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社调查与思考

2024-08-08

农村合作社调查与思考(通用8篇)

农村合作社调查与思考 篇1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按照“增加补助,扩大受益,强化管理,巩固提高”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行制度创新,全市参合农民保障水平和满意度均创历史新高,参合农民得到了优质服务和更多实惠。

2009年,我市新农合参合人口3424561人,参合率为99.88%,比2008年提高0.01个百分点,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人均筹资106.23元,超过了国家和省规定的筹资标准。全年住院补偿228887人次,比2008年多49555人次,住院病人次均补偿费用1622.71元,比2008年增加159.16元,住院实际补偿比为42.90%,比2008年提高5.31个百分点,全市平均住院率为6.68%,比2008年提高1.5个百分点,门诊补偿2812255人次,比2008年多544643人次,门诊病人次均补偿费用13.02元,比2008年多0.11元,门诊实际补偿比为21.19%,全市总受益率为89.02%,可报费用补偿比(政策性补偿比)为48.56%,目录内药品使用率为88.55%,10000元以上补偿人次为3938,比2008年多968人次,其中,最高补偿额达到了12.96万元。新农合各项监测考核指 1

标比2008年均有所提高。

一、主要做法及采取的措施

一是建立新农合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及通报排名制度。从2009年开始,我市将新农合参合率、住院实际补偿比、基金结余及累计结余率、住院率、次均门诊费用、次均住院费用、合管办能力建设等指标作为县(区)新农合监测评价指标;将参合病人及补偿资金分布、次均门诊与次均住院费用、目录内药品使用率、住院实际补偿比等指标作为市级定点医院新农合监测评价指标,按季通报排名。凡连续排名后三位的县(区)或单位,须对照监测指标,加以整改。

二是大力推行市级定点医院网络直报。2009年,市一院、二院、保健院和解放军第XX医院已顺利开通和XX县的网络直报工作,市四院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即将开通。此外,XX区、XX区、开发区和XX县都和XX医院签订了网络直报试点协议,其中XX医院对XX区和XX县的网络直报已经开通,对开发区的网络直报正在试点。实施网络直报,进一步提高了县(区)合管办和市级定点医院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极大地方便了参合农民报销,开创了我市新农合工作的新局面。

三是全面推进新农合进村报销。今年以来,把村级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作为全市农村卫生工作的重点,利用标准化服务站创建和省扶持村级卫生机构建设这一有利契机,全面推进新农合进村报销和村级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今年全市

已实现新农合网线到村700多个,开通村级报销网点200多个。让参合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新农合报销,对于巩固提高新农合参合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是切实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将新农合参合率、实际补偿比、目录内药品使用率和次均住院费用增长幅度等指标列为政府工作目标和新农合考核指标,每年对新农合定点服务机构进行全面检查。通过检查,有效地规范和约束了定点服务机构的医疗行为,较好地遏制了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势头。

五是继续开展先进合管办创建活动。继XX县去年建成全省新农合管理先进单位后,今年,我市全面组织开展省级新农合管理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召开全市新农合工作推进会,进行专门部署,明确提出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经过省市严格考核,XX区通过市级调研评审,XX区顺利通过省卫生厅专家评审,被省卫生厅表彰为全省新农合管理先进单位。

六是全面完成新农合县级业务系统升级改造任务。为了确保完成这项省政府实事工程,全市加大了新农合县级业务系统升级改造工作力度,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省卫生厅举办的各项培训,严格按照新农合县级业务系统升级改造验收标准和建设规范,实行新农合县级业务系统升级改造半月报制度,开展达标升级活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市级专门工作机构基础能力尚不能适应工作推进的实际要求。新农合制度从建立之初,就一直强调各级合管办机构建设和能力建设,要求建立和完善新农合管理网络。但我市至今一直仍未建立市级合管办,不利于加强全市新农合管理工作。从目前情况看,全市县级合管办定编人数只有31人,实有人数只有42人,平均每个管理人员需要管理 8万多人,同时缺少市级管理层次,无法保证将新农合管好。二是市级管理平台尚不完善。随着新农合制度的完善和发展,随着新农合筹资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新农合的监管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立市级新农合管理平台,推动新农合省、市、县、乡、村各级统一联网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但这方面工作在经费投入、人员配置等方面尚较为薄弱,管理能力滞后已经成为突出矛盾。三是与新农合配套的服务网络能力水平不强的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基层医疗定点机构医疗人才普遍缺乏,难以全面承担对服务对象的工作任务,部分民办定点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混乱、政府监管不力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几点思考

新农合作为一项造福农民的惠民工程,必须以依法推进作为根本的体制保障,必须在法律规范的层面进一步健全完善。

1、立足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从法律层面上进一步明确新农合制度的发展方向,使之在规范指导上具备前瞻性和江苏“两个率先”的鲜明特色。当前尤其要在已进入城市

务工经商的农民工的原有的新农合制度与城市职工医保制度的衔接上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使之顺利过渡、合理对接。

2、立足普惠于民的目标要求,进一步明确新农合参与各方的权益和义务。在法律规范中对参合农民的权利义务、政府投入的职责义务、医疗机构的管理监督和权益保障、监管机构的设立及其职责权项等均应与时俱进作出相应调整。凡已被实践证明的切实可行的政府规章制度有关规定,均宜上升为法律规范,全面提升依法推进的工作水平,使广大参合人员均能享受较大区域的平等福利。

3、立足可持续健康发展,科学规范新农合基金的筹措保障和使用制度。其中,一是人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保持大致对应的关系,要在法律中作出明确规定。二是政府投入的规模和人均标准,要从实际可能出发,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刚性规定,便于政府预算安排和社会监督。三是对封闭运行的新农合基金,在坚持“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规范管理”的管理原则和“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使用原则基础上,结合各地实际运作的情况,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在提足风险基金之后的基金结余率的控制标准,使筹措的基金不致发生过多的结余,使之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让参合农民得到实惠最大化。四是针对农民医疗需求和农村公共医疗机构功能不断增强的实际情况,在保障广大农民公共卫生医疗基本服务的基础上,将基金使用的重点向特困群团、重大疾病和农村公共医疗机构倾斜。

4、立足惠民便民,进一步重视农村基层公共医疗服务机构建设,使之在新农合制度框架内能够满足参合农民常见病、慢性病的医疗需求。一方面在制度安排上要将与之能力相适应的初诊及治疗等权益明确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要对各级政府改进加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建设(诸如基础设施、装备水平、技术力量和保障能力)等提出明确要求,在惠民的同时做到便民,让参合农民不行远路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使新农合制度得到全覆盖,强有力的基层硬件条件的保障和支持,这样,既可以降低参合农民的治疗成本,也可以提高新农合基金的使用效益。

农村合作社调查与思考 篇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简称“新农合”, 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 农民自愿参加, 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 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2002年10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5年10月,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关键的新的政策提出。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 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从2006年起, 中央和地方财政较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 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 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 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笔者前往广西桂林市资源县、崇左市大新县、北海市铁山港区、钦州市灵山县、贵港市桂平县展开调查, 走访了五县新农合管理部门和相关新农合医疗服务机构, 并且在每个县的农村进行了问卷调查, 得到非常宝贵、真实、最新的信息和数据。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村民参合率为96.8%。新农合宣传以政府及村委宣传为主, 但60%是随大众一起参加, 30%是认真了解后才参加的。五县先后于2005、2006、2007年实施, 各地开始全面实施的时间不同。收费标准统一10元/人, 无乱收费现象。近60%村民使用过合作医疗证, 医疗证使用率相对不是很高。村民使用医疗证后都能享受到相应服务, 不过一般生大病才用。近55%村民能接受报销程序, 但还有45%的人觉得麻烦或不清楚。村民整体上能接受报销的比例, 但仍有近30%的人觉得报销比例低或不清楚具体报销比例。各县的参合率如下:桂林市资源县91.%、崇左市大新县85.4%、北海市铁山港区90.6%、钦州市灵山县85.49%、贵港市桂平县91.6%。可见, 各县参合率都在85%以上, 并且正在不断提高。

从走访调查、问卷调查、官方数据参考中可以看到, 各地基本上已经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 为农民提供了相应的医疗服务。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广西整体上实施的效果较好,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 农民及基层干部问题

1. 农民及基层干部的意识问题。

大多数农户受教育程度低, 保险意识薄弱, 对相关的政策不知道或不清楚。此外, 作为宣传者的村干部宣传方式比较单一, 内容不够通俗, 甚至有的干部并不了解政策, 简单解释“交钱后看病就有报销”, 起不到宣传引导的作用。

2. 农民的证件身份难认定。

现行使用的《合作医疗证》无照片, 因而不排除冒名顶替, 一人参合、多人享用的现象。定点医疗机构无法对参合人员身份进行把关。此外, 新农合工作人员缺乏, 报销工作量过大, 也让他们无法核实报销人员真正的身份。

(二) 医疗机构问题

1. 定点医院收费高, 农民利益受损。

许多农户反映, 小病大看现象时有发生, 大医院的床位费太贵, 睡不起, 为了能报销, 有病往定点医院跑, 路费、餐宿费, 再加上虚高收费等, 花销很大, 即使得到补偿, 但农户也无力承担。

2.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区、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大部分建于上世纪70年代, 由于投入不足, 年久失修, 加上医疗设施设备陈旧老化, 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参合农民就近看病的需要, 此外基层卫生人员的技术水平也得不到参合农民的充分信任。

(三) 报销机制问题

1. 报销比例不合理。

农户普遍反映报销补偿率较低。医疗费报销的起付线、封顶线不科学。起付线太高, 农民担心小病无受益, 影响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封顶线太低, 农民担忧大病无保障,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 补偿服务环节手续过于繁杂。

由于镇合管站没有专职人员, 农民在办理手续时经常碰不到经办人。有过报销经历的农民普遍反映, 出钱容易、拿钱难, 有的要往返走几趟, 耗时耗精力。

(四) 管理机构问题

1. 管理机构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缺乏先进的信息管理软件, 人员配备不足, 工作都是依靠单纯的手工操作, 难以提高工作效率, 对有需要开展调查核实的一些工作, 没能及时调查核实。

2. 基层合管办经费不足。

部分镇尚未建立固定的新农合公示栏 (宣传栏) , 未能每月定期把报销情况张贴公示到村屯;此外, 业务用房不足、办公条件简陋, 制约了基层管理机构管理职能的发挥。

(五) 资金制度问题

1. 筹资机制不稳定。

由于新农合筹资采取“农民自愿”的原则, 尽管做了大量工作, 但农民对新农合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此外, 不同类型的农民对合作医疗的需求不同, 这些都增加了每年筹资的难度和不稳定性。

2. 资金运行公开制度未到位。

调查表明, 目前试点镇 (街道) 和有关村对新型合作医疗报销情况没有较好实行公开公示制度, 使得农民群众对政府办的“好事”心存疑虑, 担心监督管理是否有效, 资金是否安全, 制度是否持久, 合管办是否办事公正。

(六) 法律问题

立法滞后, 政策不过硬。

近几年, 虽然国家比较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 但还没有把新农合纳入强制实施的法律范畴, 新农合的法律地位不能得到确认, 因而在认识上有时难以取得共识。为了统一思想, 加大工作力度, 许多地方都把这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 采取签订责任书的形式, 与有关人员的工作实绩考核挂钩, 以此促进基层干部参与合作医疗的组织发动和实施。但是这种行政措施容易受到宏观政策变化、领导人变更、地方中心工作调整的影响, 随意性较大。另外, 新农合实施过程中, 农民、医疗机构和政府三方之间无法建立契约 (合同) 关系, 当农民权益受到侵害时, 申诉无门, 也影响了农民。

四、建议

每个新事物都需要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虽然新农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但只要及时解决问题, 新农合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 增加培训力度和拓展宣传途径

加强村干部的培训, 使其透彻了解最新的新农合政策。此外, 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宣传, 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有专门的人员为农民群众解疑释惑, 积极引导农民自愿参加合作医疗。严厉打击“冒名顶替”行为, 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能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健康发展。

(二) 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医疗制度中的医院机制

1.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杜绝大处方及重复检查等, 切实减轻农民医疗负担, 让参保农民就医得到更多实惠。

2. 进一步完善医疗单位药品采购制度, 逐渐降低并有效控制定点医疗机构的药品价格。

在定点医院设立明白药房、放心药房、平价药房, 尽量使医药价与市场同价。物价部门应加大对医院药品价格的监管力度。

3. 及时调整补偿标准。

根据医疗市场的变化和疾病病种多样性和复杂性, 扩大报销范围, 提高报销比例, 实施新农合大病救助方案, 调动农民参保积极性。使基金既不沉淀过多, 也不出现透支, 以提高农民受益程度。

4. 因地制宜对农村特定群体提供帮助。

如结合计划生育政策, 从尊重女性、关爱女性的角度出发, 对一些农村常见的妇女病检查与治疗、分娩等制定一些特殊的照顾政策。继续在全区开展育龄妇女健康服务活动, 对儿童实行一些免费保健服务等。对当年没有发生医疗费的农户提供免费体检, 这对没有较好自我保健意识的农民来说, 让参合农民体会到好处, 有一定的吸引力, 有助于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率, 小病不出村, 大病不出区, 从而减少农民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三) 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机构基础条件

1. 调整优化农村卫生资源。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巩固和健全区、镇 (街道) 、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每个镇 (街道) 至少要保留一所公立卫生院, 每个村至少有一个村级卫生室 (不包括个体诊所)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多渠道筹集资金, 逐步配套必要的医疗卫生设备。

2.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 提高服务质量。

鼓励优秀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卫生院工作, 提高现有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 特别是要加强市、区、镇 (街道) 、村卫生机构纵向业务合作, 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 建立健全管理模式和机构

1. 建立广西新农合网络系统。各地合管办采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办公。

2. 保障新农合办公费用的发放。

3. 设立一个专门的监管机构。定时到各县各镇各村抽查, 检查新农合的日常工作情况。

(五) 完善资金筹集及管理

1. 开拓筹资渠道。

增加政府财政扶持力度, 积极鼓励和引导集体资金、社会资金的投入, 如允许乡镇企业为合作医疗投资的资金在税前列支, 或按其投资的数额, 给企业减免一定限额和比率的税收, 提高企业为合作医疗投资的积极性。此外, 积极探索在参合群众中开展多档筹资、多档补偿的运行机制, 以满足不同经济水平农民的需求。如家境富裕的农民个人可以缴纳多一些, 其享受的补偿比例也会相应提高。

2. 确保基金安全和使用规范。

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实行专户存储, 统一管理, 封闭运行。要积极探索由县统筹向市统筹过渡, 把基金盘子做大。对现行的“一县一策”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 形成一两种相对统一的补偿方案, 避免相邻县之间差距太大。建立有效的费用控制机制。各级经办机构对参合农民的就医费用进行跟踪监测, 一方面合理调节参合农民的就医流向, 提高县级以下定点医疗机构的就医比例;另一方面, 要在市、省级医疗机构中设立定点医疗机构, 实行直接减免, 既方便农民就医, 也减少经办机构的工作量。

(六) 建立健全有关新农合的法律体系

立法规范政府和经办机构的管理行为, 以法强制政府作为, 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 完善新农合管理机构政府、医院和农民的利益博弈中发挥法制的协调均衡机制, 切实维护“新农合”制度的公平性。让新农合有法可依, 犯法必查, 保障新农合的有效运行。这对推进新农合的健康有序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 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自宽.中国农村合作医疗50年之变迁[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6, (2) .

[2]宫晓霞.建立和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J].农村经济报, 2005, (8) .

[3]王小丽, 谢玉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缺陷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6, (1) .

[4]吴菊仙.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EB/OL].国际在线网, 2006-03.

[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课题报告[R].2005.

[6]任晓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与问题分析[J].理论学习, 2007, (6) .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 篇3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思考

中图分类号:D42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036-2

1 发展现状

舒兰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2008年底7家,到2009年底发展到45家,截止到2011年10月,已累计发展到220家,占年初计划的110%。其中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85个,农机专业合作社55个,肉蛋鸡(鹅)、黄牛、生猪等养殖专业合作社41个,食用菌栽培、养蜂、中药材、苗木花卉、棚膜蔬菜等特产业37个,其他2个。合作社成员8820人,带动农户14230户,合作社成员年户均增收9000元,辐射农户户均增收3500元。合作社分布在全市17个乡镇,实现了乡镇全覆盖。

从发展态势看有五个特点:

一是组建类型多种多样。组织类型以初级的专业合作社为主。创办方式既有农村能人、专业大户和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内部力量领办,又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层供销社等外部力量牵头创办,形成了多主体创办、多类型发展。

二是产业类型相对集中。以粮食生产、畜牧养殖、农机服务、特产经销为主。

三是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产业构成由单一种养殖业向特产业、加工业等多领域延伸。服务内容由单一的技术向信息、销售等综合服务方向发展。活动深度由单纯的生产环节向产、加、销多领域延伸。

四是组织运行逐步规范。章程制度逐步完善,部分发展较好的进行了二次分配,建立了各种基金。

五是强化了合作社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合作社发展进程中的模范带动作用。目前已有益百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永天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蒋三养猪专业合作社、金诚糯米种植专业合作社、鸿丰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富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七家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

2 主要措施

2.1 高度重视,大力推进

在认真分析、把握我市农村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决定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来抓。自2007年起,市委每年将合作社建设工作量化到乡镇年度重点工作考核目标,并与各乡镇签订责任状。去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舒兰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程实施意见》,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把这项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做出安排部署。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农业局业务主管部门抓好合作社的发展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支撑。

2.2 加强宣传,抓好培训

通过多形式宣传引导,利用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合作社法、典型经验和优秀带头人的先进事迹,努力营造关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社会舆论氛围。2007年以来,先后在省市级报纸及《舒兰消息》上发表宣传文章10余篇;吉林市电视台对我市规模较大、管理规范、带动能力显著的益百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学新苗木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秀平养猪专业合作社等进行了采访,制作短片进行播出;在《舒兰农业信息网》上开设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专栏;吉林日报以《组团上市的专业农民》为题,对舒兰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行了详细报道。

2.3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为了使专业合作社建立之初就步入规范化良性发展轨道,及时掌握和了解合作社的发展变化情况,我们先后制定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备案登记规范》、《农民专业合作建设标准》、《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示范》。在制度、管理、服务上对专业合作社进行规范。到目前为止,全市220个合作社全部在农业局和乡镇农经服务中心同时进行了登记备案。内容包括:合作社名称、注册时间、通信地址、法人姓名、联系电话、注册登记号码、主要经营项目、生产经营规模、出资额、带动户数、固定资产投资等。同时登陆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软件系统。有60%的合作社有较标准的办公室,合作社门牌,办公桌椅、沙发、卷柜、电话、电脑等办公设施,室内悬挂统一规格制作的组织机构、章程、制度、基地分布图、业务流程等揭示板。正在逐步形成标准化的办公模式。

2.4 典型示范,以点带面

2009年起,我市开展了“示范社”创建活动,制定出台了《舒兰市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认定管理办法》,每年认定一批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对其进行扶持。今年8月份在我市中心广场,利用宣传长廊举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成果图片展。今年评选出我市市级“示范社”17家,从中推举出省级示范社6家,并得到了资金扶持。实现了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效果。

2.5 强化领导,加强组织建设

会同组织部门对有条件的合作社,帮助组建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合作社发展进程中的模范带头作用。目前已有8家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

3 存在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在一些基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层面认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己的事情,抓的再好,很难见成效出政绩。因此,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重视不够,抓的不紧,推动力不强。

二是发展环境还不够好。在信贷、科技、人才、环保、税收等方面,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够完善,落实起来很难。国家和省、市财政这几年虽然给了合作社一些扶持,但投入少、扶持面窄、效果有限。短时期内很难解决合作社贷款难、自身积累难、引进资金难和技术骨干难找、专业人员难引的问题。

三是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在内部管理上,一些合作社的章程缺乏实质性内容,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可操作性差,约束力不强。有的一年不开一次社员大会,重大事项不经社员讨论决定,理事议事和监事参与职能基本上是形同虚设。在生产经营上大多数合作社只在技术、信息等方面进行一些简单合作,真正从事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的很少,服务功能弱,带动能力有限,致使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很弱。

四是整体发展还不够平衡。首先是乡镇发展差距在拉大。新安乡已经达到了18家,实现村级全覆盖,平安镇、水曲镇、溪河镇、白旗镇发展也很快,而有的乡镇目前只有3家合作社。其次是产业发展差距拉大。围绕种养业等传统农业生产建立的合作社比重大,约占合作社总数的80%,从事产品加工、仓储、运销等方面的合作社比重很小。第三建设规模差距拉大。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多的达上百户,而且跨区域联合,少的只有几户,甚至生命力不强。第四是获利能力差距拉大。效益好的合作社资产达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户均增收上万元,而少的基本上没什么资产。

4 几点建议

4.1 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不动摇

充分尊重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这是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制度,不能因为创新合作组织而改变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的自主权。

4.2 坚持民主自愿

充分尊重农民的主题地位,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不能强迫命令,农民参与与否,采取何种方式参加都要由农民自己决定。

4.3 坚持多种形式并举

从当地实际出发,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积极兴办各类型合作社。不搞“一刀切”,不硬性推广一种模式。

4.4 坚持边发展边规范的原则

正确处理发展与规范的关系,要侧重于加快发展,只要不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都允许发展,并给予工作帮助和政策支持。

作者简介:边荣超(1972-),男,汉族,吉林舒兰人,舒兰市七里乡农经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经济师,从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

农村合作社调查与思考 篇4

一、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

我县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家,其中专业协会家,占总数的;专业合作社家,占总数,共有会(社)员人,其中:协会会员人,占总数的,平均每个协会人,合作社社员人,占总数的,平均每个合作社人。拥有固定资产万元,其中:协会万元,平均万元,合作社万元,平均万元,经营收入万元,其中:协会万元,平均每个协会万元,合作社万元,平均每个合作社万元,从分类情况来看,呈现出以下个为主:

⒈从依托情况来看,以乡镇站办兴办为主。其中:依托乡镇站办组建的家,占,依托村经济合作社组建的家,占,依托专业大户组建的家,占,依托龙头企业组建的家,占。

⒉从从事产业来看,以种植业为主。其中从事种植业的家,占,从事养殖业的家,占,从事加工业的家,占,从事其他产业的家,占。

⒊从服务内容来看,以技术、信息服务为主。其中,以技术、信息服务为主的家,占,以购销服务为主的户,占,以生产加工服务为主的户,占,以其他服务为主的户,占。

⒋从会员分布来看,以本镇农民参加为主。会(社)员集中在当地乡镇范围内家,占,跨镇的家,占。

⒌从出资情况来看,以乡镇站办出资为主。其中:经费由乡镇站办出资的家,占,由村经济合作社出资的家,占,由专业户自筹的家,占。

⒍从注册登记来看,以政府发文组建的为主。其中:政府发文组建的家,占,工商部门按企业法人登记的家,占,按社团法人登记的家,占。

二、运行特点

(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农民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会(社)员开展技术、信息、销售财务时,不影响会(社)的自主经营权,不变更家庭财产关系,如元通兔业生产合作社,现有社员户,合作社为社员提供种兔,培训技术,收购产品,社员则按合作社要求饲养,交售产品,合作社与社员有统有分,充分发挥合作社与社员两个层次的积极性。

(二)尊重民意,民主办会(社)。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会(社)员只要符合条件,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组织在成立时一般都签有办会(社)章程,重大事项由会(社)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

(三)注重服务,强调让利。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内的服务为宗旨,对外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对成员开展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农资供应,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对外按市场经济规律,参与市场竞争、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在利益分配上,让成员充分得到实惠,无偿式低偿为成员提供良种、发布信息、培训技术,帮助成员销售产品,或按不低于市场价统一收购后销售,产生的收益部分合作社根据章程规定比例按交售量实行二次分配。

三、作用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不但使参加专业合作组织的人员得到生产、经营、销售等方面的服务,也使周边农户享受大量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县农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⒈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近年来,我县由于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农业龙头企业、规模经营大户的优势作用、带动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促进了效益农业、特色农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大批农产品生产基地,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如澉浦、秦山的包心菜(蔬菜)基地,武原、于城的葡萄(水果)基地,西塘桥、百步的水产养殖基地,武原的花卉基地,西塘桥的兔业生产基地,通元的禽蛋基地等生产基地的形成和扩大,主要依靠专业合作组织发挥作用,使我县农产品的商品品种、数量、质量均有很大的突破,并且已有了自己的名特优农产品品牌。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有澉浦“绿里香”茶叶、沈荡“黄泥坡”水果系列、百步“横港”水果系列、西塘桥“尼松”蜗牛、武原“纯元”葡萄水果系列、秦山“秦万”芦荟、西塘桥“宇伟”肉类制品等个品牌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并且已有“绿里香”茶叶、“纯元”葡萄水果系列等个品牌获得注册,大大提高了我县农产品的知名度,增加了市场占有额。

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业生产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给农业生产者带来了新问题、新课题,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方式不能适应经济大市场的需要,农产品卖难问题日益突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为农户提供优质的产后服务,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如八字葡萄果业合作社主动找市场,引客商,摘好葡萄的销售工作,合作社积极帮助农户拓宽外销渠道,实行统一收购、统一价格、统一质量的办法组织外光彩,几年来,外销葡萄、梨多万公斤,占社员总产量的以上,目前已在上海、江苏、湖州等地建立了稳定的销售网。

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促进了农业生产科技含量的提高。我县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由农技部门与生产专业大户合作组建的各种专业协会的基础上起步的,这些专业技术协会的组建,在产前、产中服务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们以自身的科技优势吸引广大农户入会,指导他们解决产前、产中的生产技术难题,帮助他们提供信息、种子、种苗和捉养技术培训,为我县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农业生产科技含量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八字葡萄果业合作社,在二轮承包时,调剂出亩连片土地,采用股份合作制的形式,集资投入多万元创办了八字葡萄实验基地,到目前为止,引种各类葡萄新品种多个,同时与省土肥站联合实施“葡萄测土配方施肥新技术”,提高了八字葡萄的品质,使八字葡萄的品质经久不衰。又如元通兔业生产合作社,大力推广人工授精配种、繁育良种后代的技术,年向浙江新昌等地种兔场购进多只公兔,确保春秋两季人工配种的精源。同时,在元通片设立个人工配种点,轮流定期为养免户提供配种服务,全年共计人工配种胎次,繁育良种后代兔万余只,加速了新品种的改良进程。

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增加了农民加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对外追求经济效益,对内以服务为宗旨,对会员(社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一般不低于市场价格,将增值部分利益返还给农户,增加了农民收入,并利用辐射效应和示范效应,带动周边农民走共同致富的道路。如八字葡萄果业合作社在,从合作社自身创纯利的万元中,拿出万元返回给社员,增加农民的收入。

四、问题

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实践,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的收入存了较大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也有明显的改善,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专业合作组织在动作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⒈规模偏小、实力较弱。××县个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平均每个组织拥有会员人,最小的只有人,由于规模编小,带动和辐射农户一般只在本村本了范围内,能发挥区域性带动作用的专业合作组织较少,有时当一部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资金不足,公共积累很少,如××县百步镇的水产专业合作社,基地水产养殖面积亩,但股本金只有万元,大量资金靠贷款,社员所需的饲料、药品靠合作社的信誉来向有关厂家赊销、养殖业不确定因素多、市场风险压力较大。制约了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⒉外部环境不适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法制环境不适应。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专门的合作经济法,各极政府也未出台有关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规,专业合作社究竞以何科身份进行工商登记,还缺乏法律的界定。我县现有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基本上都是以合伙企业的身份进行工商登记,由此造成合作社税费的增加,影响了农民办社积极性。二是政策环境不适应。我县为鼓励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先后制订了一些扶持政策,但扶持力度不强,一些政策无法落实到位。如对新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县农业发展基金一次性补助——元,但对于如元通兔业生产专业合作社这一类建社时间长,辐射带动能力强,动作较规范,社员增收明显的专业合作社缺乏有力,持续的扶持政策。已建有多年的乡镇农业担保基金(每个乡镇农业基金安排万元)由于可操作性差,基本没有动作。目前还没有一个乡镇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提供过贷款担保。工商、税收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也还没有打算的减负、扶持政策。三是体制环境不适应。目前农经、民政、工商、科协等部门都参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多头领导,政出多门,导致职责不清,任务不明,效率很低,管理不力,给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带来一定影响。

三、动作机制不够完善。一是组织程度不高。内部松散,一些会员(社员)习惯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面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没有很强的集体观念,譬如订单农业、往往出现见利忘义的现象,市场收购价格高,农户就不管订单直接把农产品买给小贩,合作组织完不成任务,就要面临违约责任,而一旦市场滞销,农民就会抱怨合作经济组织或给政府施压,使许多合作经济组织不敢或无法正常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市场主体弱、竞争力不强。目前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多数是能人带动型式股份合作型,农民自主经营,缺乏现代经营理念,信息网络又不完善,农民的谈判能力、应变能力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如××的绿里香名茶技术合作社生产的《绿里香》茶叶,无论从品牌、生产规模,炒作技术都达到一定标准,但在如何进入市场上却一愁莫展。目前还是靠走门串户的推销方式,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益的提高和规模的发展,今年秦山蔬菜协会的毛豆生产,到了产销旺季,却不见收购商来收购,农户无所适从,只能干看兔,可就要重演去年包心菜的伤心史,这种农民被动进入市场、农产品的命运维系于几个小商贩的作法,大大增加了市场风险和农民收的不可测性。三是农业科技开发滞后,标准化程序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主要表现为农产品的品质、价格和市场营销。而农产品的质量是根本,目前有很多专业合作社能够在供种、技术服务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是我县制定标准化生产的只有家,而且标准化生产有些也只是流于形式,农户不是在专业组织的技术指导下按标准化生产的程序严格生产,仍然粗放经营,导致农产品供货多,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加上农民往往一哄而上,产品雷同,集中上市,致使农产品销售不畅,甚至低销倾销,去年秦山的包心菜,由于日生产,分钱一斤也少有人问津,菜贱伤农,大批烂在地里。加入后,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保鲜、包装技术水平,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有害生物指标,往往直接影响到多只的市场准入问题。三是组织不健全。一些合作经济组织章程不全,内设机构不合理,分工不清,职责不明,办事效率低下,观念落后,影响了组织的正常动作,个别甚至处于瘫痪状态。

三、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

在目前农村经济体制下,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就必须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从数量、质量规模、动作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大力培育和发展。

(一)加强宣传、统一思想认识。随着中国加入、中国的农产品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靠分散的单家独户经营、是很难在国际竞争中获胜,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克服农户分散经营的弊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必经之路,为此,要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用地位,合作经济理论原则,以及我们的工作目标与无法进入深入细致的宣传,使各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户充分认识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家庭经营基础上,组织和引导农民发展生产,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增加农民收的有效途径,是在家庭经营责任制基础上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途径,通过宣传,形成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广大农户从依赖政府,依赖集体的柜柜中走出来,走新的经济联合之路。同时使各级各部门形成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加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大事来抓。

(二)优化环境,营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良好氛围。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同于一般经济组织,它既是经营组织,更是自我服务组织,因此它的经济效益比较低,需要政府多方扶持。⒈尽快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工商登记问题,建议设立单独的“合作社法人”进行工商登记自产自销注册,免收工商管理费。对合作社的农产品以及经其分极、整理、加工、包装、加贴商标等的农产品要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农产品征税范围注释》的范围免征增值税;合作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个对其提供的技术服务或劳务所级的投入,包征所得税。⒉改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用电环境。每年应在农发基金中安排一定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业产业效果较好,带动农民增收能力较强的专业合作组织要持续有所倾斜。乡镇或县级政府可以探索成立农业经济发展担保基金,利用财政扶持资金或农发基金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创造有效的贷款担保机制。鼓励农村信用合作社选择制度健全,经营业绩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试行流动资金贷款的信誉担保制度。扩大信用社对客户的信誉担保范围及贷款额度。⒊理顺管理体制,搞好指导的服务。为了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管理,消除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体制弊端,应明确由政府农业综合部门牵头主管,切实承担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情况调研、政策制订、组织建设。工商、科技、财税、金融、民政等各部门应围绕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排忧解难,提供方便,搞好服务。

农村合作社调查与思考 篇5

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有益探索关于全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一、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已经初步形成了多样化、多层次、多职能的发展格局,为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积累了经验

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县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在认真总结上世纪五十年代“一大二公”人民公社、合作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遵循“民办、民营、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通过农民自愿参加、自主管理的形式,于近几年逐渐被群众认可并发展起来的。目前,已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多领域延伸的态势,解决了政府部门“包不了”、龙头企业“统不起”、单家独户“办不好”的问题,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80余个,入社(会)人员近1.3万人。

――地域分布广。全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已从县延伸到乡、到村,甚至到了屯。县级有农合会、农经会 、劳务输出协会和农技会;乡镇级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达到了全面覆盖,其中*乡已达到12个,是全县最多的乡镇;76个村中有经济合作组织的达45个,其中*乡的*村经济合作组织达3个。

――组建形式多。一是能人牵动。主要是由在农村长期从事农产品种、养、销的能人及大户牵头成立专业协会,在实现自身滚动发展的同时,带动农户致富。 目前全县依靠大户发展的协会组织已达到18 个。其中,*乡*村养猪厂厂长**,饲养生猪1000多头,年纯收入达到50多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成立了养猪协会,会员达到20人,生猪年出栏近7000头。协会为会员提供仔猪、饲料配方,帮助防疫灭病,解决销售难题。二是园区示范。这类组织是部分农民先期在政府的扶持下,通过搞高效农业开发不断走向富裕,然后以园区为依托,发展规模集体经营。 如*乡水稻示范园区的种植大户**,联合园区内的100多个种植户联合组建了水稻协会,统一整地、统一购种、统一育苗,统一销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是龙头带动。利用乡镇供销社等为农服务企业的资金、信息、销售等方面优势,组织农户形成“合作组织+农户”的模式。如**乡平贝协会,由乡供销社牵头组成,现已发展会员60多人,平贝种植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四是农户联合。农户根据发展需要,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把分散的个体联合成一个整体,统一组织生产、销售,扩大规模,开拓市场。如*乡*村菇娘协会,通过吸收种田大户和农民技术员为会员,采取统一协调生产资金、统一组织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收购销售等方法,带动农户进行优质菇娘生产,既解决了技术难题,又拓宽了销售门路。 五是分级组织。 按照上下贯通的思路,县乡村普遍成立了劳动力转移协会,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有组织、成建制、大批量地转移出去。 六是专业合作。以松散合作为主,依靠定单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如遍及11个乡镇的农民经纪人协会,一头伸入千家万户,一头伸向市场,成为定单农业的主力军。

――产业涵盖全。现有的80余个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基本涵盖了农村的各个产业和行业,而且经营服务的领域多种形式并存。主要有三种:一是生产服务型。这类组织的经营活动主要是提供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和培训,提供一些生产资料供应方面的服务等等。如天麻栽培技术协会,以天麻育种基地为依托,免费培训技术,与会员签订回收天麻订单,及时开展技术指导。二是生产和销售结合型。这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是以产品为依托,以销售为重点,联合生产大户兴办而成。如*乡*村依托本村的林果生产组建了林果协会,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对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服务,特别是注重市场开拓,提升林果产品的销售优势,产品辐射县城和周边乡镇的市场,不出县就销售一空。 三是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型。这类合作经济组织一般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组建产业发展协会组织,形成专业生产基地。龙头企业为会员提供技术、信息和销售服务,会员为企业提供优质原料,成为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如*镇的绿色稻米产业协会,依托大米加工小区,吸纳37户水稻种植大户,统一种植空育131、沙沙泥、长粒香等优质水稻品种,统一使用“**”品牌,统一进行销售。

――带动作用强。 一是提高了农民素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把松散的力量聚合起来,通过给农民提供技术、捕捉致富信息、引进致富项目、共闯市场、共渡难关,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二是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通过产业、技术、产品等形式,把千家万户分散生产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连接起来,增强了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规避了经营风险。*乡的养鹅协会,自1月成立以来,已发展会员42人,通过统一购买种蛋、统一进行孵化、统一销售商品鹅等方式,把所有会员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目前在协会的带动下,整个*乡大鹅饲养量达6.5万只,售鹅及鹅毛的收入可达30万元左右。三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改变了农户参与市场经济的弱势地位,也减少重复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把富余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者解放出来,创造出了更高的经济效益。*镇富民瓜菜协会,年可生产西瓜50万斤以上,为民增收20万元,除在当地销售外,还远销七台河市。*村养鹿协会,积极参加各类经贸洽谈会,今年已外销鲜茸140斤,促民增收4万多元。四是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实现了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的流动与重组,解决了产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有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促使区域主导产业迅速形成。*乡*村二组有73户农民320口人,最初只有12户种小棚蔬菜,平均每户收入只有800元。成立蔬菜协会后,变简易小棚为日光节能温室,由单一韭菜、大葱生产向多元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而且在县农贸市场开辟了绿色蔬菜统一销售场地。目前,不但全组农户都从事蔬菜生产,而且带动了全村蔬菜产业的发展。

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我县还处于起步阶段,组织化程度远不能适应大市场的需要,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值得高度重视和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还不足。 一方面,一些乡镇和部门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缺乏远见,只求形式,不求质量;只管建立,不管发展和发挥作用,甚至任其自生自灭。另一方面,部分农民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保守意识还很严重,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心里不托底,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二是政策扶持不到位。从调查的情况看,县、乡两级政府没有出台支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促进发展的措施就更少。而且,我县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没有明确由哪个部门统一负责,出现了工商、民政、科协、农委、县社等部门都参与管理,又都不够深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遇到问题和困难,不知道找谁去解决,也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和服务。

三是组织结构松散。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合作经济组织普遍存在内部制度不完善、没有章程、运行不规范的问题,利益机制联结不够紧密,凝聚力和带动功能比较差,抵御风险的功能不强。特别是90%以上合作经济组织无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组织不健全,活动不规范。

四是组织化程度比较低。我县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基本没有在工商或民政部门注册,法律地位不明确,既不便开展活动,又不便承担法律责任。在与农民的关系上,基本处于分散状态。

五是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从调查的情况看,一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负责人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差的问题,基本没有进过正规学校学习,多数是凭经验,靠运气,不懂现代市场营销知识,缺少科学的管理手段,创办的中介组织缺少科技含量,经营项目也仅局限于农副产品流通以及畜禽养殖交易等,高科技深加工项目较少。

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载体,需要加大扶持服务力度,不断提高档次、规模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

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既是广大农民的共同愿望和迫切要求,也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在“一免两补”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把它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战略措施来抓,给予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大的突破。

1、要谋求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加快发展,首先要明确发展方向,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只有思路对头,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才有加快发展的动力。从我县的实际情况看,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应以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指针,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活化农产品流通为重点,制定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总量上规模,提升质量上档次,提升速度上位次,为农村经济加快发展贡献力量。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全县每个乡镇都围绕区域优势产品开发组建起规范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每个优势主导产业都建立起规范的行业协会,基本形成全县上下贯通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应坚持四项原则:一是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原则。必须坚持以土地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动摇, 决不能侵犯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和家庭财产所有权。二是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严格执行加入自愿、退出自由的基本条款。各有关部门应做到推动不强迫、扶持不干预、参与不包办,不代替农村合作组织决策,不任命合作组织负责人,更不干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经营行为。三是坚持以民为主的原则。要以农民为主体,把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办成民本组织、百姓组织。对民办官助的,要加快民营化改造,尽快建成农民自己的合作组织。要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路子。要坚持对内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收益归全体会员所有,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四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乡镇之间、村村之间经济状况和社会条件不同,创建和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应结合实际,坚持多样化,不搞一刀切。

2、要谋求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加快发展,重点要在环境塑造上下功夫,只有内外环境不断优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才会有加快发展的氛围。一要转变思想观念。要引导各级领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传统的思维定式,消除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各种偏见,充分认识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出现和发展,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一项组织和制度的创新,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力量,必须把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作为牵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摆上重要位置,认真抓好。同时,要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发展意识,主动参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二要加大宣传力度。要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大力普及合作知识,广泛宣传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意义和作用。同时,要注重利用典型进行引导,对*的大蒜协会、*的养鹿协会、**的菇娘协会、**的蔬菜协会等群众摸得着、看得见的典型组织,要大张旗鼓地宣传,通过给农民看,达到引导农民干的目的,进而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注农村经济组织发展的良好氛围。三要出台扶持政策。要从有利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实际出发,抓紧制定出台全县统一的扶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在立项、用地、资金、户籍、注册、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支持,提供优质服务。在登记服务上,国家尚未出台有关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登记注册的法律法规前,我县所有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都应到农委统一办理登记注册,然后由农委按照其经营性质,到相关部门进行登记,明确法律地位。在资金服务上,要积极协调金融部门给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一定的信贷额度,然后再由合作组织转贷给资金困难、信用程度较好的会员,或引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成立资金担保公司,与银行直接开展业务联系,解决资金难的问题。要探索农村合作组织成员以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的路子,满足农民对资金的需求。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申报的生产开发项目,各级涉农部门要给予优先扶持。对组织弱小、经费有限、运转困难但发展前景看好的合作组织,乡村两级应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在税收服务上,借鉴外地经验,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其成员代购生产资料、销售农副产品及劳务所取得的收入免征所得税。对从事农机作业、家畜配种和疾病防治,以及相关技术培训所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销售自产农产品及初加工品的,免征增值税。在经营服务上,各乡镇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支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拓宽服务领域,为其开展内部服务创造条件。

3、要谋求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加快发展,核心是在提升总量上搞突破,只有总量得到扩张,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才会实现规模化发展。针对我县的实际情况,重点应在五个方面加大推进力度,实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总量的迅速扩张。一是促进农业专业化生产发展一批。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要把发展农业专业化生产作为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依托比较优势、地域特点和市场需求,加快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力争把有限的资源向优势主导产业和产品上配置,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路子,着力培育一批专业大户、专业村和专业乡,把优势产业和产品做大做强,在此基础上组建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当前,应重点抓好**蔬菜、**大蒜、草柳编、**平贝、**大豆、**养鹿等初具规模的产业化项目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形成规模效应。二是加快龙头企业建设牵动一批。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联中介组织和基地农户,通过各个环节的利益联结,既降低了农产品的交易成本,又减低了企业和农户的市场风险,促进农产品增值,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培育“龙头+基地+农户”的合作经济组织,是最普遍,也是最受农民欢迎的合作模式。当前,我们要在运作好稻米加工集团和大鹅产业化项目、山产品加工项目和大豆批发市场建设的同时,围绕马铃薯、玉米、山林产品,以及特色养殖产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新上几个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壮大龙头,培育基地,牵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三是盘活传统资源还原一批。农村供销社是我国最早发展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近些年由于体制不新,作用已经大大减弱,但组织网络健全、覆盖面较广的优势还没有缺失,应把这块资源重新利用起来,加快改组改造,吸引农民入股入社,使社有资本和社会资本优化组合,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四是凝聚生产要素组建一批。要大力支持和鼓励县内外工商企业积极参与农业发展,通过大规模租赁土地,搞农业深度开发,整合农村生产要素,形成大农场、大种植园、大养殖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农民变成从事农业生产的职业工人,组建农业公司。另外,可以借鉴**、**等地的做法,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以股份制的形式,发展农机作业合作社,大搞耕地集中连片作业。五是引导农民经纪人整合一批。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民经纪人已经成为我县农产品流通的主力军,但农民经纪人大多数是个体行为,单打独斗,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因此,要在鼓励农村有经营能力的农民加入经纪人队伍,支持农村基层干部带头成为经纪人,以不断培养和壮大农村经济队伍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引导各类农村经纪人联合协作,鼓励和扶持农民经纪人牵头组建各类专业协会和合作社。

4、要谋求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加快发展,关键是要实行规范化管理,只有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才能上档次、上水平。要坚持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的原则,逐步加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自身建设。一要健全组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只有选好配强管理人员,才能避免出现“一年合伙、两年红火、三年散伙”的情况。因此,各乡镇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要指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立董事会、理事会等管理机构,组织会员民主选举产生董事长、理事长,定期召开代表大会,民主决策组织的重大事项,解决少数人说了算的问题。二要完善章程。建立和完善组织章程,是促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去年省农委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章程》,各乡镇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应予以借鉴,抓紧帮助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制定和完善章程,明确各类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原则和业务活动范围,规定会员的资格、权利、义务等。三要加强制度建设。内部制度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各有关部门要帮助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制定劳动、财务和营销、利益分配、民主管理等各项制度,提高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要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可采取三种形式,即:股金分红形式、按实物量返还社员利润形式、股金分红加利润返还形式。四要提高队伍素质。针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存在的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低的问题,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指导帮助他们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对市场营销、信息利用、财务核算、经济合同等方面知识的学习。通过培训,既要培养一批有合作思想、懂得指导农村经济合作发展的领导干部,又要培养一批具有管理才能的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及成员。

农村合作社调查与思考 篇6

兴安盟委政研室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主要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扎赉特旗于2006年被列为自治区第二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旗县,于2008年11月被自治区卫生厅推荐代表试点旗县接受国家卫生部和财政部的联合督导检查,得到了两部委检查组的高度评价,并于2008年7月被列入全区第一批新农合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系统试点旗县。近年来,扎旗卫生部门在旗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自治区医疗体制改革的有关要求,借鉴云南禄丰县的改革经验,把新农合工作作为民生工程来抓,本着“完善、规范、提高”的原则,以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着力点,按照“政府主导、卫生主抓、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方针,健全领导机制,完善监督体系,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补助标准、报销比例、封顶线,降低起付线和沉淀资金,提高农牧民受益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年初,扎旗被自治区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协调领导小组授予“全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先进旗县”荣誉称号,并在全区卫生工作会议上受到表彰。扎旗新农合工作的成效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工作和农村牧区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新路子,他们的工作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启示。

一、扎赉特旗新农合工作取得的成效

新农合试点工作运行几年来,扎旗将新农合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研究和部署,采取六项有力措施做好这方面工作。即建立完善组织机构、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完善新农合补偿方案、加强新农合基金管理、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加强培训提高等六项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密切了党群和干群关系,切实解决了农牧民看不起病、住不起院的实际困难,有效遏制了农牧民“小病拖、大病抗”现象,有效缓解了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维护了农村牧区社会稳定,提高了农牧民健康保健意识,促进了农村牧区卫生事业改革,推动了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新格局的形成,保护了广大农牧民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截止目前,扎旗新农合以嘎查村为单位,覆盖率达100%,参合农牧民人数达 261998

人次,参合率为92%。

(一)实行付费方式改革。

自2010年11月以来,扎旗在新农合工作中改革了付费方式,实行门诊费用总额预付制和住院费用床日付费制,简单说就是医疗机构费用总额包干。其主要做法是:旗合管办根据各乡村医疗机构的就诊人次、服务能力等因素,测算出付费总额,支付给医疗机构。如果赢余,医疗机构自我支配;如果亏损,医疗机构自己负担。在这种激励机制下,医疗机构为了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就会想方设法降低成本,减少过度医疗行为,从而降低医疗费用。此举有效控制了医疗费用,促进了合理诊疗,减轻了患者负担,使农民实现了“少花钱、看好病”的愿望。近年来,随着新农合制度的推行,农民的医疗需求不断释放,但不合理的医疗费用也随之增加。如何才能管住医生的“手”,让医疗费用支出更合理呢?扎旗借鉴云南禄丰县新农合支付模式,同时结合本旗实际,推出了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旗新农合管理机构以人口为基数,经过科学测算,对医疗机构实行医疗费用“总额包干,超支自付,节余自留”。此项改革推行以来,参合农民明显受益。自从2010年11月份实施床日制以来苏木乡镇卫生院收入每月平均降低3万元,医疗机构收入少了,病人少掏钱了,本地就医的农牧民也越来越多了,扎旗改革新农合支付方式管住了大处方,杜绝了滥检查等不良行为。提高补助标准、报销比例和报销封顶线,保障参合农牧民利益。2011年,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230元,盟内一、二、三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各提高10%,分别达到80%、70%、60%,盟外公立机构报销比例定为55%,恶性肿瘤等部分病种的报销比例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0%,对患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等四个病种的儿童,在定点医院诊治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给予80%核销,报销封顶线提高到8万元。

(二)创新费用计算方法。

对全旗参合农牧民近几年来在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病人总数、疾病诊断、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情况进行登记汇总、统计和对数据录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疾病和住院机构进行分类,并以此确定不同疾病类型的不同级别机构住院费用的每床日付费标准。旗直医疗机构和乡级卫生院分为不同档次,疾病分为急、危、重病病人和非急、危、重症病人,择期手术病人及儿科病人4个种类,分别确定每日付费标准。旗合管办对医疗机构支付标准为每例病历支付补偿金额等于规定的疾病总费用乘以规定补偿比例。定点医疗机构对参合患者的结算标准为补偿金额等于参合患者实际住院费用乘以规定补偿比例。旗合管办负责制定考核标准,并负责全旗定点医疗机构在实施新农合制度过程中的监督和考核工作。旗合管办每月预拨给各定点机构应付基金的80%,剩余20%作为考核奖惩使用,每半年对旗、乡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床日付费执行情况实施一次考核,考核在90分以上为合格,返还每月剩余20%的资金,考核在90分以下为不合格,不予返还剩余的20%资金。

(三)建立自我约束机制。自从2010年11月份实施新农合制度以来,在住院人数不减的情况下,苏木乡镇卫生院收入每月减少3万元左右,农民看病的费用明显降低,住院天数也减少了,同时也杜绝了滥检查、大处方等弊端。苏木乡镇卫生院2010年10月前住院次均费用为1550元,实行新农合制度以来至2011年2月末,住院次均费用下降了420元,下降率为28%。医疗机构费用支付实行“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原则,在一个季度或一个月的周期内,医疗机构只能在这一可支付总额的平均范围内调整其诊疗行为,这样就激励了医疗机构实行自我监督和约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原来的“要我管”变为“我要管”的局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医务人员要精打细算,处处都要为病人着想,不该做的检查不做,能用国产药品决不使用进口药品,能用价格低的药治好病决不使用名贵药,住院天数也尽量缩短,只有这样医疗机构才能保证不亏损或

有结余。

(四)实现了医患管三者共赢。

扎旗新农合制度的发展经历了按床日付费与按病种付费并存到全部覆盖所有病种的过程,最终实现了一种支付方式对所有住院疾病的全面覆盖。目前,新农合制度的支付方式只受到医疗机构级别、疾病类型和住院天数的限制,仅对每日的付费总额做了限定,与开展何种诊疗方法以及用药行为关系不大。因此,医生施治过程中不会受到诊疗和用药目录的限制,病人付费时全部诊疗和用药都纳入补偿范围。医疗机构和住院病人易于接受,监管过程中也避免了因为诊疗和用药标准的问题与医生产生矛盾,易于操作。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操作简便,办理快捷,新农合经办部门和医疗机构都可以在支付标准下根据住院天数和疾病类型计算出可支付的费用金额和补偿金额,因此,监管部门和医疗机构的监管矛盾明显减少,降低了管理成本,受到了医疗机构和合管办的欢迎。对于农牧民来讲,所有住院费用都纳入补偿范围,消除了目录外用药和诊疗的繁琐审批过程,同时降低了自付费用,提高了实际补偿比,因此也得到了广大参合农牧民的拥护,满意度较高。总的来讲,新农合制度实现了新农合经办机构、医疗机构和住院病人三者利益的共赢。

二、扎赉特旗新农合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近年来,扎旗新农合工作虽然经过旗委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国家对新农合的要求和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还存在一些不

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不足。

旗合管办目前只有11名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大,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每天都在超负荷运转,需要增加编制,尤其需要增加卫生、财会等专业技术人员。苏木乡镇经办机构很多办事人员都是兼职,难以胜任繁重的新农合工作任务,缺乏稳定性、连续性和专业性。

(二)公立医院改革配套措施滞后。

实行新农合制度以来,医疗机构收入虽然有剩余,但总体上看收入下降是事实。由于目前公立医院改革还未全面实施,作为财政差额补贴单位,医疗机构职工工资待遇受到一定的挑战,长此下去将会影响医护人员的积极性。

(三)对旗外医疗机构没有约束力。

多年以来,扎旗外转患者居高不下,每年在旗外三级医疗机构就医费用占合作医疗大病基金的50%,医疗保障支付方式改革仅在旗内二级以下医疗单位开展,只规范了旗域医疗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合作医疗费用也只能在50%范围内得到有效控制,感觉有抓小放大之嫌,公平性受到质疑。

(四)信息数据管理不到位。

参合登记是基础性工作,而由于基础性工作不到位,信息数据录入不准确,参合人员以大名、小名、学名登记的应有尽有,姓名中的错别字随处可见,人、户错位现象较多,造成参合信息无法核准,经常出现票据登记信息与户口簿、身份证信息及系统中信息不能有效对应。此外,农牧民手中有票据,系统中无信息现象,给参合农牧民报销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降低了新农合制度在农牧民心目中的形象。

三、对我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几点建议 扎旗新农合工作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好评,2010年初被评为“全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先进旗县”,它也是我盟社会事业发展领域的排头兵,是一个亮点。扎旗新农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同样存在于其它旗县市,是共性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困难,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对今后全盟各旗县市新农合工作具有广泛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一)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一是进一步加强参合登记管理、筹资票据管理、核准参合信息工作。要加强参合登记管理工作,切实按照户口簿或身份证进行开票登记,务必做到参合人数与入库基金标准一致、系统参合信息与所开票据登记信息一致。对参合信息登记错误、核对不准造成负面影响的苏木乡镇,将直接追究经办人员责任。苏木乡镇经办人员要加强筹资票据管理,做好各嘎查村(社区)票据领发、使用、接报、核销工作,筹资结束后要及时收缴、核销所有已发票据,要确保票据的完整性,做到所开票款与入库基金一致。加强对已开票据存根联及空白和作废票据的保管,以防残缺,遗失。对因核对不严、保管不善造成负面影响的苏木乡镇,将直接追究经办人员责任。二是增强经办人员法制观念,加强自律意识,杜绝基金截留现象。经办人员要端正工作态度,严谨、慎重、一丝不苟地为参合患者服务。要增强法制观念,加强自律意识,坚决杜绝基金截留和挪用,甚至贪污现象的发生,如发现违纪、违规和违法现象,将依法依规追究经办人员和直接领导的相关责任,绝不姑息。三是完善新农合相关文件、材料、参合信息等资料整理、归档工作。新农合资料的保存和归档是新农合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财富,各苏木乡镇经办人员要高度重视新农合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切实从各年的筹资票据、参合信息、相关制度文件、各种台账入手,进一步加强新农合档案管理工作,提升新农合工作水平,对新农合档案资料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将直接追究经办人员的责任。

(二)创新筹资缴费机制。

受农村牧区经济体制、社会文化特点、农牧民价值观等因素影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采用农牧民自愿缴费方式筹资仍然会有一定的难度。要解决新农合筹资困难的问题,让农牧民切实地感受这项政策带来的优惠。一是尝试采取三定筹资。如利用村级便民服务室实行定点、定时、定量筹资。二是采取常年滚动筹资。农牧民在一年内任何时间都可以为次年参合进行缴费,给外出务工农牧民给予方便参合。三是积极探索长效、低成本的筹资机制。

(三)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一是各苏木乡镇、嘎查村及各级定点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对新农合政策的宣传力度,各定点医疗机构要对新农合政策上墙宣传,对一些新农合标语要张贴在醒目位臵,并制作报销具体流程图表,对一些不予报销的药品和诊疗项目进行告示,正确引导参合农牧民就诊。二是旗合管办借助新农合管理能力建设项目,加强对各新农合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

指导。

(四)加强经办机构能力建设。

一是加大对各级新农合管理人员的培训。新农合管理必须有一支业务精湛、技术全面的管理队伍。因此必须强化培训,以提高相应人员政策水平、管理能力,杜绝各种违纪、违规、违法行为发生,确保基金安全、有效、封闭运行,以适应新农合各项管理工作的需要。二是改善办公条件,落实办公经费。各级政府应提高办公经费,为新农合经办机构配备相应的办公设施,改善办公条件,保证其正常、高效运转,为农牧民提供便利、快捷、周到的服务。

(五)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

一是合理制定《定点医疗机构考核办法》,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进行考核。二是结合新农合运行分析报表和一些典型个案,围绕住院率、次均费用、实际补偿率、直报率、药占比、目录外用药率等指标进行量化考核。三是以考核结果为标准,建立“三级防线”,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四是建立健全定点医疗机构检查、治疗和用药等方面的制度和规定,严格执行医疗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杜绝乱收费行为。五是将新农合医药用品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完善购、销制度,降低医疗成本。六是发挥药监局、物价局等部门的职能作用,规范药品及服务价格,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七是探索推行单病种最高限价制度,并逐步扩大限价病种,切实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八是应赋予合管办在监督定点医疗机构上一定的行政执法权,用以进一步规范和引导新农合,使基金和经办机构工作经费等方面能够做到依法筹集、依法使用、依法管理,促进新农合科学、合理、健康、持续运行。

(六)进行补偿基金公示。

新农合补偿公示是提升新农合运行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接受全社会监督的最有效途径,基金使用和费用补偿要坚持旗、乡、村三级定期公示制度。一是苏木乡镇经办机构要将参合农牧民补偿信息表在兑付补偿基金前后及时进行公示,公示地点在各乡、村、组不少于6处,公示期限不少于7天。二是各定点医疗机构必须在单位醒目位臵设立新农合公示栏,长期公示新农合各项政策、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公示医疗机构服务项目及价格、新农合基本用药目录及价格,公示参合农民就诊流程、补偿比例、起付和封顶线、补偿审核程序,公示新农合监督举报电话,每月公示参合农牧民门诊和住院补偿情况。三是对于公示内容要全面、真实,形式要严谨、科学,方便群众监督,保证参合农牧民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增强基金使用的透明度。

农村合作社调查与思考 篇7

为深入了解新农合在欠发达地区的实施状况, 我前往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15个乡镇36个村、新农合管理部门和相关新农合医疗服务机构, 通过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入户访谈等形式, 得到有关新农合真实、最新的信息和数据。

一、基本情况

太湖县位于安徽西南部, 大别山东南麓, 是国家级贫困县, 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总面积区2031平方千米, 辖15个乡镇, 1个开发区, 184个村 (居委会) 。该县从2007年启动新农合工作, 通过2年多的实施, 参合农民初步得到实惠, 农村卫生事业加快发展, 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

(一) 参合情况。

全县总人口56.4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13.23万户, 50.21万人。2007年全县参合农户10.87万户, 4.47万人;2008年参合农户12.19万户, 45.79万人;2009年参合农户12.61万户, 参合47.96万人, 参合率95.51%;2010年参合12.93万户, 47.96万人。

(二) 资金使用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 收回115份, 收回率95.8%。参加座谈会158人次, 入户访谈24人次。参合的家庭中, 人均年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家庭占31.3%, 2000—3500元之间的占37.1%, 3000—4500元的占17.4%;4500元以上的占15.2%。这是与低收入农民渴望新合作医疗的现状是相符的, 使得低收入农民能看得起病。

二、措施及成效

(一) 完善机制, 扩大宣传。

县委政府从人、财、物等方面大力支持新农合。一是落实乡镇新农合专职审核员编制15名, 目前已公开招考14人。二是各部门各司其职。全县已经形成政府领导、卫生部门负责、相关部门配合、农民群众参与的良好工作机制。三是多管齐下抓宣传。在《太湖周刊》连续刊载新农村政策问答, 大量印发宣传材料, 充分利用网站、公示栏等及时公开有关政策和动态信息。

(二) 提高标准, 便民惠民。

1. 调整补偿标准。

2010年筹资标准由2009年的100元/年·人提高到150元/年·人。慢性病保障范围扩大, 在对20种常见慢性病门诊费用按50%报销的同时, 还对9种特殊慢性病大额门诊费用直接比照住院补偿政策报销, 明显减轻了慢性病家庭的经济负担。残疾人保障待遇更加倾斜, 将贫困残疾人装备助听器和假肢的费用纳入新农合报销, 提高了贫困精神病人的住院报销比例, 减轻了农村贫困残疾家庭的疾病经济负担。截止2009年, 累计补偿参合农民83.94万人次, 兑付补偿金17482.47万元;住院实际补偿比较2007年增加9.01%, 人均补偿增加639元。

2. 优化服务手段。

新农合信息平台已经实现县、乡、村三级联网并与省平台对接。发放参合IC卡13万张, 开通新农合政策语音服务热线和多功能互动平台, 方便参合户实时沟通。开通网上银行兑换补偿款, 共兑付3255万元。推动县外定点医院即时结报, 补偿患者1417人次, 兑付补偿金447.67万元。举办四期乡镇新农合经办人员和县乡村三级定点医疗机构业务人员培训班, 共培训260余人。

3. 着力推进门诊统筹。

2008年实现乡镇门诊统筹全覆盖, 目前已经在80个村级卫生室开展门诊统筹。在全县85%的村卫生室开展门诊报销, 80%的村卫生室实现了计算机联网结报, 门诊报销以户为单位受益率达100%, 报销比例接近30%。

(三) 严格监管, 安全运行。

一是制定定点医疗机构准入和退出制度, 将考核结果同医疗机构定点资格确定、资金拨付和奖惩挂钩;二是为控制住院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对连续三个月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不予支付;三是加大检查力度, 对个别定点机构存在的问题及时发放整改通知书, 积极维护参合群众利益;四是严厉打击骗取、套取新农合基金的行为;五是不定期向社会公布基金收支使用情况, 定期对新农合补偿情况实行县、乡、村三级公示, 确保基金安全运转。

从调查来看, 新农合制度的发展, 全县基本上已经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 为农民提供了相应的医疗服务, 较好地改变了过去农民“小病拖, 大病捱, 重病才往医院抬”的状况, 有效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促进了农村基层卫生条件的改善和服务质量提高, 同时也为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奠定了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对新农合认识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在新农合制度建立的初期, 农民受各种原因的影响, 对新农合持等待观望态度, 再加上部分农民健康投资意识和意外风险观念淡薄, 缺乏参合的主动积极性。大部分农民 (尤其是未曾报过销的) 对新农合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些年轻力壮、身体好的农民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 不愿参加“新农合”。

(二) 基层定点机构服务满意度低。

在调查的农户当中, 64.4%的农民对村卫生室和乡 (镇) 卫生院的这两级医疗机构满意度较低。实行“新农合”以后, 到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患者人数增多, 但受条件的限制, 医疗服务却难以满足患者正常的医疗需求,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群众参合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定点医疗点条件简陋, 设备短缺;二是高素质的专业医疗卫生人才缺乏, 医务人员技术水平较低;三是乡镇级医疗机构的逐利性显现。乡镇卫生院往往采取提高药品价格、门诊费、住院费, 甚至对患者小病大医、无病用药, 以实现高额盈, 直接导致医院乱收费、乱加价、检查过多、用药过多、治疗过多等现象。

(三) 运行机制还不健全。

1. 职能整合不到位。

新农合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重大民生项目, 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资金的管理和运作。从目前调查情况看, 新农合基金管理状况较好, 尚未发现大额的挤占、挪用、贪污、浪费等情况, 基本做到了专款专用。但卫生行政部门作为医疗机构的管理者, 在一定程度上又代表农村群众这样的需求方, 有时候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 “自己管自己”, 难以实施有效的监督。同时县乡级新农合管理机构与乡镇卫生院同属卫生行政部门下的平级单位, 平级之间难以开展监督。

2.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没有真正建立。

医疗救助与新农合制度衔接不够充分, 对“五保户”、贫困户救助不到位。2009年农村地区大病救助6291人次, 支付总额103.23万元。而应当纳入救助人数达40700人。农民患大病和特困家庭仅靠合作医疗补助难以根本缓解家庭经济困难,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仍然存在。

3. 手续繁杂, 农民不胜其烦。

有71.1%的群众认为药费报销手续复杂, 影响药费的及时方便报销。由于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特征, 为了防范风险和堵塞漏洞, 限制条件越定越多, 制度也显得越来越复杂, 尤其在合作费用报销上。农村居民相对文化程度较低, 大多在中小学文化水平, 这样繁复的制度设计, 对于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的农民, 太过复杂。

4. 门诊报销还未能真正全面实现, 门诊报销保障范围也有待进一步扩大。

新农合虽然主要是以大病统筹为主, 但在调研中却发现实际上农民们对门诊报销更为迫切需求, 因为大部分农民的主要医疗开销是门诊类疾病而不是大病住院, 如某一种慢性疾病, 长年累月的花费绝不会比一次大病住院低。

(四) 农民知情权与话语权缺失。

调查结果显示, 80%农户对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监督、管理具有较强意愿, 他们认为农民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直接参与者应该要参与到“新农合”的监督管理当中。然而, 在现实中,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理念上存在着“以政府为中心”、“以管理为中心”的突出特征, 致使农民实质上只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被动的接受者, 失去了话语权。

(五) 资金制度与法律问题。

由于新农合筹资采取“农民自愿”的原则, 尽管做了大量工作, 但农民对新农合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调查同时表明, 农民群众对政府办的“好事”心存疑虑, 担心监督管理是否有效, 资金是否安全, 制度是否持久, 合管办是否办事公正。近几年, 虽然国家比较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 但还没有把新农合纳入强制实施的法律范畴, 新农合的法律地位不能得到确认, 因而在认识上有时难以取得共识。新农合实施过程中, 农民、医疗机构和政府三方之间无法建立契约 (合同) 关系, 当农民权益受到侵害时, 申诉无门, 也影响了农民参合积极性。

四、政策建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涉及政府、医疗机构、村民三方利益和运行机制建设, 因此我们必须从三方着眼, 不断完善新农合运行机制, 以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化发展。

(一) 加大宣传力度, 优化服务环境。

1. 强化对村组干部进行专业的系统化培训。

通过培训, 使其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制度宣传, 把参合办法、权利、义务及审核结算流程等宣传到千家万户, 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熟悉这一制度。针对性地开展具体、形象、生动的典型事例宣传, 现身说法, 增强制度的吸引力。按期公布住院补偿报账费用, 增加透明度, 提高农民对新农合的信任度。加强对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 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改变服务态度, 向参加新农合的农民提供便利、快捷、周到的服务。

2. 切实加强医疗救助体系建设, 提高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力度。

一是制定出台医疗救助实施办法, 适当扩大救助对象, 提高救助标准, 降低救助门槛, 增大救助受益面。二是积极争取企业家、致富能手等的社会救助, 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建立医疗救助专项基金, 弥补现阶段新农合医疗保障的不可及性, 积极稳妥地提高保障水平。

3. 因地制宜对农村特定群体提供帮助。

如结合计划生育政策, 从尊重女性、关爱女性的角度出发, 对一些农村常见的妇女病检查与治疗、分娩等制定一些特殊的照顾政策。继续在全区开展育龄妇女健康服务活动, 对儿童实行一些免费保健服务, 等等。对当年没有发生医疗费的农户提供免费体检, 这对没有较好自我保健意识的农民来说, 体会到参合农民的好处, 有一定的吸引力, 有助于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率, 小病不出村, 大病不出区, 从而减少农民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4. 完善补偿实施办法。

根据医疗市场的变化和疾病病种多样性和复杂性, 扩大报销范围, 提高报销比例, 实施新农合大病救助方案, 调动农民参保积极性, 使基金既不沉淀过多, 又不出现透支, 以提高农民受益程度。

(二) 扩大资金来源, 确保安全运行。

1. 开拓筹资渠道。

增加政府财政扶持力度, 积极鼓励和引导集体资金、社会资金的投入, 如允许乡镇企业为合作医疗投资的资金在税前列支, 或按其投资的数额, 给企业减免一定限额和比率的税收, 提高企业为合作医疗投资的积极性。此外, 积极探索在参合群众中开展多档筹资、多档补偿的运行机制, 以满足不同经济水平农民的需求。如家境富裕的农民个人可以缴纳多一些, 其享受的补偿比例也会相应提高。

2. 确保基金安全和使用规范。

对新农合资金管理应当加以规范, 引入第三方管理者, 明确责任, 避免“自己管自己”的问题;加强信息化建设, 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对新农合这样一个既牵涉民生、又涉及巨额资金往来的新问题, 应当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尽快加以规范, 避免各地在实际工作中标准不一、各行其是。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实行专户存储, 统一管理, 封闭运行。要积极探索由县统筹向市统筹过渡, 把基金盘子做大。建立有效的费用控制机制。各级经办机构对参合农民的就医费用进行跟踪监测, 一方面合理调节参合农民的就医流向, 提高县级以下定点医疗机构的就医比例, 另一方面要在市、省级医疗机构中设立定点医疗机构, 实行直接减免, 既方便农民就医, 又减少经办机构的工作量。

3. 进一步完善医疗单位药品采购制度, 逐渐降低并有效控制定点医疗机构的药品价格。

在定点医院设立明白药房、放心药房、平价药房, 尽量使医药价与市场同价。物价部门应加大对医院药品价格的监管力度。

(三) 提高基层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水平。

针对部分农村村、乡 (镇) 两级卫生服务体系缺失的问题, 应该加强以乡村卫生室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 加强乡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 提高乡村医疗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可通过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免费培训乡村医生等办法, 增强乡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也可通过上级卫生部门对口支援, 定期、定向对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满足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 实现农民就近就医, 享受优质廉价医疗服务。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杜绝大处方及重复检查, 等等, 切实减轻农民医疗负担, 让参保农民就医得到更多实惠。

2. 加大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 改善医疗环境, 从硬件设施上保障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

而政府应该在设备购置和医疗环境改善方面给予相关的政策补助。

(四) 整合资源, 避免医疗机构的趋利性和重复参保现象出现。

如湖北鄂州试行的“大医保制改革”或许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在这一新制度下, 不再分设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农村合作医疗, 而是将医疗保险划分为三个档次:第一档相当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第二档个人年缴费150元, 财政补贴120元, 最高享受12万元的报销;第三档个人年缴费30元, 财政补贴120元, 最高享受4万元的报销。这种制度以缴费差异替代身份界限, 将现行医疗保障制度中按户籍、身份不同而人为分割的三大网络整合, 不仅提高了医保基金抗风险能力和政府行政效率, 而且有助于监管。医院属于卫生系统, 如果由卫生系统进行监管, 会存在各类问题。现在统一由社会保障局管理, 避免了近亲效应, 强化了监管力度。

(五) 确保农户在合作医疗实施过程中的话语权。

加强对农民的思想宣传工作, 让广大农民意识到这种制度既不是政府的一项恩惠, 又不是农民的一项负担, 而是在政府的帮助、主导下的一项农民互助共济保障制度。创新宣传工作的方式和形式。如设立电视专题、编写知识小品、举办知识抢答赛等, 把参合办法、参合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审核结算流程等宣传到千家万户, 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认可这一制度。由相关政府部门每半年或一年定期组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农户召开座谈会, 听取农户的意见, 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 建立健全有关新农合的法律体系。

立法规范政府和经办机构的管理行为, 以法强制政府作为, 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 完善新农合管理机构政府、医院和农民的利益博弈中发挥法制的协调均衡机制, 切实维护“新农合”制度的公平性。让新农合有法可依, 违法必究, 保障新农合的有效运行。这对推进新农合的健康有序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 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新农合工作从2003年开展以来, 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框架、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已经基本具备各方面的立法基础和条件, 新农合立法时机已经成熟。建议立法机构加快新农合立法进程, 用法律形式把新农合各项制度措施固定下来。这样有利于资金筹集的稳定性, 管理的规范性, 有利于这项制度长期、稳定、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蓉, 黄君丽, 许白.沙洋县新农合实施效果的调查报告——基于农民的视角[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9, (02) .

[2]姜瑛.试述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模式的改进[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02) .

[3]李红梅, 曹军, 李曼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筹资模式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06) .

[4]张广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支撑能力及其评价[J].中国人口科学, 2008, (01) .

农村合作社调查与思考 篇8

一、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日益凸现

福建省将乐县万安中心小学目前全校学生数有498人,留守学生就有230人。其中双亲同时外出务工的留守学生202人,占留守学生总数的88%;父亲或母亲单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学生28人,占留守学生总数的12%。由此可见,农村小学中留守学生占了学生总数的近半数,而双亲外出务工的学生又占留守学生总数的绝大部分。农村留守孩不是个别的家庭现象,已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劳务输出比仍在逐年增加,这就说明农村留守儿童还在持续增加。农村留守学生问题应引起各级党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容忽视

(一)农村留守学生现状令人担忧

1. 性情孤僻。在对各班进行调查的这230名留守学生中,性格健康开朗的167名,占72%,内向胆怯、任性自私、孤独封闭的63名,占28%。一位二年级的男孩,父母双亲均外出打工,虽常有打电话询问学习情况,但因父母常年不在身边,造成该男孩性格特别孤僻,沉默寡言,平时不爱与同学、老师交流。学习当中有了困难或出了问题,无论老师如何询问,他都三缄其口。前段时间,该生从家中私自拿了200元钱,因怕同学告发自己,所以到校后用当问起他有关父母的问题,整整半小时,常年沉默寡言的她痛哭不已,只断断续续说了两句话:“我不想父母。”“我不希望他们回家。”

2. 学习滞后。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无力,留守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差。在抽样调查的230名留守学生中,成绩优秀的55名,占24%,较好的65名,占28%,中等偏下的65名,占28%,较差的45名,占20%。一位双亲外出的13岁的留守学生,一人独自生活,按照父母的要求,还养了一头猪,每天回家后,要割草喂猪,洗衣做饭,天天上学迟到,无心听课,家庭作业也草率了事,学习成绩与父母外出前比较大幅度下降。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成为流失学生中的新群体。

3. 生活习惯差。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和管理,多数留守孩不讲卫生。不洗头、不洗脸、不洗澡、不洗脚、不理发、不修剪指(趾)甲、不换衣服,还有的长期不吃早饭。有老师介绍说“家长外出,有的留守学生一个月难换一次衣服,半年难洗一次脚,一年难洗一次澡”。还有,家庭是青春期教育的第一课堂,具有青春期教育的优势环境和责任义务,但家长的外出,家庭青春期几乎成了空白,使青春期的留守学生盲然不知所措。

4. 安全无保障。留守学生不仅面临玩耍、劳动、生活中的一般安全问题,而且面临三个方面的严重安全隐患。一是由于学校布局调整,多数农村孩子上学都比较远。年幼的留守学生起早摸黑行走在几公里崎岖的小路上,没有家长护送非常危险,特别是女学生。二是双亲外出,没有临时监护人的双亲外出的留守学生独自一人住在家里,也十分危险。一位双亲外出的留守学生一人守着三间屋子,因为害怕,每天晚上都要很晚才能入睡。三是由于双亲外出,又无临时监护人,留守学生病了,除了老师、同学的关心,回到家无人照顾,如果在家突发急病,就更难办了。

5. 违法违纪增多。未成年人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外出,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无疑会影响到他们人格发展。一些不良的文化、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被缺乏正确判断的他们接受。他们逐渐养成许多不良行为,时间一长形成了恶习,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在抽样调查的230名留守学生中,行为习惯较好的57人,占25%,一般的123人,占53%,较差的50人,占22%。

(二)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严重不足

留守儿童的监护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临时监护人责任不明确。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由于是隔代抚养,他们往往只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而缺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另外,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绝大多数是文盲。因此,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勉为其难地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特别是当有几个孙辈一并交由他们监护。

2. 临时监护人教育精力不够。临时监护人要承担繁重的农业劳动,还要承担繁琐的家务劳动,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教育引导孩子,特别是学习辅导。作为祖辈,年龄大、身体欠佳,心有余而力不足。一对近70岁的老人,照顾三个儿子留下的4个孩子,除了家禽喂养,就孩子的一日三餐和洗衣洗头就够他们忙的了,他们根本管不了其他的。其他亲朋好友在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后,在确保留守孩子吃饱、穿暖后也无暇顾及其他了。

3. 临时监护人教育能力不足。亲朋好友作临时监护人多是精力有限,没有时间辅导孩子学习。而祖辈教育孩子由于观念和方法滞后,存在明显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倾向,他们把孩子当“小皇帝”、“小公主”看待,忽视孩子身心健康和人格教育,造成留守孩子道德教育的缺失。同时,这些祖辈多是文化素质较低的老年人,他们中文盲率超过80%,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和对孩子进行法制、安全、卫生教育,严重影响留守学生的受教育质量。

4. 单亲教育对孩子成长不利。父母外出造成“父亲教育缺失”或“母亲教育缺失”,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调查中单亲外出的留守学生家庭中同样存在由于生产劳动、家务劳动落在留守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人身上,造成家庭教育精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单亲外出的留守学生教育仍然不容忽视。如父亲外出的孩子表现出胆怯、不像正常家庭孩子那样自信刻苦;母亲外出的孩子表现出不细心、不像正常家庭孩子那样善良、有爱心,喜欢学习,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5. 精神关爱明显缺乏。由于父母外出,有的几年不归,有的音讯全无,留守孩子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他们中有不少的人被亲情的渴望长期困扰。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了孩子与别人的社会交往,导致孩子缺乏对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出现性格缺陷。有的人每天将父母的照片放在书包里或衣袋里,有的人流着泪在自己日记中千万次地呼唤:“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你们快回来吧!你们不要我了吗?”其中还有一种现象就是父母外出打工,离婚率逐步增高,而离婚时,父母双方往往提出不要孩子,给孩子的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

6. 外出务工父母对留守孩教育不科学。在调查中发现,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月或半年才与孩子联系一次。相当部分的外出父母一年返家探亲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孩子与父母之间相处的时间很少,亲子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机会,这不仅影响了亲子之间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成长。有的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感情越来越淡薄,得不到正常的抚爱,他们感到孤独,有的甚至自我封闭。有些在外务工父母因愧疚心理,往往以大量的物质满足来补偿对孩子的精神关爱,误导了留守儿童价值观的养成。另外,还有些家长在认识上产生偏差,认为不管学历高低,将来都要外出打工,因而认为读书无用,对孩子学习不闻不问。

三、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必须认真解决

1. 社会必须热心关注。一要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教育保护合力。乡、村、社等基层组织及社会各界应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结对帮助留守儿童。二要创新管理模式,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第一种是以学校为单位实行寄宿制,这种模式的管理办法已经有成熟的经验。第二种是以村为单位,创办托管中心,配备专门人员,负责管理孩子校外的学习、生活、教育、安全等。第三种是以有能力管理辅导的家庭式的寄宿制,如“代理妈妈”。福建省将乐县从2007年6月起已开始发起“代理妈妈”与留守学生手拉手活动。

2. 学校必须特别关爱。一要加强调查研究,增强教育实施。二要发挥主导作用,探索教育新路。应针对留守学生特点,坚持启发、引导的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面对留守学生,学校应承诺:永不放弃!

3. 家庭必须强化责任。一是更新监护观念,提高监护水平。二是强化监护意识,确保家庭教育力量。应加入《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对侵害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的责任人,特别是家长应追究责任,切实保护留守儿童的健康权、人身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4. 建立专门档案。这些孩子除了极少数经济困难外,最缺的不是财物而是情感。因此,不论是一个班级,还是一所学校,都应当把他们作为教育的重点,多关心他们,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多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待事物。从调查来看,有少数学校对其关注不够,极个别的甚至漠视了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认为,不管是班级还是学校,必须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跟踪他们的成长过程,及时掌握他们的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对他们生活求助及时帮助,心理困惑及时疏导。

上一篇:全面认识薪酬管理下一篇:轨道工程施工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