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

2024-07-19

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共9篇)

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 篇1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和国家奉行的核心价值理念,在已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三个“倡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括。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

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系统,核心价值观能否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全面部署。几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显著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三个“倡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括。这既是十八大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同时也是一个重大部署。浓缩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国家层面、制度层面、公民道德层面的价值取向,涵盖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很好的指引。

一、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部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特别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要论述所包含的都是社会主义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价值理念。这三个层次的理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这种表述,既将我们 现在倡导的理念鲜明地提了出来,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又为实践的发展留有充分余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形成。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内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格局有机联系,“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方面,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是体现了对于这个“价值”的追求。“富强”即富足强盛,其实质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为世界瞩目,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汇聚、升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成为共同追求。“民主”、“文明”、“和谐”这些理念与几大建设不是简单对应,而是体现了融合、贯通的意味,体现了思想认识与社会实践的辩证关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分别强调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优越性的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最核心的价值导向。“富强”是基础,“民主”是保障,“文明”是灵魂,“和谐”是目标,四者有机构成一个整体。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内涵。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将其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为之做出不懈奋斗,在实践上极大发展了人民的自由和平等,极大发展了社会的公正和法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十八大报告进 一步提出了“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多次强调这一价值目标。可以说,我们党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依法治国,最终的目标都是服务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崇高理念。

十八大把自由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提出来,可以说是进一步向全世界宣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不光是追求人类社会的理想状态,也把自由作为我们的价值追求。这里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更不是为所欲为,而是以尊重他人的自由为前提和界限的。从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到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者,都把自由作为奋斗的崇高目标。

平等,今天所讲的平等,已经不是生产力极其低下、物质生活极其贫乏的原始社会那种平等,而是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道德境界极大提高基础上的平等,是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那种平等,是构成法律基石意义上的平等,是需要法治来保证的平等,这个意义上的平等当然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报告在“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论述中提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们注意到,自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以来,我们党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公平”二字一共出现了二十多次,可见其重要性。

《论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随着社会的发展,财富的累积,公平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公平,是目前阶段广大人们的共同期待。从上学到就业,从医疗到养老,从收入分配到社会保障,这些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背后都牵扯着公平,不容忽视。每个人的出身背景、职业、财富拥有程度都不相同,只有 权利公平,才能使每个人不致因个体的差异而被区别对待。从目前的阶段来看,人们对权利的认知早已从简单的生存层面上升到了发展层面,对于户籍制度、劳动合同、城乡差距等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权利公平都更为关注。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城乡平等就是要废除户籍管理制度,消除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区别,让人民根据工作和生活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自由迁徙,也为了让更多的人体面而有尊严地生活。同时十八大也提出了教育平等问题,教育平等就是“要使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受到同等质量的教育”。“公正”,即公平正义,一个社会最怕的就是没有公正,公正的依据一是道德,二是惯例,最后是法律。一个社会具备了公正,这个社会从投资上来讲就是一个好的投资环境,从生存来讲就是好的生存环境,从成才来讲就是好的成长环境。温家宝总理说过一句话,“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意思就是说,公平正义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温暖。

“法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法治建设,从无法可依、有法不依、违法难究的状况,到现在我们建立起来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同时建设了一套健全的司法机构,培训了一批素质越来越高的司法队伍。与此同时,大力推行法治政府建设,围绕行政行为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法治首先是对权力的规范和约束,一切权力都应该在法律规范的框架下运行。因此,法治最重要的就是依法行政,然后就是依法施法,对于公民来说就是依法办事。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涵。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作为公民应该践行的道德规范。作为中国人,首先必须 热爱自己的祖国,有国才有家,国强才能民安民康民富民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8个字对我们每个人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所从事职业的尊重代表着一种对于个人价值的追求,爱自己的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岗位上,干好本职工作,才可能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也为自己创造未来。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道德准则。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提出,“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在报告中较多提到了政府政务方面的诚信问题,这一点反映了执政党和政府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同时也反映了其看到了问题的性质所在。执政党和政府的诚信建设,对改善社会诚信和改善社会道德,会起到表率和引领作用,伴随这种表率和引领,社会风气也会随着主导的引领而逐渐转好。换句话说,要大众有道德,执政者必须有道德;要社会有诚信,政府要首先有诚信。政府诚信上不去,主流引导就起不来。在批评大众道德有问题的时候,要首先考虑执政者道德怎么样,要看政府官员道德怎么样,要看政府的行为是不是诚信。如果你不诚信,还要求大众诚信,这做不到。“友善”是最紧密涉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它不像敬业等职业道德那样指向特定的群体,而是一个都可以也应该重视的无涉年龄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基础性的价值观。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来,中央在多次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中论及公民道德规范方面的内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为提升广大人民群众道德修养达到更高境界提供了最核心的价值导向。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紧接着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来落实,那么,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扎实有效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首先教育部门要承担责任,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干部教育,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教学之中。其次就是各级党的组织,应该把核心价值体系纳入行为规范,党员干部模范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这些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全体公民都应遵守的价值标准,要求全国人民做到,共产党员应该先做到并做好。再就是公众人物要身体力行,比如说官员,文艺体育明星,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好的典范和榜样。最后要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和教育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送到基层、企业、群众中去,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在融入贯穿上下功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融入国家、社会、个人各个层面,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之中,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各个行业、社会各方面要结合各自职能,建立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章制度。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人们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融入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之中,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县城、文明单位指数测评之中,使之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遵循的基本准则。

(三)在氛围营造上下功夫。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社会风气。新闻媒体起最关键的作用,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满腔热情地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事物、新典型,理直气壮地批评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在大力宣传弘扬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时,要使典型楷模和“凡人善举”人人礼敬,受到公正对待,比如对于那些见义勇为的人,可以说他是体现核心价值观比较好的人,不能再让他流血又流泪。对于那些扶老太太反而被诬陷、被状告的人,不应当在法庭上被判决为输了。这样的逆向激励对道德价值观念的树立伤害很大。所以现在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老人跌倒在地上躺着,没人敢立马去扶,即使扶了也得找个证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得到贯彻落实,它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全民努力,需要各方实践,而且需要精心呵护的一个长久工程。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得到实现,十八大报告中讲的美丽中国,将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核心价值观在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对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功能。在新形势下,我们党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住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和根本,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迫切需要。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没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社会将迷失前进方向、失去精神根基。社会主义作为更高级的社会形态,能否培育和践行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核心价值观,是检验社会主义制度是否成熟完善的重要标志。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坚定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精髓。一定意义上,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决定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大交融,西方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企图把他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扩张到世界各个角落。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形成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有利于应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冲击和挑战,切实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从而推动我国文化强国的建设。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适应思想文化领域新特征新变化,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以之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有力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全面系统、内涵丰富深刻,思想理论性很强,但在实践中不易懂不好记,不利于宣传普及。因此,总结提炼出科学准确、简明凝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和实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俗化、大众化,使之更加贴近群众,更容易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

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 篇2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过程。

十六届六中全会上, 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里面, 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此基础上, 不断到探索发展, 在历次的党代会不断地深化强化, 直到十八大以三个“倡导”的形式问世。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条件下, 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趋势的一种价值追求, 它的三个层次依次说明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 构建什么样的社会, 塑造什么样的公民。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1. 它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已经在党章修正案中规定为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它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体现了我党在理论、道路、和制度上的自信表达, 或者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党在理论、道路和制度层面社会化、精炼化的表达, 就是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因此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 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过程, 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 它是建设和谐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2013年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指出,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文化的本质力量很大程度上都凝结在其中核心价值观上。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加深, 国家之间的交流、交融和交锋就体现在各个国家软实力的交流、交融和交锋, 最为本质的就是不同文化所代表的核心价值观的碰撞。大国博弈已经从以往以政治制度为核心转向以核心价值观为支点, 一个不能对外输出价值观的大国, 不能称之为强国, 中国是一个大国, 能否成为强国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3. 它是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必然选择。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 随着与外界交流程度的不断加深, 国外很多价值观念、思想给国内老百姓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当前主要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泛滥, 而且这几年越发公开和理直气壮。因此, 越是在各种思潮的冲击影响下, 社会就越需要主流思想的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引领社会思潮, 凝聚共识的核心力量。

4. 它是创新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经阶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形成四位一体的全布局。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受众面以及大众化传播由于其过于理论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现。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在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 将“四位一体”的基本内容以24个字表述形式高度概括, 让老百姓看得懂、说得出、记得住, 也便于宣传教育。因此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赋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生命力, 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展现。

二、坚持三个倡导,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1.认真学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作用, 关键在于培育和践行。培育注重的是国家、社会、个人内在自觉的接受和认同, 是基础, 践行则是在培育的基础上将这种价值追求转化为外在的自觉行动, 是关键。正所谓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指导意见和基本原则是总领, 未来的工作都是在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框架内进行, 比如说基本原则规定了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要以人为本, 关注人们的利益诉求, 因此在凝练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就要搭建平台, 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其中, 只有这样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才是聚民智, 接地气。

2.创新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教育环节, 以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再到高等教育, 以及后期社会补充教育, 都应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以达到教育持续化的目的。在宣传方面, 要注重用创新的方式手段, 特别关注某些特殊领域和群体。比如网络,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网络已经成为各种思想汇集碰撞的集中领域, 即使有相关的法律法规颁布, 但相对来说滞后, 在执行监管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疏漏。因此应对网络的不良信息, 应该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引导, 以占领舆论宣传领地的主流地位。

3.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融入始终, 以道德讲堂、知识竞赛、有奖问答、志愿者引领等多种灵活形式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环节。日前已有多数省份、地区开展了“四德榜”、“道德讲堂”等活动, 从实际取得的效果来看, 不仅丰富培育和践行的方式, 给整个社会起到引领作用, 更是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 提升了其价值魅力。

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 篇3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26-01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 积极培养和践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个字,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科学阐述,指明了未来我们党价值建设的方向。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到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的精神引擎,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进一步凝聚民心、鼓舞斗志,集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就能激发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动力,反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要求,就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体现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它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幸福生活的保证基础,我们所倡导的民主,是社会主义下的民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国家政权得以稳定的基本精神依托和价值实现。追求人的自由和发展,是我们党成立之初已经明确提出,并为之不懈奋斗;要求保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保障人权,保障人人都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權利;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要求。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应当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树立思想精神上的旗帜,爱国是作为国家公民应该而已必须做到的行为,维护国家利益,绝不做有损于国家的事情;敬业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职业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公民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友善相处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社会主义社会各个道德环节,集中体现了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弘扬,并加以发扬光大,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新时期里,社会主义道德的精华,具有巨大的社会精神面貌的引领作用。

二、 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得以稳定和巩固的灵魂工程,对于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基础性的根本意义。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的理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道德建设和实践建设的根本需求。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取得质的飞跃。但在新时期里,我国也面临诸多挑战,外来文化的冲击日益加剧,越来越增加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压力,社会中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有增无减,所以即是提出对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理论建设的需要迫切要求,也是对践行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不少挑战。凝聚社会共识,彰显思想核心,形成巨大的精神力量,将这股精神力量作为我国社会实践建设的精神动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整合了多样化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观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也有发生巨大调整,在各种价值观念的冲击之下,多元化的价值观念、纷繁变化的社会思潮,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是人们社会思想的一种整合,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培养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中引领社会多元思潮向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方向前进,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培养和建立社会主义价值准则,不断推动我国意识形态发展研究,不断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稳步前进。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应西方价值观冲击的根本保证。西方世界政治理念、文化观念的入侵,甚至存在很多别有用心的“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我国在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受到严峻的挑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继承和发展人类一切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造成我国在价值观念、意识形态领域新的坚固的长城,通过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自觉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坚定政治立场、弘扬社会正气。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大全国代表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宋惠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解读[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

[3]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 篇4

郭喜珍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是全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对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我认为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重中之重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八大报告的一个亮点)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本职工作,谈点浅显的认识和体会。

在十八大报告中,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新概括:(24个字分三个层次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高校是知识和创新的聚集地,是人才的培养基地,因而也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阵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自觉地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首先,我们要明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的内在要求

从历史上看,封建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总结出了适应自身制度形成和发展需要的核心价值观,成为维系社会运转的精神支撑。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产生

至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社会主义作为更高的社会形态,在社会运动进程中需要也应当形成自身的核心价值观。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为深化社会主义在价值层面的认识提供了根本前提,做出了有说服力的回答。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现实需要。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变幻。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把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团结和凝聚起来,需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观,而其中的主体和灵魂就是核心价值观。当今时代,随着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文化领域已逐渐成为各国竞争、较量的重点。不论哪个国家,要想确立其文化地位、维护其文化传统,都必须深入发掘和培育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亮出自己的精神旗帜。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应对西方价值观冲击和挑战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我们同资本主义的较量,本质上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同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较量。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如: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等人,早在资产阶级革命高潮之前的300年就形成了“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的思想,不仅起到鼓舞资产阶级革命的作用,而且逐步历练为资产阶级的核心价值观,上

升到国家的意识形态层面。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有利于抵御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切实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俗化、大众化的迫切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内容全面系统、内涵丰富深刻、思想理论性很强的科学体系。总结提炼出科学准确、通俗简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宣传教育和学习践行,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走进群众、引领群众。从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核心价值体系”,到十八大报告中这通俗简明的“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使我们的表述从宽泛走向具体,从理论迈向实践。

其次,我们要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科学认识三个层面之间的内在联系。

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概括,是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进行的,它既注重内容上的全面性,也强调逻辑上的层次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立足于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立足于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立足于公民(个人)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目标的规定,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处于统领地位,反映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指出了我国在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要达到的发展境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导向的规定,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支柱,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终极目标的追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形成的优秀道德精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层面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可以说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

第三,我们要积极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学校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教师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导者,身体力行显得尤为重要。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人格品质修养等综合素质,立足岗位,创造性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天职,做到在教书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在育人中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这也是一个人民教师应有的职责和操守。如此,才能真正引领教育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做好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十八大报告精神,及时全面贯彻落实到教学中,使十八大报告内容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在学生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大学生为本”,从大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关注大学生的成长需要,把教育引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客观理性分析和评价当代社会中各种现象及文化思潮,帮助学生从理论高度科学地认识复杂的社会意识现象,把握社会精神领域中的主旋律,起到以社会主义理想、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塑造人的灵魂的作用。

三是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我们要时刻关注、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当前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但在价值取向上多元化,且趋于务实。大学生群体价值观体系的建构,已经不是以某种价值观为核心的单一主导价值观为特征,而是以多元价值观为基础的兼容性价值体系。主体价值选择上主张自我实现和服务社会的统一。他们在个人与社会、奉献与索取、义与利等问题的选择上不愿偏重哪一边,而是努力寻找“社会与个人利益并重”、“物质利益与精神追求兼顾”、“义利共济”的最佳结合点,体现出当代大学生重现实、重实效、追求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和谐统一的价值取向)。我们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育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以及新渠道。在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院各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坚持做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按照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青年大学生的

原则,用学生能够接受并且喜欢的语言、身边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达,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教育方式,深入持久的展开宣传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头脑,扎根人心,真正为广大青年学生理解、掌握、认同、践行。

四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载体功能。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渗透力和熏陶的作用,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因此,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要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校园文化传统,使学生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五是发挥网络教育的积极作用,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这也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当今信息化时代里,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知识,以及进行人际交流与沟通的不可或缺的另一个生活空间。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积极作用,不断丰富和更新我们校园网的内容,建立能和学生沟通的比如:咨询交流、服务、论坛等网络平台,扩大网络教育的积极影响。

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 篇5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按照“中国情(情:国情、爱国情)------社会风--------公民行”的思路,设计了这一主题的内容。力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去剖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让学生懂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力求通过本节课,将中考涉及到的与此主题相关的考点,依据考纲加以梳理;将涉及到的与此主题相关的社会热点进行整合、模拟练习,以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二、有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粗浅解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倡导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这三个层次的理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责的统一,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鸣和认同,使学生懂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考解题和答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

知道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A);分析如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C);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A);培养正义感,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B)等等。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点滴小事做起

六.教学方法:自学合作、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感悟法等

七、教学流程

序曲《国 家》

师生和着音乐齐唱歌曲《国家》

(“爱唱”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这种最具情感的艺术,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方面又起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在平时上课之前常会给学生播放一些与授课主题相关的歌曲,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新闻播报导入专题复习(视频):

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要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新闻播报的形式导入复习主题,直观、形象、生动。)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集体回答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顺势板书。

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情”去了解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第一篇:中国情

师:富强—经济富强 民主----政治民主 文明----精神文明 和谐-----社会和谐

一、考点梳理

师依据考纲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

屏幕显示问题: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及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哪些?怎样以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

4.和谐社会的特征是什么?社会建设的重点是什么?党和国家努力解决民生问题说明了什么?

操作步骤:

第一、学生对照屏幕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复习。

第二、复习后,以集体回答和个别回答的方式反馈。

第三、师视学情补充归纳。

二、中考模拟

【改革不停顿 发展不止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做的工作报告,对新时期改革开放作出系统部署。

思考并回答:

(1)全会指出,必须健全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请问:“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体现了 的根本原则。

(2)全会指出,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

请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是。

(3)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请问:为什么说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此环节通过对考点的梳理,以期达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理解;通过对中考模拟的演练,以期提高学生的中考答题能力。)

(过渡)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看着“大家”“小家”的变化,我们为之欣喜,为之骄傲和自豪。在我们的生活里,有 3 着许许多多的好人,他们正用自己的言行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也向我们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让我们一同进入“社会风”去看看“安徽好人现象”。

第二篇:社会风

活动探究(中考模拟):

一、中国好人安徽多(背景材料略)

问题设计:

1、“中国好人安徽多”说明了什么?

2、“中国好人安徽多”对安徽的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操作步骤:

1、生自主阅读背景材料;

2、生归纳材料,并围绕所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

3、生展示讨论成果,师视学情点拨总结。

二、“家规”行正道 “家风”抵万金(视频)

问题设计:家风、家规是不该被遗忘的财富。请你说说你家的“家风”是什么,并

说说这一“家风”的重要性?

操作步骤:

1、生看视频资料

2、生围绕问题谈自己的家风以及这一家风的重要性,师适时鼓励并小结。

3、师谈自己的家风以及这一家风对自己的影响。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自由是指要保障人民享有充分的自由和权利,包括保障人身权、基本的政治权利以及保障财产权;平等,不仅是指在价值观层面强调平等,而且还提出了涉及各个方面的平等的要求,如,城乡平等、官民平等、教育平等等等;公正,是指较为全面的公平思想体,它包括教育的公平,竞争的公平,分配的公平,以及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法治,是指法治精神,它涵盖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内容。因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且大多内容已超出了初中学生的知识范围和理解能力,也超出了考试的要求,加之,仅靠一节课(40分钟)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一一展开。因此,在“社会风”这一篇章的设计上,4 我淡化了对知识的处理,而重在引导学生去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她的魅力与亲和力,常常就在于一些凡人小事中。我们从社会层面去理解核心价值观,就重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社会传播正能量,营造向善、向美、公平正义的的社会风气。)

(过渡)央视的“家风访谈”这一活动,在引导弘扬家庭文化,建设和谐家庭的同时,也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了良好的社会风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践行,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公民行”

第三篇:公民行

活动探究(中考模拟):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个月,我校在团队的倡议和组织下,拟开展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为主题的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规划:请你为本次活动的开展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2.活动意义:说一说校团队的这一做法有何意义?

3.我思我行:请你谈谈你将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操作步骤:

第一、生自主阅读材料。

第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笔答题。

第三、生反馈,师试学情点拨、归纳、小结。

(此环节是以知导行的环节,帮助学生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展示庐阳区某中学学生守则(节选)

●用具体行动体现爱国情,如敬重国旗、国歌、尊重汉语,履行值日生职责等。

●在与他人交往中,做到谦恭有礼,包括课堂倾听别人的发言。

●读书是你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尽力做好与读书有关的每一件事,如预习、听课、发言、讨论、作业、复习等。

●.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考试不许作弊。

操作步骤:1.师展示守则(节选),生自主阅读

2.生将守则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要求进行连线。

(这份守则的内容务实、具体、亲切,对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行为指导意义,也恰到好处地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指出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深化了主题。)

【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后,师补充归纳。

尾 声

再唱歌曲《国家》

(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是最高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一环节既是对爱国情感的升华也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板书设计】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

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 篇6

首先刚开始拿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感觉这个题目很大,然而当自己在查资料,以及根据每一条资料的信息和大学生对号的时候,才发现其实这个确实跟我们当代大学生息息相关。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想起了一句歌词“有国才有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看到这句话,自己还会不由的想起日本对华的侵略战争,也许是自己学日语的缘故,一直对那段历史保持一种警惕,在甲午海战时日本的报纸上满篇都是胜利的战况和“割尾巴”(指杀死头上扎着辫子的中国人)的英雄事迹,各种革新派,传统派的艺术家也来全体出动,赶排出大量战争颂歌式的节目,画家们也精心刻画与与欧美日一般高大的日本将军和侏儒般的清国残兵败将。还把中国人叫做“支那”藐视中国人的落后与软弱。在中日的8年的抗战中,中国虽然最终取得了胜利,然而在这8年里中国又何尝没有遭受者巨大的磨难浩劫,妻离子散,白发人送黑发人......日本人的残暴凶狠残暴,至今都令人发指。然而我们也应该反观一下自己,为什么会遭此屈辱,为什么会遭此浩劫,无疑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懦弱,落后,有一句国际恒久的定理:“落后就要挨打!”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然而我们也必须时刻警惕,用一个中国大学生的热情去强大我们的祖国,捍卫我们的尊严。温家宝总理曾说过:“一个人富裕不算富裕,要大家富裕才是国家的富裕。”当代大学生无疑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价值,让自己为社会创造价值和财富,支援自己的家乡,通过自己的才智去让家乡变得更加美好。民主应该是广泛的,然而它也应是一个过程,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崇尚民主,不断增强自身素质,让我国的民主与法制更加完善。“文明和谐”我们都希望生活中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然而这并非几个人能做到,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想说,我们不光要做好自己,还应该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他人,弘扬一种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比较自由的年代,我们也生活在一个学术比较宽松的环境(大学),我们有权利去表达去张扬自己的个性,但我认为我们还应认清一个事实,自由是相对的,我们的自由言论应是有理有据,是需要我们为自己所说的负责,然而不是随意张扬。“平等”公平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我想我们不应该盲目攀比,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人,我们应该不攀权附势,友好的对待身边每一个人。法治我想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自觉树立这种意识,在平时的时候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去积累这方面的知识,缺乏法律的国家是无序的,然而不懂法律的大学生是可怕的,虽然我们不是学法的,但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学会知法用法守法,学会用法律去维护自己利益,去捍卫自己的权利,守护自己的尊严,然而我们也应该明白,违法的事坚决不做,如今有很多大学毕业生由于经受不住诱惑,为了眼前的利益,做了违反法律的事情,这种行为是无知愚昧的,“法治”对一个国家来说很重要,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法律意识更不可缺。

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 篇7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现状

作为在物质条件十分优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生代,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呈现出多样化、多维化和立体化的丰富形态, 他们是积极向上、富于理想、善于创新、勇于追求, 并被寄予厚望的年轻一代, 总体上认同并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 因可塑性强、变动性大等因素, 在各种文化思潮的广泛影响和社会转型过程中思维观念变迁的冲击下, 一些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出现了复杂化、矛盾化和消极化倾向, 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失衡、诚信意识淡薄、团结协作意识较弱、责任担当精神缺失等问题。总之, 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表现出务实与理想同在、崇高与世俗共存、物质与精神共享的基本特征, 他们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实际利益的获得, 更加注重追求个人利益, 满足自我需求。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学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没有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在以往开展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 仅将其包含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中, 没有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独立环节, 既没有专门的、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 也没有必修课学分的具体要求。

(二) 教育方法滞后。

随着社会环境的迅猛变化, 传统单一的教育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统的教育形式只注重课堂上的理论讲解, 教材和教学内容乏善可陈, 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对于改革开放以来, 人们生活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 理论上未能予以充分地说明和解释, 造成理论教育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 甚至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教学形式单一乏味, 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社会发展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实际需求。灌输式教育方式也无法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不能培养学生通过理论学习进而实现对现实问题的自我分析和辨别能力。课堂教育之外的实践设置缺失, 导致理论实际相结合的紧密度不够。

(三) 部分教育者专业素养和引导示范作用欠缺。

在高校中要对大学生实施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就需要培养和建设一支理论素养高、专业素质强的教育工作者队伍。教师在弘扬价值观方面, 不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传播者, 也是理论和教学工作的实践者, 而部分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师, 学识不够丰富、经验阅历尚浅、理论功底不扎实, 跟踪先进理论和时事政治的主动性不强, 导致他们在教育引导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 其自身素质和水平落后于时代发展要求, 无法给予学生有效的教育指导。

三、对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几点思考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 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思想素质将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成败。因此,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探索多种途径, 大力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价值系统, 成为指导他们学习、工作的信念和人生追求。

(一) 提高重视程度,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培养教育的全过程。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 研究制定和完善符合实际的大学生道德行为规范, 并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估相衔接,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思想道德评价标准体系, 不断推进核心价值体系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设置独立的课程环节和学分。同时,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结合校情实际, 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推动大学生形成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艰苦创业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 形成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 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价值观念和腐朽思想的消极影响,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每个学生的价值取向, 外化为他们矢志坚守的行为准则。

(二) 强化教育引导, 积极探索和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形式。

要在思想政治课堂上, 打破以老师主导课堂的局面,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 让学生广泛参与讨论, 平等表达见解, 在思辨中加以引导和教育, 着力创建围绕课堂教学的模拟情景, 通过理性推导、实践验证、情绪感染等形式, 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触发学生的兴奋点, 激发学生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共鸣。要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学校党团组织和社团活动, 使大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净化心灵、熏陶思想、升华认识、提高觉悟。要善于发挥典型人物的示范效应,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和模范人物走进大学讲堂, 以典型事迹教育和鼓舞学生。通过抓典型、树典型, 大力宣传新时代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 宣传身边的优秀人物和突出事迹, 激励他们学习先进、争当先进, 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政治觉悟。

(三) 坚持立德树人,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

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 要坚持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结合起来, 把人文关怀投送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要坚持把化解思想困惑和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 针对大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做好上学、就业、看病、食品安全、宿舍环境、课外活动等各方面的工作, 使大学生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实践价值。同时, 要发挥广大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 大力加强师德建设, 在教师队伍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 自觉学习、深入思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 做到真学真懂真实践, 使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 以此带动大学生真心拥护、真正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四) 注重文化建设, 发挥校园文化对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要以建设优良的校风、学风和班风为切入点, 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校园文化传统, 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要在大学校园中逐步构建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努力把高校建设成为端正大学生思想行为和社会良好认知的实践基地, 使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 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砥砺奋进, 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同时, 要把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引入大学课堂, 组织红色旅游考察,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场教育, 让活生生的事迹来震撼他们的心灵。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不断夯实校园文化底蕴, 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以校园文明风尚建设的新成果, 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新成效。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我们国家精神根基,引领着我们国家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于更好地凝聚人们的思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思想舆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无数历史和现实证明,无论是对于一个地区、一个民族、还是国家,只有建立了共同的价值目标,才会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才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其成为草原儿女寻梦之旅的灯塔,我们才能早日抵达中国梦的彼岸。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紧紧围绕“三个倡导”,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进一步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要求。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掀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全体人民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价值观既是导向,价值观也是力量。当前,国际形式风云多变,网络和社会上多种思想汇聚,人们很容易被引到歪路上去。在这个关口上,我们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为了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价值资源,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的思想顾虑和困惑,进一步坚定人民群众跟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也是为了从价值层面深入解答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不断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明的时代特色,为社会长远和稳定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个润物无声、陶冶养成的过程,需要植根现实世界,贴近百姓生活,着力在推动实践养成上下功夫。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以“德润草原?文明之行”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牢牢抓住诚信建设这个关键,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以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为准则,解决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根本的力量在群众中。只有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积极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才能让广大人群众受益,才能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还需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系统工程、长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坚持不懈。既要坚持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和实践养成相统一,又要坚持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让人们时时处处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和熏陶,形成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

(作者单位:内蒙古日报社)

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 篇9

转型期中国,最需要的是共识的凝聚、精神的引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言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言稿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今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焕发什么样的精气神,才能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在追逐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弘扬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更加强大?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发展起来以后的中国,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的关注更甚以往,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尤为强烈。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的热烈讨论,折射出人们对道德良知的珍视与焦灼;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司法公正一再成为舆论焦点,道出了人们对社会规则的态度和期望;构建现代文明的国家理念,体现了为公民营造踏实的幸福感、让国家铸就更强软实力的理想和追求。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三个倡导的指导要求,正对应这三个层面的时代要求,可谓大势所趋、正当其时。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发热议、产生认同、赢得共鸣的原因所在。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虚。失去了理想信仰,内心没有约束,行为没有顾忌,再多的外部要求,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丢失了主导价值,没有了明确准则,冲破了道德底线,再丰裕的物质生活,也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重要内涵,就是在寻求国家的价值内核、实现社会的共同理想、构建国民的精神家园。在这样的意义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从知与行的角度,发掘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意识,外化为群体和个人的行为规范,才能产生凝聚力、焕发战斗力,夯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基础。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我们就能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不仅为国家发展助力,更为民族进步铸魂。

篇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言稿

神州百年,沧海横流。如果说有什么理想能够始终将亿万中国人凝聚在一起,那就是建设现代国家、实现民族复兴。正因如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我们国家的价值目标,并将之置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层面。

时光的年轮,铭刻着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艰辛步履。面对瓜剖豆析的悲惨命运、山河破碎的惨痛经历,无数仁人志士为强国梦上下求索的不懈努力,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一条悲怆激昂的主线。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在岁月长河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当代中国人骨气与底气的源泉。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这一代人,理应自觉承续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不断汲取开拓创新、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大河没水小河干,朴素的道理告诉人们,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正因此,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国家层面标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刻度。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从这个意义出发,处于前所未有大变革、大发展时期的中国,尤其离不开这一理想信念来引领思潮、凝聚共识,守望共同精神家园。

在利益多元、思想多样、观念多变的时代推进改革,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国家有目标,人民才有希望。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涵,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正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在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等方面逐步展开后的价值诉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向导航,深化改革的价值共识才能够形成,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力才能够凝聚,改什么怎么改的国家意志才能够明确。

行百里者半九十,离梦想越接近,可能遭遇的挑战越艰巨,前行的脚步也须更坚定。我们必须清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将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大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不会一帆风顺,更难一蹴而就。惟其艰辛、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强国梦想融于个人奋斗,中国必将以强国之姿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篇三: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言稿

通过近两个月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自己对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为一个八零后的年轻大学生,我也许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奥,但我能理解的是努力学习政治、学习文化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贡献。通过学习我认为自己还要对以下方面进行加强。

一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使全国人民有一个共同的精神支柱。当然也是我们年轻人应当充实自己的。很多时候,我们注重于文化学习,从小到大我们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社会的高速发展和进步让我们留恋于许多的新生事物中,政治思想意识淡薄,通过学习,真觉得其中有深奥的道理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理解,作为建国六十年后的年轻一代,我们有义务把这些思想传承下去,为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做出我们的贡献,做一名有社会主义信仰的年轻一代。

二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当代中国,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也才能把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各民族团结和凝聚起来,我们年轻人更应当树立这个理想。有很长时间我们周围的年轻人有着各种各样的理想,我也是画家、音乐家、经济学家等等都是一个有一个小思维在自己脑海中不断涌现,通过学习我觉得自己过去的思维比较狭义,所有的理想许多时候是为了自己个人的价值体现及家人,很小家子气,今天我感到我们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去做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明天需要我们去描绘,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应当成为我们伟大的理想,年轻就意味着未来的责任。

三是有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护国家团结统一、鼓舞各族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是推动时代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的力量源泉。当我们有了信仰和理想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时代精神,我们的党的前辈不管是老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志愿军和新时代的先锋模范已经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去发扬光大,想到这些真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我要不懈的努力。

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是非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准则。只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上一篇:纪录片《为了和平》个人观后感下一篇:七个怎样看 - 怎样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