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之我见初中作文

2024-06-22

低碳生活之我见初中作文(通用16篇)

低碳生活之我见初中作文 篇1

我一直以为只有汽车尾气,煤炭燃烧这些会排放二氧化碳,没想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微弱的“碳”势力在侵害着我们大家和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

现在我们学校在宣传低碳生活,我渐渐的知道了怎么样减少碳污染。开始了“低碳生活”。以前我总把家门口的电灯开上个彻夜,水从晚上滴到早晨,冰箱里放的到处乱七八糟的东西,这样既浪费水电,又增加了二氧化碳的生成。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能得到改善,低碳生活必须从我做起。首先,低碳生活方式就是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上注重节能减耗,除了做作业看书必须开灯,其他时间没必要开的灯能不开就尽量少开,这样就能减少电灯排出的二氧化碳。家里的电器开着也能排出二氧化碳,就连小小的手机电池插座也能排出可怕的二氧化碳,只要充电器充完电就立刻取下就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冰箱里尽量能排放整齐,这样就能减少冰箱工作的次数,从而达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空调虽然能给我们在夏天带来凉意,但它的室外机却能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我们最好能尽量少用,不要再让我们的地球呼吸太多的二氧化碳。

低碳生活之我见初中作文 篇2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说明了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更需要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所以, 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时, 要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事例入手, 实现新课导入生活化,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比如, 在学习“成长中的我———法律护我成长”时, 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情境:“丽丽的父母私拆了小学同学给她的来信, 丽丽非常生气, 但是父母却觉得自己只是想了解丽丽的交友情况, 行为欠妥当但是并没有错。同学们, 你们在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呢?那么, 你觉得私拆他人信件违法吗?丽丽的父母这样做, 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课程, 来解决丽丽的问题。”这样的导入, 说的正是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也是学生关心的问题, 一下子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二、选取学生生活实例, 丰富教学内容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 生活是一个大课堂, 社会生活千姿百态、丰富多彩, 有着各种各样的人、事、物, 这就为思想品德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成为教材知识的必要补充, 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 而且提高了学生对社会的认识。

1. 理论联系实际, 选取时事内容, 丰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内容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时事政治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 “思想品德课要紧密结合时事内容进行教学”。国内外时事与思想品德课堂有着紧密的联系, 中学生对国内外的时事都非常关心, 也比较喜欢探讨这些问题, 所以,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时事内容, 加入到课堂教学环节, 让学生分析、讨论。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奋度, 丰富教学内容, 也能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

2. 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生活需要选取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

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是学生正在感受和经历的日常生活, 一般对此感触颇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 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选取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 把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引入到教学中来, 利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学生的生活问题或情感问题。这样不仅体现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践性, 而且也使“小课堂”与“大社会”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 在讲授“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己遇到过的挫折, 说说自己的心理状态以及自己是如何面对的。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与沟通, 可使学生端正心态, 正确认识挫折, 从容面对挫折, 形成坚强的心理素质。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居于主体地位。要想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师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实际, 了解学生的生活, 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利用生活案例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化教学情境, 形象直观地进行课堂教学, 让学生感到思想品德课堂并不枯燥, 而且学到的知识很有用处。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素材可以引用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来, 因此教师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教学情境, 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 在学习“交往与沟通”时, 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一个学生去向一位老人问路, 说:‘老头, 你知道XX怎么走吗?’老人看了他一眼, 摇摇头走了。”通过这样的情境设置, 可以让学生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从而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 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四、课堂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要生活化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传统的教学将学生束缚在课堂上, 固定在座位上, 学生的思维和身体一样被捆得死死的, 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 要想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教师就必须要使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生活化。

1. 教学方式生活化

所谓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就是指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 或者将学生带到真实的生活中, 然后开展教学活动, 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将现实生活与教材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 在学习“笑迎新生活———珍惜新起点”时,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 如“我叫XX, 毕业于XX学校”。然后, 再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硬纸板, 将自己的情况写上去, 设计一张有个性的名片。最后, 让学生相互交换, 互相认识。这样的教学形式很受学生欢迎,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手段生活化

在教学手段上, 教师要不断进行改进和更新, 改变以往自己全程讲授的模式, 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来进行生活化的教学, 如播放一段音乐、舞蹈或者是新闻简报、生活片段等等,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引领下, 迅速进入学习的天地, 理解思想品德的内涵, 掌握思想品德知识。比如, 在学习“为坚强喝彩”时,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2008年汶川地震中一系列坚强感人的故事, 让学生在这些故事中汲取人生的力量, 正确认识磨难, 练就坚强的心理品质。

五、课外活动生活化, 学以致用

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 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知识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所以, 我们要帮助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在学习中实践, 在实践中学习,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生活实践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在真正的生活环境中去实践, 如参观考察、调查采访、志愿者服务等等。二是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实践活动, 如模拟法庭、广告设计、举办展览等等。两者都是非常好的社会实践活动, 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 在学习“感受法律的尊严”时, 教师可以请一些专业的法律人士来到学校给学生开设专题讲座, 普及法律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模拟法庭, 进行审理、辩护等活动, 让专业的法律人士进行点评、指导, 帮助学生认识法律、学习法律, 提高法律意识, 从而知法、守法, 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尊重法律的尊严。这样的实践活动,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 而且使学生能灵活运用知识, 提高了学以致用的能力。

低碳生活之我见初中作文 篇3

关键词:低碳理念 低碳生活 可持续发展

1、低碳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共识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它严重影响了人类环境和自然生态,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低碳是指适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而温室气体则是以二氧化碳为主体的一些可能使大气温度上升的气体。“低碳”和我们常说的“绿色”的内涵有所不同。“绿色”是指尽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污染物是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COD、汞、可吸入颗粒物等对人体有害的排放物。所以,“低碳”和“绿色”也是两个有差异的概念。温室气体并非有害气体,大气中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是地球上的生物新陈代谢的必要条件。

自2009年12月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开幕以来,就被冠以 “改变地球命运的会议”、“拯救人类的最后机会”等各种重量级头衔。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低碳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2、低碳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人的生存过程,就是消费能源,向自然排放危害环境物质的过程。二氧化碳是人类消费能源、资源的必然产物,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社会高速发展,正以冰川的消融为代价,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无情萎缩。50年后的地球版图与今日大相径庭,不少国家面临被海水淹没的危险,受到生存危机的并不仅仅是北极熊,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也因此,各国曾呼唤“绿色GDP”的发展模式和统计方式。

3、低碳理念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时尚

低碳理念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改变。低碳生活虽然是新概念,但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其实,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而不是能力。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低碳生活方式就是传统的生活方式,就是一种最自然的生活方式。就好像我们所居住和工作的地方,如果可以不需要人工制造气温,尽量自然通风,自然的采光,这样的生活环境才是完整的,才称得上是低碳的。低碳理念是贯穿于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节约一向是传统美德,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我希望中国人能够重拾传统哲学提倡的“天人合一”的理念。“低碳一族”正以自己生活细节的改变证明:气候变化已经不再只是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

4、践行低碳生活理念是一种历史使命和责任

目前,我国的碳排放量位居是世界第一。而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有责任防止全球变暖。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既是涉及国家乃至人类发展方式的重大问题,又是与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息息相关的事,它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建设低碳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的战略重点和全民教育重要方向。践行低碳的生活方式,必须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如下:

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

二是戒除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据中国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1.2万吨标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这种“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引导公众觉悟到改变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与节能、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关系。

三是戒除以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奢侈消费”嗜好。由于人们将“现代化生活方式”含义片面理解为“更多地享受电气化、自动化提供的便利”,导致了日常生活越来越依赖于高能耗的动力技术系统,其环境代价就是增排温室气体。

地球只有一个,地球是公共的,善待地球,就是善待我们人类!只有从现在做起,才能让气候变得温和,让大自然喜怒有常。让我们的家园再呈现昔日的碧水青山,鸟语花香。

低碳节能环保之我见1 篇4

朱砂小学

【摘要】人类大量使用空调等含氟电器,造成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低碳生活,节能环保已成为全球的焦点。

【关键词】二氧化碳

地球

破坏

低碳

节能

日前我去彭水办点事,途经汉关路近柜子岩处,一块偌大的广告牌十分显眼:“此处严禁倾倒垃圾!”可是映入眼帘的却是最新倾倒的堆积如山的生活垃圾和装修垃圾。曾记得我在电视里看过这样一个真实故事:一个上大学的女孩为了让变质的牛奶还可喝,竟把它放在水龙头下,哗哗的自来水流了一个晚上。要知道,一袋牛奶多少钱,流了一个晚上的水多少钱?这种种现象,生活中时常可见,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相当一部分市民的环保意识淡薄。

是啊,我们的世界已经不复原来的美好了。曾经绿林环绕的地方,已变成了沙漠;曾经物种繁多的地方,已变成了荒地;城市空气污浊,全球气温变暖……而这些现象的制造者恰恰就是我们人类自己!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各种各样的活动、生活都与二氧化碳息息相关。人类大量使用空调等含氟电器,造成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那里的紫外线辐射极强,不仅会引起皮肤癌等疾病,还导 1 致温室效应的加剧,使全球气温大幅度上高,极地冰川正在融化之中……所有的这些都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虽说有一句古话“人定胜天”,但现在人的确胜不了天了。全球都将面对这个严峻的问题,因此,低碳生活,节能环保已成为全球的焦点。近年来政府部门也在积极推行各种低碳举措,进行一些低碳生活的有效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要想改变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所有地球人都必须立刻行动起来,在灾难还未来临之前,人人学会节能,学会低碳的生活方式。何谓低碳?低碳,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当然,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的老百姓来说,只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减少碳的排放是全社会的事情,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

作为一个地球公民,如何才能做到低碳生活,节能环保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穿。少买不必要的衣服。一件普通的衣服,从原料到成衣到最后被遗弃,都在排放二氧化碳。据科学测算,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以减少2.5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另外,棉质衣服比化纤衣服排碳量少,多穿棉质衣服也是一种低碳生活。

二、吃。多吃素。生产1千克牛肉排放36.5千克二氧化碳,而果蔬所排放的二样化碳仅为牛肉的1/9。本地果蔬比外地运来的果蔬排放二氧化碳的量也要少。另外,少喝酒也是低碳,如果一个人一年少喝0.5千克酒,可减排二氧化碳一千克。

三、住。住房选择小户型。不过度装修,装修时尽量选用环保家居。减少1千克装修用钢材,可减排二氧化碳1.9千克;少用0.1千克装修木材,可减排二氧化碳64.3千克。

四、用。节电、节水。以11瓦节能灯代替60瓦白炽灯;随手关灯可减排二氧化碳4.7千克;如果一台空调在26℃基础上上调1℃,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1千克;少用1个塑料袋可减排二氧化碳0.1克;少用10﹪的一次性筷子,每年就能减碳10.3万吨。学会“二次利用”,单面纸可以重复使用,能电化办公的就少用纸张;把废旧报纸垫在衣橱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可以吸收衣橱中的异味;喝过的茶叶晒干做成茶叶枕头舒适还能改善睡眠;淘米水用来洗菜,不仅可以节约水,还能有效去除蔬菜上的农药残留物,剩下的水还可以用来冲厕所......在超市购买物品时,不要选择那些包装十分“精美”的东西,尽量购买无过分包装的东西。购物时,尽量自带布袋,不使用超市提供的塑料袋。在上网查阅完资料后,应该及时关掉电脑,看了电视也应该拔掉插头,因为待机状态下的耗电量是开机功率的10%左右。

五、行。多步行,少用车。选买小排量车型。开车外出,尽量避免冷启动,减少怠速时间,尽量避免突然加速,选择适当档位,避免 低档高速,选用黏度最低的润滑油,定期更换机油,轮胎气压要适当。出门多步行或骑自行车、电动车,乘坐轻轨或地铁等。每月少开一天车,每车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98千克。

作为一个公民,我们有义务也有权利去提醒并监督他人节能环保。“地球一小时”——在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这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用来表明对应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也许之前你从不关注这一小时,那就请你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在以后的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都记得熄灯一小时吧。虽然一滴雨珠并不能滋润整个大地,但成千上万的雨珠汇成大雨倾泻而下,自然能滋润干枯的土地。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公民、政府齐心协力一起节能环保,低碳生活,时刻树立环保理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珍惜资源,降低能耗,减少废气的排放,地球的生态环境就会有所改善。我们的城市必将更加靓丽,我们的生活定会更加美好!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5

贵州省独山县望城中学唐应美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尺度,应当十分重视。”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忽略了作文教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就远远提不高,什么时候重视了作文教学,语文教学质量就会有显著的提高,我在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作文教学有着深刻的体会,深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是提高作文的教学质量的难度很大,但是,只要是讲究科学,有目的,有计划,因人施教,方法得当,作文教学是有序可循的。循序渐进,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会逐渐提高上来的。

一、初中学生作文的训练,多是命题和半命题进行,以单项练习,仿写为主,以创造性综合练习为辅。具体地说,就是以课本中的单元为一小阶断,每一阶段中的练习,包括题型仿写,材料仿写,片段练习,然后有一次创造性的综合练习。如表现初中集体生活的作文训练,可以这样进行:片段如语言、心理、动作等描写-------场面描写------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班级活动-------全校活动-------“惜别”,等等,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层次递进式地进行。通过这样的设计来练习,学生避免了“不会写”的苦叫,即使是较差的同学,也能沿着课文的架式写成一篇有所内容的文章。这样进行训练,学生在训练中掌握到了一些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注意下笔前的指导。作文指导是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它主要是教育学生认识“为什么写”,启发学生明确“写什么”,指导学生懂得“怎么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便使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要求完成写作任务。鉴于以前忽视作文前的指导,只是简单地提出几点要求给学生,结果学生冥思苦想无法下笔,茫茫然不知所写,咬咬笔头一筹莫展的情况,而今注意了下笔前的指导工作,使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里顺利完成。如前面提到的《惜别》一文的写作,下笔前先启发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此文,主要是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或身边发生的,舍不得分别的事件(或是一个场面)进行条理以后用文字表达出来,通过场面描写表达出双方依恋之情,充分调动心理、动作、场面等描写手法,表达得生动感人。通过这样多层次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接着启发学生明确“写什么”--------我们生活中,难免有父母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等的“舍不得分别”的场面,而分别时往往都会产生出难舍难分的思想感情,只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可以选择其中之一来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然后再指导学生懂得该“怎么写”-------这就指导学生梳理文章的框架,注意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交待好记叙的要素,以夹叙夹议的形式来表情达意。通过这样认真的指导,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学生勃发了写作此文的兴趣,把内容迅速地组织起来,不用很多时间就能把文章写出来了。

三、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批改。平常评改作文,除了用到的详细改、重点改、当面改、书面改等方式外,主要地的还是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或组织他们互相修改的习惯和能力。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去决定„„-养成了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据此,批改的形式有老师提示后学生自改、同座位交换改、小组讨论改等;评改的内容有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指出文章的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找出自己认为文理不通的句子,当然能够改正更好;就作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提出看法,写眉批和总批等等,都是渐次进行,逐步提高的。一般是,改前教师根据情况,从学生中选择一篇有代表性的文章,教师边范读边评点,然后再选一篇文章让学生读,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进行全班性的议论评改。这样提供给学生(或小组)评改的范例,就可放手给学生去进行。例如教到议论文的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等有关知识时,先让学生写完议论文习作后再自己找出哪是中心论点、论据,怎样进行论证并兼顾到其结构------引论是如何提出问题,本论如何分析问题,结论是怎样解决问题等。第二次又由小组评改;先找出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据与论点的关系;从结构上去眉批,总批等等。通过这样的训练,一方面学生掌握了写作题材和生活积累,开阔了眼界,又能从立意、构思、谋篇布局的比较中,可以得到启发,学生仔细批改文章的过程,也是辨析词语、订正错别字、修改病句的综合练习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踏实认真、互相学习的良好风气的过程,一方面老师也能从改作文的“苦海”中挣脱出来,减轻了负担,腾出了很多时间精心教改的问题,师生各得其所。

四、注意讲评。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它与命题、指导、批改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必须全面考虑,统一安排,是不能把作文讲评置于无关紧要的位置的。学生批改完后,老师还要检查核分,作些必要的记录。凡习作中的通病,作些简要的记录,在讲评中提出来,引起全班同学的注意即可。一次讲评根据每次作文训练的要求,集中在一两个问题,不能面面俱到。我在讲评中一般都有计划做好的,讲评时按步骤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人,而不是成为被动的听众。有时让学生进行评议;有时先让习作者介绍写作简况(包括写作目的、构思、立意、选材等),然后在进行议论;有时刻一篇优秀习作以便让学生借鉴;有时结合有关的写作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理论知识,等等。总之,讲评也要求多样化,不搞呆板形式,搞得生动活泼,使学生不但懂得了为什么要那样写,而且还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改,从而提高写作知识。

经过了这样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的作文训练后,学生们提高了写作能力,语文水平就有了显著的提高。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宋双红) 篇6

阳坡初中宋双红

我是农村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的老师,十分清楚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由于经济、文化等诸多原因,作文教学比城市学校低的多。出现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改作文,作文教学效率低,学生写作水平长期低下的现状。针对这种现实,我努力钻研,经过多年的实践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谈谈我在作文教学方面的一些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写作爱好是提高作文的有效捷径,也是每一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将写作训练融入听说训练中

作文与说话密切相关,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如平时的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针对课文谈感受,或针对某人某事谈看法。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注重对中心内容、条理安排,以及遣词造句等一些问题予以指导。同时让学生参与评议,教师适时的给与肯定与鼓励,并告诉学生的发言很精彩,将他们说的写到纸上便是文章,让学生明白写文章比不是弄虚作假,矫揉造作,而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学生在听、说训练中放松了心情,也能感受到口头作文的乐趣。长期坚持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2、将写作训练融入生活中

写作训练以课文为依托,架构作文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写作的乐趣。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材版本的不断更新,课文内容去掉了许多说教的外衣,越来越切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些文章不仅能给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能起到以生活入文的典范作用。比如,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便是通过几个贪玩的儿童一次冒险的经历感悟人生的道理,这种经历与孩子平日里的戏耍相似;第二单元《第一次真好》也是学生能有切身体会的文章,在生活中他们一样经历过许多的第一次。在这些文章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提炼素材,使其感受到写作就在身边,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将写作融入到日常生活活中。密切联系生活去写作,展现自我。

3、将写作训练融入鉴赏训练中

作文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初中生阅历浅、知识面窄,视野也狭窄,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抛砖引玉的方式,开启学生思维,诱发创作。吕叔湘先生在谈作文教学问题时,说过:“学生作文教学有一种相当普遍的毛病——内容空洞。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命题之后读写‘题中应有义’,给学生一点启发,或者让学们自己谈谈。有些题目还可以告诉学生怎样去自己搜集资料。”在作文训练课上,可用“佳作引路——学生点评——老师点拨——学生再创”的形式进行作文训练。在例文的引导下,学生视野拓宽了,思维活跃了;在品评鉴赏中,学生学到了写作的语言技巧、写作方法等。在老师的启发、鼓励下,学生进行思维迁移,创作自己的作品。这样学生较容易产生灵感,增强写作兴趣。

二、注重平时的积累

众所周知,写作教学与写作训练时一个长期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务必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写作积累需长期努力,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1、好读书,多读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写诗也会吟”„„ 因此,课外阅读对作文水平的提高起着重大作用。三毛、韩寒等便是活生生的例子。当下的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了课外阅读量,并指定推荐书目在试题中也有相应的课外阅读考试。但很多学生限于种种原因,根本不能真正达到规定的课外阅读量,由此也大大限制了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幅度。

在课外书的选择上,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大可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可偏重于经典文学作品,所谓“法乎其上,仅得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如《红楼梦》中黛玉堪称师者典范,其中对香菱最初的要求充分表现了其重视积累的教学思想。她让香菱把《王摩诘全集》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有了这三个人作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 在“博览”的同时也注重了主次优劣,对精华部分是要“细心揣摩透熟”读熟背诵的,对次一点的即是“一看”即可。这种积累方法自可用于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之中。

2、边读边做摘录笔记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极少有过目不忘的天才。在阅读中,常有些句子、段落极为精彩,或是触动了读者的灵魂,或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将它们留下来,对写作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摘记,可有多种方式,如读书笔记、剪报、圈点勾画等等。对这些形式,教师形成一定的组织,定期开展一些比赛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积极性,帮助学生做到持之以恒。

3、随写随记,让随笔喷发写作灵光

初中的孩子正处于青春年少,思想情感丰富活跃,他们开始观察生活,关注自我,开始对人生朦胧的思考,他们的内心一片迷茫,却又充满冲劲。他们其实渴望表达,表达自己对亲人对朋友对师长对生活对人生的种种看法。此时,引导他们养成写随笔的习惯,既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思考能力,也锻炼了学生遣词造句,表达观点的能力,从而对语文水平、写作水平的提高极有帮助。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7

一、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记日记和写周记的习惯。

写日记, 历来被认为是小练笔, 是作文教学的辅助手段, 是适合初中学生实际水平的较好练笔方式。在教学中, 我提倡学生每天都写日记, 记下自己一天中有意义的有趣事情, 无论是什么活动, 什么事都可以写。如春游、文体活动, 甚至做恶作剧。不过一些活动在开始前, 老师要给学生提出要求, 每个学生必须写一篇观察日记, 日记无需过长, 关键是要描写出精彩之处或感人之处, 还可以谈点看法, 任务布置以后, 同学们带着任务去参加活动。从写日记和写周记起步, 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独立写作的好习惯, 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在每天坚持不懈的训练中得到提高。

二、提倡学生课外阅读, 并做好读书笔记, 以读助写。

唐代诗人李白说过:“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读和写, 是一对孪生姐妹;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写, 要靠读来提高;读, 要靠写来促进。我在教学中, 不仅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 同时向学生介绍一些适于学生阅读的课外书, 如《鲁滨逊漂流记》、《十万个为什么》、《西游记》、《三国演义》等, 并在假期里要求学生多读一些中篇、长篇名著。要求学生每周至少看两篇课外文章, 并写下心得或读书笔记。让学生在晚自习时, 把自己阅读的文章采用表情朗读, 角色表演、讲故事等方式在小组里表演介绍。通过课外阅读, 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 并在阅读中学到了许多写作技巧。

三、作文命题要恰当, 符合学生实际水平。

初一学生进入中学, 阅历浅, 知识不丰富, 审题能力不强。因此, 作文题应该选取他们熟知的, 如写人的作文有:老师、同学、家人、邻居等;叙事的作文有:洗衣服、学炒菜、一件小事等;写景状物的作文有:校园荷塘、风景一角、春风秋雨等。这些事物学生不仅熟知, 而且亲身经历过, 甚至融入了学生的喜怒哀乐, 他们写起来得心应手, 容易成功;相反, 如果老师在作文教学中, 一味地出大题目、不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难题目, 学生学起来困难, 不易写好, 时间一长, 就会丧失学作文的兴趣, 也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做好作文的讲评和优秀文章选读。

作文讲评要及时, 通过讲评把作文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 使学生知道自己本次作文的优点及不足之外。在讲评中, 要尽量理解学生的写作意图, 尊重学生在写作上的个性和创新精神。一次讲评不要面面俱到, 点评一两个方面即可, 否则学生就会无所适从。要选取优秀文章在班上朗读, 激发学生的信心和自豪感。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 一个构思、一个观察角度、一段优美的话、甚至一句有个性的句子等等, 都应及时肯定, 在班上朗读表扬优秀文章, 这一点非常重要。不仅鼓励了作者, 而且启发了听者:他这样写能得到表扬, 我为什么不能呢?为什么不大胆放手去写呢?从而激发学生去细心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大胆创新, 大胆练笔把“人人心中有, 个个笔下无”的东西写出来, 天长日久, 写作时就能做到“下笔如有神”。

五、多为学生的作品提供和创造发表或获奖的机会。

初中语文学科生活化教学之我见 篇8

【关键词】 初中语文 生活化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12-137-01

0

前言

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生活对于学生来说才是最好的教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语文从小陪伴着我们成长,我们每天的较量都会涉及到语文知识,因而学好语文对于我们来说极其重要。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作为一名教育者,必须要肩负起教育的重任,在教学中要以生活为出发点,让学生学有所用。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简单谈谈如何利用生活化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

一、合理结合教材,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新课程改革以来,情境教学作为各科目研究的重点内容,不仅对教师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有利于讓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把个人生活所见所闻与语文教材知识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除此之外,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能直观的了解语文知识,并且在课堂上让学生轻松愉悦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所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比如说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时,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与作者的父亲离别时的背影,通过父亲的背影引发了作者的万千思绪,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疼爱,也体现了作者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文章中描写父亲背影时描写得非常细腻,教师就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也来描写自己的父母或者亲人,回忆他们给自己做过最感动的事情是什么?然后把整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等等描写清楚,在描写自己的父母或者亲人时,一定要注意运用修辞手法把自己对亲人的感恩或者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在学生以写作表达对亲人的感恩过程中,容易引起学生与作者感情的共鸣,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如此一来,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有效提高,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改变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多媒体生活化教学

教师的教学观念会直接影响教学。若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内容也会枯燥无味,学生不喜欢学习语文知识。基于此,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必须把生活化教学模式融入语文教学中,让生活化教学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总所周知,多媒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以及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教师的教学更是利大于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教材中的景或者人物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

比如说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事实上饱含了作者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作者提到的春天的景物(如:小草、桃树、杏树、梨树、鸟儿、野花、蝴蝶、春雨、风筝等等)一幅一幅的展现在学生眼前,这么多美丽的景色,相信都能让学生们都优点审美疲劳了。学生欣赏着眼前的美景,并且听着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很容易就能引起情感共鸣,学习语文也变得相对简单。

三、以生活为主题,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课外实践活动则深得学生的喜爱,因此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每隔一两个月就可以组织一次课外实践活动课。课外实践活动课就是平常生活中最真实的写照,在课外实践活动课中,学生的心灵得到旅行,身体得到放松,并且在大自然的熏陶之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说课外实践活动课可以是全班同学一起参加爬山活动,爬山活动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凝聚班集体的心,有利于创建团结的班集体。在学生登到山顶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坐在草地上围成一个大圆圈,让学生主动发言自己在登山前、登山过程中以及登到山顶时的感受。在学生发言完毕时,教师还可以针对性的总结,并且表扬做得好的同学。比如说某某同学主动帮班集体拿水,不怕辛苦等等,让学生明白要学会为班集体奉献自己。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知道学习就如登山一样,过程是艰辛的,结果是喜悦的,只要坚持就一定能登上高峰。长期举行这些积极向上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结束语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理念,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也有利于教师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区学习语文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 参 考 文 献 ]

[1]李金日.找寻生活中的语文元素——浅谈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思路[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4(7):177-178.

[2]武春玲.让语文融入生活——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探析[J].语文天地,2014(2):79-80.

[3]耿祥飞.捕捉生活元素,找寻别样趣味——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初探[J].新课程学习,2014(2):105-105.

[4]黄红政.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浅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1):54-56.

低碳生活初中作文 篇9

首先我们不能忘记万物的生存之源——水。我们应当尽可能得节省水资源,不让其白白流失。对于这点,我总结了这些小窍门:做饭时的淘米水可用来浇花;洗脸时一定要用脸盆,洗脸水洗脚水都可以用来冲马桶;每次洗完手都一定要记得关水……

其次,我们也不能落下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大能源,那就是电。我们的生活根本离不开电,那么要怎么做到节约电呢?是不是没有办法了呢?当然不是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就是把家中的普通日光灯或者白炽灯更换成节能灯。还有就是要在不看电视的时候把电插头拔掉。

更应该做到的就是尽量得少开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尽可能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让地球变暖的速度尽量减慢。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进入低碳生活,即使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也不能Out!我们这些小小90后当然要带头做到,所以,我每天几乎都遵循着节约用水用电的基本准则,不浪费,好节约。

但是,要是我们不这么做,不节约资源的话,那么又会造成什么结果呢?

如果我们不节约地球的天然资源,那么,这些资源就会加快消失的速度,使得从此就没有这种资源了,让后代只能够在“历史书籍”上看见他们的影子。那是多么可怕的事呀!

如果我们每次出门都开自己的车子,那么,一天要增加多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呀!地球会比现在炎热多少?冰山将会如何快的消失?我们将会吸入多少有害气体?那是多么恐怖的是啊!

如果在炎热的夏天,我们每个人都把空调温度开得很低很低,那么会消耗多少电能?会释放多少氟利昂啊?

……

初中环保作文:低碳生活介绍 篇10

我们平常用电、驾车、烧煤气、搭电梯等等,都会造成二氧化碳的排放。现在全球气温正在不断地上升,造成这种情况的“罪魁祸首”是我们每一个人,而承担这一切后果的也是我们自己。于是,为了自己,也为了后代,“低碳”渐渐成为了许多人生活的一种趋势。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首先是在国外兴起,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是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原来我们生活中每一点一滴都是可以量化为数字的”,早在20xx年,网友间已经开始流行各种低碳生活计算器:“碳排放计算器”、“全民节能减排计算器”、“碳排放量计算网站”等等。豆瓣网的一些网友,更是建起了各式各样有关“低碳生活”的小组,他们积极推广“碳中和”概念,研究如何减少碳量排放,教网友如何“低碳”地享受生活。

名词解释

碳足迹:标示着某个公司、家庭或个人的“碳耗用量”,是一种用来测量某个公司、家庭或个人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环境影响的指标。碳耗用量越高,导致全球变暖的元凶“二氧化碳”就越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

碳中和: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就想办法用减碳的方法处理多少二氧化碳,达到碳排放的“收支平衡”。

碳补偿:多种树,利用植物光合作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是碳补偿的办法,一棵树生长40年,平均每年可吸收465公斤二氧化碳,平均每天吸收1.27公斤的二氧化碳。

碳汇林:以减碳为目的建造的林地,森林每年每生长出1立方米的体积,就能吸收11.83吨二氧化碳,目前国家林业局已经在全国开辟了八块公益碳汇林的项目。

达人支招

在提倡“低碳生活”的今天,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低碳”达人,他们活跃在各阶层。下面,就让他们为你的“低碳生活”支招吧———

/居家达人/

要过上“低碳生活”首先要摆脱自己的“电动依赖症”。因为电动电器会在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消耗大量高含碳原材料以及石油,变相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此外,室内设计应以自然通风、采光为原则,减少使用风扇、空调及电灯的几率。

如果无可避免的话,也应该尽量用最“低碳”的方式发挥电器的功效———

电冰箱:冰箱内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过多或过少都会费电。食品之间、食品与冰箱之间,应留有约10毫米以上的空隙;用数个塑料盒盛水,在冷冻室成冰后放入冷藏室,这样能够延长停机时间、减少开机时间。

空调:由于空调在启动的瞬间电流较大,如果频繁开关不但不能省电,而且容易损坏压缩机。为了节省空调使用时产生的电量,我们可以把风扇放在空调内机下方,利用风力提高制冷效果;避免整夜开空调。

低碳生活之我见初中作文 篇11

一、激发写作兴趣, 源头活水来

写作教学提倡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但我们看到, 应试教育思想深深影响着一些教师和学生, 作文为教师而写, 为应试而作, 通过胡编乱造来增加可读性, 博取高分。在这样的情况下, 学生作文大多遵循套路, 根本没有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对写作也就毫无兴趣可言。因此, 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贴近学生实际, 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农村生活, 使学生建立对“源于生活, 表达生活”的兴趣。农村有开阔的田野、绚烂的野花、欢快的鸟鸣、潺潺的溪水、深邃的大山……到了不一样的季节, 还有不一样的色彩, 春天的翠绿、夏天的深蓝、秋天的金黄、冬天的雪白, 这些都是农村所特有的自然现象, 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出发, 体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久而久之, 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深刻了, 写作时就会突显自己的个性, 会发现原来写作是一件很容易而且很快乐的事情, 就好比源头活水来。

二、积累生活素材, 下笔如有神

农村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素材, 学生在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都是独特的生活素材, 积累得多, 在下笔时自然得心应手。农村生活素材包括: (1) 自然风光。农村虽不及城市那般多姿多彩, 但也别有一番风光, 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晴空沃野、春华秋实等等, 都是农村独有的自然景观; (2) 人文风情。农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不同于城市, 例如节庆、婚嫁、农忙等都有着农村的习俗, 传统的舞狮、舞龙、踩高跷、花灯巡游等各色民俗活动异彩纷呈, 不同地方还有所不同, 而且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水平都发生了变化, 这些都体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3) 乡村童趣。与城市的孩子比较而言, 农村的孩子有着更大的活动范围, 同时也更加自由, 春天可以放风筝、爬山, 夏天可以捉鱼、摸虾, 秋天可以到田野玩耍、摘果子, 冬天可以逮野兔、堆雪人, 其乐无穷。生活实践是可以信手拈来的写作素材, 只要引导学生多从这几个熟悉的方面去积累生活素材, 学生在写作中就不至于无从下笔, 相反还会使学生左右逢源。

三、巧用特色语言, 妙笔可生花

一直以来, 学生作文大多为应试而生, 存在千篇一律的模式, 毫无特色可言。即使学生感到有话想说, 但苦于自身知识积累有限, 写起作文来也平淡无奇。除了要引导学生积累教材中出现的好词佳句、精彩语段及其他细节处,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取材, 将农村的特色语言转化为写作语言, 给作文增色, 表达出自己的个性。这些特色语言有: (1) 谚语。农村中流传着大量的谚语, 它们虽浅显通俗却反映了深刻的道理, 例如, “鱼跳水, 有雨来”“泥鳅静, 天气晴”“大暑到立秋, 积粪到田头”“立秋雨淋淋, 来年好收成”等; (2) 春联。农村地区的春联往往包含农民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期盼, 它们包罗万象, 用词活泼, 形神兼备, 常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 例如“春来花香鸟语, 雪兆五谷丰登”“改革结硕果果香四海, 开放绽鲜花花满九州”等; (3) 惯用语。农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出了许多语言通俗、内涵深刻的惯用语, 例如“拔出萝卜带出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赶鸭子上架”等; (4) 术语。农事活动有大量的专业术语, 例如“返青”“浸种”“疏果”等。这些特有的语言充分反映了农村的农事劳作、风土人情, 给人以形象生动之感。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并运用丰富生动的农村语言, 既丰富了对农业的认识, 又扩充了语言素材积累, 从而写出有个性的作文来。

四、培养发散能力, 文思似泉涌

要使学生把写作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 除了上述的兴趣、积累、运用问题, 还牵涉到思维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能力, 使学生在写作时文思泉涌。农村小学生的发散能力受周围环境所影响, 思维能力往往会局限于日常所见所闻, 而缺乏合理的思维发散。教师应当注重启发式教育,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呈现在他们面前的写作空间会大大增加, 小学生喜欢自由畅想, 只要教师善于引导, 就可以打开学生思维的匣子, 使学生自由快乐地写作。

总而言之, 农村是一座天然的“素材宝库”, 但农村小学生由于环境的关系, 作文选材面普遍较窄, 不懂得如何更好地写作。只要教师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 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发散能力, 并从中学会积累农村生活素材、巧用农村特色语言, 那么作文就会得心应手, 写作也就变成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

摘要:农村是一座天然的“素材宝库”, 如果善于挖掘其中的“宝藏”, 会使写作轻松自如。本文站在农村生活的角度, 从激发写作兴趣、积累生活素材、巧用特色语言和培养发散能力等四方面介绍了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些体会, 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写作。

低碳让生活更美好初中优秀作文 篇12

每当雪至,五色杂陈的世界只剩下黑白两色,山川大地便成了落笔简约的国画,环境纯粹了许多,心灵也纯粹了许多。

雪来的时候,我的心中总是充盈着几丝淡淡的愉悦,倘若是在山中,那感觉更好,黎明醒来,发现大雪早已没膝,空气清爽如琼浆,天气温静,就像熟睡的少女,山崖上,小溪上,无一不穿上白袍。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我便情不自禁地吟诗几句,这种说不出来的意境将我的身心包围,这时,我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染出美丽的景色。

周围静无声息,而脚底踏出的咯吱声,好似两个人在说悄悄话,令我感到亲切和愉悦。

我之所以看雪,是看它的白得娇小,无色中想象有色,无形中揣测有形;我之所以爱雪,是因为只有雪野的空旷,才能凸显生命的丰富,只有厚厚的白雪,才能覆盖住这令人厌恶的污染环境。

而现在,这在我记忆深处的大雪已经不复存在了,我多么想重新站在厚厚的雪地里,默默地伫立着,听着咯吱咯吱的音乐声,走到一个没有破坏,没有污染的新家园。

因为人类对地球的恶劣破坏,造成温室效应,我已经再也不能看到一场大雪了,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而我们却给了大自然什么。

当我们游桂林,陶醉于美丽的漓江水;登泰山,有“小天下”的感觉;去新疆,看到天山的雪莲时,我们真的忍心破坏这些吗?

停止吧!残忍的人们,如果继续下去,我们还会在蒙古感受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感觉吗?

让我们一起保护我们的家园,让我们把手中的.垃圾换成水彩笔勾画美丽的家乡。

让我逝去的梦境再度重现,凋谢的热情开始复苏,而那一瓣六角雪花,自天空落下来,咝的一声,就在我滚热的心窝里融化了。

于是,我首先从个人做起,从现在做起,低碳生活,节能减排。

低碳生活是一种非常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节水、节电、节油、节气,可以帮助我们将低碳生活变为现实。

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我们需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内在规律,找到我国巨大社会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本源。

低碳生活之我见初中作文 篇13

不知从何时开始低碳生活突然变成我们的主题,是因为《20xx》吗?反正《20xx》看得我触目惊心,似乎整个地球都被翻转过来……联想早先全球频频发生的地震、海啸,灾难迫在眉睫,“倡导低碳”显然成了我们的“诺亚方舟”。

倡导低碳就是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在生活的细节上注重节能减耗。我应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我打开我家的灯,几分钟后灯就会变得很热,很容易被不小心烫一下,还很费电。为了安全,也为了节能,后来全换成了冷光灯。如果每家每户都这样,可以为国家节省多少电,降低多少能耗,减少多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每当我洗好手,都把水龙头拧的紧紧地,不让水“溜”出来,这样,我就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爸爸妈妈会不会做好,每次看见爸爸妈妈进洗手间洗手并顺其自然的把水龙头关紧,我就很高兴。如果每人都把用好的水龙头关紧,可以为国家节省多少水!

养花、养植物是我和妈妈的爱好。家里的吊兰、文竹、猪笼草一年四季都是绿意盎然。在每个炎炎的夏日,妈妈总会把花搬进家里来,大家看着那些绿色,看着那些绿色,心中顿时感觉丝丝的凉意,有了好空气又养眼,真是一举两得,又带给我们多少充满创意的小欢乐啊!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14

一、采取多种方法, 培养初中生的写作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基础。那么,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让学生逐渐喜欢上作文呢?我认为, 用正确的教学手段因势利导很重要。

1. 适当降低要求, 减小心理压力。

在作文教学之初, 教师要让学生感觉到写作任务能完成, 使学生逐渐对写作产生兴趣, 然后再逐步提高要求。

2. 创设情境, 活跃气氛, 激励创新, 引发兴趣。

作文时, 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有趣的活动、情境, 让学生感到轻松、有趣, 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训练。

3. 表扬、鼓励、肯定学生,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师要对学生在习作中的优点和习作中的个性适宜地给予表扬鼓励, 本着“多肯定, 少责备”“多赞赏, 少批评”的原则, 对其予以赞赏和肯定, 这样多次的刺激就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兴趣, 让学生从精神上享受到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二、加强阅读, 积累素材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文章是以语言为第一要素的, 语言功底若不过关, 写好的文章就成了“空中楼阁”。古人读语文, 就十分重视语言的学习和积累, 现当代的很多文人作家也是如此, 他们特别重视名篇佳句。这种学习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也要诱导学生多读书, 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文章, 指导学生阅读, 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 丰富词汇。先是课文, 它们经过了专家们的精心挑选, 能代表各类文体特点, 且十分适宜学生学习, 学生必须先把这些文章学好。而只凭借语文课内的阅读, 是难以满足积累语言材料的需要的。教师还要适当开辟第二课堂, 向课外阅读阵地延伸, 鼓励学生去博览群书, 凡是有益于学生的健康书籍均可推荐给学生阅读。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 学生一定要特别注意语言的学习积累, 要记下书里的好词佳句。最好是准备一个小本子, 随身携带, 随时随地摘录和学习语言。同时, 写作贵在一个“积”字, 只有天天学语文, 日积月累, 学生的语言才会越来越丰富, 从而为写出好的文章奠定基础。

三、加强学生写作训练, 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1. 在课文中找题材, 在模仿中进步。

模仿写作是把间接经验化为直接经验的重要手段, “仿”不是机械的模仿, 而是要“仿中求新”, 对于生活阅历简单、见识面比较狭窄的初中生来说, 教师可按不同的写作目的和要求, 从语文课本中选择合适的文章, 让学生仿照其作者的写作思路、谋篇布局等, 掌握写作方法, 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仿写训练。如鲁迅《故乡》的开头和结尾都写景, 既首尾照应又情真意切, 在深化主题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朱自清的《春》能够抓住春的季节特征, 分别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 以及春雨中人物的活动入手, 是写景散文的名篇。教师不妨找这些名篇文章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仿写训练, 在训练中逐渐把文中的写作技巧变为自己的写作技巧, 进而“仿中求新”。

另外, 教师对典型文章的分析讲解也可诱发学生的写作情绪。学生从范文中的人物形象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从范文的事与理会想到生活中的情与趣;从范文的精妙构思, 从而设计自己文章的框架……从多方面受到启发, 学生便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将自己的感受倾之于笔端。

2. 由片断到整篇写作的训练。

片段作文是作文的起步阶段, 写好片段作文是今后写好一篇完整文章的前提和基础,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 可单就人、事、景、物的某方面或某个情节做单一性的写作训练, 如专门描写人的外貌、某个特定场景、某一季节的特定的景和物等。而整篇写作就必须注重文章的谋篇布局、主题与材料的紧密结合、语言风格的和谐等, 这就要求教师从如何立意、选材, 以及如何灵活运用语言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长时间的训练。

四、自评互改, 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传统的“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教学模式, 往往是教师对学生写作内容的批改、鉴定, 大多是终结性的单一评价。这种写作评价方式过于片面, 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忽视了对写作的过程、方法、态度的评价, 不利于学生写作素养的整体提高。而自评互改的开展, 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1. 教会学生自主修改作文。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写完作文后, 先自己独立修改一至两遍, 看一下是否切题、中心是否明确、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用错的标点符号等。

2. 组织学生互批作文。

要让学生互批作文, 教师可对学生的作进行初评, 并将学生的作文进行分类组合, 力求优、中、差搭配好, 然后按四人一组分为若干份, 选出小组长。组长将教师分发的作文分发给每个组员。组员之间交换作文, 评完后, 按等级交给小组长, 在这个过程中, 如果有不同意见或者拿不准的问题, 可以在组内商量、辩论, 也可以请教师参与解决。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写得一手好文章, 也绝非一日之功。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 我们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 即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学习和思考, 善于根据学生情况研究方法对策, 积累经验教训, 从而找到适合学生实际的好方法, 搞好作文教学,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晶伟.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浅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03) .

[2].翟明军.对提高初中生作文能力的几点探究[J].文理导航 (下旬) , 2012 (05) .

[3].袁小萍.新课标指导下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思考[J].快乐阅读, 2011 (12) .

低碳生活之我见初中作文 篇15

---教学《千克与克》的案例与反思

在教学“千克”的过程中,我拿出一瓶重量1千克的纯净水。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瓶纯净水有多重吗? 生:不是很清楚。(学生的好奇心被激起)师:那我们用台秤来称一称吧!请仔细地观察哦!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指针指在数字1那里。师:哦,那就是说这瓶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实践教学方法之我见

---教学《千克与克》的案例与反思

在教学“千克”的过程中,我拿出一瓶重量1千克的纯净水。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瓶纯净水有多重吗? 生:不是很清楚。(学生的好奇心被激起)师:那我们用台秤来称一称吧!请仔细地观察哦!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指针指在数字1那里。师:哦,那就是说这瓶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实践教学方法之我见

---教学《千克与克》的案例与反思

在教学“千克”的过程中,我拿出一瓶重量1千克的纯净水。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瓶纯净水有多重吗? 生:不是很清楚。(学生的好奇心被激起)师:那我们用台秤来称一称吧!请仔细地观察哦!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指针指在数字1那里。

师:哦,那就是说这瓶纯净水有1„„?它的单位是什么呢? 生:是1Kg。

师:对啦!Kg是“千克”的英文符号。1 Kg就是1千克。那这瓶纯净水就是重多少? 生:是1千克。

师:那如果指针指在数字2那里是多重?3呢?4呢? 生:分别是2千克。3千克。4千克。

师:对了,你们真聪明。那你们想不想也自己称一称。生:好啊!

于是,我让学生分小组用台秤称出1千克的大米,再装在袋子里,并每人用手拎一拎。片段二:

在教学克时,我拿出一小包黄豆(10克)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黄豆有多重吗? 生:老师,它们很轻。师:那它到底有多么轻呢? 生:不知道。师:我们可以用天平来称一称。请仔细观察啦!

我拿出天平,先向学生介绍天平、砝码及其用法,再将这些黄豆放在天平的左边,在天平的右边放了一个10g的砝码。师:这些黄豆有多重呀? 生:重10g。

师:回答的很对。“g”是克的符号,这些黄豆也就是重10克。师:同学们,10克只有几十粒黄豆,那1克呢? 生:1克就很轻。师:有多轻呢?

师:1克大约是一枚1分硬币那么轻。下面同学们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一克轻的硬币。再用天平称出你们小组里的这只鸡蛋,用台秤称出一棵大白菜有多重。(学生分小组开始活动,小组长小结)

片段三:

教学千克与克的关系。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千克、克,知道了1千克和1克有多重,那你们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生:1千克=1000克。

师: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你有预习书本,对吧? 生:是的。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放在你们各大组的每一包盐的重量,并用台秤称一称这两包盐一共多重,注意台秤的单位,然后大组讨论告诉我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开始活动,10分钟后我宣布活动结束,学生分组派代表发言)

生:每包盐是重500克,两包重1000克,台秤称出两包盐是1千克,我发现1千克=1000克。

师:哇,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老师为你们骄傲!

教学反思:

要知道勤动口不如多动手。让学生死记硬背,过后很容易忘记,而且题目变化了,学生也许就不会做了。我在教学千克与克单元中的三个片段,我的指导思想是希望让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动手、自主参加实践活动、以及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感受和体会与生活联系的质量单位千克与克,并能学以致用,准确地称出物体的重量,正确的使用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不要闹出一个鸡蛋重50千克的笑话来。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适度引导后,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体会。这样不用教师填鸭式的灌输,只要适当的点拨,学生便能在自主实践活动中学会了知识,并通过亲身体验加深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认为在电化教学发达的今天,虽然有很好的教学软件配合老师的教学,但是作为老师仍然要充分运用自主实践教学这种很好的教学手段,不能依赖教学软件,简化或淡化学生自主实践活动,应将它与现代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但我感觉该教学内容中的败笔是我编排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同时,在学生小组活动的监控方面力度也不够。

初中语文写作之我见 篇16

摘 要:目前我们都在提倡素质教育,语文素质分为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而语文能力的培养,重在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这些能力的综合反映,在语文教学中即是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 写作教学 写作能力

成就,是每个人的终身追求,有了成就,无论大小,就等于有了人生的辉煌。成就越大,奋斗越甚,而奋斗愈甚,成就也就愈大,这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一条基本法则。因此,教师要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从而不断使其以小成就来成就大成就。教师要开辟多种园地,为学生的习作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

一、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其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是作文的源泉。作文的兴趣从哪里入手培养呢?按心理学的观点,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是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逐渐把“老师要我写”变为“我要写”的自愿自觉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兴趣。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生活正是广阔的海洋,只有热爱生活,才能积极地投入生活的怀抱,才能从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要注意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体验生活的良好习惯。光有生活,而没有体验,往往写不出鲜活生动的文章来。这就要求学生首先学会做人,有目的、多层次、多角度地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让其亲身体会到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写作宝藏。多年来,我们的作文课一般为两课时,教师当堂出作文题,先做些简单指导,学生再构思作文,把学生“封闭”在教室中苦思冥想,最终写出的文章枯燥无味,内容雷同,人人都觉得写作文难,使作文成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提出要求:“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二、努力培养学生个性

学作文的过程更应该是学做人的过程。

作文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学生良好品格、正确的人生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形成是作文教学的途径和目标。要为文,先做人。人格意识的培养,是提高作文思想内容、思想感情的前提。树立正确的节操观念,是作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有对真善美的爱,才有对假恶丑的憎;只有爱憎分明,文章才会有热情,才会有动人魂魄的力量;有了正确的节操观念,作文思想内容的深度也必定会有所提高。引导和教育学生懂得爱憎和敢于爱憎,是作文教学的责任。情动于衷,才能发于外,感人至深的文章,必是先感动了自己的文章。通过作文教学,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读好书、看好画、听好音乐、欣赏优秀影视片、交好朋友。通过作文引导他们认清清浊、辨识良莠,使他们具有高雅的情趣,更会显出人格的光彩。个性是创造的源泉,学生有个性,表达才有个性。俗话说“文如其人”,习惯于有个性地表达的学生,其创造力的培养前景是无限的。通过作文教学使学生为未来人生道路打下创造的基础,应该是作文教学的最高目标。

三、语言能力的培养

作文能力应包括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两方面的能力。认识生活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分析能力,而反映生活则需要准确的表达能力。课堂上要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体现,首先表现在是否有敏捷的思维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是不能忽视的。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讲提纲,可让学生口述自己作文的提纲大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构思能力,而且可以了解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再如,可采用讲故事、谈感想等方法培养学生不仅言而“有物”,还要言而“有序”,否则七嘴八舌、前后无序,虽训练了说的能力,却不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就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或辩论,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言之成理”、“出口成章”的本领。

四、有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突出体现了写作教学应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认为兴趣是

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乐于写作、敢于写作、勤于写作、善于写作。现代信息技术活化了写作教学,声、像、图、文、情、境与看、思、说、写、读、评诸多手段的结合,发挥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优势,从而打破了过去被动、沉闷的写作教学局面。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口讲手写为主的教学模式,大大节省了板书时间,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外丰富的写作资源与教材整合起来,有助于增大课堂信息量,增大学生的阅读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上一篇:写团结小学生作文下一篇:春季学期五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