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先进工作者范文

2024-09-11

科技先进工作者范文(共8篇)

科技先进工作者范文 篇1

申 报 材 料

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区教育局将大力推进科技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努力提高科学知识普及程度作为我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积极创设良好育人环境,科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提高认识,加强沟通,形成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的良好机制

本着“广宣传、深教育、厚基础”的工作思路,教育局在认真分析我区学校工作实际情况及科普活动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科普工作的组织形式、阶段目标、实施办法、激励措施等。要求各校进一步强化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和科普宣传教育的管理体制。形成以全校各职能部门为指导,学生团队组织为阵地,科技、理科、计算机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关注的宣传教育网络。依托各种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二、积极探索,努力为学校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区教育局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教育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联系,不断探索互助互利、紧密结合的科普工作途径,引导学校把科普工作灵活应用于学科教学,培养挖掘学生潜能,拓展学科知识;把科普工作灵活应用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尤其后进生健康的心理和求学的欲望,促进班级管理;把科普工作理念灵活运用于文化、道德品质、成长成才等方面的教育,并最终使之服务于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充分发挥创新教育的作用与价值。

三、精心组织,推动科普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区教育局一直积极倡导学校改革教育体制和改进教学方法,鼓励青少年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一是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加强科普教育力度。积极指导各校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建立了一批科技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场所;二是通过请专家讲座、到科技馆参观等形式进行科普宣传;三是以市、区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及参与的热情。

xx区教育局

科技先进工作者范文 篇2

近年, 河南科技大学着力在先进典型发现、培育和宣传工作中积极探索, 塑造特色品牌, 加强系统宣传, 切实把先进典型培育、宣传作为围绕大局、服务师生、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整体水平的有效手段, 陆续挖掘、选树和推出了一批反映时代精神、体现时代价值的先进典型人物和集体, 涌现出荣获“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称号的“爱心桥”青年志愿者服务社, “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及“河南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董瑞瑞, “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赵快乐, “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获得者张甲午、金诗德、代义强、康颖欢、支梓鉴, “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获得者杨延辉, “河南省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获得者赵兴坤等15名学生, “河南省见义勇为优秀班集体”获得者生物工程094班等在志愿服务、学科竞赛、大学生创业、见义勇为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个人和先进团队等各类先进典型, 大大增强了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和实效性, 初步形成了以典型和特色宣传为主导的学校宣传工作新格局。

一、塑造特色品牌, 注重创新方法, 培育先进典型

从宣传工作的角度看, 先进典型的涌现不是“一夜成名”, 而是有一个发现典型、培育典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河南科技大学着力打造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品牌化”建设新模式, 注重全方位开展, 系统化推进, 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不断创新先进典型培育工作。

1. 注重挖掘凝练, 塑造品牌形象

榜样就是力量, 品牌就是形象。如由学生自发成立的“爱心桥”青年志愿者服务社 (成立于1992年) , 在校党委、校团委的指导下, 通过资源整合, 逐步发展成为校级社团组织。学校还积极支持“爱心桥”青年志愿者服务社设立“爱心桥”电话和爱心信箱, 坚持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十年如一日地为学校师生服务;坚持开展“体验贫困生活, 节约从我做起”等活动, 在点点滴滴中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倡导校园文明新风;坚持开展回收废旧电池, 资助贫困山区失学儿童, 为受灾地区募捐, 志愿服务洛阳牡丹花会、河洛文化旅游节等社会公益活动, 吸引了近万名学生参与各种志愿服务和学习调研活动, 丰富和创造了当代大学生践行雷锋精神的思想道德实践新模式, 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被师生和附近居民誉为“校园110”, 受到校内外的广泛好评, 《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国家级媒体对“爱心桥”的先进事迹予以报道。

学校在系统总结、大力拓展雷锋精神内涵的基础上, 及时推出了“小善大爱———我推选、我评议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活动, 倡导“知小理成大道、聚小美成大德、积小善成大爱”的认知实践, 深入挖掘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的好典型、好风貌, 引导广大师生见贤思齐、学有榜样,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融入实践, 对组织开展系统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发挥了重要的典型示范作用。

2. 注重夯实基础, 形成品牌培育机制

基础是根本, 机制是保障。先进典型培育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方针, 注重培育工作的时代感和时效性, 积极探索先进典型培育的新载体、新方法, 不断挖掘、对比、遴选和凝练有特色、有亮点、具有示范引导作用的先进典型, 着力构建大学生先进典型品牌培育机制。

一是谋划部署推出典型。

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先进典型的挖掘和培育, 坚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 把先进典型引领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 注意用身边人、典型事来教育和影响大学生, 推进学校整体的育人水平。

二是畅通渠道发现典型。

学校采取“举办活动评典型、收集信息找典型、民主推荐定典型”等多种方式挖掘先进典型, 建立专门的信息渠道和评定程序, 广泛收集各种典型事迹, 使“时代气息浓郁、事迹过硬、生命力强、有培养前途”的先进典型能够脱颖而出。

三是创新方法培育典型。

学校在培育先进典型工作中, 通过优化先进典型成长环境、搭建典型培育平台、丰富先进典型内涵等方法, 为先进典型的自我成长、自我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和空间, 不断拓展典型效应, 培育出一大批先进典型。

四是内外结合宣传典型。

学校注重对先进典型的培育和宣传, 通过加强舆论引导、丰富宣传形式、注重对外宣传等, 综合运用新闻通讯、人物访谈、特写、系列报道、典型事迹报告会、座谈会、表彰会、文艺表演等宣传形式, 发挥电视台、报刊、网站、博客、微博等媒体的作用, 内外结合、逐层推进宣传典型, 形成了典型宣传的立体化格局。

为确保推出的典型立得住、站得久, 在塑造典型过程中, 学校注重引导优秀学生团体和优秀学生典型在保持本色、弘扬自身具有的闪光点的基础上, 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内涵和充实自我, 使典型真正树得起、立得住。如近年学校出现的董瑞瑞、赵快乐、赵兴坤等大学生典型, 他们不仅以感人的事迹、高尚的品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熏陶、感染着广大师生, 而且在学业上始终保持着一种奋发向上、刻苦钻研的精神, 成为师生学习的榜样。

二、加强系统宣传, 提升先进典型宣传的整体效应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过程中, 通过不断总结提炼, 学校创新运用系统化理论扎实推进先进典型培育和宣传工作, 注重把握典型宣传的时效性、持续性和系统性, 着力宣传, 放大典型的闪光点, 把先进典型的崇高思想品德和工作经验变成千百万人的自觉行动、工作指南, 不断增强典型的辐射作用, 着力提升典型宣传的整体效应。

1. 加强策划, 找准宣传的着力点和时间节点

树立和推介典型是一个深挖亮点、凝练特色的过程。在发现具有典型宣传价值的对象和目标的时候, 就应当着手策划, 从典型人物或典型事迹中深入挖掘和提炼最具宣传推介的着力点。在这方面, 学校在加强“爱心桥”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和董瑞瑞典型宣传的时候, 着重围绕“志愿服务、真情奉献”这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做文章;在加强赵快乐典型宣传的时候, 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突破口;在加强见义勇为大学生先进事迹典型宣传的时候, 紧紧抓住大学生英勇救人的“人链”细节, 着力宣传大学生不仅要见义勇为, 更要见义智为。这些典型的成功推介与宣传, 充分说明在宣传工作的一开始加强宣传策划、找准着力点的重要性。

先进典型的宣传推介, 既有一个发掘、酝酿和培育的过程, 也有一个把握好时间节点、适时推出的问题。在这方面, 我们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这两年, 学校见义勇为事迹不断涌现:2009级国防生吴四洋同学在淮阳县齐老乡吴庄村成功救出2名落水小孩;农学院王海江、林学院汤明敏、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谢勇和张培成4名同学在偃师缑氏青罗山成功救出一名驴友;外国语学院王林森在开封市杞县宗店乡瓦岗村成功救出落水母子。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通, 时间节点把握不好, 并没有在校外媒体引起强烈反响。针对这种情况, 学校及时总结, 认真梳理, 建立健全了学校、宣传部、各单位 (部门) “新闻发言人、新闻联络员、新闻通讯员”三级信息联动体系;深入实施“走、转、改”, 学校宣传部记者对全校各单位、各部门采取“分片包干”的形式建立信息渠道;进一步完善了“一线采写、信息汇集、官方发布”三位一体的新闻宣传模式。因此, 在今年5月14日, 当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094班赵兴坤等15名大学生在洛水河畔手拉手一起结成“人链”, 成功救出1名落水青年的事情发生后, 学校迅速行动起来, 第一时间深入现场了解情况, 组织力量加强宣传报道。从5月16日《大河报》率先刊发报道, 到7月13日《人民日报》的报道, 大学生勇救落水者的先进事迹一直受到媒体广泛关注, 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联播》、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河南电视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洛阳电视台、洛阳新闻广播电台相继报道, 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大河报》、《东方今报》、《教育时报》、《都市快报》、《河南教育》、《洛阳晚报》、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网、新浪网等媒体也进行了报道或转载。所以, 在基础工作做得比较扎实的情况下, 只有把握当前社会宣传大环境和宣传思想工作重点, 把握好推出典型的时机, 才能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

2. 着力宣传, 注重宣传的持续性和系统性

科技先进工作者范文 篇3

直到1960年代,孔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问世,人们才逐渐发现,科学并非独立存在于社会世界之外,而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环,深受时代环境与人类行为的影响,影响日后STS(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ty,科学、科技与社会)学门的开展,学者们尝试从“社会脉络”(社会建构论)的角度来解析科学与科技的发源、演变与应用。STS相信,人与非人之间不断的互相改造,是理解社会变动的重要方式,科技的发展与取代,是各种诠释彼此互相竞逐的结果,其中涉及团体的权力关系,也和背后的社会脉络有关。

《护理与社会》一书,便是台湾社会科学与护理学界的学者,从跨领域的STS的角度出发,携手合作所完成的一本论文集。本文集的目的,在于从台湾在地护理发展的社会脉络,重新解读医疗与护理科学、科技,试图找出真正影响台湾护理工作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而让读者们体认到,好的护理(或医疗)工作,不单单是靠先进的科学工具就能达成,还需要社会行动者、公共制度、商业环境等多方力量的配合。

全书共分为四大部分,由15篇论文加一篇总导读组成。

第一篇谈技术与护理,简扼地回顾了战后台湾护理工作的发展,试图拆解科技决定论与科技乐观论之不足,提醒读者,好的护理工作的发展,除了最先进的科技之应用,护理人员的待遇、承受的工作量、在医疗体系中的位置与权力等等非护理科技的社会因素,对护理工作的影响。以台湾来说,低薪、过劳、不合理的工作承担(资深护理师得肩负起部分住院医师的工作职掌,却没有相对应的保障与薪酬)、排班、医疗纠纷等不利因素,造成护理人员的高离职率,难以累积护理人才与护理工作经验的传承,更直接伤害从事护理工作者的其它生涯规划(如晚婚或不婚、不孕)。

第二篇从性别与身体的角度切入,谈医疗与护理科技对台湾妇女的身体的监管、规训与改造。像是骨质疏松的超音波筛选是如何成为预防医疗的一部分,甚至成为定义妇女进入年老的关键指标;停经如何被“疾病化”并发展出一套治疗流程,成为“医疗”控制妇女身体诠释权以及进行改造的根据;堕胎科技并非妇女决定堕胎与否的关键原因,妇女可取得的堕胎资源以及堕胎本身的价格才是妇女选择堕胎方式的关键因素;医学界的“子宫无用论”思维如何造成医生擅自决定将妇女子宫切除,造成过多不必要手术,以及医学知识如何强行改造人们对女性身体之理解方式的问题。

医学试图以“专业权威”的方式掌控女性身体的诠释权,好针对妇女身体进行修补、改造、规训与监控,这其中所隐含的“权力关系”,是抱持科技乐观主义的医学界不会对“病患”说的秘密!

第三篇谈精神心理卫生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精神疾病的定义、判定与治疗,能有一套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化方式,还是应该因地制宜?在不同社会文化长大的人罹患精神病后,发病的症状与治疗的手法全都可一样吗?而且,都要以现代西医的方式为准吗?本篇从台湾离岛兰屿的达悟族原住民的高精神病发生率,却不需进行西方医学的治疗(吃药打针,隔离监控),反而可以自给自足,维持日常生活且病况恶化速度缓慢的研究结果,回头思考医疗/护理技术的科技决定论。精神复健工作是否可能有隔离监控以外的模式(如会所模式)?

第四篇从伦理学的角度切入,探讨医疗政策是如何决定并成为日常医疗行为的一部分。像是检验唐氏症的羊膜穿刺技术的落实开展,需要哪些社会条件配合?“迟缓儿”是如何被“制造”出来?为了避免家中出现迟缓儿,父母又是如何配合医疗体系对子女进行身体发展的监控与调整?其背后所涉及的“科学政治”问题,都不是科学乐观主义或科技决定论所能简单解释的。

人在社会世界中的医疗、护理行为,都不单单因为有了某项医疗/护理技术而发生,背后还有知识传递网络、公共政策、(病)人的配合才可能顺利展开,STS希望透过挖掘医疗行为的“社会脉络”成因,让更多人了解护理发展与社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书的目的,一则希望提醒决定医疗资源分配的主管单位,将资源放在更能帮助护理工作发展的正确位置,二来作为培育未来护理工作者的“护理伦理学”教科书使用。为此,本书的编写体裁有许多贴心的小设计,为了帮助较不熟悉社会科学概念的护理学子,每一篇论文中所使用的学术概念,都会以小方块的方式做简单的概念定义与解释,并在每一节的最后提出适合在课堂讨论的问题。

写作架构的设计也很值得一谈,全书15篇论文全以固定架构呈现。以一则常见的台湾护理工作问题(现象发想)作为破题,紧接着则是讨论主题的重点摘要(前言)、文献回顾(理论与概念)、深入剖析(议题深探)与最后的结论。从本文集的编写企图来看,主编群试图将本土的学术论文研究成果,作为撰写适合本地使用之教科书,避免过去许多虽然有本地学者所写但不过是翻译海外研究成果的写作盲点,从而达到学科在地发展,培养本土观点思考的人才。

科技先进工作者范文 篇4

主要事迹

一、先进集体主要事迹

1.银川市科学技术局。牵头推进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成功获批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和国家专利质押融资试点。自2010 年以来,先后有10 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倍以上。截至2016年底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5%,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65%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大力推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出台并推进《银川市科技创新发展投资基金管理办法》《银川市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实施方案》等文件实施,取得良好效果。设立“银创投”“研发贷”两支基金,“研发贷”贷款余额800多万元。建立区域性股权交易板块“科技板”,首批挂牌企业13家,目前挂牌企业已达到24家。配合科技厅组织“宁科贷”项目32个,累计贷款资金8830万元。组织实施精准科技扶贫,通过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在建档立卡贫困户所在村实施科技创新项目,已实施3个科技扶贫项目,安排项目资金200万元,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近800多户,贫困人口4000多人。大力度增加科技创新有效供给,财政科技投入每年递增25%以上,拉动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达32亿元。2.中卫市科学技术局。积极组织高科技园区建设,争取国家专项基金7500万元,组织建设以云计算大数据、军民融合产业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园,并与北京中关村产业园合作,在中卫建设宁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组织实施宁夏中卫绿洲边缘植被恢复与生态资源开发技术集成示范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3年来,在沙坡头自然保护区建立了植被恢复与灌木林提质增效技术示范区11760亩,沙漠治理度达到了72.3%,风沙害降低了45%以上,为沙区农、林、牧等沙产业提供了生态屏障。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科技项目支持,近三年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276个,争取到位资金12535.45万元,为中卫市科技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牵头制定并启动实施了《中卫市建设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为中卫、中宁工业园区协调发展,提供了全面解决方案。

3.盐池县科学技术局。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温暖性荒漠草原区退化草地修复及生产力提升技术研发与示范”中的子项目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集成与示范。2017年建立退化草地修复试验基地2个、草原科学放牧基地2个、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农牧民200人次。通过科技扶贫指导员“一人对一村”精准帮扶,实施“三区”人才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带动贫困农村创业脱贫。159名科技特派员和34名“三区”人才起到了重要带头致富的作用。2017年,12名科技扶贫指导员围绕各村特色产业发展,引进新技术、新品种70个、新模式5个,实施滩羊养殖园区8个,种植无公害黄花、玫瑰、地膜玉米、小杂粮等特色作物5.7万亩,建立示范点52个、合作社36个,形成科技示范户768户,撬动其它各部门的项目资金达4900万元。坚持把科技投入放在优先保障地位,从2012年起,盐池县财政科技投入每年增幅达15%左右,到2016年达3705万元,财政科技投入位居宁夏各县前列。

二、先进工作者主要事迹

1.张体兰,女,汉族,中共党员,2003年调入石嘴山市科学技术局工作,现任农社科科长。该同志积极参与石嘴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园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逐年增长达到65.17%。五年来,组织实施国家富民强县、星火计划和自治区重大科技计划等项目174项,争取专项经费5059.12万元;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97项,取得市级以上农业与社发科技成果100余项、有效专利18项,形成国家、行业、地方标准22项,有9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参与建设自治区院士工作站1家、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3家;培育自治区、市科技型企业38家;培育科技部星创天地4家和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创业链3家;培育市级农业科技创新团队12家。

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 篇5

在××*市地方公路管理总站的荣誉室里,陈列着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奖牌:××*市文明单位、全省优胜市地方公路总站、十五期××*省公路养护管理先进集体、省十项重点工程劳动竞赛优胜单位、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先进集体、全国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先进集体……。一项项的荣誉记

载着××*地方公路的发展和辉煌。然而,这些荣誉与××*市地方公路管理总站工程师、支部书记、站长××*密不可分。他曾荣获“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工作先进个人”、“全省交通系统四五普法先进个人”、“省十项工程劳动竞赛模范科技工作者”、“××*省五一劳动奖章”

近几年来,(来源:好范文 http:///)特别是担任站长以来,××*团结带领全体人员扎扎实实推进县道路面改造、乡道硬底化、新开公路建设、危桥改造以及养护管理工作,使××*地方公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养护里程不断增加,路况质量不断提升,公路通达和通畅水平不断提高。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县道路面改造33条445.85公里,乡道硬底化4707.183公里,新开公路883公里,改造危桥256座/12252延米,全市地方公路通车总里程8476.185公里,比1991年新增5800公里,公路密度从1991年的27.6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的68.8公里/百平方公里,底全市基本实现镇通行本文为部分摘录,要求全文请qq1282198843网客服联系)政村公路硬底化,比省提前两年完成改造任务。

为地方公路建设不辞劳苦。1991年从武汉理工大学路桥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刚成立的××*市地方公路管理总站工作。初来××*的××*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封川渡口建设。××*和工人们在江边搭起了低矮简陋的木棚,开始了一个多月的测量和施工工作。吃饼干,喝西江水,挑灯奋战,成为××*当时的“家常便饭”。渡口建设完成后,××*负责了“南江口——六都”23公里新开农村网公路的野外测量工作。那时候,爬悬崖、翻峭壁、越山岭,冒严寒、顶酷暑,餐风宿露,几乎是他每天网生活的主要内容。

就这样,在公路总站不到4年的时间里,××*先后完成了200多公里新开农村公路、30余座桥梁的测量建设工作。1994年,××*因劳累过度被肠胃病等综合疾病击倒。在医院躺了几个月后,他又回到了一线施工现场。而在这期间,他依然时常念叨着各大工程的进展。

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事迹 篇6

这名青年男子叫朱华林,是轨梁厂一名普通的职工。今年4月,他主研并成功开发“钢轨矫直扭矩数字模型”,实现了对钢轨矫直扭矩的自动控制,大大提高了矫直效率,同时降低了电能消耗和设备损耗,在国内同行业中尚属首创。

一名普通的岗位工人,是如何成为技术人才的呢?

勤学,打下技术基础

朱华林毕业于机电学院轧钢专业,2019年到轨梁厂万能生产线矫直机岗位工作。

矫直机岗位处于重轨生产线的中间位置,对重轨质量控制意义重大。万能生产线的平立复合矫直机是从意大利引进的一套先进设备。面对全新的设备、全新的技术,朱华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遇到不懂的就看书学习,或向专家请教。

爱琢磨,是领导和同事对朱华林最深刻的印象。

玩电脑游戏是很多年轻人的爱好,朱华林也不例外。但不同的是,朱华林在玩游戏的同时更注重对电脑知识的学习,思考得更多的是游戏的设置和开发。几年下来,他不仅掌握了常用软件使用,能排除电脑常见故障,而且学会了编程等知识,为开发数字模型打下了基础。

钻研,夯实技术功底

平立复合矫直机自2019年投入使用以来,随着产能的不断释放,钢轨在长时间连续矫直时,矫直辊的线速度出现了不匹配现象,使各辊之间相互干扰,产生较大的扭矩值,造成矫直机电机电阻出现过热、烧损现象,严重时造成设备直接停机,不能连续生产。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轨梁厂的科研人员和岗位人员采取一次次调整辊径等方法,减少扭矩干扰,但效果并不理想,矫直辊的线速度不匹配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为什么会出现矫直辊的线速度不匹配现象?”“扭矩值如何减小?”一个个疑问在朱华林脑海中产生,一个个破解问题的方法随之而来,但又一次次被排除……

“能不能结合计算机数据来控制?”2019年的一天,朱华林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紧接着,他开始进行大量的数据收集和推演。同年底,他撰写了《矫直扭矩干扰浅探》论文,包括图形、表格、计算公式等。这篇论文中提到的“矫直机各辊线速度匹配公式”,引起了轨梁厂领导和科研人员的高度重视。

“当得知厂里提供支持,验证我提出的公式时,我高兴坏了,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没有因为我是岗位工人就不重视我的成果。”已过去一年多时间,朱华林讲起当时的情景依然兴奋不已。

正是靠着这股钻研的劲头,朱华林和该厂型材首席工程师陶功明,以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在钢轨生产过程中大量收集数据,反复对数字模型进行分析、模拟试验,成功研制开发出与矫直机线速度相匹配的“钢轨矫直扭矩数字模型”。

今年4月,“钢轨矫直扭矩数字模型”经过多次上线调试,成功实现了矫直扭矩调整的计算机数字模型控制,解除了人工调整扭矩时因画面显示工艺参数不真实而无法准确判断故障的难题,确保了计算机操作画面上的显示参数就是实际值。参照实际值,工程技术人员和岗位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判断矫直工艺对钢轨质量的影响,从而快速进行调整,使设备得到保护,保证矫直机电机无过热现象,有效延长矫直机电机及传动机械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了设备运行效率和钢轨矫直效率,实现了钢轨矫直生产高效率、低成本。

勤奋,积淀技术实力

今年初,轨梁厂本着“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的理念,成立“首席工程师研发团队”,朱华林成为其中一员。

当兴趣爱好与工作结合时,能产生巨大的能量。如今,朱华林不仅要在生产现场收集设备运行数据,还要通过电脑软件对生产技术进行研究和改进,参与研究的项目有四五项。

科技先进工作者范文 篇7

近两年涉及本专题的高考试题, 有以下特点:一、从考查内容看, 集中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近代教育的发展;二、从试题立意看, 关注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与古今中外的联系, 考查学生纵横比较的能力, 同时渗透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三、从考查形式看, 选择题偏多, 材料解析题大多和其他内容融合, 体现了高考试题的综合性。例如, 2015年安徽卷文综第36题考查作为 “勇立潮头, 审时度势, 引领时代”的有识之士顾炎武、魏源、陈独秀三人对待儒家思想态度的差异。

备考建议:掌握主干知识和基本概念, 注重近代思想和教育变迁的过程, 尤其是重要人物的主张以及相关的政治、经济活动;注重现代科技与古代、近代科技的联系, 以及中外科技的关联, 认识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金题点睛】

示例1 (2015年四川卷文综历史第4题) 1893年, 驻外公使薛福成在 《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务者, 殆鲜其人。或以官高挂名, 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 听其自然。一闻 《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 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

A.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

B.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

C.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

D.洋务专业人才的匮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师夷长技”的思想。结合近代中国历史可知, 自鸦片战争以来, 中外交涉事务呈增多趋势, 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总理衙门大臣……交涉事务”等信息, 可知其主要描述的是对外交涉事务, 而不是洋务运动, 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立宪思想, C项错误;根据题干中“经理交涉事务者, 殆鲜其人……尚有色然以惊者”, 可知当时的总理衙门大臣对西方事务完全不通, 从而说明了当时洋务人才的缺乏, D项正确。

变式练习有学者认为,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保守主义思想的发展, 在中国可以说是以魏源开其端, 以洋务运动为其鼎盛, 以张之洞奠其终。该学者的依据是, 这些人的思想

A.导致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失败

B.存在狭隘的民族主义局限

C.以维护清王朝统治为主要目的

D.都是近代保守主义的代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目的。题干涉及的均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 但该学者称他们为保守的人, 说明该学者认为他们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与近代化的发展趋势相违背, C项正确;近代化探索失败的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 A项错误;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三人均是主张学习西方的代表, D项错误。

示例2 (2014年海南卷历史第17题) 十月革命后, 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 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 可知孙中山主张

A.借鉴代议制度, 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 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 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推动土地革命, 实现“耕者有其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三民主义。材料显示的是向俄国学习, 不是 “摒弃党国体制”, 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私人资本的信息, B项错误;材料中“以俄为师”“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说明孙中山主张有选择地学习苏俄, 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耕者有其田”的信息, D项错误。

变式练习孙中山曾说:“外国人初次打败中国后……想自己来瓜分中国。及遇义和团之变, 中国人竟用肉体和外国相斗, 外国虽用长枪大炮打败了中国, 但是见得中国的民气还不可侮, 以为外国就是一时用武力瓜分了中国, 以后还不容易管理中国。”孙中山的这一讲话是在

A.甲午战争前后

B.《辛丑条约》签订前

C.辛亥革命前后

D.国民大革命兴起之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根据材料, 可知孙中山肯定了义和团的反帝作用, 这体现了孙中山赞同反帝的主张, 说明了孙中山思想的转变, 这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内容的表现, D项符合要求。

示例3 (2015年全国Ⅱ卷文综第31题) 到1952年底, 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 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促进了全国人民学习俄文, 但A项不如D项表述全面;我国借鉴苏联经验, 实行计划经济, 会导致全国各地学习俄文现象的出现, 但B项不如D项表述更全面;文化教育改革是要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 不会引发“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 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发展战略是与苏联建交, 效仿苏联经验, 引进苏联的技术和资金, 顺利进行“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这需要培养大量懂俄文的人才, D项正确。

变式练习 “为鼓励技术教育, 人文学科受到了抑制, 许多所工科学院创办起来, 而综合性大学则被削弱。课程目录被修订, 院校内的系科得到调整, 目的是要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到专业上。这样, 掌握狭窄领域内的专业知识便优先于接受整体教育。”这一状况出现的背景是

A.当时政治斗争不断

B.进行工业化建设

C.执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改革开放急需人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教育。材料背景是在“一五”计划期间, 此时我国重视工业化建设, 需要加强理工科人才的培养, B项正确。A项主要是在“文革”期间;C项是在1958年之后;D项是在1978年之后, 时间不对。

【重点突破】

1.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及特点

(1) 历程。

(2) 特点。①广泛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②普遍性:都或多或少地向西方学习、寻求真理 (义和团例外) 。这是因为外国的侵略不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客观上也使国人开阔了眼界, 从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的陈腐观念中解脱出来, 看到了西方先进与中国落后的现实。③层次性: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上具有不同层次———从学技术到学政治再到学思想, 从单纯提出学习军事的口号到仿效建厂, 从仿效西方立宪到主张共和, 最后到反对封建文化。④继承性:前后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 既有继承, 又有发展;在不断量变中逐步实现质变。⑤与历史阶段特征有关:探索实践与中国社会不同阶段的时代特征相关, 列强侵华期间的救国方案以反侵略为主要内容, 如地主阶级抵抗派、义和团的救国方案等。⑥曲折性:近代前期的探索都失败了, 一方面是由于各阶级的局限性, 另一方面是由于反动势力的强大。近代后期先是学习俄国革命, 再是走自己的革命道路。

2.从多角度看待三民主义

(1) 从时代背景来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

(2) 从纲领内容来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即推翻清朝统治。

(3) 从民生意识来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 结合中国国情, 同情人民疾苦, 呼唤社会公平。

(4) 从民主政治来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 指导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指导了三权分立的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促进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

(5) 从时代发展来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 由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3.如何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 原因。①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由马克思主义自身理论的开放性和发展性所决定的。②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总结中共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的结论。③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实际上既是一个双向融合、影响和不断发展的过程, 也是越来越突出中国国情, 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过程。

(2) 表现。①毛泽东思想解决了怎样完成民主革命的问题, 即“工农武装割据” (“农村包围城市”) , 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问题。②邓小平理论解决了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 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行改革开放,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新时期的党建问题。

(3) 意义。①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 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②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4.现代中国科技、教育发展的阶段特点与主要表现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4个小题, 每小题4分, 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842年, 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 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但当代有个别学者却认为魏源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思想界保守主义的第一人。该学者的依据是, 魏源的思想

A.导致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失败

B.存在狭隘的民族主义局限

C.以维护清王朝统治为主要目的

D.成为近代保守主义的代表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清政府对于割地赔款的条款马上付诸实施, 但对于互派公使一拖再拖, 尤其是派出驻外公使拖了近20年。出现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清廷忙于镇压太平军

B.天朝上国观念在作祟

C.近代外交的不公平性

D.华夷观念的彻底改变

3.据《中国文化的出路》介绍, 俾斯麦在甲午海战前曾分析说:“中国和日本的竞争, 日本必胜, 中国必败。因为从日本到欧洲来的人, 讨论各种学术, 讲究政治原理, 谋回国作根本的改造;而从中国到欧洲来的人, 只问某厂的船炮造得如何, 价值如何, 买了回去就算了。”能对俾斯麦的分析提供佐证的是

A.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B.维新派的戊戌变法

C.清政府的“预备立宪”

D.清政府的洋务运动

4.薛福成说:“今则西人于数万里重洋之外, 飙至中华, 联翩而通商者不下数十国, 其轮船之捷, 火器之精, 为亘古所未有, 恃其诈力, 要挟多端…… 彼又设馆京师, 分驻要口, 广传西教, 引诱愚民, 此固天地适然之气运, 亦开辟以来之变局也。”这说明薛福成

A.对西方侵华的特点有了清醒的认识

B.深刻剖析了西方传播宗教的实质

C.视鸦片战争为中国前所未有之变局

D.主张以“中体西用”的方式学习西方

5.戊戌政变后, 因支持维新变法而被革职充军新疆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张荫桓在路过直隶省城保定时, “两市观者万数, 咸呼曰:‘看, 大奸臣!’或有甚其辞者, 曰:‘何如杀却, 岂不省事?’舆论纷纭, 异口同声”。此现象说明

A.变法危害了广大百姓利益

B.总理衙门出卖了国家利益

C.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D.广大百姓痛恨破坏变法者

6.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三·爱国论》中说:“政府压制民权, 政府之罪也。民不求自伸其权, 亦民之罪也。西儒之言曰:侵犯人自由权利者, 为万恶之最, 而自弃其自由权利者, 恶亦如之。盖其相害天赋之人道一也。”该论述意在

A.宣传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思想

B.强调保障民权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C.号召民众争取应有的民主权利

D.指出民权是振兴国家的根本保障

7.杜亚泉在1918年发表文章说:“吾人往时羡慕西洋人之富强, 乃谓彼之主义主张取其一即足以救济吾人, 于是拾其一二断片以击破己国固有之文明, 此等主义主张之输入, 直与猩红热、梅毒等之输入无异!”这表明了作者

A.否定共产党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B.认为西洋文化与传染病无异

C.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D.批评对西方文化的曲解

8.孙中山曾说:“鄙人对于社会主义, 实欢迎其为利国福民之神圣…… 实行社会主义之日, 即我民幼有所教, 老有所养, 分业操作, 各得其所之时。我中华民国之国家, 一变而为社会主义之国家矣。”材料中的“社会主义”意为

A.倾覆清朝君主专制的民族主义

B.创建民主共和国的民权主义

C.推广节制资本的民生主义

D.铲除私人资本的科学社会主义

9.1923年, 中共中央《教育宣传问题议决案》强调:“凡能与工人接触之党员当尽力运用《前锋》《新青年》《向导》《社会科学讲义》等之材料, 使用口语, 求其通俗化。”这说明中共的早期报刊

A.已经失去通达民情的作用

B.通达民情作用明显

C.遭遇理论化与通俗性尴尬

D.没有认识到普通民众的作用

10.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必须分为两步, 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 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 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 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 已不是旧民主主义, 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 而是新民主主义。”上述材料的这一论述

A.较早地指出近代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C.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奠定基础

D.指出抗战走向胜利的途径

11.研读下图, 指出其揭示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的现代科技落后于发达国家

B.美国的科技创新一直领先于世界水平

C.亚洲国家的科技论文数少于欧美

D.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12.“一切科学的东西, 都是在辩论、求证中获得发展, 一切优秀的文艺都是在包容、并存中得到繁荣。”该讲话

A.明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B.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C.奠定“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13.表1是1949—2000年我国公民受教育程度的变化表。

(成人) 文盲率变化最大时期出现的原因是

A.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的建立

B.“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冲击

C.政府大力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

D.新时期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4.1992年的“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形势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 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A.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B.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C.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D.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奠定理论基础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2个小题, 其中第15小题20分, 第16小题24分, 共44分)

15. (20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等编制

材料二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航天科学领域, 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探月之旅成功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 “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 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

(1) 根据材料一, 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科学技术的看法较19 世纪中期有何显著不同。 (12分)

(2) 根据材料二, 列举我国科技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其原因。 (8分)

16. (24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后传入的西学, 以其自身具有的相对高势能, 不可逆转地占据了优势。”就其制度而言, 大体有三种制度引入中国……在西学的影响下, 中国至少有三次大的思想观念的更新……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近代以来, 在中华民族的美好梦想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击碎之后,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继而提出了振兴中华之目标。进入20世纪以来,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并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推翻了“三座大山”, 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建立了新中国, 担当起带领中华民族逐梦的历史大任。自1978年以来, 邓小平接过了共产党人带领中华民族逐梦的接力棒, 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 运用改革开放理论使中国走向了改革开放之路, 并由此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程冠军《毛泽东对中国梦的历史贡献》

(1) 有人认为, 中学到了近代所面临的机遇并不佳, 请从中学本身的内容特点和社会两个方面分析其机遇不佳的原因。 (8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要说明近代以来引入中国的“三种制度”。 (3分) 指出近代前期中国的“三次大的思想观念的更新”。 (3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别论述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梦”的历史贡献。 (6分) 综合以上材料, 阐述你对“中国梦”的理解。 (4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C 【解析】魏源虽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但该学者却认为他是保守的人。“保守”在此指的应是与近代化的发展趋势相违背。A项的根源是社会性质与地主阶级的局限性;B项不符合材料的意思;魏源是主张学习西方的代表, D项错误;C项正确。

2.B 【解析】清廷忙于镇压太平军的时间不符, 华夷观念尚未彻底改变, 排除A、D两项;中外互派大使体现的是一种外交平等的理念, 排除C项;清政府长期以天朝上国自居, 这一观念导致清政府认为派出驻外公使有损大清上国的形象, B项正确。

3.D 【解析】根据俾斯麦的分析, 可知日本人全面学习西方, 谋求从政治制度方面彻底改造日本, 而中国人只是学习西方器物, 这体现了洋务运动的特点, A、B、C三项都和政治制度改革有关。

4.A 【解析】根据材料, 可知薛福成看到了西方以坚船利炮为后盾, 在中国设领事, 并利用宗教侵略推动愚民政策, 说明他对西方侵略的特点有了清醒的认识, A项正确。薛福成只是指出了西方宗教侵略的现象, B项错误;薛福成未直接评价鸦片战争, C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D项。

5.C 【解析】张荫桓因支持维新变法而被革职, 不仅没有得到百姓的同情, 反而被广大百姓骂成“大奸臣”, 这说明维新变法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项正确;A项本身说法错误;张荫桓是因为支持维新变法被革职, 并非因为他的任职, B项错误;通过材料可以看出, 广大百姓痛恨的是变法者, 而不是破坏变法者, D项错误。

6.C 【解析】材料强调政府压制民权和民众不争取民权都是罪过, 并用西方思想家的言论加以证明, 由此, 号召民众争取应有的民主权利, C项正确。

7.D 【解析】从时间上看是1918年, 处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文章内容是否定对西方主义断章取义地引用, D项正确;A项错在当时中共尚未建立;B项是对材料内容的曲解;C项材料本身没有体现。

8.C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解决民生问题, 符合民生主义, A、B两项错误, C项正确;孙中山并没有完全接受科学社会主义, 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借鉴社会主义, D项错误。

9.C 【解析】材料中的文字“凡能与工人接触之党员……使用口语, 求其通俗化”说明早期中共报纸由于理论性较强, 普通民众看不懂, C项正确;A、B两项用词比较绝对, 排除;D项说法和材料所反映的内容相反。

10.B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 可判断出论著是《新民主主义论》, 它指出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B项正确。A项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C项是《论人民民主专政》中的内容, 是在解放战争时期;D项说法错误。

11.D 【解析】图表显示的是科技论文被引用的次数, 中国在所列国家中比例最低, 美国最高, 并不能说明中国科技落后, 排除A项;B项的说法过于绝对;C项在图表中无法显示;科技论文被引用少, 说明中国科技创新能力较低, D项正确。

12.D 【解析】材料涉及科学领域和文艺领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主要是强调科技的作用, A项错误;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科教兴国”主要是科技、教育领域, C项错误;“双百”方针即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D项正确。

13.A 【解析】据图示数据, 文盲率变化最大的阶段是在1949—1964年, 其原因是A项, 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14.D 【解析】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在1985 年, A项错误;1979年, 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B项错误;1997年,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C项错误;“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提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打破认识误区, 坚定了改革信心, 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奠定理论基础, 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5. (20分) (1) 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时期, 主要强调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自然科学知识, 认为科学技术是实现富国强兵的手段。 (6分) 新文化运动时期, 从技术层面深入到文化层面, 强调以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改造社会, 启迪民众, 思考人生。 (6分)

注:答案应该是对科学的“内涵”及“功用”的认识。只答出“前者重视科学的实用功能, 后者强调科学的社会功能”给3分。

(2) 成就:“神舟”系列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嫦娥一号”探月之旅成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4分, 任答其中2点即可)

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经济迅速发展的影响;“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等。 (4分, 任答其中2点即可)

16. (24分) (1) 本身:传统中学不具备质变出近代意义的科学与技术的基础;重视政治、伦理, 轻视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4分)

社会:封建制度落后;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排斥异族文化。 (4分, 任答其中2点即可)

(2) 制度: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苏维埃制度或社会主义制度。 (3分)

观念:洋务思潮 (“师夷长技以自强”) ;维新变法 (君主立宪) 思潮;实业救国思潮;民主共和思想;民主科学思想。 (3 分, 任答其中3 点即可)

(3) 贡献: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 推翻了封建帝制, 提出了振兴中华的目标;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并担当起带领中华民族逐梦的历史大任;邓小平领导中国走向了改革开放之路, 中国开始实现富强之梦。 (6分)

理解:实现中国梦是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的共同追求, 也是传统文化发展和延续的要求。 (2分) 中国梦是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梦, 是和平兴国的强国梦, 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梦, 是人民的幸福梦, 也是共建文明、民主、富强、法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梦。 (2分)

科技创新与发展先进文化 篇8

关键词科技创新 先进文化 文化

中图分类号:G02文献标识码:A

恩格斯认为,自然科学的每一重大发现,甚至是仅仅向前迈出一小步,都会改变唯物主义的形态,改变生产力的实现方式和人们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基本趋向。正由于如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向来都是十分重视自然科学的每一个新的进步与发展的。在他们的思想和著作中,无不凝聚和闪射着自然科学的新发现、新成就与新光耀。自然科学新发现和新成就所达到的程度,直接决定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识真理的程度和提升思想的高度。

文化的发展总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步。人类社会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人化自然”的不断深邃化和智能化所结出的丰硕果实。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中,当自然科学处于襁褓状态时,产生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产生了《诗经》、《离骚》、《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在这些文明成果中无不反映着当时的科技成就及其对人们的观念、智能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当自然科学在分门别类研究中实现了力学研究的凸起时,产生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实现了建筑艺术、绘画艺术与艺术方法论的新突破。特别是牛顿经典力学,不仅促进了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而且唤醒了人们对科学真理的认识,推动了社会变革和思想革命。

江泽民同志指出:“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力推进我国的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我们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这样对自然科学的进步和创新进行文化定位,不仅是准确的,而且也是全面的。因为科学技术自身确实具有这样的性质、特征和功能。当科学技术以文化的形式作用于社会文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会对于人们的思想、精神与道德的升华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此,我们必须要有明确而充分的认识,决不能以科学技术所具有的生产力性质而冲消和否定其所具有的精神性质与文化功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科技成就与科技创新程度,决定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素质与文明程度,同时也决定着这个国家与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

在当今世界,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正在不断地为文化注入新的内容,建构新的平台,创造新的形式,并使文化从内容到形式都实现着疾速的变革和全面的创新。如大众文化的勃兴,文化产业的崛起,影视文化的变革等,就都饱含着现代科技的新成就与新观念,可以说,没有现代科技就没有现代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科技作为文化的属性、特点和功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和突出。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并在文化的创造与创新实践中自觉地纳入科技的成分和要素,不仅要把科技文化当成文化的一个重要类别,而且要把科学技术视为实现文化创新的最基本和最活跃的构成因素。

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文化的性质和功能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文明、智慧、高尚和进步。先进文化尤其如此。科学技术作为文化的一个类别,从其一开始就是具有这样的性质和功能的。人类不仅依靠科学告别了愚昧,而且也是依靠科学走向文明的。从蒸汽机时代到电气化时代再到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乃是从“加数效应”到“乘数效应”再到“幂数效应”的。现在,在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达到75%以上。从信息科技、能源科技、材料科技、空间科技、生物科技、海洋科技、纳米科技等,所带给我们的文明、智慧、福祉与进步中,我们已深深地感受到了科技文化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足以赋予其以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功能,使科技文化成为先进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人类的智慧无有穷尽。科学技术作为这种智慧的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经过无数科学家们的艰辛努力,正在不断地透过层层叠嶂照耀到更高的群峰之上。”科学技术会使智慧的光芒和文明的光芒普照大地,使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不断地趋于崇高和走向进步。我们要解放生产力,大力发展经济,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四有”新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必须依恃科技文化的高度发达和科技创新的不断实现。这就要求我们从理论到实践都必须认识到科技创新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动力和源泉,同时也为先进文化建设充实新的内容和提供新的方法。

我们在进行审美创造和艺术创新的过程中,科学性愈强就愈契合规律,愈能获得良好的美学效应。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罗丹、毕加索、鲁迅、徐悲鸿、梅兰芳等人的创作,就都是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典范。科学技术是构成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但它只有在与进步的人文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形成整体效应时,才能更好地体现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发挥先进文化的作用。因为科技文化往往只具有先进文化所需要的客观内容和科学方法,而缺少的却是先进文化所必须具有的社会性、审美性、意识形态性和思想导向性。在通常情况下,科学只是一种与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无关的追求真理和探求法则与规律的活动,它相对独立于社会文化情景之外,主要是一种对非意识的客观真理的纯客观反映。诺贝尔制造了炸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理论为制造原子弹提供了原理和方法,诺曼·拉姆齐所发明的原子钟导致了激光制导炸弹的出现。这些科学成就只有在进步的人文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和正确引导下,才具有先进文化的性质,才能对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发挥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自然科学的非意识形态的纯客观性,在特定条件下既是科技文化的优势,同时也是科技文化的缺陷。发挥这种优势和弥补这种缺陷的最佳选择,就是实现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社会文化的恰当而合理的有机结合,高度自觉地以这两种不同类别的文化共同建构属于我们民族和我们时代的先进文化。

恩格斯说过:“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当我们面对知识不断创新,科技突飞猛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兴未艾,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的当今世界时,不仅应当像马克思那样发出由衷的喜悦,而且更应当像马克思那样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开拓,积极进取,及时而有效地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和最美的思想精神成果,源源不断地创造出属于我们民族和我们时代的先进文化来。

参考文献

[1] 共产党宣言.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上一篇:地理知识竞赛题下一篇:韩国留学生简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