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理事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2024-05-30

村民理事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精选11篇)

村民理事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篇1

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在贫困地区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近两年来,我县通过实践和探索,在各乡镇开展了建新农村建设理事会试点工作,由理事会组织村民开展产业发展、禁毒防艾等工作,成为农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建设、自我监督的一种新型组织,使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一、理事会的职责与地位

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是农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是新农村建设实践中产生的村民自治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施者。在新农村建设中,理事会是一个群众组织;理事会具有村级行政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事一议”的扩展和补充,在工作实践中可根据实际需要,代表群众的真正意愿而绕开行业政策的束缚开展新农村建设。其工作主要职责是:

1、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建设新农村的方针政策;

2、制定本村(小区)新农村建设规划及方案;

3、发动农民捐资投劳;

4、组织实施村组道路、水利以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5、建立村庄长效管理机制,开展农户、村庄庭院卫生整治和卫生评比,经常开展检查督促,教育农民群众养成卫生保洁的良好习惯;

6、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动员群众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村(组)、争当文明户、五好家庭,经常开展文化、体育、教育、卫生和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引导农民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推动农村乡风文明建设;

7、大力开展禁毒防艾工作。

二、理事会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

1、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活改善,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通过建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使之成为农民代表自己意愿的组织,成为当家自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的一个平台,不断激发和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2、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建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一方面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具体行动,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的一种有效途径,可以焕发农民群众空前的政治热情;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农民的聪明才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等一切积极力量,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再

次,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通过新农村建设理事会这种形式,让广大农民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提高农民的道德文化素质。

3、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是政府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理事会能融洽政府和农民的关系,把政府的号召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两者融为一体,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合力。

三、几点建议

1、必须坚持民主选举。理事会一般由5至7人组成,从公道正派诚实守信威望高的党员、村民代表、致富能手、妇女骨干和农村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军人)中筛选候选人,通过村民代表会议,采取差额选举和无记名投票产生理事会理事,理事长由理事会成员推选。

2、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各级政府是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引导者,要明确职责,整合资源,强力推动。对新农村建设理事会要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即多引导,多支持,多沟通,多服务,少干预,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帮助他们建设美好家园。

3、必须坚持民主管理。村民会议是农民自治的最高决

策机构,村民代表会议是村民会议授权的议事决策组织,村委会是农民自治的执行机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要制订和完善章程、议事规则等工作制度,规范运行与监督机制,在确定项目时,要坚持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提出初步方案,村党支部、村委会审核把关,村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的程序,对建设项目的发包、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等全过程,要接受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的审计和监督,在村务公开栏上要及时张榜公布,实行一事一公开,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

4、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实行村民自治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是相辅相成的,各级党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因此,新农村建设理事会要自觉接受各级党组织的领导,特别是要以本村党支部为领导核心,在制定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方案等工作时,要充分征求村党支部的意见。

理事会的工作职责是:协助村两委班子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参与新农村建设重大事项的研究、部署和落实;负责新农村建设外来资金和村民自筹资金的监督、管理和使用;定期公布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支出,接受群众的监督。村民理事会成立以来,村里杜绝了上访户,大家伙都一心朴实的奔富路。

日常工作中,坚持村民议事,实行民主决策。

村民理事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篇2

一、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动物防疫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 防疫机构队伍的问题

动物防疫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关系到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虽然静乐县组建了畜牧兽医局, 落实了村级动物防疫员, 新的防疫工作体系正逐步建立, 新的防疫工作机制正逐步形成, 但基层动物防疫人员, 特别是村级动物防疫员年龄偏大、专业知识欠缺、素质不高, 与现行防疫工作要求存在差距, 加之工作辛苦、待遇偏低、保障不到位, 工作积极性不高。

2. 基层防疫手段的问题

为了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提高畜禽群体保护力, 防止疫情的发生, 免疫密度须达到100%, 免疫合格率不低于70%。但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基础设施差, 没有固定办公用房, 虽然静乐县乡镇畜牧兽医站配备了冰箱等冷藏设施, 但村级冷链体系不完善, 防疫设备陈旧老化, 防控手段落后, 难以满足防控的质量要求。如高温季节, 难以确保疫苗按规定要求保存和运输, 难以保证疫苗的生物效价, 免疫质量得不到保障。

3. 防疫监督手段的问题

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已列入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内容。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施检疫监督、执法办案、技术检测等设施、技术要求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建设标准, 对动物饲养、动物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销售、运输等环节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和能力。

(1) 对千家万户散养畜禽的防疫、检疫工作不好开展农村养殖业集约化程度不高, 大多分散饲养、自由交易、农民法制观念淡薄, 对自繁自养自给的畜禽, 防疫监督工作难以落实到位。由于缺乏防疫监督必须的仪器设备, 生猪定点屠宰点和市场检疫基本上是靠感官检疫, 对上市、上路的畜禽检疫质量也难以保证。

(2) 对规模化养殖户 (场) 防疫不好监管规模化养殖场的防疫自成体系, 乡 (镇) 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督促其防疫落实到位, 并依法对其防疫效果进行监测。但目前这两方面的工作难度都相当大, 特别是采血监测抗体水平阻力大, 其原因主要是养殖者怕采血应激引起畜禽生产性能下降, 如何使之接受动物防疫部门的防疫、监督、监测与检验, 使之符合动物防疫标准, 也是动物防疫部门面临的难题。

二、动物防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

1. 正确认识动物防疫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畜牧业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六畜兴旺”是农业兴旺的重要标志, 新农村建设中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离不开畜牧业的发展, 发展畜牧产业, 发挥畜牧业对种植业的产业升级作用, 对于节约资源, 推动农村生产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实现农村生活宽裕, 都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新农村建设呼唤畜牧业的发展, 畜牧业发展离不开新农村建设 (1) 新农村建设需要畜牧业的发展为其提供经济支撑, 只有通过发展畜牧业来增加农民收入, 才能使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社会和谐等各项目标真正得以实现。 (2) 畜牧业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农村建设为发展现代畜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有力地推动了畜牧业向区域化、产业化和规模化的方向转变, 对提高畜牧生产水平, 增加养殖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农村千家万户式的养殖方式目前仍是静乐县养殖业的主体。虽然目前逐步向规模化生态化转变, 但资格主体仍然没有改变。动物疫病始终是阻碍静乐县畜牧业发展的大敌, 每年因疫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0万元, 每年投入各种疫病防治经费30多万元, 由此可见, 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 特别是对农村经济发展而言更是如此。

(3) 新农村建设对动物防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动物防疫工作的薄弱环节仍然是在农村, 在畜牧业生产上, 一家一户小规模、千家万户大群体是当前静乐县畜牧业主要生产方式, 并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农村始终是动物及其产品的原始生产基地, 而农村又是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动物防疫人员缺乏、防疫设备陈旧、基础设施落后、资金投入不足的地方。群众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科技水平相对落后, 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的情况依然存在, 农村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开展困难。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 人民群众对优质安全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一方面拓宽了畜牧业发展的空间, 另一方面也对畜产品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 更是一个影响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党中央和国务院非常重视, 先后颁布了《动物防疫法》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 确保畜产品的健康发展。因此, 加强动物防疫工作任务艰巨, 必须尽快提高动物防疫水平, 满足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4) 充分发挥动物防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为了有效地发挥动物防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要在饲养方式、防疫体系建设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切实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确保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要针对农村防疫队伍“技能不强, 待遇不高, 任务不轻, 责任不小”这一实际,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加大对基层畜牧队伍的兽防科技知识培训力度, 切实解决防疫员工作任务重、待遇低的问题, 提高工作积极性, 确保常年月月补助落到实处。同时, 进一步完善乡 (镇) 畜牧兽医站和村级兽医室建设, 提高基层兽医队伍对常规疫病的诊断能力;进一步加强对畜禽产地检疫的监督管理, 彻底扭转重费轻检的不正常倒挂现象;进一步改善市场检疫执法环境, 加强部门合作, 切实解决检疫工作在屠宰、销售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杜绝病畜禽和有害畜禽产品流入市场, 保证人民生命安全。

2. 完善扑杀补偿机制

(1) 加强法律责任对不接受强制免疫, 导致疫情发生的养殖户, 追究其法律责任。

(2) 制定合理的扑杀补偿标准扑杀补偿标准不应一成不变, 而应随行就市, 要充分考虑当时当地的畜禽市场价格。因为个体养殖户均以追求最大的利润为目标, 一般很少考虑社会效益, 当补偿价格高于市场价时, 就会出现虚报、滥报疫情要求扑杀补偿的一些负面效应;而当补偿价格低于市场价时, 养殖户就会抵制强制扑杀, 不利于疫情的有效控制。

3. 逐步推行养殖准入制度

为了有效地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 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保证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 对规模化养殖场实行养殖准入制度, 达到规定的生产条件, 核发生产许可证, 才能从事养殖。达到规定的防疫条件、配备专职的防疫技术人员, 自觉接受防疫监督部门的防疫监督, 核发防疫合格证。对其生产的畜禽及其产品, 实施强制检疫制度和市场准入标志制度。严把生产、防疫、市场销售关, 有利于推动养殖的科学化、标准化生产, 有利于提高养殖业的发展水平、有利于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4. 加强畜牧兽医系统人才队伍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资源, 发挥科学技术对产业的支撑作用

如今的基层兽医技术人员, 不仅承担了畜禽疾病诊治任务, 还肩负着新技术推广、法律宣传、疫情调查等重任。因此, 健全畜牧兽医干部队伍管理体制, 进一步稳定畜牧专业人才队伍, 鼓励专业人才对养殖小区、养殖大户、养殖场开展结帮扶和技术服务工作, 在饲养技术、疫病防治等方面, 充分发挥干部队伍的技术服务功能, 做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5. 加强领导, 加快基层动物防疫体制建设

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制建设, 建立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体系。全面落实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制,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政府和业务部门双重目标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动物疫病防控长效工作机制, 做到措施具体、责任明确, 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原则, 部署动员、组织力量、筹措经费、开展工作, 确保各级动物防疫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强化督查, 确保政令畅通。建立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明查和暗访相结合的动物防疫工作检查、督查制度。完善应急预案, 建立防控应急机制。依据《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的要求, 建立健全各级应急指挥系统, 储备必要的应急资金和预防疫苗、消毒药品、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 超前做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防控工作。

6. 加大经费投入, 保证防疫经费

村民理事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篇3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水土流失与水质污染现象日益严重,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建没社会主义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也被提出。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不仅保护了流域内水土资源,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物质基础。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在本文中,首先介绍了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内涵,而后阐述了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最后对水土保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地位;作用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江河湖海水质日益恶化,水土流失现象愈加严重。同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加强农业基础条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目标,它可以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农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因此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内涵

小流域通常是指二、三级支流以下以分水岭和下游河道出口断面为界集水面积在50k㎡以下的相对独立和封闭的自然汇水区域。小流域是最基本的集水单元,也是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的基本单元,是水体保护的管理单元。只有治理并保护好小流域,才有可能治理并改善我国水体质量,达到生态平衡。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根据小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为中心,以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基本农田优化结构和高效利用及植被建设为重点,建立具有水土保持兼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半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二、正确认识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实践证明,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帮助农民摆脱贫穷发家致富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以小流域为基本治理单元的综合治理措施也是保持水土的根本途径。

(一)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早在1993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水土保持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自进入21世纪以来,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合理进行资源配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成为关键。

通過20多年的探索,我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效果。农村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一定的调整,农村经济也较以前有着较大的发展。可以说,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对于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的松桃苗族自治县,全县土地总面积为2861.2km2。该县总人口6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万人,占总人口的90.35%,人口密度为228人/km2.在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前,该县水土流失面积为1329.41km?,这占据了全县土地面积的46.46%。由于水土资源流失严重,该县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都相当贫乏。因此,当地农业发展落后,生产水平极其落后。是一个地少、水少、人穷、村穷的贫困县。治理前,人均粮食为268kg,县中农民的人均收入不到400元。1988年该县在牛郎河小流域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全县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按照党的号召一步一个脚印的进行改善。最终,共栽种培养果树林木3820km?,除此之外还栽种水保林220km?。同时,修建谷坊355座,修建蓄水池35口,建筑防洪堤工程7460m,修乡村便道5km.拦蓄泥沙5.8万m3。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最终减少泥沙流失数量到7.9万吨,林草覆盖率也较治理前的8%提高到现在的30%。除此之外,该县的粮食产量也由原来的每亩268kg上升到现在的每亩410kg,农业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367元增长到现在的2580元,治理后的牛郎河小流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摆脱了贫困的帽子。经济价值达1660.43万元,人均农业纯收入910.8元。通过上述内容可知,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既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保持水土流失,同时又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村人民收入,这也决定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水土保持是“山、水、田、林、路、气”等方面的综合整治,这恰恰符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通过水土保持治理,可以直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调整农村生态结构,协调建设用地、住宅用地、农田用地与生态用地之间的关系,推进沼气节能技术。

(三)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支撑

进行新农村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除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作用,还需要工程建设的支撑。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恰恰符合这一要求。自我国实施了“长治”小流域综合治理,我国土地流失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将新农村建设与我国的基本国策联系起来,不仅改善了环境,还促进了农村的生产发展,有利于农民生活条件的提高。

三、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前景展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的提出赋予了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新的内涵。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给予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准确的定位,从而保证生态平衡。同时,要充分发挥小流域治理的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建立系统的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理论体系并构建相应技术

我国有关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思路提出较晚,虽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但是至今仍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系统的理论体系与完善的技术。因此,我们要加强此方面的研究,尽早确立统一的建设标准与规范的技术,同时开发研究新的技术,加强治理保护效果。

(二)完善与农相关的指标

指标是衡量作用效果的重要参数,但是我国现有的关于水土保持小流域的指标多为生态环境指标。但是,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标与新农村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进行综合治理时要全方位的了解小流域附近农村的状况,促进农村经济建设与发展。

(三)健全水土保持小流域构建的投入与产出机制

在目前的新农村建设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水土问题。在某些缺水的山区,人畜用水极为匮乏。如果无法解决水土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产问题。因此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要积极融入国家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管理措施,科学合理有效的进行相关建设。

结语:

总而言之,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是至关重要的工程,而小流域本身就是包含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的复杂体系,两者叠加,其复杂程度不言而喻。关于水土保持问题,我们不仅要着眼于现在,更应该放眼于未来。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帮助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袁晓武.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C].2008年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研讨会论文集.2008:102-105.

[2]山仑.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C].2012年可持续发展2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346-351.

发挥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篇4

2007年4月26日,按照乌苏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的安排,我们第十六期中青班赴山东考察学习,考察目的是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转变观念,更好地为我市的经济建设服务。5月3日,我们对寿光市展览馆、寿光的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和三元朱村冬暖大棚蔬菜种植进行了实地考察,并通过看专题片、阅读资料、听讲座等,对寿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引发了对自己所从事的妇女工作的思考,更加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

一、寿光三元朱村基本情况及新农村建设成果

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坐落在渤海湾南畔,寿光市最南端,紧靠济青公路,南靠胶济铁路,交通便利,气候适宜,土质肥沃,是一片古老而又文明的土地,早在五千年前就受到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熏陶,是巾帼英雄陈少敏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就是出生并成长在这片热土上。

三元朱村是中国冬暖式蔬菜大棚发祥地,在王乐义书记的带领下发展特色经济取得辉煌成就,为群众开辟了一条前景广阔的致富之路。作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三元朱村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大力发展冬暖蔬菜大棚,1989年由17名党员带头建的17个大棚,创造了平均每亩收入2.7万元的世界最高水平,1990年该村又建了181个冬暖式蔬菜大棚,寿光全市已建冬暖式大棚5130个,当年为寿光农民增收6000多万元。现在的三元朱村建起了无公害蔬菜基地服务站和蔬菜加工厂,乐义品牌蔬菜销往世界各地,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业低效问题。目前,三元朱村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期工程,全村81栋楼房已经完工,幼儿园、敬老院相继投入使用,第二期工程重要项目高科技示范院开始动工建设。

王乐义说:“三元朱村的发展关键是靠生产的发展,我们有了好的政策,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起一支好的队伍,结合村的实际情况,在农业结构上调整了三次,这个村的经济上了三大步。”

三元朱村发展经验,一是立足实际确定发展方向;二是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三是走特色农业、科技农业之路;四是把握时机,发展外向型农业;五是坚持科学规划村庄,立足长远发展。这个村在发展过程中,妇女能够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真正起到了半边天的作用,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乌苏市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妇女的智慧、参与和创新。为全面掌握当前我市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发挥妇联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职能作用,引导广大妇女为建设新农村作贡献,依据我市各乡场镇妇联有关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情况汇报,通过座谈、走访了解、数字统计等形式,对全市20个乡场镇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

1、农村妇女致富本领显著增强。近年来,乌苏市各级妇女组织充分认识促进农村妇女发展,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重要意义,把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作为妇女工作的首要任务,深人开展“三学三比”活动和“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加强妇联组织网络建设,采取上下联动,着力整合社会资源,努力构建科技培训、科技服务、科技示范三大网络,建立以农村妇女学校为重点、各类教育培训基地为补充的科技培训网络,形成了文化教育、实用技术、绿色证书、职称评定和学历教育五个梯次的农村妇女教育培训体系。2005年组织讲师团深入20个乡场,培训了村级妇女科技推广骨干2000多人。广大农村妇女立足各类活动载体,在劳动中学,在学中做,目前全市有70%以上的妇女接受政策规定、农业科技培训,60%的农村妇女掌握了2门以上农业适用技术。树立妇字号龙头大户27户,“新农村巾帼示范村”20个,“巾帼科技示范村”6个,全市派出第一批4名女农民参加了全国女农民经纪人培训,并取得全国农民经济人证书。农村妇女科技致富本领普遍增强。

2、农村妇女致富渠道明显拓宽。各级妇联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渠道不断拓宽,在更广阔的生产领域中实现增收致富。形成了蔬菜种植业、养殖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发展势头。八十四户乡妇联积极贯彻该乡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方针,结合本地优势和产业方向,把农村妇女组织起来,带头种植“绿色蔬菜”,带头销售农副产品,她们兴办的“农家乐”旅游项目为农村妇女开辟了新的致富门路。夹河子乡面向市场,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向妇女推广优质高效农业新品种、标准无公害生产技术及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等新技术,仅葡萄保鲜技术就使该乡80名妇女受益,靠保鲜技术平均每户收入 2万元。皇宫镇、百泉镇、四棵树镇开展科技养殖竞赛,引导妇女发展名优新特品种养殖,探索公司+农户、专业协会+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涌现出象许云霞、加玛力汗、王亚萍等一批年产值10万元以上专业大户,养殖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31%。另外,劳动力转移成为农村妇女的又一条增收渠道。古尔图镇一次为汇通棉纺厂输送30名女工,2005在农牧区开展了“转变观念走出去,艰苦创业为家乡”活动,我市输送到乌鲁木齐市从事宾馆服务、家政服务的女工32名,2006年实现市乡转移1530人次。

3、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广大妇女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市妇联抓住时机,适时引导,组织学习,相互观摩,使各类女农民经济组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广大农村妇女提供市场信息和最新技术传递,有效地指导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经营。各乡场妇联积极组织农村妇女进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知识培训,大胆尝试成立了适合妇女群众的专业协会32个,初步完成了制定规章、召开理事会、成立专业小组、建档、营销活动等工作。其中,八十四户乡的绿色无公害蔬菜协会、西大沟镇的番茄协会、石桥乡的手工艺品协会、古尔图镇的大芸中草药协会、百泉镇的巾帼奶业协会等协会较为成熟。据调查显示,随着各类农村妇女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广大妇女的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农村妇女进入市场的能力较以前明显增加。

但由于传统观念和历史原因,农村妇女工作中还普遍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1、妇女总体素质偏低。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与男性相比,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仍然偏低。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由于传统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女性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平均少于男性。二是相当一部分农村妇女仍然存有“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认为致富兴家是男人的事,满足于自家经营和操持家务的小视野,主动性较低,严重制约妇女的发展潜能;三是缺乏农业科学技术。由于文化水平偏低,对现代化农业机械、生产技能等,不能有效地掌握,对一些生产经营、政策措施、网络信息等,更是知之甚少,影响了她们的劳动回报率。

2、妇女就业观念保守和懒惰思想还很严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个体私营企业的快速发展,靠近家门的就业机会虽然增加了很多,但仍有不少农村妇女观念保守,认为自己没什么文化和本事,只能在家做家务,尽管有很多活儿可以做,但她们嫌挣的钱太少,大事做不来,小事也不愿做,一有时间沉缅于麻将桌上,生活满足于过得去就行。

3、妇女获取信息渠道闭塞。由于信息不畅,缺少行业协会的帮助等原因,农村妇女不能及时获取市场信息,致富信息主要来源于“你种什么,我也种什么”、“别人赚钱了,我也跟着干”,造成生产的盲目、被动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欠缺。

三、今后工作的思考

1、继续强化农村妇女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村妇女素质。要在建立健全农村妇女培训网络的基础上,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分层次培训。要以培养高素质的农村妇女劳动者、培养合格新型女农民为主要任务,创新教育培训思路。具体操作中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形式多样,以满足不同层次妇女的需要。政府补贴的专项培训中保证妇女占一定比例。

2、加大典型宣传力度,增强农村妇女致富意识。鼓励妇女参与民营经济发展,拓展增收渠道,要广泛树立妇女致富典型,大力宣传她们的创业事迹,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和引导广大妇女实现自主创业,要充分利用政府的一些优惠政策帮助和扶持农村妇女参与民营经济发展,帮助做好创业前的培训、资金扶持工作等。对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要促其向规模化、特色化、集团化发展。

3、大力开展“巾帼示范村”创建活动。要结合地区妇联的要求,各级妇联组织特别是乡场镇妇联要着力抓好示范村创建活动,推出能带领广大农村妇女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的示范村,使“三学三比”活动的对象由示范户到示范村,带动效应由点到面,发展当地产业,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4、壮大和培育各类妇女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各类妇女合作经济组织,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各级妇女组织要成立女经纪人联谊会和女能手协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突出抓好结构调整、龙头企业、特色基地建设,提高农村妇女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抗风险能力。

村民理事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篇5

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创先争优

充分发挥农村致富能手、回乡青年、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作用,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创先进、争优秀。

致富能手“传”经验。通过召开座谈会、宣讲会,组织专题学习、举办培训班等形式,邀请农村致富能手讲述致富经历,为群众传授经验、提供增收信息、推广致富技能。建立致富能手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制度,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困难,切实帮出成效,实现共同致富。目前,已组织致富能手和农牧民群众开展专题座谈会11期,举办培训班36期,受益农牧民800多人次;45名致富能手与90名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帮助困难户走上脱贫致富路。

回乡青年“帮”发展。积极引导优秀回乡青年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依托他们见识广、思路新、头脑活的优势,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帮助村级组织理清发展思路,壮大集体经济,带领农民闯市场、谋发展,走特色种植、养殖之路。有21名回乡青年参与乡村建设,积极向农牧民群众宣传惠农政策,对农业生产提出合理意见建议34条,参与农业生产、配合农技人员给予农民技术指导52次,引进特色种植、养殖致富项目4个。

大中专毕业生“带”思想。发挥村级活动场所科技培训阵地作用,举办乡村夜校,聘请待业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级辅导员,以远程教育平台为载体,结合农村实际选择教学内容,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宣传党的支农惠农政策、各类实用技术和农村新风尚,引导农民运用科技知识增收致富,移风易俗、转变观念。目前,共有23名待业大中专毕业生担任农村科技培训辅导员,开展培训12期,宣传教育群众1700余人。

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篇6

农业能否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农业机械化程度如何。从农业机械化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可逾越的过程。首先,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畜力的限制,机械作业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商品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其次,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工业化过程,而没有机械化也就谈不上工业化。从多数发达国家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内容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形式看,尽管发展模式和途径不同,但农业机械化都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国际上通常把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效益的高低作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因此,无论从长远还是从当前来讲,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步骤。,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二)农业机械化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选择。

我国农业正处于战略性调整阶段,与此同时,农机服务的系列化、市场化、特色化、社会化程度也明显提高,机械化作业领域正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水产业,由产中向产前、产后,由种植、中耕、收割向储藏、保鲜、加工,由设施农业向立体农业、观光农业延伸,机械化作业几乎覆盖了农业的一切领域。面向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已成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选择。一是机械的载体属性,保障人力无法完成或者无法规模完成的农艺技术实施成为可能;二是机械作业的规范性、规模性,保障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成为可能;三是机械化的高效性,保障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城镇化成为可能。

(三)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农业机械化在这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后农业劳动力成本增大,使用农业机械进行生产作业就成为经济理性选择和提高收入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农业生产中节本增效技术的应用,依靠人力、畜力劳动是远远达不到的,必须要依靠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实践证明,农业机械作业在粮食生产中,不仅能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而且能降低作业成本,提高作业质量,增加农产品商品率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如小麦垄作播种、小麦联合收获、秸杆还田、片麻岩开发等技术的推广应用,都要靠大型农业机械来完成。其中,小麦垄播技术的引进,改善了农业种植结构,可节水30%,增产10%15%,同时,垄间种植蔬菜,达到四种四收,提高了复种指数,亩增加收入近300元,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增加了农民收入。近几年,农机作业社会化进程加快、竞争激烈促使收费水平下降,一些关健农机化技术获得突破,大幅度降低了农机作业成本,农机作业服务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2005年邹城市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5.1亿元,利润总额9600万元,相当于每个农业人口增收120元,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如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机化发展做如下探讨。

(1)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农业机械化投入格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按照中央2004年、2005年和2006年三个“一号文件”精神,把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当地实际,把农业机械化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措施,加大政策法规对农机化的支持保护力度。积极协调其他农业投入用于农机化发展,促进多层次、多渠道农机投入格局的形成。同时,依法建立和完善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安全质量、维修质量、农机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试验鉴定、更新报废等农机标准体系,为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2)拓宽服务领域,促进农民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首先是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以提高农机装备利用率来促进农民增收。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以基层农机协会、农机合作社等专业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户为基础,农机中介组织为纽带的农机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手段,融示范、推广、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的新型的农机服务机制,使其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提高农机装备利用率,打造农机社会化服务品牌,增加农民收入。

其次是发挥农机装备优势,以农机挖掘农业潜力来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发挥农机作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将农村劳力资源优势转变为人力资本优势,让从农业劳动者队伍中催生出来的农机专业户、农机大户在农机社会化服务过程中赚钱致富。让从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的劳动力转移到制造、服务等其他行业,既增加农民收入,又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在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以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各地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关键环节,在稳步发展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同时,积极拓宽农机化服务领域,有效推动各地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再次是提高农机性能,以挖掘农机自身潜力来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高效农机,加快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进程,推进农机规模化和标准化作业。不断发展节能农机,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效益,引导农民购买能耗小、效率高、效益好的农机具,推广多功能高效复式作业机械、加快老旧机型更新换代速度。实施以“五节”(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油)和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节本增效技术与管理。

(3)农机结合农艺,构建和谐农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拓展广阔空间。

按照党中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推动农业文明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构建和谐农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拓展广阔空间。加快完善规范化种植技术体系,提高机械适应性,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中的作用。适应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重大需求,推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旱作农业、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农业。

村民理事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篇7

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给农村生态产业提供了更为宽阔的发展空间,有利于突出生态环保的综合管理模式,形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林业信息化发展的综合运用。发展林业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是当代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林业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林业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推动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共进。为此,政府和村民要积极发展建设林业,充分发挥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农村林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相融合的和谐局面的形成。

2 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地位和作用

在农村发展林业产业可以实现对林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将林业资源的优势积极发挥出来,转变林业产业的增长方式,从而使得林地的长期、中期和短期效益得到有机结合,增大林地的附加值,提高林业综合效益,促进各种产业规模化发展,充分发挥林业产业化效应,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2.1 促进生态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林业建设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指出林业建设必须要突出其生态性,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林业综合效益的发挥。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林业产业综合竞争能力的提高。我国林业的覆盖面相对而言较为广泛,不但涵盖了种植业与养殖业等第一产业领域,还涉及到了农村的生产与加工。此外,借助于当前最为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利于最大程度的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这同时也是当前林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表现。

2.2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由于机械化水平的落后,使得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效益都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农民的收入降低。而在农村进行林业产业的发展,不但能够有效的提高林业生产经营的标准,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农民的收入,带动农村的发展,进而达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2.3 节约土地资源

在农村发展林业产业,可以实现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节约的目标,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对于当前农村土地资源比较紧缺的问题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同时,利用各种家禽、树林和农作物,可以增加土地的肥力,使农村土壤更肥沃,促进农林牧各行业之间实现优势互补以及协调发展,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发展。

2.4 增加农民收入

在农村大力发展林业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在发展林业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劳动力,可以充分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利用,避免劳动力浪费,增加农村人民的额外收入。

同时,以农户为单位对自己承包的土地进行开发,也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和就业。有些村民在承包路段、渠塘井边栽植林木,蓄水护堤,还有些大户村民直接承包林业,这不仅改善了自身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也提高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发展。承包林业的流程见图1。

3 加强林业建设的建议

3.1 提高农民的林业知识与技能

在农村中发展林业产业,应该将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而如何才能够达成这一目标,就需要人民群众有着较高的生态环境意识,积极的提高林业生产的技能。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已经进入了现代农业前期的二元结构发展阶段,高科技的农业转变,先进的耕作方法与技术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农民的收成得以大幅度提高,农民的各方面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随着种植养殖、综合管理、外出务工等各种各样劳务形式的形成,农民的经营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这样的情形下进行农业的发展,就必须要及时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从根本上认识到现代林业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农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注意学习最新的农林专业技术知识,将农民培养成为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全能型农民。

向农业专业化、社会化以及市场化的方向发展,这不只是农业发展的目标,也是当前林业发展的目标,对于林业智能部门来说,就必须要最大限度的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进来,促进科技推广的力度,使得农民能够尽快的认识与掌握当前科技知识与技能。只有农民真正的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求,才可以促进新农村林业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

3.2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林业,需要先进的基础设施。(1)加强林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在一定时间内兴修桥梁、水渠、河堤、河坝等,为发展林业提供有利条件。(2)在推动基础设施改进的同时,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全面实现与周边村庄的道路交通网络。(3)坚持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推广“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模式,以实现一村一品的目标,确立扶贫产业开发的整体思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建设新农村。

3.3 加强营林队伍建设

想要发展农村林业,就要加强营林队伍建设。(1)改善营林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留住优秀人才,避免人员的频繁流动。(2)针对现有的营林工作人员,要进行相应的岗位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确保营林工作的顺利展开。(3)大力引进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营林技术人员,切实提高营林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队伍建设,确保营林工作的顺利展开,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推动新农村建设。

3.4 加大资金投入

对于农村政府和相关林业部门而言,要正确认识到营林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更新造林并不仅仅是对树木的种植,还必须加强管理和维护,才能保证林木的迅速成林成材,保证林木质量。因此,要结合当地村庄营林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聘请专业的营林技术人员,购置相应的营林设备,切实保证营林工作的顺利进行,推动林业在农村中的建设工作。

3.5 加强林业管理

在农村发展林业,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对林业的管理,充分发挥规模效应,促进营林工作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择符合市场要求的优良树种,进行集约化管理,遵循树木的生长规律,通过科学统一的管理和培育、维护,尽可能缩短林木的生长周期,提高林木质量,从而切实提高林木的经济效益,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

4 结语

在农村发展林业产业是建设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农村生态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是安置农民工就业、缓解社会就业矛盾的最现实、最直接、最可行的一条渠道。农村领导人要更多地关注林业、投入林业、建设林业,做大做强林业事业,要在林业产业发展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不仅要加强和应用林业产业技术研究,还要总结推广先进技术和科学方法,大大拓宽农村人民就业增收的空间,推进现代林业产业发展,实现林兴民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最终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

摘要:指出了现代林业的建设与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论述了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主要作用,从提升农民林业知识、优化林业产业结构、营林队伍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探讨了加强林业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林业,新农村建设,作用

参考文献

[1]柳先发,徐志忠,杨万洪,等.景宁县林业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14):69~69.

[2]石开平.浅析林业在从江县域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吉林农业,2010(10):93~93.

[3]陈仲全.兵团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防护林科技,2014:16~17.

村民理事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篇8

【关键词】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新农村建设

0.前言

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业经济,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素质,丰富农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1.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

1.1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做好减轻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中心,以规范涉农收费为重点,以强化监督检查为手段,将农民负担监管工作融入到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社会管理、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中,将农民负担监管领域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延伸,创新监管思路、拓展监管范围、强化工作措施、加强制度建设,严格禁止各种不合理收费和集资摊派,坚决纠正违反政策规定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确保农民负担继续控制在较低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在农村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严格规范议事程序,准确界定适用范围,严格执行限额标准。一事一议项目不需农民投工或农民投工难以完成的,不得筹劳;确需农民投工的,要按实际需要合理确定筹劳数量;自愿以资代劳的,要严格控制数量、比例及工价标准,防止用自愿以资代劳名义变相向农民筹资。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操作程序,按照民主议事、方案审核、政府补助、验收检查等环节操作,规范组织实施。加大专项检查力度,坚决纠正层层下放限额标准权限,乡镇统筹使用、县级集中管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以及套取、挪用政府补助资金等违规问题。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全面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加大奖补力度,扩大奖补覆盖面,完善制度办法,促进村级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1.2农村集体经济“三资”管理工作

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工作。集中力量组织开展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工作,确保完成工作任务。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调研,适时召开工作交流会议,总结推广各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经验和做法。深入开展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组织开展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情况检查和经验交流,巩固规范化建设成果。搞好集体财务收支审计和专项审计,研究建立农村审计违纪问题移交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抓好农村财会人员、农村审计人员和民主理财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问题调查研究,积极探索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加大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力度,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形成激励约束有机结合的现代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推行农村集体产权交易招标投标和公开竞价,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集体“三资”服务中心为依托,构建农村集体产权交易的平台。按照积极稳妥、规范操作、民主决策、公开公正、分类指导的原则,试点先行、典型带动,力争使我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政策、制度、程序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进一步规范“三资”管理基础工作。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暂行办法》要求,以村集体经济经济组织票据使用管理为突破口,加强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适时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票据使用管理意见。从完善制度、规范代理程序、强化审计监督、民主理财、财务公开等方面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开展全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建设检查考核工作。

2.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2.1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形成总量平衡、品种多样、安全可靠和营养丰富的农产品生产格局。要加快发展农区和牧区畜牧业,保护和利用好渔业资源,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广良种良法,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的节约型农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坚持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全面落实二轮土地承包政策,依法确权、确地到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在此基础上,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土地使用权依法流转的机制。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快推进以乡镇机构为主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乡村债务化解工作。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整体改革,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发展农村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把我国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2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村集体资产的管理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涉及项目资金的筹集、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项目资金的使用等一系列的工作。该些工作长期以来一直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工作,也是农民最为关注的热点。这就要求工作中严格执行相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的同时,必须按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农村集体经济“三资”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开展工作,这样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农民民主管理程度,促进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也有利于限制个别村干部在集体资产处置上的专权行为,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村社主要干部的经营管理意识,结合新农村建设增加生产性投入,减少不必要的非生产性开支,逐步提高农民的民主管理意识,有利于农村的社会稳定。

3.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因为新农村建设工作涉及向农民筹资筹劳、使用集体资金、集体资产的有效监管等问题。而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基本职能就包括了所有问题。从向农民的筹资筹劳一事一议审批开始直到项目资金的监管拨付、集体资产的形成和监管等都从政策上、法规上予以规定。具体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是关注民生的体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区域。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没有全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让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在农村得以实现,能够从农民的利益出发解决农民的问题,让农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是党中央关注民生的重要体现。

3.2有利于增强农民的主体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方针,立足于城乡全体居民,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加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农村与城市统筹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联动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必将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3.3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鲜明特征,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充分得制度保障,保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快了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步伐,有效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4.小结

新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在系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围绕完善和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机制,适应形势要求,深入基层,开展重点问题研究,开拓思路,转变方式,为各级领导决策当好参谋,为工作创新选好突破口。以促进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 [科]

【参考文献】

[1]钱慧.沼气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现代农业科技,2012(10):22-23.

[2]赵永厚.浅谈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科技创业月刊,2008(07):77-79.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农业部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07〕4号.

村民理事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篇9

(一)提升职工素质。在村级工会建设中,我们把提高职工素质作为村级工会的主要职能,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职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国家法律法规,协助有关部门搞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使原来分散的农民转化为有组织的产业工人,农民工又以新的产业工人形象回到农村带动农民和农村文明素质的提高,从而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新的积极因素。

(二)维护合法权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能。村级工会处于职工维权的第一线,对职工的利益诉求和生产状况底子清、情况明。因此,我们要求村级工会要当好第一信息知情人,第一信息上报人,第一权益维护人,依法监督企业安全生产、民主管理、职工工资发放、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保障职工的经济权益、生命健康权益,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1)促进企业发展。村级工会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企业的发展和支持。新农村建设同样离不开企业的发展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同时,要为企业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当好参谋。

(2)维护社会稳定。农民工既是农民又是工人,既是村民又是职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既促进企业稳定,又促进农村稳定。因此,在村级工会建立之初,我们要求村级工会主席原则上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为农民工与当地党组织建立正常的沟通渠道,使农民工的思想动态、生产生活状况能及时反映到工会和党组织中来,当好桥梁和纽带,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加强村级工会规范化建设 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工会要“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要求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把农民工团结在工会周围”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工作方针,不断加强村级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积极吸纳农民工入会,竭力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在充分发挥村级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组织和服务农民工、构建和谐社会。

一、抓村级建会,帮农民工建家

(一)合力建会搭台子。为了保证村级建会工作顺利推进,我们抓住 “党建带工建”的有利条件,为村级建会搭建平台,形成了齐抓共管高位推进的工作格局。基本做到了让外出农民工有“家”可归。

(二)健全组织配班子。全市村级所建工会,均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工会主席,并注重发挥农民工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致力在农民工中发现、培养工会干部和工会积极分子。

(三)发展会员壮队伍。村级工会采取“三结合”的办法发展农民工入会。一是村村结合,二是村企结合,三是内外结合。

二、抓建章立制,促村级工会运转有序

村工会必须做到“三规范”。一是组织规范。二是基础规范。做到“六有”,即有场所、有标志、有印章、有制度、有活动、有档案。三是工作规范。提出建设“六好”村工会组织,即党政重视支持好、组织网络建设好、履行基本职责好、指导帮助基层好、服务职工群众好、围绕中心开展工作好。

三、抓依法履职,让村级工会有为

村工会以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着力点,把维护农民工利益和增强工会凝聚力作为重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突出村级工会的维权作用。村工会要成为农民工问题的“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监督人”,构筑了农民工维权的第一道关口。

(二)明确村级工会的服务职能。

(三)显现村级工会的社会效应。村工会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乡(镇)工会、村工会、企业工会的“小三级”组织网络,工会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工会品牌效应更加明显。“外出务工入工会,有了困难找工会,依法维权靠工会、提高素质到工会”。

建立村级工会“联络员”制度。村级工会最大的弊端就是专职工会干部缺乏,为解决这个问题,我镇在36个村建立了“村级工会联络员”制度,村联络员全部由村支书兼任,主要负责农民工会员的发展、管理和服务。

开展培训,服务职工。一是开展业务技能培训,二是开展安全生产培训,三是举办法律知识培训班。

搞好维权,发挥作用。一是做好农民工劳动保护工作。二是帮助职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解决劳资纠纷。三是做好帮扶,解决困难职工的后顾之忧。----以人为本,实力强会,加强工会自身建设

村民理事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篇10

一、围绕大局,提高认识,增强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

××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910万人口中有640多万是农民,其中农村妇女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的60以上。近期,我们重点就“如何发挥妇联组织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发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妇女的参与、妇女的智慧和妇女的创新,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妇女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力军。近年来,农村“男工女耕”的趋势日渐明显,农村经济建设妇女唱主角、妇女是主力。第二,妇女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农村,老人的赡养、儿童的抚养主要靠妇女,邻里关系的协调程度直接决定于妇女,农村的文化宣传活动、家园街巷的卫生也主要靠妇女去做。第三,妇女是农村民主管理的重要参与力量。随着农村妇女文化素质的提高,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妇女将更广泛地参与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村民自治和多方管理事务。

二、理清思路,明确任务,推动妇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当前,农村妇女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妇联组织要抢抓机遇,主动作为。要紧紧围绕党政工作中心,找准妇联组织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佳切入点,积极探索妇联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原创:http:///充分发挥妇联职能和优势,集中力量打造农村妇女工作的新亮点和新品牌。要牢牢把握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这一根本点,引导广大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队伍建设,夯实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支撑点,组织动员广大妇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创我市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贡献力量。今后我市农村妇女工作的重点是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二个关键、深化三项服务、发展四类典型、实施五大行动,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助推作用。具体地说:

“一”就是要牢牢把握农村妇女增收致富这条主线。

“二”就是要突出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和培养“双带”型基层妇联干部、妇女带头人这两个关键。

“三”就是要不断深化科技、培训、创业三项服务,实现“人人有技能、户户有项目、家家有钱赚”的目标。

“四”就是要发展妇女合作经济组织、“三八绿色工程”示范基地、“妇”字号龙头大户和巾帼示范村四类典型,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周围村组共同发展。

“五”就是要实施“生产发展提升”、“生活宽裕富民”、“乡风文明示范”,“村容整洁推进”、“管理民主参与”五大行动,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和家庭积极投身“创业杯”、“小康杯”、“新风杯”、“家园杯”、“和谐杯”五杯竞赛活动,推动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引领妇女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具体要抓好“五大行动”建设:

(一)实施“生产发展提升行动”,引导妇女发展新农业,争创“创业杯”。一是实施“新型农村妇女塑造计划”。加强县、镇、村妇女培训学校阵地建设,重点培育10个有特色、上规模的巾帼培训基地,年培训10万名新型女农民,力争实现“十一五”期间培训妇女50万人的目标。二是引领妇女走高效农业发展之路。组织农村妇女和家庭争创优质粮种植大户、精品畜禽养殖大户、农产品加工大户、园艺特产生产大户、绿色食品发展大户,指导和推动农村妇女开展以“赛科技创新、赛优质高效、赛规模经营、赛带动效应”为主题的竞赛活动,促进农村妇女守土生财。三是发展各类“妇”字号新经济组织和女能人队伍。引导和鼓励巾帼龙头企业、妇女专业大户、农村女能人,领办创办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推广“妇代会 协会”形式,积极探索“妇联+公司”、“龙头企业+妇联+农户”等模式,培训一批协会带头人,扶持一批妇代会主任领办新经济组织,树立一批妇女新经济组织先进典型,培养壮大女经纪人队伍,使她们成为传授新技术的“信息员”、农产品的“推销员”、农村妇女走向市场的“领航员”。06年,六县(市)及贾汪区要培育5个、每个镇村要培育2个不同类型的专业妇女合作经济组织典型。

村民理事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篇11

一、新农村建设为农村信用社带来的机遇

“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工作的重点逐步向新农村建设转移,农业和农村发展将迎来积极变化,农村信用社面临着发展机遇。一是农村信用社的社会地位得以巩固。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信用社的有效支持与服务,在支持和服务中,农村信用社即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融资渠道,信用社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二是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基础得以稳定。在新农村建设的新环境下,农业、农村和农民提高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需要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农村资金流动相对又多又快,由此农村信用社经营基础更加稳定;三是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效益得以提高。农村信用社根据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进程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格局,要实践金融创新,必须建立新的运作模式,形成自身经营的特色,在农村金融市场占有份额逐步扩大,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逐渐提高。

二、农村信用社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挑战

新农村建设给农村信用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一是对经营创新的挑战。目前农村信用社一直沿袭过去的老框框经营,经营模式单一,经营方式也比较传统,经营的业务品种也相对较少,现行的经营组织形式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二是对业务发展的挑战。新农村建设给农村金融机构增加了强大的吸引力,一些金融机构将逐步向县域领域延伸,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其业务发展会受到严峻挑战。三是对科技应用的挑战。当前农村信用社科技装备和科技应用远远不如其他银行,科技人员总量不足,人力资源缺乏,创新能力相对存在差距,科技融入业务经营和经营管理的速度慢,推广力不强。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三、引导农村信用社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支持作用

农村信用社根在农村、情在农民、命在农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积极引导农村信用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支持,是当前做好农村信用社工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

(一)从认识上引导。需要正确引导农村信用社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文献,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农村建设的部署上来,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充分发挥好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二)从政策上引导。一是稳定支农再贷款。人民银行发放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再贷款要延缓清收,签订长期借款计划,给农村信用社留足资金空间,发挥支农再贷款使用效益。二是拓宽资金来源。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向农村信用社集中,取消在农村信用社开设存款账户的多种歧视政策,做到农村资金取之于农,用之于农。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建立县域金融机构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对县域金融机构的合理有效信贷投入进行考核和奖励,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新农村建设的有效信贷投入。

(三)从环境上引导。一是发挥政府优势作用。地方政府在推进诚信建设方面起着主导作用,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支持依法清收贷款,严厉打击逃废债务和不守信用的行为。二是发挥央行优势作用。央行及监管部门要积极推动金融创新,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增加农村金融资源供给,满足新农村建设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三是发挥机制保障作用。地方政府要组建多层次的小额贷款及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专门为小额贷款及中小企业提供担保。

(四)从改革上引导。一是引导改革向纵深发展。促使农村信用社坚持服务三农的方向,坚持市场化、商业化取向,按照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逐步把农村信用社办成产权明晰、经营有特色的社区性农村银行业机构。二是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引导农村信用社抓好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科学管理机制的建设,大力推进业务创新和科学发展,用新思路、新机制和新做法搞好、搞活新农村建设的融资工作。三是改革现行结算方式。农村信用社尽快解决传统低效的结算方式,建立自己的结算体系,将高科技引入农村信用社服务领域,把清算网络延伸到各农村信用社营业柜面,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要求。

(五)从支持重点上引导。积极引导农村信用社借助于灵活的信贷品种、方式和有针对性的服务,不断加大信贷扶持力度,发挥农村信用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支持作用。

創新信贷投放理念,促进贷款合理增长。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服务三农的实力和功能,加快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工商户)联保贷款,建立支农贷款阳光公开制度,全面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增强办贷透明度,分散新增贷款风险;另一方面,要走出去,借鉴其他商业银行办理中小额零售业务先进管理经验,对在担保形式、贷款期限、利率水平和还款方式等方面因企制宜,因人而异,贴近客户,科学创新,真正起到既丰富农信社的业务和功能,又确保了新增贷款质量。

创新信贷发放管理机制。一是建立授信风险管理制度。全面梳理和规范信贷投放业务流程,将风险控制关口前移,把好贷前调查关,确保授信、审批双线制衡。同时,按照行业不同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评级,建立档案,为贷款调查提供科学合理的参数依据。二是尽快导入贷款“五级分类”制度,科学灵活地识别、计量和防范信贷风险。三是建立责任追究为重点的考核问责制度。通过对信贷发放和内审稽核实行“双线问责”,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建立贷款发放人、核准人、审批人登记制度和清收责任查纠制度。同时,县级管理部门内部要设立专门的信贷风险管理部,基层农村信用社设立相应岗位,明确责任,建立与客户规模、风险程度、管理需要相适应的分层次贷后管理体系。

创新信贷考核奖惩机制。要改变过去重罚轻奖的做法,实行轻罚重奖的激励机制,发挥重奖对信贷人员的正向激励效应。在坚持信贷资产“三性”最优化的基础上,推行贷款包放、包收、包效益,并与信贷人员收入挂钩的“三包一挂钩”办法,有机地将贷款发放责任与信贷人员个人利益相结合;对信贷人员考核指标设置的重点放在贷款到期收回率上,可按照行业或额度不同,合理确定收回比率,信贷人员薪酬中绩效部分联系贷款收回比率的倍数进行发放,进而,既消除信贷人员“惧贷”、“惜贷”心理,又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建立贷款损失抵补机制。可在适当提高现行呆、坏账准备金提取比例并提足拨备的基础上,设置并提取专项准备金,针对每一笔新增贷款已经发生和可预见的内在损失计提,计提比例可根据贷款“五级”分类的结果和损失概率确定,有效地防范信贷风险。

上一篇:替妈妈想想下一篇:看你旧时容貌,那年,我们都还是孩子心情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