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局2008年综合治理总结

2024-07-06

社会保障局2008年综合治理总结(精选7篇)

社会保障局2008年综合治理总结 篇1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单位”建设工作年终总结

我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总目标。以“平安单位”建设为重点,以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为着力点,牢固树立“发展第一要务,稳定第一责任”的理念。进一步增强科学决策,组织协调能力,积极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力开展信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切实落实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确保我局“平安单位”建设有效开展。现将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坚持和完善落实综治工作领导,深化巩固 “平安单位”建设。

强化综治工作领导责任,扎实推进创建“平安单位”建设。我局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局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它领导抓好所分管部门的综治工作。继续落实各公司、的心工作责任,年初颁发了各公司、中心综治工作责任书,把综治任务分解到各公司、中心主要领导肩上。并将综治和“平安单位”建设工作列入奖惩考核的重要依据。严格落实综治工作“一票否决”制度。

二、继续深化落实“平安单位”建设工作。

创建“平安单位”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前提,我局切实将“平安单位”建设列入劳动保障工作日事议程。制定下发了将劳社[2008]20号《关于2008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单位”建设工作意见》。“平安单位建设方面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劳动力市场建设,加大就业培训和再就业工作力度。

今年来强化服务,举办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岗前培训等6期,培训中安排“关爱留守儿童、对留守孩儿扶养教育的法定责任和义务,增强在外务工人员的法制观念”的课程。提供劳动力信息和就业岗位,发入信息宣传单5700份,利用墟日到各乡镇开展招工报名,发布用工信息226条,城镇新增就业1296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40名,办理《再就业优惠证》237本,为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费37.6万元,办理社会养老保险补贴182人,补贴金额26.98万元。境内劳务派遣386人,劳务输出人数140人,职工技能鉴定61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人数4100人,帮助解决了零就业家庭24户。使零就业家庭中都有1-2个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全县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二)积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切实做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

认真做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是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巩固完善劳动合同制度,依法规范用工行为,督促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遵守劳动法规,今年处理劳动关系争议案件8件。工伤认定39人,调解工伤补偿案件8例,工伤补偿金23.7万元。伤残鉴定4人。劳动仲裁案件5起,涉及经济补(赔)偿金额56.30万元。追讨拖欠农民工工资131人,追回拖欠工资27.27万元,退回农民工押金1.65万元,鉴定集体合同企业221户,涉及职工6520人(其中:补签劳动合同1382人),合同鉴证1617份。纠正违法无效合同16份,办理各类企业工资手册52册,并建立了“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和“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有效地研究解决我县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建立了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三)强化社会保险意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加快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步伐,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深化医疗保险和完善养老、失业、工伤等保险制度,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今年新增农村养老保险人数86人,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089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扩面人数1120人,城镇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9953人,发放退休金2656万元(截止2008年10月底)。参加工伤保险10050人,发放工伤补偿金46万元(涉及补偿人数24人)。办理特殊工种提前退休人员30人,办理审核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人数7668人,住院补偿金额964.6万元。同时,为了方便乡镇参保人员看病各乡镇开通了卫生院联网,就近使用医保IC卡就诊。积极做好“两劳”人员思想工作,提供就业帮助,我局安置一名劳改释放人员就业。

三、强化综治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综治工作氛围 今年我局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围绕创建“平安单位”的总体目标,以综治宣传为契机,结合县“普法”活动,开展富有成效的各类宣传活动,印发《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仲裁法》等法律单行本和宣传单31254册张,办“三法”培训班3期,参加培训人数632人,劳动、宣传、联通、银华社区等部门社区联合举办一次法律宣传文艺晚会,还组织人员下企业到矿山进行宣传《工伤保险条例》,不断地增强广大企业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自觉抵制“法轮功”等邪教。从源装潢上杜绝影响综治的不稳定因素,力求发案率为“零”严格控制防范系统内不稳定因素的发生。

四、认真开展信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

我局一贯重视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把信访矛盾排查工作列入劳动保障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各种有效工作措施和方法,把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矛盾纠纷,有效地化解消除在基层,解决在初始阶段,为建设“平安单位”奠定坚实的基础,积极主动为困难企业、职工、外

来农民工、等弱势群体,调处解决了工伤认定,伤残鉴定,劳动关系争议,补偿金,拖欠工资、生活费、工伤认定,工作年限确定,年龄确认、缴费时间、办理特殊工种退休等疑难问题85件,接待来信来访42件/人次,其中转办督查件9件。有效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了矛盾纠纷群化性上访。

五、加强劳动保系统工作人员法制教育,自觉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今年来,开展创建“平安单位、综治合格单位”活动,做到创建工作有制度,年初有计划,有专(兼)职办事人员,有专项经费,年终有考评总结,并建立健全安全防范网络和各种安全保障制度。做到“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已的事”。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机关内部的安全保卫和防火防盗,明确安全职责,完善工作机制,认真做好单位内部安全保卫和治安防范工作,严禁“黄、赌、毒”案件在本单位发生,今年全系统未发生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

积极协助政法机关开展“严打”整治斗争活动。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切实为解教人员解决了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落实了帮教措施,减少了“两劳”人员重新犯罪。积极引导原“法轮功”练习者陈细妹的思想工作,严密注视掌握她的出行活动和活动规律,做到平时在生活上多方照顾。节假日看望慰问。使原“法轮功”练习者思想情绪安定和远离社会的各种邪教活动。

坚持“谁用工、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加强人口流入地流出地之间的协作配合管理工作,不断地提高流动人口的组织管理水平,达到预防、控制和打击违法犯罪。

六、认真落实重大活动和节假日期间安全保卫措施,确保国家重大活动期间安全。

我局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都严格执行局领导带班、工作人员值班制度,落实值勤值班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遇到

突发性事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领导请示报告,妥善处置,并做到值班人员电话有记录,来访有接待,对下属单位实行明查暗访,是否值班到位到岗,防火防盗检查工作是否到位,同时,建立健全单位办公楼的防火防盗各项规章制度,配备专职门卫和消防设备,从源头上消除不安全了隐患。确保国家重大活动和节假日期间安全。

社会保障局2008年综合治理总结 篇2

1 2008年度主要工作

1.1 上年各类项目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2007年度, 南京市共实施国家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3933.33hm2, 规模开发项目2个共1333.33hm2, 产业化经营项目3个;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基地项目16个共3000hm2;市特色农业基地项目25个共1463.33hm2。各类项目财政总投资9244.9万元, 包括:中央财政投资1830万元, 省财政投资4314.5万元, 市财政配套2301.1万元, 区县财政配套799.3万元。经过一年多的努力, 项目建设任务均按计划如期完成, 并全部通过省级验收。2008年7月上旬, 省农业资源开发局会同省财政厅对南京市2007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行了省级验收, 重点抽验了江宁区、六合区;2008年7月底至8月初, 省农业资源开发局、省农林厅、省财政厅联合对南京市2007年度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基地项目进行了验收, 先后抽验了溧水县、高淳县、六合区和浦口区。验收期间, 省验收组采取听、看、查、访相结合的方式, 全面考核了项目计划执行情况、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项目管理制度执行情况、项目效益情况、市级验收情况等。经过检查验收, 省验收组对南京市2007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基地项目建设所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认为南京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受到市、区两级政府高度重视, 部门之间配合密切, 项目与资金管理严格规范, 项目工程质量与建设成效都较往年有所提高, 通过引进业主参与开发, 围绕重点区域实施项目, 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 建成了一批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基地, 形成了一批园区式开发典型, 取得了明显的开发效益。

1.2 当年项目按照序时进度顺利推进

2008年, 全年立项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包括:国家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4366.67hm2, 规模开发项目1个共666.67hm2, 省科技示范区项目1个, 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试点项目1个133.33hm2, 国家产业化经营项目3个;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基地项目23个共3333.33hm2;市特色农业基地项目24个共1533.33hm2。各类项目总投资32854.55万元, 其中, 各级财政投资10970万元, 包括:中央财政投资2270万元, 省财政投资4983万元, 市财政配套2656.5万元, 区县财政配套1060.5万元。一是完成国家土地治理类项目5166.67hm2。项目建设共实施土方261.5万m3, 开挖疏浚渠道114.62km;配套各类建筑物999座, 其中, 泵站21座, 中沟级及以上建筑物100座, 小沟级建筑物878座;修筑硬质化防渗渠54.29km;铺设砂石机耕路120.74km;农田林网植树5.95万株。二是完成国家产业化经营项目3个。包括:江宁区顺达实业公司承建的200t蚕丝加工扩建项目、溧水县南京新得力食品有限公司承建的3000t黑莓浓缩汁加工扩建项目和南京东润食品有限公司承建的75万只獭兔产品加工扩建项目。三是实施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基地项目23个共3333.33hm2。项目计划和资金、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扩初设计及工程概算已先后批复到各区县, 要求2009年5月底前完成。年内, 我们着力抓好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并配合农林部门抓好项目区农业结构调整, 配合财政部门抓好项目资金报账、拨付等工作。截止年底, 项目建设总体进度为54.6%, 其中, 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为68.8%, 农业结构调整进度为44.1%。四是实施市特色农业基地项目24个共1533.33hm2。此类项目已按计划要求全面组织实施, 要求在2009年上半年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1.3 项目管理和创新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2008年, 我们按照上级农业资源开发主管部门工作要求, 结合郊县工作实际, 在“提高项目前期工作水平、完善市级项目先建后补机制、创新农业科技推广费使用办法、推广管道节水灌溉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一是着力提高项目前期选项论证工作水平。积极推行部门评选、专家评审、中介审计相结合的项目选项办法, 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评估制度, 增加选项透明度, 提高项目选项质量。在抓好项目库建设的基础上, 引入竞争机制, 通过立项招标等方式选出产业优势明显、预期效益突出、带动作用较强的项目。二是完善市级项目“先建后补”工作机制。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修订了《市级特色农业基地先建后补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 进一步明确了项目建设主体、立项原则、申报条件、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等内容, 以调动项目建设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项目建设的综合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着力提升项目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效果。着重完善和创新科技推广费使用管理机制, 由市统一组织公开竞争, 通过招标方式优选科技推广依托单位, 集中安排和合理使用科技推广资金, 细化落实项目区农业主打产业的科技扶持措施, 着力解决高效农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制约性、关键性技术问题。四是积极在项目区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按照“逐步试点、总结经验、适度推广”的原则, 率先在江宁区横溪街道规模开发项目区和六合区冶山镇土地治理项目区推广试点低压管道灌溉技术, 以进一步提高项目区灌溉水的利用率, 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促进项目区农业降本节支、增产增收。

1.4 农业综合开发宣传工作取得新成效

2008年, 全市各级农业资源开发部门紧密结合本职工作, 以省、市农业资源开发网站和农业资源开发简报为主要平台, 以各地新闻媒体、报刊杂志为补充, 有重点、分阶段、多方位地做好信息发布工作, 重点宣传农业综合开发在“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丘陵山区规模开发、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为全市农业综合开发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年内, 我们完成了“南京农业资源开发”网站的改版工作, 增加和修改了部分栏目, 在政务公开、页面美化、内容完善、功能强化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更全面、快捷地展示了全市农业综合开发的精神面貌和项目风采。据统计, 全年共发布农业综合开发宣传信息稿件达40多万字, 考核总积分达8934分, 其中, 五个区县积分为7596分, 大多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年内, 市和区县共编发《农业资源开发》简报57期;先后在《南京农业资源开发网》发布本系统信息549条, 引用外埠信息350条, 本系统信息被《省农业资源开发网》有关栏目录用82条。此外, 全市两级部门在国家、省和市、区县级报刊杂志电视等社会媒体上发表有关文章或报道38篇。

2 全年工作主要做法

今年以来, 我们立足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实际, 全面把握上级农业资源开发部门新的工作要求, 按照“效益优先、突出重点、规模开发、投资多元”的基本原则, 始终坚持把精心组织项目建设、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丘陵山区开发、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为全办工作的中心, 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2.1 紧扣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 精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针对南京市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任务繁重、项目建设标准要求较高的实际情况, 我们着力抓住工作重点, 强化组织领导, 落实工作责任, 改进工作方法, 精心组织实施各类项目, 确保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一是在建设主体选择方面, 积极依靠市场力量提高项目建设标准。在选项和建设项目过程中, 积极引导工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种养大户的直接参与。江宁区横溪街道的省丘陵山区基地项目, 采取“公司+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项目建设,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据统计, 2008年, 全市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工商企业共有35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家, 并间接带动近30个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二是在项目实施方面, 着重规范项目工程招标和监理等关键环节。进一步规范区县项目工程招投标操作方式, 建立健全区县农业资源开发部门、财政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等多方参与的监督机制。六合区和溧水县把各类项目招投标工作纳入区县政府设立的招投标管理中心统一管理, 切实提高了项目工程招投标工作质量。在工程监理方面, 继续依托有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把好项目建设质量关, 并通过强化合同管理, 明确各方工作职责, 确保高标准、高质量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三是在后续管理方面, 建立健全农业综合开发绩效考评机制。在进一步完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继续组织各区县对前一年度已建的各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行客观、有效的绩效调查和评价, 以逐步形成科学、公正、可行的项目绩效评价机制, 全面掌握项目投资建设的综合效益, 切实提高项目决策和管理水平。

2.2 以重点区域和产业为突破, 构建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基础

年内, 我们根据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的总体要求, 按照“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做大做强”的基本思路, 继续加大对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的扶持, 实施规模化开发, 发挥项目的规模效益。江宁区横溪街道连续三年实施国家土地治理规模开发项目, 项目总投资达1770万元, 通过项目资金的集中整合、连续投入, 形成了全市规模最大、集中连片的西甜瓜农业园区;浦口区星甸镇抓住农业综合开发连续立项扶持的契机, 分层次推进, 打造了一批规模较大、集中连片的苗木、花卉、茶叶等高效农业产业基地;六合区以雄州、八百桥等镇为中心, 改造中低产田1100hm2, 全部发展富硒水稻种植, 与往年建成的项目区共同构成了南部地区规模较大的优质稻米产业带;溧水县以和凤镇、晶桥镇、傅家边科技园为核心, 通过实施省丘陵山区基地项目, 建成了一批千亩以上规模的林果、苗木、有机茶等特色农业生产基地,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高淳县以桠溪、东坝、固城等镇为重点区域, 采取填充式发展和整体性开发模式, 拓展诸如有机茶、早园竹、经济林果、食用菌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1.7万亩, 加快了东部丘陵山区高效农业产业规模化开发的进程。

2.3 大力扶持加工型龙头企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

今年以来, 我们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 优先选择发展基础好、带动作用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加工型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充分利用农业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促进形成以市场建企业、以企业联基地、以基地带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江宁区扶持建设的南京顺达实业公司蚕丝加工扩建项目, 大力推行“公司+蚕桑协会+农户”的模式, 实现了公司与蚕农双赢的局面, 企业新增白厂丝生产能力200t, 增加了茧丝绸加工企业效益。企业通过扩大产能, 年需新增干茧600t, 带动周边农户5200多户养蚕, 实现人均增收700多元。浦口区星甸镇以省丘陵山区基地项目区为平台, 依托南京雨发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 实施蔬菜产加销一条龙经营, 加快了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步伐。六合区竹镇镇依托南京金万方实业有限公司、南京德泰果蔬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 提高了丘陵山区应时鲜果种植、加工与销售能力, 加快了该地区优质农副产品的市场化进程。溧水县扶持建设的南京新得力食品有限公司黑莓深加工项目, 为企业增强了3000t黑莓产品深加工产能, 企业按照保护价收购黑莓鲜果, 每季可有效解决当地农户种植黑莓80%的上市量, 给周边农户带来每亩2000元的收益。高淳县淳溪镇永联圩国家土地治理项目区, 加强与高淳县水产批发市场合作力度, 依托其完备的销售网络和信息渠道, 积极搭建以螃蟹为主的名优水产品的销售平台。

2.4 加大对经济薄弱地区帮扶, 加快丘陵山区资源开发进程

2008年, 我们按照全市郊县工作会议精神, 立足部门工作职能, 通过统筹安排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 继续加大对各区县和经济薄弱镇的扶持力度, 加快丘陵山区规模开发步伐。年内, 我们重点对六合区的竹镇镇、冶山镇与马集镇, 溧水县的和凤镇、白马镇与石湫镇, 高淳县的桠溪镇与东坝镇进行立项扶持, 安排土地治理项目766.67hm2, 实施省丘陵山区基地项目8个, 市特色农业基地项目3个, 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1个, 各类项目财政投资为3675万元, 占全市项目财政总投资的33.5%。在项目建设过程中, 我们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 重点针对丘陵山区农业生产的障碍因素, 坚持以“治水、改田、筑路、造林”为主要内容, 加大土地整理, 完善田间工程配套, 进一步改善丘陵山区落后的农业生产面貌。同时, 我们以实施各类特色农业基地项目为抓手, 在项目区加大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力度, 按照农业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要求, 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农产品生产, 不断提高丘陵山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提升经济薄弱地区农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培育高效农业的新的增长点, 促进经济薄弱镇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

2.5 发挥财政投资的引导作用, 积极打造农业招商引资平台

今年以来, 各区县和项目镇积极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这个载体,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吸引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农业综合开发, 放大农业综合开发的乘数效应, 对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据统计, 今年以来, 在全市近两年建设的项目区内, 共引进社会资本累计到账40560万元 (包括工商资本23291万元、民间资本17269万元) , 是引资项目区财政投资额的4.2倍。江宁区今年在近两年项目区引进“三资”到帐3780万元, 重点发展设施农业、花卉苗木和休闲农业;浦口区今年在近两年项目区引进“三资”到账3250万元, 促进了花卉苗木和特色蔬菜等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六合区以省丘陵山区基地项目区为重点, 全年在近两年项目区引进工资商本到账9090万元, 大力发展苗木产业和特色经济林果产业, 加快了丘陵山区优质农业资源规模开发进程;溧水县今年在近两年项目区引进民间资本到账8260万元, 在项目区大力发展经济林果和水产养殖产业, 并加大对周边种养农户的培训和指导, 提高了项目区周边农户的经济效益。高淳县通过引进企业和大户入驻近两年项目区, 着力发展经济林果、食用菌、水产养殖产业, 今年实际利用各类社会资本16180万元, 进一步做大做强了高效农业产业发展规模。

3 2009年度工作思路

2009年, 全市农业综合开发的工作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精神, 围绕市委、市政府对郊县工作的总体要求, 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 坚持“规模开发、科技开发、产业开发、多元开发”原则, 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大力发展现代高效设施农业,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为推进郊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同时, 主动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 创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 探索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新途径, 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水平和成效。

3.1 统筹各类项目资金投入,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2009年, 我们将根据郊县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有重点、分层次地培育和发展农业主导产业, 提高项目建设为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服务的紧密度。拟从三个方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一是大力实施以中低产田改造为主体的土地治理项目, 通过田林路渠综合治理、桥涵闸站全面配套, 加快配套有效实用的农业基础设施, 提高项目区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提升现代农业的物质装备水平。二是建设一批具有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特色农业基地项目, 发挥郊县不同区域农业资源优势, 重点扶持花卉苗木、林茶果竹、特色蔬菜、生态养殖等农业产业, 加快全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提升现代农业的产业发展水平。三是扶持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在项目区大力推进产业化、标准化和专业化三位一体的生产方式, 采取“龙头 (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 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业富农民”的经营模式, 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提升现代农业的组织经营水平。

3.2 实行农业集约规模开发, 推进高效农业园区建设

按照发展农业园区的理念, 以土地治理类项目和基地类项目为载体, 实行统一规划、集约开发、规模发展、整体推进, 建成一批设施配套、功能完善、产业高效、规模连片的高标准农田, 努力把省规模开发项目、省丘陵山区基地项目等建设成为园区农业的突出亮点。重点抓住三个环节:一是以园区建设的理念把好项目区域布局和项目选择关, 注重在重点区域培育优势特色农业产业, 通过逐年扩展项目区域范围和做大产业规模, 打造农业综合开发特色园区。二是按照园区发展要求组织项目建设, 合理确定项目工程建设内容, 因地制宜建设农田排灌、田间交通、温室大棚、保鲜冷库等配套设施, 推动农业园区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 为园区发展建设标准较高、配套完善的生产载体。三是加强对园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 着力提高农业园区的科技含量, 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 提升园区农业发展的档次和水平, 加快园区农业专业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 构建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园区生产体系。

3.3 推进项目管理机制创新, 不断提高项目投资效率

一是完善统筹开发机制, 在项目整合上寻求新的突破。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这个平台, 努力探索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与其他相关支农资金相互配合机制, 按照“来源不同、渠道不乱、密切配合、成果共享”的原则, 实行项目集聚共建、资金集中投入, 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整体使用效益。二是完善项目区土地流转机制, 在适度规模经营上寻求新的突破。以项目建成区为载体,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 鼓励和引导项目区农户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吸纳各类社会资本入驻项目区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凸显项目区农业规模效益。三是完善项目扶持机制, 在市场主体建设项目上寻求新的突破。积极引导涉农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种养大户, 作为农业综合开发基地类项目的实施主体, 鼓励以农产品销售为纽带、管理规范、有经济实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直接承担项目建设任务, 把财政支农和开发主体自身利益结合起来, 实现项目区可持续发展。四是完善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 在提高管理水平上寻求新的突破。继续抓好项目竞争立项制、项目建设公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财政资金区县报账制的规范执行力度, 建立健全由农业资源开发部门、中介机构、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的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 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

3.4 不断拓宽部门工作领域, 努力提高业务工作水平

社会保障局2008年综合治理总结 篇3

(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得到全面推进,“全民低保”进入攻坚阶段

自1999年我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起,到2007年7月底,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累计支出145万元,人均支出水平92.49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27.6万元和17.5元;已有2236.2万城镇居民、1041.9万城镇家庭加入城市低保,较去年底均有所扩大。至今年6月底,按省(31个省市自治区)统计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188元/月,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9个百分点。城镇低保已基本达到“应保尽保”。

全国31个省(区、市)正式开始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截至今年7月底止,农村最低社保对象达到2311万农村贫困人口。民政事业费支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37.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1.7%;保障农村低保2311.5万人、1074.6万户,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34.7%和119.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71.4元/人、月,最低生活保障人均支出28元/人、月。预计到年底前,农村低保对象将会达到3000万人左右,将实现农村低保制度基本建立、低保金发放到户的工作目标。可以说,自此,“全民低保”开始进入攻坚阶段。

(二)农民工社会保障备受关注,保障措施更趋完善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是党和政府倍加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目前推进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切入点。截至今年6月底,农民工参加工伤和医疗保险的人数分别增加525万人和321万人,已有2600多万农民工参加大病医保,今年计划超过3000万人。与此同时,农民工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也在部分城市中展开。最近,劳动部门已经研究制定出了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方案,其基本思路是使农民工的养老保险能够在城市间或城市与农村间转移接续,以适应农民工流动性就业的特点,这对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全面推进,城镇居民医保开始“破冰”

截至2007年6月底,全国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区)达到2429个,占全国总县(市、区)的84.87%,参加合作医疗人口7.2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82.83%。全国累计受益16719.84万人次。计划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县(市、区)。“十一五”期间,国家财政将投入216.84亿元,对农村县、乡、村医疗机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和改造,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国家还将在农村卫生人才培训、对口支援农村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经过近10年建设,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制度覆盖了全国近1.7亿城镇职工和退休人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但包括学生儿童在内的2.4亿多城镇非从业居民缺乏医保制度安排。今年起,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在79个城市展开试点。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保试点城市所有参保居民每人每年补助不低于40元。对困难群体中的未成年人,原则上再按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给予补助;对困难群体中的成年居民,再按每年不低于人均60元给予补助。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全面铺开之后,我国将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在制度上的城乡全覆盖。

(四)社会救助力度加大,社会救助体系愈加完善

生活救助——针对今年猪肉等副食价格的上涨,各地民政部门因地制宜地采取应对措施,以确保低保家庭生活水平不因此降低。8月9日,民政部、财政部下发《关于妥善安排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生活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要确保城市低保对象的实际补助每人每月增加不低于15元,并要求各地补助资金要在8月31日前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其中包括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变动应急救助预案制度,实施城镇低保家庭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动态补贴制度,适当提高城镇低保标准,加大分类施保力度,建立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等。中央财政还下拨资金对城市低保人员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大中专学生实行生活补贴。

教育救助——按照今年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精神以及5月9日《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的要求,今年下半年提高了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保障水平。国家励志奖学金也由过去每生每年4000元,增加到5000元。高校国家助学金由过去生均每年1500元,增加到生均每年2000元。中职国家助学金由过去每生每年1000元,增加到每生每年1500元。新设立的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年将奖励资助约51万名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3%,是原来的10倍;新设立的高校国家助学金每年将资助约34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0%,比原来提高了17个百分点;新设立的中职国家助学金,资助面达到在校生总数的90%(原5%),将覆盖所有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医疗救助——今年以来,城乡医疗救助的力度大幅度提高。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占全国县(市、区、旗)总数的65%,上半年支出城市医疗救助资金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58.3%;救助118.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25.3%。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在全国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旗)初步建立,上半年农村医疗救助支出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4.2%,农村民政部门医疗救助143.2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7.1%;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935.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34.8%。

住房救助——今年8月,《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已正式实施。《若干意见》明确了五项基本原则:一是立足国情,满足基本居住需要;二是统筹规划,分步解决;三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四是统一政策、因地制宜;五是省级负总责,市县抓落实。这是我党解决民生问题的又一重要的新举措,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五)社会保障法制建设更加完善

今年,《社会救助法》、《慈善法》被纳入国务院、全国人大的立法规划,意味着我国社会保障改革正在进入制度化建设阶段。这次立法是我国最终确立社会救助制度和规范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和基本标志,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国家发展中更加突出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并让国民合理分享发展成果的价值取向与制度安排取向,同时也是法制建设由过去偏重经济法制开始转向注重社会立法的一个标志,更是加快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标志。

(六)社会保障资金征缴和管理力度进一步增强

根据劳动保障部发布的统计数据,上半年全国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为4655.6亿元,同比增长29.9%。其中,全国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总收入达2898亿元,同比增长27%,完成全年基金征缴计划的51%。年底前全国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可望超过6000亿元。养老基金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上半年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为970亿元,同比增加200亿元,增长26%。截至6月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累计结存1273亿元,个人账户累计结存759亿元。

今年是国务院2005年作出连续3年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决定的第3年,国务院专门召开会议研究继续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的问题,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国务院已经批准的方案,抓紧落实2007年提高养老金的工作,务必在8月底前将增加的养老金发放到企业退休人员手中。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覆盖面仍然偏低

覆盖人数最多的基本养老保险,其享有人数只有不到2亿人,相对于2.8亿城镇从业人员及7.6亿全社会从业人员来说,其覆盖面分别只有70%和25%左右,绝大多数农村劳动者、农民工、城镇无业人员等制度边缘人群还几乎享受不到社会养老保障。城镇社会养老保障至今仍是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两套制度并存,两套制度不仅在组织模式、筹资方式等方面大不相同,待遇水平差距也较大。

按照现行失业保险政策规定,农民、个体户和自我雇佣者,城镇单位雇用的非正式工、季节工等都不在参保范围之内。因此,农民工、大学生及城市非正规就业人员这三种当前的高危失业人群,大部分被排除在了失业保险之外。至2006年底,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仅占城镇就业人数的39.5%。

受制度设计及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制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保的覆盖面仍然偏低,部分急需社会救助的人群尚未纳入保障范围。

(二)社保资金不足,支付标准偏低

由于一些制度推进仍处起步阶段,资金支持不足、配套资金不到位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特别是部分财政困难的贫困地区更是如此。资金不足,继而产生支付标准偏低,不能解决基本问题,不能覆盖应保人群,影响社保覆盖面扩大,使社保效果大打折扣。

(三)现有社会保障政策的衔接存在断层

目前,在城镇职工医疗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制度间、城乡医疗保障之间、生活低保与扶贫制度之间、社会救助与鼓励就业政策之间等等,还存在诸多制度、政策不衔接的问题,需要逐步理顺。

比较突出的是,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转移接续的障碍问题。由于目前农民工养老保险尚未实现全国统筹,多数地区实行的是“市县级统筹+省级调剂金”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一些省份规定参保农民工要在一个地方累计缴纳养老保险个人费用15年以上才能在退休后领取养老保险金。提前易地就意味着自动放弃享受该地区社会养老统筹的权利,而转入地也普遍不愿接纳流动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关系。这种转移接续不顺畅问题的存在,导致大量农民工“退保”现象发生,损害了他们享受社会保障的对等权益。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近研究拟定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仍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解决,方案中异地接续的具体操作办法尚不明朗;农民工若要回乡务农,在当前大多数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尚未建立的情况下,接续农村养老保险将成为空谈,反而形成新的社保真空。

(四)社保资金管理问题依然严重,资金管理制度建设滞后

我国现行社保资金管理依然是实行县乡级低统筹、管理与监督由政府或部门一手抓的体制。资金支出和使用上的随意性较大,贪污、挪用的问题时有发生。社保基金运行机制尚不成熟,投资风险制约机制不完善与投资经营渠道狭窄并存,基金运行效率较低。社保资金的管理缺陷,已成为严重制约社保制度建设的一大痼疾。

三、对2008年工作重点的建议

(一)继续积极稳妥地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真正做到“应保尽保”

社会保障覆盖面的大小,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保障的总体状况,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问题。在我国现有条件下,仍应以“低水平,广覆盖”为原则来扩大社保覆盖面。2008年的社保工作,应将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作为一个重点来抓。

2008年社保扩面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城乡社会养老保障方面。应加快城镇事业单位养老保障体制改革,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衔接;研究解决城市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及其它城市边缘人群的社会养老保障问题。应将重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对前一时期的经验教训进行全面、充分地研究和总结,理清思路,统一认识,下大决心,在更大区域范围和更多重点人群上有显著地推进。

2008年,应在进一步规范保障标准、严格核准制度、全面细致摸查情况的工作基础上,继续在失业保险、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方面合理扩大覆盖人群,真正做到“应保尽保”。

(二)继续加大社保的财政资金投入,合理制定支出项目,提高社保覆盖质量

2008年,应继续加大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医疗救助、教育资助等社会救助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使贫困人群的基本生存权得到保障。同时,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也应保证有足够的财政配套资金支撑。对财政困难的欠发达地区,中央财政应继续加大社保资金的转移支付力度,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应注意支出项目的进一步合理化,提高社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社保的覆盖质量。例如,在失业保险支出上,应侧重增加促进就业的必要支出项目,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再就业的作用;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支出项上,可允许有条件的地方增加门诊医疗支出,提高其保障水平;在最低生活保障尤其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项目中,可根据当地保障水平,适当增加必要的基本生活支出项。

(三)继续加强社保资金的管理和运行,降低资金管理和运行风险,提高资金投资收益

应从健全社保监管体系入手,进一步规范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应提升地方社保基金的统筹层次,将县市级统筹尽快向省级统筹过渡,以减少资金管理上的行政风险;对全国社保基金,应进一步健全基金托管风险评估及监督控制机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基金机构的进入与退出机制,逐步由政府主导型的管理体制向社会自治型管理体制转变。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进,可选择以资金管理体系的建立为突破口,以现有国有银行覆盖全国的资金管理系统为依托,与劳动保障部门的“金保工程”信息系统相配套,实行政事分开、省级以上统筹的基金管理模式,以降低制度建设成本,扫清制度建设障碍。

应在“统账分开”、明确个人账户所有权和收益权的基础上,探索实行个人账户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可在已实行“统账分开”的地区率先实行个人账户市场化运作试点,以提高社保资金回报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个人投资积极性。

在现行管理体制下,仍应继续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要继续严格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将社会保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加强对社保基金的审计监督。

(四)在社保制度设计和推进中重视制度衔接问题,将各项社保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全面起步、尚不成熟的阶段,尤其应重视制度的衔接问题。既要正视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低起点、多层次的现实,又要审时度势,及时整合已形成的制度与政策,使其更加完整,更加有利于在不同人群间的衔接,使社会保障的实惠真正落到实处。

2008年,应重点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转移接续及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与扶贫工作的衔接问题。

对农民工的社保转移接续问题,可制定全国统一政策法规,明确统筹部分随人转移的强制性;尽快建立农民工全国性资金管理系统(可与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系统合并),以保证农民工社保资金转移和支出的顺畅进行;在有条件的地方尽快建立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有利于落实农民工的保障选择。

在城乡低保制度推进中,应注意将生活救助与已有的扶贫措施相衔接。在救助标准和扶贫标准上达成共识,据此确定农村低保救助比例和扶贫帮困对象;应将现行的扶贫措施与低保制度配套实施,注意对低保对象在就医、就学等方面给予优惠或照顾,并对有劳动能力的救助对象给予就业扶持,鼓励其通过生产劳动脱贫自救。

社会保障局2008年综合治理总结 篇4

工 作 总 结

2008年,我镇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和“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工作原则,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团结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采取群防群治的工作措施,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共受理刑事案件25起,较去年同期受理15起,多发案10起,所发刑事案件均为三类可防性案件(盗窃案件);共受理治安案件4起,查处4起,与去年同期受理9起查处9起相比,下降4起;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08起。

二、落实工作措施 打造平安东塔

1、有安排有检查 落实责任意识

年初,镇党委、政府召开政法工作专题会议,根据与市委、市政府签定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结合我镇实际,研究部署我镇2008年政法工作,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细化工作任务,同时召开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大会,会上与9个村委会签定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书、禁毒工作责任书、信访工作责任书、铁路护路工作责任书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责任书,落实各项工作责任;7月份,为了全面了解掌握各村工作情况,查漏补缺,及时总结经验,我们对辖区各村的综治工作进行了督查,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了督查,在检查中,针对各村存在的漏洞、问题,我们一一指出并予以整改,要求各村加大对矛盾纠纷、信访隐患的排查调处力度,确保辖区社会稳定,通过督查,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

在工作中,我们做到“三个纳入”:一是将综治工作纳入到全镇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二是纳入到党委的重要议事 日程,常抓不懈,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党委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研究全镇综治工作,对制定的决策、措施和出现的问题,指定对口站所,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员,负责抓落实,形成了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工作格局;三是将综治工作经费纳入到全镇的经费计划,为综治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坚强的物质保证。

2、强化宣传工作 营造浓厚氛围

在综治宣传工作中,我们把宣传活动与开展依法治理、创建安全文明村庄、创建依法治理示范单位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先后制做宣传横幅七条,在辖区主要街道、醒目位置悬挂,营造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在各村主要路段张贴宣传标语100余条,用简洁、易懂的标语使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办法制宣传黑板报三期,主要宣传了《信访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决定》、征地拆迁、土地管理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利用不同场合,印制散发了1000余份有关综治方面的宣传材料;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在辖区营造了浓厚的综治工作氛围。

3、开展群防群治 完善防控体系

在9个行政村,我们继续实行以治安巡逻队、基干民兵、治保、调解组织等为主体的农村综治防控网络,由联防队员进行昼夜巡逻,在辖区各主要路段进行巡逻,通过治安防控措施的落实,我镇辖区社会稳定,治安形势较好。

三、领导重视 做好维稳工作

今年,我镇共接待上访群众300余人次,办理上级重要信访督办件11余件,领导包案处理重要疑难信访30余件。

1、整和资源 落实信访工作措施

一是整和资源,我镇完善健全各种信访、维稳工作制度,认真开展重信重访和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将历年重信重访案件和信访突出问题梳理出来,落实包案领导及责任人员,限期抓紧办理,形成人人肩上有担子,大家共同参与的格局;二是充分发挥镇、村、队 三级调解网络组织的作用,在今年拆迁改造工作中,我们早介入,早发现,早调处,依法妥善化解拆迁中各类矛盾纠纷,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了拆迁工作,实现了“和谐拆迁”;三是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焦点问题,针对群众反映的村干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城市低保问题,我镇专门成立调查组,认真进行调查、了解,“以事实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核实每一个问题,给群众满意的答复。

2、认真开展专项工作 依法依规处置信访问题

重信重访和信访突出问题专项工作开展以来,为确保此项工作落实到位,我镇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人大主席、镇纪委书记为副组长,各分管领导、各村书记、各站所长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对我镇的重信重访和信访突出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经过梳理,对我镇主要存在5件重信重访和信访突出问题,我们采取梳理排查、分析研究、定向建议、领导包案和督查、督办等形式和措施,落实包案领导,多方面、多渠道寻找解决方案。如黎明村7队村民周建廷多次到有关部门反映大古铁路征用其土地时,土地补偿去向不明,此事已由大古铁路公司、镇政府多次处理并给予周建廷答复,但周建廷仍继续上访。对此,由镇纪委书记牵头成立工作组,对此案进行复查复核。经过复查,案情如下:1993年大古铁路征用周建廷果园地及界外地共计1.0472亩,周建廷共领款50778.8元:一是征地补偿费8594.7元(除去村集体提留,周建廷分五次签字盖章后领走);二是地面附着物补偿费42184.1元(周建廷分五次签字盖章后领走),2001、2002年周建廷两次与土地局签定再不上访的承诺书。了解案情后,工作组多次上门做周建廷的教育、疏导工作,2008年6月5日,在黎明村召开了周建廷信访问题听证会,会议由市委政法委、市信访局、东塔镇政府、黎明村书记、15名村民代表及周建廷本人共同参加,听证会按照程序由与会人员谈了对周建廷信访问题的看法和处理意见,会议最后认为:1993年大古铁路征地合法有序,征地款项也分期分批由镇、村据实发放到了农户手中,大古铁路共征周建廷地1.0472亩,款项总计50778.8元,已由本人全部领取;周建廷上访问题已多方核实,大古铁路征地和款 项发放事实清楚,周建廷上访反映的问题与事实不符,周建廷的信访问题从此终结,今后其信访问题各级信访部门不再受理。

在生活上,考虑到周建廷家庭经济困难,经多方争取,周建廷夫妻两人享受了每人每月50元的农村低保;遇到重大节日、重要会议等期间,为防止其进京、到银川上访,我镇安排专人对其进行防控。通过努力,圆满解决了周建廷上访案件。

工作中,我们坚持“两手抓、两手都硬”的原则,对群众合理的诉求,予以支持,积极想办法落实;对涉访违法行为,一是做到宣传教育到位;二是坚决制止;三是区分情况依法处置。对于重大信访问题,我们开展干部下访,深入基层和群众了解情况,采取现场办公、有理解决等方式,解决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现在,我镇的信访行为得到了有效规范,信访秩序明显好转。

3、全方位健全制度

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健全完善了应急联动、奖惩责任等一整套机制,形成了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作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调处机制;二是建立完善了“党委书记大接访”制度。今年北京奥运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活动相继召开,稳定工作非常重要。我镇及时部署了党委书记大接访工作,以“四下降、一提高” 为重点(突出信访总量下降、突出重信重访下降、突出非正常上访下降、突出群体性事件下降、突出息诉息访率提高),做到“四个”集中解决(集中解决一批容易引发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众性事件的矛盾及苗头隐患;集中解决一批长期积压的重信重访案件;集中解决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集中解决一批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信访总量和矛盾纠纷),大接访工作中,镇领导坚持每日带班接待信访群众,依法按照政策妥善解决各类信访问题,积极帮助群众克服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统筹兼顾群众的利益诉求,在协调利益关系中化解和预防矛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三是完善落实领导包案、限时办结制度,我们对排查出的30余件重大信访案件落实 包案责任,实行领导包案,对各类信访事项,明确要求“交必办、办必果、果必报”,有力促进了信访事项的案结事了,针对具体案件,包案领导认真负责地做好信访问题的事实认定工作,并查找相关政策依据,提出解决办法;对信访人,做好信访人的思想工作,理顺情绪,将其稳控在当地,通过不懈努力,圆满解决了信访案件,真正做到了“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

四、开展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工作

深入排查整治农村治安混乱地区,推进农村平安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实现农村治安状况全面好转的重要举措。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我镇排查整治农村治安混乱地区、深入推进农村平安建设工作,由综治办牵头,司法、民政、武装、妇联等配合,各包村领导、干部认真做好排查整治工作,确保我镇的和谐稳定。今年由于城市建设,征地拆迁、环境治理等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结合各项中心工作,我们逐村认真进行排查整治,通过排查,存在以下问题:辖区开展拆除违章建筑工作过程中部分村民上访;因享受不上城市低保部分村民上访。针对排查出的这些问题,我们坚持边排查边整治,由包村领导包点督办,做到局面不改、人员不撤、工作不停,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由于工作落实,我镇没有出现治安混乱的地区。

五、认真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整治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是青少年集中学习和日常活动的地方,为社会各界和千家万户所关注。我镇辖区有东塔学校、宋桥小学两所学校,镇党委、政府切实将维护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纳入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之中,周密安排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排查整治工作,5月底,镇综治委对辖区两所学校周边治安,进行了专项检查,重点对学校周边的治安乱点、商店等场所进行摸排,进行自查自纠,确保了学校周边的安全与稳定。

六、开展专项工作 维护辖区和谐 在“平安铁路示范路段”工作中,年初,制定了工作计划,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同黎民、宋桥、东塔、果园、新园、园艺等六个村签定了平安铁路创建工作责任书,各村完善铁路沿线护路组织和义务护路队,完善工作制度,做到责任到人,职责明确,确保铁路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对铁路沿线的养殖大户、五残人员、重点人员进行了全面普查,通过普查,共有养殖大户503户、五残人员341人、重点人员34名;对这些人员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并重点对他们进行有关铁路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爱路护路的意识,并通过他们,使爱路护路行动在广大群众中蔚然成风,从而达到创建“平安铁路”的目的。

禁毒工作中,通过深入细致的走访、调查,我镇辖区共有吸毒人员25人,其中涉及7个行政村。我们坚持“四禁”并举、堵源截流的工作方针,加强对吸毒人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对吸毒者发现一个强制戒毒一个,以维护和谐的社会环境。6月份,结合禁毒宣传月,我们制作2条宣传横幅在黎明、宋桥等主要路口悬挂,同时,散发禁毒宣传材料200余份,营造了浓厚的禁毒工作氛围。

反邪教工作中,成立东塔镇安全防范工作领导小组,并与各村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建立健全了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组织,大力开展“无邪教村庄”创建活动,通过“无邪教村庄”建设,促进各村健全防邪工作机制,落实防邪工作措施,随着奥运会、自治区五十大庆等重大活动的日益临近,为有效防范、及时打击邪教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我镇在辖区范围开展了防范“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干扰破坏奥运会的专项宣传活动,印发宣传材料,教育广大群众进一步增强防范意识,为成功举办奥运会、自治区五十大庆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工作方针,全面深入细致的做好情报信息、阵地控制、重点人监控和防范处置等工作,坚决防范和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防范和处置“法轮功”等邪教组织进行捣乱破坏活动,实现“五不发 生、两个确保”的目标,并随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情况,做到“有事报情况、无事报平安”,切实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确保辖区社会政治稳定,通过扎实工作,现我镇辖区无邪教组织。

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针对辖区外来人员多,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我镇对辖区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进行了全面集中普查,共登记外来人员524人,办证524人,出租房屋247间,对外来人员建档立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通过管理,杜绝治安隐患,有力地维护了辖区稳定。

继续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回访工作,我们对辖区2004年以来的35名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了排查、回访,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预防他们重新犯罪,以确保社会稳定。

七、深入排查矛盾纠纷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为及时有效化解和防止矛盾纠纷,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我镇成立了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各项制度。今年长枣生态园区、千户农宅建设等征地拆迁工作涉及我镇,综治各项工作都围绕这一中心工作展开,全市总共2000多拆迁户中,我镇负责拆迁的有1600余户,在拆迁过程中,为使大量的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镇上每月对辖区进行两次矛盾纠纷排查,各村每周进行一次排查,采取“四定”、“三排”的工作方法,实行“零”报告工作制度,针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我们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多种手段、协同作战”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镇、村、队三级调解网络作用,早介入、早发现、早调处,做到“有事报情况,无事报平安”,依法妥善化解拆迁中各类矛盾纠纷,在规定期限内圆满地完成了拆迁工作;同时,在特护期,对个别上访老户和重点人员,实行领导包案,严格落实责任,专人负责,积极做好思想稳定工作,采取了“人盯人”等有力措施,利用思想疏导、有理解决等方式,着重解决集体访、越级访、重复访问题,坚决把可能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稳控在当地,有力维护了特护 期的安全稳定,有效遏制了进京赴自治区非正常上访事件的发生,今年以来,我镇未出现进京赴自治区非正常上访事件。截止目前,我镇共调解各类民事纠纷108起,有效地维护了辖区社会稳定。

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在广大农村地区主要依靠义务巡逻员,力量有点薄弱,刑事发案中三类可防性案件发案比例较大,广大群众的防范意识还有待提高。

2、今年由于城市建设,征地拆迁、环境治理、拆除违章建筑等工作任务涉及我镇辖区,在工作过程中,部分村民进行上访,对此,要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九、2009年重点工作

1、继续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配合党委、政府顺利完成今年的各项中心工作。

2、进一步规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工作机制,落实责任机制和奖惩激励机制。分半年、全年对各村综治第一责任人履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进行考核,同全年双文明考核直接挂钩,确保领导责任制落到实处。

3、继续深入开展“平安铁路示范路段”创建活动。健全铁路沿线各村护路组织和义务护路队,完善工作制度,做到责任到人,职责明确,确保无铁路行车重大事故、无群体上访冲击铁路拦车断道等恶性案件、无哄抢铁路运输物资事件发生、无拆盗铁路设施器材等违法犯罪活动。

4、切实加强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坚持“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工作职责法制化”的工作原则,认真落实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和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帮教工作措施,发挥帮教工作组的力量,积极参与安置帮教工作,提高安置帮教工作成效,从而预防和降低重新犯罪。

5、大力开展“无邪教村庄”创建活动,通过“无邪教村庄”建设,促进各村健全防邪工作机制,落实防邪工作措施,确保辖区社会政治稳定。

6、加强法制宣传,推进依法治镇进程。以民风民俗教育活动为载体,做好“五五”普法宣传工作,把与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产和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放在突出位置,使普法工作向纵深发展,全民法制观念进一步提高。

总之,我镇的综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辖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我镇将一如既往的落实各项工作措施,使综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社会保障局2008年综合治理总结 篇5

关于2005年全县社会保险工作基本情况和2008年工作思路的报告

——2008年1月6日在县保险委员会成员会议上的讲话

(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

各位领导:

[范文搜网-http://]现在,由我代表县社会保险委员会作2005年全县社会保障工作基本情况及2008年社会保险工作思路的报告,并请在座的各位领导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2005年全县社会保险工基本情况

2005年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衔接好“十一五”发展承前启后的一年。一年来,我县保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指导下,在全县各有关部门、单位的支持、配合下,按照年初的部署安排,突出重难点,找准切入点,把握结合点,以点带面,全面作好了各项工作。

(一)、团结拼搏,奋力开拓,各项目标任务取得新成绩。

1、全县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工作成果得到巩固和完善。全年共为2470名(净增参保人员201人)参保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2301万元,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养老金实收2357万元,当年结余-64万元,累计结余1790万元,基金支付能力达到9.1个月。

2、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稳中求进。全年应拨付机关事业养老金2865万元,实际拨付2865万元,养老金发放率100。不断完善基础管理工作,无挤占、挪用基金现象发生。实际收缴机关事业保险金2717万元,当年结余—204万元,累计结余1070万元。对参险单位的缴费基数核定、缴费情况、养老金发放情况等进行了书面稽核,稽核面达到了100,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工作目标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止年底,我县机关事业参保人数已达6934人。比上年净增-18人。

3、工伤保险工作的开展顺利。工伤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职工达到了10175人,完成市年计划的144.5。深入省直单位和企业宣传工伤保险政策,不断提高他们的参险缴费意识,新增1156人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全年共收取工伤保险基金46万元,;全年共支付工伤保险基金21万元;当年结余25万元,累计结余142万元。严格执行《工伤保险业务规程》,不断规范我县的工伤保险业务,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微机管理。对发生工伤事故的参保人发生的药费严格进行审核,层层把关,防止了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工伤基金的正确使用。

4、失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年新增参保人数人,完成市计划1,企业参保率达。到10月止,全县参保人数达9025人。全年应征缴失业金万元,实缴231.57万元,完成计划的。比上净增75.41万元,当年结余174.9万元,累计结余752.19万元。应清欠万元,实际完成万元,完成计划的。严把失业金发放关,按照规定共为1570名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基金39.92万元,失业保险金发放率达到了100。

社会保障局2008年综合治理总结 篇6

根据《株洲市第十四批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实施方案》(株纠办发[2008]4号)文件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紧紧围绕 “两型社会”建设和环境建设年活动,按照建设“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机关的要求,坚持“以评促纠、以纠促建、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方针,切实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风,努力营造规范有序的劳动保障服务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推动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行风评议工作的领导,局里成立政风行风评议工作领导小组,党组书记、局长周汉林同志任组长,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周光耀、纪检组长戴乐元同志任副组长,李国华、刘泽贵、段晓茅、贺湘原、张蔚、厉鸣、蔡平、徐争雄、陈志鸿、徐湘等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戴乐元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马先进、唐琳、田智思同志任副主任,局机关各科室科长、各二级处综合科长、局直属独立单位的负责人为办公室成员。办公室负责行风评议的日常工作。行风评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局监察室(联系电话:8681523)。

三、工作目标

这次行风评议活动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行评工作实现“三个转变”,达到“三个提高”,促进“三个好转”,树立劳动保障部门的良好形象。

1、实现“三个转变”。即转变思想观念,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全心全意为民服务上来;转变服务方式,要以老百姓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转变机关作风,要增强公仆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面向群众转变干部作风。

2、达到“三个提高”。第一,提高服务意识。第二,提高办事效率。第三,提高办事质量。

3、促进“三个好转”。一是促进干部素质的明显好转。二是促进机关效能明显好转。三是促进机关形象明显好转。

四、评议对象和评议内容

(一)评议对象: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其中医疗保险处为重点评议单位)。

(二)评议内容:主要是依法履行职责、公正执法、政务公开、服务态度、清正廉洁等情况。核心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 高行政效能。

五、评议步骤和方法

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分为宣传发动、征求意见、组织讲评、整改建制、测评考核验收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4月份)。

1、建立工作机构。为加强对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领导,各单位(科室)要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明确专人负责,主要负责同志必须亲自抓。

2、制定实施方案。各单位(科室)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政风行风评议《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3、做好动员。主要任务是安排部署评议工作。局里将在4月30日前召开全局系统干部职工动员大会,各单位(科室)也要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动员。

5、设立政风行风投诉电话和投诉电子信箱,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二阶段:征求意见阶段(5-7月份)。

1、由局纪检监察部门牵头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新闻媒体代表、行风监督员以及我局系统的服务对象等进行座谈,通报工作,反馈情况,认真听取他们对劳动保障系统的意见和建议。

2、积极开展明查暗访工作,行风监督员、新闻媒体和纪检监察人员不定期进行明查暗访,查找工作和内部管理中的问题,收集各有关单位和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局属各单位(科室)也要根据自身实际,采取深入到服务单位进行走访,邀请行风监督员、服务对象等各界代表座谈以及向社会各界发放征求意见函等形式,征求社会各界对本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3、各单位(科室)要通过调查走访、召开座谈会、发征求意见函等形式广泛地征求意见,并按照局党组提出的“五四三二一”的工作标准认真进行自查。各单位(科室)要切实找准本单位(科室)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将征求到的意见、建议以及本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类,于7月中旬前报局监察室。

第三阶段:组织讲评阶段(8月份)。

在完成自查自纠和行评代表调查的基础上,各单位(科室)针对本单位存在的问题,组织召开讲评会。局里也将组织全局系统的讲评。

第四阶段:整改建制阶段(9月份)。

各单位(科室)要针对通过自查自纠以及社会各界投诉所发现的问题、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剖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认真进行整改,并向局监察室报告整改结果。暂时不能解决到位的问题,要说明情况,提出整改方案和整改期限。

第五阶段:测评考核验收阶段(10月份)。

各单位(科室)要在认真完成行评各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做好行评总结工作,迎接市里的考核验收。

六、评议要求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开展行风评议,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政效能建设。要克服和纠正行风评议是“鸡蛋里挑骨头”,“问题找的越多,个人和单位形象越差”的错误认识,变“要我评”为“我要评”,增强评议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根据行风评议的内容、步骤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要专题研究,对存在的问题不护短、不遮丑,对整改情况要进行督查。

(二)注重实效,不走过场。行风评议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在评议过程中,一定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不做表面文章。评议工作要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结合,与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素质相结合,与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和监督制约机制相结合,与各项业务工作相结合,做到同研究、同考核、同奖惩。

社会保障局2008年综合治理总结 篇7

关键词:奥运会,经济社会,影响

实现环境负荷与GDP之间的“脱钩” (无论GDP怎样增长, 环境负荷也不会上升) , 使废水、SO2和工业固废的排放量基本稳定, 废水、S O2和工业固废的排放生产率就必须提高到G D P的增长速

固废产生生产率需要达到109885.13元/吨。由于江苏省还处于快速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当中, 要在2010年前大幅度地提高排放生产率恐怕是不现实的。

情境3:现实模式

对照当前模式和理想模式, 江苏省2007年~2015年经济发展的适宜模式应是, 经济继续保持历史增长趋势, 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同时在未来几年大幅度地提高废水、S O2和工业固废的排放生产率, 实现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3.8%, 为2015年后减少环境负荷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 2015年的废水排放生产率将变为1307.30元/吨, 废水排放量为68.62亿吨。

在这种模式中, 废水排放量有些增长, 但随着经苏省经济实力增强, 加大末端治理力度, 仍有望提高水环境质量。S O2排放生产率实现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5.85%, 2015年江苏省S O2排放总量将达到150.11万吨。工业固废产生生产率实现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3.5%, 这样, 2015年江苏省工业固废生产率和产生总量将达到91377.09元/吨和9816.95万吨。

四、结论

从上述结果可得, 江苏省废水、二氧化硫和工业固废的生产率增长速度分别为11.41%、12.87%和8.12%, 都明显低于GDP的增长速度1 5.8 5%。说明, 随着G D P的高速增长, 江苏省环境负荷会逐年上升, 生态环境压力会越来越大。江苏省未来经济发展越快, 其生态系统所面临的问题就会越严重。尤其是工业固废的生产率增长速度和G D P的增长速度差距比较大, 表明将来江苏省工业固废产生量的增长速度会明显高于其它环境污染物。江苏省到2015年经济上可以实现预定的GDP战略目标, 但导致环境损害的代价有可能是无法承受的。废水产生量将是2006年1.4倍, 排放量还呈快速增长趋势。到2015年, 二氧化硫排放量将是2006年1.27倍, 空气污染治理压力巨大;固废产生量将是2006年的1.5倍, 固废处理投入需求将需迅速增长。如果废水、SO2和工业固废的排放生产率增长速度都能提高到G D P的增长速度1 5.8 5%, 环境负荷与G D P之间“脱钩”, 污染物的排放量将会明显减少, 到2015年, 废水排放量从72.13亿吨降低到58.43亿吨。SO2和工业固废的排放量分别从168.44万吨和9816.95万吨减少到150.11万吨和8163.47万吨。如果江苏省改变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 走可持续发展经济之路, 快速提高生态效率,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 才能降低环境污染物的排放, 减轻环境压力, 改善生态环境的质量, 否则, 目前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将难以保持。

参考文献:

[3]诸大建邱寿丰:我国生态效率指标设计及其应用.科学管理研究, 2007, (1) :20~24

[4]邱寿丰:循环经济规划的生态效率方法——上海为例:[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 2007:120~126

王东升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一、北京奥运会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北京申奥成功预示着北京地区的社会经济可能以举办奥运会为契机获得更快的发展。2008年奥运会将对北京的社会经济产生以下主要影响:

1. 积极影响

(1) 将促进北京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申办奥运会的成功将带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直接拉动经济的增长。我国为举办奥运会的总投资将达到350亿美元, 而国家的投资又会带动民间的投资, 最终转化为首都经济增长的动力。 (举办奥运会的直接经济效益) 国际奥委会给奥运组委会近年来, 由于国际奥委会营销计划的成功实施, 分配给奥运会组委会的份额十分可观, 一般占到组委会预算的60%, 给我国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 (间接经济效益) 奥运会举行还将刺激消费需求, 我国将新建或者完善一批体育设施以及城市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 这些大规模的需求将对北京的建筑、通讯等行业产生推动作用, 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2) 将有助于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举办奥运会对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有直接影响。筹备奥运会一般需要将近8年, 要兴建各种体育场馆、交通设施、通讯、服务等设施, 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随着奥运会的到来, 各种服务性部门的工作量也大为增加。以往奥运会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举办国尤其是主办城市的就业压力。据专家估算, 北京奥运会将会带来200万个就业机会。

(3) 将推动北京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举办奥运会加快了承办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非货物贸易行业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2008奥运行动规划明确提出了要加速北京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特别是鼓励非货物贸易行业的发展。举办奥运会导致国际间大量的人员流动、技术传播和资金转移, 这与服务业中的建筑、运输、旅游、金融保险、通讯广播等产业领域将产生密切的联系, 带动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

(4) 举办奥运会还为我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提供了难得的机会。由于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后, 国际形象得到极大改善。随之而来的是进出口贸易扩大, 经济、技术交流加速发展, 国际信用评价部门对我国的信用评价指数也相应提高。

(5) 举办奥运会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大量围绕申办和举办奥运会, 以爱国主义、首都意识、集体荣誉为中心的宣传工作, 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全体市民爱国家爱北京的热情, 在形成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奋发进取的工作精神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等方面创造新局面。此外, 举办奥运会对于促进北京文化事业的发展, 在世界面前树立北京文明开放团结的现代化国际都市形象, 以及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2. 负面影响

(1) 奥运主办城市将别的地方的投资吸引过来, 可能加大地区经济发展的失衡

在经济学中, 机会成本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简单而言, 机会成本是指把一种资源用在某种用途上之后, 由于资源的独占性, 那么本来可以把这种资源用在其他用途上可能产生的最大收益也就是该项资源的机会成本。诚然, 把数千亿资金用于奥运场馆的建设、北京基础设施的开发等等能够产生一定的收益, 但是如果把这些资金用于农村义务教育、西部大开发、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用途的话, 对于整体国民经济而言所带来的回报会不会更大一些呢?

政府刚刚提出西部大开发, 这两年的投资正开始向西部倾斜, 现在北京办奥运, 一下投资2800亿, 等于说又来了一个东部大开发, 那么怎样体现出对西部的倾斜?如果东西部同时倾斜, 政府有这么大的财力吗?另外, 对上海这样与北京直接竞争的城市来说, 北京的城市发展是否会影响到未来上海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呢?

(2) 在奥运会闭幕以后, 有一些为奥运会建设的场馆和设施, 利用率会降低。

在对历届奥运会的回顾中, 人们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 即一旦奥运会结束之后, 举办城市或者举办国往往会陷入一定程度的衰退。这就是所谓奥运的“低谷效应”。这一效应所产生的机理大概是, 在奥运期间, 由于投资的大幅增加, 引起了总需求的增加和就业增长, 从而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一旦奥运投资周期结束之后, 投资将会发生萎缩, 奥运场馆和设施将发生一定程度的闲置, 旅游收入有所下降, 失业人数将重新攀升, 从而对奥运会举办国的经济造成明显的负面冲击。2000年奥运会后悉尼就陷入了长时间的衰退, 即使现在都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

(3) 奥运会场馆大量的增加以后,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 也是这样, 会造成通货膨胀。

在宏观经济学中, 有一个术语叫做“挤出效应”。这种效应是指, 公共投资的增加将引起市场利率的上升, 造成私人投资成本上升, 因而最终导致私人投资的减少。也就是说, 公共投资对于私人投资具有挤出效应。由于中央银行对于通货膨胀有着天生的恐惧, 那么货币供应量很难随着政府开支的增加而保持同步增加, 因此利率的上升似乎就难以避免, 最终奥运投资就会对私人投资水平产生负面冲击。

“马太效应”是社会学中一个非常著名的效应, 这是指富者越富, 贫者越贫这种两极分化现象。实际上, 奥运会的召开将在中国的城市之间产生马太效应。毋庸讳言, 北京肯定是从2008年奥运会中获益最大的城市。但是北京相对于中国其他城市而言, 所获得的城建投资和优惠政策已经够多了。由于政府预算有限, 政府增加对北京的投资, 就意味着其他城市所获得的投资将相应减少, 这对于其他城市来说, 是否意味着不公平呢?

二、确保北京奥运会获得预期经济效益的措施。

1. 创造多种筹资渠道

2008年奥运会应当采取多渠道筹集奥运资金。政府主要投资于具有长远影响的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设施的建设, 而在政府的指导下, 企业主要投资于短期内即可获得经济效益项目的开发。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政府的资金压力, 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城市的均衡发展。警惕以奥运名义进行盲目的投资, 造成奥运会之后的投资急剧减少, 对经济发展产生冲击。在资本市场上, 要重视对传统融资方式的研究, 争取将其同金融创新结合起来, 如发行长期建设债券、组建项目企业上市、筹集风险金等。积极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参与奥运项目的建设, 减轻政府的压力。在其他融资手段中, 体育彩票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发展体育事业的资金的主要来源。从2002年开始体育彩票每年已经增发10亿元的彩票额度, 其公益金专用于奥运会筹备工作, 以保证奥运期间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

2. 做好长远规划

要合理建设场馆, 保证奥运会后的场馆再利用, 避免浪费。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历届奥运会投资较多的一次, 对这些场馆的建设进行长远的规划就显得极为重要。我们可以借鉴悉尼奥运会的经验对奥运设施进行合理地布局, 把举办奥运会和奥运会后的利用结合起来。体育场馆建设结合住宅建设一并考虑, 使其成为市民的健身场所而得到进一步利用, 同时开发的住宅区也可以因此增值。对新建的体育场可以进行住宅配套设置, 建设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设施, 使体育场馆社会化, 向“商贸体育场”的形态发展。体育场馆转化为举办其他活动的场所, 在体育、休闲、文化、展览、商业等各方面加以利用。目前北京在建的场馆中,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馆等在赛后均可以用作学校的体育设施加以利用, 而投资改建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的展馆在赛后仍然可以用作大型展览场所。

3.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要引导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避免会后经济低潮, 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北京市的工业结构调整, 将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企业逐步从第二产业中退出来, 取而代之的是高新技术企业、方便人民生活的都市型工业企业和大企业集团的总部及研发销售中心。同时要积极发展能够体现北京地区资源优势和特点的旅基于成本一效益分析的奥运经济影响预测研究游、金融、信息、会展、文化、体育、餐饮、商业、宾馆、房地产、交通运输等非货物贸易行业, 从而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三、结论

需要指出的是, 奥运经济虽然能带来服务业需求在一定时期的高速增长, 但并不是长期的。因此, 对于政府来说, 要提前预防, 严格控制, 采取各种方法阻止企业进入的盲目性, 避免竞争能力较差的企业无序地进入;对于企业来说, 要通过风险评估对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进行定位, 从提高自身的能力做起, 在公平合理的市场经济秩序下进行发展, 同时加强自律, 避免盲目扩大规模、恶性竞争等有损行业发展的行为发生。

参考文献

[1]宋光春:《2008年奥运会对我国经济及大众体育需求的影响》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上一篇:防范台风的通知下一篇:香飘十里瓜果园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