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循环审计案例

2024-05-06

业务循环审计案例(共7篇)

业务循环审计案例 篇1

交易从记账凭证至财务报表的信息流程

某公司是制造性企业,注册会计师将其财务报表划分为四个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采购与付款循环、存货与仓储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

公司循环划分

在划分循环时还应注意各循环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比如筹资与投资循环同采购与付款循环(也称支出循环)紧密联系,存货与仓储循环同其他所有循环紧密联系。

各循环的流转关系如下图所示。

在循环法下,审计各个环节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审计循环中各类交易及相关账户期末余额的基础上,合并形成对某类交易及其相关账户余额的保证水平,在得出报表整体公允表达的结论之前,必须实现各类交易的审计目标和各个账户余额的审计目标。有关交易的审计目标和有关余额的审计目标尽管有所不同,却是紧密联系的。比如,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项目属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时应分别测试影响该类账户的四类交易即销售、收现、销售退回折让、坏账冲销等交易和该账户的期末余额。下图以应收账款为例说明了账户余额同影响余额的交易间的关系。

下表将与销售交易有关的内部控制目标、关键内部控制以及常用的相应的控制测试和交易实质性程序分类列示。

销售交易的控制目标、内部控制和测试一览表

下表将与采购交易有关的内部控制目标、关键的内部控制以及常用的控制测试和交易实质性程序汇集在一起,

采购交易的控制目标、内部控制和测试一览表

下表列示的是成本会计制度的内部控制目标、关键内部控制、常用的控制测试及常用的交易实质性程序

成本会计制度的控制目标、内部控制和测试一览表

下表列示的是工薪内部控制的控制目标、关键内部控制、常用的控制测试及常用的交易实质性程序。

工薪内部控制的控制目标、内部控制和测试一览表

表1和表2中列示的方法,目的在于帮助注册会计师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能够实现审计目标的方案。但它既未包含与筹资交易和投资交易有关的所有内部控制、控制测试和交易实质性程序,也并不意味着审计实务中必须按此顺序与方法一成不变。一方面,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情况不同,以前期间接受审计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另一方面,受审计时间和成本的限制,除了确保审计质量、审计效果外,还必须提高审计效率,尽可能地消除重复的测试程序,保证检查某一凭证时能够一次完成对该凭证的全部测试程序,并按最有效的顺序实施审计测试,因此,在审计实务工作中,应根据下列表1和表2所列示的内容,从实际出发,将其转换为更实用、高效的审计计划。

表1 筹资交易的控制目标、内部控制和测试一览表

表2 投资交易的控制目标、内部控制和测试一览表

>

在实施测试后,应对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评价时,应首先确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可信赖的程度以及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缺点,然后根据以确定在货币资金实质性程序中对哪些环节可以适当减少审计程序,做重点审查,以减少审计风险。

以现销收入交易为例,其相关的控制目标,关键内部控制和测试一览表如下表所示。

业务循环审计案例 篇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 在整个审计过程中, 审计风险与审计计划相关联, 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人员应当以降低审计风险为导向。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重点是在高危区域加强审计测试, 将有限的审计资源集中在风险评估出的高危点, 以此来提高审计效率, 并进一步来提高审计效果, 努力避免审计失败。

二、理论分析

内部审计是透视公司的窗口, 是公司治理的守门员, 是组织治理主体可依赖的、极具价值的资源 (王光远, 2007) 。我国《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明确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 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 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 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同时, 不断加剧的经营风险使得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共同发展。风险管理日益成为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的内部审计形式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也应运而生, 并对内部审计实务产生持续性影响 (Mc Namee和Selim, 1998) 。

实务中, 许多内部审计人员仍然局限于旧有的内部审计意识。旧有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经营管理的需要, 其主要表现为审计工作以查询差错纠正舞弊为主, 没有很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管理的作用;审计范围仅局限于财务会计领域, 没有延生到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审计方式主要是事后审计, 没有拓宽到事前和事中审计 (黄园园, 2005) 。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是, 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中, 内部审计人员都重点关注导致审计风险的事项, 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 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等) 以应对评估的高危风险, 并且监督审计项目和评价审计结果, 从而得出审计结论, 提出意见和建议。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体现在风险管理的参与、内部控制的促进、企业治理的完善。

(一) 风险管理的参与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相互交叉重合的地方, 随着企业文化的积淀、控制意识和风险意识的深入, 以及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重合部分将越来越多, 互补的效用也会越来越明显 (杨学华和文小亮, 2011) 。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自身的独立性, 可以满足以下要求:需要全面对风险管理进行风险识别, 并熟悉业务策略、程序、组织结构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要求审计人员首先确认审计目标, 然后分析风险, 确定审计风险和审计重要性水平, 进而提出风险应对措施, 最后通过进一步审计程序, 对是否风险已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出具审计意见;通过这样的流程, 可以使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建议直击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风险, 并将事后的评价反馈延伸到事前和事中, 使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成为企业价值链中的重要一环。

(二) 内部控制的促进

传统的内部审计注重内部控制的直接测试, 建议增加控制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由于控制点的增加, 越来越多的业务流程也将变得更加繁琐和缓慢, 所以传统内部审计是呈递减性的增加企业价值。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却是紧盯重大风险领域, 简化了内部控制程序, 确保了审计质量, 提高了审计效率与效果, 并改进内部控制的监测方法。

(三) 企业治理的完善

企业治理的根本目的是要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日益增加的需求和利益的相对均衡化, 从而在最大限度内提高股东长期股权价值。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本质是确保企业有效管理和问责制的实施与控制, 它更侧重于企业的直接关系目标的实现。风险管理关注的是所有的风险, 包括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 这同时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对象。风险实质上包含两个方面, 二是可能对正常的业务经营造成负面影响, 一是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业务机会, 因此, 内部审计部门应提供咨询服务, 确保独立的地位, 以支持企业风险管理的组织。这将有助于企业把风险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的, 进而成功实现企业目标。

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以ABC公司水费管理为例

(一) ABC公司背景及其水费管理模式的介绍

ABC公司为国有上市企业, 其水费管理模式为:水量表计由其二级管理中心水务中心管理负责, 生产用水由其内部核算中心根据用量向各生产中心进行成本分摊, 生活用水由母企业剥离改制单位HS企业负责抄表收费并按月划转给内部核算中心。

(二)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ABC公司水费管理审计的目标和程序

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ABC公司水费管理审计的目标

对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ABC公司水费管理审计中的目标实现, 第一件事就是要知道水费管理的工作状态, 监管环境及相关企业经营风险。在评估水费的成本、管理风险、水费损失及其他生产经营重大风险的基础上, 审计的重点应放在显著风险环节上, 如生产水价、收费、管道、仪表维修维护保养情况等。根据这些以确定测试的相关内容, 合理规避经营风险。

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ABC公司水费管理审计的程序

在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中, 我们应该围绕重大错报风险开展工作, 在风险评估过程中, 需要了解企业及其环境, 包括行业状况, 监管环境和目标, 确定风险因素, 并最终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实务操作中, 内部审计部门首先针对组织的主要流程以计分的方式分别对组织所面临的固有风险进行评估, 然后评估各流程的控制水平 (固有风险减去控制水平即为剩余风险) , 最后根据剩余风险的大小分配内部审计资源, 制定内部审计规划, 高风险的领域优先列入年度内部审计计划 (李玲和陈任武, 2006) 。

(1) 在审计实施前, 要编制审计计划、进行审前调查

在进行ABC公司水费管理业务审计之前, 内部审计人员根据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基本要求, 就会计系统程序中存在的风险、控制环境中的风险因素等进行审前调查。

调查中了解到, ABC公司建立之初征用了大量农村用地, 一直以来对于周边农村用水本着“支持地方建设”原则, 收费标准延用原始模式。收费标准低于同期市场价格, 费用难以收缴到位, 甚至收不回来。周边农村用水的设备管理与费用征收已成为ABC公司水费管理中一个老大难问题。此外,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不断深入, 原隶属于ABC公司的幼儿园、负责主体生产中心设备维修的设备工程企业、信息管理中心等相继从母体剥离, 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单位。根据国有企事业改制单位的相关原则, 这些单位的公用事业费用, 其实质还或多或少的寄生于剥离前的母体, 这也是ABC公司水费征收的一个薄弱环节。

(2) 在审计实施阶段, 重点测试内部控制制度, 对高风险区域进行审计

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查阅了大量的ABC公司水费管理的基本资料, 参与了ABC公司公用工程装置经济活动分析会议, 最后综合各方面因素, 认为ABC公司水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风险为:因历史原因, 对周边地区供水收费不到位, 甚至局部地区很难收到水费;“管损较大”;计量系统存有一定问题。内部审计人员针对这些高危区域进行审计。审计过程中, 内审人员分析形势, 除了收集生产厂和供水厂资料外, 还核实了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程度。同时, 审查生产台账、原始记录、开据发票、收据, 注意检查电量、价格和总成本的一致性。另外, 对水计量系统、仪表配置进行统计、分类、调查、核实。

同时, 通过实地走访和数据分析, 内审人员发现ABC公司生活区小区表计数与入户抄表数差异较大。2012年ABC公司水务中心关口表计总量为2145.84千吨, 其委托收费的原剥离改制企业HS企业入户抄表量为1063.25千吨, 相差水量为1082.59千吨, 生活区小区总表与HS入户抄表数差率为49.55%;2013年1~10月水务中心关口表计总量为1906.17千吨, HS企业入户抄表量为1029.82千吨, 相差水量为876.35千吨, 生活区小区总表与HS入户抄表数差率为54.02%。两年水量累计差异1958.94千吨, 折算水费差额352.61万元。

在审计调查时, 通过检查收费台账、实地走访、查阅原始资料、网上价格比对等检查发现ABC公司对周边农村价格调整方案始终未能落实, 本着“内外有别, 合理定价原则”, 2007年以来ABC公司多次发文调整水价。但因如上文所述原因, 周边农村用水价格一直未能调整落实, 农村用水均低于相关收费标准, 审计期间累计少收水费约198万元。

检查还发现从ABC公司母体剥离的改制单位水费收取不足、应收未收水费103.26万元。

(3) 在审计终结和后续阶段, 重点对ABC公司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不难看出, 改进和加强周边农村和关联单位水费征缴工作以及减少“管损”是ABC公司提高风险管理、减少效益流失的重要措施。

在ABC公司水费管理业务审计中, 内审人员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不完善和经营运输设备损耗等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公司及时调整之后, 内审人员进行后续跟踪, 观察实施的措施实现的具体效果。

(三)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ABC公司水费审计中的作用

1. 参与ABC公司水费审计的风险管理

ABC公司现有的公用工程管线建成至今已有二十多年, 加之季节性原因, 在2012年上半ABC公司经济活动分析相关材料中, 调查发现, 该企业7种公用工程产品中, 只有电、中压蒸汽损耗在1.05%以下, 其余均大于5.73%以上, 其中水的损耗为14, 59%:生活区用水损耗高达51.47%, 生产区供水损耗为12.50%, ABC公司经济活动分析材料认为“管损”已成为水务管理, 效益流失的高风险区。数据分析说明ABC公司“管损较大”。对于“管损”成为高风险区的结论分析, 充分表明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参与到ABC公司水费审计的风险管理当中。同时对于水费收取不足, 亦更直观的通过具体金额来表明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2. 推动ABC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设

ABC公司计量系统经过多年持续改进, 计量准确度逐年日提高, 但仍然存在计量表计配置不到位, 流量变化了而孔板未能及时调整, 部分表计精确度不够、故障不能及时更改等问题。诸如此类调查分析出的问题, 深刻的说明了ABC公司水费管理内部控制的不完善。而通过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ABC公司水费管理审计中的运用, 恰恰可以推动ABC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设。

3. 促进ABC公司水费管理模式更加完善

通过对ABC公司水费管理的运营模式的了解,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企业的“管道损失”、“把表计量”等几个高危区域进行调查, 让ABC公司的水费管理模式在原有的基础进行完善。

四、结论与启示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走向, 具体实施方法有不同的地方差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但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由于现代商业的复杂性, 以及相应的审计环境变得更为复杂, 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出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将完全取代以前的审计方法。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在之前的账项基础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建立起来的。同时, 考虑到审计过程中信息收集难度大, 信息化程度偏低的实际。虽然从理论上说, 审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降低了审计成本, 但这实际是加大了审计过程信息采集的难度, 进而使的审计信息反馈效率低 (梁实, 2011) 。

所以, 应当科学运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合理的运用审计风险模型, 切实的制定审计策略, 积极有效的利用分析性审计程序, 以规避风险, 提高审计效率。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发展是当前审计的尖端技术, 我们应积极研究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和方法, 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 将其逐步扩大到审计工作在实践中, 切实有力的促进中国的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Mc Namee, D, G.M.Selim.Risk Ma nagement:Changing the Internal Auditor’s Paradigm[M].Altamonte Springs: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Research Foundation, 1998.

[2]王光远.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J].审计研究, 2007 (02) .

[3]李玲, 陈任武.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分析——兼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点[J].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6 (12) .

[4]杨学华, 文小亮.风险导向内部控制机制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1 (05) .

[5]梁实.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 (15) .

商业银行资金业务循环审计探究 篇3

【关键词】 资金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

随着国内银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的银企借贷经营模式已不能满足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需求,加之国内金融市场日益完善,新的金融产品不断涌现,资金业务已逐步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渠道,由此造成商业银行资金业务规模迅速扩大,业务复杂程度急剧增加。资金业务经营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为商业银行资金业务审计增加了较大的审计难度。

资金业务主要指同业间存放和拆借、投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流动性管理、利率管理等等。该业务涉及的金融工具有债券、票据、存款证明、通知存款、银行间贷款等。

商业银行通常具有相对较强的内部控制、经济业务量大以及复杂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等特点,审计人员如不依赖内部控制测试,单凭实质性测试根本无法完成银行审计工作,且现代审计主要以风险导向审计为基础,也要求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进行详细测试。因此,商业银行审计应优先采用依赖内部控制测试的审计策略,然后对其重要账户、敏感业务、异常事项等重大项目进行详细的实质性测试。

一、审核商业银行现金业务

商业银行现金科目核算对象为银行所拥有的保存在金库中的现钞和硬币。库存现金是银行用来应付客户提现和银行本身的日常经营零星开支的资产,具有金额大、币种多样、核算环节多、内部控制依赖程度高和易于被盗用等特点,属于商业银行审计的高风险审计领域。

(一)现金科目的主要内部控制测试程序

1.获取银行现金管理相关内控文件。

重点审核相关内控规范制度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实地观察柜面现金业务。

关注“印、押、证”三分管制度是否得到执行,即:使用和保管业务印章的人员不得同时保管相关的业务单证;使用和管理密押、压数机的人员不得同时使用或保管相关的印章和单证。柜台人员的名章、操作密码、身份识别卡等应实行个人负责制。现金交易是否得到必要的复核。营业终了是否及时清点尾箱现金,并登记“尾箱库存现金登记簿”;是否与会计部门核签无误后,将现金、实物入库保管。

3.实地观察商业银行日常现金调拨业务。

关注现金调拨业务中,现金、尾箱交接手续是否完备合规;是否经相关授权人员的批准。

4.实地观察商业银行日常金库的管理。

关注正副钥匙(密码)保管是否合规;正副钥匙(密码)的使用是否经过适当授权。

(二)现金科目的主要实质性测试程序

1.获取银行的期末现金查库表、现金轧库表、钱箱明细表,查阅查库登记簿,核对是否与期末账面余额一致。

2.核对运送中现金是否有接钞行的入账通知。

3.选取营业网点样本进行现金的抽盘。

如条件允许对银行所有金库进行同时监盘。金库现金监盘时需同时监盘金库内保存的贵金属、其他票据、有价证券和空白票据,并及时同相关表内表外会计记录数据进行核对。

二、审核商业银行同业往来业务

商业银行同业往来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人民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由于办理资金划拨、资金拆借融通、结算等业务而引起的资金账务往来。

(一)商业银行同业往来业务的主要内容

1.同业存放业务。

同业存放业务是指金融机构间为便于日常结算,资金划拨而临时存放于交易对手的类似备付金性质的款项,具有金额大、发生频繁、币种多样、利率灵活性大和交易对手范围固定等特点,属于商业银行审计的较高风险审计领域。主要涉及存放同业款项和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等核算科目。

2.央行往来业务。

央行往来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送存或提取现金,缴存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再贴现及通过央行汇划款项等。主要涉及核算科目有: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和向中央银行借款。央行往来业务具有金额大、币种多样、期限较长、交易对手单一、利率相对固定和政策性较强等特点,属于商业银行审计的中等风险审计领域。

3.同业拆借业务。

同业拆借业务是指金融机构间的短期资金借贷。涉及的主要会计科目有:拆出资金和拆入资金。具有金额大、拆借时间短、发生频率高、归还期固定、利率相对较低和交易对手范围固定等特点,属于商业银行审计的较高风险审计领域。

(二)主要内部控制测试程序

1.询问同业往来业务相关人员内控实际执行状况。

重点询问分管行长年度同业往来预算及预算调整的权限,重大交易最高授权部门;询问前台交易人员交易的授权情况;询问中台风控人员交易的风险程度是否均经适当评估,是否对交易对手进行资信评估并给予相应授信额度;询问后台复核人员是否存在实际结算金额同合同不一致的情况,是否定期同会计结算人员及时对账;最后结合穿行测试,以确认询问结果是否符合实际状况。

2.抽查前台交易书面交割单、交易合同。

检查交割单、合同内容是否完整,审批手续是否齐全。重点关注交割单前台、中台、后台人员签字是否完整。对于重大交易,是否有决策层审批意见。

3.抽查中台相关风控文件及报告。

结合抽查前台交割单,重点关注是否存在超出授权范围的交易。检查风控针对交易对手信用调查档案,重点关注银行内部对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和中小农信社的资信评估报告。结合穿行测试,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资信评估较低的交易对手,并对其交易进行重点实质性测试。

4.抽查后台结算人员复核记录。

结合交易流水实质性测试,检查后台人员复核记录是否完整,准确记录所有同业往来交易。重点检查利息收支计算、记录是否准确,是否同会计人员的会计记录一致无误。

(三)主要实质性测试程序

1.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和向中央银行借款科目主要实质性测试程序。

(1)获取央行对账单,向中央银行发函询证,复核中国人民银行缴存人民币存款准备金、外币存款准备金和财政性存款等明细科目余额的真实性。

(2)通过对相关缴存存款准备金余额和央行相关规定比率的分析核对,检查银行是否已足额缴存了相关准备金。

(3)获取大额借款的内部审批文件和借款合同,重点关注贷款原因和贷款用途,结合发生额测试,确认贷款实际使用用途同申请一致。

(4)抽查银行期后收还款记录。

(5)全面逐笔复核向中央银行借款利息收入和支出金额的准确性。

2.存放同业款项和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科目主要实质性测试程序。

(1)获取存放对账单,向交易对手发函询证,复核余额的真实性。

(2)结合开户资料、交易合同和交易明细审核,审验有无存放于非金融机构款项和非金融机构的存放款项,关注是否存在融资或委托投资性质的存放业务和使用受限制的存放款项。

(3)结合交易对手资信情况的审核,审验存放同业款项的可收回性,以确认是否应计提合理的减值准备。

(4)结合交易明细审核,复核利息收入、支出的合理性,重点关注利率异常的业务。

3.拆出资金和拆入资金科目主要实质性测试程序。

(1)向交易对手发函,复核余额的真实性。

(2)结合交易对手资信情况的审核,重点关注对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中小农信社交易的可收回性;对于同一交易对手相同金额的连续拆出交易,追查至原始放款凭证和收款凭证,以确认交易的真实性和款项的可收回性。

(3)获取期末拆入资金和期内重要拆入资金的拆入资金协议,复核实际拆入资金是否与内部审批文件和会计处理一致。

(4)检查拆入资金是否设定资产抵押,查验抵押手续是否完备、披露是否真实、完整。

(5)结合拆入合同、交易流水和交易明细审核,复核利息收入、支出的合理性,重点关注利率异常的业务。

三、审核商业银行投资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投资业务主要有债券承销、债券自营、回购业务、项目融资、投资咨询、基金管理和资产证券化等,其中债券承销、回购业务和债券自营是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最为主要的投资业务。

(一)债券承销、代理兑付业务

商业银行负责承销的债券范围较广,主要有政府债、企业债和基金等,其中以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为主要承销对象。商业银行承销债券有四种方式:包销、投标、代理推销和分销。商业银行承销收益主要来自承销差价和承销佣金。主要涉及的核算科目有:代理兑付证券和应付代理证券款科目。债券承销和代理兑付业务,相对交易风险较小,属于商业银行审计的中等风险审计领域。

1.债券承销、代理兑付业务审计主要内部控制测试程序。

(1)询问债券承销、代理兑付业务相关人员内部控制实际执行状况。重点询问分管行长年度承销预算及预算调整的权限及重大交易最高授权部门;询问前台交易人员交易的授权情况;询问中台风控人员是否对所承销债券的信用评级和承销风险进行适当评估;询问后台复核人员:是否存在实际中标金额同投标金额出现重大一致的情况;是否定期同会计结算人员及时对账;是否建立详细的承销和代理兑付业务台账。结合穿行测试,以确认询问结果是否符合实际状况。

(2)抽查承销、代理合同。检查合同内容是否完整,各项手续是否齐备;重点关注前台、中台和后台人员签字是否完整;对于重大承销项目,是否有决策层审批意见。

(3)抽查中台相关风控文件及报告。重点关注是否存在超出授权范围的交易。抽查风控对承销证券的信用调查档案。结合交易流水实质性测试,检查是否存在承销失败的交易。

(4)抽查后台结算人员交易台账。检查后台交易台账是否完整、准确记录所有承销和代理交易。重点检查手续费和佣金收入是否准确,是否与合同金额及会计记录一致。

2.代理兑付证券科目和应付代理证券款科目的主要实质性测试程序。

(1)检查代理证券协议、合同和兑付原始凭证等资料。结合证券自营业务审查,判断是否存在代理和自营混合核算。

(2)审核代发国库券的款项收付情况,并关注期后收付情况。

(3)向委托方发函询证,核对余额真实性。

(4)复核相关的手续费、佣金收入。结合交易流水审核以及协议抽查,匡算手续费、佣金收入是否合理,并关注协议合同是否存在或有收益条款或连带责任条款。

(二)债券回购业务

商业银行债券回购业务是交易双方进行的以债券为权利质押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业务。主要涉及的核算科目有: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和卖出回购金融资产科目。由于商业银行债券回购交易的复杂性以及监管的严格性,该项交易属于商业银行审计的高风险审计领域。债券回购业务是依附于债券工具而存在的业务,分为买断式回购和质押式回购两种交易形式。

1.主要内部控制测试程序。

(1)询问债券回购业务相关人员内控实际执行状况。重点询问分管行长年度重大债券回购交易的最高授权部门;询问前台交易人员是否所有交易均经过适当授权;询问中台风控人员所有质押债券信用等级,是否均经适当评估,是否针对回购交易对手的资信状况进行调查并定期更新;询问后台人员是否存在网下买断式回购业务,归档保存的成交单是否均经适当授权批准,是否定期同会计结算人员及时对账,是否建立详细的债券回购业务台账。最后结合穿行测试,以确认询问结果是否符合实际状况。

(2)抽查银行债券回购业务相关交易授权文件。重点审核所有交易是否在授权范围内进行。

(3)实地观察日常债券回购业务交易状况。观察债券回购业务人员设置是否同组织架构图一致。重点观察前、中、后台是否真正独立设置并有效运行。

(4)抽查债券回购合同。检查合同内容是否完整、各项手续是否齐备。重点关注交割单前台、中台和后台签字是否完整。重点关注逆回购业务和买断式逆正回购业务是否获得审批权限部门的审批文件。

(5)检查网下回购协议。结合交易流水的实质性测试重点关注是否存在网下回购协议,是否存在实际交割日期早于协议签署日期。

(6)抽查中台相关风控文件及报告。重点关注是否存在越权交易。检查风控针对交易对手和质押债券的资信调查档案。检查用于质押式正回购的质押债券是否与中央登记中心对账单相符。

(7)抽查后台结算人员交易台账。检查后台交易结算员交易台账是否完整,准确记录所有债券回购交易,重点检查利息收支是否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准确核算,是否同回购合同金额和会计记录一致。

(8)抽查后台结算人员同中央登记中心对账单的对账记录,重点关注双方对账差异的记录。

2.主要实质性测试程序。

(1)获取并审查当期变动表,检查已记录的买卖交易。检查相关合同、入账凭证、授权执行文件等,以审核交易的真实性。

(2)向交易对手发函询证,复核余额的真实性。

(3)对审计日已到期的回购业务进行期后测试。

(4)向中央登记中心函证,检查金融资产的抵、质押情况。

(5)结合交易的流水审核,全面复核回购利息收支的正确性。

(6)审查逆回购余额的可收回性。结合交易对手资信情况的审核,重点关注与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中小农信社的网下逆回购交易的可收回性,以确认是否需要计提坏账准备。

(7)关注同一交易对手相同金额的连续逆回购交易。必要时追查原始放款凭证和收款凭证,以确认交易的真实性。

(8)关注买断式正回购会计核算是否符合金融资产继续涉入会计规范的处理原则。

(三)债券自营业务

债券自营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将资金投资于债券,以控制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并获取利润的业务。该业务具有交易品种多样、交易金额巨大、交易周期较长、交易市场相对封闭和交易对手范围相对固定等特点,属于审计风险和审计难度均较大的业务领域。审计时必须对其进行更详细的内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主要涉及的核算科目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科目。

1.主要内部控制测试程序。

(1)了解债券自营业务具体资质。获取资质证书,并结合穿行测试,重点了解是否存在超越资质的业务。

(2)询问债券自营业务相关人员内控执行状况。重点询问分管行长年度债券自营交易预算编制及审核过程以及重大自营业务的最高授权部门;询问前台交易人员所有交易是否经过适当授权;询问中台风控人员所有质押债券信用等级是否经过适当评估,并及时备案及定期更新;询问后台复核人员是否存在网下自营业务,尤其关注是否存在同证券公司的网下买断式回购性质的自营业务,是否所有归档的成交单均经适当授权批准,是否定期同会计结算人员及时对账,是否建立详细的债券自营业务台账。最后结合穿行测试,以确认询问结果是否符合实际状况。

(3)抽查银行债券自营业务的相关交易授权文件,检查所有交易是否在授权范围内进行。

(4)抽查债券自营合同。检查合同内容是否完整,各项手续是否齐备,重点关注交割单前台、中台和后台签字是否完整。对于重大承销项目,是否有决策层审批意见。重点关注大额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和具有回购性质的自营业务是否经审批。

(5)抽查交易协议。结合交易流水的实质性测试,审核自营业务中是否每笔业务均签订了系统自行生成的交割协议,是否存在网下债券买卖协议,尤其关注是否存在实际交割日期早于合同签署日期的网下债券买卖协议。

(6)抽查中台相关风控文件及报告,重点关注是否存在超出授权范围内的交易。抽查风控对交易债券的信用调查档案,尤其要注意企业债、ABS债和次级债的信用评级。结合交易流水实质性测试,检查是否存在网下的债券买卖交易。

(7)复核同一交易对手的现券交易与回购交易的勾稽关系,以确定是否存在网下买断式回购交易。

(8)检查后台交易台账的完整性、准确性。检查所有债券现券交易记录是否准确。重点关注持有到期和可供出售债券实际利率和利息调整金额的准确性,是否同会计人员的会计记录一致。

(9)抽查后台结算人员同中央登记中心对账单的对账记录,重点关注双方对账差异的记录。

2.主要实质性测试程序。

(1)获取并审查管理当局对金融资产的认定明细表,重点关注期内是否存在重分类。

(2)对交易明细进行审核分析,重点关注是否存在不符合金融资产的其他内容,如买断式回购交易。

(3)获取并审查增减变动明细清单。抽查本期变动的交割单、原始收付凭证,审核交易的真实性。

(4)将期末余额与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对账单进行核对。

(5)结合现金盘点,对期末库存凭证式国债进行盘点。

(6)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余额进行公允价值分析。收集其公允价值的证据,并审核相关证据的合理性。重点关注本期出售上期留存债券的会计核算。

(7)结合买卖交割单的审核,复核交易类金融资产差价收入金额和会计处理的准确性。

(8)结合实际利率测试,对持有期内产生的利息收入和利息调整进行复核,并检查有关会计处理的准确性。重点关注公司国债利息免税收入核算的准确性。

(9)向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发函询证,复核余额的真实性。

业务循环审计案例 篇4

审 计 报 告 XX审(XXXX)及登记制度并无完善,有些仅凭一张未审批的传真复印件作为借条,随意性较强。

风险影响:虽然有时业务员在合同签订前会有口头方面的请示或沟通,但未有 b、会计收入凭证必须附上发货通知单、出库单及发票;为不增加工作量,仓库可每隔两天将出库的发货单送交财务,财务将收齐发货通知单、出库单的销售在开具发票后做账,月末时需确保当月单据全部收齐并已入账。

7、工程发料由仓管员填写仅有一联的放行条,且无编号控制,在交由保安确认放行后将单据返回物控部备档,门卫处无任何保管,且财务也无留存。

风险影响:放行条仅有一联,不利于部门间对单据的交叉核对,出现事故容易造成扯皮情况;没有编号控制也不利于核对单据的完整性,降低单据核对的工作效率。

审计建议:设计三联次的放行条,分别为财务联、门卫、仓库联;按一定规则填写编号,并按类别、顺序及时整理归类。

8、发票签收手续存在不足:

a、发票交由快递公司寄送时,运单仅保存一周即扔弃,并无归档处理; b、由业务员将发票当面送交客户时,有时没有签收手续;有签收时其收取的收条在款项到账后即会销毁(如XX业务部)。

风险影响:不利于档案资料的完整;出现问题时不能出具有效证据或增加证据搜集的难度。

审计建议:对运单等进行归类存档,无特殊情况一般保留十年;根据被审部门的回复要求,可由财务部制作预先编号的的发票签收单交有关部门使用,并及时将已使用的单据返回存档。

9、销售及毛利分析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对异常情况无分析报告;目前ERP中的销售毛利明细账与总账存在一定的出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数据的分析和使用。

风险影响:用数据来改善销售决策、为考核提供依据将是销售与毛利分析的重要作用。显尔易见,缺少分析体系的管理是不到位的,对问题的解决也不具有针对性。

审计建议:建立销售分析制度,定期对销售及毛利情况进行报告。分析报告应充分了解业务情况,同时报告使用人员一定要重视分析的结果,千万不能拿到了报告,看上一眼就扔在一边了,而是一定要督促相关部门、人员一起来分析问题、研究对策。

分析析制度的建立应由财务部在调查业务及管理层需求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内外部及行业、竞争对手各时期的相关数据。

10、收款方面存在的缺陷。

a、部份外借收据尚未归还,如深圳办、客服部、汕头等部门去年所借空白收据至今未返还公司留存备查,其中汕头维修员欧海波未还收据达十张、深圳办为六张。

b、返回的收款收据无客户的签字确认,如维修业务普遍存在此现象。

c、部份收款收据无出纳签名。我们在检查四月份凭证时,发现有个别现金收款收据出纳未签名,后经指出均已补齐手续。

d、现金收款比重较大,以至造成不少坐支情况。

风险影响:存在内控风险,容易形成截留、挪用、坐支及责任不清现象,给相关人员留有空子,造成公司损失。

审计建议: a、财务部按计划借出空白收据,同时规定收据使用人员每季度至少到财务报账一次;如有未使用完的空白收据也需出示以便进行核对, 对未还再借的现象应严格控制,同时核减下次领用收据的份数。

b、售后维修收款收据开据的各联次必须一致,且要求客户在收据上签名确认。c、出纳必须在现金收款收据上签收,核算主管加强审核力度。

d、要求客户、业务员尽量采取银行结算的方式收款。确实有困难时,如单笔现金收款金额超过两万元,应由经办人填写现金缴款单(进账单)存入公司开户银行,存款后凭银行回单到财务核销账目。

11、应收账款管理。

a、未明确对账要求,尚未形成定期核对应收款的制度;

b、目前的账龄分析表不够全面(仅针对部份客户,主要是工程、外贸等),由合同管理员负责但未经核算主管以上人员复核。

风险影响:无法确认账目的真实性程度,也可能产生债务纠纷问题;未定期进行账龄分析不利于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也可能造成超期甚至形成呆坏账。

审计建议:a、要求最短一季度进行一次应收账款的全面核对,需对账目差异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处理,最终对账结果需由客户签字确认,并保存好对账单据。建议此项工作由财务部出具明细对账对,由销售部门负责发出、回收,回收工作于半个月内结束。

b、每月全面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并经适当人员进行复核。

12、客户及用户档案管理方面问题:

a、公司未统一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由哪些岗位负责。如营销中心销售部及XX业务部由部门文员进行管理、外贸等由业务人员自已管理、工程客户及售后档案由客服务部理。

b、客户档案日常管理不够规范。如客户档案无编号控制、客服部档案未进行归类整理、经销商最终客户信息收集不全、用户保修记录不全。

c、多数档案只有客户名称、地址、联系人姓名及电话等,缺少更为详细背景资料,如资信状况、财务状况、经销商安装售后人数、其他代理品牌。

风险影响:a、档案管理混乱不利于公司客户资源的保持,甚至业务人员将客户资源变为私属资源,损害企业利益的风险。

b、客户档案的不完善会对售后服务开展形成较大的障碍,甚至会混淆保内保外情况,给公司造成损失。

c、对利用现有客户资源开展宣传推广活动造成困难。d、档案管理不规范不利于开展客户信用评估工作。

审计建议:公司“用户档案管理”应尽快发布,以规范混乱的档案管理工作。目前公司也正在实施客户关系系统(CRM),这对规范客户档案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但要注意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充分考虑各种需求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各使用部门要提高认识,并指定专人积极配合实施工作。

建议公司设立专人负责全公司的客户档案工作,工作内容包括客户档案的创建、更新、维护、保管以及档案资料的跟催、借阅管理等。档案内容包括客户基本信息、信誉记录、维修保养记录、BOM表等等。

二、财务规范方面。

1、外币出口业务核算制度存在的缺陷: a、未设置外币核算制度,如外币银行存款、外币应收账款等。

b、折算为本位币时操作不符准则规定,如外币账户折算均采用买入价进行不合适(准则规定按中间价)。

风险及影响:a、不能在系统中反映外币发生、结余的情况,不利于账目的查询、数据的统计;

b、汇兑损益不准确,未能反映某个月份的真实汇率差异。

审计建议:完善外币核算制度,对外币银行存款账户、出口应收账款进行双币种核算,实现按币种查询明细账的目的并由系统自动计算汇兑损益。

2、收入确认方面。

a、维修收入(含材料销售、售后服务费用)走其他业务收入会计科目不恰当。b、08年报审计时将此类收入调整计入主营业务收入,但08年账目仍未调整;09年、10年仍延续旧做法。

风险影响:虽然对公司损益并无影响,但在财务分析(如收入结构、行业对比、业绩质量评价等方面)有不利影响。

审计建议:维修劳务属公司主营业务之一,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有必要将其列入主营业务处理。

三、其他方面。

1、经营方面:

热水安装工程(混合销售)合同未分开材料与工程费用,销售实现时一律征收增值税。

影响:目前公司一律开据增值税17%发票,而建安(安装劳务费部分)发票营业税率3%。显然目前开票方式增加了税负,也不利于公司会计核算。

审计建议:a、评估工程项目分开核算并纳税时税负是否可以做到节税之目的; b、如评估结果显示可行时,建议公司申请建安资质;合同签订时区分材料销售款与安装费用款,财务并进行分开核算。

c、如自身不可开具建安发票,可到施工地的地税局申请代开。但需注意代开时手续较繁琐,相关事项需在签订合同时就办好手续,同时有关事项也需在合同上进行约定。

2、机构设置方面:

a、XX业务部与营销中心均属内销系统,但两者互不隶属,两个部门建有独立的岗位、制度及考评体系。

b、销售部门组织架构及人员方面不太稳定,调整、变动较为频繁。c、收款员岗位的设置。

风险影响:a、信息及资源不能完全共享、造成一定的浪费;另外也加大了公司管理成本,使业务流程趋向复杂。

b、不稳定导致营销目标的短视化,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业务循环审计案例 篇5

(1)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制定和修订采购政策、审批月度采购和生产计划由总经理负责。

(2)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生产部门计划员制定的月度生产计划应报总经理批准。

(3)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存货领用的审批和执行是不相容职务,要相互分离。

(4)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存货的保管和记账职责未分离将可能导致存货保管人员监守自盗,通过篡改存货明细账掩饰舞弊行为。

(5)存在内部控制,生产产品的质量检查应由独立于生产的人员或专家担任。

(6)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剩余的辅助材料应该及时运回仓库,或办理“假退库”手续。

(7)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

(8)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保管员应该根据审核后的验收单编制一式三联的入库单,据此登

记存货台账。

(9)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因为对于经营中小型机电类产品是可以半年或更长的时间内进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 篇6

第二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控制测试 第三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第一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概述

一.采购与付款循环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一)请购商品和劳务:填写请购单,主管人员签字审批

(二)编制订购单:采购部门据经过批准的请购单发出订购单。订购单需正确填写并经过被授权的采购人员签名。正联送交供应商。副联送交企业内部验收部门,应付凭单部门和编制请购单部门。

(三)验收商品

(四)储存已验收的商品存货:可减少未经授权的采购和盗用商品的风险。

(五)编制付款凭单:由应付凭单部门编制。这项功能的控制包括:

1.核对供应商发票内容与相关验收单,订购单是否一致,确定供应商发票的正确性;2.编制有预先编号的付款凭单,附上支持性凭证; 3.独立检查付款凭单计算的正确性;

4.在付款凭单上填入应借记的资产或费用账户名称;

5.由被授权人员在凭单签字,所有未付凭单的副联保存在未付凭单档案中。

(六)付款

(七)会计记录

二.采购与付款循环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

(一)请购单

(二)订购单

(三)验收单

(四)购货发票

(五)付款凭单

(六)转账凭证

(七)付款凭证

(八)应付账款明细账

(九)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十)卖方对账单

第二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控制测试

一.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

(一)适当的职责分离:利于防止产生错误。单位应确保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监督。这些岗位包括:请购与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批;货物的采购与货物的验收;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应付账款的记录与付款执行。

(二)请购控制:一般情况请购单由负责资金预算部门审批;临时物品购进,由使用者部门负责人审批,并由资金预算部门负责人同意。

(三)订货控制:

(四)验收控制:由独立于请购,采购和会计部门的人员担任,检验收到货物的数量和质量。

(五)应付账款控制:应付账款记录由独立于请购,采购,验收和付款的人员执行;应付账款的入账必须在取得和审核必要凭证后进行;每月月末核对应付账款总账和明细账余额是否一致;每月将应付账款明细账与客户的对账单进行核对。

(六)付款控制:

二.采购与付款循环的控制测试

(一)记录对内部控制的了解

(二)请购商品或劳务的内部控制测试

(三)订购商品或劳务的内部控制测试

(四)货物验收的内部控制测试

(五)应付账款的内部控制测试

(六)付款业务的内部控制测试

第三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一.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一)应付账款审计目标

1.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应收账款是否存在; 2.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应付账款是否均已记录;

3.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应付账款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现实义务; 4.确定应付账款期末余额是否正确;

5.确定应付账款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

(二)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应付账款明细表,并与其它有关账目核对 2.执行实质性分析程序 3.函证应付账款

4.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 5.其它测试程序

6.检查应付账款在财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固定资产的实质性程序

固定资产定义: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一个会计的有形资产。

固定资产确认条件: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一)固定资产审计目标

1.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固定资产是否存在 2.确定所有应记录的固定资产是否均已记录

3.确定记录的固定资产是否由被审计单位所有或控制 4.确定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是否恰当 5.确定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记录是否完整 6.确定固定资产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

7.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

(二)固定资产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

2.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方法(1)计算固定资产原值与期末产品总产量的比率(2)计算累计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与以前同期水平比较;(3)计算本期计提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与以前同期水平比较;(4)比较本期各月的固定资产修理及维护费用,与以前同期水平比较;(5)比较本期与以前各期固定资产的减少和增加;(6)分析固定资产的构成及增减变动情况,与相关信息交叉核对; 3.实地检查固定资产

4.检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或控制权 5审查固定资产的增加 6.审查固定资产的减少

7.检查固定资产维修保养费的处理 8.检查固定资产的租赁

9.检查固定资产的抵押担保情况

10.检查固定资产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

三.累计折旧的实质性程序

(一)累计折旧的审计目标

1.确定折旧政策和方法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2.确定累计折旧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

3.确定折旧方法的使用是否前后期一致,计算是否正确 4.确定累计折旧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

5.确定累计折旧在财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累计折旧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

2.检查被审计单位制定的折旧政策和方法的恰当性 3.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方法:

(1)对折旧计提的总体合理性进行复核。用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乘本期的折旧率(2)计算本期计提折旧额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与上期比较;

业务循环审计案例 篇7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正常进行, 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及时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 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体系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且经济越发展, 内部控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就越重要。

二、销售与收入的概念及特点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经济业务以实现收入为核心。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 收入是企业追求的主要经营目标, 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内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收入准则》中的定义, 收入是指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租金收入等, 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收入具有以下特点:

1. 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 而不是从偶然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比如, 商业连锁企业的收入是从销售商品等日常活动中产生的, 而不是从处置固定资产等非日常活动中产生的。

2. 收入可以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 比如增加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

也可以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 比如以商品或劳务抵偿债务;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如商品销售的货款中部分收取现金, 部分抵偿债务。

3. 收入能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是收入的基本特征之一。但是, 这里的收入是指毛收入的概念, 即没有扣除相关成本费用的收入。

4. 收入只包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 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 常常会发生为客户或第三方代收款项的情况, 如企业代国家收取的增值税等。代收的款项, 一方面增加企业的资产, 另一方面增加企业的负债, 不增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不能作为本企业的收入。

三、销售与收款循环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意义

企业无论是自行生产的产品还是外购的商品, 都是只有通过销售业务的完成才能获得营业收入并赚取利润。企业制定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制度时, 要因地制宜, 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销售与收款职位相分离的内部控制, 既可有内外部相结合的控制制度, 防止呆账及舞弊, 又可及时收款。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制度, 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使企业具有强盛的生命力, 进入良好和健康的发展轨道。所以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 销售与收款循环应该在企业循环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并且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保证各项业务的处理均经授权, 防止并及时发现错误及舞弊, 避免管理漏洞。加强企业的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控制和授权审批制度, 从而使各个相关业务环节进行了明细分工, 有效的授权审批应明确授权的责任和建立经济业务授权审批的程序等控制进而能够及时的发现和避免错误和舞弊情况的发生, 给企业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 保证会计核算真实合规, 如实反映销售、发货、回款、退货等业务信息。

3. 促进公司合理控制风险, 在赊销带来的收益和因应收账款增大而增加的可能损失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

四、销售与收款循环业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内部控制已经普遍被企业所采用.它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单位经营管理状况的好坏, 与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严密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会计监督, 进一步搞好单位的内部管理, 将会为单位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销售与收款环节的控制目标与内部控制关键点 (见下表)

2. 严格内部控制制度, 职权划分清楚

(1)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为了保证销售循环业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应按各相关业务环节进行明细分工, 以加强内部牵制, 防止错误和舞弊行为的发生。为此, 企业应该明确各部门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 确保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的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1) 接受销售订单、收款应与发货职能相分离;

(2) 批准赊销、开出发票和收取货款的职能相分离;

(3) 销售和收款应与记账相分离;

(4) 填制发票人不能同时复核发票;

(5) 办理退货实物验收的人员必须同退货账务记录人员相分离;

(6) 应收账款记录人员不能担任该账目核实工作。

(2) 审批制度

授权审批是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执行必须经过一定形式的授权或批准。有效的授权审批应明确授权的责任和建立经济业务授权审批的程序。对于销售与收款环节而言, 主要存在以下三个关键的审批关键点:

(1) 在销货发生之前, 赊销已经正当审批;

(2) 未经正当审批, 不得发出货物;

(3) 销售价格、销售条件、运费、折扣等必须经过审批。

前两项控制的目的在于防止企业因向虚构的或者无力支付货款的顾客发货而蒙受损失, 价格审批控制的目的则在于保证销货业务按照企业政策规定的价格开票收款。

(3) 客户资信控制制度

企业应正确制定信用政策, 对赊账客户在信用额度内进行赊销。企业应制定企业的信用政策、确定信用标准, 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销售部门应对每一个客户进行信用调查, 并根据信用情况提出信用期限, 信用额度, 并经企业负责人批准。应该注意的是每个客户的授信额度应定期审查归档, 必要时做出调整要经有关人员审核。企业应根据销售及资金回笼情况框对客户的资信额度进行动态管理。

(4) 销售控制制度

销售环节是企业生产经营环节中的首要环节, 一方面企业以销定产, 另一方面企业要提高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竞争能力, 就要扩大销售, 占领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竞争的加剧, 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和提高竞争能力, 越来越多地运用赊销作为一种信用手段和营销策略, 以达到增加资本积累。然而, 赊销也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 目前市场的信用危机又使得企业间相互拖欠现象越来越严重, 甚至已影响了企业经营的资金周转及其正常的经营活动。

(1) 好销售环节的内部控制, 制定长期销售预测和年度销售计划根据市场的发展和变化, 企业应充分考虑其市场占有率和存在的风险, 结合历史的、现有的市场状况、企业自身状况、竞争对手状况、顾客的状况、营销政策及发展目标, 结合市场调查的统计, 对未来的市场情况及发展趋势进行长期销售预测。对企业的长期销售预测、营销策略、生产能力和资金能力等进行分析, 制定年度销售计划, 并按计划销售。完善年度数来判断各种收益 (成本) 下的风险程度。另外, 还可以运用敏感性分析来判定风险影响因素的作用范围, 以便在决策中防止和减少损失。

(2) 风险控制, 应当建立企业风险防范机制, 并采取措施以保证其正常有效地运行。要建立筹资、投资等财务活动的科学决策程序, 既保证企业经营者的权威, 又应充分发挥专家的智慧和科学程序的监督作用;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跟踪监督机制, 对每一项重大的筹资、投资活动及现金流量等等各种财务风险进行不间断的跟踪, 要保证随时了解和掌握。对每项存在风险的财务活动实行责任制, 即首先明确主要的风险承担者, 其次应给予其相应的财务活动权力, 再次应明确其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应得的风险报酬, 并进行严格的考核兑现

(3) 折扣与折让是营业收人和应收账款的抵减项目, 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对多数企业来讲, 给予客户一定的折扣是相当普遍的销售行为, 因此企业应当制定较为详细的折扣政策或规定例如, 商业折扣规定应详细说明可以享受折扣的客户的条件, 不同数量和品种的购货订单可享受的折扣比例等;现金折扣规定应详细说明适用的范围和不同支付时间可享受的折扣比例等。折扣政策必须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 一般为销售部门的经理。办理现金收人或记录应收账款明细账业务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给予客户的折扣的业务。

(5) 收款控制

企业应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支付结算办法》、《内部会计制度规范——货币资金 (试行) 》等规定, 及时办理销售收款业务。对赊销业务的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必须及时分户登记, 定期进行应收账款账龄分析。企业应当按照客户设置应收账款明细账, 即使登记每一个客户的应收账款增减变动情况和信用额度情况, 定期与往来客户通过函证等方式和对往来款项。

(6) 监督检查制度

企业应当建立对销售与收款的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制度, 明确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的职责权限, 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存在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检查大宗销售与收款业务的授权的批准手续是否王正;检查应收账款的正确性、时效性和合法性;检查凭证的登记、领用、传递、保管、注销手续是否健全, 保管是否有漏洞。

五、结束语

企业制定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制度时, 要因地适宜, 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制度, 以使企业具有更强盛的生命力, 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进入良好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指导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

上一篇:贫困村退出验收指标下一篇: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