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安全行车承诺书(2018)

2024-05-27

驾驶员安全行车承诺书(2018)(通用15篇)

驾驶员安全行车承诺书(2018) 篇1

为贯彻落实公司关于加强交通安全管理的工作要求,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秩序,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确保公司交通安全,特承诺如下: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公司交通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公司厂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控管理实施细则》等法规、制度,时刻谨记交通安全相关要求,加强交通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确保安全出行。

二、认真做好车辆的预防性维护,车辆必须符合国家《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等有关标准,确保车辆转向、制动系统合格,照明灯光齐全有效,随车安全工具和急救药品齐备,落实车辆“三检”制度,保证不驾驶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车辆。

三、不私自出车,不疲劳驾车,不带“病”出车,不酒后驾驶,不闯信号,不争道抢行,不开斗气车,不乱停乱放,不违章超车,不行车接打电话,杜绝一切违章违法行为。

四、自觉接受各级交通管理部门的安全培训教育和监督检查,为完善道路环境,维护交通秩序,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人自愿做出以上承诺,严格约束本人驾驶行为负责,做文明守法公民,共建安全、畅通、文明和谐单位。

驾驶员安全行车承诺书(2018) 篇2

关键词:汽车驾驶员,行车安全,影响因素

0 引言

道路交通安全是是指在交通活动过程中, 能将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状态。驾驶员的在驾驶过程中, 对外界刺激作出的驾驶方式, 心理或生理的应激作用是导致行车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的调研和学习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和探讨诱导汽车驾驶员发生道路不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 以期为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提供应对的方针和政策。

1 道路行车安全与驾驶员心理-生理的之间因果联系

众所周知, 在行车的过程中, 外界环境对于驾驶员的行车安全起着重要的影响, 不论是天气环境的制约, 还是突发事件的产生, 不仅是对驾驶员的驾驶技术与心理素质的考验, 也是对驾驶员生理应变, 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极大考验。而往往经过外界刺激-心理反应-生理变化-条件反射整个过程, 是决定行车是否安全的关键因素, 因此驾驶员具备一个良好的心理及生理状态, 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和综合反应能力在行车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 当行车驾驶员受到外界刺激时, 就会在短时间内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反应, 这也是人体大脑调控下对外界刺激作出的生理响应, 多个中枢系统参与并执行着不同的生理功能, 比如心跳加速, 呼吸紧张, 血压骤升, 面红耳赤, 大汗淋漓及心理紧张, 四肢麻木颤抖等, 同时也会短时间产生失聪或耳鸣, 判断力和观察力迅速降低, 反应迟缓等心理及生理失衡的变化, 是引发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据有关部门的研究调查数据显示, 全国每年有90%以上的大大小小交通事故的发生是由于行车驾驶员心理与生理状态失衡造成的。除此之外, 波兰从事交通方面的研究员关于汽车驾驶员的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并指出, 每个驾驶员的行车行为表现都是他对于外界刺激及环境理解的产物, 这种由外界条件引起的驾驶员心理及生理的消极效应将之称为“马路杀手”也不为过, 因此培养驾驶员良好的心理及生理素质对于保障交通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2 驾驶员生理因素和行车安全之间的联系

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 尤其是长途或夜路行车, 驾驶员承受着心理及生理的双重压力, 当驾驶员夜路或长途行车, 出现疲劳驾驶, 健康的身体素质, 充沛的体力和精力, 以及驾驶员个体的器官的协作和配合是保障行车安全的终极条件。研究发现, 公共汽车的驾驶员, 在一个班内就要完成包括加、减速, 转向, 刹车, 换档及制动操作等动作20余万次, 而要在保证驾驶安全的前提下准确无误的执行并完成这些操作, 没有良好的生理上感官功能是很难做到的。以下是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主要生理因素:

(1) 知觉。据年龄生物学调查及研究证明, 人的知觉能力与年龄段有着直接的联系。比如知觉能力100%年龄段大约在10~17岁左右, 但值此年龄段的反应和判断能力不佳, 而到了18~29岁, 驾驶人员的反应和判断能力最强, 年龄超过30岁以后会逐步下降, 因此我国规定最大考取驾照年龄不得超过65岁是有科学依据的。

(2) 视觉。对于驾驶员来说, 视觉就不止是心灵的窗户了, 简直就是生命的保障, 驾驶员对于外界的交通信息80%以上都是借助视觉来判断的。视觉在这里又包括了视力和视野两方面, 其中, 视力一般包括静止和动态视力两种状态, 一般情况下, 人的动态视力比静态视力低, 在行车过程中视力称之为动态视力, 动态视力会随着车速的提升而降低, 例如驾驶员的静态视力如果为1.4左右, 若行车时速为80km/h, 则其动态视力会处于0.7左右, 时速提升到100km/h, 动态视力就会降到0.5左右, 因此高速行驶过程中, 驾驶员尤其要注意车前距, 保持平稳的行进速度。视野主要是指人的眼睛如果注视直面一点, 能看到其上下和左右事物的范围大小, 人一般水平180度, 垂直140度, 行车途中, 周边的物体会随着车速变得模糊, 人的视野会变窄, 比如40km/h的车速和100km/h的车速, 人的视野相差50~60度数, 因此, 不论是视觉还是视野, 行车速度是关键。

(3) 色觉。色觉是指视网膜细胞对于不同波长的光线产生的色彩上的感官知觉, 光的波长的长短与颜色有着密切的联系, 正常情况下, 人可以看到红、绿、蓝着三种颜色交错而形成各种可见光, 而不能辨别这些颜色的人也成为色弱或色盲, 我国的交通灯多采用红, 黄, 绿这三种颜色, 在同等车距的情况下, 红黄两种颜色较为接近, 而绿蓝比较接近, 而这几种颜色搭配使用, 对于人的视觉会产生强烈的刺激, 比如清洁工人橘黄色的安全外套的使用, 也是对驾驶员远距离的色觉刺激而引起视觉反应, 保障行车的安全。

(4) 听觉。在行车的过程中, 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往往可以通过车辆鸣笛或车辆行驶的声音来判断车与车之间的距离和行车速度及周遭事物的动态, 如果驾驶员能把这种声音信号迅速转变为主观驾驶行为的改变, 做到耳听八方, 眼观六路, 稳步前行的境界, 则可以最大程度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5) 疲劳驾驶。行车过程中, 驾驶员必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 尤其是在高速行驶时, 驾驶员必须时刻为应对突发状况而保持高度警惕状态, 但我们人体的大脑皮层长时间紧张状态就会产生抑制状态, 使人产生倦怠, 疲劳, 知觉及反应迟钝, 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瞌睡状态, 这也常有发生, 极其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因此一般高速行驶都会有两个驾驶员, 有备无患。

3 结语

综上所述, 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因素不是单一的, 而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是无论是哪一方面的影响, 驾驶员都应严格遵守交通法律法规, 做到知法守法, 安全驾驶, 负责驾驶, 认真驾驶, 对他人以及自己的生命及财产安全负责, 而相关责任部门也应当严格执法, 加大执法力度, 坚决处罚违反交通并造成重大事故者。

参考文献

[1]郑秋泉.浅议驾驶员情绪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J].科技尚品, 2016 (01) .

浅论驾驶员安全行车问题 篇3

驾驶人;安全管理;安全行车

1.培养驾驶人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A.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心

强化自我约束的能力。驾驶人职业道德贯穿于驾驶人整个驾驶工作的始终,它不仅表现在驾驶人行车过程中遵章守纪、安全行车、文明驾驶上。还表现在礼貌待人、尊客爱货、优质服务上。但与驾驶人无关的工作也会引起社会的评价,因此职业道德对驾驶人的一般社会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对驾驶人的种种不良倾向加以约束。

要增强工作的责任感。提高对驾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行车中必须要有两种基本意识:一是把自己的任务、目标完成好;二是确保行车的安全。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担负的工作,不仅对国家对油田的建设事业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自己的安全负有重要责任。所以,既要完成工作任务又要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就是驾驶人责任感的一种完整体现。

B.提高法制观念,自觉服从交通管理

为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道路通行率,必须认真学习、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它的法律、法规,做到“重在预防,安全第一”,强化驾驶人的法律、法规意识,自觉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摆正位置不开特权车、违规车,服从油田与地方的交通管理,自觉遵守交通条例。

C.热爱本职工作,以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因为自己喜爱的工作和感兴趣的内容,最能引起集中注意,也能使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例如,发动机的嗡嗡声和陌生的行人,一般人对它没有直接的兴趣,但是由于驾驶人热爱本职工作,就可以从发动机声音的变化察觉故障;从行人的动态预测妨碍行车安全的因素。

以强烈的社会责任心投入到行车任务中去。只有全身心投入进去了,才能使人注意力集中,心平气和地主动完成任务。要无怨无悔,耐住寂寞,乐于奉献。单调的环境容易分散注意力,如长期行驶一条固定的线路,沿途的一切似乎都很熟悉,一切都习以为常,因此就不再注意了,这时驾驶人就会感到单调无刺激,思想容易开小差,精力分散,但这也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高速行驶的车辆,极容易造成特大事故和车毁人亡的悲剧。

2.驾驶人要提高“全天候”驾驶车辆的能力

A.严格地把好驾驶人的“入口”关,不断提高技术素质

未经正规培训的驾驶人,其肇事次数是受过正规培训的两倍左右。因此必须做好科学的培训工作,特别是要严格把关,不允许培训不合格或不适合从事驾驶工作的人员进入驾驶人队伍,严格和加大培训的考核难度,严格执行油田准驾证制度。

要熟练地掌握驾驶操作技能,并且虚心学习,善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操作技术水平,严禁酒后开车,违章驾车,强行超车,超速超载行驶,占道停车,驾驶技术不良上路单独行驶,疲劳驾驶,做到精力集中。

B.提高驾驶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机动车驾驶必须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高速公路上行车二小时后最好进入服务区休息,避免开疲劳车。科学地掌握人体生物节律理论:一般情况下人的体力循环周期为23天,情绪循环周期为28天,智力循环周期为33天,当人体处于生物节律高潮时体力旺盛,情绪激昂,思维敏捷,这时执行任务最为安全。要克服好胜心理、超越心理、急躁心理、侥幸心理、负重心理、恐惧心理,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稳健型的性格,强化性格的理智特征,做到细致、严谨、主动,并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克服不足之处。因此,提高汽车驾驶人个人的心理素质,提高其意志品德,改善个人性格特征,对确保行车安全来讲是非常有必要的。

C.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工作

始终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机动车驾驶人必须执行好各项车辆检查制度。主要工作有:第一,对自己所驾驶的车辆必须做到勤检查、勤维护,发现故障及时修复。第二,认真地做好三检工作,即出车前检查,水、电、油、轮胎气压等检查,行车途中检查,载货是否捆绑结实,轮胎温度是否过高。收车后要及时清洁车辆按常规做好保养,车辆达到规定的行驶里程或停驶里程时要到专业的维修厂去做保养、检修,做到坚决不开“故障车”上路,确保车辆行驶安全。

3.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A.做好社会面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宣传教育

社会面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党和政府对交通安全工作的方针政策;交通法规和管理规定;交通安全常识和预防事故的知识;交通安全的先进经验和反面教训等。

中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交通法规;识别交通信号、标识、标线;进行交通安全常识的教育;进行交通文明行为的教育;进行社会公德的教育等,做到学校宣传、警民联系、社会宣传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B.严格管理,加强对驾驶人的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交通管理法规及相关规定;交通安全意识;安全行驶常识;驾驶人技能培训;车辆维护的基础知识;职业道德教育;紧急救护知识的教育,同时,要大力宣传高速公路行车注意事项。

主要的教育形式是:依靠油田交警组织落实;依靠社会组织进行落实;建立培训基地;交通管理部门关键是要做好重点驾驶人及违章驾驶人的教育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力地促进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4.强化道路交通中的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就是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和变化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客观规律性,用科学的方法来减少或预防交通事故发生的一种方法。实践证明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做好以下工作:

尽快建立油田交通管理的电子网络系统。

对事故多发地段,建立速度监控系统,以便及时掌握情况,及时教育处理违章驾驶人,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驾驶员安全行车承诺书(2018) 篇4

用车部门:

为了加强公司机动车驾驶员及车辆的安全管理,强化安全责任意识,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确保公司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实现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特制订本承诺书。

一、专兼职驾驶员必须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法规学习,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做到安全文明行车,完成任务后车辆必须按指定地点安全停放。

二、要做到定人定车,严格执行《浙江省邮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机动车、驾驶员管理办法》及《准驾证实施细则》。

三、车辆的维护和保养必须严格按照《公司机动车管理办法》规定执行,否则一切修理费用自己承担。

四、对车辆做到悉心爱护、精心保养、细心使用,做好行车记录。认真执行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的安全检查,努力降低消耗成本,提高车辆完好率。

五、必须服从部门的统一调度,违者部门有权将其调离或辞退。

六、出车时有关证件携带齐全,按派车单的任务,合理安排路线执行。

七、严禁涉酒驾车、公车私用、私自出车或将车辆交由未经公司领导允许的其他驾驶员使用。违者严肃处理,并在此期间发生交通事故的一切损失由当事人承担。

八、严禁盗窃盗卖“三电”(电信、电力、广电)工余废料,破坏三电实施。如有涉及者坚决严厉打击,绝不姑息。

九、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注意劳逸结合,不疲劳驾驶。对部门提出的合理意见应积极采纳接受。

十、在发现车辆存有安全隐患的应及时申报维修。未达到安全标准前,驾驶员有权拒绝出车。

车辆号牌 :浙

承诺人;(签字)

驾驶员安全行车规范 篇5

(一)驾驶人员要经常观察和检查各种仪一有和报警装置,通过嗅觉察异味,及查明油路、电路、传运装置、离合装置有无故障,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排除或处理。

(二)驾驶人员要经常对车辆团里行检查,特别是长途行车,要注意检查灯光、转向、制动及轮胎磨损程度。

(三)严禁酒后驾车,包括含酒精的饮料。

(四)长途行车要防止疲劳驾驶,出现打瞌睡现象及时停车休息,待精神恢复后再行车。

(五)严禁强行超车、超速行驶,保持安全车距。防止追尾事故和爆胎事故的发生。

(六)严格遵守高速公路行车规定,严禁超载、超重、超宽、超高行驶。

(七)冬季冰雪路面行车,保持安全车速车距。注意防冻及润滑油的加注或质量状况。

(八)对车辆门锁及防盗装置应经常检查,防止车辆被盗事件的发生。车内严禁存放箱包等物品,如需存放,驾驶员不得离车。

(九)行车时要集中注意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确保行车安全。

(十)正确估计自己的驾驶技术,防止骄傲自满情绪。严禁开“赌气车”、“英雄车”、“情绪车”,礼貌行车、谦让行车。

(十一)端正工作和学习态度,对安全教育、行车规定牢牢记在心中,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

(十二)驾驶员都要正确对待自己,客观评价自己,清配认识自己,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责任重大,时刻牢记驾驶职业的危险和危害性,时刻牢记交通事故血的教训。

(十三)牢记爱车、守纪、安全、节约的原则,争当优秀驾驶员。

第八条对驾驶人员酒后驾车、公车私用、将车辆交由他人驾驶、无故不出车、随意停放车辆和违反其它管理规定的,各部门要从严从重处罚。情节严重的要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车辆安全管理规定

1、公司配送中心及车队为公司车辆管理部门、负责车辆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落实、检查、指导、督办、考核等工作。

2、各车辆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建立健全车辆安全管理档案、台账,加强职工的安全行车教育工作,严格管理,落实防范措施,做到教育、措施、人员“三到位”,确保不发生车辆安全事故

3、加强车辆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车辆技术状态过多好,车辆维修必须在公司进行维修,遇疑难复杂等特殊情况须报公司董事长批准后方可厂外维修,车辆维修发票需经配送中心及车队管员登记,按权限审批后方可报销。

4、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应在第一时间内,按规定程序向配送中心及车队报告,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妥善处理后事宜。事后将事故情况及处理意见如实的以书面材料向公司报告,并做到“三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没有受处理和群众没受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不得隐瞒。

5、各车辆夜间必须按规定停放在公司指定地点。

车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建立车辆技术档案,并对车辆的上户口、检验、转籍、技术检测、维护保养进行登记,并到运输管理部门办理道路运输证件,随车携带方可上路运营。

2、为加强道路运输车辆管理,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确保支行安全,保护环境,降低运行消耗,提高运输质量,信真执行《道路运输车辆维护管理规定》,定期对车辆进行维护。车辆维护应贯彻“预防主、强制维护”的原则,保持车容整洁,装备完好、及时发现和消除故障、隐患,防止车辆损坏。日常维护由驾驶员负责执行,其作为中心内容是清洁、补给安全检视,定期二级维护,由具有资质的汽车修理厂完成,并出具竐工出厂合格证。

3、认真执行《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在一时间内,到符合国家相关非常完美定的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评定等级,出具检测报告,每年定期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运输车辆进行审验。

校车驾驶员安全行车制度 篇6

1、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须携带有效驾驶证、行驶证及有关证件。

2、学生上下车时,驾驶员要等车辆停稳才能打开车门,接送学生过程中不准拉载其他乘客和学生家长。

3、遵守交通规则,不违章驾车,不疲劳驾车。

4、驾驶员工作期间不得饮酒,不准在车内吸烟,保持好车内卫生。

5、保持车况良好,经常检查车辆运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驾驶员在校内行驶车速不能超于每小时5千米,路面行驶车速不准超过每小时50千米。

驾驶员安全行车承诺书(2018) 篇7

(一) 驾驶员夜间视觉特性的含义

夜间视觉特性是指夜间人的眼睛所具有的观察能力及其变化规律。主要由夜视力、暗适应、眩光感、夜间感知特性等组成。

(二) 夜间行车的特点

夜间在城市繁华街道上行车, 由于路灯, 霓红灯及其他灯光交织辉映 (在雨中还有道路反射光线的刺激) , 易使驾驶员眼花缭乱, 对交通情况的观察、判断迟钝甚至出现错觉。夜间在公路上行车, 由于灯光照射范围和亮度有限, 视力减弱 (夜视力较白天减弱1/2) , 视野变得很狭窄加上路面起伏不平, 灯光常随车身起伏晃动, 使驾驶员对道路地形、路面状况交通情况和行进方向的判断均感困难。

二、夜间视觉特性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一) 夜视力

夜视力是指在夜晚暗处, 眼睛能分辨物体形状的能力。夜视力与光线亮度有关, 亮度加大可以增强视力, 在照度为0.1米-1000米烛光的范围内, 两者几乎成线性的关系。由于夜晚照度低引起的视力下降叫做夜近视。通过研究发现, 夜间的交通事故往往与夜间光线不足, 视力下降有直接关系。

(二) 暗适应

当照度减弱时, 眼睛对光的感受性提高的现象, 叫暗适应。眼睛从亮处到暗处, 开始什么也看不清楚, 经过一段时间后可逐渐看清物体的轮廓, 这种变化叫暗适应。与之相对的是明适应。

(三) 夜间感知特性

第一, 颜色的辨认。视网膜的锥体细胞具有非常高的视锐度, 负责观察物体的细节, 能够分辨颜色。杆体细胞具有微光下察觉物体存在和运动的功能, 而不能分辨颜色和细节。第二, 对不同对比度的物体的感知。夜间汽车用远光灯或近光灯行驶, 蓝道环视标对比度分别为88%和35%, 发现视标时的距离为认知距离, 能确认缺口方向时的距离为确认距离, 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看出, 对比度大时, 认知距离与确认距离之差较大。即驾驶员有较充裕的时间思考, 应付各种事变, 这样有利于行车安全。对比度小时, 认知距离与确认距离相差极小, 即从发现有“物”到确认是“何物”时的时间太短, 这对行车安全极为不利。

三、影响驾驶员夜间视觉特性的因素

第一, 年龄。人眼的视觉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退, 尤其是夜视力、动视力、深视力等。据调查年龄在20岁-30岁之间的驾驶员夜视力最好。第二, 眼睛生理状态。眼睛的生理状况如眼疾影响视力, 神经原疾病、白内障、视肉膜剥离、眼外伤、青光眼等均会造成驾驶员的夜视力丧失。此外, 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一氧化碳中毒、有机磷农药、新陈代谢紊乱等也导致夜视力明显下降。

四、提高夜间行车安全性的对策

(一) 进行暗适应检查

在选拔驾驶员的时候, 要制定合理的选拔标准, 不仅要检查驾驶员的夜视力、辨色力, 还要检查驾驶员的暗适应能力等。车辆部门应根据暗适应能力的不同, 合理派发暗适应强的驾驶员进行夜间行车。

(二)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驾驶员应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注意合理饮食, 保持营养均衡, 尽量少抽烟严禁在驾驶车辆时抽烟, 严禁酒后驾车, 保持眼睛的健康清洁, 带病开车时应合理用药, 尽量避免服用影响行车安全的药物。

(三) 遵守交通规则, 灵活使用灯光

第一, 超车时的灯光使用。一般道路超车, 在道路交通条件允许时, 打开左转向灯, 连续闪烁远近灯光, 确认前车已让路, 开远光灯超越, 超越过程中, 对面有来车时, 改用近光灯, 超车后, 给被超越车辆留出必要的安全距离, 开右转向灯, 逐渐驶回原车道, 回转转向指示灯, 根据道路情况使用灯光。第二, 会车时的灯光使用提前选择交汇地点, 按规定在150米之外关闭远光灯时, 根据道路条件控制车速尽量靠右侧行驶, 进入150米以内对方没关闭近光灯时, 应变换远近光灯示意。

(四) 把握夜间行车规律, 提高夜间行车能力

第一, 严格控制车速。这是保证夜间行车安全的根本性措施。驾驶员应充分意识到在夜间高速行车的危险性。第二, 注意左侧横过马路的行人。在城市道路的交通繁忙地段, 有时对向车道上排满了等红灯的车辆。在这种情况下常常有行人从车龙的车缝里跑出来从左向右横过马路。

五、结束语:

由于人们已经意识到驾驶员是主要的矛盾, 其本身所具有的安全可靠度才是交通安全的保证, 而驾驶员80%以上的信息由视觉提供, 客观上更要求驾驶员加强对夜间视觉特性与行车安全关系的了解

参考文献

[1]、2005届优秀论文集[C].汽车管理学院, 2005.

[2]、刘浩学.汽车使用安全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

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与安全行车 篇8

关键词:个性心理;心理素质;安全行车

汽车驾驶员在行车途中由于种种心理原因,对交通法规中的一些规定有禁不止,明知故犯,时而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综合分析认为,驾驶员行车中的心理原因与安全行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驾驶员心理素质差异分析

每个汽车驾驶员的心理活动,既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就是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性格、能力、气质等,而人的心理活动的认识、情感、注意等到也和个性心理特征紧密相联,从而带有个人特点。

第一,性格与安全行车。人们通常把性格特征按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分为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首先,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如有的人对待工作认真、实干,有的不负责任、得过且过等。其次,性格的意志特征。如有的人自制力强,严守纪律,而有的表现急躁、粗心大意等。再次,性格的理智特征。有的人细致、主动,有的轻率,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上述性格特征对汽车驾驶员安全行车有着直接影响。作为汽车驾驶员,应该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努力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

第二,气质与安全行车。从驾驶员这一职业角度来看,气质一般可分为四个类型:一是兴奋占优势的类型。这一类型的人,其性情急躁,缺乏耐心;在行车中对情况判断处理不理智。二是灵活占优的类型。这一类型的人虽然敏捷而灵活,但是工作轻率、不稳定,对行车安全也是不利的。三是惰性占优的类型。这一类型的特点是安静,动作比较迟缓,但缺乏生气,反应迟钝。在复杂交通情况下,常表现出判断措施犹豫不决。四是软弱占优势的类型。其行为特点是细心,守纪律,但反应能力差,在突变情况下,应变能力较差,因此也有不利于行车的因素。

第三,情感与安全行车。人的情感可分为激情、应激和心境三种形态。激情型驾驶员处理特殊情况不能沉着。应激型驾驶员遇到险情能否正确地处理,转危为安,这取决于驾驶员的性格特征和知识经验。心境型驾驶员驾车处理情况方法是否得当,措施是否得力,这要看当时驾驶员的心情所处的状态,如状态良好,处置情况动作就轻松敏捷,行车就安全。

第四,注意与安全行车。人的注意可分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汽车驾驶员注意能力对安全行车是有很大的影响。有的驾驶员无意注意能力强、有的驾驶员主动注意能力强。一般来说无意注意是影响行车安全的。

二、驾驶员心理素质变化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第一,长时间行车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驾驶员长时间驾驶,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心理素质会自然表现出积极的适度紧张情绪。在此种不良心理状态下行车,会使驾驶员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四肢酸懒、行动迟缓、情绪低沉、烦躁不安;导致不能准确判断和迅速处置各种异常情况。

第二,驾驶中各种情况引起驾驶员恐慌和焦躁心理对行车安全物影响。行车时,驾驶员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使驾驶员心理发生变化。如道路平坦会诱发驾驶员驾驶单调形成道路催眠,弯曲道路由于车辆连续转弯产生厌烦心情;车辆拥挤和堵车会使驾驶员产生急躁情绪,遇交通事故会使驾驶员产生恐慌心理。这些心理变化都是行车不安全的诱因。

第三,交通运输日益激烈竞争产生的利益所求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由于交通运输行业的无序竞争,驾驶员大都多拉快跑,使驾驶员追求利益心理加重,一味的利益所求心理驾驶车辆,往往不顾安全行驶条件,抢客源,开快车、超载车,甚至强行超车會车,从而导致行车不安全。

第四,驾驶员行车中任意妄为形成侥幸心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在行车过程中,有的驾驶员明知超速超载、车辆带“病”上路、无证驾驶等严重违章行为的危害,但是由于他们存在侥幸心理,行车中一旦遇到险情时很难全神贯注,沉稳操作,不是惊慌失措,就是反应迟缓。

三、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对策

第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帮助纠正驾驶员不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信心、习惯,约束行为。所以驾驶员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热爱驾驶工作,明确自己职业的责任。在日常行车中,不违犯交通法规,自觉维护交通秩序,坚持文明行车。

第二,加强体能训练,提高身体素质。驾驶员要能适应艰苦条件下的劳动,身体应该完全没有影响驾驶工作的疾病,当驾驶员过度疲劳,患有疾病时就会出现血压不正常,遇到紧急情况就会心理紧张,这是非常危险的。所以驾驶员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在行车中才能保证精力充沛,从容不迫地应付各种异常交通情况。

第三,加强心理训练,提高心理素质。驾驶员反常心理活动必然导致不良的行为后果,因此,驾驶员在行车中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当发现自己情绪不稳定时,要进行自我调解和疏导,用各种方法缓解消极情绪,尽量减少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提高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反应能力、精神承受压力和自我控制调节的“应激”能力。

第四,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技能素质。驾驶是一项技术性强的工作,只有技术过硬,处理情况才能做到胆大心细,安全可靠。这就要求驾驶员平时加强理论学习和对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从而提高技能素质;过硬的技能能保障驾驶员心理稳定,使驾驶员情况处理得当和正确,真正做到“车行万里,处处平安”。

参考文献:

1、蔡笑岳.驾驶心理学[M].中国劳动出版社,1998.

2、邢邦志.心理素质的养成与训练[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冬季驾驶员安全行车教育试卷 篇9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

1.下雪后路面湿滑,车辆行驶中使用制动时,容易 发生横滑和(侧滑)。2.冰雪路行车时制动距离(延长)

3.雾天对安全行车的主要影响是能见度低、(视线不清)。4.冬季安全行车的四要素为防冻、(防滑)、防火、防雾。

5.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遇雨雾冰雪等恶劣天气,能见度小于 50 米时,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20)公里,并从最近的出口尽快驶离高速公路。6.冰雪道路行车,由于(积雪)对光线的反射,极易造成驾驶人目眩而产生错觉。

7.机动车在夜间行驶,没有路灯或路灯照明不良时,应当开启(前照灯)、示廓灯和后位灯。

8.夜间驾驶人对物体的观察明显比白天差,视距(变短)9.雨天路面湿滑,车辆制动距离(增大)。

10.山区道路对安全行车的主要影响是坡长弯急,视距(不足)。

二、选择题(每题5分)1.机动车在雾天行驶时,应当开启雾灯和 A。A.危险报警闪光灯 B.转向灯 C.远光灯 D.近光灯

2.车辆在雾天临时停车时,应开启 A、示廓灯和后位灯。A.危险报警闪光灯 B.左转向灯 C.前大灯 D.倒车灯

3.车辆日常维护时,应保持轮胎气压正常,检查轮胎外表有无破损,并 D。A.更换新轮胎 B.进行轮胎换位 C.清洗轮胎 D.清除胎纹间杂物

4.行车中遇有浓雾或特大雾天,能见度过低行车困难时,应 C。A.开启前照灯行驶 B.开启示廓灯、雾灯行驶 C.选择安全地点停车 D.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行驶 5.泥泞道路对安全行车的主要影响是 B。

A.行驶阻力变小B.车轮极易滑转和侧滑C.能见度低,视野模糊D.路面附着力增大

6.夜间行车时,全车灯光突然熄灭,应 C。

A.减速行驶B.紧急制动,原地停车C.立即制动,靠边停车D.利用惯性,慢慢停车

7.雾天行车时,应及时开启 D。

A.倒车灯 B.近光灯 C.远光灯 D.防雾灯

8.未安装制动防抱死装置(ABS)的车辆,在冰雪、湿滑、砾石路面或者比较光滑的路面上制动时,要 A 制动踏板。A.轻踏或间歇踩踏 B.与其他路面一样踏 C.重踏 D.用力踏

9.车辆在雪天临时停车时,应开启 D。A.前后防雾灯 B.倒车灯

C.前大灯 D.危险报警闪光灯

10.在山区冰雪道路上行车,遇有前车正在爬坡时,后车应 A。A.选择适当地点停车,等前车通过后再爬坡 B.迅速超越前车 C.低速爬坡 D.紧随其后爬坡

二、判断题(每题5分)1.在风、雪、雨、雾天气的夜间行车时,应使用防雾灯或防眩近光灯。(对)2.风、雨、雪、雾等复杂气象条件,遇前车速度较低时,应开启前照灯,连续鸣喇叭迅速超越。(错)3.浓雾天气能见度低,开启远光灯会提高能见度。(错)4.驾驶机动车时,可以吸烟、饮食、拨打接听手持电话,但不得有观看电视和其他妨碍安全行驶的行为。(错)5.在冰雪路面上行车,必须降低车速、加大安全距离。(对)6.车辆在冰雪路面紧急制动时,易产生侧滑,应降低车速,利用发动机制动进行减速。(对)7.雾天行车多使用喇叭可引起对方注意;听到对方车辆鸣喇叭,也应鸣喇叭回应。(对)8.行驶在高速公路上遇大雾视线受阻时,应当立即紧急制动停车。(错)9.车辆在通过山区道路弯道时,要做到“减速、鸣号、靠右行”。(对)10.雪天行车中,在有车辙的路段应循车辙行驶。(对)四 简答题:

1.驾驶机动车上路,哪些情况下不得超车? 答:(1)前车正在左转弯、掉头、超车的;

(2)与对面来车有会车可能的;

(3)前车为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的;(4)行经铁路道口、交叉路口、窄桥、弯道、陡坡、隧道、人行横道、市区交通流量大的路段等没有超车条件的 2.驾驶员的不良心理有哪些?

答:快车心理,侥幸心理,报复心理,自信心理,消极、兴奋心理。

3.严寒气候对车辆驾驶的影响有哪些?

答:1)燃油不易蒸发汽化,混合气形成条件差,发动机不易起动。2)发动机和传动系各部润滑油和润滑脂粘度增大甚至凝固,车辆起步和加速困难,操纵机件沉重。

3)金属、塑料、橡胶等材料,在低温下具有变脆的特性,因而机件和轮胎都容易损坏。

4)驾驶员的手脚容易冻僵,冬季着装又比较厚,使操作的灵活性受到影响。5)驾驶室内外的温差,使挡风玻璃产生蒸汽,影响视线。6)路面打滑,使转向和制动的操纵难度增大。

7)气候恶劣,冰雪天气较多,行车风险大.重点应做好“防冻、防滑、防雾、防火”四项工作。

冬季安全教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B

4、A

5、B

6、C

7、A

8、A

9、C

10、A

二、判断题

1、×

2、√

3、×

4、×

5、√、×

7、×

8、√、√

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论文 篇10

工种:汽车驾驶员

题目:论汽车驾驶员的素质与行车安全

姓名:李玉文

身份证号:***012 等级:技师 准考证号:

培训单位:红河州红河诚信职业培训学校 鉴定单位:云南省第105职业技能鉴定所 日期:2016年6月15日

一、引言

作为一名汽车驾驶员,在确保所驾驶车辆的技术性能完好的前提下,我认为自己最主要的使命不是确保每天都做到行车安全。

那么对于一个机动车驾驶员来说,究竟有哪些要求才能保证安全行车、不出事故和少出事故呢?我在几十年驾驶车辆的实践中认为,作为一个机动车驾驶员,首先要有良好的心里素质、过硬的道路驾驶技术和准确判断机械故障的能力。驾驶员的素质有哪些方面呢?我认为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性格、情绪、能力、意志、注意力等心里特征与安全行车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性格是一个人个性的心里特征对事物的反应。人的性格有:急躁型、温和型、开朗型、沉静型、懦弱型。经验证明,急躁型和胆小怕事懦弱型性格的人,在从事特殊工种的工作中,出现的差错频率要比温和型沉静人员高一些。这是因为脾气急燥容易冲动,驾车不能自我控制,是行车安全的隐患,胆小怕事的人他的弱点是与事处理不果断,反映迟钝,这也是行车安全的隐患。

驾驶员的性格与安全行车关系、与其他工种比较更为密切,驾驶汽车,天南地北,流动性强,接触的外部环境复杂而多变,外部环境的刺激必然会引起不同性格的人不同的反应。

在道路上处理超车、让车,性格好强的人往往横冲直撞,争道抢行,开快速车,强行超车,遇行人违章则破口大骂。性格温和的人则是:“宁让三分,不抢一秒”。就是别人错了,也能够先慢、先让、先停。对行人违章也能以“强者让弱者”的胸怀,主动避让。则性格懦弱的人,胆小怕事,处理情况犹豫不决,往往失去了行车中选择超、让、避的最佳时机,同样增加了行车不安全因素。

什么样的性格最适合机动车驾驶工作呢?我认为,最理想的性格是:脾气温和,胆大心细,反应敏捷,有坚强的毅力和自控能力。但是性格不是绝对不能改变的,当你受到刺激,比如说:在开车中发生了大的交通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想必你那火爆脾气会降温,尤其是目前的市场经济时代,当你发生了事故,经济上受到了大的损失或者说此次事故使你到了破产的边缘,这时你的性格会发生变化。总的说来,根据职业需要,加强修养,扬长避短,使自己性格更适应于驾驶车辆。

众所周知,健康的身体是人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由于

1、驾驶技术素质

驾驶员的技术素质是在长期的行车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提高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外在表现。技术素质不仅包括驾驶员的驾驶操作能力,还包括驾驶员的基本驾驶知识掌握能力。驾驶员的驾驶操作能力包括操作的熟练程度、正确使用灯光等装置、正确处理行车过程中路况判断失误、速度过快等情况的能力。驾驶员的基本驾驶知识掌握能力是指驾驶员应当深入掌握驾车行车的基本常识,熟知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了解各种交通标志的意思等。

2、职业道德素质

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应当遵守职业道德,驾驶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主要是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文明行车、礼让驾车,遵章守纪,不抢道,不酗酒驾车。职业道德素质较低的驾驶员经常会出现乱停乱放、抢道、占领人行道等现象。职业道德的维护主要是依靠社会舆论与人员的自觉遵守。影响驾驶员职业道德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驾驶员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增强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和自我道德评价的能力,培养行车安全的责任感,时刻谨记行车安全。

三、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的关系

驾驶员素质是确保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驾驶员只有能够准确地感知、判断路况等信息。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对道路状况的准确判断和感知以及对交通意外情况的处理情况主要依靠驾驶员的素质状况。目前我国道路交通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路况的准确判断对驾驶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交通事故的发生很大一部分都与驾驶员有关,驾驶员素质的不过硬是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驾驶员素质直接制约着行车安全,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驾驶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提高驾驶员的素质能力,是预防交通事故、构建交通行车安全环境的重要手段。

四、驾驶员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1、生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驾驶是一种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共同作用的种综合性作业,生理素质是安全行车的必备条件,良好的生理素质的驾驶才能保证行车安全。

(1)疲劳驾驶

健康的体魄是驾驶员生理素质的关键,拥有良好的身体机能,才能保证对信息做出准确而迅速的反应,保证行车的安全。而睡眠不足、连续长时间驾驶,再加上外在环境如气候、气温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驾驶员的身体状况,比如单调的交通环境容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感,长时间疲劳驾驶,会影响驾驶员的听觉、视觉等对外界的敏锐度和反应能力、行为能力,从而造成驾驶员容易犯困或对道路情况误断,发生交通事故。

(2)身体健康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众所周知,我们的身体跟我们的情绪一样也有周期,人的体力、情绪状态呈周期性的变化,当驾驶员的体力、情绪、智力处于不同的生理状态时,对各种信息的分析判断、反应处理能力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再者人食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作为特殊人员,驾驶员由于疾病不得不服药,但是这些药物会不同程度的引发不良反应,比如困乏,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这样很有可能影响到行车的安全。

2、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驾驶员除了应当拥有了健康的身体素质外,还需要有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这样就能在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行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反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1)麻痹大意的心理

有的驾驶员对行车安全总是抛之脑后,总是存在侥幸心理,对一些必要的安全教育、行车规定、车辆检修等容易轻视,产生习以为常,对他人的事故,总是认为事不关己,自以为技术高超,麻痹大意,导致行车警惕性放松、注意力不集中,对行车安全造成不好的影响,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2)紧张与恐惧心理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心理素质差的话,情绪荣誉过于紧张和恐惧往往会导致心里混乱,行为失调,操作失误,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3)环境因素

行车环境中各种不同的特征也会影响到个体的行为表现。在驾驶研究中,影响驾驶员安全驾驶的因素中,直接的环境因素如乘客,时间压力,交通堵塞;间接的因素如驾驶行为相关的文化因素[3]。行车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驾驶员的心理变化,给驾驶员的心理造成一种负担。

3、驾驶技术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驾驶员熟练的驾驶技术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驶员要熟练掌握驾车基础知识,避免不当操作,减少或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1)缺乏安全行车知识

驾驶员首先对车辆本身不了解,对车辆不能做到及时修检,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其次不了解道路安全状况,尤其是道路行车安全,碰到复杂的路面情况不能及时、准确的做出判断,从而酿成交通事故,影响了行车安全。

(2)驾驶低龄化

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也逐渐走入寻常人家,再加上驾驶证考核的简单化,促使驾驶员也趋向于低龄化,年轻人技术不娴熟,加上易冲动,遇到险情采取措施不当极易影响行车安全。

(3)无证驾驶

现在无证驾驶的不在少数,众所周知,无证是不能开车的,而有些人总是心存侥幸,总觉得自己技术很好,殊不知这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也是对他人不负责,无疑增加了行车的安全。

4、职业道德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是行车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是驾驶员最起码的行车准则。行车途中是否遵纪守法,不超车、不超速、不酒后驾车、文明驾车,这严重影响到行车的安全。如果驾驶员注意自身职业道德的提高和修养这样就能相对减少行车安全,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能为行车创造一个良好交通环境,而且也是确保人们行车、走路安全的重要保障。

驾驶员必须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高超的技术素质和过硬的职业道德素质,真正做到行车安全,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左雷,刘维平,驾驶员素质与行车安全,北京汽车。

2、段亚丽,驾驶员的驾驶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分析,吉林大学。

3、蒋丽、李永娟、马峻峰,不安全驾驶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人类工效学。

4、汽车驾驶员安全操作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签名: 点评人: 职务: 点评内容:

综上所述,汽车驾驶同素质的高低与行车安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机动车驾驶员应当有良好的心里素质,才能不因喜怒无常而影响驾驶车辆的情感稳定性,中国的优秀人物的格言是: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见先进就学,见后进就帮。安全行车百万公里的驾驶员在我们国家是很多很多的。他们的安全法宝就是有一个良好的心里素质,过硬的操作技能和准确判断机械运行状况的能力。同时他们有着良好的驾驶作风,做到了“脚踏油门,心想人民,遵章守纪”,“先礼于人”,有人管与无人管一个样,在城市和农村一个样,任务紧与松一个样,白天黑夜一个样,天气好坏一个样,对待老人青年人一个样,城里人和乡下人一个样,本地人和外地人一个样,外宾与国人一个样,技术熟练,车况良好,谦虚谨慎,不开英雄车,礼让三先,有理让无理,不开堵气车,车有故障,彻底排除,及时抢修,不开凑合车。这些实践和智慧的结晶是指导我们安全行车的法宝。

驾驶员安全行车承诺书(2018) 篇11

【关键词】驾驶员心理素质;行车安全;影响及对策

在涉及行车安全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起主要作用,在人的因素中,心理素质又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提高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消除消极的心理行为,对预防车辆事故、保证行车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驾驶员心理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1.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长时间应付不测事态和急速变化的环境,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会自然表现出适度紧张情绪,心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在这种适度紧张的心理下进行长时间或长距离驾驶车辆,直接影响驾驶员的身体机能和心脏活动能力,造成生理和心理失调。首先,会使驾驶员头脑不清醒,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准确判断和迅速处置各种异常情况;其次,造成四肢酸懒,行动迟缓,手脚不听使唤,动作的准确率明显下降;再次,导致情绪低沉,烦躁不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厌倦心理,心理情绪常常不能处于正常状态。

2.行车中遇到的各种情况会使驾驶员产生恐慌和焦躁心理

行车时,驾驶员会受到气候、道路、人等因素的影响,这些会使驾驶员心理发生变化。如车内环境变化会引起驾驶员情绪不稳定;道路平坦会诱发驾驶员驾驶单调形成道路催眠;弯曲道路由于车辆连续转弯会使驾驶员产生厌烦心情;车辆拥挤和堵车会使驾驶员产生急躁情绪;遇交通事故会使驾驶员产生恐慌心理。各类急躁、松懈、麻痹、骄傲、自卑、精神过分紧张的心理,往往使驾驶员的肢体不能敏捷地配合,容易导致驾驶操作失误。

3.任意妄为会使驾驶员产生侥幸和紧张心理

在行车中,有个别驾驶员不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按照操作要领驾驶车辆。遇到可能发生车祸的情况,或已经预感到可能发生的问题,不是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避免,而是靠“碰运气”。明知超速超载、车辆带“病”上路、无证驾驶等严重违章行为的危害,但仍存在侥幸心理,对违章作业不予重视。行车中心理一直处在复杂、多变、波动的状态之下,遇到险情时很难全神贯注、沉稳操作,不是惊慌失措,就是反应迟缓。

4.竞争日益激烈会使驾驶员产生逆反和追求利益心理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波动和社会就业压力的影响,竞争日益激烈,驾驶员的压力也不断增大,使一些驾驶员在长期紧张生活中造成了心理扭曲,产生焦虑、心理失衡、情绪紊乱、身心疲劳等问题,尤其是社会、家庭、经济压力的因素,可能造成驾驶员背着思想包袱或带情绪行车,在这种逆反对抗心理的作用下,有意与其他车辆斗气,甚至会强行超车、会车以寻求精神安慰和心理平衡,对行车安全带来威胁。

二、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对策

1.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帮助纠正驾驶员不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信念、习惯。良好的职业道德要靠日常一点一滴养成,要经常对驾驶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让每一名驾驶员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热爱驾驶工作,明确责任,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在日常行车中,以交通法规为准则,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坚决不做违犯交通法规、违反安全制度的事情,自觉维护交通秩序,增强自我管教和约束能力,不开赌气车、不开英雄车、不开带病车,发生矛盾主动礼让,出现意外尽量忍耐,坚持文明行车。

2.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身体是承受艰苦工作和精神折磨的物质基础,身体状况不同,也会造成对待挫折态度的不同。当驾驶员疲劳过度、患有疾病时,就会出现血压不正常,心脏功能不全,遇到紧急情况会心理紧张,甚至昏厥,非常危险。如果听力视力达不到驾驶要求,就不能把行车中遇到的各种情况迅速传至中枢神经,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判断,以致发生行车事故。所以,驾驶员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在行车过程中不感到疲劳,精力充沛,能够从容不迫地应付行车中各种异常情况和心理上的压力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3.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驾驶汽车要求沉着冷静,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操作准确,反常心理活动必然导致不良的行为后果。驾驶员在行车中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当发现自己情绪不稳定时,要进行自我调解和疏导,用各种方法缓解消极情感,尽量减少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提高在各种复杂情况下的反应能力、精神承受压力和自我控制调节的应激能力,养成坚定、顽强、沉着、果断、机智的品格,不为情绪左右,不為外界事物分散精力,形成安全驾驶所要求的心理定势,能用正确敏捷的思路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果断、安全有效地处理多变的交通情况。

4.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

影响驾驶员心理稳定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人受社会上各种不正确的人际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染上了许多不良习气,不能正确判别事物良莠,把握是非标准;有的人心胸狭窄,个人主义严重,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和对待各种利益的调整。因此,驾驶员应该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顽强的意志力,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思想素质,从大局出发,思前想后,不断增强自我疏导和道德鉴评能力,消除心理上的逆反心理,具备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高度安全责任感,真正做到“车行万里路,处处保平安”。

5.必须具备良好的驾驶习惯

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具有使动作、行为自动化的作用。如果养成某种不良习惯后,就会以一种惰性心理阻碍接受正确的东西。所以,驾驶员要坚决杜绝、摒弃一些不良嗜好,时刻把车辆的安全放在心中,不开车接打手机、不乱服用镇静性药品、不赌博、不酗酒、不吸烟,生活上要有规律,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也要有节制,学会用健康的心理、体育活动保健自己,热爱学习、钻研技术、爱惜车辆,逐渐养成“从不习惯到习惯、从不自觉到自觉、严格遵守制度”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夜间行车安全驾驶技术研究 篇12

1.1 驾驶员自身因素

第一, 年龄。伴随年龄的增长人眼视觉机能将逐步衰弱, 特别是夜视力、动视力等, 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 驾驶员一生中夜视力最好的年龄段为20—30岁范围内;第二, 眼睛生理状况。于视力而言, 眼疾是最大的影响因素, 如眼睛出现疾病, 将严重威胁到驾驶人的视觉, 能见度;第三, 营养。因眼睛营养素不足, 也会降低夜视力;第四, 疲劳。疲劳状态下, 将增加驾驶员适应明、暗环境的时间;第五, 视觉后象。是指光刺激物停止作用后, 极短时间内仍有印象留存于头脑内。因夜间行车路上照明情况不稳定, 明暗不均, 极易有视觉后象问题产生, 进而导致驾驶员夜间行车信息判断失误现象频发。

1.2 自然环境因素

1.2.1 能见度。

与白天相比, 夜间行车的能见度较低, 导致驾驶员视野范围缩小, 眼睛获取信息量也大幅度缩减。尤其是色彩辨别能力、距离判断、车速估算等方面影响巨大, 这些问题都会引发安全事故。

1.2.2 视感应现象。

是指产生若干亮度差异较大的视目标, 在高亮度视目标的作用下, 亮度较低的视觉目标无法清晰化, 难以看到。如对面存有不同车灯亮度的2辆车, 会车时, 极易导致视感应现象发生。因视感应影响, 驾驶员将产生短暂视觉盲区, 极易发生事故。

1.2.3 环境照度及物体明暗对比度。

人眼视觉产生的根本因素即为照度, 在相应照度范围内人眼可对物体进行详细观察。如所视物体的亮度和其所处环境的亮度存有一定区别, 则会产生明暗对比现象, 此时才能识别该事物。因夜间环境照度不足, 视线差, 物体与环境照度之间的明暗差异小, 识别难度加大, 因此行车驾驶过程中, 往往发生“视而不见”等意外事故。

2 调查分析

目前驾驶员夜间视力差引发交通事故现象频繁发生, 为更好地降低事故发生率, 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夜间视力测试方式, 即测试事故组、非事故组驾驶员。主要测试内容为光照强度、时间、速度等技术要求对驾驶员夜间行车的影响。本文对213名夜间事故驾驶员、652名非事故驾驶员夜间视力测试方法及夜间视力对比进行研究。

2.1 夜间视力及驾驶模式

根据大量实践经验分析, 夜间视力与驾驶模式如图1所示。夜间视力是视网膜杆体细胞与锥体细胞互相作用的效应体现, 由明到暗的短暂时间是锥体视觉适应的过程。随时间的延长, 将逐步改善杆体视觉的感受能力, 且逐步增强。夜间行车环节, 在车灯照射情况下极易有晃眼问题产生。随后辆车会车背向驶离, 驾驶员无法及时看到前方实际情况, 存有几秒钟的盲视状态, 而该阶段就是恢复夜间视力的时间范围。

2.2 驾驶员夜间视力测试方式

在驾驶员夜视视力测试过程中, 要求先进行亮度技术条件的确定。该次研究主要进行8种亮度选择, 6S为光照时间, 0.5m为眼睛和光源的间距, 0.5m为眼睛与视目标的间距。测试结果显示, 以亮度为标准分析, 得出每平方米亮度低于3000cd时, 所有组的夜间视力恢复时间基本相同, 差异较小;随着亮度的不断增加夜间视力恢复的时间也会随之延长;以年龄为标准分析, 得出30岁组、50岁组之间具有明显夜间视力恢复时间差, 且亮度不同情况下, 两组之间仍存有极大差异。即亮度增加, 年龄越大的情况下夜间视力水平越差。具体视力恢复时间如表1所示。

2.3 事故组与非事故组夜间视力分析

两者选择时, 应按照以下条件选取:

事故组:驾龄超过3年, 无饮酒、疾病, 夜间事故发生次数超过2次。

非事故组:驾龄超过3年, 无饮酒、疾病, 夜间事故次数0次。

为测试驾驶员夜间视力、视力恢复时间等内容, 本文选取相应数量人员进行调查研究测试, 针对夜间事故驾驶员选取142名;非事故驾驶员选取459名, 且根据年龄进行分组。调查结果显示, 事故组夜间视力恢复时间方面, 事故组、非事故组内40与50岁组区别明显, 非事故组人员夜间视恢复时间短于事故组人员;夜间视力方面, 两组相比, 30、40、50岁组都存有一定区别。基于此, 在驾驶员夜间行车安全驾驶研究中可选取夜间视力、夜间视力恢复时间作为其指标。本次研究以10s作为夜间视力恢复时间判断值, 以1341名驾驶员为调查研究对象测试其夜间视力情况, 结果显示, 夜间视力恢复时间高于10S的事故组人员所占比例较高。具体如下:夜间视力恢复时间阙值在10s以下或等于10s时, 事故组人数为33名、非事故组人数为1198名, 事故率为2.6%;夜间视力恢复时间阙值在10s以上时, 事故组人数为7名、非事故组人数为89名, 事故率为7.0%。

3 夜间行车安全驾驶技术的措施

3.1 有效控制速度

相比白天, 夜间道路交通量小, 于车辆行车而言, 干扰因素少, 如行人、非机动车等, 驾驶员往往会提高速度, 进而导致交通事故频发。除此之外, 夜间行车是从明至暗的过程中, 眼睛需要短暂的适应过程, 需减慢行车速度, 特别是在弯道、坡道、桥梁等路段行驶时, 必须减慢速度, 且实时做好制动、停车准备。如在商业街或人流量大的车站等地方, 因灯光色彩绚丽、亮度强, 将严重影响驾驶员视线, 此时需减缓行车速度。同时, 在天气状况不佳的雨雪、雾霾天气, 同样不得高速行驶。

3.2 遵守交通规则, 灵活使用灯光

3.2.1 会车灯光使用。

于夜间行车安全而言, 如何使用驾驶灯光极为关键。要求必须严格按照交通规范规定执行, 特别是会车时, 要对右侧行人、非机动车加以重视。与对向行驶车辆距离在150m左右时, 需将远光灯关闭, 转换为近光灯。如对方仍用远光灯, 需及时减慢行车速度, 并多次进行远、近灯光转化的方式给予对方示意。如对方无视转化灯光需求, 仍采用远光灯, 因灯光过于强烈无法进行路面情况的准确识别, 需在路面停车, 切记不得以强光对射, 引发安全隐患。

3.2.2 应急灯使用。

备胎、千斤顶等为夜间行车必备常规物品, 除此之外, 还需在车上放置照明工具, 如应急灯, 如行车途中出现紧急故障, 可提高自身安全系数。

3.2.3 超车灯使用。

超车时, 需多次转换远、近灯光, 示意前面的车辆, 在确保距离、路面宽度等符合超车条件后, 即可超车。

3.3 养生良好驾驶习惯

首先, 增加跟车距离。夜间行车时, 驾驶员的视线受限, 为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必须根据以往经验, 进行跟车距离地适当延长, 避免前后车辆产生碰撞。

其次, 克服驾驶疲劳。夜间12点以后, 驾驶员极易产生乏困现象, 且道路光线不足, 无法激起驾驶员的兴奋度, 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出现驾驶疲劳现象。此时, 可通过远近灯光频繁转化的方式减轻视觉疲劳, 且起到提醒其他车辆的目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 因夜间能见度低、驾驶员易疲劳等多种因素, 对车辆行驶安全影响较大, 这也是导致夜间行车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为此, 要求在夜间行车时, 应有效控制车速, 合理使用灯光,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出行安全性, 才能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周奕财.浅谈夜间行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信息, 2013 (22) :428.

[2]欧英雷.光的偏振特性在机动车安全驾驶中的应用[J].物理与工程, 2011 (06) :56-57.

[3]刘国强.夜间汽车安全驾驶技术分析[J].焦作大学学报, 2012 (04) :93-94.

[4]游克思, 孙璐, 顾文钧.变权综合评价法在山区道路安全评价中应用[J].系统工程, 2010 (05) :85-88.

[5]魏明, 柴雪, 孙博.山区道路特殊路段安全性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J].道路交通与安全, 2014 (04) :24-26.

提高驾驶员素质 实现安全行车 篇13

XXX公司 XXX 441300 随着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的产量、销售量,社会对汽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随之而来的道路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也呈增长态势,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始终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一个重大威胁。机动车驾驶属运输业中一种特殊的工种,对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员要求也就十分重视,这是因为所从事车辆驾驶的人员,每时每刻都要保证行人和道路两旁一切物体的安全。

一、做为汽车驾驶员应熟悉和掌握汽车安全行车系统

通常我们把“人-路-车”构成的系统称为交通系统。汽车安全行驶系统是交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所涉及的因素是汽车驾驶员的自身素质、操作行为和车辆技术状况。在汽车行驶中只有这三个要素相互协调并且与周围环境保持适应状态,才能充分发挥整体功能,达到安全行驶的目的。实际上汽车安全行驶系统也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如:汽车驾驶员自身素质包括思想素质、自身素质、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安全行车知识、驾驶员操纵技术;驾驶员操作行为包括操纵习惯、各种道路条件下的操作方法、各种气候条件下的操纵方法,各种交通条件下的操纵方法;车辆技术状况包括:整车技术性能,发动机总成技术性能,底盘总成技术性能和汽车使用可靠性。这人复杂内的各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各因素对于总的系统的重要性尽管并不一致,但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在某些场合也有可能成为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在汽车安全系统中要达到安全的目的起决定作用的是“驾驶员行车素质”在驾驶员素质中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又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即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必需的身体素质,就不能发挥具有安全行车知识和驾驶技术的作用。如果其它因素都具备只是“精神状态”不佳也会破坏驾驶员安全行车素质,驾驶员素质的决定性是有条件的,如果在行车,并停止其开车则有“素质”引起的可能性就被消除。如果驾驶员素质条件具备,但是在行驶中出现不当的操纵行为或车辆技术状态不佳,也就可能破坏安全行车,此时,起决定作用的就是操纵行为,或车辆故障。

二、做为汽车驾驶员要熟悉和掌握“信息处理特性”

1、要正确处理信息。在路途中,驾驶员通过自己的感官收集来自道路、交通等的各种信息,经过分析判断做出各种操作动作,通过汽车各个操纵机构使其做出相应的运动,一次控制的结果如车速与方向往往与希望有偏差,此时汽车的运动情况又做为新的信息反馈给驾驶员、驾驶员将其头脑中的予定值进行比较,判断出误差量再做出修正误差的操纵动作,如此的反馈不断通过多次控制,最终达到安全行驶的目的,如果由于外界干扰或内部的其它原因造成驾驶员对信息判断失误或者汽车控制失调造成行驶状况同予定目标间的误差无法消除时,则将会造成出现事故的可能性,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从实质上看事故是由于系统内部“失调”或“失误”造成的外界信息的反应错误所致。因此,事故的出现既具有偶然性,也具有必然性,从总体上讲,事故出现的时间、地点和情况都不可能事先预测是偶然发生的,但从每一件事故的起因及发生过程分析都具有其内在的原因,如果能够采取措施消除这些内在的原因则这类事故就可以避免,这就是事故的“必然性”所在。如“雾天行车”时有视线不清的信息,“弯路行车”车速快有离心力作用的信息,“冰雪路面”的有路滑信息,异常交通有需要提高警惕的信息等。包括驾驶员、车辆在内的汽车安全行驶系统如果对这些信息不仅接受,而且通过内部协调后,做出必须的正确反应,或者通过反馈系统修正达到正确反应,就可以避免事故实现安全行车,因此通过系统分析、能从事故发生的本质上认识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对于驾驶员都会有积极的意义,可以增长消除事故的信息,抛掉“撞大运”的思想,切实做好安全工作。在事故中,也有属于在外界的信息不真实或“没有”信息的情况下发生的,往往事到关头什么措施都来不及,这些事例往往成为驾驶员认为“事故难防”的理由,事实如果驾驶员平时能注意学习安全行车知识,行车中除注意危险对象的直接信息外,还能注意交通环境中的间接信息,并相应采取措施,上述情况下仍可避免事故。

2、尽量减少和避免信息的“丢失”。因驾驶员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处于强烈的视觉干扰或分散注意力的环境中,这种信息未得处理而“丢失”的现象会变得严重起来,由于驾驶员处理信息存在着个人问题的差异,有的属于生理机能原因,有的属于训练程度和经验多少因素,但是处理信息的特性是共同的。如果,从汽车安全行驶系统的不发生事故的条件考虑,则需要保证驾驶员在其所处的驾驶环境中传递信息速率应不超过驾驶员处理信息的能力,即尽量减少和避免信息“丢失”的情况发生是保证整个系统与交通环境保持协调一致的首要条件,为了实现安全行驶,必须注意驾驶处理能力这个特点,采取适当措施,从本质上只有提高驾驶员安全行车的素质,才能提高其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安全行车创造条件。

三、努力提高驾驶员安全行车素质

在汽车安全行车系统分析中,驾驶员安全行车素质做为系统三要素之一,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要提高驾驶员预防事故的能力,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驾驶员安全行车素质。

驾驶员安全行车素质主要包括: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安全行车知识和驾驶操作技术。其中对于驾驶员造成肇事的原因归纳如下:技术不佳、酒后驾车、麻痹大意、乱停乱放、通过交叉路口不减速、无牌、无证驾车、转弯速度过快、跟车距离近、夜间行车观察不力、疲劳驾车、车况差、强行超速、超员、超载、超速行驶、对路况估计不足、互不相让、反应迟钝、判断失误、措施不当、惊慌失措等。因此说行车事故主要的原因常常是驾驶员素质、身体素质、技术素质、心理素质共同促成的,事实告诉我们解决行车安全问题关键在于提高驾驶员队伍素质,增强交通法律意识、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文明意识。

四、提高汽车驾驶员预防事故的措施

1、认识和掌握“信息处理特性”,驾驶员无论是在滩区或在路上行驶,他的行动过程首先是收集各种情报、情况予以预测,作出判断,然后才是行动,欲使行动无误,关键在于收集各种情况,在驾驶中自觉不做超出自己能力的驾驶行为。

2、驾驶员要努力学习汽车安全行车的各种知识,以适应于交通安全的要求。驾驶员不但要掌握车辆行驶特性,还要熟悉自己车辆性能,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道路条件发生了质的变化,汽车的各种特性、车速、马力、车身质量都相应提高,车辆的操纵性、稳定性和制动的方向性及惯性力都需要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在安全行车中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做到出车前想一想,看一看,坚持途中检查和回场后保养,掌握安全行车系统知识增强安全行车意识。

3、做为一名驾驶员要学习交通安全心理学,注重心理健康,从驾驶员-车辆系统的观点认识事故的实质,正确认识事故出现后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和预测行车事故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关系,为消灭事故增加信心,建立科学的依据。

4、严格训练,提高技术水平。正确的驾驶操作是保证安全行车的前提,为此对所训驾驶员进行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在实习期间要增强自我跟车训练实践,掌握车辆运动规律,提高自己独立处理各种情况的能力,避免“职业杀手”的出现。

驾驶员安全行车心得体会 篇14

作为一名公交司机,最根本的是要保证行车安全。保证不了安全一切都是空谈,因此,只有在安全学习上一丝不苟,积累行车经验,才能做到随机应变,准时处理突发事件。因此,要特别重视公司及车队的安全学习,安全学习不但要参与,而且要理解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事故关系着乘客、车辆和自己的生命安全,不能拿乘客和自己的生命开玩笑。通过安全学习,摆事实,讲道理,总结经验,达到安全行车的目的.。只带耳朵听,不往心里记,是极其危急的,所以每次例会都要专心听,会后反复琢磨,虚心向别的驾驶员学习,力求不断提高自己的驾驶水平。

二、中速行车,谨慎驾驶。

“驾车如驾虎”,驾车上路,不能有丝毫马虎,多年实践经验告知我们只要一上车,就要全神贯注,同时,要针对所驾车型的特点中速行驶。

1、留意观看:在驾驶车辆过程中,驾驶员的观看力很重要,路上车多人多,为此,需要在行驶中勤观看,集中留意力。

2、中速行驶:道路交通状况复杂多变,既要依法行车,又要特殊留意车速,保持中速行驶,并与前车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没有把握不强行超车,不紧急刹车,做到把握路况,把握车况,遇事不慌。尤其是最终一趟,谨记一句话——回家心切莫超速,亲人盼你平安归。

3、认真应付路面状况,适应复杂驾驶环境,由于天气及路面状况复杂多变,给安全行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在这种状况下,要始终坚持谨慎驾驶,不盲目开车的原则,选择适当车速,安全行车。比如:雨雪天谨慎驾驶防滑;市区行车小心慢行防行人和自行车横穿;雾天低速驾驶防碰撞。只要措施得当、小心谨慎,就可以避免发生一起起事故。

三、搞好车辆日常检查维护,杜绝病车上路。

司机们都知道,行车时要留意做好车辆的“三勤三检”工作,即行车前、行车中、收车后的检查,这三检必不可少,它关系到我们每次行车安全,因此每次出车前都要认真检查车辆,有问题马上修理,行车中发觉异常马上停车检查,收车后对车辆各部位进行检查,保证次日正常出车。在做好车辆“三勤三检”工作的同时,必需留意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工作。

四、加强思想熟悉,牢记安全第一。

驾驶员安全行车承诺书(2018) 篇15

[案例1]开车点上一支烟, 险些要了一条命

2008年10月21日, 临沂市某辖区驾驶人李某驾驶一辆桑塔纳轿车沿沂州路驶往罗庄区, 途中李某点燃了一根烟, 一边驾车一边抽烟, 当行驶至铁路桥附近时, 落下的烟灰刚好掉在了他手握方向盘的手背上, 钻心的灼痛让李某一时方寸大乱, 导致桑塔纳驶进对方车道。此时对面一辆夏利轿车已经驶至近前, 双方躲避不及, 夏利车随即与桑塔纳轿车迎面相撞, 造成李某及夏利车驾驶人刘某两人皆伤, 并造成行人刘某某被剐撞倒地伤势严重。

[案例2]开车接手机祸来后悔迟

2008年9月17日下午四时许, 莒南籍驾驶人曹某驾驶厢式货车沿莒南城西外环公路由北往南正行驶间, 突然放在车前台上的手机响了, 于是他就象往常一样一边驾车一边接听起来, 原来是他的一位亲戚想向他打听另一位熟人的电话, 因为熟人新换了手机号码他一时记不清, 于是就一边开车一边从手机里翻找那位熟人的电话号码, 此时由于他太过专注了以至于连车到路口了也没有减速察看路口处有无车辆驶来, 此时, 恰逢一辆摩托车从东西方向的黄海路快速通过路口, 因摩托车驾驶人没有及时发现曹某的货车, 结果两车当场发生了剧烈的剐撞, 导致摩托车驾驶人张某严重受伤 (后经抢救无效于次日死亡) , 直到听到车前“嘭”地一声巨响, 曹某才回过神来!

[警示]在当今公路上车辆和行人众多、交通状况日趋复杂的情况下, 司机在驾车时稍有一丝一毫的疏忽, 就有可能因突然出现的情况而采取措施不及或失当而诱发重大交通事故, 就象文中的悲剧一样。因为在行车过程中, 司机吸烟、开车打手机以及闲谈等由于“一心二用”, 必将造成视线转移、注意力分散、处置能力下降, 严重影响其判断车辆方向和前方事物的距离, 一旦出现险情, 很难及时发现或应急处理, 从而埋下安全隐患。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来纠正驾驶人的不良习惯。

首先, 作为驾驶人头脑中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养成良好的行车习惯。机动车驾驶是一种高危险性的职业, 对此每一位驾驶人都要有清醒的认识, 自觉养成“马达一响、集中思想”的良好驾车习惯, 坚决克服“小动作、小习惯无所谓”的心理, 任何时候都要避免侥幸心理, 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范驾驶车辆, 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其次,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增强驾驶人的安全行车意识。交通管理宣教部门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渠道, 广泛深入地宣传其危害性, 与此同时, 多制作一些警示教育专题片, 有针对性地巡回播放。只有驾车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 才能从行动上真正做到安全第一, 自觉约束自己的驾驶行为。

第三, 严格路面执法, 规范驾驶人的驾车行为。要让驾驶人摈弃不良驾车习惯, 首先执勤民警不能视其为“小事”而网开一面。要通过严格执法, 针对各种违法行为积极研究对策, 完善路面巡逻监控, 加大对违法人的处罚力度, 该处罚的处罚, 该记分的记分, 使驾驶人不敢怀有侥幸心理, 增强法律震慑力以增强驾驶人遵法驾驶的自律性。

上一篇:中学安全教育活动周汇报总结下一篇:做中国好少年评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