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教学读书笔记摘抄

2024-05-28

英语教师教学读书笔记摘抄(精选10篇)

英语教师教学读书笔记摘抄 篇1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能力。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实施有效的教学方式。

本书中,详细地介绍了策略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质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敢于质疑,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做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导入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创造思考的环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探究思考,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新语言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

2、引导学生参与课内学习活动。文中介绍了几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提问启发式、情景启发式、对比启发式、动作语言启发式、实物投影启发式。

3、引导学生用英语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

4、引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室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而进行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每个同学不仅确保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还要确保组内其他成员完成任务。因而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合作参与的能力。

(二)分层教学中学习任务的把握。

分层教学即按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实际的层次水平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并针对学生的实际层次提出不同的培养目标:对中上层次的学生要求“鼓励+全面发展”;对中下层次的学生提出“合格+全面发展”。

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民提高学生素质,激发学生学习与创造的热情,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学有所得,逐步提高。它是基于学生发展差异基础上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分层教学并不容易操作,如果把握不好不仅不能激励中上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还会磋商中下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期中的关键要素是必须把握好学生学习任务的难度,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潜能的充分发展。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分层次教学中都要把握好学习任务的难度。

(三)语言知识教学要注重方法的运用。

1、字母教学的注意事项:(1)注意读音的准确性。让学生多读、多听、多模仿标准音使学生在初次接触英语时就养成学习标准读音的习惯。(2)严格要求书写。学生要注意字母书写的格式和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3)适当总结字母在单词中的一般规律性发音,为以后的单词学习打下基础。

2、提高语音教学的效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做好示范。(2)正确的模仿。(3)加强学生的练习。

3、有效进行词汇教学。面对词汇量要求数量的增大,教师和学生的压力也随之增大,许多教师觉得无法处理,学生更是把背单词当成巨大负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充分考虑理论和现实的需要,遵循外语教学听说领先、寓教于乐及循序渐进等原则,认真研究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拼读规则,其次可以利用构词法或直观教学法讲授生词,最后可以以句子为单位进行词汇教学。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篇2

读书笔记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自古以来,我国的文人、学者都很重视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既是消化书本知识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积累有用的材料,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2000字:《陶行知教育文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也有所不理解。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不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但这些就是整个教育的全部吗?

2、“教学做合一” 文 www.Lw54.Com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做’字在晓庄有个特别定义。这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先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 “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这场教育改革实验虽然是科学家发动的,但在教学中起主要作用的仍然是教师。在课堂里,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对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在学生面前说:“我也不太清楚,明天我再告诉你。”“我不知道,让我们一起来做实验吧。”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2000字:小学数学教师读书笔记

总感觉工作比较繁忙,对一些教育类的书籍置若罔闻,根本没有列入自己的阅读计划之内,时间也就这么浪费了,

近日,认真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深有感触。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能从这本书学习点经验,所以比较关心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问自己: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显然,我离理想的教师还有一大截,我还不是一个用心去教学的老师。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小学数学教师读书笔记。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因为现在的孩子读得书甚至比我们有些老师都多。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

其次,用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的自己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所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日三问,自省吾身。虽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自问,坚持不懈,我们便不断地向“理想的教师”这一境界靠近。

第三、我一定要做一名认真负责任的教师。学生、家长、老师眼里的好教师的标准是什么?第一条:首先他要对学生负责任。是的,在上每一节课前。我总是鼓励自己:自己一定可以上成功的。学生一定可以接受的;我总是警告自己:走进教室的那一瞬间,收起所有的不愉快的情绪,带着高兴和愉悦的心情走进课堂;我总是提醒自己:上课时,尽量把自己的最具活力,激情和热情的一面勇敢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极力的渲染一种教学氛围,使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从内心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

第四、理想的老师既要学会倾听自己的课堂,又要学会倾听别人的课堂。在课堂上,真正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从孩子们真正的学习需要出发,组织教学。学习别人课堂教学环节设置的有效性,教学程序的落实性,老师的评价语对于学生的启发等等。

我感觉自己离理想的教师还相差甚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勤于学习,扎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不断向书本学习,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向身边老师学习,尤其要多向名师们学习,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课堂教育的机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去思索,不断去总结自己教育的得与失。并要勤于动笔、善于反思,记录教育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使自己不断向理想的教师靠近。

什么是理想的教师?我又有了新一层的理解,理想的教师是学会宽容、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教师,是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以从容的心态对待工作的教师。

总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用心去教学,并注意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与总结,一定会离理想教师的形象越来越近。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2000字: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书籍作为生活的一个载体已经成为我们生存、发展、进步的必需品。有了书籍才使我们的话语有了意义,让我们的存在有了价值。好的书当然是要精心细读,细心品味。读好书有如品尝美味食品,只有细细咀嚼,其味才能充分享受,其养才能充分吸收。

最近我看了一本《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的书,确实是给我在幼儿教育的一个角开启了一扇门。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里面还有教会教师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

相关内容分享: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大全

最新教师读书笔记大全

几篇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摘抄《赏识你的孩子》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篇3

2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做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该引以为荣的事。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

3学生应当感到自己的知识、思想、技能是一种荣誉和尊严。

4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他们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5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正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6如果教师的智力生活是停滞的、贫乏的,在他身上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之为“不尊重思想”的征兆,那么这一切就会明显地在教学教育工作中反映出来。

7明智的善于思考的教师能给学生赢得时间。

8学习要在一种多方面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广阔背景下进行。

9尽量做到让有趣的使儿童感到惊奇的东西,同时成为儿童的智慧、情感和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东西。

10应该使儿童的时间充满使他们入迷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不破坏童年的情趣。

11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

12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 13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

14书籍不仅能造就聪明的头脑,而且能培养出灵巧的双手。

初中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篇4

教师应当是一名知识分子,那么什么是知识分子?什么样的人才能配得上“知识分子”这一称号?千万不要以为有了一定的学历的人就是知识分子,在西方社会普遍的认识和给知识分子下的定义是:知识分子是有责任感、正义感、社会良知和批判精神的人。无论古今中外,知识分子最可贵和最本质的人格特征是社会担当,即社会责任,具体地说:知识分子是能够用自己的专业为社会服务的人,是能超越个人和小团体私利而对社会和国家民族给与真诚关注的人,是能够时时关照自己脚下的路又常常抬头仰望天空的人,是能够认真思考生命意义并积极追求精神高尚的人,是能够面对世俗洁身自好的或面对权贵敢于坚持真理,有骨气有人格的人。

一、优秀教师应当成为一名优秀知识分子

1、 知识分子的平民情怀

就我们而言就是要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知晓学生的家庭情况,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给与那些因贫困、失亲学生以温暖和关爱。

2、 知识分子的洁身自好

受儒家思想影响和启示,中国的优秀知识分子想来具有洁身自好、清正廉洁,绝不枉法贪财等优秀品质,强调自己的人生责任感和使命感。

3、 知识分子的骨气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过:“中国几千年文明社会能延绵不绝,依赖着的三大支柱,一是政治和政权力量。二是财富的力量。第三更重要的是知识分子的不偏不倚,卓尔不群的人格力量。”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向来具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和蔑视权贵,捍卫真理和正义的高尚人格。

4、 教师是天职

在今天日趋功利的教育中,许多教师正在沦为技术性工具,沦为从事简单劳动的技术工人。

教师的职业应当是天底下最为令人敬畏和仰望的职业,教师应当对自己的职业有一种使命感和敬畏感,教师应当时刻在自己心里仰望自己的神圣的天空。做一名优秀教师要时时刻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做一名古色古香的教师,把真理告诉学生。

教师的生存方式应当是事业型和智慧型的,而不是世俗的、庸俗的、无聊的、甚至是愚蠢的荒唐的,教师的学问是“坐”出来的。然而今天的教师显得比较浮躁,如果大家能集中一起坐下来,静下心来研究教材,琢磨教法,交流工作或沉浸书本,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搞研究,做学问,不求短时问成效,但时间长了定会有所成就,收获硕果。

上面谈的应当说是教师应当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思想,教育责任,教育目标,教育追求。

二、我为中国教育流泪

第一部分是反思自己,这部分是反思校园和反思教育,现今的基础教育多有令人心痛的地方。

1、应试教育之痛

现在分数和升学率几乎成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标准之唯一,学生为分数而读书,教师为分数而教书,校长为分数而累。学生题作得多,真正应当阅读的书目,经典作品却越来越少,学校成了学店或工厂,学生几乎成了机器般的考生,学生几年学下来的东西,一辈子能用得上的连10%都不到,对学生来讲是人格的摧残,也是人文精神的失落。学生的民族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日益弱化,千百年来形成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只能出现在文字上和试卷上,而很难铭刻于现代青少年心灵之中,精神世界。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许多地方,许多学校,应试教育登峰造极无以复加,已经到了摧残学生、教师、校长,甚至危害国家民族的地步,令人扼腕叹息,回天无力。从敬爱的孔老夫子开始,我国的基础教育,一直把做人即品德和人格教育放在首位,并形成了可贵的教育传统和民族文化血脉,优良的教育传统这条中华文明长河,现在面临断裂和断流的危险。

1、 高考制度之痛

高考作为基础教育检验的手段之一,却没有解决基础教育良好导向的根本问题,复杂、刻板、教条的考试内容,注定了基础教育在题海中泛舟,挣扎。

三、究其根源――人文的失落

相对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共同贫穷,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确实有了长足进步,富足了一部分人,人们敢于追求富裕,但是不可否认,精神的贫乏也随之而生,有人说现在的中国,追着信息走;赶着钟点走;跟着时尚走;望着高处走(都没错),但是一路前进一路丢失。丢失了单纯,丢失了天真,丢失了快乐,甚至丢失了爱心,好多人生活中没有意思,诗意荡然无存,情感逐渐淡漠,熟人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知识和知识分子再也不是人们尊敬的对象。

1、教育改革必须从打假开始

人文失落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信用危机。反映在学校和教育上就是假的东西太多,即假教育、伪教育、反教育现象太多,因此教育改革必须从教育打假开始。

校园铜臭扭曲了师生关系,也扭曲了教育爱心,卢梭在他的教育哲学小说《爱弥儿》中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甚至是苛刻的要求,他认为教师应具备的头一个品质是:“绝不做一个可以出售的人。”他说:“有些职业是这样高尚,以致一个人如果是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职业的话,就不能不说他是不配这些职业的,军人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教师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

应试教育逼着学生抄作业和考试作弊,形式主义的各种验收检查,逼着学校弄虚作假,用材料应付过关。据说为了以假乱真,有的学校在新做的材料上洒茶水然后用微波炉烘干做旧。

20xx年香港城市大学一名大陆去的女博士生把一万元塞进教授的信箱,想索要试题,结果被香港廉政公署拘捕了。

三氯氰胺、孔雀绿、苏丹红、地板黄、注水肉、瘦肉精、齐二药、假酒、假烟、假药、各种假货、山寨产品充斥着市场,即是信用危机的表现。

2、 弊端源于政绩二字

人文失落的表现之一是功利主义盛行。

教育上的许多问题都是社会问题,几十年来中国教育中国家功利色彩太浓,变态的应试教育,恶劣的师生关系,源于功利主义的不良社会风尚。

中、高考前学生及家长不在学业功课上下工夫进去,反而上香、求签、拜佛。

著名教育家、科学家竺可桢教授有一句名言:“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说得非常好,这是追求科学真理和科学创新的至理名言。这句话里包含着科学应有的独立思考,怀疑批判精神,更有一种为真理献身,坚持不懈淡泊名利埋头苦干的决心。这才是知识分子的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也应当是教育的一种理想境界。可惜现在教育是到过来了,只问功利,不管是非。也可以说中国教育的一切弊端都源于“政绩”二字,也可以将“政绩”二字改为“功利”一词。不管怎么说现行的教育体制及升学制度以及不良社会风气在摧残着我们的教育,让人伤心至极。

3、 人文教育就是人心教育

信用危机、功利主义,这一切都源于人文的失落,现在很多工作挂着文化或人文的幌子,其实还是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在作祟,在作秀。

本书作者认为“文化”不是一个名词,它是一个动态概念,是人的生存方式。因此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追求因该是让全校师生在学校学习的更好,工作得更好,活得更好过得更好,发展得更好。“人文”就是人心,“人文教育”就是人心教育,包括人的爱国之心,责任心、羞耻心、同情心的教育等。作者看历史上的“文化大革命”、日本“军国主义”、德国“法西斯”,也许它们的出现有各种原因,但根本的一点是人心坏了。(见原文第47页)

爱心善良之心,同情之心,这些都是人性中最美好最核心的内容,是文明社会得以维系和延绵的精神乳汁和精神支柱。

现代教育史上较早提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人文主义教育观念的是卢梭,他主张通过教育使人的天性得到全面自由发展,康德受卢梭影响也说过:“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除了教育在他身上所造就出的东西以外,他什么都不是。”“人就是目的。”

今天的德国中小学是不讲爱国主义的,因为德国人知道,他们的祖辈对人类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因此战后德国的学校德育教育主要是善良教育,他们高度重视孩子和动植物亲切的交往,培养孩子怜悯的同情心,即是一个简单的道理。战争和暴力起源于人的内心,印此必须在人的心里播下和平的种子,德国人的反思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他们相比,我们的爱心教育,善良教育差得太远。例如翻开中国辞典,找虎、狮、狐狸等动物词条解释,总有诸如皮毛可做成衣服,肉内脏可食、骨可入药等等一类解释文字,其实就是教唆孩子对于动物可以扒皮、抽筋、吃肉。

胡适先生说过:“教育的失败正因为我们今日还不曾有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也说过:“中国就坏在虚伪的教育培养了虚伪的学生。”

阅读月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篇5

读完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掩卷沉思,感慨万千。有惭愧与反思,有经验与教训,也有智慧与力量。

书中谈到了教师的智慧与技巧、新教育实验、教师成长的因素、如何阅读理论著作、如何处理与同事的关系、如何对待教育失误、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如确立班委,安排座位,学生活动等等,对老师们遇到的一些教育难题有非常实际的参考作用,对老师的自身发展有了切实的指导意义。

一、巧妙化解教育难题

书中李老师对待特殊学生有“妙招”,恰当的善待“后进生”,有效地与孩子谈心,抓住每一个“意外”作为教育资源等等,巧妙地化解了一个个教育难题。如:在解决班里有了“小偷”怎么办?这一教育难题时,李老师举了他自己处理这一事件的事例,充分利用这一不期而遇的教育情景,对全班进行自然而又入耳入脑、震撼人心的教育让我深深感动,而对比自己曾经处理的一次类似的事件又让我深感惭愧。从中,我读出了李老师对孩子们的尊重和大爱,也将促使我以后在一些棘手的教育难题上沉着下来,用更尊重学生的巧妙方式来对待和处理。

二、坚守情操,廉洁从教

李老师说:“教育,这个特殊的职业,让我们不得不放弃许多必须放弃的,而坚守一些必须坚守的。坚守的防线,就是我们的良心。”非常赞成书中所说的当你收下学生家长礼物的那一刹那,你也把自己的尊严剥夺的干干净净,你的形象在家长心中也彻底坍塌。而李老师从教几十年,廉洁自律的高尚情操让我深感佩服,也让我更加坚定和坚守自己的防线。这道高尚的教育情操防线是老师们的尊严保障,相信大部分家长的“礼”并不是出于心甘情愿,可能是一份怕被忽视的担心和自我安慰。而我们要用自己的真诚和付出让学生和家长都心甘情愿的心服、口服、佩服,用自己的高尚教育情操,廉洁从教,构筑自己坚实的教师尊严。是啊!在这愈加浮躁、物欲横流的社会,满目的铜臭味是否早已腐化你那高尚的情操了呢?我们对那些抵不住诱惑,影响“教师”这一群体名誉的个别老师鄙视的同时,也该为自己的高尚情操加一把锁。

三、关注自身成长,追求进步

书中说到机遇、实践、阅读、写作、思考、个性、心态、童心,是教师成长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八个重要因素。而李老师这一生的教育经历就是努力抓住机遇,积极实践、不断超越,坚持阅读和写作,永葆纯真做真教育的过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普通教师关注自身成长不断进步成为一代名师的过程。

而对比我们自身,我们是不是越来越不主动了呢?我们抱怨忙碌没时间学习,我们不满日复一日的平庸度过,可是仔细回味一下是什么造就了我们许久以来都没有大的改变和收获呢?答案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将机遇错过,是我们自己没有统筹安排出时间学习,是我们自己心态不端庸人自扰„„

那么,从这一刻起,行动起来,牢记李老师的告诫,关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追求进步,挤出时间阅读和思考,教学相长,反思个人的教学实践,永葆童心,做一名成长中的幸福教师。关注自身成长,可能我们还是一辈子成不了名师,可是不追求进步和成长,将注定成为平庸一生的教书匠。

品一本好书,如与智者交谈,让我们受益匪浅,《给教师的36条建议》一书就如智慧的明灯将指引我在教师的发展道路上勇往直前。

《教育的真谛》陶行知著

教师人文读本《教育的真谛》读书心得--------“生活即教育” 亮兵中学 孙 秀云 作为教师要有终生学习的理念,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要让知识与头脑具 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用全新的知识和全新的理念来教 育富有时代精神的学生,你的教育才适应时代的发展的要求,千万不要井底之蛙、夜郎自大、故步自封。作为教师要学会学习和读书,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 广度。教师尤其要阅读经典,与人类的思想家、教育家对话,学习他们的研究成 果,提高文化素养,尤其要提高人文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科学精神,这是教 师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形成、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个人素质就 成为了能否胜其重任的关键因素,而在这其中“人文素养”又是其关键之关键。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深刻的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养 成良好学习习惯及道德标准的巨大影响力。我也尽量从各种方面提高自己的个人 素质。下面我就谈谈看了教师人文素养《教育的真谛》一书后,我对陶行知先生的 “生活即教育”的一些理解和感受。陶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就是指是什么样的生活就是什么样的教育。生活教育反对杀人的种种考试,教人读活书、活读书。生活教育也不教学生吃人,不教人升官发财,只教中国的民众起来做自己的主人,做生活的主人,做人中人。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最终教育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个“高分低能”的书呆子,而是要实施创造教育目的。教育是为了学生“手脑双挥”“手脑联盟”“手脑双 全”,这就是创造教育所达到的目标,又是创造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手段。陶先 生就提出了“在劳力上劳心”、“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可以这样说,“手脑双 挥”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精髓。他在《手脑相长歌》中写到:“人生两块宝,双 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这是他创造教育的目的的集中体现。就教师而言,教师的创造,不像宗教家、恋爱至上主义者、美术家,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教师“所要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 己崇拜的人。”陶先生指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 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先生、学生合作而创造出 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又说教师创造教育的目的,是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和创造的理论与技术。我想这是每一位教师最大的理想吧!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 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重视学生的生活体 验,美术教材中的图片大多来源于生活实际,而个体又是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在 社会中,与自然和社会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前,在日常 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对于不少事物也有了自己初步的看法,因 而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生活教育。教学与生活教育是双向互动的,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采取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等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生活体验,让学生 体验到生活的乐趣。生活是教育的海洋。陶行知先生认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 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即教育之场所。有生活就有教育,让我们的教育伸 张到大自然,伸张到我们的生活中去。最后我想以陶行知先生的话作为结束语: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零距离感受美国教育 韩忠玉 著

2009年元月,我作为山东省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团的一员,赴美国近距离接触、考察了美国教育,受益良多,也思考了许多。我们此次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考察活动:

一是社会考察。通过参观考察美国国会、白宫、洛克菲勒教堂、联合国总部、林肯纪念堂、华盛顿纪念碑、二战纪念碑、国家艺术中心、航天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等地,了解了美国的国家政治体制、科技教育、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风习俗、价值观念、社会生活等。二是教育考察。共参观考察了8所学校:3所高中、1所初中、1所小学(含幼儿园)、3所大学。3所大学分别是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

在美国考察的这二十天里,我时刻以观察、疑问、比较、思考、寻求的思维去审视美国的教育,时刻把我们的教育教学放在心上,如饥似渴地获取更多的信息,寻求更多的思想碰撞。通过考察,我感受到了美国的风土人情、社会体制、风俗习惯,近距离、全方位、多层次地了解了美国的教育体制、教育方法、运行方式、学生管理等,更深层次地与我们的教育相比较,更深层次地思考我们教育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以固长补短。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美国以及美国人的生活成为许多中国人热衷的话题之一。被昵称为“山姆大叔”的美国人,在国人的视野中,逐渐完成了由排斥到好奇、到接纳、到友好的嬗变过程。

《零距离感受美国教育》将为您解答如下问题:美国中小学教育如何实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美国的高中怎样设置课程并赋予教师行使课程自主权?美国教育如何评价教师和激励教师的专业发展?美国教育如何评价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比较中美基础教育,我们应如何借鉴美国的经验,以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中国的基础教育不仅把“基础”窄化为知识,而且在“打好基础”的名义下将知识基础“扎实”到了极致。如:一个字或词一次重复写十遍、数十遍甚至几百遍,同样题目的作文要间或性地写若干次直至成型和模式化,成排成行的口算题要无数次地反复练习直至能脱口而出。孩子们的大好时光几乎都消耗在了这种无休无止、索然无味的“基础”训练上。美国的教学强调基础教育的“创造性至上”,是用来自现实生活的研究课题方式让孩子们解决问题,其中的任何问题都没有设定“标准答案”,充分让孩子发挥创造力去寻求答案。如在一堂学习“水的蒸发”的科学课上,孩子们一个个都犹如小科学家,围绕杯子里的水位为什么降了的问题,展开想象,分工合作,详细记录不同情境下的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再给其他小朋友演示出来。教师们也会从孩子好奇的问题人手,鼓励孩子们大胆假设。美国孩子在学习中显得更加“自由”,他们的一切设想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通过刘老师等的介绍和自己的多方观察,我还了解到,美国学生除了由于教师过分地迁就,造成了其自由散漫的不好习惯外,影响美国学生发展的另一个因素是美国学生的吃苦精神、求知欲不及我们中国学生。

美国的学校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这一点很值得学习。其实,孩子们每次的奇思妙想,都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他们都是小小爱因斯坦、小小牛顿,都有着无限的创造力,我们不应扼杀他们的思想。

中国基础教育的“童子功”是多学、多练、多记、多考。美国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创造性、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美国基础教育的“童子功”是多看、多问、多想、多干。哪一种教育对人一生影响更大不言自明。我不是说我们重视基础知识不对,而是说不应只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最为关键的问题其实是能力的培养,而这一点许多时候却被我们疏忽和遗漏了,结果造成中国学生基础知识扎实而创新较少,美国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而多创新。这一点也值得我们深思。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篇6

小时候读《丑小鸭》从没有觉得它有多大的意思,现在读来却感触很深,一只从出身就被别人欺负嘲笑的小鸭,就因为它长的丑,可是它从不自暴自弃,一路跌跌撞撞,凭着坚强的意志,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其实丑小鸭的成长过程应该可以成为我们的借镜,我想我们应该象它那样勇敢面对现实,决不向它低头,努力超越自己,外表的美和丑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我们能改变的有很多啊,心灵美。语言美。品德美。行为美等,难道我们拥有了这一切还会去在乎什么外表吗?多一些开心少一些愚蠢的烦恼,我们都可以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摘抄 篇7

1、【摘录】:

请你记住,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要掌握这一门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应当好比是你的教育车间里增添了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教育者还必须具备一种对美的精细的感觉。你必须热爱美、创造美和维护美(包括自然界的美和你的学生的内心美)。

【心得】:

读着读着,我惭愧起来,我发现我自己并没有做到那几点,比如多读书、多思考、小心翼翼地触及学生幼小的心灵。实际上,从刚刚开始工作到这半年下来,我关于教育方法上的理念发生了些微的变化。我觉得这样的变化有点可怕,让我嫌恶起自己。大学时候,脑袋里接受的理念是教育学生要关注他们的心灵,就像大师说的这样:“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然而到了真正的工作中,发现这些理念被自己表现成了温柔地讲话和做事情,以为这样就是对的,却连连碰壁,班级管理陷入混沌和困境。于是我板起脸来,采用教师霸权主义,显然奏效了,那个时候我怀疑了,动摇了,以为那些理念纯粹是理想主义,以为对小学生的教育是不是必须要强权政治呢?谈什么平等?他怕你自然就听你的了。发现了自己的变化,我对教育第一次产生了怀疑。而今,当我和大师对话,我发现大学时候自以为消化吸收了的理念实际上仅仅皮毛而已,因为理解得肤浅、不深刻,所以经不起工作中真枪实弹地轰炸,理想中的育人构想想五彩斑斓的肥皂泡一样很轻易的就破碎了,取而代之的是盲目的否定自己、仿效他人。现在我明白,不是理念有误,而是我仍然需要学习,仍然与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谈心,而且也不要随意地抛弃自己对教育的信念。

2、【摘录】:

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会遇到落伍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

【心得】:是这样吗?就是说如果我对他们多一些个别关注,就可以提高他们的成绩喽。

3、【摘录】:

有经验的教师,在一节课上给一个学生布置2、3道甚至4道应用题,而给另一个学生只布置1道。这个学生做的是比较复杂的应用题,而另一个学生做的则是比较简的。这个学生在完成语言的创造性作业(例如写作文),另一个学生则在学习文艺作品的片断。在这种做法下,所有的学生都在前进──有的人快一点,另一些人慢一些。儿童完成作业而得到评分时,从评分中看见了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学习给他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有所发现的欢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

【心得】:我在想,在这次期末考试复习时,当我发现我要求学生做的试卷对个别孩子来说太难,而他们不认真去做的时候,想到了给他们布置不同的、简单的、针对性的功课,当时还有些怀疑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现在看来是有必要的,可惜没有好好施行,对他们的功课没有进行评价,过程不完善,提高他们成绩、保护他们自尊心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

4、【摘录】:

我有一个朋友伊·格·特卡琴柯,他是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他谈到自己备课的情况时说:“我周密地考虑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做些什么。我给所有的学生都挑选出这样的作业,使他能在作业中取得成就。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严重危险。”

【心得】:我总是在班级里强调喜欢进步的学生,却并没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比如教学、管理班级来给他们每一个人进步的机会和环境,空口的话是没有作用的。看到以上的话,我想,考虑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做些什么,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能存在不可能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懒惰心理,或者说可以考虑分层的学生,但是这个层应该怎样呢?我还要在日常教学中想一想吧。起码有这样的一是就是很好的。值得骄傲的是我关注到了“进步”这个词。

帕夫雷什中学教师阿·格·阿里辛柯和姆·阿·雷萨克的数学课上,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而解题占用上课的90%的时间),把班级分成了5个组。就像刚刚我想到的,看来是给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不同的智力水平或者成绩现状,分成5个组,布置不同的作业内容。并且组是流动的,不是固定的。这时我想起了我的语文课教学,新授课上还是要讲好基础知识,适当得拔高,然后布置作业,筛选出不同层次的学生,然后再进行分组教学,简单的可以按照分数段来划分,个别的可以特殊对待。再次分组教学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比如上复习课是发不同的卷纸,或者对于难易程度不一的问题提问不同的学生这样,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保持对于学习的兴趣,这也是很重要的,也是我的目的。要坚持每一天这样夯实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

5、【摘录】: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心得】:那天在火车上,只是随便拿起眼前的一本书,读了起来,忽然感觉读书是这样享受的事,文字如涓涓细流流淌在心间,从来没有过的感觉,真是在和我的心对话。所以说,我要读书,只是坚持不懈的形式,并不是决心,因为真正的读书不是任务,而是因为兴趣和需要才去读他,与书为伴,启迪心灵。

6、【摘录】:

小学面临着许多重要任务,而其中占据首位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儿童学习。请你记住: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在学业上落伍,这主要是他们不会学习、不会掌握知识的结果。你应当首先教会儿童熟练地读和写。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应当努力做到,使学生在书写的同时进行思考、使字母、音节、词的写法不要占据于他的注意的中心。你还可以向自己提出一个更具体的目标:你给学生讲述一点什么,让他们一边听讲一边思考你所讲述的内容,而同时还要把他自己的思想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心得】:一边读一边想苏的话,觉得很有道理。欣喜的是自己占了喜欢边阅读边思考的方式,于是在学习上处于前列。最重要的是要怎样训练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好习惯,确切地说是一种“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可以教育学生了解阅读时思考的重要性,让他们做一个有心人。可以从简单的一句话入手,教学生怎样思考。例如:蓝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白云。告诉学生:这是一句很简单的话,但是你在读它的时候,不可以读读了事,你要去想这句话展示了怎样一幅画面,有哪几个词语可以帮助你完成这幅画,这句话里有“蓝蓝的”、“飘着”、“白云”、“几朵”,脑海中的图画马上呈现之后,你还能想到什么?比如说很美、天气晴朗或者作者心情不错都可以。让学生去说,然后教师帮助他启发他,随后再找一句和几句,一起边阅读边思考。

7、【摘录】:

英语读书笔记摘抄 篇8

Gulliver’s Travels

The story includes three parts. They are respectively talking about: Gulliver in Lilliput, in Brobdingnag, and in Houyhnms.

Gulliver travels to the South Seas. On their way to the East Indies, a strong wind carried them to the wrong way. Most of the people died. Some days later, he comes to Lilliput, everything is small there. Three days later, he comes to Brobdingnag. This country is opposite from Lilliput, the thing are huge, very huge! Then he travels to a place called Houyhnms, which is also very interesting.

英语教师教学读书笔记摘抄 篇9

现在的父母希望孩子进步快,老说孩子慢;希望孩子细心,老说孩子粗心;希望孩子胆大,老说孩子胆小;希望孩子聪明,老说孩子笨。

父母总是习惯地认为: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而赏识教育恰恰相反: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现在的孩子得到的赏识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我用十几年的生命体验得出一个结论: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我国有6000万对父母坦言:自己是失败的家长。问题出在哪里?出在父母身上,出在一种陈旧的家教观念上。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都应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

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方法——找光明,就是在孩子小时候教孩子学走路、学说话的方法:鼓励。那怕是孩子歪歪扭扭迈出的第一步都大加赞赏。

夸出好孩子,逼出坏孩子。

教育孩子,说到底不是方法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态度一变,方法无限,态度彻底改变,奇迹就会出现。

孩子的人生,像跑道,像战场,父母就是啦啦队,应永远为孩子高喊:加油!高呼:冲啊!千万别说泄气话。

一个没有童年的人生是痛苦的人生

孩子脾气越来越坏——感受不到爱。

孩子缺爱,脾气变坏,久而久之,肯定变态

赏识是每个孩子生命成长不可或缺的氧气。我是怎么赏识女儿的呢?

——当三岁半的女儿刚开口说话,把“水”说成“堆”时,全家人欣喜若狂。

——当女儿用颤抖的小手画出第一幅杰作——几根蚯蚓般的线条时,全家人欢呼不已。

——当女儿刚学会做应用题,十道题仅做对一题时,我却对着这道题惊呼:“太了不起了,这么难的题目你竟然会做,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啊,连碰都不敢碰呢!”

——当女儿刚开始写作文,晚上吃饭的时间,就是一家人共同欣赏她作品的时候,每当出现了一个好句子,他们就热烈鼓掌,拍手称快,于是激发了女儿写作的兴趣。

于是女儿找到的作家的感觉,后来与我合作了一本书《从哑女到神童》,现正在写一本书《做一个自己快乐并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

就物质生活而言,女儿并不比一般儿童富有,而就精神生活而言,女儿也许算得上是百万富翁。植物都朝着向阳的地方生长。赏识犹如生命的营养,赏识是孩子无形生命成长的阳光、空气和水。

换脑:为了一个黑点忘记了99%的光明。既然要钻牛角尖,为什么不去钻光明的牛角尖?

英语教师读书笔记 篇10

书中的内容深入浅出,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窗户,并结合多项例子,教会我们如何激发自身的潜能,引爆内在的正能量。读了之后,我又在思索:我们教师如何获取“正能量”,把这种能量带入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去。本文,我将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书中的某些案例进行反思。

一、积极情绪培养,激发正能量

想拥有真能量,就要先表现得像拥有正能量的人一样――威廉・詹姆斯的“表现”原理。简单概括来说,如果你想变得痛苦和郁闷,你只要想那些令你伤心的事情,想你遭遇的不公平对待,皱起眉头,耷拉下脸,“演”得像是你真正伤心一样,那你的情绪马上就会低落下来;你如果想成为一个快乐、心情好的人,你首先要笑起来,做出快乐的表情,当你这样“演”的时候,你就真的会变得快乐起来。

我们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快乐的天使,学生的快乐成长就是老师的快乐追求,培养和教育孩子不是一个简单得用一个快乐就能涵盖得了的。孩子任何一方面素养的缺失都表现为人格的不完善以至不完美,都是教育的失败,一个连微笑的表情都没有的老师怎么能培养出心灵快乐的学生,老师的教育真的应该从微笑做起,老师的微笑不但会使自己快乐,更重要的是能把他或她的快乐传递给学生,微笑就成为了一个情价比非常高的情感投入方式,微笑能降低学生对教育的防范心理,能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微笑能带给学生春天般的温暖,激发他们努力克服困难的信心;微笑能传递爱的力量,感染他们感受爱,珍惜爱,奉献爱。因此,请尽情微笑,让脚步轻快起来,高昂起头,快乐地说话、跳舞、谈笑、歌唱,做任何你喜欢的事情,这样正能量才能被驱动起来,将所有好的情境、人和事件带入你的生命中!

二、正面角色(身份认同)影响,提高正能量

角色如果离开了法的限定,人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及至心理都会快速扭曲,出现了“新的自我”的神奇转化,人的正负能量之间就发生了特定的变化。本书讲述了一个津巴多监狱实验,该实验的结果远远超出了实验设计者的预期,至使不得不中止实验,但该实验带给人的思考是深刻的。该实验显示了“表现”的巨大魔力。“人们的身份认同感源于他们的姓名、服饰、样貌。在监狱实验中,所有这些都改变了,因此他们失去了原有的身份意识,开始对自己的身份产生认同。”

由此,我联想到我们的学生教育问题。在一部分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良习惯诸如精力不集中、语言不文明、作业不认真、学习不努力、做事不专一、写字不工整、教育不改正等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低,很多行为不是学生该有的,究其原因,他们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出现了问题。有的习惯是受生活环境影响形成的,有的习惯受家长的教育观点和态度影响形成的,还有的习惯和共同交往的同伴的行为习惯有关,学校的教育期待与他们的习惯有冲突的时候,学生的自然反应是抵抗正面的教育,这时教师和学校就要在“身份认同”上下功夫,多给他们正面的角色影响,优秀的学生成为他们效仿的榜样,对他们细微的积极的正能量的变化给予鼓励和鞭策,让他们重新生成健康的角色期待,渐渐地改变存在的不良习惯,教师也从中获得正面的体验,在教学相长中提高正能量,体现育人价值。

书中理查德怀斯曼列举了大量实例,向我们阐释了伟大的“表现”原理,破除了我们过去秉持的“性格决定命运”“情绪决定行为”等认知。运用“表现”原理激发出的正能量,可以使我们产生一个新的自我,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充满活力、具有安全感,让我们的工作、生活和行为模式得到彻底改变。

上一篇:健康评估见习感想下一篇:白酒文化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