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螺旋传动的教学体会论文

2024-09-04

简论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螺旋传动的教学体会论文(精选3篇)

简论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螺旋传动的教学体会论文 篇1

一、学习中常见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较差

在以前的课堂中,一般都是教师在唱独角戏。教师会将整个理论从头讲到尾,并没有顾及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由于这种理论知识本身就非常的乏味,学生被动地听,容易产生抵触心理,这就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效果。学生面对这样的课堂环境很容易走神,渐渐产生厌学情绪,降低了学习的热情,尤其是本章难点“差动螺旋传动”的教学。

2.分类模糊不清

螺旋传动实质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运动,是两个运动叠加的结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给予充分的说明。在一般的教科书中,往往先把此运动分解成两种简单的运动,分别进行讲述、判定。但是,现代的学生大多缺乏生活的经验与阅历,对很多常见的运动根本就不了解,这就大大加大了学习的难度与教学的难度。学生在判定移动件的直线运动方向时,步骤混乱,左右手不分,导致结论错误。

二、教学分析及改进

众所周知,螺旋转动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下面本人将基于自己的理解谈谈化解难题的方法。

1.合作教学

本人在开展此知识点的教学活动中,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给所有的小组都发一些实验器材,要求学生利用这些实验器材来自己刻出或者捏出螺旋形。各个小组成员都要参与,以加深每个人对螺旋运动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进行积极的引导。让人欣慰的是,所有的学生几乎都做出了非常漂亮的螺旋形。有些学生做出的螺旋形非常的特别,具有多重螺纹。然后,教师趁热打铁,给学生讲述关于螺旋传动的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对照理论观察自己制作的模型,加深对螺旋传动的感悟,并对学生制作的模型进行点评。

2.直观教学

对“螺旋传动的分类和移动件的直线运动方向判定”的教学,教师一定要先优化教学内容,进行课题分解和模块化再组合。笔者的具体方法是:在第一部分中,将螺旋传动分为两大类。其一为只有螺帽或者螺杆中的一个旋转,其他的仅仅做单独的直线运动。其二为不管是螺杆还是螺母都发生移动,但是两者的运动方式不同,一个为直线另一个为螺旋运动。在教材的第二部分着重讲述了螺旋运动方向的判定方法。方向有两种,一种与拇指相同,另一种则相反。基于螺旋运动方式以及方向的差异性将螺旋运动分为两大类。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反复地强调二者的区别,并采用直观的方式进行演示,加深学生的理解,避免学生对此知识点感到迷惑不清。

3.采用多元化教学

因为螺旋传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运动过程,仅仅依靠理论的讲解是无法让学生充分、透彻地理解的,还需要理论联系实践,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只有多实践,学生才能对理论有更加深入形象的了解。随着信息化校园建设的逐步深入,教学方式与教学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器材能够让学生对知识体系有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

4.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将专业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知识支持职业技能的学习。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器材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高自己的能力。对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评价,可以是各实验小组相互评价,也可以是小组成员自己评价等。这种评价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水平,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教学质量。

5.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

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每节课都给学生留下一个课后思考题,锻炼学生的思维。教师要以身作则,制订教学计划,让学生自己制订学习计划。对于上节课中留下的思考题教师应当及时制订解答,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信心。

简论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螺旋传动的教学体会论文 篇2

关键词:项目教学 机械基础 液压传动

在技工院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如何针对技校学生的特点,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教学改革是必由之路。笔者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有关液压传动部分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技校生的特点与现行教材的局限性

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及传统的“望子成龙”观念根深蒂固,技工院校学生素质不尽如人意已是共识,他们往往自卑、厌学、行为习惯差,缺乏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又普遍具有“厌理论、乐实操”的特点。

现行的技工院校机类教材大多仍与其他学科类教材相类似,重视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教学内容逐次展开,较适于“循环渐进”的传统教学模式。如机械基础中关于液压传动章节,就是按照液压传动基本原理、基本理论计算、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基本回路等依次讲授。

所以,按传统教学方法依教材章节讲授,将缺乏课程的综合性、实用性和趣味性,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学生也不懂得在真实情景中灵活地使用知识和运用技能。运用行为导向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法,淡化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提高教学实效大有帮助。

二、项目教学法及实施流程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将一个完整的项目交给学生自己计划、实施并完成的教学活动。其最大特点在于“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一种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一个项目过程中,全部或部分独立地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的主要流程包括:第一,明确项目任务。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设想,与同学们一起讨论,确定目标和任务。第二,制订计划。由学生讨论制订项目工作计划,教师审查并给予指导。第三,实施计划。学生按小组分工、合作,共同依程序、步骤完成计划的实施。第四,成果展示。各小组完成计划,进行成果展示、对比。第五,评估总结。对各小组项目完成情况,及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所起作用、合作情况,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估等。讨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发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等等,并做好记录归档。

三、项目教学法在液压传动课程中的应用实例

1.知识准备

在技校教材机械基础中,液压传动一章所占份额最重,且与之后的气压传动密切相关,而与前述各章相关性不大,理论基础也具有相当的独立性。故在进行项目教学法前必要的知识准备是需要的。主要应包括: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压力与流量(推力与速度)的计算,液压元件的分类、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图形符号及液压传动基本回路等。但教师讲授不必过细过全,要留有余量,让学生在项目教学中自主学习了解,如液压元件的特点与异同、各液压回路的优劣和应用范围等等。

2.确定项目任务

首先将学生按3~5人编为一小组,老师提出几个项目设想,如“设计并在液压操作试验台上搭建一可实现快进、工进、工退、快退的液压控制回路”等,各小组自由讨论,最后确定本小组的项目任务。

3.制订工作计划并实施

各小组根据项目任务讨论制订工作计划,包括人员分工、查询资料、控制回路的方案、液压工作台及元器件范围、液压元件选择及各参数计算、液压回路的连接安装、试运行、总结等。实施过程主要为自主学习、查阅资料、自主设计、讨论交流、小结修正等反复进行。在实施过程中要始终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让其在自主学习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体验学习中的快乐。教师在此过程中仅提供建议,帮助学生完善其设计,不要替学生做决定。如调速方案,是采用节流阀或调速阀或是变量泵调速,是选进油调速回路还是回油调速回路等,均由学生自主讨论、

选定。

4.成果展示

安装调试结束并自检后,进入成果展示。各小组将搭建的液压控制回路进行展示,提供各元件型号及各种参数,通电并演示控制回路的各种功能。这个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力,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5.评价与总结

评价过程首先是自评,各小组对项目成果的优点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等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然后是互评,各小组之间相互就不同的看法和建议发表意见。最后是老师评价,教师的评价应以赞扬和肯定成绩为主,同时对各小组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的环节、步骤、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予点评和比较,对成果试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故障(如某小组出现液压泵吸空现象等)进行原因分析,示范排故,并引申出系统出现其他故障或运行条件发生改变时,如何调整系统,排出故障,使之正常运行等等。

四、实施项目教学的几点感悟

首先,由于项目教学中学生始终为主体,而教师只起导向作用,故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解决问题,又进一步提高了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最终,通过自己动手完成试验,并在大家面前展示,更使同学们有一种引以为豪的成就感,收获了自信。

其次,该项目由于涉及液压传动章节中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从液压传动原理、液压系统四大构件、元件符号、理论计算,到液压回路设计与实际搭建等,对学生加深理解本章内容并融会贯通,全面系统掌握所学内容很有帮助。

再则,锻炼了学生的几种能力:通过自己收集资料、实施计划,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遇到困难和问题自己努力克服,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各小组分工协作、共同探讨、团结一致完成任务,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通过参与实物搭建和调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成果展示、自评互评,锻炼了学生的总结与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应用实践,笔者认为在实施项目教学中也要注意:鉴于技校生的能力,项目设立不宜太大、太深,要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足以完成为好;教师要参与项目教学的整个过程,但仅限于引导、建议、启发,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项目进行要重过程、轻结果,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成绩评定也应如此,主要看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态度和进步,而不是只看展示成果;总结讲评要到位,多鼓励表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指出努力方向和进一步完善设计的建议,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行为导向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法,对于机械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可行的,是值得尝试的。只要我们项目设置适宜,过程控制得当,使学生主动进入角色,并保持充分的兴趣融入项目,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利平.液压气压传动与控制[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简论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螺旋传动的教学体会论文 篇3

关键词:机械基础;一体化教学;应用

为了从根本上提升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效率,需要创新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将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验内容有效结合起来,强化学生对机械基础课程内容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全面提升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理论与实训相结合

将一体化教学方法合理应用到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教师合理地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地点进行整合,引导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课堂教学互动,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并结合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如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通过引进教学实例或教学模型展开教学等,让学生的认知由课本上升到感性层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机器与结构”的相关内容教学时,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会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然而这种方式虽能帮助学生快速地将理论知识记住,但是却难以将这部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过程中。同时,还有部分学生虽能理解能量转换的相关概念,然而在面对自行车的机械能量是由动能转换而来这一知识点时,却显得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中职机械课程实训教学时,应根据齿轮的转动来设计实训项目,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减速器部分,将齿轮加工与组成原理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方便学生理解。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增强中职学生的创造能力,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水平。

二、以优化教学内容为要求

要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需同时兼顾学生实际与中职机械专业的基本专业需求,分解并模块化组合课题。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教学目标,细化知识点,将其以多个模块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对各个模块的理论有计划地学习。此外,在面对学生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时,教师应用专业化的理论知识来进行解题,让学生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进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如在进行“轴”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便可将这部分内容细化为三大模块。模块一:将轴的生产过程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总结轴的各种用途;模块二:引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掌握各种类型的轴;模块三:利用可拆卸的轴装零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轴结构的印象,增强其轴向定位意识。此外,教师还可充分利用机械陈列室中的各种教学模型(键、销、联轴器)的结构、类型、用途等进行分析。除此之外,还可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如Flash、3dmax等软件制作零件、机构的模型或仿真动画,以直观地进行理论教学。

三、以教材的实用性为目的

中职机械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整合教材,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编排,然后将其分为三大模块,即基础、综合实践以及选修模块。其中,综合实践模块主要包括拆装机械、调试接卸、分析接卸等各大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践,帮助学生熟悉机械中各大模块的作用,以提升学生的机械分析与实际操作能力。而选修模块则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求,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此三模块之间既有其独立性,又时刻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选用教学方式。此外,教师在教学机械基础课程时,能够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及时地在三个版块中应用机械中出现的一些新设备与新技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予以强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构建统一的多元化教学评价制度

在教学中采用统一的多元化教学评价制度,对全面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应该将学生的机械基础运用能力和学生的创新能力纳入到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标准中,以此作为衡量整个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内容。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教学评价制度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以便合理地将定性的描述与定量的评价有效结合起来,统一展开學生互评和师生自评再互评的方式,从而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向前发展。此外,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特点,进一步细化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真正实现实践与实训阶段的独立考核。

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合理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认知有效结合起来,促使学生能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状态,从而全面提升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韦兰花.中职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设计的改革与实践[J].广西教育, 2014(6):65-66.

上一篇:中学数学组汇报下一篇:高校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