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械类课程内容

2024-09-10

中职机械类课程内容(共8篇)

中职机械类课程内容 篇1

摘 要:机械基础课程是中职学校一门非常重要的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原有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现阶段中职教育的需求,因此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进一步提高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文章作者分析了现阶段机械基础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措施,希望可以提高机械基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一、我国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

1.学生自身的基础较差

进入中职学习的学生大多数都是一些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这些学生普遍来说自身的基础比较差,学习的习惯也比较差,因此他们也很容易出现自卑的心理,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没有兴趣。

2.教材五花八门

现阶段很多中职学校使用的教材都是各学校自行订的,教材五花八门,版本不一,有些是太简单了,知识点没讲清,有些则是本科教材的压缩,因此理论知识难度很大,使得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地进行结合。所以选用合适的教材很重要,教材的选用与内容的组织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

3.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学生对机械基础课程没有兴趣

很多中职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颇深,导致其教学观念跟不上现阶段的要求,这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这种方式使学生完全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学方式的单一和内容的枯燥,导致学生对机械基础课程缺少学习兴趣,大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过程中师生缺少互动,课堂参与率低

教师在进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时候,由于机械基础课程的知识面广、课程内容多,课时又是有限的,因此,教师为赶进度不停地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述,跟学生之间缺少互动和交流,很多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全身心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

二、改进和创新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其教学效率

1.凸显教学重点

机械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常用结构、液压传动、机械传动以及常用结构四大部分,这其中常用结构以及机械传动又分为很多种类,这就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觉得这部分内容很繁杂,容易出现畏难情绪。想要学生掌握传送知识整体,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将常见的往复式四冲程内燃机作为重点内容来进行讲解,让学生在进行一种机构的学习时就可以联想到另外几种机构,并进一步去引导学生对各种机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

2.使用多媒体以及网络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

随着我国近年来教学的不断改革,中职课程系统也有了进一步的调整。当今世界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水平越来越发达,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对于中职机械基础教学来说,将多媒体、网络与传统的教学进行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将机械的图片、文字以及声音结合起来以PPT 的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这样的方式更加生动、活泼、形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理解。此外,教师也可以采用相关的动画、微课小视频等来进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这样可以将学习的内容更为直观、清晰、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并帮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抓住重点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对机械基础课程的理解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3.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采用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见到机器和机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课程内容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教师再进行课堂知识的讲解,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分析以及实际操作,从而达到学习机械基础课程的最佳效果。目前,广东省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已经具有多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教室,很多机械类的专业课程都可以在这些教室里进行教学,如在《平面连杆机构》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在理实一体化教室里配备了牛头刨床横向进给机构、惯性筛以及剪板机等机构和机器,在课堂上让学生自行分析其所属机构,这就使学生对双摇杆机构、曲柄机构以及曲柄摇杆机构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讲的理论知识少了,但学生却学习和掌握到了更多的知识。

4.采用教学模型

在机械基础课程中,所有的知识都和现代机械工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都是建立在生产和实践的基础之上。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在进行机械基础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电化教学、实物直观演示教学以及现场参观教学的方法,让传动系统运动起来,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对系统的运动特?c和工作原理进行领悟和理解。

三、加大实习教学,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1.加强各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与“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以及“机械制图”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进行机械基础的教学时要与这些课程的内容进行结合,例如,在《轴》的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这几门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再以车床主轴箱为例进行轴的讲解,车床主轴箱这个例子涉及前面我们提到的好几个学科的知识点,即轴和齿轮等零件的尺寸确定、零件的结构图、热处理方式的选择以及加工工艺、末轮转速计算等。将各科之间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重新将原本孤立的知识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多进行实习教学,提高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

中职教学更注重的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学生在初中时接受的大多是理论知识,因此在升入中职后实践动手的能力就会比较弱。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听与练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中进行学习。教师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去仔细地观察演示操作,观察完后再进行实际的操作,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期间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巡回指导。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领悟程度来进行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对于那些动手能力和领悟能力差的学生一定要耐心地进行指导,让尖子生和学困生可以共同进步。

总之,笔者认为一个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师一定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并能够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进行突破和创新,将教学重点凸显出来,能使用多媒体以及网络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机械基础知识的兴趣。教师要利用先进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领悟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法,耐心指导每一个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对机械基础的理论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让学生能够树立起良好的专业意识,同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全方面地进行发展,为自己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中职机械类课程内容 篇2

论中职机械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接触创新性课程的实施, 主要创新类课程实施意义及实施方式两方面展开。

一、创新类课程实施的意义

1.青少年阶段思维活跃决定发展需求从学生的年龄阶段看, 学生正处于15-18岁青少年阶段, 该阶段学生从初中刚毕业, 思维的活跃性和可塑性最强的阶段。若在该阶段对学生进行创新性教育,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必定能够比在其他阶段实施该类教育效果明显, 对学生之后的学习也将会是有促进性效果。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 从马斯洛的人类五层基本需求看, 自我实现处于最高层, 培养创新思维, 有助于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2.机械专业知识体决定发展需求从机械专业层面看, 机械类专业属于工科, 不仅需要有严密的专业知识体系, 同时更需要创新设计。机械虽然是传统行业, 但是随着科技发展, 机械往往融入了智能控制, 数字一体化等高科技领域知识, 知识面的扩展需要所学者不断创新思维, 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学科内容。从学生本身出发, 若学生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胜人一筹, 则需要在原有传统知识体系中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 将创新思维和传统机械理论结合。[1]

二、创新类课程实施的形式

1.创新类课程实施现状创新类课程的实施尽管在近几年广受各类学校的重视, 各式各样的创新类课程也穿插设置于众多学校之中。就中职学校而言, 主要实施的形式为选修课、学生技能竞赛、模块课程等。 因为选修课和技能竞赛课程额度受限, 大部分这些课程主要面对的对象为部分学生。即便机械类专业设置了模块课程, 但往往因为时间设置或者设备限制, 无法让学生完全达到课堂中独立思考, 独立创新, 独立操作。而此类模块课程也往往是教师布置操作任务, 学生完成操作任务, 其中缺少学生独立设计环节, 也就无法真正归入创新类课程范畴之中。 可见, 目前中职类机械专业学生在课堂环节中接受创新教育的机会比较稀少, 课程设置也无规范, 教学效果较差。如何改善中职机械类专业创新课程的设置, 笔者认为从专业课程内外两方面着手。

2.专业课程内创新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主要专业可分为机械、模具、数控等, 此类专业的教学大纲基本都涉及到学生理论课程及实践操作课程两大类。专业课程内部创新教育主要通过把相关专业课程知识点以独特的角度和创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 同时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独立思考的能力, 完成对原本课本上的知识点多样化的“消化吸收”, 达到相关的目的, 针对机械专业, 主要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 模式进行探究。早几年提出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教学流程上一定程度提及了学生“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在该模式的基础上, 结合目前高等教学中的“课程设计”模块理念, 让学生独立设计创作机械产品, 最后通过模块完成制作, 将创新思维融入作品当中, 达到创新教学的效果。

3.专业课程外创新教育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教学模式不同, 相对于语数外文化课的要求较低, 期间可挤压出较多的“课外”学习时间。合理地利用该时间, 融入学生创新类思维培养课程, 是中职机械类专业创新课程设置的一个新着手点。专业课程外创新教育主要是在专业课程之外独立设置创新创业类课程, 包括科技创新、小发明小制作、创新创业理念培养等。同时, 为能让更多学生接触创新教育, 在目前已经实施的选修课方案基础上, 同时可大力开展校企合作, 接触社会生产需求, 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进行创新思维培训, 同时协助企业进行产品创新研发。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 学校可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素质, 结合企业生产需要进行各类专业课程设置, 同时, 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也使学生更为适应生产需要。[2]

三、结语

随着创新教育的不断融入, 目前职业教育乃至高等教育中正掀起一股创新热, 众多职业学校与近年纷纷开设了类似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型课程。而作为机械类专业, 学生的创新设计和动手操作更是将来学生就业的必备技能。目前企业对职工的要求从原本技术过关类型逐渐转变为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技术扎实的员工, 这就需要学生在学校阶段就得到相关创新创业的教育。随着社会对创新型学生需求量的不断增加, 创新教育的热度也正在职业教育当中不断升华。

摘要:创新教育严格意义上说包括专业课程内创新教育和课外创新教育。专业课程内部创新教育主要通过把相关专业课程知识点以独特的角度和创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 同时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独立思考的能力, 完成对原本课本上的知识点多样化的“消化吸收”, 达到相关的目的, 针对机械专业, 主要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专业课程外创新教育主要是在专业课程之外独立设置创新创业类课程, 包括科技创新、小发明小制作、创新创业理念培养等, 大力开展校企合作, 让学生走出校门自己做。

关键词:中职,机械,创新

参考文献

[1]王齐.论中职机械专业创新思维的培养[J].亚太教育, 2015年第20期.

中职机械类课程内容 篇3

关键词:中职教育机械基础课程内容调整补充删除

由“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和“全国职业培训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组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发行的中职教材《机械基础》(2011)是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要求,根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大纲编写的,经过使用可以较好地适应中职学校学生的基本需求,教材本身自成体系又与其他科目相互补充,能较好地将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有机结合,是一本好教材。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教材在内容含量、内容编排和教材难度等方面不能很好地适应本学校中职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对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增加、补充和删除,以较好地满足教学的需要,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修改教材的出发点及依据

修改教材基于以下两点:一是要弥补国家教材的不足为出发点。理由是国家教材考虑的是大多数的学生、大多数地方的共性,往往具有高度的统一性,而这个高度的统一性又容易忽视各个地方、各所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因此修改教材是弥补国家教材的不足。二是以学生、教师、学校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修改教材是以学校的学生为主体,优化课程结构,结合学校软硬件设施和教学实际,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对《机械基础》课程内容的调整从考虑地区学生的实际就业、学校的客观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原有教材的处理、多课程间的联系、岗位需求等几个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修改教材的具体做法

(一)编排部分章节的顺序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教材的个别章节的编排顺序不合理,不利于学生的接受,所以对原教材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例如:在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上,原教材将大多数机构的特点放在章的开头,而在每章开始的时候学生对这一机构的了解很少,所以对机构特点的理解和掌握就只能用先死记硬背,教学效果不好。在实际教学中,将机构的特点安排在章的结尾,作为总结的形式出现,这样既方便学生的理解,又为复习、总结本章内容的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学生接受快了。

(二)补充部分内容

1教材中运动副的知识太少,其内容一概而过,学生理解不了也记不住,应该增加运动副的知识并放在平面连杆机构的前一章,用平面连杆机构来例证运动副的定义和类型。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理解;

2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很多机构没有见过,没有形成感性认识,只有结构原理图太抽象,学生理解不了。所以在教材内容中应增加大量实物图、生产图、相关实例的补充,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3每一章机构讲解前的引言部分,用一些生活或生产实例做引言,引出所要讲解的机构,先有感性认识,再讲后续知识,学生会更有兴趣,加深了后续知识的理解。

4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最小齿数是17(正常齿)没有提到,同时学生在学习到标准直齿内齿轮时并没有看到最小齿数的说明,很容易理解为内齿轮的最小齿数也是17。实际上由于内齿轮的齿顶圆直径应大于基圆所以标准直齿内齿轮的最小齿数应为42;

5在定轴轮系中书上的例题数量很少,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在使用中应针对本专业的特点添加相关丰富学生的视野。

(三)增加部分内容

1增加中国机械发展的历史,提高学生兴趣及扩展学生知识,使得学生对中国机械的发展历程有适当的了解;

2增加自由度的相关知识,与运动副一起讲解,可以加深理解,同时自由度能加深理解机器中主动件的个数问题;否则,学完《机械基础》后,机器中应有几个主动件,应该怎样确定都没弄明白,达不到教学目的。

3在平面连杆機构章节前,增加机构运动简图和零件的图形符号知识,使学生在后续章节中既能看懂机构的运动简图,也能认识零件的图形符号,而在该教材中无此内容;

4增加金属力学性能,使学生加深后续内容的理解,如齿轮的失效形式内容中,齿面塑性变形和疲劳折断等内容,没学力学性能不能理解;

5在轮系章中,应增加齿轮副回转方向判别内容,这样学生在轮系传动比计算及方向判断内容才会感到得心应手。否则,突然出现轮系的运动简图,会感到陌生,不知从何下手。

(四)删除部分内容

1在学校机电专业学生就业调查中大部分毕业生在生产行业企业中做操作工,对理论知识的“深度”要求不高,但对知识的“广度”要求较高。因此,关于各章节设计的内容,如“V带的设计步骤和凸轮轮廓曲线设计”等讲的比较简单,学完后根本不能对相关内容进行设计。而中职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工作基本与设计无关,所以应将删除;

2V带的选用和V带传动的安装与维护,此内容经验实践性强,学习起来即抽象也记不住,学生工作时通过积累经验掌握此内容会更好。

3普通螺纹标记,其涉及公差与配合知识,学生还没有学习此门课程,突然在此节中提到(公差带),不好讲,学生也理解不了。

4液压传动在后续课程中专门开设,只需在绪论中作为先进的传动方式简单提到即可。

三、小结

以上是笔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依据自身的知识水平、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所领悟总结出的感触和建议,希望对《机械基础》教材的建设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和线索。同时创建“校本教材”是本学校现实的迫切需要,笔者也希望创建一本适合本学校实践情况的《机械基础》校本教材。

参考文献:

[1]孙成才《机械基础》校本教材建设中对原教材的处理[J]新课程研究,200911(168)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中职机械类课程内容 篇4

Ⅱ类课程《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培训方案

 

刘潮平

一、前言

数学课程标准是数学教材编写、教师教学、教学评价和考核的依据。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全面理解课程标准,是做好数学教学的前提,只有深刻地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才能更好地驾驭教材内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培训应以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视学习和实践对理解课程标准的作用,要注意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并以此为依托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和体会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体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活动,要注意使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自学和交流活动,为提高课程理念具体化能力促进教师自我发展机制的逐步建立奠定基础。因此,培训应以理解掌握数学课程理念,把握课程标准对具体教学内容在教学实施中的要求,理解掌握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以及四个教学内容领域的知识扩展等为目的.。

二、培训内容、形式和考核办法

培训内容以教材为篮本,参加培训的教师要认真学好教材内容,特别是要把第二、三、四、五章作为重点,难点主要在对数学课程理念和数学学习的核心概念的理解上。为帮助教师学好本门课程,要根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开设共计20个课时的四个专题讲座,讲座内容为:

1、数学课程理念是数学课程标准的灵魂――解读课程理念。帮助教师理解理念,把握课程标准的主线。

2、数学学习的四个核心概念及教学对策――理解掌握数学学习中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等四个核心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学生核心概念的教学对策。

3、“三维课程目标”在数学课程中的具体体现――要解读“三维课程目标”对于数学课程就是具体反映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细化的目标领域,对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理解掌握。

4、提高理念具体化能力是教师自我发展机制的内容――培训要为教师专业化建立自我发展机制奠定基础,使教师明确教学努力的方向。

培训形式采用教师自学教材、组织学习交流活动、组织讲座培训、组织实践研讨活动等方式进行培训。组织讲座培训由责任教师承担,组织学习交流活动和实践研讨活动由各校负责,责任教师参与指导,同时各校抓好教师自学工作。

考核采取填写考核记录表,完成学习报告和教学总结或教学反思,由责任教师和各校考核组分别完成考核内容的办法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可获得教师继续教育5学分。

三、培训保障

1、培训讲座和教师下校指导经费由师训费统一开支。预计1000元左右。各校要承担组织学习交流和实践研讨的费用。

2、 各校教师参加学习,由学校统一组织报名,报名和组织讲座等事宜由责任教师具体负责。

机械类课程设计说明书 篇5

一、冲压工艺的介绍 ………………………………………

二、冲裁模介绍……………………………………………… 3

三、模具简介………………………………………………… 4

四、使用电脑软件绘图……………………………………… 4

五、凸模零件及其加工工艺………………………………… 5

六、模具装配图……………………………………………… 8

七、实验心得…………………………………………………9

一.冲压工艺的介绍

冲压加工是借助于常规或专用冲压设备的动力,使板料在模具里直接受到变形力并进行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零件的生产技术。板料,模具和设备是冲压加工的三要素。冲压加工是一种金属冷变形加工方法。所以,被称之为冷冲压或板料冲压,简称冲压。它是金属塑性加工(或压力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也隶属于材料成型工程技术。冲压工艺冲压工艺的种类

冲压主要是按工艺分类,可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两大类。分离工序也称冲裁,其目的是使冲压件沿一定轮廓线从板料上分离,同时保证分离断面的质量要求。成形工序的目的是使板料在不破坯的条件下发生塑性变形,制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在实际生产中,常常是多种工序综合应用于一个工件。冲裁、弯曲、剪切、拉深、胀形、旋压、矫正是几种主要的冲压工艺。

冲压用板料的表面和内在性能对冲压成品的质量影响很大,要求冲压材料厚度精确、均匀;表面光洁,无斑、无疤、无擦伤、无表面裂纹等;屈服强度均匀,无明显方向性;均匀延伸率高;屈强比低;加工硬化性低。

在实际生产中,常用与冲压过程近似的工艺性试验,如拉深性能试验、胀形性能试验等检验材料的冲压性能,以保证成品质量和高的合格率

模具的精度和结构直接影响冲压件的成形和精度。模具制造成本和寿命则是影响冲压件成本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模具设计和制造需要较多的时间,这就延长了新冲压件的生产准备时间。

模座、模架、导向件的标准化和发展简易模具(供小批量生产)、复合模、多工位级进模(供大量生产),以及研制快速换模装置,可减少冲压生产准备工作量和缩短准备时间,能使适用于减少冲压生产准备工作量和缩短准备时间,能使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先进冲压技术合理地应用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

冲压设备除了厚板用水压机成形外,一般都采用机械压力机。以现代高速多工位机械压力机为中心,配置开卷、矫平、成品收集、输送等机械以及模具库和快速换模装置,并利用计算机程序控制,可组成高生产率的自动冲压生产线。

在每分钟生产数

十、数百件冲压件的情况下,在短暂时间内完成送料、冲压、出件、排废料等工序,常常发生人身、设备和质量事故。因此,冲压中的安全生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冲压工艺总结

冲压加工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点。主要表现在冲压加工时产生的噪音和振动两种公害,而且操作者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不过,这些问题并不完全是由于冲压加工工艺及模具本身带来的,而主要是由于传统的冲压设备及落后的手工操作造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进步,这些问题一定会尽快二完善的得到解决。冲压成形用户市场的迅猛发展为冲压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虽然在冲压业发展的道路上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阻力与障碍,但我们始终相信,这些都阻挡不了冲压行业前进的步伐。

二.冲裁模介绍

冲裁模是冲压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工艺装备,良好的模具结构是实现工艺方案的可靠保证。冲压零件的质量好坏和精度高低,主要取决于冲裁模的质量和精度。冲裁模结构是否合理、先进,有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及冲裁模本身的使用寿命和操作的安全、方便性等。由于冲裁件形状、尺寸、精度和生产批量及生产条件不同,冲裁模的结构类型也不同。

冲裁模是从条料、带料或半成品上规定轮廓分离板料所使用的模具,通常指落料模和冲孔模。根据冲制零件尺寸、精度要求不同,冲裁模分为普通冲裁模和精密冲裁模。普通冲裁是以凸、凹模之间产生剪切裂纹的形式实现板料的分离。精密冲裁是以塑性变形的形式实现板料的分离。精密冲裁冲出的零件断面垂直、光洁、精度高。

冲裁模结构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对冲裁件的质量和精度,冲裁加工的生产率与经济效益、模具的使用寿命与操作安全等全都有密切的关系。

任何一副冲裁模都是由上模和下模两部分组成的。上模通过模柄或上模固定在压力机的滑块上,可随滑块做上、下往复运动,是冲模的运动部分;下模通过下模座固定在压力机工作台或垫板上,是冲模的固定部分。

三.模具简介

本周课程设计我们这组分到的是导柱式固定卸料落料模,如图所

示。导柱式卸料落料模凹模凸模是工作零用进保

件,这种冲模的上、下模正确位置是利导柱和导套的导向来保证的,且凸模在行冲裁之前,导柱已经进入导套,从而证了在冲裁过程中凸、凹模之间间隙的均匀性。该模具冲件由凸模逐次从凹模孔中推下并经压力机工作台孔漏入料箱。

四.使用电脑软件绘图

1、Pro/E系统软件介绍

Pro/Engineer 是美国PTC公司的产品,于1988年问世。10多年来,经历20余次的改版,已成为全世界及中国地区最普及的3D CAD/CAM系统的标准软件,广泛应用于电子、机械、模具、工业设计、汽车、航天、家电、玩具等行业。Pro/E是全方位的3D产品开发软件包,和相关软件Pro/DESINGER(造型设计)、Pro/MECHANICA(功能仿真),集合了零件设计、产品装配、模具开发、加工制造、钣金件设计、铸造件设计、工业设计、逆向工程、自动测量、机构分析、有限元分析、产品数据库管理等功能,从而使用户缩短了产品开发的时间并简化了开发的流程;国际上有27000多企业采用了PRO/ENGINEER软件系统,作为企业的标准软件进行产品设计。

Pro/E独树一帜的软件功能直接影响了我们工作中的设计、制造方法。与其他同类三维软件(MDT、UG、CATIA等)相比,Proe/ENGINEER的不同之处在于以下几点:(1)基于特征的(Feature-Based)

Pro/ENGINEER是一个基于特征的(Feature-Based)实体模型建模工具,利用每次个别建构区块的方式构建模型。设计者根据每个加工过程,在模型上构建一个单独特征。特征是最小的建构区块,若以简单的特征建构模型,在修改模型时,更有弹性。

(2)关联的(Associative)

通过创建零件、装配、绘图等方式,可利用Proe/ENGINEER验证模型。由于各功能模块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如果改变装配中的某一零件,系统将会自动地在该装配中的其他零件与绘图上反映该变化。(3)参数化(Parametric)

Pro/ENGINEER为一参数化系统,即特征之间存在相互关系,使得某一特征的修改会同时牵动其他特征的变更,以满足设计者的要求。如果 某一特征参考到其他特征时,特征之间即产生父/子(parent/child)关系。(4)构造曲面(surface)

复杂曲面的生成主要有三种方法:1)由外部的点集,生成三维曲线,再利用Pro/E下surface的功能生成曲面。2)直接输入由Pro/desinger(造型设计)产生的曲面。3)利用import(输入)功能,以IGES、SET、VDA、Neutral等格式,输入由其他软件或三维测量仪产生的曲面。

(5)在装配图中构建实体

根据已建好的实体模型,在装配中,利用其特征(平面,曲面或轴线)为基准,直接构建新的实体模型。这样建立的模型便于装配,在系统默认状态下,完成装配.首先要生成壁厚,在外观设计的基础上,有两种产生壁厚的方法:1)如果外观设计产生的是实心体,使用(抽壳)功能,产生等或不等的壁厚。2)如果外观设计产生的是曲面,使用偏移曲面片的方法,产生均匀壁厚。然后根据产品的内部结构、添加特征,如填料、切除、加强筋、孔等,逐步完成模型的设计。(6).动态仿真

该功能是由软件自带的机构模块实现的。机构模块(Mechanisms)主要有两大功能:定义机构和机构仿真运动。由此可见,该模块主要应用于产品结构检测及仿真设计。

产品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可使用仿真模块模拟实际操作。它可快速、准确地检测零部件的干涉、物理特征,模拟使用产品的操作过程,直观显示存在问题的区域及相关的零部件,指导设计者直接、快速地修改模型,从而缩短修改时间,提高设计效率。

2、软件在产品开发后期的应用(1).生成工程图

Pro/E可以用来实现基于实体建模的工作流程而生成工程图纸,用户可以轻松地生成和保存2D工程图纸,由于工程图纸和3D零件动态连接,因此当用户修改生成视图的3D模型时,零件视图、尺寸和注释等都自动更新,节约了图纸管理和维护的时间。(2). 演示市场销售

Pro/E的渲染工具可帮助用户以真实的照片有效地交流其设计。用户完成的高质量的零件、装配图、装配爆炸效果图,可用于演示、设计检查、市场销售、制作说明书等用途.最直观的 Pro/E 抛弃传统 CAD/CAM 软件中的线框和表面模型,而直接签于 3D 实体。这使我们的设计环境完全从 2D 或 2D 与 3D 混合状态上升为纯 3D 模式。产品或模具的描述信息变得更加完整,概念更加清晰,更易于抓住设计意图。设计质量和速度也大大提高,尤其是结合快速原型技术,可以大大缩短产品设计生产上市周期。总之,随着 Pro/E 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将被解决,越来越多的理想将变为现实。Pro/E 的魅力将更多地体现为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

五.模具零件及其加工工艺

1,落料凸模的作用

在冷冲压模具中的凸模是最重要的部分。它的作用是在板料上冲出所需形状的工件。2,落料凸模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确定

(1)通过对落料凸模的测量,确定落料凸模的基本尺寸。如零件图(2)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确定 圆形凸模的三种形式

a)用于较大直径的凸模

b)用于较小直径的凸模

c)快速式的小凸模 所以落料凸模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如零件图所示 3,材料的选用

一般说来,对于形状简单。冲压件尺寸不大的模具工作零件,常选用碳素工具钢。所以该凸模材料选用T10A碳素工具钢。

4,加工过程

工序1;下料。棒料为锻造后的T10A碳素工具钢。工序2,;车端面。工序3;车外面。工序4;精车端面。

工序5;精车外面。

工序6;对工件进行淬火热处理。工序7;研磨。5,凸模零件三维图

六.模具装配图

七.实验心得

一周的课程设计使我们认识到了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需具备的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我们设计者之间团队的重要性,一周的时间里的能够让我们学到很多很多的实际性的知识,怎样才能在这一周里更好的运用学的知识来完成设计任务呢?这无疑让我们有时间做一个理性的思考。把所学的知识在这次设计中和自己的想法结合起来并在自己的设计中形象而生动的表现出来,我认为此次课程设计是我们走向工作的前奏也算是对个人的一个实践性的训练。

美丽而多彩的大学生活把我们带进了知识的殿堂,为了将来更好的服务社会,为了把我们已基本掌握的基础知识和专业课程更好的融会、贯通,而课程设计就是这道桥梁。

随着高新技术时代的发展,机械设计越来越表现出其特有的结构化新颖的作用,通过此次机械设计,使我对机械零件设计步骤和设计思想,得到了充分掌握,真正地能把所学到的知识初步地运用到了实践之中,收益很大,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多方面的不足之处。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学习,了解了许多新知识,尤其对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有了系统的掌握。但由于时间有限,学习心得不够深刻,还不能对所学的知识达到熟练的运用,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待学习和提高。

这次接触课程设计,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和以前接触的是完全不同的境界。一切都从零开始许多所学知识都已经淡忘了,翻阅资料,到图书馆借书,试着照书上的例题设计。校核、绘图,并且不断的修改,反复修改再验证。每一部分、每一个步骤都让我们感到了许多事情都是显得有些无奈必须都按技术要求来设计。虽然,我们为能如期完成了课程设计,应当承认,我们设计的全面性还还不够,考虑问题的周密性也不强,所设计的最后结果还没有达到最优效果。这其中有多方面原因,这包括对所学的知识不够熟练,在绘图中重新学了一下AutoCAD真的感觉到了它的方便和实用性。这也包括我们对实践中的机械零件的接触的太少了,在绘出标准的图形和用视图表达零件的方法上走了不少的弯路。

参考文献

中职机械类课程内容 篇6

第三, 实训项目内容循序渐进性不充分。改革前以项目为导向进行训练, 一般是1周时间, 项目内容的局限性以及课时的限制难以做到训练内容循序渐进。

第四, 实训项目内容工程实践性不强, 与专业的结合度不高。由于实训条件的限制以及实训项目开发的不足, 在具体训练内容上不论具体的专业类型, 实训项目的内容也没有区别。

2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内容体系的构建

根据我校机械工程类专业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机电技术教育) 的人才培养方案的2015版新一轮改革以及电工电子技能实训优质实践课程建设的契机, 为增强电工电子技能实训课程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支撑度, 我们加大了电工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力度。电工电子技术技能实训内容体系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2.1 电工电子通用技能

电工电子通用技能主要包括电工安全与防护、电工仪表与使用技能、电子仪表、仪器与使用技能、电工工具与运用技能、导线、元器件的连接技能、电工电子读图、识图技能。这一部分内容实施, 可以充分保证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能的基本要素, 可在后续的复杂的电工电子训练项目中起到基础性支撑作用, 并能够充分运用在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 (如图1所示) 。

2.2 电工电子设备、装置、器件检测与运用能力

传感器、执行器、常用低压电器、电动机、控制变压器、PLC、变频器、触摸屏、工业总线是与机械工程技术密切相关的电工电子设备、装置与器件。学生走向社会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这些电工电子设备、装置、器件的使用, 因此学生对这些通用装置、设备、器件性能的掌握和使用能力的提升对强化学生电工电子综合实践能力和电工电子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具有重要的基础性的地位, 为毕业后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3电子电路仿真、设计、测试能力体系

鉴于光、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在现代机械工程设备的应用与渗透, 因此切实强化学生电工电子技能的地位是十分必要的, 为综合提升学生的电子技能, 强化学生的电子电路仿真能力、设计实践能力和智能芯片MCU的运用与编程实践能力对综合提升学生电工电子实践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图3所示) 。

3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项目内容的优化

科学、合理的电工电子技能实训内容体系需要吻合度高的实训项目作为平台推进学生电工电子技能的训练和学生综合实践素质的提升、强化训练。为改革传统的电工电子技能实训项目的综合性、工程性、创新性不足, 我们对以前的电工电子技能实训项目进行了升级改造与拓展, 在丰富实训项目内容的同时, 提升了实训项目的可操作性、综合性、复杂性、渐进性, 极大地改善了实训效果。

3.1 机床控制电路实训项目内容的优化

机床作为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最为熟悉的一类工程机械, 机床的操作技能与机床的电气维护技能是机械工程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我们以CA6140机床为基础, 设计优化了机床控制电路实训项目内容。传统的机床控制线路实训项目主要以机床控制线路的控制环节展开, 以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点动”“自锁”“互锁”控制环节为主要内容, 脱离机床本体, 实训内容的局限性非常明显。改革与优化后的机床控制电路实训项目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机床电气原理图、电气接线图、电气布置图的读图、分析、识图能力训练;常用低压电器的规格、性能、结构的认知 (低压断路器、熔断器、控制变压器、热继电器、接触器、按钮、行程开关) 与对照训练;电气控制线路的测绘, 电气线路线标识别能力训练;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装配技能训练;机床电气故障检测、分析、排除实践能力训练;CA6140机床PLC改造设计与控制仿真 (创新部分) 。

通过以上内容的优化, 可以让学生在电工电子电路图纸认知技能、电气线路测绘技能、低压电器性能检测与结构认知能力、电工测量仪表 (万用表、绝缘电阻测量仪、钳形电流表、测电笔、接地电阻测量仪) 使用技能与电气故障分析能力、PLC硬件电路设计、程序编写、仿真调试能力、电工工具使用能力以及导线连接工艺实践方面得到综合运用。同时可有效增强学生进行机电系统联合调试与分析的能力培养。

3.2 数字电路设计、仿真与组装项目-转速表内容的优化

传统的数字电路技能训练项目以数字抢答器、数字电子时钟的组装实现达到训练的目的, 学生往往根据项目的线路图进行连接获得结果就结束了训练, 学生数字电路应用技能训练效果不明显。为使训练内容与机械类专业紧密结合, 我们设计了数字电路设计、仿真与组装-转速表项目, 该项目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成品机械式转速表、光电数字转速表对机床主轴转速测试使用训练;基于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光电转速表电路设计、仿真实训;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光电转速表电路组装工艺实训;基于MCU (单片机) 光电转速表电路设计与仿真训练 (创新部分) ;实训样品 (全数字、智能转速表) 的误差与成品表对比测试训练 (工程测试部分) 。

该项目内容优化以实际工程应用产品为出发点, 在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的同时, 最后通过实训样品 (全数字、智能转速表) 的误差与成品表对比测试训练可有效检验学生实训的效果, 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可以使学生在“数字集成电路芯片的使用”“数字电路设计、仿真与测试能力”“传感器应用能力”“电子工艺组装、调试能力强化”“MCU芯片使用与C语言编程能力”等方面得到较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性的训练, 改善了纯理论性的训练的缺陷。

在我院电工电子技能实训课程优质实践课程建设中, 中心以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内容体系的构建为核心, 完成了电工电子技术实训项目内容的优化与设计, 改善了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电工电子技能训练的实际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实训的兴趣以及可操作性, 相信通过后续的优质课程建设措施以及实施过程, 对促进应用型高水平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 结束语

综合、优化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实践实训教学内容既体现实践教学的能力和知识目标, 同时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创造性。通过系统化的课程内容体系的优化与重构,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能够体现出。

第一, 优化重构后的内容具有更好的可执行性, 工程训练实训教学内容执行的针对性更强。第二, 实训内容深度、复杂度的递进性加强, 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更浓, 更高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三, 实训设备的利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利用率上升, 更好地体现了设备投资的使用价值。第四, 实训内容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度加强, 工程训练的实践性得到体现与加强。

改革电工电子技能实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项系统工程, 需要学校和学院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支持。2014年, 电工电子技能实训优质实践课作为安徽科技学院首批特色质量工程项目立项建设, 将会有力促进我校机械类工程专业学生电工电子实践能力的全面拓展与提升, 课程建设各方面的成果将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对促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和卓越工程师项目的实施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晗, 陈灵敏.工科院校电工电子实训教学问题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1 (12) :142-143.

[2]王春霞, 耿大勇, 朱延枫.电工电子实训实践教学的几点改革措施[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 :113-115.

浅谈中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 篇7

【关键词】中职 机械专业 教学

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一般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没有实践经验、基础知识薄弱且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中职学生来说,听起来枯燥乏味且不易理解,极易失去学习兴趣。一旦失去兴趣,学生听课就会萎靡不振或“开小差”,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那么,在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既想学,又能学且乐于学呢?本人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对理论课不感兴趣,其原因除了基础差,学习起来有困难以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理论知识缺乏学习动机,认为会动手操作就行了,没必要掌握理论知识。因此,在讲每一个知识点前,我都告诉学生,这个知识点对他们将来的实践工作有什么样的指导作用,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在正确的理论知识指导下,实践工作才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授《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中车刀切削部分的几何角度时,这样导入:“同学们,与专业打交道最多的是刀具、量具和机床。刀具在加工过程中会不断地被磨损,要经常进行刃磨,这样磨刀就成了我们工作中重要部分。而刀具刃磨的好坏又将直接影响加工件的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以及加工效率。刃磨需要根据加工的材料、加工阶段来确定刀具几何角度的大小,所以同学们必须掌握刀具切削部分各角度的概念。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薄弱,立体几何知识空间想象能力较差。机械专业课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听懂,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想学的情况下能学、会学:

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在讲刀具的磨损及刃磨时,我就以家用的菜刀为例,先提出问题“用来砍骨头的刀与切青菜的刀外形、厚度有什么区别?”再引导学生找到答案:砍骨头的刀因受力较大,为保证其强度,刃口不宜太薄、太尖锐,否则易崩刀或卷刃;而切青菜的刀因受力较小,所以刃口应磨得薄而锐。然后引入教学内容:机加工时,用来粗加工或加工难加工材料与用来精加工或加工易切削材料用的刀具,刃磨时有什么不同?如何确定其前角、后角的角度大小?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刃磨這两种刀具的原则:用来粗加工或加工难加工材料时用的刀具和砍骨头用的刀类似,刃磨时取较小的前角、后角,刃口应磨得粗钝一些;用来精加工或加工易切削材料的刀具和切青菜用的刀类似,刃口要磨得尖锐些,所以刃磨时要增大其前角、后角的角度。这种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再引入要学的理论,使学生感觉既有趣,又易理解和记忆。

实施实物教学课堂上多用实物或自制教具做演示,将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变为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易明白,而且感觉很真实,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透彻。讲授《汽车发动机构造及维修》时,开始我想利用挂图或投影辅助授课,但发现很多学生连零件图都看不懂,更别说是装配图了。后来我将曲柄连杆机构、气缸垫、凸轮轴等实物搬上讲台,对着实物边讲、边演示,并让学生根据实物用纸筒、硬纸皮或木头等制作曲柄连杆机构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没有实物或实物太小,就自制教具。讲授刀具的几何角度时,因刀具实物外形较小,很难把刀具切削部分的角度演示给学生看,我就用硬纸皮自制了一把放大了近十倍的车刀,用书作平面,学生们虽然空间想象能力较差,但也容易听懂,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一般的中职学生的智力较差,情绪不够稳定,注意力分散。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上课时一般以问题的形式将重要内容展现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或讨论,找出答案。以小组的形式选代表回答或单独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并给回答正确的小组或个人加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精心筛选书本内容由于社会对中专毕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为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实习时间增多,而理论课授课时间相对减少。中职学校的教材大都还沿用四年制中专教材,理论性较强,压缩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根据学生将来的工作或继续学习的需要来决定哪些内容必须讲透,哪些可以略讲,哪些不讲。尽量避免什么都讲,结果学生什么也没学到。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精心筛选书本内容,注重基本概念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对于继续升学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对于参加工作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做后盾。

关心和爱护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中职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他们在注重学习成绩的中、小学时期处于被批评且不被欣赏的环境之中。因此,中职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关爱。作为教师平时应多观察、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成为学生的益友。让学生感到你可亲可敬,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对你所教的课产生兴趣,而兴趣就是学生乐于学的动力。

做一个快乐的教师,给学生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悦。为此,我不管生活或工作中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总会脸带微笑地走进教室,以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和对所任学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使他们始终以一种良好的状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我还经常引用一些妙趣横生的笑话或生活实例活跃课堂气氛,并告诉学生许多工艺方法来自于生活。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找优点、多鼓励激励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一方面在课堂上注意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问、评价,让学生在一种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尽可能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和进步,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进步的肯定,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约束。课堂是师生教与学互动的舞台,要提高学习效果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强大的动力,它能激发学生积极而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营造持久而和谐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成为学生乐于学习的天堂。

参考文献:

[1][美]Diane Heacox.差异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刘富强.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职业教育研究,2005,(5).

机械类专业课程名称中英文对照 篇8

可编程序控制技术 Controlling Technique for Programming

金工实习Metal Working Practice

毕业实习Graduation Practice理论力学 Theoretical Mechanics

材料力学 Material Mechanics

数字电子电路 Fundamental Digital Circuit

机械控制工程 Mechanical Control Engineering

可靠性工程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Measurement Techniques of Mechanic Engineering

计算机控制系统 Computer Control System

机器人技术基础 Fundamentals of Robot Techniques

最优化技术 Techniques of Optimum

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 Engineering Testing & Signal Processing

金属工艺及设计 Metal Technics & Design

机械工业企业管理 Mechanic Industrial Enterprise Management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 Course Design of Machinery Elements

投资经济学 Investment Economics

现代企业管理 Modern Enterprise Administration

市场营销学 Market Selling生产实习Production Practice

课程设计 Course Exercise

有限元法 FInite Element

金工实习Metalworking Practice

液压传动 Hydraulic Transmission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Principle & Interface Technique of Micro-computer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Principle & Interface Technique of Micro-computer

数控技术 Digit Control Technique活塞膨胀机 Piston Expander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 Piston Refrigerant Compreessor

活塞式压缩机 Piston Compressor

活塞式压缩机基础设计 Basic Design of Piston Compressor

活塞压缩机结构强度 Structural Intensity of Piston Compressor

活赛压机气流脉动 Gas Pulsation of Piston Pressor

货币银行学 Currency Banking

基本电路理论 Basis Theory of Circuit

基础写作 Fundamental Course of Composition

机床电路 Machine Tool Circuit

机床电器 Machine Tool Electric Appliance

机床电气控制 Electrical Control of Machinery Tools

机床动力学 Machine Tool Dynamics

机床设计 Machine Tool design

机床数字控制 Digital Control of Machine Tool

机床液压传动 Machinery Tool Hydraulic Transmission

机电传动 Mechanical & Electrical Transmission

机电传动控制 Mechanical & electrical Transmission Control

机电耦合系统 Mechanical & Electrical Combination System

机电系统计算机仿真 Computer Simulation of Mechanic/Electrical Systems

机电一体化 Mechanical & Electrical Integration

机构学 Structuring

机器人 Robot

机器人控制技术 Robot Control Technology

机械产品学 Mechanic Products

机械产品造型设计 Shape Design of Mechanical Products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Basic Mechanic Engineering Control

机械加工自动化 Automation in Mechanical Working

机械可靠性 Mechanical Reliability

机械零件 Mechanical Elements

机械零件设计 Course Exercise in Machinery Elements Design

机械零件设计基础 Basis of Machinery Elements Design

机械设计 Mechanical Designing

机械设计基础 Basis of Mechanical Designing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Course Exercise in Mechanical Design

机械设计原理 Principle of Mechanical Designing

机械式信息传输机构 Mechanica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机械原理 Principle of Mechanics

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 Mechanism & Machinery

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 Mechanical Designing

机械原理及应用 Mechanical Principle & Mechanical Applications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Course Exercise of Mechanical Principle

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 Mechanical Principle and Mechanical Elements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Mechanical Principle and Mechanical Design

机械噪声控制 Control of Mechanical Noise

机械制造概论 Introduction to Mechanical Manufacture

机械制造工艺学 Technology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机械制造基础 Fundamental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机械制造基础(金属工艺学)Fundamental Course of Mechanic Manufacturing(Meta

机械制造系统自动化 Automation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System

机械制造中计算机控制 Computer Control in Mechanical Manufacture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Elementary Technology of Exchangeability Measurement焊接方法 Welding Method

焊接方法及设备 Welding Method & Equipment

焊接检验 Welding Testing

焊接结构 Welding Structure

焊接金相 Welding Fractography

焊接金相分析 Welding Fractography Analysis

焊接冶金 Welding Metallurgy

焊接原理 Fundamentals of Welding

焊接原理及工艺 Fundamentals of Welding & Technology

焊接自动化 Automation of Welding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 Mechanic Testing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 Engineering Material and Heat Treatment

工程材料学 Engineering Materials

工程测量 Engineering Surveying

工程测试技术 Engineering Testing Technique

工程测试实验 Experiment on Engineering Testing工程测试信息 Information of Engineering Testing工程动力学 Engineering Dynamics

工程概论 Introduction to Engineering

工程概预算 Project Budget

工程经济学 Engineering Economics

工程静力学 Engineering Statics

工程力学 Engineering Mechanics

工程热力学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工程项目评估 Engineering Project Evaluation

工程优化方法 Engineering Optimizational Method工程运动学 Engineering Kinematics

工程造价管理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上一篇:转正申请 工作总结下一篇:幼儿园中班月工作计划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