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重点专科建设总结

2024-07-15

医院重点专科建设总结(共7篇)

医院重点专科建设总结 篇1

为适应新形势下医院的发展要求,充分调动医院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我院近年大力推进重点专科建设,使医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现总结如下。科学规划,确保重点专科建设四个到位

1.1 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到位 按照湖北省卫生厅重点专科建设标准,结合医院实际,医院确立了“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重点专科建设指导思想,按照有条件、有能力、有市场的原则,抓住两个要素:把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使用作为重点专科建设的关键,把特色技术作为重点专科建设的基石。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择优汰劣、公平竞争的办法推进重点专科建设。科学规划:1997~2000年每年建立1~2个重点专科,2~3年建立一个省级重点专科,到2000年底建立8~10个市级重点专科,2~4个省级重点专科;2000~2003年实施“210规划”(2个省级、10个市级);2002~2007年实施“420规划”(4个省级、20个市级)。

1.2 强化领导,组织机构到位 医院成立了重点专科建设指导委员会,院长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下设创建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内),在重点专科建设指导委员会下设协调服务领导小组,医务科、科教科、人事科、修建科、宣传科、教办、设备科、财务科、病案科、质控办、统计室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各临床科主任任创建领导小组组长,副主任和护士长任成员,各科室确定一名资料员,对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全院形成了重点专科建设三级网络管理。

1.3 增加投入,保障措施到位 实行四优先:经费优先投入,科研优先立项,设备优先购置,人员优先进修。医院每年提取业务收入的1.5%,作为重点专科建设的专项基金,并按省级6万元、市级2万元、院级1万元的标准进行扶持。从2001年起还增加了创建重点专科的外出学术活动指标,同时对创建重点专科的科室提高效益分成比例,省级增加5个百分点,市级增加2个百分点,院级增加1个百分点。医院每年均组织重点专科建设的专项检查,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处罚,这些政策和措施充分调动了业务科室争创重点专科的积极性。

1.4 扩大影响,宣传工作到位 利用电视、电台广播、报刊杂志、宣传专栏、标语等向社会广泛宣传医院重点专科,让更多的领导和群众了解,使社会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关心和支持。同时,还利用医院的各种会议、文件、简报、黑板报向全院职工广泛宣传,创建重点专科的目的、意义、任务及方法。使全院职工特别是重点专科职工积极的、自觉的投身创建工作中来。精心组织,确保重点专科建设顺利推进

2.1 以人为本,构筑人才建设平台 医院是知识密集型高风险行业,人才是医疗事业发展的源泉。特别是象我院这样建院时间较短,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进而在十堰医疗市场站稳脚跟,并有一席之地,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重点专科建设的首位,以此为基础,构筑人才建设的平台。

2.1.1 筑巢引凤,吸引人才 对研究生到医院工作的,医院首先分配一套住房,硕士、博士分别给4万元、10万元的安家费;课题启动资金,硕士、博士分别为3万元、5万元。近几年来,一批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相继加盟医院。王家宁博士受聘医院后,医院为其成立了临床医学研究所,配备了300多万元的先进设备,为其施展才华搭建平台。临床医学研究所与生殖医学研究所强强联合后,在基因搭桥、转基因研究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为干细胞研究奠定了基础。

2.1.2 提高待遇,留住人才 改善知识分子住宿条件,使460名各类专业人才喜迁新居,为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提供了比较优越的生活环境。同时,对学科带头人实行月固定津贴制,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医院,一展所长。

2.1.3 建章立制,培养人才 通过举办院内业务培训班、学术讲座和在职学习、脱产学习、进修深造、委培研究等途径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出台了《外出进修学习管理办法》、《委培研究生管理办法》、《人才建设135工程》、《关于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有关待遇的规定》、《关于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研究生待遇的规定》等一系列激励政策和措施,全院职工学习氛围浓厚,人才队伍迅速扩大,人才质量明显提高,人才结构更趋合理。涌现了一批学科带头人。目前,我院拥有高级职称的专业人才110多人,中级职称360多人,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50多名,形成了专业门类齐全,结构合理,阵容强大的人才队伍。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先后有美国犹他州大学约瑟夫教授、意大利BOSCO医院的卡罗博士、武汉大学医学院袁先厚教授等10余名国内外专家应聘医院担任学科顾问,一批享誉国内外知名专家受聘我院,为医院发展积蓄了强大 的智力资源。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2.2 突出双新,形成特色优势 医院以开展双新来推动重点专科建设,制定了双新奖惩办法,每年对获得双新的科室和个人进行重奖,调动其积极性。通过多年的努力,全院重点专科建设呈现出可喜局面,46个专业80%以上科室达到了市级重点专科标准,还有相当一部分专业达到了省级重点专科标准。重点专科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医疗业务整体水平提高,带动了全院医疗业务的向前发展,形成了人民医院特色的医疗优势:生殖医学研究中心一枝独秀,成为全省仅有的两家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评审候审单位之一,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创建全省重点实验室;骨科在全市成功地开展了首例DICK手术治疗腰段脊柱骨折、脊柱侧弯矫形、引进胶原酶溶核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等手术,使越来越多的患者重新站立起来,每年主持400多例高难手术,无1例出现并发症;消化内科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卓有建树,使该科成为享誉周边地区的特色专科;神经外科率先在本地区开展了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还成功开展了脑干肿瘤、斜坡肿瘤、松果体区肿瘤、动脉瘤夹闭等高难手术,其中,他们为出生仅56天的婴儿施行的颅内肿瘤显微全切除术,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年龄段的空白;神经内科在急性脑血管病治疗方面开展了神经介入超早期动脉溶栓,静脉溶栓,在巨大脑出血治疗上成功开展了急诊CT定位下微创穿刺碎血抽吸术;口腔科在口腔正畸、口腔修复、牙周粘膜病、口腔颌面外科等方面均有明显实力;心血管内科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方面成功地开展了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和PTCA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支架成形术;中医科名医汇集,有两名专家被评为十堰市十大名中医,开展的中医肝胆病、脑血管病、糖尿病、妇科病处于领先地位,年门诊量高达3万多人次,享誉车城;传染科在肝病治疗上疗效独特,采用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吸纳了四面八方的病源;泌尿外科开展的前列腺电切气化,超声科开展的微波治疗肝癌,病人不开刀就得到治疗,领先国内水平;急诊科承担着十堰市急救中心的重任,拥有强力的院前、院内急救队伍,建立起了现代化的120调度指挥中心,并开展空中急救服务,使120形象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2.3 科技兴院,医疗科教齐头并进 根据自身起点低、起步晚、基础差的特点,确定了以科技进步带动医疗业务发展的战略,把科技工作纳入了医院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了《医院科研计划管理办法》、《医院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十堰市人民医院科技创新的决定》,明确科研的申报程序,确定课题主持人的职责任务,重奖有功人员,仅2001年,就兑现科研成果、论文及双新奖励资金10多万元。到目前为止,医院荣获市政府科技进步奖18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0项;每年在各种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在400篇以上。生殖医学中心张昌军教授已有3项科研成果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由神经外科主任戢翰升教授主持的《亚低温脑保护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课题,荣获省卫生厅、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余锋教授的《超声引导下微波与低渗热凝剂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为加强国际医学交流,先后与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医疗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共签订国际医学合作交流意向20多项,使我院的医疗技术不断与国际接轨。与中国医学基金会联合建立了中国医学基金会中西部培训基地,成功举办了多期新技术培训班,得到了中国医学基金会领导的充分肯定,为祖国的西部开发培养了急需的医学人才,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北中医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建有10个硕士带教点,导师17人,已毕业及正在带教的硕士生共计22人,2002年郧阳医学院医疗三系的成立及附属医院的获批准,标志着我院理论及临床教学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医院重点专科建设总结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四川省成都市郊县 (除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成华区、武侯区、高新区6个主城区外) 22家县级公立综合医院, 包括5家三级乙等医院, 11家二级甲等医院, 6家二级乙等医院。

1.2 方法

课题组于2013年8~12月采用下列方法对四川省成都市郊县22家县级公立综合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情况进行研究。 (1) 文献分析:广泛收集国家及各地方有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管理和评估标准的文献, 为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管理和考核评审提供依据。 (2) 问卷调查:采用自制调查问卷, 对四川省成都市郊县22家县级公立综合医院的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情况进行普查。 (3) 定性访谈:根据拟定的访谈提纲随机对四川省成都市郊县医院院长、副院长、职能科长、临床重点专科所在科室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进行访谈, 收集其对县级医院开展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建议。 (4) 焦点小组讨论:召集课题组成员举行讨论会, 对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焦点问题进行头脑风暴, 收集课题组成员的意见。 (5) 统计分析:采用双核对录入方式进行数据录入, 使用SPSS 17.0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课题组发放调查表22份, 回收调查表22份, 回收率为100%;有效调查表22份, 有效率为100%。

2.1 临床重点专科的总体情况

22家县级公立综合医院中有14家医院 (占医院总数的63.64%) 共建设了69个临床重点专科 (含省、市、县、院4级) 。开展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各级医院为5家三级乙等医院 (占三级乙等医院总数的100.00%) , 8家二级甲等医院 (占二级甲等医院总数的72.73%) , 1家二级乙等医院 (占二级乙等医院总数的16.67%) 。成都市郊县医院的69个临床重点专科在各级医院的数量分布情况见表1。

2.2 临床重点专科的专业分布

临床重点专科数量排名前5位的专业分别是骨科、普外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见表2。统计访谈结果, 成都市郊县医院将骨科、普外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二级专业独立设置为一个临床科室的比例分别是68.18%、54.55%、45.45%、40.91%、31.82%;成都市郊县医院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肾病学二级专业独立设置为一个临床科室的比例分别是17.20%、13.16%、10.59%、4.88%、6.36%。

2.3 临床重点专科的分级情况

成都市郊县医院的临床重点专科分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和院级临床重点专科4级, 目前暂无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成都市郊县医院的69个临床重点专科分级情况见表3。

2.3.1 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四川省的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根据评审得分高低又分为甲、乙两个层次, 成都市郊县医院的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所在医院、专业、层次、资助经费、批准立项时间见表4。

2.3.2 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成都市郊县医院的4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所在医院、专业、资助经费、批准立项时间见表5。

2.3.3 县级临床重点专科

成都市郊县医院的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共29个, 分布在11个县 (区) 的11家医院。访谈发现, 14个县 (区) 中, 只有1个县制定了临床重点专科发展规划, 有10个县提出要开展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有3个县至今未提出要开展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而且各县 (区) 卫生局对县级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管理和考核评审也不相同。11个开展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县 (区) 中, 仅有郫县卫生局制定了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管理办法和评估指标体系, 并对郫县的临床重点专科定期进行考核评估, 达到验收标准的予以发文公布和授牌。新都区卫生局用成都市医学重点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来遴选新都区的临床重点专科, 评估总分要求比市级重点专科低。金堂县卫生局用四川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估体系来评审金堂县的临床重点专科, 达标分数由申报医院自行确定, 申报县级临床重点专科的医院将评选出的临床重点专科报给金堂县卫生局备案即可。其他8个县 (区) 卫生局既没有制定县级临床重点专科的管理办法和评估标准, 也没有按照一定的评估标准进行考核评估, 仅仅由申报医院向县卫生局申请, 县卫生局下发文件批准或予以备案, 即成为县级临床重点专科。

2.3.4 院级临床重点专科

成都市郊县医院的院级临床重点专科共31个, 分布在11个县 (区) 的12家医院。访谈发现, 院级临床重点专科的产生方式有3种, 44.12%的由院方直接指定, 38.24%的运用省级或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评估标准来遴选, 17.64%的由临床科室主动提出申请。院级临床重点专科的认定形式, 49.25%由医院下发文件, 26.31%由医院行文公布并授予牌匾, 17.84%由医院办公会讨论同意, 6.6%仅在医院宣传资料或科室简介栏中予以说明。

3 讨论

3.1 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起步晚, 数量少

成都市郊县22家县级公立综合医院中, 有6家医院 (占医院总数的27.27%) 共建设了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9个 (占临床重点专科总数的13.05%) , 其中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5个 (占临床重点专科总数的7.25%) 、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4个 (占临床重点专科总数的5.8%) 。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最早被批准立项是在2010年, 至2013年底仅有1个建设项目进行了验收评审;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最早被批准立项是在2012年, 均未到验收评审时间。这些都说明了成都市郊县医院开始建设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的时间比较晚, 起步比较迟, 而且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的数量明显偏少, 这种现状使得临床重点专科不能起到应有的能力辐射和技术带动作用。

3.2 一个临床科室由多个专业组成的模式不利于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一个专业单独设置为一个临床科室成为临床重点专科的比例较高。因为这样的临床科室管理规范, 人才梯队建设合理, 医疗技术水平较高, 在本区域内有较好的病员基础和社会美誉度。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目前成都市绝大多数郊县医院高层次技术人才少、医疗技术水平低、医疗服务能力弱、临床科室设置模式存在问题[3,4,5,6], 一个临床科室由2~3个专业组成的现象非常普遍。虽然各个专业都有自己的医生队伍, 但是护理单元却共用一个, 病区的所有病床也未按专业分开管理, 整个病区的查房、值班及很多业务活动都在一起进行。访谈结果也证实, 一个临床科室由多个专业组成的模式严重影响了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和发展。

3.3 缺乏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和院级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管理经验

由于历史原因, 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和院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没有成功的模式可借鉴, 因此, 县级医院的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是在摸索中进行[7]。根据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得知, 成都市绝大多数的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医院都没有制定临床重点专科发展规划、管理制度以及评估标准, 临床重点专科的遴选方式、申报程序、定期考核、验收评审等都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 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和院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经验缺乏、管理比较混乱[8]。这不仅说明了成都市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医院对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重视不够, 而且也影响了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的发展速度和建设数量。

3.4 建议

3.4.1 提高对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认识, 加强领导和投入

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是医院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内容, 直接决定着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既是医院建设中的一项根本性任务, 也是一项带动全院的基础性工作[9]。成都市郊县医院要加强对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领导, 成立专门管理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机构, 指定专人负责协调解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10]。完善经费保障制度, 按照医院业务收入的0.6%~3%划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经费, 做到专款专用[11], 并对建设中的临床重点专科给予政策倾斜, 积极改善基础条件, 购置先进医疗设备,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增强专科综合实力[12]。

3.4.2 改变临床科室的专业设置模式, 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奠定基础

根据成都市郊县医院实际情况, 可以考虑先将基础较好、人员齐备、技术较高、病员较多的专业分离出来, 单独设置为一个临床科室, 为建设临床重点专科打好基础。其他基础较差、人才缺乏、病员较少的多个弱小专业可暂时组合成综合内科或综合外科, 除了共用一个护理单元外, 各个专业分开管床、查房、排班、值班和开展各项业务活动, 以利于各个专业的发展。待条件成熟后, 才将成熟的专业分离出来独立成为一个临床科室, 逐步过渡到每个临床科室只有一个专业。这样既规范了医院的内部管理, 科学设置了临床科室, 又有利于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

3.4.3制订适合县级医院的临床重点专科评估标准, 规范临床重点专科的管理

医院重点专科建设总结 篇3

【关键词】中医重点专科;SWOT分析;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R19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00-01

1 基本情况

2011年该院外科(中西医结合)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同年,瘰疬诊疗方案入选为国家“十一五”主攻病种首批在临床验证。淋巴结结核(中医称之为瘰疬病)是肺外结核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好发于颈部。因其肿块累累如贯珠状,中医称之为“瘰疬”。目前重点专科拥有副高以上专家5名,床位70张,年门诊量达1.3万以上,出院病人1000余人。

方法: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提出来的,它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1]。

SWOT分析是把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机会,风险,优势,劣势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寻找制定适合本组织实际情况的经营战略和策略的方法[2]。通过对医院领导的访淡,医院职工的问卷调查,用SWOT分析法对现阶段医院中医重点专科发展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2 医院中医重点专科的SWOT分析

2.1 中医重点专科发展优势分析

2.1.1 技术特色显著,疗效确切

医院中医重点专科——外科(中西医结合类型)主要治疗肺外结核,急慢性淋巴结炎、坏死性淋巴结炎,特色拔管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特色换药治疗各种难治性窦道、瘘管。是全国公立医院中唯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瘰疬(淋巴结核)等中医外科疑难疾病为特色优势的专科。

2.1.2 医院重视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发展

医院“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加强中医重点专科(专病)的建设,完成国家级重点专科?——外科(中西医结合类型)的建设与验收,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肺外结核病”重点病种的临床验证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肺外结核病的医教研水平,打造全国的肺外结核病诊疗中心,使其学术水平保持在全国领先地位。

2.1.3 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医院全面推行IS0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针对医院的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运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路和方法进行系统管理。中医重点专科也同步纳入质量体系管理。

2.2 中医重点专科发展机会分析

2.2.1国家对中医重点专科越来越重视,经费投入增加

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在规划、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大对中医药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从2005年的41.4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09.7亿元,增长了165%。

2.2.2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

到2012年,江苏省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醫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台作医疗保险参保率将达到90%以上,被压抑的医疗需求将得到释放。

2.3 中医重点专科发展劣势分析

2.3.1 发病率较低,病种相对单一 肺外结核患者常常由于被忽视而造成病情的延误,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病人一般散发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农村或偏远地区。中西医结合外科治疗病种一般局限于肺外结核(主要是淋巴结核)。

2.3.2人才梯队建设缓慢 全国治疗该疾病医师很少,很难通过人才引进达到充实人才队伍建设的目的,再者全国医学院校中并不培养该专业人才,自身培养人才周期长,见效慢。

2.3.3医院等级不高,限制了专科发展 该院1987年被评为二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二十多年来,医院的发展速度相比市属其他医院落后太多。

2.4 中医重点专科发展威胁分析

2.4.1 医疗市场竞争激烈 南京市胸科医院作为"南京市结核病研究所",接触的结核患者来源更广,2010年开设肺外结核科,直接参与竞争。地铁的开通在方面患者进城的同时,带走了很大的病源去市中心的三甲综合医院就诊。

2.4.2 医疗市场增长放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国家对结核病防治投入的增长,肺外结核病的发病率成下降趋势。

3 医院重点专科发展的战略选择

3.1 SO战略即依靠内部优势去抓住外部机会的战略

医院可以凭借中医重点专科的技术壁垒,城市东扩工程的加快以及医疗保障覆盖面的扩大的有利时机。同时,改善、扩大重点专科就诊环境,优化就诊流程,拓展重点专科品牌形象。

3.2 WO战略即利用外部机会来改进和克服内部劣势的战略

医院应抓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级医院评审机会,提高医院等级,创建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对重点专科引进培养专科人才实施政策倾斜,开拓新的病种。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网站等各种形式宣传医院中医重点专科及其疗效。

3.3 ST战略即依靠自身优势,去规避或减轻外部威胁的打击

在全省建立学术网络,打造全省的肺外结核病诊疗中心,扩大医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另一方面要加强重点专科医疗服务质量,利用自身的技术特色,规避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用技术和服务赢得患者的口碑。

3.4 WT战略即需要直接克服内部劣势和规避外部威胁的战略

制定定期的内部学习培训制度以及中医“师带徒”制度,加快培养专科人才。与医学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科研工作,拓展专科病种。通过加强重点专科特色技术创建医院品牌。

4 结论

通过对医院中医重点专科发展的SWOT分析,选择集中化战略,在宏观方面,提升医院等级,加强医院中医内涵建设,改善住院环境;在重点专科建设微观上要加快人才梯队建设,培育科研能力,拓展重点专科的服务范围,在医学领域拓展知名度。

参考文献:

[1] 潘传德.医疗服务领域运用分析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7):489-491.

[2] 李红兵.我国医院战略管理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7,(34):77-78.

医院重点专科建设规划 篇4

为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提高我院业务水平,通过进一步完善和强化重点专科和专病建设,带动全院的技术发展与进步,以高技术、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赢得病人,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规划的重点专科

根据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流行病学情况和我院的医疗资源情况,规划五个临床学科为重点专科。内科系统重点专科为:心内科、肿瘤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外科系统重点专科为普外科。

二、技术项目及科研能力要求

重点学科将形成技术精湛,服务优良,设备完善,以诊治疑难病为重点,具有相当规模的标志性管理现代医学专科。具备较强的解决本学科疑难、复杂、危重病症能力;具有对本学科关键技术、方法消化吸收和创新的能力;具有研究开发通用医学适宜技术的能力,并能加以优化和推广应用;具有较强的开展国内外技术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科室建设在至少在市、县内处于领先水平。

三、基础设施和基本设备规划

在投入方面,以在充分挖掘现有设施和设备潜力的基础上,根据技术发展的需要逐步添置新的设备为原则。在使用方面,以资源共享为主,以专科使用为辅。

1、加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就医环境。

继续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各科室布局更合理,广大患者感受到舒适的就医环境。

2、购置必要的高精尖诊疗设备,优化诊疗条件。

医院的发展,必须要有必要的、符合医院发展的各项仪器设备与技术的支撑。在未来几年,随着重点专科建设,医院会根据自身发展陆续添置其他的高精尖治疗设备,不断提高诊疗条件。

四、人才培养

加强重点专科人才培养是重点专科建设的基础,对重点专科的人才培养将给予倾斜政策。

1、通过每年引进素质好的本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或调入确有专长的实用型人才不断充实我院的人才队伍。

2、邀请院内专家学者到院进行学术讲座、手术指导、科研项目指导等,尽快提升我院年轻队伍的技术业务水平。

3、制定政策及奖惩机制鼓励职工自学岗位成才。

4、注重业务学习,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定期开展技术操作考核、比赛等形式,逐步提高医务人员的理论与实际水平。通过不断努力,逐步形成专业作风严谨、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稳定的技术人才队伍。

六、经济支持政策

对于重点学科将给予经济上的倾斜政策,以促进其发展。对重点专科新购置的与开展技术项目、等级医院所要求的技术项目相配套的、社会效益好但成本回收期较长的,同时具有标志性的设备,在完成规定的重

点专科技术项目要求时可适当延长折旧期限。

七、管理与考核

根据重点学科要达到的建设目标和要求对实施目标进行管理和定期考核。各重点临床科主任负责重点学科的日常管理。科室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发展规划和计划,并付诸实施。

医院重点专科建设总结 篇5

临床重点专科是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综合反映,也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十二五”期间,**县人民医院坚持以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规范科室管理,加强人才培养,实现了人才与学科齐头并进,诊疗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2013,检验科被评为**市市级重点专科,实现重点专科零突破;2014年耳鼻咽喉科、康复科被评为市级重点专科,耳鼻咽喉还被评为省级重点专科;2015年,神经内科、骨科、儿科、内分泌科、临床药学被评为市级重点专科,内分泌科、临床药学还同时被评为省级重点专科;医院还被评为“全省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创建示范单位”。五年来,医院创市级重点专科8个,省级重点专科3个。实现了“两年打基础,三年大变样”的重点专科发展目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找准定位,顶层设计,以破茧重生的心态规划重点专科建设

一是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到位。“十二五”前期,我们也曾遴选过几个基础相对较好的科室参加**市临床重点专科评审,但都无果而终。医院班子成员经过长时间的反思和讨论,认识到学科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必需以“卧薪尝胆,破茧重生”的心态,长远规划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医院按照

**市重点专科建设标准,结合医院实际,确立了“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重点专科建设指导思想。按照有条件、有能力、有市场的原则,抓住两个要素:把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使用作为重点专科建设的关键,把特色技术作为重点专科建设的基石。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择优汰劣、公平竞争的办法推进重点专科建设。出台了《**县人民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管理办法》,确立了“十二五”期间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目标:以评促建,以建促创,两年打基础,三年大变样,五年内创建1—2个省级重点专科,4—6个市级重点专科。

二是强化领导,创建机制到位。医院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重点专科建设领导小组,实行项目包保责任制,各分管领导担任本领域创建牵头人,下设创建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院感办、院办公室、财务科、设备科、统计室负责人为创建小组成员,各科室成立重点专科攻关小组,建立起“院-科-组”三级创建管理体系。医务科制定重点专科建设路线图,将创建任务分解到分管领导、职能科室、临床科室,并签订建设目标责任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三是增加投入,保障措施到位。落实重点专科建设优惠政策,实行四优先:经费优先投入,科研优先立项,设备优先购置,人员优先进修。医院每年提取业务收入的一定比

例,作为重点专科建设的专项基金,对申报并通过市级重点专科评审的临床科室负责人、项目牵头人、科室医护人员按参与专科创建的程度及所做的贡献分别给予2000-6000元奖励。这些政策和措施充分调动了业务科室争创重点专科的积极性。

二、务实重干,突出特色,以坚强有力的举措推进重点专科建设

第一,以人为本,构筑人才建设平台。人才是医疗事业发展的源泉。医院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重点专科建设首位,并以此推动重点专科建设的步伐。为此我们出台了《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研究生待遇管理规定》,提高了新进人员工资待遇标准,对引进的研究生给予特殊补贴。医院制定了绩效分配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重点专科建设科室倾斜等政策,学科带头人绩效工资分配系数上浮20-40%;对科室建设名列全院前列的科室负责人或成绩突出的人员,给予考察、参观、学习的机会,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心系医院,一展所长。开展了“星级”服务评选活动,通过职工推选、患者投票、科内考核的方式每月举行一次“优质护理明星”评选,每季举行一次“优秀年青医师”评选,评上者除张榜公示外,每月还给予特殊奖励,促使了一大批年青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结出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医院在职

职工68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33人。现有高级职称人员31人,中级职称人员232人,培养本院在职研究生6人,引进研究生6人,基本形成了专业门类齐全、人才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第二,多措并举,建立人才成长机制。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教,院内培训,院外深造”等多种方式,建立起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出台了《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培训和学术交流管理规定》,实施“双二十”人才培养工程,即每年选送20名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选送20名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轮训,进修期间仍然享受科室绩效。医院分别加入**市中心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医联体,在医院管理、人才培养、技术协助诸方面开展战略合作,定期邀请上级专家来院坐诊和查房。通过承办市级学术年会的方式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加院外学术交流,找准定位,凝练学科及专业发展方向。在院内,落实《轮转医生、护士考核方案以及代教老师管理制度》,制定培训计划,分月度、季度、对轮转医师、护士进行考核。5年来,医院共选送152名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372人次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交流;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13篇。承办了耳鼻咽喉、肝病、神经内科等市级学术年会暨省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3次,协办了**市第二届隆中院长论坛,学科带头人在全市学术团体中担任重要职位达10

多人次。全院职工学习氛围浓厚,人才队伍迅速扩大,人才质量明显提高,人才结构更趋合理。

第三,突出“双新”,形成特色技术优势。医院以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来推动重点专科建设,制定了双新奖励办法,除每年对获得双新的科室和个人进行重奖外,今年还对近5年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进行回顾评审奖励。5 年来累计开展新业务新技术65项,医院兑现科研成果、论文及双新奖励达20万元。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临时和永久起博器植入术等一大批新业务、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而且部分新业务、新技术的科技含量还处于同级医院先进水平。其中泌外科开展的《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清石术》、五官科开展的《低温等离子在耳鼻咽喉的应用》、内二科开展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普外科开展的《腹腔镜及胆道镜联合的应用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骨科开展的《胫骨平台复杂性骨折三柱固定》5项技术通过**县科技局立项,列为**县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从经费上给予扶持。通过重点专科建设,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医疗优势。

第四,对照标准,精心组织专科评审。我们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内涵”的重点专科建设指导思想,采用重点突破,有的放矢的策略鼓励各科室积极参与市级、省级专科评审,让大家接受专科建设的洗礼。在本周期重点专科评审中,首先由科室向医院重点专科建设领导

小组提交申报材料,陈述创建策略、工作措施,并与兄弟医院进行比较,认真分析自身强项及短板,由院方遴选具备实力的科室进行角逐。其次是制定周密科学的迎接评审工作方案,并严格对照重点专科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落实推进。医务科、护理部、信息科等职能部门整体联动,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尤其是发挥互联网+作用,信息统计部门作好病案首页的分析和检索。总之,我们举全院之力助推专科创建。其三是精心准备现场答辩。专科评审最后验收工作以现场集中答辩的形式进行。医院多次组织专科建设协调会,对汇报材料、PPT展示提出意见和建议,申报科室积极整改,充分做好迎检准备。由于专科建设成就显著,资料准备充分,汇报答辩流畅,获得了答辩专家的一致肯定。2015年我院神经内科、骨科、儿科、内分泌科、临床药学被评为市级重点专科,内分泌科、临床药学还同时被评为省级重点专科,取得了本轮专科评审最好成绩,对推动医院学科整体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具有深远意义。

三、总结成绩,竞进提质,以跨越赶超的精神加速重点专科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院的专科建设在医院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专科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十三五”时期,所有医院原来所获的重点专科将重新进行评审。这是压力,也是动力。刚刚闭幕的县医院六

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了《**县人民医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对下一轮专科建设提出了明确目标与要求。

一是优化学科发展战略。按照“突出重点,竞进提质,发展特色,带动一般”的思路,对于拥有一定优势和且已被评为重点专科的科室,采取“重点支持、创建品牌”的策略;对于基础条件好、有发展潜力,同时又有较大市场发展空间的专业,采取“加大投入、促进发展”的策略;对于基础薄弱,短期内难于形成特色的专业,采取“适度扶持,逐步成熟”的策略。到“十三五”末,力争拥有3-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0-15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

二是创新学科建设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实施方案》,推行科主任任期学科建设目标责任制和重点专科建设包保责任制,把重点专科建设目标和任务按照院领导成员、职能科室、创建科室三个层次进行分解,签订包保目标责任书,创建周期内一年一考评,考评结果与包保专班人员利益挂钩。

医院重点专科建设总结 篇6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医”战略,促进医学科技进步,加快医学人才培养,提高我院医疗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建设一批达到省内先进、州内领先的医学重点专科,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专科定位

医学重点专科是已形成技术精湛,服务优良,设备完善,管理规范,具有相当规模的现代化医学专科。具备较强的解决本学科疑难、复杂和危重病症能力;具有对本学科关键技术和方法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的能力;具有研究开发医学适宜技术的能力,并能加以优化和推广应用;具有较强的开展省内外技术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建设目标

通过开展医学重点专科建设。努力形成医疗、科研、教学、管理密切结合并相互促进的学科建设良性运行机制。使我院医学科技的整体实力达到州内同级医院的先进水平,带动全院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申报条件

医学重点专科的申报对象是我院各二级学科。医学重点专科研究领域和技术攻关方向应是我州疾病防治的普遍性问题或难点问题,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能站在州医学科技的制高点,并符合以下条件:

1、床位及基础设施。有足够的工作用房,科室20床位以上,配备专业发展必备的专用仪器设备,配套设施完善。

2、临床技术水平。具有较强的解决疑难、复杂、危重病能力,某些病种具有全省、全州首创或先进的诊治技术,能解决严重影响人群健康的诊治问题,本学科临床收治的病例数、治疗效果处于州内同级医院领先水平;该学科无丙级病历;技术能力建设能整体跟进,全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达到重点突破,培育自身品牌,增强知名度,提高竞争力。根据专科建设方向,选准重点诊疗病种及优化方案;加强省内外技术合作和交流,引进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研究开发临床适宜技术。

3、医学科研优势。拟在三年内主持1项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学科群体三年内至少有1篇论文在核心杂志上发表。学科群体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对本学科关键技术、方法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具有研究开发通用医学适宜技术的能力,并能加以优化和推广应用;具有较强的开展省内外技术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相关学科(或辅助学科)对该学科具有较强的技术支撑。

4、学术队伍建设。学科带头人应具备副高级职称以上在全州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周期内担任省级医学专科学会的委员或州级医学专科以上学会的常委;并有1-2名以上从事本专业不少于5年的主治医师,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住院医师,高、中、初三级医护人员数量比例合理,形成一支年龄、学历和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学科队伍。

5、强化质量管理。实行单病种质量管理,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有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与费用控制措施。近2年来,该学科没有发生医疗事故,医疗争议(医疗纠纷)每年应控制在一次以内。

6、积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专科建设周期内安排专业技术骨干外出进修、交流学习,有引进高级技术人才计划的保障措施。

7、科学管理规范。注重内涵建设和科学管理,各项制度规范、健全,管理效益显著。有完整的危重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和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床位周转率、疾病治愈率及各项医疗质量评估指标在本院及州内同级医院中名列前茅。

8、支撑和保障措施。医院将按照学科结构调整的原则,保证重点专科有足够的规模发展空间,以及足够的相关条件支持。提供开展该学科研究的专项经费,并制定有该学科五年发展规划和阶段性目标,规划和目标,并有经院务会通过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四、申请与评审

(一)各科室根据条件提出申请,并在规定时间内将《普安县人民医院医学重点专科建设申请书》及相关材料报送医务科,报送时间由医务科通知。

(二)医院院务会及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对符合条件的申报材料按有关标准进行审核评议,医院根据医院院务会及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评审意见,并兼顾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原则,正式确定重点专科,并予以公布。

五、实施与管理

(一)医院重点专科的建设经费医院将给予全力支持。

(二)医务科根据医院重点专科的建设目标和要求实施目标管理和定期考核,并在每年12月31日之前向院务会提交专科建设阶段性进展的书面材料,详细报告计划目标完成情况、配套措施落实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实行动态管理,三年为一周期。建设周期结束后将由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进行验收评估并重新认定,优留劣汰。

(四)医院重点专科建设是我院科教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医院将在各重点专科申报科研项目和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等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

奖惩:

1、科主任或学科带头人可根据学科业务需要,经院长办公会批准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

2、科主任或学科带头人可掌握一定的科研活动经费

3、重点专科劳务费增加 2-4 个百分点,同时科主任或学科带头人劳务费增加10-20个百分点。

4、一周期后由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组织验收评估,对专科业务开展较好的一次性奖励科室 1-2万元,奖励学科带头人或科主任5000-10000元。

论专科医院的信息化建设 篇7

一、专科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新世纪到来之后, 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同时也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 人们的医疗服务观念不再是单纯的“有病求医”, 各种专科的医疗康复、健康咨询以及家庭保健服务需求不断增长, 为专科医院开拓出了更多的市场空间, 同时也为专科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1.提高了诊断医疗服务的质量。医院信息化建设适应了人们医疗消费需求呈现出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便于全面收集就诊患者的身体综合健康信息和本次就诊的临床医疗信息, 提高专科医生对其病情诊断的命中率和用药治疗处置的准确率。

2.提高了诊断医护工作的效率。专科医院往往人满为患, 挂号、收费、取药时间长, 医生看病时间短的“三长一短”为就诊患者长期诟病。医院信息化建设, 可以省去很多人工挂号、排队交费和取药的时间, 加快病人就诊的速度, 便于让病人在较短时间内享受到更多、更快、更好的专科医疗服务。

3.便于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医生在日常诊疗中, 遇到的病例形形色色、林林总总, 既有一定的共性, 又因个体差异各有各的个性。汇总个性特点, 发现共性规律, 提出治疗方案是医生的一种追求。信息化建设为清理汇总病例、记录治疗过程、积累护理经验、观察康复效果、丰富医学知识等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和软件上的技术支持。

4.提高医院行政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医疗制度和体制改革, 将过去简单的医院—病人的二元化关系复杂化, 医院—病人—政府—医保的多元关系加重了医院的行政职能。医院的党群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金管理、药品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物资管理的信息处理工作繁多。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加强, 诸多管理手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5.畅通了医院以外的信息沟通。首先, 医院的收费系统必须与医保中心保持联网畅通, 及时结算和报销就诊患者的门诊或住院费用。其次, 是与银行保持刷卡、转账等金融业务的联网畅通。第三, 是医院与医院之间的信息畅通, 尤其是与上级医院保持信息畅通, 便于省内外、国内外著名专家参与对特殊病例的远程诊疗;便于收听专业讲座和经验交流。第四, 是医院与社区之间的区域性信息沟通。

二、专科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

近几年来, 各地专科医院看到了推广HIS的好处, 信息化建设进程令人鼓舞。以我院为例, 邯郸市口腔医院是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的正规口腔专科医院, 在晋冀鲁豫四省乃至中原地区, 享有盛誉。几年来先后完成了HIS、LIS、PACS数字化系统建设, 搭建网络预约挂号信息化管理平台, 实现电话、网络、移动等多渠道预约挂号。规范诊疗秩序, 进行门诊流程再造, 整合分诊工作, 优化门诊服务流程, 为病人就医提供便利, 提高窗口服务水平。

1.网络方面。已经完成医院综合布线工程, 内部局域网的设计与组建, 内网与医保网通过网闸连接, 与外网物理隔离确保绝对安全, 内网、外网和医保网三网同时运行, 比较稳定。

2.软件方面。已建设完成如满意度、权力运行监控和网络杀毒软件系统。放射科配有的口腔医学影像系统, 包括口腔CT、曲面断层全景片系统和数字牙片系统, 实现影像信息通过院内局域网传输, 全院医师使用医生站影像终端系统查看患者的牙片信息。检验科配有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化验结果信息通过院内局域网传输, 全院医师使用医生站HIS结合LIS查看患者的化验结果信息。

3.硬件方面。信息网络机房配有HIS服务器、PACS服务器、LIS服务器、网络杀毒软件服务器、满意度服务器、权力运行服务器, 内外网控制机, UPS电源设备、三层核心交换机、核心路由器、硬件防火墙, 电视系统和功放系统。

医院实现了临床门诊科室、医技科室、药房、收费处、财务科、医保和住院部等电子信息化办公。内网、外网和医保网三网同时运行, 完善机房环境、配置各种业务服务器, 已经成为较高的信息化、数字化的医院。

三、专科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发展思路

专科医院的信息化建设, 要以国家医改政策、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医院需求和患者就诊体验为原则, 使信息系统运行和影像系统升级常态化;向自助类系统和移动终端方向扩展业务, 提高专科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

1.提高系统的应用层次和系统成功率。对于建设医院信息系统, 高层管理人员的决策支持占有很大比重, 软件对窗口业务的支持技术已很完善, 下一步要在数据的深加工、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和最终支持医院的决策功能方面下功夫。改变以财务为核心的系统运行模式, 突出“以病人为中心”思想, 方便了病人就诊。强化医学专科的信息化服务, 把难以量化的东西全部量化。实现电子病历、病例会诊、教学查房、疑难问题讨论等信息的无纸化传递;优化药品信息管理, 扭转药房以存定销的弊端。加大医院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和官方微博的运营力度, 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系统运行成功率, 将平台基础的先进性真正发挥出来。

2.提高系统标准化水平和运行安全性。标准化是医院HIS系统的生命, 由于软件的通用性和灵活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缺乏标准的信息化就易形成“信息孤岛”。下一步的思路是从信息表达的分类代码、信息处理的流程、接口、习惯、算法和报表的内容、格式制定出统一的标准, 实现在医院内部网络互联互通、互操作、资源共享, 在外部与医保、社保、银行、药店、上级行政部门等信息系统可靠连接。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维护, 避免和减少系统的死机与瘫痪而造成的混乱。保持系统在业务高峰期和海量数据情况下的迅速响应能力。

上一篇:简洁的涨工资申请书下一篇:大学活动的优秀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