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的话题作文

2024-07-19

描写的话题作文(共16篇)

描写的话题作文 篇1

你们好!

你们最近身体好吗?不管怎样说,我也要谢谢你们。在我们放假的日子里,路上车水马龙,游人如织,但你们还要上班,维持社会的治安稳定,指挥交通的畅顺……叔叔、阿姨,我想冒昧的问你们一句:圣诞节、元旦节、春节,可不可以陪陪我们呀?我想,你们肯定会对我们说:“对不起,因为我们肩负人民交给我们的神圣责任,我们要确保社会治安的稳定,我们要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我们不能擅离职守,我们不能陪你们。”对,我很了解你们,但是,你们能不能抽点时间陪我们,哪怕是一个小时。

叔叔、阿姨,你们日日夜夜的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医病治病、把病危患者从死神哪里抢救回来…..你们真的很伟大,我爱你们。

还有哪些市容市貌的“化妆师”阿姨、叔叔们,你们每天在我们上班、上学前就把我们的大家园、街道装扮靓丽,你们用辛勤的汗水,换取我们舒适的生活环境,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还有支持“环保主义者”的叔叔、阿姨,你们利用业余时间,到处去宣传环保,宣传节约用水、用电等,你们无时无刻,通过各种渠道提醒我们,你们辛苦了,也谢谢你们……

啊!叔叔、阿姨,你们付出的辛的汗水,我们永永远远都不会忘记的。来,让我们一起过一起分享一个愉快的圣诞节吧!衷心祝愿大家新年快乐,家庭幸福!

敬祝

描写的话题作文 篇2

一.揭示象征含义, 进行创新思维

对于话题作文中提到的事物要借助想象的力量, 挖掘事物的象征意义, 赋予特殊的内涵, 可以获得立意上的创新。

例如, 以“桥”为话题的作文, 可以从桥本身的作用出发, 揭示其中的许多象征意义。桥, 是绝处逢生的一条通道, 当你要摆脱困境, 度过灾难, 你一定期望眼前有一座能使你峰回路转, 顿入光明之地的桥。从这点出发, 就可挖掘出“桥”的许多象征性的特殊内涵:母亲是桥, 她是赋予我们生命的桥。父亲是桥, 他是培养教育我们, 使我们形成高尚人格的桥。老师是桥, 他们指导我们摆脱愚昧和无知, 不断地追求科学知识, 实现远大理想的奉献之桥。朋友是桥, 是一座用世界上最可贵的感情筑起的友谊之桥。自己也是桥, 是一座特殊的桥, 独立桥, 透析和反省自我的桥。还可以揭示许多:“心桥”, “智慧的桥”, “命运的桥等”。

二.拓展思维领域, 进行多角度创新思考

面对一个作文话题, 思维不能只走一条路, 要呈“辐射”状态展开思维, 即从事物的每一个方面, 每一个特点, 甚至每一个因素出发, 展开思考、联想, 这样一条思维射线的落点, 就可能产生新的立意。

例如, 以“树”为话题展开思考。从种类方面想, 有松树、柏树、柳树、白杨树等。就白杨树而言, 可从形体方面想, 她高而挺拔, 迎风搏斗, 不屈不挠, 形如边防战士, 毫无怨言的坚守在边境上, 站岗、放哨。这就是一个新的立意。从长势看, 他枝枝叶叶向上, 紧紧围拢, 这不象征了各族人民大团结的精神吗?由此可以引出一个观点:团结就是力量。

这种思路, 是从事物的各个方面展开思考, 多一条思维的射线就多出了一条立意。

三.展开联想, 进行创新思考

这种创意思考, 不直接从事物本身去想, 而是通过联想找到与原事物相关的事, 这些相关的事都以原事物为圆心, 写作时, 在外围圈上任找一个点展开来想, 就可能产生新意。

如以“墙”为话题写作文。我们先找到许多与墙有关联的事物, 例如睹墙忆事, 可以回溯历史;托墙思人, 可写亲友挚情;托墙寓意, 可以抒发生活激情;借墙说理, 可以阐述事物真谛;可表现长幼间观念的差距, 描述同辈间感情的隔膜等。这样去想, 思维就开阔了, 立意的层面会多起来。

四.突破局限, 进行创新思考

对于有些话题要突破局限, 用新的观念去审视它, 阐述出新义。如以“路”为话题写文章, 要写出新意, 关键在如何看“路”写自然之路容易雷同, 如果突破局限去想, 可以写“一条充满孤独之情的夜归路”“爱心资助的求学路”“羞愧与希望交织的复读路”“榜上无名的脚下路”等。还可以再拓一步去想, 由“就业之路”表述调整心态再就业并不难的道理;由“泥泞路”阐述“平路脚印浅, 泥泞脚印深”的人生感悟;由“跌过跤的一段路”比喻“走出人生挫折”等。

五.反向立意, 进行创新思考

面对一道作文题, 人们通常都是顺着题目的意思去写, 顺着命题人的意图去写, 这是一种求同思维, 难以出新。其实可以发挥求异思维, 反着命题人的意图去写, 只要言之成理, 就应该肯定。例如以“雪”为话题来写作, 若从正面思考可赞美它的洁白、纯净等。若从反面去写, 可批判它的虚伪, 掩盖了污泥浊水, 粉饰了虚假的现状;也可以批判它的冷酷无情等。

创新求异要遵循一条原则, 就是合情成理。不是所有的命题都可以逆反去想, 有的已是一条公理, 表述又很确定, 就不能为求异出新而去否定。

如何缩小话题作文的话题 篇3

一、缩小外延使之具体

所谓外延,就是概念的范围。缩小话题外延就是在话题前面加上一定的修饰语,从范围、对象、内容、时间、地点、性质等方面进行限制,以增加内涵而达到缩小外延,使写作内容变得具体、明确。

在添加一些限制性成分后,文章选材、主题或中心论点的指向会更加明确和集中,极便于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而有机展开。如话题为“诚信”,那么考生可以根据题目要求和自己的写作需要,在它的前面分别加上一些定语,就使话题变成了下面一些文题:“爸爸的诚信”、“一位卖鞋老板的诚信”、“一个农民工的诚信”等。如此对话题进行限制,它的外延就缩小了不少,写作内容也明确了许多,考生也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应用示范:生活中我们见过多种形状、多种色彩、多种质地的绳,长的、短的、粗的、细的,有形的、无形的……假如此时在你面前放着一根绳,你会想到什么?请以“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缩小话题外延:

绳——一根绳——-根细绳——一根栓在木桩上即将断裂的细绳。

绳——一根绳——一根粗绳——一根挂在悬崖上摇摇晃晃的粗绳。

绳——根绳——根长绳——一根牵在孩子手中悠悠荡荡的长绳。

绳——根打了套结的绳——一根挂在高高的绞刑架上的绳。

绳——根无形的绳——一根在我心灵上打了一个死结的绳。

二、扩展话题使之成句

即将话题扩展成一句话,从而使话题的范围具体、清晰。如高考满分作文《诚信不可抛》《诚信归去来》《丢弃“诚信”之后》《诚信无价》等,就是如此。又如作文的话题是“战胜脆弱”。这一话题采用缩小话题外延法并不奏效,然而使用扩充话题成句法来化小却十分合适。如可将话题扩充为“战胜脆弱才能有所成就”、“我是这样战胜脆弱的”、“战胜脆弱对我尤为重要”等等。把话题扩充为一句话,话题的内容范围就变得更具体、更明确,有利于从小处、实处打开我们的思路,进而“大题小作”,“虚题实作”。

三、多点设问使之化小

所谓多点设问话题就是围绕话题进行多方面的设问、自答,从而缩小写作范围、开通写作思路的一种有效方法。

如作文的话题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该话题使用上述两种方法来化小显然不行,但当其采用多方设问话题法时,就可以这样来化小:为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看问题的标准、角度不同),何种原因造成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人们的出身、地位、经历、受教育的程度不一样),如何看待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一些文学作品本身所蕴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经过对话题作如此多方面的设问和自答,写作内容的范围就逐步地得到了缩小,写作思路也逐渐地明朗起来,最终即可实现话题化小的目的。

应用示范:请以“压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好这篇文章要善于“以问领写”:“什么可以构成压力?”“有没有压力?”“压力来自何方?”“压力带来什么?”“怎样对待压力?”等等,然后自己同答这些问题,从这些回答中选择一二来写文章,达到“化大为小”的目的。例如,可以写压力来自过重负担,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责任感;可以写压力的从无到有,也可以写压力的从有到无;可以写压力来自外界,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自身等等。要选择其中一个来写,不要贪多,否则会造成东拉西扯,空谈漫议。

四、多角度梳理使之细化

因为题目或者材料往往不是单义的,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梳理出多个小的话题,使大话题进一步细化。比如高考作文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经过认真梳理,就会发现这个话题包含了一个“四维结构”:一维是感情性质,即亲近与疏远;二维是认知性质,即正确深刻与错误肤浅;三维是对待方式,即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四维是情知方向,即由情到知与由知到情。再综合这四个维度,从“认识事物的角度”可以得到如下八个小话题:“认识事物时”,“感情上的亲近造成对事物认知的正确或深刻/错误或肤浅”;“感情上的疏远造成对事物认知的正确或深刻/错误或肤浅”;“对事物认知的正确或深刻造成感情上的亲近/疏远”;“对事物认知的错误或肤浅造成感上的亲近/疏远”等,反之,从处理问题的角度考虑,又可以类推出另外八个小话题。

描写外公的话题作文 篇4

暑假里的一天,我去外公家玩的时候,只见一位戴着眼镜、系着领带、手里提着公文包的叔叔急急忙忙地走了过了。他一看见外公就很有礼貌的问:“老先生,打扰一下,请问这附近有没有洗手间?”外公听了,就指了指门前的水槽说:“就在这儿洗吧,我这里也有肥皂。”这位叔叔听了着驴唇不对马嘴的回答,就说了一声“打扰了,谢谢”,就匆匆的走了。外公看着那个人远去的背影,生气的说:“那人也真是的,他明明要洗手,这里有现成的不洗,非要去找什么洗手间。”……

由于外公的落伍,在生活中经常会闹出类似的笑话。

描写良心的话题作文 篇5

这件事发生在公交车上,我正要去补习。那时,我正坐在司机后的座位。不一会儿,先后上来了一对残疾父子,他俩都架着拐杖。我坐在那儿,心里不知道是该不该让座。这时,一位大叔站起来给其中一个让座。而别人却无动于衷。我“刷”一声站了起来,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似乎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就这样,我极其轻松地让了座。我拽了拽他的衣袖说:“叔叔来这儿坐吧!”他说了声“谢谢”吃力地坐下了。

又没一会儿,上来了一个老爷爷,他花白的头发,挂着拐杖,牙齿都快掉光了。可是没有一个人给他让座,有的甚至连看也不看一眼。售票员喊道:“有谁给大伯让座。”一声声在车厢中回荡着,没有人给让座。这时售票员阿姨正准备将自己的座位给老爷爷时,却发现座位已被一个剃光头的青年占住了。她虎着脸说:“起来!”“起不起来用你管!”他毫不在乎地说。“我再说一次,你起还是不起!”售票员阿姨愤怒地说。司机将车停下不再走了,说:“不起的话,车就不走!”他知趣地起来了。

这件事情让我很难过,中华传统美德流传了这么久,却在这个所谓和谐社会中一点点消失。中央领导说过和谐社会竟然是这样的。

描写秋天的话题作文 篇6

校园是美丽的,是丰富的。

秋天,常是我的校园最美丽的时候。桂花树的树冠里绿色中点缀着一簇簇金黄色,好似碧绿的河水里,有几艘金灿灿的小船,划着桨向前前进!银杏的“小扇子”,翠绿中泛着一点金黄,一阵微风吹来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银杏树摇着扇子为自己扇风。你还热吗?哦!好吧,你扇你的,唉!我管不了。我踩着地上的树叶,发出“嚓!嚓!”的响声。“卟――”一声,鸟儿翅膀发出的声音,呀!这是要去干什么?这么着急。行健亭旁的小水塘,平静无声,小鸟们在一起窃窃私语,叽叽喳喳说,秋天好凉快呀!风在我耳边掠过,我脸上凉凉的,太舒服了。石头旁的假山上有小蜘蛛织的网,小蜘蛛蹲在旁边等着猎物“上网”。邻居家的小蜘蛛也在等。枫叶还是那绿色的,它们打开双手,东张张,西望望,无事可做。风吹来摇摇欲坠。

好生动的一幅画啊!

对初中话题作文的指导 篇7

对作文屡见不鲜。如今这种形式被引入中考, 对于很多习惯了命题、半命题和给材料作文的初中生来说, 无疑是初多学生头疼的事一个不小的冲击。, 如今又加深了难作文本来就是令许中度更成, 了他们的一块心病更令许多学生摸不着。其实门路, , 话题作文话文孟桂/作性材文的、谋并命篇不题、可形布怕式局。。、这学修是生改一在的种审过张题程扬、中取学, 材呈生、个选现题培出个性的差异和色彩。这种个性化命作题不为写, 同作出和文的感的个人根性至本化深目文的的章力是, 量主也。观就赞意有可识了夫的培与众认文写养。那么好话题, 作文呢?作为教师, 现以下面题目为该怎样指导学生的一例, 介绍、要吃透材料几种简单易行, 的方法。根据命题意图指确立观点话题作文的材料具有双重作用, 导它示的既语某。些是话意话题图题材的, 如料对引中作语总, 文又是范是隐围对含与作着立文命意的题的提者

某种限定等。审题时, 首先就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

并据此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读懂话题材料, 不仅与能否确立正确观点有关, 还与能否抓住关键问题构思文章, 使文章的立意与表达的角度符合命题要求有关。如果抓不准材料中的关键问题, 作文就难免或浅或偏。话题的文字总是很简短。但尽管这样, 对话题也一定要看清, 想清, 否则也有偏出去的可能

二、要拟一个靓丽的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 是让人一见钟情的因子, 也提供给读者窥视文章内容的独特视角。命题者总是提供材料, 提出某个话题让学生根据材料, 自拟题目作文, 既考查同学们选择角度确立中心的能力, 又考查同学们的概括表达能力。我认为在拟题时, 标题范围尽量要小, 不能过长。标题要含蓄, 还可以拟一个好题目, 把题目演绎成一个生动的故事, 另外拟题时要善于联想。怎样才能拟好作文的题目让读者从你的题目中看出你的文学素养。1.我们可以引用诗句、格言、警句、符号。2.我们也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3.我们还可以出奇制胜, 别出心裁, 以反胜。4.当然, 我们更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下面教给大家几句拟好作文题目歌诀:文好题一半, 拟题须思量。要使作文好, 佳题不可少。直接最方便, 引用更奇妙。比喻和拟人, 新颖又独到。方法用得好, 读书少不了。

三、构思上要以小见大

认为话题作文比较好写, 是因为命题者在话题中已经提示给写作者许多信息。认为话题作文又不好写, 是因为一般的学生都难以对话题本身进行深度思维, 并最终提炼出有价值的的、富有个性和创新性质的思想。作文缺乏思想, 是当今相当部分初中学生作文的通病。事实上, 并非初中学生没有思想, 而是, 他们在作文中, 没有鲜明的把自己的独特个性化的思想表现出来而已。这有三种情形:一是没有很好地“梳理”自己的思想, 使之鲜明;二是没有“发现”自己所写内容的深层内涵, 使之形成自己的思想;三是表达的技巧不够, 使文不达意, 没有表现出自己的思想。此三种情形, 都是作文构思粗糙、草率所至。话题作文中的话题, 范围一般是非常宽泛的, 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 不可能面面俱到, 把话题中的方方面面都想到、写出,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构思、选材上下功夫, 尽量做到以小见大, 于“一滴水中见世界, 一粒沙里说乾坤”。即最好采用小小说的创作方法, 通过一件事、一个片段、一个瞬间、一个角度或一个细节来反映社会、塑造人物、表现性格。记叙性文体叙述的情节、场面应尽可能细, 议论性文体论证的切入点应尽可能小。不要幻想在六七百字的考场作文里去表现多么宏大的场面, 论述多么全面深刻的道理。即使要表现这些, 也要通过具体细致的描述、形象严密的论证来解决问题, 而不要好大喜功、贪多求全。以小见大的方法可这样操作:首先用前面谈到的“加词法”拟定题目以缩小范围, 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构思、选材, 然后采用最有趣、最能表现题旨的一两件事情进行具体、生动、形象的描写。

四、给文章安上“龙头”、“凤尾”

好的开头有利于表现主题和围绕主题拓展作者的思路, 有利于吸引和引导读者读完全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很重要的。文章有了好的开头, 不仅能带动全篇, 使文章顺利展开, 而且能抓住读者, 引人入胜。古人说的文章的“凤头、猪肚、豹尾”就含有这个意思。与开头一样, 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成功的结尾, 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 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 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选择结尾的方法, 也必须从全局来考虑, 要使记叙的事件完整清楚, 使文章的结构首尾呼应, 以求得更好地表达中心, 达到写作的目的。一篇文章不管怎样开头, 作者都要想到如何更好地表现文章的内容, 怎样顺利地展示文章的主题。当然, 文章有不同的体裁, 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开头结尾的方法, 但文章有法而无定法, 只要加强文学修养并灵活运用, 一定能写出精彩的开头结尾, 给文章增添色彩。

话题作文的十大亮点 篇8

1、文体:千树万树梨花开

话题作文把选择文体的自主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就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充分行使好这一权利,尽情展示才华,张扬个性,打造文体上的亮点。如果你长于思辨,就写议论文;如果你长于叙述,就写记叙文;如果你长于想象,就写小说、童话;如果你长于抒情,就写散文、诗歌。只要是自己最拿手的,甚至可以写成书信、日记、广告、戏剧等。例如,2005年高考中,湖北考生写的小说《破网》、广东考生写的书信《念君清泪如铅水》都是充分发挥文体优势的典范。

2、标题:映日荷花别样红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文章标题要准确、精炼、生动、巧妙,能够留住读者的第一眼。拟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运用修辞,如《风帆指向灯塔》;可以引用名言,如《此时无声胜有声》;可以巧用公式,如《10—1=?》;可以借用流行歌曲,如《星星知我心》。这些题目,新颖优美,富有意蕴,先入为主,一题惊人,给阅卷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3、开头:碧玉妆成一树高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雕饰“凤头”,打好第一枪,可以收到先声夺人之效,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常见的开头方式有:开门见山,点明主旨;特写镜头,勾魂摄魄;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引用名言,言简意赅;运用修辞,展示文采;题记引路,彰显底蕴。例如,2005年全国卷高考作文《寻根》开头:“总有一个目标/让我们欢欣鼓舞/就像扑向火焰的飞蛾/甘心做烈焰的俘虏/摆动着的是你不停的脚步/舞动着的是你美丽的流苏/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谁能辨得清/什么是甜,什么是苦/如果认准了,就义无反顾……”文章以诗作题记开启全篇,富有韵味,新奇,巧妙,令人眼前为之一亮。

4、语言:大珠小珠落玉盘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创造作文个性化的境界,已成为高考作文成功的秘诀。古语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又云:“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这些话都说明了语言文采的重要性。语言上广采博学,遣词造句力求神韵,文笔飞扬多姿,文章就会文采洋溢,处处精彩,光芒耀人。要使语言富有文采,可以巧用诗句,增添典雅之美;可以运用比喻,增添形象之美;可以运用排比,增添气势之美;可以运用成语,增添简洁之美。

例如,2005年高考满分作文《你是一道风景》中写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花有它的情韵,白雪也有自己的风采。杨柳之婀娜,翠竹之秀丽,兰草之清幽,青松之壮美,任何事物都在大自然中展示自己的个性,不是吗?”这段话融引用、排比、对比为一体,句式整散结合,文采飞扬,引人瞩目。

5、文化:桃花潭水深千尺

“文化底蕴最能提升文章的思想品位。”话题作文给阅读面广、知识面宽的考生提供了充分展示才情的自由空间。因此,考生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广泛地涉猎文史典籍,巧妙地运用典型事例,显示丰厚的文化积淀,编织主旨贯一而文化气息浓郁的华章,以渊博的知识、深厚的修养博取阅卷老师的青睐。

2005年高考满分作文《足下,光彩夺目》中,作者围绕自己的观点,列举了李白、鲁迅、袁隆平、爱因斯坦的事例,古今中外,信手拈来,显示出考生深厚的文学功底。“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九天揽明月”“心事浩渺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诗词警句、旁征博引,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成为文章中闪烁的亮点。

6、材料:领异标新二月花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时代的进步一日千里。国际风云变幻,科技创新无限。高考作文也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紧扣社会热点,选用最新材料,避免千篇一律,人云亦云。例如,2005年山东考生写的《双赢——千古传唱一首歌》中:“因为双赢,连战来了,带来了国民党的友好与问候;因为双赢,宋楚瑜来了,带来了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的殷殷期盼。然而陈水扁之流却违背台湾民意,背逆世界阻挠双赢潮流,最终会遭到国人的唾弃。”这样的材料,紧扣时代脉搏,道出了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令人精神振奋,耳目一新。

7、感情:豪华落尽见真淳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抒写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心,引发读者心灵的共鸣。考生要善于把周围生活中的闪光点、动情点,提纯升华为美好真情,融于自己的文章之中,用真挚深情拨动读者的感情之弦。

例如,2005年高考作文《我的吆喝,母亲的泪》一文写的是母亲为了供我上学而在街上摆摊,她为了使我不受伤害,从不让我靠近摊位,而我却不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直到那一刻:“只见她费力地从车上拿出两大包要卖的日用品一步一个趔趄地走向摊位,凌乱的头发让我倏地感觉到自己的成长是牺牲了母亲的青春的。她是真的老了,我想那个身影带给我的震撼绝不亚于朱自清老父亲的背影让他承载的,我奋力地跑到母亲面前帮她把包里的东西摆好,大声地吆喝:‘日用品,便宜减价的日用品,快来买呀!’此时我感觉到母亲表情的惊愕,随即看到她的眼泪滑过脸颊。”读到这里,相信每个人都会被感动,因为这是人类真情的迸发,“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趣味的,是心灵里的笑语和泪珠”(冰心语)。

8、细节:小荷才露尖尖角

这里所说的细节,是指生活中一些细小而有典型意义的事情,可以是人物的一言一行,也可以是自然的一花一木。细节是文章的细胞,有了细节,文章才会血肉丰满,楚楚动人。在考场作文中,有时候一个精彩的细节甚至能成为整篇文章的闪光点、升华点,令人过目不忘。例如,高考佳作《战胜脆弱》中:“父亲去世后,家里的日子就过得更艰难了,清明节到了,母亲决定要在父亲的坟头树一块墓碑,碑已经做好了,我到村上几户人家去借一辆小推车,想把碑推到坟地去。可是,人家看不起我们,都用种种托词不肯借。于是我只好用瘦弱的身躯把沉重的墓碑背到父亲的坟地去。”整篇文章就定格在这个“背墓碑”的细节上,甚至连阅卷老师都被感动得潸然泪下,这就是细节的力量。

9、想象:上穷碧落下黄泉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要求之一。富于想象的考生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驰骋瑰丽的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化实为虚,以虚驭实,创造性地编写故事,描写新环境,塑造新形象,表达新观点。例如,2005年湖南考生的《勇敢奔跑,勇敢超越》中作者穿越历史时空,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近历史上的两位名人——李白、文天祥,用“我”的口吻串起人物不同时期的故事和诗篇,从而找到了他们身上相同的人生轨迹:李白在奔跑中获得了心灵的超越,文天祥在奔跑中完成了永恒的跨越。文章想象奇特,激情飞扬,深深地打动了阅卷老师,获得了满分。

10、结尾:回眸一笑百媚生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写文章也是如此,文章的结尾同样需要精心构思,不落窠臼,才能使文章首尾圆合,浑然一体。一个好的文章结尾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卒章显志。点明主题,使读者对文章有完整明确的认识。②简洁有力。如截奔马,戛然而止,给人最强烈的震撼。③富有文采。可以运用修辞,巧用警句,给人美好的享受。④余韵悠长。言尽而意远,余韵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描写秋天的话题作文 篇9

走进秋天的树林,微风吹过,在我的耳边听声细雨,它带来了一丝丝凉爽,把我们带进了秋天。阳光透过树叶,穿过树枝照在我的身上,一次次温暖浸染了我的全身。

睁开眼睛,眼睛全被树叶铺满。树上叶子,银杏树叶变黄了,像一把把黄色的小扇子,随着微风吹来,黄色的.小扇子在枝头舞动着自己的身体。

一只只蝴蝶停在枝头,走近一看,原来是绿中带黄的蝴蝶叶,它们依靠在一起,好像在窃窃私语。

梧桐叶像一个个金黄色的小巴掌,它伸开手掌,迎接秋天的到来。

“呼――”一片片叶子从枝头飘落下来,好像一位舞蹈者在空中跳起了舞,然后,慢慢地飘落到地上。

地上铺满了各种各样的落叶,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绿色的,远看像一片片花瓣。落叶,好像给大地盖上了一层棉被。

描写秋天的话题作文 篇10

秋天像一盒颜料,把小区画得五彩缤纷。我刚一出家门,一阵清风扑面而来,我仿佛感到一双温和的手在抚摸着我的脸庞,里面还有淡淡的清香。人们有说有笑,一片祥和,鸟儿在树上来回穿梭,树叶沙沙作响。它们把树枝当做自己的舞台,悠闲自在的歌唱着。

又是几阵微风树叶飘落下来,是苹果红,是柠檬黄,还是苹果绿?都是,霎时间天空正五颜六色,好像是下了一场有颜色的雨,散落在大地上,又像是几位美丽的仙女降落到凡间,到上面踩一踩会发出“嚓哧,嚓哧”的声音,好像正在吃一块酥脆的饼干,十分解压。

旁边有一个水塘,几片枫叶飘落在水面上,好像一个正在冒险的海盗船,“扑咚扑咚”,水塘里传来了声响,船也沉了下去,原来是那些调皮的小金鱼,我看着它们那活泼可爱的样子,笑了。

话题作文的指导技巧 篇11

一、研析话题

话题作文命题一般有提示性文字材料,它是作文的“源”,也是制约。就像体操运动员受一展风采的“平衡木”的制约,离开了“平衡木”的制约,任何完美的构想与方案都将失去存在的价值。因此,写作前一定要细细研析话题材料,把握其内涵,不可草率,只要抓住这个材料中的关键词就不易跑题了。但有些同学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脱离了作文所给的话题步入了写作的误区。其实这些提示性材料给你明确了话题的范围,只要稍加琢磨,就会发现其中透射出来信息。如《考试》这一话题:“从进入学校那一天起,考试就一直伴随这我们,在题海里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多多少少都有对考试的几点感悟。在素质教育日益代替应试教育的日子里,欣喜中也免不了有许多的困惑。请以‘我看考试’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设计者的提示语中明确引导学生:“进入学校那一天起”、“素质教育日益代替应试教育的日子里”、“我看考试”,实际上是要求考生无论是“抒发感情”还是“发表议论”,都应当是自己的感情,即我的感情,并且还必须是“学校考试”范围中的真情实感。

要使学生不出现偏离话题的现象,就要在训练中避免出现以下问题:1. 任意扩大话题的概念外延,写似是而非的内容。如将“诚信”写成忠义、义气;“单纯”写成承诺,离得更远一点写成老实敦厚、默默奉献、严守纪律等等。2. 阉割话题,取其局部意义。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明明是写“答案丰富多彩”,可有些学生偏写成了“学习是丰富多彩的”、“知识是丰富多彩的”、“社会是丰富多彩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等等。这些都偏离了原来的话题。3. 没有明确表达话题的意念,仅仅写朦胧的相关内容。如写“对话”这个话题,既没有言语也没有心语,又没有相互交流,只是自己觉得存在某种感情、体验,或者觉得某人某事物有什么心理、有什么想法,就认为这是“对话”。

当然,有些话题作文范围比较容易把握,但也要注意写作时话题的选择确立,千万别犯贪多嚼不烂的毛病。有的考生将作文的题材写的面面俱到,不深不透,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选材的范围限定不严造成的。如《生活》这一话题,其范围可以说是很广,既可写校园生活,也可写家庭生活;既可写他人生活,也可写自己的生活;既可写生活的心酸,也可写生活的多彩……有不少考生就进入了选择内容多、而字数有限制,于是文章内容肤浅、浮光掠影的误区,致使写作失败。这类话题作文如果限定选材的范围,就不会出现面面俱到,不深不透的毛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话题的中心词前面再加上一个限定成分,如写话题是《考试》,可限定为《特殊的考试》、《最满意的考试》、《善待考试》、《我看考试》等等。

二、多向思维

在准确地把握话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同时,还要讲究立意“深刻创新”。这就要求写作者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多向联想发散思维。如下面这则材料:“风,有自然界的,有人类社会的,有的可亲可爱,有的可怕可鄙……”请以“风”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角度一:大自然的风

1. 写自然的风,或美或恶,抒发自己的情怀,或爱或憎。(写景状物,抒情——抒情散文)。

2. 风的知识,或说明,或想象,谈怎样利用风为人类造福。(以说明为主,兼以描写——科学说明文、科学小品、科幻小说)。

角度二:人类社会的风

3. 叙述描写社会上的优良之风,赞美歌颂新时代人物、新风尚。(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记叙文)。

4. 叙述描写社会上的不良之风,揭露鞭鞑坏人、坏事、坏风气。(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记叙文)。

5. 评述社会上的优良之风和不良之风,扬善除恶,扶正驱邪,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或夹叙夹议,或议论为主——议论文)。

角度三:自然风和社会风相结合

6. 描写自然风,捕捉风的特点,由物及人,展开联想,或抒写情怀,或发表见解。(描写、议论、抒情——托物言志的散文)。

现在以写《秋风》为例。思路:秋风有强人的威力,是一股劲风。记得雷锋同志这样说过:“对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冷酷无情。”如果把我们的国家、党、政府比作一棵大树,把那些刑事犯罪分子和腐败堕落分子比作大树上的枝叶,那么,我们就要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把那些害人虫一扫而光。

三、文体不限

话题作文有一个要求就是“文体不限”,实际上“文体不限”并不等于不要文体,它只是对文体的束缚减少了,使学生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既然命题者给出文体不限的要求,那么它所给出的话题一定都能用各种文体来写,并且都能写出优秀的作文。因此,同学们只管在要求的允许范围内选择一种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一旦选中了某种文体,所写文字必须符合该文体要求,切不可写成既不象记叙文,也不象议论文的所谓“四不象”文章,要凸现文体特征。例如记叙文,六要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多一些描写,少一些平淡的叙述,充分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如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细节等。作为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事物的特征是多方面的,一篇文章不宜面面俱到,只要依照说明的目的抓住事物有区别性的特征就可以了。其次是要运用一些说明方法,如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等。当然还要注意运用准确、简明的语言。作为议论文,三要素是必不可少的,但尤其注意的是论点要鲜明,决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再是观点要正确,决不能出现不健康的、错误的论点。另外,论据要充分典型,尽可能有新颖性、时代感,要和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最后要注意运用适合的议论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而且语言要严谨,逻辑性强。

考场话题作文立意的切入技巧 篇12

一.化抽象为具体。有些话题作文, 话题比较抽象?, 学生立意时也不易把握。在动笔写作之前, 还必须把它变成具体的、可依托的人、事或物。围绕话题, 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认识、观点或主张, 必须通过具体的人、事或物, 把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如“心灵的选择”, 选择什么, 舍弃什么, 体现的是一种价值观人生观, 观念的东西是抽象的, 要表现它, 离不开具体的人物和事件的描写。这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篇值得我们借鉴, 在《白杨礼赞》中, 北方民族不屈的抗争精神, 茅盾通过白杨形象的刻画来表现;在《拿来主义》一文中, 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鲁迅用一所大宅子作比喻, 在嬉笑怒骂中缀句成文。

二.化大为小。作文话题往往是一个大而空的理念, 如果简单地顺着它写, 文章空泛无物、苍白无力;把话题化大为小, 选好切入点, 从小处着眼, 以小见大, 就会使主题容易把握, 立意明确。

2003年, 湖北省仙桃市话题作文“阳光”, 此话题可谓大矣, 面对这样的话题, 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学生缩小话题呢?在作文指导课中, 以此话题为例, 我要学生设法多维思考, 巧取角度, 根据提示语所揭示的材料的意义, 先破译“阳光”内涵, 确定立意范围, 然后列举构思角度, 指导学生去捕捉生活中的新鲜事物, 从身边的小事切入。结果, 有学生5、12大地震废墟救人的壮举中, 看到了人间爱的阳光;有学生从寒冷的冬日父亲逼“我”去体育馆游泳中, 领悟到父爱的阳光照得心坎暖融融的等。大题小作, 从细微处着眼, 写自己真实的感受与体验, 有利于学生做真人, 新课标中也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会”。

三.化实为虚。有些话题作文, 从考场实践来看, 切准话题, 提倡实题虚写, 在文章立意上则会独劈蹊经。话题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 若据“实”写来, 往往拓展不开思路, 就事论事, 立意层次比较低。如果化实为虚, 在立意时展开联想和想象, 跳出材料的束缚, 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 借助于虚拟的“形象”来表达思想, 就可以迅速打开思路。

比如“小草”这个话题, 如果照实写来, 难以成就大气文章。如果化实为虚———写小草, 就要扩展到那些像小草那样具有默默无闻、自强不息精神或者具有与世无争、不图名利的风格的人, 文章就思路开阔, 立意深远了。

四.化虚为实。话题作文要具备开放性灵活性, 所给话题必然空泛、大而无边, 如1999年的高考作文话题“假若记忆可以移植”之类便是。因此, 在审题立意的时候, 就要善于化虚为实, 把话题引向现实生活, 立足于现实, 思考现实, 表现现实。

“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是一个带有科学假想的话题, 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当年许多考生大书特书记忆移植的可能性, 或一窝蜂地写科幻题材, 以至高考之后市面上的科幻读物脱销。其实, 只要拿这个话题与“假若我是市长”、“假若我是班主任”等比较一下, 就会发现它们是同一性质的命题形式, 都是想象作文, 都是在“假若……”的前提下, 你会怎么想, 你会怎么做, 都可以把笔触伸向现实生活, 歌颂真善美, 鞭笞假丑恶, 激浊扬清, 任尔所为!

结合周围的日常生活也可以这样立意, “假若记忆可以移植”, 我要把父辈几十年以来为工作为生活日夜操劳, 摸爬滚打, 遍尝生活中酸甜苦辣的记忆移植到我的头脑中, 让我尽快地品味生活, 理解父母, 感受亲情, 消除代沟;“假若记忆可以移植”, 我要把初三、高三学生遨游于题海之中, 饱经过重的学习负担煎熬, 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痛苦记忆移植到教育部门的领导、学校头脑中, 让他们反思应试教育的弊端, 探寻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描写秋天的话题作文 篇13

打开窗户,一股凉爽的风迎面扑来,谁都知道秋天悄悄的来了。

秋天的田野最为引人注目。早上,清晨的雾散去了,金黄色的稻田像一块块金色的地毯,整齐的铺在棕色的大地上,加上太阳的照耀,好像洒了一层亮粉,让人亮得睁不开眼睛。如果你站在田边的水泥路上,就不难看到远处的农夫像一粒黑芝麻,在金色的地毯边收割它的边角料。就连栽在道路旁的大树,也好像天空用一只大笔把它涂黄似的。走近一看,稻穗低垂着头,好像在向我鞠躬,又像稻穗的头有千斤重,支撑不住,所以才耷拉着脑袋,好像杆子都快折断了,大树整体上是金黄色的,如果扒开茂密的树枝就还能看到点点深绿。风轻轻吹过田野,大树立刻“沙沙”地响了起来,配合小鸟的叫声,好像一个人用竹笛和沙锤演奏的交响曲。到了晚上,月光照在田野上,真像是被月光镀亮的银毯。

啊!田野像一个金色的毯子,像一个方形的盘子,像一个金色的棉被……

话题作文的审题和拟题技巧 篇14

关键词:话题作文,审题,拟题,技巧

新的教学大纲颁布和实施后, 高考和中考的作文命题大多倾向于话题作文, 这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考查学生“生活观察能力、联想创新能力、语言组织能力, 情感表达能力”等的一个平台。话题作文, 顾名思义就是给学生一段精彩的话语, 然后让学生根据这段引语展开想象、自拟题目、进行写作的作文方式, 或者说话题作文就是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 不限制取材范围、立意取向和表达方式 (即体裁) 而写出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 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 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选材而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 它的好处是给学生写作的空间更大, 发挥的余地更大。怎样写好话题作文呢? 笔者根据多年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经验加以分析。

(一 ) 要审题目 。把握好题目的关键在于审清话题的限制 , 确定什么能写, 什么不能写。我们在审题时, 必须看清话题的范围和命题者的导向, 这样方能准确把握题旨。要看清试题的解说与要求。比如话题提示语“每个人常常遇到、见到、听到的一些触动心灵, 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 有的考生以试题的材料为内容, 写成了一篇扩写, 显然就没有看清或没有看明白试题的要求。

话题作文往往只给了一段引言, 学生根据这段引言展开联想, 自由发挥, 作文往往不限文体, 但是, 不限文体并不等于不要文体。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 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 让学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话题作文提供一个写作范围, 所供题目仅仅起提示内容指向的作用。命题作文一般提供的是写作内容的中心;话题作文要求所写内容与之相关即可, 命题作文一般要求紧扣标题;话题作文作者可以自拟文题, 命题作文作者当然不能另命文题;命题作文束缚性较强, 相对来说发挥余地小。

(二 ) 要审内涵 。搞清话题的引申义 , 审清命题的所有信息要素是关键。话题作文文题的表述一般由导语、材料和要求三部分构成, 对这三部分用语要全面关注。尤其是“要求”用语, 其内容往往涉及角度、拟题、文体、字数、提示、警示等, 大都是刚性要求, 不可逾越。审出话题背后的“命题意图”, 以便有针对性地选择写作策略和方案。考试其实是一种社会行为, 既要教育考生, 又要引导舆论, 自然应有积极的命意。话题或文题只是一个“窗口”, 它要引导考生张望社会、世界和人生。我们应以正确的思维方式联系社会热点, 推求命题意图。

(三 ) 要审提示 语。因为提示语是引出话题的材料 , 要全面深入地了解话题所表达的信息。当你选定了一种文体时, 还要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谋篇布局进行写作。有的同学观察能力强, 生活积累丰富, 不妨撷取生活中精彩的片断写成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有的同学想象丰富, 擅长编写故事, 不妨写童话、寓言或科幻小说;有的同学逻辑思维能力强, 擅长推理, 不妨写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有的同学感情细腻丰富, 不妨写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 肯定会非常出色。

(四 ) 要审范围。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 , 而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的限制;给了考生一个比较开放的构思空间, 使考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 如果不注意把握话题, 缩小写作的口子, 就会“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因此, 不管所给的话题多么宽泛, 我们都要善于缩小“包围圈”, 选择一个小小的切入口, 如一件事、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感受、一点看法等, 集中笔力加以突破, 把所选择的话题角度写细写深写透, 做到“以小见大”。

做好了这些工作, 下面就要拟定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花香蝶自来, 题好文一半”。话题作文允许自己拟题目, 因此, 我们要努力提高拟题水平, 力争拟出的题目准确、凝练、含蓄、新奇, 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而产生共鸣, 从而给出高分。

(一 ) 确定文体 , 扬长避短。 紧扣话题 , 调动积累 , 选用自己的“拿手文体”写作是快速拟题的基本前提。因为任何文章都是有体裁的, 不讲文体, 随心所欲地写作, 只会写出结构松散、不合章法、非驴非马的“四不像”文章。况且, 话题作文只是要求文体不限, 并非不讲文体。

(二 ) 善于补题 , 缩小话题。话题作文的话题具有抽象性 、概括性的特点, 一般不能就话题作题目写作, 应将话题尽量缩小, 寻找一个理想的切入点。

(三 ) 巧妙修辞 , 匠心独运。 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 灵活巧妙地使用修辞手法, 能避免一览无遗, 让文题生动形象, 精练紧凑, 含蓄隽永, 使文章锦上添花。修辞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能够生动鲜明地表达意思。

(四 ) 反弹琵琶, 引人入胜。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有时正面无从下手, 何不反其道而行之, 来个反弹琵琶, 必然焕然一新。

(五 ) 引用符号 , 出奇制胜 。将数学符号引进标题 , 借以昭示所要表达的主旨, 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理、吸引人等特点, 往往能收到出奇制胜之效。

(六 ) 想象奇特 , 新意十足。引导学生由所给的话题想象开去, 让学生的思维在虚幻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从而拟出新颖独到的题目。指导学生运用想象法拟题, 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使习作富有新意, 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七 ) 设置悬念 , 引人入胜。 悬念是文章创作的一种技巧 , 若把它运用到作文拟题中, 则能使读者一见标题, 就产生急于阅读, 欲知事情原委的心理, 达到先声夺人之效。

(八 ) 偷换概念 , 妙用歌词 。歌曲的歌名及歌词或由魅力十足、准确精练的词句充当;或由脍炙人口、富有哲理的词句充当;更多的是由极富思想性、思辨性、口语化、人情味的词句充当。这些词句一旦入题就能像磁场一样吸引读者。这种拟题法不能不说是制作标题的高招。

(九 ) 借题发挥 , 活用诗句。 借用、活用诗句拟题 , 能使人产生新鲜感。

晴晴的话题作文 篇15

门口摆了一张小桌子,桌子上摆着一个作文本,本子中间搁了一支铅笔。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写一段与爸爸妈妈有关的话题作文,要求250字以上。

晴晴不知道怎么写,就靠在门方上想。

晴晴今年八岁,上小学三年级。她三岁半那年,父母外出打工,中途一直没回来过,家里就她和奶奶过。

于晴晴而言,爸爸妈妈只存在于每个月打回来的电话里。所以,晴晴真的不知道该怎样写这篇作文。

屋里的电话响了。晴晴回过神来,正要冲进去接电话,奶奶却先她一步接了起来。

奶奶接电话的时候,晴晴又靠在门方上冥思苦想。

奶奶從屋里出来,满脸堆笑地对晴晴说:“你爸妈回来了,估计下午就能到家。”

“那我去村口接他们。”听说爸爸妈妈回来了,晴晴把本子一合,迅速塞进了书包里。

“看你急的,还有一个多小时他们才到,你把作业做完了再去,差不多。”奶奶说

“不,我现在就去。”晴晴说得很坚决。

奶奶摇了摇头说:“村口风大,把跳绳带去,冷了你就在那儿自己跳跳,暖活暖活身子。”

晴晴慌忙急火的从书包里扯出跳绳,撒腿便往外跑,书包从桌上掉了下来,里面的书本撒了一地,她也不管不顾。

村口的风真的很大,吹乱了晴晴的头发。晴晴站在那棵高大的老槐树下,用手拢了拢头发,眼睛死死地盯着那条进村的公路。

那条通过山外的公路窄窄的,显得很瘦,转个弯就不见了。晴晴跺了跺脚,不由自主的向拐弯处走去。

风呼拉拉地打在晴晴的脸上,可她一点都不觉得冷,她心里热乎乎的。

晴晴一边走一边甜甜的想着心事,很快她便到了公路的拐弯处。可是,到了拐弯处,她抬头前往一看,公路又在下一个拐弯处消失了。

晴晴犹豫了一下,又向下一个拐弯处走去。当晴晴走到下一个拐弯处的时候,视野一下子开阔了起来,她看到公路像一根长长的飘带,弯弯拐拐的往山下飘去,直到消失在她的视野中。晴晴目不转睛地看着山下,她希望那辆每天都要从村口经过的中巴车,突然出现在她的视野里。

晴晴又回到了槐树底下。为了避害风,她蹲了下来。晴晴在槐树下蹲了一会儿,她的脚越来越凉了。她又重新站了起来,从鼓鼓的裤袋里扯出跳绳,一蹦一蹦的跳了起来。

不知跳了多久,晴晴隐约听到了有汽车开过来的声音。她将跳绳提在手里,靠在老槐树上,凝神静气,竖着耳朵,仔细聆听。对,是汽车的声音。晴晴的心“砰砰砰”的一阵狂跳。

那声音越来越近。晴晴终于看到那辆中巴车了。中巴车刚在她面前停稳,十来个男男女女便大包小包的从车上挤了下来。

晴晴刚想上去,却突然才想起:“我爸爸妈妈长什么样子呢?”晴晴这样想的时候,心一下子便沉了下来。

那些人看了一眼站在槐树下的晴晴,然后背着大包小包,有说有笑地往村里走去。

晴晴孤零零的站在老槐树下,看着那些人有说有笑的走远,眼泪扑漱漱地往下落。

描写眼睛的话题作文 篇16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和我的同学们正在上一节作文课,作文的题目是:“我身边的小能人”,十分好写。正当我的大脑正在高速运转时,只听“啪——”的一声巨响,我扭头一看,哦,原来是我身后的那位同学的铅笔盒从桌上“飞”到了地上,我一不小心踩了它一下。我正准备抬头对他说“对不起”,可一看到他的脸庞,不禁愣住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浮现在我的眼前……

几个月前,我和他约好在石头城下玩。我俩都带了一个小鱼网,准备在石头城下的一个小池塘中捞小虾,谁捞得多,谁就胜出了。“预备——开始!”比赛开始了!只见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快地从水中捞上一条小虾。我也不甘示弱,瞅准一条在水中游来游去的一条小虾,猛地一捞,啊哈,捞上来了!望着这条活蹦乱跳的小虾,我不禁洋洋得意起来——这毕竟是我的第一个战利品啊!突然,我被一个游人轻轻地碰了一下,一个踉跄,竟撞到了旁边的这位同学,还一不小心踩脏了他那崭新的球鞋,我见了连忙起身道歉:“对不起,对不起。”而他却破口大骂道:“你知道这鞋子有多贵吗!你倒轻松!说句‘对不起’就了事啦?……”我听了,也不高兴了。最后我们不欢而散。我在暗地里叫他“小辣椒”……而现在,我踩脏了他的文具盒,他会不会再把我骂个狗血喷头呀?我连忙说:“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而“小辣椒”却微笑着对我说:“没关系。呃……我以前不够宽容、和气,还请你多多包涵啊……”我听了他的话,觉得心里特别温暖;他从不文雅变成文雅的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上一篇:农行员工年终总结下一篇:留学加拿大:申请实习工作许可证该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