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2009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2024-09-13

关于印发《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2009年工作总结》的通知(共5篇)

关于印发《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2009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篇1

关于印发《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2009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各县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管各管理区、开发区,市直各部门:

《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2009年工作总结》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予以印发。

信阳市“河南省农村改革发

综合试验区”工作领

导小组

2010年1月

10日

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

2009年工作总结

自2月1日全市启动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以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围绕作好八篇文章,重点实施六项突破,解放思想、敢闯敢试,试验区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原省委书记徐光春、省长郭庚茂、常务副省长李克、副省长刘满仓等同志先后来试验区视察,对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辽宁、河北、湖南、安徽、山西、湖北等地先后40多批次来我市考察交流。

一、推进试验区建设的基本做法

(一)在统一思想中快速启动。2月1日,市委书记王铁同志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发出了启动先行先试动员令,10县区党委书记、6个管理区(开发区)主要负责人作了表态发言,随后迅速掀起了学习徐光春同志在省人代会信阳代表团讲话精神的热潮。4月22日,省委、省政府批复将信阳作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第二天,召开了市、县、乡、村四级干部1万多人参加的动员大会,电视、广播现场直播。动员会后,又安排集中半个月时间,召开各种类型的研讨会、座谈会、交流会,深入学习徐书记、郭省长在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上的讲话,以及省委、省政府《批复》和《信阳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总体方案》,学习全国各地特区、试验区建设的成功经验,200多名县处级以上干部亲自动手撰写了学习心得。“五.一”节后上班第一天,市委举办了为期一天半的交流研讨会,组织市级领导干部、县区委书记、县区长、管理区和开发区负责人、市直综合部门和涉农部门负责人交流学习体会。5月15日,市委书记王铁同志又在潢川召开了农村改革发展基层干部座谈会,与会人员争先恐后发言,会场气氛异常热烈。各县区、管理区按照市委要求,分别举办了各种类型的交流研讨会。通过学习动员,使党员干部进一步理解了改革的意义,明确了改革的重点,增强了改革的信心。

(二)在广泛宣传中营造氛围。市内新闻媒体全方位、多时段、大篇幅报道省委省政府批复精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改革试验先进典型,形成了铺天盖地的宣传态势。加强与国家、省级新闻媒体的联系,《中国经济周刊》刊发的我市土地流转经验被许多报刊、网站转载;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分别对罗山县农村养老进行了专题报道;《瞭望中国》对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进行了连续报道;《文汇报》专门派记者深入到部分县区采访报道。在信阳市高速、国道、省道入口处树立“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信阳欢迎您”等大型宣传标志牌65个,扩大了影响。编印《春风扑面好放歌》、《风生水起涌春潮》、《春风化雨润茶乡》、《信阳市农村金融改革实用手册》、《汇聚力量成伟业》等书籍1.2万册,印发《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宣传手册》160万份,发到百万农家。商城县、光山县、浉河区、潢川县、罗山县等都印发了各种各样的宣传资料。罗山县组织开展了千名科级干部进村入户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养老保险政策,万名公职人员回乡入村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养老保险政策宣传活动。商城县组织开展商城县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文艺巡回演出,快板《山林流转凤舞翼》、花挑《农机合作社是俺家》、火绫子《农村改革试验区创辉煌》等节目深受群众欢迎,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三)在培育典型中示范引领。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除商城县、平桥区全面改革试验外,其余各县区结合自身实际,选择若干项重点突破。针对八项改革成立了八个专项改革指导小组,实施分类指导。在全市确定了38个市级示范村,每个示范村都确定1名市级领导当“村长”,作为试验区建设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联系点,并明确1-2个市直部门包村。确定县级示范村353个,每个村有1名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当“村长”,并安排县直部门包村。每位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创办1个乡级示范村,共创办乡级示范村453个。全市共创办三级示范村726个。

(四)在强化督导中狠抓落实。市级领导干部积极深入到所联系村督促指导改革试验,绝大多数到联系村督导3次以上,为所联系村办了大量实事。改革办单独或与有关部门联合进行不间断督导。2月12日,对先行先试启动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导;7月27日至8月1日,组成5个督导组进行了全面督导,并对金融改革进行了重点督导;8月11至13日,组成4个督导组对部分县区和3个管理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进行了督导;8月中旬,会同市卫生局对村卫生室建设进行督导;8月25日,改革试验办组成2个督导组,对高速路口宣传标示牌进行了专项督导;9月20日,分五个督导组到县区督导土地流转、金融创新。对每次督导情况及时下发了督导通报,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落实,推进改革试验。实行农村改革试验半月报制度,建立了八项改革工作台账,对各项改革进展情况每半月通报一次。积极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议,9月份以来,先后召开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土地流转、金融创新、创业人才投身农业、创新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机制、城乡一体化、农村文化体制改革、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等专题现场观摩会;11月19-20日,召开了由全体市级领导干部、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县区改革试验办主任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示范村建设现场观摩会,推进了试验区建设。

(五)在搞好衔接中争取支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市有关单位积极到省直有关部门汇报沟通,获得了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省委政研室与市委联合成立了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重大战略问题研究课题组;市改革办加强了与省委农办的联系,并积极向中农办汇报试验区建设情况;许多与“三农”有关的厅局来我市就支持试验区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省财政厅、发改委、农业厅、水利厅、林业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国土资源厅、民政厅、人行郑州支行、银监局、省农业银行等部门出台了支持试验区建设的意见;省检验检疫局与市政府签署了推进“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协议和扩大信阳食品农产品出口合作协议;省财政厅已将我市列为全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11月2-3日,专程到中央农办汇报试验区建设情况,中农办主任陈锡文对我市农村改革试验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我们确实抓到了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点上,并表示元旦过后来信阳调研。

二、改革试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土地流转促进了规模经营。规范流转秩序,搭建流转平台,培育流转龙头,强化流转扶持,土地流转进展迅速。一年来,全市共创办土地信用合作社206家,建立土地流转中心197个,流转总面积达到745万亩,是改革前的6.9倍。其中耕地343万亩,占总面积的40%;林地336万亩,占总面积的43%;另有水面51万亩,其它15万亩。流转土地千亩以上的大户344户。基本形成了四种模式:

1、“土地银行”模式。如光山县江湾村土地信用合作社、息县联丰土地信用合作社,农民把需要流转的土地存入合作社,由合作社向农民支付土地“利息”,并负责将土地对外发包或经营。

2、股份合作模式。农民将土地交给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并向农民支付土地经营收入。农民若在合作社务工,还可获得劳务收入。如固始县金谷农科农民种粮专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加入合作社,由合作社按照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统一安排生产经营,并为社员提供优质低价种子、肥料和各种技术服务,产后以高于市场价格进行收购。目前,该合作社入社社员达到4080户,入社人口18000余人,入社土地面积31400亩,入社各类农机和运输车辆300多台,面积覆盖到固始、商城两县6个乡30多个行政村,入社社员平均亩增收近300元。这种形式,既提高了农业的规模效益,又让农民不离开土地,是目前各地重要的流转形式,也是我市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之一。

3、企业租赁模式。由龙头企业将农民需要流转的土地租赁过来,按照企业生产的需要,独立进行生产,农民可以获得稳定的土地流转收入,并可放心大胆地从事其它工作,劳动力得到了根本解放。平桥区陆庙村万亩生态茶园,就是由河南格瑞提公司以每亩300—400元不等的价格从农民手中租赁过来规模发展茶园。农民即可放心外出务工,也可安心在自己流转出的土地上打工,收入成倍增长。

4、能人承包模式。由各类创业人才通过租赁、互换、转包等多形式流转农户土地,进行规模种植,发展现代农业。息县种粮大户柳学友,目前流转的耕地面积已达到1.2万亩。

(二)金融创新增添了发展活力。一是多措并举,县域新增存贷比显著提高。各县区、金融机构积极采取措施,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年底以前各县区新增存贷比要达到65%以上的要求。实施政策激励。潢川县财政拿出300万元,奖励各金融机构扩大贷款;息县财政拿出100万元,对年底完成目标的县域金融机构进行奖励,同时把政府及部门的存款向其倾斜;淮滨县对新增存贷比达标的金融机构奖励20万元。健全服务体系。浉河区分别与省农联社信阳办公室、中国银行信阳分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三年内授信40亿元,并积极向基层延伸服务网络,农行已在多个乡镇设立了 “三农”工作站或建立流动客户经理组,以产业为依托建立信用村。创新金融产品。各县区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加大金融产品创新,促进贷款。固始县推出了“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贷款、行业协会互助联保贷款、“及时雨”小额信用贷款、“心连心”农户联保贷款等信贷品牌。截止12月底,全市人民币贷款较年初增加117亿元,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占新增存款的比例达到73.25%,比上半年增加38个百分点。二是捆绑整合,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快速推进。市财政局围绕“组建一级集团,实施二级担保,构筑三级网络,培育四级信用”,构建了全市融资担保体系,信阳市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达到4亿元,担保能力达到15亿元。各县区积极捆绑涉农项目资金注入担保公司,10个县区捆绑资金均达2000万元以上,其中浉河区达6200万元,光山县3000万元。积极整合担保公司,各县由区财政部门牵头,对各类担保公司进行整合,建立了县级综合性担保公司,基金总额全部达到1个亿以上。浉河区金财担保公司资金总额达到1.29亿元。全市共有担保机构48家,资金规模达到12.8亿,已实现担保10亿元。三是底层突破,农村“草根”金融实现跨越发展。全市共发展村镇银行2家,农村合作银行3家,农户资金互助社279家,小额贷款公司5家。其中,农户资金互相合作社资金总规模已达到3.5亿元,已为农民发放互助贷款6090万元。

(三)专业合作助推了产业发展。采取职能部门主导、基层组织牵头、龙头企业领办、致富能人带动等形式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培育和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全市今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084个,总数达到3531个。其中种植类1071个,养殖类1005个,茶叶类277个,林业类190个,农机类381个,其它607个。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63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9%。商城县高科农机农艺服务合作社总投资3000多万元,各种农机130余台套,农机、农艺人员60余名,为农民提供耕种插收和测土施肥、病虫害防治、良种良法推广等全程服务。合作社口号是“安心打工去赚钱,商城高科代种田。耕种插收机械化,合作共赢谋发展。”今年签约服务4万亩,入社土地5000亩,2万平方米的智能化育秧工厂已开始兴建。平桥区马氏生态茶叶合作社拥有会员530户,专业工程师3人,茶园面积1.8万亩,固定资产1200万元,采取分散种植、统一培训、统一收购鲜叶、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经营模式,茶农比入社前平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息县县财政投入300万元,重点扶持壮大了15个农机专业合作社,金宝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耕地达到1万多亩。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的集约化水平大幅提升。

(四)新型农保加快了民生改善。制定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实施办法,并在罗山县试行,参保农民总数已达25.466万人,289个村参保率超过61.1%,已为32561位60岁以上农村老人发放养老金2000万元。国家新农保政策出台后,浉河、平桥、新县、商城、光山、固始、潢川、羊山新区等县区共有18个村开展了试点,平桥区陆庙等三个村参保率达到92%,商城县蔡店等三个村参保缴费率达到96%。《中国劳动保障报》头版头条进行了报道。按照“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变、一个不能差”的要求,推广平桥经验,采取政府主导、村医自愿、多方筹资的模式,建设标准村卫生室。每个卫生室由政府补助4万元的建设费和1.5万元的设备费,并对村医进行免费培训。目前,全市已建成标准村卫生室2600个,其中有1000多个已投入使用;培训村医1500多人次。中央电视台以“探访信阳别墅卫生室”为题,进行了宣传报道。

(五)激活人才促进了就业创业。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建立教育、农业、扶贫、劳动“四位一体”的职业教育体制。狠抓农民工培训,发展劳务经济,在外务工、经商人员200多万人,资产亿元以上的近百人,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市内河南籍务工人员3000多人,信阳占一大半。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达26059个,总投资额达153亿,带动就业40多万人。鼓励机关、事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各类创业人才参与农村改革发展,促进人力资本回流农村,全市投身农村改革试验,参与土地流转,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企业、高效农业示范园等各类人才达到7714人,其中机关干部367人,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工作人员工1088人,回归人员1766人,其他4493人。商城县伏山乡建立了干部创业园,开发渣子河茶叶,已流转土地2000亩。平桥区五里镇大堰村5名大学生村官创办了村干部创业园,种植珍珠黑香瓜子,起到了较好示范带动作用。光山县泼河镇务工成功人士汪明宽流转全组土地700余亩,建养猪场、修鱼塘、育苗圃,补助村民每人每年500元,安排一人就业,工资不少于10000元,所有村民满60岁(女55岁)可退休,发放养老金,目前已投资500余万元;新县人大机关干部曹绍忠牵头成立了茶业合作社,拥有茶园4000亩,林场1600亩,入社农户148户。

(六)特色文化催生了主题引领。特色文化快速推进,特色品牌正在形成。新县围绕“让将军之光永远辉煌新县”主题,着力打造了“一园两区”,建设“一个核心、四个组团”,重点开发将军山等24个项目,红色旅游文化迅速发展。商城县围绕“让桂花香醉商城”主题,投资500万元建成了“中国.商城世界桂花博览园”一期工程。淮滨县围绕“让淮河文化铸就淮滨”主题,启动了“走读淮河”项目和蒋氏根亲文化项目。淮河公园建成并投入使用,淮河博物馆主体工程完成。固始县围绕“让根亲文化扬名固始”主题,成功举办了“唐人故里闽台祖地──中国〃固始根亲文化节”。潢川县围绕“让华英富庶潢川”主题,深化“公司+农户”模式,提升“鳖鸭花”文化内涵,形成了十里华英工业园区;启动了黄国历史文化陈列馆项目,举办了“水城花乡、黄姓之源,央视艺苑风景线走进潢川”大型文艺晚会。光山县围绕“让智慧之光溢彩光山”主题,进行了积极宣传策划,规划了一人一园一馆一道一岛一村一歌一坛一片一奖“十个一”工程。鸡公山按照“南有博鳌,北有鸡公”的战略定位,以“百年避暑胜地,千年历史遗存,万国文化荟萃”为特色,正在进行高端规划。

(七)城乡统筹推动了二元融合。以全市6个管理区、2个中心城区和各县区近郊乡镇为重点,打造人口聚集平台,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壮大富民产业,实现农业变工业、农村变城镇、农民变市民。上天梯管理区、信阳工业城、羊山新区等高起点编制了农村新社区建设规划,融休闲广场、学校、幼儿园、医院、敬老院、文化大院、排污管网等服务设施为一体,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部分已经建成并实施了搬迁。实施“千村百镇”规划,结合土地整理等项目,因地制宜撤并“偏、远、小”自然村、居民点,集中建设农民新村,全市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农民新村800多个。息县通过招商引资启动了110个农民新村建设。固始县小畈村建设成规划科学、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文明富裕的现代农村社区,目前该村已有172户群众入住。光山县上官岗农民新村一期工程建成单联体别墅83套、商住楼42套、农民公寓楼三栋82套;二期工程规划建设15万平方米的联体别墅和公寓楼,目前已完成设计。强化乡镇环境卫生治理,深化“六城联创”,实施市、县、乡三级同创,开展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活动,农村卫生环境大大改善。

(八)组织创新强化了基层基础。各县区采取集中升格一批、联建一批、新建一批、整顿一批的方法,创新农村基层组织的设臵形式。浉河区根据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和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升格村党支部为党总支、强村弱村联建党总支、依托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组建跨行政村的合作社(协会)党支部、在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链上建党支部等多种途径,先后成立村级党总支9个,新建合作社(协会)党支部23个,初步建立起以行政村党总支(支部)为主体、合作社党支部为骨干、产业党小组为基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罗山县逐步将74个符合条件的行政村、社区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根据党员的不同特点分类建立党支部。固始县深化在外出务工地建立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工作,建立了网上党支部。探索优秀村干部担任乡镇领导的方法途径,全市共有26名村党支部书记提拔为乡镇领导干部,11名村干部考上公务员。平桥区将在农村改革试验中表现突出的洋河镇陆庙村总支书记提拔为核心区党工委副书记。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全市3034个行政村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解决了土地流转、集体资产处臵、村组建设规划、土地征用补偿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1万多个。

尽管改革试验在短期内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少数基层干部主动性不强。一部分乡村干部存在着等项目、等资金,不能积极主动地动脑筋、想办法、谋发展。二是少数村规划不够科学具体。有的村没有制定整体性的发展规划,有的村虽然制定了规划,但存在方向不明、重点不突出等现象。三是少数乡村改革重点不突出。有的在改革重点和工作着力点上还比较盲目,有的甚至把一些日常工作作为改革发展内容,没有紧扣八项改革,搞成了日常工作安排。四是改革试验进展不平衡。县区之间、乡镇之间、村村之间差距很大。

三、2010年工作打算

新的一年,要认真总结改革试验所取得的成功经验,采取更加有力的改革举措,全面推进八项改革,争取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一)工作目标。在重点实施“六项突破”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八项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基本探索出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金融创新、社会化服务、社会保障、人才投入、文化改革、城乡一体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的新路子,初步建立起农村土地流转的体制机制、农村资金投入的体制机制、农村社会服务的体制机制、农村社会保障的体制机制、创业人才投身农业的体制机制、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的体制机制,形成一批在全省、全国有较大影响和推广价值的经验成果。

(二)工作重点。一是拓展领域。各县区要全面启动八项改革,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总体方案中已明确但在实践中尚未涉及的重要改革试验内容,如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退出补偿、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新型农业保险、农村社区环境卫生治理以及放宽农村人口落户城市等项改革,要迅速启动;要在抓好38个市级示范村的基础上,全面总结经验、放大推开,做到连线成片,形成集聚效应。二是深化重点。六项突破要继续深化、提升、规范、拓展。土地流转要抓规模、规范、效益;金融创新要抓规范、管理、服务;农业机械化要上规模、上水平,加快发展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幅度推进农业机械化,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社会保障要巩固、完善、提升、扩面;城乡一体化要重点抓好规划的实施,加快推进速度。三是提升典型。要重点建设好726个示范村,探索好发展模式,培植好富民产业,完善好基础设施,发展好社会事业,繁荣好农村文化,健全好管理机制,把示范村建设成改革发展的样板村、典范村。要分类打造各种改革典型,培育各方面的亮点,各方面都要有亮点,每县区都要有特色。四是推广成果。加强对改革试验经验的研究,形成一批经验成果,推广应用,扩大影响。2010年,八项改革每项都要出经验、出成果。五是争取支持。要继续加大汇报、协调力度,争取尽快扛回国家牌子,以便获得更高层次的指导,得到更大范围的支持,在更多领域、更深层次改革创新。市直、县直各部门,要利用好试验区金字招牌,发挥能动性,积极到省、进京,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把握好、利用好、争取好今年新出台的各项政策,为试验区争取更多的财力、人力、物力支持。

关于印发《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2009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篇2

豫审„2010‟38号

河南省审计厅关于印发

2010年50家县级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审计工作方案的通知

有关省辖市审计局:

现将《2010年50家县级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审计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三月十日

2010年50家县级

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审计工作方案

为做好2010年50家县级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县级农信社)的审计工作,按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制订本审计工作方案。各省辖市审计局按照本工作方案,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实施方案。

一、审计工作目标

以“揭示风险、维护安全、推动创新、促进发展”为目标,重点反映农信社在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突出风险和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着力揭示影响当前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问题,促进农信社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和增强服务“三农”的能力。

二、审计对象与范围

审计全省50家县级农信社2009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必要时可追溯其他和延伸有关单位。

三、审计内容和重点

(一)重点关注农信社贯彻落实国家金融政策情况,特别是支农贷款情况。在支农贷款中,重点了解农信社对粮食生产和农副产品生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方面的信贷投放情况,对农村危房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信贷支持情况,以及农

村信用社在刺激农村消费和落实国家“家电下乡”政策等方面的金融服务情况。分析统计支农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和2008、2009年两年的环比数据,对农信社支农贷款情况作出总体评价。

(二)重点检查存贷款业务的合规性情况。认真检查农信社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准确性,注意揭露通过以贷还贷、借新还旧等手段掩盖不良贷款的问题;检查贷款投向是否符合国家法规,新增贷款有无投入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项目或违规进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等问题;核实贷款发放和使用环节是否存在超权限放贷,逆程序操作等问题;核实信贷业务“三查”制度执行情况,特别是贷后疏于管理导致信贷资金被套取或挪作他用并产生较大风险等问题。检查抵债资产接收、处置是否合规、是否存在长期不作处置以及管理不善造成毁损问题。检查是否存在高息揽储,存款不实行实名制,存款不入账造成体外循环等问题。

(三)重点检查损益和有关国家财政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关注利息等收入的真实性,注意揭露转移收入、收入挂账等问题;关注各项支出、费用的真实性,注意揭露多列少列、套取费用以及私设“小金库”等问题。关注坏账、呆账、拨备的提取情况,揭示该提不提,造成盈亏不实、潜在包袱沉重等问题;关注税金缴纳情况,揭露偷漏税金等问题;关注会计结算业务、柜台业务、现金库房管理等方面的操作风险,加强对岗位职责分离、重要岗位定期轮换等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重点关注印押证章保管不严、钱账管理不分等现象。

(四)重点揭示金融风险等问题。检查各联社存贷比、资本充足率、贷款不良率、不良贷款拨备率、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等经营指标,掌握各级联社整体风险情况;检查成本收入比、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净利差变化等指标,掌握各级联社整体盈利能力;检查不良贷款率的变化趋势、拨备充足程度和资本充足情况,评估各级联社整体抵御风险能力。

(五)注重发现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线索。通过对存贷款业务审计,注重发现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线索。尤其要结合农信社特点,注意揭露不法分子弄虚作假、内外勾结骗取贷款以及涉嫌挪用侵吞农信社资金等案件线索,做到“稳准狠”,净化金融秩序,确保审计质量。

(六)从体制、机制上发现问题,提升审计质量层次。要结合农信社行业特点,注意从微观着手,宏观着眼,善于发现一些普遍性、倾向性、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剖析问题产生根源和原因,从体制、机制上提出审计建议,为政府加强宏观金融管理服务。

四、审计组织形式与时间安排

(一)组织方式。这次审计,由省厅统一组织授权,统一审计工作方案,统一处理原则。各省辖市审计局在省厅统一组织和指导下开展审计工作。

(二)审计工作过程管理。在审计实施过程中,省厅将组织一次审计工作汇报会,沟通情况、交流经验、研究分析解决工作

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将派出督导组,对各省辖市审计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三)时间要求。各省辖市审计局于2010年9月底之前,完成审计工作任务,同时,将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和审计综合报告(一式五份)及统计表(由各省辖市审计局汇总)报省厅金融处。

(四)审计处理。本次审计由省厅制定统一处理意见,各省辖市审计局的审计报告初稿在征求被审单位意见后,提交省厅金融处审核,由各省辖市审计局依照省厅金融处审定的处理处罚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和下达审计决定书。

(五)审计案件线索移送。对于审计发现的案件线索,各省辖市审计局向省厅提出移交建议书,省厅复核后,由省厅和有关市局统一移交纪检监察部门或司法机关查处。对全省审计机关审计中发现的案件线索,必要时省厅可直接进行复查审计和移交。

(六)总结评比。2010年底,省厅将对各省辖市审计工作情况进行评比,评比的内容包括:审计报告质量、查出重大违规问题情况、案件线索移送情况、廉政纪律执行情况,以及审计报告是否按时报送等(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五、审计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各省辖市审计局要将农信社审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及早研究、及早部署、及早实施,按时完成审计工作任务。要按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

行)》的要求,严把审计质量关。审计报告要如实地反映审计发现的问题,不得隐瞒或自行消化违纪问题;对违规问题的取证,做到准确、充分,定性客观、正确,对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要全面、深刻,审计报告要做到事实清楚、内容完整、表述准确、法规引用正确,层次清晰,符合规范要求。

(二)遵守审计纪律。各级审计机关及其派出审计组要严格执行审计工作纪律,不得收费或变相收费,保持审计机关的良好社会形象。

(三)加强业务培训。金融业务涉及面广、政策法规性强,审计人员中有部分人是初次接触金融业务,各省辖市审计局一方面要组建好审计组,选择那些有金融业务基础、责任心强、廉政作风好的人员进入审计组;另一方面要开展业务培训,增强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审计工作质量。

主题词:金融资产审计方案通知

关于印发《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2009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篇3

全面推进煤矿瓦斯治理和煤层气产业化开发

――在全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能源局局长

煤矿瓦斯防治部际协调领导小组组长

张国宝

2009年9月3日

尊敬的德江副总理,同志们:

今天,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科技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在这里召开全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煤矿瓦斯防治和煤层气产业化发展的指示精神,认真吸取今年两起特别重大瓦斯事故教训,交流推广瓦斯抽采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经验,深入开展煤矿瓦斯专项整治活动,促进煤矿安全形势稳定好转,为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大庆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国务院领导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德江副总理亲临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为我们进一步做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增强了信心。下面,我代表煤矿瓦斯防治部际协调领导小组,向会议作工作报告。

一、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完善防治体系和工作机制,煤矿瓦斯防治逐步取得成效

瓦斯防治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胡锦涛、温家宝、李克强、张德江等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大瓦斯抽采利用力度,遏制重特大瓦斯事故。

2005年2月,国务院决定成立煤矿瓦斯防治部际协调领导小组。四年来,各成员单位密切协作,着力推进瓦斯防治工作“三转变一结合”。“三转变”,即工作体系上由分散管理,转向统一协调、上下联动;工作思路上由治理为主,转向治理与利用并举;工作方法上由行政手段为主,转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一结合”,就是把煤矿瓦斯防治与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着力提升煤炭工业生产力水平,推进煤炭工业安全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四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煤矿瓦斯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瓦斯事故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2008年,全国煤矿瓦斯事故182起、死亡778人,比2005年减少232起、1393人,分别下降56%、64%。今年1至7月份,全国煤矿发生瓦斯事故89起、死亡356人,同比分别减少17起、48人,分别下降16.0%、11.9%;发生重特大瓦斯事故3起、死亡118人,同比分别减少6起、28人,分别下降66.7%、19.2%。瓦斯抽采利用量大幅上升。2008年,瓦斯抽采量53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加30亿立方米,增幅130%;利用量16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长160%。今年上半年,瓦斯抽采量32.4亿立方米,完成全年目标的55.9%;利用量10.7亿立方米,完成全年目标的58.7%。煤层气地面开发取得突破。2008年,地面煤层气产量5亿立方米,是2005年的14倍。截止到今年7月份,累计施工煤层气井3400多口,产能达到25亿立方米。

四年来,煤矿瓦斯防治部际协调领导小组边探索、边工作,不断完善防治体系和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围绕瓦斯防治做了大量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健全工作机制,构建组织保障体系。煤矿瓦斯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集中各部门、各地区和各企业的智慧与力量,进行综合治理。这几年,我们逐步健全部际协调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责任,先后召开了6次领导小组会议,12个成员单位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行动,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形势和突出问题,及时研究防治工作政策措施。多次召开电视电话会议、现场会、经验交流会,开展政策措施督查和调研,狠抓瓦斯防治工作落实。26个产煤省(区、市)都成立了瓦斯防治领导小组,加大了政策落实和安全监管力度。广大煤炭企业认真落实瓦斯防治主体责任。全国上下形成了部委协调、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综合防治的工作体系,为瓦斯防治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坚持政府引导,构建政策保障体系。煤矿瓦斯防治部际协调领导小组成立以来,注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在提高企业防治瓦斯积极性、主动性上下功夫,有针对性地集中出台了一批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瓦斯防治政策措施体系。一是用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开展瓦斯防治工作。制订了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上网电价等扶持政策,在地方政府和企业中产生了带动效应。2007年、2008年,中央财政补贴瓦斯抽采利用资金3亿多元。部分企业已享受到政策成果,河南省两年减免煤层气抽采企业增值税2.65亿元。二是用规划标准指导瓦斯防治工作。颁布了《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发布了煤矿瓦斯治理和利用总体方案、“十一五”规划,修订、制订了《煤矿安全规程》、《防止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等一批新标准和规范。三是用产业政策促进企业瓦斯防治工作。制订了煤炭产业政策,加大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四是用目标考核推动企业瓦斯防治工作。建立健全了煤矿瓦斯防治目标考核体系,每年下达瓦斯事故控制指标和抽采利用目标,并严格考核,每季度通报一次。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构建安全投入长效机制。煤矿瓦斯防治必须坚持高投入的原则,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系统,提升装备水平,发展先进生产力。四年来,我们加强协调,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政府配套支持、银行积极参与的多渠道安全投入体系。一是发挥中央投资带动作用。2005-2009年,共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150亿元,带动企业和地方政府资金994亿元,用于瓦斯防治;安排产业升级资金14亿元,提高煤矿机械化水平。二是引导地方政府加大安全投入。辽宁省四年共安排煤矿安全改造专项资金9.6亿元;安徽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煤炭企业瓦斯抽采和利用,每年带动煤矿投入25亿元。三是支持企业建立正常的安全投入机制。出台了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制度,规定45户重点企业按吨煤不低于15元提取,2008年吨煤实际提取20.2元,安徽省国有煤炭企业、四川芙蓉等煤炭企业按吨煤50元提取。四是鼓励银行支持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在金融系统的支持下,全国299处原国有重点煤矿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中,有283处建立了瓦斯抽采系统。全国所有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87.5%的低瓦斯矿井装备了监测监控系统。

(四)推进科技创新,构建安全技术保障体系。科技创新是做好瓦斯治理与利用工作的重要保障。四年来,国家共投入8.6亿元科技攻关资金,组建了煤矿瓦斯治理、煤层气开发利用两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实施了“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和973计划,开展了8项关键性技术研发和装备研制,启动了10个示范矿井建设,突破了一批瓦斯治理的共性关键性技术,为推动煤矿瓦斯防治发挥重要支撑作用。2008年6月,国务院又批准了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重视。

(五)注重典型示范,构建经验技术推广交流机制。四年来,煤炭企业在瓦斯治理和利用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部际协调领导小组通过召开现场会的方式,分别推广了淮南井下瓦斯抽采、晋城地面瓦斯抽采、中梁山瓦斯利用、辽宁瓦斯防治经验和实用技术。编发煤矿瓦斯防治工作信息270多条,工作简报180多篇,及时推广瓦斯防治新经验、新技术。连续两年举办了10期培训班,培训45户安全重点监控煤炭企业、78个重点产煤地市有关负责人近1000人。淮南现场会后,全国煤矿近6000人前往学习交流,淮南矿业集团已为多家高瓦斯矿井提供瓦斯治理技术服务。晋城现场会后,晋城地区地面钻井数和煤层气产能增加了6倍,分别达到2400口和17亿立方米。

(六)强化监管监察,构建政策措施落实机制。按照“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要求,加大政府监管监察力度,促进瓦斯防治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持续开展瓦斯隐患排查治理、整顿关闭小煤矿、打击非法生产等专项行动,实施煤矿瓦斯治理“双百工程”,每年组织以瓦斯治理为重点的专项监察,重点监察瓦斯灾害严重的国有矿区和县区小煤矿。今年又组织开展了大中型和小型煤矿瓦斯专项整治活动,各省普遍制定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了整治目标,落实了工作措施。

(七)加强煤层气开发利用,推动煤层气产业化发展。煤层气对煤矿安全生产是重大威胁,同时又是高效清洁的能源。坚持瓦斯抽采与利用并举。强力推行先抽后采,晋城、阳泉、淮南、松藻等矿区年瓦斯抽采量超过2亿立方米。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瓦斯综合利用,民用瓦斯用户超过87万户,集输管网3200公里,瓦斯发电装机容量92万千瓦,以煤层气为燃料的汽车超过4000辆。积极推进地面煤层气开发。发布了山西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开发利用规划,已完成中石油在沁水盆地第一阶段樊庄区块建设,形成年产能6亿立方米。中石油端氏—沁水煤层气管道已建成,近期将接入“西气东输”管道。山西端氏—河南博爱煤层气管道主体工程年底完工。中联煤层气公司潘庄和柿庄南区块枣园区开发建设方案,正在履行项目审批手续。

二、我国瓦斯地质条件复杂,瓦斯防治工作发展不平衡,做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分析我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形势,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瓦斯事故数量、死亡人数逐年下降,这是大趋势,但有波折,有反复,重大瓦斯事故仍有发生,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2008年,全国杜绝了30人以上特别重大瓦斯事故,但今年上半年又发生了两起,而且都发生在瓦斯防治基础较好的国有重点煤矿。二是瓦斯防治工作发展不平衡。目前煤矿企业瓦斯防治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淮南、松藻煤矿等为代表的,已实现瓦斯抽采和区域性防突为主,开始进入主动防治阶段,瓦斯治理理念和技术先进,管理规范,但这类煤矿数量较少。第二类是以国有煤矿为主体,瓦斯防治风排为主、抽采为辅,还处在被动治理阶段。第三类是小煤矿和极少数国有煤矿,基本上没有抽采瓦斯,还处在风吹瓦斯散的低级阶段。三是煤层气利用还处在起步阶段。这与我国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储量极不相称,煤层气利用率仅30%,大量煤层气被排向大气,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

形成这种状况有客观因素,但更多的还在主观方面。从客观条件上分析。我国瓦斯地质条件复杂,国有煤矿中,高瓦斯和煤与突出矿井占一半左右。整体生产力水平偏低,生产矿点多、小煤矿多,装备水平和生产工艺落后。安全欠账多,国有煤炭企业社会包袱重,很多国有老煤矿技术装备落后,难以应对开采深度增加带来的挑战;小煤矿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安全设施不健全。瓦斯防治技术仍有待突破,特别是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和规律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现有的抽采技术还不能满足现场要求。

从主观因素上分析。部分煤矿瓦斯防治认识不到位,瓦斯治理理念落后,管理标准不高,对先抽后采的要求重视不够,落实不到位,重治理轻预防,重风排轻抽采,重检查轻整改。现场管理不严格。山西屯兰煤矿和重庆同华煤矿事故表明,以往安全基础较好的国有重点煤矿,存在安全生产意识松懈、安全管理滑坡的现象。部分地区政府监管职责不到位,存在漏洞和盲区。小煤矿瓦斯事故多发。2008年,小煤矿瓦斯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总量的85.2%和74.3%,百万吨死亡率是国有大矿的8倍左右。今年的瓦斯事故,很多是该关未关、死灰复燃的小煤矿非法生产造成的。瓦斯抽采利用效率低。一些煤矿瓦斯抽采时间不够,抽采率不高,没有做到应抽尽抽、抽采达标,瓦斯超前防治差距很大。瓦斯利用系统不配套,除山西省外,其他省区开采出的煤层气没有外输管道,都是自采自用,大部分排空。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现有的瓦斯防治法律政策还不够系统、不够完善。大部分省区瓦斯发电上网难,上网加价政策没有落实到位。煤炭和煤层气矿权重叠问题严重,协调解决难度大。有些省区煤层气民用价格未放开,普遍比同热值天然气价格低。

总之,煤炭工业生产力水平和发展现状,决定了煤矿瓦斯防治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刻认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既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又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抓住关键问题攻关,不解决问题决不罢休。

三、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面抓好瓦斯防治工作,推动煤层气产业化规模化开发

抓好煤矿瓦斯防治,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保护生命、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民生工程”,对遏制煤矿瓦斯事故,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全面落实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进一步加大瓦斯抽采利用工作力度,确保煤矿安全形势稳定好转。下一步,要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上下联动,增强工作合力

充分发挥煤矿瓦斯部际协调领导小组综合协调的作用。各成员单位一是要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二是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依靠各方面力量,共同抓好煤矿瓦斯防治政策措施落实。加强瓦斯防治工作调研和政策措施督查,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超常规的工作方法和力度,争取瓦斯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充分发挥各省(区、市)煤矿瓦斯防治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各地区要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及时排查和治理重大隐患,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坚决取缔煤矿非法生产,督促煤炭企业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完善相关安全制度,足额提取、规范使用生产安全费用,全面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

(二)加大安全投入,推进科技创新

继续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完善煤矿安全改造中央预算内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加强中央预算内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组织开展四年来的煤矿安全改造等项目执行情况检查,重点是中央预算内资金及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企业资金投入、银行专项贷款使用情况。

抓好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等科技项目落实,积极推广应用创新成果。本次会议将推广100项瓦斯抽采利用新技术和部分示范矿井先进经验。各煤炭企业要认真学习推广,并结合实际消化吸收再创新。下一步,要加强瓦斯突出机理与规律等基础理论研究,加快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瓦斯高效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解决瓦斯抽采和利用中的重大难题,为科学做好瓦斯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全面实施“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抓好煤层气有利区块预测评价、矿区煤层气高效抽采等10个项目研究,推动煤层气开发利用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加快沁水盆地南部、鄂尔多斯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建好晋城、两淮、松藻等6个矿区煤层气抽采示范工程。推广低浓度瓦斯发电,加强矿井乏风中的瓦斯利用研究,用好CDM清洁能源机制。推动设立“煤矿瓦斯抽采与利用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专项,争取国家财政支持。

(三)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推进规模化开发和利用

《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落实已进入最后关键阶段,要全面分析评估规划执行情况,抓住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尽最大可能实现规划目标。在此基础上,要抓紧启动“十二五”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保护与开发、加工转化和外输、规模与效益的关系,合理确定“十二五”规模、重点项目、建设时序、利用方向和保障措施,体现出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抓好煤层气地面产业化基地建设。编制沁水盆地南部、柳林等整装气田开发方案。推进潘庄、樊庄等区块规模化商业化开发。力争到2010年,新增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2400亿立方米,煤层气地面产能35亿立方米,产量20亿立方米,初步形成勘探、开发、利用相配套,民用、工业用相结合的产业格局。

组织实施好矿区煤层气抽采利用规模化建设方案。力争到2010年,全国抽采瓦斯65亿立方米,建成年抽采量1亿立方米以上的矿区18个。鼓励煤炭企业利用瓦斯作居民生活燃料和发电,力争到2010年,民用瓦斯用户150万户以上,瓦斯发电装机规模150万千瓦。

(四)落实好现有政策措施,出台新的激励政策措施

妥善解决好矿权重叠问题。煤层气是煤炭的伴生资源,要坚持统筹规划,综合开发。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精神,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理顺采气和采煤的先后关系,按照有利于煤炭工业健康发展,有利于煤层气产业化开发的原则,妥善解决好部分“气权”和“矿权”重叠问题,真正实行“采煤采气一体化”。对煤层气探矿权不能完成年度最低勘探投入的,应按有关规定核减探矿权面积,直至注销矿业权。

进一步完善瓦斯抽采利用政策。逐步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严格补贴审核。建立煤层气价格市场形成机制,由供需双方协商定价。扩大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范围,允许用于瓦斯利用项目建设。落实煤层气发电上网电价补贴政策,结合销售电价调整,对电网企业由此增加的购电成本和接网费用予以疏导。年内制订出台煤层气产业政策、低浓度瓦斯发电安全输送利用技术标准,引导煤层气产业健康发展。

(五)加快小煤矿关闭和重组,进一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坚持煤矿瓦斯防治与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按照“提高门槛、严格准入,取缔非法、淘汰落后,资源整合、提升能力,以大带小、提高水平,明确责任、严格监管”的总体要求,对现有小煤矿淘汰关闭一批、资源整合扩能改造一批、大集团兼并重组一批,借鉴电力行业“上大压小”的经验,到“十一五”末务必把小煤矿控制在1万处以内。

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充分发挥大型煤炭企业资金、技术、管理、融资优势,从体制机制上创新,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大型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对重组后的矿区进行整体规划、集中改造、规模开发,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和生产力水平。当前,重点是要推进58处煤与瓦斯突出矿区煤矿企业的兼并重组工作。58处矿区所在地方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瓦斯治理经验丰富的大型企业进入矿区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彻底摆脱瓦斯防治工作的被动局面。

(六)加强现场管理和安全监管,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煤炭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充分认识抓好瓦斯抽采和利用是实现安全生产、有效利用能源、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解放煤矿生产力的重要举措,一举多得。只有推进瓦斯治理向抽采为主转变,真正做到先抽后采,才能掌握瓦斯防治工作的主动权。实现先抽后采需要调整生产布局,短期内会影响生产,但付出这个代价是值得的,是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

加强煤矿安全基础工作。做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关键要抓 基础、抓基层、抓现场,核心是加强班组建设。最近,德江副总理作出重要指示:煤矿安全生产,加强班组建设至关重要,要求煤炭系统全面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我们要认真落实德江副总理的批示精神,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抓好煤矿班组长培训,明确班组工作标准,逐步将班组建设纳入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加大政府监管力度。进一步落实政府有关部门煤矿瓦斯防治监管职责,继续深入开展瓦斯隐患排查治理、整顿关闭小煤矿、取缔非法生产等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好以瓦斯治理为重点的专项监察。抓好煤矿瓦斯治理“双百工程”建设,力争到2010年建成100个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和100个瓦斯治理示范县。按照新修订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要求,落实保护层开采和区域性防突措施,防范突出事故发生。

(七)开展煤矿瓦斯专项整治,筑牢煤矿瓦斯防治基础

瓦斯防治的基础在企业。各地要通过分类指导,开展瓦斯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查处瓦斯抽采和利用系统上的重大隐患,集中解决瓦斯防治中的突出问题。对未建立抽采系统的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抽采不达标的矿井要责令停止生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已联合下发了通知,明确了整治目标和要求。明年上半年,部际协调领导小组将成立督查组,对重点产煤省区和企业进行抽查,并通报抽查结果。

着力抓好小煤矿瓦斯专项整治。小煤矿瓦斯抽采系统不健全,安全基础薄弱,瓦斯事故总量居高不下。这次整治对象是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重点是督促完善瓦斯防治机构,健全抽采系统,对管理、技术、人员、装备进行全面评估会诊,建立小煤矿瓦斯抽采达标考核机制,严格验收标准,促进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瓦斯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瓦斯事故明显下降。

开展大中型煤矿瓦斯专项整治。大中型煤矿是我国煤炭工业的支柱和基础。我们要认真吸取山西屯兰煤矿和重庆同华煤矿事故教训,克服松懈麻痹思想,从生产布局源头抓起,落实好综合防突措施,及时排查整改重大隐患,做到“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杜绝特别重大瓦斯事故,控制重大瓦斯事故。

(八)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宣传与培训,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各级政府和企业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煤矿瓦斯防治工作,把党和政府搞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维护广大矿工生命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把国家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宣传到每个企业、每个职工,为瓦斯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依托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继续组织开展煤矿瓦斯防治专题培训,今明两年再举办4-6期培训班,邀请部分矿长、瓦斯治理专家和示范矿井技术人员,分析我国煤矿瓦斯治理面临的问题,解读瓦斯防治法律法规,宣传瓦斯抽采利用政策,总结推广瓦斯治理先进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煤矿管理人员的认识水平和煤矿瓦斯防治能力。

关于印发《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2009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篇4

关于印发山东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09年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鲁政办发〔2009〕83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山东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09年重点工作安排》(以下简称《工作安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明确方向,统筹规划,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工作安排》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提出了2009年推进改革的11项重点任务,并明确了牵头部门。各市、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进一步分解工作任务,细化工作安排,切实抓好落实。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医改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和督促各地推进改革。2009年年底前,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要对《工作安排》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九年九月十一日

山东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09年重点工作安排

按照《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发〔2009〕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我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鲁发〔2009〕16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鲁政发〔2009〕90号)精神,为切实推动我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现提出2009

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安排。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一)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主要工作目标是:

1.大力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参保扩面工作。做好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参保工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

2.年底前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参保范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负责)

3.多渠道筹集资金,将依法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属地城镇职工医保,实现医保待遇与企业缴费脱钩。指导和督促各地解决其他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的参保问题。(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国资委负责)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省卫生厅负责)

(二)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主要工作目标是:

1.全面落实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人均每年80元补助政策。(省财政厅、卫生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

2.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左右。已建立大额医疗费用补助的地区可于2010年达到该标准。(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卫生厅负责)

3.50%的统筹地区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比2008年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卫生厅负责)

4.60%的统筹地区开展城镇居民医保门诊费用统筹工作,三分之一的统筹地区新农合门诊费用统筹得到巩固完善。(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卫生厅负责)

5.加强指导,稳步推进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市级统筹工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

6.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加大救助力度,资助城乡所有五保户、低保对象参保,有效使用救助资金。(省民政厅负责)

(三)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主要工作目标是:

1.70%以上的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统筹地区开展以总额预付为基础的复合式医疗费用结算方式改革。(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

2.开展部分高值医用材料的统一谈判试点,降低成本费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物价局负责)

3.逐步整合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资源,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统一管理。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卫生厅、保监会、编办负责)

4.探索参保人员异地就医费用结算的政策措施和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跨地区、跨制度转移接续办法。(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卫生厅负责)

5.合理控制基金结余,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控制在15%以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卫生厅负责)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取得进展。主要工作目标是:

(一)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发布后,制定我省基本药物招标采购管理办法。(省卫生厅、物价局负责)

(二)根据国家公布的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和招标情况,制定我省统一采购价格。(省物价局、卫生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

(三)年底前在3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市、区)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包括实行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省卫生厅、物价局负责)

(四)健全基本药物监督抽验工作机制,对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实行全覆盖定期质量抽验。(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主要工作目标是:

1.制定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编制全省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出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各级医院建设与设备配置标准。(省卫生厅、发展改革委、编办负责)

2.支持37所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全面完成463所乡镇卫生院、468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30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改造任务。(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卫生厅负责)

3.向农村和城市社区筛选推广20项适宜卫生技术,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的低成本服务。(省卫生厅负责)

4.制定分级诊疗标准,探索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的双向转诊制度。(省卫生厅负责)

(二)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主要工作目标是:

1.制定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并启动实施。(省发展改革委、卫生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财政厅负责)

2.招募1500名自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统一进行3年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卫生厅负责)

3.在岗培训乡镇卫生人员1500人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2000人次、村卫生室服务人员2万人次。(省卫生厅负责)

4.根据每所城市大医院对口帮扶3所左右县级医院、2所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级医院对口帮扶辖区内3所以上乡镇卫生院的目标要求,制定具体帮扶方案。(省卫生厅负责)

(三)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主要工作目标是:

1.完善政府办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补偿机制,落实财政补助政策,并与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政策衔接一致。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同步实施)。探索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等补助方式。(省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卫生厅负责)

2.督促各地落实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的补助政策。(省财政厅、卫生厅负责)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重点抓好涉及面广、影响全民健康水平的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主要工作目标是:

(一)启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09年,完成30%的人群建档工作,0-6岁儿童预防接种覆盖率达到85%以上,0-3岁儿童保健管理率达到80%,孕产妇和老年人保健管理率分别达到80%和50%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达到30%以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达到60%以上。(省卫生厅负责)

(二)开始对15岁以下的人群补种乙肝疫苗,2009年补种544918人。(省卫生厅负责)

(三)启动35-59岁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完成宫颈癌检查5.6万人,乳腺癌检查1.2万人;对81.3万名农村妇女孕前3个月和孕早期3个月补服叶酸和住院分娩给予补助。(省卫生厅负责)

(四)为2.5万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或减费开展复明手术。(省卫生厅、残联负责)

(五)结合农村沼气“一池三改”项目,支持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5.5万座。(省农业厅、卫生厅负责)

(六)完成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4300份。(省卫生厅、农业厅、发展改革委、水利厅负责)

(七)落实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低于15元。(省财政厅负责)

(八)完成中央补助的59个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项目。(省发展改革委、人口计生委负责)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一)调整公立医院布局和结构,完善管理体制。主要工作目标是:

1.试点地区制定公立医院区域布局和结构调整规划;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医疗服务领域。(省卫生厅、发展改革委负责)

2.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省卫生厅、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

3.加强公立医院运行管理,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监管制度。(省卫生厅负责)

(二)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主要工作目标是:

1.研究拟定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政策,使试点公立医院逐步实现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进行补偿。(省卫生厅、物价局、财政厅负责)

2.公立医院改革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进行。2009年省里选择3所以上公立医院进行改革试点,探索公立医院维护公益性与提高效率的具体实现形式。(省卫生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

六、开展医改综合试点工作

选择2-3个县(市)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重点进行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等项改革和区域卫生资源布局调整。(省发展改革委、卫生厅、财政厅、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主题词:卫生 体制 改革 通知

抄 送:省委办公厅,省委宣传部,省编办,省总工会。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9年9月11日印发

网站导读

关于印发《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2009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篇5

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以下简称《意见》),2009-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全体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切实减轻群众个人支付的医药费用负担。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就医,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降低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使全体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努力解决群众“看好病”问题。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落实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具有改革阶段性的鲜明特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改革初期首先着力解决公平问题,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保障水平。逐步解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统筹利用全社会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增强改革的可操作性,突出重点,带动医药卫生体制全面改革。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医药卫生体制全面改革的关键环节。五项重点改革涉及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药品供应保障、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医疗卫生投入机制、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医药卫生管理体制等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抓好这五项改革,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部分城乡居民没有医疗保障和公共医疗卫生服务长期薄弱的状况,扭转公立医疗机构趋利行为,使其真正回归公益性,有效解决当前医药卫生领域的突出问题,为全面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一)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三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解读]。用两年左右时间,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确有困难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实现医疗保险待遇与企业缴费脱钩。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的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保给予适当补助。2009年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积极推进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政府对符合就业促进法规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参保费用给予补贴。灵活就业人员自愿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或城镇居民医保。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有困难的农民工,可以自愿选择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户籍所在地的新农合。

(二)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具体缴费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对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逐步提高。逐步扩大和提高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三)规范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管理。各类医保基金要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合理控制城镇职工医保基金、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的结余和累计结余,结余过多的地方要采取提高保障水平等办法,把结余逐步降到合理水平。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原则上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5%。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风险调剂金制度。基金收支情况要定期向社会公布。提高基金统筹层次,2011年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基本实现市(地)级统筹。

(四)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有效使用救助资金,简化救助资金审批发放程序,资助城乡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逐步提高对经济困难家庭成员自负医疗费用的补助标准。

(五)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鼓励地方积极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药服务提供方的谈判机制和付费方式改革,合理确定药品、医疗服务和医用材料支付标准,控制成本费用。改进医疗保障服务,推广参保人员就医“一卡通”,实现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允许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在统筹区域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简化到县域外就医的转诊手续。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探索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就地就医、就地结算办法[解读]。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解决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做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之间的衔接。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并逐步整合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资源。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积极提倡以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六)建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制订国家基本药物遴选和管理办法。基本药物目录定期调整和更新。2009年初,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七)初步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兼并重组,发展统一配送,实现规模经营;鼓励零售药店发展连锁经营。完善执业药师制度,零售药店必须按规定配备执业药师为患者提供购药咨询和指导。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机构公开招标采购,并由招标选择的配送企业统一配送。参与投标的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应具备相应的资格条件。招标采购药品和选择配送企业,要坚持全国统一市场,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企业平等参与、公平竞争。药品购销双方要根据招标采购结果签订合同并严格履约。用量较少的基本药物,可以采用招标方式定点生产。完善基本药物国家储备制度。加强药品质量监管,对药品定期进行质量抽检,并向社会公布抽检结果。

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在国家指导价格规定的幅度内确定本地区基本药物统一采购价格,其中包含配送费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购进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鼓励各地探索进一步降低基本药物价格的采购方式。

(八)建立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制度。所有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均应配备和销售国家基本药物,满足患者需要。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率由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从2009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卫生行政部门制订临床基本药物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加强用药指导和监管。允许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买药物。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九)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三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使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完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2009年,全面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再支持改扩建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每个县1-3所。支持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三年内实现全国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三年内新建、改造37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央支持困难地区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公立医院资源过剩地区,要进行医疗资源重组,充实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社会力量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补偿;对其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通过签订医疗保险定点合同等方式,由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等渠道补偿。鼓励有资质的人员开办诊所或个体行医。

(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制定并实施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医生和招聘执业医师计划。用三年时间,分别为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培训医疗卫生人员36万人次、16万人次和137万人次。完善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制度。每所城市三级医院要与3所左右县级医院(包括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解读]。采取到城市大医院进修、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方式,提高县级医院医生水平。

落实好城市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农村服务一年以上的政策。鼓励高校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从2009年起,对自愿去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三年以上的高校医学毕业生,由国家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

(十一)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按定额定项和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助、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要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解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价格,按扣除政府补助后的成本制定。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药品收入不再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的补偿渠道,不得接受药品折扣。探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等管理方式。

政府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补助标准由地方人民政府规定。

(十二)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大力推广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和低成本服务。乡镇卫生院要转变服务方式,组织医务人员在乡村开展巡回医疗;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对行动不便的患者要实行上门服务、主动服务。鼓励地方制定分级诊疗标准,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双向转诊制度。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建立能进能出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十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明确服务内容。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普及健康知识,2009年开设中央电视台健康频道,中央和地方媒体均应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

(十四)增加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从2009年开始开展以下项目: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等,预防出生缺陷;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改水改厕等[解读]。

(十五)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重点改善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加强重大疾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处置能力。积极推广和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和技术。落实传染病医院、鼠防机构、血防机构和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事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的待遇政策。

(十六)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服务性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困难地区给予补助。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十七)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公立医院要坚持维护公益性和社会效益原则,以病人为中心。鼓励各地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界定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明确院长选拔任用和岗位规范,完善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鼓励地方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办法和形式。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

探索建立由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险机构、社会评估机构、群众代表和专家参与的公立医院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严格医院预算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全面推行医院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十八)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偿等,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等公共服务经费,对中医院(民族医院)、传染病医院、职业病防治院、精神病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不得接受药品折扣。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解决。药事服务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积极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有效途径。适当提高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医用耗材和大型设备检查价格。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科学考评医疗服务效率。

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医疗服务定价由利益相关方参与协商的机制[解读]。

(十九)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区域卫生规划,明确辖区内公立医院的设置数量、布局、床位规模、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和主要功能。要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医疗机构。制定公立医院转制政策措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职工合法权益[解读]。

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民营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对其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落实非营利性医院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营利性医院税收政策。

公立医院改革2009年开始试点,2011年逐步推开。

六、保障措施

(二十)加强组织领导。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和协调改革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文件。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抓好组织落实,加快推进各项重点改革。

(二十一)加强财力保障。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意见》提出的各项卫生投入政策,调整支出结构,转变投入机制,改革补偿办法,切实保障改革所需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了实现改革的目标,经初步测算,2009-2011年各级政府需要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投入3318亿元。

(二十二)鼓励各地试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一些重大改革要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各地情况差别很大,要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开展多种形式的试点,进行探索创新。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各地试点工作。要注意总结和积累经验,不断深入推进改革。

(二十三)加强宣传引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制定分步骤、分阶段的宣传方案;采取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广泛宣传实施方案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及时总结、宣传改革经验,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和舆论环境。

五项重点改革

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医改“时间表”

看百姓未来得实惠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两份文件6日至7日相继公布。新医改备受国人期待,记者通过梳理两份文件中的“时间表”,对百姓未来求医看病有望得到的实惠进行了探求。

2009年

开始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根据《实施方案》,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

2009年

增加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根据《实施方案》,国家将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从2009年开始开展以下项目: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等,预防出生缺陷;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改水改厕等。

2009年

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

根据《实施方案》,2009年初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率由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从2009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

2009年

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

根据《实施方案》,2009年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三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用两年左右时间,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确有困难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参加城镇居民医保。

2010年

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每人每年120元

根据《实施方案》,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具体缴费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2011年

城镇医保基本实现市(地)级统筹

根据《实施方案》,国家将规范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管理。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原则上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5%。提高基金统筹层次,2011年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基本实现市(地)级统筹。

2011年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低于20元

根据《实施方案》,国家将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困难地区给予补助。

2009-2011年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并逐步推开

根据《实施方案》,公立医院改革2009年开始试点,2011年逐步推开。国家将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科学考评医疗服务效率。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

2009-2011年

每县至少1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

根据《实施方案》,三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使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2009年,全面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再支持改扩建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每个县1-3所。三年内新建、改造37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央支持困难地区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2009-2011年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根据《实施方案》,国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用三年时间,分别为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培训医疗卫生人员36万人次、16万人次和137万人次。从2009年起,对志愿去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三年以上的高校医学毕业生,由国家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

2011年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

根据《意见》,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020年

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

上一篇:专注的力量随笔下一篇:《蜗居》观感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