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自然灾害》课件

2024-09-13

《面对自然灾害》课件(共11篇)

《面对自然灾害》课件 篇1

逆风飞扬——直面挫折

二、活动目的

从总结校运会、三人篮球赛入手,引出学生面对挫折的思考,增强学生意志力品质的锻炼,教育他们坦然地面对挫折、挑战挫折、最终战胜挫折。

三、准备工作

1、预先布置两位学生回家收集某位名人战胜挫折的材料

2、准备一些纪念品。

四、活动程序

(上课前,布置会场,桌子摆一起,椅子围成半弧行,学生坐。播放班歌,乐止,班会开始)

1.主持人总结校运会和篮球赛的情况,祝贺获得名次的同学,鼓励他们再进一步,表扬积极参与的同学和后勤人员。言明这两场比赛有不尽人意的赛果,但同学们都已经尽力,鼓励他们要有良好的心态和意志力直面挫折,动员同学们把体育精神继续发扬到学习中。

2.引出这次班会的主题——“逆风飞扬——直面挫折”

3.玩游戏——“蛋的进化”

操作方法:开始时,大家都处在“蛋”的状态,然后,每两人一组,进行猜拳,赢的升为“小鸡”,输的继续在蛋的状态。接着,赢了的队员再两两一组,进行猜拳,赢了的升为小鸟,输了的回到蛋的状态,和同样处在蛋状态的队员猜拳……依此类推,直到连赢五次,经历完从蛋—小鸡—小鸟—猴—人的“五步曲”,才算胜利,胜者均获纪念品一份。

游戏后,主持人访问从猴变人那一关猜输被打回蛋的一位同学的心情。(只差一步就可以成功了,可是到最后却又得从头再来,真有种前功尽弃的感觉。有的人放弃了,有的人却不甘心,继续“抗战”……,这就是差别了)

问:这游戏象征什么呢?(学生发言)

明确:象征着人生的曲折、坎坷

小结:正如这个游戏的进化过程,很多时候,当我们付出很多努力,却不得不从头再来时,你是否依然有勇气?命运完全掌握在你手中,抱怨与嫉妒只会让你意志消沉,委靡不振;信心和勇气才会让你成功。其实,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寻找、认识、完善自我的`过程。每一次挫折,都能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独特的位置和价值。

4.请2名学生出来讲名人克服挫折的故事。

思考:同学们也许会说,他们之所以能战胜挫折,因为他们是伟人、是名人,离我们生活太远了,那么,是不是这样呢?

5.同学们将最近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写在一张纸上(不必写自己的姓名),交给老师,老师随机抽出3-5个“挫折”和同学们共同讨论,寻求解决办法。

问:当别人遇到挫折或不幸时,你该怎么办?

板书:同舟共济、携手同游

小结:战胜挫折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事,最重要是你有否毅力和寻找朋友的帮助。

6.教师讲故事——《被落井下石的驴》,请学生续尾

一位乡下农夫有头老驴子,一天,老驴子不小心跌进了一个深坑。农夫听到驴的哀鸣,目睹它的困境,想了很久,断定救不了它,但又不忍心看着它痛苦而死,于是,农夫决定往坑里填土,把老驴闷死,以便使它早些脱离苦海,于是,农夫就开始往坑里填土……

学生分组讨论续编完这个故事。教师下到各组,有意识的了解各组情况。教师根据了解到的情况,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小组,由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我想结果无外乎两种情况:a、老驴丧失了斗志,丧失了活下去的信心,哀叹命运的悲惨,最后被活活的埋葬。b、驴子先被农夫的做法吓坏了,但同时它也镇静下来,把每次打到背上的泥土,用力抖掉,然后踏着土块,往上走一步。老驴不停地抖一下,爬上来一步。不管土块打到背上有多疼痛,那只老驴子就是不让自己放弃。不知过了多久,那头精疲力尽、伤痕累累的老驴子,终于安全地回到了地面。)

思考:同学们,你们再次讨论讨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讨论完后,小组推选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人们在生活中,对待挫折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就告诉我们当面对挫折时,决不放弃任何的努力,用坚强的意志力去克服,最后一定会战胜挫折,你们看,原来用来埋葬老驴子的泥土堆,最后不是拯救了它吗?

7.结语:引用鲁迅的一句话:“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祝愿同学们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能逆风飞扬,坦然地面对挫折、挑战挫折、最终战胜挫折。

8.播放班歌——《逆风飞扬》

《面对自然灾害》课件 篇2

一、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应急处置机制, 提高档案安全意识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迅速消除自然灾害对档案造成的危害, 提高档案部门的安全保障和抗灾能力, 确保馆藏档案安全, 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灾害造成的损失, 各级档案部门应制定档案馆室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其内容应包括:启动预案范围、组织领导、工作职责、应急准备、应急响应、救助等, 让灾害应急处置在制度上有一个保障。档案工作人员要具备防火、避震、防洪等方面的知识, 档案部门每年都应组织档案工作人员进行防火、避震、防洪方面的演练。日本是地震多发带, 据统计, 日本全国平均每天有4次地震, 6级以上的地震每年都有1次。但日本人在地震面前的反应却是十分镇定。原来日本人平时防灾训练有素, 日本政府为了防止灾中人们由于惊慌而造成更大的损伤, 设有专门的防灾法案, 在对震前防护, 震中防护, 震后救援方面都有严格而细致的规定, 日本各地也会组织人们进行防灾演练。常言到“养兵千日, 用兵一时”, 只有应急措施到位, 档案工作人员常年不懈地演练, 当灾难发生时, 我们才能做到从容应对, 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全力抢救档案资料。

二、提高档案馆防灾能力, 防止或减少灾害对档案馆的影响

档案馆建筑本身的安全是保证档案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在档案馆建设中, 首先要注意选址问题;再就是建筑本身, 应考虑:设计上严格按照《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加强档案库房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 保证在停电状态下, 以建筑物自身性能保持库房温、湿度的稳定;档案库房屋顶、四周墙体要加强防水性能及排水系统的畅通, 避免水患;在灾害可能发生的朝向上建成无窗墙体;档案馆火灾防范应就建筑本身防火设计、灭火设备配备、管理制度的制定相结合;对档案馆建筑物进行“体检”:竣工时检查, 定期检查, 应急检查和详细检查, 检查内容可包括建筑用地是否出现地基下沉等状况, 地基、柱子、梁、墙壁、外墙、屋顶等处的构造强度是否出现老化。在日本, 面对多发的地震灾害, 在建筑标准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 从1996年开始, 日本政府连续3次修改《建筑基准法》, 把各类建筑标准提到最高, 要求商业楼宇等能抗8级地震, 使用期限要超过100年。对于四川汶川地震, 日本电视台播出相关消息时, 还请了相关地震专家现场分析, 在他们出示的地震后的对比画面中, 阪神大地震后, 其楼房都是整体倾斜, 而汶川发生地震后, 楼房基本都是倾塌而下, 这种差别直接反映了楼房建筑的质量。日本人在地震面前表现得如此镇定, 无不与其建筑的高要求有很大的关系。因此, 要发挥档案馆建筑本身保证档案安全的第一屏障作用, 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在选址、建设中把好关, 下足工夫。

三、加强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及电子档案异地备份工作

2008年5月27日, 绵竹市紫岩社区居民胡少成、陈丽夫妇到市档案馆查阅婚姻档案, 这是地震后最早到馆查档的利用者, 帐篷内的工作人员立刻运用计算机检索, 不到一分钟, 这对夫妇就拿到了婚姻证明材料。之所以有如此快捷的服务, 是因为绵竹市档案局早在2002年就开展了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 数据库收录了各类档案电子目录20余万条, 归档电子文件1万余件, 14万对夫妻的婚姻档案目录都录入计算机进行管理。由于在办理震后有关财产分割、救灾物资申领、垮塌房屋补助、子女抚养、伤亡人员保险赔付等实际问题要用到婚姻档案, 但震后房屋倒塌, 婚姻证明材料大多丢失, 所以急需查阅利用馆藏婚姻档案。而电子档案在办理震后有关事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减少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为抗震救灾做出了贡献。由此, 本人认为要实现档案在自然灾害中损失的最小化, 必须做好以下的工作:

1. 尽快做好档案数字化工作。

由于数字档案是以字节为单位存储, 占用空间少, 使用方便, 而当今信息技术的发达, 硬盘、光盘技术越来越成熟, 其存储空间越来越大, 例如Lacie公司一款命名“Biggest s2s”的SATA RAIDT系统由5块容量1TB (1024GB) 的SATA接口硬盘组成, 总容量达到5TB, 东芝与光盘生产商Memory-Tech联合开发的三层混合光盘最大容量为35GB, 这为档案数字化的存储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扫描设备也越来越先进, 扫描速度越来越快, 这就使档案数字化的效率提高得到了保证。同时档案数字化是现代化管理和档案自动化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但是直到现在, 我国许多档案馆室还没有开始进行档案数字化工作, 相当的档案馆室也只是对目录进行了数字化, 档案数字化只是刚刚起步。因为档案数字化特别是全文数字化面临着很多困难。首先是经费问题, 国家用于档案的经费少, 现代化设备投入不足, 这是制约档案数字化的首要问题;二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计算机信息设备、软件系统更新换代快, 档案信息安全要求高, 档案数字化标准还有待进一步规范, 许多档案部门还处在观望阶段;三是档案数字化前鉴定工作量大, 要求高, 责任重, 费时费人, 一些档案部门不愿意干。尽管在数字档案工作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经历像汶川大地震这样的灾害后, 我们国家, 我们档案部门更应该对档案数字化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 统筹安排, 特别是对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在经费、人力物力上优先支持, 为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做好准备。绵竹市档案局恢复重建工作就是从档案数字化建设抓起, 他们的想法得到了市领导的支持, 市财政在当时救灾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拨款30万元用于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工作。

2. 做好档案异地备份保存工作。

在汶川大地震中, 北川县档案损失惨重, 北川县档案约8万多件, 共挖出6.7万余件档案。大部分档案受潮, 部分发生霉变, 据北川县档案局局长、档案馆馆长苏义德说, 抢救出的档案遭到极大的损毁, 目前只有60%可用。由于档案数量大, 全部修复完毕需要4至5年时间。特别是珍贵的档案《石泉县志》未被挖掘出来。《石泉县志》现已成孤本, 共500余页, 较完整地记录了羌族1700多年的发展史, 这对研究北川县历史、羌族历史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对于《石泉县志》这种巨大损失, 如果其有异地备份, 应该是可以避免的。

然而, 档案异地备份保存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却并未见起色, 得到重视。一方面是思想观念上还没有这种档案安全危机意识, 毕竟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不高, 对自然灾害的危害估计不够;二是经费问题, 国家给予档案馆室的经费是有限的, 而档案的异地备份保存工作及其备份后的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 对于档案部门而言有一定的承担难度;三是维护问题, 这是异地备份保存的难点之一, 谁来维护, 维护责任如何界定;四是国家没有一个宏观指导性规范, 即使档案馆室做起来也没有个参照, 大家只会是一盘散沙, 其效果可想而知, 特别是电子档案异地备份保存在国内的理论研究很少, 对电子档案异地备份保存理论指导实践是个欠缺。

因此, 本人觉得要做好档案的异地备份保存工作, 首先, 档案从业人员要转变观念, 增强档案安全意识, 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第二, 档案部门要努力争取国家对档案异地备份保存的经费支持;第三, 制定指导性规范, 让档案异地备份保存有章可循;最后还要就备份地做出选择。好在经过此次特大的汶川大地震后, 已有部分省、市的政府部门开始重视档案的异地备份保存工作了。2008年7月24日, 西安日报报道, 从汶川大地震中抢救出的一批重要城建档案资料, 在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设厅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建档案工作的通知, 要求各地要积极建立健全灾后重建工程项目档案, 市、县重要档案应异地备份, 在加大经费投入、配备高素质人才、保持机构人员稳定等方面给予充分关注, 保证城建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8月22日《成都晚报》报道:四川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 要求各级档案管理部门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档案的异地备份制度, 电子文件、重要纸质档案的缩微件或数字化文本都应实施备份管理, 以防重大灾害对档案造成毁灭性损失。

的确, 档案异地备份工作对维护档案的安全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它也对灾后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我觉得在经过这次特大地震后, 档案异地备份保存将会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 异地备份工作也会更上一个台阶。人类在自然面前是非常渺小的, 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有时是根本无法估量的。面对灾害, 只要我们从思想上、行动上对档案安全加以重视, 在事前认真做好各项安全防范工作, 我们一定能将档案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保护好珍稀档案资料的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国档案报2008-8-28.

[2]中国档案报2008-9-8.

[3]中国档案报2009-2-16.

顺其自然 面对人生 篇3

与大家分享——

朋友送我一盆澳洲杜鹃。这盆花刚到我家的时候,枝叶茂盛,开满了粉红的花朵。我很精心地养护它,每天按时浇水,端到窗前去晒太阳。令我高兴的是,它越长越茂盛,有一次竟然同时开出了33朵花。

过了大约几个月,我注意到,它好像没有以前那么旺盛了,花开得越来越少,有时候好几天才开出两朵花。我很着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的失误把花养坏了?

我去找送我花的朋友,想问问她有没有什么挽救的办法。朋友让我放宽心。她告诉我:这是正常规律。每一种植物都会经历不同阶段,成熟、孕育、开花,周而复始,然后枯萎、死亡。这盆花,刚刚经过了开花期,现在它需要休养、孕育,然后到下一个开花期。

我心中释然。回到家,我给这盆花加了些土,撒了点肥料,仍然定期浇水,给它晒太阳,耐心等待它的下一次开花期的到来。

有时候,我会凝视着这盆不紧不慢、不动声色的植物,不知为什么心里竟然充满了感动。

我想,人其实也像植物,是一个生长的过程。好日子就像开花,比如遭遇爱情,事业上春风得意,实现了某个小小梦想,或者其他什么令人满心欢喜的事。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各方面都很顺利,好事接踵而来,生活中充满欢笑和惊喜,人在向前向上走着。这就是人生的开花期。

但就像植物,热烈地开放一段时间就要重新孕育,人也一样。有没有觉得有些阶段你会莫名其妙地感到很疲倦,对工作没有激情,对生活缺少热情,甚至一时想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想往哪里去。有这些情况出现的时候,说明你需要稍稍休养一下了。

没有永远的激情,就像没有不凋谢的花。植物周而复始,人也一样。

这时候,你与其烦恼着,花时间找人诉说,整日被不如意折磨,不如坦然接受了吧。可以稍微放慢一下你自己的生活脚步,去做一些平时没时间做的事,比如,怀孕生子,上学进修,学画,健身,四处旅行,读读那些你早就想读的书……总之,去尝试一下另一种与你平时大不相同但也十分充实的生活方式。然后你会发现,你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力量重新回到了你的体内;你又有了许多计划,许多要实现的目标;你重新变得昂扬,新的机会又接二连三地来了。

所以,只需顺其自然——开花的时候尽放美丽;没有花开的时候,就默默孕育。不急不躁,不恼不怒。

舆情信息:群众坦然面对自然灾害 篇4

舆情信息:群众坦然面对自然灾害 据中国气象局预报,6月13日至15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迎来新一轮强降雨天气,江汉南部、江南北部及贵州等地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区大暴雨,中国气象局启动今年首次重大气象灾害III级应急响应。

干群认为,近年来,我国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干旱、暴雨等极端天气的出现,导致农田、林地大面积受灾,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很大影响。而这次的暴雨来袭,更显得我国在面自然灾害时,始料未及,损失巨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部分地方生态开发过度,群众环境保护意识不够以及没有在灾害来临前采取及时的防御措施。

干群认为,第一,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使人民群众了解其重要性,并知道该如何保护,从哪些方面保护;第二,对农田水利的建设、林地的开发和工厂的建造,要有具体规划,要经过多方探讨和实证研究;第三,在暴雨、冰雹等灾害性的极端天气来临之前,要做好提前预报,以村、社、组为单位做好预先准备,大家共同努力,共克难关。

面对自然作文 篇5

高原精灵在这里奔驰,陡峭的绝壁上记录着它们的生命,宽阔的草原也曾目睹它们的风采……然而,如此绚烂的生命却随着一声划破碧空的枪响呻吟着倒下,在它们清澈透亮的眼睛里还倒映着远处圣洁的唐古拉山……

“只要枪声不停息,我就不会休息。”这雄壮的声音久久回荡在可可西里,它来自可可西里保护队,正是这些高原上寂寞的舞者们与盗猎者进行着殊死较量;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使得可可西里如此圣洁与坚韧。我想,他们是最朴素的舞者,把自己的一段生命铸成高原上一个坚韧而美丽的姿势——向自然虔诚地鞠躬,即使在无人关注的时候也能为自己喝彩。

这也是人类向自然感恩的方式,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证实了自己的虔诚。连死神面对他们时也在可可西里耳边呢喃。他们变成了高原雪山上永不融化的皑皑白雪,永远眺望着这片圣洁的土地……

回首过去,人类从亘古的荒原走来,一直走到繁华的城市;从默默无闻的高级动物走到出类拔萃的高级动物,人类不禁居功自傲。但是,请不要忘了,自然才是这个世界的创造者。所以,人类啊,请向大自然鞠躬,感谢她让我们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春寒料峭,冬天正悄然退去,在稀疏冰雪覆盖的山泉边,涓涓流水正在轻轻抚摸着土壤,一簇细密的绿吸引了春天的眼球,于是,春,慢慢靠近了。当你面对早春的嫩草时,请鞠躬,请感谢它们点燃春的生机。

夏日炎炎,当初羞涩的花蕾早已出落成娇艳的玫瑰,而细嫩的叶子也已经变得茂盛而翠绿,娓娓清风正温和地掠过它们的面颊,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如果你也感受到她的清爽请鞠躬,感谢她让生命如此辉煌。

秋风萧瑟,凉爽的秋风卷起枯黄的树叶,同时也勾起你忧伤的回忆,放眼望去——金色的海洋已沟通天际……不!那金色的海洋里分明还泛着绿色的浪花——四季常青的松柏。此时请鞠躬,请感谢松柏在萧瑟的秋风中舞动希望。

冬雪纷飞,严酷的冬风掩盖了秋天的感伤,大地银装素裹。所有亮丽的颜色都安静地躺在积雪下酝酿着来年的绚丽登场。雪,在空中翩翩起舞,它们扫去了世间的尘垢。这时的世界才是最纯洁、最可爱的。我们应该感谢飞雪,感谢它抹去世俗的丑陋,所以,请鞠躬。

面对自然作文600字 篇6

绿荫里,草坡上,让我胸襟一再展,抛开了,心底倦,让我走向大自然。我很喜欢这句歌词,因为我就是面对大自然时心情的真实写照。

大自然是神奇的,它孕着无数的美好事物,崇山峻岭,汪洋大海、广阔草原,万顷碧波,没有一样不蕴含着无限的魅力。

有一次,我被沉重的学习负担压得喘不过气,心里对学习产生了顺闷、厌倦、躲避的情绪。于是我站在阳台上,放松心情。当我沐浴在灿烂的阳光里,走在美丽的林荫道上,听着婉转悦耳的鸟声,所有的烦与忧都抛诸脑后,心里充满的全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此,我被对大自然深深着迷了。我喜欢面对着它的广阔,面对它的幽远,面对它的宁静,它像一位善解人意的姑娘会静静地听你诉说内心的故事;它又像一阵柔和的春风,能为你吹走所有的不如意。

当我为一道题目百思不得其解是;当我与朋友发生矛盾而闷闷不乐时;当我与父母产生误会彷徨无措时;当我为某事而烦恼,焦虑不安时,我就会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去仔细阅读那一种宁静,一份坦然。

面对大自然,碧蓝的天激起我得多少幻想;柔劲的风,掀起了我心中的波澜,碧绿的树叶,在风中敲起一只奇妙的

歌,拨动着我得心弦,使我忘记都市的繁华,不问生活完全沉浸在愉快的气氛中。

我们处在复杂的社会中一定会有许多烦恼,但只要我们面得大自然,把自己从烦恼中释放出来,置身在风景如画

的神奇世界里,我们就会体会到人生不只是三角、代数;不只是学业、爱情,更不只是金钱和地位,我们的世界就豁然开朗了,我们的内心也就容纳得越多,快乐也就多了许多源泉。

面对自然900字初中作文 篇7

夏天的炎热,冬天的寒冷,秋天的萧瑟,春天的温暖,一切的一切,都在这里演绎着不同的传奇。 喜欢在郁闷时跑步,喜欢在生气时看天,喜欢在烦恼时呆坐,更喜欢在时时刻刻亲近大自然。

大自然是这个世界最美的精华,一切生命从这里开始,在这里结束。它是世界上最懂得包容的一片天。它承载着很多,也承担着很多,自以为是的人类在它面前渺小得如一只蚂蚁,一粒尘沙。在它面前,我们可以放下所有的担子,所有的烦恼,尽情倾听,闭上眼睛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作一回最真实的自己。 陶渊明爱菊,回归山野,他虽孤高自许了大半生,却也轻松潇洒。周敦颐爱莲认为莲花是花中君子,菊花的高傲不为他所认同。但是,毕竟我们不是莲花,也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君子。我认为,陶渊明的归隐,只不过是想在大自然中寻求一份安然惬意,然后调整心态,重新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再蜕变成为周敦颐笔下的君子。可见,大自然是我们的老师。在我们失意、彷徨、惆怅时,它可以给予我们人生的启迪与智慧,帮助我们在人生这艘船上,当好自己的船长,成为的舵手,将人生之船驶向胜利的彼岸。

在大自然面前,我们永远微不足道,我们所犯的错误,在它面前都会得到宽恕与原谅。我们会重新审视自己,我们的灵魂将会得到洗涤,然后又是一个新生的生命。大自然是万物生长的地方,它们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完成。同样,人类应该在空闲的时间内亲近大自然,你会学到很多。

作文 残酷的人类面对大自然 篇8

岁月流逝,不复返。城市的破旧也不再出现,一片繁荣,一片烟雾,这样好吗?有些人喜欢这样的生活,紧张,但却丰富。可有些人对这样的生活总是不愿多说。我是后者。我接受不了喧闹,我喜欢纯朴,自然。世间赐予人类本是森林,蓝天白云,但最终却沦为了一片荒漠。我想,我一定要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倾听她的心声。

走在泥泞的小路上,虽没有城市的道路宽阔,但走在上面的感觉却舒服多了,不怕被石头羁绊,因为路旁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的天使,相信她,不会伤害你。湖水清澈见底,大自然的眼睛,没有丝毫杂质,天然的美,真实,我不喜欢虚伪。城市里的自然风光寥寥无几,他们破坏了天然的美,却不惜重金打造人工湖。人们喜欢,但他们没有见过大自然的杰作,就算巧夺天工又能怎样?我似乎融在了一片了绿色当中,小鸟们在树丛里飞来飞去,尽情的唱着歌儿。。。。。。曾经,它们自由自在;现在,他们总是逃避着人类。这一切,都是人类惹的祸,他们拿起猎枪,毫不留情,人性被美丽的大自然吸引,而后又被自己的良知摧毁,何必呢?

作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我认为我们已经疏远了大自然,这一切的一切又能怪谁了?是丽质的大自然,还是无知、幼稚的人类?一定是后者,可恨又可笑,却又可怜。

我愿做一只唤醒人类良知的小鸟,我不怕猎人,我不怕鲜血,我要改变人类对大自然的看法……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我欣慰。愿人们认识到:我们离不开大自然,它为我们创造条件,而我们却无情的伤害它,是不是太自私了?

自然拼读教学课件 篇9

自然拼读教学课件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一堂成功的英语课,不仅仅是一堂教学任务得到切实落实的英语课,更应该是一堂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发挥想象,愉快合作的英语课。英语教学不能离开学生的生活实际,而

应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创新性活动中学习和使用。教师创设情境,在不自觉地状态中去看、去说、去感受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这一节课是自然拼读的单词课型,主要是让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Phonics教学法后,学生掌握“ar” “ur” & “or”的发音,学生可以能够达到见词能读和听词能拼的目标,逐步提高学生“见词能读、听音能拼”的能力。

课前老师做了充分的准备,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并搜索到字母歌,作为课前的热身。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得到放松并预测到本课时他们将要学到的内容,以便更好更快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一、亲身体验 挖掘兴趣

在教授ar字母组合时,首先呈现图片,由旧知引入新知,通过看视频资料,让学生产生视觉,听觉的共鸣自然拼读课“ar” “ur”“or”教学反思自然拼读课“ar” “ur”“or”教学反思。让学生归纳ar字母组合的发音,通过两人摆单词,绕口令,在练习中由易而难,训练学生的拼

读能力,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不自觉地会说了。这样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有亲切感,因此很容易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去,接受新的单词及句型。

二、巧用游戏 激发兴趣

在教授ur字母组合时通过视频资料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如听音补全单词,听音找出单词,连单词等。采用多样教学的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在乐中学,玩中思自然拼读课“ar” “ur”“or”教学反思。

同时让学生在小组开火车中,将所学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的学习中,将一些学生没有学过的单词,让他们通过自然拼读法来读。从而使学生把新句型及时用于生动活泼的情景中,创设情景,走出课堂,这

样不仅掌握了新句型,而且锻炼了上台表演的能力。

三、引用竞争 燃起兴趣

本节课的评价内容方法,把全班分成六组,六组比赛,看那一组得到的字母卡最多。同时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回答问题给与奖励,从而调动全班气氛。学生在奖励机制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潜

移默化地获得知识因此,小学英语课程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遵循语言学习规律,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通过听做、说唱、玩演、读写和视听等多种活动方式,达到培养兴趣、形成语感和提高交

流能力的目的自然拼读课“ar” “ur”“or”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通过phonics单词拼读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降低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难度,同时增强了他们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学习主体的积极体验、参与、实践,以及主动地尝试与创造,获得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本课从内容到教学环节的设计,从课前的热身到课后的自编歌谣,都尽量与实际生活和前面所学的内容密切相连,内容简单明了,其中穿插了手势和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学习,学生的积极

小学自然科学课件内容 篇10

1、让学生经历一个冷热不同的水混合后温度变化的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

2、能在活动中设计较为科学的实验方案,注重实验中的细节问题。

3、能从水温及水的质量两个因素来考虑混合后水温的变化。

4、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共享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从水温及水的质量两个因素来考虑混合后水温的变化。

教学难点:设计较为科学的实验方案,寻找出混合后水温变化的科学规律。

课前准备:

实验记录表、2只温度计、有热水的热水壶,一水槽冷水、两只量杯,一只烧杯,一只大塑料杯。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体育课一结束,同学们又渴又累,小刚第一个跑进教室,拿了一个杯子,倒了一杯水(热水),一喝,(作烫状)出什么事了?水很烫,小刚又很渴,谁来帮帮他?

热水中加入一些冷水后为什么能喝了?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混合后水温的变化。

二) 猜测两杯冷热不同的水混合后的温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思考:两杯冷热不同的水混合后的温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板书:温度、水的多少)

想要知道饮水机的两个水龙头放出的水的确切温度怎么办?

说说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

请两位同学测两杯水的温度 。

三) 研究等量的两杯冷热不同的水混合的温度变化。

你觉得水混合后的温度与两杯水本来的温度有什么关系?

刚才我们已测了这两杯水的温度,如果将这两杯水混合,你能比较准确地推测出它的温度吗?

怎样的情况下你能较准确地估测出来?

刚才测过的两杯水,取一样多的混合后温度会是多少?你为什么这么想?

我们做这个实验时,你还觉得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分组实验,填写记录表,完成实验把结果填写到汇总表中。

汇报交流:从这些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得出什么规律?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讲评 篇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四个双音节词,掌握它们的词义;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⑵ 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2、能力目标:

⑴ 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⑵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⑶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教师宜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讨论法、点拨法。

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4、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

5、延伸拓展法。扩展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物候知识,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局部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五篇说明文,它们都属于事物说明文。这个单元我们开始学习说明文的另一种类型,即事理说明文。今天我们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设计(二):

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同时,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能没有一个信息来源“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

设计(三):

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板书文题、作者 。)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声屏显示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多媒体显示:

3、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多媒体显示阅读要求如下: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学生分头筛选信息,然后用课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请最先完成的同学举手示意,教师为学生计时。历时最短的十位同学决出之后,教师按照先后次序要求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最后选出历时最短,成果最好的同学,授予他“阅读小标兵”的称号。

学生明确:

⑴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⑵ 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⑶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⑷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学生阅读有困难的大概是第⑷题。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可以……”“为了……”。这些标志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很有参考价值。

三、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学评价。

明确:

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

如有不同见解,其余同学可自由质疑或说出自己的理解。

明确:

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总结发言: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也就是事理顺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文章四部分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部分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对此作具体阐释,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进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全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

1、学生齐读6~10段

2、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五、布置作业

1、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2、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教师以文字资料的形式提供给学生阅读)

什么是智力

什么是智力?有人说,智力涵义包括聪颖、预见、速度,能同时应付很多事件。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作判断的能力和想像力。在现代文献中,智力常常指的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还有人把智力表达得更简洁,说智力是作猜测,是发现一些新的内在秩序的“出色的猜测”。对许多人来说,就是你不知怎么办时,无计可施时,惯常的做法不奏效时,所需要的创新能力。

那么人的智力是否高于其他动物呢?这取决于脑的发达程度。脑只有外面那一层──大脑皮层──明显地与形成“新的联想”有关。而人的大脑皮层甚至比甜橙皮还薄,大约只有2毫米,仅相当于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人的大脑皮层布满了绉褶,但是如果把它剥离下来并将它展开,它的面积大约相当于4张打印纸。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1张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邮票那么大。因此,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

2、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3、第二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 。

4、第二段中两次用到“大约”一词,这体现了选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6、本文对“智力”作了五种解释。请说出你最赞同其中的哪一种,结合实例说明为什么。

〖参考答案

1、智力

2、逻辑顺序

3、作比较 打比方 列数字

4、准确性、严密性。

5、介绍了对智力的多种解释;并通过人和动物大脑皮层的比较,说明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

6、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拓展延伸,转化课堂所学的物候学知识。

〖教学步骤

一、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1、赏读文章第1、2两段,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⑴ 学生齐读1、2段。

⑵ 教师用简洁的语言重新拟一个开头,要求学生与原文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多媒体显示: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学生比较改文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效果。改文简洁,直白,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⑶ 精读1、2段,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应以鼓励为主。

生1:课文开头一句“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采用拟人的修辞格写春天到了,很形象,为下文的描写定了基调。不过我觉得有一点突兀,来得太匆促。

生2:其实,只要细细推敲“苏醒”一词,就会心中有底。下文“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燕子翩然归来……布谷鸟也来了”这些自然现象展现了“苏醒”的内涵,给人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

生3:这两段文字写得好,好在用词形象生动。如“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如“繁花次第开放”,“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如“叶子渐渐变黄”,“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如“簌簌地落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如“风雪载途”,“载”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生4:这两段文字好,好在修辞格的运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如“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大自然似乎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惟恐他们误了农事,这种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

生5:这两段文字好,好在对说明对象的烘托。它既生动形象地说明花草鸟虫的变化规律和气候的密切关系,也以生花妙笔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⑷ 教师提示学生看注释①,问:“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

学生明确:不好。失去了说明的生动性。“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⑸ 学生齐读1、2段,争取背诵。

2、多媒体显示下列句子,要求学生揣摩,体会说明语言的科学性: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等花相比1960年迟10天左右,比1965年迟五六天。

3、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3、教师总结:说明文以介绍给人知识为目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宜简洁、准确、严密。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本文即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回顾前面所学课文,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的例子也不少,请同学们列举一二。

生1:《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写卢沟桥两旁石栏上的不同姿态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生2:《桥之美》一文中:“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生3:《故宫博物院》一文中,写太和殿的外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

二、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多媒体显示:

燕子是益鸟,一对燕子一天可捕捉8000多只虫。

燕子善飞,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

燕子善于辨识方向,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越冬地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向目的地前进。

教师要求学生参考以上资料,结合自己对燕子的观察了解,写一段文字介绍燕子的某一特点,尽量体现说明文的科学性和生动性。

学生构思写作。

选三四位同学读自己的片断,其余同学评价。

较好地片断有:

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冲向云天,一会儿又来个180°大转弯,一会儿又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

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倦。可是有谁能想到这是它们自身的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小脚。瘦小的脚难以支撑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平衡。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在飞行时饮水,甚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不是蹲坐在巢沿上,而是扑楞着翅膀,像直升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燕子是一种勤劳的鸟。筑巢,“娶妻生子”,抚养孩子,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燕子又是个捕虫能手。一对燕子夫妻每天捕8000多只虫,除供自己所需外,大部分都用来喂养它们那些似乎永远也填不饱肚子的孩子们。燕子吃掉大量害虫,对农业、林业有很大好处,所以,燕子是益鸟,是人类的朋友。

燕子又是一种很聪明的鸟。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老家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它们不是飞越高山,而是成群结队地穿过这些隧道,向目的地前进,从而节约了飞行的时间和自己的体力。

三、延伸拓展,转化课堂知识

1、教师要求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农谚,并说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

生1:“清明前,开秧田”是根据节气确定“开秧田”的时间。

生2:“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是根据物候现象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

生3:“馒头云,天气晴”根据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状况。

生4:“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根据物候现象“雨中蝉叫”预测天气情况。

生5:“麻雀囤食要落雪”“猪衔草,寒潮到”。

生6:“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龟背潮,下雨兆”“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这些农谚都是根据物候现象预测天气情况。

……

2、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多媒体显示: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学生齐读诗歌,理解诗意。

明确:

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度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3、教师请有旅游经历的同学谈谈在旅游中了解到的物候知识。

如盛夏时节到东北旅游,寒冬时节到南方旅游,爬山、观海等总会有新的发现。

四、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

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从而热爱科学。

五、布置作业

1、说明“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三则农谚包含的物候知识。

2、为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请以“水、空气、森林、动物保护”为对象拟两条环保标语。例:污染空气,等于慢性自杀。

3、举一个你熟悉的“人类朋友”的例子,向别人介绍,好吗?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一、写作活动设计

1、利用课余时间观察自己身边的物候现象,写出观察日记。

2、如果有机会观察一下向日葵,就会发现向日葵的花盘总是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在转动,正因为这样,人们才给它起了“向日葵”这个名字。等向日葵成熟了,停止生长了,花盘就不再随太阳转了。请以《为什么向日葵跟着太阳转》为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解释向日葵向日之谜。

提示:关于葵花向阳的传说:太阳神原来有好几个儿子,他们轮流在天上值日。其中一个小儿子,觉得总在天上没意思,就偷偷地溜到地上来玩。可是一从天上下来,他就不能发光了,身不由己地落到一棵小树的顶上。日久天长,他就和树长在了一起,逐渐变成了葵花。这时,他又觉得天上好玩,后悔极了。他想再回到天上去,可是已经不可能了。从此,他只好在地上看着在天上轮流值日的太阳兄弟,每天,从早到晚,日复一日,目光始终不离开太阳。

植物学家发现,葵花盘的背后有一种对光的辨析能力特别强的物质。这种物质喜阴不喜阳,为了避免受到光的照射,就使花盘的正面不断地改换方向,永远跟着太阳转。

二、实践活动

1、利用语文活动课时间,组织学生走向农田地头,向农民伯伯请教他们熟知的物候知识,丰富他们的科学知识。

2、收集一二首咏物诗、写景诗,运用物候学知识试着分析一下。

三、开放性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记鸟语

林语堂

到了日月潭,每一个毛孔都舒服起来了。毛孔可以泄汗,泄汗就可以使汗化气,汗化气即减少热度,所以这是一副天然冷气机。人身有三万六千毛孔,就有三万六千架的小型冷气机。所以出得汗,就爽快。避暑要诀,倒不一定在不出汗,是必要出汗时,汗出得来。你穿上洋服,挂领带就有十一层布封在脖颈上,把冷气机堵住,汗出不来,气泄不得,非造物之罪也。(外衣领处必是夹的,故两层,再翻领是四层;衬衫此处又翻领又为四,合为八,领带二,又加当中铺垫一层为三,故为十一,即十一道封条,不许泄气)假定不被封锁,清风徐来,轻轻吹过毛孔上小毛,就非常适意。若是不居山上而居城市,山风吹不到,是人为的,又非造物之罪也。领带之为物,乃北欧寒带演化出来的服装,与热带最不相宜。有时入乡随俗,不得不戴,真是无可奈何。这且表过不提,单说日月潭的鸟语。

公冶长懂鸟语,这不是不可能,只是常人不大理会而已。语言发源于诗歌,先有感叹吟唱,然后有文字语言。这是语言学上的Sing-Song Theory。世界文学史,都是先有诗歌,才有散文,所谓“诗亡然后春秋(散文)作”,本来是应当如此的。所谓语言,只是传达意思的方法。蜜蜂觅到好花盛开处,回来巢中向他蜂作特别跳舞,报道消息,并指示花园方向,是一种语言。两蚁相遇于途中,交须一会,亦是传达的意思。所以中文说鸟语,不说鸟歌,是对的,是能特别体会鸟类的生活。

新近我家买几只鸡来养。有一早晨一小雄鸡忽然学唱,负起他司晨的责任了。其声音嘶而促,绝不像大雄鸡的响澈。你绝对想不到,这一唱,把笼中的小姐都发昏了,个个心里乱跳,发出温柔缱绻的声音,说“我在此地”。其声音,有母鸡呼小鸡的温柔,而却没有老母鸡的粗鄙。

日月潭有各种野鸟。在晨光熹微、宇宙沉寂,可恶的人类尚在梦寐中之时,众鸟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开他们的交响乐会。大概日月潭的鸟语可分四五种,而最特别的是一种我所谓时哉鸟,唱的主调是“时哉──时哉!”重叠的唱,而加以啁啾的啭喉音。那天我没听见子规鸟的.“思归!思归!”不知有没有。我想春天应该有的。江浙人说子规的叫是弟弟哭他被继母迫死的哥哥,泣血而死,化为杜鹃,因为江浙音呼“哥哥”为“孤孤”。众鸟的语式不同,其中?也有:?

“快起来!快起来!”这是早眠早起很勤谨的一种小鸟,呼其同类,觅好虫吃。

“臊!臊!害臊!”声音非常粗暴。这是一种厌世的岩栖高士,以为举世沉浊,不足与庄语,无疑的,他是黄老派的。

“莫踌躇!莫要踌躇!可别胡涂!”──声音非常轻细而婉约动人。

其余还有仅发唧唧咄咄的短音。时哉鸟,唱的啭音特别多,夹杂别的话,再以“时哉!时哉!”主题为结束。这样此唱彼和,隔山相应,鸟音渡水而来,以湖山为背景,以林木为响声,透过破晓的蓝天,传到我的耳朵来,自然成一部天然的交响曲。这是在庭院内以鸟笼养鸟所领略不到的气象,其自然节奏及安插,连他们的静寂停顿而后再来,都是有生气的,百鸟齐鸣的情形,大概如此。

1、文章第一自然段说明日月潭的气候是 ,这样写与鸟语的关系是 ,作者写领带的目的是 ,获得 的艺术效果。

2、第二自然段文字不长,但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体裁有 ,涉及的语言有 ,涉及的时空有 ,涉及的动物有 ,写这些的目的是 。

3、从第四自然段开始才真正进入写鸟语层次,一共写了 种鸟语,重点写 鸟语,其用意是 。

4、你还听到过哪些鸟的叫声?能否摹拟出它们的语言来?可不可以举出两三个例子?

〖参考答案

1、温暖偏热 为写鸟语作了铺垫准备 为写鸟语作注脚 富有情趣、可读性强

2、诗歌、散文 口语和书面语 古代和世界 蜜蜂和蚂蚁 为写鸟语提供科学依据

3、五 时哉鸟 一是因为这种鸟的叫声特别,二是作者有惜时感悟

4、略。

【备课资料】

一、时文超市

1、千奇百怪的动物语言(节选)(萧柯)

动物也有着自己的语言。它们不光有声音语言,还有许多无声的语言,例如美妙的舞姿、绚丽的色彩和芬芳的气味,甚至连超声波也被用来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

声音语言

人们发现,每当敌害来到白蚁的巢穴时,整群的白蚁常常已逃得无影无踪,只留下空“城”一座。为了揭开这个奥秘,昆虫学家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原来,担任哨兵的白蚁能从很远的地方发出敌情“报告”,用自己的头叩击洞壁,通知巢中的蚁群立即撤退。

在大自然中,用声音作为通信工具的动物是很多的。许多鸟都有清甜多变的歌喉,它们是出色的歌唱家。据说全世界的鸟类语言共有二三千种之多,和人类语言的种类不相上下。

动物的声音语言千变万化,含义各不相同。长尾鼠在发现地面上的强敌──狐狸和狼等时,会发出一连串的声音;如果威胁来自空中,它的声音便单调而冗长;一旦空中飞贼已降临地面,它就每隔8秒钟发一次警报。母鸡可以用七种不同的声音来报警,它的同伴们一听便知:来犯者是谁,它们来自何方,离这儿有多远。

心有灵犀一点通。有些动物的警报声,不仅本家族的成员十分熟悉,就连其他动物也都心领神会。例如,当猎人走进森林时,喜鹊居高临下,叽叽喳喳地发出了警报,野鹿、野猪和其他飞禽走兽顿时便明白了:此地危险。于是它们不约而同地四处逃窜了。

目前,分类学家正在研究,把动物的声音信号,作为动物分类的一种指标;生态学家正在探索,如何通过声音信号,来揭示动物行为的奥秘。更引人注目的,则是利用动物的声音语言来指挥动物,使之按人类的吩咐行事,不得越出雷池半步。

超声语言

螽(zhōng)斯、蟋蟀、蝗虫和老鼠等动物,是用超声波进行联系的。螽斯有三种鸣声:“单身汉”螽斯唱得大多是“求婚曲”,其他“单身汉”听到后,会此呼彼应地对唱起来。雄螽斯闻乐赴会,并选中歌声嘹亮者。两只雄螽斯相遇,就高唱“赞歌”,面对面地摆好阵势,频频摇动触角,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当周围出现危险时,螽斯就高奏“报警曲”,闻者便“噤若寒蝉”,溜之?大吉

海豚的超声语言是颇为复杂的。它们能交流情况,展开讨论,共商大计。1962年,有人曾记录了一群海豚遇到障碍物时的情景:先是一只海豚“挺身而出”,侦察了一番;然后其他海豚听到侦察报告后,便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半小时后,意见统一了──障碍物中没有危险,不必担忧,于是他们就穿游了过去。

现在人们已听懂了海豚的呼救信号:开始声调很高,而后渐渐下降。当海豚因受伤不能升向水面进行呼吸时,就发出这种尖叫声,召唤近处的伙伴火速前来营救。有人由此得到启发,认为今后人们可以直接用海豚的语言,向海豚发号施令,让它们携带仪器潜入大海深处进行勘察,或完成某些特殊的使命,使之成为人类征服海洋的得力助手。

运动语言

有些动物是以动作作为联络信号的。在我国的海滩上,有一种小蟹,雄的只有一只大螯 ,在寻求配偶时,便高举这只大螯,频频挥动,一旦发觉雌蟹走来,就更加起劲地挥舞大螯,直至雌蟹伴随着一同回穴。

有一种鹿是靠尾巴报信的。平安无事时,它的尾巴就垂下不动;尾巴半抬起来,表示正处于警戒状态;如果发现有危险,尾巴便完全竖直。

蜜蜂的运动语言可算是登峰造极的了,它能用独特的舞蹈动作向自己的伙伴报告蜜源的方向和距离。蜜源的距离不同,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舞蹈次数也不一样。有人因此提出了一个诱人的设想:派人造的电子蜂打入蜜蜂之中。指挥蜜蜂活动。这样,不但可以按人的需要收获不同的蜂蜜,还可以帮助植物传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真是一举两得。

色彩语言

孔雀是以华艳夺目的羽毛著称于世的。雄孔雀所以常在春末夏初开屏,是因为它没有清甜动听的歌喉,只好凭着一身艳丽的羽毛,尤其是那迷人的尾羽来向它的“对象”炫耀雄姿美态。

现在已经知道,善于运用色彩语言的动物不光是鸟类,爬行类、鱼类、两栖类,甚至连蜻蜓、蝴蝶和墨鱼也都充分利用色彩。

观察一下背上长有三根长刺的刺背鱼的体色变化,是十分有趣的。这种鱼体呈青灰色,貌不惊人。在交配前夕,雄鱼各自划分势力范围,同时腹部出现了红色,以警告别的雄鱼,赶快回避。当它追求雌鱼时,随即披上了绚丽的婚装──腹部泛红,背呈蓝白,煞是好看。待到交配、产卵和鱼卵孵化后,雄鱼便再度恢复婚前的色彩──红色的腹部和青灰色的鱼体,日夜看守着幼鱼。

提示:《千奇百怪的动物语言》说明的是动物的语言,文章介绍了种种不同的动物语言,并说明了它对我们人类的认识价值。用文艺的笔法介绍知识,属于文艺性说明文,可以把此文与《大自然的语言》进行比较。

2、草木知时节──漫话物候

胡启山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候鸟春秋迁飞,蛇蛙冬前蛰伏,百花深秋凋谢,腊梅傲雪迎春”……这些古今诗话,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照一定的季节时令生长、发育、活动的规律。反过来,各种生物的生长、发育、活动,也可成为季节时令的标志。有些自然现象,如初霜、终霜、始雪等也与季节、气候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便是我们通常说的?物候

文献记载,我国特有24节及72候,就是以物候为基础的。“候”就是气候,五日为候,三候为气(节气),六气为时(季),四时为岁(年)。每候都有相应的物候现象,叫做“候应”。72候可以说是古代的“物候历”。老农铭记的“谚语”如“二月艾发芽,三月韭长叶”“春分海棠、梨花、木兰放,清明桐花、麦花、柳絮开”,就是对古代原始“物候历”的继承。

候应,包括动物候应、植物候应和自然现象候应。动物候应是从动物的蛰眠、复苏、交配、繁殖、换羽、迁徙的过程来反映节气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东坡的《春江晚景》中这一名句,就是对动物候应的写照。“布谷枝头叫,种谷时节到”,就是通过动物的啼鸣,向人们告知农时。植物候应是以植物的萌芽、发叶、生枝、开花、结果、落叶的规律来反映季节变化。“花开花落”“一岁一枯荣”,就是植物随季节变化而兴衰的显著的特征。“春季桃花一片红,夏季荷花满池中,秋季梨果压弯树,冬季寒梅伴老松”,又是大自然造化的四季美景。“木瓜开花,点豆种瓜”,则是向人们报告农时信息。自然现象候应又称非生物候应,是以霜降雪飘、水冻冰化、风云变幻等来反应节气的。“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棹舶风”,苏东坡把梅雨与风并提,指的是春末时节,夏季南风开始活跃,雨带则向北推进,江南雨势逐渐减弱的现象,揭示了江南春末夏初“雨渐断,风欲来”的道理。“伏天有雨,仓里有谷”“棉怕深秋花中雨,麦怕初夏干热风”等农谚精辟地总结了非生物候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物候因地区不同而异。例如桃花在南京3月下旬已吐蕾竞放,在北京则要到4月下旬才花开满枝。物候还受到地势的影响。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就是说你若从春光早逝的平川,登上高山,就会使你觉得又回到了春天的怀抱。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平均气温要降低0.5℃~0.6℃。由于平川与高山气候的差别,人们在制订秋播计划时,就有“白露种高山,寒露种平地”等策略。

草木知时节,鸟鸣报农时。可见,认真地研究当地的物候现象,用以指示农时,预报天气,指导农业生产,不失为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提示:本文和《大自然的语言》一样都是介绍物候的,很有可比性。教学时,可让学生比较两文,就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特征等三个方面谈谈它们的同与异。

二、重温经典

荐读几首咏物诗,分析其中的物候知识。

梅花

[北周]庾 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提示:当农历十二月中旬的时候,已经感觉到梅花应该凋残了。不相信今年入春已很久了,梅花还没有开放,于是都来雪里寻梅。树枝摇动,挂在树上的冰凌也坠落下来,伸出手攀看高处的梅枝感到非常寒冷。如果早知天寒寻梅而不得,该多穿一点衣裳,现在徒然受寒,真令人懊悔。

诗人原居南方,梅花开得较早,留仕北朝后,居住北方,仍然在腊月下雪天去寻梅,哪知花还没有开,却饱受了冰雪严寒之苦。看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南北差异比较明显。

竹下残雪

[唐]罗 隐

墙下浓阴对此君,小山尖险玉为群。

夜来解冻风虽急,不向寒城减一分。

提示:墙下竹子的浓阴里有一片残雪,而高险的小山上为白雪环绕。夜里解冻的东风虽然很急,但环境的严寒酷冷却一点也没有减。

“墙下”与“小山”空间相错落,“浓阴”与“玉”色调上相映衬,形象地反映了高下差异会影响物候现象。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提示:曾经追逐东风,犹如舞女在宴席上翩翩起舞,那时正是繁花似锦的春日,人们在乐游原中游玩。怎么会到深秋的季节,已是夕阳斜照,秋蝉哀鸣的景象了。

上一篇:领导写的贺信下一篇:妇联推优积极分子推优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