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2024-05-20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精选14篇)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篇1

(一)学生方面

1.个别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动力,厌学情绪严重,学生间相互影响,学习风气不正,不配合教师授课内容,对老师的授课启而不发。2.学生到课率低,有些班级学生迟到,旷课现象严重。

3.有部分班级虽然到课率不低,但听课率低,睡觉、玩手机、讲话现象时有发生;面对少数素质较低的学生,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显得力不从心,纵使你有多少教学改革的好方法,也无法实施。

4.为了让想学习的学生学到知识,部分老师迫不得已提高嗓门,甚至自带话筒,以期能盖过课堂噪音,严重影响教师教学情绪。

(二)教师方面

1.部分课程存在教与学严重脱节的现象“,满堂灌”或形式上的“一问一答”教学方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部分教师重知识的传授,轻技能的培养和品德教育。3.部分教师忽视学生在心理及认知上的差异,品德考核方式不够灵活,易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师生沟通较少,教师听不到学生反馈意见,不能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计划和方法。

(三)其他方面

1.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高职院校跨越式发展,学生人数的增加速度与教师及教学空间、设备等资源增长比例不协调,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教改的步伐。2.学生人数的增加速度与教师及教学空间、设备等资源增长比例不协调,导致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大,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地开发和进一步的培养。

对职业学校校院课堂教学的一点策略反思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基础单位是课堂,最终的环节也将是课堂,但职教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以“课堂有效”为首要原则。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称为“双主体”。教学活动是双主体活动,教学过程是双主体互动过程,双主体互动决定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由教的质量和学的质量来决定,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对教学质量起决定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 极性和创造性。

(一)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

从学生问卷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最喜欢的教师的第一要素是尊重学生,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将自己放到一个与学生平等、理解、和谐、民主、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教学,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所以教师一进课堂,必须集中精力进入角色,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关注的。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变苦学为乐学,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及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全面渗透德育

任何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都要通过学生得以实施。因此应将德育渗透作为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任务之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一方面我们要注重教书育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为重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时代特点,改革我们的学校道德教育,在学科学习中渗透德育,要努力成为学生思想工作的高手,成为学生思想成长方面的导师。另一方面要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班级学风建设为目标精心谋划组织各项教书育人工作。改变班级同学以小团体为主,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顺应变化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培养其创新思维模式,自觉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形成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用专业课程学习凝聚人心,用实践造就才能,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篇2

1.教育理念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 学校在进行语文教育的过程中, 主要集中在提高学生分数水平上面, 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在知识的分析综合上面具有很高的水平。教师在授课时采用的方法是教师进行讲授, 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 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整个教学模式下学生学到的是强化了的“僵尸”式的知识体系, 自主实践能力相对来说十分缺乏, 导致教学效果低下。

2.教学方法陈旧

长期以来的语文教育采用的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单一, 对方法的改进没有形成统一的策略。语文教育教授的是一种语言知识, 这种知识受到语言习惯和语言能力的制约, 教师在授课时通常用到的方法是对着教材进行阅读, 并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概括总结, 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方法形成了单一的模式, 长期的单一教学难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兴趣培养缺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与兴趣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数据统计表明, 语文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90% 以上都具有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现阶段的教学中, 大多数的授课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得不到有效的激发, 导致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了排斥的心理状态, 直接影响了后续学习的进行。

4.教学反思缺位

教学反思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教师会遇到多种问题, 为了有效地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要定期开展教学反思。现阶段的语文教育中, 有的教师在遇到问题之后持漠视的态度, 导致问题不断积累, 教学质量很难提高。

二、应对策略

1.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现阶段的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上面, 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对这个问题, 学校各级人员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学校的管理部门在教学中要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 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吸收新的教学观念, 减少应试教育的比重, 给任课教师充足的时间进行素质教育。授课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方法, 改变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 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在教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技能, 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采用更加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 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地融合在一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 思维保持最佳的状态, 充分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不断吸收新的教学方法, 对现阶段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提高, 创造轻松的语文教学环境。

3.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关注的一个问题, 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身体和心理各个方面都处于关键期, 对各种新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为了有效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 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 在教学中针对新的课程内容, 教师可以采用事先预习的方法, 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然后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提问。提问是在语文教育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是教师开发学生思维, 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有效的手段。语文教师要对设计提问方法给予更多的关注, 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层次性和系统性。长期受到这种教学模式的熏陶, 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极大地提高。

4.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篇3

1.教育理念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学校在进行语文教育的过程中,主要集中在提高学生分数水平上面,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在知识的分析综合上面具有很高的水平。教师在授课时采用的方法是教师进行讲授,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整个教学模式下学生学到的是强化了的“僵尸”式的知识体系,自主实践能力相对来说十分缺乏,导致教学效果低下。

2.教学方法陈旧

长期以来的语文教育采用的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对方法的改进没有形成统一的策略。语文教育教授的是一种语言知识,这种知识受到语言习惯和语言能力的制约,教师在授课时通常用到的方法是对着教材进行阅读,并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概括总结,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方法形成了单一的模式,长期的单一教学难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兴趣培养缺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与兴趣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数据统计表明,语文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90%以上都具有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现阶段的教学中,大多数的授课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得不到有效的激发,导致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了排斥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了后续学习的进行。

4.教学反思缺位

教学反思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会遇到多种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定期开展教学反思。现阶段的语文教育中,有的教师在遇到问题之后持漠视的态度,导致问题不断积累,教学质量很难提高。

二、应对策略

1.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现阶段的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上面,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对这个问题,学校各级人员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学校的管理部门在教学中要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吸收新的教学观念,减少应试教育的比重,给任课教师充足的时间进行素质教育。授课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改变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在教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技能,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采用更加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地融合在一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思维保持最佳的状态,充分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不断吸收新的教学方法,对现阶段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提高,创造轻松的语文教学环境。

3.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身体和心理各个方面都处于关键期,对各种新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为了有效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中针对新的课程内容,教师可以采用事先预习的方法,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提问。提问是在语文教育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是教师开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有效的手段。语文教师要对设计提问方法给予更多的关注,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层次性和系统性。长期受到这种教学模式的熏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极大地提高。

4.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篇4

课程改革实验启动几年来,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所有这一切,给当前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给迷茫、困惑的语文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细细品味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解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教学目标模糊、虚化,教学效率不高。

2、备课设计教学时,教师对文本细读感悟不深入不透彻,对文本蕴涵的情感体会肤浅冷漠,不能准确提炼设计语文基础知识、语文能力训练的内容,导致教学质量的低下。

3、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体现,导致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得不到发展。

4、教师的语文底蕴和积淀不够丰厚,语文教学的基本功和教学技能不扎实。

二、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

1、对“新课标”的思想、理念理解不清,把握不准,没有突破性的认识,对思维方式的巨大变化没有体悟。

2、陈旧的教学依然束缚着自己,始终没有清醒而清晰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意念。

3、大修订的语文教材及现行实验教材,编排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内容更新、更活、更宽,教学弹性大,使部分教师感到无所适从。

4、大多数一线老师缺乏学习、进修、观摩的机会。

三、解决策略:

1、要把对《课标》的研读作为校本教研教师业务学习长抓不懈的内容,并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将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综观课标学段目标,把握好学段教学重点,明确各学段的阶段目标,才能把握好阶段训练重点,避免盲目教学。研读课文,了解学生,把握每课教学目标。根据课文特点和学段目标要求准确确定教学目标。目标既定,课堂教学所有的学习活动都要为实现达成教学目标服务,教学的重点要深究精练浓墨重彩,与目标关系不大的则可捎带而过轻描淡写。在教学中把握住了学段重点、单元重点及每课教学重点就能做到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对重点处不惜时间精力进行训练,做到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教学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2、教师备课要克服照搬照抄现成教案设计,过分依赖教师教学用书的弊端,要树立“细读文本才是最好的备课”的思想,通过细读体味文本情感,通过细读品味语言。阅读教学中精读感悟是最重要的环节,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运用积累都在这一环节体现,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也是贯穿其中,而抓哪些词句进行品析感悟,品析感悟出什么只有细读才能明确;“读什么、怎样读、读到什么程度”等等,教师在细读文本中都要明确这些读的目标和定位,教学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在细读文本中把握教学重点,设计有价值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问题引领学生展开有效阅读。

3、进一步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要致力于“学”服务于“学”。教学中要还文本于学生,还读书权于学生,还读书时间和空间于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享受读书快乐。多读是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整体形成和谐提升的最有效途径和手段。学习方式的灵活变化影响着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与提高。低年段适合于朗读表演式、情境体验式等,随着年级的逐步升高,要培养学生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根据教材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如“探究”式阅读、“推想”式阅读、质疑式阅读、辩论式阅读、读写结合式等等。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关键。要和学生平等对话,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的机会张扬自己的各性,让学生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关注每一个孩子,让所有孩子都有兴趣参与学习中,都有表达展示的机会。

4、教师要加强学习,加强读书,和学生一起读书,增强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一个语文素养高的教师本身就是最鲜活的语文教材,是对学生最直接的学语文用语文的示范。教师要积累背诵名篇佳句,首先熟读教材,特别是要背诵教材中的好篇章、好片段,和学生一起积累,既对学生言传身教,也加强自身对教材的熟悉掌握,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习作等的指导就有了源头活水。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特别是朗读能力急需提高,要发挥教师示范朗读的作用,提高教师习作指导的能力,教师要勤于动笔,坚持写下水文。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篇5

齐云山中学 王卫华

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总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九年级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语文是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其底蕴的深厚、内涵的丰富、素养的高低,很多时候都取决于课外阅读的多少,而且现在中考规定不考课本中出现的现代文阅读,更可见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就农村初中而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来自学生方面的问题

1、不愿读 学生阅读兴趣不浓,上网、打游戏、打闹嬉戏几乎占据了他们所有的课余时间。学生缺乏对课外阅读意义的认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认为,阅读就是指读好语文书,只要钻透那薄薄的一本语文书,认真上好那短短的一节语文课,加上大量的练习,那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有着这样错误的认识,他们自然对课

外阅读是不屑一顾,认为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再者学生时间和精力有限,早上至下午都是坐在课堂里上课,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则是在题海中苦苦挣扎,孩子不是超人,海绵里的水再挤也是有限的。在这样情况下,他们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轻松地“享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呢?

2、不会读 由于课外阅读很难得到老师家长的认同,也就很难得到有益的指导。然而许多名著,尤其是外国名著,内涵丰富,其写作背景或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厚的历史原因,要想理解其主题思想,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阅读;退一步讲,即便勉强阅读,也只能浅尝辄止,仅仅停留在作品表面的遣词造句上,难以从更深的层次上去把握文章的思想艺术价值。

3、没得读 农村经济文化建设落后,硬件设施投入不足,个别学校没有图书阅览室,即便是有,学校领导也不重视两室对图书阅览室的建设,藏书太少,疏于管理,很少时间向学生开放,难得的资源成了应付检查的摆设,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来自教师方面的问题

1、教育观念落后,忽视阅读教学。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校学生的主要智力,不应单单投放在获取死的知识上,而主要是为了成为有智慧的人。真正的学校应是积极思维的王国。”而当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仍然是传统教学占主流,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难以开展,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厌学语文的情绪。阅

读教学局限于知识的归纳与传授,忽视学生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忽视学生阅读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2、教学形式僵化,缺乏学生参与。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不仅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更是课程建设的主人。然而,目前农村初中阅读教学形式还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漠视学生学习和阅读的主体地位。阅读内容仅局限于教科书,课程建设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这既不符合新课标精神,更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3、评价单一乏力,挫伤阅读兴趣。目前语文教学的评价中,缺乏对孩子课外阅读情况的评价机制。一学期终结仅有的一张试卷上,基本上都是语文书上的内容,教辅书上的题型,有多少是检查和评价课外阅读的情况的呢?单一的测评方式就是对学生一学期语文知识和素养的唯一评定标准和评价依据。这种评价机制忽视了学生的动态发展,严重挫伤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二、新形式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学生问题如何解决

1、从兴趣入手让孩子爱上读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爱上阅读,乐于阅读。

2、教师应发挥榜样作用,用实际行动给力。陶行知先生说:“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新课程要求老师扩大自己的阅读量,了解更多非本专

业及众多边缘学科的常识,这样的老师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因此,要想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兴趣。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老师喜欢阅读时,往往会被老师所感染。

3、利用有效资源,营造阅读的氛围。定期组织开展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一日要闻等活动,让学生介绍在课外阅读中所了解的故事、要闻、风俗、奇闻,跟大家交流,在课外布置学生办手抄报、板报、墙报,放置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杂志在班级图书角,通过这些途经向学生传递阅读信息,学生随时可以在这些材料中阅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会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可以稳定和保持学生被激起的课外阅读兴趣。

(二)教师问题如何解决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积累语文知识的习惯,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难以由量变达到质变。

(1)培养学生的查阅习惯。不管是课内的阅读,还是课外的阅读,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要自己去拜访字典、词典,遇到问题首先必须得自己想办法解决,最好是要求每位学生随身带一本词典,逐步养成随手查阅字典、词典释疑的习惯。这样,将会让学生一生受益无穷。

(2)养成每天至少半小时的阅读习惯。阅读时间是阅读质量的保证。尽量帮助孩子们合理的安排阅读时间,保障他们的阅读精力的同时,也保证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它还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不仅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4)养成“读说写结合”的习惯。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于是我就趁此机会指导学生摘抄好词好句、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在读过一本书或一个故事之后,让学生把其中的重点或基本内容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读完一本书后,还可让学生就某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提高自己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可让学生把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知识迁移到小练笔中来,哪怕只用到一个精彩的词或一句生动的话,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很有帮助。此外,也可让学生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同时,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坚持写读书笔记,哪怕是简单的一两句话也可以。每天的课余时间,同学们就可以随便聊聊自己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收获,还可以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手抄报等,给他们以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5)有选择性的读书。我的建议是经典+名著+时评或者是文+史+哲+技,这样不仅能缩小我们的选择范围,而且也能有效抵御一些拙劣刊物对青少年的危害。

2、培养良好的阅读方法

第一种是信息式阅读法。这类阅读的目的只是为了了解情况,俗称一目十行。第二种是文学作品阅读法。阅读时应该非常缓慢,自己能听到其中每一个词的声音。第三种是经典著作阅读法,慢,但读者的眼睛经常离开书本,对书中的一字一句都细加思索,捕捉作者的真正的用意。其次,应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特点,掌握规律。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均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阅读课文也不例外。如记叙文主要有写人、记事、写景物三种不同内容它们的特点、规律,就可迅速完成其它内容、要求的阅读。阅读写人的记叙文,就应把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刻画。进而理解文中人物的品质。记事的记叙文,可先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再理解一些事情所反映的意义。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先抓住所写景物的特点,再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

3、弘扬素质教育观 让孩子摆脱束缚

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读的情景上下功夫,让学生品味文章的内在美、艺术美,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涵养学生性灵。课外阅读很大程度是一种随性阅读,而阅读的成果总是处于一种“无心插柳柳成阴”的状态,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给孩子们的阅读创造出一种宽松、自在的阅读环境。

此外还必须要求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篇6

摘 要:一直以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较差,提高成绩难度很大,要改变目前阅读教学现状,全面提高阅读教学质量,需要扩大阅读范围,传授阅读方法,拟定阅读计划,立足课堂教学,养成良好习惯,努力挖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亮点。

关键词:初中 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历来都被认为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同时又是学生最觉头疼的一点。阅读教学质量差,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难度大,这是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里语文教师的困惑和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要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冷冷静静地思考,认认真真地对待,绝不能固步自封。笔者就我校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现状,总结如下。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和老师的困惑

1.学生的困惑

(1)遇到语文阅读题,就束手无策,不会阅读,有畏难情绪;(2)平时读得少,语感差,读不懂,害怕阅读;(3)缺乏语言表达能力,有话不会说,言不达意;(4)阅读得分低,享受不到阅读的喜悦,容易丧失阅读兴趣。

2.教师的困惑

(1)没有恰当的阅读教学方法,阅读教学流于形式;(2)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在阅读训练中针对考纲考点,考什么就讲什么,肢解语段,导致无明显训练效果;(3)忽略了文本对阅读教学的示范作用,失去阅读教学的最佳时机――课堂;(4)阅读教学缺乏计划性,毫无体系;(5)教师自身阅读量小,或者根本不读,整体感悟能力不高。

二、新形势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应对策略

1.扩大阅读范围

语文老师第一要解决的就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只有大量的阅读书籍,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并学会在文章中收取有效信息。大量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更能增强学生的语感,而语感正是学习语文的必要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大力提倡学生阅读书报,只要是学生自觉的阅读行为,老师都应该鼓励。当然,首先书籍应该是健康的,看书时间安排应该是合理的。

2.传授阅读方法

(1)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①根据作品文体特征,抓住阅读重点。如阅读文学作品,要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把握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②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培养学生从细微处入手,感受文章思想和感情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分析某个细节,某个动作,某种心理,或者某个贴切传神的用词,理解文章的某种思想或某种情感;③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历史时代情况,培养学生综合把握文章的能力。

(2)教给学生精读和略读的方法。新课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种基本阅读方法。精读是一种通过粗读、细读、反复读、一字一句地读,直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精读训练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①明确自学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②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寻找参考资料,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③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步骤和方法;④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质疑并能合作解决。教师还可设疑,让学生通过阅读自行解疑;⑤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如教给学生圈点、批注、摘要、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方法,并加以训练。

3.拟定阅读计划

推进教学工作在阅读教学中若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甚至根本不制定阅读教学计划,就会导致阅读教学的盲目性。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都应该转变观念,制定教学计划时就把阅读教学细化、系统化。在接手一批新生时,老师应该为学生拟一个详细的阅读计划。不同年级应该达到不同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同一年级,不同阶段也要达到相应的阅读水平。教师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甚至每个阶段都要拟定详细的阅读教学计划,使阅读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4.立足课堂教学,张扬学生个性

在教学中,不能只拘泥于文本,照本宣科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应付考试。课堂上,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段落层次,分析优美语句,概括文章主旨,看上去井然有序,实则老套。这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最大误区。其实,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很好的阅读教材,我们不能一味地讲解,而应当把每一篇课文当成阅读练习,为学生设计恰当的问题,或者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老师则适当点拨,这才显示出老师导的作用,而不是主观的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让学生学会如何去阅读,去欣赏,去实践,这才是课文教学的重要目的,无形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语文鉴赏水平也就得到慢慢的提高。教师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体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是学生阅读的向导,是文本与学生的中介,而不是阅读的主体,课堂是师生共同研讨的阵地,师生一起学习、讨论和分析,引领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和感悟作品的内涵、情感,只有富有个性化地阅读才是真正意义上实现创造性地阅读。

三、结束语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篇7

听是语言活动的主要形式, 也是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和实现语言交际功能的重要手段。语言可以分为两类, 即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 而声音是有声语言最本质的物质外壳。学生学习外语, 首先就要掌握语言的声音外壳。只有在全面掌握语音体系的基础上, 才可着手学习书面语。由此可见, 听说先于读写, 而听处于首位。

二、现阶段我国大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的现状

“会考不会用, 会认不会写, 会读不会说”, 这已经成为现在许多大学生英语能力的真实写照。而“聋子英语”更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据相关调查显示, 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认为听力理解是英语学习中最令人头痛的部分。每次考试时他们对听力部分都没有把握, 更不用说在实际交流中听懂英语。许多学生经过10年左右的英语学习, 却依然不能熟练阅读外文原著, 更听不懂、讲不出, 难以与外国人直接交流。不少大学生即使到毕业时其英语听力能力也达不到基本交流的水平。因此, 如何提高听力能力已经成为许多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难题。

与此同时, 许多大学英语教师也认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英语听力教学难的实际情况, 感到听力技能很难进行训练, 听力课程难以展开, 而教学效果也无法令人满意。

三、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

造成现在大学生英语听力能力普遍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从教育体制以及学校自身来看。

大学英语是高校必备的公共基础课, 但大多数高校对于该课程除了期末考试以外, 没有其他有效的评估手段和机制, 因而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考试通过就万事大吉。并且在我国现行的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中, 听力部分的分值比例一直偏低, 如在四六级考试改革前, 听力只占20%;在实用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中则只有15%。另外, 在学生找工作的过程中, 多数用人单位只认证书不看能力, 使得学生们只追求考试通过, 而不注重本身能力的提高。同时, 大部分高校给予大学英语课程的课时太少, 平均下来每周只有3、4课时, 而且4到6课时就要完成一个单元的内容。在如此仓促的时间里, 要做到听、说、读、写、译各方面训练同时兼顾是非常困难的, 有时不得不让学生课后自学一部分内容。由于听力理解部分在等级考试中分值较低, 期末考试又常常不涉及, 因而常常被学生们放弃。

2. 从学生自身方面来看。

许多学生在中学学习期间接受到的听力训练很少, 甚至有些地方的学生根本没练过听力;即便是接受听力训练的听到的几乎也都是语音、语调不够标准的英语, 甚至是完全的“中式英语”。

3. 从教师教学方面来看。

首先, 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难度较大, 而大多数高校的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大班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关注并指导每一位学生。同时“听也会受到外部环境和听者本身情绪的影响”。嘈杂的背景会使得听者不能分辨出音素, 进而也无法理解单词、句子。其次, 缺少好的教学方法。另外, 不少教师授课时“满堂灌”, 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与双向交流, 没有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四、应对策略与解决方法

1. 对学生强化语音基本功训练, 帮助学生过好语音关。

语音是造成听力障碍的诸多因素当中最主要的。只有学好语音, “语言知识才能有效地表达出来, 才能有成就感, 增强自信, 形成良性循环”。为此, 大学英语教师一定要从语音入手, 加强正音训练, 强化语音基础知识的学习, 让学生熟悉常见的语言现象, 如连读、失去爆破、同化、弱化、句子重音、弱读以及口语中常见的口头语的读音等。在课堂上播放语音纯正的听力材料, 让学生跟读, 这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英语语音的识别能力, 有助于其发音的自我校正。对学生的发音进行有效的示范、指导, 说明英语语音的发音部位和特点, 并让他们注意观察和自觉模仿。让学生做足够数量的、实用的语音练习, 使其学会怎样把单个的语音连成完整的单词, 进而成句。

2. 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和积累。

提高听力能力决不只是对耳朵进行训练, 它与学习者对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掌握的多寡有极大关系。传统的听力教学往往只注重语音、语调等的传授, 而对背景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事实上, 背景知识与语言能力同等重要, 有关背景知识的教学活动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练习听力的积极性, 而学生对背景知识的疏漏也直接影响他们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因此, 在教学内容上应适当增加有关国家特别是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学历史、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教师应鼓励和帮助学生阅读英文报刊、小说及各类杂志。这样, 一方面使学生拓宽了知识面, 另一方面也学会了英语表达, 减少了学生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听力障碍。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变“听力教学”为“视听教学”或“视听说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

在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中, 往往是教师忙着放录音和对答案, 学生忙着听录音和记笔记, 这种方式根本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于一身, 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积极转变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 更真实地感受语言, 接受更多的信息。比如, 可以精选一些内容健康、主题鲜明且有教育意义、对白简单、故事情节曲折生动的原声影片给学生播放。在课前, 向学生提问或提出要求, 吸引学生注意力, 调动学生欣赏的兴趣。课后让学生撰写观后感, 复述故事情节, 或者点评人物性格, 介绍风俗习惯。长此以往, 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理解以及写作能力。

4.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泛听, 努力营造听力学习的氛围。

(1) 学校要努力营造英语学习的气氛和环境, 让学生的听说能力等得到最大限度的锻炼。 (2) 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课下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如听英语广播、观看英文电视节目、欣赏英文录像、听英文歌曲等, 从而使学生接触到来自不同的读音, 达到扩大知识面、培养语感、增强反应能力、最终提高听力能力的目的。 (3) 定期组织英语角等活动, 邀请外教、英语教师加盟, 使学生处于一种学习英语的良好气氛中, 为他们锻炼听说等交际能力提供机会。

参考文献

[1].都丽丽.《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浅析》[J].教书育人, 2007, (7) .

[2].耿凌丽.《大学英语听力障碍分析及其对策》[J].科技资讯, 2007, (26) .

[3].孙翠萍.《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思考》[J].池州师专学报, 2007, (4) .

[4].戴鸿波.《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听力水平》[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7, (5) .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篇8

关键词:化学教学;存在问题;实施方案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不能与时俱进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中学化学教学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第一,不少教师采用讲学式、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单一,教学理念陈旧,教师讲得津津有味、神采飞扬,学生却听得浑浑噩噩。第二,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有的教师仍在采用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第三,教师不顾学生的感受,一味追求教学成绩,对相同的题目反复地训练,学生一直被动的学习,久而久之,使会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如此以往,给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带来极大阻碍。

2.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没有产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初中化学只有初三一年,学习时间短,任务重,有些学生对学习新事物、新知识有抵触心理,如果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不会主动学习化学。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不主动吸收学习,不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依然无法提高学习效率,这种状况对于学生今后高中化学的学习是很不利的。

3.缺少实验课教学,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

一些学校的化学实验设备配备不足,直接影响了化学实验的教学。此外,一些教师觉得实验麻烦,就取消了实验课,只是口头描述实验现象,让学生记住结果。殊不知这样让学生失去了动手实验和观察现象的机会,缺少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根据金字塔学习理论,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长期掌握知识,更不能很好地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二、做好初中化学教学课堂效率和质量的策略

1.全面提升初中教师的综合素养,采用多种化学教学模式

教师对学生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的言行对中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学校要不定期地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定期开展化学专题教学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结合多媒体技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从而克服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中,很多学生反映化学基础知识点和方程式的背诵困难的问题,特别是对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记忆,学生易记错记乱。我在教学时通过给学生总结化合价的打油诗,让学生在押韵的节奏中将化合价记准、记牢。例如: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钡钙镁锌;一二铜、二三铁;三铝四硅五氮磷。然后再记忆5种常见离子团的化合价,这样学生就觉得非常容易记忆,念几遍朗朗上口就记住了。有的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根据这种形式自己编了些类似的记忆口诀。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了。

3.增加学生实验次数,改革创新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一,引导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使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能力,巩固知识技能,开发智力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在课前,我给学生布置家庭小实验1——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家庭小实验2——用白糖、玻璃杯、水来做分子间有间隔的实验,大多数学生在家里都动手做了实验,而且都很成功。第二天,学生就争先恐后地讲自己做实验的感受、互相讨论实验现象,学生学习的热情也被激发出来了。之后,每当做实验时,学生都会问我:“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做?”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而且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起到巩固作用。

第二,教师应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危险实验,为了避免学生受伤,我用了一套软件系统,在电脑上模拟操作完成實验。例如: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我让学生在电脑上操作完成整个实验过程。有的学生没有记住操作顺序,是先加热还是先通入CO,结果致使出现了先加热后通入CO,模拟软件就出现爆炸声,这一剧烈的声响让学生对实验的操作顺序记忆深刻。这种模拟实验教学既能够避免学生因操作不当而造成人身伤害,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模拟实验能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学生很喜欢这种模拟实验,不仅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加强了他们动手实验的意愿。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篇9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中心不明确或者立意不高。

2、言之无物,言之无情,言之无序。

3、文体不明: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说明文不像说明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

4、自拟的题目不能起到或概括内容或点明中心或暗示线索等作用,更不用说富有新意。

5、语言缺乏表现力,更谈不上各具特色。

二、主要原因:

1、一部分同学平时对生活观察不够细致,对社会生活中的大大事件缺乏观注的热情,思考得不够深入。

2、上网、看电视剧等成了当代学生们主要的课余生活方式,课外阅读量几乎为零,学生在语言、材料积累方面明显不够,致使他们作文时内容空洞,情感虚假。甚至连平时与人的交流都存在明显的问题。

如:七年级上第一单元测试题中有一道语言实际运用题:

小周的妈妈李老师在外旅游,因为误机不能按时返校上课,于是她打电话给自己的儿子,让她的儿子小周请她的同事王老师替她向学校的张主任请三天假。请回答:(1)小周的妈妈李老师对小周说:“”

(2)小周对王老师说:“”

(3)王老师对张老师说:“” 结果全班五十五个学生,大部分都没把这道题表述清楚。由此可知,作文中他们的语言表达会明畅吗?还谈啥语言有表现力呢?

3、课内学生参与不主动。许多学生被动接受老师、同学及资料上对课文的讲解,因而,无法从文中吸收到“养料”。

三、解决方法、过程:

1、课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提问、答疑、评价等。凡是参与了的每节课每次加2分操行分。

2、教给学生必要的文体知识及写作技巧。

3、规定学生每周必读两至三篇课外优秀文章,如:名著、优秀作文、《读者》、《杂文选刊》等并摘抄其中的美词佳句好段,写出赏析文字。

4、每周写一个周记,并及时评改、评讲。选出其中优秀的作范文念给学生听,学生听后口头评价。

5、建议学生有选择性地看电视节目。如:看“今日说法”、“新闻30分”等,关注现实生活,并主动思考。

四、效果: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篇10

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吴玉婷

池州市贵池区杏花村实验学校

音乐反映了人类的生活。音乐有利于人的智力开发,可以激发人的思维,提高人的语言能力,丰富人的想象力,促进人的智力发展。当我们还在摇篮之中的时候,就常常听一些摇篮曲和其他节奏欢快的优美音乐,受音乐的熏陶。孩子上了学以后,越来越多的机会接触音乐,课间活动也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在孩子们的幼年时期,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增加音乐教育,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日常活动,还增加了孩子们对美的认知,增强了孩子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智力,提高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能力。现在孩子们学习压力和社会压力愈来愈大,音乐课学习不仅可以适当缓解学习的压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所以音乐在孩子们的小学时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随着成长中学生们逐渐以审美的态度来欣赏音乐。他们大多对教材中的歌曲不感兴趣,对歌曲的喜爱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喜欢”与“不喜欢”,“好听”或“难听”,对音乐的喜爱也有了自己的爱好,诸如:“摇滚”与“爵士”“动感的”与“忧伤的”“快节奏”与“抒情”等等多种音乐类型。因此,这个时期学生的音乐审美趣味也是出于一个“危机期”,他们对音乐喜好摇摆不定,很容易受到社会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影视、流行音乐文化对其有着直接的影响。流行歌曲歌词通俗易懂,旋律动听,而民族音乐在技巧上要难得多,且不容易演唱,所以更多学生们喜欢流行歌曲。他们对于“合自己口味”的会积极配合,对于不喜欢的音乐不去学习,且大多数学生学习不喜欢的音乐是抵触心理。要知道音乐的节奏和律动会使人产生愉悦的心情,能使人发自内心的感到快乐,积极的音乐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因此,对于音乐的学习心理很重要。大多学生存在着一些消极的音乐心理,诸如:音乐课不是主课,可以不用仔细挺课;音乐课上直接看其他课程;考试又不考音乐,所以不用仔细学等。针对这一现象,必须从端正学习态度上改正,正确认识音乐,音乐并不是简单的唱歌,音乐的培养正确的音乐审美认识。音乐审美教育能够提高道德情操和构造完美人格。音乐审美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熏陶感染人们,给人积极的正能量,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与崇高理想。音乐是美教育能够促进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音乐美育能够净化、节制和规范人们的情感,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和认问感。有助于社会稳定有序地运行。优美健康的音乐使人们精力充沛、精神饱满、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对未来充满希望,这正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希望的。音乐审美教育作为全面培养人的素质的手段,推荐全面素质教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新世纪培养了高素质人才,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学生音乐学习心理分析,出现以下几种心理特征:第一,从众心理,很多学生就是看到别人上课随便唱两句,自己也就跟着随便唱唱,反正老师教了,我只要唱了就行,至于唱好唱坏就是另一回事,且上课我也没有违反纪律。第二,求知心理,这部分学生基本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是真正的音乐爱好者,他们从心底喜欢音乐,热爱音乐,渴望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他们上课时就会认真地听,认真地学,认真地唱。他们是调动课堂气氛的主力军。第三,局外心理,这部分学生属于那种既不调皮捣乱,但也不好好听课的。他们抱有:反正考试不需要考音乐,所以无需花时间去学习它,倒不如把这些时间用在看文化课上的心理。第四,消遣心理,这也是最普遍的一种心理,拥有这种心理的人数最多,这类学生一般这么认为:上了这么久的文化课,来一节音乐课就好好玩一玩放松一下,缓解学习的压力与紧张感。他们上课也是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学,是他们喜爱的歌曲,就积极演唱,积极配合,不喜欢的就各玩各的。针对这些心理,老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音乐不只是音乐,也是情感艺术,音乐中含有丰富的情感,以此陶冶情操;教师可以加入一些新鲜的教学方法,例如加入一些音乐影像,影视短片,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不是死板的说课教学,一节课下来死气沉沉。

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音乐课在整个学习中可以说是最没有压力的课程之一,因此,如果问学生喜欢音乐课吗?一半以上的学生的回答:是。他们的基本音乐素养水平也较好,小学阶段低年级的学生是通过教师,家长的教唱学习歌曲,高年级学生基本能通过电脑,电视自主学习音乐歌曲。但在音乐风格的喜欢上有较大的差异:1.不喜欢中国传统音乐:不喜欢的音乐中,其中中国民乐达到百分之二十五,而喜欢的音乐中,摇滚爵士乐达到百分之四十多,这也是民族文化的不振与世界文化的多元化所致。针对这一现象,应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接触多类型音乐;增强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促进音乐课创新发展。而音乐鉴赏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途径,要想让学生们走进音乐的世界,就必须让他们了解音乐。在学生小学阶段,对音乐还没有完全的认知,所以老师们的责任就是通过音乐鉴赏让学生来认识音乐。老师将适合小学生欣赏的音乐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放出来,让学生们沉浸在音乐的美妙世界,让学生们全身心得到放松。只有让学生们慢慢的去了解,认识音乐的美妙,学生才知道音乐能够使人愉悦。因为学生们只有自己沉浸在这个音乐世界的时候,才能用心体会音乐。实践远远比说教让人学到的东西多。

音乐鉴赏是一门艺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很难集中,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也比较差,如果选取一些单调乏味的歌曲就很难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小学的音乐活动中,歌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是难以表现各种体裁和风格的歌曲,教师在乐曲的选材上受到了局限。音乐欣赏往往可以弥补其他音乐活动所选曲目在风格、体裁及艺术手法上的不足,让学生接触大量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品味,开阔学生们的音乐视野,充实他们的音乐生活。通过音乐欣赏,提高孩子们对于音乐的品味和鉴赏能力,增强孩子综合能力。

对于小学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同时,还能够激励学生的自信心。面对繁重学科,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学生总会有打退堂鼓的心理,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在音乐的课堂中,教师要时常给学生放一些激昂的、励志的歌曲,必要时可以教给学生唱,作为平时的班歌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每节课,上课前先高歌一曲,振奋学生的心理,消除不良情绪,从而对学习能够保持着高度热忱。

音乐,能够将人类精神爆发出绚烂的火花。在小学音乐学科的教育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在音乐中得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还能够汲取力量。教师要正确运用音乐教育的手段,从而促进学生得到健康的身心发展

校本研修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篇11

去年10—11月,大冶繼教中心在全市11所中小学开展了以“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成长”为主题的调研,其中中学5所,小学6所,教师235名,城区教师131名,乡镇教师104名,中学教师146名,小学教师89名,在典型性与共性上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与代表性。

一、调研方式与内容

1.调研方式

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基本信息、校本研修状况、教师培训需求状况三个部分,33个项目,采用单选和多选形式,并辅以自我陈述及开放性问答方式,力求通过教师真实填写全面了解全市中小学校本研修现状及教师对校本研修的需求。本次调研共发出问卷172份,收回172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72份,有效率100%。

教师访谈。于全市11所中小学组织11次教师“校本研修”座谈会,每次5—8名教师,共有63位教师参与座谈,其中城区中小学教师22人,乡镇中小学教师41人。

2.调研内容

各学校校本研修现状,教师参加校本研修的主要动力,教师教研意识和教研能力自我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的真实需求。

二、调研分析

1.校本研修内容陈旧,方式单一

调研反映,学校校本研修虽然是以教师课堂中出现的现实问题为原点,教师也认识到和同伴一起讨论研究自己在课堂中碰到的教学问题对自己的帮助很大,但参加校本研修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校本研修内容只是讲课、议课,方式过于陈旧单一、简单重复;缺乏先进理念引领与外来冲击,难以开阔教师视野;研修是学校要求,教师缺乏自觉意识。

2.校本研修意识不强

教师虽然每天会在教学中遇上新问题,但只有不到26%的人能自觉将收获加以整理、提升,多数教师尚未形成整理、提升的习惯;在教研活动中有38%的教师只是听取同事发表的意见,愿意在教研活动中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只占19%;40%的教师在“表达自己的做法”,而“质疑别人的经验和做法”的仅为2%。

3.学校缺乏构建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意识

教师普遍认为,集体研讨的教研活动比独立钻研好(35%比6%)、有专家指导的研讨比只有同伴的研讨好(65%比8%)、同事之间的研讨比教研组的常规活动好(18%比4%)。有47%的教师倾向“以问题为中心的集体研讨会诊”,有75%的教师认为校本研修中最缺乏的是本校骨干教师的参与。这说明随着校本研修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应丰富校本研修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名师工作室”、“网络远程资源”,建立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让教师在团体中相互促进与提高。

三、对策与建议

1.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研修管理制度,营造教师研修氛围。

学校要建立有助于激发教师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校本研修制度。可采用目标激励、参与激励、尊重激励等多种多样的激励方式使教师感受到只要积极参与了校本研修就能实现教师个人目标和学校目标,使教师个人利益和学校利益达到一致。学校要倡导一种教师研修、自我完善的文化氛围,将学校的发展和教师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从而使参与校本研修成为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让教师更多地感受到研修的快乐,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制度创建、氛围营造中,校长不能仅仅作为行政管理者,更应是组织者、参与者与指导者,要在整合资源、理顺关系中起关键作用,促进教研与研修融合。

2.着力提高教师研究意识与能力,促进研训一体、成果分享。

学校要结合教师的实际,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培训融为一体,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不断提升。教师要增强读书意识和研究意识,要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依据课改目标,结合学校和个人的实际,制定专业发展计划,选择和确立研究课题;教师要注重“先案例积累再思考提炼”的导向,在做好教育教学反思与改进的基础上形成研修思路,继而开展行动研究,并主动分享。

3.科学组织研究式教学研讨活动,实现校本研修回归课堂。

校本研修模式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出以课堂为起点、以教师为根本的研修理念,研修内容要因人而异并且分阶段安排,研修的方式也要因人而异,分阶段灵活采用。主题研究式教学研讨活动是选择课堂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是一个理论学习、问题探讨、实践尝试、深入反思、行动跟进相结合的活动过程。主题研究式教学研讨活动,应根据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集体商量,确定研究主题,围绕主题合作学习、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最终实现成果共享。

4.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积极构建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

校本研修不能停留于低层次的说课、评课、交流研讨,必要的专家引领是不可缺少的,但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学校应想方设法开阔教师视野,充分利用国培、省培、网络等学习资源,实现校本研修与外部教育教学资源对接;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挖掘培训资源,能者、优者为师,让骨干教师在培训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获得成就感,以更高的热情、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校本研修中,在学校、教研组内形成以骨干教师为龙头的教师集体研究力量;学校要通过“名师工作室”及“课题研究小组”等方式构建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以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础,开展改进实践教学的探索,实现提高教师执教能力和研究能力的目标。

(调研组成员有黄耀华、侯晓红、柯永钦、徐学理、段爱武、余晓华等人,此调研报告由柯永钦执笔)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篇12

1 信息安全策略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1 网络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 缺乏对信息的保护意识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现代情况下, 网络的构架也越来越越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对信息的维护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而网络信息维护人员的素质也直接与网络的稳定性相关。但是在当前情况下, 网络信息维护人员的素质还不够高, 维护网路安全的意识还比较淡薄, 在实际工作中也会出线一些操作失误, 这样就使得网络维护的安全配置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影响, 也就在无形中给网络的信息安全埋下了隐患。

1.2 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漏洞问题

在开发利用软件时, 也会由于程序员本身的知识技能因素而造成软件在设计时的严谨性比较差, 从而会导致程序出现漏洞, 这样也会给计算机的安全留下隐患。在当前环境下, 由于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与使用系统在实际中经常会存在一些漏洞, 就很容易造成计算机上的数据系统存在潜在风险, 破坏数据的稳定性, 导致计算机容易受到攻击。另外, 在程序员设计后门程序时, 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当程序出现一些风险的时候就可以由后门来进行维修, 因而后门程序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方便程序员运作, 但是在实际中如果一旦后门程序被破坏, 就会给计算接造成极大的危害, 甚至是出现瘫痪的现象。

1.3 人为的恶意破坏与攻击

在对信息安全的维护中, 由于人为攻击计算机也使得网路信息面临着极大的威胁。在网络信息遭受的攻击中, 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主动攻击, 一种是被动攻击。被动攻击指的是在实际中攻击者不会影响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而对计算机网络的信息进行恶意的窃取、破译甚至是截获。而主动攻击则指的是攻击者或通过各种各样的攻击方式来对计算机网路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有选择的破坏。无论是主动攻击, 还是被动攻击, 都会给计算机的网络信息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网络攻击者使用非法的侵入手段来对网络数据进行盗取和截获, 就会使得网络数据出现丢失, 甚至是造成网路系统瘫痪, 这就会给国家、人民的经济造成极大的损失。

2 网络信息安全策略的实施对策

2.1 健全法律法规, 维护网络信息安全

随着经济的发展, 在现价段, 人们在网络中可以享受虚拟世界带来的便利, 但是同时, 却有不法分子伺机污染网络环境, 而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 也没有制定明确的法律条文来对网络破坏进行规定与惩罚, 因而为了维护网络信息安全, 国家首先就需要出台一些列的安全法律法规, 并做出具体细致的规定, 针对在网络上传播不良信息的行为进行制裁, 在网络上还要避免出现违法行为, 创造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

2.2 安装漏洞补丁与入侵的检测技术

在实际中, 当计算机出现一些安全漏洞的时候, 如果不及时的处理, 这些漏洞就会容易被人利用从而出现使计算机受到攻击, 比如是一些计算机病毒或者是电脑黑客, 都是利用漏洞来对计算机进行攻击, 从而危害到使用者的利益。因此在实际中就需要及时的来处理电脑漏洞, 并安装计算机漏洞补丁, 解决由于程序漏洞问题而导致计算机系统遭受破坏。另外, 还需要掌握相应的入侵检测技术, 在电脑检查技术中入侵检测技术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 它综合使用了密码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和一些规则方法, 来对计算机网络入侵进行预警, 同时也提醒用户要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合理的控制, 维护计算机安全。

2.3 采用生物识别与数字签名组合技术

为了提高计算机网络数据安全, 在实际中可以使用生物识别和数字签名的技术来维护系统的数据信息安全, 这样还可以有效的防止计算机秘密数据被他人窃取、侦听或者是破坏。而生物识别技术是维护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技术中最先进的一种, 它主要是利用了人体的一些特征来对信息进行识别与确认, 以此来维护网路的信息安全。由于每个人身体特征是不同的, 并且也有独一无二的性质, 例如是声音、指纹、视网膜等, 在实际中生物识别技术就是利用了人身体的这种特征来保护信息的安全。由于指纹更加稳定方便, 因而在实际中使用的较多。另外, 由于我国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 就出现了数字签名技术, 反过来, 数字签名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电子商务的安全发展。

3 总结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网络计算机的不断发展, 在实际中信息安全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另外, 也由于在现代条件下, 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计算机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网络信息安全维护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在现代情况下, 就需要对网络维护技术进行分析, 并给出合理的解决对策, 维护网络信息安全, 保障计算机数据安全。

参考文献

[1]吕韩飞, 王钧.信息安全策略实施困难的原因与对策[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 31 (11) :58-60.

[2]翟雪荣, 刘志刚, 卞春.信息系统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2010, 10 (31) :95-96.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篇13

摘要:当前,我国中小型儿童福利院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儿童福利院在建设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均难以满足当前的现实需要。近1/3的孤儿难以得到有效的帮助,而中小型儿童福利院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传统发展方式的影响较大,导致问题相对严重。文章根据当前我国中小型儿童福利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健康发展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中小型儿童福利院;社会福利;政府;发展

根据我国民政部门发布的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孤儿52.5万人,其中由政府集中供养的孤儿有9.4万人,占总数的1/5。近年来,我国的儿童福利院数量不断增加,但仍然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儿童福利院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依然存在。

一、儿童福利院发展中的问题

首先,我国的儿童福利院主要由政府开办,硬件、软件的基本设施建设主要由国家财政部门贷款资助,这在无形当中加重了国家财政部门的负担。而资金短缺也是长期以来困扰儿童福利院发展的一项重要问题。其次,儿童福利院的数量难以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而近年来我国大中小型儿童福利院的数量均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却在数量、床位、基础设施等方面,依然难以满足现实的发展需要,导致对儿童的照顾质量不高,服务以及福利水平不高。且约占1/3的孤儿不能得到儿童福利院的效救助。再此,我国的儿童福利院在管理理念方面存在误区,对儿童德智体身心的发展难以照顾全面。多数的儿童福利院仍处于传统的“养、教、治”水平。最后,我国不同区域间的儿童福利院存在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城乡差异以及东西部的差异较大。在儿童福利院的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差异较大。例如,不同区域儿童福利院在专 业人员配备、医疗设备配置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促进我国中小型儿童福利院发展的措施

1.不断完善儿童福利

根据我国民政部门的相关文件,流浪儿童、重病儿童、残疾儿童均属于困境儿童:强制戒毒的儿童、贫困家庭的儿童、父母长期服刑在押、重病儿童或父母重度残疾、―方父母死亡另一方也无法履行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的儿童,以上均属于困境家庭儿童,困境儿童与困境家庭儿童均属于特殊困境儿童的范畴。但文件并未把基本生活无保障但仍有监护人或父母的困境儿童纳入儿童福利院的保障范围内。我国的中小型儿童福利院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孤残儿童确定为社会福利事业的重点对象,密切关注儿童的生存状况,努力为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加适宜的环境条件。通过完善儿童福利和保障,促进孤残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儿童福利制度并不完善,国家的社会福利事业仍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政府福利部门备案登记的孤儿是政府财政中有关儿童福利的投入对象。另外,中小型儿童福利的制度应根据当地的发展需要不断进行改善,为孤残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保障。

2.借鉴国内外儿童福利院的优秀发展经验

在设施建设上要求配备齐全,有条件的中小型儿童福利院可建设文娱楼、康复医疗楼等主要的建筑设施。同时完善儿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配置,其中医疗方面,应具有主治医师、保育员、护理人员以及优秀教师共同组成。同时,完善儿童福利院的发展理念,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康复训练。根据儿童的自身发展需要,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中小型儿童福利院的儿童当中,占多数的儿童属于残疾儿童的范畴,因此,需要不断对儿童福利院的康复设施进行完善。通过康复中心和活动室建设,为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针对不同阶段的儿童提供不同的发展训练策略。可建立专门的早期儿童训练室、特殊教育室,为满足儿童的特殊发展需要。同时加强康复训练活动场地建设。

3.采用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

转变中小型儿童福利院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是改变经营管理机构,将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是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的有效方式。采用社会招标的方式向优秀的非营利组织转让福利院的经营权,给予他们一定的经济支持,由其进行自主经营管理。通过与优秀的体制外非营利组织平等合作,促进儿童福利院发展。管理经营者需要主动转换经营管理机制,广泛寻找筹资渠道,不断根据发展的改革管理模式,转变当前资金筹集困难、资金短缺、管理落后的现状。在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需进行监管,所承担经营权的企业、组织等,必须是非营利性的,避免出现假承包的现象。

4.建设专业化的福利服务队伍

通过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根据儿童需求配备相对应的人员。面向社会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可为高校大学生提供部分实习岗位。以优秀的福利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针对特殊儿童组建教育队伍,根据儿童具体情况展开教育训练。做好家庭寄养工作。将外界适应力较强、身体康复情况较好的儿童首先列入家庭寄养计划中。对有寄养意向的家庭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包括家庭的收入水平、居住环境等。

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引进,建设具有文化特色的儿童福利院。聘用高校特殊教育学院的教授为福利院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也可聘用优秀的毕业学生参与到儿童福利院的工作当中。通过优秀人才的引进为儿童福利院的发展提供新的思想。同时,为儿童康复实施特殊教育。针对不同儿童设计不同的特殊教育方案,根据孤残儿童的特点和发展需要提供康复方案。根据学生的年龄,分别设置不同的早期干预训练课程。针对不同阶段的儿童,展开不同的功能认知教育或特殊认知教育。关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针对性开展侧重点不同的身体、智力和感情发展教育。聘请专业康复训练师,创建康复训练队伍,为重度脑瘫儿童进行康复训练。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篇14

应对策略

镇巴县巴庙镇中心幼儿园

王永星

一、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儿童视游戏为生活,儿童好游戏是天性。对于幼儿来说,除了吃饭睡眠等生活活动之外,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时间就是在游戏,甚至生活也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活动,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发展,同时也只有游戏,才能使儿童在其现有发展水平的条件下进行活动和生活。

游戏在幼儿生活中占有很大的生活空间,在这片空间里,他们积极思考,不断解决问题,探索与求知的欲望不断发展。国内外许多教育心里专家们经过不断试验,表明游戏是含有许多认知成分的复杂活动,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使自己的各种能力获得练习和发展。维果茨基说;“儿童在游戏中的水平高于其他活动中的水平”,充分肯定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各种不同的游戏,既有全身运动,也有局部运动,使得幼儿的动作灵活性、手眼协调、平衡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同时,在进行游戏时,幼儿总是伴随着非常愉快的情绪,这种愉快的心情,又保证着孩子身体的健康,保证着机体的正常发育。可见游戏在培养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二、农村幼儿园游戏教学存在的问题

自实施《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以来,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好的发展,特别是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教育功能已得到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并努力在实践中尽可能为幼儿的游戏的开展创造条件,但当前幼儿园游戏的开展并不尽如人意,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家长落后的观念影响游戏教学的进行

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风,这是千万个父母的共同心愿,在农村,家长由于自身学术浅薄,认识不够,只重视对孩子的书本教育,不许玩、不许吵、不许闹……许多不许,只许他们像成人一样认认真真地读书写字,一天到晚就这样一分一秒的不浪费,把幼儿紧紧的关在知识的仓库里。而他们哪里知道自己的种种行为已经剥夺了孩子们的自由、快乐,影响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幼儿回家后,父母最关心的就是作业,如果老师布置了作业,教过几个字,家长就满足了,如果孩子说今天没有作业,老师带领我们做游戏,那这个老师将会被家长痛骂一顿,不是好老师,误人子弟。有的老师迫于压力,干脆就顺水推舟,将孩子关在教室里,每天教孩子认几个字,并让他们按规格写熟练,这样才能获得许多家长的认同。而他们哪里知道幼儿天真活泼的心灵被压抑了,泯灭了孩子的好奇心,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抹杀了孩子的创造潜力。

2、教师的自身素质制约着游戏教学的开展

《纲要》中明确规定将游戏确定为幼儿的基本活动。但是在农村幼儿园,具有专业技术的幼儿教师很少,大多是以前从事小学教育或代课的幼儿老师,还有些是小学无法胜任而被迫淘汰下来的一线教师,他们对幼儿教育工作不理解或者说理解的不够透彻,加上自身素质的缺陷,导致在实施幼儿教育教学中,采用传统的小学化、成人化教学,只重视对幼儿知识的传播,忽视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只重视上课,忽视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即便是开展游戏活动也经常忽略游戏的教育手段,过多的考虑教学因素,满足不了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

3、对游戏的组织和指导过于功利性

许多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时,很少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是否对该游戏感兴趣。总是习惯于以成人的水平眼光去衡量游戏的趣味性,是否能达到教育目标、去判断游戏的价值,过多的考虑游戏的教育价值,忽略了幼儿在游戏中的愉快情感的获得。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应以为使幼儿获得愉快情感为宗旨、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发展为目的、使幼儿的各种社会性能力得到锻炼为原则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开展。游戏是幼儿的需要,而幼儿不是教师教育目标的实现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游戏的;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来开展组织幼儿游戏而不应该把过多的关注放在教育大纲安排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上。

4、教师对幼儿游戏过多干预,使幼儿游戏缺乏足够自由 幼儿游戏是一种快乐的、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自愿的、不同寻常的行为,幼儿在游戏中注重的是游戏的过程体验,他们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而对于游戏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并不在乎。所以我们应当把对幼儿游戏的干预降低到最低限度,因为干预不仅会阻碍幼儿的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而且使孩子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对幼儿的游戏进行过多的干预,使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性地位和自由选择的权利受到挤压。使幼儿失去了自由选择和适合自己水平的游戏机会,严重阻碍了幼儿参加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剥夺了儿童自我经验的建构的机会,影响了游戏对儿童发展的教育及促进作用。

三、应对策略

1、幼儿园的领导,教师应深入领会《纲要》的精神实质,彻底改变老旧的教育观念,一切从孩子的兴趣、需求出发,还孩子一个自主、轻松、愉快的游戏空间。加大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广泛宣传游戏教学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家长明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让幼儿老师在探索和实施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无后顾之忧。

2、努力为幼儿游戏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首先,应该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游戏欲望。幼儿园应为幼儿的游戏提供应有的场地,幼儿园应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对游戏的需要出发,努力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游戏条件。充分利用一切室内外可利用的环境,灵活的安排幼儿的活动场地。其次,为幼儿游戏的开展安排充裕的时间,保证幼儿游戏的质量和水平。游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所以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来确保幼儿的游戏得以顺利的开展,使幼儿在游戏中积累经验体验游戏的愉快,使幼儿的想象力和社会性交往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最后,教师应交给幼儿游戏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以保证幼儿的游戏能够顺利的进行。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规则游戏等都需要一定的游戏方法和游戏规则,教师可以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和适当的动作示范,让幼儿明白游戏的名称、玩法及规则,可以先教会个别的幼儿玩游戏,然后让他们相互学习的方法学会玩游戏。

3.幼儿游戏指导要在观察的前提下进行

教师在组织开展幼儿游戏活动之前,应首先制定好计划。使幼儿游戏有步骤、有目的的开展,充分利用游戏的教育作用,减少指导的盲目性。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首先应对幼儿游戏进行观察,运用观察法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做出适当的指导,避免盲目的指导。其次,设计严密的观察计划。教师应根据观察目的设计观察计划。最后,要注意观察与记录的客观性和真实行,教师对幼儿游戏中的行为语言进行观察和记录有助于教师从幼儿的外显行为理解其心理状况和游戏水平,有助于教师对幼儿游戏进行更好的指导,但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不能盲目,不能想当然,应制定明确的观察目的。游戏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选择一定的观察角度,对幼儿游戏进行观察,从而为进一步提供指导提供依据。

4.针对不同的年龄特征指导游戏

上一篇:病例随访下一篇:化工企业公司安全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