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语文作文教学

2024-06-25

如何进行语文作文教学(精选10篇)

如何进行语文作文教学 篇1

摘 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语文成绩的总体水平,影响着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我们要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从识字写字入手,加强阅读感悟,触发他们的真情实感,培养他们的自改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本文就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 语文 作文 教学

作为成长在教育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走出传统教学的旧模式,走进让学生自主作文的新空间。所谓自主作文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身边的生活,然后将自己的所感所悟形成语言文字,这是一个人的情感、灵性得以外化的过程。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进行一次详细的讨论。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

古语云:“好学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对事物的喜爱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许多兴趣都是“引”出来的。要想让学生乐于作文,首先必须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小学生因为年龄小,大多认为自己的能力、水平有限,写不好作文,缺乏自信心。所以,教师在批改学生习作时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进步,哪怕学生仅是一个词语用得好、一个句子写得美、一个片段写得好,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产生作文的欲望,为学生营造一种欢乐的写作氛围,促使学生乐学、好学,把写作当作是一种快乐的事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所写的反映生活的内容理应也是多彩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让学生写一些写人、记事、状物的文章,还要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如果教师规定的条条框框太多,硬要学生写他们不想写、不愿写的东西,就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爱说好动的天性,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激起灵感的火花。

二、教师要培养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的习惯和能力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犹如雕塑大师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让学生写最喜爱的水果时,我让学生对水果进行看看、闻闻、尝尝等活动。写自然物时,就带学生出校门,与自然界进行亲密地接触。写社会现象时,让学生用细心的眼光观看,用发现的角度学会思考。正如福楼拜所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以便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三、传授、强化、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质量

(一)传授学生写作技巧

教师要让学生多亲近自然,感悟世界,体会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思考大千世界中万物的生存、发展以及竞争等,随时随地地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只有自己听到的、看到的、体会到的才是事实,才是真相,学生才能够写得下去,也才能写得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师应尽量避免对作文进行硬性规定,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发挥自己最佳的写作水平,不去追求速度,不去追求数量,重点把握好写作上的个性化。

(二)强化学生写作技巧

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为小学生,正是接触外界兴趣最为浓厚的阶段,教师应当尽量让学生多看课外书籍,经常性地阅读文章中的经典语句,分析别人是怎么写出来的,好在哪里。这样,不仅可以丰富、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更能让学生学习到作者的写作构思以及技巧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不仅可以加强应用技巧,也能够提高写作的质量。另外,还应加强优秀古今著作的朗读与背诵。当学生做到这些时,在写作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胸中有墨,不吐不快”的感觉,写作也自然成为了学生表达自己感情的需要,从而慢慢地爱上了写作。

(二)提升学生写作技巧

作为教师,及时地反馈学生在写作上的优势、劣势,让学生了解清楚自己的写作能力,才能够针对特点进行有效的改进,以保证学习和教学达到一致的进步,让学生懂得扬长避短,这也是教学设计的一部分。作文信息的反馈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给学生说了不足之处就成,也不是单一的老师阐述就成。反馈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如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的指导性面批、佳作对照等等,其中恰当的话语和高分的奖励,对学生写作激情也具有一定的鼓励作用。

四、结论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利于他们在写作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思想境界。在具体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作文基础,加强阅读感悟,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以有效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而这也将促进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参考文献:

如何进行语文作文教学 篇2

一、通过朗读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章

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学习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学生只有对文章内容有了一定的体会和把握,才能从文章中找到活的思想和灵魂,从而更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而朗读的要义就在于通过对作品音声节奏的感受,披文入情,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世界,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审美境界。学生在朗读文章时, 把书面语言变为有声语言。反复地读,把文章读得越好,学生就越能体会到作品的思想内容并受到感染。

二、帮助学生学会观察

不论什么文章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欲表现客观事物,就必须认真观察事物。 观察是作文的第一步。在指导作文时,教师要在观察上狠下功夫,培养学生观察兴趣。指导他们观察日常生活,观察社会,观察大自然,使之发现其中闪光的东西;教给他们全面观察、细致观察、反复观察等观察方法。这样,学生在观察中接触了实际, 掌握了许许多多第一手材料,他们才会感到有话可说。

三、通过课外读物,培养良好的道德 情操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从一个人笔底流淌出来的文字往往就是他心灵的独白。曾有学生在《我的愿望》中写“因为我个子不高,所以面对高个子同学的欺负就只能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 要是我能长高那该有多好,这样我就可以和他们斗一斗”,还有的学生希望自己有上百万的金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们的作文不可谓不真实,但如果任其发展必然会出现思想的滑坡,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如通过一些寓教于乐的小故事、 美文,就如同一缕清爽的微风拂过他们的面庞,如同一场甘霖滋润他们的心田。

四、诚于鼓励,培养自信心

“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 这是一位小学老师给后来成为伟大的文学家的茅盾所写的一篇作文上的总批。对一位小学生给予如此高的嘉许,那位老师这样做的目的,不外乎肯定学生的长处,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只要我们用“放大镜” 来寻找孩子们作文中的优点,给予良好的心理暗示,他们的作文就会“芝麻开花———节节高”。每次作文本发下后,学生最关注的就是分数和评语。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作文;说话;观察力;阅读

作文教学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内容,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因此,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必须从低年级的说话、写话训练抓起,为作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笔者联系多年工作实践经验,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相关问题与大家作如下探讨。

一、指导观察,狠抓写话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指导低年级学生会用自己的喜欢的词说话外,还应该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通过看图写话的方式加强写话训练。

一是激发学生的观察欲望,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只有让学生有了观察兴趣,才能够为进一步进行观察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没有学会观察之前,往往是没有强烈的观察兴趣。因此,作为教师,应该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可以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如讲故事或播放多媒体故事片的形式进行引导,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观察兴趣。

二是指导观察方法。在刚开始进行观察时,学生并不懂得观察的顺序和方法,因此,教师应该从指导观察顺序入手,切实做好观察指导。对静物进行观察时,一般的观察顺序是由近到远,从上至下,从整体到部分。在对动景进行观察时,应该切实注意事物发展变化,特别是要注意到初始状态和变化以后的状态,让学生思考发生变化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在做好观察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的方式,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大脑进行积极地思考,张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学生的思维。只有学生具有了浓厚的观察兴趣,掌握了一定观察顺序和方法,才能够为进一步进行写话练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是指导学生将观察的写下来。在写之前,先让学生将观察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按照一定的顺序说一遍,然后,再将说的内容写下来。为了让学生养成勤于写话的好习惯,笔者坚持在二年级下期开始,就指导学生写简短的观察日记。日记贵在天天坚持,在中低年级写日记的要求不能过高,应该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慢慢提高要求。日记贵在坚持不懈,天长日久,学生的作文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二、读写结合,广泛吸收养分

熟讀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经典的语句都讲述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路: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只有进行广泛地阅读,积累丰富词语、句子和段落,搜集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因此,可以充分利用阅读教学,加强读写结合,主要加强写事和写人的训练,做到读练结合。

一是叙事性记叙文。在学习此类文章时,应该让学生掌握叙事性记叙文的表达方法。第一种是顺序。中高年级的课文大多采用这种顺序来表达的,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典范。特别是一些要求背诵的精读课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熟读成诵,还可以将重要的语段默写下来,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这种表达方法。第二种是倒叙。为了让学生明白倒叙表达顺序的特点,可以将其与顺序表达进行对比,让学生从对比中弄清顺序与倒叙的区别与联系。通过一定的阅读和朗诵和仿写训练,让学生掌握倒叙的表达顺序。第三种是插叙。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明白插叙的名称及用法,通过阅读让学生掌握插叙表达顺序,并在作文中采用插叙写作文。

二是写人记叙文。除了学会叙事性记叙文,还应该学会写人,因为人和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第一,让学生学会进行外貌描写。通过描绘人的外貌形态,来展示人物的年龄、职业、身份等。第二,让学生学会语言和动作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与行为动作描写,来反应人物的特点。第三,进行心理描写,让学生懂得如何将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来。此外,还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学会写读后感或观后感,只有这样读写结合,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强化指导,狠抓命题作文

一是做好从自由写话到命题作文的过渡。从低年级到中年级,如何让学生从写话顺利过渡到命题作文,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教师可以从最初的自由写话,逐步过渡到围绕主题写话 ,这样慢慢地过渡到命题作文上来。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这样的练习,逐步完成性从写话到命题作文的有效过渡。如教师讲一组词语打乱顺序后让学生进行用词写话练习。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必须用上所列举的词语。经过不断地训练,学生就能够明白在具体的题目要求下,应该怎样组织和选择要写的内容,明白表达顺序,从而为命题作文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是确定中心,围绕中心选好素材。例如,写一篇以“春游”为命题作文。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根据题目选好素材。三是根据文章中心和内容,确定好表达顺序及文章结构层次。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每段的大致内容等确定下来。以“春游”为例,一般可以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地点转换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可以指导学生先把每一段的段落大意有一句话简单的写出来。四是确定内容的主次,确保中心突出,详略得当。让学生根据提纲,将最难忘、最精彩、最能突出主题的段落作为重点段落,而将其他的段落作为略写段落。五是开头结尾,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将开头与结尾写入提纲,从而为写初稿打下坚实的基础。写初稿时应根据已定思路一气呵成,在写作时稍微调整思路,但是一般不宜做较大调整。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充分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从小学低年级的说话写话练习抓起,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广泛进行阅读,读写结合,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作文表达顺序,做好从写话到命题作文的过渡,指导学生学会列好作文提纲,准确地审题,围绕中心选择作文内容,并确定好详写和略写的段落。

参考文献:

[1]李晓红. 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7:200.

[2]章玮.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3:83-84.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篇4

论文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论文摘要: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本文提出了6点建议。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1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2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漫谈文艺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序”、“插叙”、“倒叙”去进行一题多练。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3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句、精彩片段等。

3.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3.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昕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柬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4及时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印象很深,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很容易接受,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或轮流交换互阅等。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用通顺的语句、清楚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记叙见闻、写景状物、说明事物、发表意见,此时,若再重新习作一次,就能上一个等级,这无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5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

丁有宽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培养和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中心,以培养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大面积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的。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训的一条途径。“自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几遍,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

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篇5

一、备课,要认真考虑分层目标教学法

备课,是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的起始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重点考虑做好两件事:

1.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对学生实行动态分层。从学生实际出发,界定层次及目标。A层:以打好学科基础,培养健全人格为目的; B层:B层对A层来说具有知识上的包含关系,即在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要提高层次;C层:在B层的基础上,更充分地释放学生的潜能,给学生提供相当数量的学习资料和相关信息,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理念,以及多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上课,要自觉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

上课,是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教师主要应做好: 适时明确分层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各个努力达标。每个学生虽然在相对保密的情况下,知道了自己目前所得的层次,但具体到每节课时,又常常不知如何找到自己的学习位置,因此,教师一般应在每节课的开头,向学生展示各个层次(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要将学生直接分为好、中、差层,而应称作为的教学目标,如《沁园春 雪》目标应达到: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②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由于每个学生学习目标明确,且难度不一样,避免了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发生。

三、练习设计与批改,应体现分层目标教学法

1.练习设计要因层制宜。练习,不在乎量,而在于质,切忌在教材所编习题中任点几题让学生一锅煮,而应在紧扣教材的同时,针对各层学生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情况,适当设计一些难易不

一、梯度不一的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如,对基础知识,要求全体学生特别是低层次的学生要做好;对反映教材重难点的典型习题,要求中、高层次特别是中层次的学生要做好;对反映教材较高要求的拓展性习题,重点要求学习成绩较好层次的学生去做好,当然也鼓励其他层次的学生量力而行去试一试。

2.批改作业要因人制宜。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一是不能只满足于打√、打×,或给个分,还要因人给予评语,同时还要客观、具体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相信他们会很快改正。二是不能只忙于作业的全批,关键要做好批改记录和认真发现问题。发现问题,主要是指教师应通过作业批改记录所收集的素材与资料,去发现各个层次或个别学生存在的一些带普遍性、典型性、趋向性的问题,为对症下药搞好作业讲评作好准备。

四、课外活动与辅导,也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

一要明确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外活动与辅导中的着力点。对语文成绩较好层次的学生来说,要尽可能通过课外活动,鼓励并促使其形成语文特长;对中、困层次尤其是较差层次的学生来说,主要应通过课外活动,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与爱好。

二要分层抓好课外活动与辅导。在较高要求的兴趣小组中,教师既要立足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引导学生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以促其尽快形成语文特长;在较低要求的兴趣小组中,教师应多给中、下层次的学生在心理素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常犯错误等方面实施面对面的辅导。通过帮助他们打牢基础和培养其非智力因素,以调动和保持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如何进行小班化语文阅读教学 篇6

高庄则中心小学 张玉平

小班化教育继承了传统教育模式依然保持着班级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说,小班化教育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而是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在不断自我完善过程中的一种改良后的特殊形式。其根本宗旨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小班化教育由于班级人数的减少,师生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密切,所有的学生都能均衡地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怀和辅导。而以往课堂上,教师在讲解阅读题时,由于班级人数过多,影响老师了解每个学生的水平,进而不能因材施教,导致某些学生的阅读水平得不到提高,而且会产生厌学的心理,而阅读课的效果将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小班化教学就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个性,建立一种使学生主体意识焕发和个性获得适度解放的教育环境,实现教育的个别化和个性化。小班化教学实现了“面向全体”的需要。在我校实施小班化教学后,我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小班学生的个性差异等方面,尝试了分层下教学策略的探索。这一策略在阅读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分层教学策略及阅读分层教学应用:

分层教学是在承认学生有差异的前提下,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都有所得,获得最佳发展的教学。可将语文程度相似的学生归为一类或一层,依据差异提出分层要求,然后采用“同步教,异步学”的方法分层施教,之后加强个 别辅导。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共同特点和基础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可在群体中增加个别化施教的因素。例如:对A类学生重在指导自学提高,对B类学生重在点拨释疑,C类学生重在拾遗补缺。这样一来,班级里各类学生都得到了发展。小班学生人数比较少,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学生的基础、心理、阅读爱好、特长、能力等,这样在教学的设计时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且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加强个别指导,与学生有更充分的交流。经过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因素,根据成绩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待优三个层次,即A、B、C三个组。这样分组后,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差别地进行阅读辅导,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程序,让所有学生都得到进步。在制定分层目标时,教师要注意语文能力较强的学生无须用过多时间学习属于目标分类模式中的知识和理解这两个水平的内容,待优生则要学习较高水平思维的技能。

如何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指导 篇7

首先, 大量读写, 学会积累。

很多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感到“没有东西写”“无话可说, 言之无物”。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只有正确地解决了材料问题, 才谈得到写作技术问题。”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生活如泉源, 文意犹如溪水, 泉源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竭。”可见, 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要指导学生学会积累作文材料。教学时, 我注意加强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 通过大量的读写训练, 帮助学生学会积累快速作文的材料。我要求学生每天都要看看报纸和电视新闻, 了解、关心时事;坚持每天写日记, 记下当天的重要事情和有关趣事, 以备以后写作文时运用;要求学生每周至少阅读三篇课外读物, 并要求学生分别用摘抄型、提纲型和感想型这三种方法做好读书笔记, 为快速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另外, 我还要求学生勤练笔, 每周进行一次小练笔训练, 加强写作方法的巩固和写作素材的积累。

其次, 注重横向与纵向的双向对比, 让中学生在对比中产生成就感。

以前的语文教师注重作文的横向对比, 忽视了中低层次的学生的心理感受, 受表扬的每次都是那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 要注重纵向对比评价, 重视个体的进步性, 要让学生跟自己以前的成绩相比较, 让中低层次的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让他们产生巨大的兴奋, 作出惊人的努力。同时也证实了他们为超越自己所作出的努力。

再次, 发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 加以评赞。

语文教师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 要通过认真发现, 发掘学生作文中的优点、美点、智慧或其他某些闪光点并加以肯定, 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一种有利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 帮助每个学生打开眼界看到自己, 使他们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发现学生身上的火花, 发掘作文中的积极因素, 哪怕只有一个句子写得有特色, 也值得特别指点出来加以肯定。教师对学生给予赞同和赞许, 既肯定了学生的长处, 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并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只要我们用“放大镜”来寻找孩子们作文中的优点, 给予他们良好的心理暗示, 相信他们的作文水平就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即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修改作文。

作文不光要引导学生会写文章, 更要会改文章。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不是教师的评语“评”出来的。“文不厌改”, 文章落成后, 可冷却一段时间后再来审视其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 对不理想的要进行调整和修改。文章的修改就是要努力消灭错别字以及错用的标点符号, 逐步做到语言准确、规范、简明、扼要、连贯、得体。

为了达到上面的要求, 教师首先要讲中外著名作家修改作文的故事, 让学生认识到自我修改作文的必要性。如王安石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改了十多次才定下来;鲁迅毫不可惜地将可有可无的字句删去;列夫·托尔斯泰为《生活的道路》所写的序言, 竞有105种稿本……名家写作尚需再三修改, 所以我们学生就更应该多加修改。

接下来给学生讲理论、举例子, 分析名家对自己作品深思熟虑、字斟句酌的修改, 以此说明作文修改的重要性以及作文修改的方法, 让学生懂得改什么, 为什么改, 怎么改。如利用教材中《谁是最可爱的人》, 作者最初用了20多个例子, 但最后只选用了最为生动的三个例子。事实告诉我们: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 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 也会是突出的。

如分析《藤野先生》与《鲁迅稿选集》中相应几段的语言:

初稿: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 望去却也像绯红的轻云, 但也缺不了“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定稿:……但花下也不缺了成群结队的人“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初稿:一将书放在讲台上, 便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定稿:一将书放在讲台上, 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 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上面的修改极大地增强了叙述性文学语言的鲜明性, 给人深刻而清晰的印象, “花下”与前面“樱花烂熳”合拍照应;“成群结队”道出了“清留学生”的醉生梦死;“用了缓慢而很能用顿挫的声调”栩栩如生地刻画出藤野先生的语态, 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些文字又与篇末的“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相照应。

在学生理解了作文批改的重要性、修改方法之后, 我就具体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的修改, 教会学生作文修改中首先要注意立意, 然后修改句子, 可有可无的话不能要, 最后看标点符号的应用是否准确。如一位学生在看望生病同学后, 写了一篇感人的文章, 但在天气和环境描写中不能表现文章的主题, 我给他讲后, 他把天气改成下着小雨, 好像带有一点寂寞和伤感, 环境也突出医院的安静, 写出后的文章突出了同学之间那纯真的感情。

如何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对策

写作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课,写作水平的提高也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引导学生融入生活,体会生活,用心感悟,珍惜师与生间的每一次的心灵触动,鼓励学生的每一次灵感捕捉,给予学生信心,他们的写作水平会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逐渐提高。

一、切实地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对于写作不敢兴趣的学生而言,他们并无法从作文的创作中获得相应的乐趣,同时他们对作文也存在一定的恐惧感。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切实地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作文的题目。如本地有水库和梯田,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题目: 我爱家乡水库、梯田间的精彩发现、梯田景色等。这样的作文题目,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容易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也能够从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教师要完善作文评价体系。当学生完成作文的写作,教师要认真地阅读和评改学生的作文,具体地分析学生作文的亮点。同时,语文教师还要提高自己的作文评价水平。一方面,教师要做到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作文的优点和缺点; 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多元化的评价话语来打动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具体分析中了解自身的特点和优点所在,从而让学生对作文产生一种亲切感。

二、引导学生正确利用好作文参考书

针对学生普遍抄袭作文参考书的现状,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直面这个现象,并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正确地利用好作文参考书。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直接指出学生所存在的这个问题,同时跟学生分析抄袭参考书的种种隐患。只有在这种循循诱导之下,学生才会感受到教师的用心良苦,同时用心倾听老师的分析,从中自主地认识到纯粹抄袭参考书的弊端。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使用作文参考书。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作文往往以记叙文为主。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引导班级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收集作文参考书的素材,然后在班级举办“作文参考书素材展”。一方面,学生能够在合作的氛围中拓展了素材的收集范围; 另一方面,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掌握利用参考书的方法。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能够改变直接抄袭参考书的习惯,还能够在“素材展”中获得更多的素材,收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三、广泛阅读,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第一,拓宽阅读面。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优秀作文选、科普读物等阅读材料,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从中学会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写作打好基础。

第二,摘抄整理。教师要让学生将课文中或在课外阅读时遇到的精彩片断、好词佳句、名人名言、成语故事及优秀文章等及时摘抄并进行分类整理,也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或感想,并能融会贯通,将其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三,专题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专题阅读是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籍或文章要与语文教材的单元阅读、单元作文相协调,以快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自由阅读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积累自己喜欢的写作素材,以便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作文水平。其次,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作文教学要联系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用生活中生动有趣的事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并让学生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写真实的事情,表达真实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应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体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令人感动的人和事。这样,学生写作文时素材就会很丰富,能够有感而发,写出真情实感。生活中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只要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就能积累丰富的寫作素材。学生要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事事留心,时时注意,要明确观察对象,细致深入地观察,还要带着情感去观察,在观察的同时还要勤于思考,多动笔把自己的见闻和感想写下来,这样才能有感而发,文思泉涌,提高作文水平。

四、多一些片段,多写日记,练习随笔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写日记。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而随笔,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这样不自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他们写的内容起初比较简单,渐渐地,观察视野不断扩大,就从身边的小事写开去,写社会、写人生。在随笔里,我看到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也有到了学生因创作热情而引出的观察兴趣。不仅有话可写,而且更真实,更贴近生活,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总而言之,初中作文教学遇到了一定的困境,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对作文教学给予更多的重视,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让学生养成勤于阅读, 并培养写作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贵在坚持,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 林桐山.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 考试周刊. 2015(40).

[2] 杜珍阳.谈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 初中生优秀作文. 2015(10).

[3] 黄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03).

[4] 王友花.活用教材,提高写作水平[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03).

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指导 篇9

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语言优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而语言的内化主要靠朗读,朗读不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便无从谈起。主要体现在:朗读训练没有找准“着眼点”、朗读情感未激发、缺乏必要的朗读技巧指导等问题。下面就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1.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首先要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确定训练的朗读目标。那么,教师要先备读,在字里行间阅读,在空白处阅读,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朗读指导就更加自如了。

2.把好文本的“脉”

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如果我们教师能把握好课文的情感基调,这样也就基本把握了感情朗读的“金钥匙”。朗读的时候应饱含深情、语速缓慢、语调低沉。文章是作者情感意志的表达,语文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把暗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只有做到文本细读,才能更好地把握情感,在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才能做到运筹帷幄。

3.选好训练的“点”

“读”是一项被引领的创造,教师要细读文本,寻求朗读的最佳路径,因文而异,因情而异,因人而异。细观名师课堂,他们的过人之处也体现在能根据文路找到独特的角度,并形成自己的教路,从课文中抽出相关语句进行整合式的朗读指导和品读训练。我们在朗读指导过程中也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

三、画龙点睛的效果。

4.技巧指导,锦上添花

所谓朗读技巧是指对各类文章的不同读法,主要是对重音、停顿、语速等的掌握、控制和运用。朗读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在学生未真切感悟文本情感之前,教师纯技巧的指导是徒劳的。

如何进行语文作文教学 篇10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学统一模式,打破固定格局,师少设一些限制,多给一些自由,使学生在尽可能多的时间内,尽可能大的空间内,在操作活动中发挥潜能,以情感体验为主,利用一定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内心感受,获得成功与满足,形成独特体验的发展空间,这就是体验式的课堂教学,下面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个人观点。

1.操作活动情境中体验

教师要善于营造操作活动中的学习情境。如:教学“小音乐家杨科”时,在优扬的乐曲声中,介绍故事大意,导入课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扬科为什么能把大自然中的声音当成音乐的,体验到大自然中的声音放在音乐中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又如:听示范课“丰碑”时,一开始,在凄厉的北风怒号中,在苍茫的雪山中艰难行进的红军画面中,师入情入境地道出了课文故事发生的背景,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情境中体验。

2.感受操作活动中的体验式教学

感受操作活动中的体验式教学。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时,先提出问题:学这课要上台表演,分两个层次:①忠实于原文,②加入自己的理解进行重新创作。学完后开始让学生表演,根据个人要求,选定所演角色,皇帝、大臣(两人)、骗子(两人)、骑士、小孩子、百姓、旁白。第一组上台的是忠实于原文表演,这主要考学生对教材的熟悉程度,演完后点评,并选出两名优秀演员,下一组依然是这样。第三、四组进行创造表演。最后在这四组中选出八名演员,不加旁白。学生在表演中加入台词、道具,还为课文加了精彩结尾——皇帝的新装成为时尚,骗子从宫廷走入民间,让生意大发。评析:本意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更牢固地记住。这种方法开始也只是觉得有趣,也有效,没有上升到理论,现在通过学习,才知道这也是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体验式教学。

——《中国教师》《中小学教育》杂志先发表、后付费!

专著、论著!可挂名主编、副主编!出书快,收费低!

代写代发核心、国家级、省级期刊,新闻出版总署备案,权威网站可查!!课题课件均可操作

咨询企鹅:1624575606

3.开展多种操作活动,让学生参与激励性评价中得到体验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最好的导师。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及时检查自学效果,并能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持久地保持下去,开展多种操作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励性评价。如:举办各种比赛评出优秀和进步奖,发给一朵小红花,收藏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里,期末比一比谁的红花多。这样使学生想读、爱读、会读。尤其讲故事时,发现学生的眼睛最清澈,注意力最集中。讲完故事后,引导学生:“小朋友,老师讲的故事好听吗?如果你想和老师讲的一样好听,那就要多看课外书呀,因老师的故事都是通过看课外书知道的。” 评析:这样能更好地调动看课外书的欲望。又如:①利用班队课进行讲故事比赛,培养复述能力,不管你讲得好还是不好,只要你敢讲就得分,一个故事100分,1号同学已经得1100分,目前看课外书成了他每天必须做的事情;②利用课余时间带领读优美的文章、动听的故事进行演讲比赛,调动爱读书的兴趣,及时作出评价:“真好,比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还棒。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啊!你真聪明,悟性真好,比上次读得棒极了。读得好,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评析: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同时也得到体验。

4.操作活动中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

新教材大部分课文情感是十分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如何发挥情感去激发、感染学生,这是教学艺术的更高层次,教师在操作活动中可以通过设计意境,制造气氛,表情范读,看图描述,配乐朗诵等多种艺术手段,以情动情,使语文教学达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如:教学“荷花”时,可创设情景,学生随着轻柔的音乐来到“荷花池”边。开展动手制作画面并展示,再加上生动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便跃然纸上。边听边想,仿佛自己已“飞”到美丽的田野,来到荷花池,眼前出现一池婷婷玉立的荷花,它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进而让学生身入其境的用手摸荷叶、荷花,去感受一下叶子的油滑,花瓣的细腻。随着语言文字的描绘,运用移情想象,学生把自己也想象成一朵洁白的荷花。音乐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沉浸在美丽的意境之中。评析:这样教学唤起了学生的情感活动,做到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伴相随,使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以和谐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奇”与“美丽”,得到了美的感染与熏陶,获得理解语言文字和塑造心灵相统一的效果。

5.操作活动中发挥语言魔力,丰富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中,关键要从语言入手。这里包括师生诵读时的语言,也包括文本中的语言。“因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①师要有良好语言基本功及范读能力,声调高低及表情变化,手势运用都要能巧妙地拨动学生心弦。如:范读“乡愁”宜用沉静、低缓的语调,哀婉的语气,把作者思念亲人,眷恋亲人祖国的感情表现出来。而诵读“安塞腰鼓”则要情绪高昂、亢奋,语速随着腰鼓的节奏而相应改变,充分感受腰鼓的气势。②阅读过程中情感体验也是一种审美体验。师应该传递文本阅读中的愉悦经验,让学生意会,学会欣赏。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营造了一种美丽、和谐、恬静的意境。喧声→莲动→舟行,以为作者是为热闹铺排,而恰恰相反,诗人妙笔生花,借动显静,着力表现幽静的情趣。“蝉噪林逾静”莲动并不与幽静相抵触,反而有摇曳生姿的动人神韵。通过对这些词语分析,学生很快就能感知以动写静的手法,及王维诗中有画的特征。词语是美的,画面也是清新、淡雅的,学生感性认识得以丰富。③设问铺垫,情绪激发。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体验,这就需要师巧问,以自己理解去激活学生经验,从而让学生读出自己情感体验。如:教学“故乡”时,“我”回到故乡,见到多年不见的童年伙伴,发现彼此地位悬殊,当年亲密无间的好伙伴,已经产生了隔膜。上课之前,可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童年里的伙伴,说说之间的趣事。再让大家说说文中的“我”小时候和闰土的关系怎么样?在文中这对伙伴由于驶向不同的生活轨道,长大了之后两人的关系有了怎样的变化?若干年后,同学们也会因为个人际遇及家庭的改变而产生生活上的差距,那时的友谊会发生改变吗……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自然由小说中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生活,完成一次文本与读者的情感交流。师在课堂中不是聒噪的鸟,而是充当启蒙者的角色。语言应该象学生在丛林里散步里所听到的远处的钟声,使情境变得生动,而不是破坏这种美感。《孔乙己》中孔乙己说“窃书不能算偷”, 孔乙己是在狡辩吗?师生进行动手操作,表演当时的动着,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告诉学生,不是狡辩,他是认真的,他不是那种巧言令色会说会道的人。你看他“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书籍是读书人的,孔乙己需要它们,他下意识里就觉得这些东西是属于自己。而孔乙己为什么偷丁举人的,大概是读书人在有权势的人面前心理不平衡的一种表现。通过师的一些个人观点,学生加深对这一悲剧人物的认识并得到体验。

6.操作活动中要善于对问题调控,寻求解决途径,得到体验 操作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体现,是教师观念和教学思想的一次新的转变,是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实施途径,掌握好此教学方法,能够使教学更能适应现代化的要求,有利于全面发展。所以师生在操作活动中对问题要善于调控按正常轨道前进。如:教学“詹天佑”时,学生对詹天佑开凿隧道,设计“人字行”铁路开展互动讨论,结果趋向与“詹天佑是一位很有智慧的工程师”这个层面上,师要善于调控和引导,把“很有智慧”与前面的杰出与爱国联系起来,对詹天佑有个完整的印象,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达到教学目标。注意:操作活动中不应急于找到结果,应观注过程,通过过程教给方法,有利于培养解决问题灵活性,针对不能探究出结果的问题,可留待以后解决,但师在说明见解时要实事求是,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寻求解决途径,得到体验。

上一篇:那一次我真开心作文初一下一篇:高级研修培训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