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平法图集识图口诀

2024-07-09

钢筋平法图集识图口诀(通用4篇)

钢筋平法图集识图口诀 篇1

la:非抗震构件的钢筋锚固长度 laE:抗震构件的钢筋锚固长度 bw:剪力墙的厚度 bf:转角处的暗柱的厚度 ln:梁的净跨度 llE:钢筋的搭接长度 hc:支座的净宽度

λv:为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筋特征值。bf:剪力墙厚度。bc:端柱端头的宽度。bw:剪力墙厚度。

lc:为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ln:梁跨度值。

lae: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la: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

lle:纵向受拉钢筋抗震(绑扎)搭接长度。ll:纵向受拉钢筋非抗震绑扎搭接长度。lni:梁本跨的净跨值。hac:暗柱长度。Hn:所在楼层的柱净高。

hc:柱截面长边尺寸(或圆柱直径),也表示为端柱的宽度。

hw:剪力墙墙肢长度(或梁净高)。hb:梁截面高度。

Ac:为计算边缘构件纵向构造钢筋的暗柱 或端柱的截面面积。第二部分

1、柱 KZ-框架柱 KZZ-框支柱 XZ-芯柱 LZ-梁上柱 QZ-剪力墙上柱

2、剪力墙(1)墙柱 YDZ-约束边缘端柱 YAZ-约束边缘暗柱 YYZ-约束边缘翼墙柱 YJZ-约束边缘转角柱 GDZ-构造边缘端柱 GAZ-构造边缘暗柱 GYZ-构造边缘翼墙柱 GJZ-构造边缘转角柱 AZ-非边缘暗柱 FBZ-扶壁柱(2)墙身 Q-剪力墙(3)墙梁

LL-连梁(无交叉暗撑、钢筋)LL(JC)连梁(有交叉暗撑)(03G)LL(JG)连梁(有交叉钢筋)(03G)LL(JC)连梁(对角暗撑配筋)LL(JX)连梁(交叉斜筋配筋)LL(DX)连梁(集中对角斜筋配筋)AL-暗梁 BKL-边框梁(4)墙洞 JD-矩形洞口 YD-圆形洞口

3、梁 KL-楼层框架梁 WKL-屋面框架梁 KZL-框支梁 L-非框架梁 XL-悬挑梁 JZL-井字梁

4、梁板式筏形基础 JZL-基础主梁 JCL-基础次梁 LPB-梁板筏基础平板

5、平板式筏形基础 ZXB-柱下板带 KZB-跨中板带 BPB-平板筏基础平板

6、筏形基础相关构造类型 SZD-上柱墩 XZD-下柱墩 WZJ-外包式柱脚 MZJ-埋入式柱脚 JK-基坑 HJD-后浇带

7、楼板 LB-楼面板 WB-屋面板 YXB-延伸悬挑板 XB-纯悬挑板

8、板带 ZSB-柱上板带 KZB-跨中板带

9、楼板相关构造类型 JQD-纵筋加强带 HJD-后浇带 ZMx-柱帽 SJB-局部升降板 JY-板加腋 BD-板开洞 FB-板翻边 TY-板挑檐 Crs-角部加强筋 Cis-悬挑阴角加强筋 Ces-悬挑阳角放射筋 Rh-抗冲切箍筋 Rb-抗冲切弯起筋

10、独立基础 DJj-普通独立基础阶形 DJp-普通独立基础坡形 BJj-杯口独立基础阶形 BJp-杯口独立基础坡形

11、条形基础梁 JL-基础梁 JQL-基础圈梁

12、条形基础底板 TJBp-条形基础底板坡形 TJBj-条形基础底板阶形

13、独立承台 CTj-独立承台阶形 CTp-独立承台坡形

14、承台梁 CTL-承台梁

15、基础连梁 JLL-基础连梁

16、地下框架梁 DKL-地下框架梁

钢筋平法图集识图口诀 篇2

一、平法的含义、优缺点与图集种类

1.钢筋混凝土平法识图的含义: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式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简称钢筋混凝土平法识图) , 对我国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设计表示方法作了重大的改革, 国家科委列为九五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 建设部列为一九九六年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住建部2011年7月21日发文批准新版11G101图集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2.平法的优点:将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 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的制图规则, 直接将各类构件表达在结构平面布置图上, 再与标准构造详图配合, 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图纸, 避免了传统的将各个构件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 大大地减少了传统设计中大量的重复表达内容, 变离散的表达方式为集中表达方式, 并将内容以可重复使用的通用标准图的方式固定下来。

3.平法的缺点:增加了识图的难度。平法的图集种类:即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二、运用“四步法”掌握11G1101系列平法知识

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有高职大专建筑技术专业2+3的对口班和3年制普通班。2+3的对口班学生是初中参加中考的应届毕业生, 3年制普通班由应届、往届毕业生组成, 他们具有理论基础薄弱, 对平面图表达事物立体想象力差, 厌学, 自我控制力不强, 自信心差, 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特点。在学习该课程前学习过《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建筑识图与构造》等科目, 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钢筋混凝土平法识图》的兴趣, 是每个专业教师想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学生特点, 在《钢筋混凝土平法识图》课程教学中, 运用“虚拟仿真软件教学、平法识图实训、混凝土配筋构件模型制作和钢筋工实训”为一体的“四步法”教学方法。

(一) “四步法”的定义

在《钢筋混凝土平法识图》课程教学过程中, 先运用虚拟仿真软件教学, 再进行平法识图抄绘实训, 然后进行混凝土配筋构件模型制作, 最后进行钢筋工综合实训来掌握钢筋混凝土平法识图的过程统称为“四步法”。

(二) “四步法”的在《钢筋混凝土平法识图》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1.第一步:运用虚拟仿真软件教学进行初步图纸识读。《钢筋混凝土平法识图》课程的第一部分是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 第二部分为构造详图, 是设计规定和具体做法, 用来表现设计者的意图与要求, 两者相互补充, 不可分割。对于学生而言相对较抽象, 两者难以结合, 因此, 通过运用虚拟仿真软件讲解11G101系列平法教材, 将构件的三维展示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了解、掌握两者之间的关联, 帮助学生快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 加强学生对实物的印象, 能对图纸进行正确的理解。

2.第二步:平法识图抄绘实训, 增强对图纸的理解。任何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在《钢筋混凝土平法识图》教学中安排了课内识图抄绘实训, 即通过分多个阶段对一整套完整的施工图纸进行识图、抄绘训练。在抄绘图纸的过程中, 为了能让学生达到独立看图的能力, 运用小组形式进行识图、抄绘图纸。学生之间相互帮助, 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巩固知识, 帮助接受能力弱的学生, 达到双赢。

3.第三步:进行混凝土配筋构件模型制作, 理实结合 (创新点) 。每当一个阶段抄绘图纸结束后, 紧接着运用该图纸缩小一定比例进行模型制作。把模型制作作为一个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每组3~4人, 每个成员都有具体分工。每个小组要根据图纸把平面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内容串联起来, 并进行材料 (模板、钢丝) 的下料计算, 最后把模型制作出来。通过对柱、梁、板及独立基础等模型制作, 可以提升学生个人的综合能力, 增强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在识图抄绘实训和混凝土配筋构件模型制作实施的过程中, 教师的作用是从旁边引导学生做什么, 怎么做, 为什么这样做, 最终才能达到目标。这两个环节的实施, 是学生通过理论—实践—理论验证的过程, 可以牢牢掌握知识, 达到质的飞越。

4.第四步:进行钢筋工综合实训, 培养岗位能力。为了能让学生很快适应企业工作环境, 创造一个准企业环境下的模拟现场。因学校的实训场地和经费投入的限制, 每个班只设置一周的钢筋工实训。在一周的钢筋工实训中, 学生在模拟现场运用钢筋按1:1的比例把一跨梁钢筋绑扎出来。在这过程中, 学生能很快进入岗位角色, 缩短由学生到企业职员的转变时间, 减少企业对学生的岗位能力培训的时间。

三、“四步法”在《钢筋混凝土平法识图》课程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1.《钢筋混凝土平法识图》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明显的过渡性和拖延型, 必须有效控制进度和增大实训时间。在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后, 学生在进行执行平法识图实训任务时, 不知从何处入手, 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训练才能理解图纸表达的含义, 在模型制作过程中才能熟练计算柱、梁、板等构件材料下料计算, 最终制作出模型。也就说, “教”与“练”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过渡的。部分中职学生在初中因学习方法不佳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 在一定的时间内, 不能完成任务, 导致任务向后拖延。因此, 有效控制进度和增大实训时间是有必要的。

2. 在平法识图实训与模型制作有机结合的过程中, 以项目为依托, 任务为主体, 培养小组的独立性, 增强团体协作能力。在平法识图实训与模型制作过程中, 学生是执行任务的主体, 老师的作用是协调、辅导。在学生亲自动手绘图和制作模型的过程中, 学生发现了问题, 老师不是帮他们直接解决问题, 而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真正做到“做中学, 学中做”。例如工地上的板结构施工图现在还有用传统方法表示板筋, 图中的贯通钢筋用180°弯钩的钢筋符号表示, 负筋用90°弯钩的钢筋符号表示。老师要求学生对比11G101-1中34页图纸, 找出两张图纸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从而掌握传统的表达方法与技巧;又如11G101-1规定板的负筋垂直段长度的计算是板厚减去两个保护层, 而在实际施工中对板的负筋垂直段长度的计算为板厚减去一个保护层厚度。老师并没马上告诉他们, 而是让他们观看老师从工地上拍摄的大量绑扎好了的板筋照片, 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在任务实施过程中, 中职学生依赖性强, 具有独立完成且有很强团体协作能力的小组较少。因此, 培养小组独立性、增强团体协作能力是一个重点。

3.在钢筋工实训环节中, 学生除了完成任务外, 还应该完成企业岗前安全管理培训, 才能真正进入岗位角色。

4.《钢筋混凝土平法识图》教学评价为以实训成绩为主、考试成绩为辅的评价体系。“四步法”是以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为依托的教学方法, 主要以实训为主, 讲授为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强调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辅, 真正做到“做中学, 学中做”。因此, 以实训成绩为主、考试成绩外辅的评价体系比较符合该课程。

5.“以人为本”, 培养创新性人才。周济部长在《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起草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牢牢抓住以人为本, 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 坚持办学以人才为主, 以教师为主体。发展教育的核心是人。”在大力发展教育的今天, 我们教育的主体是人, 要用“以人为本”的眼光来看教育, 实施教育, 在《钢筋混凝土平法识图》教学中, 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培养有创新精神的技能型人才。

摘要:以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培养方案的岗位能力为目标, 阐述“四步法”在《钢筋混凝土平法识图》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精心设计课堂内容, 运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以“教学做合一”贯穿课程设计整个过程, 从而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平法识图,四步法,以人为本,理实一体化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3号[Z].1993-02-31.

[2]周济.《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起草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J].教育部通报, 2005, (Z2) .

[3]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系列[R].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1.

钢筋平法图集识图口诀 篇3

【关键词】平法识图;钢筋算量;任务驱动教学法

我院通过对建筑行业现状的调查和毕业生反馈的信息,了解到由于识图能力的匮乏,很多学生毕业后无法立即胜任自己的岗位工作。针对这一现状,我院开设了《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旨在加强学生识图、审图能力与钢筋下料能力。在近两年的《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课程教学中,通过课程组老师的不断摸索与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获得学生好评。

1.重构课程内容体系

图纸作为工程师的语言,读懂结构施工图是建工专业学生的核心技能,因此《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成为建工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建筑制图、房屋构造、施工技术、建筑结构、建筑工程概预算等前序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能看懂平法表示的结构施工图,能手工计算钢筋工程量、熟练进行钢筋翻样。

通过召开专家研讨、企业调研,我院最终确定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内容体系主要分为单项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其中,单项职业能力培养体系,针对施工员的岗位职责,对其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结合101图集,根据建筑施工工艺流程划分为多个学习领域,具体体现学习情境一:钢筋混凝土梁构件平法识读及钢筋计算;学习情境二:钢筋混凝土板构件平法识读及钢筋计算;学习情境三:钢筋混凝土柱、墙构件平法识读及钢筋计算;学习情境四:钢筋混凝土基础构件平法识读及钢筋计算;学习情境五:钢筋混凝土楼梯、雨篷等其他构件平法识读及钢筋计算。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是在学期末集中实训1周(28学时),教师提供一套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实践工程图纸,要求学生对其中的一榀框架- 剪力墙进行钢筋翻样计算。

2.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为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针对课程特点,我们将任务驱动教学贯穿整个教学并结合其他教学方法。通过小任务来驱动教学组织过程,以大任务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的岗位技能。如在学习情境一:钢筋混凝土梁构件平法识读及钢筋计算中,将整个任务分解为多个小任务,见表一。

表一 钢筋混凝土梁构件平法识读与钢筋计算任务分解

其中任务1.1—梁的钢筋种类,梁的钢筋构造比较复杂,为了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视觉认识,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采用现场参观法。首先布置任务,下发任务工单,学生明确任务后去现场参观,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在现场对每根梁内的钢筋进行认识并做好记录,完成任务工单。

任务1.2—梁的平法标注,教师借助二维和三维的效果以多媒体教学讲解梁平法标注的内容,再让学生分组识读梁的平法施工图来强化学生识图能力。

任务1.3—梁的钢筋翻样,学生通过查阅图集和规范,了解梁节点构造要求,在实训室内根据任务工单要求,根据图纸要求对指定梁进行钢筋绑扎。

任务1.4—梁的钢筋,学生分组根据梁平法施工图计算出钢筋用量。每次完成任务后,小组之间交换成果互评,互评完成后进行检查和小结。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点评。点评过程既是总结所学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应该是学生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因此教师的点评总结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点评中不仅要指出问题的所在及解决的方法,还要比较总结各组的特点引导学生改进不足提高能力。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专业技能都得到较大提高,同时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和协助能力得到加强。循序渐进的小任务,环环相扣,驱动了学生对单个构件进行识图和钢筋工程量计算,培养了学生对单个构件的识图能力和钢筋翻样能力。为了提升学生对整套图纸的识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大任务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识图和钢筋计算能力。在学期末最后一周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由教师提供一套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实践工程图纸,学生对其中的一榀框架- 剪力墙进行钢筋翻样计算。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还使其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得到整体提升。

3.改革考核方式

为了适应现在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更好的考核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我们打破了传统考核方式,在本课程上采取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其中过程考核以每次任务的完成情况来考核,占60%,过程考核由平时出勤40%+钢筋翻样30%+钢筋计算30%组成,期末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考核占40%。采取开放式的考核方式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深化。

4.结语

综上所述,钢筋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的任务驱动教学实践真正实现了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向以任务为中心及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践为中心的转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这就需要我们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及手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青来.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设计与施工规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平法识图认识总结 篇4

本学期了解一些关于平法识图的知识,并发现了其应用的广泛性。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平法图解的了解学习,进一步知晓了建筑构件中一些钢筋的配置以及布置方法,进一步了解了有关建筑识图的知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简称平法,这种所谓“平法”的表达方式,是将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法的制图规则,直接表示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平法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表示方法。学习习近平法图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与实际的工作相结合进行分析加以运用,这样才能真正领悟平法的真正内涵。平法制图适用于各种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柱、剪力墙、梁等构件的结构施工图。

一、梁平法两种标注:

1.集中标注

(1)梁编号:类型代号、序号、跨数、有无悬挑代号。

(2)梁截面尺寸。当为等截面梁时, 用b×h表示; 当有悬挑梁且根部和端部的高 度不同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即为b×h1/h2。

(3)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值。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分隔;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及肢数时,则不需要用斜线;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则将肢数注写一次;箍筋肢数应写在括号内。加密区范围见相应抗震级别的标准构造详图。如φ10@100/200(4),表示直径为10mm的Ⅰ级钢筋,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均为四肢箍。

2、原位标注

(1)梁支座上部纵筋数量、等级和规格,写在梁上方,且靠近支座。

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 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如:6φ25 4/2:上一排纵筋为4φ25, 下一排纵筋为2φ25。

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 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 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 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相同时, 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 另一边省去不注。(2)梁下部纵筋数量、等级和规格,写在梁下方,且靠近跨中。

梁的集中标注中分别注写了梁上部和下部均为贯通的纵筋值时,则不需要在梁下部重复做原位标注。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如:6φ25 2/4:上一排纵筋为2φ25,下一排纵筋为4φ25。全部伸入支座;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 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 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 将梁支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6φ25 2(-2)/4, 则表示上排纵筋为2φ25, 且不伸入支座, 下排纵筋为4φ25, 全部伸入支座。

二、柱平法:柱平法施工图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列表注写式,也就是用柱平面图,再用表格式配合来表示柱钢筋的各项信息;另一种是截面注写式,也就是直接在柱平面图上,在柱的截面表示该类柱钢筋的各项信息。

1、列表注写方式:在柱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截面标注几何参数代号(反映截面对轴线的偏心情况),用简明的柱表注写柱号、柱段起止标高、几何尺寸(含截面对轴线的偏心情况)与配筋数值,并配以各种柱截面形状及箍筋类型图。柱表中自柱根部(基础顶面标高)往上以变截面 位置或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具体注写方法详见《平法规则》。

2、截面注写方式:在分标准层绘制的柱平面布置图的柱截面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直接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数值。

(1)在柱定位图中,按一定比例放大绘制柱截面配筋图,在其编号后再注写截面尺寸(按不同形状标注所需数值)、角筋、中部纵筋及箍筋。

(2)柱的竖筋数量及箍筋形式直接画在大样图上,并集中标注在大样旁边。

(3)当柱纵筋采用同一直径时,可标注全部钢筋;当纵筋采用两种直径时,需将角筋和各边中部筋的具体数值分开标注;当柱采用对称配筋时,可仅在一侧注写腹筋。

(4)必要时,可在一个柱平面布置图上用小括号“()”和尖括号“< >”区分和表达各不同标准层的注写数值。

(5)如柱的分段截面尺寸和配筋均相同,仅分段截面与轴线的关系不同时,可将其编为同一柱号。但此时应在未画配筋的柱截面上注写该截面与轴线关系的具体尺寸。

通过对平法和钢筋计算、平法梁基本知识、平法柱基本知识、平法钢筋计算的一般流程、平法板识图与钢筋计算、平法楼梯识图与钢筋计算、平法剪力墙识图与钢筋计算、平法筏形基础识图与钢筋计算的学习,增强了我们对建筑方面的更深一步的学习。平法识图只是建筑中的“一块砖”,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块砖上砌更多的“砖”。

上一篇:互联网对传统行业下一篇:危化品应急处置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