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024-06-25

体育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通用8篇)

体育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1

毕业论文题目:南昌市部分高校五人制足球开展的情况

五人制足球是由职业足球队的一种练习方法演变而成的足球竞赛。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举办了首届全国室内五人制足球锦标赛。其后在我国的各个省市,五人制足球不断得到发展和壮大。五人制足球具有参加比赛人数少,占场地小,比赛时间短,技术复杂,战术灵活多样等特点,但由于五人制足球在我国的发展还处在基础阶段,大家对其还比较陌生,五人制足球运动发展速度缓慢,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为此,本文就目前南昌市部分高校五人制足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1.研究目的.及意义:

对南昌市部分高校五人制足球开展现状进行了解调查,研究目前南昌市部分高校五人制足球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五人制足球专业理论知识,熟练运用五人制足球技战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五人制足球教学与训练的能力,使得五人制足球在南昌市高校发扬广大,五人制足球能够在南昌市高校得到普及。

2.研究现状 :

过调查发现南昌是部分高校存在着五人制足球发展滞后的情况,偶尔进行五人制足球的比赛,而且对五人制足球的规则.技战术大都不太了解。针对南昌市部分高校五人制足球普及率的调查。并针对以上问题, 提出针对高校五人制足球开展的建议。

3.研究内容:

南昌市部分高校五人制足球开展的现状

4.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华东交通大学图书馆期刊网站,并在因特网上通过google、百度搜索等。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期刊数据库和中国学士、中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从到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查阅、总结和综述。

(二)问卷调查法

严格按照问卷设计原则设计《南昌市部分高校五人制足球开展现状调查问卷》,其中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的效率等方面。问卷发放的对象,针对江西省南昌市8所高校进行调查。

(三)信度检验

采用再调查法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问卷的第一次与第二次发放日期相隔20天,填答对象保持不变。经统计学处理后,教师和学生两次问卷内容相关信度系数分别为r=0.851,p〈0.01,说明信度较高,可靠信显著,符合问卷调查信度要求。

(四)走访调查法

对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等大学的五人制足球开展现状实地走访,收集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五)逻辑分析法

通过分析文献资料.对江西省南昌市部分高校五人制足球开展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逻辑归纳。

(六)数理统计法

对获取的有效数据.利用计算机.采用统计软件spps11.0进行处理分析。

5、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第1—2周 查找资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第3—4周 熟练使用excel、软件数理统计方法

第5—5周 设计问卷

第6—9周 发放问卷

第10—14周 整理统计问卷

第15—15周 论文初稿

第15—17周 论文复稿

第18—18周 毕业答辩

体育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2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毕业设计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通过他开题者可以把自己对课题的认识理解程度和准备工作情况加以整理、概括, 以便使具体的研究目标、步骤、方法、措施、进度、条件等得到更明确的表达。也为评审者提供一种较为确切的开题依据。由于学生起点低、基础差, 针对这一特殊的情况, 我们要求选题的范围是已经在生产中使用, 比较先进的产品或者是产品中的一部分。单片机的路灯照明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的设计的完成, 以后在工作中可以任意设置路灯开关时间, 并能对小时和分钟进行调整。单片机的路灯照明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设计的开题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照明是城市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 在城市的交通安全、社会治安、人民生活和市容风貌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也标志着城市实力和成熟的程度。我国现有的城市路灯70%以上使用的都是高压钠灯, 其设计寿命为24000小时 (5年) 。但是, 由于电压波动大, 许多地区的波动甚至超过额定电压的15%, 特别是在后半夜, 由于电负荷减少, 使得电网电压有时接近245V, 高电压不但浪费了电能, 还缩短了灯泡的使用寿命, 事实上, 现在城市路灯的实际使用寿命平均不到一年。当前, 在供电电源端节能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采用半夜灯, 二是采用调压方式。并夜灯是通过在下半夜关掉一部分照明灯的方法来达到节能, 它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 缺点是道路照明不均匀, 且无法解决下半夜电压高而影响光源寿命的问题, 也不适用于商场、学校这些室内场所。而通过降低供电电压的方法不但可以节能, 还可延长光源的寿命, 是一种较好的节能方式。由于LED功耗低, 近年来其相关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尤其是在用电量巨大的景观照明市场中具有了很强的竞争力。LED除功耗低外, 它与其它照明光源相比, 还具有很多优点:白炽灯的色温在2500-3000k, 而日光灯及白光LED的色温均可达3000-10000k;白炽灯是热发光, 日光灯是气体发光, 为此本文介绍了一种以单片机为核心器件组成路灯照明时间控制系统, 详述了节电原理, 阐述印制电路版设计, 给出了单片机控制硬件和软件设计, 包括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电流与电压采样电路和驱动电路等硬件结构, 以及控制策略和软件流程。利用单片机实现对路灯的智能化控制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控制系统的高稳定性、低成本和操作的简单化成为设计的主要目标。根据单片机的结构特点, 利用网络化设计思想, 详细介绍一种网络化路灯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该系统能针对电网电压偏高和波动现象, 并根据用户现场的实际需求, 实时在线调控输出最佳照明工作电压, 以将其稳定在允许的范围内, 从而提高电力质量, 节约照明用电, 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 十分适用于路灯、学校、商场等室内和室外的照明节电控制。

二、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 (WTO) , 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塑造一个美丽的国际化城市, 更好的与国际接轨全国各大城市的市政建设步伐都逐步加快, 公路系统蓬勃发展, 因此装扮美丽城市夜的路灯照明工程得以迅猛发展。由于单片机具有集成度高, 处理能力强, 可靠性高, 系统结构简单, 价格低廉的优点, 因此在路灯照明工程中被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在社会领域的渗透, 智能太阳能路灯集太阳能光伏技术、蓄电池技术、照明光源技术于一体的新兴技术等的不断发展。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地走向深入。单片机技术中的计时系统是单片机在的一个典型的应用。路灯控制系统在城市中的用途很广泛, 路灯控制器系统针对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优化设计的。

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本设计输入是开关按钮, 进行时间控制, 显示是六个LED数码管和LED二极管, 时间为正常24小时走时, 可用按钮调节定时开关时间, 达到控制的目的。

2.本设计系统可以实现时间设置路灯的开关, 对小时和分钟可以进行调整;启动后进入计时显示, 计时用六位数码管显示;当一天时间过去后可以循环继续控制, 用四个LED二极管进行模拟显示。

3.路灯节能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路灯节能控制系统的仿真和试验研究。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对路灯实现实时控制, 并且可以进行单路控制和总控制。最基本的程序是时钟显示程序, 之后的设定开灯和关灯时间并能对路灯进行实时控制以及对路灯的点控都是在基本程序上扩展而得到的。

时钟显示程序中最关健是否对数码管进行动态扫描的子程序放在哪里, 本课设中把动态扫描程序放在T0中断里, 中断的时间是非2MS, 也就是说每2MS扫描一次, 扫描频率非常快, 利用了人眼的视觉残留特性, 使程序更加简洁。

调时程序和对路灯的单路控制程序都是按键进行控制的, 所以对对按键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了。本课设主程序中一直在对所有的按键进行扫描, 当按键一有动作, 在第一时间就执行相应的程序, 达到实时控制的目的, 其中在按键扫描时要进行去抖动控制, 这一功能在软件中进行实现。

五、本课题的预期效果

1.可任意设置路灯开关时间, 并能对小时和分钟进行调整。

2.计时时间用六位数码管显示, 并能24小时循环走时。

3.路灯开关状况用模拟灯显示。

六、本课题研究的进度安排

11月1日-11月3日查资料、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11月4日-11月6日完成电路原理图、印制电路版设计、元器件采购、装配工作。

11月7日-11月11日完成该课题的程序设计、提交程序设计框图及程序设计清单。

11月12日-11月29日完成硬件与软件的综合测试、能实现预定功能和主要技术指标。

12月1日-12月15日整理论文。

12月15日-1月30日实物制作、整理说明、答辩。

七、最后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的评价及签字、专家组的签字和系领导的签字

结语:五年制高职学生通过开题报告的书写, 知道自己在以后如何去进行目标研究、知道设计的步骤、方法、措施、进度、条件等。五年制高职学生通过毕业设计的锻炼, 是自己能够更加的贴近企业, 适应企业, 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

参考文献

[1]马忠梅.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

浅谈本科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 篇3

一、开题报告的含义

本科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是大学本科生在完成文献调研(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文献综述的撰写)后写成的关于毕业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是开题者对毕业论文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开题报告主要说明选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本科生作开题报告的时间一般在第七个学期末或者第八个学期初,即基础课程学习完成之后,研究工作实施之前。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二、开题报告的意义

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一般没有硕博研究生开题报告要求严格,在深度和广度上也小于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主要意义在于使大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的开题,熟悉科研工作的一般步骤、流程和解决科研课题的思路与方法。同时,在本科毕业论文的形成过程中,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是提高毕业论文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开题者可以通过开题报告把对课题的认识和想法加以整理、概括、提炼,并通过开题报告的答辩明晰解决课题的思路,纠正一些可能错误的方法,以使具体的研究目标更加明确,解决的方案更加切实可行。

三、开题报告的内容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选题研究内容、选题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调研计划及主要参考文献。由于开题报告主要体现论文的构思和写作的大致思路,因而篇幅不必过长,一般以2000字左右为宜,但要侧重把计划研究课题的题目、研究的大致思路、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等说清楚。

1.选题目的和意义

选题目的和意义就是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这个课题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有什么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其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有关历史背景,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或现实应用中存在这个问题,有研究的必要性。要写得具体、精炼,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这一部分内容的写法与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大致相同,但更加精炼。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总结三部分。

3.选题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研究的对象和问题,主要介绍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基本基础理论以及研究内容的确定。重点写研究过程中的主要理论、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包括对解决问题的一些假想或构思,可以问句的形式进行陈述。

4.选题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的技术路线”主要涉及研究中需要的一些基础理论,包括收集的文献中的一些论点或论据;“研究方法”一般指归纳、分析、证明、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和“怎样做”;“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论文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开题者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构思。

5.调研计划及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般应以文献综述部分所引用的第一手资料为主,以创新性强、可信度高、科学性强的核心期刊文献为主,且一般要引用新文献,这些文献相对来说容易反映选题的研究最新进展和争论焦点。参考文献格式的写法可参照一般正式发表的学术期刊上的格式来写。

调研计划中,方案的制定要做到切实可行,操作性强。因为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周期偏短,在这一部分一般不提倡难度较大的调研方案。相反,一些电子文献的查找、简单的实验或就某个问题的问卷调查,这些方案都是可行的。

四、开题报告的答辩

关于开题报告的答辩,研究生的答辩时间一般是一个小时。由于每个教师指导的本科生较多,同时其要求没有研究生的标准高,因此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答辩的时间较短,一般是陈述10分钟,然后评委提问和学生回答问题约10—20分钟。因此,文献综述部分宜精炼,不能为求全面而掩盖了综述的重点;同时,应该把报告陈述的重点放在拟研究的内容或关键问题上,并在陈述时对拟研究的内容进行必要的阐述,尽量解释内容的含义,以及自己对此的观点或打算着手解决的构思,使人容易明白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创新性。另外,在评委提问过程中,要注意倾听,认真思考,对不能回答的问题最好明确表示不懂,不能糊弄评委。要认识答辩的目的,答辩不是为了蒙混过关,而是通过答辩,从评委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中明白研究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使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受到启发。

五、开题报告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来讲,学生在写开题报告时,往往只是知道开题报告要填写的表格及需要填写的内容,但难有一个可以参考的范例。所以,在写作中仍然有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

1.文献综述部分力求精练

简要介绍选题所涉及的主要概念、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切忌长篇大论。关于这一部分的写作,很多同学常常是将文献综述的内容直接粘贴到开题报告中来,冲淡了开题报告的主题。正如前面所述,开题报告的重点应放在陈述拟研究的内容上而不是陈述文献综述。因此,这一部分的写作其实是单独文献综述的“综述”,即浓缩或提炼。另外,学生在写作中,要注意一些叙述的术语表达。例如,许多学生往往在开题报告中作如下的叙述:“本文主要对……问题进行了……研究”。须知,开题报告是在毕业论文形成之前就要写的,而文章还没有形成,因此建议改成“本选题主要对……问题进行……研究”。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部分,在写作中要简短醒目,叙述清楚

很多学生在写作此部分时,常常叙述得很多,而一些常识性的问题也成了其研究的关键问题。有同学在写作时,把一些概念的定义也作为研究关键问题,给人一个无论什么问题都是关键问题的感觉。关键问题一般应是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在这部分要把关键问题和选题用到的基础理论分清楚。

3.关于开题答辩进行中的问题

为了使评委能对开题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在开题时最好能用幻灯片进行演示。在演示时,应重点展示研究的思路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必要的时候可以边展示边口头阐述,以便评委能对方案的可行性有一个较好的把握。

4.关于开题答辩之后的问题

这一部分往往被大家所忽略,很多学生只重视开题答辩之前和进行过程中的准备工作,而对开题答辩之后的工作则极不重视,把开题报告当成了一种“期末考试”,答辩完毕后就不再考虑开题报告的问题了。实际上,开题答辩是对选题是否恰当、研究能否如期进行的一个初步检测,在答辩过程中,答辩评委往往会提许多不曾想到的问题,纠正一些可能错误的认识,帮助同学们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答辩完毕后,应该根据答辩情况,再次修改开题报告,有时甚至可能要重新选题,并且将答辩时的一些思想贯彻到今后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去。

总之,一份较好的开题报告,不能仅仅停留在开题报告的一张表格上,不仅要把开题报告的表格内容填好,同时要重视开题报告进行中和答辩后的问题,在答辩完毕后还要进行修改和完善。通过这一过程的工作,开题报告的目的才算真正达到了,也为今后毕业论文的顺利写作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体育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4

课题:探析社会实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行机制—以转型发展中的吕梁学院为例

系别:政法系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学科:政治学 学生:吕丽丽 指导教师:刘少华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发展状况(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是在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生态系统中的巨大作用和独特功能的基础上,试图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模式创新,立足于提高现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以达到国家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预期效果。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教育教学经验为理论基点,不断摸索社会实践这种有效途径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通过运用生态分析的视野和渗透价值澄清的理论来力求达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社会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所以我们把实践活动当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有效途径并不是凭空捏造,它有着深刻的理论来源和依据,而且这也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在要求和促进认识发展和飞跃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启示我们,实践活动是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第一、实践活动是人们形成正确认识和思想观念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之一。第二、实践活动是人们认同、接受正确的思想、理论并使之内化为自身的态度体系的重要环节。第三、实践活动是人们不断发展和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只有在活动中,人们才能将内化的思想观念付诸实践,向社会要求你的方向发展;只有在正确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并通过实践活动,才能确实学会正确地对待社会和人生、他人和自己,才能恰当地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一句话,才能逐渐成熟起来。

本论文中的社会实践是将其理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践教学总模式和总系统中课堂外实践教学子模式和子系统部分中的校外社会实践环节。具体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高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实际生活,积极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一系列实践教育活动,使大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沟通、合作、协助以及与社会的接触、适应、融合过程中蒙受启发、增长才干、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品格、提升修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促进自我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而养成自我教育习惯的一系列活动,它是使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手段。而且本文中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是一般的实践活动,它也不是一项项单个独立活动的简单相加,而是一项项有其特定主题、分步骤、讲原则实施的、完整的活动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相对性)在实践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方法和途径,作用于思想教育客体(相对性),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基本内涵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效果,外在效益和效率三个方面的内容,是效果、效率和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国内外发展状况(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对于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模式近年来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者教育教学工作者研究和探索的热点问题。在国家经费支持的情况下中国许多高校把“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作为了高校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和大学思政课理论研究项目。从这些外显的形式来看可见国家教育部,高校对“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的高度重视而且随着国内外形势和环境的变化以及新的人才培养任务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受教育者尤其是高校的一些学生也在摸索思想道德方面自我教育和政治素质自我提升的途径和手段。

1.国内发展状况

从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大多数关于“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理论成果(以文献资料为主、访谈记录为辅)来看,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功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外延、特征、重要性、实效、功能、价值、存在问题、对策研究、教学模式创新,评价宏观层面和静态方面。随着形势环境社会大背景的变化,一些学者和教育工作者也在广泛研究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内在联系和耦合机制,新情况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独特作用,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建立。在学术界还展开了对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的理性透视方面。

2.国外发展状况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范畴,所以它无可厚非地显示着阶级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围绕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展开一系列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国外大多数是资本主义国家,国家性质和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差别决定了教育领域的不同。在这些国家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教育教学机构、研究人员和专职教育教学工作者。但是这种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区别并不能绝对说明国外国家纯粹对高校学生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只不过是我们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独具专业性而已。事实上国外国家也特别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他们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研究也散见于其政治教育、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社会规范教育、美学教育等的相关文章中。

国外学者和研究者把社会实践作为载体,贯穿于各种教育活动之中,他们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国外国家还特别关注环境教育和文化的隐性教育,虽然没有统一明确的名称,但是却融合了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社会学等许多学科内容。在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独创性,发挥受教育者个性方面,培养受教育者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方面比本国做得更加到位,他们运用现代教育学之父“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为中心,以生活为中心新的教育观、注重为每个学生创造接受教育和服务社会的机会,这些思想为本论文的研究许多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料。

(三)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社会实践活动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教育形式,它是课堂教育的有益延伸和必要补充,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全面有效培养发挥着特有的功能和作用。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2005]5号)强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在随后下发的一系列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中,都强调了:“特别要重视发挥社会实践教育的作用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力争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有新的突破。”从国家颁发的这些文件中可见其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高度重视。

面对国内外新形势的到来和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2010年国家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山西省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从现实出发,立足于未来发展,制定了符合本省“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新任务的《山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其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此要求:第一,坚持德育为先。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二,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第三,坚持全面发展。坚持文化知识的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了迎合、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以及教育目的、人才培养目标,吕梁学院为了使其自身由高师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为此于2011年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弘毅行知”的校训。“知”与“行”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知指知识、知觉、认识;行指行为、行动。《尚书》中有“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论说。先秦诸子中孔子主张知行结合、学以致用、言行一致。明代王守仁《传习录》“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清代思想家王夫之认为行先知后,行可兼知,主张行优于知,行高于知。孙中山提出“以行而求知,因知而进行。”知行合一也是现代教育界泰斗陶行知先生一以贯之的教育精神。吕梁学院的校训“弘毅行知”出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元典。“弘毅”乃世界观,强调厚德载物与自强不息;“行知”属方法论,强调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弘毅行知”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是做人准则与做事准则的高度契合,体现了对全校师生员工立身处世、待人接物、治学求知的内在要求和总体规范。从我院的校训中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深刻内涵。现代的国家是开放的国家,现代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现代的大学是开放的大学,现代学生的思想更应该是开放的,学生再不能仅仅局限于“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守旧思想了,而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紧抓时代的脉搏,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与研究的情况下同步进行社会实践,树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思想理念,以期在与社会相容的过程中不断地健全自己的人格、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以达到内化为自身的内涵和修养,并且在提升个人价值的同时不断展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这是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必经路径。

纵观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高校遵循国家“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指导方针,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在面对新时代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由英才(精英)教育阶段跨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的社会大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功能还显得有点式微。存在着功利化倾向严重、社会实践积极性有待提高、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有待完善,运行机制不协调,不统一,保障机制与反馈机制滞后、形式大于内容、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等诸多问题。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面临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挑战和新的任务,基于现实,本课题试图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社会实践环节的实效性、针对性为目标和切入点来探索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模式,寻求科学、合理、高效的社会实践运行机制,以期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学科建设的逐步完善产生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高效通过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的作用,多方开展实践活动,拓展社会实践内容,丰富实践形式,摸索社会实践路径,更加有效发挥其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独特功能。通过社会实践环节的实践性尝试,验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这对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认识国情、世情,增强大学生的参政议政意识、权利和义务意识、民主法治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理念、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加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坚定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服务社会、报效祖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这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战术和推动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的关键环节和必经步骤。这也关系着我们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系着新世纪的大学生能否担负起实现国家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理论意义:对于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和社会实践运行机制的研究,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创新思维,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和新建议,可以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体系、深化教育部社会科学重大课题及项目研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加强学科建设,进而达到科学、高效的执行国家出台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进一步缩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然目标与应然目标之间的差距。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创新点

(一)研究目标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然目标与实然目标、预期情况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建立等方面正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对此,学术界的一些学者和高校教育工作者针对现实也提出了许多自己的看法以及具有一定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但是这些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大多数普遍性很强,仅可以作为我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参考,不能照抄照搬别人的做法,如果直接不加筛选、分析、思考、斟酌、加工地拿来运用到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践教学中,不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吕梁学院在转型的关键阶段,结合自己的实际,立足于未来发展,以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为基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教学模式以及实践教学模式和社会实践这种子模式展开了全面、深刻地研究和探讨。我们研究的终极目标旨在充分挖掘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在潜力和充分发挥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构建我校独特的社会实践活动体系和机制。这对激活我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体现我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特色具有重要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立足于大学生的思想现实,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关注学生的人格培养,引导其正视现实、理解现实、适应社会,养成正确作出善恶、美丑、是非判断的习惯,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公民教育融合起来,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乐观、淡定的人生态度,乐于服务与贡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博学笃志的理想信念,在大限度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研究内容

现阶段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际运行和操作中存在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应该怎样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新路径以及摸索哪些带有方向性的切实可行、具有实际操作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新路径,开拓我校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局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最为迫切的任务。

具体研究如下:

一、深刻剖析本校实际,深化实践教学育人理念

(一)分析大学生当前的思想实际

(二)本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践教学系统现状

(三)本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校外社会实践子系统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

二、结合地方发展需求,探索社会实践新内容、新形式、新路径

(一)立足当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明确本校人才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

(二)坚持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探索社会实践探索社会实践新内容、新形式、新路径

三、在实践性尝试中总结社会实践经验,建立健全社会实践科学的运行机制、运行体系

(一)借鉴国内外高校经验,建立本校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二)明确社会实践系统工程一级指标领导组织管理体制

(三)实现多元渠道的保障机制

(四)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民主氛围

(五)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

(六)探索科学合理的反馈、评价机制

四、注重社会实践系统理论研究,加强本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和本校学科建设

(三)拟创新点

本课题的研究在具体的思路、角度方面与以往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文章有所不同。本课题在具体研究过程仍中始终渗透着新教育教学改革下的“以学生为本”的学习观、学生观和“以育人为本”的教育观,运用的是价值澄清的理论和宏观、微观层面生态分析的视野。

三、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手段及进度安排、具体参考文献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调查、访问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指导下,联系实际情况,思考新问题、拓展新思路,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以确定真实有效地掌握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中的相关信息,在丰富的具体材料上进行新的研究。

1.文献研究法

(1)个人文献:个人心得体会、个人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个人文章等

(2)社会文献:个人著作、团体社会考察报告、学术界理论研究成果(论文、论文集、论文汇编、论文精选等)

(3)官方文件:官方文件、官方会议纪录等

(4)大众传播媒体:报纸、报刊、期刊、刊登的文章等 2.调查法

普遍调查:涉及吕梁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各相关内部职能、责任部门

典型调查:思政部、政法系(吕梁学院)

个案调查:吕梁学院行政主管领导,主管教学管理领导 3.访谈法:重点访谈 重点访谈单位:延安大学、延安干部进修学院、吕梁学院 重点访谈对象:

吕梁学院

卫英慧院长 吕梁学院宣传部

武瑞荣副部长 吕梁学院思政部

薛晓明书记 吕梁学院思政部

翟翠玲主任

吕梁学院思政部教研室主任

薛金莲副主任 吕梁学院政法系

李强华主任

吕梁学院政法系

杨小萍副主任 吕梁学院政法系

李小玲老师

吕梁学院政法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0级(专升本)01班学生 吕梁学院政法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1级01班学生

吕梁学院政法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1级学长辅导员

张超同学

观察法:(整体观察、个别观察)

观察对象:吕梁学院政法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1级(专升本)01班学生

吕梁学院政法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1级01班学生

(二)课题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1月)课题开题和调查研究阶段

2011年12月5日

课题开题答辩 调查研究内容:以本校(吕梁学院为例)进行调研。对学生学习情况、教师的知识素养;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理论、实践、实效状况等,进行调研。

第二阶段(2012年1月——2012年2月)理论研究阶段,各主体部分形成。

第三阶段(2012年2月——2012年3月)论文各主体部分整合完成阶段

第四阶段(2012年4月——2012年5月)论文定稿指导阶段 第五阶段(2012年5月)论文答辩准备阶段 2012年5月24日

论文答辩

(三)具体参考文献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2]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2.[3]李旭辉.以人为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J].探索,2006,(6)

[4]邱柏生主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分析[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5][美]路易斯·拉思斯.价值与教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6]张耀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0-09-09(1).[7]田心铭.简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兼评“德育非政治化”的观点.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2011,(6)

[8]赵亚芝.论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2006,(3)[9]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环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10]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4卷)[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11]张国启.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发展向度[J].思想理论教育,2009(7)

[12]杨宝玲,吴敏.国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经验及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11(8)

[13]琚颖颖,王东宁.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功能[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0(6)

[14]崔执树.创新实践教学途径 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基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性审视[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

[15]姜德琪.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耦合[J].党史文苑,2010 [16]丁春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及其模式创新研究[J].社科纵横,2011(1)

[17]左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进展[J].思想教育研究,2011(1)

[18]赵文芳.价值澄清理论及其启示[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1)

[19]匡利民.学分制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探讨 [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4)

[20]龙妮娜.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的现实依据与实现途径[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12)

体育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5

4、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引注标准要参照《韩山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标准》(韩教字[2005]53号)执行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张爱玲与电影有过长期亲密的接触,在小说写作中创造性地化用了电影化技巧,使她的文字组合带有丰富的视像性和表现力。文本以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为切入口,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研究意义:本文通过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在体会张爱玲语言的“现代性”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1种独特的审美方式,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张爱玲小说的表现手法。2.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表现手法的研究主要从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电影造型、电影化技巧等角度切入,考察了张爱玲作品对电影艺术手法的借鉴技巧:(1)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犹在镜中――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何蓓)等;(2)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造型:《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何文茜)等;(3)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申载春);《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张江元);《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屈雅红)等;(4)研究张爱玲小说的死亡意识: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等国外研究现状:海外研究对张爱玲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标等人对她作品的介绍与评述”“第2阶段1985年至今,辐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华文文学的影响研究分析和评价”。1995年9月后,她在美国辞世后,海外学者多运用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来剖析。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张爱玲的小说映照了1个阴阳不分、鬼气森森的世界,恐怖镜头繁复缤纷,在她的作品里以人拟鬼,她笔下的人物均飘荡在凄冷荒凉的宿命轨道上。本文尝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在学术界既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从张爱玲小说、相关的研究书籍及其评论等出发,分析整理资料,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当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4.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方案、进度:2006年11月―2007年2月初: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查阅相关资料。2007年2月―2007年3月中旬: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2007年3月―2007年4月:论文修改。听取老师意见,撰写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2007年4月――:定稿。预期效果:本文结合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阐释,尝试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5.已查阅参考文献:书籍:

1、张爱玲,《张爱玲全集》【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2、金宏达,《华丽影沉》【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3、张新颖,《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M】。北京:3联书店,2001年12月第1版。

4、宋家宏,《走进荒凉――张爱玲的精神家园》【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体育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6

年产 6000T 乳制品工厂设计

姓名

林琼佳 轻工食品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 071 200610714117 成坚 教授(博士后)2010 年 10 月~2011 年 5 月

院(系)专业年级 学 职 号 称 指导教师 起止时间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务处制

一、开题依据(研究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概况,附主要参考文献)随着人

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食结构的不断完善,乳制品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 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食品,而酸奶由鲜牛乳发酵成的酸乳由于其丰富的营养、特殊的 风味、爽滑的质构和良好的生理功能,从而备受人们青睐。牛乳的组成最为接近人体的母乳,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成分,营养最为均 衡,在人们的膳食结构中具有其他食品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 提高,膳食食结构的不断完善,乳制品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食品,而酸奶由鲜牛乳发酵成的酸乳由于其丰富的营养、特殊的风味、爽滑的质构和良好的 生理功能,从而备受人们青睐。酸奶的种类有多种多样,蒙牛、伊利等大品牌的都力 争在酸奶市场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目前国内酸奶市场增长速度很快,市场还有很大的空缺,这给更多的企业提供了 机会。根据市场这种情况,本设计将围绕着生产奶香明显、酸奶风味浓郁,具有较高 粘稠度、细腻滑爽,通过乳酸菌发酵的高品质酸奶、果味酸奶。从节省能源,生产向 机械化、自动连续化、大型化方向发展。尽量做到因地置宜,力求技术上的可行性和 经济上的合理性。尽可能地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并节约设备投资,在保证 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原辅料的消耗,充分考虑工人工作和生活条件,美化 环境,搞好生活设施建设,对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使设计准确合理。设计一个高品 质酸奶的全自动化、节能、环保型工厂。

二、主要参考文献: [1] 蒋明利.酸奶和发酵乳饮料生产工艺与配方.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2.[2] 阮真, 成坚.乳制品安全生产与品质控制.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12.[3] 张国农, 于秋生.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7.[4] 王志魁.化工原理.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10.[5] 张裕中.食品加工技术装备.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4.[6] 郝利平.食品添加剂.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6.[7] 曾庆孝.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7.[8] 李里特.食品原料学.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9.[9] 蒋爱民, 男庆贤.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1.[10] 李云飞, 葛克山.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出版社, 2002.8.[11] 曾庆孝, 张立彦, 李作为.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2.二、主要研究内容(说明研究课题的具体内容及课题的新颖性,并明确重点解决的科 学问题及预期结果)1.具体内容 本设计依据轻工食品学院食品教研室下达的设计任务书,鉴于我国酸奶行业快速 发展,以及广东的实际情况,为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当地 就业机会,以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符合本国国情为基本原则,新建一间年产 6000 吨 的乳制品工厂进行初步设计。本设计以我国目前的乳品行业发展状况为基点,贯彻国 家发展食品工业的各项条例,从节省能源,生产向机械化、自动连续化、大型化方向 发展。尽量做到因地置宜,力求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尽可能地采用新 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并节约设备投资,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原 辅料的消耗,充分考虑工人工作和生活条件,美化环境,搞好生活设施建设,对各方 面进行综合考虑,使设计准确合理。具体内容包括:厂址选择、产品方案设计、产品 工艺流程设计以及工艺要点说明、物料衡算、设备选型、主生产车间平面布置(图)、生产车间用水、汽计算、管路计算与设计、企业组织与劳动力平衡、仓库计算、冷库 计算、总用水、电、汽计算、全厂辅助设施及公用系统、车间生产工艺流程图、工厂 总平面布置图、经济核算及效益分析。2.课题的新颖性(1)适应中国国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食结构的不断完善,乳制品 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食品,而酸奶由鲜牛乳发酵成的酸乳由于其 丰富的营养、特殊的风味、爽滑的质构和良好的生理功能,从而备受人们青睐。但是酸奶仅占整个乳品市场份额的 15%左右,其中乳酸菌奶饮品还不到 5%。因此它 们都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市场。(2)技术条件:采用较成熟的生产工艺、专用的生产设备、先进的生产技术。这 些工艺已被同类食品厂证实可行,生产机械化,成效较高,各工序的连接尽可能采用 自动设备,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少原料损坏,减少劳动力消耗,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缩短加工时间,对提高产品竞争力有较好作用。(3)原料供应:原料为生鲜奶,营养丰富。(4)产品的销路:工厂所设计的产品均符合市场的需求。而且有多种口味可以选 择,产品面向发达的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拥有广阔的市场。

3.重点解决问题(1)工厂选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必须从政策、生产条件、经济效果总体出发,选择最适合果汁工厂建厂的地址。(2)产品方案的设计,应根据计划任务书的规定和要求,尽量做到“四个满足” 和“五个平衡”。满足主要产品产量的要求;满足原料综合利用的要求;满足淡旺季平衡生产的要求;满足经济效益的要求;产品产量与原料供应量应平衡;生产季节性 与劳动力平衡;生产班次要平衡;水、电、汽负荷要平衡。对于豆奶工厂设计来说,能够根据市场的需要,选择消费者欢迎的产品,是最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工厂 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益。(3)产品工艺流程的设计要科学合理、卫生安全,根据产品规格要求和标准、原 料的性质来确定,以及做到机械化、连续化生产。

4.预期结果 本乳制品工厂产品方案合理,使用成熟先进的工艺,原料来源稳定、丰富,劳动 力充足,工厂的生产有可靠的保证,酸奶具有较好的市场开发前景,能较好的满足人 们的需要,有较大的销路,企业可获得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

三、研究方案(研究方法、研究工作的总体安排和进度,理论分析、计算、实验方法 和步骤及其可行性,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研究方法 查阅资料

→整理资料→研究方案得出结论→导师审阅→更正 2.总体安排进度 2010 年 10 月 20 日-2011 年 03 月 10 日 2011 年 03 月 11 日-2011 年 03 月 21 日 2011 年 03 月 22 日-2011 年 03 月 25 日 2011 年 03 月 26 日-2011 年 04 月 01 日 2011 年 04 月 02 日-2011 年 04 月 10 日 2011 年 04 月 11 日-2011 年 04 月 25 日 2011 年 04 月 26 日-2011 年 04 月 28 日 2011 年 04 月 29 日-2011 年 05 月 06 日 查资料、确定产品方案 工艺设计和物料衡算 设备选型 水电汽及劳动人员计算 辅助部门设计和计算 车间及全厂平面布置 定初稿 修改并准备答辩

3.主要计算(1)班产量的确定和年产;(2)物料衡算、劳动力计算、设备能力计算及选型;(3)工艺用水估算、车间场地用水估算、车间用电估算、车间用汽量估算;(4)原料接收站的面积、原料仓库面积、成品仓库面积、保温库面积、其他仓库面积、辅助材料仓库面积、设备备件仓库面积; 4.遇到最大的问题(1)查不到资料;(2)产品方案的确定;(3)某些设备的具体参数难以查找;(4)车间布局方面;(5)画车间布置图; 5.解决方法(1)查不到资料的前提时,请教导师和同学;(2)在确定不了产品方案的时候,可以请教导师;(3)参考其他工厂车间布置图,理解其内在关系,达到活用效果;(4)必要时与一些机械厂联系以获取设备的具体参数;(5)温习AutoCAD 制图的同时请教同学。

体育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7

大学生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考虑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做准备及在寻求职业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 其产生、变化与发展过程较为复杂。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由过去统分统包的计划分配模式逐步过渡到自主择业的模式,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对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沈阳体育学院民传专业学生就业心理的研究, 明确当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的就业心理状况, 找出就业心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探索优化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方法和途径, 不仅有利于民传专业学生顺利就业, 同时, 对武术院系推动和促进民传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及高等教育的改革无疑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沈阳体育学院武术学院2009、2010、2011、2012 级四届毕业年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料和互联网的信息资源, 认真研读有关论著、资料, 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分析, 使之运用于研究。

1.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方式调查沈阳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的就业自信心的状况。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60 份, 回收244份, 有效问卷240 份, 有效回收率94.4%。

1.2.3 数理统计法

应用Spss13.0 统计软件和Excel对调查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和表格制作。

1.2.4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方法在整体上和宏观上对调查所得数据结果进行归纳、演绎、分析和综合, 得出研究结果。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自我认知情况调查与分析

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自我认知的考察主要涉及学生对自己性格、能力和特长的了解情况及是否了解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两个方面。

根据表1 我们可以看出,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情况不太理想, 有39.17%的学生对自己的性格、能力和特长只有模糊的了解, 甚至有6.67%的学生对于是否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和特长表示出无所谓的态度或者从来没有想过要去了解, 这是一种极为消极的态度。36.6%的学生对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不清楚, 在对这部分学生的访谈中, 问及“你不了解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 那你在面对就业时怎样选择工作呢?”有的学生回答:“看同学怎么选择”, 有的回答:“什么工作好, 就选择什么工作”。由此可以看出,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对自身缺乏了解, 不清楚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是造成择业时盲目从众的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表2 不难看出,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的学生对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和就业程序均有一定的了解, 但了解的程度不太理想。对于现行的就业政策, 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仅占25%, 对就业程序的认知程度, 只有29.17%的毕业生表示了解, 60%的毕业生知道一点。这说明民传毕业年级对相关就业政策和程序的学习和了解的程度还有待加强, 同时也说明有关就业部门对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 就业指导的效果不理想, 实效性不强。

2.2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对社会与就业相关事务的认知情况调查与分析

2.2.1 对就业形势的认知

从表3 的数据可以看出, 民传毕业年级对就业形势的评价“形势严峻, 就业难”占58.33%, “形势不容乐观”占30.83%, “形势较好, 就业容易”占8.33%, “不了解”的占2.5%, 其总体上可以看出民传毕业年级认为就业形势不太乐观, 将近六成的学生认为就业严峻, 可见现在的就业前景对学生的影响比较大。

2.2.2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对就业因素的认识

在对影响民传毕业年级就业因素的调查中, 笔者列出了7个选项让被调查者选出其认为对就业最有影响的五个因素。从表4 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心目中, 对就业影响最大的四个因素依次是:综合能力、所学专业、实践经验、学校声望。自身的综合能力被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认为是影响就业最重要的因素, 说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已经意识到只有凭借自身实力, 自己的技能才能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同时, 这样的数据结果也说明大学生对于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评价人才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基本上有了清楚、合理的认知。

2.2.3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对就业难的认知

从表5 可以看出,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认为“扩招后毕业生过多”、“就业制度不完善、不配套”、“教育体制的弊端”是造成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这说明自从1999 年扩招本科生以来确实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我国就业制度存在的缺陷和教育体制的弊端也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带来了就业隐患。当然, 在今天用人单位招聘越来越看重的是学生的能力,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也意识到自身能力的不足也是导致就业苦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 随着就业环境的变化, 作为毕业年级的学生也明白不能用往日的就业观念来权衡现在的就业形势, 也了解自身期望值过高是不能顺利就业、实现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

2.3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的就业心态情况调查与分析

2.3.1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面对竞争的心态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面对竞争多数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心态, 22.5%的学生相信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将近48.33%的学生能够面对竞争, 但对于能否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下取得成功没有绝对的把握, 同时, 仍有8.33%的学生缺乏积极参与竞争的必要勇气, 害怕失败, 在社会为其提供的竞争机会面前, 表现得顾虑重重 (见表6) 。

2.3.2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面对就业机会的态度

由表7 数据可以看出, 在面对当前有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以后会有更好的机会时如何选择, 有一半的毕业生能用正常的心态去把握;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选择观望, 这可能是因为在面对多重机会的时候,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会表现得顾虑重重, 怕签约后有更好的机会出现, 如果与用人单位解约, 又怕破坏自己形象, 违背诚信, 而此部分人群往往在犹豫不决中错失了良好的就业机会。还有五分之一的学生选择“先签约, 随时准备解约”, 原因在于他们认为现在就业竞争如此激烈, 好机会很少, 当然要抓住, 但是有更好的机会就会选择更好的就业前景。

2.3.3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面对就业难的态度

面对就业难, 很多学生都选择先就业再择业, 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今天, 大部分毕业生都已经转变了“一次就业”的观念, 放低自己的就业底线, 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把就业着眼点放在找个工作先做着, 再寻求其他更好的职业的态度上。

通过表8 可以看出, 有20.83%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选择“先择业再就业”, 其主要原因在于, 这部分学生还是很看重毕业后的第一次就业, 认为单位好将终生受益, 选择不适合自己发展的单位将会遇到许多波折, 而且这部分学生多数比较优秀, 具备一定的挑选单位的优势和条件。同时, 有一小部分同学选择考研。其实, 很多同学参加到考研的大军中来, 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工作, 而是害怕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考研一方面可以延缓找工作的时间, 回避目前就业难的状况, 另一方面, 考研也可能是一条找到满意工作的途径, 因为在现实中, 很多同学在单位不如意, 就返校考研, 然后再重新找工作, 而改变了自己的第一次选择。据笔者了解到的情况可知, 选择“其他”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 主要是思想上还存在一定的依赖心理, 认为毕业后还可以继续“啃老”, 依靠家长生活;女生则有的认为可以“借船出海”, 跟随男朋友签到相同的工作, 或是嫁人以减少就业压力。

2.3.4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的就业压力感

由以上分析结果可知, 毕业生总体上认为目前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那面对这样就业难的大形势下, 民族传统毕业生的压力如何呢?

通过表9 的数据显示可知, 总体上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压力偏向较大, 只有2.5%的毕业生完全没有压力, 5.83%的毕业生压力较小。家庭出身不同就业压力感也就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2.4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就业的积极心理

2.4.1 就业竞争意识增强

心理学中阐明了竞争是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 是竞争主体通过较量而获取需要的对象。如果说20 世纪末期大学生就业国家统包分配, 大学生择业的竞争意识并不强, 缺乏竞争感, 那么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市场经济发展的冲击和“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洗礼, 其择业竞争意识应该日益强化。现代大学生在饱受诸多社会压力的洗礼下, 已经能够积极地面对就业前景, 能够因地制宜的做出抉择。调查发现, 53.9%的学生都希望靠自己找到工作, 在面对竞争时22.5%的学生相信自己可以成功, 有48.3%的学生能够直面竞争, 这说明大部分学生都有积极主动的竞争意识, 想通过个人的努力获得理想的职业, 并且对此充满信心。

2.4.2 择业奉献意识增强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学生人才市场上, 大学生择业风险意识形成并不断增强, 追求工作稳定的“铁饭碗”意识不断淡化, 在笔者的调查结果中, 多数学生把“工作稳定”排在了“个人的发展前景”、“经济收入”、“实现自我价值”之后, 这与近些年许多学者的调查结果相吻合。同时, 学生也不再执着于专业对口;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 如果无法在理想地区就业的情况下, 也会看条件考虑到西部、基层就业。

调查显示, 面对就业难, 在所有选择就业的学生中, 有55.83%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 这说明“先就业再择业”正被多数大学生所认同。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 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要生活、要生存, 先从要求不是很高的职位开始干起, 然后在工作的过程中寻找机会, “先就业后择业”这是大学毕业生务实的表现也表明大学生的职业流动意识逐步增强。

2.5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对就业产生消极心理的原因

2.5.1 不了解所学专业的市场现状及前景

近年来, 武术在国内发展的氛围较好, 在08 奥运的号召下, 全国上下掀起了一阵全民健身热潮, 人民大众喜于参加健身运动, 各地的武术协会也积极响应, 多方面开展武术的普及活动, 加上近年来国际格斗类竞技的交流, 促使我国武术项目走向职业化道路, 让竞技类武术项目通过传媒走进大众的视野, 加深了人们对武术的了解。现在的武术已经从少数人了解变成多数人喜爱的一个体育项目。今后, 武术项目一定会朝着职业化, 大众化, 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有着美好的前景。但是, 经调查发现, 多数学生都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市场现状及前景并不看好, 特别是武术套路专修学生, 他们认为本专业相比于其他专业没有竞争力, 在就业的过程中没有优势。这从侧面反映出沈阳体育学院民传专业学生没能把握住本专业的市场发展状况。很多同学的主要生活范围在校园, 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少, 缺乏对社会现状的正确认识, 根本不了解现实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武术人才, 也不了解武术市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建议武术学院加强对本专业优势的宣传力度, 鼓励和支持学生多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 使学生建立对本专业市场现状及前景的正确认识, 树立就业自信心, 为即将面临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2.5.2 教学实践经验匮乏

民传专业的课程设置, 在学生教学能力培养方面的学时相对较少, 学生普遍反映该实践能力的教学过程较短, 教学实践能力没有得到较大的提升, 在面临就业特别是用单位提出要求其进行试讲或说课时, 多数学生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及能力, 因而自信心不足, 产生胆怯的心理状态, 使得自身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常常以失败告终, 所以, 教学实践经验的匮乏将会对学生的就业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强和重视对民传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突出教学能力培养的实效性。同时, 需要任课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加深学生对该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的认识, 使学生和老师能有更加默契的配合,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使民传专业学生在掌握高水平专业技术的同时还能够具有扎实的教学训练的技能, 增加沈阳体育学院民传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 为未来将要面临的就业需求打好基础。

2.5.3 对就业流程的陌生

在对我院民传专业毕业生的调查过程中发现, 多数同学对将来就业流程比较的陌生, 不清楚如何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和交流, 更不知道怎样保障自己的权益, 缺乏对用人机构的认识。在应聘时缺乏自信, 往往是工作了很久才发现自己的能力大于工作本身的要求, 但是迫于工作协议的要求使自身处于不利的地位。所以, 在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多了解一下参与就业的整个流程, 结合自身的情况给自己量身定做一个就业计划, 这样可以为将来的发展提供可以利用的空间。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对自身缺乏了解, 不清楚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这是造成择业时盲目从众的一个重要原因。

(2)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认为“扩招后毕业生过多”、“就业制度不完善、不配套”、“教育体制的弊端”是造成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3) “先就业再择业”正被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所认同, 同时, 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 如果无法在理想地区就业的情况下, 也会考虑到西部、基层就业。

(4)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的从业自信心不高, 缺乏对自己专业发展前景以及自己专业的市场的了解, 更不清楚从业过程中的流程。多数学生认为自身专业不存在优势, 不能自主选择用人的机构。

3.2 建议

(1) 建议民传专业的学生多参加与本专业有关的社会社会实践活动, 增加社会实践经验, 拓展自身能力及视野, 通过与社会的密切接触, 准确把握本专业的社会发展现状及趋势, 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以适应未来的就业需求。

(2) 建议相关部门给即将毕业的年级以积极正确的引导, 使其认同“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 不要过多考虑地域和待遇问题, 经验的积累对于任何工作都是一样的重要。

(3) 建议毕业年级积极调整心态、武装自己, 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这不仅能使毕业生在心理方面战胜压力, 更能让毕业生长期保持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来面对生活。

摘要: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研究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毕业年级就业心理现状进行较全面系统的调查, 经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1)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就业压力较大; (2)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对自身缺乏了解, 不清楚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这是造成择业时盲目从众的一个重要原因; (3) “先就业再择业”正被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所认同, 同时, 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 如果无法在理想地区就业的情况下, 也会考虑到西部、基层就业; (4)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的从业自信心不高, 缺乏对自己专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的正确认识, 更不清楚从业过程中的流程。

关键词:武术学院,就业心理,现状

参考文献

[1]王晓晨.现阶段我国武术产业的发展策略[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7 (3) :12-13.

[2]杜振远.从北京申奥成功看中国武术的发展前景[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3 (6) :72-74.

[3]田文林, 左茜颖, 任秀娟.我国武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07 (2) :17-19.

[4]王季桃.对当代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年级学生就业心理的探究[N].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6 (4) :65-61.

[5]于乐.大学生不良就业心理的探究与自我调适[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9 (4) :50-51.

[6]曾恒, 许金丽.大学生不良就业心理探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8 (5) :32-34.

[7]张彦.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5) :62-64.

体育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8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透视中国贫富差异的问题

二、研究的目的本文是一篇描述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所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中的一个具体问题的论文。在整个20世纪,中国在经受了长期艰难困苦之后,它的领导人邓小平终于得以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施宏伟的,思想连贯和富有远见的“强国富民”战略。从1979年以来的30多年时间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达到9.3%,这个速度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3倍,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2010年和2011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规模总量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稳居世界第二。尽管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极期迅猛,但是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日益凸显的矛盾和问题。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成长的烦恼。”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中国经济发展中贫富差异的问题。在中国社会,贫富悬殊和分配不公问题日趋严重,特别是国民收入差距正呈现全范围多层次的扩大趋势。收入差距和贫富悬殊问题围绕收入差距有三大问题待解:中国贫富悬殊究竟有多大?贫富差距被拉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如何解决贫富差异问题?这些是本文要着力探讨的。这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以中国贫富差异这个角度来审视中国经济目前发展所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并针对如何解决贫富差异给出一些看法。

四、参考文献

上一篇:国美电器品牌营销下一篇:公司上市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