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024-09-06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共4篇)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篇1

1、六盘山以西的黄土高原西部,海拔-3000米,是黄土高原地势最高的地区。

2、六盘山与吕梁山之间的黄土高原中部,海拔1000-2000米,是黄土高原的主体。

3、吕梁山以东的黄土高原东部,地势降至500-1000米。河谷平原占有较大的比例。

黄土高原形成原因

1、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黄土的来源,普遍认为是第四纪冰期干冷气候条件下的.风力沉积物。在干冷的气候条件下,位于黄土高原西部的大陆内部地区气候更为干旱,大片沙土裸露,在西北风的作用下,搬运大量沙尘至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风力减弱而沉积,年复一年,最终形成厚厚的黄土堆积。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篇2

1 构造运动及气候变化对黄土堆积的影响

靖远的黄河河谷一带, 由于第四纪地壳上升运动强烈, 中更新世以前的石质黄土分布在高阶地之上, 靖远地区石质黄土分布在海拔1800m以上, 在此标高以下以Q3、Q4黄土为主。Q3黄土不整合覆盖于Q1、Q2和其它地层之上。

黄河以北的九洲台, 呈一孤立残塬, 其上黄土厚度达338m, 比其周围的黄土峁高出约100多米。但是在厚层黄土之下同为甘肃期夷平面的Q1黄河冲积卵石层, 为黄河的最高阶地, 下伏基岩。大大小小的峁顶均被Q3黄土覆盖, 但是Q3黄土厚度一般不超过30m或40m, 主要由老黄土组成。各峁与九洲台相比, 黄土厚度差异达200m左右。可见在Q3风积黄土沉积之前, 老黄土就已受到严重剥蚀。这也可以用当时的古气候进行 解释, 即在中更新世末及晚更新世初的间冰期, 气候较湿润多雨, 同时地壳上升运动较强烈, 使前期老黄土受到严重剥蚀。而后的晚更新世后期的冰期干冷气候, 又使风积马兰黄土大规模覆盖。由于两种黄土差别很大, 野外很容易鉴别。室内试验结果也差异显著。现将野外具体工程所取的Q3黄土和Q1、Q2老黄土各34组黄土样的一些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如表1。

(注:统计的Q3黄土样均在10m以上深度;Q1及Q2黄土样约80%在10m以上。)

从统计结果可看到二者的工程地质性质差别很大。老黄土为超固结土, 由于上覆土被大量剥蚀, 土中由应力释放而产生斜节理, 呈碎块状断口, 其承载力高可达400KPa以上。在200KPa压力下浸水无湿陷性。但Q3 黄土结构疏松, 湿陷性非常强烈。

全新世又是一个温暖期, 较湿润, 前期黄土再次经受剥蚀。由于全新世又有若干小的干湿、冷暖变化, 在某些局部地区沉积了不厚的风积黄土, 但总的看来地形高处及陡坡处是以剥蚀为主。低洼处及河谷较平坦的阶地接受次生黄土堆积, 同时掺杂了部分风积黄土。茆坡处黄土的风积速度赶不上风蚀、雨蚀速度, 但在较平坦的梁顶及塬顶能沉积不厚的风成黄土。

晚更新世的气候、环境决定了Q3风积黄土湿陷性最强。全新世的气候条件决定了Q4黄土湿陷性一般小于Q3风积黄土。老黄土由于受到后期严重剥蚀, 多呈超固结状态, 由于应力释放而产生多组节理, 易于产生滑坡, 但亦有较高的承载力。

兰州的第四纪差异性升降运动非常强烈, 九洲台厚层黄土下的Q1冲积卵石层高出现黄河河面200多米, 但其前缘的七里河坳陷区的同期卵石层却沉积在现河床底部, 最深达400多米。坳陷区南侧的晏家坪黄土沉积厚度为413m, 其底部埋藏深度比现黄河河面还低300多米。黄河南岸皋兰山Q1黄土下的Q1砾岩为洪积形成, 胶结坚硬。上部的石质黄土不太均匀, 显出水成特点, 颜色微红。而九洲台的同期黄土不如这里胶结得好, 颜色为褐灰黄色, 质地较纯, 显出风积特征。九洲台的Q1卵石层纯为黄河冲积形成, 无胶结。这些差异由兰州的古地形造成。第四纪以前由于兰州以南的马衔山脉不断隆起, 造成了兰州的南高北低之势。黄河南岸较之现北岸接受了更多的洪积物质, 水的淀积作用使之胶结得更好。

2 地形及气候对黄土堆积的影响

在工程实践中, 我们发现有一定坡度的梁峁上Q3风积黄土湿陷性强烈程度超过塬、梁较平坦部位的Q3及Q4黄土, 更超过河谷地区阶地上的黄土。在风少而风速较小地区的Q3风积黄土较之风多而风速大地区的Q3风积黄土湿陷性要强烈。即使在同一地区, 由于地形和风速的原因, 地形的不同部位黄土的湿陷性也有一定的差别。

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多样的, 既与其生成期的干燥气候和古地形有直接关系, 也与后期的剥蚀及地形条件有关。用欠压密理论可以解释这种差别。地形起伏较大的高坡处, 在接受黄土堆积时, 由于排水条件良好, 降水浸湿带很薄, 并因地形起伏大使地表蒸发面积大, 蒸发迅速, 胶结盐类淋溶损失小, 黄土能保持较高孔隙度。较为湿润的Q4期, 大气降水对Q3黄土的湿陷性有一定程度的减弱。但在黄土峁上排水条件好, 因此受后期降水影响较小。Q4期峁区高坡处的Q3黄土以受剥蚀为主。一般Q3黄土的密度由地表向下逐渐增加, 使深部黄土的湿陷性减弱。受剥蚀后上部的高湿陷性土层不断减薄, 剩余的底部黄土湿陷性相对减弱。

随地形的不同, 大气降水的面状浸湿强度亦不同。侵蚀量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加。当坡度增至15°~20°时, 侵蚀量成倍增加, 但是超过25°~30°时侵蚀量又相对减少。因此黄土茆的侧下方侵蚀严重, 而茆顶侵蚀较弱, 保留了较厚的高湿陷性黄土。

在降雨量较少的干旱地区, 风蚀作用明显。一般3~4级风就可吹起尘土, 当风速达到7m/s以上时, 田里的表土也容易被风吹跑。甘肃和陕西靠近沙漠地区风速较大, 年平均风速在3m/s以上。因此黄土被严重风蚀, 一些地区的马兰黄土被吹蚀殆尽。甘肃靖远的王家山及红会地区风多而风速较大, 春季风速最大, 几乎无日不起风, 因而风蚀作用很强;茆区 Q3黄土吹蚀严重, 老黄土大面积裸露。由于降雨量少, 地表径流没有足够的搬运能力, 因此在沟谷处及背风处接受风蚀及雨蚀产物, 形成巨厚的湿陷性黄土。故而这一地区的黄土丘陵呈侵蚀堆积地貌, 丘陵平缓、圆滑、沟谷宽阔、平坦。甘肃春季最干旱, 并且西北风较盛。山地丘陵的迎风侧的坡脚风速明显减弱, 易于黄土堆积。而背风侧有一风影区, 在旋涡和负压作用下产生升力作用, 使坡面吹蚀, 尘土降落在风速减低的坡脚处。这就造成了不同地形、地貌的黄土被剥蚀和堆积的分带特性。从而使一些地区, 例如王家山地区存在阴坡黄土较之阳坡黄土的湿陷性强的规律。

3 低阶地黄土堆积

低阶地沉积环境复杂, 因此黄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差异较大。由于兰州地区黄河河谷以上升运动为主, 一、二级阶地的冲积黄土很薄, 主要以洪积黄土为主, 掺杂风积黄土。其来源于高阶地及梁茆区, 主要以片流形式沉积, 沿各冲沟口, 呈扇形分布。二级阶地前缘黄土较薄, 一般以Ⅰ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为主。而中部以及后缘黄土逐渐增厚, 可厚达20多米, 多数为Ⅱ、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一级阶地卵石层上的冲积土层较薄, 上部以耕植土为主, 厚约2~5m, 含大量煤灰渣, 多蚯蚓孔洞及其粪便, 具轻微湿陷性, 但为高压缩性土。二级阶地后缘由于存在较多的被掩埋的冲沟及不均质的洪积碎石类土及塌滑堆积的新近堆积黄土, 因此容易对建筑造成危害。

兰州河谷两侧出露基岩不同, 直接影响到其下坡方向二级阶地黄土的工程性质。一般靠近红色地层 (如第三系地层) 的阶地后缘, 黄土中接受了大量红色碎屑物质的沉积, 往往土层的可压缩性大, 结构性差, 湿陷迅速且影响深度大。这可能是黄土中混入了更多的砂粒及易溶盐类, 使土质不均, 架空结构发育, 透水性增强所致。

4 关于新近堆积黄土的讨论

近些年来在某些勘察工作中对新近堆积黄土的划分有扩大化的趋势, 使某些设计偏于保守。由于载荷试验的局限性, 我们对新近堆积黄土的鉴定主要靠野外判断及一些其他的原位测试与室内土工试验。高压缩性是绝大多数新近堆积黄土的重要特征。 因此这种地层的湿陷性问题是首要的, 承载力按一般湿陷性黄土考虑也无妨, 但是防水措施必须严密。

在二级阶地中部, 高压缩性黄土厚度分布较均匀。如兰州的盘旋路、定西路一带, 师院、铁院、政法学院一带。在政法学院, 室内试验测得:土样的饱和度平均约为64.7%, 干密度平均约为1.32g/cm3。在200KPa压力下的压缩系数平均为0.77MPa-1, 湿陷系数平均为0.020。而在150KPa压力下压缩系数平均为0.8MPa-1, 湿陷系数平均为0.034。在200KPa压力下求得的湿陷系数小于自重湿陷系数 (自重湿陷系数平均为0.021) 。从以上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它具备新近堆积黄土的特征。按新近堆积黄土对待, 它的[R]值仅为80KPa。但是在初期勘察中按一般湿陷性黄土对待, [R]值采用120KPa, 建筑基本完好, 仅在局部因浸水而产生一些小的裂缝。

从上述分析中还得到启示, 对建筑物产生危害的新近堆积黄土的多发区, 一般室内试验测得的湿陷等级较低。尤其在初期或一次性勘察中使用200KPa压力求得的湿陷系数和压缩系数均偏小, 有可能人为降低湿陷等级或将湿陷性场地误判为非湿陷性场地。在湿陷等级很低的场地, 一般建筑类别较低的建筑物, 防水措施较差, 容易造成基础浸水。

多数新近堆积黄土含水率较高, 有的地区新近堆积黄土的含水率达到18%~20%左右。有的则已接近湿陷的起始含水率, 稍一浸水或稍一增加压力, 即开始湿陷。因此它需要的浸水量很小, 湿陷很敏感。防水措施应当高于一般湿陷性黄土地区。

可以认为对于一些压缩性和土质较均匀的新近堆积黄土, 在建筑物体形较简单, 荷载较均匀的情况下, 可适当提高一些承载力。根据载荷试验, 可以看到P—S曲线的比例界限到破坏界限, 呈曲线缓慢过渡, 不同于硬黄土转折明显。由此可考虑允许地基有一定程度的塑性变形。黄土本身结构利于排水固结, 因此压密较快, 抗剪强度亦随之增加。

摘要:文章结合工程实际通过分析第四纪构造运动及气候变化对黄土沉积和分布产生的影响以及地形地貌及小气候因素对黄土的堆积及其剥蚀产生的重要作用, 有助于我们掌握各个不同地区、不同地貌单元黄土的工程特性, 使勘察更为灵活、主动。

关键词:地形地貌,气候变化,工程地质条件,影响,黄土,堆积

参考文献

[1]王久炎, 等.1976-1980年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山西人民出版社.

[2]刘东升.黄土与环境.科学出版社, 1985.

苔丝性格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篇3

关键词:苔丝 性格特征 形成原因

在英国文学史上,哈代一生跨越两个世纪,有着但丁一样的独特的地位。他以自己的现实主义创作继承和发扬了英国文学传统,又以自己独特的创作模式融合了现代意识和现代情愫,成为英国文学中一架承上启下的桥梁。苔丝是哈代在人物塑造方面的高峰。她有着朴实、纯洁和善良的内心世界,她对不合理社会的反抗和她在道德上的传统保守都是由于当时社会环境及其家庭环境造成的。正因如此,苔丝成为不朽的艺术形象。

一、苔丝的性格特征

苔丝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她对幸福的追求,对旧礼教的反抗;对亚雷的怨恨,以及对安吉尔的爱情。从她丰富的内心世界中,既可以看到苔丝善良、朴实的性格特征,又闪烁着她敢于从破旧礼教束缚的叛逆精神。

1. 1善良朴实的苔丝

苔丝首先是一个善良朴实的乡下姑娘,她作为家里长女,吃苦耐劳,勇于牺牲,无私奉献,她的家境贫寒,所以很早就帮助母亲操持家务,任劳任怨,为了家庭,她宁愿牺牲自己。当一家流落荒野,处于危难之中时,她毅然选择了与亚雷再次同居。苔丝善良的本性使她放弃了自己本身坚持的爱情,那份宁愿剃掉眉毛扮演丑女的坚持。在自己的爱情和家人面前,她毅然放弃了自己对幸福的追求,这种做法虽然是迫于无奈,但却是值得尊重的,苔丝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对家人无限关爱,牺牲自己也在所不辞。她不贪慕虚荣,没有被亚雷家的富裕所吸引。当克莱尔提议苔丝改姓伯德,以提高身躯地位的时候,苔丝断然拒绝了,以上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苔丝的质朴,鄙视门第观念,以劳动为荣的高尚品德。

1.2反抗的苔丝

苔丝的反抗性格还体现在苔丝对待她那个本不该降生的孩子身上,她不顾世俗的眼光和风言风语,坚持把孩子生下并自己抚养,这在当时是需要很大勇气的。特别是当孩子生病夭折的时候,苔丝的表现更是勇敢和惊人。苔丝的反抗性还表现在她对爱情的真挚不渝,为了真爱的安吉尔,她不惜剪掉了自己的眉毛,把脸裹起来扮成丑女。

在小说的最后苔丝的反抗性更加强烈——在苔丝所处的十九世纪后期,法律禁止男子与死去的妻子的姐妹结婚,但她蔑视这一法律,所以希望丈夫与妹妹日后能共同生活。

以上这些都体现了苔丝对宗教的蔑视以及对不合理社会的反抗。

1.3传统的苔丝

苔丝有着双重的性格,她在反抗传统道德的同时,又用传统的道德标准静观自己,认为自己是有罪的。当她深爱的安吉尔向她求婚时,传统的道德标准又一次挡在了她的面前。

从这些都可以看出苔丝是在用传统道德观念来抑制自己的真实感情,她从骨子里还是认为自己是个不清不白的女人,不配拥有像安吉尔这样优秀的男人。

二、苔丝性格形成的原因

2.1 社会因素

苔丝生活在英国资本主义侵袭到农村的维多利亚时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入侵,那些自食其力的占有少量土地和生产资料的农民,都不得不随之破产。苔丝家中的老马被邮车撞死后引起家中经济生活的改变,在无路可走之下,苔丝不得不去亚雷家工作,这是小说的一个导火索,正是这样的一个开端导致苔丝日后生活的诸多无奈,所以才会奋起反抗。

不公正的法律制度是导致苔丝性格中传统部分主要因素,亚雷在乡野称霸,为非作歹,却受到法律的保护,而苔丝却被判处死刑。苔丝无形中接受资本主义法律制度或多或少的熏陶,因此在她性格中有服从于当时法律的影子,因为她也像其他的老百姓一样接受周围所谓正当的一切行为,当不幸降临她身上,她也在用世俗的眼光衡量着自己,苔丝虽然有反抗当时不公的做法,但她最终依然无法摆脱自己内心的传统成分。

苔丝性格的反抗性与伪善的宗教也紧密相连。亚雷是个暴发户,是一个“肉欲的人”。他设下圈套引诱了苔丝,却利用《圣经》的典故把责任推到苔丝身上。后来他还居然变成了一个全人行善的牧师。可见,在资本主义社会,宗教只是反动统治阶级麻醉、欺骗和愚弄劳动人民的一种工具。马克思曾指出:“基督教带有假仁假义的烙印。”宗教为资产阶级凌辱和玷污妇女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苔丝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断绝了宗教的来往,不顾一切,而亲自杀死他。

2.2 家庭因素

苔丝贫苦的农民家庭出身,家庭拮据的经济状况和不负责的父母造就了苔丝坚强的品性,作为一个美丽但身份低下的女性,在维多利亚时代,苔丝受大环境影响,所以在骨子里是传统的,但在经受诸多不公之后就很容易激起她原本传统的性格中的反抗部分。

苔丝作为一个农家孩子,贫困的现状让苔丝决定用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一家,结果在亚雷家惨遇不幸,从此开始她悲惨的人生道路。

苔丝在受到世俗舆论、传统道德迫害的同时,又用这一道德标准来静观自己,认为自己是有罪的。苔丝正是这样用一张自己织成的道德罗网把自己束缚起来。

综上所述,苔丝性格形成原因既有社会因素,也有家庭因素。但这些因素都与当时资本主义社会有着直接的联系,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反映,所以骨子里传统的苔丝最终做出反抗也是必然的。

三、结语

哈代的悲剧性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之所以显得十分出色,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塑造了一个动人的悲剧性人物——苔丝,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她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造成了悲剧性的结果。她是好人但不是完人;她有着令人同情甚至钦佩的品质和性格,同时她也有着凡人不可避免的缺点和缺陷;她的生活方式、思想感情和悲惨结局更能反映时代的现实,获得了我们的共鸣。

参 考 文 献:

《德伯家的苔丝》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年3月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篇4

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一、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特征

(一)中国人民银行资产和负债项目和结构特征

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项目中,最主要的项目是国外资产,位居第二位的是政府债权,位居第三位和第四位的识别是对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债权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债权。

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配置以国外资产为主,其中又以外汇占款的占比最大。2011年末,国外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重为84.67%,其中外汇占款占 82.71%。1999—2012年,国外资产在中国人民银行资产结构中的占比快速上升, 基本上主导了资产的变化趋势。外汇占款被动形成,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是被动型扩张,对内配置的资产相对较少。

中国人民银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再贷款的比重呈下行走势。中央银行使用再贷款调节其他存款性公司资金的方式在货币政策的使用中越来越少。

中国人民银行对其他金融部门债权数量增加,央行对其他金融部门的资金调控力度减弱。对政府债权的比重逐步增长。对货币调控的方式已经从直接调控金融机构渐渐转为间接调控。

中国人民银行的负债项目中,储备货币在负债中占主体,其中最主要的是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存款,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分别是货币发行和发行债券。

中国人民银行的负债以准备金存款为主,通货比例不高,发行货币的增长率严重低于信贷增长率。在总负债中,储备货币和债券占比80%以上,共同主导负债的变化趋势。

这种负债结构说明,我国长期存在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增长率严重低于信贷增长率的现象。然而,发行货币才是中央银行各项资金来源中成本最低、主动性最高、可操作性最强的机制,中国人民银行主要不是通过货币发行机制,而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派生货币来调整债务性资金和贯彻货币政策意图。

(二)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特征

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大,总资产和总负债的规模大,总资产和总负债规模快速增长但危机以来趋于收缩。

1999-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总额增长了733.2%,总负债增长了708.5%。资产和负债规模的增长速度高于其他地区。但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发生金融危机爆发前,危机爆发后,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速度放缓,资产总额与 GDP 之比逐渐收缩。但是不断上升的资产与GDP之比表明,中国人民银行资产的增长速度显著超过了持续较高的经济增速和物价增速之和,导致了货币迷失现象和流动性过剩问题。

二、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特征的形成原因

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具有明显的转轨经济特征,这些特征是中国对外开放市场化和政府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是中国人民银行承担大量改革成本的结果。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牢牢把握住廉价充足的劳动力,稳定的政治环境等比较优势,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广泛承接国际业务转移,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占领市场,逐步形成了一个“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货币政策宏观调控保障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在这过程中,中国积累了巨额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

尤其是2005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在国际收支顺差格局及现行的汇率制度安排下,净出口大幅度增加,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持续出现“双顺差”,要求人民银行有充足的资金去购入外汇。人民银行可以通过发行货币、从商业银行获得资金、发行票据等方式获取资金。

但在上述方式中,人民银行更倚重从商业银行获取资金和发行票据。如在这六年期间,存款准备金率从2006年7月5日的7.5%开始调整,到2010年内的最高18.5%,共调整28次,次数之频繁,创有史以来之最。这体现在人民银行负债项目“金融性公司存款”、“发行债券”大幅增加,以达到与资产项目“外汇”大幅增加匹配。

自2007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间接买入财政部当年发行的巨额特别国债,使政府债权不

断增加。在我国的银行体制中,央行对存款货币银行这类债权占比之大曾极为突出(30%),近年大幅度回落的原因自然与外汇占款等项目的迅速上升直接相关,但也突出了银行本应从市场融资趋势,而非依赖于中央银行。

从负债项目“货币发行”增长看,虽然货币发行是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责,采用该方式获取资金,人民银行在货币 发行的数量、使用等方面拥有主动权。但在 2005—2010 年这 五年间该方式增长幅度远没有“外汇”、“对政府债权”项目增幅大。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流动性过剩,银行信贷规模和货币供给量增长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作为对冲过剩流动性的手段,中国人民银行多次发行央行票据,从而该比重大幅度上升。但2008年以后,随着货币政策工具采用方式的进一步转变,央行票据对冲政策的使用越来越少,逐渐被调整法定准备金率的政策所取代,所以,央行债券的占比逐渐减少,储备货币占比在2012年达到86%。

长期以来,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关系未完全理顺,中国人民银行承担了不少准财政职能。为支持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国人民银行发放大量再贷款,用于置换和购买不良资产。大量政策性再贷款的发放导致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迅速膨胀。

参考文献

1.黄达《金融学》第三版

2.杨娉(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关于我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健康化的思考》

上一篇:公司鸡年年会祝福语下一篇:乡镇组织考察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