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语法学习与语言技能关系研究

2024-09-06

二语语法学习与语言技能关系研究(精选3篇)

二语语法学习与语言技能关系研究 篇1

二语语法学习与语言技能关系研究

语法在语言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研究发现,语法知识有助于各项语言技能提高,语法学习可以加速对语言形式的掌握.从学生主体来考虑,明示语法教学或多或少优于暗示语法教学.

作 者:王望妮 WANG Wang-ni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网络学院,上海,83刊 名:陕西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AN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年,卷(期):24(3)分类号:H319关键词:语法 语言学习语言技能 形式和意义 明示和暗示

二语语法学习与语言技能关系研究 篇2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语言的产生与发展,人类文化才得以产生与继承。广义的文化包括语言,同时文化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语言,使语言为了适应文化发展变化的需要而变得更加精确和缜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表现为多个层面,是文化多个层面的整合体,语言渗透于文化的各个层面,仅仅掌握听、说、读、写,实际上无法真正进行跨文化交际。许多事实也证明,虽然我们很多人英语说得很好,词汇量也很丰富,而且从语流中应该说很正常,但实际上在跟人交往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很大的误会、误解,且难以传达自己的意思。

外语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文化教学。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除精通英语的语言形式外还应该熟悉西方文化,大量阅读有关西方文化的经典著作和新的书籍,在教学中进行中西文化的比较,理解英美文化与我们民族文化的差异,从而更好地掌握英语,最终达到提高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体现文化又受制于文化。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每个民族因其不同的地理位置、社会风俗等的不同会存在文化上的差异,这也是造成不同母语背景的人在交流中产生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从文化视角进行语言教学,使学生提高文化敏感性,通过学习第二语言来了解所学目的语的文化。语言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传递文化的方式,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组成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对于个人感知和理解这个世界具有主要的影响,一定的语言总是历史地和一定文化相关联。语言是相关文化的关键,各种语言本身只能在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中才能被充分认识;语言和文化总是被一起研究的。

二、外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

外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与教学是语言学重要课题之一。简化来说,外语是外国或外族的语言,外语是相对于母语的一种语言。语言是思维与交际的媒介的思想。语言并非先天察赋,也不是靠模仿学会的,不能仅仅为了学习一种语言而学习这种语言。外语作为一种语言,要学好这种语言就要学习它所承载的文化,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用自己构造的语言去与外界进行人际交往,同时这些由自己构造的语言也不断地受到外界的检验、扬弃、修饰或完善。语言学习的内容非常广泛,根据所学习的目标语言的顺序,可以分为第一语言学习、第二语言学习等;根据所学习的目标语言是否为母语,可以分为母语学习、本国的外族语言学习和外语学习等;根据所学习的目标语言是口语还是书面语,可以分为口语学习和书面语学习等。

第二语言获得是目的语文化获得的重要途径,学生对所学语言之文化的认同程度决定学生对第二语言掌握的好坏。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文化是社会遗产。文化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习得的。一个人具有什么文化并不取决于他的种族、肤色,而是取决于他生活的文化环境。文化中的大部分是不自觉的。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沉淀、文化的映像,同时又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外语教学中必须教授文化,这一点早已是外语界的共识。一个普遍的人类学家的理解是“文化就是生活”。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学者们认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应是一个“语言教学范畴的概念”,属于应用语用学的范畴。外语界的学者则倾向于人类学的视角,将文化定义为“特定人群的行为模式以及支配行为的价值观念体系”[1]。此外,外语教育也是一种人文教育,对于目的语文化整体的了解将有助于学习者具有更高的素质和更完美的人格。大学阶段特别强调学生的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感培养,对于通过对第二语言的学习达到了解“异文化”(目的语文化)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是有好处的;反之,随着对异文化了解的不断加深,对于第二语言学习会有辅助作用,它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割裂看待。正如美国语言教学家希尔在他的《文化教学》一书中提出了7 个具体的文化教学目标:(l) 能够理解人们的社会行为都是遵循着一定的社会文化规约的。(2)能够理解社会因素制约着人们的言语和行为。(3)能够理解社会习俗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并且了解外国文化各种日常生活情景中的传统行为。(4)能够意识到外语中连最普通的词汇和短语都承载者文化信息。(5)能够客观理性地评价有关一个社会的各种言论。(6)能够通过图书馆、媒体、他人和个人的观察来获得和组织有关外国文化的各种信息。(7)具有了解外国文化的求知好奇心和移情的能力[2]。外语教育中文化教学目标的确立反映出外语教学专家们对语言和文化唇齿关系的深刻认识,顺应了跨文化交际对于外语教育的要求,对文化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起着指导性的作用。文化教学的范围包括方方面面,目的语文化知识和制约人们行为的各种社会文化规约都是其中的内容。同时,语境和语篇的联系、口语体和书面语的平衡都使语言教育者重新认识到了文学在文化教学中的地位。为了帮助语言学习者顺利地与异文化人们交际,帮助后者在交际中避免误解前者,文化教学还应包括学习者本人的民族文化。作为一门国际语言,英语具有一种独一无二的特性:它是一种交际的手段,是一个文化中立的语言,可以承载任何文化信息,而不仅仅是英语国家的文化。文化教学在有意识、有目的地直接介绍文化知识的同时创造语言和文化环境,使学习者在外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地体验异文化,既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又重视行为能力的以学习为中心的基于任务的文化教学法,我们称之为综合文化教学法。

三、英、美外语教学文化研究的简况

国外对外语教学的文化研究有不同的观点和做法,在英国,传统的外语教学将文化教学寓于文学教学。无论中学或大学外语专业都通过教授文学或使用文学材料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20 世纪70 年代以来,由于交际法的普及,教材中增加了日常生活的题材。在大学外语专业,除了文学课程,还开设了历史、概况、经济等课程。学生的外语实践不足,作为教学的补充,学校安排学生到所学语言国家学习或工作一年或半年,以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了解该国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社交准则等[3]。

在美国,外语教学经历过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认知法、交际法这个过程。对于在外语教学中应对文化因素予以足够的重视,美国的语言教学专家C·C·Fries早在《作为外语的英语的教与学》一书中就提出过这样的看法:为了实际交际,完全掌握一门语言,并做到真正理解,需要对各种句子的使用场合的许多特点作系统的观察和记录。这种系统的观察和记录必须细致入微和富有同情心,其目的既不是为了自己的做法为依据来衡量对方,也不是为了发现奇特的风俗,而是为了尽可能充分地理解、感受和体验[4]。

无论在英国还是美国,在过去十几年来都加强了对文化的研究,在教学中也增加了文化的内容。英国主要是交际法教学和语用学研究;美国主要是多学科的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美国学者认为价值观念和传统看法是文化的核心,只有分析这个核心才能真正理解各种文化行为。

四、结语

目前,我国借鉴欧美的做法,同时根据我们已经总结和积累的经验,对外语教学中的异文化背景的重视逐渐凸显。虽然系统深入的对比研究还在进一步开展,但在高层次已经开设了语用学、国情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语言与文化等课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在外语教学中必须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和熟悉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目的在于更顺畅地进行交际,对于其他国家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我们应该十分认真地学习和汲取。

二语语法学习与语言技能关系研究 篇3

摘 要:本文从性别的角度研究学习者动机,并加入国籍和学习水平两个变量,分别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性别的学习者动机和不同水平、不同性别的学习者动机,最后,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 动机 性别

一、引言

动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是决定学习者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人员从各个方面对动机做了全面而深入地研究,并取得了很多成果。早在1959年Gardner和Lambert就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语言学习动机,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Gardner指出,动机是第二语言习得的核心推动力,因为语言学习中的很多因素都依赖于学习动机。他认为,学习动机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目标,努力的行为,达到目标的愿望和在相应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这四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任何一因素都不能单独代表学习动机。(Gardner1985:50)

在学习者的性别研究方面,人们的研究大部分都停留在语言学及社会语言学领域,在第二语言习得方面的研究却很少。在以往的动机研究中,性别一般会作为一个研究方面分析其与动机的关系。如:向琴(2012)发现非洲汉语留学生主要有三种动机类型:工具型动机、内在动机和被动型动机,在差异对比中,女生的内在动机高于男生,工具型动机低于男生。刘芸(2011)调查发现,菲律宾汉语学习者融合性动机倾向较大,但是性别与动机的差异不明显,女生的学习动机略高于男生。杨杰(2009)把泰国公立中学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类型归为五大类:个人发展动机、学习情境动机、被动型动机、兴趣动机和出国动机;在差异分析中发现,女生的兴趣型动机高于男生,男生的个人发展动机高于女生,其他动机类型无显著差异。林美玲(2011)调查了蓝康恒大学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将其归纳为语言兴趣、职业规划、文化兴趣、出国动机、潮流(汉语热)五种类型;在性别差异上,女生文化兴趣动机最强,男生出国动机最强。

针对专门研究学习动机与学习者性别之间关系非常少见这一现状,笔者想从性别的角度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者。为缩小文章的研究范围,本文以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为切入点,从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和国籍两个角度,具体的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水平的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性别与动机之间的关系,希望得出一个有价值的结论。

本文主要使用问卷调查和对比分析的方法,问卷参考了高一虹(2004)的问卷题目,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改,发放数量为60份,调查对象是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水平初级至高级不等。在总结研究成果时,使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水平、不同性别的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差异,最后得出结论。

二、理论基础

动机在心理学上是一个概括性术语,是对所有引起、支配和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过程的概括。西方学者将动机看作为人类为满足需要而采取行动的欲望(刘珣(2000)。本文将沿用刘珣(2000)中对动机的定义,即:第二语言习得的动机是推动习得者学习并达到掌握第二语言目的的一种强烈愿望。

在本文的动机分类中,使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比较认可的是1972年Gardner和Lambert提出的融合型动机、工具型动机的分类方法。融合型动机指第二语言习得者对目的语社团文化充满兴趣,希望与目的语社团有更多接触,理解目的语社团文化,甚至想进一步融合到第二语言社团中成为其一员的愿望。工具型动机指第二语言习得者把第二语言用作工具的实际目的,如:提高知识水平、改善社会地位等。

三、问卷设计与实施

本文所使用的问卷参考了高一虹(2004)的问卷题目,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改。问卷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动机类型题,有20道题;第二部分为基本信息题,由8道题组成。

第一部分动机类型,是本次调查的重点内容。本文主要以融合型动机/工具型动机为考察对象,所以问卷题目也分属这两类动机。第二部分基本信息,主要涉及性别、专业、班级、国籍等背景信息。

调查采取6度量表,有“很不同意”“不同意”“比较不同意”“比较同意”“同意”“很同意”6个选项,赋值分别为-2、-1、1、2、3、4。数值大于0,说明有这方面的动机,数值越大动机强度越大。数值小于0,说明不但没有这方面的动机而且对其有排斥心理。

本次问卷的调查对象是上海交通大学国教育学院的留学生,共发放问卷60份,对象分别为低级(初级班和中级班)32份,高级(高级班和研究生)28份,最终回收的有效问卷为58份。以下为调查对象分布情况调查表:

类别人数比例

性别男2136%

女3764%

国籍欧美2238%

日本1017%

韩国2645%

汉语水平低级3255%

高级2645%

四、数据分析

本文以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为分析类型,首先从国别的角度分析男性和女性学习汉语的动机情况。下表为不同国别男女的动机平均值:

类别欧美日本韩国

融合型男1.920.910.87

女1.701.351.03

工具型男2.142.292.14

女1.501.151.52

由上表可知:从横向来看,在融合型动机方面,欧美男性的平均分数远超日韩,日本、韩国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欧美女性的融合型动机也超过日韩,但三国女性差异不及男性显著。在工具型动机方面,三个国家的男性分数差别不大,其中日本男性的工具型动机最显著;女性的工具型动机均低于男性,其中韩国女性的工具型动机最显著。

从纵向来看,欧美男性的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均高于女性;日本与韩国有一定的相似性,男性的融合型动机均低于女性,工具型动机均高于女性;从性别的角度总体看来,欧美女性偏重于融合型动机,男性偏重于工具型动机,但是单独比较男性或女性时,其动机趋向的差距不显著;日本男性都明显偏重于工具型动机,女性也都偏重于工具型,但日本的动机趋向不够明显,韩国女性相对来说更趋向于工具型动机。

此外,为了从性别的角度了解不同汉语习得水平的学习者中男性和女性的动机差别,本文将以低级、高级两种水平为变量进行探索研究。其中低级包括初级班和中级班的留学生,HSK水平为1~4级;高级包括高级班留学生和研究生,HSK水平为5~6级。下表为不同学习水平男女动机平均值:

类别低级高级

融合型男1.530.93

女1.491.23

工具型男2.282.02

女1.251.53

由上表可知:男性高级组的工具型动机、融合型动机平均分都低于低级组,在融合型动机方面的差异比在工具型动机方面的差异显著;女性高级组的融合型动机平均分低于低级组,工具型动机的平均分高于低级组。

男性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都在减弱,说明男性的总体学习动机也在减弱;女性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融合型动机减弱,其学习动机更倾向于工具型动机。

五、结语

综合以上数据,得出以下3方面结论:

1.在各国籍内部,欧美男性和女性的融合型动机程度都高于工具型动机;日本男性和女性有所不同,男性的融合型动机低于工具型动机,女性的融合型动机高于工具型动机;韩国男性和女性的融合型动机均低于工具型动机。因此,在第二语言习得中,需要区别对待不同国籍不同性别学习者的动机。

2.在不同国籍之间,欧美、日本、韩国男性在学习汉语动机上差异显著,欧美男性比日本、韩国更倾向于融合型动机,女性差异则不明显。

3.不同习得水平在动机上差异不显著,但男性高级组工具型动机、融合型动机程度皆低于低级组;女性高级组融合型动机低于低级组,但工具型动机高于低级组,说明女性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逐渐倾向于工具型学习动机。

(本文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外国人汉语习得动态作文语料库建设及研究[编号:11YJA740076]”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编号:2010BYY006]资助。)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0.

[2]高一虹.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J].现代外语,

2003,(1):29-38.

[3]杨超美.英语学习者性别差异的研究与对策[J].解放军外国语学

院学报,1999,(2).

[4]向琴.非洲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以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非洲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

[5]杨杰.泰国公立学校中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类型及相关研究[D].暨

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6]刘芸.菲律宾华校学生的华语学习动机与华校的激发策略——密

三密斯光华中学的个案调查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7]林美玲.泰国蓝康恒大学汉语专业学生汉语学习情况及学习动机

调查[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上一篇:江苏高中数学数列复习下一篇:赢在低端市场的励志散文