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党建推进新农村建设

2024-07-05

加强基层党建推进新农村建设(共9篇)

加强基层党建推进新农村建设 篇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勾画出了未来农村社会的发展蓝图,为当前和今后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当成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战斗堡垒,建设成为带领广大群众发展农村经济、树立文明新

风、遵守法律法规的领导核心,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

一、农村基层党建与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情况

1、党员队伍素质低,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不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一是党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二是年轻党员组织观念不强。三是党员作用发挥不够。

2、村干部能力弱,为群众服务的后劲不足,不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一是干部结构不合理。总体上看,村干部的主体是36岁以上,初中文化以下,缺乏带领群众发展的能力。二是工作方法简单。三是村级集体资金不足。

3、基层组织设置不合理,组织活动不正常,不再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二、基层组织建设与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理顺村“两委”关系,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地位。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两委”职责权限,理顺村“两委”关系,从制度上保证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村民委员会的从属地位。同时,可以逐步推行村党支部成员和村委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从组织上保证“两委”关系的协调。

(二)落实村干部责任制,完善村干部管理机制。必须提高村干部工作报酬,建立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体系,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全面实行村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绩效工资制,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三)改善党的组织设置,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根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和农村专业协会等新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分布和发展状况,改进党的组织设置方式,改变过去按照村民组或居住区域设置党小组的做法,尽可能把支部或党小组建立在新经济和社会组织中,建立在产业链上,建立在项目服务工程上,便于党组织开展集中学习活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的凝聚力,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

(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培育农村“双带”型党员。要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特别要抓好专业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学习。通过请专家、科技人员讲课等方式,有针对地对种植业、养殖业等方面知识进行重点学习。要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时节,有针对性地对党员群众进行科技知识培训,组织致富能手到外地参观学习,增强了农民大搞产业结构调整和脱贫致富的愿望和决心。

(五)县乡机关选派工作队员,帮助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要充分发挥县乡机关的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按照“三级联创”的要求,切实加大机关帮扶农村工作力度,通过派驻党建扶贫工作队员、金融特派员、科技特派员、文教特派员等方式,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特别是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到相对贫困、后进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助理等职务,帮助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努力把村级班子建设成为带领本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

六)扎实开展“三创三强”活动和“六个一工程”,努力提升“三级联创”水平。要根据近期召开的全国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努力创新工作思路,拓展和探寻新的载体,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溶入到“三级联创”活动之中,扎实推进“三创三强”活动和“六个一工程”,进一步落实机关帮扶农村工作责任制,努力提升“三级联创”活动水平。

(七)切实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的精神,把党风廉政建设与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当前,一是要实行村级组织一事一议制度,完善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制度,保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有效落实,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二是要推进党务公开工作。党内和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只要不违反党的组织原则,只要群众关心关注,不涉及党和国家的机密,都可以向群众公开;对直接或间接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村级事务,都要向老百姓公开,既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又推进村级民主进程,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加强基层党建推进新农村建设 篇2

关键词:基层电子政务,新农村建设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农村的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相对于国外来说, 还存在很大差距, 我国农村的特殊性给政府的管理提出了诸多难题。在这种形势下, 引进电子政务, 以其特有的优势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难题。

二、新农村建设中的“生产发展”需要电子政务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要发展现代农业, 就必须彻底改变传统农业封闭的生产模式。我国传统农业实行分散经营生产方式, 农户经营规模小, 生产成本高, 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农民在生产、流通领域中处于弱势地位。电子政务可以针对以上问题开发面向生产者和管理者的农业生产宏观决策指挥系统、农产品供需分析系统、市场价格预测系统等, 及时地将国内外有关农业生产的信息传递到农民手中, 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 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同时, 当地政府还可以提供农业专家系统、环境智能控制系统等, 随时随地为生产者提供技术指导, 及时预报自然灾害, 及时提供市场变化信息, 降低农民生产风险, 从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三、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活宽裕”需要电子政务

“生活宽裕”应该是建立在农民增产增收基础之上的。由于我国农业的市场化程度和开放程度不高, 农产品在由产品到商品的转变、进入流通领域的过程中, 不能有效地掌握市场供需状况和价格走势, 导致“谷贱伤民”现象一直存在。如何让农民的产品走出去, 让外面的信息走进来, 是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电子政务可以解决的问题。通过电子政务开发农产品供求信息系统, 建立农产品交易信息平台, 开发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等, 为农民提供一个交互的信息平台,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产销对接错位问题, 真正使农民更全面的了解市场进而增加收入, 实现新农村建设中“生活宽裕”的目标。

四、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风文明”需要电子政务

要实现“乡风文明”的建设目标, 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电子政务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广电网和电信网等多种信息传播方式, 为农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 满足农民技能培训信息服务的需求, 促进农村精神文化建设, 有助于实现“乡风文明”。同时, 由于这种新的信息沟通渠道的出现, 会形成一种氛围去学习去获取新的知识, 有助于农民找到与自己兴趣爱好的切入点, 帮助农民成才。

五、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容整洁”需要电子政务。

“村容整洁”有利于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 促进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进而促进农村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通过电子政务对农村进行统一规划, 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而且有助于降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及管理成本。通过电子政务, 来使村村相连, 镇镇相通, 在村容村貌的建设中, 容易形成统一的规划和吸取众多的意见, 通过信息数码技术使先进的经验以及落后的典型能够在局域网上进行传播, 继而对村容村貌的治理会产生无形的动力。

六、新农村建设中的“管理民主”需要电子政务。

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管理民主”, 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法律法规, 我国大多数农村逐步建立了民主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制度。然而由于历史环境、传统观念的影响, 我国农村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一直较为缓慢。针对我国农村管理民主现状, 分析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建立面向基层的电子政务系统, 实现对基层日常事务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 有效地进行上传下达, 实现政务公开和管理民主, 对加强农民监督意识, 提高基层政府工作透明度和执政能力, 及时解决干群冲突、塑造良好的干群关系, 推动基层管理民主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电子政务系统的存在, 使得政务的公开自然形成一种制度, 使得更多的农民了解到当前政务的现状以及应知的法规, 更好的维护自身的权益。同时, 由于电子政务的存在, 广大农民在对政策、政务了解的基础上, 还可以进一步的、非常方便的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这更有助于政府集思广益, 制定出高质量的政策。

七、前景展望

基层电子政务的发展可以使现代科学技术与农业有机的结合起来, 这有利于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转变农民观念, 提高农民素质;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缩小城乡差距。只要政府积极建设, 农民积极参与, 基层电子政务一定会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凤春.什么是电子政务[J].决策咨询, 2002 (7)

[2]赵小红.新农村建设需要服务型农业电子政务[J].中国新农村建设:理论、实践与政策,

[3]马向军.发展电子政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电子政务, 2007 (3)

[4]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N]新华日报, 2006 (4)

加强基层党建推进新农村建设 篇3

关键词:农村;党组织;法治化;治理;腐败

“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是我党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的概念,并强调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而腐败作为政治之毒瘤,对基层的破坏性较大。“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农村基层党组织法治化治理腐败是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腐败问题的治本之策,法治化治理腐败一方面有利于基层政权的稳定和基层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有效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再一方面有利于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脚步。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法治化”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法治化”中的“法治化”不仅有国法,还有党纪,党内法规制度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干部、党员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遵守好“党纪”红线;作为一名公民,要时刻以“国法”为自己行为的底线。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法治化”

据14年的数据,“我国基层党组织的个数为430.4万个,其中乡镇党组织3.3万个,建制村党组织58.4万个”①,这是值得我们高兴的一件事情。但是,作为社会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之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否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取得了应有的实际效果呢?这值得我们深思。据14年的数据,“软弱涣散的村党组织个数57688个,占所有村党组织个数的百分之比高达9.6”①。其中,主要表现在一是班子配置不齐,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检委员没有配置到位;二是党组织班子成员法治知识欠缺、法治观念缺乏;三是没有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没有开展民主评议会和党内组织生活会等。一个涣散软弱、不起作用的基层党组织,是不能够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法治化,首先是要配置齐领导班子,加强党章学习、违法违纪条例学习;二是要严格执行相关制度,严肃党内生活,开展法治教育学习和反腐倡廉的活动;三是要积极吸纳新鲜血液,对违纪行为要及时惩处;四是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党委负主体责任和纪委负监督责任确实严格落实在实处;五要密切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确实做到“想民之所想、忧民之所忧”。

(二)农村基层党干部的“法治化”

农村基层党干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直接推动者,是推进国家全面依法治国的组织者,是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的实践者,对于当地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农村基层党干部也是基层腐败的主体,所以,基层党干部的法治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基层党政干部腐败的原因有:一是部分基层党干部的文化素质不强,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弱化;二是“天高皇帝远”、“天高任鸟飞”的侥幸心理,认为反腐只是在上面反,“上面九层风浪,下面纹丝不动”;三是党内外的监督无力,大部分监督者碍于人情关系,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不敢监督或者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不想监督。为此,首先应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成员的党性教育、法律修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守好“党纪”红线和“国法”底线,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认识问题、解决矛盾;二是严格落实基层党干部的“三严三实”教育,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三是完善基层民主等相关制度,加强党内外的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做到让人民想监督、敢监督。

(三)农村基层党员的“法治化”

做一名农村基层合格党员:一是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员在人民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定期开展对党员的党性教育和法治教育,自觉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治观念,自觉接受法律的约束,做好带头守法的示范,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批评,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随时修改与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二是积极参加“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积极自觉地学习党章党规、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做一名合格党员首先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勤于学习,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再是要积极思考,严于律己,做一名清正廉洁的好公仆;最后是要脚踏实地干实事,切勿投机取巧。

二、权力的法治化

要杜绝滥用权力,避免权力腐败,就应该从权力的获得、权力的运行、权力的监督以及对滥用权力的惩处等方面把好关、截好流,保障权力运行的公正透明。

(一)权力赋予的法治化

权力赋予的法治化是指基层党干部的选拔要合规合法,要程序化、公正化、透明化,确保选拔出来的干部是能够为组织服务好的,是能够经受住外界诱惑,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的,严格干部选拔是解决权力腐败的首要关口。权力赋予的法治化,首先是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制度,确保农村基层党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再是加快培育更多年轻的致力于基层建设的党员队伍,以此改变农村基层党干部老龄化、法律知识欠缺、综合能力低下的现状;三是严格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制定权力清单、简政放权”制度,明确权力的边界,减少权力的寻租,这是铲除腐败毒瘤的上上策;四是对基层党干部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要及时到位,在物质利益与自我实现的价值追求上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二)权力运行的法治化

权力运行的法治化是权力行使的过程中要受到约束和控制,要符合法律规范,不被居心叵测者滥用。很多腐败案例表明,腐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把权力商品化,权力被当做可以被交换的产品。这无疑是商品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但不可否认,商品经济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而我们需要正确的对待商品经济带来的影响,趋利避害。再是少数人会利用经济管理体制、法律制度的“盲区”、“漏洞”,打擦边球。部分基层党组织滋生腐败的重要原因还有权力过分集中于“一把手”,而得不到有效的制衡。为此,应大力加强我国法律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特别是要加速反腐败专门法的立法;再是要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开展法治教育,从权力主体自身的自律来杜绝腐败;最后是基层党组织的权力要分權,要有制衡。

(三)权力监督的法治化

权力监督的法治化是要形成党内的监督、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制机制,保护每一个监督者的监督权,让他们敢监督、想监督、能监督,杜绝漏监与弱监现象。第一,党内的监督机构要独立出来,要敢于发声,要有自身的权威性;第二,要普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知识,并充分发挥他们监督的积极性;第三,要规范社会舆论媒体的监督,提高其舆论监督的法制化水平,保证监督有力。

(四)“滥权”惩处的法治化

我国腐败问题比较严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滥用权力的行为惩处制度不健全,第一,惩处的结果比较之后,往往在公布某个腐败行为后,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大众才知道最终的判处结果,不具震慑力;第二,惩处的力度不够,有迂回婉转的余地;第三,惩处的结果不一致,不同地方不同级别的法院对同一腐败行为的判处结果存在不一致现象。为此,需大力健全我国对腐败行为的惩戒机制,在做好反腐败专门法立法工作的同时,把监察腐败行为、审判腐败行为的机关独立出来,做到对腐败行为的一条线惩治,对腐败行为零容忍。

三、文化環境建设的法治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个人,文化的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深远持久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五千年历史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当然所谓糟粕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糟粕,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思想理念已经不能利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了。一是官本位的思想,“学而优则仕”,认为手中的权力不受监督可以为自己谋取经济利益或政治地位,这是滋生腐败行为的重要思想根源;二是等级制度森严,认为上层等级的人士在占有社会资源上优于下层次人士,致使下次人士争相恐后争做上层人士;三是历来受儒学思想的影响,重视人治而轻法治,可不是每个人都是君子,都能三省吾身;四是我们的文化习俗重视人情关系、讲究礼尚往来,后来在社会不断的发展中,也就被异化成了“拉关系”“走后门”来获取利益。

为此,需大力加强我国的文化建设,吸收国内外之精华,去其糟粕,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是加强农村广大乡镇居民和村民的法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以法治安全讲座、音像作品、网络媒体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法制,让每个老百姓都知道法律、坚守法律、爱护法律;二是培育老百姓的法治精神和法治观念,做到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用法治方式处理问题、解决矛盾。

四、基层民主建设的法治化

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制度,重视人治轻视法治,重视专制轻视民主,当前基层干部对民主的运用和基层人民群众对民主的诉求与全面依法治国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扩大基层民主的建设是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重点,基层民主建设的法治化要求广大农村的基层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并在行使这些权利的时候有法律法规的保护,确保这些程序运行过程中有序化。

部分乡镇的村子在民主选举中存在贿选、送礼拉选票的情况;民主决策过程中存在把广大老百姓排除开,由领导者说了算的情况;在民主管理中存在部分村子账务不公开,低保户、五保户基本都是村书记的关系户、亲戚户的情况;民主监督过程中存在党内纪检委员监督无力,人民群众不愿监督的情况。解决这些腐败行为的重要措施:一是健全民主机制,充分尊重和保障村民民主权利,学会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二是疏通民意表达渠道,确保广大群众有地方说话,有地方排难;三是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积极合法行使在民主选举中的选举权,在民主决策中的知情权,在民主管理中的参与权,在民主监督中的监督权。

五、维护好党群关系

党群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其狭义的理解,而广义的党群关系不仅包括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还包括与其他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以及自治组织的关系。影响党群关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贪污腐败是最被人民群众痛恨的,部分基层党干部的滥用权力,致使人民的利益得不到确实有效的维护,这是对党群关系撕裂性的伤害。个别领导干部的做法,影响的是人民对整个党组织的看法。维护好党群关系,一是严肃党内作风建设,作风优良的党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取得人民的信任;二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三是优化党群之间表达的方式,借用网络等新型工具,用群众喜闻乐见的交流方式沟通交流,宣传新思想、新方法。

参考文献:

[1]文丰安.中国反腐问题与廉政文化建设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

[2]文丰安.当代乡村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15.

[3]胡妮,许伟,马学锋.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有效路径[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6(1).

[4]孟大川,郭祎.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关键与路径[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5(4).

[5]龚晨.主体视域下基层治理法治化路径创新探析[J].行政与管理,2015(8).

[6]章勇.基层民主法治化是治理基层腐败的根本[J].新西部,2015(35).

[7]王增杰.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思考[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5(1).

注释:

①龚晨.主体视域下基层治理法治化路径创新探析[J].行政与管理,2015(8).

作者简介:

戴晶晶(1991~),女,湖南常德人,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加强基层党建推进新农村建设 篇4

一要创新选人育人方式。要着力夯实选人用人基础。在“群众直推、党员直选”的基础上,探索直选村支部书记办法,把政治素质高、发展能力强、群众拥护的优秀人才选拔进村党支部班子。鼓励经济能人、致富能手、工商业主竞选农村党支部书记职位,形成高素质的农村致富带头人群体。做好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工作,建立健全村干部报酬补助、村主干离职补偿、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激励农村基层干部安心基层,建功立业。加强农村后备干部的培养,把农村专业技术人才、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干部,把党员干部培养成经济大户,建立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库。加大培训工作力度,根据农村工作需要和农村干部受教育情况,探索建立政策理论、致富技能、法律法规、科技知识、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学历培训的培训机制。

二要创新党建活动载体。着眼于深化和拓展“三级联创”活动,鼓励农村党员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以共同致富为目标,与农民群众建立起新型的帮带关系,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努力使农村党员增强政治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宗旨意识、形象意识,成为执行政策、带头致富、和谐稳定、服务群众、文明新风等方面的模范。

加强村干部团结 推进新农村建设 篇5

第一个方面:团结就是力量

有一首歌叫《团结就是力量》,歌词是: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这首歌曾经激励过一代中国人为争取民族解放而奋斗。团结就是力量是我们民族的时代强音。理解团结就是力量要掌握以下三个重点:一是团结是力量的源泉;二是团结是事业的基础;三是团结是价值观升华的动力。

第一个要点:团结是力量的源泉。

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块块的砖头,只有堆砌在一起才能成就高楼大厦,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获得永存,同样。一个人,也只有融入到集体的事业中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有这样一个古老的故事,从前有个国王,他有十个儿子,这十个儿子平时因争权夺利,而互相勾心斗角,一天,老国王把十个儿子叫到身边,拿出十支箭来,让儿子们每个人折一支,十个儿子都轻而易举地将箭折断了。然后老国王又拿出十支箭,并紧紧地捆扎在一起,让十个儿子折,可他们用尽力气,谁也折不断,这时他们才明白老国王这样做的真实目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在这个颇有哲理的故事中,使我联想到了团结的重要性。

以上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行政村的村干部,少则有十几人,多则有数十人,如果是各自为战,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如果团结一心就会成为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

第二个要点:团结是事业的基础。

2006年夏天最热闹的比赛——世界杯足球赛。在赛场上,球员密切配合,奋力拼搏的精神深深的印入了人们的脑海,这正是足球的魅力所在。世界杯的风靡,不仅仅是因为球员们精湛的球技,更重要的是它是团队精神的重要演绎,团队精神的实质就是精诚团结,互相合作。

由此可见,小到一个村民小组,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对困难和挑战,只有团结互助才能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取得胜利。“桃园三结义”成就刘备霸业。居里夫妇携手催生镭的发现。战国时期将相和的故事千百年来流传。成千上万航天人的众志成城,和衷共济托起了嫦娥一号飞向月球。我国历代思想家无不推祟团结互助的理念,给我们留下“礼之用,和为贤”的思想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断。

现实生活中,团结互助的事迹也时刻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去年上半年,在我们孝顺镇建设农村远程教育网络中,全镇、村干部团结一致,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的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任务,并在“七·一”建党节的党课教育中,通过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在26个点上2700多名党员同时接受教育。

可以说,团结是同事生病时一句真诚的问候,是遭遇挫折时一个鼓励的眼神,是产生误会、矛盾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用参与、协作、奉献的精神与同事友爱相处,友好共事,共同为农村的远景贡献力量的行动。

在一个团结的集体中,传、帮、带是蔚然成风的,因为谁都明白:“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有了村干部的团结精神,村民就会跟着村干部走,全村人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就能稳步向前推进。

第三个要点:团结是价值观升华的动力。

一滴晶莹的水滴虽然美丽,但经不起太阳的曝晒,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只是苍海一粟,只有团结才会让人生光彩夺目。团结就是力量,互助凝聚希望,它似三月的春风,吹绿友善的杨柳,它似冬日的阳光,融化了隔阂的冰山。

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我们村干部只有团结起来,手与手相牵,心与心相连,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团结、实干、进取、奉献,共同创造辉煌灿烂的明天的同时,自己的权利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得到升华。

团结就是力量。村干部的团结能出智慧,出精神,出战斗力。团结是村干部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条件。

第二个方面:村干部在团结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加强团结的重要性

现在有不少村干部闹不团结,造成不团结的原因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上有误区。

村干部中的部分成员不能对自己正确定位。有些村干部认为党是领导一切的,村里的大事小事应当由党支部书记说了算。而另些村干部则认为,党支部书记是有限的几名村党员选举产生的,而村委会主任是全体村民选举的,只有村委会主任才能真正代表村民,从而导致了村干部之间的关系紧张和村两委团结。

二是选举环节中存在不合理因素。

在农村,有些人在选举中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制造舆论,诬蔑、抵毁选举对手,误导农民的判断力,有的甚至出钱出物进行贿选。这样的人一旦当选为村干部,就埋下了村干部闹不团结的种子。

三是选举工作欠规范。

有的乡镇党委政府在村干部选举的组织工作中,只满足于履行法定程序,追求大民主,而事前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不注意做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忽视积极正确的引导,从而造成了部分村民对选举漠不关心,这样选举出来的村干部不是争强好斗的,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老好人,把既讲团结,又讲原则的人排挤出村干部的行列。

三是部分村干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认为自己在村里算是个“有知识、有头脑、有能力”的人,比一般村民能干才当上了村干部,这样的人容易放松学习,骄傲自满,不图上进,安于现状,缺乏创新力。还有的村干部大局观念差,民主作风差,工作中揽权,蛮干、盲干,听不进不同意见,在遇到矛盾时不善于解决,而是要一争高低,造成冲突。

四是村干部缺乏思想沟通。

缺乏思想沟通,容易引起村干部相互之间的误会。工作中理解支持不够,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由于个人的知识、阅历、经验和观察事物的方法差异,对同一个事物有不同的看法,造成认识上的分歧,思想上的矛盾,行动上的不团结。

五是少数村干部中存在着,谋名利不谋事业,刻薄不宽厚,争功不立功的现象,缺少为人民服务意识。

六是少数村干部中存在着争利夺权,拉帮结派,专横跋扈,工作作风差的问题。

以上六个方面问题的存在,是影响村干部团结的主要原因。

村干部闹不团结,既会影响党在农村的政策贯彻落实,又会损害党和政府在农民中的形象,还会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抓好村干部的团结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重点。

所谓村干部团结,就是指行政村村干部在坚持正确原则和立场的基础上的形成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一致,以及由此产生的行动上的一致。讲村干部团结并不是要求村干部搞你好、我好、大家好,搞无原则的团结,而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村干部,从而提高村干部的素质,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基础上,把村两委建设成为党在农村基层的战斗堡垒。

加强村干部团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村干部要对农村各项工作实行科学领导,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成为一名团结的模范。村干部不但要团结与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而且还要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并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人一道工作。只有团结的村干部,才能够带领广大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才能够一个调子,一种声音,一股干劲,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加强村干部团结,有利于凝聚人心,充分发挥集体的合力和创造力;有利于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有利于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思想汇报《加强村干部团结 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三个方面:团结奋进,务实为民,争做合格的村干部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十分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长,农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村干部的能力和水平。村干部是村民的“领头雁”,是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领路人,是党和人民的联络员,地位极其重要、作用十分重大。

这次镇党委政府举办村干部培训班,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践金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业富民、创新强市”,不断加快金华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村干部素质,力促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争做“团结奋进,务实为民,争做合格的村干部”讲四个要点:一是团结是准确定位谋发展的前提;二是团结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为民办实事的保证;三是正确处理村两委的关系,增进团结;四是在团结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本领。

第一个要点:团结是准确定位谋发展的前提。

村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担负着直接组织、发动和带领农民致富的重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为村干部发挥聪明才智、建功立业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的机遇和条件。我们村干部必须认清肩负的责任,要不断增强为农民服务的观念。树立尊重农民、相信农民、依靠农民的观点。在做工作时要善于与农民交朋友,平等商量,对农民搞好示范引导,不断适应新形势,创新农村工作方法,力促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1)时代赋予村干部的使命神圣而艰巨。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级党委政府千头万绪的“三农”工作,最后都要落实到我们村干部头上去贯彻落实。村干部每天生活在农民中,工作在农民中,面对的都是大量的具体事、繁琐事、烦心事。事情多、报酬低,而且相当一部分村自然条件差,村民居住分散,大家在这样的条件下忘我工作,无私奉献,非常辛苦。同时,也应该看到,村干部尤其是村支部书记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是党与人民农民紧密相联的桥梁和纽带,对村级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农民最大的愿望是盼富、求富、致富,顺应农民意愿,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是村干部实践为人民服务要求的具体体现,也是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和神圣职责。因此,村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团结奋斗,不辱使命,在带领广大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上有所作为。

(2)要明确村干部的工作着力点,找准路子加快发展。

要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必须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准发展路子。有了好的思路,事业就成功了一半。要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出主意,想办法,以农业产业调整和大力发展个私经济为中心,努力开辟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一要破除“唯条件论”。

贫困村大多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农民家底薄,条件落后不要紧,最关键的是怕思想落后,如果我们村干部带头在那里怨天尤人,“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农民就更看不到希望。

村干部尤其是村支部书记首先要团结一班人,保持良好的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不甘落后、锐意进取,敢想敢干。这样,农民就有信心,心里就会觉得有盼头。

二要因地制宜。

加快发展不能凭经验靠想象,不能盲目决策瞎指挥,必须紧紧把握村情,把握市场,重点要吃透村情,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心里清清楚楚,靠水可以利用水、靠山可以走“山”路,一切都要因地制宜,把握本村的问题,结合本村的优势来进行发展。

三要树立“大而特”的思想。

我们村干部常常说“一村一品”,这最早是一个日本人平松守彦提出来的,对村干部同样有借鉴作用,村干部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主导产业时一要有特色,二要有规模。有特色才会有优势,有规模才能扩大影响,增加效益,规模越大销路越不成问题。

(3)关键是要带头和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村干部只有凡事走在农民前头,发扬优良作风,树立良好形象,才能出权威、出号召力、出凝聚力,干工作才会一呼百应。

一是村干部要做产业发展的带头人。

我们村干部叫农民搞这搞那,如果村干部什么都不搞,家里穷得叮当响,说话就没有号召力。所以说村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首先要有自己的产业或实业,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这样在经济上才讲得响,大家才会乐意地跟着你干。实践证明,只要村干部团结一致,带头认认真真为村里办实事,就能够把村民凝聚起来,干事业、谋发展。

二是要注重培养、发展和树立大户典型。

农民最朴实,也最现实,在调整产业结构上,农民为什么不愿意调整?其实不是农民愚昧落后,主要是害怕担风险,心里面没有底。因此,在思想上要树立市场经济就是能人经济,培养一个能人,就能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民,一个村能人、富人越多,发展进步就越快。特别是要注重培养产业大户。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的困难,扶持他们发展壮大。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要组织村民走出去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学习先进经验和技术。

第二个要点:团结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为民办实事的保证。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民办实事,是村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观念的具体表现,也是增进干群关系、提高自身威信的关键所在。集体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村,村级组织经济有实力,服务有手段,党组织就有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干群关系就比较融洽。这样的村各项工作就容易开展并且完成得好,修路、改善村庄环境等农民关心的问题都能及时解决。相反,一些集体经济薄弱,或者根本没有集体收入的村,没有钱给农民办事,干事就向农民伸手,村干部在开展工作时就举步维艰。因此,作为村干部必须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一是要立足挖掘本地资源优势。

充分利用适宜发展的荒地、水面,盘活村级集体现有资产,努力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

二是要善于用服务的方法推进发展。

在发展产业过程中,农民经常会遇到自身没有能力办的事,这就要求我们村干部帮助农民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组织党员和能人大户结对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

三是要学会争取和引进项目。

一般贫困村都有些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如道路、电力、水利等,解决起来有一定难度,就要学会策划和包装项目,敢于走出去,跑县进市积极争取。既要“会要”,还要“会引”,立足优势资源,吸引外地客商投资开发。

第三个要点:正确处理村两委的关系,增进团结。

实行村民自治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正确处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对新形势下巩固农村政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如果村两委班子不能搞好团结,互相拆台,一盘散沙,加快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

有的农村已经出台了《村两委会工作规则》、《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联席会议制度》、《村民议事大会制度》、《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村级三项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巩固了党支部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规范了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建立了新形势下村两委的协调运行机制。

二是发挥村支部书记的作用。

作为村“一把手”的党支部书记,在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要善于当“班长”,正确处理好与“一班人”的关系:

首先,党支部书记与委员之间是平等的关系。

在讨论决定问题时,党支部书记和其他委员一样,每个人都具有同等的一票。书记和委员都应当认真负责行使自己的权利,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办事;

党支部书记与委员的职责不同。在处理党支部书记与支委的关系时,主要方面在书记。党支部书记要热情支持委员的工作,当班子成员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要主动关心、协助解决;当班子成员在工作中产生矛盾和摩擦时,书记要主动做好疏导工作,交换意见,沟通思想,搞好协调。

党支部书记要带头维护团结,公道正派,不偏听偏信,尊重村委会的法律地位,支持村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支持和保持村民依法自治,把一班人团结好,形成合力共同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

其次,党支部书记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与村委主任的关系。

村党支部是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农民性自治组织,党支部、村委会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党支部书记作为村里的“一把手”,既要敢于领导、善于领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主持好村两委联席会议,又要支持村委会主任依法行使职权,管理村务,使村两委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坦诚相见。

第四个要点:在团结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本领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村干部是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坚强有力的保证。深化农村改革,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都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都要依靠基层党组织团结带领农民做好各项工作。因此,提高村干部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优秀村干部,除应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外,还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要坚持集体领导。

首先,要坚持集体领导制度。

村党支部要减少决策失误,必须实行集体领导、民主决策,做到凡是支部内部及村里的大事,都要由村党支部和村两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对集体讨论作出的决定,任何干部无权擅自改变。

其次,要坚持村干部分工负责制。

建立村两委会成员工作目标责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失职追究。支部书记是村里的“一把手”,在集体领导中负有重要责任,要抓好工作督促检查,做好协调、联系工作,但不要包办代替,越俎代疱。

第三,要尊重党员干部的民主权利。

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保证党员干部行使管理党的事务、参与领导的权利。要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定期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及时通报工作情况,充分听取党员农民的意见。坚持党员议事制度,凡是村两委需要讨论决定的重大问题,都要让党员先知道,通过先党内、后党外,先党员、后农民的程序,实行民主决策。要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多种途径和方式,使每位村干部和广大党员的意愿、主张得到充分表达,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要摆正个人位置。

做一名称职的农村干部,必须摆正个人与组织、与集体、与上级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自觉做到“三个服从”:

首先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做到“个人服从组织”。

做一名合格的村干部,最起码的一条就是服从组织的决定,接受上级党委政府的教育和领导,而不能自行其是。

其次正确处理少数与多数的关系,做到“少数服从多数”。

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要特别注意防止个人包办或个人决定党内和村里的重要问题,一旦村里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全体干部都必须服从。

第三摆正上级与下级的关系,做到“下级服从上级”。

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各村的具体实

加强基层党建推进新农村建设 篇6

为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进程,__市从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培育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提高民主政治建设水平、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入手,找准结合点,实施新举措,打造新合力,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机地融入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的大局中来。

一、固堡垒,强基献策助民富。牢牢抓住班子建设这个关键点,从“选、育、用、管”四个环节入手,着力培养思想素质过硬、工作作风扎实、创新意识较强、带富能力突出的乡村干部队伍。选拔子一批30岁左右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了乡镇领导班子中,选派9名工作能力强、敬业精神强的乡镇机关干部到后进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理清了发展思路,加快了转化提高。今年,又选派20名优秀科级党员干部,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部分贫困村、后进村任党支部书记,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同时,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对乡村干部的教育管理,全面推行了“领导服务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典型推广在一线,形象树立在一线”的“一线工作法”,促进了乡村干部工作作风的明显转变,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带队伍,培育先锋促民兴。注重引导和发挥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依托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建立党员专业经济协会和“一区三带”等党性实践活动,不断培养和壮大了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骨干带头作用的先进群体队伍。目前,全市上岗党员人数已达1890多名,占到了农民党员总数的63,辐射到了每个村组。仅在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上岗党员就发展新农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推行新管理、倡导新风尚等方面,向乡村两级班子提出合理化建议318条,收集致富信息368条,传授致富技术171项,调解民事纠纷189起,帮办实事318件,在和谐农村构建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适应农村党组织活动方式和党员活动范围发生的新变化,依托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建立协会党组织67个,其中建立党支部8个,全部挂牌并建立了活动阵地,引导和带动党员能人领办能人带动型、互助协作型、龙头带动型的各类专业经济协会100个,会员近2万人,辐射带动农户14850户,参与党员1281名,拓展了农村党建工作的新领域。

三、建制度,规范决策聚民意。紧紧抓住聚民心、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四个关键环节,在农村全面推行以“两委成员联席会、党员代表议事会、村务民主听证会、村民代表恳谈会和民主评议村干部”为主要内容的“四会一评”工作制度,明确了各项会议召开的时间、参会范围和议事主题,及群众监督、议题办理等事项。正确处理好发挥村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与坚持村民自治的关系、保证党组织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与自治组织依法行使职权的关系、发挥党员模范作用与调动村民参政议政积极性的关系,有效建立和形成了党的领导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各项决策科学化、民主监督程序化的长治久安的长效机制。通过推行“四会一评”工作制度,使民主的力量得以充分发挥,村干部科学管理、科学决策的水平大为提高,不仅增强了村务工作的透明度,减少了群体性上访案件,而且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使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四、献爱心,济贫帮困解民忧。把解决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作为构建和谐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采取爱心捐助、结对帮扶等形式,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农民群众的心坎上。继续深入化关爱贫困党员工程,采取组织部重点帮扶、部门包挂帮扶、乡镇联系点帮扶、党员结对帮扶等形式,强化贫困党员帮扶责任和措施,从资金、物资、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提高了贫困党员的致富能力。今年“春节”、七一,市、乡、村共为贫困党员户解决遗留问题355件,送去帮扶资金32万元。仅在“三春”生产期间,各级党组织为贫困党员提供致富信息178条,办实事240多件,协调发展资金20多万元。使农村贫困党员有了新的增收门路,加快了增收步伐。坚持和完善市、乡领导干部“1 1”结对帮困制度。全市39名市级领导干部、86个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和10个乡镇的84名科级干部全部与特困群众结成了帮扶对子,通过提供劳务输转信息、科技致富信息、协调发展资金、提供物资支持等形式,为贫困户加快脱贫步伐提供了保障。

五、拓思路,多措并举强集体。进一步深化村级集体经济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不断拓宽村办项目融资渠道,因地制宜走出了建立产业基地、开发生态旅游、兴办龙头项目、发展三产服务、盘活闲置资产、创办流通组织、开展中介服务等七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使村级集体经济始终保持了强劲的增长态势。今年,各村计划新办集体经济项目31个,预计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可增长15以上,达到1200万元以上。适应取消农业税后的新形势,大力探索化解村级债务的有效途径和渠道,在黄闸湾乡进行了整合集体土地资源、化解村级债权债务试点工作,对重新完善的5320亩集体土地进行了重新发包租赁,收回集体土地承包费138.6万元,并全部用于化解历年村级债务,占债务总额的85.9,使影响农村稳定和改革发展的主要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探索出了一条化解村级债务的新路子,甩掉了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崭新征途上的沉重包袱,加快了发展的步伐。

加强基层党建推进新农村建设 篇7

一、基层党组织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

义乌市上溪镇祥贝村东连四海大道, 南临义西工业园区, 西接上溪中学, 全村共分2个自然村, 11个村民小组, 共有606户1473人, 耕地420亩, 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8100余元, 全村有党员61名, 村民代表38名, 支部委员3名, 村委委员3名, 治保调解、老协、团、妇等配套组织健全, 工作开展有序、正常。2006年, 祥贝村被评为“金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义乌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党组织”;2007年, 被省委、省政府和金华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省金华市文化示范村”、“金华市义乌市乡风文明示范村”、“金华市巾帼文明示范村”、“金华市卫生村”;2008年, 被评为“浙江省村级体育俱乐部”、“义乌市小康体育村”、“义乌市食品安全村”等;2010年7月又被评为“省五好农村党基层党组织”, 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村全体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 特别是与村两委成员的诚恳实干、苦心经营密不可分。

新一届的村两委班子产生后的几年, 村两委成员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全体村民的配合下, 以“文化兴村、和谐聚人”为理念, 团结奋进, 积极开展工作。

(一) 加强党的领导, 抓好队伍建设

选好配强带头人、统一思想、激发内部活力是改变落后村面貌的工作基础。2005年12月, 新上任的书记召开村党支部大会, 对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进行了思想发动, 结合实际制订了祥贝支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计划和实施方案, 确立了“团结为民、改变祥贝”的思想, 并规定每月10日为支部活动日。

(二) 树立信心, 抢抓机遇, 开展村庄环境整治

祥贝村自2005年开始, 在市城乡一体化和镇政府的扶持下, 依照“切合实际, 适度超前, 方便群众, 利于休闲, 争取资金, 用好资金”原则, 围绕“一年打基础出效果, 两年上等级创示范”的目标, 开展了村庄整治工作:一是投资40余万元, 对村内自来水管网进行改造, 把原来的镀锌铁管全部换为PPR型环保塑料供水管, 并对原来两座50吨水塔进行改造, 配备持有健康证的水管员一名, 保证24小时不间断供水。二是投资200余万元, 实施了路面硬化和外墙粉刷工程, 截至目前, 全村98%的路面已硬面, 并开展“穿衣带帽”工作, 98%以上墙面已粉刷, 使路面平整干净, 墙面整洁光亮, 处处体现新农村的新气象。三是投资40余万元, 抓好污水处理, 铺设排污管1580米, 并建设厌氧池三处, 日处理污水100余吨, 同时建造生态公厕二处。四是投资120余万元, 复古修缮了吴氏宗祠, 建成村内绿化休闲四处, 计面积6000余平方米, 并对农户房前屋后见缝插绿, 计绿化面积4000平方米, 装了护栏、花灯, 对全村按装路灯200余盏, 方便了群众休闲, 丰富了群众业余生活。五是卫生保洁常抓不懈, 村内配备专职保洁员3名, 路面天天清扫, 并配有600只垃圾箱, 保洁员分区块对全村公共场所、沟、渠、池塘的垃圾进行统一清扫, 收集, 并运往垃圾房, 做到日产、日清。

(三) 加强了工业服务和农业引导, 壮大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

祥贝砖瓦厂是祥贝村最重要的集体经济收入, 曾经面临即将倒闭的困境, 对村砖瓦厂重新进行了投标。投标后, 在中投标款中拿出部分资金对砖瓦厂的机器设备进行了更新, 以保证产品质量, 保护好祥贝砖瓦厂的品牌优势。在注重工业的同时, 村两委也很重视农业发展, 鼓励农民产业结构调整, 走向市场, 走规模化路线。村两委积极组织村土地流转, 吸收外来种植户进入本村。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 成立了祥贝村蔬菜协会, 按章程开展工作吸收会员, 提供高质量服务, 2009年该村被评为“金华市科普示范村”。

(四) 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祥贝村两委以村庄整治为契机, 大力开展了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活动, 提出了“发扬先辈传统, 弘扬时代精神, 丰富文化内涵, 建设和谐祥贝”的文化建设目标。以吴氏宗祠为载体, 创办了村文化中心, 内设棋牌室、阅览室、乒乓球室等活动场地, 新建了灯光球场两处, 门球场一处, 设立大型宣传栏两处, 在全村醒目的位置安装了各种传统的现代的思想道德文化宣传牌百余块。村里还成立了篮球队、乒乓球队、妇女健身队等, 完善老年协会工作制度, 积极开展有益活动, 开展“树文明新风, 创美好家园”活动, 深入开展遵纪守法、爱护公物、维护村容、和睦相处的宣传, 提高村民素质,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

村里完善了医疗保障制度, 规范农村医疗合作室, 使全村农民小病不出村。加强卫生保健宣传, 提高全村人民防病保健意识, 连续两年对全村村民进行大病小额医疗保险, 切实减轻了老百姓就医负担, 同时对失地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全村大多数村民办理了农民养老保险, 目前全村60岁以上老年每月都能领到养老金。同时积极开展“送温暖, 献爱心”活动, 每年村集体拿出部分资金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实际困难。

以上的这些工作和措施使祥贝村从一个落后村走向了先进村, 进一步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和公共服务事业, 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提高农村文明程度,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在长期的调研工作中, 我们发现在农村, 存在诸如促进农业事业的主体是党员, 但是阻碍农村发展和建设的也是党员的怪现象。除此之外, 还存在着党组织建设松散、党员队伍老化、党风党性党纪不强及农村党支部战斗力薄弱等诸多问题。

(一) 党员结构不合理, 素质能力还有待提高

通过最近几年来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和建设, 我镇的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在党员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如60岁以上的老党员所占比例过高问题依然存在, 党员文化层次还较低, 个别村党支部中甚至还没有一位大专学历党员。从总体上看, 部分农村党员观念陈旧、思想落后、政策水平低下, 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还十分欠缺。

(二) 民主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 违反党风党纪问题时有发生, 党员干部民主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 党风党性党纪方面的问题还时有发生, 主要体现在村集体财务管理、党支部换届选举、党员发展以及党员的个人作风等方面, 这不仅不利于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建设, 更有损于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光辉形象和威信。

(三) 个别村庄还存在着班子不团结, 战斗力不强问题

主要是“三个不强”的问题:一是战斗力不强, 主要表现为村两委关系不顺、不和、不合, 村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不强。二是纪律性不强, 村级班子贯彻民主集中制和上级精神执行不力、不好, 水平不高。三是创造性不强, 缺乏改革发展意识, 思路不够开阔, 抢抓机遇意识弱等。

三、对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基层党组织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结合上溪镇的现实做法, 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一) 加强组织制度化建设是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环节

加强村级班子建设, 关键是要重视建立长效机制, 规范管理, 切实调动积极性。一是完善监督机制。根据市委组织部下发的《村级组织运行规则》精神, 镇党委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干部工作员和村级干部监督考核办法》。二是实施村干部集中汇报工作机制。采用汇报工作机制, 及时进行点评, 适时实施督促, 这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不失为一个有效措施。三是严肃落实考核。近年来, 上溪镇党委在工作中探索完善了诫勉谈话程序, 有针对性地开展诫勉谈话, 收到较好效果, 有效树立了党委的威信, 对村干部起到了促进工作的作用。

(二) 抓住关键, 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

政治路线决定以后, 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在抓村干部队伍建设上, 必须通过抓教育、抓培训、抓管理, 强化农村干部队伍的素质基础。一是重视农村干部素质结构的把关。在当初换届选举中, 镇党委指导思想非常明确, 就是要把素质好、年纪轻、能力强的人员选入村干部队伍。二是十分重视干部素质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不高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问题。针对农村干部的实际, 除采用请原来老的村干部“扶上马, 带一程”、利用各种会议以会代训、联村干部帮助等措施以外, 镇党委充分利用与义乌市委党校全面合作的关系, 利用党校高层次的师资力量, 请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为村干部培训。三是让村干部走出去开阔眼界。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参观学习活动, 让农村干部走出去, 帮助他们拓宽视野, 提高素质。在参观学习中, 做到三个结合, 即与本村实际结合, 与当前任务结合, 与发展方向结合。

(三) 注重实效, 在搭建平台、练强班子上下功夫

近年来, 镇党委创新思路, 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平安创建、产业结构调整等载体, 围绕干实事, 激发村委会的积极性, 提高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一是用工作强班子。通过围绕本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凝聚班子, 发挥积极性、创造力, 村级班子队伍得到锻炼, 整体功能得到发挥。二是用工作聚民心。近年来, 上溪镇大力开展的村庄整治、旧村改造、平安创建、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 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进一步凝聚了民心, 实践告诉我们, 村两委有作为, 老百姓就信赖。三是用工作练队伍。锻炼对一个干部、一支队伍、一个团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放手让他们得到锻炼, 队伍才能从不会到会, 才能从不成熟到成熟, 才能从涣散到团结的团队。

(四) 积极建立保障机制

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农村基层特点的激励保障机制, 使村干部干有所为、退有所安、老有所养, 从而激发其搞好工作、干成事业的精神和热情。一是在工作上要支持鼓励。对村干部的工作, 党组织要多鼓励、多体谅、多支持, 做到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二是在经济上要改善待遇, 原则上不低于当地人均收入水平;要积极会同上级有关部门, 为村干部办理养老保、医疗保险, 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三是在政治上要格外关注。比如, 对表现特别优秀、作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 要予以政治激励。四是在生活上要关心照顾。要千方百计地帮助农村党员干部解决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村干部因公致伤致残或造成个人经济损失的, 视具体情况争取帮助他们解决医疗费用或给予适当补偿。五是在精神上要表彰激励。对那些公正清廉, 努力工作, 为农村发展和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村干部, 要充分肯定成绩, 给予表彰, 并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 在社会上形成尊重基层干部的风气。

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 是党团结和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如何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及党员的“自富带富”作用, 是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文章以上溪镇祥贝村为例, 拟对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初步探讨。

加强基层党建推进新农村建设 篇8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灌溪镇大垱村计生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网络、人才、知情、服务、示范”五大优势,找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支点,充分发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

一是加强人口文化阵地建设。为有效创建新农村、新家庭,大垱村计生协开辟了村人口文化宣传栏,新建了婚育新风人口文化长廊,在村级主干道旁树立了图文并茂的大型计生公益广告牌,永久性墙体标语、彩绘漫画等,大力创办“新家庭文化书屋”,在村部建设了高标准的生殖健康服务室、计生协会办公室、人口学校、会员之家等,设有计生知识图书阅览专柜,各类计生、技术、科普书籍达5000余册,拓展文化载体,大力普及村级文化阵地,为计生协会开展活动提供了阵地保证。在人口文化宣传栏内将新农村、新家庭的创建标准,以及在創建活动中涌现出的一批先进示范、典型予以公示。同时还设立一些青春科普知识宣传、科学育儿等人文科普展板,为建设新农村、新家庭积极营造文化氛围。

二是推进“三结合”项目。鼎城区灌溪镇大垱村计生协根据群众生育、生活、生产需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和业余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突出教育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科技、政策法规、计生知识和新农村建设等各类培训,突出加强技能培训,力求取得实效。针对广大育龄群众白天工作忙、时间紧,不能集中培训的实际情况,开办村级夜校,每个月开课两次,即每月的月初和中旬,大垱村计生协利用村级人口学校向广大育龄群众宣传计生政策和科学种养技术、机械加工、维修技术、养生保健等知识。在培训过程中,根据培训计划和群众的需求,不断调整授课内容。同时,课堂上采取有奖问答的形式对学习突出的育龄群众给予现场奖励,增强了群众参加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针对农村发家致富所需,聘请了专业农技老师,开办种、养、加工业等类的知识技术讲座,授课时间每月不少于6小时,还每季度由专业农技老师抽一定的时间带学员实地学习,提高他们生产实践的能力,真正做到学必用,用必果,在农村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该村计生协会员、8组农民祝小兰,自投资金20多万元,从湖北购进优良蛋鸡1万只,运用农民夜校学到的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办起了现代化的养鸡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年收入达16万元。该村计生协会员、1组农民皇国太、周明仙夫妇自筹资金30多万元,兴办了花木种植基地,面积达40多亩,花木品种20多个,年收入近18万元。在他们的带动下,大垱村新增花木种植户30多户,总面积已达557亩,为农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皇国太因此成为了该村花木协会推销经纪人。该村计生协会员、3组农民郑兵,通过夜校学习,掌握了一套机械加工技术,他利用本村邻近207国道和国有大型企业中联重科的地理优势,自筹资金115万元,在村里办起了机械零配件加工厂,为中联重科和其他机械生产厂做零配件的外协加工,解决了村里35名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年收入达60万多元,是大垱村机械加工行业的领头人,也是该村支柱产业的带头人。在郑兵的带动下,大垱村涌现了一批机械加工业的专业户。最近该村又有计生协会员周立新、朱红亮等一大批年轻人相继在村的公路两旁办起了汽车修理、餐饮等服务业。

三是开展传统美德教育。为加强大垱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质,大垱村计生协大力倡导善德文化,加强传统美德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尊老爱幼、夫妻恩爱、邻里团结、家庭和睦等典型事列,以增强感召力。同时,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和“致富带头人”等评先树优活动,以此激励广大群众讲文明、树新风。近年来,大垱村计生协采取个人、社会捐资的方式,对计生困难家庭予以资助;把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作为重点关怀对象进行“一帮一”活动。该村7组计生协会员自办砖厂发家致富后,不忘帮助乡邻,朱四文每年支助贫困大学生万鹏上学费用5000元至大学毕业。9组会员周金平每年为残疾人周光辉无偿送农药、化肥、种子,解决其生产中的困难。近年来,在大垱村的档案室里,积德行善、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薄上记载着上百人的善举。

四是弘扬生育文明。大垱村计生协坚持宣传先导,教育引导,结合乡风文明建设,进一步弘扬生育文明。多年来大垱村计生协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主线,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既宣传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也倡导关爱女孩、救助贫困母亲的文明新风。向全村育龄群众有针对性地发放各类宣传品,特别是面向新婚夫妇发放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预防出生缺陷”的知识折页,切实根据活动需要、群众需求,发放相关宣传资料,引导树立婚育新风尚;另外村计生协还组织成立了新农村婚育新风宣传队,在上级计生协的指导下,结合本地民俗文化,积极参与,创作一些教育性强、贴近活动主题、贴近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如常德丝弦《猜嫁妆》、《乡里婆婆甩洋腔》、《新农村》等,让群众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大垱村计生协宣传队还积极参与灌溪镇的中心工作和重大节庆活动,边活动边宣传,发挥计生协生力军作用,把婚育新风渗透进每家每户。

五是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基层群众自治是实现“管理民主”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实现基层群众自治的一支重要力量是计划生育协会。大垱村计生协充分发挥好协会组织沟通上下、联系左右的优势,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内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另外,村计生协还积极开展民主评议活动,针对村情不断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与修订《村民自治章程》,兑现其奖惩。为了对《村民自治章程》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村计生协成立了自治监督工作小组,与协会小组长签订了责任书,建设好了计生网络最后一公里责任体系 。

大垱村计生协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坚持以建设幸福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美好环境为主线,坚持以新农村婚育新风宣传服务活动为平台,积极参与配合新农村的环境整治、增收致富、村民自治、扶贫帮困、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德育人,以财济人,有效地提高了村民的个人思想素质和技能水平。特别是大垱村计生协注重发挥网络优势,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把婚育新风真正融入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在新农村建设中全面加强了人口计生工作,实现新农村建设与人口计生工作的共促进、同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良好的基础。如今,大垱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有了极大提高,村容村貌整洁美观,治安状况良好,乡风文明和谐,农村充满现代气息,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村民们已经真正享受到了舒适、健康的新生活。

(编辑 赵天河)

加强基层党建推进新农村建设 篇9

一、充分认识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重大意义

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规范村委会的决策程序,有效地维护和保障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适应当前农村形势发展的需要,培养广大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促进农村先进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只有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落实农民群众对村级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才能使农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积极投身于农村的改革和发展,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农村小康建设。近年来,农村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群体上访事件增多,这些问题的存在固然有很多原因,但村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是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村务不公开、民主管理不落实,有些村组织长期处于管理混乱状态,无法集中民智民力脱贫致富;有些村虽然比较富裕,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等得不到落实,干群关系却很紧张;有些原本富裕的村,因为少数干部独断专行,挥霍侵占集体资产,以权谋私,导致由富返贫、负债累累,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村务公开是适应农村新形势的最具体、最简单、最有效的监督制度。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监督和约束干部行为、消除农村不安定因素的一条有效途径。只有进一步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才能建立起更加民主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管理制度,才能培养出一支政治强、作风好、善于为农民群众服务的基层干部队伍,才能形成干群同心、和谐安定、健康向上的良好局面,农村社会稳定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农村的长治久安才能有可靠的保障。

二、我市农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现状

1、村委会组织法、选举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大幅加强,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新理念家喻户晓。尤其是去年,我市抓住换届选举的契机,深入村组宣传,使广大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大为增强,学会了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民主权利,积极参与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中来。

2、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新机制初步建立。市委、市政府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人大监督,民政部门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

3、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新体系基本形成。逐步规范和完善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制度体系。在民主决策方面,各村普遍建立了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制定和健全了议事规则,初步实现了村中的大事,由村民群众当家作主。在民主管理方面,探索建立了一套内容较为齐全、体系较为完备、操作性较强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大大提高了村级民主管理的整体水平。在全市推行会计委托代理制或村财乡审等办法,有效地协助村民管好、用好集体财产,维护了广大村民的合法利益。在民主监督方面,各村普遍成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设置了固定的村务公开栏,实行村民群众民主评议“两委”班子成员,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群众参与村内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稳定发展。

我市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干部说了算的现象还较普遍,特别是村委会成员的变动和处置的随意性很大,对村务公开敷衍塞责,应付对付。二是村务公开的组织实施和理财监督还不到位。三是工作力度还不够。

三、今后的工作重点和改进措施

我市要真正做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我认为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抓落实。

1、加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干部群众村民自治的法律意识。村务公开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从源头治理腐败的有效方法,要让每个村民知道村务公开都有知情权和参与权是法律赋予公民不可侵犯的权利,使广大村民有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到民主管理中来。

2、注重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和村民的主体作用。一是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把开展争创“五个好”村党支部活动与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抓好民主选举和支部自身建设,打造有力的党支部领导班子,并充分发挥他们在全面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达到“两心”,即以身作则赢得人心,为民办事激励人心。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努力改善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二是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能否持久深入,取决于农民群众参与的程度。一方面坚持执行“两会、两组”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召开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引导村民参与村内重要事项的决策。同时坚持从村民代表中民主选举产生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赋予他们对村务活动的监督权和评议权,每年年终都由他们对村级财务活动进行审计和评议,增强透明度,使村干部开心,群众放心,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在村部设立举报箱,并由村务公开监督小组集中听取群众的意见,群众对公开的项目、内容有想法,随时可以反映,并在规定的期限内给予答复。

3、规范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确保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的落实。首先要在提高村务公开效果上下功夫。村务公开的生命力取决于它的质量和效果。公开的内容要真实。凡是与村民利益相关的重要问题以及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都必须纳入公开的范围,及时准确地向群众交底,不能遗漏,不能隐瞒,更不能弄虚作假,欺骗、糊弄群众。公开的方式要多样。各村既要建立固定的公开阵地,又要根据群众需求和形势的变化,探索一些灵活多样的辅助形式,还可以通过村广播、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村级站点以及“明白纸”、民主听证会、村民来访接待、质询回复等其他有效形式公开。公开的时间要及时。要按照公开事项的性质实行公开、季度公开、月公开、即时公开,不得拖延或随意更改。公开的程序要规范。要按照规定的公开程序环环相扣,不能自行缩水,公开后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群众质询,切实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其次要在规范村务决策机制上下功夫。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实质是“还权于民”,村中的事情让村民自己说了算。规范决策的事项。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要实行民主决策,不能由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规范决策的形式。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是民主决策的基本组织形式,鉴于农村一些实际情况,如村民居住分散、农忙等难以召集,因此要积极探索村务民主听证制度。如开展村务民主听证工作试点,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选择一些村开展试点,并逐步深化。组织村务民主听证要注意精选议题,慎选代表,规范程序,并建立议题办理、纠偏、督查机制。同时也要注意,民主听证作为村务决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能代替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的决策。规范决策的程序。中办发[2004]17号文件规定的提案、受理、决策、执行四个决策程序,以及会前公告、会后公布结果的要求,是对村务决策程序的科学规范,我们一定要认识贯彻执行。规范决策的责任追究。凡未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任何组织或个人擅自以集体名义借贷,变更与处置土地、企业、设备、设施等集体资产,均为无效,村民有权拒绝,造成的损失由责任人承担,构成违纪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必须依法处理。第三要在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上下功夫。加强公共事务管理,营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主要制度,各村都要及时修订、完善制订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要体现合法性,具有适应性,反映时效性,做到有章理事,执章必严,违章必究。突出村级财务管理。建立民主理财小组,制定民主理财办法,加大工作力度,在规范化建设与管理上下功夫,从源头上加强村级财务的管理。在尊重村民意愿、保持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支配权不变的前提下,全面实行和规范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公开的内容,实现工作手段的科学化、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和群众参与途径的多样化,从而提高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提高“村干”素质。建立村支“两委”干部和“两组”人员培训制度,各乡镇办事处要有计划地分别组织村级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两委”成员和村民主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培训,通过提高人员素质来保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第四要在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上下功夫。实践证明,监督是否到位是规章制度能否落实的关键环节。加强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推行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村干部的激励约束制度,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监督权。为认真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落实,当务之急,各乡镇办事处要认真对照文件要求进行一次检查和清理,重点检查村务公开的内容是否全面、真实;村务公开的形式、时间和基本程序是否规范、及时;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是否按照程序实行民主决

策;村民民主理财制度是否健全和执行;农村集体财务收支审批程序是否严格;农村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制度、村干部任期届满或离任审计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是否建立;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是否充分有效;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是否建立并有效运行等等。各项制度建设中,凡是与中办发[2004]17号文件精神相一致的,要继续坚持,不完全一致的,要及时补充和完善,完全抵触的,必须尽快修改或废止。

4、培育典型,以点带面。实践证明,典型示范是个有效的工作方法,能够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也可以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当前,我们应该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工作组驻点村为典型,大力抓“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点上突破,整体推进。争创一批高水平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村”。创建活动,要注重攻坚克难,切实解决“难点村”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那些工作止步不前、效果不明显的村,要组织力量,帮助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每个村的村情不一样,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上级的要求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尊重基层的创造,注重总结经验,研究工作规律,不断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上一篇:在感恩中邂逅最美的你作文下一篇:合力员工手册-企业文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