选地之一。二是构筑科技创新平台。积极推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引导和支持省内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与农业园区建设,与省民盟联合主办三届现代农业发展高层论坛,建有上海海洋大学博士工作站和6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解决了一批农业生产难题,对接了一批科研项目,转化了一批科技成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做到农业园区建设到哪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就推广应用到哪里,共培育各类科技示范户4550个,辐射带动周边9万农户,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2%。重点提升先进农业设施的推广应用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到78%,上阮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建的2万平方米玻璃智能日光温室和薄膜温室成为园区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三是构筑土地流转平台。抓住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农民转移就业的机遇,依托市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积极推进以土地股份合作为主的土地流转,共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50家,累计流转土地20万亩,推动了土地向园区内项目业主有序流转,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四、强化三大保障,夯实园区发展基础。一是强化政策保障。积极落实园区用电、用地、税费优惠等政策,着力优化整合涉农资金,并专门设立园区发展专项资金600万元,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设施农业发展、农业科技推广、产业化经营、质量品牌建设等进行“以奖代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扶持园区建设的政策体系。二是强化组织保障。按照有一套工作班子、有一个实施计划、有一个考核验收办法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园区组织推进机制,做到压力传递到位,工作推进到位,任务落实到位。目前,已专门组建长荡湖现代高效河蟹产业园区和上阮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管委会,制定落实挂钩联系制度,形成了党政领导重视、部门分工协作、上下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推进机制,保证了园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强化服务保障。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对项目审批、项目运营、后续管理等各个环节实行“绿色服务”,保证了园区项目的快落户、快建设、快见效。全面推进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园区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市场营销等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代耕代管代收、农资经营、工厂化育秧、机插机收等专业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园区内大户、小户、散户均能享受到同等的社会化服务。

(作者系中共金坛市委副书记)

宅吉: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建设高效生态农业 篇4

级情况的调研报告

加快“一产三产化,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是实现富民强区,建设幸福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构建既富民、又富财政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根据区政协年度工作安排,区政协成立了由农业大学业务专家、农业企业家、农村合作社社长及种养大户等委员组成的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生态景区,对我区农业近年来加快一产三产化,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调研。

一、基本情况

全区牢固树立“跳出泰山区抓农业、跳出农业抓农业”和“买全国卖全国,买全球卖全球”农业发展新理念,今年,重点策划、推进了泰山苗木花卉精品城、泰山国际茶博城、银桥国际物流、泰山农副产品物流园区、阳光牧业奶牛养殖场、东盛农业科技示范园等10个“一产三产化”项目,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影响的农副产品、苗木花卉集散地,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休闲采摘项目,切实提高了农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一是立足产业,策划招商一批项目。围绕泰山茶、苗木花卉和奶牛养殖三大特色优势产业,策划了一批符合省、市产业政策和全区农业发展规划的一产三产化项目。其 中,泰山国际茶博城项目,总投资1.2亿元,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主要建设集茶文化展示、产品交易、产业服务、仓储物流、茶叶检测于一体的交易中心。目前,正在进行室内改造和装修施工,预计9月初投入试运营,并在登山节期间举办首届泰山茶文化艺术节。二是突出重点,建设推进一批项目。对泰山苗木花卉精品城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显著的重点项目,全力加快建设推进速度。其中,银桥国际物流项目,总投资1.2亿元,目前已完成地下基础建设,开始进行主体工程施工,预计年内完成两万吨的低温库及辅助设施建设,安装制冷设备,并投入运营。三是扩规增效,巩固提升一批项目。围绕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重点发展以蓝莓、樱桃、有机蔬菜采摘、奶牛观光牧场为主的农业休闲旅游,打造了一批集技术创新、旅游观光、科技示范、产业孵化、培训交流、辐射带动于一体的现代农业项目。其中,东盛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主要建设有机蔬菜种植、畜禽养殖、特色农业种植、休闲观光和现代农业科普示范五个农业生态观光示范功能区,截至目前已经完成50亩韭菜网室建设,正在进行大型沼气池和新建日光温室的施工,计划10月份完成4个日光温室和2个沼气池建设任务,年内新建QQ农场200亩,生态餐厅3000平方米。

二、存在问题

一是在产业规模档次上有待提高。我区部分“一产三产化”项目,例如东盛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阳光牧业观光牧场等项目,定位高端,立足农业与旅游业结合互动发展,注重旅游过程的参与性,让游客亲自参加种植、采集、品尝和加工等活动,体验农村风情和农业活动的艰辛,感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带来的身心健康和爽快,从中获取劳动的欢乐,但是从这次视察的情况看,这些项目普遍存在规模小、档次低、经济效益不理想的现象,发展规模档次有待提高。

二是在产业融合发展上有待提升。目前我区“一产三产化”发展仍处于概念性阶段,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程度、产业配套与服务条件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方面亟需建设一批涉及农业的规模大、专业化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的低温冷链物流项目,以适应当前农产品仓储运输需求;另一方面特色农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程度还不够理想,其中,泰山女儿茶三产化发展的定位需要进一步明确,与泰山文化、泰山旅游结合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是在项目推进速度上有待加快。部分发展前景广阔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处于规划设想阶段,其中汶河沿岸农业休闲观光带项目还未形成成熟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案。涉及一产三产化的大型项目手续办理难度较大,泰山苗木花卉精品城项目旧村改造规划手续审批、国有土地出让等问题,需积极协调市、区土地、规划等部门,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加快手 续办理进度。

三、意见建议

一要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资源环境特点和区位优势看,“一产特色化、一产二产化、一产三产化”是我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议区委、区政府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发展共识,在充分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求,加强对特色农业,尤其是“一产三产化”发展的引导扶持。要在服务上予以保障,努力营造“一产三产化”浓厚发展氛围,同时更加注重产业布局、更加注重择商选资,严把项目审批关,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搞好试点示范,在总结推广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一批组织化程度高、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的典型项目,以点带面,促进产业稳定、有序发展;要在政策上予以倾斜,研究制定一产三产化项目配套扶持政策,在手续审批、土地指标和税收政策上适度倾斜,引导社会资金、资源参与农业与餐饮、旅游和物流产业的融合发展;要在资金上予以扶持,建议设立随财政可用资金增长的专项产业发展资金,区财政每年拿出一定数额的的产业扶持资金支持“一产三产化”项目建设,并制定出台《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确保资金用准、用好、用活。

二要注重规划引领作用,挖掘资源特色优势。科学规划定位是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前提。首先,要坚持规划先行。从全区农业与服务业整体融合发展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好市中区的区位优势,立足现状,积极作为,尽快制定完善《泰山区“一产三产化”发展规划》,明确我区“一产三产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保障措施,为产业发展提供基本遵循。其次,要注重合理布局。结合全区产业总体布局,围绕农业旅游和农产品物流两条主线,深入挖掘特色优势资源。一方面,充分挖掘泰山茶资源。

在省庄镇北部山区扩大茶叶种植面积的同时,注重建设精品茶园,将休闲观光、特色餐饮融入茶园,发展集旅游、观光、品茗、休闲、科普为一体,生态环境良好、功能齐全的“茶叶庄园”。另一方面,充分挖掘休闲观光农业资源。利用好汶河沿岸资源,加强生态绿化和环境景观建设,规范提升埠阳庄民俗文化旅游项目,将汶河沿岸建成环境优美、独具特色的水上游乐区。进一步规范提升泰山蓝莓庄园、东盛农业科技示范园等项目,突出生态观光、科普教育和休闲采摘这个主题,整合姚家坡蓝莓、大樱桃、南王庄大樱桃和东盛有机蔬菜等基地,打造既有传统乡村自然景观,又有浓郁文化气息的主题休闲农业采摘基地。第三,要严格执行规划。建立健全规划执行监督检查制度,强化规划的强制性、严肃性和一贯性,确保严格按照规划执行。

宅吉: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建设高效生态农业 篇5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农业经营规模小、生产方式粗放、劳动力老龄化、组织化程度低、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日益突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发挥其在节约劳动力、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的作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现代农业园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迅速兴起。它以农业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为根本,由一元或多元投资主体兴建,以企业为主要运作主体,融产业化、集约化、科技化、生态化于一体,集高效种养、加工配销、示范推广、研发孵化、科普培训、信息交流、休闲观光功能于一身。现代农业园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高端农产品加工园区。以农业高新技术为依托,突出发展绿色、保健食品,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打造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特色高端农产品生产加工聚集区。二是生态有机农产品生产园区。重点发展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发展绿色有机种植业和养殖业,满足城市高端消费群体的需求。三是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园区。依托区位优势,借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等优势,建设工厂化生产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它是农业技术集成、转化的载体,是连接市场与农户的纽带,是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四是商务休闲园区。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禀赋特点,建设集地热温室、农事体验、温泉养生为一体的生态休闲度假村,满足人们休闲旅游需求。五是现代农产品物流园区。利用发达的交通网络和良好的物流基础,形成运转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构建由交通运输、包装加工、仓储配送、信息网络等环节组成的现代农产品物流园区。

宅吉: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建设高效生态农业 篇6

关键词:农业集群;农产品区域品牌;品牌优势;影响因素

一、问题的提出

农产品区域品牌是以特色产业为基础,以集群人文历史为背景,通过政府、相关机构的推动及集群企业的竞争与合作,整合集群优势资源,提高农业集群产品、服务等经营要素层次而累积形成的产业特色和集体声誉。它由“区域”、“产业”、“品牌”三大元素构成,具有公共产品属性。

在我国农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中,产生了一批在全国享有盛誉的农产品区域品牌。但更多的传统农业特色集群却类似于新疆吐鲁番葡萄集群,还基本处于“名品多,名牌少”的发展阶段。虽然具备天然的资源禀赋和地理标志优势,却由于未能有效利用区域品牌的“溢价效应”,致使其品牌贡献与集群资源潜力极不相称。

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是“十三五”规划的主线。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的经济发展思路,也指出要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增加特色农产品供给量。那么,对传统特色农业集群而言,在集群发展中影响区域品牌优势建立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如何通过区域品牌的塑造将集群资源优势释放出来,将其历史文化声誉转化为现代市场声誉及独特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我国特色农产品供给效率及质量?为此,本文立足于我国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的发展实践,对上述问题做一分析。

二、特色农业集群建立区域品牌优势的关键影响因素

(一)区域环境网络对区域品牌优势形成影响分析。自然资源禀赋是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先天性”的自然基础,地理标志的公共标识特征是建立区域品牌的天然根基,二者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质量与独特性能提供了物质和产品基础,保证其生长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还有利于促进集群内企业以地理标志为纽带建立品牌共生关系。

(二)学习型社会网络对区域品牌优势形成影响分析。第

一,区域文化不仅影响了地方政府对集群的政策、规制和服务,而且还为集群品牌发展提供了“根植性”社会环境土壤,为区域内企业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文化共享,推进了政府、品牌企业与农户通过信息传播、价值流动和生产活动等方式实现关联品牌“互动”,进而从精神层面塑造了区域品牌的创新精神、主流价值观、合作意识及信用观念等文化特征[2]。第二,集群社会网络促进了集群品牌合作与创新机制的形成。一方面集群内信任关系与合作制度的建立,增强了集群凝聚力和集体意识,激发了集群企业合作意愿,从而促进了品牌合作。另一方面,社会网络推动了集群品牌学习和创新。

(三)集群供应链网络对区域品牌形成影响分析。农业集群供应链(价值链体系)以品牌为关系纽带,以顾客品牌价值为导向,以核心企业为主导进行合作、竞争、学习。

(四)政府的推动及中介服务组织的支持。区域品牌的形成离不开政府及时有力的支持,政府主要是做好制度和政策的供给,以正式制度推进非正式制度,政府的推动作用通过相关中介组织才能有效发挥。行业协会应为经营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二者共同创建了由创新平台、区域营销平台、协作交流平台及政策平台组成的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支撑体系,为集群供应链企业的区域品牌创建提供了创新支持、营销支持、学习支持和政策支持,为建立集群区域品牌优势提供了环境保障及服务支援。

三、建立特色农业集群建立区域品牌优势的机理

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立实质上是在集群供应链生产网络、学习型区域网络和区域环境网络三个层次网络基础上,在政府、中介组织的推动下,通过构筑以集群价值链强势品牌为核心的“品牌增长极”,带动群内中小企业进行品牌竞争与合作,提升了特色品牌的价值创造能力,进而建立起区域品牌的市场优势而形成的。其中区域环境网络包括特色资源禀赋、地理标志、区域公共环境,它们为集群品牌提供了特色品质优势、天然品牌优势、资源共享和市场便利,奠定了区域品牌形成的地理特色优势;学习型社会网络是通过区域社会资本(区域文化、社会网络)质量的提升而形成的,促进了集群供应链品牌企业的交流合作及学习与创新,为集群组织创新提供创新支持和文化支撑的平台;供应链生产网络是核心,品牌导向的集群供应链(价值链体系)以核心企业为主导进行合作、竞争、学习,通过促进核心企业与其他相关企业之间的交流与交换活动构建强势品牌形成“品牌增长极”,借助知识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区域内外资源有机整合,通过组织创新提高品牌营运效率,建立了独特的品牌价值创造优势。

四、案例分析:新疆吐鲁番葡萄集群区域品牌优势形成机理及提升策略

新疆吐鲁番拥有独特的气候条件优势,是我国鲜食葡萄和葡萄干主产区,葡萄年产量占新疆总产量的52.84%,葡萄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10.1%。从品牌建设情况来看,吐鲁番地区注册了“吐鲁番葡萄”、“吐鲁番葡萄干”等一大批品牌商标,2010-2011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中,“吐鲁番葡萄”排名第17位和第5位,“吐鲁番葡萄干”排名第27位和第26位,并且荣获“2012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2015被评为最具投资价值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吐鲁番葡萄集群区域品牌优势形成主要受地理因素、区域文化及政府推动等因素影响。地域优势构建了葡萄产品区域品牌显著地理特色及声誉;政府实施文化引领,通过区域营销和集群企业的品牌合作发挥区域葡萄文化优势,提升了葡萄品牌的文化影响力;政府政策支持及中介组织服务构成了推动区域品牌形成的品牌支撑体系,为区域品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葡萄产品区域品牌构建重点是在自然条件、历史传统、区域文化等特殊产业要素的比较优势基础上,提升区域品牌的层次和文化品味,重点打造高附加值品牌。这就需要运用供应链组织创新提高品牌运营效率和科技创新及品牌协作能力,将技术和知识作为品牌的重要支撑,挖掘葡萄供应链组织的品牌贡献潜力和优势。由此,应该借助区域品牌的地理优势和社会文化资本,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企业”的供应链核心品牌企业联盟,打造统一的强势品牌“增长极”,带动葡萄集群品牌的合作与竞争。通过实行以农业合作社为中心的标准化生产,保证葡萄产品的品质;通过核心加工企业与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品牌分工协作,集群供应链内技术、管理经验的外溢,为集群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葡萄品牌差异化特色形成提供有效的支撑和强劲发展动力;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化物流集中配送及其增值作业(信息集中处理、集中采购等),节约交易成本,提高品牌的营销效率。

结束语:通过以上理论及案例分析,本文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着手建设特色农产品的区域品牌优势:一是利用区域特色资源及文化,塑造农产品区域品牌科技及文化内涵,构建区域品牌的差异化及地理优势。二是优化社会资本,培育合作、信任、创新的集群文化,建立集群供应链合作创建区域品牌的社会基础和创新平台。三是集群供应链组织创新。四是政府制度及合作组织创新。注重创建由创新平台、区域营销平台、协作交流平台及政策平台组成的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支撑体系。以期为塑造富有市场竞争力的我国农产品区域品牌,促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及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农业产业升级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谢向英,杨江帆,杨朝英,管曦.地理标志品牌成长下的福建茶叶企业行为特征研究.林业经济问题.2013,33(1):74-79

上一篇:xxx公司庆中秋,迎国庆主持人串词下一篇:汇算清缴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