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亲子游戏教案

2024-06-01

幼儿园小班亲子游戏教案(精选16篇)

幼儿园小班亲子游戏教案 篇1

教案

幼儿园小班亲子游戏教案

一)活动名称:小乌龟来运球(亲子游戏)

(二)活动目标:

1、通过亲子活动,萌发关心长辈的情感,增进与长辈之间的感情。

2、锻炼幼儿向前爬行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

2、环境材料准备:乌龟胸卡若干、山洞2个、皮球若干、球筐4个、鼓两个、小红点、录音机、音乐盘、户外分组游戏材料等

3、教师站位、配合准备:

(1)、助教事先安排好场地,将场地布置好。

(2)、主班老师带领幼儿到场地。

(3)、主班老师在前面引导幼儿及家长,助教老师在后面组织幼儿常规。

(4)、游戏开始后,助教在鼓前等待家长和幼儿来敲鼓,并监督是否由宝宝敲鼓及那对的家庭以最快的速度来到终点。

(四)、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进行小动物模仿操(热身活动)。

2、引导幼儿练习向前爬行的动作。

(1)引题:看,今天老师请了爸爸妈妈来幼儿园跟小朋友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小乌龟来运球》。小朋友们想不想和爸爸妈妈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呢?玩游戏前我们小乌龟们要先学本领了。

(2)指导幼儿掌握向前爬行的动作,重点指导幼儿手脚协调向前爬行。

3、讲解游戏规则和要求

(1)游戏规则:

A、幼儿分成两组,家长和幼儿同时开始,幼儿爬行通过山洞,家长在山洞另一头等幼儿钻出来,一起走到对面的球筐,每个人去取回一个球,然后往回走。小班亲子游戏回来把球放到球筐后,由幼儿来敲鼓。哪个先到把鼓敲响的的那一队为胜。

B、胜的一对可以得到小红点为奖励。

(2)游戏要求:

A、小朋友一定要向前爬行通过山洞,家长只要从山洞旁边走到另外一头等待幼儿钻出来。然后每人抱一个球走回来,家长不能帮助幼儿把球一起抱回来。

B、走到终点时,先把球放到球筐里再敲鼓,应该由宝宝敲鼓,家长敲鼓的不算。小班亲子游戏

4、开始游戏,可以重复玩本次游戏。师重点指导幼儿掌握向前爬行的动

作。

5、结束本次活动,并评价本次活动。

6、分组自选游戏活动,鼓励幼儿选择喜欢的游戏材料进行游戏。

7、播放收玩具的音乐和轻柔的音乐,组织幼儿收放好玩具,并做放松的动作

第三种活动:踩尾巴

主要目标:①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②引导孩子大胆地行走。

活动材料:音乐磁带,自制拖地纸条当做尾巴。

指导要点:①在家长的后腰上系着‘‘尾巴’’行走。随着音乐节奏的快慢调整行进速度。宝宝用手抓或用脚踩‘‘尾巴”。②教师引导孩子们相互追踩“尾巴”,注意按音乐节奏的快慢行走。

建 议:在晴天时,父母可带着孩子到户外,玩踩人影子游戏,看谁先踩到别人的影子,先踩到者为胜。

第四种活动:捉蝴蝶

主要目标:①训练孩子视觉追逐能力。②练习孩子四散行走,转换蹲下、站起动作。

活动材料:彩色纸蝴蝶、软电线。’

指导要点:①家长拿着纸蝴蝶逗引孩子,让孩子的视线追逐蝴蝶的落点。

②家长逗引孩子追着蝴蝶走动,当蝴蝶落地时,让孩子蹲下捉住它。③为增加孩子游戏兴趣,家长可以让孩子拿着蝴蝶,家长反过来追逐孩子。

家庭小游戏推荐:①抱气球。家长手拿气球上下左右飞动,引逗孩子去追、抱气球。②追光游戏。晚上利用手电筒的光线,引逗孩子追光游戏。

第五种活动;送小动物回家

主要目标:训练宝宝能独立稳步行走。

活动材料:小推车,小鸡、小猫、小兔、小狗等常见毛绒玩具(用积木搭四间小房子,房子的上面贴有以上小动物图片,作为每个小动物的家)。

幼儿园小班亲子游戏教案 篇2

一、音乐游戏活动的由来

本活动灵感来源于绘本《999个青蛙兄弟》, 绘本故事里青蛙大哥遇到大猛蛇, 因为害怕被蛇吃掉, 拼命逃跑中无意间让蛇打了一个结, 而侥幸地逃过一劫。这个意想不到的结局, 以及青蛙与蛇的角色故事的冲突, 引起了我们音乐教研组的兴趣。于是, 我选取色彩明亮、节奏欢快的音乐歌曲《小青蛙》, 作为活动的主音乐, 开始了漫长的教研之旅, 不过, 在教研过程中, 我们发现大猛蛇很容易让孩子们产生畏惧害怕心理, 怎么办?在不断地反复教研中, 我们进行着各种尝试与调整。就如何在角色矛盾中缓解幼儿害怕心理我们想了很多点子。

二、音乐游戏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在音乐活动教研过程中, 里面的每一个片段, 都反映着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 要求我们了解、分析每一次活动幼儿情绪变化的原因, 当幼儿害怕面对困难时, 我们该怎么做。

片段一:小班幼儿很开心的跟着老师伴着音乐的节奏扮演小青蛙, 当老师开始讲述青蛙碰上大蛇的故事片段时, 一名幼儿开始面露怯色, 随之伴着泪水, 哇哇大哭, 另外3名幼儿不知所措……

片段二:教师尝试着陪伴幼儿参加活动, 当大猛蛇出场的B段音乐播放时, 一名幼儿紧张地抱着老师, 不愿松开, 拉着老师不愿再次参加游戏……

片段三:请部分家长陪同幼儿一起参与游戏, 在教师亲切引导下, 在家长的鼓励下, 孩子们在心理上虽然得到了安抚, 但是内心还是有点儿胆怯与害怕, 经过劝说, 最后勉强参加了游戏……

三、分析问题, 进行原因剖析

通过这几次教研活动, 我们察觉到了孩子们心理上遇到的害怕问题, 经过细心观察、发现, 总结出以下主要原因。

(一) 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产生害怕心理, 跟音乐故事里的角色有关

该小班亲子音乐游戏《小青蛙与笨笨蛇》的背景, 是以日本作家木村研的《999个青蛙兄弟》一书为蓝本的, 在该书中, 作者所描绘的青蛙险些被大蛇吃掉。我们借鉴过来后, 在第一次教研过程中, 因为没有把大猛蛇加以美化和修饰, 赤裸裸地把这种小青蛙与大猛蛇“遭遇战”的场景展示在幼儿面前, 而让幼儿产生了害怕和畏惧的心理, 虽然最终青蛙战胜了大蛇, 但是年幼的孩子显然对大猛蛇心存畏惧, 面对绘本资源, 我们应当有取舍。

(二) 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产生害怕心理, 与活动中背景音乐有关

通过反复教研发现, 音乐游戏中让孩子产生害怕甚至恐惧心理因素, 其实跟我们所运用的背景音乐有莫大的关系。音乐能启迪一个人的心灵, 同时也能渲染一种诧异的氛围, 如何在幼儿音乐游戏中成功运用它, 使恰当的背景音乐为音乐教研活动加分, 而不是减分, 那么, 背景音乐的甄选就显得格外重要。

此次小班亲子音乐游戏《小青蛙与笨笨蛇》在B段音乐选取时, 我们发现了不恰当的地方。B段正是小青蛙遇到大猛蛇的段落, 而此时按照成人的思维, 就会选取相对比较惊悚, 能够渲染紧张氛围的背景音乐来烘托活动气氛, 然而, 面对一群幼儿, 我们不能够用成人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幼儿在面对“坏角色”的过程中缺乏经验因此产生害怕, 部分幼儿在听到紧张音乐时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而无所适从。

(三) 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产生害怕心理, 跟家人的呵护与老师的关爱有关

在小班亲子音乐游戏《小青蛙与笨笨蛇》教研活动进行到中期时, 教师有效利用家长资源, 发挥亲子音乐活动优势, 让家长和幼儿愉悦地参与其中。在游戏过程中, 我们发现幼儿内心面对蛇和紧张的背景音乐还是有点胆怯与害怕, 不过, 有家人的鼓励和老师的引导, 幼儿在心理上得到了一定的安抚, 勉强参加了游戏。

四、分析原因, 整理经验

我们探讨了幼儿在实施音乐游戏过程中, 出现种种害怕心理, 跟故事角色、背景音乐的运用、人们的关爱等原因有关, 那么, 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到这些原因的出现, 而使幼儿产生害怕心理呢?我们再来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 小班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出现害怕心理, 年龄特点是关键因素

小班 (3~4岁) 的孩子刚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 同时伴有婴儿的“残余”与幼儿期的成长痕迹。因此,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十分突出。

1.3岁幼儿易被情绪支配。他们容易激动, 且难以控制。他们对成人表现出强烈的依恋, 初次离开父母, 会表现的极为不安。这个时期, 他们的认识主要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绪支配, 他们的许多活动也都是“情绪化”的, 在活动中如果一旦遇到困境或者是“危险”很容易产生害怕心理。

2.3岁幼儿爱模仿。他们喜欢模仿老师、家长和伙伴。小班幼儿正是在模仿中学习、成长的。模仿可以成为他们的学习动机, 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在音乐游戏中幼儿的模仿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临摹, 他们会主动地模仿里面的角色, 在模仿中同样有创造, 有自己个性与情感的表达。

(二) 活动内容是影响幼儿产生害怕心理的因素之一

小班3岁左右的幼儿喜爱童话故事, 自己也常生活在童话世界之中, 这是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年龄特征的体现, 常把动物或物体也当作人, 甚至觉得没有生命的物体也会说、会动、会想, 是他们的同类。所以不管在音乐游戏活动中选取什么样的活动内容,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思维模式, 很容易把活动内容的物体“拟人化”, 这就是幼儿思维“拟人性”特点体现。因此, 而在“青蛙与蛇”的音乐游戏中, 幼儿往往容易把自己置身在故事的角色中, 心理反应出害怕的幼儿, 很大程度上把自己想象成了故事中的青蛙。当青蛙遭遇危险时, 幼儿也会体现出不同程度的害怕心理。

(三) 教师组织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又是幼儿活动的指导者。在教育活动中, 教师作为参与者会直接影响活动的成效, 主要的影响源包括教师的神态、语言、行为和情绪表达。在“青蛙和蛇”的音乐游戏中, B段教师用了以为能打动自己语言, 采用紧张、激烈的语调让故事情节更生动, 可在活动中却让幼儿过分处于一种紧张的气氛中。

五、实施对策

只有找准问题的关键, 分析原因, 治病才能对症下药。通过音乐游戏反复的教研活动, 发现小班幼儿有时还不能把游戏的虚构性与现实的真实性区分, 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一些策略巧妙的将两者联系在一起, 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

(一) 把大猛蛇定位为笨笨蛇

在音乐游戏中, 我们有意把大猛蛇的“形象”进行了弱化, 使其变为可爱的笨笨蛇, 让孩子们看到笨笨蛇的可爱, 而不是大猛蛇的可怕。从心里上给幼儿安慰;从视觉上给幼儿一个良好的画面想象。因此在这项音乐游戏教研中, 我们的教研课题的题目就定位为《小青蛙与笨笨蛇》, 以这个为基调来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

(二) 恰当运用音乐游戏的背景音乐

1. 运用减法策略, 对音乐进行弱化。

小班亲子音乐游戏《小青蛙与笨笨蛇》的音乐结构为ABA, 原本B段音乐蛇的特效音乐气氛紧张, 同时节奏快、不规律。有家长和老师反映B段音乐氛围过于紧张。在与家长与教师们的反复教研后, 把节奏进行了调整, 对音效进行弱化。减轻了整个活动的音乐氛围。

2. 分层级的感知音乐, 进行活动。

教学节奏的把握, 是指老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富有美感的规律性的变化, 表现为教学进程快慢得宜, 教学方式动静相生, 教学疏密相间。一个成功的音乐教学活动同样需要有一定的艺术结构。

首先通过打招呼的方式让幼儿及家长感知A段音乐的基本节奏, 这里包括教师、幼儿、家长三方之间的互动。其次, 在完整游戏时, 我们引导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之间的互动游戏。最后, 在游戏结束后, 我们全体一起在轻快的主旋律中与客人老师们说再见。

(三) 采用亲子活动模式, 有效利用家长资源

游戏引导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创设的游戏活动、采用专业的游戏手段、亲子游戏等多种引导方式。亲子互动, 能激发幼儿更大的参与积极性。对于幼儿期的孩子来说, 家长参与活动, 走到孩子的身边来, 他们的言行对于孩子们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和推动。活动中, 家长与幼儿在活动中彼此进行着心理支持, 彼此体验着亲子游戏的乐趣。活动后, 我们主动与家长进行交流, 及时了解家长在活动中的感受, 抛出问题, 共同献计献策。

(四) 提供成功示范, 增强幼儿信心

在讲故事环节, 通过教师的成功表演, 给予幼儿心理鼓励, 通过表演引导幼儿进行尝试, 有利于在幼儿与家长“想办法”, 想出更多的好点子战胜“笨笨蛇”, 为幼儿在完整游戏时减轻压力, 增加自信心。

摘要:现在的幼儿多为独生子女, 在父母长辈的溺爱下, 敏感、依赖、软弱等情形普遍存在。在幼儿园, 老师们对幼儿也是倍加呵护, 在活动、游戏过程中, 始终灌输着正面、积极、美好的东西。这样, 当困难来临时, 孩子们常常出现缺乏面对问题的勇气, 甚至逃避问题。这种状态对幼儿期孩子良好的个性发展将会产生极为不利的作用, 因此, 本文尝试着, 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 加入一些角色冲突, 运用策略来缓解幼儿活动中的害怕心理, 引导幼儿积极面对困难。

关键词:音乐游戏,亲子游戏,幼儿,害怕心理,面对困难

参考文献

[1]李丽.家园合作案例分析[J].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2, (11) .

小班幼儿亲子游戏的开展 篇3

关键词:小班幼儿;亲子游戏;价值意义;开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05-01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越来越完善,学前教育也逐渐发展的更好。亲子游戏作为最先发生的游戏,也是幼儿园的一种重要游戏种类,对幼儿的成长发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亲子游戏作为幼儿与家长的一种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让幼儿与家长更好地相处。通过亲自游戏创造出良好的环境氛围,对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

一、亲子游戏对幼儿生长发展的意义

亲子游戏有利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1]亲子游戏是父母与孩子增进关系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家长可以利用空闲时间与孩子一起游戏,让孩子能够愉悦身心,生活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并且孩子与父母多沟通交流也会促进孩子认知、情绪情感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感受亲情的温暖,也学会传递温暖;亲子游戏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许多亲子游戏中都贯串儿歌以及语言问答等游戏内容,这样可以激发婴幼儿对语言的感知、发音的兴趣。婴幼儿的学习能力都很强,耳濡目染,幼儿的语言得到发展;亲子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性方面的发展。儿童在4岁以前,和同伴进行游戏时,基本上都是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而亲子游戏由于有成人的引导与帮助,儿童能够很好地承担游戏合作的角色,因而社会性交往水平高于伙伴游戏中的交往水平。亲子游戏有利于幼儿健康的发展。进行亲子游戏时,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幼儿可以做一些基本的动作。亲子游戏中的运动游戏能够发展婴幼儿的基本动作技能、平衡能力、身体协调能力、感觉统合能力等。让幼儿的大肌肉动作和小肌肉动作都能够得到发展;亲子游戏有利于幼儿良好习惯和品德的培养。婴幼儿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对婴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机会,让婴幼儿在无拘无束的游戏中学会分辨对错,知道正确的和错误的行为,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这样还可以缩短婴幼儿掌握良好习惯和品德行为规则的过程,让婴幼儿更好的了解社会生活规范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幼儿园开展的亲子游戏

由于小班幼儿是刚入园,对周围的环境是感到非常的陌生和害怕的,会更加的依恋父母。这个时候,亲子游戏对小班的幼儿来说就是一种缓解情绪的方法。幼儿园可以通过组织亲子类游戏来让幼儿与家长一起进行游戏,让幼儿慢慢的适应幼儿园的环境,感受幼儿园的生活。当然亲子游戏的开展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好的亲子游戏使幼儿产生安全依恋,不良的亲子游戏会使幼儿感到焦虑。[2]并且亲子游戏的开展还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育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也是不同的,小班幼儿的游戏特点其实是以独自游戏为主的,但是在亲子游戏中,幼儿是与父母一起游戏的,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向父母寻求帮助,在父母的引导下完成游戏。还可以和其他的小朋友以及他们的父母一起进行游戏,不仅让幼儿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增进了,也可以增进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幼儿相互之间共同发展也让幼儿完成了游戏,有了成就感。

三、家庭中的亲子游戏

亲子游戏的主要参与者就是父母和幼儿,所以亲子游戏的开展地点不一定是要在幼儿园,也可以是在幼儿家里。每周亲子游戏的开展频度不低于3次,亲子间每次进行游戏的时间不低于20分钟,亲子游戏的种类不少于5种,当亲子间的游戏达到以上的标准时,就认为其是“亲子游戏”。[3]并且中国的家长大部分就只重视幼儿的知识和技能的发展,很少关注幼儿的游戏交往,认为游戏是浪费时间,学习知识更重要。往往就是这样的想法,扼杀了幼儿的游戏时间,但是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幼儿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不仅在知识方面,在游戏上也要有所发展。所以,家长应该经常在家庭中组织亲子游戏,在家庭中组织游戏时,不仅父母可以参加,爷爷奶奶也可以参与到游戏中,通过在游戏中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父母也可以通过游戏来了解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父母要以相互尊重的心态进行游戏,有问题出现时,不以高傲的姿态去呵斥幼儿,要耐心引导,和幼儿一同完成游戏。因为是在家中进行游戏,父母可以特意去制造一个幼儿游戏环境,让幼儿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游戏当中去。在家中进行的亲子游戏也有可能是随机发生的,没有任何的硬件环境准备等,无论是什么环境下发生的亲子游戏,家长都要好好的配合幼儿,与幼儿一起进行游戏。随机发生的亲子游戏氛围可能会比刻意去创造的游戏氛围更让幼儿感到舒适。

四、亲子游戏的发展

亲子游戏是幼儿最早发生的一种游戏方式。亲子游戏的主要参与者就是幼儿与父母,开展地方可以是在幼儿园或者是在家庭中,无论是在哪里,只要达到了一定的标准,亲子游戏就会发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该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幼儿园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可以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进行组织宣传亲子游戏,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到亲子游戏;还可以在家园手册上进行一些宣传;让父母亲自参与到游戏当中,自己亲身体会亲子游戏带给自己和幼儿的感受。父母自己也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了解亲子游戏,了解幼儿游戏的特点以及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树立正确的儿童观,组织开展适合幼儿的游戏;并且亲自为幼儿挑选玩具,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与幼儿更好地沟通。

亲子游戏对小班的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是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的一种重要手段,幼儿园和家长都应该正确的对待亲子游戏。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亲子游戏又是先于其他游戏发生,对幼儿更加重要。因此,幼儿园和家长应该多组织一些亲子游戏,不仅增进相互之间的情感,也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立民.倡导亲子游戏的意义与策略[J].鞍山师范学院.

[2]骆劲华.亲子游戏与亲子依恋得关系[J].早期教育,2013(12):25.

[3]刘媛.北京市回龙观3-6岁幼儿家庭亲子游戏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幼儿园小班亲子游戏教案 篇4

目的:

培养幼儿及家长的敏锐能力

准备:

椅子30张,鼓一架。

玩法:

将六名幼儿和家长为一小组,将比幼儿数目少1的椅子摆成圆圈,在鼓声中开始围绕圆圈向同一个方向跑步。鼓声停,家长则抱着幼儿开始抢椅子坐,未抢到椅子的家庭离开场地,然后减少椅子继续游戏,最后留在场地的家庭为胜。

【教学反思】

抢椅子游戏是我们传统民间游戏中流传非常广泛的一个游戏,游戏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操作性强。但是如果长时间使用一种规则进行游戏的话幼儿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为了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和持久性。我在原有游戏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创新,注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将一种游戏演变出多种玩法,让抢椅子游戏的更丰富、更好玩、更能调动起幼儿的兴趣点。

从整个游戏过程来看,幼儿积极投入,兴趣高涨。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走、跑、跳等基本动作,提高了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同时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让幼儿充分体验到了椅子游戏的快乐。

游戏环节安排:在游戏环节上,我采用了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方式。从双脚跳抢椅子——单脚跳抢椅子——蛇形跑抢椅子——双圈抢椅子I——站椅子——多人站椅子。每一轮的游戏在难度上各有不同,满足了幼儿不同的动作发展需要,提高了游戏的质量和效果。

游戏过程分析:游戏开始部分有效利用椅子进行了活泼有趣的热身活动。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让幼儿初步体验到椅子的游戏功能。

自由探索部分可以让幼儿的思维充分发散,在玩玩试试的过程中把椅子当做游戏工具,发现椅子的多种玩法,知道用椅子可以玩很多好玩的游戏。

接下来的抢椅子游戏我设计了一个由易到难的游戏过程。首先是“双脚跳抢椅子”,在进行游戏的同时发展幼儿的双脚连续往前跳的动作。然后提高难度变成“单脚跳抢椅子”,发展幼儿单脚连续往前跳的动作。接下来的“蛇形跑抢椅子”,发展幼儿绕过障碍物跑的能力。“双圈抢椅子”可以让幼儿对于男孩女孩有一个性别认知,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站椅子”的游戏为接下来要进行的“多人站椅子”做好铺垫,使幼儿认识到“抢椅子”不只是坐在椅子上,还可以站在椅子上。“一把椅子多人站”是一个游戏的提升环节,是对幼儿平衡能力的一种考验。从两人站椅子到五人站椅子,一步步的增加难度,满足幼儿的挑战欲望。幼儿要团结合作、开动脑筋才能完成挑战。

在整个游戏过程幼儿的参与度很高,兴趣高涨。在游戏中幼儿积累了经验,得到了快乐,增强了自信。

小班亲子游戏游戏教案 篇5

1、愿意和爸爸一起游戏,体验和爸爸一起游戏愉快、甜蜜、安全的感觉。

2、欣赏散文诗,增进父子间的亲情。

【活动准备】

1、邀请孩子的爸爸来园参加活动。

2、散文诗《我的爸爸》挂图、磁带、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爸爸,各人的爸爸都不一样。今天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哪个是你的爸爸?说说你的爸爸是什么样子的?

二、游戏《比一比》

请幼儿将自己的小手与爸爸的大手比一比,说一说爸爸的手为什么这么大?爸爸的大手能干什么?爸爸在家还做那些事情?

三、欣赏散文诗《我的爸爸》

1、配合挂图完整欣赏散文诗一遍。

2、请爸爸和幼儿一起表演散文诗中的内容,并请幼儿说一说感受:爸爸举起宝宝,宝宝像什么?宝宝坐在爸爸翘起的二郎腿上,,就像坐什么?骑到爸爸脖子上有什么感觉?

3、教师提问:你喜欢你的爸爸吗?为什么?你在家最愿意和爸爸做什么?

4、和爸爸一起看书,加深对散文诗的理解,增进父子间的感情。

四、亲子游戏:请幼儿和爸爸一起做游戏,体验和爸爸一起游戏的快乐。

(1)齐心协力向前行:

玩法:与爸爸面对面,脱鞋子站在爸爸双脚上,父子紧握双手,一起向前行走,先到终点者为胜。

(2)小猴爬树:

玩法:与爸爸对面手拉手,听到口令后,爸爸用力向上提,孩子两脚交替踩着爸爸的身体向上爬,最先踩到爸爸肩膀者为胜。

5、教师小结。

爸爸都很爱孩子,希望我们的小朋友成为好孩子。小朋友也应该听爸爸的话,关心爸爸,爱爸爸。

6、和爸爸一起表演《我家有几口》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小班亲子游戏教案 篇6

亲子游戏种非常重要的形式。父母通过亲子游戏可以与孩子进行感情交流,增进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度,同时也促进了孩子的健康发展。亲子游戏让孩受益匪浅。

活动目标:

1、让孩子真正走进大自然,阅读春天,扩展孩子的知识,培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促进家园交流与合作。

3、亲子游戏中提高孩子社会交往能力。

活动流程:

游戏一:

大脚小脚

规则:

分爸爸组、妈妈组、爷爷组、奶奶组进行游戏,每组8人。

玩法:

宝宝站在家长的脚上,家长和宝宝一起往前走,第一个到终点的为胜利者,颁发小奖品。

游戏二:

切西瓜

玩法:

等到儿歌念完后,把西瓜切开来,切开出的两个人石头剪刀布,胜者切西瓜,再次游戏。

游戏三:

揪尾巴

准备:

毛线辫子

规则:

一家三人必须紧紧拉着,不能松手,被揪到家庭自觉退出比赛。

玩法:

一家三口组成一条牛。爸爸为牛头,妈妈的手搭在爸爸的肩上为牛身,

孩子紧贴妈妈身后做牛尾,孩子裤腰上别上牛尾巴。在一定范围场地龋

几家庭展开揪尾巴比。最后看哪个牛^揪到的尾巴多就获胜。

活动反思:

浅谈幼儿园小班区域游戏 篇7

一、现小班区域游戏存在的问题表现

1. 以自我为中心。

娃娃家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玩的游戏, 所以, 每次都有好多小朋友抢着去娃娃家玩, 在游戏的时候, 我问霏霏:“你是娃娃家的谁呀?”她回答是妈妈, “那爸爸是谁呢?”结果, 好几个小男孩都指着自己说是我是我。

2. 场面混乱。

小班的小朋友们都喜欢玩平行游戏, 看到有小伙伴玩这个玩具, 他们就想玩这个玩具, 于是我在每个区域投放相同材料的量都很多, 由于材料多了, 没过多久, 娃娃家里的东西就乱作一团, 地上到处是水果、蔬菜, 没人整理。

二、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1. 家庭原因。

现在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 在家都是“小皇帝”, 爷爷奶奶太宠爱了, 导致他们想要什么就有, 一点没有受过挫折, 个个以自己为中心, 要别人迁就他们。所以, 在活动中时, 他们也只关注自己, 想扮演什么角色就是什么, 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2. 自控能力差。

儿童的自我控制意识还不强, 有些小朋友对自己的行为不能控制、负责, 有时抵制不了外界的诱惑, 忍不住脱离自己角色。

三、针对原因采取的策略

1. 家庭方面。

我们知道, 幼儿很多行为习惯的养成, 性格的发展几乎都来源于模仿学习。孔子也曾说过“: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父母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 平时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是很有说服力的。当孩子看到父母与孩子、朋友之间友好相处, 互相帮助, 那也会帮助孩子养成学会分享, 互相帮助的好习惯。

2. 材料投放。

(1) 不断增添新材料, 丰富游戏内容。在活动中, 要学会不断增添新的材料, 有利于他们探索、发现, 不断丰富游戏内容, 发展他们的各项能力。另外, 在投放材料时, 应考虑提供一些半成品的材料, 半成品材料能激发幼儿的思维, 对游戏是有推进作用的。比如:在角色游戏中, 超市里没有顾客时, 营业员就会没事做, 这是他们可以拿出一些材料比如彩纸和包装纸, 用来做糖果, 可以丰富游戏的情节和内容, 也能丰富材料, 锻炼他们动手能力。

(2) 围绕主题, 增加材料。主题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材料提供的层次性, 完全影响幼儿对知识的获得和接受。我们在提供材料前, 先要了解主题内容, 才能提供相应的材料, 体现利用价值。例如:可以结合相应的时节开展活动, 这次的中秋节, 就可以利用家长资源收集相关的材料, 有月饼盒或者泡沫塑料等, 将收集到的材料放入专门的区域中, 就可以开设一个“嫦娥月饼店”。让幼儿做营业员, 也可以结合当下流行的DIY小制作, 利用提供的材料让幼儿做月饼, 不仅发展他们的小肌肉群, 锻炼动手能力, 还让幼儿喜欢活动。总之, 适当的刺激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我们应不断提供新材料, 细水长流, 最大限度地吸引幼儿的兴趣。

(3) 结合孩子的差异, 材料应具差异性。《纲要》指出:要让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那么作为教师应及时观察、分析幼儿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 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 为幼儿设计、提供多层次的材料, 让幼儿量力而行, 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有表现能力和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就比如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小朋友可以让他们去做营业员或小舞台的主持人, 继续发挥他们的长处, 当然相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小朋友, 我们也要多鼓励, 以爱的教育去表扬他们, 鼓励他们参与, 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大胆地去和别人交流。总之, 教师应结合不同孩子的需要, 提供相应的材料, 给予相应的帮助, 让他们爱上活动。

3. 自控能力的培养。

区角活动氛围宽松, 形式多样, 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玩什么和怎么玩, 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获得经验, 体验成功和愉悦。因此在区角活动中, 当孩子们开始游戏时, 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 让孩子们按照他们的意愿去选择, 幼儿情绪愉快, 活动的时候主动性、积极性就能提高, 从而在活动时就能保持专注、持久地活动, 也就能有效的调节, 控制自己的行为。

总之, 我们应考虑各种材料的投入方面, 皮亚杰曾指出:孩子们的能力是在于周围环境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所以我们应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让幼儿游戏活动, 让他们的能力得到发展, 同时, 教师也要成为幼儿游戏的好伙伴, 还应成为一位细心的观察者, 使幼儿在自我学习、同伴间相互学习启发下培养能力获得经验。

摘要: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的创设相应的区域, 投放相应的材料, 让幼儿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 得到能力发展的活动。根据现在小班孩子在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我采取了一些策略, 让幼儿在区域游戏时, 能更投入, 更大限度地发展他们的能力。

亲子游戏对幼儿自主能力的培养 篇8

大量研究表明,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游戏,对促进儿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作为儿童游戏的一种形式,亲子游戏的内容具体生动,形式灵活、轻松、有趣,与幼儿活泼好动的身心特点相适宜,完全符合幼儿游戏自主性、趣味性、社会性、具体性的要求,具有特殊的亲和力爱,为幼儿自主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著名幼儿教育专家陈帼眉教授说过,家长对小孩子的教育,第一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二就是跟孩子做亲子游戏。可以说,亲子游戏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形式,是父母和孩子进行交往和沟通的重要手段。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们建议,应当通过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来完善亲子游戏,充分发挥亲子游戏的价值,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

一、在健康领域

亲子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大量锻炼身体的机会,良好的身体基础使得幼儿更加向往游戏,在这样良性循环的过程中幼儿的身体日益强壮起来,同时也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比如在“情绪大变法”这一亲子游戏中,孩子就乐于和他人分享自己的心情,学会宣泄情绪的方法等。

二、在语言领域

亲子游戏为孩子的语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机会。家长和孩子之间进行的交流,能带给孩子极大的愉悦,满足孩子爱的需要,让孩子产生强烈的安全感,增加参与活动的勇气,潜移默化地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让孩子更想说、想多说。

三、在社会领域

亲子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性交往的重要方式,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幼儿带着积极的态度去探究周围环境,乐观地与人交往,知道相互谦让、宽容才能保证和同伴间游戏的正常进行,有助于幼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培养合群行为和遵守规则的能力。

四、在科学领域

科学领域涵盖了科学探究、数学认知。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依赖于生活中对具体事物的反复自由探索和亲身体验。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主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我们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鼓励孩子进行科学小实验,让孩子愿意探索身边隐藏的科学世界,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操作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五、在艺术领域

在艺术领域,音乐亲子游戏是家长和孩子增进感情的纽带。家长要采用正确的方式和途径,对孩子进行创作能力和智力的开发,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幼儿抒发感情。而培养幼儿创造力、想象力可以尝试和幼儿做“手印和脚印”的亲子游戏,一家人其乐融融地描画手和脚丫,在这样的幸福氛围中,孩子的思维最灵活,创造力和想象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小班亲子游戏三则教案 篇9

玩法:一人用鼻尖和上唇夹一张扑克牌,作出怪样逗对方发笑,并把扑克牌传递给对方。两人相互传递,把扑克牌弄掉的是失败者要表演节目。

提示:活泼开朗的性格是在不断的愉快的学习活动中培养的。

图画书

材料:旧图书,胶水,剪刀,纸。

玩法:家长和孩子将破旧的书整理出来,将旧图书中孩子喜欢的图片剪下来,用一张纸粘贴起来,装订成一本书。写上标题或用图表示(他拾到物品)。

提示:劳动给幼儿创造了动手、动脑的机会,家长应利用幼儿玩的积极性进行爱护图书的教育。

洗手帕

材料:手帕、肥皂、脸盆

玩法:

1、幼儿根据节奏做洗手帕、擦香皂、搓手帕、拧手、晒手帕的动作。

2、家长提供给幼儿水、手帕’让他洗自己的手帕,并帮助他人洗手帕。

25个幼儿园小班亲子游戏 篇10

就不怕孩子不听话了!

孩子入园不适应,与其让老师忙得不可开交,不妨准备几个有趣的幼儿园小班亲子游戏,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陪孩子玩游戏,让孩子体验幼儿园的快乐,激发孩子愿意上幼儿园的欲望,帮助孩子早日适应幼儿园。

小班幼儿第一次上幼儿园,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吃不好、睡不好,时不时的到幼儿园“探班”,给幼儿园带来了不少麻烦。有时候举办亲子游戏活动,不仅可以缓解家长的入园焦虑,还能让孩子体会到幼儿园很好玩,从此爱上幼儿园,避免以后孩子不愿上幼儿园带来不必要的烦恼。为此,小编整理了以下52个幼儿园小班亲子游戏,供幼师们参考。

1、小鸡出壳

目的:培养孩子动作的灵活性、细心和自信心。

准备:大张的废报纸若干,每张画大鸡蛋,分散放在地上。玩法:让孩子发令说:“预备——起!”父母和孩子赶快拿起报纸,小心机灵地从蛋中间撕破一个洞,然后将头、肩、躯干和脚从报纸中钻过,再跨出报纸。发出“叽、叽”声,一只小鸡肉孵成了。可以接着再撕再钻,要是将报纸撕破了,就算失误。最后孵出小鸡最多的人为优胜

2、袋鼠妈妈/爸爸

目的: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和注意力。

玩法:让孩子双手抱紧妈妈的脖子,双腿夹紧妈妈的腰,像小袋鼠一样紧紧挂在妈妈的胸前。妈妈抱着宝宝,双脚向前跳跃(爸爸弯下腰,双手双脚着地爬行)。

3、跳圈圈

目的:锻炼孩子动作的灵活性和自信心。准备:两个圈

玩法:孩子从一个圈里跳到另一个圈里,家长赶快从孩子后面将圈拿到前面,依次类推,直到终点。

4、跳跳球

目的:培养孩子动作灵活性和自信心 准备:跳跳球

玩法:宝宝站在起点处,家长站在孩子对面指定的位置,口令一响,宝宝坐到跳跳球上跳到家长面前,再由家长把宝宝抱回起点,速度快的那一组胜利。

5、宝宝快爬

目的:培养孩子手脚协调能力和自信心

玩法:每位家庭指定一条路程相同的爬行路线,宝宝在前家长在后,口令一响,宝宝与家长同时爬行,家长不能超过宝宝,必须跟随在宝宝身后,最先到达终点的一组胜利。

6、小青蛙

目的:培养孩子反应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锻炼身体的灵活性

儿歌:一只小青蛙,出门去玩耍,妈妈小声叫:呱、呱,可是青蛙没回家,妈妈大声叫:呱!呱!呱!小小青蛙跑回家。

玩法:妈妈和宝宝坐在地上唱儿歌,儿歌唱到小声叫时,宝宝模仿青蛙小声叫,大声叫时,要大声学青蛙的叫声,唱到最后一句:小 小青蛙跑回家时,宝宝站起来学小青蛙跳,妈妈也跳着去追,追上了,再坐下来,重新开始游戏。

小贴士:可以变化儿歌的内容,把小青蛙换成小鸭、小鸡、小狗等,模仿它们的动作和叫。

7、大家一起来投球

目的:发展大动作的协调性,学习有目标地投掷东西,增强独立性和自信心。准备:几个袜球和一只小塑料盆,教宝宝将袜球扔进盆中。

玩法:找一段铁丝、铜丝或电线,弯成圆形,两端各留出一小段,做成一个小“篮筐”挂起来。让宝宝看着你将小袜球投进圆环中,球落地后拾起来,再重新投进圆环中。示范几次后,将球交给宝宝,让他照你的样子做。你可以在一边给他数数,记录宝宝成功的次数,让宝宝保持游戏的兴趣。

8、图形宝宝找朋友

目的:巩固认识各种颜色和形状

准备:瓶子若干,各种颜色和形状的几何图形若干。先在同一瓶子的瓶身和瓶盖上贴上一模一样的两个几何图形,再把瓶身和瓶盖分别放在两个筐里。玩法:妈妈随意拿起一个瓶身,指着上面贴的几何图形问孩子:“这是什么颜色?什么图形?”等孩子说对后,妈妈说:“请你在放瓶盖的筐里找出一个和它一模一样的图形宝宝,把瓶盖拧上去,让它们配对做好朋友。”孩子自己找出相应的瓶盖后,把瓶盖拧好。每完成一个,妈妈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9、小熊小熊没椅子

目标:学会遵守游戏规则 准备:小椅子五张 儿歌:“一个娃娃一个家,小熊小熊没有家,小熊小熊是谁呀?小熊小熊就是他。”

玩法:游戏前,先教孩子学会念儿歌。五人一组进行游戏,五张椅子背靠背一圈摆好。游戏者站在椅子旁。游戏开始,游戏者边念儿歌边绕椅子走,当说到“他”时,赶紧找椅子坐下,没有抢到椅子的就是小熊。先由爸爸妈妈家长进行此游戏找出大熊。再由幼儿组进行找出小熊。最后由家长跟幼儿一起混合进行这个游戏。

10、小鱼游来了

目标:发展手脚协调能力,培养躲闪能力

玩法:事先学会游戏歌曲。父母手拉收做“网”状。幼儿边唱边做鱼游状(手一前一后摆动,小碎步走)穿过“渔网”。“一群小鱼游来了,游来了,游来了。一群小鱼游来了,快快抓住。”当唱到抓住这最后两个字时“收网”,那条“小鱼”被抓住就要被红烧或清蒸.(请一位家长做厨师)。最后胜下的那条小鱼为胜利者。

11、游小小搬运工

目标:对图形和颜色的认识。

准备: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积木

玩法:爸爸端着装有图形的篮子坐下,孩子站在中间,妈妈端着空蓝在爸爸对面坐下。妈妈说:“宝宝,请到爸爸蓝中找出黄色三角形,送到妈妈这儿来!”孩子先重复妈妈的话,然后找图形送过去,并说:“黄色的三角形送妈妈!”如此类推。

12、动物模仿

目标:学习简单的动作表演

玩法:老师带领孩子们模仿动物的各种姿势来完成动作。“一、二、三、四,汪、汪、汪;二、二、三、四,汪、汪、汪„„”。幼儿跟家长和老师一起自由表现各种动物模仿。

13、揪“尾巴”

目标:锻炼孩子的闪躲能力 准备:布袋或纸带若干

玩法:家长和孩子各自将带子的三分之一塞进裤腰里,剩下的部分露在外面当作“尾巴”。家长和孩子面对面站立,彼此间保持一些距离,同时喊口令“开始”后,两个人就开始左右挪动和闪躲相互揪尾巴。

14、贴五官

目的:增进幼儿家长之间的亲密性和合作性。准备:娃娃脸,五官图片5套。

玩法:终点处黑板上画有一张娃娃脸,起点处妈妈蒙着眼睛有幼儿带领来到黑板前贴上五官,五官位置正确的一组为胜。

15、欢乐投沙包

目的:培养幼儿快速跑的能力以及投掷能力 准备:篮子5只,沙包50个。

玩法:此游戏为爸爸(妈妈)和孩子两人来共同完成。幼儿站在起点,妈妈站在终点,双手握住篮子。哨音吹响,幼儿手持一个沙包跑向爸爸(妈妈),站在跑道中离爸爸两米的地方投向妈妈的篮子内,孩子和爸爸要相互配合。反复进行,十个沙包看哪一组投的最多为胜。

16、找妈妈

目的:增进亲子感情,培养幼儿观察能力 准备:屏幕

玩法:每一轮由五个家庭参加,妈妈躲在大屏幕后面,只将双手从屏幕中的小洞里伸出来。哨音吹响后,小朋友从起点跑到终点,再通过观察手找出自己的妈妈。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正确的找出自己的妈妈。

17、抢椅子

目的:培养幼儿及家长的敏锐能力 准备:椅子30张,鼓一架。

玩法:将六名幼儿和家长为一小组,将比幼儿数目少1的椅子摆成圆圈,在鼓声中开始围绕圆圈向同一个方向跑步。鼓声停,家长则抱着幼儿开始抢椅子坐,未抢到椅子的家庭离开场地,然后减少椅子继续游戏,最后留在场地的家庭为胜。

18、拼图福娃

目的:培养幼儿与家长的合作能力 准备:5个福娃拼图。(分成9块)

玩法:终点处放有一块黑板,两名家长在终点。两名幼儿从起点处开始运送拼板到终点,家长立即开始拼图,运完拼完且迅速的一组为胜。

19、快活的小鱼

目的:感受与成人合作的快乐与成功,并体验物体摆动的感觉。准备:每位宝宝一条大毛巾、一个塑料球。

玩法:儿歌前两句:随节奏左右摇动床单,使球在上面滚动;儿歌第三句:两人同时向上抖动床单,使球跳跃起来;儿歌第四句:根据球跳跃的方向调整所站位置,并用床单将球接住。

附儿歌:小鱼小鱼真淘气,游来游去不停息,挺起身子跳一跳,落在水里漂一漂。

20、放鞭炮

目的:练习蹲、跳动作,感受亲子游戏的快乐。

准备:宝宝蹲下,双手握住脚踝,把头埋在双腿间。玩法:(1)第一、二句宝宝先蹲下来,按照准备动作做好姿势,妈妈拍手说儿歌;(2)妈妈用手抚摸宝宝的头,并做点鞭炮的动作;

(3)宝宝待妈妈做完动作后,慢慢放松身体,用力向上跳,并发出“嘭”的声音。附儿歌:小鞭炮,小鞭炮,嘭嘭一响真热闹,妈妈赶快点一点,嘭嘭嘭嘭跳的高。

21、看谁得第一

目的:培养孩子合作精神和独立能力。

玩法:孩子站在起点,爸爸或妈妈的眼睛先被布蒙上站在对面。比赛开始后,孩子跑至对面,拉着爸爸或妈妈的手,把爸爸或妈妈带到起点,速度快者为胜。规则:爸爸或妈妈的眼睛要一直蒙上,不能偷看。

22、赶小猪

目的:培养孩子合作能力和动作的灵敏性。

玩法:孩子抱球站在起跑线上,祖辈拿羽毛球拍站在对面终点处。比赛开始后,孩子抱球跑到对面祖辈处,将皮球交给祖辈,祖辈则用羽毛球拍将球在地上赶到起点,速度快者为胜。

规则:赶小猪(皮球)时只能在自己的跑道内,否则比赛成绩无效。

23、运球

目的:培养孩子动作灵活性和自信心。

玩法:妈妈站在起点,拾球(海洋球)跑到孩子前把球交给孩子,孩子钻过山洞把球交给爸爸,爸爸将球投进筐。在规定的时间以进筐球多者为胜。

24、穿鞋

目的: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

玩法:祖辈拿鞋子站在起点,父辈和小孩站在对面终点处。游戏开始后,祖辈拿鞋跑到对面,小孩拿到鞋后自己穿好,穿好鞋后由父辈抱起孩子跑回起点,先到者为胜。

规则:

1、孩子必须穿好鞋后,父辈才能抱起孩子跑;

2、鞋子不能穿反,必须有幼儿自己穿,大人不得帮忙,否则犯规。

25、叠叠高

目的:培养孩子手眼协调能力、细心、认真和自信心。

幼儿园小班亲子游戏教案 篇11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4~5岁幼儿与人交往的愿望欲渐强烈,但由于处于角色的“归属感阶段”,中班又是人与人交往出现冲突的多发期。冲突幼儿间常有类似的对话:“这就是我的就不给你”“我家里谁谁教我这样的”“在家里,爸爸妈妈也是这样做的”等等。显然,在认知能力的发展、生活经验丰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成为了解决幼儿与幼儿间的冲突的重点。笔者考虑到中班是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考虑到家庭及亲子交往对幼儿行为发展的影响,遂以“亲子游戏”为发展、提高的平台促其发展。

高尔基曾说:“游戏是孩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途径。”亲子游戏系在亲子感情基础上,以家庭内父母与幼儿间的互动游戏为核心内容,全方位促进幼儿运动、语言、认知、情感发展,使其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活动。那么,如何利用亲子游戏促进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呢?显然,这为家长与教师的密切配合提供了契机:家长明确定位、发挥主导作用;教师解疑答惑、尊重差异、灵活指导。

一、向家长阐明游戏重要性,破除“游戏不同于学习”的传统观念

在幼儿园的家园联系栏中开设“亲子游戏”专栏,帮助家长获得、理解资源;通过线上、线下双向平台,围绕“疑难困惑”展开讨论,寻找解决方法等,促使家长对幼儿年龄特点和游戏作用“再认识”,利于亲子游戏的有效开展。

二、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

1.父母自身提高

幼儿天生好模仿,而父母则是其学习的榜样。因此,父母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文化修养。不少研究表明,父母文化水平会影响亲子关系。知识文化水平越高的父母,他们越倾向于理性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年龄特征,理性地对待孩子问题,很少粗暴地对待孩子。

2.态度改变

不良的亲子关系一般是由于家长对幼儿错误的认识造成的,错误的认识势必导致父母对幼儿的异常态度。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需要被充分尊重,在对待其教育问题时,要考虑其年龄特点,聆听心声,多多沟通等。两个个体拥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切忌将成年人的思维强加给孩子。

3.亲子沟通

每周确定固定的沟通时间,每周两至三次、每次沟通一至二小时。沟通的内容可以根据游戏开展情况事先设计,也可以随机产生。沟通时,尽可能多的给予幼儿充分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机会,鼓励幼儿毫无顾虑地表达,从而达到充分沟通的目的,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当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情绪发泄对幼儿成长来说也很重要。每周让孩子发泄一次,让孩子表达自己不满的情绪,耐心地听孩子发泄自己的不满,耐心地接受,不反驳但可做一定解释。

4.在游戏中家长应注意的问题

(1)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遵守游戏规则,安排合理的游戏时间。在游戏结束后,物归原处。

(2)根据幼儿特点选择不同的游戏。游戏前,与幼儿一同协商选择游戏材料并进行明确分工。游戏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暂停游戏讨论解决方案等。

(3)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家长要尊重幼儿的发展需要与兴趣爱好,应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幼儿,切忌体罚、溺爱或逗乐幼儿以在游戏中与幼儿结成平等的玩伴关系。 如有特别问题无法解决,家长可与老师及时沟通合作解决。

三、精心设计亲子游戏内容,提供系统方案

亲子游戏多以养为主,教养融合。在注重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的基础上,创设丰富、适宜的环境来实现大脑与环境之间有效的物质和信息交换以达到“自然发展、和谐发展、充实发展”的目的。因此,在方案的设计上应注意。

1.游戏多样化

不同游戏预设目标多指向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的获得,可体现不同的发展方向,促使幼儿获得多重发展。每组家庭能够找到适应自己的游戏以激发家长参与的热度。

2.游戏设计源于生活

无论是材料投放还是场地利用,多选用幼儿常见、熟悉的资源,如扑克、靠垫等。在玩法设计上,可改编经典游戏,如捉迷藏、丢手绢等,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熟悉有趣的游戏可为游戏玩法的创新提供可能。

3.实现“寓教于乐”

活动方案中,应当包含活动的有效引导和现场支持,让家长逐渐明白“在游戏中如何观察幼儿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等教育观念,促使家长的指导行为也逐步从“茫然——尝试——顿悟”过渡并逐步提升。

四、家园互通、及时反馈、适时调整

游戏开展的效果显现则可通过集体游戏、晨间活动、自由自主游戏等日常活动中表现。教师定时定点或随机对特定幼儿的社会交往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适时进行分析对比。并利用家校通、面对面交流、微信等方式,与家长及时沟通,根据不同幼儿特点协商讨论并及时调整游戏内容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

幼儿园小班亲子游戏教案 篇12

一现阶段小班情况分析

小班幼儿刚离开父母, 第一次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生活, 许多孩子不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所谓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 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 收拾整理衣服, 独立进餐, 自己洗脸等等。现在的大部分孩子普遍依赖性强, 大部分家庭都是“421”的组成方式, 一些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很多都被家里的大人包办了造成生活自理能力差, 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二游戏在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中的作用

中国近代教育家陈鹤琴指出“游戏就是生活, 生活就是游戏”。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 是他们基本的对象性活动, 同时也是最能表现与肯定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主体性活动, 对于幼儿主体性的发展与培养具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 是在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幼儿主体性的适宜途径。

小班幼儿在身心发展特点上还带着先学前期儿童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 他们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来进行, 思维活动的特点是“先做后想”, 是“动作中的思维”。他们好动爱模仿, 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有意识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差, 在情绪上较依恋成人, 喜欢同成人协同活动。伙伴交往活动以独自活动和平行游戏为特征。利用幼儿喜欢动手与游戏的心理以及愿意取悦成人和满足成人期望的社会性动机来调动幼儿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把游戏活动的主体精神与有社会文化内容的教学因素结合起来, 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活动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三培养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游戏方式

根据《纲要》精神,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注重活动过程, 让幼儿在玩中学, 学中玩。教师要利用集体氛围, 利用幼儿感兴趣和喜欢的方式给他们锻炼的机会, 让他们试着自理自己的生活。

1. 游戏化儿歌, 培养幼儿自己穿脱衣服的能力

天气逐渐转凉了, 孩子们的衣服越穿越多。午睡起来后很多孩子都不会穿衣服, 总需要教师和阿姨帮忙穿。为了让幼儿能学会自己穿脱衣服, 笔者用儿歌的方式教孩子们穿衣服。“一件衣服四个洞, 宝宝钻进大洞洞, 脑袋钻出小洞洞, 小手伸出小洞洞。”儿歌朗朗上口, 孩子们在儿歌的帮助下知道了衣服的特点, 学会穿衣服和脱衣服。为了增强孩子们穿脱衣服的能力, 在空余时间笔者还对孩子们进行穿脱衣服比赛, 孩子们边念儿歌边比赛很是高兴。

2. 游戏化材料, 培养幼儿自己吃饭的好习惯

为了帮助幼儿学会自己吃饭, 可在桌面游戏中开设“给小动物喂食”的游戏。用硬纸板剪成各种可爱的动物头部形象 (如小猫、小狗等) 贴在鞋、饼干盒上, 并把嘴巴部位挖空, 便于幼儿喂食。同时准备各种不同形状的“饼干”及长柄勺等喂食工具供幼儿练习。每次把喂动物玩具拿出来时, 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去玩, 连平时不爱吃饭的小慧也抢着去玩。为增加兴趣, 动物的食物还能换成各种不同的物品, 如黄豆、绿豆等, 增加孩子们游戏的兴趣。

3. 游戏化体验, 培养幼儿正确洗手的方法

在平时生活中, 有些孩子洗手时总是不涂肥皂, 还把水龙头开得很大, 常把水溅得一身。为了让孩子能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 笔者首先让孩子们通过玩水、玩肥皂泡泡来培养他们的洗手能力。孩子们喜欢玩水所以很喜欢洗手, 可不懂如何把手洗干净, 常把衣服弄得湿湿的, 于是要告诉小朋友们洗手前先把袖子拉上一点点, 水龙头开得小一点, 先搓手心, 再搓手背, 还自编了洗手诗歌“小小手儿伸出来, 水宝宝和我做朋友, 先搓手心一二三, 再搓手背一二三, 我的小手洗干净”。通过形象的洗手游戏, 小朋友们掌握了基本的洗手方法。小朋友们不会用肥皂, 便让宝宝开始了一个新的游戏, 水和肥皂就成了他们的新玩具, 笔者让宝宝看到手上哪里脏乎乎, 就把肥皂来来回回地擦在那儿, 肥皂和水用手搓产生了许多泡泡, 孩子们可兴奋了。在玩中, 他们发现肥皂泡越搓越多, 泡泡渐渐由白变黑, 被水冲走了。宝宝们在玩肥皂泡泡的游戏中渐渐学会了使用肥皂。

4. 游戏化情境,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创设情境, 以“情境表演”的游戏方式,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为了让幼儿能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午睡前笔者常跟孩子们做情境游戏。把孩子们当做小花猫, 笔者来做猫妈妈。跟孩子们说:“小花猫们今天学了很多本领, 现在要睡觉了。睡觉前我们先要去上厕所, 小花猫走路轻轻的, 妈妈要带走路轻轻的宝宝去睡觉了。”孩子们听到自己是猫宝宝, 都学着小猫轻轻走路的样子去上厕所, 然后去睡觉, 样子可爱极了。在这样的情境中孩子们进午睡室的声音轻了, 午睡的速度也加快了。

幼儿园小班亲子游戏教案 篇13

游戏一:找妈妈 游戏规则:每一轮由五个家庭参加,家长躲在屏幕后面,只将双手从屏幕中的小洞中伸出来,哨音吹响后小朋友从起点跑到终点,再通过观察手找出自己的妈妈,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自己的妈妈。

游戏地点:小一午睡间

游戏二:抢椅子 游戏规则,将六名幼儿和家长为一组,将比幼儿数目少1的椅子摆成圆圈,在鼓声中开始围绕圆圈向同一个方向跑步,鼓声停,家长则抱着幼儿开始抢椅子,为抢到椅子的家庭离开场地,然后减少椅子继续游戏,最后留在场地的家庭为胜。

游戏地点:小一教室

游戏三:钻山洞 游戏方法:家长手持两个呼啦圈,游戏开始先将呼啦圈放在地上,幼儿双脚跳入第一个圈中,从下向上套哗啦圈,然后交给家长,家长赶快把呼啦圈放在第二个的前面,幼儿继续套第二个呼啦圈,如此反复,直到终点。游戏中幼儿的脚不得落在两个呼啦圈中间的空地上。先到终点的家庭胜出。

游戏地点:小二教室

游戏四: 快乐兜兜 玩法:一位家长系好围裙,手拉围裙两角准备,幼儿听信号后向围裙内投球(沙包),比谁投中的多。

游戏地点:小三班教室

游戏五:推小车 游戏规则:宝宝两手撑地,家长双手握住宝宝的双脚向前,最先到达终点的家庭获胜。在前进的过程中,宝宝的双脚不能落地,家长也不能将宝宝抱起,否则犯规不计成绩。

游戏地点:小四教室

游戏六:钓鱼 游戏规则:在规定的时间内,钓起的鱼数量多者为胜。在钓鱼过程中,不能用手去碰鱼,否则犯规不计数。

游戏地点:小四游戏室

游戏七:夹小球 游戏规则:五个家庭同时进行,请家长和孩子分别用筷子将球夹进另一只盆里,时间为1分钟,夹球多的家庭为胜.游戏规则:家长和孩子都不能用手拿球。

游戏地点:小五教室

游戏八:袋鼠接力 活动人数:八个家庭(每个家庭一大一小)为一组,每组分两排对面站(间距为十米)共两组。活动内容:幼儿面对家长,双手抱住家长的脖子,双腿勾住家长的腰。家长双手不能碰幼儿,快速跑到对面把接力棒传给后一位家长。哪组最先传递完即为胜利队。

游戏地点:西操场

游戏九:我们一起来套圈 玩法:1.宝宝与家长站起点准备。2.游戏开始,幼儿跑到终点取呼啦圈,一次取一个迅速跑回套在家长身上。3.在规定时间内家长身上圈多者为胜。

游戏地点:中四班门前操场

游戏十: 运小球 游戏方法:四个家庭一组,孩子和家长分别站在两头,孩子手拿球先跑到家长处,家长把球放在球拍上再走到起点,先到的家庭为胜.游戏规则:家长在运球的过程中不允许用手摸球走。

促小班幼儿游戏积极性策略初探 篇14

一、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其主体性, 幼儿园游戏教学的目的是让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主体性, 在具有自觉教育性的幼儿游戏中健康成长, 促进其个性的良好发展。游戏教学把非理性因素的发展作为儿童主体性发展的重要内容, 更重视培养儿童的情感、意志、灵感、直觉等因素, 即以塑造儿童的主体人格为宗旨。

1. 根据兴趣, 自由选择

苏联心理学家乌申斯基曾这样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这充分说明了兴趣是学习的动机, 而兴趣则来自于游戏, 教师利用玩具和游戏寓教育乐, 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最乐于参与的一种学习模式, 而幼儿每一次玩, 可能都有不同的玩法, 这样可以获得成功或多种体验, 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提高幼儿思维的积极性, 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轻轻松松、饶有趣味地学习。游戏也是幼儿自己自愿的自主性活动, 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活动。应该从全方面的角度来看待幼儿游戏的自主权, 幼儿有权决定游戏中的一切, 游戏的主题、游戏的玩具、材料、情节、内容, 都要以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

2. 创设游戏环境, 及时提供游戏材料

角色的扮演离不开形象的玩具材料。小班幼儿思维直觉行动性很强, 其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事物, 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常受环境中具体事物的制约。小班幼儿在游戏中的思维和想象都离不开具体的玩具材料, 离不开周围具体环境的刺激。如:他们看到方向盘想当司机;看到听诊器想当医生;看到电吹风想当理发师……活动区的投放材料, 从由简到难, 从容易到复杂, 层层深入, 并帮助他们, 适时地指导他们。这样, 玩具材料和同伴的游戏活动都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游戏动机, 帮助他们展开特定的游戏想象, 使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3. 注重游戏过程, 满足幼儿需要

游戏过程本身就是幼儿不断实现其丰富想象和创造的过程, 幼儿往往只满足游戏的过程, 特别是小班幼儿。例如:娃娃家的一个孩子默默把鱼放到煤气灶上的锅里烧, 然后又把锅里的鱼倒到碗里, 接着又烧了其他的菜。又如菜场里的一个孩子摆弄着秤, 他把青菜放在秤盘上, 一会儿又把萝卜放秤上。孩子虽然没有说话, 但伴随着他一系列假想动作的是内部语言, 这就是幼儿的游戏。小班幼儿常常满足于这样的游戏过程, 这时我们不应打扰他们, 不担任“导演”角色, 而是观察和倾听, 然后再进行适时的指导, 使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游戏, 成为游戏的主人。

二、充分发挥教师在游戏中的引导作用

幼儿的学习生活往往与游戏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周边生活中的教育资源, 组织教育内容, 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项活动, 满足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需要, 使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快乐和自信同时教师也是幼儿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人格特征言谈举止, 也会给幼儿带来积极的影响, 教师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教育过程中的主体, 也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1. 教师在平等参与中引导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能力弱, 教师的参与能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使游戏内容更丰富, 游戏的体验更深刻。例如一次在《花猫捉蝴蝶》的游戏中, 由于游戏活动量大, 但孩子玩的兴趣却很高, 如果马上结束游戏, 会使孩子们失望, 于是我以花猫的身份说:“今天我捉到几只蝴蝶真高兴, 可是还有一只蝴蝶没捉到。”我边说边示意配班老师做蝴蝶飞起来, 同时延伸游戏说:“现在这只花蝴蝶要采花粉了, 看看哪朵花最美。”这样孩子们很自然地安静下来了, 做成了一朵小花的姿势, 然后花蝴蝶就去采花粉了。我这样做既顺应了游戏的需要, 又保护和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 使幼儿在游戏中既没有因停止游戏而失望, 又达到了游戏运动量大而需要休息的目的。

2. 多关注“被动型”幼儿

在游戏活动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孩子被同伴任意支配, 处于从属的地位, 常常受到冷落。这些幼儿在娃娃家当孩子, 在幼儿园当小朋友, 在公共汽车上做乘客……这种“被动型”的孩子在小班占有较大的比例, 提高这些孩子在游戏中的积极性, 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 使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此, 我除了创设合理的游戏环境、投放有层次性的游戏材料外, 每次游戏时我就多关注这些孩子, 及时地观察他们的需要, 尽量做到有的放矢地去支持、帮助、引导, 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3. 遵循自愿参与的原则, 注重幼儿间的情绪影响

强制游戏只会使幼儿厌恶游戏, 在实践中我们首先要学会“观察”幼儿, 学习探究幼儿的心理。剖析后发现孩子不愿意参加游戏的主要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因为胆子小, 害怕自己做不好游戏的动作, 缺乏自信心;另一种就是有的孩子心里有不愉快的事情, 不愿参加游戏。对于这些孩子, 我先安排他们在旁边观看同伴的游戏, 让他们感染到其他孩子在游戏中的快乐, 然后再让他们参与游戏, 这样, 他们才会有游戏的积极性。

三、结语

游戏对于幼儿的心理发展、个性形成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无论对于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在游戏中, 幼儿借助于丰富的想象模仿成人世界的真实情景, 在虚拟或想象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主动交往, 充分表现。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中, 在教育者对游戏的有效组织下, 伴随幼儿游戏兴趣和愿望的产生, 幼儿游戏就成为教育实践中现实的活动行为。

对幼儿游戏的指导, 一方面需通过创设体现一定教育意图的游戏环境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 激发其对周围事物的兴趣, 积极投入游戏;另一方面, 还需通过直接参与游戏过程, 具体指导幼儿的游戏, 引导其深入, 不断提高行为质量和活动水平, 通过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我在游戏指导中, 将内因和外因辩证地结合起来, 以保护和培养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积极性入手, 使游戏对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产生积极的效应, 更好地体现游戏的育人功能

摘要:游戏对于幼儿的心理发展、个性形成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无论对于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就如何促进小班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游戏,积极性,引导,指导策略

参考文献

[1]乔岩.浅论玩教具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实用性[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0, (3) .

幼儿园小班亲子游戏教案 篇15

准备:每位家长自己准备一块纱巾

玩法:家长蒙上纱巾站在圆圈中间,幼儿坐在圆圈的兰色点子上。音乐声起家长就蒙眼寻找自己的宝宝,音乐结束后家长拿掉纱巾,看看自己是不是找对了宝宝。

规则:宝宝不能发出声音或做任何动作来表露自己在哪里。

2、袋鼠跳跳跳

活动人数:3人(每个家庭两大一小)一组,一次四组

活动内容:家长将孩子放入一只布袋或蛇皮袋(袋的长度为孩子身高的一半左右)中,孩子站在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向前跳。一家三口进行接力赛,哪个家庭先到达为胜。 3、过小河

活动人数:3人(每个家庭两大一小)一组,一次四组

活动内容:家长与孩子利用三块纸板,以最快的速度过小河,家长与孩子的脚不能接触地面。四个家庭为一组,先过小河的胜利。

4、找妈妈

活动人数:3人(每个家庭两大一小)一组,一次四组

活动内容:爸爸和孩子站在起跑线,妈妈在对面穿上罩衣,发令后,爸爸跑到妈妈跟前,给妈妈带好大头,回来拍孩子的手,孩子跑去找自己的妈妈,最先找到妈妈的家庭获胜。

5、抱球

活动人数:三人(每个家庭两大一小)一组 ,一次三组

活动内容: 孩子和家长同时从起跑线跑到目标处,俩人抱起6个球(三人抱起9个球)跑回起点,途中不能掉球,先回来者为胜。

6、大珠小珠落纸篓

活动人数:三人(每个家庭两大一小)一组,一次三组。

准备: 塑料纸篓2只,乒乓球10只,乒乓球板2块,小皮球10只,相距2米划两条白线。

活动内容:孩子拿一个纸篓,与父母面对面站在两条线外。母亲将5只皮球分别抛入篓中,父亲将5只乒乓球分别打入篓中。孩子可以前后左右转动身体接球,但不可过线。进球多的一队为胜。

7、山果甜又香

活动人数:三人(每个家庭两大一小)一组,一次四组

活动内容:宝宝家庭,妈妈在这边,爸爸装成大树在那边,宝宝爬过“山洞”负责将“爸爸大树”的果子摘下放到这边妈妈的框里,先摘完果子的家庭为优胜者。

8、大手和小手

活动人数:活动人数三个家庭(每个家庭一大一小)

活动内容:家长用勺子把散落在桌上的棉花球舀入碗中(手不能碰棉花球)。孩子用勺子把一个碗中的玻璃珠舀入另一个碗中。一分钟后一个家庭的棉花球和玻璃珠相加。最多的家庭获胜

9、贴鼻子

一. 游戏名称:贴鼻子

二. 游戏玩法:将家长的眼睛蒙上,原地转三圈,请小朋友用语言指挥家长将鼻子贴到动物的准确位置即获成功。

三. 游戏规则: 家长要将眼睛蒙好不能偷看。幼儿只能用语言指挥。

10、穿珠比赛

游戏名称:穿珠比赛

游戏玩法:参加游戏的小朋友每人取一根绳子,三十秒之内谁穿的珠子在八个以上即为获胜。

幼儿园小班亲子游戏教案 篇16

一以愉快的情绪、情感带动幼儿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和人的情感紧密联系着, 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诱发下生成的, 愉快的情感能使学习活动始终坚持下去, 成为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 我感到无论什么时候都应作为幼儿游戏中的大伙伴, 以和幼儿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 成为一个平凡参与者, 与他们共同游戏, 并尝试着通过愉快的情绪情感去感染幼儿, 如目光柔和亲切, 饱含信任与期待, 脸容端庄中有微笑, 严肃中有温和, 口气委婉, 留有余地, 语言生动形象, 注重情感投入, 并加上一些亲子游戏的感觉, 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反应, 让幼儿在积极的心境状态下, 认同教育的要求并转化为自己的愿意或行为。如在民间游戏《捉老鼠》活动中, 老师当猫妈妈, 幼儿当小猫:“今天天气真正好, 我和宝宝捉老鼠, 来, 宝宝们跟妈妈一起学捉老鼠本领, 看谁的本领大, 妈妈有奖。”幼儿模仿着“妈妈”的动作, 很自然地在阳光下跑着、追着, 争当“妈妈”的好宝宝。孩子们活动的积极性很高, 气氛很好。由此可见, 把握住小班幼儿情绪化的年龄特征, 以老师的情绪感染幼儿的情绪, 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 多一份童心、多一份对幼儿内在需求的理解, 就能开展他们喜欢的民间游戏活动, 使孩子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状态, 每个幼儿均会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

二以创新的内容吸引幼儿

创设出新鲜的内容更容易引起幼儿愉快的情绪, 开展小班幼儿喜欢的民间游戏活动就需要不断创新活动的内容以及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来吸引幼儿, 并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兴趣为儿童提供一种动力, 促使他们的活动顺利、高效地展开。

1. 根据幼儿喜欢的故事创设情景

小班幼儿的感知是非常稚嫩脆弱的, 一成不变、单调枯燥无味的内容会使幼儿的注意力分散直至麻木, 因此, 老师在民间游戏教学中要自觉地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例如他们对童话故事总是情有独钟, 比较感兴趣, 幼儿喜欢的童话故事是创编游戏的最好素材。如在民间游戏《扔沙包》中, 我把枯燥无味、单调的“扔沙包”过程改编为“孙悟空打妖怪”的情境, 并把材料多样化, 由单一的沙包发展为纸球、瓶子、纸筒、松果等, 第一次用纸球打“白骨精”, 第二次用瓶子打“红毛妖怪”, 第三次用沙包打“独角大王”, 随着丰富的情节, 教师以丰富的感情率先进入情境和角色, 以增强情境的感染力, 加上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 真挚感人, 富有趣味化, 较能稳定幼儿的情绪, 如临其境, 而恰到好处的面部表情代替体态动作, 它能让游戏更为生动活泼, 能有效唤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 只有让小班幼儿感觉到“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 幼儿的注意力才能被激活。这样的游戏极大地吸引了他们的兴趣, 从而沉浸在一种真正的快乐之中, 有助于儿童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

2. 根据儿童兴趣点的转移创新内容

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指出:“我认为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 我相信, 兴趣显示着最初的能力, 因此, 经常而细心地观察儿童的兴趣, 对于教育者是最重要的。”小班幼儿的兴趣复杂多变, 容易转移。当儿童进入幼儿园, 老师要判断儿童的兴趣走向, 淘汰不好的兴趣, 培养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兴趣, 这是因为儿童的兴趣不是表现在他们的脸上, 而是在活动中显露出来。同时, 老师也要注意到儿童兴趣点的转移, 以便根据这种转移提供环境和材料。如在《山上有个木头人》游戏中, 幼儿念完儿歌做“不动”的动作, 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不动”, 玩了几遍, 我发现孩子们对这游戏玩法就不大感兴趣了, 于是我把这个游戏稍微改变一下:部分幼儿边走边念儿歌, 念完儿歌每个小朋友都做一个漂亮的造型 (动作) , 然后请另一部分小朋友一起来猜动作, 给猜出来的幼儿发奖品。通过改动, 孩子们对此游戏兴趣倍增, 能积极地参与其中, 而非无所事事。

三以渗透的方式促进幼儿

教学知识较抽象, 而小班幼儿的思维较具体形象, 因此对枯燥无味的数学活动不太感兴趣。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 因此在游戏中让幼儿获得初步的数学知识, 幼儿的兴趣就更浓, 印象更深刻。于是我根据《纲要》的精神, 在民间游戏中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教育。如在刚才前面提到民间游戏“扔沙包”中, 投的材料有沙包、纸筒、塑料瓶、纸球等, 我把沙包设计成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准备的塑料瓶有大小之分, 纸球也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孩子们在选择材料打妖怪之前, 我进行提问:“你是拿大的瓶子还是小的瓶子?”“你是用什么颜色的沙包打妖怪?”“你拿了几个纸球打妖怪”等, 游戏材料的丰富多样、情绪的发展多变, 深深地吸引着幼儿玩游戏, 从而帮助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形成关于物体的大小、数量、颜色特征等数的概念, 在玩中不知不觉学了一些数的知识。又如在踢毽子游戏中, 幼儿在踢的过程中, 我引导幼儿边踢边数, 在两人合作、轮流踢中, 引导幼儿边踢边说:“我踢一下, 你踢一下”, 或“我踢两下, 你踢两下”等等, 既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 又让抽象单调的数学知识在有趣的游戏中进行有机整合, 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

上一篇: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题下一篇:党小组组长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